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佩斯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佩斯论文范文资料

佩斯的人均收入挺高,生活节奏慢而且悠闲。之所以被冠以“孤独”是因为他所处的地理位置跟环境,如果您看过佩斯的地图就会明白,她位于澳洲西头,跟东部不同,西部其实就佩斯这一个城市,四周除了沙漠就是大洋。

沃尔特·格罗培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浩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培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鲍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培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培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30年格罗培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培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培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 格罗培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培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培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培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 前期生涯[回目录] 葛罗佩斯出生于德国柏林,在颇具艺术渊源的家族背景中成长。父亲是位建筑师,叔父马丁·格罗佩斯(Martin Gropius)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师与艺术教育工作者,曾参与柏林应用艺术博物馆(Applied Art Museum (Martin Gropius Bau) in Kreuzberg, Berlin)的建筑设计,与担任过柏林艺术工艺学院(Academy of Applied Art, Berlin)教员,普鲁士艺术教育主管官员等要务。马丁·格罗佩斯致力于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德国设计艺术的努力,给了沃尔特·格罗佩斯很大的启示,也影响到日后他在包浩斯的经营,与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的态度。 在完成学校建筑教育后,格罗佩斯于1907年进入彼得·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受到贝伦斯与德意志工艺联盟的人士启发,突破了传统古典建筑体制的窠臼,勇于尝试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理论,表现出比贝伦斯更前卫的理念。 1910年,格罗佩斯离开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与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合开了一间建筑事务所,并在1911年受到企业家卡尔·班西德(Karl Benscheid)的委托设计鞋楦工厂建筑,即是后来格罗佩斯的成名杰作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虽然格罗佩斯与梅耶只负责设计建筑外观,而大片的玻璃立面,是格罗佩斯“为德国劳动阶级提供至少六小时的日照”的最佳体现,轻巧的钢梁结构取代笨重的支柱,尤其取消了建筑立面转角处的支柱是一大特点,加强了结构透明性与实用表现,展现出建筑的革命性样貌,使格罗佩斯开始在建筑界上受注目。格氏为劳动阶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理念,与形态反应功能的设计,可看出带有些许现代主义的味道。 1914年,德意志工艺联盟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工艺联盟展览上(Werkbund Exhibition),格罗佩斯展出了他所设计的工厂与办公室建筑设计,同样的玻璃立面表现手法使建筑获得足够采光与透明感,也使他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位年轻的新锐建筑师逐渐在国际上成名。 1914年,当亨利·凡·德·费尔德因为他的比利时国籍身份,被迫从魏玛市立工艺美术学校(Grand Duc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由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创办)的校长职位上退休时,格罗佩斯被推荐为继任人选,格氏希望能将学校办成一个独立的,能与美术学校合作,而非被领导的学校。他认为唯有艺术家与工艺家互相承认与合作,方能实现工业设计的现代化。 1915年,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欲关闭这所由他亲自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然而此举受到部分魏玛官员的反对,魏玛艺术学院(Weimar Academy of Fine Art)院长弗列兹·麦肯逊(Fritz Mackensen)也为了避免工艺学校消失,提议将之缩并在艺术学院下成为一个科系,同时另外自行开办建筑学校,格罗佩斯则担任这所拟议中的建筑与工艺联合学校的主管。然而计划细节模糊,格氏也不满职位权责不够明确,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罗佩斯被征召入伍,设计建筑等工作几乎停摆,此问题也一直被搁置。 包浩斯时期[回目录] 战后,经过格罗佩斯多次与魏玛官员商谈与阐扬目的,1919年3月16日,格罗佩斯正式被委任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3月20日,格罗佩斯正式建议并获准将这所合并的学校更名为“国立建筑学院(即包浩斯)”,并于4月1日正式开学。 格罗佩斯在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浩斯校长,致力于包浩斯教学的领导,为了达到他心中中世纪工作坊的理想,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的个人崇拜、风格垄断却成为一大问题,在荷兰风格派领袖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造访威玛后,格罗佩斯体认到应从工业化倾向来发展设计教育的理念,放弃了手工艺倾向教育而进行全面的改革,9年的忙碌使他无心处理设计工作,甚至在格罗佩斯退休后,还要出面处理汉那士·梅耶(Hannes Meyer)领导包浩斯后带来的危机,邀请密司·凡·得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接手包浩斯等事宜,格罗佩斯可以说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包浩斯。 1926年,由格罗佩斯设计的包浩斯德绍校舍落成,延续法古斯工厂的设计理念,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奠定了格罗佩斯的声誉,也成为格罗佩斯不朽的“建筑宣言”。 移民美国[回目录] 1933年1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长久受到纳粹迫害的包浩斯终究面临关闭的命运。为逃离这场政治动乱,格罗佩斯在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Fry)的帮助下,于1934年先前往英国短暂居住与工作,并于1937年前往美国。 格罗佩斯与他的包浩斯学生兼同事马歇尔·布鲁耶(Marcel Breuer)移民至麻省剑桥,并一同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任教,以及合作进行宾州新肯辛顿铝城的住宅区计划(Aluminum City Terrace project in New Kensington, Pennsylvania)。格罗佩斯在1944年入籍美国公民。 1945年,格罗佩斯在剑桥创办了由一群年轻建筑师组成的公司TAC,并成为全球最知名与注目的建筑公司之一,后来TAC在1995年破产倒闭。 格罗佩斯在1969年逝世于麻省波士顿,享寿86岁。 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系统,大多有他创办时的一些影子,特别是建筑的风格,有相当多都受到他的影响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格罗培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

