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学心理结课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大学心理结课论文题目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法、讨论法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优选教学方法,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摘要】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各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因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滞后,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若要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需优选教学方法,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

【关键词】现代大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2-01

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文化素养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专业教育之外,院校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法、讨论法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法,联系实际,增强体验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生活回归。由生活大课堂看,本身蕴含丰富多样的教育因素,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倘若教师巧妙的将心理教育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优选生活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则可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心理体验,让学生主动融入教育活动,把握相关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1.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技巧,学会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纯理论式教学内容,而需结合学生实际,由社会生活方面优选教育内容,如情绪和情感困惑;生涯规划问题等等,并引入相关的生活案例,比如:①有关适应的案例:未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知道怎样安排自习时间等;②情绪困惑案例,如遭遇失恋等;③生涯规划案例,如不知道怎样选择就业方向,是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听从家长的安排;是先就业,还是选择继续考研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态度,正确认识生活,有效处理生活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来看,并不是理论式教育,而是融合了实用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组织多种实践性活动,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自身体验。

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可拓宽教育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教育。例如: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联合院校组织多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525我爱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主要;“525我爱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我的心灵故事”征文评选;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板展示。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心随影动”心理电影展播和赏析活动。此外,还可邀请心理健康专家现场咨询或者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而让学生更主动的融入心理学习与实践活动,自然而然的接受心理教育。同时,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可协助合作,制作相关横幅、宣传板报、海报,甚至利用校网页、校广播站等进行宣传,营造和谐心理教育活动氛围。

再如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关于“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内容,并结合自身心理发展需求而选取或提出相关课题,比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影响分析》等等。而后学生合理构建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关于“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应对”的教育,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调查问卷、采访、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大学生挫折心理,并收集相关案例,归纳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总结归纳影响挫折感的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应对挫折的策略,以实践报告、演示文稿、演讲稿等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另外,还可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体会不同角色心理及其行为状态,从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意识与学习热情。或者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评述,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便于迁移应用,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此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反馈互动作用。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注重生活化评价。既运用动态方法,将评价置于生活与学习环境下,如开展情境测验等;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自我反思,相互评价,感悟分享,记录成长;运用不同标准对每位学生加以评价,赏识教育,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使其自觉形成良好行为,提高心理素质。

二、把握讨论教学法,畅所欲言,感悟升华

所谓讨论教学法,即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以找出解决方法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展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问题性、体验性、独立性、主动性特点,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由新课程标准看,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而讨论法符合上述要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在教学中使用。同样,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

比如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少学生存在中度焦虑,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情,自由讨论,谈谈焦虑的形成原因,相互分析怎样消除焦虑,怎样需求帮助等等。再如讲授“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时,教师可引导学习爱情心理知识,并组织恋爱心理讨论,让学生学会处理爱情心理问题。如烟台大学生开展恋爱心理讨论。课堂上,郭老师通过故事形式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恋爱心理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我最近总是梦到班里的那个女生,还幻想着与她在一起,我这是怎么了呢?”如此开头引起学生哄堂大笑。然后在快乐氛围中呈现更多的案例,诱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讲讲自己或身边的恋爱故事,这样,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踊跃参与,学习如何处理恋爱心理问题。

当然,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方法远不如上述所说,还有问卷调查法,以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有效解决自身发展中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方式与途径,把握一定的咨询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从而帮助他人走出各种心理困惑。

总之,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若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乐于接受知识与教育,教师需要优选方法。而选择方法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下方面,以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注重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营造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唤起学生情感,丰富学生经验,打破空洞说教,尽显心理教育活动的魅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陶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 成功.教育. 2012(09)

[2]李力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03)

