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民国良友杂志

发布时间:

民国良友杂志

中 国的画报历史有一百多年了,从1887年一直到现在,可以说一直再不断地发展,经历了石印、网线铜版、 影印、胶印几个阶段。那民国时代,最经典的要数《良友》画报了。从1926年创刊,这本画报就卖了高达7000多册,可以说是一炮而红,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火遍了整个华人世界。这么经典的杂志肯定有它成功的原因,首先它的出生地是在上海,一个时尚之都,民国时代最潮流的地方,带给这本画报时尚的气息;而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丢弃中国一些传统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良友画报带有清末画报的影子。它的设计同样十分考究,字体是手工雕刻的模版印刷的,这种字体在现在已经很难找见,而且他的刊登日期都是中英文的,可见创刊者是很有全球眼光的,这也是《良友》为何能先于别的画报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 那今天的重点我们谈论的是《良友》的封面人物,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40年代,良友共计出了一百七十多期,而封面人物的男性人物仅为11位,可以说都是以年轻女性为主。而这里面的电影明星高达32位,可以说很多明星都以上了这本画报为荣,可见其影响力。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经典的封面女郎,感受这本享誉世界的杂志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人物的经典时刻。 一代影星阮玲玉 阮玲玉是悲情民国人物,自杀后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 民国名媛——陆小曼 郁达夫曾评价“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画画也是十分专业。与徐志摩的婚姻也是民国十大爱情故事之一。 电影《色·戒》女主的原型——郑苹如 民国名媛,中日混血儿,民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中统女特务。曾暗杀大特务丁默邨但未遂 影星蝴蝶 《良友》第一期封面女郎,两次当选民国电影皇后,曾和军统头子戴笠有过一段感情,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影星。而且她上过两次《良友》画报,可见其影响力。 泳坛“美人鱼”杨秀琼 民国时代泳坛皇后,十几岁连得几个游泳冠军秀琼,提到这个人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熟悉,但是在民国那个时代,她绝对是耀眼的体育明星,可以说她是那个时代的游泳皇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年仅十五岁的杨秀琼囊括全运女子游泳全部金牌,被誉为泳坛“美人鱼”。关键发生的时代是在民国初年,社会并没有像现在那样开放,女子游泳还是很保守的,杨秀琼可以说是新女性的代表 旗袍 民国时代的时髦之一旗袍也是《良友》封面的常客,可以说封面女郎是民国时代的风尚标。 最后用那个时代的话来总结这本杂志,“《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堪称那个时代中国的窗口。

