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血脂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血脂论文参考文献

在医学领域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血压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1 浅谈高血压健康指导 摘要: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是造成心血管意外及脑卒中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与此同时,也会引发慢性的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及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动脉瘤等。据全国进行的3次较大规模的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者约35%,其中67.5%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其原因包括随意增减药量、未规律服药、随意换药,为按时测量血压或规律服药一段时间血压正常后停药,表现症状时服药等原因,出现服药-停药-服药循环.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其病因及临床症状等,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且适宜高血压个体患者的健康指导计划,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指导 1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2高血压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情况下,连续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重复测量的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高血压分级 3.1高血压如何分级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5%的高血压都属于这种情况,一般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都是这种高血压,降压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就行了;②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占到5% 最常见的是肾脏不好的患者。 3.2依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将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高血压1 级(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2 级(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高血压3 级(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收缩期单纯性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注:如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等级为准;收缩期单纯性高血压也可根据收缩压的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专家指出,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妊娠中毒症、内分泌性疾病、肾脏类疾病、大动脉疾病及颅内疾病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对后者进行治疗时切忌一味使用降压药物,应先治疗其原发病。而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需做好终身"战斗"的准备。 4健康指导内容 4.1建立优良的生活习惯①维持生活规律性,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适度的活动及充足的睡眠;②戒除一些坏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用力排便及久坐观看电视等,明确告知患者此类不良习惯较易导致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原因。促使其戒掉戒烟并建立规律的生活,定时且不用理排便,便秘者可指导其预防便秘。指导患者保暖防止感冒,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措施 等;③控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g/d,最好使用低热量、低脂肪的清淡食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多使用含有丰富钙、钾的新鲜蔬果。饮食应粗、细粮搭配,少食多餐;④高血压的肥胖患者严格控制或减轻体重。肥胖是高血压进展的危险因素,应注意减轻体重,限制食量,少吃多餐,增加每天活动量。饮食原则以低盐、低胆固醇及低脂为主。 4.2合理的用药指导①对服药不规律或思想上不重视的患者,重点讲述用药不规律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时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②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持续性用药或终生用药进行治疗,应嘱咐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切记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用。同时向患者讲诉所服药物的剂量、 方法 、时间、名称、注意事项、安全性、副作用等知识及相应处理措施等;③除急性高血压外,降压以数日、数周内渐渐降压为最佳,尤其是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目前的水平,突然降压反而无益。 4.3心理因素指导伴随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持续处于紧张的状态,突发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极有可能引发外周血管收缩、心动过速等,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列的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压患者多有情绪不稳定、紧张、激动、焦虑、过度疲劳等,都会促使其机体内交感神经进一步兴奋,体内产生大量皮质醇、5-羟色胺、血管加压素、儿茶酚胺等分泌物增加,上述物质会促使患者小动脉的痉挛,使其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显著升高。因此,指导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休息时间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保持较好的心态及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要做到性格随和,心胸开阔。 5高血压休息与运动指导 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除了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和保持乐观的心情以外,还应该在病情稳定以后积极地进行适合于自己身体状况的 健身运动 ,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建议至少30min/d有氧锻炼,能使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方法时,不宜选择剧烈的和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而应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项目。步行和慢跑是很好的运动方法,运动强度:维持中等程度以下,即脉搏(220-年龄),或安静心率+20次。自觉劳累程度为稍累,微汗;以无不适为宜,可以对话。运动持续时间:至少3~5次/w,最好有人陪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少于2d/w运动效果欠佳,多余5d/w运动效果不再增加。 5.1教会患者自行测量血压自行测量血压是在家中或者 其它 环境中自己测量血压值。自测血压可提供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相对更有价值的血压讯息,也是对血压进行诊断的重要补充。血压的诊断值一般高于自测值,建议患者自测血压3d/w,于清晨和晚间的7~8时各测量1次/d,每次取前3次的平均值。 5.2正确、按时测量血压体位的改变或食物消化对血压测得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在进餐1h后再行测量血压,吸烟或引用咖啡、浓茶30min后,静息或坐定5min后。因卧位、立位、坐位等的不同姿势也容易引起血压测得值的变化,相关人士推荐测量血压时取站立位。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室内温度较高时,对血压的实际测得值也有一定程度影响,此时,测量血压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温度等因素。 总结 高血压病是一种长期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身疾病之一,需要患者保持坚定的毅力、乐观的情绪及战胜病痛的信心。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尽的健康指导,可促使患者及家属全面且正确的认识疾病,具有全面的预防及保健知识,从而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2 浅谈高血压形成原因 高血压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遗传是高血压的病因所在,经过调查,有高血压的家族起后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很大的,这应该是与他们自身的基因有关的。造成高血压病因的还有后天的因数,如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心理压力大,药物等因素使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为了更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笔者就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1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生 理学、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许多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目前,各种学说中以Page的镶嵌学说比较全面,认为高血压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多种因素造成。 1.1 遗传因素.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正常人。 1.2 性格因素已发现高血压与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有易急躁、易发怒、易激动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这些表现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能使神经系统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时间长了,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病。 1.3 心理压力过大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社会 经济的发展,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使人们的神经经常处于绷紧的状态,很容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度。表现为工作时火气大、心动过速(>80次/分),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根源,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学会释放压力,才会远离各种疾病。 2 饮食和生活习惯 2.1 大量饮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在家家户户已经变的很常见了,但是大量饮酒确实招惹疾病的根源,长期大量饮酒,40%以上的人都会发生高血压。而且易中风。过量饮酒还容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高血压、酒精性肝病、胰腺炎、股骨头坏死等各种疾病。 2.2 大量吸烟 吸烟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耍酷从很小就开始吸烟,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国家已经开始明令禁烟。吸烟在冠心病的危险度百分比为32%,仅次于高血压(约35%),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冠心病致病因素。不仅如此,吸烟还容易引发中风、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想要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就必须戒烟。 2.3 吃盐量大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普遍较咸,盐不仅会使血压升高,还会破坏血管内壁,损伤内皮细胞,破坏小血管的危害,可见食盐已经成为公认的杀手。所以预防高血压,减盐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2.4 食用油对高血压的研究结果显示,用葵花籽油烹饪食物引起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而食用橄榄油则有助于使人保持健康的血压。尽管橄榄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对健康很有益的食用油,但是,反复使用用过的橄榄油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烹饪油中聚合物越多,就越容易引起食用者患上高血压。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原来血脂就比较高的人,在使用橄榄油后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用其他类型的烹饪油要小。就同样反复使用烹饪油而言,橄榄油所产生的聚合物较其他种类的烹饪油要少。这说明橄榄油变质的过程较其他油类要缓慢。因此,建议人们在烹饪中尽可能使用橄榄油,而用过的油的重复使用次数最多不要超过三次。 由于橄榄油比较昂贵,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其他比较便宜的烹饪油,或混合油。然而,为了保持健康的血压,特别是对那些高血压高发人群来讲,从长远角度来看,多花一些钱买健康仍不失为上策。 所以,建议对待油炸食品要坚持适量原则,烹饪油不要反反复复使用,在食用油的选择上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是无价的,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2.5 吃的好,缺乏锻炼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蔬菜、水果、肉类等饮食变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生活的忙碌使人们普遍缺乏锻炼,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肥胖,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很大。据临床统计:不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可能性是15%,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可能性高达40%。 3 现在是一个 网络充斥的时代,而大型网络游戏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业,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高血压疾病,很容易找上这些整天玩游戏的孩子。虽然很多家长试图阻止孩子过度沉迷游戏,但依然于事无补。高血压和孩子玩游戏看似和遥远,实际上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3.1 高血压以前是一种老年疾病,而现在变的越来越变的年轻化,所以 儿童 和青年患高血压的概率也很大,儿童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多度紧张,很明显,如果长期玩游戏使孩子的情绪多度紧张,据美国公共健康中心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 电子游戏与儿童高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玩电子游戏时,血压升高的幅度也大得多;父母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儿童玩电子游戏时,比那些父母血压正常的儿童血压升高得更快也更多。 3.2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大脑、中枢神经处于发育不完善时期,很容易兴奋,对于神经脆弱的儿童来说,长时间受到电子游戏的刺激,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衡,容易在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及周围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3.3 过度的游戏刺激会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调节失灵,引起体液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小动脉血管长时间的痉挛,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脏器缺血,尤其是肾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进入体循环后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及Ⅱ,更加重了全身小动脉痉挛。同时,还会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钠和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多,从而使血压顽固性升高。 可见,游戏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适量玩游戏可以使人放松,如果长期玩,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会带来高血压疾病,家长一定要加以制止。如果父母中患有高血压,家长一定要学会调节孩子的情绪,以免引发体内的高血压。 4 由于医治不当而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通常称为药物性高血压。临床上有以下几种药物引起高血压。 4.1 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或丙基睾丸素等。这些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4.2 口服避孕药:如雌二醇等,一方面可引起血浆血管紧张,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因其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故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而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 4.3 止痛类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等,除了引起水钠潴留外,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而致高血压。 4.4 其他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他林、多虑平及中药甘草等。另外,某些降压药也可引起高血压,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当静脉注射时就有引起高血压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克力、牛奶、红葡萄等,血压不但不降,反而会大大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脑出血;而突然停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心得安、氯压定、甲基多巴等,也可引起同样严重后果。 可见“是药三分毒”并不是浪得虚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避免使用以上药物,如果万不得已使用时,一定要把握适度,希望广大患者在临床上尽量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 治疗,不可过度依赖药物治疗,以免导致病情向相反的方向 发展。 以上这些坏习惯相信很多人都有,而这些习惯都很可能引发高血压,希望大家及时改正这些缺点,远离高血压。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3 浅议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抗高血压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少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以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少数中度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多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结论:把握用药指征,积极用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体会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60~79岁,平均(68±8)岁;病程5~20年,平均(2±7)年;均为缓进型高血压。其中,1级(轻度)51例(41.8%),2级(中度)69例(58.2%)。120例中,63例(52%)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 mm Hg。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 1.2.1 疗效判断标准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 Hg)或理想水平(<120/80 mm Hg)。对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患者应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140/90 mm Hg)。 1.2.2 治疗方法采用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 1.2.2.1 利尿剂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剂和袢利尿剂等。①噻嗪类:应用普遍,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②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氨苯蝶啶、螺内酯(安体舒通)等。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③袢利尿剂:利尿迅速,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托拉噻米等。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需注意低血钾、低血压。④另外推出的利尿降压剂吲达帕胺25 mg,每日1次,具有利尿和血管扩张作用,可有效降压,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 1.2.2.2 β-受体阻滞剂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可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高血压更为适用。治疗高血压多选用具有心脏β1选择性、长效或缓释的品种,如美托洛尔25~50 mg,每日1~2次;或比索洛尔2.5~5.0 mg,每日1次。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同时本类药物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加以考虑。长期应用者不宜突然停药,以免血压骤然上升。 1.2.2.3 钙拮抗剂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钙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非二氢吡啶类)及二氢吡啶类3组药物,前2组有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的作用。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的作用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可引起血管扩张,同时引起交感激活作用,对预防冠心病不利。但二氢吡啶类的缓释、控释或长效制剂,使上述副作用显著减少,可用于长期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或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 1.2.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试验证实,ACEI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因此对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其适用。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停药后可消失。 1.2.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与ACEI相同,但不存在干咳,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如氯沙坦50~100 mg,1次/d;缬沙坦80~160 mg,1次/d;厄贝沙坦150~300 mg,1次/d;坎地沙坦8~16 mg,1次/d;替米沙坦80 mg,1次/d。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轻度高血压患者51例中,44例(85.5%)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7例(13.7%)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69例中,18例(25.9%)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51例(73�9%)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 3 讨论 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112例(93.3%)能降至正常血压且无不适症状,但仍有8例(6.6%)患者因血压相对较低而出现明显脑供血不足症状,1例甚至并发脑血栓形成,这种比例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有1例并发脑血栓,这些患者(除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外)经减少药物剂量血压回升后,不适症状消失。说明症状与血压相对较低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弹性减弱和管腔狭窄,循环阻力增高,伴不同程度并发症,血压波动大,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加降压疗效,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不良反应,还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治疗目标血压个体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进行,尤其是对老年人,应避免快速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降压过程中注意老年人的反应,不仅注意调整降压的幅度,还要控制降压的速度,否则就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减低,血流缓慢,引起缺血及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黄平.老年人高血压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60-62 [2] 唐景华,马光仁.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3):1811-18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高血压护理论文 2. 高血压有关的医学论文 3. 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 4.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5.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

