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左宗棠评传.pdf
链接:
《左宗棠全传》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议论文素材如下。
左宗棠抬棺出征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
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平凡岗位不平凡贡献
纺织女工郝建秀,当她还只是16岁时,就创造了优质、高产、低消耗的郝建秀工作法;广州泮溪酒家特级点心师罗坤,可以制作一千多样点心,响誉海内外,主编了《广州点心》一书。从医学院毕业的青年学生杜德顺,自愿到浴室当修脚工,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编写了《常见脚病医术》。全国劳动模范王崇伦当刨床工时,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四年的工作时。
乘客的“贴心人”
李素丽是北京公交总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她十几年如一日,对乘客热情周到,处处为乘客作想,用真情架起了一座与乘客相互理解的桥梁,被乘客称为“贴心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售票员”、“全国职业道德标兵”、“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因为那个官员以为那把扇子是左宗棠送个他的,以为左宗棠是很看重黄兰阶,回到福建之后,为了拍马屁,多次保奏,没多久,黄兰阶就升到了四品道台。
作者: 无风起念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大臣,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从小就很聪明,但是科举的时候发生了一些意外。他的仕途是从幕僚开始做起来的。我们刚刚说了左宗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对于这一点,左宗棠也是极其自信的,他经常把自己比作诸葛亮,知人善任,从这里可以看出,左宗棠是非常自负的一个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向别人推荐人才。黄兰阶是左宗棠一个老朋友的儿子,当时的他是作为福建候补知县,一直留在京城,没有机会补上实缺。走投无路的时候,黄兰阶想到了左宗棠,想去碰碰运气,或许会念在自己父亲的旧情上帮自己一把。等到黄兰阶把事情说清楚了之后, 左宗棠毫不意外地拒绝了。黄兰阶也没有办法只能离去。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后,黄兰阶在北京琉璃厂散心游玩,见到许多古玩店都在卖临摹左宗棠字体的折扇。这时,黄兰阶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于是他买了一把扇子,然后让店家临摹左宗棠的字体写上他的名字。他买了这样一把假装是左宗棠送自己的扇子之后,就立即赶回福建直奔总督衙门。总督召见他之后问他有什么事,他笑而不语,只是一直摇晃着手中的扇子。当时已是深秋,总督觉得奇怪,就让黄兰阶把扇子拿给他看。总督打开扇子,发现这把扇子竟然是左宗棠题写的,顿时一惊。黄兰阶解释说自己的父亲与左宗棠是老友,在他的多次拜访之下,左宗棠特意赠他一把折扇。总督当即找了个借口,退到内堂与幕僚商议,大家都知道左宗棠从不给人做推荐,担心是不是用扇子来代替那个意思。虽然大家持怀疑态度,但还是让黄兰阶先去福建某县上任。第二年春天,总督进京拜访了左宗棠,特地说了黄兰阶的事。左宗棠听说了之后,又不能直接说黄兰阶不行,就委婉表达了意见“你自己应该是可以分辨出他的才华的,如果你觉得这个人可以你就任用,如果不行的话也不用看我的面子。”。当时总督听了之后,以为左宗棠是很看重黄兰阶,回到福建之后,为了拍马屁,多次保奏,没多久,黄兰阶就升到了四品道台。后来,左宗棠听说了此事,便对黄兰阶说:“这柄扇子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了,要不我帮你保管吧?”,黄兰阶不好拒绝,便将扇子给了左宗棠。左宗棠拿回去之后,马上将扇子给烧了,家人问其原因,他说不能因此这把扇子而毁了我的清誉。参考文献:《清史稿》
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孙毓棠去世后,他的学术论文,除已收入《抗戈集》者外,已被汇集成《孙毓棠学术论文集》一书,由中华书局于1995年出版。论着之外,孙毓棠曾参加标点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和《清史稿》。并与人合作标点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亦由中华书局出版)。
给我个邮箱,发给你几篇
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间万物皆有所持意义,文字亦不例外。写作是记录感情,阅读是对情感的第二次激发,读后感则是我们情感生发的结果。下面,为您带来“《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更多内容尽在。
这个散文, 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 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喜欢看钱钟书先生的文字,因为在他的风趣与幽默之间,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昂然,细品出生活的哲理。
就说这本书《写在人生边上》吧,单是这书名就起的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先看看钱先生写的序吧:“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也会觉醒: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每个人又能参透多少? 能在它的边上看到怎样的风景,又能在它的边上写下怎样的理解呢?
书中的许多章节我都爱不释手,像《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说笑》、《吃饭》、《论快乐》,都曾反复阅读,这些“写在人生边上”的注释也填补了我许多时间上和心灵上的空白。
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节中,钱先生的诙谐发挥的淋漓尽致,魔鬼先生也被塑造的彬彬有礼,像极了绅士。在你感悟道理的同时,又会忍俊不止。在《论快乐》中,钱先生的观点透彻、达观,让我明白快乐的本质。“永远快乐”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愿望,但在先生眼中,这四个字是渺茫得不能实现,荒谬的不能成立的,就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自相矛盾。“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我们往往为短暂的快乐,要忍受用一生的时间来盼望和等待。不过,好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现了快乐是由精神来决定的,所以钱先生的观点是“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的确是这样,不同的人,它的意识所反映出的物质世界是不同的,因此有人是乐观看人生,有人是悲观过一生,而我们应该像钱先生那样,乐观地对待人生,苦中作乐也好,把忍受变为享受也好,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威胁,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哪!