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发行22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却是革新后的11年,包括鲁迅在内的全国大多数作家和翻译家,以及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者,都为它付出过辛勤劳动,使它在建设新文学理论、发展新文学创作、评介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代文学诸方面,都取得卓越成绩。《小说月报》记录了中国新文学第一代作家艰辛跋涉的足迹,造就和培养了一批新作家,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1年 4月开始,将《小说月报》第12卷至第22卷陆续影印出版。一作为“百年”商务印书馆的“品牌”杂志,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一个西方列强大肆入侵、封建王朝即将土崩瓦解极为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恶劣的文化生态背景之下,成长中又不断地经历战火的撞击与洗礼(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因此曾经先后使用过宣统、辛亥、民国三种年号)。但它在近代文学期刊史上却仍以生存时间之最(历时22年)、出版数量之多(共259期,附增刊1期,另号外3册)、发行份数之丰(前期在1913年曾达到1万份,即使是在衰落期的1920年也达到2000份,“这在20年代期刊史上是不多见的”)而著称。二它的诞生期正好处在中国近代文学期刊第一次晚清文学期刊办刊大浪潮的结束与民初文学期刊办刊高峰出现的过渡时期,也就是《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新新小说》、《小说林》等这些以“政治启蒙”为办刊宗旨的文学期刊“香消玉殒”与以“游戏、消遣”为目的的《小说时报》、《礼拜六》、《小说大观》等文学期刊创办的交叉、转型之际。而《小说月报》却表现出了不同于它们的文学风貌与现代追求。三它的历任五位主编(王蕴章、恽铁樵、茅盾、郑振铎、叶圣陶)均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文学大家和文化传播者,有的人不但开创了文学期刊史上许多“首开先河”的重要举措,而且他们都通过传媒这一有利的渠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四它又因为革新前后的两个时期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和地位反差巨大而甚为引人注目。前期由王蕴章、恽铁樵两位主编的《小说月报》(1910-1920年)始终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以消遣娱乐为目的、以迎合市民的低级趣味为宗旨的“鸳鸯蝴蝶派”顽固的旧文化堡垒,一向被人们扔在历史的角落里,蒙尘垢壁、少人问津。而后期由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主编的新文学期刊,则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革新的急先锋和积极倡导并大力实3践新文学革命的高雅文化重镇,特别是“为人生”的宗旨一直备受推崇,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既然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常被新文学大家斥为的“文学逆流”,为什么在1921年《小说月报》革新之时,不把这个刊物的名字改换掉,却仍然延用这个所谓旧派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的名字呢?恐怕改革前的《小说月报》在受众中的品牌效应及十年的社会影响还是可想而知、不言自明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深究与思考的。五它的文字与图像想象的互动设置方式和制作技术自成一格,无论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晚清至民初的“过渡性”特征。它所刊载的封面插画中的图画既不同于晚清画报之“先哲”《点石斋画报》和其前身《绣像小说》那种完全由传统画匠手工绘制的水墨工笔,又有别于20、30年代画报繁盛与辉煌时期的《良友》杂志和“月份牌”,那些具有非常先进的新式西方照排技术的影像图片。在装帧设计上,它既有对“晚清四大小说杂志”刊首附插画选图风格的继承与借鉴,又有别于同时代《小说大观》等文学期刊的刊头图片,自我追求一种崭新的选图风貌与刊载方略。并且《小说月报》中那些大量精选的与文学杂志风格交相辉映的图片集中体现了编辑们办刊时的良苦用心,它让广大读者看到的,正是基于“画报可以启蒙”这样一种认识。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伧题写报头)、《苏北日报》、《北平评论》、《北平老百姓日报》、《上海人报》等等;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良友杂志封面

蝴蝶良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生活类大型画报,由出版家伍联德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在一系列有效营销手段推动下,《良友》迅速成为风靡全球华人世界的杂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画报。

中 国的画报历史有一百多年了,从1887年一直到现在,可以说一直再不断地发展,经历了石印、网线铜版、 影印、胶印几个阶段。那民国时代,最经典的要数《良友》画报了。从1926年创刊,这本画报就卖了高达7000多册,可以说是一炮而红,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火遍了整个华人世界。这么经典的杂志肯定有它成功的原因,首先它的出生地是在上海,一个时尚之都,民国时代最潮流的地方,带给这本画报时尚的气息;而另一方面,它并没有丢弃中国一些传统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良友画报带有清末画报的影子。它的设计同样十分考究,字体是手工雕刻的模版印刷的,这种字体在现在已经很难找见,而且他的刊登日期都是中英文的,可见创刊者是很有全球眼光的,这也是《良友》为何能先于别的画报走向世界的原因之一。 那今天的重点我们谈论的是《良友》的封面人物,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40年代,良友共计出了一百七十多期,而封面人物的男性人物仅为11位,可以说都是以年轻女性为主。而这里面的电影明星高达32位,可以说很多明星都以上了这本画报为荣,可见其影响力。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经典的封面女郎,感受这本享誉世界的杂志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人物的经典时刻。 一代影星阮玲玉 阮玲玉是悲情民国人物,自杀后上海二十余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葬,队伍绵延三里,鲁迅曾为此撰文《论人言可畏》。 民国名媛——陆小曼 郁达夫曾评价“陆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画画也是十分专业。与徐志摩的婚姻也是民国十大爱情故事之一。 电影《色·戒》女主的原型——郑苹如 民国名媛,中日混血儿,民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中统女特务。曾暗杀大特务丁默邨但未遂 影星蝴蝶 《良友》第一期封面女郎,两次当选民国电影皇后,曾和军统头子戴笠有过一段感情,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影星。而且她上过两次《良友》画报,可见其影响力。 泳坛“美人鱼”杨秀琼 民国时代泳坛皇后,十几岁连得几个游泳冠军秀琼,提到这个人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者不熟悉,但是在民国那个时代,她绝对是耀眼的体育明星,可以说她是那个时代的游泳皇后。在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年仅十五岁的杨秀琼囊括全运女子游泳全部金牌,被誉为泳坛“美人鱼”。关键发生的时代是在民国初年,社会并没有像现在那样开放,女子游泳还是很保守的,杨秀琼可以说是新女性的代表 旗袍 民国时代的时髦之一旗袍也是《良友》封面的常客,可以说封面女郎是民国时代的风尚标。 最后用那个时代的话来总结这本杂志,“《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堪称那个时代中国的窗口。

