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蛋白质折叠的有关问题 [关键字]生物 大分子 分子伴侣 蛋白质的折叠 识别 结合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了解分子水平的先象的基础。没有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就没有分子生物学。正如没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没有遗传传达传递的中心法则,也就没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结构分子以由第一分子进入对复和物乃至多亚基,多分子复和体结构研究。同时,过去难以研究的分子水平上的生命运动情况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而逐渐由难点变为热点。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已从生物大分子静态(时间统计)的结构分析开始进入动态(时间分辨)的结构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的25个专题讨论会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而“结构与功能”又强调“动力学(Dynamics)”,即动态的结构或结构的运动与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关系,以及对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贡献。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列为“21世纪的生物物理学”的重要课题,它是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生物学问题。从一级序列预测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并进一步预测其功能,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研究蛋白质折叠,尤其是折叠早期过程,即新生肽段的折叠过程是全面的最终阐明中心法则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一领域中,近年来的新发现对新生肽段能够自发进行折叠的传统概念做了根本的修正。这其中,X射线晶体衍射和各种波谱技术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上,Nobel奖获得者Ernst在报告中强调指出,NMR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能极为详细的研究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即动态的结构或结构的运动与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关系。目前的NMR技术已经能够在秒到皮秒的时间域上观察蛋白质结构的运动过程,其中包括主链和侧链的运动,以及在各种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蛋白质的折叠和去折叠过程。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分析也不仅仅只是解出某个具体的结构,而是更加关注结构的涨落和运动。例如,运输小分子的酶和蛋白质通常存在着两种构象,结合配体的和未结合配体的。一种构象内的结构涨落是构象转变所必需的前奏,因此需要把光谱学,波谱学和X射线结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结构涨落的平衡,构象改变和改变过程中形成的多种中间态,又如,为了了解蛋白质是如何折叠的,就必须知道折叠时几个基本过程的时间尺度和机制,包括二级结构(螺旋和折叠)的形成,卷曲,长程相互作用以及未折叠肽段的全面崩溃。多种技术用于研究次过程,如快速核磁共振,快速光谱技术(荧光,远紫外和近紫外圆二色)。 一、新生肽段折叠研究中的新观点 长期以来关于蛋白质折叠,形成了自组装(self-assembly)的主导学说,因此,在研究新生肽段的折叠时,就很自然的把在体外蛋白质折叠研究中得到的规律推广到体内,用变性蛋白的复性作为新生肽段折叠的模型,并认为细胞中新合成的多肽链,不需要别的分子的帮助,不需要额外能量的补充,就应该能够自发的折叠而形成它的功能状态。 1988年,邹承鲁明确指出,新生肽段的折叠在合成早期业已开始,而不是合成完后才开始进行,随着肽段的延伸同时折叠,又不断进行构象的调整,先形成的结构会作用于后合成的肽段的折叠,而后合成的结构又会影响前面已形成的结构的调整。因此,在肽段延伸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往往不一定是最终功能蛋白中的结构。这样,三维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同时进行着的,协调的动态过程。九十年代一类具有新的生物功能的蛋白,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的发现,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说的帮助蛋白质折叠的辅助蛋白(Accessoryprotein)的提出,说明细胞内新生肽段的折叠一般意义上说是需要帮助的,而不是自发进行的。 二、蛋白质分子的折叠和分子伴侣的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除了共价的肽键和二硫键,还靠大量极其复杂的弱次级键共同作用。因此新生肽段在一边合成一边折叠过程中有可能暂时形成在最终成熟蛋白中不存在不该有的结构,他们常常是一些疏水表面,它们之间很可能发生本不应该有的错误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非功能的分子,甚至造成分子的聚集和沉淀。按照自组装学说,每一步折叠都是正确的,充分的,必要的。实际上折叠过程是一个正确途径和错误途径相互竞争的过程,为了提高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效率的,应该有帮助正确途径的竞争机制,分子伴侣就是这样通过进化应运而生的。它们的功能是识别新生肽段折叠过程中暂时暴露的错误结构的,与之结合,生成复和物,从而防止这些表面之间过早的相互作用,阻止不正确的非功能的折叠途径,抑制不可逆聚合物产生,这样必然促进折叠向正确方向进行。(从哲学的观点说,似乎很容易驳斥自组装学说,它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试想,如果蛋白质的每一步折叠均是正确的,充分的,必要的,岂不是在无任何矛盾的前提下,完成了复杂的最稳定构象的形成,即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从无活性的肽链变成有活性的功能蛋白,这显然是违背哲学基本原理的。换一个角度想,生物进化的过程本来就充满着不定向的变异,这些变异中有适应环境的,也有不适应环境的,“物竞天择”,自然的选择淘汰了那些不适应的,保留了那些适应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不也与此类似吗?我想,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只是肽链折叠并形成功能蛋白的特定三维结构的内因,实际上,多肽链在形成活性蛋白的每一步,都有潜在的可能形成“不正确”的折叠,如果没有象分子伴侣或其它帮助蛋白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多肽链也永远不能折叠成为活性蛋百。) 三,分子伴侣的作用机制 分子伴侣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它如何与靶蛋白识别,结合,又解离的机制。有的分子伴侣具高度专一性,如一些分子内分子伴侣,还有细菌Pseudomonascepacia的酯酶,有它自己的“私有分子伴侣”。它是由基因limA编码的,与酯酶的基因LipA只隔3个碱基,可能是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分裂造成的。而一般的分子伴侣识别特异性不高,它是怎样识别需要它帮助的对象的呢?现在只能说分子伴侣识别非天然构象,而不去理会天然的构象。由于在天然分子中,疏水残基多半位于分子的内部而形成疏水核,去折叠后就可能暴露出来,或者在新生肽段的折叠过程中,会暂时形成在天然构象中本应该存在于分子内部的疏水表面,因此认为分子伴侣最有可能是与疏水表面相结合,如硫氰酸酶(Rhodanese)分子α-helix的疏水侧面。但是只有β-sheet结构的蛋白质才可为分子伴侣识别。 最近关于识别机制有较大的进展。Bip是内质网管腔内的分子伴侣,用一种affinitypanning的方法检查Bip与有随机序列的十二肽结合的特异性,结果发现,Hy-(W/X)-Hy-X-Hy-X-Hymotif与Bipj结合最强,Hy最多的是Trp、Leu、Phe,即较大的疏水残基。一般来说,2-4个疏水残基就足够进行结合。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是分子伴侣识别所谓熔球体结构(moltenglobule)。另一方面,分子伴侣本身与肽结合部位的结构分析最近也有些进展。譬如,PapD的晶体结构表明,多肽结合在它的β-sheet区。GroEL中,约40kD的153-531结构域是核苷酸的结合区。 分子伴侣作用的第二步是与靶蛋白形成复合物。非常盛行的一种模型认为分子伴侣常常以多聚`体形式而形成中心空洞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已经观察到由二圈层圆面包圈形组成的十四体GroEL分子和一个一层圆面包圈的七体GroES分子协同作用形成中空的非对称笼状结构(cagemodel),推测靶蛋白可以在与周围环境隔离的中间空腔内不受干扰的进一步折叠。但是不久前一个日本实验室发现GroEL的一个亚基,甚至其N端去除78个氨基酸残基的50kD片段,已经不能再组装成十四体结构,都有确定的分子伴侣功能。由此,我想:也许环状分子伴侣并非每个部位都是有效的结合部位,也就是说,该二层圆面包圈组成的十四体GroEL分子只有一个或若干个部位能够与疏水残基或所谓的熔球体结构结合,而其余部位起识别作用,就像一个探测器一样,整个十四体GroEL分子以圈层或笼状结构”包裹”在多肽链的主链上,以旋进方式再多肽链的链体上运动,一旦环状多聚体的某一识别部位发现疏水结构或所谓的熔球体结构等新生肽链折叠过程中暂时暴露的错误结构,经信号转导,多聚体的结合部位便与之结合,生成复合物,抑制不正确的折叠。以上完全是我个人的猜想,是基于上述两个试验现象的矛盾而试图作一番解释。至于为什么假设以旋进方式在多肽链上运动,我并没有相应的根据,只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作了一番狂妄的假想,另外,我觉得也许可以用X射线衍射来探测一下分子伴侣GroEL和GroES组成的笼状结构,看看它的a×b×c是否足以容纳多肽链的某一段,或者它的内部和外部的疏水性质和其他一些物化性质如何,也许可以找到支持或驳斥上述假设的证据。 以上谈的都是蛋白质的分子伴侣。不久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DNAchaperones”,DNA分子伴侣,这种分子伴侣是与DNA相结合并帮助DNA折叠的。在这种复合物中,DNA分子包围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既是高度有序的,又是在一定程度上结构已有所改变的。DNA与蛋白的这种相互作用对DNA的转录,复制以及重组都十分重要;或如在核小体中,对DNA的包装是必须的。DNA在溶液中的结构有相当的刚性,必须克服一个能障才能转变成它的蛋白复合物中的结构,分子伴侣的作用就是帮助DNA分子进行折叠和扭曲,从而把DNA稳定在一个适合于和蛋白结构的特定构型中。这种结合是协同的,可逆的在形成复合物之后便解离下来。因此,不论是DNA分子伴侣还是蛋白分子伴侣,都与DNA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基因调控有关,看来,分子伴侣确实与最终阐明中心法则当前主要问题有密切关系。 四、分子伴侣和酶的区别 与分子伴侣不同,以确定为帮助蛋白质折叠的酶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PDI);另一个是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PPI)。以PDI为例,众所周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与新生肽段的折叠密切相关,对维系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也有重要作用。PDI定位在内质网管腔内,含量丰富,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巯基与二硫键之间的交换反应。同时,它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突出的多功能蛋白,除了二硫键的异构酶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是脯氨酸-4-羟化酶的α亚基;又是微粒体内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复合物的小亚基,还是一种糖基化位点结合蛋白(gkycisylationsitebindingprotein)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有与多肽结合的能力,可以结合具有不同序列,长度和电荷分布的肽,特异性较低,主要是与肽的主链相作用,但对巯基尚有一些偏爱。按照分子伴侣的定义,一般认为PDI和分子伴侣是两类不同的帮助蛋白,但是我国上海生物物理研究所最近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也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 蛋白质分子中天然二硫键的形成要求这些在肽链上往往处于不相邻位置的巯基,首先通过肽链一定程度的折叠,才能相互接近到可以正确形成二硫键的位置。肽链的自身折叠是一个慢过程,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催化蛋白质天然二硫键的形成却是一个快过程。另一方面,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具有低特异性的与各种不同肽链相结合的能力,在内质网中以极高的浓度存在,又是是一个钙结合蛋白,是一个能被磷酸化的蛋白,这些都已经符合了分子伴侣的条件。因此他们推测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很可能首先通过它与伸展的,或部分折叠的肽段的结合,阻止错误的折叠途径,促进正确的中间物生成,帮助肽链折叠是相应的巯基配对,从而是正确的二硫键得以形成;然后催化巯基的氧化或二硫键的异构而形成天然二硫键。他们认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酶活性与它的分子伴侣功能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分子伴侣与帮助新生肽链折叠的酶之间,大概不应该,也不能够划一条绝对的分界线。我想:酶的最主要特性就是催化生化反应,分子伴侣的主要作用是与新生肽段的错误构象结合,从而阻止肽链不正确的非功能的折叠途径,促使其向正确的折叠方向反应,这难道不可以理解成间接的催化肽链的折叠吗?从表观上看,抑制不正确的折叠途径等于加快了正确反应的速度。所以,我本人也很赞成他们的观点。最近的试验已经为这一假说提供了很好的证据。