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对于情感内容分类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于情感内容分类的研究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情绪情感的心理学论文题目:1. 大学生娱乐休闲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2. 焦作市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研究3. 高中生羞怯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以孟州一中为例4. 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5. 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研究6.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表现及疏导策略7. 企业人力资本流失探讨8. IT从业者情绪调节方式、休闲活动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10.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双性化人格关系的相关研究11.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1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3. “90后”大学生失恋心理调适综述14. 当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浅析15. 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出生顺序、性别的相关研究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17. 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思考18.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特质焦虑的相关19. 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研究20.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猜你喜欢: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浅谈开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因此,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心理。

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情感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热情,唤醒教育者的工作热情,成为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鼓舞学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情感品质。相反,没有任何情感的说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强调竞争而遗忘合作,没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沟通,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被教育对象真正的接受,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基础,能够提高人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教育气氛;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引起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看待自己、评价他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拥有宽容之心,会使人心胸广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绪。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真诚交流、彼此关心的文化气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也可以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情感体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对此,探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这除了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与教育过程中忽视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联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精神需求。进一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求也变的丰富多样,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简单的灌输做法并没有改变,它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甚至是分离的情况,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国家荣誉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要求成为的那种人;没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较明确科学的教育措施,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人们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疏导人们消极的情感。但是,我们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所以,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情感染学生。

三、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只靠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从教育双方的情感属性及教育环境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关爱学生,并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营造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清明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通过主体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用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例如∶通过雷锋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建党节和建国90周年等特殊的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情怀;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情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情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情感教育置于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中,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强调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否认和拒绝理论知识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的统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深刻,认识接受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为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文摘要:组织中员工行为的选择关系着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从行动理论行为过程中分析了从个体对环境引发因素的认知做出判断,并导致情绪变化和特定行为倾向,最终导致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个体的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缓冲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竞争的加剧,员工的行为选择和与之相关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竞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Salovey和Mayer提出的情绪智力的概念引起了学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兴趣,尽管情绪智力的概念存在诸如缺乏具体模型和有效的测量方法等问题,但其仍然是组织行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许多研究关注于情绪智力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水平与绩效的关系,但对其内在的作用机制揭示还不够充分。本文从行为过程视角分析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以期能剖析个性特征对行为及绩效的作用机理。1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的内涵1.1情感倾向及其内涵情感倾向相似于人格个性特征的部分内容,但又不等同于人格个性特征,它是个性构成中某些成分和特质的组合或集合体。Berry和Han—sen等人将情感反应分为积极情感(trait—positive affect,PA)和消极情感(trait—negative affect,NA)两个大的纬度,并指出这两个纬度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因此对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这两者可以同时以较高或较低的程度存在,也可以是一个纬度程度较高而另一个纬度表现极不明显。尽管最近的研究表明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独立性和两极性的特性,但一个具有积极情感的个体表现得更为自信、热情、向上而富有激情,相反一个具有消极情感的个体表现为懒散、冷漠和情绪低落,消极情感程度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担忧焦虑、害怕紧张和愤怒等情绪,而消极情感程度低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平静和满足。1.2工作场景中的情感倾向在工作场景中,情感倾向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Spector等人认为,由于人际冲突是职业活动中的主要压力源,态度和行为研究中人际关系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态度的形成特别是态度的情感层次与个体的情感倾向密切关联。积极情感的个体显示出较好的社会支持,更满意于人际关系,因而可能会积极的面对引发事件,成功地处理压力环境,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工作和组织认可度。Levin等人研究了情感倾向和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消极情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呈现反向关系,Cropanzano等人发现消极情感反应以情感倾向为基础,不仅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而且与组织承诺负相关,但与流动意向及流动率正相关。George解释为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情感反应,这一过程受到个体情感倾向的影响,所以积极情感的个体对工作环境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而反映在工作态度上。另一方面,情感倾向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Burke和Watson等人研究发现,高消极情感的个体容易产生压力感和不满意,他(们)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倾向于思考环境中的负面的、消极的特征,因而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而情绪智力通过情绪过程和情绪状态同样对这一过程发生作用(通过影响判断结果)。因此,高消极情感的个体面对困难时,会作出相对悲观的判断结果,并感觉到压抑和较低的心理幸福感。1.3情绪智力及其内涵情绪智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Gardner的著作里,尽管没有用到情绪智力这个词汇,但其含义与今天的情绪智力的定义十分相近:即知晓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的行为。Salovey和Mayer在 1990年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正确、有效处理情绪信息(包括自我和他人的情绪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与情绪识别、情绪构建、情绪调节控制相关”,Salovey和Mayer指出情绪智力体现于情绪的感知、吸收同化、理解和管理过程,其结构包括四个要素:情绪的语言和非语言方式的表达和评价;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调节规制;有助于成长的情绪知识;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的能力等。Gole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五胜任力模型”,即: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社会感知(移情思考)和社会技能(关系管理)。可见,情绪智力是关于个体感知并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绪及意图的能力。1.4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关系在情绪智力与个体成功的关系的研究中,Goleman认为情绪智力在个人成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甚至认为个人成功的80%应该归功于情商,而智商只有20%的贡献。Salovey和Mayer认为如果从学术成就和职业地位两方面评价个人成功,情绪智力可以解释个人成功的10%到20%,尽管后来的研究表明智商(IQ)与个人成功存在相关(r=0.45,Mayer、Salovey和Caruso,2000。他们同时指出,单一个性因素只能解释个体成功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关于情商与个人成功的关系的结论仍然缺乏实证支持。Jordan和Ashkanasy研究了团队情绪智力水平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发现高情绪智力水平的团队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高绩效水平,低情绪智力水平的小组初始绩效不高。Lennox和wolfe认为,在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中,自我表现的调整修正能力和对他人敏感性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有效促进自我地位的改善,获取相关资源的支持,从而提高任务效率。2情感倾向和情绪智力在工作行为选择中的缓冲效应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互动过程是多维且复杂的。Wallbott和Scherer的情绪经历五步骤模型对这一过程的解释为:个体随时监控并评估着环境,不寻常的事件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随着生理应激水平的提高,一定的身体动作和脸部表情就会出现,个体因刺激而产生特定的行动倾向,对环境事件的认知和解读是情绪经历的基础,如果感知到环境事件能增进自我福利,则会产生积极情绪,反之产生消极情绪。情绪所激发的行动会降低先前的消极的、负面的感觉,这些行动要么意在直接改变环境,要么回避摆脱环境。在工作场景中,有些行动可能对组织是有利的,有些行动则是有害的。在工作场所,比较典型的员工行为可以分为两类: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和反工作