良友杂志是什么级别

第一期以影星胡蝶为封面,彩色套印,开中国刊物以名媛为封面的先河。 同年11月出版第一个特刊《孙中山先生纪念特刊》,共55页,200幅照片。 创刊人兼第一人总编辑伍联德,后因业务繁忙,不能全心主持编务,第4期后将编务委托于周瘦鹃,因周不擅画报业务,遂聘请当时正在齐鲁大学读书的青年梁得所主持,梁会作画、擅摄影,文笔亦佳,1927年接任总编后力图革新,两年内画报月销量达4万余份,发行全球,号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画报。 梁得所当了8年主编后另起炉灶,离开《良友》。 1930年3月改为影写凹版印刷,质量大为提高,这年8月,第50期篇幅增加至42页,并有3页五彩页。 1938年1-3月因抗战爆发迁往香港。1939年2月在上海复刊。 1941年9月被日军查封。 1945年一度复刊,后因股东分歧而停刊。 1954年伍联德又在香港复刊,1968年停刊。 1984年《良友》再次复刊,但已远非从前。

《知音(海外版)》创刊于1996年8月,月刊。《知音(海外版)》秉承《知音》“人情美、人性美”办刊宗旨,强化国际特色,讲述异域人生,荟萃世界美文,反映人们对于精神情感美好境界的追求,以其品味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享誉海内外。《好日子》创刊于2001年3月,全彩生活月刊。《好日子》以展示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为主旨的女性杂志,内容涉及情感、心理、家庭以及健身美容等,致力于传递最新锐的生活理念,倡导最完美的生活方式,提供最前沿的生活资讯,全方位关注女性情感与提升女性生活质量,是打造生活情商的最佳读本。《商界名家》创刊于2002年1月。《商界名家》是大型财经新闻、人物月刊。展望财经态势,聚焦名家新锐,演绎商界传奇。资讯全面准确,报道权威深刻,传播深远有力,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财富圆梦的良师益友。《良友文摘》创刊于2003年1月,月刊,2004年改为半月刊。《良友文摘》是文化综合类精品文摘杂志。以“可读性、哲理性、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为特色,荟萃思想精华,开阔生活视野。关注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新智慧。文字清新,风格独特。《财智文摘》创刊于2003年1月,月刊。《财智文摘》是大型社会、政治、经济综合性文摘杂志。以写实的手法,新锐的视角,展示大经济、大智慧、大情感、大命运、大事件,纵览天下,升华人生。《知音励志》创刊于2010年1月,月刊,系原《打工》杂志改版后的新兴励志类刊物,《知音励志》主要针对大学生,白领,新晋公务员,创业者等社会群体,传播励志理念,内容涉及:励志,社会热点,情爱,减压,职场漫画等多方面内容,以创业成功故事,家庭生活励志等作为主打内容,力争成为“中国励志第一刊”。

中国之友杂志

传媒、娱乐、体育界:撒贝宁 、马丽、 张泉灵、孙钦敏、 李思思、 朱军、 许飞、 刘璇、 黄宏、 吴奇隆、 黄晓明 等

中文名称   《中国之友》

国内刊号       CN 11-2494

外文名称     Friends of China

语       言    中英文

类       别    国 际

主管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    中国之友杂志社

编辑单位    中国之友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88年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名誉社长     吴冷西