PDI明显抑制变性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复性股过程中的严重聚合,有效的提高它的复性效率,与典型的分子伴侣GroE系统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复性的效应极其相似。 五、分子伴侣的结构 目前唯一解出晶体结构的分子伴侣是的PapD,帮助鞭毛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还有HSP70的N端结构域,即ATP结合域也以有晶体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已经清楚的看到了GroEL的十四聚体和GroEL的七聚体的四级结构,象两个圆形中空的面包圈叠在一起,用NMR以及各种溶液构象变化是研究分子伴侣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 六、分子伴侣研究的实际应用 分子伴侣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大大加深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一定会增加我们与自然斗争的能力和自身生存的能力。由于分子伴侣在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都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突变和损伤也必定会引起疾病,因此可以期望运用分子伴侣的知识来治疗所谓的”分子伴侣病”。另一方面,利用对分子伴侣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的成功率,也必将对大幅度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 [参考书目] 1.李宝健主编,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93-104页 2.郝柏林刘寄星主编,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29-58页 3.中国生物物理代表团,从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看生物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第十五卷第四期:826-827页
背景: 呼吸困难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影响了 非卧床环境(patients seen in the ambulatory setting) 中多达25%的患者。 它可能来自许多不同的潜在疾病,有时甚至是威胁生命的疾病的一种表现。 方法: 这篇综述是基于在PubMed中通过选择性搜索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以及相关指南。 结果: 呼吸困难一词是指各种各样的主观感知,其中一些会受到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急性呼吸困难和慢性呼吸困难之间有区别:按照定义,后者已经存在了 四个多星期 。 病史,体格检查和观察患者的呼吸模式通常会导致正确的诊断,但是在 30%至50%的病例中 ,需要进行更多的诊断研究,包括生物标记物测量和其他辅助检查。 当同时存在多种潜在疾病时,很难确定诊断。 呼吸困难的原因包括心脏和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许多其他状况(贫血,精神障碍)。 结论: 呼吸困难的许多原因使其诊断具有挑战性。 它的快速评估和诊断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减轻疾病负担至关重要。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是一种常见症状,影响了非卧床环境中多达25%的患者。 它可能是由许多不同的潜在疾病引起的,其中一些疾病可能会急性发作并危及生命(例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塞)。 因此,快速评估和有针对性的诊断研究至关重要。 重叠的临床表现和合并症,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会使呼吸困难的诊断评估成为一项临床挑战,因此“呼吸困难”一词涵盖了多种主观经验。 这种症状的存在可用于预测高的死亡率。 这篇综述是根据在PubMed中进行的选择性搜索检索到的相关文章,依据的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德国心脏病学会(DGK)和德国肺病与呼吸内科学会的最新指南,以及有关普通内科教科书中包含的信息。 搜索词包括以下内容:“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流行病学”; “呼吸困难,初级保健,患病率”; “呼吸困难,患病率”; “呼吸困难,指南”; “呼吸困难,病理生理学”; “呼吸困难,原因”; “呼吸困难,全科医生”; “呼吸困难,初级保健”; “呼吸困难,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PLATO 试验”; “呼吸困难,副作用”; “ EMS,呼吸困难”; “ ED,呼吸困难。” 在共识性论文(1)中,美国胸科学会将呼吸困难定义为“一种呼吸不适的主观体验,包括不同强度的感觉...。 它来自多种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可能诱发继发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呼吸困难是总括性主观经验的统称,包括努力呼吸即濒死感或窒息以及对空气的饥饿感。 呼吸困难的 主观性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其任务是确定诊断并判断潜在疾病及其严重性。 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正在研究中。 当前的解释性假设基于调节环路的概念,该电路由集中传递的传入信息(来自pH,CO2和O2的化学感受器以及肌肉和肺中的机械感受器[实质中的C纤维,在支气管和肺血管中的J纤维])和与之相应的通气反应(2)。 从强度的简单描述(视觉模拟量表,Borg量表)到多维调查表(例如,多维呼吸困难描述),可以使用各种仪器来评估呼吸困难。 这些工具已经过验证,可用于交流。 还有其他特定于疾病的分类,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类(2,3)。 呼吸困难是普通实践和医院急诊室的常见症状。 据报道,在急诊室就诊的患者中有%存在呼吸困难(4); 在一般临床诊疗中,有10%的人抱怨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时呼吸困难,而25%的人抱怨剧烈运动(例如爬楼梯)时出现呼吸困难(5)。 对于1-4%的患者,呼吸困难是他们咨询医生的主要原因(6,7)。 在专业实践中,患有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占心脏病医生所见者的15%至50%,而占肺病医生所见者的不到60%(2)。紧急医疗救援队看到的患者中有12%有呼吸困难,其中一半需要住院; 那些住院治疗的人的院内死亡率大约为10%(8)。 如表1所示,基础诊断的分布因情况而异。 对患者症状进行更精确的分类有助于鉴别诊断。 有多个要考虑的标准(3): 1. 病程 * 急性发作 vs 慢性发作(持续四个星期以上)vs 已有症状的急性恶化 * 间歇性 vs 永久性 * 某一次(突然出现) 2. 情境性 * 休息时 * 劳累时 * 伴随的情绪压力 * 体位有关 * 特殊的暴露有关 3. 病因 * 与呼吸系统有关的问题(呼吸,气道,气体交换)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其他原因,例如贫血,甲状腺疾病,身体状况不佳(即肌肉无力) * 精神因素 同时存在多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有时会使呼吸困难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老年多病患者中。 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可能是危及生命的疾病的一种表现。警报信号包括意识模糊,明显发绀(作为新发现),说话时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费力或呼吸衰竭。应立即评估对生命的潜在威胁。必须对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液中的氧饱和度)进行测量,以便及时做出下一步决定,特别是患者是否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急诊或接受侵入性治疗辅助通气。 呼吸频率是病情敏锐度和严重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入院时呼吸频率升高表明预后较差(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可能性更高,死亡率更高)(10、11),并且在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的许多评分系统中都是独立的参数(例如,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和APACHE II)。 最初的误诊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并伴有更高的死亡率(12)。 大多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人都感到自己处于严重危险中。 通常,诸如恐慌,焦虑和沮丧之类的情绪因素还会加重患者的主观痛苦。 有关潜在疾病的更多线索可以来自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诊断,干预和手术)以及除呼吸困难以外的指向特定诊断的症状和体征(表2,e表1)。 e表2列出了急性呼吸困难的可能原因。 心电图可以检测出急性心肌梗塞或心律不齐。 胸部X光平片可显示出肺充血,气胸或肺炎。 称为生物标志物的特定血液检查在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利钠肽,脑钠肽(BNP)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用于排除临床相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13-16)。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中,建议BNP的阈值<100 pg/mL,NT-proBNP的阈值<300 pg/mL,以排除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7)。 请注意, 有症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者的阈值明显较低(分别<35 pg/mL和<125 pg/mL)。 据报道,利钠肽对排除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阴性预测价值为94%至98%(17)。 如果临床证据表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呼吸困难的原因,那么连续测定心肌肌钙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会有所帮助。 这可以用来高度肯定地排除急性心肌缺血(18); 阳性测试结果的阈值(或上升阈值)取决于所使用的特定测试。 重复检测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缺血的阳性预测值为75%至80%(18)。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水解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血栓形成事件后发现它们的浓度更高。它们在肺栓塞的诊断评估中具有 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但由于 D-二聚体浓度升高并没有特异性,因此不能用作筛查试验 。在常规实践中,在测量D-二聚体之前,应首先通过其他方式评估发生急性肺栓塞的可能性,例如,采用风险评分(例如Geneva评分)或更常用的 Wells评分 (e表3)。如果肺栓塞的可能性很低(或在某些情况下为中度),则正常D-二聚体浓度有很高的可能性排除肺栓塞。另一方面,如果Wells评分较高,表明很可能发生肺栓塞, 则诊断评估的下一步是影像学研究 。此外,在当前的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强调了使用年龄调整后的阈值(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阈值推荐为年龄×10 µg / L)可提高D-二聚体测试的特异性,同时将其灵敏度保持在97%以上(19,20)。 患有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也可能升高,导致临床上相关的右心劳损[19]。 肌钙蛋白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急性肺部疾病中升高。 如果有任何临床相关的右心脏劳损的证据,应通过胸腔超声心动图及时评估患者。 慢性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以下几种原因之一引起的:支气管哮喘,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间质性肺疾病,肺炎和精神疾病(例如焦虑症,恐慌症,躯体疾病)(3、12)。 eTable 2中给出了进一步的原因。但是,在老年多病患者中,通常很难将呼吸困难归因于单个原因。 同样,这里的临床病史(包括危险因素,暴露和先前的疾病[表2,表1])通常指向正确的诊断或至少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 但是,仅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就可以仅仅根据病史做出正确的诊断(21-23)。 伴随听诊(显示,例如,肺部充血或呼吸音缺失或增强的证据),观察患者的呼吸模式通常会为可能的潜在疾病提供更多线索。 快速,浅呼吸 反映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顺应性降低,而 深,慢呼吸 是COPD的典型特征(24)。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进一步的诊断测试; 一种建议的通用诊断算法已经过临床测试(22)。 一些作者建议分多个步骤进行诊断测试,并在每个步骤中提高特异性,以便每个测试的结果都可以正确选择下一个。 通常,仅凭病史和体格检查就可以怀疑特定的诊断,但是,如果不可能,可以进行少量的基础检查,作为缩小鉴别诊断范围和保持诊断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将进一步测试的需要降到最低(图1)。 肺功能描记法可以通过区分心脏和肺部疾病来帮助确定主要原因。 根据这些初步发现,可以为下一步选择适当类型的辅助诊断测试,例如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或有创右或左心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图1)。 初始测试的选择尤其应取决于根据可能的诊断。 