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花鸟画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花鸟画的论文题目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

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

不懂可追问

合适请采纳

给你一份选题

供参考,免财富值下载

先三个题目,具体更详细回答见下方的附件,手机可能看不到,得电脑上网看

浅析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及技法变化

图式与艺理:写意花鸟画创作琐议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一) 林翁爱梅 孤傲的梅花/用生命的力量/冲破矜持和羞涩/用美丽的花瓣/向我们报告春天快到了! 朽木爱兰 花如白玉/冰肌玉骨/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女/淡淡馨香/绵绵情意/让多少脚步不愿离去! 坡翁爱竹 虽然/在你的身边匆匆而过/但/你那生机勃勃的竹茎/你那婀娜多姿的叶子/却深深留在我的心中! 陶翁爱菊 喜欢/不是你的色彩/而是/你那风中飘逸的姿态/你那不畏寒霜的风采

在中国花鸟画绘画史上,一个画派的产生、发展与衰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政治的、哲学的、宗教的、文化的因素,更有艺术本身的元素。不管何种因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有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组成的画家群(自觉的或自发的);其二、必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及创作主张,或由于气质上的接近,或由于取材范围的一致,或由于表现方法、艺术技巧方面的类似而与另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群相区别;其三、必须有画派的开派人物,是一个具有延续性并有师承关系的画家群①。从上述三个条件简析新中国写意花鸟画五大家,我们发现:新中国写意花鸟画五大家已分别拥有纵向延续性和师承关系的画家群,在前节《新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文化传承》已有详论了。本节将分别论述新中国写意花鸟画五大家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1.新中国写意花鸟画五大家创作思想概论我们先了解“野逸派”郭石夫先生的创作思想。郭石夫先生没有受过传统的、正规的美院教育,完全靠自己对绘画的灵性与悟性,得到苦禅老的赏识与点拨。20世纪60年代,“顽石子”郭石夫先生就在北京牵头创建“北京百花画会”,张立辰、黄云、崔瑞鹿、李燕诸先生热烈回应,积极参与,名盛京华,颇得苦禅老激赏。郭石夫先生在创作思想上最主要的观点:一是表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性”;二是“文长风骨,老缶精神”,传统是鲜活的传统;三是“中国绘画的哲学性”。他的创作思想①周积寅编著:《中国历代画论》(下编),,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散见于《有芳室谈艺》和《郭石夫谈艺》①,颇得自学成才的学生苏高宇、贾世永、许朝旭等激赏,并时而习之,发扬之,广大之。我们再分别了解一下新中国写意花鸟画“学院派”的创作思想。张立辰先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早在欧风美雨正盛的1983年,他就高举“传统文化”的大旗,力倡“中国画的笔墨结构”。简言之:一是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拉开中西绘画的距离;二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三是中国画的题材创新;四是中国画的笔墨结构,包括一笔造型规律,中国画的章法布局规律,中国画笔墨结构中需注意的黑白、虚实、浓淡、强弱诸关系。他认为:中国画的笔墨结构是中国画审美的内在主魂。他的创作理论主要见于《中国画的笔墨结构》与《不要动摇中国画的根本基础》两文中。郭怡琮先生同样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其创作主张有别于张立辰先生。他高举的是“大花鸟精神”的大旗。何谓“大花鸟精神”?一是花鸟精神内涵大:“花鸟画作品要描写生命,不是浅层次的肖似,而是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要突出精神性,表达作者的情感精神及其所感所悟;要有较深的内涵,在反映人与生存环境等诸方面着力,要高扬社会属性。”②二是花鸟画题材范围大,传统花鸟题材“花”主要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外加牡丹、荷花、紫藤、凌霄、芭蕉。“鸟”主要是雀、鸡、雉、鹤、鹰,外加虎、鹿、驴、马。而郭怡琮将这些题材大大拓展了,石榴花、山茶花、海棠花、莺尾花,以及形美气盛的众野花众野草皆入郭画,所以他自豪地放言“你的野草,我的花园”。其创作思想代表作有《怡园谈艺》等。述完京都郭石夫、张立辰、郭怡琮,再述津门霍春阳。霍春阳先生一度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文人画的精髓”——静、淡、虚、简、松。他认为“文人必须具备这样的一种精神内涵:顺应天而办,顺应自然而办,不违背天道,不违背人道。文人应该是松快的,应该是坦荡的,应该是自如的。”二是“学国学,画中国画”。他认为“中国画的文脉来自国学,来自孔子、孟子、庄子……中国画的根是传统民族文化。”三是“中国画要有中国的艺术境界”。①《大家访谈·郭石夫卷》,海口市文联,《椰城》,2006(6)。②郭怡琮著:《中国现当代画家作品集·郭怡琮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他所谓的“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它是永恒的“道”。境界最为关键的内核是“天人合一”。他的主要创作思想散见于《春阳九辨》、《霍春阳访谈》(2005年11月18日天津美院)、《中国画笔墨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画要有中国的艺术境界》。述完北方的京派与津派,我们该南下述浙派了。浙派花鸟,当以何水法先生为领军人物。他的创作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笔墨是中国画的生命线”。他认为“画家并非只画笔墨,而更重要的是画思想。”①二是“水是中国画的灵魂,水的妙用是笔墨的核心”。三是“写生是画家与生活的对话”,写生要注意被写生对象的物情、物理与物态。为画好牡丹,他在30年间11次去山东菏泽写生。四是“画家也要有与世俱进的精神”。他的创作思想散见于《抱华楼谈艺》、《抱华楼谈艺二》和《何水法访谈录》等。

.画艺有道,勤奋为先------------傅和任xx美术作品集序笔墨随时代 丹青悟人生----看中青年画家xxx的画诗意斑斓与画风墨骨“清新隽永感天地 璞玉如琢静如水”----记志同道合的青年画家xxx君运用生活修炼格调,假以激情创作生活侧身仰看师长,纵横皆成文章--透过《洛神赋》长卷看xx先生的精神世界其情质朴如洗,其画婉如其人----书画家姜栋梁点滴印象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级,五代是我国山水,花鸟画灿烂辉煌的时代,花鸟画从山水,人物画科中分离出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传统。选择兔年的新春,断续而认真地观摩过栋梁仁兄带来不多的作品集、精致小品和巨幅构制,命闲暇之余写上几句,对于同乡同好的我当然要遵崇。姜栋梁,字耘砚,斋号河洛居人。曾用名枚,雨溪,如溪楼主人,河南省洛阳人,自幼酷爱书画,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国画院画家,洛阳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花鸟画研究院会员。栋梁仁兄学艺之路说来相当曲折,可谓千辛万苦。小的时候为没有钱去买画笔和纸张而犯愁,不是在作业本背面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常常将院子里的泥地浇湿做纸,而后用干树枝画想象中的艺术品。稍大一些参加工作时候,只有在繁忙的工余星期天才能高兴的背起画夹出门去写生。当时,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一件十分浪漫而又有品位的事。事实上,艺术创作探索的过程并非只有浪漫情怀和幸福感。你要抵得住生活中的喧嚣和多种诱惑去投身艺术,伴随而来的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创作过程的寂寞、周而复始的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和胡乱糊口后的清贫生涯,栋梁仁兄的沉寂和坚持一下子就是近三十年,期间办过艺术商店,做过设计策划人,私募人画师等。当终于有那么一天面对许许多多满意的作品和获奖证书时,是种别样的精神享受,就像池塘河边静静期待中的垂钓者在寂寞中恒心守候到收获一样。自由自在的想象和摸挲着作品充实感以及件件精彩作品问世后的欣喜,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奢华享受也难以比拟和替代了的。栋梁仁兄于绘画上甚是谦虚,曰:“余之画,根基甚浅,既少科班,亦无章法,更少师承,因蒙艺术不弃,怀着敬畏去创作,遂得上苍的恩赐”。这“画得恩赐”四字,用的何其精妙!曾经有一段时间,参展和获奖成了栋梁仁兄摩顶追求,甚至顽强到非全国性的赛事不屑于参加的地步!虽然入选和获奖后的兴奋会激起了更大的创作欲望,但随之却发现个性化的艺术探索和自然表达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评委们“权威”的评判所约束,创作方向也会随之改变,虚荣和功利之心也随之萌生。于是,艺术本身被搁置一旁,评委的“权威标准”替代了自我。栋梁仁兄猛然惊觉,艺术必须回到初衷,去应和那质朴心灵深处的轰鸣。创作犹如种花。有人为消磨时光,就像上午晒太阳一样;有人是追求时尚,为了展示身份高贵,就像穿金戴银。而栋梁仁兄则把养花看作是自己的生活的必要程序,就像穿衣吃饭。在生活常态化的艺术创作状态中,经典的文化内涵悄然转化为他个人的艺术气质修炼和扎实基本功的凝固,生活中诸多常人看来熟视无睹的现象和经历源源不断地转换成艺术养分,无需粉饰、无需伪装、无需绞尽脑汁,平平淡淡、实实在在、真真切切,那个本真不经意间便在其创作的画面上悄然浮现。“你现在的基本功是扎实的,笔墨线条都很好,况且没有受到学院派的框架拘束,下面要进行的是创新,是以你心灵深处的激情去进行创作,这样出来的作品肯定很好。”这是人民艺术家鲁慕迅先生看了栋梁仁兄的画作后的评价。自古以来,牡丹花凭借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成为文人墨客填词作画,唱和雅集的主体,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然而栋梁对着大幅花卉制作说,画牡丹为主体的作品是为了应景,丝毫萌动不了刻骨铭心的创作动机。栋梁仁兄又曰:“每当有所悟,则怡然欲书”。此句妙极,而又准极!栋梁仁兄是画家,画是创作,当然由情生发。古人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有了才情自然画意传神。作画是有了画后才题款配诗。也即“所悟所得,遂成逸品”也!五代、北宋时期的董源、关仝,荆浩、巨然、范宽,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代卓有成就的画家赵孟頫 、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明代的沈周,唐寅的浅绛山水等斐然不同,清代有“四王”也有“四僧”,主流和边缘的艺术,创新和继承,从古到今天都有的现象。可能今天更明显更张扬一些而已。纵观历史,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自身的审美价值,放眼不同朝代艺术品创作的任何时间段,你就会更清楚的看到怎样去对待这个问题了!清代书画圣手郑燮说:“必极功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未能一笔逾于法外。甚矣,石公(涛)功夫之不可及也。功夫气候,潜差一点不得。”古往今来,写字作画,欲自成一家面貌,不易也。如果你的作品不用署名,开卷即知其人,鼎盛宋元以后,达此境者甚稀。修炼到如此程度,真乃大不易也,栋梁仁兄已走在这条路上了。

