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初贯通衔接教育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初贯通衔接教育研究论文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另外,我与家长一起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激发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二、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3、 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4、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升入大班我们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值得说明的是,我们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可操作的材料(识字角),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要知道,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家长。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另外,进入大班后,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 ,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多次参观小学、 "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又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我们让班上幼儿与小学三年级伙伴交往,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五、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浅谈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摘 要】在幼儿入小学之前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衔接;策略

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一直受到幼教工作者和大班家长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应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基本原则,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重点。

一、从心理准备入手,培养孩子入学前良好的心理品质

1.提高孩子的任务意识,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注做事的习惯。如:让孩子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做事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能边做边玩,做完事情再去玩;做完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不拖拉;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

2.培养孩子思考、务求甚解,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还有,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3.为了使幼儿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在下学期(3月-7月)由30变为35分钟,延长了5分钟时间,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幼儿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幼儿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过渡中的断层问题

(一)、教育活动: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主题“我上小学了”要求让幼儿学习有关的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刨铅笔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

3.向幼儿渗透数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工作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环境的创设:

1.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下学期期可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学班级式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都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同时在各区域中进行渗透、同时,让幼儿熟悉汉语拼音,知道拼音是一种正确认读汉字的工具和基础;坚持开展餐前的认读识字活动等。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三)日常生活的管理:

1.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要求幼儿早晨在8:00前到园,不迟到。以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生活的良好习惯。

2.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小值日生制度,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家长和老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懂得自我保护。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为幼儿做好入学前必要的心理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开展“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

2.做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工作。对大班教师进行培训,使她们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四、家园同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1.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语文小初高贯通衔接教育研究论文

义务教育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研究王诗昊 作为衡量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学科内最受关注的培养内容。作文能力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因此,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目标,是依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设定的。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以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主要考察学生“记实”的能力,符合小学生具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写出更高水平的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和常见的应用文,将考察重点放在“说理”上,需要学生有独立的理性思考,并能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见解表述出来,侧重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六、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衔接最紧密的两个年级,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学生的主要思维模式正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六、七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当利用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此实现两个年级作文学习的顺利衔接。 由于作文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差异,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出现了作文成绩下滑的现象。目前与初小作文衔接相关的研究大都在较大的语文教育范围内探讨教学衔接的策略,或是仅从小学或初中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导致这些研究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为此,本文以六、七年级作文教学的衔接性为研究对象,以思维训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旨在提出有助于改善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脱节现象的建议。 本文以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哲学的系统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界定了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的内涵,力求系统地论述了对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深入直观地对六、七年级作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衔接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六、七年级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及方法上都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同时,有相当比例的中小学教师缺乏作文衔接的教学意识。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初小作文学习平稳过渡的原因。针对当前六、七年级作文教学衔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和原因,本文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从作文教学的命题形式、教学内容、指导原则、评价方式、作文教学与语文课程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作文教学衔接建议,力求在六、七年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渡和发展。

