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曹禺的外国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曹禺的外国论文

你要的是这个吗?外国文学论文论题1.重读《美狄亚》2.重释列那狐形象3.重评希斯克厉夫(《呼啸山庄》)4.对《日瓦戈医生》的再认识5.解读凯尔泰斯·伊姆雷的《无命运的人生》6.解读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7.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8.解读君特•格拉斯的《母鼠》9.解读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10.解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11.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象征内涵12.解读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13.解读亨利希•伯尔的《莱妮和他们》14.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15.简论契诃夫笔下的女性世界16.屠格涅夫笔下的农民形象17.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8.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19.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诗歌21.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形象分析22.探析《钦差大臣》的狂欢化23.从《小癞子》看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24.论《断头台》的复调性(艾特玛托夫)25.分析杜拉斯的《情人》的叙事技巧26.如何理解困扰当代西方的“荒诞”观?27.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人的异化问题28.从悲剧《禁闭》看萨特的哲学思想29.论萨特的《局外人》的现代意识30.奈保尔的“殖民地文学”反映了被殖民者怎样复杂的思想?31.论卡夫卡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贡献。32.《钢琴教师》中主人公埃里卡的自残说明了什么?33.解读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的现实意义。34.谈谈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哲学启示。35.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忏悔情结36.关于勒·克莱齐奥①勒·克莱齐奥与中国②勒·克莱齐奥创作中的乌托邦情结③勒·克莱齐奥创作的文化解读④勒·克莱齐奥作品的叙事艺术38.布克奖、俄语布克奖39.果戈理与中国(果戈理诞辰一百周年)40.从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结构看潜意识的作用41.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42.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形象比较研究。43.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矛盾。4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宗教问题研究。45.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46.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47.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8.《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49.《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50.《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51.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52.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53.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54.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55.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56.论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乡土情结57.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58.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60.沉默与爆发的魅力——试论苔丝悲剧中的性格因素61.从海丝特的悲剧看《红字》对清教思想的批判62.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63.探析“雷雨”的审美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曹禺《雷雨》之比较64.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比较研究65.东西方戏剧“弃妇”形象比较研究66.西方文学与宗教神话原型67.中国近代戏剧形式与外来文化68.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骑士文学比较研究69.《雷雨》与《娜拉》比较研究70.《雷雨》中的宗教文化色彩71.繁漪和伯莎比较研究72安娜和娜拉比较研究73.由简•爱、娜拉和安娜的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74《鲁滨逊漂流记》的基督教色彩75.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76.中西长篇小说的结构差异比较研究77.梁启超文学创作中的外来文化因素78.黄遵宪诗文创作中的外来影响79.徐志摩诗歌中的英国形象80.朱生豪译品中的英国形象81.英国浪漫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82.屠格涅夫和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自然人文景观比较研究83.林黛玉与简爱形象比较84.复仇母题研究---《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赵氏孤儿》等相关作品比较研究85.陈白露与茶花女悲剧比较86.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心理描写比较87.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比较88.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安娜与繁漪比较研究89.安娜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比较研究90.阿Q与堂吉诃德比较研究91.郝思嘉与王熙凤比较研究92.《俄狄浦斯王》与《雷雨》艺术魅力比较93.郁达夫的“零余人”与西方文学的“多余人”比较94.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95.中西文学中的“负心汉”形象比较96.中西“风尘女子”形象比较97.屠格涅夫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98.中西文学中的“异化”母题比较研究 99.中西文学中的“死亡结局”对比研究100.余华的《活着》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比较研究101.屠格涅夫对中国文学作家的影响102.尼采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103.中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104.“恋母情结”母题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对比研究

谈谈曹禺《雷雨》中的西方悲剧影响论文如下:

古希腊悲剧对罗马戏剧和后世欧洲戏剧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影响着各国戏剧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现代话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雷雨》中周萍与繁漪的爱情故事可以在古希腊悲剧中找到原型。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故事讲述了希波吕托斯拒绝了继母的爱情,从而导致继母自杀,自己因惹恼爱神而被流放至死的悲剧故事。曹禺深受西方多元化戏剧观念与美学思潮的影响。

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埃斯库罗斯,索富克斯勒和欧里庇得斯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使他倾倒。他未曾想到,两千多年前竟然会有这么伟大的杰作出现。在创作《雷雨》中,古希腊悲剧对于曹禺创作《雷雨》的渗透及其深刻,尤其体现在其“命运观”上。

如前所述,《雷雨》的创作是在西方多元化戏剧观念与美学思潮的影响下所创作出来的。因而,若将《雷雨》与中国传统戏剧相比,不难看出其对传统悲剧理论的反叛。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悲剧的悲剧性大多来自于反面人物与恶势力,亦或是矛盾冲突。

而《雷雨》则不同,其悲剧性在于命运的不可逆转与人的自由意志的斗争,采用富于巧合性安排的情节安排。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模仿的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而是能引发恐惧和怜悯的事件。