问题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写啥子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问题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怎么写 1?论文的理论框架论文的论点在阐述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论框架,特别是硕士论文,不可以只是一、二、三、四的罗列。论文的理论水平往往就从这里彰显了,理论和观点的差别就是系统性。理论框架如同纲,纲举目张,论文就成一体了,否则会有拍脑袋的嫌疑,别人也会质疑结论的覆盖面和价值。?2?请重视摘要写作在审阅几届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时候,往往发现学生不会写摘要,也许是不重视摘要写作所致?摘要对于论文非常重要:决定了编辑、评审人员是否会采用你的论文,读者是否会阅读你的论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摘要也反映了你的学术能力――简单概括地向别人介绍你的思想、观点、成果。摘要说明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的写作目的,你对所做事情的价值认定。如果你的摘要不能成为你的论文的好广告,就说明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中小学的时候很讨厌老师经常要求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现在想来,这其实就是在训练我们的阅读能力――你读懂了什么,也是在训练我们的概括能力――你读到了什么?转化到论文的摘要上就是---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这个写作功夫真的是一脉相承的。用心体会,不断实践,写出一个让人看得明白、引起兴趣阅读的摘要并不难。?3?学会写标题好的标题应该是简明扼要,并且要求全文标题风格一致,这也是训练概括能力的时机。4?论文要论才成文中学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要有论点、论据。看学生的论文,发现大家往往不太注意提出论点,收集论据,进行论证,或者是很感性地说些感觉和猜测,或者是平白地陈述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何去何从往往缺乏强有力的论证和阐述,功夫没有做啊。?5?重视结论写作学生论文中往往不太重视最后的结论写作,大概是论文写到最后已经不堪承受了,也许是想反正我以后也不做这类研究了,所以草草收场。况不知写论文结论正是训练人的大好时机:概述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结论中的第一块是概述你的工作,实际上是在阐述你对所做工作的核心内容及其价值的认识,如果你自己都看不到工作的意义,自己都说不清工作的内容,这样的论文不写也罢了,省得危害生态环境。结论中的第二块是对研究不足的分析,对研究过程、方法、结果的反思,是你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基础。每次写论文的时候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反思,这种素质会迁移到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受益终身。结论中的第三块是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体现了你对这个领域研究发展趋势的把握,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未来趋势的判断能力,对你职业的发展、leadership的形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6?论文最后的审校在论文经过与导师的讨论,几番修改之后,准备付印之前,一定要再仔仔细细地读一遍,改正所有句子不通顺和错别字的地方,否则,不经心的粗心,会给评阅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最后审查一下目录:章节的标题是否简明扼要,句型是否有一定的对称性和一致性??7?毕业论文的结构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搭毕业论文的结构,于是就会去找师兄师姐的论文观摩,方法是对的,但是如果“遇人不淑”,对自己并没有多大帮助。建议在查找论文相关工作的同时,搜索国外大学的博士论文。揣摩他们的论文组织,一般来说国外大学在论文写作方面会比国内规范很多。?8?写完的论文应该给谁看?我认为论文写作有两个目的:1)将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大众,这可能是你的研究成果,也可能是你看到的别人的工作,希望得到应用;2)反映你的研究水平、研究兴趣,希望得到肯定。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写好的论文应该给谁看,就比较清楚了:给你写论文时候心中......>> 问题三:毕业论文选题报告中的:“选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怎么写 您的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 *** 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可以帮你。 您的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调查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调查报告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帮到你,祝顺利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问题四:本科毕业论文手册的主要研究内容怎么写 就是写你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譬如写:本文着重分析了。。。。。,有疑问可以继续问我啊 问题五:论文审核表里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特色怎么写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问题六:研究计划中的内容应该怎么写 Research plan就是研究计划,申请者一般简称为RP。是申请香港,英国一些学校时需要提交的一份申请材料。与 PS 不同,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是纯学术的,无须加入诸如个人经历、感情这些东西。它要求申请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并对此有较好的把握。 目录 要点 写作指导 步骤 要点 这个计划必需长短常详细的, 不能太宽泛。研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 研究对象(Topic),即你想要解决的题目 2) 研究此题目的意义 3) 前人的研究状况即遗留的题目 4) 你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5)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详细的要求每个大学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局。首先,你要根据你想申请的或者你比较认识的研究方向来提出一个设想,然后再把相关的背景,你设想的研究方法,以及你所预期的得到的结果都写进去。这就类似于研究生的开题讲演。 写作指导 通常要申请的学校会提供应你一个 RP 的写作大纲,有时也会划定写作的长度,一般要在 3 到 5 页左右。当然,除非学校划定,你不一定要按照对方学校给你的格局来写。 编辑本段 步骤 RP 写作的第一步,就是 Topic 的确定。也就是你的所要研究的详细内容。主题的确定一方面可以多看一些本专业的综述,找到一些有类似项目,但是还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也可以找到自己专业的导师师兄师姐来帮你;当然,假如你自己有新的想法主意提出那就更好不过了。 实在写文章标题题目越小,范围越明确,就越好写,讲清晰就行,论证方法才是写作中的重点。在确定主题之后,下面需要提供一些你的研究工作的背景情况,也就是 Background。好比你要研究生物新能源,那么你就要描述一下现在世界上的能源状况,都开发利用过那些生物资源。一方面让人了解一下现状,另一方面也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要来研究这个东西。 Methodology 是你设计的研究方法,也就是用何种方法来实现你的设想,达到你所预期的结果。包括有实验步骤,所需时间,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等。好比生物新能源,你就要写出你是利用何种生物,以什么方法来提取这种资源,还有最后产能的效率要如何丈量。这部门的写作要详细,Step by Step 的告诉人家你是如何来做这个实验的。Methodology 可以最直接的反应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接下来就是你预期的实验结果了,实验结果反应出你设计的研究到底有没有意义。仍是生物能源的例子,你提出这样一个设想,那么你想看到的结果一定是,这种新的能源一方面产能效率高,另一利便又经济环保,本钱低廉,因此开发新能源非常的有远景。文章的最后要把你从确定标题题目到查阅背景到制定研究方案所参考过的所有资料都列出来。问题七: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区别。。。。。 研究目标要写的内容是:你做这个研究所要探究的内容要达到什么要求,相对研究内容比较宏观一点,直接一点就是你做这件事的目的。 研究内容就是:你具体要研究什么东西,要一条一条的列出来,看你是写什么东西,有的还需要写技术路线,就是要研究的这个内鼎你具体每一步是怎么开展下去,写这个要注意:可行性与创新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问题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写什么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论文书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大部分院校也需要进行答辩。开题报告也就是对你自己的研究内容做一个大概的说明,对论文的进度安排作出详细的解说。然后经过专家组来判别是都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可行性。下面的链接是整个开题报告的形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4问题九:研究报告的整理资料怎么写 1、问题的提出: 总听大人说肯德基是垃圾食品,可是我还是闹着要去吃,于是我想,小学生吃肯德基到底有没有伤害呢?如果有,又有多大伤害呢 ?所以,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2、调查方法: (1)从网上了解小学生吃肯德基是否有害。 (2)通过报纸了解小学生吃肯德基是否有害。 3、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1)导致肥胖:一份肯德基快餐提供的能量大致为1400千卡,占3岁儿童每日供给标准的88%-113%,13岁儿童的49%-63%。其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0%-59%。一份肯德基快餐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左右,而维生素的环幕含量不足脂肪量10%。 (2)损害少年儿童的智力:一个炸鸡腿相当于60支烟的毒素,不仅造成身体营养失衡,而且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年重损伤。 (3)致癌物质含量很高:汉堡.炸薯条.炸鸡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可导致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的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 4、结论: 小学生经常吃肯德基,容易血压.血脂.胆固醇升高,可能会肥胖,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炸和烤容易产生癌症物质,而且会对儿童的智力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专家告诫我们:最好不要在晚上进食洋快餐,以免造成消化不良;不宜多吃油炸食品,尽量多吃蔬菜果品,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不足;注意每日的膳食平衡,限制食用洋快餐的频率。所以,肯德基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肯德基.问题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的主要研究内容都包含哪些,该怎么写 这个得看你的选题,以及写作提纲的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在医学领域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血压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1 浅谈高血压健康指导 摘要: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是造成心血管意外及脑卒中的最主要危害因素,与此同时,也会引发慢性的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及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动脉瘤等。据全国进行的3次较大规模的高血压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年龄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高血压者约35%,其中67.5%的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其原因包括随意增减药量、未规律服药、随意换药,为按时测量血压或规律服药一段时间血压正常后停药,表现症状时服药等原因,出现服药-停药-服药循环.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不仅需要考虑其病因及临床症状等,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且适宜高血压个体患者的健康指导计划,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指导 1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2高血压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情况下,连续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重复测量的血压值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3高血压分级 3.1高血压如何分级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①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95%的高血压都属于这种情况,一般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都是这种高血压,降压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就行了;②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占到5% 最常见的是肾脏不好的患者。 3.2依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将高血压分为3级。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高血压1 级(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高血压2 级(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高血压3 级(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收缩期单纯性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注:如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属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等级为准;收缩期单纯性高血压也可根据收缩压的水平分为1、2、3级。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专家指出,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妊娠中毒症、内分泌性疾病、肾脏类疾病、大动脉疾病及颅内疾病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对后者进行治疗时切忌一味使用降压药物,应先治疗其原发病。而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需做好终身"战斗"的准备。 4健康指导内容 4.1建立优良的生活习惯①维持生活规律性,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适度的活动及充足的睡眠;②戒除一些坏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用力排便及久坐观看电视等,明确告知患者此类不良习惯较易导致高血压的并发症及其原因。促使其戒掉戒烟并建立规律的生活,定时且不用理排便,便秘者可指导其预防便秘。指导患者保暖防止感冒,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措施 等;③控制患者的食盐摄入量: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g/d,最好使用低热量、低脂肪的清淡食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多使用含有丰富钙、钾的新鲜蔬果。饮食应粗、细粮搭配,少食多餐;④高血压的肥胖患者严格控制或减轻体重。肥胖是高血压进展的危险因素,应注意减轻体重,限制食量,少吃多餐,增加每天活动量。饮食原则以低盐、低胆固醇及低脂为主。 4.2合理的用药指导①对服药不规律或思想上不重视的患者,重点讲述用药不规律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时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②高血压患者常常需要持续性用药或终生用药进行治疗,应嘱咐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切记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用。同时向患者讲诉所服药物的剂量、 方法 、时间、名称、注意事项、安全性、副作用等知识及相应处理措施等;③除急性高血压外,降压以数日、数周内渐渐降压为最佳,尤其是老年人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目前的水平,突然降压反而无益。 4.3心理因素指导伴随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持续处于紧张的状态,突发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极有可能引发外周血管收缩、心动过速等,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列的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压患者多有情绪不稳定、紧张、激动、焦虑、过度疲劳等,都会促使其机体内交感神经进一步兴奋,体内产生大量皮质醇、5-羟色胺、血管加压素、儿茶酚胺等分泌物增加,上述物质会促使患者小动脉的痉挛,使其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显著升高。因此,指导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休息时间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保持较好的心态及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要做到性格随和,心胸开阔。 5高血压休息与运动指导 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除了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和保持乐观的心情以外,还应该在病情稳定以后积极地进行适合于自己身体状况的 健身运动 ,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建议至少30min/d有氧锻炼,能使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方法时,不宜选择剧烈的和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而应选择一些运动量不大的项目。步行和慢跑是很好的运动方法,运动强度:维持中等程度以下,即脉搏(220-年龄),或安静心率+20次。自觉劳累程度为稍累,微汗;以无不适为宜,可以对话。运动持续时间:至少3~5次/w,最好有人陪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少于2d/w运动效果欠佳,多余5d/w运动效果不再增加。 5.1教会患者自行测量血压自行测量血压是在家中或者 其它 环境中自己测量血压值。自测血压可提供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相对更有价值的血压讯息,也是对血压进行诊断的重要补充。血压的诊断值一般高于自测值,建议患者自测血压3d/w,于清晨和晚间的7~8时各测量1次/d,每次取前3次的平均值。 5.2正确、按时测量血压体位的改变或食物消化对血压测得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在进餐1h后再行测量血压,吸烟或引用咖啡、浓茶30min后,静息或坐定5min后。