这种选择性测试相对于更全面的测试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过多的测试。 显然,它的缺点是潜在的诊断延迟以及呼吸困难多因素患者可能无法得出诊断。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通过多种检查才能弄清呼吸困难的原因。 在一项针对1969年没有已知心脏或肺部疾病的呼吸困难患者的研究中,试图确定哪些参数对确定合适的进一步诊断测试类型有最大帮助(25)。 研究了以下参数: 呼吸困难患者诊断的 唯一独立预测因素 是FEV1, NT-proBNP浓度 以及CT上气肿改变的百分比。 支气管哮喘–原因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阻塞。患者抱怨经常有气促发作,通常在晚上也有发作。可能存在多种过敏因素。诱发因素可能包括呼吸道刺激,过敏原暴露,运动,天气变化和(呼吸道)感染。听诊发现由于阻塞而引起的呼气性喘息。肺活量测定法显示一秒钟的呼气量(FEV1)和呼气峰值流量(PEF)均降低(26),这两者在发作之间的无症状间隔中可能是正常的。吸入支气管扩张药(β2-激动剂或抗胆碱能药)后,梗阻和症状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急性呼吸困难发作称为恶化。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呼吸急促,喘息和呼气时间延长(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当咳嗽连续两年内至少持续三个月时,就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在COPD中,慢性炎症导致肺实质破坏,从而导致肺过度膨胀和弹性恢复力下降。 COPD通常以下气道的固定阻塞为特征。受影响的患者通常超过40岁,几乎都是吸烟者或过去吸烟者(28-30)。肺功能检查和人体体积描记法可提供进一步的诊断帮助。 Tiffeneau指数(FEV1 / IVC,其中IVC是吸气的肺活量)通常低于,并且残留量可能会由于肺过度膨胀而升高。 一氧化碳扩散异常低表示气肿 。胸部X线平片显示膈肌阴影变平,并且常有肺血管的稀疏。需要住院治疗的病情加重与预后差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左心衰竭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并且 经常与左心衰竭一起被发现 (28、29)。 许多当前或过去的吸烟者都患有类似于COPD的症状,却没有达到经典的定义。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表明,这些患者的病情加重,日常活动减少,以及气道改变(气道壁增厚)的解剖学证据与COPD患者一样。他们经常用抗气道阻塞的药物治疗,尽管缺乏这种做法的证据(31)。 肺炎-呼吸困难是肺炎的主要症状,主要表现在65岁以上(约80%)的患者中(29)。 胸痛,发烧和咳嗽是典型的伴随症状。 检查显示呼吸急促,吸气啰音,有时还出现支气管呼吸。 实验室检查(炎症参数;严重情况下动脉血气分析中的低氧血症),胸部X线检查以及某些情况下的胸部CT检查有助于诊断。 CRB-65评分用于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 每个出现的项目都会获得一个积分:C代表新发疾病的意识障碍,R代表呼吸频率≥30 / min,B代表收缩压<90 mmHg,舒张压≤60 mmHg,65岁以上≥65。 该分数可以作为住院需求的指南。 得分为0的患者通常可以在医院外接受治疗; 得分为1的低氧血症和合并症应住院治疗; 得分为2分或更高的患者均应入院(32,33)。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报告慢性呼吸急促和干咳,并且他们经常吸烟(34)。 检查发现肺底有啰音,有时还会发现杵状指。 肺功能测试显示低肺活量(VC)和总肺活量(TLC),正常的高Tiffeneau指数以及减少的CO扩散。 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是复杂的,并且从一种类型的间质性肺疾病到另一种类型,其预后和治疗也不同。 最好咨询肺科医生(29、35)。 肺栓塞-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通常以急性发作的呼吸困难为特征。 患者常报告胸膜疼痛,有时咯血。 检查发现呼吸浅和心动过速。 通常有证据表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来源(19)。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随呼吸困难,还有其他症状,包括疲劳,运动耐力下降和体液潴留(17)。 常见原因是晚期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和瓣膜性心脏病。 射血分数降低(HFrEF)的心力衰竭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0%的心脏衰竭与心脏充盈压高的保留射血分数(HFpEF)的心力衰竭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临床区别 (图2)。 还有一种新近描述的实体,称为具有中程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mrEF,其有舒张功能障碍的征象,并且LVEF在40%至49%之间)(17)。 在所有类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搏出量和心输出量都会减少。 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的诊断测试。 它可以借助替代参数来评估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降低(图2)(36)。 冠心病 —呼吸困难也可能是冠状动脉狭窄的症状,虽然它不是“经典”症状(37)。 它可以与心绞痛同时存在,也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主要或唯一症状,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 病史,特别是呼吸困难发作的时间和地点(压迫感,寒战等)通常提示冠心病是潜在的原因。 来源不明的呼吸困难患者应评估可能的冠心病。 该评估包括常规的测功学以及与影像学研究相结合的压力测试,例如应力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和应力磁共振断层扫描。 提示阳性发现后应进行心脏导管检查(37)。 呼吸困难更常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心肌梗塞以及心源性休克中由于低心排量引起的症状群的一部分(18、39)。 瓣膜性心脏病–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瓣膜性心脏病是呼吸困难的进一步可能原因。 最常见的瓣膜疾病是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40)。主动脉瓣狭窄的典型发现包括身体机能下降,晕厥和头晕发作,有时还出现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 听诊通常指向诊断(在第二肋间间隙胸骨旁听到最大的收缩期心脏杂音,并传导至颈动脉)。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表现出心力衰竭的迹象。 由于左心房容量超负荷,心电图常显示出房颤。 在这里,听诊也指向诊断(心脏顶上的全收缩期杂音,有时投射到腋窝中)。 超声心动图是权威的诊断研究。 心脏病和肺部疾病通常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中。 如果在这两个器官系统之一中发现呼吸困难的原因,则必须继续在另一个器官系统中寻找可能的其他原因,因为合并症很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贫血定义为男性的血红蛋白(Hb)值低于 mmoL/L(13 g/dL)或女性低于 mmoL / L(12g/dL)。对于呼吸困难没有明显的Hb阈值。贫血需要在所有情况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评估,尤其是当Hb浓度低于11g/dL或由于不清楚的原因而下降时。 会影响呼吸道的耳鼻喉疾病也会引起呼吸困难。 在上呼吸道障碍中,除呼吸困难以外的主要症状是喘鸣(支气管肺气道受损时为呼气,声门上气道受损时为吸气, 声门处或声门下方为双相呼吸道受损 )。 一条经验法则指出, 当潮气量减少30%时会出现呼吸困难 (e1)。 可能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创伤,瘤形成和神经源性障碍。 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的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肌肉疾病,例如杜氏肌营养不良,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神经病,例如格林-巴利综合征(e1)。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疾病除了呼吸困难外,还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在进行了广泛的体格检查后,诸如焦虑症,恐慌症,躯体化障碍或“功能性疾病”之类的精神疾病应被视为排除诊断。 通过分心或体育锻炼来改善呼吸困难可能是此类干扰的线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医源性(药理)呼吸困难的原因。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可通过其β2阻滞作用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发作。 抑制环加氧酶1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通过增加脂加氧酶的活性导致花生四烯酸向白三烯的转化增加; 白三烯反过来会引起支气管收缩。 此外,乙酰水杨酸(该类药物的成员)如果以高剂量服用,也会通过中枢受体引起呼吸困难。 尽管最初的PLATO研究(e2)显示它在%的患者中出现,但血小板凝集抑制剂替格瑞洛引起的呼吸困难在常规实践中无疑是罕见的事件。 该作用可能是由 腺苷受体 介导的。
WS/T 462—2015 guàn zhuàng dòng mài jí bìng hé xīn lì shuāi jié shí xīn zàng biāo zhì wù jiǎn cè yǔ lín chuáng yìng yòng
Clinical practic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ICS
C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62—2015《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Clinical practic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6月23日发布,自2015年12月31日起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郭玮、王蓓丽。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
本标准规定了心脏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心脏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CCLS EP9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EP9文件用患者标本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national 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EP9 method parison and biasa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HF
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
心肌肌钙蛋白 cardiac troponin;cTn
心脏横纹肌收缩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有三个亚基:与原肌球蛋白结合的肌钙蛋白T、调节
肌动球蛋白ATP酶活性的肌钙蛋白I和钙结合的肌钙蛋白C。
B型尿钠肽(B型利钠肽)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
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B型氨基端尿钠肽原(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 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人心肌细胞首先合成含108个氨基酸的B型钠尿肽原(proBNP),之后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被切割为含76个氨基酸的N末端B型钠尿肽原(即NTproBNP)和含32个氨基酸的C端多肽BNP。
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
可逆地催化ATP及肌酸之间转磷酸反应的酶,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酶,根据分布的部位可分为肌肉型(M型)、脑型(B型)和线粒体型(Mt型)肌酸激酶同T酶。
肌酸激酶MB同工酶 creatine kinaseMB;CKMB
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高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
CRP是在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的主要的急性相反应蛋白,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hsCRP是采用超敏感检测技术检测CRP,能准确的反应低浓度时CRP的水平。
缺血修饰白蛋白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s;IMA
在缺血/再灌注发生时,由于白由基等破坏了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而导致白蛋白与过渡金属的结合能力改变,这种因缺血而发生与过渡金属结合能力改变的白蛋白则称缺血修饰白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
一种存在于具吞噬功能的白细胞中的溶酶体酶,通过将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变为次氯酸参与对外来物质的破坏。
检测周转时间 turnaround time;TAT
从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到收到检验报告的时间。
判断值 cutoff value
临床上用于判断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临界值。