此类事情若是发生的出人意料,但仍能表明因果关系,那就最能取得上述效果。”这样的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人物渴望通过抗争改变自身命运,又无意间走向命运所引导着的道路。这种情节设置最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也最能产生悲剧性。

雷雨第一幕中,曹禺借鲁贵与四凤的对话揭露了周公馆三十年前发生的故事。而第二幕中侍萍的到来,正式将故事拉开了剧幕。老旧家具的摆设;“以前那位太太”的照片;重蹈覆辙回到公馆做下人的四凤。

以及仿佛重演三十年前的悲剧一般,四凤与大少爷的暧昧关系,这一系列铺垫,采取戏剧性的手法,逐渐呈现出悲剧的面貌。而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质以及揭露四凤周萍同父异母的关系,则将全剧推向高潮。

曹禺作品研究的论文提纲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 (3)具有牺牲精神,具有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的特点.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点.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她们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死与存留,同时主宰着故事发展的倾向。她们与男性虽然同处于“闭锁世界”里一员,但她们总是能勇敢的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而男子却是自我麻醉:或如周萍一再的辗转于失衡的爱情,想凭借女性强悍的力量逃出“黑暗的深井”;或如仇虎在复仇与反复仇的梦魇里挣扎,逃不出象征心狱的“黑树林”;或如曾文清在一次次的自欺与欺人里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而亲手去击碎自己那“生命的空壳”。女性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不约而同的坚忍,赋予女性人物一种力的美感。和男性雷同,她们也被围困在任天道捉弄、揶揄、毁灭的境地中,但她们奋勇的抗争行为,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这使女性人物更增添不少人格与人性之美。相较之下,男人却变得不堪一击。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从年龄上分属三代。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然而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而是在她貌似柔顺、迟缓的面目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悉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这里事实上曹禺已经赋予了侍萍一种决定其他人物命运走向的能力。假设情节顺此发展,可以构想的结局是:萍与四凤的结合;侍萍再次隐姓他乡,在余生里孤自面对内心道德感与伦理观的责问;周公馆里的男女主人继续着他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生活。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发展逻辑在当时,也许将会陷作者于巨大的社会道德批判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此线索中,嗅到一种诡异然而令人兴奋的气味,但这与伦理道德相悖的设想,显然毫无存活的希望)。破坏这一线索的不是貌似主宰者的周朴园,而是同为周公馆里被压迫者的繁漪。繁漪是剧中一切平衡的破坏者,她追求自己的继子的行为将所有剧中人逼入绝境。她的“追”的动作是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注意到在《雷雨》的文本中,曹禺曾将周萍比喻成“一茎弱草”,“草”的意象与西方谚语中的“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谋而合,暗示了作家将周萍视为女性争夺的一个道具,亦将女性置于剧作的中心与重心的地位。作家同时也赋予繁漪和侍萍以同等的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作品末端情节的展开似乎就是这两位同样具有魔力的女性的角逐。在逃亡与死亡中曹禺选择的是后者,事实上,他的基点仍是在道德的冒险与伦理常规的服从中做出的。在作品的最后,周朴园以对宗教的皈依作为心灵的依托,而两位女主角却又再次同处于疯癫的状态之中,分居于小楼的两层。这种“疯癫”使她们无须面对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追问,又能够暗藏起生命里潜存的巨大的破坏力;简言之,她们仍未因死亡、自身的病弱和老迈而丧失力量。我们可从尾声繁漪“发狂”的动作里体会到这一点。 《原野》里的两个女性焦母与花金子延续了《雷雨》中对女性形象的设定模式。《原野》讲述的是一个复仇与逃亡的故事。看似紧紧围绕着男主人公仇虎的系列动作展开,实则由女性角色把握着故事衍生的轴线。作品始发于仇虎的归来复仇,中间铺陈着一连串复仇的预备与实际操作的动作,其终结是复仇后逃亡的失败。然而,剧中无论是懦弱良善的焦大星、还是好勇斗狠的仇虎,都还是缺乏决定自身命运的力量。焦大星在剧中是婆媳二人角力的棋子,是仇虎欲向焦阎王夫妇复仇的工具,这一角色不但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决定剧情的发展。而仇虎则是常常被误读的一个人物,他的火焰似的复仇形象与焦母寒冰般的反复仇形象,赋予剧作一种奇异的平衡色调。表面上看,整部作品是他与焦母各占上风的生死角逐,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自我生存状态的主宰者。他的复仇是缘于被焦阎王迫害的家破人亡而不得不承担的家族使命,他在行动中处处感受到焦母招招置他于死地的毒辣阴狠而不得不见招拆招,他在复仇后终因走不出自己的心狱而选择了死亡,他其实纯属无情的“天道”又一个体面的牺牲品,而焦母则隐隐然是那个持屠刀献祭的人。剧中对仇虎形象的魁伟、雄健的刻画与对焦母形象的老迈、目盲恰成对比:洋溢着生命力的强悍个体的消亡反衬出女性形象内蕴中更汹涌澎湃的生机。同时,仇虎复仇动作的犹豫、慌乱与焦母反复仇动作的果断、从容在剧作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也说明了女性形象中蕴涵的主导地位。作品最后,复仇者仇虎死了,而他所有复仇动作的知情者、支持者、甚至参与者花金子,却胜利逃向“金子铺地”的地方。这是由于女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坚忍使她成功,还是作家本身另有深意? 曹禺剧作里女性形象的强悍、生机勃勃与男性形象的虚弱、苍白无力;我们在另外两部作品《日出》与《北京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在这一先验的设定模式里,他总是赋予女性澎湃的生命激情,迸发出作品最打动人心和最具感召力的生命诗意。可是与此同时,又是以削弱男性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为代价的。我们很难在曹禺作品中体验双峰对峙的快感,最多只是女性一骑绝尘的落寞和空洞。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力量的缺乏是这些女性形象流于脸谱化的根本原因。曹禺作品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显然不是理智的思索,而是一种激情或欲望。我们很少看见曹禺描写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比方角色在进退维谷时的大段内心独白,也许这有助于帮助角色向深度开掘;再如角色在行动前的矛盾心理等等。然而她们总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凭着某种冲动与直觉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前程。此外,在曹禺偏狭的男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应中国现代男性自恋、自救的心理需求而诞生于文本中,却未曾负载多少女性真实的人生经验,未曾获得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过程中自我拯救的道具,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阴影下一群没有生命力的傀儡人物。”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大致可分成两个系列。一类是牺牲自我的。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以四凤、侍萍、愫方、瑞珏、鸣凤等为代表。“这类男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男性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子。”这一类女性的牺牲行为仿佛出自于本能。作品既没有描写她们在牺牲动作之前的犹豫,也没有行动之中的徘徊,更没有在行动之后的悔恨。我们同样无法从男性角色身上找到值得她们牺牲的价值意义所在。例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对曾文清的爱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她明知道曾文清只是一具“生命的空壳”,懒惰、软弱、逃避生命本应承担的责任,却仍然甘心留在犹如死牢一般的曾家,甚至说出这样深情的表白:“他走了,他的父母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完这一段,相信很多人会发出同样的质问:“值得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爱情无疑是极为动人的;可是愫方对曾文清的爱由于男性形象的委琐与苍白而显得那么不可信任,犹如无源之水一般。对这种爱情的虚假性的质疑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愫方这一形象的真实性的质疑,由此再导致我们对《北京人》整个剧情架构稳定性的质疑。如同空中楼阁,这一架构于虚幻爱情之上的故事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的追求自我的形象。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则后一类便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但是,在她们形象的塑造中,理性的缺乏同样造成人物的致命伤痕,使她们最终流于平面化而不够丰满。以繁漪为例,作家为她设置的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我们因此期待着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但是遗憾的是,理性的缺乏终究无法让角色进行灵魂的自省与自审,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她如何轻松地,跨越各个本如鸿沟般的内心障碍:与继子陷入乱伦之恋、抛夫、弃子……这里也可以去看看!!

