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操作材料与思考力课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操作材料与思考力课题研究论文

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  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10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10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11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

(2)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3)论文严重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1.1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2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想象力培养课堂操作策略研究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想象力研论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什么是想象力呢?它是一种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认识能力。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学生学习语文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扩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蕴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作文时放飞想象,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学习语文时离开积极的想象,既难以深刻地领会文本内涵,又难以提高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丰富表象积累,以开阔想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人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人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知识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有时会失真。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宽生活领域,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事情:一是多看一看。看各种有益的图片、电影、电视、录象、书籍,看戏剧、小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景、物,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看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二是多听一听。听电台的广播,听音乐相声,听英模的报告、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叙谈,老人的忆苦思甜,听讨论会、座谈会、辩论会。三是多访一访。采访英模劳模、明星、先进人物、成功人士,走访亲朋好友,拜访致富能手,寻访名胜古迹,考察乡镇企业。四是多干一干。动手做家务活,参加学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搞小实验,小制作,编报办刊,种植花草,收集邮票,喂养动物等。凡此种种,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表象积累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二、培育真挚情感,以激发想象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引导想象,再现形象。“作家创作是对生活的复现,读者欣赏是对生活的复归。”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想象是在一定情感下诱发产生的,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有了它,就能展开想象的双翼。学生有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可以激发、调动和开阔学生的想象。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呢?1.丰富见识,提高认识。见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真挚。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让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及早树立是非观念,能够分辨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相应的爱憎、好恶情感。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具体生动、优美感人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渲染、现场表演、图片显示、录像再现和生活模拟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感知、理解、感悟、动情、想象的氛围之中,从而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想象的目的。3.阅读名篇,丰富情感。名篇佳作无不倾注着作者崇高的信念,真挚的情感。不同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篇佳作,烂熟于心,不仅会丰富见识,提高认识能力,而且读者的心灵自然会受到震撼,受到启迪感染,滋生真挚情感,放飞想象的翅膀。4.投身实践,发展情感。有人说,实践是情感的源泉。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情感。通过开展“学科学,动手做”、“保护地球,清除污染”、“关爱他人,捐献钱物”,以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种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爱科学、爱环境、爱他人、爱学习、爱美等种种真挚情感。三、积累大量词汇,以活跃想象语文教学中那精妙的思想,离不开优美传神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语言积累,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同“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哪能指望有雨落下来?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得不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词汇,无疑是活跃想象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描绘出不同的形象。拿作文来说,具有同样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其想象的表达则有丰富生动与枯燥乏味之分。因此,无论是字词、阅读和作文教学,都要充分重视语言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描绘各种事物、想象的词汇,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想象。如何引领学生积累词汇?1.读背中积累。“熟读成诵”就是反复多遍地读,展现一种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进而自然产生结果──背诵。背诵有利于积累字词句篇的语言材料,在头脑里建立和储存感性的语言的种种模型,从大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背诵受到高度重视,真正回归语文学习的原始天地,让熟读成诵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比如课本内“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诗句、格言警句或诗词,以及课文的精彩片段或全文必须反复诵读,熟记于心。“语文要念,数学要算”的俗语并非空穴来风、无稽之谈,应当饱含着真真切切的语文学习之道。2.品读中积累。阅读是将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转换成特定意义和思想的思维过程。阅读就是实实在在地跟语言打交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精彩语言的集成品,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怀,启迪读者的灵感智慧,不惜一切在措辞用语上下功夫。阅读中只有认真仔细地品味、体会,方知妙在何处。所以,一定要养成在阅读中品味揣摩的习惯,以此丰富自己的语言体验,并形成良好的语感。课外阅读时对那些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优秀诗文、精段妙句,要引领学生多品读,多积累。3.运用中积累。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生活中要用自己敏锐的双眼、灵动的耳朵、聪慧的头脑,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感受。这样就会发现出自他人之口的或许正是语言的精华;通过体察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对象面前的言行举止,就会感悟到语言表达并非草率之举,而是大有讲究。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下来;指导学生把电影戏剧、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生活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借鉴。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语言富有灵性。此外,无论是课堂内外,还是学校内外,都要引领学生运用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讲故事、演讲赛、辩论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日常交往之中运用,在课堂发言之中运用,在记日记、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之中运用。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吸纳了他人的新鲜词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越丰富,想象越开阔,表情达意就挥洒自如。四、扎实进行训练,以培养想象想象力丰富与否,并不是天生的,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开发、培养。要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够搏击风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潜在的资源、素材,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好想象的切入点,让学生“想入非非”,以培养、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1.化略为详。由于表达的需要,一篇文章中常有略笔或虚笔。对此,可让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化简略为详细。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可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有关描述合理想象:当时的战斗形式是如何的激烈;战士们的处境如何艰难;大娘一行是怎样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来到阵地的;阵地上的情景怎样?战士们被感动地怎样……然后,以《送打糕》为题,练习想象性扩写。2.合理延伸。有的课文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以继续或有新的发展。据此可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并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想象新的局面,构思新的情节,使它合理延续下去。比如教学《穷人》的结尾,可通过设问来引发想象: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会怎样做或怎么说?桑娜先前忐忑不安的心情现在怎么啦?他们会商量些什么?他们今后的日子会怎么样?然后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练习想象性续写。3.多向变换。利用教材的潜在资源,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心、结构、体裁、顺序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变换原文,改成新作,从而发展想象力。比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在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诗意并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送别友人的记叙文。4.据图想象。图画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想象的直观表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彩图、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构思故事,展观景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再现画面的蕴涵。比如,给出一个圆形,让学生尽情想象,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学生也许会想到篮球、大西瓜,想到十五的明月、火红的太阳、可爱的笑脸,也也许还会联想到地球,想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样拓宽思路、大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5.变文为图。把课文中的文字演变为图画,要进行由书面语言到直观图画的思维,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画出来。6.拟人遐想。寻找事物间的相同或相通之处,构想出具有双重性的新事物──既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功能,又具有其本来的属性。比如可以《小鸟历险记》《文具盒里的争论》《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小草的梦想》等为题,让学生自编童话;也可先观察花草、彩霞、溪水、云雾等自然景物,然后写篇短文,描绘出观察时引起的奇特想象。7.换位假设。少年儿童喜欢憧憬未来,喜欢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展现在眼前。这种形象体现了个人的心愿,是对未来生活和他人命运的推测、揣摩。换位假设有两种训练形式:一是读者与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进行角色转换,引发想象。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身在此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如教学古诗《古风》第一句“春种一粒粟”时,可引导换位想象:假如你是农民伯伯,你有什么希望?第二句“秋收万颗子”时,又可引导换位想象:此时,你有什么打算?大胆想象之后,再学后两句时,学生的感受必然更加深刻。二是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与读者进行角色转换,引发想象。想象假如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来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比如教学《凡卡》时,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假如九岁的凡卡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此外,可以设计《假如我是校长》《20年后访汶川》《假如我是一片云》这样的习作题目,导引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练习想象作文。8.角色表演。心理学研究证明,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可以缩短感知的时间,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新异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想象,产生神奇的角色效应。角色表演集声色,动作,表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角色表演,以创设具体情境,放飞想象时空,活化语文教学。进行角色表演的操作要点:选择适合表演的文本;分解、组合情节场景;确定扮演角色,准备简单的道具;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登台角色表演。比如《陶罐和铁罐》《去年的树》《晏子使楚》等课文,不妨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加深感悟文本,受到熏陶感染,发展想象,锻炼才干。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只要我们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激发,日久天长,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蓬勃发展。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文秘杂烩网

