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论文

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定义、法则、公式、例题的识记,在做题中模仿的因素较多,严重忽视了知识的形成,忽视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教学,导致学生进入初中成绩大幅下滑,甚至会出现对中学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我感觉到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正确的利用好六年级的新课标教材新人教社六年级教材重心放在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过渡上,这就要求教六年级数学的教师,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要充分认识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要求;二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中小学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三要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更要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着想,树立一种大数学意识。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延伸。 在学习新知识时,初中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同时教师更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代数”的解法要比“算术”解法好处,帮助学生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把“未知”上升到与“已知”平等的地位,培养“方程化”思想。 3.教学方法的衔接与提升。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注重的是观察、操作、等直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学要加强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猜想、证明的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创设数学情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把证明看作数学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把数学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指点,一切教学都围绕数学活动展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般地,只要我们从挖掘教材、内容的衔接与延伸、方法的衔接与提升三方面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每一个学生升入初中后能较快地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稳步提升。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实验学校 张汉忠 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跨进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但实践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一些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造成学生、家长的苦恼。在这个转折关头, 如何做到小学到中学数学学习的自如衔接, 保证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就自己的认识谈一些体会。 一. 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我们中小学教师教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方面。小学的数学知识少、内容浅、难度低、知识面窄。教材的坡度缓,直观性强,易于模仿掌握。而初中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宽,比较抽象,也触及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逻辑推理、较复杂的空间立体图形等,教材还突出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些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一下子转过弯来,理解并掌握教材,决非易事。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数和分数的有关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知识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 2.教师的教学方法方面。小学数学周课时多,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对难点、重点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学生可以反复的练习,从而各个击破,效果极佳。甚至有的小学生老师对学生是一步一步“护着走,甚至抱着走,嚼着喂”,以至于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数学周课时少,每课时安排的内容多,且运用灵活,难度大,教学进度快,无法反复讲练。教师只是通过设问、设导、设陷、设变进行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并逐渐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应用要灵活,注重对知识运用的归纳和总结,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换句话说,初中生由老师引路,学生自己走路。 3. 学生的思维方式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依赖机械记忆,很多知识是通过背诵来获取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当然仍有一些机械性的记忆)。目前的小学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直观,语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识是通过图片、表格来给出的,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初中教材的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有些知识往往通过类比、归纳给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深入探究。这些对七年级新生而言,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4. 中、小学老师交流与沟通方面。中小学教学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教学目标,很少有中学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数学老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经常是“望数兴叹”,他们只会列方程解,而不会用算术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现在的小学怎么会这样?知识点教得那么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过来。”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也很少去想怎样把现在和以后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总认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提问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怎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二.加强衔接教育的策略 在当今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脱节问题已经凸显,从关心学生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数学教育阵地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明确育人目标,改变教学观念,多角度、多层面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1. 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有很多衔接知识点。现在的数学体系分成了四大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些内容从一年级一直贯穿到九年级,涉及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但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初中各章节内容是从初中的客观需求出发,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衔接。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和更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和比较,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建立中小学数学知识网络。 2. 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而言,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增加了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对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而言,有些内容如绝对值、相反数等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保持住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3.学习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习惯,往往重说数,轻探究。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体系,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听课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课后巩固、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并将这些好的学习方法渗透到自己“凝神、动笔、思索、质疑”的每一个环节中。 4. 明确育人目标,改变教学观念。义务教育阶段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做为一个整体,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全盘考虑的育人目标,中小学老师都应当清楚,我们的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因而,小学老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常看看课标中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标准要求。初中老师也应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体系,从小学生原有的思维方法出发,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结合学生的差异,寻找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害基础教差的学生自尊心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给学生一个适当的“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必要时中小学教师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低年级的老师更应该自觉、主动地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一起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衔接问题,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方法措施。 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中小学教师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方能帮助学生平稳度过中小学的衔接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紧张、难忘的中小学学习阶段成为学生培养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阶段.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论文