POCT pointofcare testing
不需要固定、专用的场所,在患者近旁进行的、采用可携带式分析仪器并具有操作简便和能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式。
适用于临床的心脏标志物应具有较好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的价值;对临床诊治病人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分析检测方法应特异、敏感、快速、便捷,费用合理。
心脏标志物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助于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助于避免其他更昂贵的检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相关费用。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变化,使其成为观察机体变化的重要手段。临床疾病的发展是致病因素和机体的防御一修复机制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标志物只是部分反映了这一变化。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并不能替代认真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判断。
对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病人应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包括cTn I和cTn 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性最强和灵敏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cTn I和cTn T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同,没有必要同时检测。
在没有条件使用cTn时,可以采用CKMB(建议用CKMB质量法)或总CK的检测方法。
不同的cTn I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不同,对同一标本的检测值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在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时应特别注意。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出现如下结果之一时,应结合临床,考虑有心肌损伤、坏死:
a) 发病后24 h内cTn检测值至少有一次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
b) CKMB质量法检测值至少有两次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
c) 若没有条件检测cTn或未能使用CKMB质量法时,总CK检测值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两倍以上。
发病6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
在临床观察了解MI后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区域有无扩大时,肌红蛋白或CKMB是较好的标志物。 开展cTn检测后,在诊断AMI时应不再应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及β羟丁酸脱氢酶(β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等检测项目。
心电图已有ST段抬高和(或)出现病理性Q波的ACS患者,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诊治措施,不必再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血修饰白蛋白(1MA)检测出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灵敏度较高,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HA等在评价心肌缺血和ACS危险分层方面显示较好的价值,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cTn是较理想的危险分层标志物。对所有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应进行cTn的测定。如果测定结果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第99百分位值)时,应考虑有发生猝死和其他心脏事件的危险。此类患者在就诊时及随后的观察中应进行系列的采血,检测cTn。对大多数患者,如就诊时检测为阴性,则应分别于6 h~9 h和12 h~24 h内再采血检测cTn。
检测BNP或NTproBNP可用于对心电图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的危险分层。 高敏感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也可用于疑似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临床治疗降低hsCRP能否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尚无定论。
检测BNP或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HF)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BNP或NTproBNP增高不等于都是心力衰竭;BNP或NTpro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BNP或NTproBNP在舒张期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BNP或NTproBNP对心脏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似,没必要同时检测。
有证据表明,在MI后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或有HF危险性(有MI史;糖尿病等)的患者中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HF的早期发现或诊断。
在对ACS或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时,BNP或NTproBNP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
在BNP或NTproBNP的检测参考方法确立之前,检测值的单位应为ng/L,不宜用pmol/mL。
BNP或NTproBNP在预后评价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BNP或NTproBNP的生物变异约为100%。在解释治疗后BNP或NTproBNP测定值的变化时应考虑生物变异因素。许多因素(如:肥胖、肾小球滤过功能、甲状腺功能、应用雌性激素等)可影响BNP或NTproBNP的水平,应分别建立上述人群无HF时的参考范围。BNP在体外保存稳定性较差,加入精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或缓激肽抑制剂可减少降解,延长稳定保存时间。NTproBNP在体外较稳定。
C反应蛋白(CRP)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个体的CRP基础水平和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CRP水平与一些传统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指标(如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压、糖尿病等)没有直接关系。CRP可增加血脂检查、代谢综合征和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预后价值。
由于健康人体内的CRP水平通常<3 mg/L,因此,筛查应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high sensitive CRP,hsCRP),即检测方法应具有能检测到≤ mg/L的CRP的能力。
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时,hsCRP< mg/L。为低危险性; mg/L~ mg/L为中度危险性,> mg/L为高度危险性。如果hsCRP>10 mg/L,表明可能存在其他炎症,应在其他炎症控制以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
检测hsCRP宜进行两次(最好间隔两周),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的基础。
许多心脏标志物不仅在心肌损伤时出现异常,而且在HF等其他心脏疾病时也出现异常,即某一心脏标志物并不仅仅在某一心脏疾病状态时才有异常变化,而一种心脏疾病状态时常常几种心脏标志物先后都有异常变化,并且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脏组织损伤或功能改变的情况。
心脏标志物合理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ACS、HF等)的患者,使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助于监测病情;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提高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标本准备应注意以下信息:
a) 不同材料容器的影响(例如:检测BNP的标本容器宜为塑料的而不是玻璃的);
b) 真空采血管分离胶的影响;
c) 不同抗凝剂的影响;
d)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标本的影响;
e)BNP和NTproBNP的体外稳定性。
检测方法应注意以下信息:
a) 抗体的识别位点;
b) 与其他心脏标志物的交叉反应;
c) 干扰因素(如: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人抗鼠抗体等);
d) 不同的校准品及其定值方法;
e) 可报告范围;
f) 稀释方式等。
标本采集时间见表1。
表1 疑为ACS病人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标本采集时间
cTn I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测定值可能存在差别,临床应用时应充分注意。
在评价BNP或NTproBNP不同检测方法之间测定值的一致性时,应采用患者的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时应按照NCCLS EP9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比对标本应涵盖各种浓度。不同BNP试剂盒在100 ng/L附近检测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在多中心合作进行HF诊断治疗或危险性分类临床试验时,这一点尤为重要。检测hsCRP时应采用可溯源到CRM470的校正品。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测定值的一致性时,应采用患者的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时应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的相关文件要求,检测范围包括各种浓度。
心脏标志物的检测不精密度(CV)要求是在参考区间上限值(对cTn应是第99百分位值)的CV应≤10%。
若cTn测定方法在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的CV达不到≤10%的要求,应选用能达到CV≤10%的最低检测值作为临床判断值来诊断有无心肌损伤。
BNP或NTproBNP用于心衰[根据纽约心脏学会(HYHA)分类]分级时,其判断值的CV应达到≤10%。
诊断心肌损伤的cTn I、cTn T、CKMB mass以及肌红蛋白检测结果判断值应采用健康人群的参考区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参考区间可因性别不同而异。
BNP或NTproBNP参考区间上限(第95百分位值或第百分位值)因年龄(每10岁一组)和性别不同而异。hsCRP的参考区间因性别不同而异。在检测标准化实现之前,不同分析系统应分别确立不同的参考区间上限值。不同人群应分别确立不同的参考区间上限值。
在临床使用心脏标志物(cTn I或cTn T; BNP或NTproBNP)时,应按照ROC曲线评价使用价值并建立合适的判断值。
应用与HYHA分级相关的BNP或NTproBNP的判断值可以有助于HF的诊断以及了解HF的严重程度。
心脏标志物急诊检测的TAT应达到<60 min。
中心化检测或POCT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在急诊检测TAT不能达到<60 min的要求时,应考虑采用POCT方式,以满足临床对检测速度的要求。POCT的检测操作应遵从生产商的要求。非检验专业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应用培训。采用POCT检测时,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POCT检测结果与中心化检测方法之间的偏倚应≤20%。采用非定量分析的POCT检测后,标本应再进行定量检测。
开展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应注重检测质量。检测时每天应至少检测一次质控标本。
[1] 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74778
[2] Bozkurt B,Mann of bio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107:12311233
[3] Christenson RH,le FS, Cannon CP, et Academy of Clinical Medicine Practice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heart DC
[4]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defined: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Joint European Society of Car 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the re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Am Coll Cardiol ,2000;36:959969