是啊,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的漫长,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享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乐观地过一生,人便会变得豁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合理与美好;悲观地看世界,人生的苦痛会就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放大,因此,人生即使注定是不快乐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籍自己的智慧,乐观地过一生。
清晨,当我轻揉双眼,端详双手,触摸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会问自己:今天会快乐吗?今生我幸福吗?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状态,或许答案不同,但是,崭新的一天,总是可以带着乐观去希望,当我把人生边上的事做完,把人生边上的事写下,也许,那就是我幸福快乐的一生吧。
不同的人对待任何事物总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有人乐观地看待人生;有人悲观地面对人生,而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人生,面对人生的一切。
一看《写在人生边上》这个书名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你只要看看这本书的序就能懂一点,“家事人生是一本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我们每个人对待自己的人生又能读懂多少?能在边上写上一些,算是不错了。
人生不可能完全是快乐的,也不可能完全是痛苦的。我们的人生都是有苦有乐,只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乐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感觉是快乐的,而悲观的人对待一切事物都会觉得是痛苦的。即使我们不能完全乐观地对待一切,但我们可以在困难时苦中作乐。这样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自己的人生。
《写在人生边上》与其称之为书,倒不如说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感悟。如先生所言,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对,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哪个人可以辉煌一世?又有哪个人可以暗淡一辈子?人生的大起大落,换来的只不过是若有若无的虚名罢了,何必让自己受苦。
钱先生的文字有些晦涩,有时看得我云里雾里迷迷糊糊摸不到头脑,但一旦看懂了,就像太阳赶走阴天,一下划开云雾,把我从里面揪出来,眼前一片清明。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以幽默的手法,让我一步一步靠近他的世界。
一篇一篇,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融化了,如养料一般灌溉在我的心田,却不急着与那里的土壤融为一体,一点点渗进去,滋润中夹杂着痛苦,让我慢慢的看清了眼前,看清了自己。读书的过程,有些迷茫,渐渐的清晰了,又有些胆怯,逐渐的变得勇敢起来,手捧着书页就像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脚上越来越重,心却渐渐充实起来,一点一点被从未见过的东西填满,无限满足。
钱钟书先生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我只希望,我的人生边上不会只是空白,只要有些简单快乐的批注就够了。
《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文集(也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先生编定,上海开明书店一九四一年初版。所藏《写在人生边上》已是开明书店“民国三十七年九月四版”,即是1948年时出版的,可能是解放前的最后一次出版,等到解放后再次出版就要等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了。一九八二年福建人民出版公司把这本书纳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第一次重新出版;一九八八年台北书林出版公司又把它收载到《钱钟书作品集》中在台湾出版。但是,其总印数也不过几千册,“在国内第一流图书馆,收存者也寥寥无几,更不必说读者、研究者对它可望而不可得”(中国社科1990年版再版后记)。但近年来笔者也见到国内又有好几家出版社再版了这本书,已不像前几年那般难得。所藏1948年版《写在人生边上》尽管不是初版,但解放前出版的钱氏原作已很难见到,故仍颇值简介。
这本书的正面扉页是钱氏的“志谢”: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有几篇是发表过的,曾和孙大雨戴望舒沈从文孙毓棠各位先生所主编或筹备的刊物有过关系。
陈麟瑞、李健吾两先生曾将全书审阅一遍,并且在出版和印刷方面,不吝惜地给予了帮助。
作者远客内地,由杨绛女士在上海收拾,拣选,编定这几篇散文,成为一集。
愿他们几位不嫌微末底接受作者的感谢。
扉页反面是:
赠与季康
三十年六月二十日
目前我们在市场见到的新出版《写在人生边上》还是保留了这种形式的。书的第一页为《序》。最后三面为开明书店印行的“开明文学新刊”书目,介绍了各种由开明出版的小说、散文、诗、戏剧和“批评”,其中小说14种,包括钱钟书的《人·兽·鬼》(其他还有如叶绍钧的《倪焕之》、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等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散文集21种,其中有钱氏的《写在人生边上》(另外还有如茅盾的《速写与随笔》、朱自清《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背影》、巴金《怀念》、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施蛰存《灯下集》、冰心《关于女人》等),诗两种:马君玠《北望集》、藏克家《烙印》,戏剧6种,有如茅盾的《清明前后》、柯灵的《恨海》,批评一种:李广田的《诗的艺术》。
此书最后一面重点介绍了四本书:钱钟书的《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以及艾芜的《我的青年时代》和沈从文《从文自传》。《写在人生边上》的广告词很简单:“作者在序文里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恰如其分。倒是《人·兽·鬼》的广告词要详细的多:“作者是以博学和智慧闻名的,他用深邃的目光和犀利的观察解剖人生。这本集子保持着他一贯的风格。这里包含四个短篇小说:《上帝的梦》,《猫》,《灵感》,《怀念》。每篇像一朵有刺的花,美丽,芬芳,发散出无限的色香,可是,同时用毫不容情的讽刺,引起我们一种难以派遣的惆怅。”
钱氏少年才俊,早已声名在外;到1948年时的他,不仅开始出版学术著作《谈艺录》,还发表出版了极受欢迎的长篇小说《围城》,开明书店极力为钱氏做广告也只是说了该说的话,并没有夸张,当然开明书店要拿他做卖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本书除了《序》之外共收有十篇文章,分别是:《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读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和《论文人》。全书正文共65页,第64页有借书卡一张,只有两人曾借过,从全书内页看,也似乎没有被阅过的痕迹。
据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说,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书:《写在人生边上》很可以看作《围城》的前奏曲,没有它,也许就没有《围城》。可见此书分量之一斑。那么为什么这本书叫《写在人生边上》?仍原引作者《序》(一九三九年二月十八日)里的话:“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在《一个偏见》一文中,他也曾说:“只有人生边上的随笔、热恋时的情书等等,那才是老老实实、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见”。可见这本书主要写的还是作者对“人生”这部大书的理解与体悟,也可以说是“对这部大书的丰富和补充”。有兴趣者不妨拿来一睹为快。
钱钟书写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真正深蕴于钱老书中的智慧结晶却往往难以言表,让人体会到大智慧与小聪明之间的差别…… 《写在人生的边上》是钱老人生体验的流露,然我们看到先生对世相百态的深刻、敏锐的洞察…… 《人生边上的边上》学理味要浓一些,但不变的是那一束智慧之光的时时闪耀。