一、初高数学衔接势在必行据我了解,很多名校很早就提出并着手解决初高数学衔接的问题,并且还开发了具体的校本教材。为什么初高数学衔接如此受到重视,显而易见,高一现在已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期”,数学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丧失对数学的信心!第一次有自己是“数学差生”的感觉,并且我们还不能想当然的把“学好高中数学”仅仅定义为班上尖子生的特权,解决好初高数学衔接问题势在必行!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1)客观的说,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存在断层,正是由于这种断层造成很多同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所降低,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有的被删除,有的淡化了要求,从而加重了高中数学的负担。就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老师讲得太快,每节课的容量太大,要求太高,有些初中根本就没有学的知识和方法,在高中直接进行应用,让学生很茫然。例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系数为“1”的二次多项式,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则应用广泛,如利用因式分解解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应用因式分解进行合理变形等。(到高中后,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大部分同学用的还是求根公式,不仅解题效率低,并且思维层次不高,不利用对某些含参数的方程进行根的分析)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学生很陌生)、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就拿图像的左右平移来说,学生只是在讲二次函数顶点式的时候通过定点坐标的变化来感受左右平移的规律,并未真正理解函数平移的本质,就拿一次函数的左右平移来说,学生大部分都不会,并且初中老师也不会去讲!这不属于考试内容,直接导致到高中后学生对f(x)和f(x+a)的关系弄不清,更谈不上数形结合了。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2)高中数学的呈现方式以及思维方法和初中数学相比急剧突变1、就呈现方式来说,初中数学教材新知识的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情况。2.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甚至已经产生了依赖心理。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当然了,假如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高中数学思维方式的突变是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高中生心智基本已经成熟,也需要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平稳过渡。(3)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困难,从而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甚至某些学生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想法,再加上老师的心理辅导不够及时,自我的调节能力又太弱,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发生,从此一蹶不振。三、初高数学衔接实施的一些具体建议1、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编好 “衔接教材”,尽量做到有的放矢,实施过程中要把它当作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来讲,不能够轻描淡写!当然了,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渗透!2、在高一刚开始授课时,尽量做到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稳步子;夯实基础,降低难度,3、严格控制难度,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高一毕竟不同于高三,要循序渐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次考试的难度可以控制在0.65左右。3、适时进行高中数学的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4、教师要摆正心态,不能急躁,讲授概念和方法要耐心、细致!并且还要适时的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就像我刚开始提到到的,一部分学困生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打击,第一次有自己是“数学差生”的感觉,老师如果鼓励及时就很有可能会挽救很多这样曾经很辉煌但是现在很落魄的学生!附录:需要补充或强化的内容1.数与式的运算:补充立方和(差)公式、两数和(差)立方公式(它是二项定理的最佳接洽点,也即是二项定理的最进发展区。)、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正用和逆用);强化根式、分式的运算与化简。(二次根式:适当补充相当的运算。如整体运算等)2.因式分解:补充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和添项、拆项法;强化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要求是非常熟练。尤其是十字相乘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快的方法,当然它也就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最快的方法。)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应用;补充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4.补充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强化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定点和对称轴,强化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补充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这是整个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问题,可以说,很多综合题的求解,最终都可转化为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6.补充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区间根)。7.补充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删除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当然也就删除了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和降次。而这些思想方法在高中是必不可少的,高中的要求是学生能列就能解。)8.补充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初中教材删除了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同时也就删除了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思想;删除了分式转整式、无理转有理的重要思想方法)。9.补充三角形的“四心”的定义及几何性质。10.补充平面几何有关的定理与性质:包括等比定理、合分比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外角平分线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梯形中位线性质。11. 补充与圆有关的定理:包括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12.补充圆内接(外切)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关系;尤其是圆内接(外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的关系。(二)需要补充或强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主要有:(1)配方法(在高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初中虽也涉及,但还需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配方法的基本过程)。(2)换元法(也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之一,在数学解题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对该方法的训练已大大弱化,高中数学却经常使用)。(3)待定系数法(作为基本的数学方法初中要求明显降低,高中教学可进行系统的讲授与训练)。(4)反证法。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其中衔接教学的重点内容是: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和添项、拆项法分解因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三角形“四心”的定义及几何性质。难点是:添项、拆项法分解因式;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与圆有关的定理及应用。

课题开题表态发言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课题开题表态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地能够代表青年教师在这里发言。说是青年教师,其实我也工作十五六年了,但是在教研方面,教学经验方面,与各位同仁相比,确实还算年轻。

记得刚开始工作时候,我对教学研究不屑一顾。以为只要靠着激情,倚仗着梦想就可以做一位好老师。然而,实践告诉我,今天的社会,学情复杂,知识包罗万象,不坚持学习,不努力地去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是很难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很幸运的是,我校一直重视学科教研工作。特别是在陈教授,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语文学科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其中,我感觉我在不断成长。

在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的教学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必须善于思考,必须每时每刻开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施教。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行之有效,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如果我们教师知识陈旧,又不去思考创新,教育学生方法单一,而又墨守成规,那么我们将永远只是个教书匠,并且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不合格的教书匠。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巴尔扎克曾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对于这句话,我深信无疑!

