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血白蛋白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人血白蛋白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未进行此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营养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营养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王小丹,刘珊,徐海滨,严卫星.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 卫生研究. 2012(01)

[2]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12]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3]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1]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董少凤. 东营市农村居民对甲型流感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山东大学 2010

[12]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白克江同志.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21]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22]马静,王冠雪. 重视对中医专家系统的评价[J]. 北京中医. 1995(03)

1、解毒

白蛋白具有黏性、胶质性,在人体内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自动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解毒的作用。

2、保护作用

白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白蛋白对球蛋白起到一种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

3、白蛋白属于非专一性的运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难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可逆地结合形成易溶性的复合物,成为这些物质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形式。

4、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恒定,白蛋白能保证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与组织液间的交流。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白蛋白不仅不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能因注射液中的某些酸性糖蛋白成分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2、手术和创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但绝不能就此将白蛋白制剂当做肠外营养补充剂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所需要的色氨酸,其营养、经济价值远不如直接补充氨基酸制剂,因此不主张常规静脉输注白蛋白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3、传统观念认为,人血白蛋白是一种优良的容量复苏液,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危重监护领域。

但实际并无证据表明,在危重病人的液体复苏中,人血白蛋白与晶体液相比能有效降低创伤、烧伤、手术患者的死亡风险,而且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与患者生存状况的改善无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血白蛋白不是补药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临床研究论文

(1)用促性腺激素处理(2)获能(3)显微注射(技术)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4)动物血清(5)囊胚(或桑椹胚) 内细胞团