写作与想象力:中专语文教学浅解教育论文

摘要: 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知识是想象的沃土,正确的训练方法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体验对于想象力是首要因素。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更多地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人生,以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 写作;想象力;培养;生活体验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下了很多工夫,写作仍然难以有长足进步。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想象力不足是其中一个很重要而又极易被忽视的因素。

培养想象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科学研究表明,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许许多多的科学发明创造证实了这一点。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艾青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之于文学创作,就好比白云之于蓝天,流水之于高山。想象是使文学作品充满神奇魅力的源泉。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曹雪芹笔下的美丽而性格各异的金陵十二钗;吴承恩手下本领通天、降魔伏妖的孙悟空;《巴黎圣母院》里面貌丑陋但心灵美丽的卡西莫多;《呼啸山庄》中阴郁怪戾的希克厉;《哈姆雷特》中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无数成功的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无一例外都是艺术想象的产物。没有想象力的作品,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太实、太沉,缺乏飞翔的灵动力。其结果不是内容枯燥乏味、文辞粗糙,就是手法单调呆板,缺少感染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

想象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李白并非生来就是浪漫主义诗人。从诗人的许多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阅历对诗人想象力的影响。李白一生中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优美的自然景观,多彩的风土人情,使诗人的想象力空前高涨,由此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象力是可以培养的。过去教材多是从直接提供方法入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写作与想象力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找到影响想象力的主要因素,再谈提高想象力才是可行之道。那么影响想象力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教师应采取哪些方法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呢?

