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与诗心播种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诗心播种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本文结合叙述学、女性主义阐述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从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话语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试图证明这部作品的叙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在叛逆中体现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两面性。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简·爱》叙述的两面性。首先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这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而作者采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隐藏在柯勒·贝尔这样的中性符号背后,避免直面读者的评判,而且“叙述自我”冷静客观的分析性的语言也有助于隐藏作者的女性身份。 其次,对书信体小说的反叛与回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女性作家如果想获得作品公开发表的权力,不得不向社会权威和既定的传统妥协。当时女性写作的主导的书信体文本,用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讲述个人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弱了“言论自由”动摇男权社会的能量,《简·爱》没有采用这种文体,但文本中“读者”这个称呼又与书信体小说中的称呼非常相似。勃朗特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对既定的社会权威的妥协与平衡。 第三,对家庭女教师类型的叙述的超越与平衡。勃朗特之前的家庭女教师故事的叙述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了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叙述者对主人公采用道德训诫的口吻;而《简·爱》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人物的言辞在某些场合下较为激进,但是从小说的整体来看,人物也有沉默和渐趋平静的叙述,这两点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 最后,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之间获得平衡。作为一个入世不深但思想丰富的女性,勃朗特有个人需要表达的思考和本能的欲望;但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在时代的影响下无法选择的思想状况和经济状况,都迫使她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与一定历史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论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的性别权利关系。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有关简爱的评论文章,并从中找出了重新阅读此小说的理由。其一 ,简爱是否颠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一直备受讨论但是尚无定论;其二,至今有关小说中 性别是透过什么样的文化机制形塑而成,且简爱如何反抗性别主体的过程尚未有健全的讨 论。因此,本论文采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别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权利观念来探讨小说 中性别形塑的问题,及简爱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 第二章再现维多利亚女性理想意象,以便与夏绿蒂对简爱的描绘做一比较。简爱这一角 色的描绘可说是与当时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驰,因此夏绿蒂与简爱受到相当多人的批评。 批评者控诉他们颠覆维多利亚的社会价值观及女性理想形象;无可否认,这些控诉正证明 简爱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举例说明家庭、学校,及宗教这三个文化机制如何透过论述实践、纪律、与惩罚 来形塑简爱成为一个性别主体。此外,这一章节也展现简爱如何反抗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论述简爱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诱惑,而不至于成为Rochester 的情妇及St. John有名无实的妻子,并阐述简爱如何寻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这一章将Bertha诠释为维多利亚时代性压迫下一个 被压制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Bertha就毫无权力可言,她透过暴力来展现对父权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几章的重点,并指出这本小说尚可探讨的空间。本论文只着重性别议题 的讨论,而忽略阶级及种族的议题。基于Weedon及Jordan的观点,性别、阶级及种族都是 文化建构的产品,他们促成了不同与不平。因此,这本小说中阶级及种族议题也可从文化 政治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本论文尝试从性别文化政治的角度来重新诠释简爱中性别的议题。阐述在维多利亚时 期的父权社会中,女主角简爱如何反抗当时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权论述实践,及挑战 当时的性别权利关系。 第一章回顾国内外有关简爱的评论文章,并从中找出了重新阅读此小说的理由。其一 ,简爱是否颠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一直备受讨论但是尚无定论;其二,至今有关小说中 性别是透过什么样的文化机制形塑而成,且简爱如何反抗性别主体的过程尚未有健全的讨 论。因此,本论文采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别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权利观念来探讨小说 中性别形塑的问题,及简爱对维多利亚性别主体的反动。 第二章再现维多利亚女性理想意象,以便与夏绿蒂对简爱的描绘做一比较。简爱这一角 色的描绘可说是与当时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驰,因此夏绿蒂与简爱受到相当多人的批评。 批评者控诉他们颠覆维多利亚的社会价值观及女性理想形象;无可否认,这些控诉正证明 简爱颠覆了当时传统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举例说明家庭、学校,及宗教这三个文化机制如何透过论述实践、纪律、与惩罚 来形塑简爱成为一个性别主体。此外,这一章节也展现简爱如何反抗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论述简爱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诱惑,而不至于成为Rochester 的情妇及St. John有名无实的妻子,并阐述简爱如何寻找到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这一章将Bertha诠释为维多利亚时代性压迫下一个 被压制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Bertha就毫无权力可言,她透过暴力来展现对父权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几章的重点,并指出这本小说尚可探讨的空间。本论文只着重性别议题 的讨论,而忽略阶级及种族的议题。基于Weedon及Jordan的观点,性别、阶级及种族都是 文化建构的产品,他们促成了不同与不平。因此,这本小说中阶级及种族议题也可从文化 政治的角度来加以探讨。

诗词之美,宛如星空一般,璀璨夺目。然而,它的美丽是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部分的前提下,不然它还叫星空吗?词宛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星星,虽然它们次于月亮之下,但它们一直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它们竭尽全力散发着星光,总是试着把一颗颗早已暗淡了心照亮,为世界多添一份温暖,一份光明。那份浓烈而又陌生的温暖。跟着柳七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看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师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多情的诗人一个个映入眼帘,带着我穿过一块又一块的芳香地,仿佛这份温暖渐渐地,在我不经意间悄悄照进了我的心里,顿时把我那小小的心窝哄的暖暖的。正是因为一个个诗人的奋起,拼搏,直至死去。。。。。。或许,他们的灵魂真的在守护着他们的词,但你可曾想过,星星,它目睹了一切的一切,但它们的忧伤,谁来分担!那一个个微笑,确是在掩饰内心的孤单又害怕。于是,它们的母亲出现了,那就是月亮,它代表着诗,千百年来,它一直听着星星们的苦衷,而星星也开始渐渐开朗起来,甚至有时不忍哈哈大笑,身为母亲的它,爱戴着世间每一个人,让他们不怕黑夜,因为有月亮。当然,诗也是十分难理解的,在这里,你能看到李白落寞的才能,杜甫沉郁的容貌;你能看到沙场的冷酷,怨妇的悲鸣;你能看到诸目思入的游子,折柳相送的离人。。。。。。灵动的诗与词,它用黑夜的寂静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那一丝丝温暖,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忧伤。。。清风吹拂大地,月光轻轻的颤抖着,迎着前方,默默的。。等待新一天的开始。最后,请让我淋浴在这星光中,慢慢睡去,接着,思绪开始飞翔,飞到那无边无尽的星空,永远,永远。。。。。。