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人物教育观念: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

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19世纪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开始遵从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沃尔特·格罗培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浩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培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鲍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培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培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30年格罗培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培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培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 格罗培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培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培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培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 前期生涯[回目录] 葛罗佩斯出生于德国柏林,在颇具艺术渊源的家族背景中成长。父亲是位建筑师,叔父马丁·格罗佩斯(Martin Gropius)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师与艺术教育工作者,曾参与柏林应用艺术博物馆(Applied Art Museum (Martin Gropius Bau) in Kreuzberg, Berlin)的建筑设计,与担任过柏林艺术工艺学院(Academy of Applied Art, Berlin)教员,普鲁士艺术教育主管官员等要务。马丁·格罗佩斯致力于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德国设计艺术的努力,给了沃尔特·格罗佩斯很大的启示,也影响到日后他在包浩斯的经营,与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的态度。 在完成学校建筑教育后,格罗佩斯于1907年进入彼得·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受到贝伦斯与德意志工艺联盟的人士启发,突破了传统古典建筑体制的窠臼,勇于尝试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理论,表现出比贝伦斯更前卫的理念。 1910年,格罗佩斯离开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与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合开了一间建筑事务所,并在1911年受到企业家卡尔·班西德(Karl Benscheid)的委托设计鞋楦工厂建筑,即是后来格罗佩斯的成名杰作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虽然格罗佩斯与梅耶只负责设计建筑外观,而大片的玻璃立面,是格罗佩斯“为德国劳动阶级提供至少六小时的日照”的最佳体现,轻巧的钢梁结构取代笨重的支柱,尤其取消了建筑立面转角处的支柱是一大特点,加强了结构透明性与实用表现,展现出建筑的革命性样貌,使格罗佩斯开始在建筑界上受注目。格氏为劳动阶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理念,与形态反应功能的设计,可看出带有些许现代主义的味道。 1914年,德意志工艺联盟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工艺联盟展览上(Werkbund Exhibition),格罗佩斯展出了他所设计的工厂与办公室建筑设计,同样的玻璃立面表现手法使建筑获得足够采光与透明感,也使他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位年轻的新锐建筑师逐渐在国际上成名。 1914年,当亨利·凡·德·费尔德因为他的比利时国籍身份,被迫从魏玛市立工艺美术学校(Grand Duc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由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创办)的校长职位上退休时,格罗佩斯被推荐为继任人选,格氏希望能将学校办成一个独立的,能与美术学校合作,而非被领导的学校。他认为唯有艺术家与工艺家互相承认与合作,方能实现工业设计的现代化。 1915年,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欲关闭这所由他亲自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然而此举受到部分魏玛官员的反对,魏玛艺术学院(Weimar Academy of Fine Art)院长弗列兹·麦肯逊(Fritz Mackensen)也为了避免工艺学校消失,提议将之缩并在艺术学院下成为一个科系,同时另外自行开办建筑学校,格罗佩斯则担任这所拟议中的建筑与工艺联合学校的主管。然而计划细节模糊,格氏也不满职位权责不够明确,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罗佩斯被征召入伍,设计建筑等工作几乎停摆,此问题也一直被搁置。 