在教学中,我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教不尽的,方法是学不完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才能把知识学透,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创造更好!机械地教会学生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是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长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富有挑战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试想一个学生,如果不能独立地思考,只会人云亦云,那么面对纷繁的知识,复杂的现实,他怎能应对自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的教育已经把目光有效地转向了人,转向了提升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人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又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有效性写作中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我将在各位前辈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争取在教学研究这条阳光大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级领导,老师们:

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刚才朱教授对我校这个课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科学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这不但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承担起并完成好这项任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不断提升科研意识。

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我们所有老师,应当有探究精神和教育科研热情,不断加强个人科研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增加科研知识储备,为开展科研奠定思想和知识基础。提升科研意识就应当具备“问题意识”,要善于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捕获各种信息,学会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现象。提升科研意识要善于质疑和和设疑,我们要善疑敢疑,才能求实求真,从而获得科研的突破。提升科研意识要经常反思与总结,从而增强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课题研究必须以教学实践做基础和前提,没有教学实践无所谓教学研究。从在深入的研究中,我们也必须将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在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立足课堂,解决课堂中发现的小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课题组要求及时上交研究心得或反思材料,完成科研任务。

三、是要积极发扬团队精神。

我校教师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一直以来为学校不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团队精神,营造一个充满友爱互助精神的科研团队,使团队成员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能提高研究水平,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各个子课题组要统筹规划以项目研究为纽、科组长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研究团队。

四、是要大力强化科研管理。

良好的'科研管理是本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在本课题的科研管理中,首要的是对课题研究建章立制。在此我们要完善科研组织机构和科研档案,要统筹安排好课题组成员任务分配,做好人员和资源协调,保证课题研究在良性轨道进行。第二是课题常规管理要到位。结合校本课程切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每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每个月组织课题组教师上一节课题实施探索课、上交一份课题研究报告。第三是课题的重点问题要突破。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重点问题的研究任务,确保课题研究能按时推进。

最后,希望所有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实实在在地做研究,创新课题研究工作机制,增长教学智慧,提升自我价值,促进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深入开展。预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廉江三中的刘常镇老师。很荣幸能在这里将我们的课题实施方案向各位汇报,我真诚地邀请各位对我们的开题报告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研究的课题名称是:初高中数学衔接性问题研究。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我的开题报告作阐述和汇报。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第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四、本课题研究的主体,包括内容、步骤和预期成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其中的第一个方面: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信很多老师都和我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是高一学生,还是高二高三的学生,我们老师总感觉到学生的基础不扎实。高三老师可能会说:同学们,你们高二的数学还没学好。高二老师可能会说:同学们,你们高一的数学还没学好。高一老师可能会说:同学们,你们初中的数学还没学好呢。然后,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再者,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存在某些程度的知识脱节,也就是高中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初中教材没有呈现,或者只是作为课后自学的内容,而且初中数学教学过于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忽略了抽象思维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基本方法和思维逻辑等方面的缺陷。因此,与其抱怨学生的基础差,不好教,不如想方设法为他们铺就一条能够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的道路。所以,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产生了想要研究初高中数学衔接性问题的愿望。那么,这项研究的意义何在呢?我想,无外乎有两点:在教学实践方面,能够使我们的学生从初中数学顺畅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同时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效率。在教育理论方面,我期望这项课题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理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第二个方面: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论文论著,得知该课题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其中,李秋明、许康华、韦理、尹怀国、周祝光等都主编过《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讲义》,武汉崇文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出版过《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不过,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瑕疵或不足,比如只注重知识性的呈现与堆积,而不够突出方法和思想的呈现和衔接,比如在排版上也没有突出初高中数学的内在关联,又比如在每个章节后面缺少相关说明、总结和归纳。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资料,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认为这个课题仍然有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价值。

如果一项研究没有价值,那么不管这项研究有多隆重多华丽,它都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就要说到第三个方面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或许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不仅在知识容量上,而且在思维方法上都比初中数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的价值之一就是为学生铺设一个能够更顺畅过渡的知识台阶。

二、针对高一新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他们在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时可能会遇到许多障碍,包括非智力因素障碍,知识迁移障碍,数学语言表达障碍,思维方法转换障碍,因此本课题的价值之一就是能够帮助学生排除这些障碍。

三、由于初高中教材存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脱节,而且高中数学课堂在教学上与初中的差异极大,致使学生产生受挫感,失去学习高中数学的信心。本课题的价值之一就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信心。

四、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周,也有些教师考虑到初高中数学的知识脱节问题,利用一周的时间给学生恶补初中知识,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也许在于不够系统深入地把握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切换。本课题的价值之一就是能够为高一教师提供教学和理论参考。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了。