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而且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其实也是不快乐的,因为平平淡淡就是“沉闷”,就是“长时间”,就是“痛苦”。不过,“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确实是这样的,虽然钱钟书先生的一串论证,已证明人生不可能是永远快乐,甚至说“永远快乐”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然而人生边上的路径究竟走向何方,不得而知,也许快乐,人生的意义太过虚无,我们要在这样的一种事实中间漫不经心的去追寻。
这集子里每一篇短文,都蕴含了钱先生独特的观点,将快乐与黑暗面对立起来的《论快乐》与《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实际上描述了他的一种思想,即快乐是相对而短暂的,而那些失望苦闷虚伪才是贯穿人生的真正主题,而这种颓废美,正是钱先生在他所有作品都暗暗透漏的思想。
《伊索寓言》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但作者却认为,寓言将孩子教得更简单,灌输美好社会的假象,可事实上成人的世界中,却并非如此黑白分明,进而批评社会中的虚伪行为。
《谈教训》中写道“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反映了先生对于假道学的一贯鄙视,也证明了他性格中确实看不起为人师者,就如同当年在清华之狂语“清华园中,无人配做我钱某人的老师。”
私以为钱先生是个敏感而仔细观察的人,他的生活中充斥着智慧的火花,他却很少从大处着手,反而愿意在生活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验出人生百态。有谁能说人生不是一本大书呢?
我精心推荐
推荐相关书单:
中文类专业书单
可以阅读下载
马学良出生在山东荣城,学在县立模范小学和威海中学,考入国立济南高中,从小泽被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汉语汉文化功底。1932年的济南高中,当时的校长曾在全校夸奖一名叫季羡林(现为国际著名东方学者,北大教授)的高年级学生,说他同时考上了清华、北大,用他的事迹激励在校中学生。其中的马学良从此以季羡林为榜样,勤奋刻苦学习,两年后的1934年,他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并深得国学大师们的器重。他在罗常培的指导下撰写了《方言考原》,在沈兼士的指导下,采用右文说撰写了《释江河》,在胡适《白话文学史》课的影响下,走上了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道路。马先生又有幸在迁校至昆明的徒步“小长征”中,担任了著名文学大师闻一多的助手,一路采风问俗,访古探幽,记录汉语方言和民俗。1939年,马先生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又在著名汉语语言学家罗常培、丁声树导师的指导下,专攻汉语音韵学和训诂学。这些丰富而扎实的汉学经历和得天独厚的汉语文研究条件,都为马先生日后成为显赫的国学大师奠定了基础。马先生在1938年跟着闻一多徒步于西南风光旖旎的崇山峻岭时,第一次全面接触和收集各少数民族村寨的民歌、语言、风俗、神话等文化后,从此就和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少数民族情结促使他60年前如愿以偿地选定描写语言学大师李方桂作为研究生导师,并且跟着李方桂实地调查云南的撒尼彝语,和当年跟闻一多实地采风时一样,深入少数民族家中记音,师生不畏生活的艰苦,不辞生活的辛劳,也与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马先生的《撒尼倮语语法》毕业论文(后来以《撒尼彝语研究》为名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描写实地语料的少数民族语言学著作。研究生毕业后,马先生分到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又经罗常培举荐,应北京大学的邀请,在东语系任教。凭着马先生贯汉语和数个民族语,又集书面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于一身的博学多才,在北大是完全可以大展宏图的。但是马先生在北大东语系仅仅任教两年,就应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之约,同意借调到刚刚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奠基工作。这一选择,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当时北大的名望、待遇、科研条件都比民院好得多。据说,时年38岁的马学良风华正茂,仪表堂堂。走在民院的校园里,既可敬又可亲。就是这样一位汉族出身且汉语精深的学者,从此开始了他48年的服务民族语文事业的生涯。在近半个世纪的民院生活中,他有过科研条件缺乏的困难,受到过认为民院水平不高的偏见,遇到过“文革”的冲击等等,但他都泰然处之,淡泊名利,忍辱负重,始终热爱所选定的少数民族语文事业。无怨无悔,从不动摇。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事业更是白手起家,急需汉语言文学界的帮助指点,也盼望汉学大师们关心培养一些少数民族人才。作为既通汉语语言学,又通语言学理论,还通少数民族语言学的马学良先生深知这种盼望的意义,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北大条件,来到民院后,就立即投入了创建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的工作。马先生利用自己熟悉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民族所和北大中文系、东语系等知名教授的条件,请来各个方面的一流专家来为民院的学生上课或开讲座,使学生大开眼界,大受其益。今天活跃在全国民族语文界的许多专家教授仍然经常回忆着他们当年聆听罗常培、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名师讲课的场景,话语里浸透着对马先生的感激之情。除了请名师讲课外,马先生自己还身体力行,多方面开课,尤其用普通语言学和普通语音学全面训练各民族语专业的学生,为他们在各自的民族语研究领域插上了理论和技术的翅膀。“文革”前,马先生是民族学院最忙的人之一,他是有名的“双肩挑”学者,白天上课,还要担任系主任,处理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事务,晚上吃完饭就要伏案疾书,直至深夜,专心汉藏语系的科研著述。为了使学生有理想的课本作为学习依据,他带领青年教师们主编一系列民族语文的教材,这些后来都成了全国民族院校的权威教科书。马先生除了在北京一心扑在民族语文的教研和管理上外,还经常带队去条件艰苦的民族地区调查民族语言,采集民族风俗,在田野调查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学生成才。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的春天的鼓舞下,马学良先生尽管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但仍然展开了他一生中的最辉煌的业务拼搏,开始对几十年的民族语文研究作理论的总结。80年代初,马先生主编出版了《语言学概论》,这本书既有60年代初以来北大主编的《语言学概论》的精华和英语、汉语等语言例证,更宝贵的是,又吸纳了过去鲜为人知的丰富的少数民族语例子来说明语言学原理,使人们耳目一新。这是全国十几本《语言学概论》所不能代替的一本独具特色的教科书。90年代初,马先生主编出版了《汉藏语概论》,这是一部在国际汉藏语研究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巨著。该书结合中国几十年汉藏语调察和研究的实际,把许多从少数民族语中得来的新发现和新规律收入其中,成为国际汉藏语界的一座丰碑。他于1997年主编出版的《普通语言学》,在全国阐释普通语言学理论基础上,重点从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实际中提取一般理论,为丰富真正中国化(不等于汉语化)了的语言学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马学良先生在少数民族语文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彝语彝文献有专门的研究,凝聚50年心血写出的《彝文经籍文化辞典》,充分体现了他耐得寂寞,埋头苦干,为少数民族文化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另外,马先生发挥自己坚实的文学理论功底和良好的汉语文学才能的优势,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荜路蓝缕,以启山林”,分别创建并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和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文系的工作,主持编纂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等经典著作,构架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富有特色的体系。