目次教研视点浅谈中小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矫正对策邱俊国1对于提高本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教育时效性的思考——浅谈学校管理与留守学生的自信成长吕世勤2照镜子 正衣冠 洗洗澡 治治病——儒学与德育探微陈飞红3刍议学校执行力的提升陶军4缩短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孙华敏5倾注挚爱育桃李,绽放教育理想花杨翠敏6关于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张昭梅;王瑞娥7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梁忠山8排除心理障碍,共创美好明天李松芳;曲乐寿9关于推进现代教育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王冉;刘骥1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吴锡慧11健康而“美丽”的心理也是一种“专业化”的黄金储备张秀丽12谈一谈小学阶段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王云龙13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窗——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教育教学策略曹志霞14有效教学“三条铁律” 蔡寿禄15人力资源外包决策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王利琴16+40选好突破口,提高班级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罗映东17《孔雀东南飞》悲剧原由探微李占军18浅谈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宿舍管理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李克全19浅谈农村中小学多媒体应用教学现状车丽娟20教师经验谈当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策略杜振林21浅析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邹路施22进一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策略研究吴素霞23浅谈如何开展班主任工作王新24我们的班集体:“自主、合作、竞争” 卢静;张明瑛25小学班主任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李小苓;张传振26中小学班级管理办法初探李峰;曹顺永27课堂教学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赵春梅28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曾小妹29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和对策李东旭30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赵艳红31如何处理课堂生成问题杨学文32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尹司雯;尹丽云33立足一轮复习,展望明年高考朱松梅34生态道德培养与中学历史教学浅析侯建新35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张喜鸽36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徐向前37浅谈如何用心教好小学数学赵艳芝38四位学生分组的烦恼——合作学习小组构建之心法郑琨;石运波39浅谈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崔文吉40小学数学教学小议赵秀杰41基于对话策略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李彩虹4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探究温萍萍43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郭粉霞44浅析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改革闫玉亮45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刍议武永萍46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郝艳国47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前有效组织策略王君丽48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精品课程的有效设计研究陈明49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杨羽申50浅议高考物理二卷评卷规则及应试策略张明光51朗读指导,奠定语文学习坚实的基础赵淑杰52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罗丙菊53小学生的作文结尾写法卢美玲54问题教学法在摩擦力教学中的实践王心应55简述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方法王芳56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王翠红57尝试教学法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的应用宋增强58乡村中学生物教学之我见彭在安59浅谈语文阅读教学李泽洲60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矩形、正方形(一)》一节课例说起李兰荣61刍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李建军62英语天地善用分层教学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唐东方63在初中开设“英美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探微郭凤先64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的培养潘洁谊65中学英语早读课高效性策略探究王晗琤66试论初中英语学生语感缺失的相关因素及解决办法夏凤月67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徐守华68论翻译目的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张哲69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贾玉婷70运用纠错本的整理,培养学生纠错习惯王学红71+156男孩同样学好英语——论中职男生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人文性葛万虹72+74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调查与研究庞晓宁73-74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李红叶7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侯远利76可理解性输入和输出理论在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中的运用郝晓婷77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及创新蔡国红78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相关对策的研究张艳霞79课程探索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王英明80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张丽艳81古文教学中以点带面展开式教法探究邢玉燕;冷炎;邹毅82-83问题情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创设探研郭孝忠84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李秋敏85小议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李月铭86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刘爱君87刍议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孙金霞8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田旭89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丁长举90自主学习的课堂如何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王昆9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吴佩英92重视习题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张辉93“三图”巧解高中生物遗传学问题张二龙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批改和讲评探析李守霞95让情感成为写作的动力杨艳96新政策下普通高中数学助学教学模式开展的几点建议郑波97“改”出一片新天地——浅谈培养小学生互改互评作文能力的新尝试傅翔燕98+113基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激发的研究董西美;王兴花99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究程瑞虹100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孙厚10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建王淑丽10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数学的综合素质张雪梅103应用文写作教学给我的启示汪健104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谭飞105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孙志才106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咸金娥107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研究张佰双108利用地方资源有效进行生物学探究式教学张洪涛109在探究中指导学生有效猜想的策略徐水平110+87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的几点思考李发瑞111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季国平112-113多媒体和物理教学巧结合黄开霞114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宋玉琳115论多法并用在字词句教学中的应用何希妍116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策略李京方;丁长苗117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慕民雄118例谈高中生物口诀记忆教学微技能任红艳;李因凤119浅议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马晓文12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郭淑红121创新教法,打开学生语文阅读的一扇“心”窗孙丹122中学历史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索吴延香12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么教孩子去读书张艳华124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认识,酸碱指示剂”教学设计马忠诚125+128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王金玲126浅谈“我的发现”教学板块的实践应用王华利127-128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邵仁129浅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郭海民130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习效率缑继强131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公峰132浅谈有效教学——“教学反思与校本培训” 王鸿亮133职教幼教浅谈中职数学课程及教学改革庞维亮;殷雪娇;吴晓丽134浅谈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钟丽娟135中等职业学校留学生工作浅谈赵翔宇136新课改下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李凡137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王淑娟138如何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技能汪大智139从就业指导到职业指导的成熟——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孟颖140浅谈中职学校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苏丽141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党校教学质量的途径研究王宇142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园教师管理的启示研究刘梅兰143幼儿语言教育研究管窥杨红林144浅谈幼儿独立性格的培养马琼娥145立足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孙桂青146文体艺术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徐张恒14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赵晓峰148“快乐体育”在中小学校实践课中的试行何意春149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李学艳15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王金佑151山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黎年发152竞赛场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探析陈旭东153浅析如何合理利用场地,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率贾瑞文;王常兰154儿童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训练方法何庆155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心得邓云萍156如何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吴世超157浅谈舞台背景的设计马耀全158浅析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提问艺术马金影159如何上好学生喜欢的音乐课李晓辉;赵雪梅160浅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李翔;韩东161浅析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艺术特征高英162计算机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顾世平163浅谈高中计算机创新性教学胡园;廖兰英164如何使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到市场中徐静165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邱文丰166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刘水清167教学随笔爱,师德的灵魂李凤英168教育资讯教育资讯 169-172全国中小学名校联展安徽省灵璧县第一中学简介 174关于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通知 2 说明:杂志目录每期都会更新有一定的时效性,仅供参考