试论文学美文学有认识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洞察人生。文学有教育作用,它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文学还有娱乐作用,可以供人休息消遣。但人们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这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创造美和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譬如“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给我们主要的不就是美吗?那么,文学之美究竟美在哪里呢?首先是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准确生动,有助于民族语言的规范,而且可以表现美。文学美,主要是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于一个优秀作家来说,没有不能用语言表现出来的东西。文学描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兴衰成败,悲欢离合,都能用语言描绘成生动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美是作家的刻意追求。“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绿”字你还能改动它吗?不同语句,表现出不同的气势和风格。豪放时“气吞万里如虎”,婉约时“杨柳岸晓风残月”;浓丽如“玉楼巢翡翠”,淡泊则“悠然见南山”。它有时朦胧,如烟如雾,如舒婷如北岛;有时明晰,深刻如刀,如老舍如鲁迅。“历史无言任打扮”,它能宏观漫议概括环宇;“嫩叶商量细细开”,它也能细说微窥如丝如风。“人面只今何处去”,写出了难言的“遗憾”;“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了无形的“愁”。《琵琶行》弹奏的铿锵之声,简直就是垂范千古的音乐雕塑!语言大师们指石成金,让平凡的文学生发出神奇的功效,流芳百世,美不胜收。二曰情节美。情节美就是故事生动有趣。讲故事是文学家的拿手好戏。赵树理说写小说就是讲故事。故事是由情节组成的。故事美来自情节美。恩格斯十分赞赏莎士比亚剧作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认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只有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才能表现出来。情节之美,主要在于对生活的具体描写和紧张的矛盾冲突。细节的真实,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矛盾此起彼伏,故事一波三折,便能引人入胜。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性格成长的历史。人物性格和环境的影响,决定着人物的命运。人物的命运是故事的灵魂,人们听故事,主要是关心人物的命运。故事一旦开了头,它就把人物的命运抛向读者,让你与他同行同止同喜同忧,专注其中,欲罢不能,将作品翻过一页又一页,直到最后的结局。我们枕着灯晕,嗅着墨香,探视着晦明变化的历史,品味着酸甜苦辣的人生,愉快地度过那一段又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文学是想象的艺术。文学可以虚构。想象和虚构可以弥补作家生活链条中某些脱落的环节,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从而将情节编织得更加丰富多采,使故事更加生动迷人。巧置悬念是文学降服读者的重要法宝。烘云托月,故布疑阵,误会巧合,画龙点睛,诸般手法的运用,激发起读者强烈的心理追求,使情节产生奇妙的结构效果。三是人性美和人情美。文学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象中最是流光溢彩使人不可抗拒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从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杰出的作家作品,他们之所以受到广泛的爱戴和推崇,不仅因为他们生动地描写了那些五光十色的社会和惊心动魄的场面,尤其可喜可叹的是,他们创造了众多富于时代特色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多姿多采的人物画廊中,有的勇猛如虎,有的忠厚如牛,有的聪明透顶,有的冥顽如石,有的坦荡如日,有的阴鸷如狼。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伟大和崇高,什么是渺小和卑鄙,什么是优美和神奇。它告诉我们怎样去爱人尊重人理解人,怎样去恨去识别去唾弃那些丑恶的东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文学能够直接细致而深刻地描述人的内心活动,展现人的精神世界,让读者觑到人间深层潜细的奥窍和令人神往的隐秘。文学不能给人加官晋爵,不能施人钱财,但它是财富,是人类不朽的精神财富。文学不能代替权与法去管理人惩治人,但它有不管之管,它能稽察权与法管不到打不着的地方,运用艺术的权威奖掖人,批评人,审判人的灵魂。文学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种力量,一种道德的震撼力和情感的趋动力,它可以使人受到感化,不知不觉地勉励自己规范自己,甚至使人顿悟和贯通。文学家也曾不惜笔墨描写过丑恶的人性。但写丑不是目的,写丑是用黑暗衬托光明,用丑衬托美,写丑是为了否定丑,是化丑为美,使美好的人性更加亮丽。四是智慧美。文学不直接具体地描写生产过程,不教人怎样开山放炮遇水搭桥,不教人怎样耕田造屋做生意,但不等于说文学不能增长人的智慧,不具有智慧美。文学是以人为中心,以整个生活为对象进行描写的艺术。文学是百科全书,优秀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从文学中可以学到许多一般书籍中学不到的东西。文学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历史和总结教训,让人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并逐渐变得聪明。《李自成》所写的兵败垂成,《白鹿原》诉说的世纪沧桑,张贤亮写出的饥饿和压抑,那教训难道不深刻吗?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孙悟空的大智大勇,大观园里的吟诗作对,那么多的机巧睿智,那样的人杰地灵,难道不是人的智慧闪光吗?实际上,优美的文学语言,成功的艺术形象,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就是在欣赏作家的智慧之美。20世纪末叶,文学情形大变,标新立异,光怪陆离,难以用传统概念诠释。变是常理。变不可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文学不能没其美质。真正的文学一定是与美并存的,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文学维纳斯,相信她不会越变越丑,而是越变越美,越新,越可爱。参见梁素清《浅说文学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文学是美的人学摘要: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的命题至今仍不失为一个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命题。然而由于它严重忽略了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生活的美的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理论缺陷,十分不利于该命题巨大的社会作用的发挥。与其说“文学是人学”,不如说它是“美的人学”。主要依据在于:第一,文学写的是人,写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极富诗意的社会生活,是“神”在人的心灵里点燃的美丽的人性的火光。第二,文学创作本身作为一种美的创造为的是人———文学的崇高使命就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第三,文学通过美的方式探索、解决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切自然科学都无法很好地解决的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人生难题和生命困惑,也是为了人。“文学是人类文明最高尚的花朵。”古今中外一切文学形态的基本主题无不是为了怎样引导人类走向真正的幸福。关键词:文学;美的人学;文学的灵魂文学是什么?这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理论家常说常新、难以定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所做的不同回答,直接关系着他们各自构筑的文学理论大厦的性质和命运。从柏拉图、亚理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到弗洛伊德、萨特,从婆罗多牟尼到新护、胜财、毗首那特,到泰戈尔、普列姆昌德,从孔子、老子到刘勰、司空图,到鲁迅、郭沫若,固然都道出了某些真理的颗粒,但都不能说已有了很好的解决。柏拉图说文学是灵感的迷狂和理念的闪耀,亚理士多德说文学是对生活的美的模仿,康德说文学是天才的创造,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文学是理念的光的烈焰,王尔德说文学是美丽的谎言,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弗洛伊德说文学是人的欲望的艺术实现,雅各布森说文学是语言的美的操作,[1](119)波斯彼罗夫说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2](P676)韦勒克、沃伦说文学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3]波斯波罗夫靠文学的本性是意识形态,找到了文学的社会本质。韦勒克、沃伦靠文学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找到了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的媒介本质———即语言的艺术。他们靠着语言的多义性、歧义性支撑起来的立体的意义空间,发现了作品的空旷结构,轻易揭穿了文学名作历久弥新的古老谜底。别林斯基靠着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不同———文学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了文学的审美特征。我国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鉴于以上的探索干脆把文学界定为“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意识形态”。20年来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还进一步把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的媒介本质界定为“语言的结构的艺术”,把文学的审美本质界定为“用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把文学的社会本质界定为“一种极富诗意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使问题得到了形而上的基本解决,但却严重忽略了形而下的人文特征和本体把握。对此尽管有人曾数度振臂高呼,但很多人却抓住一点,不顾其余,急于去攻讦、否定,这就使文学失去了灵魂。然而不管以上诸看法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我们只需把观察视角及时地由形而上转向形而下,就不难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注意到了文学的诸层本质都离不开人。人才是文学的核心因素。是啊!文学赖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体系的核心是人。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的创造者是人,文学得以产生审美娱乐作用的对象也是人。“人世间的一切都在乎人,一切都是为了人[4]”。“能够感觉到自个儿是人……该多美啊!”,[4]赞颂的也是人。因此,高尔基讲:“文学是人学”应该说是从古至今对文学的形而下本质所做的再好不过的概括。可以预言,在人还没有真正进入至真、至善、至美境界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都将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只是这个命题严重忽略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美的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在人们的心目中作为一个科学的观念并未真正确立起来,从而在学术界引起了无休止的争议。钱谷融的“文学是人学论”在较为深入阐述了高尔基等人的观点之后,也未能跳出这个理论窠臼。如果我们说“文学是美的人学”,也许更符合高尔基的本义,更有利于该命题巨大的社会作用的发挥。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文学写的是人,写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极富于诗意的社会生活。文学写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写的也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和外在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统一所显示出的某些高尚的或不高尚的深层的心灵状态,除非有一天随着人性的完满实现文学走向了真正的消亡。人的自然属性作为人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固然是文学赖以表现的重要方面,然而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才是文学赖以表现的重心。任何一个人离开了这个具体的社会关系网络都将无以生存。人一出生就有了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兄弟姊妹关系;一上学就有了同学、师生关系;长大了一恋爱就有了恋人关系,结婚了就有了夫妻关系,产生了婚外恋,就有了情人关系;参加工作了,就有了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到了外交谈判桌上开始了同外国人的谈判就有了外交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还有阶级关系。只有在某些特定的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历史时期,以上诸种关系才会披上浓郁的阶级性的色彩。在更多的时候,“阶级关系”不过是人性诸多侧面的一个有机方面,决不能以偏概全。人历来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部作品中当一个作家创造性地把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清楚后,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就形成了。对这种以一个或若干个主人公为核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创造性梳理和编织,也就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所蕴含的一系列丰富的诗意和美的开掘,就是对这种独特的诗意和美的卓越发现。这也正是作家比一般人高明的地方。因此就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不是别的,而是“神”在人的心灵里点燃的美丽的人性的火光,同其他的旨在考察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或多个侧面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大不一样的。其次,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美的创造为的是人———文学的崇高使命就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文学的认识作用帮助消除人们的愚昧、无知及其他们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为的是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文学的教育作用帮助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准、道德水准和品格水准,有效地调节和克服人们同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尖锐对立和矛盾,不断增进人们同周围世界关系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通过强化人们的社会正义感、社会真理感、社会荣辱感、社会良知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不断激发人性的积极方面,引导人们向至善的境界迈进,尽可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堂堂正正的幸福地生存,也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帮助丰富、完善人们的人性,帮助人们在怡情悦性之中消除精神压抑,释放多余的生理能量,恢复心理平衡,净化、升华他们的灵魂,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进一步增进、调剂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无怪乎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把从事文学创作的这样一种耍弄文字的魔术师看做是拯救人类的圣徒。正是通过这种圣徒每个晚上的写作同魔鬼的殊死搏斗,才使经不起诱惑的人类得以一天天维持着生活的温馨和幸福,保持着生命的锐气和欢欣,不至于误入歧途走向毁灭。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从事文的化之的文化工作的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和自然科学学者都是拯救人类的圣徒。因为一切哲学、社会科学同样也是为了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自然科学固然主要诉诸人们的物质世界。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最终还是为了精神的欢乐。唯一不同的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在减轻人类精神痛苦方面发挥着更为直接和重大的作用而已。第三,文学通过美的方式探索、解决的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切自然科学都无法很好解决的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人生难题和生命困惑,也是为了人。它从不表现政治学、伦理学、道德学、宗教学、现存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早已解决或能够解决的问题,它要表现的重心往往是一切哲学、社会科学都无法很好解决的“出位之思”,往往是带有永恒意味的生与死的问题、善与恶的问题、美与丑的问题、爱与恨的问题、罪与罚的问题,同时也是任何一个杰出的政党、政府和政治家都只能部分解决而无法根本解决的问题。譬如男女之间的感情问题,由远古时期的群婚制、血缘婚制到后来的对偶婚制,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乃至今天的一夫一妻都很难说已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包括很多杰出的政治家都难免要犯人生的错误。于是这个人生的难题就交给了文学世代探索。从“关关睢鸠”中的单恋,到《氓》中弃妇对薄情郎的怨恨,到《红楼梦》中宝黛悲剧的撕心裂肺,从《美狄亚》到《红字》、《安娜》到《恰特莱夫人的情人》、《汉密尔顿夫人》,人们好象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该方面的探索。而且在以后的几千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恐怕还要继续探索下去。又如对生与死的问题的探索,早在公元前3千多年前出现的古巴比伦史诗《吉尔加美什》中就开始了,中国的《西游记》更是该方面艺术探索的集大成者。也正是靠着对这些人生难题和生命困惑的执着探求和不同程度的解决,文学史造就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造就了上百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歌德说“十全十美是上帝的境界”。人要真正走向至真、至善、至美,就要不断克服人生的难题和生命的困惑,不断地疏远平庸、靠拢卓越,克服自身的局限。当哲学、社会科学和一切自然科学都无能为力的时候,往往是文学伸出它强有力的臂膀,慰藉人们痛苦的灵魂,抚平他们的伤口,引导着人们日益向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最后境界逼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世纪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法国诗人普吕多姆说“文学是人类文明最高尚的花朵”。[5]因此以减轻人类的精神痛苦为崇高使命的文学,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和美的方式,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勿容改变的永恒的母题,那就是:怎样引导人类走向真正的幸福。总之,对“文学”的形而上的界定固然有助于人们从理论层面上准确把握文学的本质,而对“文学”的形而下的界定却更接近于文学本意的深层,更能揭示其本元意义上的勃勃生机。因此既不能用前者无端否定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无端排斥前者,两者都不可偏废。我以为文学固然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极富诗意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崇高的无与伦比的美的人学。与其说文学是人学,勿宁说它是美的人学。如果说形而上的界定已很好地确定了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的媒介本质、社会本质、审美本质,那么“文学是美的人学”在形而下意义上的界定则很好地揭示了文学的深层的人文特征或人文本质。“文学是人类文明最高尚的花朵”则又在文化人类学意义上很好地揭示了文学的文化本质。只有形而上和形而下诸个本质的高度统一,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才能圆满。只是文学的“人文本质”最贴近于文学的深层而已。总而言之一句话,所谓文学不外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反映、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结构的艺术和美的人学,是一种极富诗意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最高尚的文化存在。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生命现象,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美学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但归根结蒂主要是一种生命现象。它不仅具有社会本体,还具有明显的生命本体、语言本体、美学本体和文化本体。且任何一个层面的文学本质往往又都以相应的文学本体为依托。而文学作为一种美的人学便集中体现了这种生命现象的基本底蕴。文学的发展永远都无法脱离“文学作为一种生命现象”为它提供的无尽的美的燃料和动力。因此文学深层的人文本质的形而下性质是其诸层本质赖以存在的灵魂。抛开了这一点,任何一种再玄乎再时髦的形而上的界定都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我国理论界对文学本质探讨的根本的弊端也正在于此。[参考文献]苏永旭,文学是美的人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1] 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 波斯彼罗夫•文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3]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4] 高尔基•在底层[A].余匡复译•汪义群•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1)[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5] 王逢振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辞典[M].南宁:漓江出版社,1997.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爱情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对爱与美的追求和探索的脚步,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一生创造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同样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爱、美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love is an unchanged theme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art.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the step to pursue love and beauty. The poets express love in deep heart and the enthusiasm to beauty in their romantic way. William Shakespeare, who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and poets, has created thirty-seven dramas, two long poems and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sonnets, including a lot of poems about love and beauty. 在十四行诗中,诗人抒发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欢乐,欣喜,痴狂和忧伤,无助与悲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誓死不变的信念,歌颂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爱情可以给出身卑微的人的带来幸福,自信和勇气,给意志消沉,郁郁不闷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即使是爱情悲剧,诗人也把自己的血化为红宝石,将自己的泪凝成亮珍珠,闪烁着崇高的、美的光彩。 莎士比亚处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贯穿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个人奋斗”、“恋爱至上”、“及时行乐”、“人生无常”等消极观念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除去这些消极的观念,诗人对爱情和美的向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作了很多关于爱人的美的描述,也用了一些“意象”的手法。他把他所爱的人比作太阳,比作夏天等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但作者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缺点,都不能跟他完美无缺的爱人相比,.这一切对于形容她的美和表达他对她的爱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在英国的夏天,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美丽的季节,诗人把他的情人比作夏天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认为不够,因为夏天仍有它的缺点,远不如他的情人美丽,温柔,可爱。在夏天有时狂风会作践可爱的嫩蕊,它残酷无情,远没有他的爱人可爱,温婉。有时炎炎烈日当空时酷热难忍;乌云又常会遮蔽太阳,而且夏天的时间太短。夏天虽美但仍有如此多的缺点。而他的情人比夏天更温柔多情,夏天很快会过去,但她的美丽永存。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人生无常,命运不济,厄运或许会随时降临。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死神夸口说,人的生死命运都随时操纵在他手里,即使是那样,你也不用害怕,只要我把你的美丽写进了不朽的诗篇,你就可以随同我的作品流传人间与“时间”共存不灭,永不凋落,你的青春与美丽将会随着诗篇永传人世,被人们所赏识。青春和美丽都是短暂的,诗人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对情人的爱和情人的美,表现了他对爱和美的追求、向往和珍惜。《你的长夏永不凋落》是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通篇以夏天为喻,说明美借诗而永存的道理。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夏天尽管美好,仍有许多缺陷,难于长久。“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那么,人的美好的青春自然也将逝去。但他坚信:人类是不朽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学是不朽的,因而美好的事物(包括诗人情人的美,可以借助于文学而永远流传下去。它是当时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赞扬人的尊严,高贵,歌颂人的巨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诗以言志,诗人可以借助诗来表达爱情,含蓄而真挚,爱情就像严寒中的一把火,干渴时的一滴甘露,能带给身处困境或自暴自弃的人以信心和光明。.例如下面一首《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权威,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等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这是一首对爱的热情颂歌。诗人充分发挥了十四行诗的长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写出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开头四句,现描写了自己被人所抛弃,可怜可悲的处境,徒劳的用震耳欲聋,悲痛欲绝的哭喊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但是苍天对于他的困境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感叹别人的好运,前程无量,一表人才,从而叹息自己的时运不济,一无所有和无一是处,表现自暴自弃的这种人身悲观主义态度。但是有了她——他的爱人,诗人的心境一下子由阴转晴,阳光普照。正所谓我们古诗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诗人原来的精神低沉,沮丧甚至绝望,一下子变得精神振奋,神采飞扬,突然唱出喜悦,明亮的欢歌:“顿时像破晓的云誉从阴郁的大地,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想到了你”。爱可以催人奋进,给热力量,爱人的爱情扫尽了作者心中的灰尘,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于是诗人激情地唱道: 我记着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你”对“我”的爱就是我的珍宝,俗世间的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只有你才能给我以快乐和幸福。诗人从消沉到振奋,从忧郁到欣喜,从自卑到自豪,这一系列变化,全都说明了纯真的爱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给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希望。下面这首诗《天上的太阳有瑕疵,何况人间》通篇运用了比喻、“意象”来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 多少次我曾看见灿烂的朝阳, 用他那至尊的眼媚悦着山顶, 金色的脸庞吻着青碧的草场, 把黯淡的溪水镀成一片黄金; 然后蓦地任那最卑贱的云彩, 带着黑影驰过他神圣的雯颜, 把他从这凄凉的世界藏起来, 偷移向西方去掩埋他的污点; 诗人描写自然界的太阳,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前四句一片温馨的景色,把他的爱友比作“灿烂的朝阳”,虽然把山顶,溪水和草场照得金碧辉煌(喻指曾给诗人带来过光明和欢乐);可是瞬息之间就被乌云掩没,诗人用这种方法表明他的爱人曾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但好景不长,它又移情别恋了,使“我”又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 同样,我的太阳曾在一个清早, 带着辉煌的光华临照我前额; 但是唉!他只一刻是我的荣耀, 下界的乌云已把他和我遮隔。 在这里作者用了“意象”的手法,把他的爱人比作太阳,曾给“我”带来过温暖和光明,但射好景不长,突然翻脸,移情别恋。但是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她的不忠,因为天上的太阳还有瑕疵何况人间的凡人呢?作者深爱着他的爱人,以至于面对她的不忠,由于害怕失去而只能无可奈何的原谅。正是这种态度更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爱之情,和对她的珍惜。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大约是诗人同他的爱人经历了一番情感波折重归于好后的感想来表达什麽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坚定不移。爱情不仅要同甘,还要共苦: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变便离开。 诗人认为,爱应当是“亘古长明的塔灯”,“指引迷舟的恒星”,真正的爱情应该能经受时间和磨难的考验,挫折,苦难中携手走过才是真正的爱情。“若是一看见人家的改变便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这就算不上真正的爱。是对爱的玷污。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 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 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实不确, 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爱是要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随着时光流逝,红颜不在,但是爱情不因为青春失去而改变,不会因为困难险阻而退缩。善变的爱情,靠不住的爱情不是真爱,只有像亘古长明的塔灯一样永恒不变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往往是和美相连的。因为人天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美包括心灵美和外在美,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恋爱中的人看自己的爱人美若天仙,无与伦比。下面是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诗对罗密欧眼中的朱丽叶的描写。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 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罗密欧因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而沮表沉闷,忧郁万分,但当他第一眼看到朱丽叶时那种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突然变得明朗了起来——朱丽叶就是太阳,朱丽叶就是他心中的太阳!她可以给他带来光明和希望。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象太阳,朱丽叶对他的恩慧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扫尽了他心头的阳郁。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胜过月亮,就像诗中所说:“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 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 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 而展开它们的歌声, 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 那姿态是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 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罗密欧认为,把它比作太阳都不够,都不能说明他对她的爱和表达她的美丽,进而,罗密欧把她的眼睛又比作了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她的眼睛的光辉会使星星的明亮黯然失色。这就是情人中的朱丽叶,美丽得连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比不过,这就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挚的爱,在他心中,星星、月亮、太阳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朱丽叶。 参考书目: 莫家祥 高子居:《西方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邵鹏健:《外国抒情诗歌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植根于古代诵读理论,是文学与美学的边缘学科。我国古代就有朗诵诗的传统。《诗经》、《楚辞》除和乐可以吟唱外,大多数都可诵读。所以古人有“读《诗三百》”、“诵《诗三百》”之说,后来的乐府民歌自是歌唱的。但隋唐以后的古风律诗皆可吟诵。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可称之为朗诵家只是到宋词元曲和音乐结合更紧诵诗逐渐减少。但到明清以后馆学堂对古诗的传播,还是以吟诵为主。因此可以说,中国古诗除文字之外,歌诗和诵诗是两种主要的传播方法。 西方国家的朗诵诗传统也很久远。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也是靠行吟流传,荷马就被称为行吟诗人。古希腊的悲剧诗人莎孚的爱情诗,以及后世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作品,都是人们常常朗诵的。 诗人艾青说过:因为诗是借助于语言以表现比较集中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是声音组成的。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诗歌朗诵》中说:理想的诗歌朗诵,正如理想的诗歌一样,必须求得语言的自然节奏与音律的形式节奏的谐和统一,这就是既能表情,又有音乐美。 这句话已包含了美读的萌芽,2000年新课程计划实施以来,正式提出美读这一概念,并把诵读重新定位,应用到新教材的教学中。 我把美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一学期: 第一阶段:唐诗宋词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唐诗宋词中名篇进行美读,并加以鉴赏。 达到目标:每个美读一首诗或词。每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交一篇论文。 第二阶段:诗歌专题研究时期。对一些代表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和鉴赏。《元曲曲词鉴赏》《鲁迅诗歌研究》《毛主席诗词鉴赏》等。 达到目标:每人对某一专题有系统全面的鉴赏,能够美读 其三首以上的诗。 每人写一小论文,要求有新意。 第三阶段:古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古代散文韵律和思想内涵的把握,并能对一些文学流派抽象出规律。 达到目标:每人美读一篇古代散文,每个学生对一篇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论文。 第四阶段:现当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现当代散文意蕴和手法的把握,并对优秀散文比较阅读。 达到目标:每个学生美读两篇散文,并对一类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较有新意的论文。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从中获得很多收益,也发现一些问题。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有其特殊性:读。并要时刻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纠正美读过程中的错误。美读又要“写”,通过“写”来再现学生的鉴赏能力,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揣摩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能像其它的研究学习活动一样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 第一阶段的美读研究活动我分为三步来进行: 一、讲朗读理论,训练朗读: 朗读有四个阶段:音读、意读、情读、美读,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最高境界。为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古诗诵读的特点,我先讲了一些理论知识。分五次课讲完,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 1. 诵读技巧 (1)掌握节奏 文章的声音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在古诗中节奏有其规律性,因此要想读出古诗的意境,必须知道诵读作品时注意节奏,就能准确理解和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声音节奏的形成有一些规律,如:声带拉紧,声音就高;声带放松,声音就低;声音高时,响亮清脆,给人明朗、愉快、兴奋和振作的感觉;声音低时,幽暗沉闷,给人压仰、深沉、哀痛和负重的感觉。掌握了声音节奏,才把把握好感情节奏,才能读出不同的感情来。例如,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这是写傍晚优美如画的山色,感情欢快,“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句则是失意惆怅的情绪。能否读出其中的不同,则是美读的目的和归宿。 (2)控制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时语句声调的升降变化。控制语调就是使语调升降变化适宜,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感情色彩。 语调一般说有四种类型:平直、高升、降抑、曲折。朗读叙述性的句子或比较严肃的内容,一般总是用平直调;表示疑问、惊喜、命令、号召等感情,多用高升调;降抑调多用于坚决、自信、祝愿、感叹、心情沉重的感情;曲折调,指语调弯曲,先升高再降低,或先降低再升高,富于变化,常用来表示惊讶、幽默、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的感情。朗读须带感情,但朗读之前要仔细琢磨诗文中的语言含义,是悲、是喜,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把它们读出情味来。 (3)运用停顿 停顿是朗诵时句子当中、句子中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它是朗读技巧中的重要一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正确掌握停顿的规律,把握停顿的技巧,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表现。停顿的类型,一般地说有三种:语法停顿、心理停顿和结构停顿。语法停顿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心理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变化停顿时间的一种停顿;结构停顿是为了明确文章的结构关系所作的停顿。 下面从文学鉴赏的需要专门谈一谈心理停顿。心理停顿包括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一般都是在被突出的事物前后停顿。 ①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作的停顿。 ②感情停顿。有些诗文中,由于感情的冲击,要求言语节奏作相应的改变,或延长声音,或改变原来的语法停顿,达到揭示和渲染感情的目的,这种停顿就是感情停顿。例如:《雨霖铃》中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后三个字是感情抒发的重点,因此要在每个字上做不同的处理,“何”应该提高并拉长声调,“人”拉长音调,“说”低沉,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 (4)定好重音 阅读要定好重音。重音和轻音是相对而言的。调节轻重,可以表达好丰富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帮助理解作品的旨意。表达激情时,语音的轻重对比可以大大加强;描述画面时,语音轻重的对比可以减弱些,这样随文而读,可以使朗读者的心情平静而且舒坦。例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上句,应该重读“必”,下句重读“来”,这才能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红杏枝头春意闹”则应该重读“闹”。 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反复熟诵,既要广读,又要精诵。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而且可以融会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眼前和心中。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让静止的诗文活动起来,就使我们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2、诗歌鉴赏内容和方法。 鉴赏诗歌主要从五方面入手。 (1) 判断体例。古代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还有词和曲等形式。 (2) 把握意境。诗靠意象来表达感情,意象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共同构成意境。每首诗的意境都不同, (3) 品味语言。语言是诗附丽的土壤,意境是靠语言来体现的,分析诗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实现的。 (4) 理解情感。诗重在抒情,因此鉴赏诗歌要懂得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或相思或怀古或伤春或思乡等。 (5) 掌握手法。古诗常用的手法,有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夸张、比喻等 鉴赏诗歌主要方法: (1) 美读吟诵法 (2) 咬文嚼字法 (3) 名句赏析法 (4) 联想想象法 (5) 情感体验法 (6) 比较异同法 (7) 寻找诗眼法 (8) 评析技巧法 二、提供鉴赏论文,进入写作阶段。 美读的另一表现方式就是书面表达自己对诗文内蕴的理解和挖掘,是二次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去写之前不作任何指导,完全由学生去自己去做,对一部分语文素质好的学生是能够做到的。他们可以自己找资料,融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较有新意的论文。现在我想说的是如何对待那些语文素质差,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提高,兼顾他们才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教育理念的体现。因为学生占有的资料极其有限,所以我把一些优秀的论著,和鉴赏分析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习有一个思路,并极力鼓励学生有创新。对于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论文给予赞扬,对于抄录资料的论文鼓励他们以后要有新意,对于一些不成型的论文提出意见让他们修改。 三、上美读公开课,展示学生美读成果。本阶段末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李白诗歌美读》,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选出几个学生美读《将进酒》《月下独酌》《送友人》《塞下曲》,与课件朗读相对照,得到全校师生的赞扬。并让每个学生对李白名句进行美读接龙,体现多数学生在美读方面的收获。最后让一同学宣读论文《诗酒英豪》,汇报学生在撰写论文方面的学习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学习特征; 一. 惊人的模仿力。学习的开端是模仿,我试过两种美读练习方式。一种是就让学生自己揣摩,结果学生无所适从,读出来怪腔怪调,毫无诗意。我用电脑把广播员朗读的诗歌做成课件,让学生听几遍,然后模仿,发现学生朗读时有了模仿的痕迹。李白的 诗歌有范读,学生练习的成效快。学习《雨霖铃》时我播放朗读,这是一个声情并茂的优秀课件,学生都被吸引住了,都跟着模仿,听了两遍后,自己朗读,便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一些标准朗读素材供学生模仿学习,这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 极强的可塑性。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可以开发的潜质,在中学生身上也就更加明显。原来学生读诗时像读记叙文一样,毫无音韵美,现在他们都能马上投入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刘君淑同学刚开始读时只是吐字清晰,练习后每次读诗歌时,她都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孙鑫哲同学读李白的绝句《望庐山瀑布》能够读出豪迈的气势;夏文琦同学虽是一女生,却能读出《将进酒》的豪壮......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连续的强化性。斯金纳的强化律在学习的进程中无时不在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持续性,斯金纳指出,反应之后应马上给予强化,反应与强化之间的间隔越长,操作性条件反射就越不容易形成,因此要及时强化。也就是说学生在美读练习中如果间断练习,学生还退回到原来的程度。因为不断地刺激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美读意识,巩固美读效果。