生物的基因工程简述一种重组蛋白的性质;用途;重组菌的构建过程;生产方法与市场开发状况。选择(有意义的重组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性质: (1).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在体液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用途:(1),它是从人的血液里分离出来的,作用是补充白蛋白,提高抵抗力,改善刀口愈合能力等,主要是用于低蛋白血症,如低蛋白的癌症病人 大手术后的病人,长期进食不好的病人。 (2),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因此血清白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同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因此,测定血清白蛋白常用于病人状态的非特异监视。1、维持血液渗透压 白蛋白占全部血浆蛋白的50%以上。保持血液系统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的动力平衡,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正常人每100ml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为~克,但胶体渗透压中却有70~80%由白蛋白完成的,这是因为它分子小,分子量约万,(多数血浆蛋分子量在16~18万之间),有效渗透颗粒较多。1克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毫升液体血浆或40毫升全血所得到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是相等的。2、运输和解毒作用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结合产生广泛可逆构形的改变。白蛋白能结合阳离子,也能结合阴离子,所以白蛋白能输送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如脂肪酸、激素、微量金属离子、酶、维生素和药物等。许多在水中微溶的物质,在血浆中或白蛋白溶液中则为易溶,事实上溶解物是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白蛋白这种结合功能有助于微溶的代谢物运输。除此之外,白蛋白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送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3、抗休克作用白蛋白能增加血液的有效循环量,对于失血、创伤、手术或烧伤所致的各种休克,均有明显疗效。4、营养作用组织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存在着动力平衡,可以互相转化,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白蛋白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5、20~25%白蛋白液体是高渗液体,能调节由于胶体渗透压紊乱而引起的机能障碍,如浮肿、腹水。输入白蛋白液后能使浮肿消退和腹水减轻、利尿。对防止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亦有显著的疗效。构建过程:生产方法:1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细菌中的表达用于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早在8O年代初期,Richard M等人便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活体或尸体的冻存肝脏中分离出人血清白蛋白RMA,重组的质粒包含有成熟人血清白蛋白编码区的基因,由大肠杆菌的trP启动于——操纵子来控制质粒合成人血清白蛋白,DNA序列表达的蛋白是含前面带有24个氨基酸前体肽的58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Martine Latta 等人于 80年代后期也用大肠杆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从肝脏分离人血清白蛋白RNA加上PolyA来组建cDNA文库,分离获得的cDNA包含有成熟人血清白蛋白的编码序列和表达质粒PXL276,用PL启动子代替trP启动子,同时在一些位点插入一些片段,构建了大肠杆菌中比较有效的细菌表达系统,菌株以 LB培养基培养,用声裂法破碎细胞,再进行提取、重新天然化及提纯,获得了甲硫氨一HSA(MET-HSA),MET-HSA重新天然化及提纯后,与天然的人血清白蛋白非常相似。用大肠杆菌表达人重组血清白蛋白,虽然取得一些结果,有报道称,人血清白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为细胞蛋白的7%,但用此法未能得到具生物活性的蛋白。枯草杆菌作为可表达异种蛋白的细菌中的一类,也被用来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将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基因与信号序列的编码区域融合在一起,可以在枯草杆菌中合成人血清白蛋白,但是,另一项研究表明,当人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低时,信号肽可以有效地被除去,一旦表达水平高时,信号肽的除去率便低,因此用此法无法进行人血清白蛋白高效表达。2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真菌中的表达现在常用来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真菌主要是酵母,常用的有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romyces Lactis)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2.1 啤酒酵母用啤酒酵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近期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 等人证明啤酒酵母可以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并可将其分泌到培养介质中,采用5种不同的引导序列,即质粒pAYE176、pAYE239、pAYE227、pAYE264和pAYE283,经过DNA合成,克隆反应,转化,DNA纯化及酵母培养,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杂交来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其结果为;pAYE283和pAYE239引导的系统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为55mg/L。实验结果表明,引导序列的选择及与结构蛋白的关系是获得成功的关键。Miklos Kalman等用啤酒酵母表达人血清白蛋白,摇瓶实验表明其表达量可达1Omg/L。Quirk AV等人将啤酒酵母产生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血浆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蛋白质的结构一致。此外,Kang HA等人还探讨了啤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蛋白水解的稳定性,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分泌的人血清白蛋白对PH依赖的蛋白水解介质非常敏感,介质成分的含量对其有影响。2.2 乳酸克鲁维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是另一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量较多的酵母。R. Fleer等人于90年代初期研究了乳酸克鲁维酵母高浓度分泌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稳定性多拷贝载体,使用的载体为pKD1,用克鲁维酵母/pKD1表达系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泌水平在摇瓶培养时为40Omg/L。Saliola M等人于1999年用KIADH4启动子,用乙醇诱导,使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KIADH4是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编码线粒体乙醇脱氢酶的基因,乙醇可激活乙醇脱氧酶的活性。KIADH4启动子可用于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异常蛋白的表达。