生活体验是影响想象力的首要因素

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没有无本之木。那种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所谓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这是任何一个有经验的作家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当他们要开始写作实践之前,往往经历了一个生活积累的过程。如果作家的某种生活体验不足,他会再次投入生活,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想象,去创造。由此可见,生活是想象的`基础。缺乏对生活的深入体察和对世间万物的细致思考,想象就只是空中楼阁。《红楼梦》为什么影响深远?虽然作品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情节是虚构的,他们似乎都是想象的产物,但读者却真实地感受到作品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矛盾,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作品的成功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联系。曹雪芹幼年的生活为小说提供了最好的蓝本。再如卡夫卡《变形记》中有一个怪诞的想象,即主人公在重重压力下最后变成了甲虫。这一想象看似离奇,但实际上却是作者在用另一种形式发泄自己对现实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不满。

在校中专生由于环境和年龄等原因,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阅历相对肤浅,思维深度不够,这对于他们施展想象是极大的束缚。浅显的心智活动和狭窄的生活层面,很难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千世界是那么丰富精彩,但学生的作文却多半跳不出家庭、家乡和学校的狭小空间,笔下人物也大多是教师、家长或同学。当然,我们不否认在这些范畴也产生过好的作品,但是一旦脱离这个选材范畴,学生写作就会感觉艰难,笔下人物也比较粗糙、模糊。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应该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鼓励他们多深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打短工,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公开比赛。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学会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学会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学会什么是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素材,对于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锻炼心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知识是想象的沃土

生活体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经验,但这还不够。因为写作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不仅要有直接经验,还应有丰富的间接经验。这里的间接经验指各类知识。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相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人类文明之所以能高度发展,所依靠的就是知识的接力棒代代相传。写作需要的不仅是创新,更需要借鉴。只有充分吸收前人知识的养分,才能谈得上创新。很难想象一位作者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胸无点墨或知识浅薄,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作者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再加上扎实的生活体验,那他在写作中便能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想象天地纵横驰骋。秦牧在《土地》一文中,由“土地”一词生发开去,进行广泛联想,从古至今,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或典故,来说明“土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可贵之处。《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场面广阔,要塑造好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要展现出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这对作者的知识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作者知识匮乏,很难描绘出诸葛亮如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飞扬神采,也无法刻画出“赤壁之战”的扣人心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对于丰富的想象极为重要。被苹果砸中脑袋的绝不仅仅只有牛顿一人,但却只有牛顿一人发现了万有引力,那是因为牛顿的浮想联翩有深厚的学识作基础。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也是优秀的阅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他往往能充分地运用想象去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去细细体味描写上的精妙之处。在这点上,他的理解会超过常人。而这些想象,又能潜移默化地成为他知识积淀的一部分,影响并促进写作。

很多中专生来自乡村,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生活环境所限,他们接触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不多,知识面窄,知识积累不足,甚至部分学生还受到不良书籍的误导。在写作中,有一个制高点,想象才能飞得更远。而有了丰富的想象,才能在写作的天空自由翱翔。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扩展知识面。除了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注重知识和材料的积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丰富写作内容都是很有好处的。

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

想象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在原有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同于普通思维之处是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应该说想象力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只是强弱不同而已。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写作而言,无论是在构思或是塑造人物形象中,想象总是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写作教学的重点便是与写作紧密相关的想象力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想象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除了上面提到的丰富生活阅历和扩展知识面这些必备基础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动力。 想象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想象者的个人情感,另一个是需要。想象的翅膀之所以能展飞和变幻,是因为情感的鼓动和燃烧。在情感培养上教师当然不可能按作家的情感标准来要求学生,但可以在讲读名篇名作时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中,用心去体验情景、人物和事件,体味作家是如何投入情感,进行想象和创造的。然后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写作,看看能否做到像作家那样。投入身心去观察,投入情感去创作,写到感人的场面时是否会像作家那样情不自禁甚至潸然泪下,完全融入到写作中。根据笔者的观察,凡是写作比较出色的学生,在观察力和情感指数上确实要胜人一筹,这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谓“需要”,是指写作中的想象不是盲目瞎想,而是按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先构思,后动笔,因为构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想象的过程。这一过程落实在笔头上就是打草稿。许多学生在写作中为了赶时间,早已经没有打草稿的习惯了。而有经验的写作者都明白,人物形象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渐丰满起来,写作细节也会在打草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想象的轨迹就这样一步步被清晰地记录下来。所以,重视“打草稿”也应该成为想象训练的一部分。