你好同学,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你会遇到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但是过于追求完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 关于论曹禺《雷雨》的艺术特征方面论文不知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大纲框架确定了没,老师审核同意了没,老师有什么和你说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论文学校具体要求有哪些,你要还有什么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要新颖。这次我的论文的成功,和高分,得到导师的赞许,都是因为我论文的选题新颖所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好涉及护理新领域,以及新进展,这样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大量文献做基础仔细查阅和你论文题目和研究范围相关的文献,大量的文献查阅会你的论文写作铺垫,借鉴别人的思路,和好的语言。而且在写作过程不会觉得语言平乏,当然也要自己一定的语言功底做基矗三,一气呵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每天写一些,每天改一些,这样会打断自己的思路,影响文章的连贯。四,尽量采用多的专业术语可能口语化的表达会给人带来亲切感,但论文是比较专业的形式,是有可能做为文献来查阅和检索的,所以论文语言的专业化,术语化会提升自己论文的水平。五,用正规格式书写参考正规的论文文献,论文格式。不要因为格式问题,而影响到你论文的质量。六,最好在计算机上完成写作过程如果有条件最好利用电脑来完成写作过程,好处以下几点:1,节省时间,无论打字的速度慢到什么程度,肯定要比手写的快。2,方便,大量的文献放在手边,一个一个查阅是很不方便的,文献都是用数据库编辑,所以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提前先在电脑上摘要出重点,写出提纲,随时翻阅,方便写作。3,修改编辑,在电脑随时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都是非常的方便。4,随时存档,写一段,存一段,防止突然停电,或者电脑当机。本人就是吃了这个大亏,一个晚上的劳动,差点就全没了,幸亏男友是电脑高手,帮我找回。否则就恨着电脑,哭死算了。七,成稿打印好交给导师无论你的字写的多么优美,还是按照惯例来,打印出的文字显的正规,而且交流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不会让导师因为看不懂你的龙飞凤舞,而低估你的论文。而且干净整洁,女孩子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书面的东西也反映你的修养和气质。八,听取导师意见,仔细修改导师会给你一些关于你论文建设性的意见,仔细参考,认真修改。毕竟导师是发表过多篇论文,有颇多的经验。