其研究结果表明,在KIADH4启动子的控制下,乙醇激活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细菌卜葡萄糖音酸和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以乙醇为碳源,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提高,介于/L~1g/L之间。2.3 毕赤酵母毕赤酵母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真核表达系统,是现今比较令人满意的表达系统,经高密度培养,可获得高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而且其它杂蛋白很少,有利于纯化。毕赤酵母属于甲醇酵母,可以甲醇作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物质。美国和日本的两大公司均是利用这一系统来进行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其表达水平分别为5g/L和7g/L。邱荣德等对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将摇瓶中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量提高到150mg/L。由于毕赤酵母是现今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水平最高的系统,许多实验室从不同的角度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进行了研究。Ohtani W等人于1997年研究了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结果表明,rHS完全氨基酸成分,末端序列和完全的氨基酸序列与cDNA推导的初始结构一致。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CD光谱在形状和强度上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一致。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硫化键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35个半胱氨酸残基, Ikeyaya等人应用气相蛋白质序列的方法来检测纯化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多-二硫键的性质。其结果表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流基成分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是一样的。结构分析结果提示,提纯后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有相同的结构,而且,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相比没有新抗原,临床研究也证明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有效而且安全的。用真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比较成熟,表达量也比较高,但是,在临床上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后期纯化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而且,一旦进入产业化,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势必要降低许多,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3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植物中的表达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疫苗,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已成为可能。Sijimons等人于199O年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土豆和烟草中,以改装的CaMV355为启动子,生成了转基因土豆和转基因烟草。结果表明,两种转基因植物的叶子中均含有人血清白蛋白,这表明,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已有可能。用植物大量生产外源蛋白比用动物细胞生产便宜,而且简单;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对转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物的研究很少,说明转基因植物生产入血清白蛋白仍存在许多问题。4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动物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由于其细胞能够将外源基因进行表达,提纯蛋白比较简单,而且可以提高产量,使药物蛋白的生产成本降低,许多研究者对其越来越有兴趣。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已有许多研究者对之进行研究。目前,做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较多,其中最高表达量达35mg/ml。Shani M等人以绵羊 BLG为启动子,进行转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载体中包含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和内含子1、内含子2的转基因小鼠,在其奶中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35mg/ml,此研究证实了转基因动物可以在奶中高效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在此过程中,内含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HurVitz DR等人研究的转基因小鼠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为10mg/ml;Barash Ⅰ等人研究的转基因小鼠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为/ml。此外,Pieper、Perraud、Baruch、Ⅰlan以及苟德明等均进行了转入血清白蛋白小鼠的研究,也获得了阳性表达的小鼠。1999年3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培育了一头转基因试管牛,其身上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这一成果为通过转基因动物途径大量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物蛋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美国 TraXenoGen公司也研究、开发了用转基因的鸡蛋生产入血清白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血清白蛋白,一旦形成产业化,其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一是可以提高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二是可以使纯化过程简单,从而极大地降低成本。但用此法仍存在着生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会携带某些动物病毒的潜在性,且此法正处于研究阶段,要进行产业化生产仍需要较长时间。市场的开发状况: (1)。目前国内,注射血清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里面可能存在其他为杀死的病菌, 乙肝. 艾滋都有可能,但是几率很低的。(2)。现在中国这药奇缺!!很不好买,药店一定没有,只有大的生物制剂制药厂才有,现在好像只有医院能进,很多医院也进不到了,现在只有用血浆代替!(3). 由于各种血液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血液的来源会越来越紧缺,传统的血浆提取方法将会受到制约,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并已进入产业化的方法是毕赤酵母表达人血清白蛋白,而研究较多又具有发展前景的是转基因生物反应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将是具有前途的产业。