[3]肖晓.创新心理教育模式 培养身心健康人才[J].中国人才.2011(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大一心理结课1500论文题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纳入到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与其他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它在培养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人际交往 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应对 措施 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措施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中央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新生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大学时代开始了寝室生活,同学之间的距离近了,各种隐私也暴露无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不免在心里造成失落与孤独感。笔者曾经有位学生,饭卡坏了自己不会补办,且不敢和老师沟通,让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打电话给辅导员老师。可见很多学生出生在温室的环境中,到异地求学还不能完全独立。 还有,有的同学天生身体有残疾,可能从小就会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孤独加上自卑感,会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因为环境改变所产生的压力与失落,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父母多不在身边,渴望与异性恋爱。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让。且多数同学尚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往往是出于寂寞,好奇,随大流而去谈恋爱,这样的初衷往往会导致恋爱的不如意或是失败,最终导致心理压抑苦闷,甚至出现轻生、心理变态导致性取向出现问题等。 (三)学习考试等自身原因 大学的课程,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篇幅较长。很多同学开始并不适应,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致使心理上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所以很多新生刚到大学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落后了,堕落了,没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难有好的成绩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课睡觉,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等,深陷虚拟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产生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心理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入学后存在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 辅导员可通过开班会和个别谈话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学阶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学生在两性关系上存在不少困扰。辅导员可通过讲座、演讲和讨论等形式,及时澄清同学们对两性关系的困扰。大学生由于某种挫折,无法解脱的时候,会自卑,甚至有可能通过自杀等过激行为来消极面对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正面鼓励,引导班级同学对其关心,帮助其注意力转移等 方法 对其进行辅导。这种辅导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新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进行早期发现与预防。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是开展一切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辅导员要对每一位新生通过填写“心理健康问卷”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出有问题,有症状的同学进行备案。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取得联系,可约请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在必要情况下,辅导员手中的学生心理调查资料,也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咨询时的补充材料。因为,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过直接或者班级干部、寝室同学等间接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因此,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多鲜活的一手材料,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三)注意关注特殊大学生 特殊大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临近 毕业 可能不能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遭受突发性重大变故、身体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机且情绪反应较激烈、情绪极端不稳定有严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的大学生等。他们是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大学生身心不够健全,极易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此类大学生的管理已经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对重点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不代表只做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还要加强日常调研,全面把握大学生信息。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吴洋,孟小茜.浅议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J].知识经济,2011(19). [2]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竞争。面对严峻挑战,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 心理 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处在青春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学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极强的进取心,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看不惯,想不通,从而产生困惑和烦恼,加重了精神负担,出现失落、无聊、发泄心理。第二,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而且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炼,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障碍。第三,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激烈的竞争,繁重、紧张的学习,离开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习惯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难以适应,从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须转向靠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又从各个侧面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给他们造成压力。越是敏感、进取心强的学生,压力感、紧迫感就越明显,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第四,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近几年大学生来自于学业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突出,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适应环境的能力势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积极的认识,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质。 3、重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专业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经验 ,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抽调心理学专业人员以及经过培训的专门人才从学习、生活、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帮助;也可以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还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和活动,吸引大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减轻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以及同学关系,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在品德修养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 第四,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五,重视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是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为人师表,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态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六,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的学术和 文化 活动。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启迪其心灵,激发其上进心,培养其愉快情绪,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有一定规模,但许多高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都还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此项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用德育教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同时还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简单传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其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强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项急待解决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惠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大众心理学,2000,(3).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三 《试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经验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2]唐柏林.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3000字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李自维西南大学2009-04-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柳忠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发展有着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 范文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内容摘要】

本文以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对长春大学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对比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特殊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认识还不够深刻,情绪丰富且不稳定,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从父母包办代替的生活走向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他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同时,大学阶段也是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当个体遇到内心困惑时,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家人或者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难免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问题特点,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对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大学3,681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施测3,681人,有效测试3,644人,有效率为;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汉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专业学生1,318人,文科专业学生465人,艺术专业学生339人,综合专业学生1,522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该量表共90个题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等方面)十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即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严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三、调查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各学院心理辅导员担任主试,通过心理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六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恐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在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敌对因子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以下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理工专业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四个因子得分中高于文科专业学生,其中敌对因子分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因子得分高于文科专业学生。

五、分析与讨论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总体来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而已有相关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较多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还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这个结果可能与样本选择和被试测试的认真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结果表现出了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长久以来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就是坚强、勇敢、有责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对困难时,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闭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这与我国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趋于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无显著差异。另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与 文化 熏陶,所以样本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如果对至今仍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被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已有研究多认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症状较多,且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理科学生,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理科生的心理症状较文科生多且明显,可能因为理科生与文科生相比,较不善于表达,性格多偏于内向,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一般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所以较易形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另外,本研究中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生明显,可能是因为多数艺术专业学生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通过学习艺术考上大学,此类学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时的叛逆青年,所以导致艺术生整体测试结果的敌对症状较高。

【参考文献】

[1]崔爱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

[2]冯文静,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

[3]胡发军,张庆林.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张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