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论文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行为特点、策略目录摘要

引言

幼儿和小学的衔接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并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持续的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界定,身心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幼小衔接减少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坡度,儿童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身心调整,消除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主体与环境失衡的现象,减轻压力与心里焦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1章正确把握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1.1活动形式的不适应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是游戏,入学后为以上学为主,要系统的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游戏饶有兴趣儿童乐于参加,课堂知识教学带有强制性,不随儿童的志愿而改动。入学后的学习对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要求儿童做出个人意志的努力。

1.2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1.3师生关系的不适应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1.4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鉴于上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幼小衔接就是要帮助学前儿童做好适应小学生活变化的准备。衔接的实质是保持儿童在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连续性不被突然中断和打乱。

第2章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

2.1幼小衔接变成"小学化"。

所谓幼小衔接的"小学化"是指为了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按照小学的作息制度、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其本质是反衔接的。

(1)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提前教育,简单的移植小学的教育形式,违背了幼儿园的《纲要》精神。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知识的衔接,特别是有关小学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套用小学教育的形式,增加了学前儿童的学习负担,不仅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极为不利。

(2)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为了让学前儿童适应小学教育,在幼儿园以小学生的标准规范学前儿童的行为。一些幼儿园将对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学前儿童身上生搬硬套。

(3)以评价小学生的方式评价学前儿童,幼儿园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有的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忽视了评价的个体性和纵向化。缺少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表现的关注。评价的对象单一,以学前儿童是否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为重点,不注重对学前儿童综合素质的评价。

2.2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

2.2.1教师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方案对于幼小衔接,大部分教师树立了一种正确的观念,即从单纯知识的准备到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上的转变,因为缺乏切实可靠的幼小衔接教育方案,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衔接--知识学习,纪律强调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还需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会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2.2.2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相割裂。

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培养途径是彼此独立的,幼儿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小学教师主要由普通师范院校培养,两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无共同性。因此,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学前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基本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特点。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2.3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的不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长的参与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传统的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储备知识"用尽了,又缺乏认真的学习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这些家长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无形的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幼小衔接的策略

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它有着自己的基本标准: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要使幼儿身心健康,达到如此标准,使幼小衔接工作能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3.1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要明确自己的办园宗旨,要真真切切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应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主动参与一年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并向小学一年级教师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儿的学习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带领幼儿参观小学,使幼儿了解小学生一般情况,让幼儿参加小学生的某些活动,同小学生联欢,举办作品交流展览,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3)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引导幼儿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玩"、"这样玩会有怎样的后果",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为幼儿进入小学能够有安全意识,能进行自我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幼儿园园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统一方法,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聘请心理学教授、幼教办教研员以及对幼小衔接颇有研究的教师、有较多经验的教师或家长给家长们做专题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家教计划,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与家长共同探讨高效率的解决的方法。

3.2小学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策略

(1)合理调整低年级幼儿的作息时间。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小学应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幼儿设计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天学习,注重动静结合。

(2)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首先,要重视环境创设。在幼儿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小天地,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里反差。学校应尽量配合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

(3)与幼儿园取得联系,掌握幼儿的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指导家长一起帮助适应不佳的幼儿,使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

3.3家长参加幼小衔接的策略

(1)家长给幼儿合理的期望,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让幼儿知道他们长大了,正在学本领,使幼儿直觉上感到上小学的好处和乐趣。

(2)家长要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让小学老师好好修理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3)家长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大班时期,家长可以让幼儿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同时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4)家长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平常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幼儿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培养幼儿热爱阅读,对看图说话家长督促大班幼儿大胆大声地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态度要自然、大方、有礼貌,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九章.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第十三章.