因卧位、立位、坐位等的不同姿势也容易引起血压测得值的变化,相关人士推荐测量血压时取站立位。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室内温度较高时,对血压的实际测得值也有一定程度影响,此时,测量血压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温度等因素。 总结 高血压病是一种长期的、多发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身疾病之一,需要患者保持坚定的毅力、乐观的情绪及战胜病痛的信心。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健康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尽的健康指导,可促使患者及家属全面且正确的认识疾病,具有全面的预防及保健知识,从而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2 浅谈高血压形成原因 高血压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遗传是高血压的病因所在,经过调查,有高血压的家族起后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很大的,这应该是与他们自身的基因有关的。造成高血压病因的还有后天的因数,如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心理压力大,药物等因素使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为了更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笔者就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1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生 理学、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及分子生物学的 发展,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许多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目前,各种学说中以Page的镶嵌学说比较全面,认为高血压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多种因素造成。 1.1 遗传因素.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有这种遗传缺隐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血管紧张素原水平高于正常人。 1.2 性格因素已发现高血压与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有易急躁、易发怒、易激动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这些表现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能使神经系统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时间长了,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病。 1.3 心理压力过大也是高血压发生的因素。社会 经济的发展,导致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使人们的神经经常处于绷紧的状态,很容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度。表现为工作时火气大、心动过速(>80次/分),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情况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根源,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学会释放压力,才会远离各种疾病。 2 饮食和生活习惯 2.1 大量饮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在家家户户已经变的很常见了,但是大量饮酒确实招惹疾病的根源,长期大量饮酒,40%以上的人都会发生高血压。而且易中风。过量饮酒还容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高血压、酒精性肝病、胰腺炎、股骨头坏死等各种疾病。 2.2 大量吸烟 吸烟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耍酷从很小就开始吸烟,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国家已经开始明令禁烟。吸烟在冠心病的危险度百分比为32%,仅次于高血压(约35%),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冠心病致病因素。不仅如此,吸烟还容易引发中风、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想要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就必须戒烟。 2.3 吃盐量大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普遍较咸,盐不仅会使血压升高,还会破坏血管内壁,损伤内皮细胞,破坏小血管的危害,可见食盐已经成为公认的杀手。所以预防高血压,减盐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2.4 食用油对高血压的研究结果显示,用葵花籽油烹饪食物引起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而食用橄榄油则有助于使人保持健康的血压。尽管橄榄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对健康很有益的食用油,但是,反复使用用过的橄榄油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烹饪油中聚合物越多,就越容易引起食用者患上高血压。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原来血脂就比较高的人,在使用橄榄油后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较用其他类型的烹饪油要小。就同样反复使用烹饪油而言,橄榄油所产生的聚合物较其他种类的烹饪油要少。这说明橄榄油变质的过程较其他油类要缓慢。因此,建议人们在烹饪中尽可能使用橄榄油,而用过的油的重复使用次数最多不要超过三次。 由于橄榄油比较昂贵,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其他比较便宜的烹饪油,或混合油。然而,为了保持健康的血压,特别是对那些高血压高发人群来讲,从长远角度来看,多花一些钱买健康仍不失为上策。 所以,建议对待油炸食品要坚持适量原则,烹饪油不要反反复复使用,在食用油的选择上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毕竟,对于我们来说,健康是无价的,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2.5 吃的好,缺乏锻炼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蔬菜、水果、肉类等饮食变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生活的忙碌使人们普遍缺乏锻炼,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肥胖,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会很大。据临床统计:不肥胖的人高血压患病可能性是15%,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可能性高达40%。 3 现在是一个 网络充斥的时代,而大型网络游戏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业,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高血压疾病,很容易找上这些整天玩游戏的孩子。虽然很多家长试图阻止孩子过度沉迷游戏,但依然于事无补。高血压和孩子玩游戏看似和遥远,实际上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3.1 高血压以前是一种老年疾病,而现在变的越来越变的年轻化,所以 儿童 和青年患高血压的概率也很大,儿童患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多度紧张,很明显,如果长期玩游戏使孩子的情绪多度紧张,据美国公共健康中心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 电子游戏与儿童高血压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玩电子游戏时,血压升高的幅度也大得多;父母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儿童玩电子游戏时,比那些父母血压正常的儿童血压升高得更快也更多。 3.2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大脑、中枢神经处于发育不完善时期,很容易兴奋,对于神经脆弱的儿童来说,长时间受到电子游戏的刺激,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衡,容易在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形成以血管收缩神经冲动占优势的兴奋灶,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及周围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3.3 过度的游戏刺激会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调节失灵,引起体液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小动脉血管长时间的痉挛,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脏器缺血,尤其是肾缺血时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进入体循环后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Ⅰ及Ⅱ,更加重了全身小动脉痉挛。同时,还会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钠和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多,从而使血压顽固性升高。 可见,游戏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适量玩游戏可以使人放松,如果长期玩,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会带来高血压疾病,家长一定要加以制止。如果父母中患有高血压,家长一定要学会调节孩子的情绪,以免引发体内的高血压。 4 由于医治不当而引起的高血压,临床上通常称为药物性高血压。临床上有以下几种药物引起高血压。 4.1 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甲基或丙基睾丸素等。这些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4.2 口服避孕药:如雌二醇等,一方面可引起血浆血管紧张,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因其具有盐皮质激素的作用,故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而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升高。 4.3 止痛类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保泰松等,除了引起水钠潴留外,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血管趋向收缩而致高血压。 4.4 其他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利他林、多虑平及中药甘草等。另外,某些降压药也可引起高血压,如常用的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当静脉注射时就有引起高血压的可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降压药物优降宁时,如果进食含有酪胺的食物,如干酪、动物肝脏、巧克力、牛奶、红葡萄等,血压不但不降,反而会大大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脑出血;而突然停用某些降压药物,如心得安、氯压定、甲基多巴等,也可引起同样严重后果。 可见“是药三分毒”并不是浪得虚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避免使用以上药物,如果万不得已使用时,一定要把握适度,希望广大患者在临床上尽量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 治疗,不可过度依赖药物治疗,以免导致病情向相反的方向 发展。 以上这些坏习惯相信很多人都有,而这些习惯都很可能引发高血压,希望大家及时改正这些缺点,远离高血压。 高血压医学论文篇3 浅议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抗高血压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少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以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少数中度高血压患者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多数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结论:把握用药指征,积极用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治疗 体会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60~79岁,平均(68±8)岁;病程5~20年,平均(2±7)年;均为缓进型高血压。其中,1级(轻度)51例(41.8%),2级(中度)69例(58.2%)。120例中,63例(52%)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 mm Hg。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 1.2.1 疗效判断标准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 Hg)或理想水平(<120/80 mm Hg)。对中、青年患者(<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患者应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140/90 mm Hg)。 1.2.2 治疗方法采用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 1.2.2.1 利尿剂包括噻嗪类、保钾利尿剂和袢利尿剂等。①噻嗪类:应用普遍,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慎用,痛风患者禁用。②保钾利尿剂:常用药物有氨苯蝶啶、螺内酯(安体舒通)等。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③袢利尿剂:利尿迅速,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托拉噻米等。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需注意低血钾、低血压。④另外推出的利尿降压剂吲达帕胺25 mg,每日1次,具有利尿和血管扩张作用,可有效降压,但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 1.2.2.2 β-受体阻滞剂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可减少心肌耗氧量,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后高血压更为适用。治疗高血压多选用具有心脏β1选择性、长效或缓释的品种,如美托洛尔25~50 mg,每日1~2次;或比索洛尔2.5~5.0 mg,每日1次。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同时本类药物对糖、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加以考虑。长期应用者不宜突然停药,以免血压骤然上升。 1.2.2.3 钙拮抗剂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钙拮抗剂有维拉帕米、地尔硫(非二氢吡啶类)及二氢吡啶类3组药物,前2组有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的作用。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的作用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可引起血管扩张,同时引起交感激活作用,对预防冠心病不利。但二氢吡啶类的缓释、控释或长效制剂,使上述副作用显著减少,可用于长期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或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或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每日1次。 1.2.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试验证实,ACEI可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及降低死亡率、明显延缓肾功能恶化,因此对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其适用。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者禁用。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停药后可消失。 1.2.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与ACEI相同,但不存在干咳,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如氯沙坦50~100 mg,1次/d;缬沙坦80~160 mg,1次/d;厄贝沙坦150~300 mg,1次/d;坎地沙坦8~16 mg,1次/d;替米沙坦80 mg,1次/d。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了初定的目标血压,1级轻度高血压患者51例中,44例(85.5%)需应用1~2种降压药物,7例(13.7%)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达到初定目标血压;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69例中,18例(25.9%)需联合使用2种降压药物,51例(73�9%)需联合应用3种药物方能达到目标血压。 3 讨论 结果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经治疗112例(93.3%)能降至正常血压且无不适症状,但仍有8例(6.6%)患者因血压相对较低而出现明显脑供血不足症状,1例甚至并发脑血栓形成,这种比例随着高血压程度的加重而呈升高趋势。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2级中度高血压患者中有1例并发脑血栓,这些患者(除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外)经减少药物剂量血压回升后,不适症状消失。说明症状与血压相对较低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有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动脉血管壁弹性减弱和管腔狭窄,循环阻力增高,伴不同程度并发症,血压波动大,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加降压疗效,相互抵消或明显减轻不良反应,还可延长降压作用时间,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治疗目标血压个体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进行,尤其是对老年人,应避免快速降压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降压过程中注意老年人的反应,不仅注意调整降压的幅度,还要控制降压的速度,否则就会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流灌注压减低,血流缓慢,引起缺血及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黄平.老年人高血压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60-62 [2] 唐景华,马光仁.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3):1811-18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高血压护理论文 2. 高血压有关的医学论文 3. 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 4.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5. 高血压综述论文范文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血脂检测论文