与苏美晴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2021年,适逢徐霞客逝世380周年,中国 旅游 日( 《徐霞客游记》开篇作之日命名 )诞生10周年。为了践行霞客精神,提高《游记》记录的地方和景区的知名度,增强人们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的认识和寻找,丰富徐学的时代内涵,推动文旅融合、企业文化与乡村振兴,特隆重举办《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

本次大赛由香港徐霞客学会、香港文化和 旅游 协会、国际华文诗人协会、香港散文诗学会、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美丽酱香 旅游 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由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进会、云县徐霞客研究会协办。自2021年11月开始,历经大半年的投稿和评选过程,至今年6月,终于圆满结束,隆重揭晓。

徐霞客(1587-1641)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毕生献身于地理考察和 旅游 探险事业,历经34载游历,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写下了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国学经典《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华游圣”。

本次征稿内容以“徐霞客游线”为主题,围绕《徐霞客游记》记述内容,对《游记》记录的地方和景区进行诗歌表达和描写,结合当地自然风光、 历史 遗迹、风土人情、酒茶文化、 美食 文化、 社会 经济发展、企业文化与乡村振兴等创作。通过评选出的100首获奖诗歌作品,出版《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打造《徐霞客游记》新时代的“诗路之旅”。这是全球首次举办“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意义重大,将会载入史册。

这次征文反响强烈,吸引了全球关注徐霞客的目光,收到五大洲,包括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地16个国家(中国 、德国、西班牙、丹麦、荷兰、捷克、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安哥拉、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 日本)和全国(北京、上海、 天津、重庆、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 、广东、广西、海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 、贵州、河北、河南、山东、山西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及香港、澳门)32个省市区的1888篇征文。盛况空前,佳作纷呈,形成了“全球诗人书写霞客”的蔚为壮观景象。

这次大赛是以徐霞客的名义举办的国际华文文化交流和联谊的一次盛会,通过举办这次世界华文诗歌大赛,引导和推动全球民众和华文诗人了解霞客,尊重科学。这是体现中华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不同凡响创举,全球作者对徐霞客的热爱和践行徐霞客精神的宏大场面,令人欣喜和振奋。

参加这次征文的 社会 领域广泛,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徐霞客研究者、追随者和诗歌爱好者,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场世界华文文化盛事。他们当中,既有徐霞客研究会的专家和霞友,也有徐霞客标志地、游线、景区的作者;既有海内外文学大奖的获得者,也有一级作家、地方作协和诗协的领导和中国作协会员;既有世界各国的大学教授、博士、海外华侨华人文化组织领导,也有来自 社会 各界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公务员、编辑、翻译、记者、医生、大、中、小学教师、乡村教师、军人、工人、农民、农民工、个体户、自由职业、学生以及残疾人士等等。

特别是许多海外诗人,他们身在异国他乡,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家国情怀,令人十分感动。这是适逢中国 旅游 日诞生10周年、徐霞客逝世380周年,我们精心举办的一次“诗与远方”活动,是对世界范围徐霞客学说和华文诗坛的巡礼。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流派的形形色色作品,在这个舞台上集结亮相,各美其美。

征文中,有的作品描写了徐霞客精彩的一生,有的歌颂了徐霞客伟大的精神。更多的作品反映了徐霞客游历的地方:如江阴霞客故里、太湖,宁海、天台山、雁荡山、淅东天河大峡谷、齐云山、黄山、泰山、华山、嵩山、武当山、五台山、佘山、桐庐、金华山、双龙洞、林屋洞、兰溪、天目溪、江郎山、庐山、庐陵、武功山、仙霞关、武夷山、九鲤湖、桃源洞、罗浮山、桂林、漓江、大明山、柳州、剑江、青岩、白云山、黄果树瀑布、黄草埧、睛隆、珠江源、大理、鸡足山、凤羽镇、丽江、云州、腾冲、蜻蛉等林林总总,包含了徐霞客的大部分游踪,如同《徐霞客游记》新时代的“诗路之旅”。

此次大赛收到征文众多,组委会组织人力对大量征文认真进行了收集、登记、整理等繁复的工作,由评委会进行反复初选、初评和终评。初评在相关要求下,认真审阅、全面比较、统筹平衡,先评选出200篇作品,再由其中精选出100篇入围,最后由专家组成的终评委评选出全部奖项。