关于情绪情感研究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情绪情感的心理学论文题目:1. 大学生娱乐休闲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2. 焦作市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研究3. 高中生羞怯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以孟州一中为例4. 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5. 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研究6. 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表现及疏导策略7. 企业人力资本流失探讨8. IT从业者情绪调节方式、休闲活动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9.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10.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双性化人格关系的相关研究11.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12.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3. “90后”大学生失恋心理调适综述14. 当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浅析15. 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出生顺序、性别的相关研究16.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17. 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思考18.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特质焦虑的相关19. 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研究20.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至此得答案。 情深深,意切切, 山川万物皆我爱。 天地合一融其中, 阴阳合璧仙境生。 不绝情,不痴情, 我情遍布一切中。 待到功满自然成, 美好理想幻成真。

情绪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好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使我们健康。当然,情绪也有坏的一方面,可以使人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这就是情绪对人消极的影响。我们在生活中有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很多种复杂情绪。不同的事物或环境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在空气新鲜﹑遍地鲜花的环境,我们会发自内心地高兴﹑欢喜,如果在又臭又脏的环境则会抱怨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不同的事情,当然,生活是由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缺少不了情绪的。情绪好比万花筒,前一秒钟说不定还是嬉皮笑脸,后一秒钟就满脸恨意,像要杀人似的。其实对于我们人的情绪适当的发泄一下,可能没什么事,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开心,心情就会变好,情绪也会变好。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位老奶奶成天发愁,邻居问他为什么,她说天晴的时候怕卖伞的大儿子生意不好,下雨的时候怕小儿子洗染店的衣服干不了。乐观的邻居劝道:“你天晴的时候为小儿子高兴,下雨的时候为大儿子高兴就是呀!”老奶奶换了一种态度对待,整天乐呵呵的。其实,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可以想些愉快的事,你可以听音乐或者看电视啊!只要是好的事情都可以做,这样就可以分散自己不满的情绪。自己发泄情绪时,有没有考虑下别人的心情和感受。当自己生气时,想发泄出来,正巧别人走过来,你不分青红皂白把别人骂一顿,事后有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是不通人情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法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控制情绪,例如,注意力转移,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只要稍微的调整一下,情绪就会一另一种心情对待生活,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猜你喜欢: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法,论文研究是一个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新理论的过程,论文研究方法需要大量阅读法,找到不足和创新点,来完善自己的论文,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一、规范研究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二、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四、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一、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三、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四、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论文内容分析法是什么