现代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现代文学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欺凌、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的性格复杂,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代女性的抗争精神。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 《雷雨》 繁漪 封建社会 悲剧形象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说以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任务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一种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形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繁漪的叛逆精神

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正因为如此,使她走上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道路,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享受不到人权,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然而,由于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时候,她奋起,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

“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垂死挣扎,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②

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于是,她们不得不以 “半新”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蘩漪的性格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姨太太一样的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变态,而是环境所迫。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她与周萍的相爱,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周萍抛弃了,并对她厌恶不已,蘩漪沦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其实周萍主要会抛弃繁漪并不是因为四凤的出现,其本生就没有真正地爱上繁漪,由于长期的环境压制,使他形成了一种病态的性格,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③的事。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

繁漪是执着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狠狠地吃了你。”④这种极端的心态在她的行动上都有所表现,爱起来像团火,恨起来像把刀,也就形成了她的悲剧特点。到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繁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⑤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最终繁漪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欺凌、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繁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通过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她并不是美丽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①选自《雷雨》,作者曹禺,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选自《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作者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 ③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④选自《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⑤选自《曹禺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曹禺论文答辩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术论文评选获奖专家评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3、王莉同学的论文《无线电遥控系统设计》,较好地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任务。论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电遥控系统,包括发射电路的设计和接收电路的设计,实现了远程遥控功能。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对对研究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反映出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同意该同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5、蔡凌云同学的论文《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任务。论文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实现了数字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完成,该生主要负责数字调频发射机的数字调频调制模块部分的设计。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6、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7、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8、赵霞同学的论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较好地完成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站设计,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及留言板模块和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结构设计与编程。本设计由两位同学合作完成,赵霞同学负责新闻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该生除全部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还能阅读一些自选资料,并提出较合理的开题报告实施方案,按要求按时完成外文翻译,译文质量较好。论文撰写规范,符合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9、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10、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1、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2、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3、该文以为研究对象,选题新颖,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认真,独立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提出了较好的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工作努力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全面充分研究深入,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段落间衔接紧密;论文结论正确,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14、该文以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财务管理专业要求;该生在写作过程中态度一般,但基本能够完成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尚算全面,但研究内容不够深入,论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但段落间衔接不够紧密;论文结论基本无误,格式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但论文中创新意思较弱,对前人研究无明显突破。

15、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1、王锐同学的论文《基于FPGA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地研究(设计任务。论文采用EDA技术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数字密码锁进行了设计,描述了数字密码锁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设计流程模块划分及总体和各模块的VHDL源程序,并且给出了数字密码锁设计的仿真结果。外语资料翻译尚可,论文格式基本规范,论述基本准确,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

2、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3、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4、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5、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难度较小,工作量不大。论文选题一般。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6、 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7、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8、 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9、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10、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11、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12、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13、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4、 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15、该同学的论文从分析英语教学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文章论点明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1、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2、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3、 本文研究了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4、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5、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6、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7、优秀: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良好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加工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周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该同学工作作风严谨务实,论文格式标准,层次清晰,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创新性,实验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答辩过程中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优秀。

8、良好: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能独立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有一定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并能从中获取各种信息及新知识;论文设计了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通顺,图表规范,结构严谨,结论正确。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投票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良好。

9、中等: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独立完成了全部工作量;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方案比较合理;论据正确,计算准确;论文概念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较规范,结论正确,无原则性错误。从完成论文情况来看,该同学具备初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中等。

10、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中等。

11、及格:该同学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完成了主要工作量;按要求查阅了相关中英文文献,具备了基本的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设计方案基本正确;论据尚正确,计算基本准确;论文概念基本清楚,文理较通顺,图表欠规范,结论基本正确,无原则性错误。论文达到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及格。(该生在规定时间内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条理不够明确,对某些主要问题的回答不够恰当,但经提示后能作补充说明。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及格

12、不及格:该同学未按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完成主要工作量;论文设计原则与方案选择缺乏足够的依据,存在较大的错误;论文概念不清楚,论据有明显错误,文理混乱,图表不够规范,结论存在原则性错误。论文未达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不同意组织答辩。并建议成绩为:不及格。

13、该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条理不清,思维混乱,回答问题错误。经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决定评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

14、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铁路信号领域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安全性。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有着明确的理论意义和很强的实用价值。调研全面,工作量饱满,分析透彻,设计合理,资料翔实。论文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笔流畅,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5、红曲色素是我国传统的食用色素之一,其中有大量特性有待于研究与开发。本文作者应用摇瓶液态发酵筛选并紫外诱变得到了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优良菌株。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安全型色素红曲的固液态发酵条件,并进行了放大试验。论文思路新颖,具有前瞻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16、该毕业论文选题考虑了课题在学术上的前沿性及多样性,为安全型红曲色素的生产工作提供了开拓性思路。论文实验工作量大,分析检测方法完备,对科研结果分析正确。论文攒写格式规范,逻辑严密,数据图表清晰可靠,结论层次清晰,具体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清晰,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论文达到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表现出作者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17、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18、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19、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20、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未发现抄袭现象。