终评委员阵容强大,由海内外专家组成,共有5人: 唐汉章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霞客出游里程碑专家组组长); 庄伟杰 (旅居澳洲,文学博士,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王志清 (大学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诗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学理论家); 崔国发 (著名散文诗学者,文学评论家); 孙重贵 (国际华文诗人协会会长,香港徐霞客学会会长,香港文化和 旅游 协会会长,四所大学客座教授)。这次征文是徐霞客的命题征文,不是普通意义的征文。凡是没有徐霞客元素和不符合要求的征文,一律不能参评。本次评选要求作品文本一定质量的条件下,要兼顾到6个方面:1,专业性,要有一定比例的徐霞客标志地、游线及研究会的作者。2,世界性,要有一定比例的外国作者。3,广泛性,要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作者。4,区域性,要有一定比例的描写徐霞客游记代表景区和游线的优秀作品。5,公平性,不仅有名家,也要有弱势群体的作品,如乡村教师,残疾人等。6,适当关照作者面,如地域,性别,职业和不同年龄的作者。作品不能只单纯看艺术标准,也要注重思想性,注重他们的徐霞客精神和家国情怀,使大赛获奖作品尽量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唐汉章 评委认为:本次大赛从发起到结束历尽艰辛,其间正值新冠病毒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但是疫情阻断不了广大热爱徐霞客、敬仰徐霞客作者们的热情,仍然拿起笔创作诗文,讴歌徐霞客及其伟大精神与壮举和业绩。作者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非洲五大洲的16个国家和全国32个省市区。其广泛性创历次徐霞客纪念活动之最,同时也开拓了徐学研究新的形式。本次征集到的1888篇诗文凝结著作者们的辛勤汗水,表达了对伟大的旅行家、杰出的地理学家、游记文学家、旷世游圣徐霞客的尊敬与热爱之情。此次大赛充分体现了区域的广泛性,题材的丰富性,评选的公开、公平性。一百位作者经评选得奖是为佼佼者,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崔国发 评委认为:征文作者来自五湖四海,获奖诗人遍布中外,他们是游子更是诗人;是行者更是学者;是自然的挚友,更是山水的知音,而皆能循着徐霞客的旅迹,寻找人与万物浑化般的共存、审美意义上的共情、寄槪于天地时的共理。这些诗人们在文字中纵横驰骋,风尘仆仆,练意振采,既身入又心入,既足至又情至,“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探”,于诗与远方的云游中,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化合出一个个灵性缥缈而又博大幽深的诗歌世界。

王志清 评委认为:感动之一:主办方热情发动,意在推动。孙重贵先生有“香港徐霞客”之誉,他乐此不疲地发起与主办了各种华语诗歌大赛,这次又为海内外诗人搭建平台,其意在推动的主办动因,形成了这种赛事的“平民化”特点,产生了比较多的获奖者,这势必会造成比较广泛的影响。 感动之二:应征者踊跃投稿,意在参与。来稿与获奖的诗人,足迹遍布全球,参赛者百业俱全,老少咸集,主要来是东半球,也有不少来自西半球的,连非洲安哥拉的都有,来稿者所表现出来异常的热情,保证了赛事的热度与质量。感动之三:应征稿主题突出,意在歌颂。所有的诗作,有一个共同特点,爱我中华,爱我河山,爱我文明与 历史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心中流淌着黄河长江的炎黄子孙。

庄伟杰 评委认为:总体浏览入选作品,尽管难见叫人眼前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的力能扛鼎之作,这可能就是“征文体”难以写好的原因,尤其是以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某个特定的命题,在不同程度上可能会制约诗人们的正常发挥。但本次“徐霞客杯”诗歌大赛的获奖作品,还是表现出较高的写作水准与审美自觉。多数作品皆能以特殊视觉从中发掘美表现美,甚至让人看到作者的生活智慧、记忆痕迹和精神出处。个别优秀之作不仅停留于自然景观、家园情结、 历史 想象、生态伦理等维度,而且突破地理时空,巧妙处理诗的想象空间和象征场景,把时间意识、山光水色与个体生命体验相交织,把真实性、想象力与修辞化相融通,一种在天地万物与烟火生涯中感悟人生、 历史 与自然的人文情怀依稀可见。无论从立意、语言表达和艺术质地来看,在给予人心灵感应和美感享受的同时,有其特定的审美认识价值。当然,作为征文大赛的作品,并非完全等同于纯粹的诗歌创作,其自由度不尽相同,作品呈现的视野和境界自然有所区别。相对有特色有个性者,或融入个体生命体验,或以个性化语言,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既能写之又有生气,哪怕并非尽如人意,但可圈可点。需要正视的是,个别作品还有点概念化,即抽象大于形象,概念大于艺术,欠缺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诗性表达和诗意呈现。

孙重贵 评委认为:此次大赛,收到全球五大洲作者的近两千篇征文,令人欣喜,如此多人书写热爱徐霞客的作品,令人感动。当阅读这一篇篇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徐霞客研究者、追随者和诗歌作者的诗文时,同时对照《徐霞客游记》,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徐霞客作为中国 旅游 文化的先贤,与我们存在着精神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仅是伟大的地理学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是“千古奇人”,他的《游记》是“千古奇书”,被赞为“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他所写的“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何等美妙,被用作宣传云南 旅游 的广告词。这次征文就是提倡学习他“自然简洁,情景交融”的文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旅游 文学的优良传统。鉴于佳作众多,竞争激烈,终评委经过认真评选、反复比较,认为佳作虽有,但未见眼前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震的力作,故金奖由原设2名调整为1名,增加1名银奖,名次奖总数维持不变为32个。经统筹平衡, 最后评选出100名获奖作品(金奖1名,银奖11名,铜奖21名,优秀奖68名)(另行公布)。另设杰出贡献奖6名,组织奖4名(另行公布)。

同时授以10位诗人“2021年度十佳国际华文诗人”称号(另行公布) 。此次评选也存在不足之处,也会沧海遗珠,如未能入围获奖的作者,敬请理解,重在参与,感谢支持!《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进行期间,刚好是新冠疫情反复爆发的时期,这次大赛的开展、作者的参与和专家的评选都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进行的,表现了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众志成城,敢于战胜的信心,难能可贵!我们籍此次活动,向徐霞客致敬,向徐霞客研究者和追随者致敬,向全世界参加的诗人和作者致敬!同时向香港徐霞客学会、香港文化和 旅游 协会、国际华文诗人协会、香港散文诗学会;向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进会、云县徐霞客研究会;向提供奖品赞助的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美丽酱香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向各位评委致以衷心谢意!《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终于完成了自已的使命,圆满结束了。但是践行霞客精神不会结束,徐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将对推动我国文化 旅游 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徐霞客是“国足”,也愿我们所有人士,都能够成为“国足”,走出一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徐霞客游记》新时代的“诗路之旅”,攀登徐学研究和新诗创作的高峰。

《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组委会 2022年6月8日 《首届“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组委会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

孙重贵: 国际华文诗人协会会长,香港徐霞客学会会长,香港文化和 旅游 协会会长。

文 榕 :香港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香港《橄榄叶》诗刊主编。

万兴贵 :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贵州黔酒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安朝 :贵州美丽酱香 旅游 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茅恒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汉章: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麻绍勤 :中国 旅游 日倡议发起人,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林国干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台州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进会会长。

张学宇 :云县徐霞客研究会会长,主编会刊《霞光》。

《“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获奖名单(100名)金奖1名 1-1 龚刚 (中国澳门)《与徐霞客向山河回归》 银奖11名( 排名不分先后,原则以作者地区和徐霞客行走区域安排 ) 2-1 李玥 (美洲美国)《万里遐征》2-2 布饶依露 (女,欧洲丹麦,佤族)《鸡足山屹立着霞客精神》2-3 昔月 (女,欧洲德国)《徐霞客——真国足也》2-4 赵国庆、曹锦芬 (安徽芜湖)《像游圣徐霞客那样遇见中华锦绣河山》2-5 余志成 (上海)《侠客的脚印》2-6 晓弦 (浙江嘉兴) 《提灯的人》2-7 柏桦 (女,云南昆明,傣族)《一部伟大的传奇》2-8 邓红琼 (女,广东珠海)《追梦大理》2-9 杨远康 (贵州兴义) 《涅槃的渡口》3-10 李建华 (江苏江阴)《行旅者的歌谣》2-11 李晖 (浙江宁海)《霞客行》 铜奖20名( 排名不分先后,原则以作者地区和徐霞客行走区域安排 ) 3-1 钟婉 (女,非洲安哥拉)《出游半生,书写千卷,穿行万里》3-2 王晓露 (欧洲西班牙)《天台山》3-3 陈桂萍 (女,亚洲印度尼西亚)《相会武夷》3-4 曾广健 (亚洲越南)《丽江摄魂行》3-5 张立中 (澳洲悉尼)《跟随徐霞客》3-6 徐国强 (中国香港)《朝碧海而暮苍梧》3-7 张继征 (中国香港)《浙东天河大峡谷》3-8 郁东 (云南祥云,彝族)《彩云之旅》3-9 陈剑飞 (浙江宁海)《纪游时刻》3-10 康泾 (浙江桐乡)《他把游客感恩的目光,聚焦在异国他乡》3-11 左光强 (云南云县,彝族) 《云州,云州》3-12 白频 (女,辽宁)《踏着云儿登华山》3-13 张新平 (湖北孝感)《黄山上,徐霞客抚摸一棵松》3-14 蓝帆 (女, 四川成都)《雁荡山中念宏祖》3-15 肖秀文 (女,福建厦门)《邂逅雁荡山》3-16 天悦 (女,河北石家庄)《追随徐霞客漓江行》3-17 王定芳 〔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徐霞客:这个城市因你而美好》3-18 东郎张超 (贵州松桃,苗族)《青岩霞客行》3-19 牧之 (贵州兴义,布依族)《与白云山书》3-20 童心 (女,江西)《你留下的开篇是闪耀光芒的路标》 优秀奖68名( 排名不分先后,原则以作者地区和徐霞客行走区域安排 ) 4-1 海伦 (女,美洲美国)《黄山归来不看岳》4-2 饶蕾 (女,美洲美国) 《登黄山,天下无山》4-3 夏婳 (女,美洲美国)《穿越千年的庐山雨雾,徐霞客也曾畅游》4-4 杜秀香 (女,美洲美国)《新五台山日记》4-5 婉冰 (女,美洲加拿大) 《徐霞客传奇》4-6 张月琴 (女,澳洲澳大利亚)《对 话》4-7 妙妙 (女,澳洲新西兰)《拥抱大自然》4-8 林祁 (女,亚洲日本)《武夷探险》4-9 马彦 (女,亚洲韩国)《 旅游 日忆霞客》4-10 林映辉 (中国香港)《速写徐霞客》4-11 李建民 (中国澳门) 《徐霞客,一个心贴尘埃的行者》4-12 夏纪舟 (山东曲阜) 《致敬碧海苍梧间一个伟大的灵魂》4-13 李文月 (女,贵州贵阳)《霞客行》4-14 陈安辉 (女,四川达州 )《我与徐霞客的约定》4-15 朱晗 (女,安徽合肥)《烟霞里的过客》4-16 苏扬 (女,江苏扬州) 《霞客颂》4-17 夏洪芬 (女,上海) 《游记生涯》4-18 江云龙 (江苏无锡)《徐霞客,我们不会忘》4-19 陈锡良 (江苏江阴) 《三百洞穴亲霞客》4-20 张凌云 (江苏张家港) 《雨中重访徐霞客故里》4-21 林夕 (女,江苏江阴) 《霞客故居的浅唱低吟》4-22 王雪芳 (女,山东滨州)《徐霞客游记从这里起笔》4-23 杨华 (江苏徐州)《徐霞客初游太湖》4-24 康湘民 (河南驻马店)《对天台山的向往是一场 情感 经历,也是宿命》4-25 曹新 ( 四川达州)《天台山 一半诗画,一半胜景,一页对游圣的思念》4-26 赵长在 (河北沧州) 《在天台山,回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史》4-27 朝颜 (女,江西瑞金,畲族)《在天台山纵情奔跑》4-28 南鸿子 (四川南部)《游北雁荡山兼寄徐霞客》4-29 柴薪 (浙江衢州)《在江郎山》4-30 胡庆军 (天津)《桐庐,悄然行走在我们的梦里》4-31 水草 ( 浙江义乌)《金华山》4-32 金晓 (浙江金华)《双龙洞》4-33 薛培新 (浙江湖州)《林屋洞的屐痕》4-34 厉运波 (山东日照)《行走仙霞关》4-35 王志彦 (山西长治)《天目溪记》4-36 王智汪 (江苏宿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齐云山》3-37 梁冬梅 (女,吉林长春)《庐山,我遗落了相思》4-38 兰溪 (女,辽宁大连)《仰望泰山天街》4-39 云水之间 (女,山西左云) 《如果我能给徐霞客做导游》4-40 侯俊利 (山东泰安)《嵩山万岁峰》4-41 杨启刚 (贵州都匀,布依族)《与徐霞客五访畲山》4-42 陈于晓 (浙江杭州 )《在武夷,邂逅霞客的身影》4-43 吴晓川 (福建泉州)《桃源洞:穿梭时光的界线》4-44 苏文田 (福建厦门)《九鲤湖寻梦》4-45 林红梅 (女,辽宁阜新)《武当仙山盛名扬》4-46 袁斌 (湖北十堰)《武当榔梅》4-47 惠远飞 (广东深圳) 《罗浮访仙踪》4-48 慧闻香 (女,广东惠州)《重游罗浮山抒怀》4-49 川梅 (广东河源)《霞客四到江西游》4-50 漆宇勤 (江西萍乡)《武功山:复述或回望》4-51 欧阳和德、傅小兵 (江西吉安)《行旅庐陵》4-52 阿毛 (广西南宁)《徐霞客在桂林》4-53 黄秉战 (广西南宁,壮族)《大明山纪事广西》4-54 黄劲松 (江苏昆山)《在柳州,紫荆花像奔跑的火焰》4-55 周承强 (广东广州)《等鸟叫出金凤口音》》4-56 小象 (女,中国香港)《徐霞客贵州行》4-57 李金福 (贵州荔波,苗族)《徐霞客过剑江》4-58 苏美晴 (女,黑龙江大庆)《晴隆记》4-59 张雅 (女,陕西汉中)《徐霞客之黄果树瀑布》4-60 张志宏 (云南宣威)《珠江源》4-61 鲁绪刚 (陕西旬阳)《大理的海与月》4-62 张卫平 (云南大理)《一道霞光半山云》4-63 杨继光 (云南宾川,白族)《鸡足山:话说《徐霞客游记》终篇之地》4-64 郑安江 (山东滨州)《凤羽镇:隐于清幽的“世外桃源”》4-65 字加华 (云南大理,彝族 )循着徐霞客的足迹走古道》4-66 李政军 (云南云县,彝族)《霞客转身沧江南驰》4-67 陋岩 (山西阳泉)《小锅酒:打开了徐霞客眉宇间的乡愁》4-68 赵海霞 (女,云南大姚)《徐霞客精神蜻蛉传》