虚谷花鸟画论文题目

以前见过一些这样的,你看看吧……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绘画] 约自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石涛、朱耷、石溪、渐江,一说为:石涛、八大山人、弘仁、石溪)、新安派为代表。 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4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由于“四王”社会地位显赫,交游广、门生多,在士大夫中影响大,其艺术旨趣又受到统法者赞赏,因此,被视为画坛正统派,影响所及,直至近现代。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尤其是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的技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然而,他们忽视师法自然,回避现实生活,缺乏具体感受,致使作品大多单调、空洞,缺少生气和新意,阻碍了他们取得更高成就。“四王”之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更重笔墨,主要宗法黄公望。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翬尚能体察自然,并兼容各家技法,面貌比较多样,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宗娄东派的有黄鼎、唐岱、董邦达、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等人。属虞山派的有杨晋、李世倬、宋骏业、唐俊、蔡远、顾□等人。此外,还有“小四王”(王昱、王愫、王宸、王玖)、“后四王”(王三锡、王廷周、王廷元、王鸣韶)等。 明末清初,聚集于江南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呈现出与正统派相左的艺术追求。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首,包括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他们遁迹山林,洁身自好,重视师法自然,主要描写南京一带风光,揭示山川之美,抒发真切感受,广泛学习前人之长,以扎实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规,创立新意,风格虽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时,称誉南京的还有陈卓、王概、柳□、张风等人。恽寿平:《山水轴》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溪、渐江4人。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石溪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并称“二溪”。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他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石涛:《山水册》美国私人藏石涛(1630一1724年),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终年55岁。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他十六岁,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遂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梅清:《黄山图册》之一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王树□、谢彬、上官周等人,善画人物、肖像。周□、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均负有时名。 [中期绘画] 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采。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1662~1722)、乾隆(1736~1795)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还以变相的形式笼络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宫内除了设立如意馆等机构以安置御用画家外,还用入值“南书房”的形式,以延纳学士、朝官身份的画家。有不少的学士、朝官,实际上已经成为宫廷画家,他们经常画些奉旨或进献之作。这些作品大多署有“臣”字款,统称为宫廷绘画。其内容主要有:描绘帝后、大臣、少数民族上层首领的人物肖像画,表现帝后生活的宫廷生活画,记录当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纪实画,供装饰、观赏用的山水、花鸟画等。风格面貌比较多样。人物画有传统的工笔重彩和白描画法,还有吸收西法比较写实的画法;花鸟画有宗法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四王”派系,唯大写意画法则未在宫内传布。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崔□、金廷标、丁观鹏、姚文瀚等。山水画家有唐岱、徐扬、张宗苍、方琮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还有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他们带入西洋画的明暗、透视法,创造了中西合璧的新画风,还培养了不少弟子,深受皇帝器重。清代宫廷绘画自嘉庆(1796~1820)以后,日趋衰微,已无可以称道的画家。郎世宁:《八骏图》郎世宁擅长动物画,清高宗时进贡不少骏马,郎氏创作有许多马图。是幅画烟云绿柳下八匹马,姿态各异,刻意写真,可谓马图代表作。 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接过石涛、朱耷的旗帜,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鲜、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岩、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这些画家多有相近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体验,或宦途失意、被贬遭黜,或功名不就、一生布衣;或出身贫寒、卖画为生,他们对腐败的官场、炎凉的世态、民间的疾苦都有切身的体会,其性格、行径也比较独特,或迂怪、或狂放、或高傲、或孤僻,寄情于画,遂形成艺术上的“怪”。他们多取梅、兰、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为题材,以寓意手法比拟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志趣,使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激荡难平的情愫。艺术形式上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的水墨写意传统,不拘成法,泼辣奔放,自由挥洒,进一步发展了破笔泼墨技法,形成个性鲜明、神韵独具的风格。“八怪”之中,金农的水墨梅、竹、人物、山水,郑燮的兰、竹,汪士慎和李方膺的墨梅,李鱓的写意花卉,黄慎和罗聘的人物,华岩的小写意花鸟等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清]焦秉贞《仕女图》 生卒年不详。清画家。山东济宁人。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 此一时期扬名画坛的还有镇江地区的张崟、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京江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头画派,擅长肖像的丁皋,以花鸟、竹石见称的沈铨、诸升、张锡宁、张敔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 [晚期绘画] 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上海自近百年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文人、画家纷纷聚集此地。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绘画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被称为海派。其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赵之谦和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重大发展,他们继承了前人传统,并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以遒劲酣畅的笔力、淋漓浓郁的墨气、鲜艳强烈的色彩以及书法金石的布局,创造出气魄宏大、豪迈不羁的绘画艺术形象,兼之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为文人画开拓了新的天地。任熊、任颐是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作品取材广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笔墨灵活,以清新明快、雅俗共赏的格调,博得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喜爱。其中任颐技巧全面,变化丰富,在海派中最负盛名。虚谷以画花鸟草虫著称,善用枯笔秃锋,干墨淡彩,线条多战掣,风格清逸冷隽,独具一格。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任颐:《风尘三侠图局部》 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 从道光年间开始,清王朝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伴随政治的衰败,以怡情养性为尚的士大夫画逐渐衰微,在新开辟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等地,越来越多的画家聚居于此。为了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的需要,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著名的有上海地区的“海派”和广东地区的“岭南派”。 一 清晚期的仕女画 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两位比较著名的人物画家,他们就是改琦和费丹旭。他们善画人物、佛像,尤精于仕女,有“改派”和“费派”之称。 改琦(1774-1829),字伯蕴,号香白,又号七芗,别号玉壶外史,先祖为西域人,后侨居松江。擅长画仕女,亦能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木刻本,流传广泛,深得时人好评。所作人物、肖像也很简洁生动。传世代表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玄机诗意图》轴等。其孙改篑,传家学,亦善仕女。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又号环溪生,浙江乌程人。父亲费钰长于山水,幼得家传,因家贫寒,不得不依附豪富之家,绘画以供人玩赏。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代表作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十二金钗图》册,画红楼梦十二金钗肖像。亦长于肖像画,后期所作《果园感旧图》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技巧更趋成熟。也能山水,取法王翬和恽寿平。承其艺者其弟费丹成、子费以耕、费以群等。他的画风对近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 清后期的山水画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榖祥、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被称誉一时。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人。曾官温州镇副总兵,后寓居南京,天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其人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后来,发展了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在当时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其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榆庵,自称井东居士、鹿林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兵部侍郎。工山水,亦善花草、竹石。山水师属于“虞山派”,因受奚冈影响,画风亦近于“娄东派”面目。其山水,多用擦笔,干皴湿染,布局妥贴,但稍显平淡。故宫博物院藏《忆松图》卷为其代表作。其弟戴煦及诸子均善山水。 ◆钱杜(1764-1845),字叔美,号松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官主事,性潇洒好游。工山水、花鸟、人物,山水宗法文徵明父子,多细笔,秀雅静逸,但过于细弱。故宫博物院藏《秋林步月图》轴反映了他的典型面貌。 ◆胡远(1823-1886),字公寿,号小樵、瘦鹤、横云山民,以字行,华亭人,居上海。以卖画为生。工山水、兰竹花卉,尤喜画梅。山水秀雅,以湿笔取胜,如故宫博物院藏《夏山欲雨图》轴,风韵近董其昌。所作花卉比较豪放,如故宫博物院藏《松树桃花图》轴,近于陈淳一路。 ◆吴榖祥(1849-1903),字秋农,号秋圃,浙江嘉兴人,居上海卖画为生。山水近法戴熙,远师文、沈,风格苍秀沉郁。 ◆吴庆云(?-1916),字石仙,号泼墨道人,以字行,上元(进南京)人,寓上海。山画山水,参以西法,描绘烟云雨景,能出新意。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剑阁云深图》轴、中央美术学院藏《海州全景》通景四条屏等。 [民间绘画] 以乾隆、嘉庆年间最为发达,尤其在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比较活跃。民间画工还组织了各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画种。壁画不如前代发达,各地寺庙、道观、宗祠、会馆留存遗迹不少,但足以代表时代水平者不多。民间画像较明代有所提高,在写实技法、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进一步发展。存世作品也相当多。版画创作在康、乾时期曾兴盛一时,由官家主持的“殿版”版画,出现了许多宏帙钜制,多由著名画家起稿。典型代表作有焦秉贞的《耕织图》、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绘制的《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王□主绘的《南巡盛典图》以及《皇清职贡图》等。民间版画也很繁荣,由名画家绘图的木刻画像、画谱,计有数十种之多,著名的有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像》、上官周《晚笑堂画传》、王概《芥子园画传》、任熊《剑侠传》、《于越先贤像传》、《高士传》和《列仙酒牌》等。同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有不少精品。[清]年画《一团和气图》 清代木版年画最为兴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地区遍及大江南北的一些城镇乡村,并形成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津的杨柳青是北方的年画中心,初创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主要继承北宋雕版印刷、宋元明绘画和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绘喜庆吉祥题材,内容通俗,画面耐看,构图饱满,色彩鲜明,造型简练,富有装饰性。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系统,注重原色,对比鲜明,风格淳朴,更适合广大农村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中心,产生于明末清初,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一直保持繁盛。作品在描绘传统的喜庆吉祥题材的同时,还表现繁华的都市风貌。风格既有仿古的传统面貌,也有讲究透视、明暗的仿西洋画法。四川绵竹年画,始创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1908)年间,造型质朴、色彩艳丽。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永乐(1404~1424)年间,盛于清乾隆至抗日战争期间,多绘门画,销行于华南、南洋等地。另外,太平天国政权也重视绘画的创作,在江南的一些地区留有多处壁画遗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著名者有《防江望楼图》等。在年画方面则有《燕子矶》等作品传世。 [绘画论著] 清代绘画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数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20~30种。谈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专论画法的许多著作,往往图文并茂,以图谱形式出现。最重要的画论有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运用道家和禅学的哲理语言,较系统地论述了绘画创作的原理,有许多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薰的《山静居论画》、笪重光的《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的《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3集所附的《画学浅说》等,以及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各科的画法。丁皋的《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画论的内容。 画史要籍,体例多样,既有通史、断代史,也有专史、地方史;既有按时代排列的画家传记,也有按姓氏序列、类似人名辞典的画家传。 断代画史方面,为明代画家作传的有姜绍书《无声诗史》、徐沁《明画录》等。专为清代画家作传的有张庚《国朝画征录》,收录清初至乾隆中叶画家450余人;冯金伯《国朝画识》和《墨香居画识》,收录清初至嘉庆时画家1800余人;蒋宝龄《墨林今话》,接《墨香居画识》收录乾、嘉、道、咸四朝画家1286人;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又续《墨林今话》收录咸、同、光三朝画家330多人,为清代断代史的终篇。 专史著述,按地域论述的有鱼翼《海虞画苑略》和邵松年《虞山画志补编》,专录常熟地区历代画家;汪□《扬州画苑录》,专记扬州地区清代画家;程庭鹭《练山画征录》,专辑上海嘉定地区画家;陶元藻《越画见闻》,专采绍兴地区历代画家;周亮工《读画录》,载明末清初作者得与交游的画家。还有按类著述的,如胡敬《国朝院画录》,专记清代宫廷画家;汤漱玉《玉台画史》,专辑历代妇女画家;李放《八旗画录》,专辑满族画家;童翼驹《墨梅人名录》,专述历代画梅名家。按画家姓氏笔画序列的画传,以彭蕴璨的《画史汇传》最著名,亦开创了画家人名辞典之先例。 清代许多绘画论著与书法论著合一,同时还出现了综合性的丛辑,《佩文斋书画谱》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史论集大成之作。 清代著录书籍十分丰富。内府藏品的著录书比较系统齐全,乾、嘉年间奉□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续三编,几乎将内府收藏辑录无遗。一些编纂者还根椐自己的笔记整理成著作。如阮元《石渠随笔》、胡敬《西清札记》等。私人收藏、鉴赏家所编撰著录之书也很普遍,著名的有安岐《墨缘汇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孙承泽《庚子销夏记》、顾复《平生壮观》、吴□《大观录》等。同时也出现了汇编的丛辑,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堪称集历代著录书之大成。