情节,人物,写作手法,背景等

这是话剧,《日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人物塑造,情节也不错,戏剧冲突明显。其实答辩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就你写的内容进行提问。把你写的东西弄懂先

简历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关于曹禺的话剧创作《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蘩漪形象的塑造上。 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侍萍形象的塑造上。 受西方古典主义戏剧观的影响,《雷雨》在结构上十分讲究,四幕戏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之内(从上午到深夜),地点也集中在周鲁两家的范围内,出场的八个主要人物全都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因此,作者自己也意识它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也运用得太过分。此外,作者还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现代悲剧观的影响,在渲染悲悯的宗教思想和神秘的命运色彩的同时,又强调距离的审美效果。在初版本中,特别设计了相同场景的"序幕"和"尾声",让人们早早在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十年后,周公馆成了教会医院,这里住着两个疯了的老妇人--蘩漪和侍萍,周朴园也成了基督教徒。让人们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原由后,能够再回味心中曾涌起的那份情感。 《日出》以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天津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具体地点,展示了 “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揭露。全剧共四幕,其时间分别为:黎明,黄昏,午夜,凌晨。作品主要描写了三类人物:一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而在社会上发生不同变化的青年学生,如堕落为交际花的陈白露、仍然向往光明的方达生;二是"有余者"的代表和附庸,如银行家潘月亭、大丰银行襄理李石清、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打手黑三、洋奴张乔治、大旅馆茶房王福升以及没出场的恶霸金八等;三是社会底层的“不足者”,如妓女翠喜、被银行抛弃的小职员黄省三、不幸落入黑社会之手的小东西等。 如果说《雷雨》主要体现了作者的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日出》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那么《原野》则主要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曹禺戏剧毕业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说到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标志性人物,那就是曹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以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优秀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等,确立了中国话剧这门现代舞台艺术的历史地位。曹禺戏剧成就的取得,固然要归功于他的殊异的天分,但也不可忽视他对外国戏剧的广采博收、兼容并蓄,他与易卜生戏剧确实缘分非浅。而最初引导他走进易卜生戏剧世界的人,是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张彭春。1925年,当时的名字还叫万家宝的曹禺,加入了张彭春组织的学生演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7年7月,也就是在曹禺18岁的时候,张彭春指导南开新剧团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国民公敌》,曹禺在其中演了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这是他首次接触易卜生戏剧。《国民公敌》的演出,还引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当时驻守天津的军阀禇玉璞,听说南开新剧团演出了《国民公敌》,就十分生气。这个愚蠢的家伙,以为南开一个姓易叫卜生的青年,写剧本攻击他,骂他是国民公敌,于是便派兵到学校抓人,易卜生自然是抓不到的,抓不到人就勒令停演。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直到过了一年,南开新剧团把剧名改成《刚愎的医生》,这出戏才得以重演。这件事情让曹禺印象深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黑暗,他说,“仿佛人要自由地呼吸一次,都需用尽一生的气力。”[4]曹禺对戏剧的痴迷,让老师张彭春看在眼里,因此对这个得意弟子格外留意,尽心栽培。1928年,在南开中学24周年校庆之际,南开新剧团演出《傀儡家庭》,主角娜拉就由男扮女装的曹禺来扮演。由于曹禺个头不高,身材匀称,面目清秀,特别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装扮起娜拉来,便颇有几分女性的妩媚动人和刚柔相济的神韵,再加上老师张彭春的悉心指导,这一个娜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29年12月,张彭春要去美国,一是为南开学校募捐,再者是为梅兰芳访美演出牵线。临行前,他将一部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送给曹禺,这使曹禺非常感激,他借助英文词典,通读了全书。易卜生的戏剧,曹禺不仅读过,而且演过,这样的经历,对他掌握现代戏剧的编剧技巧很有帮助。后来,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曹禺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1年春,清华大学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曹禺在剧中仍然扮演娜拉。据李健吾说,这可能是中国现代舞台上最后一次的男扮女装了。一次又一次地扮演娜拉,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化身为女子,体会一个女人在生活境遇中的尴尬、无奈、挣扎、委屈,是不是让曹禺更深刻地理解了女子的处境和心理呢?这是大有可能的,因为在他后来塑造的女性群像中,无论是乱伦的太太,偷情的少妇,还是堕落的交际花,甚至下等妓院的女子,他都赋予了她们极大的同情,从来不肯站在男性的立场藐视她们,而是刻意展现她们灵魂中金子般闪光的东西。1933年,曹禺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易卜生》,写作这篇英文论文时,曹禺主要参考了萧伯纳的《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也就是在这一年,曹禺一边构思他关于易卜生的论文,一边开始创作他的成名作《雷雨》。点燃曹禺创作灵感的最初契机,是剧中一个奇异的女子和围绕她的情感危机,这个女子就是繁漪。这一条线索铺展开来,勾连起一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种种恩怨,勾画出一个魔咒般的命运怪圈。1934年,《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35年,李健吾在他的评论文章《雷雨》中指出:“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无论是他有意或者无意)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19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5]显然环境和遗传的问题,在易卜生的戏剧中都有所涉及。有人指出,在情节结构上,《雷雨》表现的乱伦悲剧与易卜生的剧作《群鬼》相似。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笔名曹禺。湖北潜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 曹禺出身于万家这一个旧式的封建官僚家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都是社会的上层人物。曹禺幼年时代经常出入这些官僚、买办家庭,有机会接触、了解象《雷雨》、《日出》、《北京人》中所描写的那些人物和那种生活。在腐朽的旧社会和“沉静得象座坟墓”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曹禺,厌恶家庭,憎恨社会,心中滚动着渴望社会变革的阵阵“雷雨”。是对剥削者、压迫者及其附庸们的恨和对被压迫者、被践踏者的同情与爱;是对旧中国的否定和对新中国的向往,促使他开始了《雷雨》、《日出》等剧本的创作。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诞生前夕,随着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风云变幻,曹禺的思想和创作,也经历了起伏曲折的变化。《蜕变》,《北京人》就是在那时候写的。但创作《家》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曹禺被迫痛苦地放弃了话剧创作。这是因为他无法回答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陷入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而这种痛苦与矛盾,又困抗战胜利以后的复杂形势变得更加尖锐,终于迫使他搁笔。直至解放后才重拾创作热情。