与奉献是一种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教师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啊!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是神圣的职业就要负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让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是无私奉献的蜡烛把毕生所学的知识——向我们传授;老师是遮风挡雨的大伞像妈妈一样无时无刻的保护我们。无论是在盛夏或在寒冬,老师每分每秒都在辛勤的工作着。当我们在甜甜的梦中遨游时老师却在一边批改着一摞一摞的作业,一边认真的备课。

更让人感动的是5月12日的级里氏的地震中,谭千秋老师所在的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间坍塌,当时他正在这栋教学楼里给学生们上课。

5月13日晚,当搜救人员在这所坍塌的教学楼里救出4名学生时,发现谭千秋老师张开的双臂死死地护着他们,而自己却献出了51岁的生命。谭千秋,一个让亿万中国人落泪的名字。

他像童话里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着学生。像谭千秋,这样的普通中学老师,用血肉脊梁承受住了千钧重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多么无私的老师啊!这正应了:摘下我的翅膀让你飞翔。不仅是谭千秋老师这样无私奉献,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也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他们将所以的时间都投入教育事业中,默默地耕耘,要让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以奉献为话题的高二议论文5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取了什么。”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以奉献为话题的高二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是人最美好的地方,爱是人最美好的联络关系,爱心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感情,它让人感动、让人动容。而我,就曾遇到过一件感人至深的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他们之间非亲非故,更是互不相识,却无私的将爱心奉献。

一次,我与妈妈到商店。走到附近时,忽然发现前面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一位老奶奶正卧在地上,看那脸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她生病了。可为什么她身边没有亲人呢?得快点把她送到医院。正想着,突然一阵喇叭声传来,闻声一看,原来是一辆出租车,只见司机探出头急切的喊道:“快!快上车,老人家的身体不好,我送她去医院。来几个人搭把手。”我看着他焦急的样子,心想,这应该是那老奶奶的亲人吧,既然有人照顾她,自己又何必操那个心。想到这儿,我立刻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可没等我说完,只见妈妈快步走向那位老奶奶,边走边说:“来几个人帮忙抬上去。”又对我说:“快上车,去医院。”只见妈妈又和几位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车。看着妈妈焦急的面孔,我也上了车。

去医院的路上,塞了车,司机不停地回头看着老奶奶,看她越来越痛苦的表情,他急得满头大汗,把汽车喇叭按得直响。来到医院,妈妈急忙跑去挂号,几个叔叔一起把老奶奶抬上了担架,又一路小跑着把老奶奶送去了急诊室。在路上,一位叔叔还关切的说:“您放心,马上就到急诊室了,会没事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位医生走了过来,说:“老人家没事了,我们已经开了药,记得按时吃。”听到了这句话,所有人的心才松了下来,紧皱的眉头也放平了“你们这些做子女的应该多关心、照顾下老人!”说完,医生便走了。这时,妈妈对大家说:“我去交钱,老人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这时,那个司机开口了:“大姐,你误会了,我们几个根本不认识那老大娘,那老人家应该是没有孩子的,我这里有一点钱,你的就留着给孩子买点吃的吧。”说着,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零钱。接着,又一个声音响起:“还有我的!”“我也有。”说着,几个人便接二连三的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这时,我才注意起他们身上,他们身上都穿着工人服,脸被太阳晒得发黑,一看就知到工作很辛苦。他们都是来自社会基层,生活本就不富裕,现在却把钱给了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人,还有那个司机,还有妈妈,他们都无私的帮助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我却那么自私,在她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心的人。

这件事我一直难以忘怀,我想,如果人人将爱奉献、将心奉献,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是一点陌生与仇恨,多一点和谐与幸福。

保尔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我觉的一个完美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带着亲人的期盼而来,带着他人的敬仰而去。

数学“0”的出现是数学领域的一个飞跃。可是我觉得“0”不只是零,它有着更深的含义。“0”就像一个全新的生命,显得那么纯洁,但它又是空虚的,要用一辈子去填满。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能拥有亿万资产,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完整的。而我并不这样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也惟有奉献才能使原本空洞的“0”成为一个丰硕的果实。

如果有人要问我什么是最快乐的,那么我会最快最坚定的回答你,那是奉献。我想会有人反驳到奉献等于付出,付出了还会是快乐的吗?如果是这样,我一定会问:地震了,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双手营救出被埋在废墟里的人们,当他们看到自己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时,他们奉献了,难道他们不快乐吗?老师呕心沥血得教我们知识,他们奉献了,可是当老师看到一份份打满“√”的试卷时,难道他们不快乐吗?不!他们都很快乐,因为奉献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在我心目中,快乐其实很简单,快乐就来源于奉献,而奉献是不论大小的。

快乐是生活中最美妙的一首歌,而奉献是它的主旋律,正因为有了奉献才快乐。一个人如果奉献多少,也索取多少,那么他的人生就等于零。一个人如果只一味的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他的人生等于负数。我坚信有这样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快乐=奉献。让我牢记这个公式,以此去解人生的方程。

在这个物欲横流,单调无色的时代,金钱逐渐代替理智,权利逐渐代替人性。每一个人,每一件物,都无不被笼罩在浓浓的铜臭之中。在这时,人们只知道索取,索取一切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哪懂得奉献?哪懂得分享?这也正是人类最大的弱点——永无止境的贪欲。若只是一昧的索取,不奉献,不分享,那社会只会是死气沉沉,那么良心只会被金钱替代,何谈快乐?

当你走在街上,碰到乞讨的人时,你会将身上的零钱奉献给他们吗?我想不会。或许你会想:“这一定是有人指使,即使把钱给他们,他们也得不到。”但你想过吗,若人人都这么想,那么谁去帮助他们呢?难道他们只能去小学旁,博取一颗颗纯净无暇的童心的援助吗?即便是这样,又有多少家长,阻止孩子们这纯净的善良,揭穿这所谓的“黑幕”,逐渐冰封孩子们那炽热的灵魂。如此下去,街边,走过的就是一具具行尸走肉了吧!他们的灵魂,也皆被金钱的囚笼禁锢了吧!在这样的社会里,快乐,应该早就绝灭了吧!

当开展募捐活动时,有多少单位,多少学校,为职工设立固定的募捐金额,使本来奔波劳累的心变得更加疲惫不堪。而在举行慈善晚宴时,又有多少极富爱心的人因募捐金额太少而被拒之门外,使那爱心的火焰在这冰封的社会中渐渐泯灭,使爱心的荣誉被贴上有价的标签,使火光越来越少,黑暗越来越多。又有多少人因捐款金额太少而受尽白眼,讽刺,使绿意萌动的心瞬间荒芜。当年“慈善不仅仅是钱,而是心。”的话恐怕早已成为历史了吧!难道当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用金钱来衡量,用权力来主宰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与其痛苦地苟且在这世界,还不如不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再去寻找一个充满爱心,欢乐的世界

因此,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奉献感动世界,用快乐充实人生,用我们的行动在世间播下爱的种子,用我们的爱心去填充人类心灵的缝隙。使这一切成为我们快乐的动力,用这一切渲染我们绚丽的人生。让世界充满爱,美,还有感动……

阳光奉献给了大地,雨露奉献给了大树,微风奉献给了野草,泥土奉献给了大地上的所有植物。而我要拿什么奉献给我的青春?是永恒的梦想?是优异的成绩?还是碌碌无为呢?

青春,是一个人实现梦想的阶段。青春,是每个人奋斗的阶段。生活因青春变得波澜起伏,五彩缤纷。爱因斯坦拿刻苦钻研奉献给了青春;雷锋把热情待人奉献给了青春;革命战士们把为人民服务奉献给了青春。我应当以学业中的坚持不懈的奋斗与永恒的梦想奉献给我那短暂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从小学跨入中学便开始了我们的青春生涯,我们告别了童年,从此为我们的理想与目标努力奋斗。在小学时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和梦想,为我的目标与理想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泪水,从我选择了这条回环曲折、坎坷的道路,直至成为了一名中学生,我也从未产生过任何畏惧,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就要把它走完。在途中我有过骄傲也因此流过泪水,这使我懂得了在成功中难免会骄傲,当你骄傲又没人提醒你时,你应当克制自己,想着“后面还有都少人在追赶这你,只要停下,就会成为落后者,难道你甘愿为小小的胜利而成为落后者吗?不,现在所谓的成功只是在途中经历了一点坎坷后小小的胜利,也是向成功终点的一大跨步,但离终点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我时常提醒自己只要坚持不懈,不畏惧任何困难终会取得成功。

梦想是人生的羽翼,梦想是成功的酵母,梦想是渴望的面包,梦想也是指南针,为你指明方向。若一个人一生中没有梦想,那么他的人生将是枯燥无味,没有一点生机。实现梦想的路途是艰难的,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有一个永恒的梦想——做一名无私奉献的教师。在我心中,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老师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努力了,付出了,但梦想还未实现,那是恶魔在考验你的坚贞,在你经过了所有考验时,梦想就会实现。我常因偏科而总有一科考不好,虽然挫折像黄连,却是苦口良药;挫折像风雪,严酷却有情;挫折像绊脚石,让你吃一长一智。每个人的成功不是你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那么地轻而易举,而是要付出汗水和泪水的。

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青春?哦,我要用我那永恒的梦想和那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奉献给你。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也会唱。是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爱心待人,就会带给别人丝丝暖意;如果每人都奉献自己的爱心,哪怕只是一丁点,世界上也不会有战争,暴力,和平和幸福将永驻人间!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小女孩,因车祸而被夺去了金色的童年,下身完全被废了。医生说,要保命,必须把废了的两条腿给锯掉。面对只有4岁的女儿,她的父母只能忍痛割爱。结果,女孩本该蹦蹦跳跳的,现在却只能躺在床上,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在窗外跳绳、踢毽子,无奈的她只能默默地流泪。失去双腿使她的神志不清,时不时总喊自己的腿很疼,脚趾头凉凉的。后来在父母与外公的鼓励下,她渐渐恢复了以前的开朗性格。

然而,交通警察部队一直都没有忘记这个在交通事故中彻底失去双腿的女孩。在一个宁静的黄昏,他们来到小女孩的家,刚走到家门前,就见小女孩下身顶着一个篮球,用手支撑着地和其他小朋友追赶着。顿时一行人被这个顽强的生命深深地震撼,激动得抱起小女孩!进了小女孩的家门,见她家里如贫一洗,连件象样的家具都没有。是啊,当时小女孩的父母每年的收入本来就不多,如今这些钱都全部用在医治她的双腿。幸好有热心的邻居,不然他们一家子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帮助小女孩一家人,整个交通警察部队慷慨解囊,共捐出了1000多元。

日后,这件事感动了公安部常务副所长,他真诚地表示,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小女孩。他号召了许多人来为小女孩献出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捐了款,一角一角的,还有一百一百的,当把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的爱心钞票拿到他们一家人面前时,他们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20__年1月,几位专家对小女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计划要为女孩安装国际一流的双侧髋关节假肢和双腋拐,坐便器等。并说半年后,小女孩变可以依靠仿真假肢自主地走路了。

终于,人间的爱托起了小女孩半截身子的生命支点。社会各界关心着这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使本注定一生瘫痪的女孩坚强地站起来。“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歌声又响起了……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感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作为教师,就应为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为军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坚守边疆、保家卫国;作为科学家,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发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奉献的人。第二篇:谈谈无私奉献2013年4月22日下午,一位名叫汪策的女志愿者在向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时,在芦山县境内被坠石砸中,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汪策生前是贵州某药业公司在川攀西片区经理。地震发生后,她主动请缨运送药品支援灾区,遭遇不测。4月28日原本是她33岁的生日,如今,生命的年轮停止转动,永远定格在32岁。(新京报)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为了灾区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今天我们讲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一种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意味着对自身利益一种自觉的舍弃。所谓奉献应具备视别人的痛为自己的痛,视国家的难为自己的难,视世界的苦为自己的苦的大爱精神,同时还应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要具备高尚的奉献精神,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从“尽职”到“奉献”还有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但也一道人们走向无私奉献的“起点”。伟大出于平凡,尽职尽责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很难。二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要坚持义利统一,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三要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的关系。我们要坚持获得来自奉献,奉献是获得的前提。正如徐虎所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四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无论我们所做的事是大是小,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就是一种奉献。奉献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都能够尽职尽责,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在积极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一点点,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论奉献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份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勇挑重担的职责。我们应该具有奉献精神,但是也应该考虑奉献的代价和限度。

古人曾经说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许多著名的人物都这样解读过自己对生存的感受:曹禺先生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民用尽自己的才智、专长和精力,再离开人间。不然,他总会感到遗憾,浪费了有限的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讲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爱因斯坦也讲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既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而更多的伟大人物则是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解读了人生的意义:雷锋、焦裕禄、郑培民、还有在抗击“非典”中英勇奋战的广大白衣战士,举不胜举的英雄们用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奉献与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展示了人生价值的真谛。

臧克家的诗句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此,人是应该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奉献精神,奉献也会让我们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但是,奉献应该有一定的限度或者考虑奉献的代价,比如,杨大兰,是湖南省宜昌市技江县枝花信用社炊事员,她看到两名歹徒揪门扭锁,同歹徒搏斗,不幸被歹徒用匕首连扎十七,光荣献身!事后被全国农行系统授予“多融卫士”的光荣称号,追认为烈士。许多人称赞杨大兰,这们年仅18岁的女青年度过了轰轰烈烈的一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杨大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参加工作才8个月,人生的路还非常慢长,如果她不死亡,肯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奉献。面对歹徒,她应该考虑能否制服歹徒,如果没有把握,不仅不能保证金库的安全,而且还可能有生命危险。我认为这样的奉献太不值了。

因此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是必须考虑奉献的代价,考虑奉献的限度,那种一味追求奉献而不顾成本,甚至生命代价的奉献不仅不能为社会带来任何好处,还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追问

谢谢

有关“奉献”的议论文材料

八名志愿者接种我国第一支艾滋病疫苗 ——甘做疫苗接种者是对人类健康的奉献 2005 年 3 月 12 日上午,中国自行研制的艾滋病疫苗首次进行人体试验,首批 8 名志愿者在广西接受艾滋病疫苗注射。