包浩斯时期[回目录] 战后,经过格罗佩斯多次与魏玛官员商谈与阐扬目的,1919年3月16日,格罗佩斯正式被委任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3月20日,格罗佩斯正式建议并获准将这所合并的学校更名为“国立建筑学院(即包浩斯)”,并于4月1日正式开学。 格罗佩斯在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浩斯校长,致力于包浩斯教学的领导,为了达到他心中中世纪工作坊的理想,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的个人崇拜、风格垄断却成为一大问题,在荷兰风格派领袖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造访威玛后,格罗佩斯体认到应从工业化倾向来发展设计教育的理念,放弃了手工艺倾向教育而进行全面的改革,9年的忙碌使他无心处理设计工作,甚至在格罗佩斯退休后,还要出面处理汉那士·梅耶(Hannes Meyer)领导包浩斯后带来的危机,邀请密司·凡·得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接手包浩斯等事宜,格罗佩斯可以说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包浩斯。 1926年,由格罗佩斯设计的包浩斯德绍校舍落成,延续法古斯工厂的设计理念,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奠定了格罗佩斯的声誉,也成为格罗佩斯不朽的“建筑宣言”。 移民美国[回目录] 1933年1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长久受到纳粹迫害的包浩斯终究面临关闭的命运。为逃离这场政治动乱,格罗佩斯在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Fry)的帮助下,于1934年先前往英国短暂居住与工作,并于1937年前往美国。 格罗佩斯与他的包浩斯学生兼同事马歇尔·布鲁耶(Marcel Breuer)移民至麻省剑桥,并一同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任教,以及合作进行宾州新肯辛顿铝城的住宅区计划(Aluminum City Terrace project in New Kensington, Pennsylvania)。格罗佩斯在1944年入籍美国公民。 1945年,格罗佩斯在剑桥创办了由一群年轻建筑师组成的公司TAC,并成为全球最知名与注目的建筑公司之一,后来TAC在1995年破产倒闭。 格罗佩斯在1969年逝世于麻省波士顿,享寿86岁。 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系统,大多有他创办时的一些影子,特别是建筑的风格,有相当多都受到他的影响沃尔特·格罗培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也译作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或葛罗培斯),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浩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培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也是他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影响。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 和密斯·凡·德·罗 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培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Crafts Academy of Arts and School of Arts)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 Weimar)。后来鲍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培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培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Architecture)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Idea and Construction)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 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Hannes Meyer)担任,1930年格罗培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 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的培养出诸如贝聿铭(I.M Pei)、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培斯 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TAC)。 格罗培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象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 格罗培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培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培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 格罗培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的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 前期生涯[回目录] 葛罗佩斯出生于德国柏林,在颇具艺术渊源的家族背景中成长。