[5]马俊,王伟,郭彩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6]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7]王晓丽,周晓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校园心理,2015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快速膨胀,各种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与教师同学相处、与父母相处及与社会相处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限制了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为高职学生消除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能使大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但是只有结合心理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心理建设,才能使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战,而这些素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2.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发和创新的基础,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而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发挥,使学生集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自己角色变换,提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在校园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当前,很多高职高校尚没有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仅仅设置“心理咨询室”,轮流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专业程度不够,并且缺乏规范的心理咨询流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机构,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并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中,向全校学生宣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活泼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喜欢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人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能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发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举办一些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爱心帮助老人、植树种草等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行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从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绍学生加入到企业实习中,多多增加社会工作 经验 ,学习社会 人际交往 的 方法 与诀窍,帮助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焦虑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课

开设专业心理咨询室知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校,应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讲解中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开设课程。例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课程,很多学生从高中走出校园之后,不明白如何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固执和盲目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消极、迷茫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使大学生明确恋爱的目标,并找到适合的方法,理智地去进行恋爱,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提升,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拥有幸福、顺利、成功的人生,我们应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耐心,从而走上顺利的人生道路。

大学心理结课论文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格。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活之诱惑》

摘要: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诱惑;成长;心理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 名言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左右自己。”每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都是心理的成熟。而在心灵的成熟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诱惑,有的人勇敢的抵制了这些诱惑,学会成长,慢慢的成熟;有些人则渐渐地别诱惑,从而迷失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更有的人甚至铸成大错,只有在成功的经历了这个难熬的阶段以后,我们才能感到内心的幸福。

人的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 文化 与自我的 方法 ,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 人际交往 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冲动。还有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

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Ⅰ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Ⅱ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产生矛盾。

我从小学到现在,和大多数的学生一样,都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考重点高校,考重点大学。我那时的想法,就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好好考大学,好的大学就等于将要有好的工作。每天都是这样说,我就按父母说的,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这期间我都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一切都努力往父母说的做,其他的也都是人云亦云,这样一直到了大学开学。我到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我才到了我的低潮时期,这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和人交流,这里我接触到的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生活方式也不相同,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生活方面的事。仿佛一切都变的很难,一切都要自己去想,去做。那时的我很迷茫,也想了不少。以前的我,无忧无虑,只要做好学习,一切由父母安排。现在一切都得自己拿注意了。一时不习惯起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和同学同寝发生过不愉快。那时的我,觉的和这的生活格格不入,总想回家,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现在未免有些莞尔。到了现在,我也想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心里也觉的好了很多。我也想到了我的未来该怎么做。所以我现在觉的,大学的生活真是很锻炼人,真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刻。这时候的心理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的。直到了那个时刻,我才觉的,我的生活才刚开始呢。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我知道以前无论如何,都已经过去了,未来才是我该认真考虑和为之奋斗的地方。

我是谁。我的回答是,我就是我,父母只能给予意见,而不能给予实际。一切都只能自己去做。我就是我,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给我的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就是我,我的未来,由我自己把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无论对错,结果只能自己承担。我不知道我的思想是否到了成人的境界。但我知道,我以后该好好的判断自己的选择,好好的走自己的路。我觉的这种想法很重要。至少,给了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也许我从以前到大学之前,我都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的,但我知道,我决不会浑浑噩噩的走过这大学四年。我一定会知道,这四年我的目标和意义。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的判断能力还不够吧,但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该怎么去走。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们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我觉得说谎会给人不诚实的表现,即使是开玩笑也不合适,所以我从不说谎,只开开小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从不说别人。我很愿意和他人在一起。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这就一定是我自己的原因。不止这,我觉的我还有些地方得加强,比如和他人的交流能力,愿意和别人交流不代表能够很好的交流。还有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胆量,我还是不能很从容的和陌生的人交流。还有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加强。在大学,失败和被超越是家常便饭。没有好的承受能力,很容易自暴自弃。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 经验 。

参考文献

【1】 文章 《俞敏洪 励志语录 》

【2】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探究》

摘要:本文为“心理与心理健康”课程论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及其应对 措施 ,对每种心理问题或疾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并详细地介绍了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睡眠障碍和抑郁症,对其概念、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症状;对策

一、引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出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良情绪的影响、神经症、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格与行为的障碍和择业的难题等。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会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心理问题常见类型及应对措施

1、神经症:

(1)焦虑症:患有焦虑症的人,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范围广泛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却又说不出具体原因。患者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发现后及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2)抑郁症:详见本文后半部分。

(3)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表现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注意平时的预防。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也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5)恐惧症:分为社交恐惧症、特定的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可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

(6)失眠:失眠者白天出现精神不振、疲乏、易激惹、困倦和抑郁等表现。

(7)嗜睡:其主要症状睡眠期延长,早上难以觉醒;夜间睡眠正常,正常觉醒时间睡眠增多,或者打盹,或者不适当的睡眠发作;感到想睡,并逐渐入睡,而不是体验到突然的睡眠发作。