社长/主编    郑祖军

编        委     江南 陈克为 张永励 朱志源 刘汉

方尧 丁其有 朱永华 潘才 黎丽雅

邓小平亲笔题写刊名

北京大学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

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大学子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校友杂志

为增进复旦大学与海内外复旦校友的广泛联络与沟通,展示复旦人的风采风貌,复旦大学校友会、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策划编印了面向全体复旦校友、师生及各界友人的杂志——《复旦人》。刊物报道海内外复旦校友的生活、成长历程,介绍复旦大学各地校友会丰富多彩的活动,讲述复旦故事, 记述母校情、师生情、同窗情……汇集复旦新闻,搭建海内外复旦校友与母校进一步沟通联络的平台。通过《复旦人》彰显复旦品牌,弘扬复旦文化,努力打造传播复旦精神的校友刊物。 杰出校友奖为了表彰复旦校友为国家,为人民,为母校做出的重大贡献、争得重要荣誉,复旦大学决定在复旦大学最高荣誉“复旦大学校长奖”中特别设立“杰出校友奖”。“复旦大学校长奖”旨在升华大学氛围,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该奖不仅奖励那些为复旦争得极高荣誉的个人和团体,而且奖励那些勤勤恳恳在教学、管理和实验岗位上尽心尽责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奖励那些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奖励那些关心百姓疾苦、勇于献身的人,奖励那些为学校争得荣誉的优秀校友,奖励在方方面面体现和丰富复旦精神的人。2006年,已85岁高龄的台湾老校友倪德明先生,在子女的支持下将个人多年积蓄人民币300万元注入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复旦大学校长奖”。倪老先生一生勤俭,但在资助母校教育事业上,他却十分慷慨。对此,他表示:“我之所以能投身银行业,全靠复旦当年对我的培养。如今,复旦正在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我能尽一分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 奉献社会、回报母校是复旦校友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精神传统。报效祖国、造福人民,成就无愧于母校的业绩,是回报;有了事业,有了财力,奖掖后生,捐资办学也是一种回报;离开母校,仍然不忘复旦传统、牢记复旦精神并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更是对母校的回报。多年来复旦校友心系母校,在各个领域、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回赠于母校。母校亦希望通过做好校友服务工作,竭诚维系母校与校友间的深厚情谊。校友基金目的在于奖励为校友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组织开展校友论坛、校友返校活动;组织和开展校友工作研讨活动;资助地方校友会开展活动;支持出版校友刊物;筹建校友俱乐部等。复旦大学校友基金管理办法第一条总 则为弘扬复旦人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加强母校与校友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友联谊活动,促进校友团结互助,发挥校友会组织力量服务社会,奖励为复旦大学校友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为更好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友活动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广大校友的倡议下,复旦大学校友联络办公室特发起设立“复旦大学校友活动基金”。第二条校友活动基金管理机构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校友联络办公室负责校友活动基金的管理。包括负责校友活动基金的募集和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提交年度报告,发布捐赠信息,公布上一年度校友活动基金的使用情况。第三条校友活动基金主要来源1.学校正常拨款;2.各地校友会的捐赠;3.在校师生员工个人的捐赠;4.复旦龙卡接受的捐赠;5.海内外校友的自愿捐赠;6.其他。校友活动基金根据“自愿奉献、数额不限”的原则进行捐款。第四条校友活动基金使用范围校友活动基金的捐赠额完全用于校友工作。校友联络办将根据校友活动基金数量,用于支持以下项目:1.联络校友,收集校友信息,维护校友信息数据库;2.组织和开展“校友论坛”、“校友沙龙”、“校友返校日”等校友活动;3.组织和开展校友工作研讨活动;4.组织在校学生开展校友联谊活动,聘请学生助理从事校友工作;5.校友网站更新的技术支持和校友刊物的组稿、印刷和发行;6.适当资助地方校友会开展活动;7.按照捐款人意愿实施的资助项目;8.服务于复旦校友的其他工作。第五条校友活动基金财务管理校友活动基金的管理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校友监督”的原则,在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专项基金,单独设帐管理,专款专用。接受捐赠后,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捐赠收据,并登记造册,录入校友信息数据库。并可根据捐赠人的意愿,签订书面协议,以明确捐赠用途、捐赠金额等。复旦大学校友联络办公室每年向学校和广大校友汇报一次校友活动基金的使用情况及财务状况,每年通过校友刊物和校友网站予以公布,并报复旦大学档案馆作永久保存。第六条校友活动基金捐赠鸣谢方式凡为校友活动基金捐赠,在捐赠人不反对的情况下,复旦大学将以下列方式向捐赠人致谢:1.凡捐资者均在校友网站和校友刊物上予以公布;2.捐资在100元以上者,颁发捐赠证书;3.捐资在5万元以上者,颁发捐赠证书、纪念牌;