虚谷和尚的画求涩重生拙,并重内蕴与文人画的气骨。他作画很慢,不似任颐熟练之极以致作家气很重。两相比较,虚谷的画更多“自适”的“为我”内质。

虚谷以花鸟画为主,兼善山水、人物,取法金农、华嵒、罗聘等人。其写真功夫亦甚佳,从罗聘、禹之鼎风格变化而来,同时又吸收了西洋透视明暗法。

这一点还大量表现在其花鸟、静物、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的处理手法上。其碑意很强的书法在画的用笔中起了关键作用。侧锋擦行、积点成线般涩拙的线条,易转为折、易圆为方的形体夸张手法,以及鲜亮活泼的用色,形成其绘画风格的基本特点。其笔下金鱼的夸张变形、松鼠毛以硬毫小笔渴墨连贯勾擦的表现手法,尤具有新创意。

可以参考一下这篇可以根据当时的文化和社会情况,讲其分为早、中、晚期来分析。同时可以对比清代绘画和其前后时期的不同来进行比较。~~

中国花鸟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行程。推其先,花鸟画的形成,是受了山水画中松石一科的影响。从历代美术史的著录中,可以探索出它们微妙的交织关系。盛唐的毕宏善画松,《宣和画谱》中说他"笔力纵横而有骨力,变易前法,不失真形"。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也说:"改步变古,自宏始也。"变就是创造,毕宏笔下的松石,增强了松石的艺术效果,成为以松石为主体的《松石图》。擅长画松的张璪,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实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体验现实景物人手,通过丰富想像进行创造。此时的花鸟画已经以其独立的艺术形象、风格、表现技巧和人物画、山水画分道并驱了。在表现技法上,已经精巧而熟练,在取材内容上,也逐步扩展到山花园蔬、鹘雁虫鱼。边鸾是我国花鸟画的第一名手,其花卉精于设色,光彩艳发,脱离了在人物画中作为附庸的暗淡调子,赋彩鲜明,主题突出,已达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花鸟画的成熟期。薛稷画鹤,孙位画鹰犬,刁光胤画花竹树石,都曾知名一时。唐代各家孕育了花鸟画的萌芽,降至五代两宋,画家辈出,表现技法的大大提高和丰富,使花鸟画达到了鼎盛。五代中黄筌、徐熙两家并起,在创作技法方面表现了不同风貌。黄筌仕蜀待诏,曾以画"六鹤殿"知名。他在殿壁上以活泼、真实的笔法,表达了鹤的惊露、啄苔、理毛。整羽、唳天、翘足的六种具体神态,从而得到"和生者毕肖"的赞誉。徐熙是江南布衣,善画花果禽鸟。他画的牡丹,"叶有向背,花有低昂,花光艳逸,哗哗灼灼,使人目识炫耀"。徐、黄二家一是勾勒工整富艳,一是笔墨淡穆萧疏,显示了"富贵"和"野逸"的两种风貌,虽表现手法不同,但他们师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却是一致的。在徐、黄两派发展的同时,画家们对于花鸟画的取材更加宽广,渐渐发展到描写鹅、雁、鱼、虾、蜂、蝶、园蔬、蒲藻、药苗,以及在构图形式上的丛艳、折枝和墨竹、墨梅的专妙。北宋初年,南唐、西蜀许多画人俱入仕宋画院。黄居寀是黄筌的季子,状太湖石能过乃父,精于湖滩水石,四时花竹。丘庆余写蜂蝶墨彩俱媚。高怀宝、高怀节兄弟,翎毛蔬果,并臻精妙。徐崇矩、徐崇嗣皆徐熙之孙,花鸟草虫,善继先志。徐崇嗣只用颜色敷染,不勾勒,称没骨法,是一时创造性的发展,给后代的影响极大。真宗时,赵昌、易元吉等辈出,更有力地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元丰年间,又有崔白、崔悫兄弟,状败荷雪雁,四时花竹,风范清懿。当时,在画论方面,还批判了在写生中曲尽其态,转尚工巧,失掉笔墨气韵和设色流于轻薄,致使气势骨力稚弱的不良倾向。要求在写生形完意真的同时,注意整体的气势与精神,强调气韵生动,妙造自然。宋徽宗赵佶,发展了北宋画院,开科命题,招收画士。他本人也工写兼能,《芙蓉锦鸡图》等典型之作显示了他在花鸟画上的精深造诣。南宋时期,花鸟画继承了北宋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发展。李迪、李德茂父子,均学徐熙、崔白。黄派嫡传李安忠、李瑛父子,有《野卉秋鹁图》传世。赵昌一派又有林椿、林杲父子,有《果熟来禽图》传世。马远、马麟父子,以劲挺的笔锋写花鸟画,传世的《梅石溪凫图》等,都创造性地表现了优美的境界。两宋时墨笔花鸟画的出现,在一定时代背景和思想基础上,不可否认地宣染了隐逸情绪。文同、苏轼、郑思肖、扬无咎等倡导文人士大夫的趣味,以墨笔写竹梅花卉,与当时画院中的工丽、富艳派一起,在现实主义的花鸟画创作中起到交织发展作用。代写意花鸟画的繁荣兴盛,主要是由兼工带写的创作方法发展下来,最终形成后来的文人画派。宋代花鸟画的写生和写意虽然分途,但从未脱离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工、写是表现技法上的不同,而不是本质精神上的不同。元代的花鸟画,继五代、两宋以后又有新发展。赵孟頫、陈琳、张守中的创作,或兼工带写,或水墨与白描相结合,均是在写生基础上向写意泼墨的进一步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是梅,兰、竹、菊墨笔四君子题材的大量创作,一时知名之士的代表有李衍、柯九思、王冕等,都显示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高超技巧。王渊能工写兼用,凌云翰精于勾点晕染。山水画家吴镇、倪瓒亦兼能枯木竹石,或饱墨中锋,或渴笔萧疏,能自具一格,不落常蹊,充分地发挥了笔墨的作用。明朝建立,诸花鸟画大家在继承宋元的基础上分别发展了工笔与写意的创作技法,代表着院派与浙派的风范。边文进赋彩蕴藉,深得两宋遗韵。戴进以简劲洗炼的笔墨,极力追求形神兼备。林良以智慧的心灵,提炼了花和鸟的形象动态,以大斧劈法写树石,以点垛法写翎毛,进一步发展了水墨兼施的技法。吕纪善集众长,以劲挺的笔锋点染布置花鸟,并极意表现环境氛围,工写均工,妙得生意。明代中期,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继起,文征明、唐寅、陆治、陈淳、徐渭、周之冕诸家,在继承前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创新,使花鸟画创作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些画家,在思想理论方面,重视表现现实,用概括、夸张的艺术手法,企图通过笔墨性能达到能不失真的境地。他们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是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本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意,进而达到气韵生动。恽南田在题画中说:"墨花至石田、六如,真洗脱尘畦,游于象外,觉造化在指腕间,非抹绿涂红者所能拟议也。"吴门一派,前后脉络相承。陈淳擅长以淡墨范形,焦渴兼施,画笔朴厚净炼。徐渭泼墨淋漓,意趣荒荒,落笔如奔马不羁。周之冕创勾花点叶法,自出町径,使花鸟画技法又有了新的发展。清室人关,一些知名花鸟画家,身经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的还披缁入山,寄食僧寺道院,或隐居山林。陈洪绶的墨梅,石涛、八大山人的花鸟,各以奇肆的造型、简练的笔墨,表达内心的苦痛,抒写性灵,藉以倾吐胸中的抑郁。这时他们的心情虽然与两宋的文人士大夫有了默契,但在技法方面,却创造性地发展了勾填、勾勒和写意、泼墨的方法。正由于画家们在自己的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从而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爱憎,显示了各具风范的时代精神。这些画家,在当时复杂条件的制约下,思想时常交织着矛盾。他们论画的文章,虽然有时参有禅语,陷于玄妙,但其中却有不少纵横奇肆、具有高识远见的重要理论。这时以恽寿平为首的常州没骨派画家,在表现技巧上又开拓出新的路线。恽氏有意继承徐崇嗣法,精研晕染,主要以淡彩轻墨来表达自然物态,以轻快爽健的笔锋,营造宁静淡逸的画面,成为一时风尚。又如王武、蒋廷锡、邹一桂诸家,或以工整临古为宗,或以对花写生为主,皆能各具町径,自成风范。清代中期,扬州画派的兴起,赋予写意花鸟画新的生机。在中国绘画史上被誉为扬州八家的黄慎、汪士慎、高翔、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都是当时扬州画坛上知名画家。此外,还有华喦、边寿民、高风翰诸家均和八家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扬州画派的高手。这些职业画家,虽造诣颇深,技法各成,但在当时封建统治下,在扬州卖文卖画,生活却得不到保障。因此,他们养成了孤高倔强的性格,并把满腹忧郁和爱国爱民的感情都倾吐在自己的作品上。郑板桥以劲挺的笔锋写兰竹,同时寓书于画,创造出了"波磔奇古形翩翻"的坚贞自抱的形象。金农伤时不遇,尝画梅兰自比,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愤懑。李鳝笔情纵恣,李方膺墨华飞舞,他们不只是在"善师其意,不在迹象"上用心,同时又极力突出着自己的性灵。此后的画坛,花鸟画家有沈铨、童衡师弟称能手。沈还被日本画家聘去教画,所画花竹翎毛,集藻扬芬,构图缜密,赋彩古雅明丽。稍后的张赐宁,墨笔花竹,兴酣泼墨,气势磅礴,与沈铨有异曲同工之妙。清代晚期花鸟画家中,出现了任熊、任薰兄弟以及赵之谦、任颐、虚谷、吴俊、张熊诸家。三任远师陈洪绶,以白描双勾为基础。尤以任颐能融会各家之长,自出炉冶,又兼精人物鞍马,点笔赋彩,风情独具。赵氏以金石碑版之笔作画,气畅意厚,布彩丰艳。吴俊以篆籀入画,苍劲浑穆,纵横奇肆,笔锋老到,与赵之谦并称清末画坛双骏。又如虚谷以渴笔称胜,淡静绰约;张子祥运笔郁润,赋彩点粉,形神人微,亦称高手。近现代齐璜、徐悲鸿、黄宾虹诸大师,或以花鸟名家,或兼擅花竹翎毛,以各人的风格,继往开来,创作出不少为群众喜爱的力作,还有潘天寿、陈年、汪溶诸家,亦各臻妙境,这些更使花鸟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向前进了一步。

国画花鸟论文开题报告

国画开题报告

范文一

题目:中国画《家乡山水》

1.设计(创作)主题灵感源、设计(创作)理念阐述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通过对山水画的深入的了解,于是萌发了山水画的创作。创作主题灵感来源于家乡的山山水水,美丽的人文景观。画中主要画了巾山,以它为主体,进行加工创作的,向他人展现我的家乡,其中也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一、要参考大量的相关用书、研究其绘画的特点和绘画要领、增加自己的绘画知识。为我的山水画找到适合的画风。

二、大学里学了中国画,让我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3. 设计(创作)的思路;

我创作的国画,主要是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山水一种热爱之情。画面中大量采用了披麻岑来表现山体的宏伟之势,在构图上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中的深远、高远、平远,从不同的角度上观看有不同的感觉。我选择了加上颜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整幅画面显示得更气势雄伟,让感官上得到更大的冲击了。

1、准备材料资料:毛笔、生宣、国画颜料,借阅、购买画册等资料。

2、初稿: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构思让老师点评,定下初稿。

3、定稿:先打小稿,把自己想表达的事物都表达出来,让老师评点后进行修改。

4、画稿(1):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结构。(画小幅的画稿)

5、画稿(2):画好后由老师指出不足后修改,修改后放大至原稿一样大。

6、定稿后先在宣纸上画出黑白稿,其中进行第一遍积墨。

7、进行第二遍积墨第四遍积墨,以此进行多次积墨。其中进行外形的修改,

8、大致完成了黑白稿。

10、在对黑白稿进行上色。

4.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答辩、展览。

5.进度安排等内容,

(一)、2011年1月4日--2010年1月10日 布置任务,进行选题

(二)、2011年1月11日--2010年1月17日 资料收集,师生交流,绘制初稿构思

(三)、2011年3月1日--2010年3月7日 绘制小稿,确定构思

(四)、2011年3月8日--2010年3月14日 绘制正稿

(五)、2011年3月15日--2010年3月2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六)、2011年3月22日--2010年3月28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七)、2011年3月29日--2010年4月4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八)、2011年4月5日--2010年4月11日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九)、2011年4月12日--2010年4月18日 作品装裱,布置展厅