(8)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持久或反复发作的能导致过度睡眠或失眠的睡眠。

(9)睡行症: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持续数分钟到半小时甚至更长,然后就地或重新上床睡觉。

(10)夜惊:主要为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11)梦魇症:是指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且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的一种睡眠障碍。

2、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障碍;(2)情感型人格障碍;(3)分裂型人格障碍。

3、适应障碍:

它的主要表现为失落感、冷漠感和自杀。主要采取消除应急源的方法进行缓解。

4、性心理障碍

以前称性变态,指个体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偏离和行为异常,分性对象、性习惯和性身份异常。

2、应对策略

应对原则:偶尔失眠不用处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作息,睡前不喝咖啡和浓茶,禁烟酒;切忌紧张担心,更忌讳滥用镇静催眠药,导致恶性循环和药物依赖;如果确有失眠,需寻求专科医生专业帮助。

(1)药物治疗

●传统方法:中草药、针灸、气功、睡眠疗法、胰岛素低血糖疗法。

●目前使用最多: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药物。

●新近推出:褪黑素、思诺思。

尽量避免使用对一般睡眠障碍者害多利少的药物。

(2)心理治疗

三、两种典型的心理问题

(一)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专家指出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1、症状

●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

●睡眠限制疗法:充分利用在床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刺激控制疗法:感到困倦时才上床,卧室和床只能用来睡觉,不能进行其他活动。

●松弛疗法:要求患者必须想象出一个情境或某种东西(即诱导物),用来诱导放松练习过程。

●漂浮治疗:漂浮治疗可使与紧张有关的生化物质下降,并可保持几天或几周。

好的效果,比如咨询相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就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的症状。

(3)社会支持

抑郁症的患者一条主要的表现为 自我评价 下降,自信心缺失,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对此类人群进行照顾和鼓励,尽快让他们重拾信心,提升自我评价,告诉他们不要妄自菲薄。

(4)自杀预防

抑郁症患者由于对自我的评价下降,不由自主地会产生消极念头,最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自杀的念头,因此要进行自杀预防,家人和朋友平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以防危险事情的发生。

(二)抑郁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症状

抑郁症是以兴趣减退或丧失,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始动性下降,活动减少,情绪低落或悲伤,自我评价下降(有时自责、内疚),有时有消极自杀的念头,食欲下降,睡眠多减少(偶有增加),性欲下降。经常伴随有睡眠障碍的出现,比如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等。

参考文献:

【1】课堂使用的课件

【2】李燕.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刘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3):82-84.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李自维西南大学2009-04-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柳忠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发展有着时代的、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心理的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 范文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内容摘要】

本文以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调查工具,对长春大学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对比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特殊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认识还不够深刻,情绪丰富且不稳定,意志力较为薄弱,他们从父母包办代替的生活走向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他们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应的情况。同时,大学阶段也是个体建立自我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如果当个体遇到内心困惑时,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家人或者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难免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问题特点,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对预防和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长春大学3,681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施测3,681人,有效测试3,644人,有效率为;其中男生1,791人,女生1,853人;汉族3,342人,其他民族302人;理工专业学生1,318人,文科专业学生465人,艺术专业学生339人,综合专业学生1,522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该量表共90个题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睡眠、饮食等方面)十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即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严重=5),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三、调查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各学院心理辅导员担任主试,通过心理测试软件对学生进行调查。最后,采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调查结果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六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恐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

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在不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其中敌对因子在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以下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理工专业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四个因子得分中高于文科专业学生,其中敌对因子分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因子得分高于文科专业学生。

五、分析与讨论

(一)不同性别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男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症状较女生表现明显,恐怖症状低于女生,总体来看,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女生。而已有相关研究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较多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但还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微弱,或者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这个结果可能与样本选择和被试测试的认真程度有关,需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结果表现出了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长久以来男性的社会角色特点就是坚强、勇敢、有责任感,使得男生在面对困难时,较多采用忍受和自我封闭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不同民族新生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这与我国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趋于一致,所以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无显著差异。另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与 文化 熏陶,所以样本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如果对至今仍较好地保留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被试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不同专业新生scl-90因子分差异比较与分析。

由表3可知,理工专业学生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其中敌对症状差异显著,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专业学生明显。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已有研究多认为文科专业学生的心理症状较多,且严重程度明显高于理科学生,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理科生的心理症状较文科生多且明显,可能因为理科生与文科生相比,较不善于表达,性格多偏于内向,当遇到心理困惑时,一般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发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所以较易形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另外,本研究中艺术专业学生敌对症状较文科生明显,可能是因为多数艺术专业学生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通过学习艺术考上大学,此类学生中不乏有很多高中时的叛逆青年,所以导致艺术生整体测试结果的敌对症状较高。