《老舍自传》

老舍的文集比较好古典诗歌—— 《旧体诗》 散文—— 《一些印象》 《趵突泉的欣赏》 《习惯》 《取钱》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小型的复活》 《宗月大师》 《四位先生》 《青蓉略记》 现代人物—— 《老舍自传》 现代诗歌—— 《希望》 《老舍新诗》 现代戏剧—— 《青霞丹雪》 《谁先到了重庆》 《张自忠》 《荷珠配》 《归去来兮》 《柳树井》 《春华秋实》 《方珍珠》 《西望长安》 《火车上的威风》 《青蛙骑手》 《秦氏三兄弟》 《全家福》 《大地龙蛇》 《女店员》 《宝船》 《面子问题》 《神拳》 《残雾》 《茶馆》 《龙须沟》 现代小说—— 《老舍短篇小说集》 《鼓书艺人》 《骆驼祥子》 《猫城记》 《火葬》 《离婚》 《文博士》 《蜕》 《牛天赐传》 《老张的哲学》 《二马》 《正红旗下》 《无名高地有了名》 《小坡的生日》 《赵子曰》 杂文—— 《励友人书》 《杂文集第14卷》 《杂文集第16卷》 《报告 》 《老牛破车》 《四世同堂 》 《出口成章》 《曲艺》 《写给导演者》 《杂文集第十五卷》 哲学丛书—— 《文学概论讲义》