第二,要培养学生写作中的独创意识。 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色彩的思维过程。它有很强的独创性,而这与文学本身的特点是相符的。在写作中要鼓励学生彰显个性,追求创新,尽量开掘新题材、新内容,避免与别人雷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写作题目的布置上要推陈出新,尽量给学生留出发挥想象的空间。不过为了防止学生在想象中过于怪诞离奇,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进行合理的推测,从已有的直接或间接材料中进行有机的融合与开掘,在此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

第三,运用想象的一些具体方法,结合写作体裁的多样性进行训练。 想象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硕鼠》运用了相似想象,那么可不可以让学生也运用这个方法,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把它写下来呢?对于课文中学过的人物形象和情景,我们有许多可借鉴的东西,比如运用接近想象来仿写各类人物;运用对比想象可以对作品人物进行比较性认识,像“华老栓与康大叔”、“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等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至于为《项链》这类的作品补写结尾,那更是层进想象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训练想象力的非常好的形式。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写作中,幻想具有其他思维方式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它可以产生美妙的神话,产生令人神往的科幻作品,甚至产生像比喻、夸张等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幻想是写作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写科幻作品则是最主要的方式。另外,写作体裁的布置上可以灵活多样,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和兴趣的前提下,可以把诗歌、童话甚至小品创作等形式纳入写作的范畴。

第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训练。 例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有美术绘画专长,按常理他们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关键是如何使他们的绘画想象与文学想象巧妙地融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画笔来再现课文中的景致、人物和情节,把它们变成实实在在的一幅幅画面。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这种由文字变画面的作业比由画面变文字的作业在训练想象力上效果更好些。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班级内展开此类绘画比赛。对于文科类学生,则要结合他们的语言优势进行训练。如口头作文、看图作文、情景作文,加工或改编作家作品,扩写或续写作品,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写短剧和小品,然后自编自演,把文字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展示出来。这些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成才的需要。它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常抓不懈。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思路的区别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是一种体裁,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当然在实践中它也可以演化成一种题材,比如,要做好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人们也常常说,要把这篇文章做好。课题则主要指题材,是已经解决或待解决,需要研究的各类问题、题目的统称。它可以采用多种文体材料的表现形式,论文就是其中的一种,还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其他形式。可见,二者是有联系的,主要是体裁与题材,形式与内容的联系,而究竟采用何种体裁,利用何种文字表达形式,完全由题材或内容决定。课题与论文截然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一、课题的针对性更强论文以中心论点为轴,内容题材十分广泛,论文所要解决或能解决的问题,只是说明论点的实践指导意义;课题是以问题为中心,具有对问题的鲜明针对性,重在如何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新的理念(或观点)只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即指导研究和实践全过程的思想或灵魂。课题针对的是问题,解决的是问题,所以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过程更具有操作性。二、课题立项的超前性论文往往是对成功尝试的总结或理论升华。而课题则不同,虽然它也有必要对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但也必须进行再尝试,以求实践验证。特别是它更多或主要是针对待决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即可进行课题立项,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研究,以求问题解决,这即是课题立项的超前性。如果教师个人、教研组或科室不能完成课题立项,只能说明你的教研科研任务不明确,没有科研目标,起码还不知道影响自身教学或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攻方向不明。三、课题研究是个完整系统的过程从课题研究的内容程序看:(1)课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立项研究?问题的负面影响?必要性?);(2)课题的内涵及主要内容;(3)解决课题的理论依据;(4)解决课题的实践操作过程(方式、方法、途径);(5)各种必备资料、数据的调查整理;(6)成果验证;(7)课题的特色、意义。整个过程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展开,形成系统的统一整体,更具客观性。重在研究过程,重在过程中做法与效果的不断反馈及相应的调整完善。最终文字材料只是客观研究过程的记录或理论化、系统化。四、课题研究的整体性课题研究通常都是团体协作的过程。比如,教研组立项选题,可拫据学科特点,面对教研组成员平时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于是进行立项研究。要完成小组的立项研究,可能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或方面,于是需要小组成员从具体环节或方面进行人员分工,分别进行研究尝试,以求突破。这就形成了教师个人的课题立项,也算教研组的子课题。就是说,教师个人的课题研究与教研组的课题研究紧密联系,由每个成员从事的子课题构成了小组课题的整体内容。最终将个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尝试和整理,共同完成小组的科研任务。可见,课题研究不同于论文,论文可以人自为战,独立完成。课题则更强调分工协作,发挥整体合力共同实现科研目标。五、课题研究的可容性论文不是不写,某一方面偶有所得可以形成论文。几篇论文如果有内在联系,便可构成统一思路。如果立项为课题,再通过系统梳理思路,进行实践验证,便可产生课题研究成果。在这里,论文成为你课题研究的参阅资料,论文中的观点便成为课题的理论依据。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课题也可以由教师个体独立完成。但决不是短期便可完成的,而是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积累、系统综合及理论升华的结果。