【参考文献】

[1]崔爱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

[2]冯文静,苗春霞.徐州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

[3]胡发军,张庆林.大学新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张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

[5]马俊,王伟,郭彩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6]李亚红.民族院校4782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

[7]王晓丽,周晓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J].校园心理,2015

大一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快速膨胀,各种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在这种背景下,高职学生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与教师同学相处、与父母相处及与社会相处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妥当,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限制了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为高职学生消除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成为各个高职院校所思考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教学能使大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但是只有结合心理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心理建设,才能使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意识,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战,而这些素质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2.开发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开发和创新的基础,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而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潜在的能力进行发挥,使学生集创造力与心理素质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适应自己角色变换,提升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1.在校园中建立并完善心理辅导机构

当前,很多高职高校尚没有建设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仅仅设置“心理咨询室”,轮流对学生的心理疑惑进行解答,专业程度不够,并且缺乏规范的心理咨询流程。因此,在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辅导机构,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并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制心理辅导教材,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还可以招募一些心理专业的学生加入到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中,向全校学生宣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活泼和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因此喜欢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人和事物进行感受,从而产生心灵上的感触。通过社会实践中的积极参与,能使学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发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举办一些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爱心帮助老人、植树种草等活动,让学生能在社会行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从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绍学生加入到企业实习中,多多增加社会工作 经验 ,学习社会 人际交往 的 方法 与诀窍,帮助大学生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减少大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焦虑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课

开设专业心理咨询室知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校,应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让学生在教师系统的讲解中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拥有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而开设课程。例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恋爱心理指导”课程,很多学生从高中走出校园之后,不明白如何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固执和盲目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消极、迷茫的心理现象。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够使大学生明确恋爱的目标,并找到适合的方法,理智地去进行恋爱,从而使大学生的恋爱质量提升,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结语

健康、积极的心态,不仅能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角色,在社会上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能帮助大学生拥有幸福、顺利、成功的人生,我们应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积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信心、耐心,从而走上顺利的人生道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纳入到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与其他的各项教育相结合,它在培养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人际交往 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等,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应对 措施 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措施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冲突的不断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中央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生活环境的改变 大学新生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大学时代开始了寝室生活,同学之间的距离近了,各种隐私也暴露无余。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自然而起。很多新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不免在心里造成失落与孤独感。笔者曾经有位学生,饭卡坏了自己不会补办,且不敢和老师沟通,让父母在千里之外的江苏打电话给辅导员老师。可见很多学生出生在温室的环境中,到异地求学还不能完全独立。 还有,有的同学天生身体有残疾,可能从小就会有些自卑感,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身边,孤独加上自卑感,会使得他心理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因为环境改变所产生的压力与失落,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父母多不在身边,渴望与异性恋爱。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多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包容、忍让。且多数同学尚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往往是出于寂寞,好奇,随大流而去谈恋爱,这样的初衷往往会导致恋爱的不如意或是失败,最终导致心理压抑苦闷,甚至出现轻生、心理变态导致性取向出现问题等。 (三)学习考试等自身原因 大学的课程,老师讲课的速度很快,篇幅较长。很多同学开始并不适应,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致使心理上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所以很多新生刚到大学有一种自卑感,觉得自己落后了,堕落了,没有以前努力或是即使努力也很难有好的成绩等等。破罐子破摔,逃课睡觉,迷恋网络游戏聊天等,深陷虚拟的环境中不能自拔,产生恶性循环。 二、大学生心理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入学后存在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问题 辅导员可通过开班会和个别谈话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中学阶段性教育的不到位,不少大学生在两性关系上存在不少困扰。辅导员可通过讲座、演讲和讨论等形式,及时澄清同学们对两性关系的困扰。大学生由于某种挫折,无法解脱的时候,会自卑,甚至有可能通过自杀等过激行为来消极面对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正面鼓励,引导班级同学对其关心,帮助其注意力转移等 方法 对其进行辅导。这种辅导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具备新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掌握全面的信息,理清事情的原委。 (二)辅导员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进行早期发现与预防。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是开展一切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辅导员要对每一位新生通过填写“心理健康问卷”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筛选出有问题,有症状的同学进行备案。与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取得联系,可约请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在必要情况下,辅导员手中的学生心理调查资料,也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咨询时的补充材料。因为,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可以通过直接或者班级干部、寝室同学等间接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因此,辅导员可以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多鲜活的一手材料,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三)注意关注特殊大学生 特殊大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好临近 毕业 可能不能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遭受突发性重大变故、身体有慢性疾病或重大病史、遭遇重大感情危机且情绪反应较激烈、情绪极端不稳定有严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症的大学生等。他们是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这些大学生身心不够健全,极易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此类大学生的管理已经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对重点大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不代表只做这一部分人的工作,还要加强日常调研,全面把握大学生信息。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辅导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各项措施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吴洋,孟小茜.浅议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J].知识经济,2011(19). [2]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竞争。面对严峻挑战,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 心理 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处在青春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学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极强的进取心,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看不惯,想不通,从而产生困惑和烦恼,加重了精神负担,出现失落、无聊、发泄心理。第二,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而且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炼,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障碍。第三,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激烈的竞争,繁重、紧张的学习,离开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习惯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难以适应,从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须转向靠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又从各个侧面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给他们造成压力。越是敏感、进取心强的学生,压力感、紧迫感就越明显,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第四,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近几年大学生来自于学业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突出,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适应环境的能力势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积极的认识,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质。 3、重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专业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积累 经验 ,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抽调心理学专业人员以及经过培训的专门人才从学习、生活、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帮助;也可以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还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和活动,吸引大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减轻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以及同学关系,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在品德修养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 第四,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五,重视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是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为人师表,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态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六,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的学术和 文化 活动。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启迪其心灵,激发其上进心,培养其愉快情绪,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有一定规模,但许多高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都还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此项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用德育教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同时还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简单传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其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强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项急待解决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唐惠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大众心理学,2000,(3).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1500字篇三 《试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摘要】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 思维方式 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经验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 渠道 ,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2]唐柏林.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3000字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李自维西南大学2009-04-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柳忠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大一心理期末结课论文题目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法、讨论法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优选教学方法,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摘要】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各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因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加之教学方法单一、滞后,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实现教育目标。因此,若要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需优选教学方法,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实用性、实践性。