80年代初生于河南临颍。 原名王河涛,上学时曾用学名王涛,创作后取笔名为梦情,还用过伊冉、孤雁、伊冉梦情等笔名。2000年临颍三高高二结束后前往郑州大学上自考新闻系,2004年进中原摄影学院学习;2007年毕业。曾在煤城平顶山某大型企业工作二年,2004年底来郑州工作于《百姓视点》报社,2005年4月入河南文艺出版社《名人传记》杂志社(下半月)工作,任编辑一职;2006年上半年和朋友创办校园文学刊物《校园风》月刊,并于年底移师北京开始创业之路;2007年夏季返回郑州,继续办《校园风》和《科技教育》杂志;之后,又相继在《希望月报》、《中国幼儿教育》、《河南敬老文化》等刊物工作。梦情于1999年在西安《同学》杂志(后改为《好同学》)发表处女作《念情深》诗作,之后在《青少年文学》、《南方文学网》、《纯情岁月》等刊物发表作品;2000年第4期《同学》杂志重磅推出其纪实作品《文学是什么?姓什么?干什么?》,在全国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二个多月收到读者来信二千二百多封;同年出版第一本纯情诗集《梦归何处》(由湖北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出版),并获得“同学诗人”称号(《同学》杂志评)。2001年在河南青年报实习,出版诗文集《梦中的梦》。现供职于某少儿杂志社。 2002年之前,喜欢汪国真、赵冬、邓皓、乔叶、叶倾城等青春美文作家的文字,擅长以诗歌、散文、青春故事见长;2002之后,受余杰的影响,开始抽屉文学创作,并于2003年出版首部杂评集《独醒的灯》;从2000年初至2005年中,一直为情所困,曾为梦中天使出版四部书:即第一本诗集《梦归何处》,第一本诗文集《梦中的梦》,第一本散文集《困惑的童话》,乃至之后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春水之死》。2007年之后,真正告别青春写作,开始涉足杂文、酷评写作,并开通新浪博客。2010年之后,梦情相继创作出《梦过千帆》、《大师之殇》等长篇小说,尤其《大师之殇》被网重点推荐;2012年初,梦情新浪博客获得空前好评,相继有多篇评论被推荐,个人并被新浪博客评为“草根名家”,并荣登“时政类新人榜”。作品特点梦情的文章前期以情感为主,尤其是爱情散文、爱情随笔较多;后期则以杂文、时评为主,作品以文笔犀利、针砭时弊为主。《千古文人皆流氓》酷评,曾在网上流行一时,被近百家网站转载;《谁是好色一代》杂评,在新浪博客获得极大好评,点击三天内超过一万多次,占当时博客点击率三分之二;《青春文学:成也80后,败也80后》,红极一时,获得知名作家邓皓、赵冬、叶倾城等的转载与好评,还被几十家网站转载。梦情为文,崇尚“文由情生,情由心生”;“为了心灵的自由而阅读,为了自由的心灵而写作”是其座佑铭,坚持文人的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立志永远为人民写作,为心灵写作。 诗集《梦归何处》、《月光下的诗行》诗文集《梦中的梦》散文集《困惑的童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爱》小说:《春水之死》、《大师之殇》、《梦过千帆》新书:《将青春活成传奇》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作协获悉,临颍籍青年作家梦情的新作《将青春活成传奇》已由现代出版社于今年10月份正式出版。新书以励志为核心,通过对纯真年代、青葱岁月的记录,为广大读者呈现出一个漂一族在大都市中顽强不屈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明白,即使再艰苦的人生,一个人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并可以把青春活成一种传奇……据悉,青年作家梦情1999年在临颍三高求学时期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百件,并于2002年越级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出版有《梦中的梦》《独醒的灯》等文集。他的作品多关注青春与爱情,关注人生与梦想,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强烈的公知责任感。近年来,梦情致力于抽屉文学与心灵散文的创作,逐渐对青春励志文学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相关作品在博客上获得广泛好评,并屡被转载。——中原经济区新闻网 “有一种东西让我们无法不放弃一切。有一种东西让我们无法不热爱一切。”梦情在书中写道:“也许除了真诚的幻想,我一无所长。但请你相信我,好吗?相信我的明天和未来,相信我可以将青春活成一种传奇……”笔者真心希望有相同经历的读者朋友,能够从这本集文学性、思想性、生动性于一体的《将青春活成传奇》中,读到青春的自信,品出人生的真意,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临颍语文网 《坚守》我与笔杆坚守着文学里的最后一方净土我与星星坚守着天宇里的最后一处光明我与玫瑰是坚守着百花里的最后一份清香我与爱侣坚守着人间里的最后一道爱情《十年辛苦追梦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三年的思索,我的长篇小说《春水之死》终于完稿了。