在这期间,他还发表了大量民族文学理论的文章和论文。可以说,马先生为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全方位的,不仅多路创作,硕果累累,而且善于把汉语文的先进方法,普通语言学和文学理论纳入少数民族研究领域,把相关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触类旁通。这些都已成为今天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法宝,并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马学良先生对从事民族语文研究的年轻一代,从来都是热情关怀,备加扶持,奖掖后学,不遗余力。80年代中期以来,他成为全国民族院校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后,更加关心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健康成长。10多年前,青年学者的著作不仅出版难,而且被学术界肯定也难。马先生这时总是以长者的慈爱胸怀,以老一辈语言学家宽厚而严谨的学风鼓励和鞭策他们,并欣然给他们的新书作序,使一些青年学者得以脱颖而出。当时,中央民族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只有三位,民族语言学方面只有马先生一人,如果仅按汉藏语系的方向来招生,那就势必使阿尔泰等语系的青年人才得不到读博的机会。马先生果断地把自己的方向扩大到整个民族语言学,先后招收了学蒙古语的蒙古族博士生,学满语的满族博士生,最近又招收了学哈萨克语的汉族博士生等,加上汉藏语系及民族文学的博士生,马先生把民族语文界的青年人才大都招进自己的门下,使他们受到高层次的科班训练,为他们日后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为他们以后步步登高创造了学位条件。实践证明,这些已毕业和未毕业的博士生都已在民族语文界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作为一名青年语言学工作者,我自己受到马学良先生的扶持和教诲更是令人感动的。只需摘一段马先生为我1993年出版的一本书所作的序言之一段,就可略见他老人家亲切关怀青年成长之“一斑”:“面对赵杰同志的《现代满语与汉语》论文集,勾起我的一段往事。”“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每天一大早,习惯性的迎着晨光到校园散步,经常看到一个青年手捧书本在林荫道上边走边读,朝朝如此,虽各自心照,但从未交谈。或许由于我的职业心理,爱才心切,促使我在一个早晨与他交谈,才知道他是汉语系的满族学生。他憨厚朴实,两眼炯炯有神,言谈中似乎有些怯生讷言。从此,我们经常在校园的藤萝架下的石凳上,质疑学习。……”(《现代满语与汉语》第1页,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我于1978年春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记得一年后的夏天,在校园里通过请教学术问题认识了马先生。那时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外系大学生,和马先生这位誉满全校,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主任攀谈,本身就有点打扰的意味了。但马先生非但没表示烦恼,反倒循循善诱,在某些很具体的汉语音韵问题上不好解答时,就直接说:“我都忘了”,表现了一个大家求真务实,谦虚平等的长者胸怀。198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30年校庆,出了专门的报纸,上面登了我的文章。在校园西侧的马路上,是马先生首先告诉我他看了我的文章,并表示祝贺。作为他这样的老教授,能仔细阅读我这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的习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使我既感动又增强了信心。正像马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从此我们经常在校园的藤萝架下的石凳上,质疑学习。”其实哪里是“质疑学习”,大多是他的业务指导和精神鼓励。他和我在一起是输出。正是在马先生和民院罗安源、戴庆厦等老师的鼓舞和支持下,我才得以矢志不移地边任教边工作边考试,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读硕士,读博士,并留北大东语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留北大后,我成了北大和民大语言学诸师们来往的“使者”,传送问好、信息、赠书等。北大这边以季羡林、林焘先生为主,民大那边就是以马先生为主了。于是,我跟马先生“质疑学习”的地点就从“校园藤萝架下的石凳上”搬迁到民大教授楼马先生家中客厅的沙发上。由于我在北大东语系任教,更使马先生感动亲切,因为他学习、工作过的北大中文系、东语系和民族学院,也正巧是我学习、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每次我来民大拜见马先生,他都格外地兴奋和热情。这10年,除了在国外,我差不多每隔两月就去马先生家中一次,向他传达北大诸师们的近况,汇报我的研究心得,马先生总是善于抓住并吸取北大的先进经验以指导民大的民族语文工作,并力图用自己的优良学风积极影响民大教授和科研的改进。就在这沙发对坐的促膝谈心中,马先生向我讲述了他如何高兴地听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如何在听国民党政治课时作为班长掩护缺课的学生;如何一边抱着孩子躲避日机轰炸,一边看书调查写论文;如何在民院白天从事管理和教学,夜间挑灯科研并一再嘱咐我如何注意身体;甚至如何发现彝语的松紧音、锡伯语的送气擦音等。窗外的花园有时是烂漫的春光相陪,有时是酷署的知了伴奏,有时是秋高气爽的微风徐吹,有时是雪花缀树的冬景助兴。1999年的春节,那正是一个送走旧岁的除夕之晚,撒进窗内那班驳陆离的夕阳余光照在马先生为我赠书《普通语言学》和《新学术之路》而留言的颤抖的手上,也映出了他老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音容笑貌,没想到这成了我和马先生的最后一面。但在之后的一天,他还打电话,向我推荐民大的青年教师报考我的博士生,我听到他老人家的最后声音,正是在把我这样的刚刚告别青春的学人扶上了马后,又在扶持没有上马的新的青年。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奉献少数民族语文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马学良教授作为一个汉族优秀知识分子毕生所追求的民族情结!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 “最低限度书目”中国古代文学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国文学简史》北大、清华出版社都有。 一口气可以读完,酣畅淋漓。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中华书局。选录作品比较多,或许不太好找。 作品:《古文观止》 没事背几篇吧。 《天下才子必读书》 常森老师经常推荐的,是金圣叹的评点本,可以翻翻。 这两本书读完,古代散文一关勉强可以算过了。 这里面诸子文、骈文比较少,可以自己找来补充,《论语》《孟子》《庄子》等等,看不完全部,找个选本看。 后者可以看《文选》《六朝文絜》等。 汉赋就看《文选》中选的吧。 大赋太难,不想看的拉倒,《登楼赋》《洛神赋》这样的总该能看。 《诗经》《楚辞》 还是那句话,看不完的看选本。 沈德潜、《古诗源》 中华书局,汉唐之间的诗歌,看看也就够了。 《唐诗别裁集》 读这本书让人有勇气不考六级。 两千左右首诗,有点多。 关于唐诗,我最想说的是,可以先熟读《唐诗三百首》。 马茂元 《唐诗选》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我很喜欢的一个注释本。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大约有六七百首,比较全面的反映唐宋词的面貌。 钱钟书 《宋诗选注》不用我说了。 张鸣《宋诗选》 张老师的书,长长的一个序言,加上很精彩的作家小传、诗歌分析,了解宋代诗歌基本够用了。 汪辟疆《唐人小说》程毅中《宋元小说话本集》宋元之后,大家可以把以前作为最常识性的知识知道却没有读过的书读一下,比如《西厢记》《牡丹亭》还有传说中的四大名著等等。 可以不喜欢,可以尝试读一下读不下去再扔掉,但不能不读,总不能从中文系毕业后连四大名著都没有尝试读过吧。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郭绍虞《历代文论选》 有一卷本和四卷本,各取所需。 像毛诗序、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沧浪诗话等经典文献,不怕熟读成诵。 