水平提高并总带质量命质量提高便及饮食水准提高使肥胖群体比例提高例证值注意少童间肥胖比例增加青少健康极利臃肿身躯、迟缓步伐仅给习、带便同给童健康发育带隐患我防科技附体检数据析及部肥胖童体问卷调查入手肥胖童遗传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面进行研究我调查程致:第步:刘师、校医务室何医家热情帮助通看书、网咨询等查阅许关于肥胖减肥资料获些关肥胖知识第二步:我查阅科附医务室近四校体检资料并些结进行整理析第三步:刘师召集我请全校胖汇聚堂召肥胖童情况调查与胖交流肥胖看认识全校20名特级胖都欣参加调查随我精制作张肥胖童调查问卷并防科医院找专家咨询关肥胖原抑制肥胖我请防科医院医师护士校给肥胖同采血检测血脂血糖等指标体重检查结表明科附超级肥胖童超重均30%胖者超重达89.2%超级胖肥胖看看认肥胖自习、、体育锻炼达标都带便更严重给今健康发育带极隐患统计析表明肥胖童祖父母肥胖者占91%父母肥胖者占82%说明遗传童肥胖重要素饮食习惯看主食量偏者占70%喜食油炸食品者占数喜食蛋、奶者占数喜食素菜者说明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结构导致肥胖素;另外由于科附绝部住科院内、步行间短加其运量少引起肥胖素问卷调查结表明:遗传导致童肥胖重要素绝数胖父母都比较胖;肥胖童运量非由于身体负担重、懒惰等素肥胖童般每顶左右低于体重童运量;肥胖童饮食通胖喜欢吃油炸食品、甜食、肉制品许零食等喜食像青菜含纤维素食品偏食或挑食吃喜欢吃东西食量接着我请防科医我校超级胖进行体检血液检查检查结表明:10例肥胖童胆固醇虽范围6例低密度酯量高于值4例高密度酯量低于值1例甘油三酯高于值现象表明肥胖童部已现血脂代谢异显全面控制童体重、调节血脂保证所童都能健康发育、社每员均应该重视、努力事工作各面资料防科医院专家介绍知道肥胖童体重抑制减肥措施:1.饮食面应食用含纤维素食物少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食物减少进食热量节制饮食2.增加运量通经性、运量体育运增加体内能量脂肪消耗达减肥目3.必要情况酌情进行药物治疗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类脂二类物质,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等。脂类物质是细胞质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脂类代谢与糖代谢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肪是机体的良好能源,脂肪的潜能比等量的蛋白质或糖高1倍以上、通过氧化可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热能;固醇类物质是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及胆酸的前体。脂类代谢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酮血症、酮尿症、脂肪肝、高血脂症、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脂类代谢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口腔和胃中不被消化,因唾液中没有水解脂肪的酶,胃液中虽含有少量脂肪酶,但胃液中的pH为1~2,不适于脂肪酶作用。脂肪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由于肠蠕动和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脂肪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增加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通过消化作用,脂肪转变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脂肪酸和甘油等,它们与胆固醇、磷脂及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这种混合微团在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接触时,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即被吸收,这是一种依靠浓度梯度的简单扩散作用。吸收后,短链的脂肪酸由血液经门静脉入肝;长链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在肠粘膜细胞的内质网上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再与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载脂蛋白构成了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部位主要是空肠和回肠,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胆固醇酯则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再经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被吸收,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胆固醇再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中的大部分掺入乳糜微粒,少量参与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食物中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胆碱或胆胺,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肠壁重新合成完整的磷脂分子,参与组成乳糜微粒而进入血液循环。 二、脂肪的代谢 1.脂肪酸的合成 体内的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组织中动员。饱和脂肪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它们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前列腺素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栓素作用与此相反,有促凝血作用。白三烯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与过敏反应有关。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胞液中多酶复合体系催化下进行的,原料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生的乙酸辅酶A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合成软脂酸。软脂酸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与丙二酰单酰辅酶A和乙酸辅酶A作用,均可以使碳链的羧基端延长到18~26℃。机体还可利用软脂酸、硬脂酸等原料,在去饱和酶的催化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合成 脂肪在体内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食物中脂肪转化成人体的脂肪,另一种是将糖转变为脂肪,这是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体内储存能源的过程。糖代谢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在脂肪和肌肉中转变为 磷酸甘油,与机体自身合成或食物供给的两分子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另一分子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甘油三酯。 3.脂肪的分解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经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甘油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胞液中的脂肪酸首先活化成脂酰辅酶A,然后由肉毒碱携带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进行 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酶循环彻底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4.酮体的产生和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由乙酰辅酶A在肝脏合成。肝脏自身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经血液运送到其它组织,为肝外组织提供能源。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处于平衡状态。 三、类脂的代谢 1.胆固醇的代谢 体内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但可以转变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均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盐,并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 ,后者在肝及肾羟化转变为1,25- 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代谢。 2.磷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它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骨架,含量恒定为固定脂。卵磷脂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磷脂酸是合成磷脂的前体,在磷酸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二酯,然后与CDP-胆碱或CDP-胆胺反应生成卵磷脂和脑磷脂。鞘氨醇由软脂酸辅酶A和丝氨酸反应形成。鞘氨醇经长链脂酰辅酶A酰化而形成N-酸基鞘氨醇,即神经酰胺,又进一步和CDP-胆碱作用而形成鞘磷脂。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它的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的脂肪酸等。血脂的来源有二:一为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血脂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正常人空腹12~24 h血脂的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 正常成人空腹时血浆中脂类的组成和含量脂类物质 nmol/L mg/dl 脂类总量 4~7(g/L) 400~700甘油三酯 0.11~1.76 10~160胆固醇总量 3.75~6.25 150~250磷 脂 1.80~3.20 150~250游离脂肪酸 0.3~0.9 8~25血浆中脂类的正常值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另外,血脂含量与全身脂类相比,只占极小部分,但所有脂类均通过血液转运至各组织。因此,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全身脂类的代谢概况。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如下: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正常人血浆含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说明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和apoE等五类,还有若干亚型。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为球状颗粒,表面为极性分子和亲水基团,核心为非极性分子和疏水基团。各种血浆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有不同,一般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将它们分为四类,彼此对应,即:HDL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前 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和CM乳糜微粒。CM是在空肠粘膜细胞内合成,转运外源性脂肪;VL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内源性脂肪;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H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胆固醇和磷脂至肝脏。 五、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疾病 1.血浆脂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疾病正常时,血浆脂类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如在空腹时血脂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高血脂症。因血脂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血浆脂蛋白水平也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根据国际暂行的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标准,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各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各型高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类型 血浆脂蛋白变化 血脂含量变化 发生率 Ⅰ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罕见 (乳糜微粒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a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正常 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b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及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Ⅲ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较少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出现“宽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Ⅳ 高前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Ⅴ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不常见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缺陷所造成的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常见的是Ⅱa和Ⅳ型;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肝、肾病变或糖尿病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或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缺陷所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包括脂类产生过多、降解和转运发生障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食入胆固醇过多、肝内合成胆固醇过多、胆碱缺乏、胆汁酸盐合成受阻及体内脂肪动员加强等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大、中动脉内膜上所致。其发病过程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现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防止病变的发生。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能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蓄积。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考虑应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肥胖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故易发生冠心病。 2.酮血症、酮尿症及酸中毒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通常小于1mg/100mL。尿中酮体含量很少,不能用一般方法测出。但在患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大量氧化。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患者随尿排出大量酮体,即“酮尿症”。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体内积存过多,便会影响血液酸碱度,造成“酸中毒”。 3.脂肪肝及肝硬化 由于糖代谢紊乱,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或由于肝功能损害,或者由于脂蛋白合成重要原料卵磷脂或其组成胆碱或参加胆碱含成的甲硫氨酸及甜菜碱供应不足,肝脏脂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占据很大空间,影响了肝细胞的机能,肝脏脂肪的含量超过10%,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的大量堆积,甚至使许多肝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4.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机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近年来发现遗传性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造成外源性胆固醇运输系统不健全,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失常,例如APO AI,APO CIII缺陷产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症,APO-E-2基因突变产生高脂蛋白血症,此情况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病人应采用控制膳食中胆固醇治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基因的遗传性缺损,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将胆固醇送入细胞内降解,因此内源性胆固醇降解受到障碍,致使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5.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乏、心悸、气短和耐力差,且容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除少数由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外,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由于摄入食物的热量大于人体活动需要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称为肥胖症。预防肥胖,要应用合理饮食,尤其是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加上积极而又适量的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处方。 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还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在内的类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它与膜上许多酶蛋白结合而发挥膜的功能,胆固醇还是机体内合成胆汁酸、维生素 和类固醇的重要物质。脂类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刺激素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的作用则相反。适量的含脂类食物的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类代谢保持正常,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引起脂类代谢反常时,便导致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皮下脂肪积累过多会导致肥胖,一血液中胆固醇的增高又会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常常一提到脂类,人们就会连连摇头。的确,体内脂肪过多是有害的,但脂类毕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体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主要场所。体脂主要分布于皮下、小肠膜、大肠膜及一些内脏器官的脂肪组织中,它为人体各种运动提供后备能量,所以通常被称作“脂库”。为什么说是提供后备能量呢?这是因为,人体消耗的能量首先来自糖元,只有当血液中的糖元容量减少到一定水平后,才开始利用体脂;但如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元已经能满足需要,则体脂是不轻易被动用的。②脂肪能保护内脏免受外界冲击。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都存在大量脂肪,这些脂肪成为内脏和外界的天然屏障,能缓解外界冲击。同时脂肪还可以起到固定内脏器官,防止其下垂的作用。③脂肪对保护人体体温有重要意义。人体体温必须常年维持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会造成新陈化谢的紊乱,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脂肪传导热的能力非常弱,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④一些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非水溶性的,它们只有溶解在脂肪中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果没有脂肪,这一些营养物质就得不到利用,只能白白浪费掉。⑤脂肪是人体各类腺体分泌物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它能促进胆汁和腺岛素的分泌。为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作出重要贡献。⑥脂肪中所包含的类脂(胆固醇、磷脂)是人体细胞膜和大脑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刺激的传递,都有重要意义。