1 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

2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1、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的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3、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幼小衔接的习惯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幼小衔接教研论文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 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小衔接做得不好或不正视它,就很难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在年龄上只差几个月,但在休息时间、学习内容、教育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他们进入了一个转折。所以替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他们进入小学新的集体生活和学习生活创造条件,在陶行知《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非常重视的工作,关于入学前的准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小学的纪律比幼儿园严格,要初步使孩子了解在学校里要遵守哪些纪律,并要告诉孩子遵守纪律的道理,让孩子懂得应该接受纪律的约束,并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还要教育在学校里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尊敬老师,要主动为大家做好事,讲文明、有礼貌„„我们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常规,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爱护学习用品,养成整齐干净的学习习惯。从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另外,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在幼儿园大班,每周课堂学习节数可以适当增加,使之接近小学一年级的学习时间。当然,幼儿园在安排作息制度时,除了考虑适应小学的学习条件外,更重要地要立足于幼儿本身的特点,以避免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儿童建立过渡期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地训练儿童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比如说,制定他们就寝、起床、就餐和活动等方面的时间表,并督促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去做等等。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见异思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中语言理解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小学教师的语言与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有本质的不同,小学教师的语言是逻辑性较强,非生活化的语言,语言的内容是传授知识,这种语言要比幼儿教师的语言难理解得多,如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不强,那么他将很难听得懂教师的讲课内容。语言理解能力的高低和儿童掌握的词汇数量有直接联系。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将要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故事会形式等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获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写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一起到公园去,到大自然里去„„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运用感官多看,多想,多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使孩子们的智力在入学前如同运动员的身体在比赛前一样处于“最佳状态”。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十分重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玩。 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六、学会承受挫折。 要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忍耐、分享、合作,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必须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比如,将来如小学后,为某种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之间产生了摩擦,因自理能力的欠缺遭遇尴尬而受到同学嘲笑等等,这些小挫折都是有可能遇到的,怎么办?让孩子知道,谁都会遇到这些事情,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也遇到过这些事情,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必太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伴,要让孩子慢慢懂得,与同伴相处要学会分享、合作,不可能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在一大堆成人的簇拥下成长起来的,分享、合作的意识普遍较差,这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因此,我们成人要尽早明白这个道理,在平时制造一些机会,培养孩子的忍耐、分享和合作能力。比如:玩玩具的时候要想到别人,吃东西时要想到别人,要学会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等等。 做好大班幼儿衔接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我们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共同配合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总之,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各种准备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每个大班教师和家长必须把它当作孩子成长里程中的一件大事来做,帮助幼儿顺利成为一个轻松快乐的小学生。

语文教育幼小衔接策略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系统工程的第一个环节。学前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包括学前班)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因此,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小学而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的合理、科学,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实验,仅在教材方面如何搞好幼小衔接谈一点认识

《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摘 要: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幼小衔接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可以很好地适应小学。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是重要的转折点,儿童所面临的活动规则、学习方式、交往对象以及生活环境等均有了明显变化,具有坡度性,正因如此,很多儿童都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疲劳心理以及学习兴趣低落情绪。想要改善这一问题,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孩子幼儿阶段中,做好相关疏导和培养工作。坚持在大班儿童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以便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该文中,笔者就对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 小学 衔接 能力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235-02

当前形势下,学前教育已经和小学教育共同构成了系统性的整体,二者不仅具有阶段性,更具有密切的连续性。阶段性要求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运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方法、途径。而连续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阶段做准备,提升幼儿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以及各种能力。幼小衔接是实现儿童连续性教育教学的关键,必须要将儿童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完善幼儿的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每一名幼儿的潜能。下面笔者就分析如何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