曹禺北京人毕业论文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 (3)具有牺牲精神,具有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的特点.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点.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她们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死与存留,同时主宰着故事发展的倾向。她们与男性虽然同处于“闭锁世界”里一员,但她们总是能勇敢的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而男子却是自我麻醉:或如周萍一再的辗转于失衡的爱情,想凭借女性强悍的力量逃出“黑暗的深井”;或如仇虎在复仇与反复仇的梦魇里挣扎,逃不出象征心狱的“黑树林”;或如曾文清在一次次的自欺与欺人里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而亲手去击碎自己那“生命的空壳”。女性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不约而同的坚忍,赋予女性人物一种力的美感。和男性雷同,她们也被围困在任天道捉弄、揶揄、毁灭的境地中,但她们奋勇的抗争行为,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这使女性人物更增添不少人格与人性之美。相较之下,男人却变得不堪一击。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从年龄上分属三代。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然而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而是在她貌似柔顺、迟缓的面目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悉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这里事实上曹禺已经赋予了侍萍一种决定其他人物命运走向的能力。假设情节顺此发展,可以构想的结局是:萍与四凤的结合;侍萍再次隐姓他乡,在余生里孤自面对内心道德感与伦理观的责问;周公馆里的男女主人继续着他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生活。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发展逻辑在当时,也许将会陷作者于巨大的社会道德批判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此线索中,嗅到一种诡异然而令人兴奋的气味,但这与伦理道德相悖的设想,显然毫无存活的希望)。破坏这一线索的不是貌似主宰者的周朴园,而是同为周公馆里被压迫者的繁漪。繁漪是剧中一切平衡的破坏者,她追求自己的继子的行为将所有剧中人逼入绝境。她的“追”的动作是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注意到在《雷雨》的文本中,曹禺曾将周萍比喻成“一茎弱草”,“草”的意象与西方谚语中的“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谋而合,暗示了作家将周萍视为女性争夺的一个道具,亦将女性置于剧作的中心与重心的地位。作家同时也赋予繁漪和侍萍以同等的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作品末端情节的展开似乎就是这两位同样具有魔力的女性的角逐。在逃亡与死亡中曹禺选择的是后者,事实上,他的基点仍是在道德的冒险与伦理常规的服从中做出的。在作品的最后,周朴园以对宗教的皈依作为心灵的依托,而两位女主角却又再次同处于疯癫的状态之中,分居于小楼的两层。这种“疯癫”使她们无须面对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追问,又能够暗藏起生命里潜存的巨大的破坏力;简言之,她们仍未因死亡、自身的病弱和老迈而丧失力量。我们可从尾声繁漪“发狂”的动作里体会到这一点。 《原野》里的两个女性焦母与花金子延续了《雷雨》中对女性形象的设定模式。《原野》讲述的是一个复仇与逃亡的故事。看似紧紧围绕着男主人公仇虎的系列动作展开,实则由女性角色把握着故事衍生的轴线。作品始发于仇虎的归来复仇,中间铺陈着一连串复仇的预备与实际操作的动作,其终结是复仇后逃亡的失败。然而,剧中无论是懦弱良善的焦大星、还是好勇斗狠的仇虎,都还是缺乏决定自身命运的力量。焦大星在剧中是婆媳二人角力的棋子,是仇虎欲向焦阎王夫妇复仇的工具,这一角色不但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决定剧情的发展。而仇虎则是常常被误读的一个人物,他的火焰似的复仇形象与焦母寒冰般的反复仇形象,赋予剧作一种奇异的平衡色调。表面上看,整部作品是他与焦母各占上风的生死角逐,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自我生存状态的主宰者。他的复仇是缘于被焦阎王迫害的家破人亡而不得不承担的家族使命,他在行动中处处感受到焦母招招置他于死地的毒辣阴狠而不得不见招拆招,他在复仇后终因走不出自己的心狱而选择了死亡,他其实纯属无情的“天道”又一个体面的牺牲品,而焦母则隐隐然是那个持屠刀献祭的人。剧中对仇虎形象的魁伟、雄健的刻画与对焦母形象的老迈、目盲恰成对比:洋溢着生命力的强悍个体的消亡反衬出女性形象内蕴中更汹涌澎湃的生机。同时,仇虎复仇动作的犹豫、慌乱与焦母反复仇动作的果断、从容在剧作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也说明了女性形象中蕴涵的主导地位。作品最后,复仇者仇虎死了,而他所有复仇动作的知情者、支持者、甚至参与者花金子,却胜利逃向“金子铺地”的地方。这是由于女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坚忍使她成功,还是作家本身另有深意? 曹禺剧作里女性形象的强悍、生机勃勃与男性形象的虚弱、苍白无力;我们在另外两部作品《日出》与《北京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在这一先验的设定模式里,他总是赋予女性澎湃的生命激情,迸发出作品最打动人心和最具感召力的生命诗意。可是与此同时,又是以削弱男性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为代价的。我们很难在曹禺作品中体验双峰对峙的快感,最多只是女性一骑绝尘的落寞和空洞。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力量的缺乏是这些女性形象流于脸谱化的根本原因。曹禺作品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显然不是理智的思索,而是一种激情或欲望。我们很少看见曹禺描写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比方角色在进退维谷时的大段内心独白,也许这有助于帮助角色向深度开掘;再如角色在行动前的矛盾心理等等。然而她们总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凭着某种冲动与直觉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前程。此外,在曹禺偏狭的男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应中国现代男性自恋、自救的心理需求而诞生于文本中,却未曾负载多少女性真实的人生经验,未曾获得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过程中自我拯救的道具,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阴影下一群没有生命力的傀儡人物。”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大致可分成两个系列。一类是牺牲自我的。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以四凤、侍萍、愫方、瑞珏、鸣凤等为代表。“这类男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男性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子。”这一类女性的牺牲行为仿佛出自于本能。作品既没有描写她们在牺牲动作之前的犹豫,也没有行动之中的徘徊,更没有在行动之后的悔恨。我们同样无法从男性角色身上找到值得她们牺牲的价值意义所在。例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对曾文清的爱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她明知道曾文清只是一具“生命的空壳”,懒惰、软弱、逃避生命本应承担的责任,却仍然甘心留在犹如死牢一般的曾家,甚至说出这样深情的表白:“他走了,他的父母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完这一段,相信很多人会发出同样的质问:“值得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爱情无疑是极为动人的;可是愫方对曾文清的爱由于男性形象的委琐与苍白而显得那么不可信任,犹如无源之水一般。对这种爱情的虚假性的质疑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愫方这一形象的真实性的质疑,由此再导致我们对《北京人》整个剧情架构稳定性的质疑。如同空中楼阁,这一架构于虚幻爱情之上的故事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的追求自我的形象。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则后一类便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但是,在她们形象的塑造中,理性的缺乏同样造成人物的致命伤痕,使她们最终流于平面化而不够丰满。以繁漪为例,作家为她设置的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我们因此期待着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但是遗憾的是,理性的缺乏终究无法让角色进行灵魂的自省与自审,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她如何轻松地,跨越各个本如鸿沟般的内心障碍:与继子陷入乱伦之恋、抛夫、弃子……这里也可以去看看!!