这是我最先动笔写的一部小说,却是最后写完的一部,其它两部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搞定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难不成这部小说有什么奇特之处不成?没有。这部小说很平常,平常得几乎接近生活。不论是故事,还是文笔,都没有我写的另外两部好。但是,这部书却是我的精神结晶,是我多年来的苦与乐。尽管它是小说,可里面充满了太多个人的影子,熟悉我的人可能会觉得它像自传。其实,我很想把定位成半自传体小说,不过人的回忆是琐碎性的,再怎么说也只能是小说。好也吧,坏也吧!反正书是出来了。回想走过的路,大多都沉淀在《春水之死》的字里行间。我的爱情罗曼史,我的心酸文学梦,我那童年的真与美,所有的一切都会在你读完本书后融进你的印象里。我不是什么成功的牛仔,也不是文学上的天才,我只是辛苦不息的追梦人……少年诗情最初发表作品是在99年的春天,而最初爱上文学却是在95年的秋天。那时我在乡一中读初三,因为沉迷于武侠小说,学习自是一塌糊涂。或许经常在小说中读到诗词的缘故,我觉得古典文学很美,私下里就模仿起来。当然,最初的模仿在初一时就开始了。而在初三,我真正接触到了现代诗与外国诗。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我喜欢的诗大多都是情诗。徐志摩的《偶然》、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它们如一剂兴奋剂,让我在迷失与困惑的爱情中找到了希望。说真的,当时我还没恋爱过,却早已徘徊在爱河边很久了。深深的暗恋,如生生不息的野草,长满了我狭小的心堤。相思的红豆,不止一次落到我的手里,让我欲罢不能。这情景,恰似伟大诗人普希金说得那样:“如果命运这样注定:如果我有一百只眼睛,一百只眼睛都会看着你。”我那时的景况,或许比这还意乱情迷。初恋旭儿时值今日,我应该感谢最初让我心跳的女孩旭儿。如果不是她,我不会过早地体会爱情的缠绵,不会懂得什么叫做魂不守舍,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因为爱情,我喜欢上了诗词;因为诗词,我喜欢上了文学;因为文学,我的梦想长出了翅膀。虽然成天不停地写呀改呀,可不曾投过什么稿。或许因为地处偏远,去县城不方便,根本没接触过什么杂志。当时惟一知道的就是《作文周刊》,可上面的东西,并不能真正打动我的心。我的天使在远方,我的爱情在远方,我的文学梦也在远方……而只有我在这里。徐特立说:“想不付出任何的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我不相信神话,所以我要改变现状,改变命运,改变那些束缚我的条条框框。可未来不似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看到明天初升的太阳。初三毕业时,我没有考上高中。在不想复读的情况下,我去了一所私人中专,专业竟然是公安。我以为,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文学梦肯定是要破灭了。但人生无常,许多事往往发生在偶然之间。就在我打算未来做一名除暴安良的好警察时,那所中专倒闭了。没办法之下,我又回到了乡二中复读。1997年的8月至1998年的6月,我整整在二中呆了一年。仗着是留级生,我的学习还跟得上。空闲之余,我又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我的文学起步是从诗开始的。尽管偶尔也写一下长文,可那些只是因情而惑空发的感悟、随想罢了。还要一提的时,我的真正初恋也是在这里开始的。那个叫丹的女孩,平生第一次让我舔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与销魂。可令人遗憾的是,初三一毕业,我们就分开了。想一想,最终我们还是输给了时间。文学路远1998年9月,我升入到县三高就读。这一站,是我文学的发展阶段,也是我爱情起伏比较大的动荡时期。文由情生,情由心生。我一直把这话当成自己的座佑铭,不过大多时候,所谓的情我全把它当成爱情了。那年的10月,是我第一次向报刊杂志投稿。《中学时代》、《辽宁青年》、《少男少女》这几本杂志,是我最为喜爱的刊物,它们是我进攻的目标。可连续投了十来次,都是空手而归,这让我十分懊恼。继而改变方向,热衷起参加征文比赛来。为了交参评费、证书费,以及作品集工本费,我的生活进入了艰苦的抗战时期。在省吃俭用的同时,还向家里不停地要钱。因为是买书,父母也挺支持,毕竟我们家条件好点。整整两年高中,我花费在文学上的费用大概有2300元之多。当然,这包括买文学名著、杂志、磁带、寄信等额外东西。但让我高兴的是,我的文学之梦在高一下学期终于有了进展。西安的《同学》杂志,是我终生值得感激的刊物。它不仅刊登了我的处女作,还在以后给了我无数次的帮助与支持。与文为友《诗经》曰:“鹦其鸣矣,求其友声。”我要说,文学就是我的朋友。在伤心难过的时候,在爱情失利的时候,在陷入困境的时候,都是它把我拯救上岸的。那时在写作上,我还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没什么大的野心与抱负。直到2000年的春天认识颍儿后,我的爱情火种被点燃了,狂热的作家梦也被点燃了。我意为与颍儿的相识,是人生美好的开端;不料竟成了灾难之源,成了痛苦之根。