[5] Jaffe AS,Ravkilde J,Roberts R,et 's time for a change to a troponin
[6] le FS, Wu infarction redefined:role of cardiac troponin Chem 2001;47:3779
[7] le FS,Wu AHB,Jaffe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 diology guidelines for re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w to use existing assays clinically and for clinical Heart J,2002;144:9816
[8] 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 106:18931900
[9] le FS,Wu AHB,Mair J,et bio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ischemia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in acute coronary Chem ,2005;51:810824
[10] Richards AMark, Frampton CM. NterminalproB natriuretic peptideuniversal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Circulation ,2005; 112:911
[11] Morrow DA,de Lemos JA,Sabatine MS,et of B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risk asses *** ent in unstable angina/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B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prognosis in Am Coll Cardiol,2003; 41:126472
[12] Pearson TA, Mensah GA, Alexander RW, et al.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 ;107:499511
[13] Remme WJ, Swedberg K.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Society of Cardiol Heart J,2001,22:15271560
[14] Hunt SA, Abraham WT, Chin MH, et al. 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 .Circulation,2005,112:e154e235
[15] Pearson TA,Mensah GA,Hong Y,et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e544
[16] Myers GL,Rifai N,Tracy RP,et al. CDC/AHA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 report from the laboratory science discussion ; 110:e545e549
[17] Smith SC,Anderson JL,Cannon RO Ⅲ ,et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 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 report from the clinical science discussion ;110:e550e553
[18] Fortmann SP,Ford E,Criqui MH,et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 report from the popula tion science discussion group et ;110:e554e559 et al.
[19] Biasucci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e. 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use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background ;110:e560e567
[20] Wilson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of inflammatory markers to predict disease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a background ;110:e568e571
[21] Roberts workshop on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tests available to assess inflammation: perform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a background ;110:e572e578
[22] Morrow DA,Braunwald E. Future of bio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Moving toward a multimarker ;108:250252
[23] le and *** ytical standardization issues confronting cardiac troponin Chem,1999;45:1820
[24] Alpert myocardial infarction:"Will the re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please stand up?"Am Heart J ,2003;146:377379
[25] le FS,Quist HE,Doyle PJ ,et *** a 99th percentile reference limits for cardiac tro ponin and creatine kinase MB mass for use with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onsensus Chem,2003;49:13311336
[26] Wu AH,Smith A,Wieczorek S,et variation for Nterminal pro and B natriuretic peptid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J Cardiol,2003;92:628631
[27] Yeo KTJ,Wu AHB,le FS,et evaluation of the Roche NTproBNP assay and parison to the Biosite Triage BNP Chim Acta,2003;338:107115
[28] Panteghini M,Pagani F,Yeo KTJ ,et of imprecision for cardiac troponin assays at lowrange Chem ,2004;50:327332
[29] Wiviott SD,Cannon CP,Morrow DA,et of cardiac biomarkers by gender in patient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580586
[30] Albert MA,Glynn RJ,Buring J,et protein levels among wome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Study).Am J Cardiol,2004,93:12381242
[31] Clerico A,Prontera C,Emdin M,et performance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immunometric assay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la *** a B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N Terminal Chem ,2005;51:445447
[32] le F,Panteghini M,Ravkilde J,et specifications for B natriuretic peptide Chem ,2005;51:486493
[33] Panteghini of cardiac troponin I measurements:the way forward? Clin Chem,2005; 51:15941597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除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外,其他的生物氧化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均位于基质中,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基质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包括线粒体DNA(mtDNA),70S型核糖体,tRNAs 、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 线粒体基质中还含有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等离子。
线粒体内是含有骨架结构的赵和平的小麦线粒体微丝骨架系统的研究这篇文章就是对小麦线粒体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进行了定位、纯化、及ATP酶活性研究采用在完整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肌动蛋白丝可以使线粒体水解ATP的活性明显增加,表明线粒体的表明有肌球蛋白的存在;使用NEM处理线粒体,对照加入ATP,然后都加入肌动蛋白丝,经负染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丝可以结合在线粒体上,该结果同样表明线粒体表面存在肌球蛋白。线粒体蛋白提取液的电泳图谱中有一210kD的条带对抗兔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多克隆抗体有交叉反应。 通过DE-52离子交换层析、超滤浓缩、S-300凝胶过滤等步骤纯化出了重链为210kD的肌球蛋白,在高等植物方面国内外还没有纯化出与该分子量相近肌球蛋白的类似报道。 利用聚合解聚的方法从线粒体丙酮粉中纯化出了肌动蛋白。比较分析了小麦线粒体肌动蛋白与动物肌动蛋白分别激活小麦线粒体肌球蛋白和动物肌球蛋白的异同。对小麦线粒体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免疫胶体金定位的结果表明肌球蛋白位于线粒体的外膜上,与前面鉴定小麦线粒体表面存在肌球蛋白的结果一致;肌动蛋白定位与线粒体内部,国内外尚无类似结果报道。本论文的结果证明学线粒体内部存在微丝骨架系统,从而证明微丝骨架不仅存在于细胞质,而且存在于细胞器中。
人们赖于生存的食物中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原生质是生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由于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烹饪原料之中,因此,厨师要烹制美味佳肴,必须了解和掌握蛋白质在烹调加热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情况,以便运用于烹调之中。一、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当其在热处理时,蛋白质的结构很容易发生改变和松解。蛋白质结构改变、松解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如大豆制作成豆腐,猪瘦肉制作成肉丸,鱼肉制作成鱼圆等等,都是运用此原理来制作而成的。性质改变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质,而未变性的蛋白质称为天然蛋白质。蛋白质变性后的最显著变化是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甚至互相团聚,发生凝结而形成不可逆凝胶。变性作用还可以增加蛋白质的黏度,降低对于水解酶的抵抗力而易被水解,若是其有生理活性的则可失去其生理活性。在烹饪中,以下3种情况会使蛋白质变性。 1、加热使蛋白质凝固 在烹制菜肴过程中,由于烹饪原料特别是动物性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加热都可使蛋白质凝固,如熘肉片、涮羊肉、蒸水蛋 、清蒸鱼等,由于原料表面受高温作用,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使肉质鲜嫩可口,也可使原料内部的养分和水分不易溢出,保存其营养价值,这种由于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性质称为热变性,因热变性产生的凝固叫热凝固。 蛋白质的热凝固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加盐可以降低蛋白质凝固的温度,加速蛋白热凝固。因此,凡是制作汤菜,如炖鸡汤等在制作前都不可先放盐,以免蛋白质凝固,原料的鲜味得不到析出,汤汁的味道则不尽鲜美;若是制作盐水卤的菜肴,如盐水鸭、盐水鹅等等,则必须在制作汤卤时先将盐放入,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原料在卤制中蛋白质的渗出,让原料的鲜味仍存其中。所以,在烹制菜肴过程中,是先放盐还是后放盐,要因菜而异,因烹法而不同。2、搅拌使蛋白质产生凝胶在制作鱼圆、肉馅、鱼糕时,将肉泥加入适量的水和盐,顺一个方向搅拌,这时肉泥的持水能力便增强,并且使肉产生较强的黏弹性,形成了凝胶。这是因为肉中含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能溶解于盐的水溶液中,肌动蛋白也能溶于盐水溶液,并和肌球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肉泥中的蛋白质原来是交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高度组织的空间网络状结构。在搅拌条件下,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就会从肌肉纤维中游离出来,形成黏性的肌动球蛋白,使肉泥产生较强的黏弹性,进一步形成凝胶,使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当然,制作此类菜,搅拌是很关键的。搅拌必须朝一个方向,否则,会打破已经形成的蛋白网,影响蛋白质形成凝胶。另外,搅拌要充分,不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就不能充分游离出来,肉的持水性就差,将有损菜肴的风味和质量。 