父亲是位建筑师,叔父马丁·格罗佩斯(Martin Gropius)是德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师与艺术教育工作者,曾参与柏林应用艺术博物馆(Applied Art Museum (Martin Gropius Bau) in Kreuzberg, Berlin)的建筑设计,与担任过柏林艺术工艺学院(Academy of Applied Art, Berlin)教员,普鲁士艺术教育主管官员等要务。马丁·格罗佩斯致力于提高德国设计水平,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德国设计艺术的努力,给了沃尔特·格罗佩斯很大的启示,也影响到日后他在包浩斯的经营,与在美国哈佛大学教学的态度。 在完成学校建筑教育后,格罗佩斯于1907年进入彼得·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受到贝伦斯与德意志工艺联盟的人士启发,突破了传统古典建筑体制的窠臼,勇于尝试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理论,表现出比贝伦斯更前卫的理念。 1910年,格罗佩斯离开贝伦斯建筑设计事务所,开始创立自己的事业,他与阿道夫·梅耶(Adolf Meyer)合开了一间建筑事务所,并在1911年受到企业家卡尔·班西德(Karl Benscheid)的委托设计鞋楦工厂建筑,即是后来格罗佩斯的成名杰作法古斯工厂(Fagus Factory),虽然格罗佩斯与梅耶只负责设计建筑外观,而大片的玻璃立面,是格罗佩斯“为德国劳动阶级提供至少六小时的日照”的最佳体现,轻巧的钢梁结构取代笨重的支柱,尤其取消了建筑立面转角处的支柱是一大特点,加强了结构透明性与实用表现,展现出建筑的革命性样貌,使格罗佩斯开始在建筑界上受注目。格氏为劳动阶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的理念,与形态反应功能的设计,可看出带有些许现代主义的味道。 1914年,德意志工艺联盟在德国科隆举办的工艺联盟展览上(Werkbund Exhibition),格罗佩斯展出了他所设计的工厂与办公室建筑设计,同样的玻璃立面表现手法使建筑获得足够采光与透明感,也使他获得极高的评价,这位年轻的新锐建筑师逐渐在国际上成名。 1914年,当亨利·凡·德·费尔德因为他的比利时国籍身份,被迫从魏玛市立工艺美术学校(Grand Ducal School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由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创办)的校长职位上退休时,格罗佩斯被推荐为继任人选,格氏希望能将学校办成一个独立的,能与美术学校合作,而非被领导的学校。他认为唯有艺术家与工艺家互相承认与合作,方能实现工业设计的现代化。 1915年,魏玛大公威廉·恩斯特欲关闭这所由他亲自创办的工艺美术学校,然而此举受到部分魏玛官员的反对,魏玛艺术学院(Weimar Academy of Fine Art)院长弗列兹·麦肯逊(Fritz Mackensen)也为了避免工艺学校消失,提议将之缩并在艺术学院下成为一个科系,同时另外自行开办建筑学校,格罗佩斯则担任这所拟议中的建筑与工艺联合学校的主管。然而计划细节模糊,格氏也不满职位权责不够明确,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罗佩斯被征召入伍,设计建筑等工作几乎停摆,此问题也一直被搁置。 包浩斯时期[回目录] 战后,经过格罗佩斯多次与魏玛官员商谈与阐扬目的,1919年3月16日,格罗佩斯正式被委任工艺美术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的校长,3月20日,格罗佩斯正式建议并获准将这所合并的学校更名为“国立建筑学院(即包浩斯)”,并于4月1日正式开学。 格罗佩斯在1919年至1928年间担任包浩斯校长,致力于包浩斯教学的领导,为了达到他心中中世纪工作坊的理想,约翰·伊登(Johannes Itten)的个人崇拜、风格垄断却成为一大问题,在荷兰风格派领袖凡·杜斯堡(Theo van Doesburg)造访威玛后,格罗佩斯体认到应从工业化倾向来发展设计教育的理念,放弃了手工艺倾向教育而进行全面的改革,9年的忙碌使他无心处理设计工作,甚至在格罗佩斯退休后,还要出面处理汉那士·梅耶(Hannes Meyer)领导包浩斯后带来的危机,邀请密司·凡·得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接手包浩斯等事宜,格罗佩斯可以说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包浩斯。 1926年,由格罗佩斯设计的包浩斯德绍校舍落成,延续法古斯工厂的设计理念,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奠定了格罗佩斯的声誉,也成为格罗佩斯不朽的“建筑宣言”。 移民美国[回目录] 1933年1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长久受到纳粹迫害的包浩斯终究面临关闭的命运。为逃离这场政治动乱,格罗佩斯在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弗莱(Maxwell Fry)的帮助下,于1934年先前往英国短暂居住与工作,并于1937年前往美国。 格罗佩斯与他的包浩斯学生兼同事马歇尔·布鲁耶(Marcel Breuer)移民至麻省剑桥,并一同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任教,以及合作进行宾州新肯辛顿铝城的住宅区计划(Aluminum City Terrace project in New Kensington, Pennsylvania)。格罗佩斯在1944年入籍美国公民。 1945年,格罗佩斯在剑桥创办了由一群年轻建筑师组成的公司TAC,并成为全球最知名与注目的建筑公司之一,后来TAC在1995年破产倒闭。 格罗佩斯在1969年逝世于麻省波士顿,享寿86岁。 目前全世界的设计教育系统,大多有他创办时的一些影子,特别是建筑的风格,有相当多都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特斯拉论文范文资料