据央视国际消息,研究机构为这次试验共招募了 49 名志愿者,最后一次体检合格后,研究人员从中选出首批 8 名志愿者,正式接受艾滋病疫苗注射,他们将在注射疫苗后接受 180 天的跟踪观察。

据了解, 2004 年 11 月 25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式批准由长春百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进入一期临床研究。

这次艾滋病疫苗一期临床研究的人体试验时间为 14 个月,分成 8 组进行。

从蜜蜂的奉献精神谈起 成群结队的蜜蜂在一起酿蜜,它们付出这样大的辛劳并不是为自己,而是因为它们酿出的蜜可以为整个群体而非个人所享用。

人们应该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整个社会。

奉献精神要求人们拥有信念,忘我的工作是责任和力量的化身。

国家的兴旺需要奉献精神。

例如,我国的教师、医生或是运动员,他们都在为祖国利益而操劳,他们奉献出自己不是为了出名或得利,他们献身于自己的社会。

不管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应该为了改善社会而努力积极地工作。

但一个人的奉献所能取得的成效,并不仅仅只取决于他乐于奉献,还取决于他自身的能力。

如果你满腔热忱地想献身于祖国,但却没有所需的技能,那你也不会做出大的贡献。

一个人的能力越大,那他能做出的贡献就越大。

所以,对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增强自己的技能,以待有朝一日能以适当的方式报效社会。

关于奉献的议论文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以奉献为论题的议论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之所以能永唱不衰,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奉献是人间最美的感情。

奉献和索取是一对矛盾,如果一心索取,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而一直为爱默默奉献的人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海伦.凯勒是一个顽强与病魔抗争的人。

虽然刚刚降临人间就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语言表达能力;虽然她只在人间度过了八十八个岁月,却有八十七年是在黑暗与恐惧中度过的;虽然自己都是一个残疾人,但她却充满的希望,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活了下去。

她不希望更多人承受自己这样的痛苦,所以一直在无私的默默奉献,帮助那些残疾人。

海伦的老师沙利文在为她奉献着,她们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因为沙利文老师的无私,才使海伦.凯勒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海伦坚定了信念:要像沙利文老师一样,把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一个人。

她到老都一直在为别人着想,但她却从来不求回报;她为别人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她让别人收获了幸福,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只为一个真理: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

这无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为灾区的孩子们捐钱捐物,这点点滴滴,不正是人间最伟大的奉献精神吗?真爱无痕,至爱无声。

只要真心的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人们总是在想着索取,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奉献,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奉献是无私的,是用来付出而不是索取的。

没有微笑的世界是一个地狱没有奉献的世界将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爱的奉献爱可能是轰轰烈烈的,就如那一泻千里的黄河,拍打着坚硬的岩石;爱可以是温馨的,犹如花香,丝丝缕缕,沁透人的心脾;还可能是无声的表达,就是黑暗中的束束灯光。

生活是爱的海洋,爱是生活的积聚。

父母的爱,是那淡雅的茶。

或许,他们的口头没有太多浓烈的爱语,但他们的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我的心田。

记得那晚,夜已静了,柔柔的月光洒遍凉初透的夜晚,我仍在书桌边,台灯下欣赏着名人佳作,思绪也在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轻轻地,一阵淡雅地清香钻入我的鼻孔,原来是妈妈为我泡了一杯热茶,她惊碎了我那薄而透明的沉思,蹑手蹑脚地完成了每一个细节。

茶叶还在水杯中打着转,但它的香已融入了夜,浸入了水,遍布我的鼻腔。

夜还是那么幽然,但目光却更加皎洁,是母亲那一细腻的爱为它增添了一份光彩吧?夜无声,一切全在不言中。

父母的爱总会报得三春晖的。

老师的爱,严谨而亲切的教育。

或许,因为我不乖,那次老师在午饭前叫我到办公室。

“你来了!”他稳稳地坐在板凳上,一脸严肃。

“过来”,他发话了。

我缓缓地移动着那千斤重的脚步。

“看,这次你的数学考了95分,大有进步,老师也不知该怎样奖赏你。

但要继续努力,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嘛。

不说太多了,来,我给你讲一讲你错的题。

”于是便细致严密地为我推理证明错题。

我听得很认真,那一次真正了解了教师的心,像微风中的竹,坚韧有翠绿,还有“沙沙”地轻唱。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爱你,关心你,是他们真情地流露。

谈话后,老师给了我一盒点心,当作奖品与午饭。

原来,老师的爱也会这么亲切。

教育的味道好甜好香,不会有吃厌的一天。

同学的爱,永远是多彩的宝石。

同学是朋友,是人生快乐的资本,一起欢快地唱,一起痛快地哭,难道不是爱的表现吗?我们是同学,我们一起步入校园,我们一起跨出校园,风雨岂能阻挡你我的真情真意!我们是小荷,任那蜻蜓立于头顶,一份自然,一份真挚。

多彩因为你与我,表达的不同是斑斓的童话。

轻轻地,同学在我耳边留下了一串永远的歌谣“我们永远是朋友。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丽,但无论怎能样的美丽都是由这亲情,师情,友情组成。

原来我的爱如那小溪,对我的爱如那大海,小溪终会汇入大海。

嗨,我的爱!嘿,对我的爱,不要掉队哦!奉献吧!尽情地表达吧!

以奉献为话题作文的题目

追求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人生价值高低的分水岭。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献。

古今中外许多伟人英雄,他们生前无私奉献,为人类社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人民把他们刻在心里,千古流芳。

同样,更多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辛勤劳作的、像牛一样的普通人民,像工人、农民、教师、清洁工等,他们一生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求名利。

他们平凡而伟大,吃的是草,流出来的是血和牛奶,他们更值得歌颂、赞美。

析反,对于那些骑在人民头上横行霸道,利用手中权力贪污腐化,勒索百性的索取者,人民深恶痛绝。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自然也不同。

只要一生尽力奉献,哪有高低贵贱之分!何必牢骚抱怨,难道为人民奉献,就是想得到人们的"喜欢"吗?你身边像牛一样奉献的人或事很多,不妨记述一二;奉献只为沽名钓誉的社会现象也有,可略作评论。

也可大胆想象,联系社会现实,编述故事,表现观点。

[佳作选萃]让奉献之树常青山西 周 阳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

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

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

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奉献,人生乐事最近,我读了许多书,我最喜欢《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篇题为《为人贡献,我心甘情愿》。

刚看到题目,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读到“我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我们的国家”时,我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宁愿舍弃自己的小家,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呀!试问,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为了自家的前程,为了个人的幸福,想尽办法。

更有甚者,为实现一夜暴富,竟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

想到这儿,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有一天,需要我舍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利益,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我能做得到吗?我颤抖了,我无法很快回答。

更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竟然“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他人的幸福,宁愿牺牲自己,永不后悔”。

我惭愧呀!古人尚且有如此胸襟,这么高尚的情操,而我,一个新时代的少年,心胸竟如此狭窄,为社会渣滓的幽暗心境、丑陋行径心有余悸,染上了一切向“钱”看的陋习,忘了老师的教诲,忘了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身边平凡人物的光辉形象:为了建设我们新校舍,多少工厂、多少企业家、多少平凡的无名英雄为此捐款捐物,记得那次在学校建校纪念碑上,我们还找到了我们学校老师的名字呢!与古人相比,与这些无名的、有名的英雄相比,我真是太渺小了。

读着故事,思考着,琢磨着,我终于明白了:为国家利益,为他人利益,我们无私奉献,理所当然,责无旁贷。

为别人做好事,为家国作奉献,那就是为自己寻找快乐!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要向古人学习,向那些无名的、有名的英雄们学习,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生命。

我将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奉献,当作人生乐事。

以奉献为话题800字议论文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

她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感人的是无私奉献的杰出人物。

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家和人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

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登上一个新阶梯。

”无私奉献,要坚持埋头苦干的务实态度。

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我们思想修养追求的彼岸,那么“埋头苦干”则是抵达这一彼岸的桥梁。

因为无私奉献不是凭口头怎么说,而是要看行动怎么做。

就是说,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还要表现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作为教师,就应为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为工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多生产合格的产品;作为农民,就应为国家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为军人,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坚守边疆、保家卫国;作为科学家,就应为国家和人民发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为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让我们吸吮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奉献的人。

第二篇:谈谈无私奉献2013年4月22日下午,一位名叫汪策的女志愿者在向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时,在芦山县境内被坠石砸中,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汪策生前是贵州某药业公司在川攀西片区经理。

地震发生后,她主动请缨运送药品支援灾区,遭遇不测。

4月28日原本是她33岁的生日,如今,生命的年轮停止转动,永远定格在32岁。

(新京报)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为了灾区的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今天我们讲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一种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奉献就是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从业人员的目的不是为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意味着对自身利益一种自觉的舍弃。

所谓奉献应具备视别人的痛为自己的痛,视国家的难为自己的难,视世界的苦为自己的苦的大爱精神,同时还应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

要具备高尚的奉献精神,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立足本职,尽职尽责。

从“尽职”到“奉献”还有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但也一道人们走向无私奉献的“起点”。

伟大出于平凡,尽职尽责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很难。

二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要坚持义利统一,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三要正确处理奉献与获得的关系。

我们要坚持获得来自奉献,奉献是获得的前提。

正如徐虎所说“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四要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无论我们所做的事是大是小,只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人民,就是一种奉献。

奉献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我们在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广大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都能够尽职尽责,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在积极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

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一点点,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谁有关于"奉献”的议论文中的实例?

安纳提的奉献最多 相传古时在欧洲某城要铸一个大钟,不只外观要很美丽,声音也要清脆,好叫民众一闻钟声就被吸引前来礼拜堂敬拜神。

所需款项由市民自由奉献。

居民之中有一极贫小姑娘名叫安纳提,父已去世。

母作佣人,生活相当窘迫。

但是安提纳诚心爱主,巴不得在铸钟的事上有份。

有一天,因为帮助他人搬运杂物,人家送给她一个铜元。

她起初推辞说:“请你收回,我并不是因为要钱才来帮助你。

”后来因为推辞不掉,她就征得母亲同意,持往献金处,献上作铸钟之用。

她见别人都在献上大笔款项。

当收款人看见她光着脚,穿的又破,并且仅持一个铜元,羞羞答答的在那里递上之时,收款人说:“什么,一个铜元,我们这里不要铜元,快拿回家去吧!”她回去一见母亲,就哭着说:“母亲,他们不肯收我的铜元。

”母亲安慰她说:“不要紧,天父知道你的心,你不必忧伤。

”安纳提只得又把铜元收藏起来。

钟铸好后,经过多次的修整,所发声音总是不和谐。

铸钟的技工,虽然都是名匠,也灰心了。

有的人说,铸匠的手艺不佳,有的人说,是因天气不合,最后有一人问说:“请问铸钟的款全用上了吗?”收款人说:“所有奉献的款都已用在这事上了;不过有个贫穷的女孩子拿来一个铜元,我没有收她的。

”那人说:“啊,我们若是不收那个奉献,我敢相信,这钟声永远不能和谐。

”那收款人说 :“这真是不近情理。

”但是群众都说:“我们该把那女孩子找来。

”于是有人立刻找到安纳提,对她说:“你快快拿着你的铜元去献上吧。

”安纳提不懂是什么意思,可是她就照所说的 献上了她的铜元。

当人再敲那钟时,钟声真的和谐了,极其好听。

民众十分欢喜,同声说道:“安纳提的奉献最多。

求一篇关于“默默奉献”的作文。

800字。

高分。

在线等!

默默奉献 暖春,片片落英缤纷撒过,滴滴露水划过。

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盛夏,万缕阳光四射,骄阳似火时,尽是烈日当空。

中秋。

枫叶此起彼伏,秋菊芬芳飘逸时,尽是心旷神怡。

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时,尽是寒风刺骨。

这每一刻,路上都闪现着那穿着橘黄色,手中舞动着扫帚的环卫工人…… 春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跑到苹果园尽兴的玩耍。

我们爬上果树,摘苹果,捉迷藏,犹如顽皮的猴子一般。

微风吹拂,果子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在果园中。

当我们玩累的时候,忽然望见远处闪烁着园卫工人正在背着药水,手中拿着喷枪为果树喷洒农药,我心中犹然生起一种敬佩。

夏天,我随父母去海南度假。

我们躺在那软软的沙滩上,享受着那天伦之乐。

看着那欢乐的大海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沙滩,我兴奋地甩出了手中的绿茶饮料瓶,准备跳进大海畅游。

猛地看见一位头戴橘黄帽,左手提一个大塑料袋,右手正弯腰捡起我甩出的“杰作”的环卫工人。

我马上停住了脚步,感到羞愧万分,为我刚才的行为懊恼不已。

秋天,硕果累累,菊花随风摆动,在家里,吃着甜甜的月饼,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想起月亮上的嫦娥,嘴角浮起会心的笑意。

在外面,凉风习习,落叶飘飞着,随心所欲舞蹈着。

那校园里、生活区、马路旁。

却闪动着环卫阿姨忙碌的身影。

冬天,树木都露出了脊梁,房屋,大地都铺上了一层雪白的地毯。

我们穿上大袄,冲到楼下开始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

尽兴的玩耍着,而那些环卫工人此时正默默地清扫马路上的积雪。

我们愣住了,不知不觉,自己也帮着他们打扫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是那些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他们用那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为我们这个社会忙碌着。

虽然他们收入微薄,可是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有一个美好的品质,这个品质感化这任何一个人。

我赞美他们,赞美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爱与奉献作文500字

母爱无言 母亲,多么伟大的字眼!一个人呱呱坠地刚开始学会的第一个词语:“妈妈”。

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一个人心里永远感激的是她的母亲。

因为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养育了她哺育了她。

高尔基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 母亲是什么?是生命之本,是万物之源,母亲就是创造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成长的最亲最亲的人。

有一天,当我路过草坪,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牵引着跌跌撞撞学走路的小宝贝时,这样的画面也是如此震憾人的心灵。

你的眼前不由浮现母亲教你学走路的身影;眼睛顿时湿润了,心里也有几分莫名其妙的欣喜。

假如她现在在你面前,你会深情地呼唤一声:“妈妈!” 的确,母亲为了我们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包括她的生命,但从来无怨言,不计较报酬,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怎么能忘怀?” 当我背上书包上学时,母亲会在昏暗的灯光下默默地替我准备,有包好的新书、有次日上学的新衣服。

第二天早上睁开眼,母亲早已把做好的饭菜端上饭桌,单等着我开饭。

回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

心被母亲的关爱包围着,感到无比幸福快乐! 当我开始参加工作时,母亲的叮咛,母亲的唠叨,都成了我的财富。

当我听到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吟诵《游子吟》时,我心灵那最深处的感情触动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世界上唯一施恩于我而不求回报的就是母亲!母亲的爱是无私,是真诚的爱。

母亲给我们生命,她给予我们太多太多,无穷无尽的爱,而我们呢? 我们唯一能记住的就是母亲那一张慈祥的脸,一双为我们操劳的手,一个生日。

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为母亲减轻点负担,和母亲聊聊天,说说话,陪陪她。

我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为母亲营造一个安谧的环境,让她快乐安享幸福的晚年! 母爱无言!让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体会! 母爱广博、无私、温暖、伟大,她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孩子避风的港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母爱,就是奉献!