枣糖降血脂研究论文

红枣富含铁,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吃红枣可以补气生血,适宜于体质虚弱,贫血者以及女性月经后食用。

红枣富含钙,铁以及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能够疏肝解郁,养血安神,有明显的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适宜于调理焦躁不安,心神不宁或睡眠不好的情况。

红枣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的损害作用,适合那些肝功能比较差的人群食用。每天用红枣泡水喝,坚持一个星期,身体内的血清蛋白会有明显增加,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肝排毒功效。

红枣具有抗过敏作用,所含有的环磷酸腺苷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除,哮喘停止。

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人们赞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

红枣,又名大枣,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的植物。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的功效。

红枣又称大枣、干枣、枣子等。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 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磷、钙、铁等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红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红枣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贫血、过敏性紫癜等症有较好疗效。红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美容作用面色红润因为红枣具有养颜补血的作用,如果经常用红枣煮粥或者煲汤的话,能够促进人体造血,可以有效的预防贫血,使我们的肌肤越来越红润。美白祛斑红枣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能够促进我们肌肤细胞的代谢,防止黑色素沉着,让我们的肌肤越来越洁白细滑,达到美白肌肤祛斑的美容护肤功效。延缓衰老红枣能够养血安神、滋补脾胃,如果年老体弱的人群经常食用红枣的话,能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如果是上班族食用红枣的话,能够增加食欲,缓解紧张的情绪;如果晚上泡一杯红枣茶的话,可以有效的治疗失眠。防癌、防高血压红枣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这两种维生素对预防 高血压、高血脂、防癌有很好的作用。

红枣营养十分丰富,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含热量大,可以代粮,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百克含量达0.l-0.6克,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维生素P的含量也是百果之冠,人们赞大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每百克鲜枣中含蛋白质1.2克,也几乎是鲜果类之冠。干红枣产热量极高,每百克红枣可产热量约1200-1300千焦,接近于葡萄干,而且蛋白质、钙、磷、核黄素、尼克酸的含量又高于葡萄干。所以,人们历来就把红枣视为极佳的滋补品。“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红枣不但是美味果品,还是滋补良药,有强筋壮骨、补血行气、滋颐润颜之功效。红枣能作为药用,早在《本草备要》中就有记述。说红枣能“补气益中,滋脾土,润心肺,调营养,缓阴血,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和百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经常服用红枣,可以强化肝功能,补足血液。如果再配以别物,效果更佳。红枣加米煮粥,可治疗脾胃不良、湿寒胃胀。用红枣20克,龙眼干20个,蜂蜜少许,放锅内添水二杯,弱火熬,当茶饮,使人睡得香甜。增强活力、保持旺盛的精力。民间早有“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之说,愿人们秋冬令多食红枣,有利于人们养生、健美、延年。红枣古称“木本粮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滋补食品。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红枣主治腹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补血降压、补肾健脑。“华佗的门生吴普也曾说:”枣主调和,益脾气,令人好颜色,没老气”。枣可谓“百果之冠。