1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师资力量薄弱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主要因素。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十分熟悉幼儿教育,而对于小学教育却十分陌生。而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儿教育的教师很少,幼儿园教师与教学教师之间均无法了解彼此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方法。除此之外,由于幼儿一直在接受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教育知之甚少,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感到十分陌生。再加上他们的身心并不成熟,他们对于幼儿园的同学以及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幼儿进入到小学阶段中,等同于重新开始生活,很多儿童都表示出不愿意进入小学阶段。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到了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2 过于注重“智”的衔接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均趋向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喜欢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幼儿。例如:要求幼儿上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不能说话和“捣乱”等等。这些规范在幼儿身上使用十分荒.唐。在《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三名学者记录了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真实生活镜头,而我国幼儿园的严密管理和纪律秩序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知名教育人士的强烈谴责。他们认为,我国的幼儿园管理过分严密,导致我国的幼儿园看起来更像一座军营而非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秩序,会摧残幼儿的创造性。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是如此压抑,没有自发的行为,孩子们太驯服、太克制和太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仍然运用灌输式方法,缺少运用色彩、图案、游戏来进行教学,使幼儿教育过于趋向成人化,忽略了儿童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

1.3 沟通不当阻碍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幼儿园和小学均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幼儿的家长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身的作用,很多幼儿的家长平日里忙于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便不了了之。家长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均是由学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问题。即便幼儿园与小学双方均积极衔接和沟通交流,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小学的教学理念十分不同,这二者很容易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样不仅无法保障了学生的入学,更是使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失去了本有的作用和意义。

2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对策

2.1 喜欢富有活力的孩子

教师要对有活力的儿童表达喜爱,通常情况下,教师大多数喜欢高智力型、规范型的学生,而高创造型、调皮型的学生并不受关注,因为富有活力的孩子思维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甚至有的教师将其看作是怪异,这些孩子并没有高智力型和规范型学生那么听话、乖巧和循规蹈矩,这些孩子甚至在有些时候不受老师喜欢。其实,孩子自身便具有调皮的特点,富有活力的孩子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喜欢用一些新奇的渠道和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的孩子看问题和事物的角度不同,更加具有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这样的孩子,使其将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让这类孩子设计黑板报和墙报,还可以在组织活动之前,听取这类孩子的建议,这类孩子的建议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心声。

2.2 创设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

幼儿本身与一粒种子无异,他们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对其进行施肥、灌溉,这样才能够使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和结果。在《幼儿园工作章程》中,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出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不仅要创设精神环境,还要创设物质环境。从特定的角度来看,教育其实是环境,环境能够反应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虽然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教育,但是,幼儿教育也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这一大环境,再加上受到了具体条件限制,没有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有些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些教师则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更谈不上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儿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环境也无从考究。

想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幼小衔接的环境,必须要从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幼儿班级具体环境着手。幼儿园整体环境需要幼儿园完善管理,而班级环境需要幼儿教师重视和关注。幼儿教师要鼓励和着重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孩子的建议,注重倾听孩子的新建议和新点子,在幼儿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谅解和宽容,即便孩子失败了,也要引导孩子注重明确失败所具有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幼儿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还要为幼儿营造团结和安定的环境。安定和团结的环境能够使幼儿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使幼儿之间相互激励,激发每一名幼儿的能力。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带领幼儿到公园参观,组织幼儿绘画春天,每一组提交一个绘画作品,要求全组同学都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情绪高涨,在同一副作品中,有的孩子画蝴蝶,有的孩子画草坪,有的孩子画蓝天,甚至还有的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筝。每一组的作品都不同,而且均充分展示出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增长幼儿的见识,更可以使幼儿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任务,与同学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2.3 具备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

幼小衔接教育的意识主要指开展教育的意图、动机以及愿望,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已经成为对幼儿进行培养的基础。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名幼儿的具有很强的潜力,与听话和乖巧的孩子相比较,那些幽默、调皮、古灵精怪的孩子更加具有潜力,需要教师去不断发掘他们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教师还要意识到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出存储知识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创造性的人才。教师要清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有能力的儿童,通过正确的认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自身教育素质全面提升。

3 结语

综上,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孩子最初的教育阶段,更是小学教育准备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未来成长。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阶段中,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样的变化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在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以及家庭三个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配合和协调,旨在帮助儿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保护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进而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身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将幼儿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幼儿缓解压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使其拥有良好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颖,赵磊.浅析首都地区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密云地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207-208.

[2] 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5.

[3] 钟家莲,孙聪,叶新源.“幼小衔接”中识字教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8-10.

[4] 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0-154.

[5] 崔哲.幼小无痕衔接 教育受益终身――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宗旨构建新型的幼小衔接课程模式[J].创新人才教育,2013(4):69-74.

[6] 葛雪梅.探因找路巧架设,互动沟通无痕――关于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1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