【关键词】现代大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92-01

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文化素养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才能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教育中,除了专业教育之外,院校还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优选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法、讨论法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法,联系实际,增强体验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生活回归。由生活大课堂看,本身蕴含丰富多样的教育因素,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倘若教师巧妙的将心理教育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优选生活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则可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心理体验,让学生主动融入教育活动,把握相关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1.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技巧,学会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纯理论式教学内容,而需结合学生实际,由社会生活方面优选教育内容,如情绪和情感困惑;生涯规划问题等等,并引入相关的生活案例,比如:①有关适应的案例:未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知道怎样安排自习时间等;②情绪困惑案例,如遭遇失恋等;③生涯规划案例,如不知道怎样选择就业方向,是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听从家长的安排;是先就业,还是选择继续考研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从而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态度,正确认识生活,有效处理生活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来看,并不是理论式教育,而是融合了实用性、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组织多种实践性活动,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自身体验。

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可拓宽教育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教育。例如:为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联合院校组织多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组织“525我爱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次活动内容主要;“525我爱我”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我的心灵故事”征文评选;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板展示。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参与“心随影动”心理电影展播和赏析活动。此外,还可邀请心理健康专家现场咨询或者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从而让学生更主动的融入心理学习与实践活动,自然而然的接受心理教育。同时,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师生可协助合作,制作相关横幅、宣传板报、海报,甚至利用校网页、校广播站等进行宣传,营造和谐心理教育活动氛围。

再如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关于“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本课内容,并结合自身心理发展需求而选取或提出相关课题,比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影响分析》等等。而后学生合理构建研究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关于“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应对”的教育,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调查问卷、采访、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大学生挫折心理,并收集相关案例,归纳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总结归纳影响挫折感的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应对挫折的策略,以实践报告、演示文稿、演讲稿等形式展现研究成果。

另外,还可利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体会不同角色心理及其行为状态,从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意识与学习热情。或者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评述,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心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便于迁移应用,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此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反馈互动作用。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注重生活化评价。既运用动态方法,将评价置于生活与学习环境下,如开展情境测验等;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自我反思,相互评价,感悟分享,记录成长;运用不同标准对每位学生加以评价,赏识教育,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使其自觉形成良好行为,提高心理素质。

二、把握讨论教学法,畅所欲言,感悟升华

所谓讨论教学法,即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以找出解决方法并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展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问题性、体验性、独立性、主动性特点,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训练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由新课程标准看,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而讨论法符合上述要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在教学中使用。同样,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