时刻激励我的伟大爱情故事是普希金、徐志摩的恋情,它们一一都在我的身上验印了。尽管我赞赏他们的爱情,可不想有他们的结局。但同他们一样,我们都是套中人,都是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实并不会因人的意志或努力而转移。追求颍儿高中没有上完,我就去了省城读自考大专。我以为离开了颍儿,就可以割断这段孽缘。只是,理智不能战胜情感。一次次夜深人静之时,我都会吟着心上人的名字而泪流满面。为了感动她,我自费出版了诗集《梦归何处》。但我没有意识到,感动与心动是不一样的,更不能代替爱情。大学两年,我都在爱的困惑与诗的激情之中渡过。尽管发表了许多文章,出了几本书,却始终没有打动心上人。刚一毕业,我就越级加入了省作协,惹得同学们都赞叹不已。为了未来的幸福,我频频地向颍儿发动进攻,可结果是事与愿违:越爱得深,陷得就越深,失去的机率也就越大。也就是当我在最终得知今生不可能拥有她时,方萌发写一部关于青春题材的爱情小说。刚开始时,写得还挺顺利,原因是尚未遇到让我心动的天使。可后来,越写越慢,越写越难以下笔。尽管我喜欢充满悲情的爱情小说,可我实在不喜欢自己的爱情也成为悲剧。私下里,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爱情能有圆满的结局。但我失望了,天使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今生我们不可能在一起……像以往先哲一样,我注定要演绎一起悲天悯人、感天动地的爱情童话。我注定不能例外,哪怕明知是悲剧,也还得义无反顾且充满韧性地走下去。我不在天堂,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可这条路,却永远没有尽头……凤凰涅槃这三年,是我走上社会后工作、漂泊、流浪、探索的三年。在路上,我始终在路上。本来,我是有着布道者的精神与抱负:想普救众生、启蒙大众。可最终,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还何谈去感化别人?梦想中,我始终想充当大师充当救世主的身份,可事实里,我一直是个配角,是个小丑,一直不自觉地扮演着悲剧角色。常言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书为梯,可治情操。”让我难过的是,作为一个文人,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可为何仍不能吸取前人的教训。难不成爱情真的是个大魔咒?越是文人陷得越深!我想是的,理想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而文人大多都有点理想主义化。在现实中寻求浪漫,在荒漠中觅求绿洲,胜算往往是缈茫的。我那坚持了五年之久的爱情梦,就这么轻易而举地破灭了。也正是这股悲愤之情,让我两年多没有写完的小说在轻可之间完笔了。书中的爱情,现实中的爱情,我都曾经懂憬过,也都曾经寻觅过。曾经以为对感情知之甚深的我,如今方明白自己是个情盲,根本不曾弄懂过什么是爱情!太多的小说、电视剧,不是虚拟地美化爱情,就是刻意地丑化爱情。久而久之,连社会也演变成了说教的工具,人们很难再看到事情的真相。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爱情面目。正像在序言中写的那样:青春拒绝假象!戴着面具跳舞的青春很累,让我们每个人都去掉自己的面具,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虽然历经了这么多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可至今我还不清楚什么是爱情。尽管我坚信真爱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家景无关,甚至与心灵品质也无关。惟一有关的可能只是感觉,不过感觉往往最不可靠,即使亲口说出来也未必可信。或许还是老人们说得对,爱情只是短暂的昙花,只是一时的激情,最终统统是要升华为恩情的。男女能风风雨雨地相伴一辈子,也许这就是“爱情”。想想连伟大诗人普希金最终也只能做到赢得全世界而赢不了心上人的下场,更别说我们这些凡肤俗子、普通文人了。人的一生,就像鸟儿飞翔,每次飞翔都有终点,但在穿越中也都有风险存在。每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重要的是在路上,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许这辈子我注定不能为后人留下一个美轮美奂的童话爱情,但能像孔子或王羲之一样留下些点点墨迹,已是足矣。“我要的爱情,为何总是一场空……”每听一遍成龙的《好花不常开》,我忍不住就泪水盈眶。我知道,今天的一时错过,将要耗去我一生的时间用来去忘记!先辈张恨水说得真对:百无一用是书生。难怪他总感慨“常恨人心不如水”呢。中国的文化就是奇妙,儒家教人立志,道家教人逍遥,佛门教人破执;然红尘俗世,人生无常,又怎是一个“恨”字了得?“奢华享乐如逝水,花自飘零水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一腔长恨枉悲愁。”我这个十年辛苦追梦人,也不知究竟追到什么时候!也许命运早已注定,注定我今生成不了天使,但即使这样,我决心亦要成为人间里的朝胜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