有关于爱的奉献的作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多么温馨的字眼,一瞥三点是献出爱心的人洒下的汗滴,浇灌着友爱的嫩芽,秃宝盖是友爱的土壤,在他们的帮助下爱心才能生长开花,可见爱心是需要付出的。

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爱,从小就有爷爷奶奶的宠爱,爸爸妈妈的疼爱,老师的关爱,朋友的友爱,叔叔阿姨的爱。

友爱的生活像糖果一样香甜。

岁月悄悄的溜走,我慢慢长大了。

我不再是那种只知道获取爱的孩子,我也要伸出双手,献上爱心。

校外,遇到盲人要主动给他指路,校内,有同学摔倒了要主动把他们扶起来,有同学不会做题要帮他解难题。

爱心,犹如春天的清风,夏天的细雨,秋天的硕果,冬日的暖阳,总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温暖着人们的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奉献的议论文800字

与张华美诗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录了中国原始歌唱中第一首情歌。 甲骨文字的发现,使中国古典散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殷商时期的《尚书》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相当成熟,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典散文之祖。 西周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是古代文学史上头一件大事。《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它按音乐标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舞曲。《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在艺术上,《诗经》音调流畅,语言朴素,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赋的手法是直陈其事,比即打比方,兴是感物起兴,先咏它物来引发情意。后世把《诗经》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学习楚民歌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诗歌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洋溢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优美动人的《九歌》十一篇,言志述怀诗《九章》九篇,以及《天问》等,共25篇楚辞作品。屈原的后继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游说之士蜂起。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写作了大量以说理透辟、逻辑严密、言辞锋利、善用比喻为特点的论说散文,又称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各具特色:《论语》雍容和顺富有哲理性、《孟子》雄畅犀利富有鼓动性、《墨子》朴实谨严富有逻辑性、《荀子》淳厚富赡富有学术性、《韩非子》峻峭透辟富有政治性、《老子》玄妙精警富有思辨性、《庄子》汪洋谲怪富有浪漫性。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当数《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与诸子散文辉映一时的,是以记言记事为主的历史散文。《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或以年为序,或以国为别,多出于各国史官之手。其中许多优秀篇章,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剪裁得体,有很高的艺术性,如《左传》中的《鞍之战》、《郑伯克段于鄢》,或叙述激烈的战争进程,或表现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在叙事写人方面均很出色。《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更有个性光彩,描写技巧愈加高明,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其体式导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形成的。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批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这些赋写得铺张扬厉:多以歌功颂德为宗旨。到了东汉,班固的《东都赋》《西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仍是散体大赋中的煌煌巨作。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国强势不再,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用辞赋来抒情志、来刺时世。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等是这方面的名作。他们的创作突破了大赋原有的体制,对以后魏晋时期的抒情小赋和唐宋时期的散文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乐府本是国家音乐管理机构,负有采编民歌民谣,配乐演唱的职能。后人将乐府机构配乐演唱的歌称名为汉乐府诗。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两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和要求。有的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有的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以及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如《孔雀东南飞》、《上邪》、《有所思》,有的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同情,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等。而《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长于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全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 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但是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它并非成于一人一时,抒发了处于动乱时代下层文人伤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它委婉含蓄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的艺术特色,前人有“五言之冠冕”的赞誉。 两汉散文创作的成就很高。汉初贾谊和晁错的政论散文,思想敏锐、直言时弊、文采飞扬。后期至东汉的散文虽有骈偶化发展的倾向,但能够保存汉初关注现实,指摘时弊的文风。而两汉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它敢于批判、敢于歌颂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人们所称道。从文学的角度看,司马迁以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使它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李将军列传》中的飞将军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等。《史记》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变化多样的谋篇布局和语言的非凡表现力,都对后世叙事散文起到了示范作用。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语热情地评价《史记》杰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可以和《史记》相提并论的是班固的《汉书》。《汉书》记事详赡,写得也颇为精彩有自己的特色,但班固恪守儒家思想准则,来写入记史,显得拘泥和保守,成就稍逊于《史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诗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气”这种共同的时代风格,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魏晋之交,随着世风的变易,诗歌创作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陶渊明的时代,“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他因贫而出仕,目睹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决心辞官归隐,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园诗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生活的平和,也表现了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喜悦和辛劳。创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统一的艺术境界。《归园田居》、《饮酒》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但《读山海经》(“精卫填微木”)、《咏荆轲》等也显示了诗人“金刚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并不静穆,他没有忘怀世事。陶渊明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派受其直接影响。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等。 -------------------------------------------------------------------------------- 3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南朝诗歌在谢灵运手上山水诗大放光芒,其后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则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南北朝乐府民歌也足以与汉乐府诗前后辉映。南朝的吴歌、西曲明丽柔婉,北朝少数民族歌曲则多刚健亢爽,风格各异,但都情意真切。 从我国古代小说体裁的形成和发展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其中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最值得重视。《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至晋不少上层士族人物的轶事言谈,写人气韵生动,记言简约精妙,实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声。 由于文学意识的渐趋自觉,这一时期出现了探讨文学观念、分析创作过程、批评作家作品的文学论著,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蝾《诗品》。后两部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大唐王朝国力空前强盛,国家从长期分裂复归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了充分发展的良好条件,再加上朝廷在各方面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尤其是确立了以诗赋取土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最终创造了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有唐一代作家作品数量之多,成就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未曾有的。 唐代诗歌堪称一代文学标志,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各期都名家辈出,大家纷呈。诗歌创作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少,《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余家,诗作近五万首,而实际远不止此数。 初唐时期,宫廷诗歌承齐梁余风,流行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时的宋之问和沈佺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大胆的探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史称盛唐,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收在《辋川集》中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善于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结合,意境幽美,艺术精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描绘雄奇的边塞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厚,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李白与杜甫是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色调和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象《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负盛名。那些优美写景述怀诗,也不忘忧国忧民,如《登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 4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安史之乱以后,进入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衰退之后,诗歌创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创作主张,并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新乐府诗的创作实践。他们的新乐府诗,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加以集中概括,对朝廷一系列错误政策和由此造成的社会弊端进行讽谕批评,主题明确,题材集中,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诸如《卖炭翁》、《杜陵叟》等篇章,千百年来传诵不绝。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也堪称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愈)孟(郊)诗派。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议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生硬奇险,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独树一帜,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 到了晚唐,随着李唐王朝走向没落,诗歌气格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牧长于写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他的咏史怀古诗,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自然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李商隐的七律沉博绝丽,以爱情诗独擅胜场。他的《无题》诗,工于比兴,用典甚多,往往意蕴深永,耐人寻味,部分作品则未免有晦涩难解之病。 散文是唐代文苑的又一重大收获。《全唐文》收作者三千多人,作品(包括骈散两体)一万八千四百余篇,可以反映当时的创作盛况。六朝时期骈文的畸形繁荣,成为散文发展的严重障碍。批判六朝以还的形式主义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是时代和文学本身发展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初唐陈子昂、萧颍士、独孤及等人,较早出来提倡尚简古、切实用的散文,但成就不大。到了中唐,韩愈、柳宗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在“文以载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写作务去陈言,要文通字顺,要有充实的思想内容,要努力反映社会现实问题,要感情真切,抒发不平之鸣。韩愈、柳宗元在众多散文作家中,犹如并峙的双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不愧为继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答李翊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记叙散文如《张中丞传后叙》,刻画人物仿效司马迁《史记》笔法,将饱满的爱憎感情倾注毫端,在善于取材和精于细节描写方面,显示出精湛的艺术造诣。柳宗元的记人叙事多寄寓作家进步的政治主张。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诸篇。而其山水游记最为后世称美。贬谪永州后所写的“永州八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运用写景寓情手法,在表现山水之美中渗透了作者的人格之美,成为后世游记文学的典范之作。晚唐的古文偏于师承韩愈散文奇险艰涩的一面,成就不高。而值得一提的是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所写的批判现实的小品文,鲁迅曾赞之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唐人的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之作。如《莺莺传》、《李娃传》无不写得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华艳生动。 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菩萨蛮]、[忆秦娥]挂名为李白所作,缺少确凿的证据。温庭筠、韦庄都是晚唐曲子词创作的佼佼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早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国破被俘以后,以词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遥深,形象真切,语言朴素自然又珠圆玉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勺等均是小令中妙品。 -------------------------------------------------------------------------------- 5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词发展到宋代,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北宋初期,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晏殊之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遇的不幸,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经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开阔、格调苍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鲜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离别相思和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大量创作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音调更为繁复美听的慢词。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层次分明,语言通俗,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平民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是他的精心之作,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限,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感旧、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笔细腻、风情婉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给宋词带来了新气象,启迪了南宋豪放词派的诞生。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自己的成就,他们共同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相互竞争的繁荣局面。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周邦彦基本承袭了柳永词的余风,仍表现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由于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使词艺趋于精美化方面功不可没。读他的词,可以感受到他在章法结构变化的多样性、表现技巧的丰富性、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厚,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漂泊的伤痛融合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其审美价值大大超过了早期主要抒写闺情的篇什。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突破了北宋末年的平庸浮靡,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著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谨、朱敦儒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当推辛弃疾。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妥协苟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放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辛词又深于寄托,融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于一体,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名篇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打破传统的章法结构;《永遇乐》(千古江山)壮怀激烈,豪气逼人;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缠绵哀怨之中有“裂帛之声”;《清平乐》(茅檐低小)清新活泼,都各具特色。同时的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却有点剑拔弩张。后世属于辛派词人还有刘克庄、刘辰翁。 南宋词人姜夔继承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道路。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倾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可谓一枝独秀。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密,王沂孙等,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尾声余韵。 -------------------------------------------------------------------------------- 6 中国文学史发展简史 宋诗总的成就不如唐诗,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晚唐李商隐,但多讲究声律辞藻,注意华丽典雅,缺少社会内容,号西昆体。王禹偁起而与之抗衡,作品面对现实,走平易流畅的一途。继之而起的梅尧臣,苏舜钦,都针对西昆体流弊而有所革新,欧阳修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奖掖后进,倡导平易流畅、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诗风,形成宋诗的自身特点。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更进一步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由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故能避免许多诗人所犯的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黄庭坚和他的江西诗派的诗歌最具宋诗的特色。其诗宗尚杜甫,自立门户,大率瘦硬生新。属于江西诗派的诗人有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最终却分别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留下来的诗共九千三百余首,他的诗篇最感人的是表现了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抗敌复国的爱国壮志。在《关山月》一诗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诗人忧心如焚的情怀。杨万里的诗清新活泼,范成大的诗善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他们在创立独特的诗歌风格上都各自作出了努力。南宋后期还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但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浩气磅礴,为这期诗坛增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散文在唐代古文运动以后渐呈颓势,这情况到宋初仍未改观。柳开、石介、尹沫等人提倡恢复韩柳古文传统,但成绩不大。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政治革新潮流的鼓荡下,诗文革新运动也随之兴起,在欧阳修等人努力下,宋初浮华的文风得以革除,宋代散文取得了足与唐文媲美的杰出成就。欧阳修极力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反对险怪奇涩之文,并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形成一种富于情韵、平易畅达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不论写景状物,还是叙事怀人,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如《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即使是纯粹说理的政论性散文,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也是一唱三叹,情见乎辞,颇有特色。在欧阳修的提携指引下,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都是一时俊彦。王安石的政论散文观点鲜明,言辞犀利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为困难。一是将你的钱拿到我的口袋里来。二是将我的观点强加到你的脑子里去。