中国现代文学 课本: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文学史: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我们现代文学的祖师爷。 其实他的《中古文学史论》也非常值得一看,虽然与现代文学专业不直接相关,其方法直承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唐弢 严家炎:《中国现代文学史》 经典之作,现在还出了一个简编本。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述几则书目都是陈平原老师开列的。 一个总括的现代文学史,以下是各类别的文学史,如小说史、诗歌史、批评史,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 研究著作: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说它政治色彩、僵化偏颇,但我认为这种开山之作还是应该看一看。 会很有意思,很多与我们接收的主流文学史判然相悖的论述与视角,我当时还小,读完以后感觉像看了秘籍乱练功的小孩,两道内力在体内打架。 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 《心灵的探寻》 《1948天地玄黄》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学史书写方式与视角,而且钱老师的浩然之气充溢了全书。 《心灵的探寻》是鲁迅研究的经典,看一看这种注重细读、从文本出发的研究方法,会让我们在这个理论沉滓泛起的时代沉静下来。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这是导师当年的博士论文,也是领我进门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治学眼界与态度迄今仍令我辈后生小子惊叹。 钱理群 黄子平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漫说文化》 经典的“三人谈”肯定是要了解一下的。 李欧梵:《上海摩登》 都市研究是现在的热门,《上海摩登》有滥觞之功,且李欧梵在史料上的扎实和谨严也值得我们学习。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个人很喜欢王德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视角,其瑰丽的书写风格也令人迷恋。 私下里认为讨论张派传人的《落地的麦子不死》,也是一个研究对象与研究者自身风格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作品。 陈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这本书是我个人的爱好,是陈王二师主办的一个北京学会议的论文集,汇聚了海内外汉学界的优秀学者。 北京学这个议题本身也很有趣味。 可一看。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也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现代文学研究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一定要读一读。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也是一本在我领我进门的学术著作。 戴老师对于现代文学几位女作家犀利精辟的评析迄今仍富有启发性。 对女性主义感兴趣的同学应该看看。 金介甫:《沈从文传》 最精彩的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其学术价值早已超越单纯传记,而是一本深厚扎实的学术论著。 尤其是史料功夫,令人惊叹,注释值得注意。 此外就是,《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的导言都要翻一翻。 作品:鲁迅《呐喊》、《彷徨》、《野草》郁达夫《郁达夫小说选》废名《桥》沈从文《边城》、《湘行散记》巴金《家》茅盾《子夜》曹禺《北京人》老舍《骆驼祥子》蓝棣之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派诗选》何其芳《画梦录》艾青《艾青诗选》萧红《呼兰河传》冯至《山水》、《伍子胥》穆旦《穆旦诗全编》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钱钟书《围城》张爱玲《传奇》、《流言》周作人、冰心、丰子恺、梁遇春、朱自清等人的散文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参考书目:洪子诚:《问题与方法》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戴锦华:《隐形书写》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美国结构语言学 (American linguistics)美国语言学基本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动力在于对于美洲印第安语的实地调查。 在田野调查过程发展出来了一整套的调查规则和程序,代表语言学家由Boas和Sapir等。 美国结构语言学这门课所讲述的对象是Chomsky生成学派兴起之前美国的语言学状况。 主要的讲授内容是Hockett所著的《现代语言学教程》一书的部分章节,Hockett是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集大成者。 参考书目:Hockett 《现代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Sapir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loomfield 《语言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实验语音学 (phoics)这门课是实验语音学的入门基础课。 实验语音学主张用现代实验的方法取得比较可信的数据资料,对语言进行研究。 实验语音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数学、电子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都有合作。 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语音学的各个分支,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语音学知识和方法。 这门课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包括语音产生的生理基础、语音的声学分析、语音数据采集的基本操作和程序、语音的合成和识别基本知识等。 参考书目: 吴宗济 林茂灿 《实验语音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P?B?邓斯 E?N?平森著 曹剑芬 任宏谟 译 《言语链——听和说的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韵书和韵图以及反切和现代普通话语音的相互转换方法。 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鉴于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此书还是应该细读,最好是结合韵书、韵图一起读,有助于理解韵书韵图的格局和相关概念)耿振生,《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 《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李新魁,《韵镜校正》,中华书局杨军,《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汉语史(上)汉语史(上)主要学习汉语语音史,此课程通过分期(时间)分区(地点)介绍各点语音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对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笔者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应该把握两点:一是汉语语音史发展的框架,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研究汉语语音史的方法和眼界,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好好去体会;二是重要的语音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但同时要注意三个部分的相互影响。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上述两本是通史,也是基本教材,虽然都是王力先生所著,但是内容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研究框架上,二书可相互参照阅读。 想要对框架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可以参看何九盈《音韵丛稿》。