3、振荡使蛋白质变性把鸡蛋中的蛋清和蛋黄分开,将蛋清用力搅拌振荡,这样蛋白质原有的空间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将形成一张张有黏膜的网,把空气包裹到蛋白质分子中间,使蛋白质体积扩大许多倍,形成黏稠的白色泡沫——蛋白糊,这就是烹调中常用于制作“芙蓉类"菜肴的制糊方法,也是蛋糕制作的原理所在。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还得注意几方面: (1)必须选择新鲜的鸡蛋;(2)制蛋泡糊的容器、工具和蛋清液都不能沾油;(3)搅拌时必须朝一个方向,直至起泡沫;(4)振荡形成后的蛋泡糊不能搁置时间太长,否则,会还原为蛋清。 二、蛋白质的水解。人们品尝到鱼、肉之美味,其实是这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原料在烹调时水解出来的最终产物——氨基酸。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其分子中的肽链即被破坏,发生水解作用,逐渐水解为较小的产物,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分解后的氨基酸不仅有利于人体的吸收,对提高菜肴的色、香、味、形、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 1、水解作用使菜肴产生鲜香味 蛋白质水解时产生的氨基酸和低聚肽有很好的呈味作用,并且这种呈味作用还比较鲜明。例如将牛肉、猪肉或鸡、鸭等动物原料,在100 ℃左右的温度下加热,食物原料中的蛋白质与水就会发生水解反应。反应产生出来的物质就是呈鲜的氨基酸和低聚肽,这时,如果在菜肴中再适当地加点醋,不仅可使菜肴更加鲜美,而且也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2、水解作用使蛋白质形成明胶 常在菜谱上见到“皮冻”、“蹄冻”及“水晶类”菜肴,这就是蛋白质的一种成分——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结缔组织中,这种结缔组织结构非常严密,好像冰的晶体,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溶化收缩,由于在水中煮沸,其水解作用使蛋白质中的胶原蛋白就变为一个混合多肽,即成明胶,这就是“冻”的制作原理。 烹饪是一门技术,是一门科学的技术。作为一名合格的厨师,在烹饪菜肴过程中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还得应用蛋白质的原理服务于烹调,使其在烹饪中对菜肴的色泽、质地、风味起到重要的作用。
Using u l type ventilation to treat gas in upper corner 型通风处理上隅角瓦斯
Lyc - l type takes the high accu 100 pters of box explosion - pr 100升箱式防爆型滤油机
The t30 l type wrench : exhibition lock appropriation T30 l型梅花扳手展览锁件专用:
Available with our ltd all bearing indexable l type drills 比较实用的是我们的全方位l型花健鉆。
L type column in a non - xml index 类型列包含在非xml索引中。
L type coopng tower fan L型冷却塔风机
T30 l type wrenc . . T30 l型梅花扳手
T30 l type wrench T30 l型梅花扳手
The mrna expression of l type calcium channel in t - tubular membrane may increase due to the pensation for its functional decrease 由于l型钙离子通道功能受抑制,使其mrna表达上调,以代偿功能的降低。
Thirdly , this paper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 board for teaching of eda - l type to face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in 21g century 第三,本文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需要,研制了eda - 1型教学实验板。
Elev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ons may be partly induced by increased influx through sarcolemma l type - calcium channels . intracellular calcium elevation , on one hand , would activate calpain , a calcium - dependent cysteine protease that degrade the myofibrillar proteins and cause muscle atrophy ; on the other hand , result in activation of calcineurin which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mhc i promoter and inhibit a shift of mhc isoforms from slow to fast in soleus 这样,可能使得萎缩比目鱼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细胞内钙离子静息浓度的增加一方面激活calpain ,增加收缩蛋白的降解,使肌肉萎缩;草四军医大月卜祠成士学位论文另一方面通过激活钙调神经磷酸酶,增加快型mhc基因的表达,使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 mhc )发生由慢型向快型的转化。
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本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以矿物、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电、信息、地质、采矿、土木等专业学科为主的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情况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化学文摘》《金属文摘》《铝工业文摘》《科学文摘》《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文摘杂志》等国外知名检索刊物列为来源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冶金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有色金属文摘》等国内文摘刊物收录。被列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数数据库。获奖情况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等,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刊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中南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7207CN:43-1426/N邮发代号:42-1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工业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A 科学文摘(英)(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1 投稿要求: 来稿内容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炼,无保密内容。投稿时需交原稿2份,并提交采用Word软件生成的电子文档。来稿在4个月内未收到处理结果,可自行改投它刊。 论文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作者简介、通讯作者、文摘、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 在论文首页地脚处标注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及及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通讯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职称、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论文若有基金项目资助,请在论文首页脚处标注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 论文篇幅(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0字。 文稿版式:参照样文执行。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中文摘要达300~350个字,内容包括方法、结果、结论,要具体、详细,不能空泛而谈;英文摘要有与中文摘要对等的信息量(不少于150个实词,符号和缩略语应加以说明)。还应包括论文题名、作者姓名、单位、城市名及关键词的英文。 关键词应有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隔。英文关键词:其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符号和缩略语应予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找。 英文文题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作者姓名:顺序排列与中文相同;姓名之间以“,”分隔。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分姓、名两部分;姓在前,名在后,均不缩写;两者之间,以空格分开;姓的全部字母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作者单位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加国名。 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应格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 x,y,z)、一般函数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 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 前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前言内容应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归纳和总结,不笼统、空泛。前言中不出现图、表。 图、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⑷、定理5等。 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图题要有自明性,不空泛。 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刻度应等间距,分度值宜为整数。 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或“分数”。 表格(指量表)应采用三线表。“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数据表底线。 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表题要有自明性,不空泛。 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数量不应少于15条。采用顺序编码制。为便于国际检索,要求将非英文的参考文献译成英文(即中文文献还需附对应的英文文献)。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其中:国外作者姓用全称,名字部分用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 邮编:410083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 作者.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1]刘文辉,张新明,李惠杰,等.固溶处理对7A55铝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⑴: 专 著:[标引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 邱冠周,姜 涛,蔡汝卓,等.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译 著:[标引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3]康塔尼克.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M].闪四清,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标引序号] 作者.论文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4] MA Ting-xi,LU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C]//ZHANG Wei,GUO Pei-yu,ZHANG engineering and rur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2: 学位论文:[标引序号] 作者.论文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5]张邦胜.新型硫化剂制备硫代钼酸根的试验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系, 专 利:[标引序号] 作者.专利名:国别,专利号[P].发告日期或公开日期.[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881056073[P]. 技术标准:[标引序号] 技术标准号,技术标准名称[S].[7] GB 6432—86,饲料粗蛋白的测定方法[S]. 技术报告:[标引序号] 作者.报告名[R].所在城市:单位,年.[8]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貌岸然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报纸文章:[标引序号]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9]王 静.管理教育更应重视本科生[N].科学时报,2002-06-13(B1).