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一、写作目的来看,学术论文是以阐述作者的科学见解为目的,是探求新理论、新论点、新解释、新规律的;而研究报告则以报道研究结果和进展为目的。从题目上来看学术论文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

应该指出的是所有的研究成果都能写成研究报告,但不一定都能写成学术论文,因为研究结果的素材不一定都能满足形成新见解的要求,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第二、内容要求上,学术论文是记叙研究课题中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是选用最精彩最具说服力的、与论证内容有关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综合分析、判断推理,以形成论点,因此在写作上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

明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科学的论证,而不应包括一般过程的论述,不应包括与论点无关的具体观察所得;而研究报告则是科学研究结果的真实记录,包括整个工作的重要过程、方法、观察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讨论等细节。

第三、在资料引用上,鉴于学术论文有以上两个特点,为了建立自己的新论点和新见解,它不仅需要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引用前人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数据。

而研究报告则只能如实的报告本课题的观测所得,都是第一手资料,它除了前沿和讨论部分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外,一般不能也无必要在正文中引用他人的数据,因为它不要求做观点上的论述,也不一定承担课题的最后结果,这样来看,研究报告具有更强的资料价值。

第四、在撰写格式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为: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前提、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后附英文摘要,但由于其论述的内容不同,它具有比其他科技问题更复杂、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没有股东的撰写格式;而研究报告的写作格式大体相容。因此可以说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高级表达形式,而研究报告则为科研成果的一般表达形式。

第五、在保密性上,学术论文因着重于解释事实和进行学术上的探讨,一般不涉及保密问题;而研究报告侧重于报告事实,内容比较具体,因而保密性较强。故对于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要对技术关键部分和需要保密的数据做适当的处理,有的甚至暂不发表。

第六、在发表时差上。由于学术论文要形成新的观点,就需要充分的占有材料,要进行严密的逻辑认证,有时甚至还要做些补充实验。因此,撰写难度较大,费时多,发表较慢;而研究报告由于是对研究结果如实的描述,并且不一定要形成论点或得出结论,因此,写作速度较快,发表也较快。

扩展资料

下面先说几条基本原则

1、先要以事实为依据

研究报告中列举的全部数据和例子,都应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可有半点虚假,不能编造,不能无中生有。报告中对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对教育原理和规律的探索,也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科学研究报告中的每一句带有判定性的话。

都必须在足够的、可信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基础上得出。当然,科学研究报告中也必须把研究问题时所需要的大量事实材料跟撰写报告时应引用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区分开来。有些事实材料,如与研究的主题扣得不紧,应当忍痛割爱;有些事实材料,应当尽量制作成表格、图例以及其它直观形式。

2、内容的阐述有逻辑性

实证性研究报告的内容阐述与研究工作的逻辑发展顺序是大体一致的,为了确保研究报告的逻辑性,我们应当首先考虑整个研究工作的发展顺序,然后再考虑报告的表达方式。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没有一个好的研究基础,好的科研报告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科学研究报告必须绝对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3、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