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时期的语音情况: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最好将李、王、何三家对比阅读) 何九盈、陈复华,《古韵通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务印书馆 龚煌诚 ,《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唐作藩 ,《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工具书)中古: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 张渭毅,《中古音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近代: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史(下)汉语史(下)主要探讨各个时期重要的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将相关联的语法现象(包括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结合起来考察,使学生不仅能够对汉语语法、词汇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某些语法现象。 参考书目: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 向熹,《简明汉语史》(语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切韵》导读 《切韵》导读主要是学习研究《切韵》这一韵书。 《切韵》是汉语音韵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韵书之一,搞好《切韵》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古语音和进行上古、近代语音的研究。 该课程主要介绍《切韵》的发展源流、校对以及《切韵》音系的研究。 参考书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最好读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好将邵、李两家对比阅读)现代汉语此课程是现代汉语的入门课程,主要让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有最基本的认识。 (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不建议看很多参考书,能细读一两本经典之作,打好基础最为重要。 最好能一边读一边思考,结合具体的例子,便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参考书目: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商务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该课程主要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原著,以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另外,这门课还会介绍有关古代诗词格律、古汉语语法、古文标注和翻译、古书版本校勘的基本知识,是古代汉语的基础课。 因此,学生上这门课时应多读古代原著,最好是先秦的典籍。 阅读时应该仔细推敲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的含义,多进行古文的点断以及将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以提高自己的古文语感和阅读能力。 参考书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好使用增订过的最新版本)汉语和汉语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这门课主要在汉语语法方面进行相关深入学习,通过介绍一些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研究汉语语法的能力。 参考书目: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编):《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汉语的音系格局与单字音》,北京大学出版社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 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王理嘉等(编著),《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汉语方言学汉语方言学主要学习内容有:方言的基本概念,国际音标,汉语七大方言的重要特征和形成历史,方言同汉语普通话、《切韵》音之间对应规律的描写和考察方法,是汉语方言学的入门课程。 参考书目: 《汉语方言概要》 全面论述现代汉语方言的著作,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年第二版。 《汉语方音字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字汇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2年出版。 1980年起由王福堂主持进行修订,1989年出第二版。 《汉语方言词汇》 现代汉语比较方言词汇集。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64年出版。 1982年起由王福堂主持进行修订,1995年由语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 河北省昌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著,主要执笔人员是丁声树和李荣。 1960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汉语方言学导论》 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二版(修订本)。 这是第一部汉语方言学通论性专著。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 王福堂著,语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汉语方言学》 [李如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 《汉语方言地理学》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主要介绍语言理论的基本知识,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课程。 参考书目:胡明扬、贺阳、沈阳、《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语文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主要分语音、语法两个部分介绍语言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路和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研究语言能力。 参考书目: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实用的工具书:《辞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吴文治《中国文学史大事年表》,黄山书社《论语》导读教材: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参考书: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李零《丧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其余参见李零《丧家狗》P28-P50《孟子导读》教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参考书: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苏古籍中文工具书教材: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朱天俊、陈宏天《文史工具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教材:无参考书: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有插图本)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教材:无参考书:金开诚、葛兆光《古诗文要籍叙录》,中华书局(原名《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出版社)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北京燕山出版社吕思勉《经子解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柴德赓《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鹭江出版社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 