经过前期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我计划将本课题研究的主体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文论著。对学生入学的数学成绩,单元测试成绩,月考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制作一份关于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调查问卷,回收并作分析统计。

第二,课题组每个成员都要围绕本课题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论文是对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归纳,而不是凭空想象和捏造出来的。

第三,我们打算编写一本讲义,由知识篇、思想方法篇和学习指导篇组成。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第四,在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撰写一份调查研究报告。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四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将研究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开展初始工作,主要就是收集、整理、查阅、分析资料,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制定书面研究方案,协调分工,逐步开展研究。

第二,实施阶段:开展讲义的编写工作,课题组成员按分工进行搜寻高中数学涉及到的初中数学理论知识,并按章节整理归类,同时遴选经典例题及相应练习题,在此过程中定期开会讨论,确保所选题目的质量,同时向本校优秀数学教师和校外优秀教师请教。

第三,总结阶段:总结和形成研究报告,整理、排版和修订讲义,举行成果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撰写一篇围绕本课题的学术论文,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证,最后落实推广措施,巩固课题成果。

第四,提升阶段:全面总结课题实施过程的经验、做法和不足,写成研究报告。邀请专家作指导,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申请验收,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最后,我相信,在廉江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我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成果。

我的开题报告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校教科室课题《以校为本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实践研究》、语文教研组课题《依托校本研究“炒出”语文课堂教学“家常味”的实践研究》、英语教研组课题《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及美术教研组课题《小学美术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是第四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立项课题。经自治区教育厅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四项课题研究组将开题后实施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如下承诺:

1、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有序的课题研究,并根据研究的计划实施情况,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细化,并做好阶段反思与总结。

2、要把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发挥课题实施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校所开展的课题研究,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行为,然后才是科学研究行为,即做课题的目的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之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并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的额外工作,而是立足于学校工作的实践、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所以各课题组要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的中心开展实践研究,要把课题研究作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切实在课题的实施中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要拓展研究视野,广泛交流借鉴。课题组要根据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会、研讨会、交流会、总结会;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交流借鉴,拓展研究视野,对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与组员交流,要相信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相信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个人的教科研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更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为此,我相信我校的四项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及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各位老师,各位小课题的负责老师和参与老师:

大家下午好!

经过历时两个多月的策划、征集、申报、审核、立项等一系列工作,我校首批50项校本课题终于在今天成功立项了,首批校本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终于在今天步入研究轨道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及学校学术委员会向50项课题的负责人,向50项课题研究的所有参与者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我校为校本课题研究这项工作的启动进行精心的策划、筹备、组织、征集、指导、审核并严格把关的教研室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我们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题,至此我校从国家级、省市级到校级都有了课题研究。

众所周知,我校教研室自XX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至今,一直发挥着引领我校教科研发展的作用,为我校教科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早已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并得到上级各级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我坚信,50项校本课题的成功立项、50项课题研究以及至少50位教师投入到校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我校校本教研的“特色”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也必将真正实现交大二附中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宏大夙愿,那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起点,促进教师大发展!”那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造就师生大智慧!”那就是“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口,打造学校大品牌!”

这次立项的50项校本小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几乎囊括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贴近教学内容的学科知识和教法的课题研究,如屈晶老师的“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型研究”,如王东亮的“关于《导数的应用》的教学研究”,再如杨艳的“攻克长难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等,也有培养学习兴趣、追求教学效率、探究教学艺术的专业提升性质的课题研究,如赵桂玲老师的“高效课堂,关注学困生”,如刘海荣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研究”等,更难能可贵的是本次校本小课题中有一些关注我校形象、思考我校宏观管理或专项管理的特例课题,如王吾堂老师的“学校精神、学校形象与学校文化”,如王玉华、刘峰老师的“交大二附中人事管理系统研究”。还有相当数量的素质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研究课题,如程蕊的“实践教学中的‘墨与彩的韵味’”,如白燕雯的“心理学人本主义思想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再如吴佳的“跳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等。