范文二

成果形式 国画

一、毕业教学环节 课题的主要内容、任务和目标、基本要求等: 主要内容: 毕业创作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老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选题、构思、创作并展示。是学生走向相关工作岗位的一次全面训练。 任务和目标: 1、训练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动手绘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间的 协作能力。 2、要求学生自己选题、构思、创作,并绘制完成,作好成品的后期工作。 3、要求学生独立(合作)完成毕业创作,并在绘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 4、毕业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构思、画面组织、绘画能力。 基本要求: 1、国画作品尺寸不小于四尺对开,必须画在宣纸或绢上,形制不限。 2、创作题材不限,要积极健康,符合国画审美要求,独立完成,主题自定。 3、草稿:手绘构思小样或白描稿、作品构思说明。 4、制作:创作稿要求手绘,作品要求本人完成。 5、作品要求毛笔落款,钤印,并装裱。 6、作品展览: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的毕业展览。

二、实践要求 : 1、去图书馆、书店查找购买参考资料,或对创作对象进行写生。 。 2、草稿:手绘构思小样、作品构思说明。 3、制作:创作稿要求手绘,作品要求本人完成。

三、进度安排 2011 年 12 月 19 日至 2011 年 3 月 18 日进行毕业创作, 本次毕业创作分以下几个 阶段进行: 1、在 2011 年 12 月 19 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2、选题、收集素材阶段: 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七周

根据公布的选题学生进行选题,资料收集,了解知名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及市场信 息,整理资料,确定毕业创作方向,绘制初稿构思。 3、创作稿定稿阶段:2011 / 2012 4、创作阶段:2011 / 2012 5、2011 / 2012 四、推荐的主要参考资料

《美术》《中国美术教育》《美术研究》 、 、 《美术观察》《世界美术》《中国画》

《荣宝斋》《艺术 、 、 、 、 世界》《艺术文献》《美术大观》《中国少儿书画》《鱼的设色方法》《工笔花蝴蝶渲染实用方 、 、 、 、 、 法》 、等以及古代和现代的国画名家的画册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八周,创作指导教师

辅导学生绘制正稿,确定创作方案。方案确定后,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随意更改。

学年第 2 学期第一周至第三周

根据初稿进行创作,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大体完成作品。

学年第 2 学期第四、五周完成作品的调整及装表工作。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表 A-2 金华职业技术毕业教学环节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 院 国画《》 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1

学生

主要内容:

一、 课题背景和意义,课题任务的主要内容;

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 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 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 喻为“兰客”。在我小时候,父亲也曾经养过一株墨兰;我通常也会有意无意的观察一下 它。于是我翻阅了关于兰花的各种书籍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 最终决定画兰花。

所以此次创作我想将通过兰花和石头以及蝴蝶之间的结合,来传达兰花所透露给人 的一种高雅的气息。以长轴的形式,表现兰花。毕业创作是一个艰辛、缓慢、摸索的 过程。从白描到分染、晕染最终到装裱,完成创作,让自己对中国画有更深一层的了 解,对工笔画的基本技法有一定掌握,并为以后再次画中国画打下了基础。

二、对完成课题任务已具备的条件概述;

(一)、国画工笔、国画写意、书法等相关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这次创作奠定了 基础。

(二)、大二的教育见习对美术教育有了初步了解。

(三)、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图书等。

(四)、听课、观摩网上课程等收集资料。

三、课题任务实施的思路与方案 我要创作的国画工笔画,是通过花与石头与蝴蝶的结合为主的作品。主要是通过 明快,高雅的颜色表现兰花盛开的画面,表现兰花高雅的画面。以兰花为画面的主色 调,石头做修饰的作用,再加上蝴蝶得动赖衬托静,以兰花疏密的形式千姿百态的动 态表现兰花开的极为美丽动人。体现出兰花花中君子的姿态,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 方!确定画什么后,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我构思出了一幅兰花的大致画幅, 之后又经过不断的修改、探讨,逐渐形成了一幅我心目中的<<雅风>>

1、准备

材料资料:买宣纸、毛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初稿:把找到的资料和自己的构思让老师点评,定下初稿。

3、画稿(1):用铅笔按照小稿画在大的素描纸上。

4、画稿(2) :淡墨勾线。完成白描稿,对老师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5、染色:进行第一遍染色。 (兰花:用浓淡赭墨勾出兰花和叶子;中淡墨勾山石,淡 墨勾蝴蝶翅膀,重墨勾蝴蝶身体。 )

6、染色:进行第二遍染色(调整:用胭脂和花青染两组不同颜色的兰花结构,汁绿 平涂正反叶用赭墨染出蝴蝶和山石的结构。 )

7、染色:进行第三遍染色。 (调整:对局部画面的中心事物进行晕染,突出主题,表 现层次感。 )

8、落款、盖章。 四、预期目标 完成创作,参加毕业展览

五、进度安排 (1) 、2011 年 12 月 19 日学年第 1 学期第十七周开题报告。

(2) 、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第十八周 资料收集,绘制初稿构思。

(3)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一周绘制小稿,确定构思

(4)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二周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5)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第三周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6) 、2011 / 2012学年第 2 学期第四周 根据正稿,进行创作