说到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标志性人物,那就是曹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曹禺以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优秀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家》、《北京人》等,确立了中国话剧这门现代舞台艺术的历史地位。曹禺戏剧成就的取得,固然要归功于他的殊异的天分,但也不可忽视他对外国戏剧的广采博收、兼容并蓄,他与易卜生戏剧确实缘分非浅。而最初引导他走进易卜生戏剧世界的人,是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老师张彭春。1925年,当时的名字还叫万家宝的曹禺,加入了张彭春组织的学生演剧团体———南开新剧团。1927年7月,也就是在曹禺18岁的时候,张彭春指导南开新剧团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国民公敌》,曹禺在其中演了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这是他首次接触易卜生戏剧。《国民公敌》的演出,还引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当时驻守天津的军阀禇玉璞,听说南开新剧团演出了《国民公敌》,就十分生气。这个愚蠢的家伙,以为南开一个姓易叫卜生的青年,写剧本攻击他,骂他是国民公敌,于是便派兵到学校抓人,易卜生自然是抓不到的,抓不到人就勒令停演。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直到过了一年,南开新剧团把剧名改成《刚愎的医生》,这出戏才得以重演。这件事情让曹禺印象深刻,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黑暗,他说,“仿佛人要自由地呼吸一次,都需用尽一生的气力。”[4]曹禺对戏剧的痴迷,让老师张彭春看在眼里,因此对这个得意弟子格外留意,尽心栽培。1928年,在南开中学24周年校庆之际,南开新剧团演出《傀儡家庭》,主角娜拉就由男扮女装的曹禺来扮演。由于曹禺个头不高,身材匀称,面目清秀,特别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装扮起娜拉来,便颇有几分女性的妩媚动人和刚柔相济的神韵,再加上老师张彭春的悉心指导,这一个娜拉便活生生地展现在舞台上,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29年12月,张彭春要去美国,一是为南开学校募捐,再者是为梅兰芳访美演出牵线。临行前,他将一部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送给曹禺,这使曹禺非常感激,他借助英文词典,通读了全书。易卜生的戏剧,曹禺不仅读过,而且演过,这样的经历,对他掌握现代戏剧的编剧技巧很有帮助。后来,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曹禺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1年春,清华大学的学生演出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曹禺在剧中仍然扮演娜拉。据李健吾说,这可能是中国现代舞台上最后一次的男扮女装了。一次又一次地扮演娜拉,以一个男性的身份化身为女子,体会一个女人在生活境遇中的尴尬、无奈、挣扎、委屈,是不是让曹禺更深刻地理解了女子的处境和心理呢?这是大有可能的,因为在他后来塑造的女性群像中,无论是乱伦的太太,偷情的少妇,还是堕落的交际花,甚至下等妓院的女子,他都赋予了她们极大的同情,从来不肯站在男性的立场藐视她们,而是刻意展现她们灵魂中金子般闪光的东西。1933年,曹禺从清华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易卜生》,写作这篇英文论文时,曹禺主要参考了萧伯纳的《论易卜生主义的精华》。也就是在这一年,曹禺一边构思他关于易卜生的论文,一边开始创作他的成名作《雷雨》。点燃曹禺创作灵感的最初契机,是剧中一个奇异的女子和围绕她的情感危机,这个女子就是繁漪。这一条线索铺展开来,勾连起一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种种恩怨,勾画出一个魔咒般的命运怪圈。1934年,《雷雨》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35年,李健吾在他的评论文章《雷雨》中指出:“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无论是他有意或者无意)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19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5]显然环境和遗传的问题,在易卜生的戏剧中都有所涉及。有人指出,在情节结构上,《雷雨》表现的乱伦悲剧与易卜生的剧作《群鬼》相似。