比如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少学生存在中度焦虑,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情,自由讨论,谈谈焦虑的形成原因,相互分析怎样消除焦虑,怎样需求帮助等等。再如讲授“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时,教师可引导学习爱情心理知识,并组织恋爱心理讨论,让学生学会处理爱情心理问题。如烟台大学生开展恋爱心理讨论。课堂上,郭老师通过故事形式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发同学们对恋爱心理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我最近总是梦到班里的那个女生,还幻想着与她在一起,我这是怎么了呢?”如此开头引起学生哄堂大笑。然后在快乐氛围中呈现更多的案例,诱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讲讲自己或身边的恋爱故事,这样,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踊跃参与,学习如何处理恋爱心理问题。

当然,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学方法远不如上述所说,还有问卷调查法,以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组织教育活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有效解决自身发展中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方式与途径,把握一定的咨询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从而帮助他人走出各种心理困惑。

总之,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若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他们乐于接受知识与教育,教师需要优选方法。而选择方法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下方面,以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注重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营造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实践体验,唤起学生情感,丰富学生经验,打破空洞说教,尽显心理教育活动的魅力,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陶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 成功.教育. 2012(09)

[2]李力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03)

[3]肖晓.创新心理教育模式 培养身心健康人才[J].中国人才.2011(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校园内普遍流传一句话:“就业难,难于上青天”,自己十几年的拼搏刻苦,父母节衣缩食的供养,到头来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莘莘学子在就业的关卡上显得尤为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不知道在复杂的职场上如何应对自如。他们往往害怕竞争,逃避就业,认为自己能力低、水平差,严重缺乏自信,或将希望寄托于父母和老师,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更有甚者,几次求职失败后,便产生抑郁、厌世等情绪,甚至逐渐演化为心理障碍。

1人际上的无助

人生活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不能孤立存在,人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大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父母的精心呵护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渴望有人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和家的感觉,但有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交往常识和能力,加上自身的个人主义观念,在与人沟通时感到无力。他们很难与他人进行很好的相处,身边缺少知心朋友,对他人不信任,不愿意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很羡慕人际关系良好的同学。长此以往,情感的纠结和孤独会衍生为妒忌、猜疑、恐慌等心理疾病。

2形象上的自卑

追求美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生脱去了稚嫩的校服和家长老师的约束,他们都以自己对美的理解来装饰和打扮自己。但有些女同学身材略显肥胖、面容不够俊俏;有些男同学个子矮小、穿着落后土气。他们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可能别人无心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他们都会认为是看不起自己,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长时间用这样的心态来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3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学校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的教育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因此,高校必须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工作重点之列。

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

我国大部分高校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教学,并未在全校内广泛开展心理学大讲堂,偶尔的选修课也不能使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实质性的理解。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开展心理学课程对于现今高校育人是十分必要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段,有效调节不良情绪,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素养的形成。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大学生身处社会和校园之间,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理解、不认同,对校园生活又感到无聊和懈怠,性格内向又不愿与人诉说,积压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医院的心理咨询科室会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仿佛自己得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医生来解救和医治。而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师会给学生亲切感,在自由地聊天过程中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倾诉出来,达到释放的作用。高校心理咨询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排除心理障碍,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高校应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按期组织培训和考核,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价值。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存在,但它与各个学科是融会贯通的。高校应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将其应用于其他学科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学科的双赢和共惠。同时,制定一套可行性高、成效显著、实施范围广、覆盖面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利用最为学生所接受的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校报、网站、论坛、板报栏以及颁发心理健康手册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和基本的调适方法。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教学效果、师资力量、知名度上,学校的文化实力更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学校的学风和办学宗旨。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举办学术文化节、大学生知识论坛、英语小品竞赛等富有新时代气息并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大学生在活动进行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获取了知识又锻炼了各项能力,在实践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看到了前进路途中的希望与光明,缓解了焦虑、紧张、自卑、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达到育人效果,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养成和完善。

强化教师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的天职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总体建设不是很完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们经验匮乏、知识面窄,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处理学生日常工作时,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以及心理状态。辅导员在年级大会上不能只谈学习,更要加大宣传心理知识的力度,针对具体学生进行特定教育。倘若教师心理出现问题和疾病,不仅会阻碍自身学术道路前进,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硬、道德素质强、思想觉悟高的心理学教师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李自维西南大学2009-04-01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柳忠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

[摘要]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家庭因素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现状制定更为翔实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响;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阐述