(7) 2011 / 2012 、 学年第 2 学期第五周 调整作品 完成作品及装裱

(8)、2011 / 2012

指导教师审定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如何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绘画是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绘画的创新与自然科学中的发明创造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绘画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内涵要与观赏者的心灵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绘画艺术的创新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也就不存在什么价值了,绘画艺术正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向前发展。中国画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创新的问题,然而,当今的中国画家面对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认识。绘画的创新决定于技法的变化与艺术风格的体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多数画家都倾向于在“术”的环节中煞费心思,其结果,要么是局部的改良,要么是人为的制作,要么是嫁接西方的油画技法。尽管如此,其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面对如此结局,有时连作者本人也为之感到惭愧。更有甚者,为了强夺人意,硬要为其冠以“现代”或“前卫”的名头,实际上恰恰暴露了一些人的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这个现象中反映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失去理论指导或根本就没有理论作为创新的基础,抑或只刻意在“术”中求“术”的框框中寻求创新,最终只能使中国画的发展走向衰落。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出现了这么多不尽人意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画家虽然深知只有解决了技法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才能够达到创新的目的,但是却不知解决技法创新的问题并不是单凭着画家的主观臆造可以获得,中国画技法的创新与变革来自于“理”,没有“理”作为研究技法创新的基础,很难实现创新的目的。创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形式是件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因此面对中国画的技法创新问题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要以中国画发展之“理”认识中国画的技法创新问题。这样可以从理论上看到中国画技法创新之根本,产生有理论根据的中国画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表现技法。现在有许多中国画家面对创新问题,很少有人以中国画发展的根源研究中国画的创新,更谈不上以哲学与史学的理念认识中国画的创新问题,这就造成了看不到中国画创新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导致一些人忘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以人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心态去面对一个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这种既没有理论根据,又没有正确的艺术思维主导的所谓创新,又怎么会达到创新成功的目的?尤其那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无知的鄙视、无原则的失落,这不仅反映出了一些画家由于自身知识的肤浅而造成的偏见,更多的是对自家文化的不负责任,故此也就不难理解当今中国画界出现的那些所谓的“前卫”艺术,为什么会有变相抄袭西方之嫌的问题了。所谓创新应体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创新方法,其二是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其艺术内涵的深度。解决创新方法的问题最重要是要建立起新的艺术体系,使其更加完善,这是中国画建立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的最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个条件,以其主观臆想而产生的某种技法与风格都难以成立。只有在符合中国画发展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思维的指导下,才能够产生出全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与表现技法。然而,这一切直接触及到的就是如何对待“笔墨”的问题,有人认为过分强调“笔墨”,会窒碍中国画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强调“笔墨”,中国画就无法“转型”等等,以至近百年来多数人对此一筹莫展,莫衷一是。事实上这种提法非常主观臆断,缺少足够的理论依据,中国画的“笔墨”一直是随着“理”的原则在改变,以中国画之“理”来认识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意象”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意象”笔墨之方法;“象意”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象意”笔墨之方法;“悟象”之理必然会产生表现“悟象”笔墨之方法。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中国传统文化,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就无法表现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艺术风格。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只有沿着中国画艺术规律而行才能顺利向前发展。中国画家如果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没有深入彻底的认识,那将永远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当今中国画的创新问题,当然也不可能在中国画界以及中国画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以此理而论,中国画发展并不存在怎么“转型”的问题,实际这种所谓“转型”的提法,完全是由于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匮乏,对西方文化的一知半解而产生的主观臆断。除此,还有人在中国画发展出现问题的今天,提出了中国画应与西方艺术“接轨”的论调,然而他们并未搞清楚,中西方存在着不同的哲学理念。中西绘画无论是哲学体系,还是艺术体系,它们不仅是独立的,而且均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民族特性、文化底蕴与思维形式。一些中国画家及理论家面对中国画的前途问题,提出“接轨”的论调是不切合实际的,表现出他们对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悲观心态。中西绘画是在两种不同的艺术思维与艺术体系引导下产生的艺术形式,那种不问其“理”,只谈“接轨”的论调,只会将中国画的发展引向歧途。如何以正确的艺术见解表现出新的艺术思想,即表现出艺术作品之灵魂,这是画家们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一个没有成熟艺术见解的画家,不可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内涵的艺术作品,更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前一些青年画家对中国画创新问题,多倾向于所谓的“实验”,甚至一些评论家对此也大加欣赏、极力鼓吹,然而这种实验的结果又当如何呢?事实并不乐观,反而却给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更大的困惑。何谓“实验”?“实验”即是一种尝试,或成功,或失败。积极地看,当前出现的所谓“实验”美术,客观上反映出了一些关心中国画发展前途的画家为之做出的努力。然而由于这种“实验”是在一种缺乏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出现的产物,不可能形成一种体系,更无法表现出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因此,这种“实验”无法成功,不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成了一种失去理性的盲动,其唯一可以依靠的理论,即画家的所谓“感觉”或主观臆测,这种缺少理论根基的谬误之“理”,又如何能够成其为“实验”美术的理论支柱呢?因此也就很难达到其“实验”的目的,以及具有理论性的说服力。面对这种所谓的“实验”作品,不难看出一些作者无非是受了当代西方抽象思潮的影响,将西方所谓的抽象转嫁到中国画的宣纸上而已。因此可以断定,这些画家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与现状,并未从理性上去认识,只是在表面得到某种偏激的启示,岂不知自己已经跟随西方绘画走向无奈。浮浅的认识带来了错误的理解,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不伦不类的作品,其表现出来的东西要么奇丑无比,要么糊涂乱抹,甚至连作者本人也说不清自己在表现什么,对此还能有什么艺术内涵而言,更谈不上以创新而论。虽然有人将这个现状看作是与西方艺术的“接轨”,但是以吾之见,这种所谓的“接轨”实则是在“搭车”,是在步西方早已失去理论支柱的所谓“前卫”的后尘。当前在中国画发展中出现的这种毫无理念与理性,盲从“接轨”、盲目实验的结果,最终导致的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变相否定与放弃,得到的则是非中非西的“夹生饭”,很难产生独立的艺术体系与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画艺术。另有一种以标“新”的文字游戏而出“新”的所谓“新文人画”,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细观其作品,无论从“字”到“史”,从“意”到“雅”,都难以与“文”搭上关系,更不可能与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古代文人画相提并论。甚至有些“文人画”作者标榜为绝句的诗,竟连平仄都分不清楚,还如何谈得上“文”,更不要品其艺术内涵了。