1856 ——7月10号午夜特斯拉出生于利卡省(奥地利)斯米湾的一个塞尔维亚神职人员家庭。1875-1878——在格拉茨工艺学校学习。1882——在布达佩斯(匈牙利首都)一公园散步时,特斯拉发现了可逆磁场。1883——在斯特拉斯堡他受雇于爱迪生大陆公司制造了第一个感应电机模型。1884——前往美国开始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1885——离开爱迪生,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生产多相交流电机和发电机。1888——5月16号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题为“交流电输送和交流电机系统”的报告。1890——他公布了高频电对生理影响的结果。1891——作了题为“极高频率交流电实验及其在人造无线发光中的应用”的报告,申请了“共振传送器的星形振荡器”的专利。1892——来到伦敦,在皇家科学院作了题为“发光及其他高频现象”的报告,在电气工程师协会上作了“高压高频下的交流电实验”的报告,并在巴黎作了同样的报告。1893——在芝加哥世界展览会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他让高频电流通过自己身体并演示了可逆磁场模型,即所谓的“特斯拉的旋转铁蛋”。1895——5月13号特斯拉在纽约的实验室毁于火灾。1897——在无线电工程技术领域他注册了20项发明专利。1898——注册了无线控制技术(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湖里进行了遥控自动化小艇的实验,取得极大成功。)1899——尼亚加拉水电站建成。1899-1900——在科罗拉多泉进行实验。1901-1905——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造Wardenclyffe塔。1909-1922——他只注册了机械方面的专利(泵、流速计、无叶涡轮)。1943——1月7号特斯拉在纽约宾馆逝世。1912年,由于特斯拉和爱迪生在电力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和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特斯拉除了在电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发明发现也相当惊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曾经说过他可以将地球一分为2。早在1912年特斯拉提出:“若把物体的振动和地球的谐振频率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几个星期内,就可以造成地动山摇、地面升降。”1935年,特斯拉在其实验室打了一个深井,并在井内下了钢套管。然后,他将井口堵塞好,并向井内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奇妙的是,在特定的频率时,地面就会突然发生强烈的振动,并造成了周围房屋的倒塌。当时的一些杂志评论说:“特斯拉利用一次人工诱发的地震,几乎将纽约夷为了平地”。这就是著名的特斯拉实验。这种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所以特斯拉也是超距武器的奠基人。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发明了特斯拉变压器,交流电摩打,现代电脑基础,无线通信,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提出电磁射频武器概念...这些发明和发现超越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几个时代,有的理论就连现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美解答。特斯拉死后,美国FBI将他的所有设计图纸与实验作品全部没收,美国军方对他的论文研究至今也没有停止。这也更为特斯拉造就了一份神秘色彩。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谁人不知爱迪生?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发明了交流发电和供电系统的天才发明家。这位古怪的发明家还发明了无线电的基本装置:荧光灯、遥控制导装置、可调机械振动装置、短距离无线电输电装置等。