一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够确保自身各方面机能与周围环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的状态。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点基本条件:(1)智力符合实际年龄。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动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人们在生活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智力积累生活工作经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对自我意识有较为客观的意识,一般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是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的基本保证,如果一个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通常会出现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对失衡等问题。(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满足自身需求,对于一些突发性状况和能力之外的问题也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面对,基本能够保证积极乐观。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畏缩、胆怯、惯于逃避现实,甚至产生自卑、抑郁或心理焦虑,也有可能产生爱说谎,对人不信任、有敌意的应对方式。父母长期的严厉形象,给孩子造成了情绪暴躁的影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过分保护会使孩子缺乏主见、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优柔寡断、缺乏决策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孩子的自我意识,限制了他们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以学分制为基础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部分家庭因为收入偏低导致学生在学分上和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因为部分学科的学分不能带来实际的学习效用,也不能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这就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知识储备相对丰富的一个群体,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我价值认同感,这就使得贫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使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出现抑郁的危险倾向。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全面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出身的贫寒通过自己的加倍努力形成了更加坚韧的性格。

(三)家庭的户籍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在以往研究中,没有研究表明城市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会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以广州为例,部分当地的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对于这一问题保持中立态度,而流动人口偏向本地的户籍,而广州当地人口则认为当地人口的健康状况更为健康。因为和当地户籍人口在生活环境上的差异会影响这部分群体对社会的支持态度。除此之外,流动人口通常还面临着来自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当中的某些消极变化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心理产生影响。但就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可以选择迁户与不迁户,如果迁户,大家都会处于一个平台,享受的学校政策基本一致,所以说家庭户籍类型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特殊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特殊家庭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单亲家庭结构,主要是父母离异或者其中一方去世的家庭;第二种再婚家庭结构,是指父母离婚,然后其中的一方又重组而成的家庭;第三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三种特殊家庭结构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有孤独感,缺少陪伴,从而形成孤僻的性格。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人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认同,在家里需要家庭的认同。独生子女往往容易受到家庭的溺爱,做事情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父母学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研究表明,通过对军医大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学历高的父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从事教师、公务员等稳定工作的职业的工作者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虽然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而学校的教育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之前的心理偏差进行部分修正和改进,目前受到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影响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策探讨

(一)家庭层面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通常以谈话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教育的效果通常和谈话的方法关系紧密。这种交谈并不是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在一个较为平等的环境中,和孩子进行和谐的交流。在交流时要把握好时机,确保孩子是处于一个情绪比较平稳的情况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之前要对谈话内容进行引导和铺垫,然后选取一个孩子比较感兴趣且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话题作为谈话主要内容,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都不要给予直接反驳,而是在他阐述完毕后自己以更为合理的角度提供一个相对更为成熟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去判断。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避免在交谈中对孩子以往犯过的错误加以训斥,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甚至会使孩子抵触这种交流教育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适当鼓励孩子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将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更好交流。

(二)学校层面

学校应以“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培育美的花朵,收获美的成果”为教育特色的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特长”为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重视艺术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及时调整学校教改的定位和方向。“全面发展”是指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受到良好教育;“培养特长”是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两者要全中有长,长中有全,以全促长,以长带全。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该科目教师的教学义务和责任,而是全员教学工作者的职责。

(三)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相对于家庭环境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影响层面相对较窄,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形成十分明显的影响。社会的风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传媒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影响,影响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媒体如电视、网络、图书等方面形式。在社会管理层面上,社会各界领导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其次,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文化市场的综合整治和管理,对文化产品市场中的不健康和反应社会负面因素的产品进行积极的剔除,避免这部分产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造成影响。让学生能认识到社会文化的主流,在大学心理“转折期”过程中不至于发生偏差,使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小结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要大力推进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上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并存。在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这点,要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中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好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0.

[2]史小平.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J].新闻天地,2010(9).

[3]席伟光,安敏.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上完大学生心理学课程,都要求我们写一篇论文,但是我们在写作论文前不能忽略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的选题,好的题目是一个好的开始。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一) 1. 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 2. 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3.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 4. 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5. 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 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 8. 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 9.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10. 创新 教育 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11. 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 报告 12. 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 13. 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 15. 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二) 1. 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2. 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 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4. 高中生自尊研究 5. 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 儿童 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 6. 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8. 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9. 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10. 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 11. 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 12. 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 14. 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 15. 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16. 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7. 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18. 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19. 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 20. 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 方法 体系的研究 2017大学生心理学论文选题(三) 1.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 2. 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 3. 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4. 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 5.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 7.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 8. 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9.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 10.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 12. 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 13. 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14. 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 15. 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1500字左右 3. 关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的有哪些 4. 关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论文15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