真不知如今的“新文人画”究竟“新”在哪里,也不知其中的“文”是超越了古人,还是落后于古人,对此其作者是否真的搞清楚了?无论是“实验”出的作品,还是“新文人画”,为什么很少博得专家的赏识,以及人们的喜爱呢?其原因并不是欣赏者的水平差,重要的是人们需要的是美的艺术,需要的是能与人心灵相沟通的艺术,需要的是有深邃艺术内涵的作品以及货真价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喜欢那种丑陋、脏乱、说文不文、说雅不雅、不伦不类的作品。事实说明,无论丑与美,重要的是与人的心相通皆可谓之美,那些并不知道丑中之美为何物,缺乏理性的以丑为美的所谓作品,只能使人感到一种狂燥与变态的心理在宣纸上的自我发泄,以及江郎才尽的表现。可以说人的意识、学识、心态决定了画家作品中的艺术含义,那种对西方艺术肤浅认识,以及不文充文的半瓶醋作风很难登上艺术的顶峰。中国画的发展越是到高级阶段,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就应该愈加深刻,这就要求一个画家必须具备真才实学,才可能体现出在当今文明发达的时代中,一个画家所应该具有的艺术深度。自古以来,绘画创新一直是画家通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建立起良好的艺术心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然而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画家在这条道路上摔倒,甚至至死不悟,就算是有成就的画家,往往都是耗尽了大半生的精力才获得成功,这足以证明绘画创新的艰难程度。绘画艺术是天才加勤奋的事业,无论谁,只要拿起画笔将其作为事业,就意味着在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赌其成败,故切慎之。

你不如买块豆腐撞头,这都要代写?真是不厚道.

工笔花鸟的论文题目

在美术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毕业 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对于撰写一篇起点高、质量好的美术毕业论文而言尤其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谈中 国画 的气韵生动 2. 试谈当代油画的写意特征 3. 浅谈自然色彩写生 4. 浅谈中国古代 人物画 ——敦煌壁画“飞天” 5. 水墨画的美学特色 6. 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与出路 7. 浅谈中国人物画 8. 浅谈对 山水画 的认识 9. 浅谈中国画“线”的艺术 10. 面对未来的中国水墨画 11. 浅谈色彩写生 12. 中西绘画色彩比较 13.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14.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观念 15. 浅淡“书画同源” 16.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17. 头像 素描 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18.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19. 浅谈文人画对中国画之影响 20. 中国画贵在创作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二) 1. 谈徐渭的杂花图卷 2. 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美术 3. 线描艺术的魅力 4. 传统水墨与都市水墨 5. 浅论山水画写石 方法 6. 论"线"在素描绘画中的作用 7. 浅谈中国画空间的创新 8. 论白描仕女画 9. 谈中国画的现状和出路 10.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11. 浅谈色彩与人的心理 12. 论白描 13. 笔精墨妙与意趣心契 14. 浅谈__对米勒的影响 15. 古代书法论所涉“道”“理”“法”三者关系 16. 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17. “线条、色彩、构图”——绘画美的本质 18. 散谈中国画的特点----作为阅读符号的中国画 19. 线——造型艺术的独特语言 20. 谈临摹 21. 对中国水墨画传统技法的几点认识 22. 油画之我见 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三)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20. 如何看待“笔墨等于零” 猜你喜欢: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艺术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5.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6.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三矾九染在中西方古典绘画中的应用。或者说绘画材料研究

你的论文,我们可以帮你写,放心好了质量让你满意后,我们才满意

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

优秀的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画毕业论文题目汇编,欢迎大家阅读!

1.中国画山水中“云”的表现教学思考

2.“入”与“出”收获“形”与“象”--滋芜中国画艺术语言初探

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

4.潍坊之所以成为中国画都的内在气质

5.略论任伯年在近现代中国画演进中的作用

6.中国画“藏”境及其审美意蕴初探

7.中国画的“缺笔”现象

8.中国哲学对中国画风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之探讨

9.中国画意象色彩浅窥

10.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启示

11.中国画与水彩画技法的互补教学法探析

12.探究中国画现代变革之路札记

13.中国画小品中的笔墨语言与气韵体现

14.略论中国画人物白描与素描

15.以色彩关系来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美

16.中国画的特殊面目和精神

17.论中国画研究生教学与地方文化、画派建设的共进

18.浅谈传统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国画”技法的渗透

19.传统中国画艺术的色彩美学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20.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维形态

21.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

22.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

23.中国画中的线描艺术

24.探究敦煌壁画对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影响

25.戏曲题材中国画人物造型“写意性”研究

26.对中国画技法的研究

27.中国画创作要素浅谈

28.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29.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30.从写意雕塑看中国画之写意精神

31.中国画笔墨形态研究

32.中国画论中的角色替换

33.中国画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34.浅谈书法练习对学好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35.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对留青竹刻的影响

36.篆刻与中国画关系的当代思辨与启示

37.浅谈中国画学习感受之创作

38.中国画“墨戏”论的文化心理学诠释

39.书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40.中国画中的气韵美与女装设计

41.茶历史文化与中国画的融合实践思路分析

42.中国画蕴涵的易道精神

43.论创作意识统筹下的大学中国画专业课程群科学化建构

44.浅析中国画笔墨心象表现与审美

45.古典文学中的诗词美对中国画的影响

46.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研究

47.浅谈中国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角色位置

48.浅谈当代中国画设色的特点

49.民国时期中国画与西画的博弈

50.浅谈中国画的当代继承与传统创新

51.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52.中国画线条艺术之美

53.中西融合--徐悲鸿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54.动漫艺术设计中中国画语言的作用分析

55.浅谈陶瓷绘画与中国画的共性

56.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艺术延展与创新

57.论中国画创作中的民俗寓意

58.传统中国画中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价值

59.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教学改革意义的分析

60.浅析诗画融合下中国画意象化的空间表现

61.分析传统以及现代工笔画的不同表现方式

62.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与色彩分析

63.浅谈粉彩雪景的艺术特色与创作

64.新媒体对中国画教学的影响及建议

65.中国画写意梅花创作初探

66.论民国时期中国画改革对中国画发展之利弊

67.中国画的写意性

68.中国画的意象思维和意象造型的研究

69.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70.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71.浅议文化历史情景下的中国画

72.浅析速写训练对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性

73.现代服装设计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74.探析艺术市场化对中国画自律性的影响

75.浅谈中国画中的程式化

76.论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77.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78.从气韵生动的角度浅析中国画构图