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随着能源的减少,人们逐渐变得重视节能了。在我还上小学时就教育我们节能的观念,只为了我们人类能在地球永远的生活下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不清楚怎样节能,让节能只是一个说的到,却不能全做的到的事情,往往还因缺乏科学的节约常识和“小窍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象。现在我来就介绍家庭的节电。 电饭煲节电小窍门 现在市面上的电饭煲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电饭煲,另外一种是电脑电饭煲。使用机械电饭煲时,电饭煲上盖一条毛巾,注意不要遮住出气孔,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当米汤沸腾后,将按键抬起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将米汤蒸干,再摁下按键,焖15分钟即可食用。电饭煲用完后,一定要拔下电源插头,不然电饭煲内温度下降到 70度以下时,会自动通电,这样既费电又会缩短使用寿命。尽量选择功率大的电饭煲,因为煮同量的米饭,700瓦的电饭煲比500瓦的电饭煲要省时间。电脑电饭煲一般功率较大,在800瓦左右,从而节能,但价格稍贵,一般都在500元至800元之间。 电视机节电小窍门 电视机节能可以通过如下几条途径:首先控制好对比度和亮度。一般彩色电视机最亮与最暗时的功耗能相差3O瓦至50瓦,建议室内开一盏低瓦数的日光灯,把电视对比度和亮度调到中间为最佳。其次控制音量,音量大,功耗高。第三个省电的办法是观看影碟时,最好在AV状态下。因为在AV状态下,信号是直接接入的,减少了电视高频头工作,耗电自然就减少了。第四是看完电视后,不能用遥控器关机,要关掉电视机上的电源。因为遥控关机后,电视机仍处在整机待用状态,还在用电。一般情况下,待机10小时,相当于消耗半度电。最后是给电视机加防尘罩。这样可防止电视机吸进灰尘,灰尘多了增加电耗。 空调节电小窍门 1.空调使用过程中温度不能调得过低。因为空调所控制的温度调得越低,所耗的电量就越多,故一般把室内温度降低6至7度就行了。 2.制冷时室温定高1度,制热时室温定低2度,均可省电10%以上,而人体几乎觉察不到这微小的差别。 3.设定开机时,设置高冷/高热,以最快达到控制目的;当温度适宜时,改中、低风、减少能耗,降低噪音。 4.“通风”开关不能处于常开状态,否则将增加耗电量。 5.少开门窗可以减少房外热量进入,利于省电。 6.使用空调器的房间,最好使用厚质地的窗帘,以减少凉空气散失。 7.室内、外机连接管不超过推荐长度,可增强制冷效果。 8.安装空调器要尽量选择房间的阴面,避免阳光直射机身。如不具备这种条件,应给空调器加盖遮阳罩。 9.定期清除室外散热片上的灰尘,保持清洁。散热片上的灰尘过多,可大幅度增加耗电量。 冰箱节电小窍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A++级节能冰箱比普通的冰箱要省电。家庭用的节能冰箱一般消耗度电/天,而普通冰箱一般耗电1?度电/天,大约可以省一半电。另外,使用冰箱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冷藏物品不要放得太密,留下空隙利于冷空气循环,这样食物降温的速度比较快,减少压缩机的运转次数,节约电能。 2.在冰箱里放进新鲜果菜时,一定要把它们摊开。如果果菜堆在一起,会造成外冷内热,就会消耗更多的电量。 3.对于那些块头较大的食物,可根据家庭每次食用的份量分开包装,一次只取出一次食用的量,而不必把一大块食物都从冰箱里取出来,用不完再放回去。反复冷冻既浪费电力,又容易对食物产生破坏。 4.解冻的方法有水冲、自然解冻等几种。在食用前几小时,可以先把食物从冷藏室(4度左右)里拿到微冻室(1度左右)里,因为冷冻食品的冷气可以帮助保持温度,减少压缩机的运转,从而达到省电目的。 冰箱的摆放也有讲究,一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摆放冰箱时,一般应在两侧预留5?10厘米、上方10厘米、后侧10厘米的空间,可以帮助冰箱散热。 2.不要与音响、电视、微波炉等电器放在一起,这些电器产生的热量会增加冰箱的耗电量。 节能是很重要的,人都应该用这些小窍门,不应该因嫌麻烦就不去做这些事。这些事对谁都有极大的好处的,仅仅需要举手之劳而已。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节能力度,多多宣传。让人类都节约这并不是永远都有的能源!为造福我们的后代而努力吧

徐志摩(1897--1931)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文学生涯康桥(剑桥)月色《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与《云游》“跑野马”的散文小说、剧作、翻译“新月”活动作品成就婚姻感情与张幼仪与林徽因与陆小曼相关评价徐志摩墓徐志摩——文化界的热点证婚词录精彩语言辑录诗歌精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十八首之一偶然翡冷翠的一夜相关文献文学生涯 康桥(剑桥)月色《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与《云游》“跑野马”的散文小说、剧作、翻译“新月”活动作品成就婚姻感情与张幼仪 与林徽因与陆小曼相关评价徐志摩墓徐志摩——文化界的热点证婚词录精彩语言辑录诗歌精选再别康桥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十八首之一 偶然 翡冷翠的一夜相关文献文学生涯康桥(剑桥)月色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徐志摩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一个诗人了。 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 (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的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 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洲,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 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志摩的诗》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 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不足。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是他的1925至1927年部分诗歌创作的汇集。这一时期徐志摩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一个较大的波折。1924年4月,他在北京认识了陆小曼,并着了魔似的与她热恋起来,此事招致社会的非议和家庭的反对。但他俩全不顾这一切,可一时又难以解决,徐志摩在十分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下,于1925年3月11日启程出国欧游,想暂时摆脱一下生活上的苦恼和困境。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斯)住了一段时间,他将他的伤悲,他的感触,托付纸笔,写了不少诗,因此,这部诗集就题名为《翡冷翠的一夜》,这个诗集,除了有哈代、罗赛蒂等英国作家的译诗外,还有象《西伯利亚》、《在哀克刹脱教堂前》那样漫游欧洲时对异乡他国生活的感受。他也写了一不少爱情诗篇。《翡冷翠的一夜》,可以看作是记叙了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他的热烈的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 1925年和1926年,中国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五卅事件与三·一八惨案引起他的“愤慨”和“悲切”,为纪念 “三·一八”,他写了《梅雪争春》,揭露了军阀屠杀无辜,连十三岁的儿童也惨遭杀害。在《大帅》、《人变兽》的诗篇中,暴露了军阀活埋伤兵、杀死人民的血腥罪行。他的思想起了“波折”,“流入怀疑和颓废”,认为现在是受罪时期,因此,不少诗篇失去乐观调子,相反染上了一层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色彩。他诅咒生活,赞颂死亡,要辞别人间去殉恋爱。想象奇特,思想灰暗。当然,这个诗集也还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 这个诗集在艺术技巧上如闻一多说的“确乎是进步了”。对诗的形式技巧更加注意推敲,除了在诗式上更多样化,什么对话体,打夯歌、豆腐干式;既有叙事,也有抒情,他也醉心于诗的音节与格律。《猛虎》与《云游》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徐志摩还出个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一是由他人编选,1932年出版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1927年后,徐志摩的思想经过“波折”,他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另一方面,他对工农革命又感到恐惧和抵触,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绝望。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与现实生活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的秘密”。有的诗歌无病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潮流相抗衡,他竟不顾诗歌艺术的基本要求,将赤裸裸的政治概念搬入诗中,用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在极度幻灭和绝望的时候,又仗持尼采的哲学来鼓励自己。 在《猛虎集》和《云游》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很不统一的状况,大部诗歌的内容是这样空泛和贫乏,但却越来越追求形式的整饬和美观,不论在诗行的排列,音韵的铿锵,节奏的明晰,用词的推敲上都较前几个诗集有了变化和发展。对此,茅盾有过很恰当的评论:“圆熟的外形,配着谈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唱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而志摩是中国文坛上杰出的代表者”(《徐志摩论》)。“跑野马”的散文徐志摩不仅写诗,同时也写散文,在其全部创作中,其成就和影响更为显著的,除诗歌外,恐怕就要数散文了。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跑野马”的散文比他的诗好。 徐志摩一共出版过《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三个散文集和一个单篇散文《秋》,计三十三篇(未收集中还有不少)。除《秋》篇写于1929年,其余三个集子的大部作品均完成于1925——1926年间。他的散文内容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有对人生理想的漫评,有触及时政的论说;有对往事的怀想和追忆,也对艺术发表见解和评说,有一事一议的小品,也有说长道短的书评。他的散文表现了很强的个性,他的自我思想感情的剖露,哲理和诗情的融合,散文的诗化,三者合而为一,构成了他的散文的“别一世界”。 第一个散文集《落叶》,完成于他创作的“泛滥”期,共八篇,内容各异,表情达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谈人生,谈社会,谈政治,谈艺术……不受任何约束。首篇《落叶》是在1924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期间,应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所作的讲演稿。他企图回答青年学生提出的如何解决生活的枯燥和苦闷的问题。《落叶》篇贯串其间的是“感情”二字,通篇宣扬人的感情、“真的人情”的重要和作用。要使生活不痛苦,只有“抽出人道的同情的纤微”来缀补这个破烂社会的大网。徐志摩正是基于这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执信人的感情的无限作用,在生活本体与大自然里。“他认为人若要摆脱人世的苦恼和压迫,就要争得自由发展的“真纯的个性”,最好的途径是到大自然去生活去沐浴。因此,有人说他“《落叶》诗篇是充满着浪漫蒂克的自白,充满着康桥时代的憧憬。”(穆木天:《徐志摩论》) 继《落叶》之后,在1927年和1928年,徐志摩又相继出版了《巴黎的鳞爪》和《自剖》两个散文集。这两个集子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写他在1925年出国欧游的所见所感,以及解剖、省察自己的思想灵魂,因此,在“自我”和“感情”这两点上都比《落叶》集更为突出和显露。《巴黎的麟爪》集中的《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吸烟与文化》等篇,是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一类。醇厚的兴趣,活泼的情绪,丛集于笔端,便构成了这类散文的抒情特色了。 郁达夫曾把徐志摩一路的散文家写作的散文的共同特征,归结为“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徐志摩《自剖》集的第一辑《自剖》辑共六篇,大部可以归入这一类。这些自剖性的散文,作者的心胸是畅露的,文笔也是生动的,然而,调子是低沉的,认识是空幻的。 徐志摩的一部分散文,如同他的一些哲理诗一样,具有启迪思考的哲理性,又具有浓郁的诗情,使得哲理和诗情两相融合,这构成了他的散文又一特点。作者在独自领略风光妙处的同时,总在宣扬他那“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观点。他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是显而易见的。 徐志摩散文艺术上另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的不少散文和诗很难严格的区分。他将诗和散文二者黏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是他“自己的另创一格的诗的散文”(赵家璧:《写给飞去了的志摩》)。是一种诗化的散文,或散文的诗化。徐志摩这种散文诗化的倾向,是与他在接触社会现实过程中,思想产生振动和郁积,而又急于表达的一种“急不可待”情绪的反映。小说、剧作、翻译徐志摩在其将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写作诗歌和散文外,同时还写了一些小说、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他先在1923年2月11日,《努力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断断续续又写了一些,共计十一篇,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唯一的小说集。 他的小说不外乎写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和外国的某些社会风尚,同时也有一些取材于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侧面,题材是不广的,容量是有限的。他的小说多用浪漫主义的笔法,着力于人物的内心感受的发掘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在小说中,作者又好用诗的句型、艳丽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笔调,因而,他的作品带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独特的华丽”(沈从文:《轮盘 自序》)的格调。他的小说有的情节过于简略,近于速写,不那么“完全”;有的只是“直着写,没有曲折,也少有变化。”(《轮盘·自序》)必须指出的:他的小说多数写司空见惯的男女恋爱,很少触及当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尖锐问题。 徐志摩也热心倡导过戏剧活动。1923年新月社成立时,他积极组织戏剧活动,还创办过《剧刊》,也演过戏,但是他很少写剧本。他只写过一个剧本,叫《卞昆冈》,还是与陆小曼合写的。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影响。在徐志摩的文学生涯中,翻译倒是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他写诗也译诗,他创作小说、散文,也翻译小说散文。曼殊斐儿一共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园会》与《极乐》,共二十多篇,徐志摩选译了其中八篇,自英国康桥译到中国上海,并在1927年,以《曼殊斐儿小说集》白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他在编《晨报副刊》时,又翻译了伏尔泰的小说《赣第德》并连载于副刊,后于1927年6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并列为“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同年八月,他和沈性仁合译的英国作家詹姆士?司芬士的小说《玛丽?玛丽》,也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此外,他还译过一些诗和散文。徐志摩的翻译也有他的偏爱,他说“除了曼殊斐儿是我溺爱,其余都可算是偶成的译作。”(《玛丽玛丽·序》)“新月”活动人们看待徐志摩及其创作总是把他与新月派连在一起的,认定他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称他为新月派的“盟主”,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925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了《晨报诗刊》,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刊》的编撰工作。除第三、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刊》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以“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出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个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沈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至1933年6月终刊,不仅刊出新月派成员的著作,其中也有郁达夫、巴金、丁玲、胡也频等思想倾向进步的作家作品。不过,这已是新月派活动的后期,后期新月派,其成员虽各有差异,就其整个政治倾向而言,却是日趋反动。但是新月派从事诗歌创作,研讨新诗的这条“连索”似乎还没中断。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出了四期,陈梦家在1931年9月,从《晨报诗刊》、《新月》月刊和《诗刊》上选了十八家诗人八十首新诗,编成一本《新月诗选》,从这些待作中,多少可以见出新月诗派的基本面貌和特色。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综上所述,从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动(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活动),徐志摩在其中都起着主角的作用,他确实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新诗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推动和影响作用。但是,他们过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后期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危机,他发出悲叹:“一年,又一年,再过一年,新月望到圆,圆望到残。”(《爱的灵感》) 到了1933年6月,随着《新月》月刊的停刊,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也就中止了。[编辑本段]作品成就诗集著有:《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我所知道的康桥》《印度洋上的秋思》《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等 小说:《春痕》 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编辑本段]婚姻感情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张幼仪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与林徽因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与陆小曼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的挥霍。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相关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参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徐志摩墓徐志摩的墓地在历史上一共经过3次变迁: 第一次:徐志摩的墓地原来在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由胡适之题写“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早年间胡适题词的这块徐志摩墓地,在动乱中荡然无存。 第二次:徐志摩老父徐申如对于胡适先生题字的墓碑感觉过于简短,又请到徐志摩生前红颜知己,被称为闺秀派才女的凌叔华,请她为徐志摩再题一块碑文。凌叔华欣然应允,她所题碑文取自曹雪芹“冷月葬花魂”的寓意,转化为“冷月照诗魂”。此块墓碑也在动乱中丧失。 第三次: 徐志摩的墓地,因动乱坟陵早已损毁,故乡百姓为了表示纪念,由政府拨款把徐志摩的墓地迁葬到西山北麓白水泉边。徐志摩的外亲、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设计并撰迁墓记。西山墓地古典雅致,白石铺地,青石为阶,半圆的墓台恰似一弯新月,有诗坛“新月派”的寓意。墓碑沧桑厚朴,海宁籍书法大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张宗祥先生根据胡适之原文补题碑文。墓碑两侧各有一方白石做就的书形雕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等名诗名句。

与诗参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