具体百度百科搜

特斯拉的生平事迹:

特斯拉的全名叫做尼古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系统而最为人知。

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他的多项相关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

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1943年1月7日晚,特斯拉在纽约人旅馆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6岁。

扩展资料:

小时候的特斯拉饱受精神幻觉的折磨,因为他眼前经常浮现一些曾经见过的画面和景象,而且非常真实甚至无法和真实事物区别。

直到17岁后,他把精力投入到了发明创造中,使得这一极高的想象天赋有了用武之地,他甚至不需要模型,不需要绘图,更不需要实验,就能在脑海中把所有细节看得一清二楚。

他高效率的发明工作和他这一天赋是分不开的,这在他后来的设计发明中,设备的运行和他想象中几乎没有差别,而且无一例外。

特斯拉还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他精通八国语言,拥有让人匪夷所思的精力,每天只岁2小时,其他时候都能保持精力旺盛。

他还拥有超高的视力,在他年过六十后,还能轻松看清楚视力表最下面一行,使得给他做视力检查的眼科医生都惊讶不已。

甚至怀疑他把视力表背了下来,他非常热爱数学,甚至对数字有着发狂般的痴迷,任何计算,无论多么复杂,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特斯拉

《布鲁克林老鹰》

关于格赖斯论文范文资料

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格莱斯在《Logic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 A.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 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B.质的准则(QualityMaxim)。 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C.关系准则(RelevantMaxim)。说话要有关联。 D.方式准则(MannerMaxim)。说话要清楚、明了。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炼; d)井井有条。 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

格赖斯(H P.Grice)提出言语交际中要遵守合作原则,英国学者利奇(G. Leech)提出还要遵守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有六大准则。本文就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来探讨汉英两种文化在口语应用上的语用差异。利奇的一致准则提出,在会话中,说话者总是尽量减少自己与对方的意见分歧,扩大共识,使对话得以顺利进行。

关于反法西斯论文范文资料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000字论文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这一天,一些国家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向在这场战争中为人类和平与正义而献身的许多国家的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横遭法西斯杀戮的全世界无辜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了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世界稳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狂,世界终究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终究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在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团结一致的人民面前,任何造成历史倒退的力量,最终都将被战胜。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应当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那些被伤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稳定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 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真相最有说服力。客观地再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能唤起世人更全面地确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各类持“贬低、抹杀论”者及其各种表演最有力的回应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忽视或贬低。本文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帜,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期打击与消耗,无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还是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都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贡献理应铭刻于世界现代史册。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8日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纪念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它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术界,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国外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抗战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贬低论”、“抹杀论”盛行。本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互动的角度,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国抗战。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也揭开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也正是从“九一八”起,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在极其险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在世界东方开辟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重任。其次,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持久,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数年之久。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亦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场的爆发和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领导下,中国很快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正面战场对日军的大会战达22次,大战斗为1117次,小战斗达38931次。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并开展了百团大战和进行了局部反攻。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重任达数年之久,而且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拖住和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50%以上的日本陆军。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设想中地位重要,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美英盟国制定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中国战场也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反攻、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援缅作战中,投入30万兵力,历时3年多,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打通中印公路,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仅从以上三个基本方面,已可清楚地看出和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成一气、息息相关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理应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中美苏英)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抗日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中国人民的奋力抗战,推迟了欧洲战场的开辟,迟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宝贵时间。中国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对外扩张计划,使“北进计划”夭折,南进计划受到阻碍。日本法西斯军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延迟了侵略步伐,也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的东西配合的计划和侵略行动,使英、苏、美各主要国家及其它广大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准备时间。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苏军抗击德国、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力支援。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而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拖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日本法西斯无法实施“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苏联才放心地从东线调走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所调总兵力达54万之多,从而有力支援了西线对德作战。苏军避免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很快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血战的胜利,终于在1945年5月,取得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最后胜利。如果中国战场不能拖住近200万日本陆军,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结果会是怎样呢?苏联著名史学家、院士E·茹科夫说得实在:“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捆住了日军的双手。中国人民从而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写道:“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战争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牵制住相当大的日本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0年底派前苏军元帅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来中国时,对崔可夫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正是中国战场束缚了日军手脚,才使苏军免受夹击之苦,保证了苏联抗击德国的胜利。丘吉尔、斯大林提出:“效法中国”,向中国学习。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战场的战略牵制地位亦切实显示出中国战场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对此,罗斯福在1945年1月曾客观评价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8月后,德国飞机狂炸英国时,为激励英国人民抗战,提出了“效法中国”的口号。1941年10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为鼓舞苏联人民抗敌士气,也曾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在大国元首心目中已经成为其学习、效法的楷模和榜样。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其法西斯军部曾制定了与德军会师的计划,即日军占领新加坡,海军进兵印度洋,与从北非及中亚南下的德军会师。如此一计划得逞,对英国是致命打击,亦将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对此,丘吉尔首相讲道:“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中国抗战对牵制日军,迟滞日本“南进”和粉碎日本的日德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均起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大国元首们的称赞。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直接承担了进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之战的任务。中国军队刘仿吾团长在仁安羌地区突击日军,解救被围困已打算投降的英国军队7000多人,传为佳话。中国精锐部队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一举收复城镇50多座,有力打击了侵缅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缅甸的最后光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不朽篇章。