在教育科研报告中完全可以引用,采纳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但必须尊重别人的劳动。一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实实在在地引用;另一方面,不应当把别人的成就变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在研究报告中凡有引用别人的材料、研究成果或观点性词语,必须加以注释或说明,以向读者示知成果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报告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而论文是论文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述形式之一,就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1、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为已经去世的人写传记之风很盛,尤其是当代人物,某位干部去世了,其子女或许搞到一笔钱,就物色某个人,请他为其亲属写传纪。有的人就为尊者讳,任意拔高,违背史实,歪曲史实,这就不是科学的态度,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传记,必然科学性不强。 态度的不端正主要表现为:有的人为了沽名钓誉,哗众取宠,故意歪曲事实,标新立异,甚至伪造事实,提出所谓新观点。如英国一位曾经名扬四海的研究者,“深信理论无误而编造数据”;前苏联的一位女科学家为了使自己声名显赫而虚构“细胞起源”的假实验。也有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私人目的,窥测方向,看风写文章,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专门看权威者的意向,完全以某一权威的是非为是非,这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不是科学的态度,就不可能写出具有科学性的文章来,例如毛泽东同志对李白与杜甫的态度不同,更喜爱李白而不太喜爱杜甫。郭老知道后,在他的著作《李白与杜甫》中,就扬李抑杜,从而使这本著作的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进行科学探讨。科学性在思唯方式上的重要表现就是逻辑性。王力先生说:“撰写论文,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引自《谈谈写论文》见《怎样写学术论文》PS.北大出版社1981年) 有些史学论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简单化的方法,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都是缺乏科学性的,因为这不符合事实。历史人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评价他,一定要实事求是。有几分功就肯定几分功,有几分过就指出几分过,这才是科学的。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就是先用归纳法,再用演绎法,而不能反过来。要从大量的具体材料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以归纳为基础,再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结论还要多设疑问,反复思考论证,凡是先有结论,再找材料的研究,都是反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第三是内容的科学性。什么样的内容才符合科学性?这就是论点正确,概念明确,论据确凿充分,推理严密,语言准确。 论点(观点)即学术研究的成果结论,这个结论应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验证,经得起推敲和逻辑推理。 论文中概念的外延、内涵要有明确性、准确性和确定性,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随意更换概念。 论据要确凿充分,不能使用孤证就轻率得出结论,更不能歪曲材料,伪造材料。 推理严密就是论据和论点有机联系而无懈可击,假想推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些考证需要类比,也要注意类比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③ 创新性: 创新性被视为学术论文的特点之一,这是由科学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发明也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民族就要衰亡。同样,一篇论文如果没有创新之处,它就毫无价值。 学术论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人类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发现活动和发明活动。发现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成就。把原来存在却未被人们认识的事物揭示出来,就是发现。如居里夫人发现镭,考古学家发现恐龙化石等。科学发现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财富,使科学得到发展。发明是改造世界的科技成就,运用知识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新成果,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如蒸汽机、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理论是一种自成系统的学说,它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李四光的“新华夏构造体系”、邓小平理论等。 B. 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继承。有不少研究成果,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也是一种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如日本彩电,继承了三分欧洲技术、七分美国技术,在综合国际300多项高新技术基础上,创造了更先进的日本技术。电子计算机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创新,不断发展,至今仍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换代。邓小平理论也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C. 在众说纷纭中提出独立见解。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术争鸣是不能避免的,参加学术争鸣切忌人云亦云,应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根据给以认真的思辨,并积极参与争鸣,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立论根据。对活跃思维,产生科学创见做出一点贡献,也是一种创造性。 D. 推翻前人定论。由于人们在探究物质世界客观规律过程中,总是不能一下子穷尽其本质,任何学派的理论、学说,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正确。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即使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随着历史发展,科学进步,研究手段的更新等,很可能会发现这些定论存在着问题。所以,对待前人的定论,我们提倡继承,但不迷信,若发现其错误,就需要用科学的勇气去批判它、推翻它。科学史上这类例子太多了,这也是一种创新。 E. 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之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就在于作者在综合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人们去解决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丰富,文字浩瀚,能对资料作分门别类的索引,已经备受欢迎,为科学研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整理性论文,不仅提供了比索引更详细的资料,更可贵的是整理者在阅读大量的同类信息过程中,以他特有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做出筛选归纳,其信息高度浓缩。整理者把散置在各篇文章中的学术精华较为系统地综合成既清晰又条理的问题,明人眼目,这就是创造性综合。这种综合,与文摘有明显区别。这种综合需要专业特长,需要学术鉴赏水平,需用综合归纳能力,更需要发现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敏锐力。 我们应积极追求学术论文的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自觉抵制“人云亦云”或毫无新意的论文,也应自觉抵制为晋升职称而“急功近利”、“鹦鹉学舌”地去写那些重复别人说过的,改头换面的文章。将论文写作当作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这是学术的悲哀。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篇学术论文的创造性是有限的。惊人发现、伟大发明、填补空白,这些创造绝非轻而易举,也不可能每篇学术论文都有这种创造性,但只要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新的东西,提供一点人所不知的资料,丰富了别人的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术做出了贡献,就可看做是一种创造。 ④ 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A. 思维的理论性。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思考,不是停留在零散的感性上,而是运用概念、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思辨的方法,深刻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经过高度概括和升华,使之成为理论。 进行理论思维,把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这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有的人因时间紧迫,或因畏惧艰难,在理论思维上怯步,以致把学术论文写成罗列现象,就事论事,从而使学术论文失去理论色彩,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B. 结论的理论性。学术论文的结论,不是心血来潮的激动之词,也不是天马行空般的幻想,也不是零散琐碎的感性偶得。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建筑在充分的事实归纳上,通过理性思维,高度概括其本质和规律,使之升华为理论,理性思维水平越高,结论的理论价值就越高。 C. 表达的论证性。学术论文除了思维的理论性和结论的理论性外,它还必须对结论展开逻辑的、精密的论证,以达到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在弄清什么是学术论文之后,我们对史学论文就好理解 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课题不可以用来评定职称,但是会对晋升有帮助!