这些课题所涉及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可以说已经囊括了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反映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全体同仁对提升我校综合层次的满腔热情!也反映了全体老师对快速提高我校综合竞争实力的热烈期盼。我衷心地感谢大家,感谢大家的深刻思考,感谢大家的满腔热情,感谢大家的热烈期盼!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由于数量关系较隐蔽,学生在解题 时很难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已有数 学知识,大胆地想象,力求通过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为此应重视各种解题 思路的训练。 一、对应的思路训练 例1:一户农民养鸡240只,平均5只鸡6天要喂饲料4.5千克。 照这样计算这些鸡15天要喂饲料多少千克? 写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5只鸡 6天 4.5千克 240只鸡 15天 ?千克 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可分析出两种方法: ①用归一法先求出1只鸡1天要喂的饲料,再求240只15 天所需的饲料。即 4.5÷5÷6×240×15=540(千克) 答:240只鸡15天需饲料540千克。 ②每只鸡平均每天用的饲料是一定的,根据倍数关系, 只要求出240只是5只的几倍和15天是6天的几倍, 这个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4.5×(240÷5)×(15÷6)=540(千克)(答略) 二、数形结合看图分析训练 例2:修路队三天修了一段公路,第一天修40%,第二天修1/2,第三天修2.5千米。这段公路长多少千米 ? 先分段画图: 附图{图} 再分析解答:把全段公路看做单位“1”,那么第三天修的2.5千米正好是全段公路的(1-40%-1/2), 它和2.5相对应,所以全段公路长为: 2.5÷(1-40%-1/2)=25(千米)(答略) 例3:有一桶油第一次取出2/5,第二次取出20千克, 桶里还剩28千克油。全桶油重多少千克? 先分段画图: 附图{图} 把整桶油看作单位“1”, 从图中清楚地看出:后两次取出油的总和,正好是第一次取油后余下的部分, 即(1-2/5),它与(20 +28)相对应。 列式计算:(20+28)÷(1-2/5)=80(千克)(答略) 三、一题多解思路的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可对一道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多角度、多层 次地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4: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 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 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 动的多少人领碗? 解法一:一般解法 把饭碗数看作单位“1”,则菜碗数是1/2,汤碗数是1/3, 总碗数55与(1+1/2+1/3)相对应,根据 除法意义可求出饭碗数。 55÷(1+1/2+1/3)=30(个) 根据题意,人数与饭碗数相同。(答略) 解法二:方程解法 设有x人参加野营活动,根据题意,饭碗数x个,菜碗数为x/2,汤碗数为x/3,列方程:x+x/2+x/3= 55,解得x=30。(答略) 解法三:按比例分配解法 把饭碗数看作“1”,则 饭碗数∶菜碗数∶汤碗数 =1∶1/2∶1/3=6∶3∶2 饭碗数是55×6/6+3+2=30(个) 人数与碗数相同。(答略) 此题解法不只限于以上三种,还有其他解法,这里不再赘述。 四、转化性题组训练 有很多应用题题材不同,但数量关系相同,且解法完全一样。把这样一些应用题排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掌 握问题的实质,找出这类题的解题规律。 有下面一组题: (1)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12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20 天。两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2)甲从东庄走到西庄需要2小时,乙从西庄走到东庄需要3 小时,如果甲、乙分别从东西庄同时相向出 发,需要经过几小时才能相遇? (3)甲、乙两个童装厂合做一批出口童装,甲厂单独做要20 天完成,乙厂单独做要30天完成。两厂合做 多少天可以完成? (4)有一水池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开甲管需6分钟注满,单开乙管需4分钟注满,两管齐开需多少分 钟注满? 分析:(1)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 甲每天完成工程的1/12,乙每天完成1/20,甲乙合做一天完成工程的1/12+1/20,完成全工程所需天 数为1÷(1/12+1/20)。 (2)设东庄到西庄的路程为单位“1”。 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是1/2和1/3,甲、乙每小时走完全程的(1/2+1/3),两人相遇所需时间是1÷ (1/2+1/3)。 (3)设这批童装的总量为单位“1”。 甲厂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20,乙厂每天完成1/30,两厂合做一天就完成总量的(1/20+1/30),完 成工作后所需天数为1÷(1/20+1/30)。 (4)设水池的容积为单位“1”。根据题意,甲管每分可注水1/6,乙管每分可注水1/4,甲、乙两管齐 开每分钟可注(1/6+1/4),注满所需的时间是1÷(1/6+1/4)。 通过以上的类比训练,可使学生弄清工程问题、相遇问题、工作问题、水管问题。虽然题材不同,但它们 数量关系相同。这就使知识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中小衔接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幼小衔接数学教学论文主题是什么

论文摘要: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小学生幼小衔接的研究与调查论文

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 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方法与策略上知识准备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知识准备的问题上,其实一部分小学教师并不反对这种行为,有的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多学一些知识,会为小学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有个坡度,幼儿园要与小学应该相互靠拢,相互补充,才能引导孩子走好这个坡度。

其中说三个具体方法:

一是在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方面互相靠拢;

二是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互相靠拢;

三是要为幼儿入学作好心理准备。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