题目定了吗,需要写多少iz呢

对于现在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对于正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60年前的那段耻辱!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前,一名中国记者登陆刚刚投降的日本进行采访,把他在日本的见闻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告诫中国人:所谓的投降在日本人看来只不过是临时休战而已。警钟长鸣,70年后的今天重读旧文,相信读者心有戚焉……从1937年到1945年,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中国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纪念,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不再受外敌欺辱,我们做得到!今天,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关于孟德斯鸠论文范文资料

中文名称: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

外文名称: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别名:孟德斯鸠

国籍:法国

民族:法兰西

出生地;波尔多

出生日期:1689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1755年2月10日

职业: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

信仰:自然神论

主要成就:奠基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

代表作品:《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

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的贵族世家中。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庭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 ,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气候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壮魁伟,但不大活泼,较为迟笨, 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 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但对快乐的感受性较为敏感。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象青年人一样勇敢,刻苦耐劳,热爱自由;而南方人则心神萎靡,缺乏自信心, 老头子一样懦弱,懒惰,不动脑筋,可以忍受奴役。“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土地贫瘠 ,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豁而柔弱、怠情、贪生怕死。”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 而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则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同时 , 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小国宜于共和政体, 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而大帝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统治。案例讨论: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的理论是怎样的? (2)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哪些错误?案例点评: (1)自然环境是指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外部自然物质条件。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 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状况,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但是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 自然环境的变化一般是缓慢的、不显著的 , 而社会制度的变化发展相对来说则是较快的、明显的,而缓慢变化的事物一般不能成为快速变化的事物的原因;而且自然环境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按照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相反,自然环境的作用之好坏、大小,要受社会内部的各种主要因素,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性质,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等的制约。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必须十分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十分注意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孟德斯鸠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他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这在当时虽然有进步意义,但是这种理论毕竟是错误的。其理论缺陷在于: 其一,方法上的局限。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 虽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地理环境起作用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其二,材料上的局限。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例如在德国合并之前的东西两德条件相当,但社会生产力大不相同。其三,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尤其是当代人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科技进步帮助人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

孟德斯鸠简介: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孟德斯鸠的名言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孟德斯鸠简介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

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孟德斯鸠的经历

一、出生

1689年,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的贵族世家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庭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二、名声鹊起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 *** 人物的嘴脸,如荒淫 *** 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 *** 等。

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孟德斯鸠简介,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三、启蒙思想家

1726年,孟德斯鸠辞去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庭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8 年起到奥、匈、意、德、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实地考察其社会政治制度和其它情况。1731年回国后专门从事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四、论法的精神

1748年,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

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孟德斯鸠是一名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法的功能,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

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

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1750年,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回击批评。

五、去世

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一、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虽为贵族,却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

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孟德斯鸠简介,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

“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1791年-1795年的《法国宪法》和1792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完全否定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三个基石:教会﹑国会和贵族。

二、自然神论者

孟德斯鸠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公开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但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孟德斯鸠在自然神论外衣的掩盖下,揭露和批判了天主教会和僧侣的 *** 罪行,指出了宗教世界观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猛烈抨击了宗教裁判所迫害异教徒的残暴行为,提出了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和睦相处、互不干扰、互相尊敬的主张。

孟德斯鸠(公元1689~1755年),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出生于贵族世家,幼年即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至波尔多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1716年聘任波尔多市议长职位,1721年发表著名的《波斯人信札》,获得巨大成功。1726年后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孟德斯鸠的主要著作有三部,即《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特别是《论法的精神》一书,直接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被称为政治法律学上的巨著。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法)孟德斯鸠商业使 人文明。-(法)孟德斯鸠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法)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法)孟德斯鸠哪里有贸易,哪里就有法律。-(法)孟德斯鸠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法)孟德斯鸠对一个人的不公就 是对所有人的威胁。-(法)孟德斯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