79.基于都市风下的中国画图式研究

80.中国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81.浅谈中国画的构图与情感

82.论中国画创作中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

83.当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探讨

84.中国画立意浅论

85.中国画的气韵与审美引力波

86.中国画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再思考

87.传统民间青花山水对现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88.景德镇现代陶瓷绘画艺术风格的演变

89.浅析陶瓷界画山水的继承与发展

90.当代视觉体验与艺术形式的发展

91.基于中国书画特征颜色的专用色标设计与制作

92.论金代磁州窑瓷枕绘画装饰艺术及其艺术特征

93.浅析中国传统色彩

94.国画“留白”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95.浅析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

96.“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叙事空间塑造的特点

97.中国画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融合与借用

98.浅绛彩瓷的绘制技法革新

99.多元文化背景下水彩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表现研究

100.中国传统壁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

101.空间观念的变革--论现当代中国画的创新趋势

102.试论中国高校现代油画教学的多样化

103.浅论传统书法并非抽象艺术

104.五谷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105.简析清末海派绘画的世俗性特征

106.浅析石涛山水写生观与印象派风景写生观

107.中国画从气韵到实体的思想变革--论中国画“改良之争”

108.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造境研究

109.浅谈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延展

110.如何把握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面的色彩关系

花鸟画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花鸟画起源可以追溯到 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概括的说:“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而兴盛于两宋。”盛唐时期,花鸟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画家往往专功一科,故而优秀的花鸟画家层出不穷。到了五代,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黄筌与徐熙便是其中两位最有成就的代表者。黄筌与徐熙以异曲同工之妙的创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光彩夺目,对后代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由于这两位画家的画风不同,以致称其“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天复(901-903)年间,花卉画家刁光胤入蜀,黄筌13岁师从之,当时就显露出他的绘画才能。17岁已经在前蜀画院里当待诏。他一边向师傅学习,另一边又博取诸家之长,花卉并取法滕昌佑,山水松石学李升,鹤师薛稷,人物龙水学孙位等,博取众长,自成一家。故而黄筌的造诣,六法俱备,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厚遇。黄筌一生没有离开画院,累加晋封。他的儿子居宝,居寀,兄弟黄惟亮也同在书画院里任“翰林待诏”。故而他的画风影响北宋前期百余年,成为当时品评花鸟画的标准。黄筌作画很重视写生,所绘画的题材多为宫廷中的珍禽,奇花异草等,甚至他个人为了创作,自己也会去培植花草养殖珍禽。 关于黄筌的创作有不少生动的传说。相传蜀主孟昶命黄筌在偏殿的墙壁上画六只鹤。他画的六只鹤,体态生动,栩栩如生,致使真鹤飞来立于画侧。蜀主叹赏。故而赐店名为“六鹤殿”。后来蜀建八卦殿,落成后,命黄筌于四壁画四时花卉、鸟雀、兔雉。其年冬天,五坊使在这座殿前呈“雄武军”所献白鹰,看到殿上所画雉鸡,就不断张开翅膀飞起来去扑它。蜀主遂命翰林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写生珍禽图——图卷,绢本,设色画,纵:,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此画描绘了鹊鸽、麻雀、鸠、蜡嘴、蚱蜢、蝉、蜜蜂、瓢虫、牵牛等二十多种昆虫、禽鸟,但每一件动物都刻画得十分精确、细微,甚至从透视角度观之也无懈可击。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但各自独立,显然不是一幅有统一构思的创作,而是一幅写生稿。此画左下角还有“付子居宝习”的题字,很可能是给他儿子(黄居宝)习画用的示范作品。这一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强调写实、重视动物的各自形态特征和它的质感。例如:乌龟壳的坚硬、蝉翼的透明等,都描绘得非常精细。仅从这幅稿本上即可了解黄筌的作品之精妙,可以想象到黄氏其它作品的巨大魅力。正由于黄筌长期不懈地细致观察并坚持写生,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获得如此成功,并成为一个画派的开创者。据《宣和画谱》著录,黄筌作品有三百几十件之多,但至今只有《写生珍禽图》一件尚存,故而此画尤为珍贵。 黄筌的画法是“勾勒填彩,旨趣浓艳”,就是先以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填以浓重的色彩。画鸟羽毛丰满,画花浓丽工致,他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另外美术史家认为,黄派在唐以来凹凸花的基础上,完成了“没骨花”的画法。《洞天清录》集中说黄筌的画“真以粉堆,而不作圈线”。这就是典型“没骨法”技法。沈括《梦溪笔谈》谓:“诸黄(黄筌及二子居寀、居宝)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轻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勾廓填彩,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方法,但与早于此图的唐代人物画与山水画相比较,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我觉得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 徐熙,钟陵人(今江西进贤西北)。他出身“江南名族”,先人历代做官,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他祖父徐温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义父,李昪于徐温死后篡夺杨吴德政权自立,所以徐氏家族便与南唐统治者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南唐统治者对于徐氏家族备加礼遇;另一方面,徐氏家族中的某些人则对于南唐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徐熙的情况正如此,他个性是“淡泊宁静”,毕生精力专致绘画。政治上他始终恪守和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以江湖处士的身份往来于朝野间。一生虽置身于皇家画院外,却创作了很多杰出作品。他的艺术地位决不低于画院人士,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和独创天才的画家。他不随“时尚”,不专画名卉珍禽,由于遨游山林园圃,视野宽广,题材丰富,所以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他不局限于前人“法度”,作品常能“意出古人之外”,创立“清新洒脱”的风格。 徐熙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画面以墨为主,用笔墨画出物体的形态,然后略施色彩。故而显得笔意贯注,一气呵成,使画境既呈古旷悠远之意,色彩与墨迹不相掩映,又蕴藉勃勃生机。而此技法,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开辟了水墨写意画的先河,打破了唐以来花鸟画细笔填色的表现程式。宋米蒂就曾评曰:“黄筌画布足收,易摹;徐熙画布可摹。” 雪竹图——图卷,绢本,墨笔画,纵:,横:,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作品不见与任何著录,画法奇特,这种画法在传世10余万件中国古代绘画中,仅此一例。据谢稚柳先生考证,这就是像迷一样的“落墨法”。此图水平及其高超,与记载的徐熙作品风格完全一致,且年代在五代-北宋初年,可以说是代表徐熙风格的惟一作品,也可能是他的学生所作。该幅作品,描绘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构图新颖,层次丰富。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徐熙画花卉,多用“澄心堂纸”(纸质近于生宣,有吸水性)。所有的绢,绢纹稍粗。这非常适合他的画风。南唐后主李昪很重视徐熙的作品,当时“集英殿”中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并常把徐熙的花鸟画挂于宫中,称其为“铺殿花”或者“装堂花”。即以装饰强的花果铺满画面。名门出身对于徐熙的性格有潜在的影响,高贵的地位及其他的“鬼斧神工”足以与黄筌相媲美的画史地位。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概括了他们两人所处地位、接触的环境的不同,用时也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及审美观点,表现手法的不同。黄筌父子画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他们所画的花鸟都是培养在“绣闼雕栏,金笼翠绿”之中的丰满肥硕的生物,适合帝王、显贵的欣赏情趣,所以在画院得到发展和重视,以至被北宋画院奉为规范,风靡百年之久。与黄家的富丽一格相比较,徐熙的画被评为“野逸”。徐熙过着游山玩水的悠闲生活,他所看到的是田野自然情景,他画的花卉禽鱼,都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毫无粉饰、不失本来面目的生物,所以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据说入宋后,黄筌在皇家画院占优势,硬将徐熙的画排斥在画院之外。但是宋太宗赵炅看到徐的《石榴图》后,曾叹赏曰:“花果之妙,吾独知有熙矣!”并将此画遍示画院里的画家,说是“俾以标准”。 所谓“黄徐异体”,也就是指以黄筌父子和徐熙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花鸟画体裁。黄徐异体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绘画流派,各有千秋,具有相互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对后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曾专门加以分析评论说,黄筌与徐熙犹如“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参考文献: [1]杨维,林建群.中国美术史——古典美学思想与优秀作品赏析[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徐建融.中国美术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 [3]李乡状.工笔画技法与欣赏[M].吉林文史出版社. [4]金纳.工笔花鸟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朱丹,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画研究。

宗白华《美学散步》

浅析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导语:徐渭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受到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我来分析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摘要] 明代画坛奇才徐渭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以狂草笔法入画,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满腔愤懑和激荡难平的心绪,作品凝结了他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形成个性鲜明、狂放奇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美学主张

明代画家徐渭有着不同寻常的孤独落魄的人生经历,他凭借特有的艺术才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将文人画以画为寄、抒写真性情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不同于以往文人画的文雅、含蓄、静、淡泊,形成了汪洋恣肆、狂放洒脱的笔墨风格,成为明代绘画革新的代表。