文字学:教材: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参考书: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陈梦家《中国文字学》,中华书局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音韵学教材: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耿振声《音韵通讲》,河北教育出版社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做作业必备)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做作业必备)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李珍华、周长楫《汉字古今音表》,中华书局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辞书出版社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训诂学教材:无参考书:董洪利《古籍的阐释》,辽宁教育出版社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赵振铎《训诂学纲要》,巴蜀书社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商务印书馆《汉小学四种》,巴蜀书社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 目录学:教材: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参考书: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中华书局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李致忠《三目类序释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齐鲁书社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舜徽《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云南人民出版社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中华书局 版本学:教材: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参考书: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叶德辉《书林清话》,中华书局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凤凰出版社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姚伯岳《中国图书版本学》(原名《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典藏编》,齐鲁书社孙毓修等《中国雕版源流史+中国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 校勘学:教材: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陈垣《史讳举例》,中华书局王叔岷《斠雠学》,中华书局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齐鲁书社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又名《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念孙《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张元济《校史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中华书局 日本中国学:教材:无参考书: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严绍璗《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严绍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王晓平《日本中国学述闻》,中华书局李庆《日本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葛兆光《域外中国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严绍璗等《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浙江人民出版社钱婉约《从汉学到中国学——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中华书局 文献学史:教材: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上海古籍出版社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中华书局叶瑛《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天津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 西方文学理论史: 教材:董学文主编:《西方文学理论史》 参考书目: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胡经之:《西方文学理论名著教程》 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学)理论原著,从柏拉图往下,直到福柯、德里达等。
区别,海棠花有什么寓意和象征 海棠花有名,是众多诗人墨客笔下的佼佼者,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大诗人苏轼的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更让人遐想联篇。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叫《海棠》 的诗,具体如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清)龚自珍 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化起海红帘底月,西厢花影怒广潮。 海棠花有什么寓意..代表什么情感.. “很早很早以前,在密林深处住着父女两人,女儿名叫海棠,父女俩打猎为生,相依为命.一天,年方二八的海棠姑娘跟随父亲打猎,忽有一只恶虎张着血盆大口,带着呼呼的风声向父亲扑来,海棠姑娘为掩护父亲,挺身上前与虎相拼,无奈身单力薄,倒在了恶爪之下。 山上砍柴、采药、放羊的乡亲们闻讯赶来,打跑猛虎,救下海棠姑娘,沿着这条三十余华里长的峡谷回村.一路上鲜血滴滴流淌,后来在滴散鲜血处开满了火红的山花.乡亲们为怀念海棠,将此花命名为海棠花.” ????小时候,爸爸常常讲的一个故事.? 海棠花花语是温和、美丽、快乐,秋海棠的花语是苦恋。 海棠花 象征苦恋。 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学 名malus spectabilis 别 名解语花 科 属蔷薇科苹果属 产地与习性原产我国东北、华北,落叶小乔木,花朵簇生,呈伞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未放时,花苞深红点点,初开放时,花色淡红一片,将谢时,有如隔宿粉妆;性喜阳光,忌水涝,能抗干旱,耐寒冰。 秋海棠??诚挚的友谊; ????院子里,有一株嫁接的海棠树.哥哥说海棠花是他心中最漂亮的花… ????窗外的阳光很柔和,没有下雪,很干净的天空,刚刚考完试..突然特别想家… ???“妹,下午到我这来玩吧..”MSN上哥哥的头像晃了晃. ???“恩那..”她开心得象个孩子一样跳起来. ????海棠花别名梨花海棠、断肠花、思乡草.树皮灰褐色,光滑.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 花5朵-7朵簇生,伞形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少有单瓣花.梨果球形,黄绿色. ??? ????哥哥有一家比较宽敞的酒吧,“星星酒吧”,蓝色的天空,几颗星星闪烁着…她喜欢的..蓝天,大海,小木屋,还有点点小花,粉色的,鹅黄的,绿绿的..