脂质代谢论文文献参考

日本东京大学Umeharu Ohto和日本京都大学Norimichi Nomura团队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胆汁酸转运蛋白NTCP的结构对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人类、牛和大鼠NTCPs在apo状态下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它揭示了跨膜隧道的存在和底物的可能运输途径。 此外,人类NTCP在LHBs的肉豆蔻酰化preS1结构域存在下的低温电镜结构以及突变和运输试验分析表明了一种结合模式,即preS1和底物竞争NTCP中细胞外通道的开口。重要的是,preS1域相互作用分析能够对人类NTCP中自然发生的HBV不敏感突变进行机理解释。综上所述,他们的研究结果为HBV识别和哺乳动物NTCPs对钠依赖性胆汁酸易位的机制的理解提供了结构框架。 据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在全球影响超过2.9亿人,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估计每年导致82万人死亡。HBV感染的建立需要病毒包膜糖蛋白L(LHBs)与宿主进入受体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NTCP是一种从血液到肝细胞的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然而,目前对于病毒-转运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基础尚不清楚。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Arash Komeili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不同基因簇诱导细菌铁小体细胞器的形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发表了这项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与铁结合的隔室,在此命名为“铁小体”,是之前在厌氧细菌磁性脱硫弧菌中发现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人员鉴定了三种铁小体相关(Fez)蛋白,它们在D. magneticus中参与形成铁小体。Fez蛋白由特定的操纵子编码,包括FezB,FezB是在系统发育和代谢不同的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P1B-6-ATP酶。研究人员揭示了另外两种细菌物种,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通过其六基因fez操纵子产生铁小体。 此外,研究发现fez操纵子还可以在外来宿主中形成铁小体。使用S. putrefaciens作为模型,研究表明铁小体可能在厌氧适应铁饥饿中发挥作用。总体而言,该工作发现铁小体可能是一类新的铁储存细胞器,并为研究它们在多种微生物中的形成和结构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细胞内铁稳态对于机体至关重要,通过严格调节铁的输入、流出、储存和代谢来维持铁稳态。最常见的铁储存模式使用蛋白质隔室,例如铁蛋白和相关蛋白质。尽管发现了脂质结合的铁隔室,但它们的形成和功能基础仍然未知。 Source: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eter M Douglas研究组发现小G蛋白香叶酰化可监测细胞内脂质稳态。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他们描述了一种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细胞内脂质监测的机制,该机制涉及核激素受体 NHR-49 的转录失活,其通过与小 G 蛋白 RAB-11.1 结合的香叶基香叶酯结合到内吞囊泡进行胞质隔离。由脂质消耗引起的有缺陷的从头类异戊二烯合成限制了 RAB-11.1 香叶基香叶酰化,这促进了 NHR-49 的核易位和 rab-11.2 转录的激活,以增强转运蛋白在质膜上的驻留。因此,他们鉴定了一种细胞可感知的关键脂质,及与其相连 G 蛋白和核受体,它们的动态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引起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和脂质代谢来做出反应。 据悉,脂质稳态失衡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细胞如何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导致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做出反应仍不清楚。 Source: 英国牛津大学Sebastian M. Shimeld研究组探明Hmx基因保留确定了脊椎动物颅神经节的起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该项成果。 他们表明同源盒转录因子 Hmx 是脊椎动物感觉神经节发育的组成成分,并且在小肠绦虫中,Hmx 是驱动双极尾神经元分化程序所必要且充分的,这些细胞以前被认为是神经嵴的同源物。使用绦虫和七鳃鳗转基因,他们证明了茎-脊椎动物谱系中,一个独特的、串联重复的增强子对调节的 Hmx 表达。他们还在绦虫中展示了明显强大的脊椎动物 Hmx 增强子功能,表明上游调控网络的深度保留跨越了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这些实验证明了绦虫和脊椎动物 Hmx 之间的调节和功能保护,并指出双极尾神经元是颅感觉神经节的同源物。 研究人员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包括与掠夺性生活方式的获得相关的感官处理方面的创新。脊椎动物通过由颅感觉神经节服务的感觉系统感知外部刺激,其神经元主要来自颅基板;然而,由于活体谱系之间的解剖学差异以及细胞类型和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分配困难,阻碍了对基板和颅感觉神经节进化起源的理解。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Anthony E. Oro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Gibbin中胚层调节模式上皮细胞的发育。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鉴定了由Xia-Gibbs AT-hook DNA-binding-motif-containing 1(AHDC1)疾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Gibbin,它是早期上皮形态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他们发现增强子或启动子结合的Gibbin与数十种序列特异性锌指转录因子和甲基-CpG 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中胚层基因的表达。Gibbin的缺失导致GATA3依赖性中胚层基因的DNA甲基化增加,导致发育中的真皮和表皮细胞类型之间的信号通路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Gibbin突变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的皮肤类器官缺乏真皮成熟,导致表达p63的基底细胞具有缺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层。体内嵌合CRISPR小鼠突变体揭示了一系列Gibbin依赖性发育模式缺陷,这些缺陷影响了反映患者表型的颅面结构、腹壁闭合和表皮分层。他们的结果表明,在Xia–Gibbs和相关综合征中看到的模式表型源于基因特异性 DNA甲基化决定而导致的异常中胚层成熟。 据介绍,在人类发育过程中正确的外胚层模式需要先前确定的转录因子,如GATA3和p63,以及来自区域中胚层的位置信号。然而,外胚层和中胚层因子对稳定基因表达和谱系定型的机制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Vinod P. Balachandra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新抗原质量可预测胰腺癌幸存者的免疫编辑。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癌症免疫编辑是癌症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淋巴细胞会杀死更多的免疫原性癌细胞,使免疫原性较低的克隆体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小鼠身上得到证实,但免疫编辑是否在人类癌症中自然发生仍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70个人类胰腺癌在10年内是如何演变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突变,但罕见的胰腺癌长期幸存者在原发肿瘤中具有更强的T细胞活性,其复发肿瘤的遗传异质性较低,免疫原性突变(新抗原)较少。为了量化免疫编辑是否是这些观察结果的基础,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特征来推断了新抗原是否具有免疫原性(高质量),这基于新抗原与已知抗原相似性的"非自体性",以及基于新抗原与野生型肽相比不同地结合到MHC或激活T细胞所需的抗原性距离的"自体性"。利用这些特征,研究人员估计癌症克隆的适应性是T细胞识别高质量新抗原的总成本被致癌突变的收益所抵消。 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人员预测了肿瘤的克隆进化,并发现胰腺癌的长期幸存者会发展出具有较少高质量新抗原的复发性肿瘤。因此,研究人员展示了人类免疫系统自然编辑新抗原的证据。此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模型来预测免疫压力是如何诱导癌细胞群随时间演变的。更广泛地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从根本上监督宿主的基因变化来抑制癌症。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Mark J. Schnitzer、Sadegh Ebrahimi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感觉皮质编码和区域间通信的新兴可靠性。2022年5月1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对小鼠执行视觉辨别任务的8个新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同时进行了5天的成像,产生了超过21000个神经元的纵向记录。分析显示,整个新皮层的事件序列从静止状态开始,到感知的早期阶段,并通过任务反应的形成。在静止状态下,新皮层有一种功能连接模式,通过共享活动共变的区域组来识别。在感觉刺激开始后约200毫秒内,这种连接重新排列,不同区域共享共变和任务相关信息。 在这个短暂的状态中(大约持续300毫秒),区域间的感觉数据传输和感觉编码的冗余都达到了顶峰,反映了任务相关神经元之间相关波动的短暂增加。刺激开始后约0.5秒,视觉表征达到一个更稳定的形式,其结构对单个细胞反应中突出的、逐日的变化是强大的。在刺激出现约1秒后,一个全局波动模式传达了小鼠对每个受检区域即将作出的反应,并与携带感觉数据的模式正交。 总的来说,新皮层通过在感知开始时感觉编码冗余的短暂提升、对细胞变异性稳健的神经群体编码以及广泛的区域间波动模式来支持感觉性能,这些模式以不干扰的渠道传递感觉数据和任务反应。 据了解,可靠的感觉辨别必须来自高保真的神经表征和脑区之间的交流。然而,新皮层感觉处理如何克服神经元感觉反应的巨大变异性仍未确定。 Source: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Jesse M. Engreitz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序列的相容性规则。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名为ExP STARR-seq(增强子x启动子自转录活性调节区测序)的高通量报告试验,并应用它来研究人类K562细胞中1000个增强子和1000个启动子序列的组合相容性。研究人员确定了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简单规则:大多数增强子以类似的数量激活所有启动子,内在的增强子和启动子的活动以倍数结合来决定RNA输出(R2=0.82)。 此外,有两类增强子和启动子显示出微妙的偏好效应。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含有GABPA和YY1等因子的内置激活模体,这降低了启动子对远端增强子的反应性。表达不一的基因的启动子缺乏这些模体,对增强子表现出更强的反应性。总之,这种对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系统评估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个由增强子和启动子类型调整的乘法模型来控制基因转录。 据了解,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调控是由远端增强子控制的,它能激活附近特定的启动子。这种特异性的一个模型是,启动子可能对某些增强子有序列编码的偏好,例如由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组或辅助因子介导。这种"生化兼容性"模型已被个别人类启动子的观察和果蝇的全基因组测量所支持。然而,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内在兼容的程度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测量,它们的活动如何结合起来控制RNA的表达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avid J. Pagliarini和美国摩根里奇研究所Joshua J. Coon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通过深度多组学分析来确定线粒体蛋白的功能。