饲料蛋白含量对幼参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论文
仿刺参又称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种类( 张群乐等,1998; 王熙涛等,2014)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关于刺参幼参饲料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王维新等,2012) .朱伟等( 2005) 、Sun 等( 2004) 、王吉桥等( 2007) 、王庆吉等( 2014)和周玮等( 2010) 对幼参营养需求方面进行研究。呼吸和排泄是动物能量代谢基本生理活动,很多学者对温度、盐度、光谱和体质量等方面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吕航等,2013; 袁秀堂等,2006; 隋佳佳等,2010; 薛素燕等,2009) .对于不同蛋白水平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研究较少,试验通过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幼参进行投喂,研究蛋白水平对幼参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期望为刺参配合饲料的优化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以鱼粉为蛋白源,玉米面粉、鼠尾藻、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为原料,分别配制蛋白水平为6% 、13% 、20% 、27% 和 34% 5 种等能饲料,饲料配方见表 1.鱼粉和鼠尾藻分别来自于市售秘鲁鱼粉和鼠尾藻原粉。复合维生素含有维生素 A、D、E、K3、B1、B2、B12、C、生物素、肌醇、叶酸、泛酸钙、胆碱和烟酸。复合矿物质含有硒、铁、钴、碘、锌和铜。将饲料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混匀,制成粒径为 2 ~3 mm 颗粒状,在 65 ℃烘干至恒质量,4 ℃条件下贮存。
饲养试验
幼参由大连市金州区陆源海产科技园提供,驯化结束后试验开始前禁食 48 h,将 90 只平均体质量为 3. 79 g 的刺参平均放在 15 个塑料水槽中,每水槽放入 6 只,每 3 个水槽为 1 个处理,共 5 个处理,分别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试验期 40 d.
养殖容器为 45 cm × 35 cm × 35 cm 塑料水槽,内置石块作为刺参附着基。试验海水为经沉淀和沙滤的天然海水。试验过程中,连续冲气,每天下午换水 1/2,并清除残饵粪便,每天下午 16: 30 按刺参体质量5%投喂1 次。水温( 14 ±0. 5) ℃,溶氧大于 8. 0 mg/L,pH 8. 0 ~8. 2,盐度 31 ~33.
测定方法
体质量测定: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将刺参饥饿 48 h,阴干 15 min 称质量,用 MP - 120 型电子天平称初体质量和末体质量; 然后在 65 ℃ 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用天平称量干质量。
耗氧率和排氨率测定: 饲养期结束后,将刺参饥饿 2 d,采用静水式呼吸瓶,每隔 6 h 采集水样 1次,对不同水槽中的刺参进行连续 24 h 耗氧率和排氨率测定。溶氧采用 Winkler 法测定,氨氮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 隋佳佳等,2010) .
数据计算和分析
其中,OCR 为耗氧率/[μg/( g· h) ],AER 为排氨率/[μg/( g· h) ]; D0和 Q0为试验结束时对照瓶中溶氧的浓度和氨氮的质量浓度/( μg/L) ; Dt和Qt为试验结束时代谢瓶中溶氧的浓度和氨氮的质量浓度/( μg/L) ; V 为呼吸瓶体积/L; WW 为刺参湿质量/g; t 为试验时间/h.
试验 数 据 以 平 均 值 ± 标 准 差 表 示,使 用SPSS1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 Dun-can 氏法多重比较,以 P < 0. 05 表示差异显着。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见表 2.饲料蛋白水平为 20% 的饲料组幼参末质量( 0. 53 ± 0. 03) g 与其他水平饲料组存在显着差异( P<0. 05) ; 饲料蛋白水平为 20% 的饲料组幼参特定生长率( 1. 27 ±0. 084) g 最高,显着高于饲料蛋白水平 6%、27%和 34%饲料组( P <0. 05)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从图 1 可见: 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耗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19. 48% 时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此时幼参的耗氧率为21. 54 μg / ( g·h) .饲料蛋白水平为 6% 饲料组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 20%、27%和 34%饲料组( P<0. 05) .
幼参的排氨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 19. 48% 时,幼参的 排 氨 率 为 0. 37 μg/( g · h) .蛋 白 水 平 在5. 81% ~ 33. 18% ,各饲料处理组间幼参的排氨率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P > 0. 05) ,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 20%、27% 和 34% 饲料组间差异两两均不显着( P >0. 05)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氧氮比( O∶N) 的影响
从图 2 可见: 在试验蛋白水平范围内,幼参的氧氮比为 37. 62 ~ 69. 91,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氧氮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19. 48% 时下降趋势逐渐平缓,此时幼参的氧氮比为 50. 01.饲料蛋白水平为 6% 饲料组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其他饲料蛋白水平( 20%、27% 及 34%)饲料组( P<0. p="">0. 05) .
3 讨论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生长的影响
饵料不同,刺参生长情况不同,饵料的种类和质量是影响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中,饲料粗蛋白含量为 20%的饲料组投喂幼参,幼参的末体质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蛋白水平饲料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与其他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 P<0. 05) .说明以鱼粉为蛋白源,对于湿质量为3. 79 g 的幼参,其饲料最适粗蛋白含量为 19. 48% .
刺参在自然条件下以沉积物中的微生物( 底栖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细菌或有孔虫等) 和动物及植物的有机碎屑等为食( 张宝琳等,1995) ,适应于较低蛋白质含量食物。朱伟等( 2005) 研究表明稚参饲料中最适粗蛋白含量为 18. 21% ~24. 18%.刺参饲料蛋白质的营养需求量低于一般鱼类( 30% ~ 60%) ( 张文兵等,2000) 和虾蟹类( 28% ~ 60%) ( 邵庆均等,2000)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耗氧率和排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产动物代谢水平的'高低及变化规律,是衡量水产动物能量消耗的一个指标。试验中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耗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低蛋白水平下( 5. 81%) 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高蛋白水平( 19. 48% ~33. 18%) ( P < 0. 05) .说明低蛋白水平下幼参体内的生理活动较强,在低于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含量时,刺参可能通过加强自身体内的生理活动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氨是动物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它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底物的情况。试验表明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 33. 18%,各蛋白水平间幼参的排氨率差异不显着( P > 0. 05) ,说明饲料蛋白含量并不影响幼参的标准蛋白代谢。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 O∶N 的影响
O∶N 比指消耗的 O 原子与排出的 N 原子间的比值,反映了海水中无脊椎动物能量代谢中的蛋白质的利用情况,可用来评估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特性。一般 O∶N 比大于 10 时,生物体以脂肪和糖类代谢为主,O∶N 比小于 10 时,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包杰等,2013) .O∶N 比值越小,说明呼吸时能量代谢底物中蛋白质所占比例越大,O∶N 比值越大,呼吸时消耗能量的底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少,较多的部分由脂肪或糖类组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 33. 18%,幼参的 O∶ N 在37. 6 ~ 69. 91,说明在此蛋白水平范围内,幼参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次之,更多的蛋白质用于刺参自身物质的合成。试验中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 O∶N 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 19. 48% 时下降趋势逐渐平缓。说明幼参在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之前,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很少; 当达到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时,幼参蛋白质代谢相对增加,但仍以脂肪和糖类代谢为主。袁秀堂等( 2006)研究表明不同规格刺参 O∶N 比在 15 左右,脂肪和糖类主要提供刺参代谢所需要的能量,试验结果与其基本一致。
4 结论
以鱼粉为蛋白源,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33. 18% ,蛋白含量为 19. 48% 饲料 SGR 最大,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 19. 48%; 幼参的氧氮比( O∶N) 在 37. 6 ~ 69. 91,在此蛋白水平范围内,刺参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次之,更多的蛋白质用于刺参自身物质的合成。
参考文献
[1]张群乐,刘永宏。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熙涛,徐永平,尤建蒿,等。 刺参饲料的使用与研究新进展[J]. 饲料工业,2014,35(21) :65 -69.