论文内容分析法是什么,相信大家对阅读这件事情并不反感吧,相信有很多人都会喜欢越多各种各样的书籍或资料,那么论文内容分析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吗?不知道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一、含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二、分析过程

分析过程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

在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者必须排除个人主观色彩,从现存的材料出发,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必须将所有的有关材料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所研究的材料进行量的分析。

此外,内容分析也不应排除定性分析,即根据所得到的材料和数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辩。

内容分析一般要经过选择、分类、统计等三个阶段,可采取以下三种作法:(一)记录或观察某一传播媒介在某一时期的传播内容;(二)对同一传播媒介在不同时期所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三)对同一时期不同传播媒介就同一事件或同一题材所报道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异同。

三、分类

(一)分析对象

在分析对象上,内容分析不仅包括文本中的显性内容信息,也包括隐性内容信息。

显性内容是可见的、表面内容,是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文本信息中所包含的有形的词。

相反,隐性内容则区别于显性内容,是指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话语或图像背后所隐含的意义。隐性内容一般是间接通过外在信息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事件现象或过程的特征、性质。

(二)分析类别

在分析类别上,内容分析大致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定量分析是用比较规范的方法读取相关的文本资料的内容,把文本资料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定性分析主要由研究者通过阅读、收听或观看,然后依靠主观的感受理解、体会和分析,来解读、判断和挖掘信息中所蕴涵的本质内容。

内容分析法最初主要应用于新闻传播学领域,因其本身研究面的广阔(任何文献或者有记录的事件、信息、资料等)而使得其应用角度不断拓宽,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逐渐“家常化”也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首先把它定义为一种客观地、系统地、定量地描述交流的明显内容的研究方法。作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迄今为止依旧处于探索应用阶段,无论应用的规范性还是科学性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改进。

该方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来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具体到在教育史学科领域的应用,主要有常见的趋势分析,因于学科自身的史学归属性,就同一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形概况做匹配的量化处理,并分析蕴含其中或是由处理结果客观反映的教育思想的演进过程、发展规律及运行趋势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分析(即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而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个人的教育思想等进行比较)、意向分析(即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的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便可分析这一对象的意向)等。

通过对内容分析法相关研究的考察,笔者结合本论题研究视角,暂将其施行步骤概括为: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一界定并选择研究样本一设计分析类目及分析单位一建立数据库一量化处理-检测信度、效度-描述解析-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本文严格遵照这一程序对1146篇教育史硕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分析,进而加以解释推论。

论文的研究内容部分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1.标题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2.作者这里应给出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的名称。如果是毕业论文,还可以说明指导教师的姓名。3.论文摘要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前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论文正文部分需要包括前言、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与分析、结论等几部分内容。其中,①、前言前言是论文的起始部分,主要是用来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可以放在前言后面作为独立的一个章节,有时也可以放在前言中,作为前言的一部分。③、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也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是理工科论文,研究设计部分需要说明本论文的设计思路、主要方法和过程。如果是文科论文,则需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总之,研究设计就是要说明你用了什么方法和步骤来解决你的研究问题。④、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是对研究的数据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这部分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注意逻辑性。⑤、结论结论部分需要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6.参考文献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称之为参考文献。论文撰写过程中,凡引用前人或他人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出现的地方标明,并在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中列出。7.致谢最后需要对支持或帮助你完成论文的单位、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等表示感谢。

论文主要内容:

一、论文的标题部分

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

二、论文的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完成了哪些工作

4、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5、结构或结果的意义

三、论文关键词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和叙词。关键词是标识文献的主题内容,单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

四、引言

又称为前言,属于正片论文的引论部分。写作内容包括:

1、研究的理由

2、研究目的

3、背景

4、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

5、作用和意义

五、正文部分

论文的主题,占据论文大部分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要求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利,主题明确。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是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完整标注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不只在格式上有具体要求,在数量、种类、年份等方面又有相关要求。