材料作文论文研究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材料作文怎么写。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2 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3 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 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 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6 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 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 “ 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 。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 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近两年,材料作文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因其形式多样、考点丰富、能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等特点,倍受中考的青睐,大有取代“话题”作文的势头。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

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一个整洁的卷面:试想谁愿意读一篇“龙飞凤舞”的潦草字迹的作文?我想你也不愿意读,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写作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材料作文的写作亦是如此,因此以上说的都是实际写作时提高作文质量的方法,希望考生能在平时不断练习,把上述“三招”综合运用,养成写作习惯,这样面对材料作文你就可以轻松下笔啦!

【写作策略】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打记事起,我爹曾多次对我说,农村苦,农村的孩子需要坚强。十几年来,我一直就是伴着“痛”的爱长大的。

在小学毕业时,幸运之神降临到我的头上,由于成绩优异,我被县城一所私立中学免费录取。

记得开学的那一天,爸骑着那辆跟了他二十多年的自行车,为我驮着铺盖。我在后面背着大包、小包,小跑着。一路上,父女俩没说一句话。我知道,爹还赶着去干活呢,他说过误半天工要扣十来块钱呢。

来到新的学校,学校里的人多得像赶集似的:校门口停满了小轿车、面包车和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爹则把他那辆破自行车靠在一棵小树上,也上没锁,扛着铺盖卷走进拥挤的人群。我紧跟着爹,生怕走散了。我周围都是大人们,我人小,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挤了进去。爹帮我找到宿舍,挑了挨着窗户的一个床铺,爹说这儿阳光好,不潮,冬天也暖和。至于其他安慰之类的话一句也没说,放下铺盖卷,转身就走。“爹”,我大声喊了一声,爹转过身来,“啥事?”我望着爹没吱声,爹苦笑了一下,转身又走了。我强忍着泪水,自己收拾床铺。看着别的家长帮着孩子铺被褥,整理东西,我的泪刷地流了下来,但我马上擦干了泪水。爹说过,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坚强。

以后,学校每次放假,我都是自己回家,有时坐车,有时步行。回家以后,自己生火做饭,并拾掇房间,然后边看书边等着爸爸、妈妈、小弟回来,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未改变过。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年。今天就要中考了,早上五点钟我就起了床。妈妈昨晚去厂里干活还没回来,爹也早早地干活去了,我自己做熟饭,饭后,坐车去考场。就在我将要走进考场的大门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万万没有想到,是爹,爹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来了。顿时,我的泪水在眼里直打转。“爹,你怎么来了,误一天工十几块钱呢!”,“农活再忙,我闺女一个人考试,我不放心,快进去吧,一会儿就考试了,爹在外边等着你。”

写到这里,我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爹,你放心吧,我一定会考好的,因为有爹您在外边等着我,还有爹您多年来嘱托我的那句话……

不知从何时起,错过了微博就错过了一个时代,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微博而带来的自媒体时代对我们的生活展开了狂轰乱炸。一方面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大时代”涵盖了整个社会时代所需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社会公正、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可是另一些以私人为代表的“小时代”,是个人组成的,上面充满八卦、娱乐,和一些可有可无的鸡汤文。可如今我们的“大时代”却面临被“小时代”攻破的危险。莫让“小时代”带矮了思想,窄了格局。请还给我们“大时代”。 真正的问题是,在今天“大时代”的一切,和每一个人的心理和利益都息息相关,可大众对此都不感兴趣,说明有其他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导致了对大众的俘获。

微博带来的是什么?全记者时代?全围观时代?虽然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既是围观者,又是新闻制造者,人人都可以上网发表自己喜欢的或者转发自己喜爱的东西。一些名人大V、企业等等,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网上发布一些消息,有些确有其事,有些不过只是在搏人眼球。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关注度,竟然制造谣言,来换取关注和点击量。商业的自发性和趋利性,让整个网络变得混沌不堪。迷惘的大众只能跟着这些大V走。显然一个由大众撑起来的“大时代”被带到了只能起到精神鸦片的“小时代”。从根本上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对于这些谣言的发起者和传播者严厉打击。

此外,大众的眼力也需提高。对于网络上的谣言不仅要明辨真假,更要及时站出来说真话。此外,多读书、多学习,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也格外重要,对于八卦娱乐少关心,少关注。“大时代”的大众们更是要行为先范,做好自己的工作。

政府更应该充当起迷茫时代的指向针,加强教育,积极引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端正社会风气,让风从“小时代”重回“大时代”。