每天枕着海浪声入睡,和贝壳在梦中对话… ????舒缓的钢琴曲飘来…是… ????她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地方坐下来,她一直喜欢那个位置,酒吧灯光忽略的角落,两盆美丽的海棠花盛开着… ????一杯“海棠依旧”悄然等待着她,小巧精致的高脚杯,盛着粉色中露着晶莹的黄色的酒,淡淡的味道,绵软舒服悠长。 ????哥哥说:这酒专门为她调的.就象爸爸给的海棠花,花朵很小,每一朵都不那么起眼.很美丽,粉红的花瓣裹着金黄色的花蕊;很柔软,粉红粉红的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惹人喜爱;很强烈,柔和的春风一吹,几片花瓣悄悄洒落大地,惊起异乡人不尽的思乡之情…… ????海棠花较小,"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如处女",被誉为"花中神仙",陆游曾赞曰“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村,若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其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一点红”,似少女掩面,绰约羞涩之盛,被誉为“花贵妃”、“花尊贵”,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其娇艳而淡雅,似云霞片片,花落时则宛若淡妆素抹,被誉为“睡美人”,令人心醉神迷.苏东坡曾赞曰"东风弱弱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来南方已经两年了,还记得走前爸爸不无伤感地对妈妈说:孩子终归要离开我们了,终归厌倦北方的寒冷与静默,往南方去了…毕业后,哥哥就带她来到了南方的城市..临走前,爸爸给了他们每人一盆海棠花,爸爸说:海棠花是最有北方性格的花,顽强而不失妩媚,亲切而懂得自尊自爱… ????海棠花有很多种类,有重瓣粉海棠(西府海棠),叶宽而大,花重瓣,较大,粉红色,果绿色,为北京之常用观赏佳品;又有重瓣白海棠,花重瓣、白色;还有亮红海棠,花呈鲜玫瑰红色,花瓣13--19片.不同品种芳姿百态,争娇斗艳,垂丝海棠群怡倒悬,在绿叶间时隐时现,宛然少女掩面,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甚是迷人;西府海棠则姿态潇洒,落落大方,光彩灼目,不同凡响… ????每当海棠花开的时候,就特别想念院里的海棠花,想念四合院里的嘈杂声,想念大宅门的红对联,想念残旧的门楼,想念爸爸想念妈妈…以为一切都可以说再见,可是当你说再见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已经永远无法说再见了… ????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奋发,离别的悲伤,思念的悠长… ????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就象风起云涌,日落月升, ????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婴儿什么时候长第一颗牙齿,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爱上一个人,什么时候会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 ???? ????无数的恩怨始于海棠花下,无数的恩怨止于海棠花下… ????落不尽人间的繁华凄丽,演不完悲欢离合的剧目… ????花开花谢,漫长如生命之久远,短暂似生死之一瞬… ????内心深埋的恐慌,爱恨,无助,随着粉色花瓣飘落空中…. ????眼神深藏的柔情,不舍,思念,伴着花开花落绵延不绝… ????霓裳羽衣,如梦似幻…时光在指缝间滑过… ????花瓣点点洒落心田,故乡,好象不那么。 海棠依旧什么意思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海棠花有什么寓意? 海棠花的象征意义:象征苦恋海棠无香,因为海棠暗恋去了,她怕人闻出了心事,所以舍去了香。 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 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就便有“苦恋”了。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终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 元朝战火硝烟不断,很多花卉都受到了牵连,不复唐宋时期的昌盛。但是海棠不同,它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 中国人民如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的象征。 苏东坡写的古诗—海棠(简析)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诗人首先刻画微风中的海棠,着意表现海棠的色彩。 “东风”就是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崇光”指高贵华美的光泽。 这句诗的意思是:微风轻拂着海棠,海棠泛出华美的光泽。一个“泛”字,写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风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闪烁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写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的意思是说,明月转过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这样,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发幽香了。 显然,此时的海棠花就如同诗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却得不到重用,真是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啊!所以,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写,暗示的是诗人幽寂孤独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两句。 句中“恐”是担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爱花的心理活动和依依不舍赏玩的情态;“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这两句诗被后人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 “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爱花更惜花的感情。 “巧”在诗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 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豁观、洒脱的胸襟。 综观全诗,前两句点出诗人赏花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绘了海棠在东风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实写,后两句诗写海棠的神态,是虚写。 虚实结合,既表现了海棠优雅脱俗的美,也抒发了诗人爱花惜花的感情,更书写了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浅近,含而不露,感而不伤,情意深永,耐人寻味。
海棠素有“国艳”之誉,大文豪苏东坡为之倾倒,有名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因此海棠有雅号“解语花”。
旧有“海棠四品”之说,明《群芳谱》载:
1、解语花
是谁以海棠果为爱情信物,在青草河边.或在桑树林里,郎情依意.传递相思。
这是秋海棠的苦恋花语,饱含私募的眷恋。
2、富贵花
海棠素有“国艳”之称,还被称为“花贵妃”、“花尊贵”,在古代的皇家园林中,常常与玉兰、牡丹、桂花配植,称“玉棠富贵”。
这则“贵妃醉酒”的典故出自宋代释惠洪的《冷斋夜话》,因为唐明皇的一句话,从此海棠就与贵妇美人、与睡意、与酒有了难解的连结。海棠的意象中也就蕴含了富贵缠绵之意。
3、清雅
宋代释惠洪的笔记《冷斋夜话》则明确地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
因为“海棠无香”,有种无言的意味。所以更加表现出它的高格与清雅。如果再遇上是白海棠那种清清丽丽的颜色,就更加显得清雅了。
代表意义: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秋海棠象征苦恋。当人们爱情遇到波折,常以秋海棠花自喻。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
这个问题虽然不知道,不过还是支持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