不同的学科,对论文框架、论述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写: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

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

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

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国内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论文

马扎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文章链接 布鲁姆的《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马扎诺的《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组织了教育目标分类3册的编写(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 2008年5月,浙江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开始组织翻译马扎诺,并出版了《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一书。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是马扎诺博士在其2000年出版的《设计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并在2007年出版的《The New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econd Edition》(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版)中最终确定为二维模型 [3] 。国内对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上海师范大学07级的张晓研和08级的田添把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运用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分别在中学和高校中开展应用研究。张晓研运用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初中信息探究课中开展应用研究,研究如何对中学云服务信息探究课教学进行设计,培养初一学生在自主探究课堂上的自我监控能力,以便今后能够迁移到具体学科学习中 [6] 。田添在其毕业论文研究中,以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为实验蓝本,围绕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自我系统,进行基于自我系统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编写方式、常用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式 [7]。元认知过程的四个类别,第一目标设定,第二过程监控,第三清晰度监控,第四准确度监控。 通过学生对完成目标方式的问题的回答,可以洞察到学生应用元认知过程进行目标设定的水平。例如对了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回答“我必须更加努力”,这样的回答没有真实地反映出目标设定的元认知过程。相反,学生应确定(1)明确的目标,(2)大致的时间表,(3)必要的资源等等。 目标设定环节,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目标具体、相对清晰的方法或路径,大致时间表、资源和障碍、预期成果等等。 很多同学常常会缺乏过程的目标。究其原因,一是缺乏这种元认知的意识,第二是学习知识固化,没有过往学习的经验,用到新的学习当中(也就是没有迁移)。 教学中注意元认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一,适当讲授元认知知识。二,开展学科融合或者学科合作,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配合教学,联合布置作业。三,开展小组合作、兵教兵活动,多一些学生元认知体验的优秀案例分享。

分层教学 分类提高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分类提高;有效方法

论文摘要: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提高”实际是将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赋予更广泛,更具体的内容。作为教师的教学,只有依据教学方针的统一要求,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的多种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告诉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是符合当前教改的发展趋势。

一、了解学生差异,分层建组学习

分层推进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分层问题。分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分层和组间分层。我们采用的是组内分层法,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根据班级好、中、差的学生情况可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学生划分a层(学习困难学生)、b层(中等生)、c层(优秀生),编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安排5~6人,其中b层学生占多数,并入a、c层学生各1位,前后相邻,便于课堂讨论,互相帮助,层间互动,合作学习,达到互补的目的。学习的层次确定以后,并非是一成不变,要随时注意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变化以及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

二、针对学生差异,分层要求分类提高

分层建组后,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a层目标(基本目标):从达标角度讲是毕业考和会考的合格水平,这是要求学生人人都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b层目标(较高目标):从达标角度上讲即符合各类选拔性考核、考试的标准。此目标是教学的可及目标。c层目标(拔高目标):依据教材内容,将那些智力价值高、迁移与变通活化率强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生创造性的思考或于课下研讨、争论,以满足高层次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这是发展性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好的优秀学生的视野,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设置的。总之,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划分上要做到准确与明确,以保证分层推进教学正确的指向。

三、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

课堂教学是实现分层递进、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教学中分层施教,可采取“合—分—合”的课堂教学结构。①第一次“合”:这是教学起始阶段的集体学习,主要由引入性学习活动和总起性学习支撑。②“分”: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新知,它根据学习分类指导、分类练习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b、c层次学生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其中,对c层学生以“放”为主,适当给以必要的点拨;b层以“扶”为主,适当结合“放”;而对a层学生则以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他们从中找到规律,对a层学生必须花力气去“扶”,要“偏爱”,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通过“放”“扶”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的形成。③第二次“合”:主要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缺漏问题。学生层间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这一教育资源,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可能性提高到最大限度,是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重要操作机制之一,也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层间互动以小组内和小组间互动为主要方式,以本位评价或换位评价为主要方法。这“合—分—合”的课堂结构,不但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回授、巩固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分层次教学分类提高的方法不仅能面向全体学生,还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主动地发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人才。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提高的教学方法,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轩.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42.

[2] 张秀芳.布卢姆的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影响[j].教书育人,2005(11):7.

这个有什么格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