一、狂放泼辣的大写意画风

徐渭可谓明代画坛的一位艺术奇才,自幼聪慧,才华横溢,诗文、书法、绘画皆有突出成就。但一生坎坷,命运悲惨,半生奋斗,终与仕途无缘,空有才华,托足无门。晚年以书画维持生计,穷困潦倒。多舛的命运使他伤痕累累,孤独忧愤,他借诗文书画宣泄自己倍感压抑的情感和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从他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充满张力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积郁和满腔愤懑。他把这一切都融入到他的诗文书画中,形成了个性鲜明、情感强烈的独特风格。

徐渭大写意画风的形成不仅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也受到明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明代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的变化,尤其是阳明的“心学”思想受到推崇,文化思想领域冲破了程朱理学和封建文化的束缚,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追求表达自我真情,成为明代中期以后的美学思潮,也成为文人和画家所信奉的美学趋向。这种具有叛逆精神和崇尚表达真性情的艺术风尚,也影响了徐渭的绘画思想基础。

徐渭的水墨写意花卉还注意吸收借鉴前人的经验,对陈淳的写意花卉,粱楷的水墨减笔,林良的粗笔,以及倪瓒的简逸等,都研习揣摩,融会贯通,集众家之所长,又不为传统所囿,自成一家。

徐渭在明代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影响下,集前人之所长,变革古人的正统画风,以他全面深厚的学识修养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加之他坎坷的身世遭遇和愤世嫉俗、孤独狂傲的内心,最终融合为他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大写意花鸟画风。

二、诗书画结合的绘画创作

徐渭学识修养丰富深厚,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样样俱佳。《明史文苑传》记载徐渭“天才超轶”,十几岁时就仿杨雄文章《解嘲》作了《释毁》一文。其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诗文、戏剧都有很高造诣,诗歌创作以七律、七古见长,明代“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对其诗文大加赞赏,称其“明代第一诗人”。戏剧方面,徐渭是明代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杂剧作家,创作了杂剧《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还著有研究宋元南戏的《南词叙录》,是我国最早研究宋元南戏的专著。

徐渭在书法方面造诣精深,他的'书法成名早于绘画,自评其书法为第一,有“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之言,在《题自书一枝堂贴》跋文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其书法学习张旭、怀素、苏轼、米芾等,集诸家所长,受米芾影响最大,尤以草书最佳,最具个性特色。徐渭的草书运笔超脱,狂放不羁,字形大小参差,浑然天成,笔墨恣肆,章法纵横潇洒,草书也是他内心情感的宣泄。

由于徐渭有着丰富深厚的学识修养,在绘画创作上诗文书画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将文人画的抒情性和笔墨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其绘画的艺术个性。

其一,诗画结合,缘物抒情,尽情宣泄胸中郁愤之气。徐渭画作上常常题诗,从而深化了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最为人们熟悉的《墨葡萄图》以墨为色,浓墨淡墨随意交织,墨线勾画出的葡萄枝条纷繁披下,干湿浓淡、大小不一的墨块表现出叶片,其间以墨点随意点染出几串疏密相间、浓淡相融的葡萄果实,晶莹剔透、新鲜欲滴。画面上方以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诗画交融,珠联璧合,相互映衬,抒发了半生落魄、命运坎坷的悲哀,宣泄了怀才不遇、托足无门的孤愤。《榴实图》以大写意的笔法画出一只饱满且已绽裂的石榴,上有狂草自题诗:“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同样以题诗增强画面寓意,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无人赏识的郁闷。不仅使画面构图完整,更以题诗寄情寓意,意味深长。徐渭以诗画结合直抒胸臆,不仅表达对命运不公的愤懑,还有对明末黑暗政权的讽刺和对民众的同情。《黄甲图》中题诗“稻熟江村鱼正肥,双鳌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暗喻横行一世的正是如东汉奸臣董卓之流。在《墨花图卷》中题诗“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四时杂;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够差池。”大胆指责明代政权。

其二,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题材局限。《杂花图卷》是他长卷水墨大写意花卉杰作,其间牡丹、石榴、菊花、荷花、梧桐、芭蕉、紫藤、梅花、水仙、南瓜、豆角、葡萄、竹枝等,四季花果树木13种。使花鸟画的题材大大拓展,无论清淡幽雅的梅兰竹石,还是平凡普通的四季花果,都成为他个性和激荡难平的胸臆的物化。

其三,以狂草用笔融入大写意笔法,气势奔放,豪迈潇洒。将草书笔法融入花鸟画,正是徐渭狂放奇崛画风的特点之一。元代画家赵孟大力提倡“以书入画”,为文人画家所接受,明代之前主要以楷书、隶书、行草入画,至明代后期更为提倡以草书入画,认为草书的书体更富于变化,更具有表意能力,也更为文人画家青睐。他的《杂花图卷》便以狂草笔法入画,笔墨淋漓潇洒,以疏密、浓淡、疾徐、抑扬的构图和笔墨,形成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徐渭深知书画相通的道理,并认为写意画的发展得益于草书,他曾说:“盖晋时顾、陆辈笔精,匀圆劲净,本古篆书家相形意,其后张僧繇、阎立本,最后乃有吴道子、李伯时,即稍变,犹知宗之。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又一变也。”他也自认为其写意花鸟画得之于自身书法修养,草书的写意性与大写意相得益彰,使他的写意花鸟画具有了大刀阔斧、纵横自如、沉雄健拔的特色,书画相济,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张岱在《跋徐青藤小品画》中说:“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崛略同。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道出了徐渭书画的共通性。

三、“不求形似求生韵”的美学主张

徐渭没有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其美学主张散见于他的诗文题跋和各种评论中,也体现于他的创作实践中。徐渭的艺术创作重视抒写性情,他笔下的形象都饱含着他的痛苦和沧桑,他的绘画、诗文、书法创作,无不流露着他内心的孤愤和情感的率真。

徐渭强调艺术的独创性。明代后期,印刷出版业开始发达,各种画谱纷纷出现,如梅谱、竹谱、翎毛谱、石谱等,徐渭不愿创造力因此受到束缚,《题画梅》一诗正体现了他对独创性的重视:“从来不看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且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从来不看梅花谱”并非完全排除前人优秀传统,而“信手拈来自有神”与徐渭的“不求形似求生韵”异曲同工。

徐渭追求“不求形似求生韵”“舍形而悦影”的美学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体现了他对艺术造型的观点,由此也更强调了绘画的写意性。“世间无事无三昧,老来戏谑涂花卉,腾长刺阔臂几枯,三合茅柴不成醉。葫芦依样不胜揩,能如造化绝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胡为乎,区区枝减而叶裁?君莫猜,墨色淋漓雨拔开。”(《画百花卷与史甥》)从中可见徐渭的创作主张和创作手法。写意画不是“枝减叶裁”,也不能“葫芦依样”,而要“能如造化绝安排”,徐渭以自然造化为本,不求形似,但得气韵。他笔下的葡萄、石榴、花果、瓜豆、鱼蟹等等,都不追求形似,但栩栩如生,生机勃勃,形象简洁概括,气韵生动,信笔挥洒,淋漓酣畅,横涂竖抹,浑然天成。“笔有未到而意已足,形有不备而神已全”。徐渭不是仅关注自然物象的外在形象,而是更注重于物象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以及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和个性意趣的抒发。不仅传达出物象的神韵,也达到了文人画追求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最高境界。

徐渭的诗文及书画评序中,有他关于艺术形象的美学观点,如对“影”的认识,可参看他的画竹诗《写竹赠李长公歌》:“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譬如影里看丛梢,那得分明成个字。”可见在绘画中善于表现“影”;还有在观画中欣赏“影”,在《夏圭山林图卷》题跋中,评价夏圭“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赞夏圭山林图能使观者忘掉山林之形而获得山林影的美感享受。徐渭还强调“本色”,创作要见“真性情”,要直抒胸臆,这些也都成就了他的大写意画风。

徐渭把宋元文人画理论中强调书写主观意趣的传统与明代后期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吸取宋元文人画及粱楷、林良、陈淳等人的长处,将狂草笔法融入大写意,以狂怪奇拙的形态,突破了题材的局限,作画常常随性所至,信手拈来,跌宕跳跃,脱略形似,并以墨气淋漓滋润的泼墨,尽情表达了他内心压抑悲愤的强烈情感。他开创了花鸟画大写意画风,完成了写意花鸟画技法的变革,使其后的花鸟画家为之膜拜,如石涛说“青藤笔墨人间宝”,郑燮说 “奇哉,造物无不有画工独出青藤手。青藤作画能通神……”并说自己愿为“青藤门下牛马走”。后世画家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的家及海派画家,直至现代齐白石、李苦禅等人,无不受到他的影响,从中可见徐渭的创造力和大写意花鸟画风给后人的启发和激励。

[参考文献]

[1]苏东天.徐渭[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单国强.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5]徐建融.元明清绘画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薛永年、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

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

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校园网免费下载。

不懂可追问

合适请采纳

给你一份选题

供参考,免财富值下载

先三个题目,具体更详细回答见下方的附件,手机可能看不到,得电脑上网看

浅析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及技法变化

图式与艺理:写意花鸟画创作琐议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