“大时代”中的人显然排斥孤立,冷淡。但就“小时代”的大众却被唯利主义,相对主义,享乐主义所控制。在精神上的主旨显然和“大时代”所要求的相冲突。改变一个社会,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而一帮不关心,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怎么才能回到“大时代”。难道只是因为“自由”吗?那么“小时代”中的“自由”牢固、可靠吗?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众选择的必定是缺少的。那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达到了目的。“小时代”会走向“大时代”。

建筑力学与材料力学论文

建筑力学与结构力学、理论力学区别

一、概念不同:

1、建筑力学:将力学原理应用建筑工程系统的科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2、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

3、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学科基础。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

二、研究内容不同:

1、建筑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主要研究和分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力与平衡的关系,结构(或构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方法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条件,为保证结构(或构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提供计算理论依据。

2、结构力学:研究对象是由细长杆件构成的体系——平面杆系结构,如:梁、刚架、拱及组合结构等。

(1)研究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 。

(2)讨论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动力反应以及结构极限荷载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等。

3、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

(1)静力学:研究物理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况——平衡问题。

(2)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各运动学参数(如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等)间的几何关系。

(3)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三、任务不同

1、建筑力学:

(1)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提供基本保障。

(2)研究多种类型构件(或构件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各种不同的受力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内力,不同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2、结构力学:

(1)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以保证在荷载作用下结构各部分不致发生相对运动。探讨结构的合理形式,以便能有效地利用材料,充分发挥其性能。

(2)计算由荷载、温度变化、支座沉降等因素在结构各部分所产生的内力,为结构的强度计算提供依据,以保证结构满足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3)计算由上述各因素所引起的变形和位移,为结构的刚度计算提供依据,以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致发生过大变形,从而保证结构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3、理论力学:归纳机械运动的规律,借助严密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建筑力学

百度百科——结构力学

百度百科——理论力学

学生建筑力学学习行为表现在学习中的表现建筑力学是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建筑结构》及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建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每个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建筑力学心得建筑力学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组成,它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课程中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是人们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次科学实验,经过分析,综合和归纳所总结出来的。从很久以前到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力学总是和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制作各种和力学相关的物品,例如弓箭、房屋、船以及乐器等等,这些都是简单的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结构设计的规律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积累了经验,这表现在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中,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的故宫等等。虽然在这些结构中隐含力学 的知识,但其归根并没有形成一门学科,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从这些结构和实践中总结出经验,形成了现代的力学建筑力学。现代社会所有的有关建筑的和力学室密不可分的,没有可靠的力学与结构分析就没有安全而又实用的建筑物。特别是建筑力学对现代建筑的意义更为重要,每一座好的建筑在开始建造前都要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和安全评估,否则将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损失难以估计。首先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如何在实际情况下选取合适节省材料的结构方式完成工程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安全因素,从整体的静力分析到有线单元的衍架与混凝土结构再到外部环境因素,例如风载荷、地震、建筑物的本身质量等等以及有特殊设计要求的 特殊场地,这些都是和建筑力学密不可分的。建筑力学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他几乎应用到所有角落。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再好的。理论都需要可靠的实践来证明,同理好的理论和方法也尤为重要,例如现代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来模拟模块的受力及有线单元的使用等,很方便的促进了力学的分析和复杂问题的计算,所以他们是相符发展和影响的。总之,力学和建筑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建筑力学的学习者,特别是对我这样对建筑工程感兴趣的学生来说,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尤为重要,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一个工程在我们手中像长城一样伫立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逐渐从建

建筑力学是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应用力学的基建筑力学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结构和构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结构力学(Structural Mechanics)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 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 ,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理论力学是机械运动及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也称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部分,也是大部分工程技术科学理论力学的基础。其理论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故又称牛顿力学。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表明牛顿力学所表述的是相对论力学在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的极限情况,也是量子力学在量子数为无限大时的极限情况。对于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宏观物体的运动,包括超音速喷气飞机及宇宙飞行器的运动,都可以用经典力学进行分析。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比较重要 这些都是结构力学的基础,建筑工程类必须学好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也是必须把和建筑工程联系在一起的部分学好。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这三个就是土木专业里所说的三大力学,理论力学先学,然后是材料力学,最后是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是基础,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接近实际,所以都得学好,学生一般认为是结构力学难,但其实难的是理论力学,因为没有固定方法,结构力学你研究的透了其实方法很固定,但初学者一般掌握不好。所以都很重要。

一样的。有的建筑力学则只讲授静力学,因为后续的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知识也只限于静力学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