[3]王维新,白燕。 刺参营养饲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J]. 科学养鱼,2012(8):71 -72.
[4]朱伟,麦康森,张百刚,等。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2005,29(3):54 - 58.
未进行此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营养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营养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王小丹,刘珊,徐海滨,严卫星.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 卫生研究. 2012(01)
[2]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12]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3]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1]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董少凤. 东营市农村居民对甲型流感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山东大学 2010
[12]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白克江同志.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21]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22]马静,王冠雪. 重视对中医专家系统的评价[J]. 北京中医. 1995(03)
1、解毒
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
2、保护作用
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
3、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4、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白蛋白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能因注射液中的某些酸性糖蛋白成分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2、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但绝不能就此将白蛋白制剂当做肠外营养补充剂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所需要的色氨酸,其营养、经济价值远不如直接补充氨基酸制剂,因此不主张常规静脉输注白蛋白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3、传统观念认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容量复苏液,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危重监护领域。
但实际并无证据表明,在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中,人血白蛋白与晶体液相比能有效降低创伤、烧伤、手术患者的死亡风险,而且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与患者生存状况的改善无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血白蛋白不是补药
酸性蛋白酶是一种能在酸性环境下水解蛋白质的酶类,其最适作用pH值为。由于酸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皮革工艺以及饲料加工工业中。 目前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酸性蛋白酶大多为霉菌酸性蛋白酶,此类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左右,当pH值升高时,酸性蛋白酶的酶活会明显降低,且此类酶不耐热,当温度达到50℃以上时很不稳定,从而限制了酸性蛋白酶的应用范围。 因此,本研究以开发耐温偏酸性蛋白酶为目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偏酸性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2)偏酸性蛋白酶粗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3)偏酸性蛋白酶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4)偏酸性蛋白酶产生菌P-1007的初步鉴定。 (5)偏酸性蛋白酶在啤酒澄清中的应用。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 (1)用常规土壤分离方法,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偏酸性蛋白酶的菌株,命名为P-1007。 (2)通过单因素发酵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麦麸15g,黄豆粉8%,葡萄糖3%,NaH2PO41%,%,水35ml,最佳起始,最适发酵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所产酶活可达3700u/g,比原始菌株发酵酶活提高了将近2倍,且产酶稳定性较好。 (3)菌株P-1007所产的偏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最适作用温度为50℃。酶的pH稳定性和耐温性较好,50℃、条件下保温8h后剩余酶活可达83%以上,、50℃条件下保温2h后剩余酶活仍在70%以上。Mn2+、Cu2+对偏酸性蛋白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它金属离子则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目前所得到的酸性蛋白酶相比较,偏酸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作用pH值和较好的耐温性。 (3)从菌株P-1007菌落形态、显微观察以及区序列分析可以看出菌株P-1007可能属于烟曲霉。 (4)从酶学性质上可以看出,菌株P-1007所产的偏酸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满足于啤酒澄清工艺的要求,因此本实验进行了偏酸性蛋白酶在啤酒澄清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该酶与酿造复合酶和啤酒用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偏酸性蛋白酶作用后,麦汁和发酵液中酪氨酸含量、透光率、总氮量、可凝固性氮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麦汁中a-氨基氮含量也增加了,说明偏酸性蛋白酶将凝固性蛋白质水解成了分子量较小的a-氨基氮,为啤酒酵母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氮源。同时发酵液中的a-氨基氮含量却降低了,分析原因为发酵阶段中酵母利用a-氨基氮的速度比偏酸性蛋白酶降解蛋白质的速度快。麦汁和发酵液的pH值都无太大变化,因此不会影响啤酒酵母的生长和繁殖。在与酿造复合酶和啤酒用中性蛋白酶作用效果的比较中发现,三种酶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但从最适作用条件来看,偏酸性蛋白酶比另两种蛋白酶更适合于啤酒澄清工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课题筛选到的菌株P-1007所产偏酸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特别适合于啤酒澄清工艺,因此在啤酒工业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烟曲霉,偏酸性蛋白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rDNA-ITS区序列分析,啤酒澄清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大豆废渣为原料制备风味良好的大豆多肽的问题。摒弃了常规的酸法、碱法和一般的酶解方法,采用自行选育的微生物蛋白酶结合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多酶协同作用,制备水解度高、风味良好的大豆多肽。 实验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豆腐乳出发,筛选到一株所产微生物蛋白酶对大豆蛋白有一定降解能力,同时能够消除内切酶水解大豆蛋白后产生不良风味的菌株,命名为MY10。对MY10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其为毛霉属。研究了菌体生长和产酶特性的关系,发现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84h时达到最大,培养基的pH值在0~48h不断下降,48h时pH值为,之后pH值开始回升,84h后为以上,通过测定蛋白酶活性,发现MY10所产蛋白酶在84h活性达到最大;对粗酶液进行了分离纯化,首先确定了用60%的饱和(NH_4)_2SO_4进行沉淀,然后过Sephadex G75,通过蛋白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可能含有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粗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酶系的最适pH值为,中性、碱性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50℃。由于该酶系的蛋白酶活性不是很高,为了提高豆粕的水解度,得到水解程度较高的大豆多肽,本论文选用木瓜蛋...英文摘要: The problem of producing flavorful polypeptides from soybean residue was discus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outine methods such as acid、 alkali and common enzymatic hydrolysate were discarded while the cooperation of self-selected protein enzyme from microbe with papain and typsin was used to produce soybean polypeptides with high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excellent strain of fungus that could produce protein enzyme with certain ability to decompound soybean proteins and dispel the distasteful flavor ...目录:1 文献综述 10-21 1.1 大豆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10-11 1.2 大豆多肽的生物活性和主要用途 11-12 1.3 大豆蛋白改性 12-14 1.4 苦味肽形成的机理及脱苦方法 14-18 1.4.1 苦味肤的形成机理 15-16 1.4.2 脱苦方法 16-18 1.5 腐乳毛霉对大豆蛋白的作用 18-20 1.6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 20-21 2 本论文的研究设想 21-22 3 材料与方法 22-30 3.1 材料 22-23 3.1.1 实验原料与主要试剂 22 3.1.2 培养基 22-23 3.1.3 仪器设备 23 3.2 方法 23-30 3.2.1 微生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23-26 3.2.2 双酶水解大豆蛋白 26-27 3.2.3 风味良好的大豆多肤的制备 27-30 4 结果与分析 30-53 4.1 微生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 30-40 4.1.1 微生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30-31 4.1.2 菌种鉴定 31-33 4.1.3 MY10菌体生长和产酶特性的研究 33-35 4.1.4 酶的分离纯化 35-37 4.1.5 粗酶液性质研究 37-40 4.2 双酶水解大豆蛋白 40-48 4.2.1 内切酶水解豆粕的研究 40-48 4.3 风味良好的大豆多肤的制备 48-49 4.4 酶解前后豆粕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49-53 4.4.1 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 49 4.4.2 蛋白质降解的分析 49-50 4.4.3 酶解前后抗营养因子变化分析 50-53 5 讨论 53-57 5.1 微生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53-54 5.1.1 微生物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 53 5.1.2 酶的分离纯化 53 5.1.3 MY10蛋白酶系性质研究 53-54 5.2 双酶水解大豆蛋白 54-56 5.2.1 豆粕的预处理 54 5.2.2 酶解过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54-55 5.2.3 豆腥味的去除 55 5.2.4 酶解过程的研究 55-56 5.2.5 苦味的研究 56 5.3 风味良好的大豆多肤的制备 56-57 5.4 酶解前后豆粕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57 6 结论 57-59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