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2、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3、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4、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5、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6、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7、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8、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9、 论《故事新编》中的荒诞描写

10、 简析《铸剑》中的复仇

11、 论胡适《尝试集》的艺术特征

12、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3、 论郁达夫散文的审美特征

14、论周作人二十年代的散文

15、论瞿秋白的杂文

16、论戴望舒四十年代的诗

17、论田间抗战时期的诗歌

18、论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

19、藏克家《烙印》解读

20、论藏克家抗战时期的诗歌

21、论洪深的《香稻米》

22、论胡风的诗歌创作

23、 论夏衍的报告文学创作

24、 胡风论诗

25、 评曹禺的《北京人》

26、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27、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28、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29、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30、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31、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32、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33、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34、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35、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

36、 论艾芜的长篇小说《故乡》

37、 论茅盾《腐蚀》对赵惠明的描写

38、 试析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39、 论齐同长篇小说《新生代》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

40、 试谈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几个汉奸形象

41、 论巴金《寒夜》中的心理描写

42、 论钱钟书《围城》的幽默艺术

43、 论黄谷柳的长篇小说《虾球传》中的景物描写

44、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

45、 陈敬容的诗集《交响集》、《盈盈集》(可以择其一研究)

46、 谈袁水诗歌的讽刺艺术

47、 陈白尘的戏剧(讨论其艺术特色)

4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考虑其文学史意义、其精神内涵,以及它的局限性)

49、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艺术成就、人物塑造等)

50、 40年代解放区的报告文学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笔名曹禺。湖北潜江人,1910年9月24日出生在天津。 曹禺出身于万家这一个旧式的封建官僚家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都是社会的上层人物。曹禺幼年时代经常出入这些官僚、买办家庭,有机会接触、了解象《雷雨》、《日出》、《北京人》中所描写的那些人物和那种生活。在腐朽的旧社会和“沉静得象座坟墓”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曹禺,厌恶家庭,憎恨社会,心中滚动着渴望社会变革的阵阵“雷雨”。是对剥削者、压迫者及其附庸们的恨和对被压迫者、被践踏者的同情与爱;是对旧中国的否定和对新中国的向往,促使他开始了《雷雨》、《日出》等剧本的创作。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诞生前夕,随着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风云变幻,曹禺的思想和创作,也经历了起伏曲折的变化。《蜕变》,《北京人》就是在那时候写的。但创作《家》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曹禺被迫痛苦地放弃了话剧创作。这是因为他无法回答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陷入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而这种痛苦与矛盾,又困抗战胜利以后的复杂形势变得更加尖锐,终于迫使他搁笔。直至解放后才重拾创作热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