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为了建立更完整的人类线粒体蛋白功能纲要,研究人员使用基于质谱的多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多个CRISPR介导的HAP1敲除细胞系。这项工作产生了大约 830 万个不同的生物分子测量值,提供了对线粒体扰动的细胞反应的深入调查,并为蛋白质功能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数据的指导下,他们发现PIGY 游开放阅读框(PYURF)是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伴侣,它支持复合物I组装和辅酶Q生物合成,并且在以前未解决的多系统线粒体疾病中被破坏。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推定的锌转运蛋白SLC30A9与线粒体核糖体和OxPhos完整性联系起来,并将RAB5IF确定为第二个含有导致脑面胸腔发育不良的致病变异的基因。他们的数据可以通过交互式在线MITOMICS.app资源进行探索,表明许多其他孤儿线粒体蛋白的生物学作用仍然缺乏强大的功能表征,并定义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丰富细胞特征,可以支持线粒体疾病的基因诊断。 据了解,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的中心。近几十年来的开创性努力已经确定了这些细胞器的核心蛋白成分,并将它们的功能障碍与150多种不同的疾病联系起来。尽管如此,数以百计的线粒体蛋白仍缺乏明确的功能,约40%的线粒体疾病的潜在遗传基础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lcino J. Silva和Miou Zhou研究组合作揭示,C-C 趋化因子受体 5 (CCR5)可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相关论文发表在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他们展示了CCR5(一种免疫受体,众所周知是 HIV 感染的共同受体)的表达延迟(12-24 小时)增加在环境记忆形成后决定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以便将该记忆与后续记忆关联或链接。小鼠背侧 CA1 神经元中 CCR5 的这种延迟表达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进而负调节神经元记忆分配,从而减少背侧 CA1 记忆集合之间的重叠。降低这种重叠会影响一个记忆触发另一个记忆的召回能力,因此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 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与年龄相关的 CCR5 及其配体 CCL5 的神经元表达增加会导致老年小鼠的记忆连接受损,这可以通过 Ccr5 敲除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逆转。抑制这种受体具有临床意义。总而言之,这里报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塑造记忆链接时间窗口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见解。 据介绍,现实世界的记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通常不是孤立地获得或回忆的。时间是记忆组织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因为时间接近的事件更有可能有意义地关联,而间隔较长的事件则不是。大脑如何区分时间上不同的事件尚不清楚。 Source: 德国海德堡大学Rohini Kuner研究组发现错误连接和终末器官靶向异常可引起神经性疼痛。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在神经损伤后超过10个月的时间里,以纵向和非侵入性地方式对基因标记的纤维群进行成像,这些纤维群在皮肤周围感知有害刺激(伤害感受器)和轻柔触摸(低阈值传入),同时跟踪这些小鼠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完全去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最初失去感觉,逐渐恢复正常敏感性,并在受伤几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性疼痛和对轻触的厌恶。这种神经再支配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与伤害感受器有关,这些伤害感受器延伸到去神经支配的区域,精确地再现神经支配的初始模式,由血管引导,在皮肤中显示出不规则的终端连接,并降低了模拟低阈值传入的激活阈值。 相比之下,低阈值传入神经(通常在损伤后完整神经区域中介导触觉以及异常性疼痛)没有重新建立神经支配,导致仅具有伤害感受器的迈斯纳小体等触觉末端器官受异常神经支配。敲除与伤害感受器有关的基因完全消除了神经再支配异常性疼痛。因此,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这种疼痛是由结构可塑性、异常末端连接和神经再支配过程中伤害感受器受损造成的,并为在临床观察到的对病人产生沉重负担的矛盾感觉提供了机制框架。 据了解,神经损伤会导致慢性疼痛和对轻柔触摸的过度敏感(异常性疼痛)以及受伤和未受伤神经聚集区域的感觉丧失。改善这些混合和矛盾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楚。 Source: 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反应性转录调控不同,这一成果由美国加州大学Michael V. Sofroniew、Joshua E. Burda研究组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将生物学和信息学分析(包括RNA测序、蛋白质检测、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定与高通量测序(ATAC-seq)和条件基因缺失)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这些调节因子调控了超过12,000个与小鼠和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相关的DEG在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转录调节因子也具有疾病特异性差异,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在这两个物种多种疾病中常见的由61个转录调节因子组成的核心组。实验表明,DEG多样性是由不同转录调节因子与特定细胞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同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不同疾病中显著不同的DEG队列。转录调节因子对DNA结合基序的可及性变化在不同疾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DEG变化至关重要的调控可能需要多个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通过调节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显著改变疾病结果,并可以将其作为治疗靶点。该研究提供了与疾病相关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DEG及可搜索的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资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相关的转录变化是高度异质的,并且可通过特定于细胞内环境的转录调节因子组合产生大量潜在的DEG。 据悉,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作出反应,反应性变化会影响疾病进展。这些变化包括DEGs,然而对DEGs背景多样性和调控知之甚少。 Source: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Karina Yaniv、Rudra N. D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淋巴管转分化可产生专门的血管。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臀鳍的循环成像和系谱追踪,从早期发育到成年,发现了一种通过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的转分化形成专门血管的机制。此外,研究人员证明了从淋巴与血液内皮细胞(EC)衍生出的臀鳍血管在成年生物体中的功能差异,揭示了细胞本体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来描述了转分化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细胞群和过渡状态。 最后,结果表明,与正常发育相似,在臀鳍再生过程中,血管从淋巴管中重新衍生出来,表明成年鱼的LEC保留了生成血液EC的效力和可塑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通过LEC转分化形成血管的先天机制,并为EC的细胞个体发生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体内证据。 据了解,细胞的谱系和发育轨迹是决定细胞身份的关键因素。在血管系统中,血液和淋巴管的EC通过分化和特化来满足每个器官的独特生理需求。虽然淋巴管被证明来自多种细胞来源,但LEC不知道会产生其他细胞类型。 Source: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Thomas Boehm、Dominic Grü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两种双潜能胸腺上皮细胞祖先类型的发育动态。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人员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一个新的基于CRISPR-Cas9的细胞条形码系统,在小鼠中确定胸腺上皮细胞随时间变化的质和量。这种双重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两个主要的祖先群体:一个早期双潜能祖先类型偏向皮质上皮,一个产后双潜能祖先群体偏向髓质上皮。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连续提供Fgf7的自分泌导致胸腺微环境的持续扩张,而不会耗尽上皮祖细胞池,这表明有一种策略可以调节胸腺造血活动的程度。 据介绍,胸腺中的T细胞发育对细胞免疫至关重要,并取决于器官型的胸腺上皮微环境。与其他器官相比,胸腺的大小和细胞组成是异常动态的,例如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快速生长和高T细胞输出,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上皮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初始T细胞的产量减少。scRNA-seq发现了年轻和年老的成年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意外异质性;然而,推定的产前和产后上皮祖细胞的身份和发育动态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Filip K. Swirski、Wolfram C. Poller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大脑运动和恐惧回路在急性应激期间调节白细胞。2022年5月30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急性应激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塑造了白细胞的分布和整个身体的功能。利用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研究人员证明运动回路通过骨骼肌来源的吸引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动员到周围组织。相反,室旁下丘脑通过直接的、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信号控制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从二级淋巴器官和血液向骨髓排出。这些压力诱导的、反方向的、全群体的白细胞转移与疾病易感性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急性应激通过重塑中性粒细胞并引导它们被招募到损伤部位来改变先天免疫力。另一方面,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介导的白细胞转移可防止获得自身免疫,但会损害对SARS-CoV-2和流感感染的免疫力。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显示,在心理压力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会不同地、迅速地调整白细胞景观,从而校准免疫系统对身体威胁的反应能力。 据了解,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尽管人们知道心理压力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但将大脑中的压力网络与外周白细胞联系起来的机制途径仍然不为人知。 Source:

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的脂质还含有P和N。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三类。

一.脂肪:是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有一种很好的绝缘体;脂肪层还能起到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

二.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三.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得罪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类脂二类物质,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等。脂类物质是细胞质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脂类代谢与糖代谢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肪是机体的良好能源,脂肪的潜能比等量的蛋白质或糖高1倍以上、通过氧化可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热能;固醇类物质是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及胆酸的前体。脂类代谢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酮血症、酮尿症、脂肪肝、高血脂症、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脂类代谢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口腔和胃中不被消化,因唾液中没有水解脂肪的酶,胃液中虽含有少量脂肪酶,但胃液中的pH为1~2,不适于脂肪酶作用。脂肪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由于肠蠕动和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脂肪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增加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通过消化作用,脂肪转变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脂肪酸和甘油等,它们与胆固醇、磷脂及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这种混合微团在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接触时,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即被吸收,这是一种依靠浓度梯度的简单扩散作用。吸收后,短链的脂肪酸由血液经门静脉入肝;长链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在肠粘膜细胞的内质网上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再与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载脂蛋白构成了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部位主要是空肠和回肠,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胆固醇酯则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再经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被吸收,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胆固醇再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中的大部分掺入乳糜微粒,少量参与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食物中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胆碱或胆胺,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肠壁重新合成完整的磷脂分子,参与组成乳糜微粒而进入血液循环。 二、脂肪的代谢 1.脂肪酸的合成 体内的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组织中动员。饱和脂肪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它们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前列腺素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栓素作用与此相反,有促凝血作用。白三烯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与过敏反应有关。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胞液中多酶复合体系催化下进行的,原料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生的乙酸辅酶A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合成软脂酸。软脂酸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与丙二酰单酰辅酶A和乙酸辅酶A作用,均可以使碳链的羧基端延长到18~26℃。机体还可利用软脂酸、硬脂酸等原料,在去饱和酶的催化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合成 脂肪在体内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食物中脂肪转化成人体的脂肪,另一种是将糖转变为脂肪,这是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体内储存能源的过程。糖代谢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在脂肪和肌肉中转变为 磷酸甘油,与机体自身合成或食物供给的两分子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另一分子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甘油三酯。 3.脂肪的分解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经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甘油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胞液中的脂肪酸首先活化成脂酰辅酶A,然后由肉毒碱携带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进行 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酶循环彻底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4.酮体的产生和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由乙酰辅酶A在肝脏合成。肝脏自身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经血液运送到其它组织,为肝外组织提供能源。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处于平衡状态。 三、类脂的代谢 1.胆固醇的代谢 体内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但可以转变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均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盐,并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 ,后者在肝及肾羟化转变为1,25- 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代谢。 2.磷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它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骨架,含量恒定为固定脂。卵磷脂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磷脂酸是合成磷脂的前体,在磷酸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二酯,然后与CDP-胆碱或CDP-胆胺反应生成卵磷脂和脑磷脂。鞘氨醇由软脂酸辅酶A和丝氨酸反应形成。鞘氨醇经长链脂酰辅酶A酰化而形成N-酸基鞘氨醇,即神经酰胺,又进一步和CDP-胆碱作用而形成鞘磷脂。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它的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的脂肪酸等。血脂的来源有二:一为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血脂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正常人空腹12~24 h血脂的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 正常成人空腹时血浆中脂类的组成和含量脂类物质 nmol/L mg/dl 脂类总量 4~7(g/L) 400~700甘油三酯 0.11~1.76 10~160胆固醇总量 3.75~6.25 150~250磷 脂 1.80~3.20 150~250游离脂肪酸 0.3~0.9 8~25血浆中脂类的正常值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另外,血脂含量与全身脂类相比,只占极小部分,但所有脂类均通过血液转运至各组织。因此,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全身脂类的代谢概况。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如下: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正常人血浆含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说明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和apoE等五类,还有若干亚型。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为球状颗粒,表面为极性分子和亲水基团,核心为非极性分子和疏水基团。各种血浆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有不同,一般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将它们分为四类,彼此对应,即:HDL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前 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和CM乳糜微粒。CM是在空肠粘膜细胞内合成,转运外源性脂肪;VL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内源性脂肪;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H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胆固醇和磷脂至肝脏。 五、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疾病 1.血浆脂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疾病正常时,血浆脂类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如在空腹时血脂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高血脂症。因血脂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血浆脂蛋白水平也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根据国际暂行的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标准,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各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各型高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类型 血浆脂蛋白变化 血脂含量变化 发生率 Ⅰ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罕见 (乳糜微粒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a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正常 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b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及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Ⅲ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较少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出现“宽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Ⅳ 高前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Ⅴ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不常见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缺陷所造成的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常见的是Ⅱa和Ⅳ型;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肝、肾病变或糖尿病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或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缺陷所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包括脂类产生过多、降解和转运发生障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食入胆固醇过多、肝内合成胆固醇过多、胆碱缺乏、胆汁酸盐合成受阻及体内脂肪动员加强等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大、中动脉内膜上所致。其发病过程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现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防止病变的发生。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能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蓄积。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考虑应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肥胖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故易发生冠心病。 2.酮血症、酮尿症及酸中毒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通常小于1mg/100mL。尿中酮体含量很少,不能用一般方法测出。但在患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大量氧化。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患者随尿排出大量酮体,即“酮尿症”。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体内积存过多,便会影响血液酸碱度,造成“酸中毒”。 3.脂肪肝及肝硬化 由于糖代谢紊乱,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或由于肝功能损害,或者由于脂蛋白合成重要原料卵磷脂或其组成胆碱或参加胆碱含成的甲硫氨酸及甜菜碱供应不足,肝脏脂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占据很大空间,影响了肝细胞的机能,肝脏脂肪的含量超过10%,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的大量堆积,甚至使许多肝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4.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机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近年来发现遗传性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造成外源性胆固醇运输系统不健全,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失常,例如APO AI,APO CIII缺陷产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症,APO-E-2基因突变产生高脂蛋白血症,此情况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病人应采用控制膳食中胆固醇治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基因的遗传性缺损,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将胆固醇送入细胞内降解,因此内源性胆固醇降解受到障碍,致使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5.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乏、心悸、气短和耐力差,且容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除少数由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外,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由于摄入食物的热量大于人体活动需要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称为肥胖症。预防肥胖,要应用合理饮食,尤其是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加上积极而又适量的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处方。 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还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在内的类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它与膜上许多酶蛋白结合而发挥膜的功能,胆固醇还是机体内合成胆汁酸、维生素 和类固醇的重要物质。脂类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刺激素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的作用则相反。适量的含脂类食物的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类代谢保持正常,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引起脂类代谢反常时,便导致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