(1)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母牛可促使其超数排卵.(2)体外受精前,对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在导入目的基因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血清白蛋白基因与奶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4)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以及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5)对囊胚进行胚胎分割时,要特别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的胚胎恢复和进一步发育.故答案为:(1)促性腺激素      (2)获能     透明带     (3)显微注射   基因表达载体(4)动物血清    (5)内细胞团

呵呵,为了周一的晚上的选修作业吧

血红蛋白研究论文

微量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之一,缺乏它们有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生成。如缺铁可以导致铁贫血症;缺碘有可能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等。而适量摄取微量元素可预防癌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龋齿等。目前被确定对人体有益且必需摄取的微量元素有14种,包括:铁、铜、锌、锰、铬、钴、钒、锡、镍、钼、碘、氟、锡、硅。当体内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或者人们参加外界运动时,它们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1.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通过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各种生物和化学反应等,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例如促进多种酶的合成,并且增强酶的活性,而酶是机体进行各种活动、维持生命运动的基础。此外它们还具有抑制自由基、抵抗氧化、参与激素合成、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细胞生命力以及人体感官功能的正常发挥等作用。2.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微量元素对维护人体的健康很重要,如果摄取不当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生成,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例如铁具有造血功能,严重缺乏就有可能患有各种贫血症;锌能够促进酶的合成,并且参与多种生理活动等,儿童缺乏它会严重阻碍生长发育,孕妇缺乏它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碘能够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严重缺乏时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疾病的生成……3.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微量元素的存在范围十分广泛,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中都含有微量元素。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等天然谷物;菠菜、萝卜、生菜、黄瓜、芹菜等蔬菜;苹果、甜橙、哈密瓜、西瓜等水果;杏仁、榛子、核桃、松子等坚果;鱼类、虾、蟹等水产品;还有动物肝脏和肉类等食物。只是它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种类有所区别罢了。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学会合理、均衡搭配食物,获取充足的微量元素,以保障身体健康。由于微量元素与人体关系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生命科学有了长足的进展。以前原因不明的不治之症,通过微量元素的研究找出了病因。四大地方病--甲状腺肿大、克山病、大骨节病、氟骨病,均与微量元素的短缺或过量有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病种--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癌症也与微量元素有关。此外,食管癌、鼻咽癌、肝癌高发区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的特点,也与当地的土壤、水中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有关。人的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胚胎期、婴幼儿时期以及青春期,这时微量元素锌的需要量最大。据1986年公布的数字,我国学龄前儿童2/3缺锌。由于微量元素的不平衡,代谢失调,自由基与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使细胞、组织及机体衰老,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此外,微量元素与遗传基因有关。提高人口素质要从遗传基因、胚胎发育抓起。要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也要求从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摄入量达到最佳值,而且各种微量元素之间还要有一个最适宜的比例关系。人体的能量转化是需要催化剂--酶来完成的,酶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而酶的活性中心正是微量元素锌在起作用。总之,一个人的一生,从生命形成到终结,每一年龄段的健康状况都与微量元素有关,都需要微量元素的调控。人体的内环境只有保持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中草药的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工作。中药的机理和疗效都可以从微量元素中找到根据。中医滋阴壮阳等理论很可能就是微量元素在起调控作用。微量元素的研究可以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加以说明。围绕微量元素与健康这个主题,将微量元素应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有了一些进展。微量元素作为肥料施用于蔬菜、水果,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禽畜的饲养,均可以取得增产、减少病害并提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效果。从生物链的观点出发,把无机的微量元素转化为有机的微量元素,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这是一条补给微量元素的最好的途径。大规模地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还需要各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所谓微量元素,在环境地球化学中,是指仅占地球组成部分的的60余种元素,它们的含量一般在1×10-8~1×10-88之间。在医学领域,从人体的结构来看,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者即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甚微,总量不足体重的万分之五。如铁、锌、铜、锰、铬、硒、钒、碘等。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扩大,这些微量元素的数目还会增加。 人体需要的元素都要通过食物与饮水来供应,但是,无论是宏量无素或微量元素,决非韩信带兵那样“多多益善”。也就是说,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某一水平,多了或少了都会有不良后果,甚至会引起疾病。 对每一种必需元素人体都有对应的酶来“管制”它,使元素按人体需要控制在一定浓度。如果人体某一元素少了,酶就对摄人某元素化合物进行加工,合成人体所需的某元素化会物;反之,如果摄入某元素过量,酶就会把它“驱逐出境”,以保证它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的这一工作保证元素的代谢和平衡。 由于酶在体内含量极微,所以人体调节元素代谢和平衡能力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们应科学地摄人必需元素量,既不可太多,又不可太少,就是对宏量元素也是如此。例如人体摄入糖、脂肪等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过量,也会得肥胖症、心血管病等;对微量元素同样如此,例如铁是微量元素,是红血球主要成分,缺少它,人体血红蛋白不易合成,导致贫血,但一旦多了,也会得多铁症,严重者会“铁中毒”死亡。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有人对有毒无素和微量元素作用混淆不清,误称有毒无素为微量元素这是错误!同时,不可把微量元素称为有毒或有害元素。下面举二例来说明: 硒是微量元素,人体非它不可,它在人体内有抗细胞老化、抗癌等重要功能,如果缺硒就会导致心肌病变、贫血等疾病。但是,人体含硒量不可过高,过高也会引起恶心腹泻和神经中毒。如每天硒摄人量超过克,人会中毒,直至死亡。又如砷也有类似情况。尽管硒和砷的化合物剧毒,人体需要量极少,但决不可称它们为有毒元素 另外一例是,镉是有害元素,常混入铜矿.锌矿等矿物中,在冶炼过程中、进入废渣,再被雨水冲刷进入河( 湖)水,被动植物吸收,造成镉污染,当隔进入人体,会跟人体蛋白质结合成有毒的镉硫蛋白,危害造骨功能,从而造成骨质疏松、骨萎缩变形、全身酸痛等。日本神通河两岸常见的骨痛病,镐是罪魁祸首。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称,人体缺乏排镉功能,每日摄入量应为零,即不可摄入镉,因此,不要因为在人体查到残留的微量镉而误称它为微量元素。一句话,镉不可称微量元素。 对微量元素,虽然人体需要很少,但不可忽视摄取,主要是要提倡科学的饮食结构,摄取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多,家庭常对他们过分宠爱,以致偏食,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这是必须注意的。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美国儿童普遍缺铁,而中国儿童不同程度的缺锌。据上海有关部门统计,有75%儿童不同程度的缺锌,这是发人深省的数字啊!因此,我们要提倡“样祥吃,身体好”,同时还应多吃些粗粮、杂粮等。此外,要告诫孩子们不可偏食,更不可造成某些营养物过剩,保持营养平衡。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是: 1�运载常量元素,把大量元素带到各组织中去。 2�充当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中心,促进新陈代谢。酶在生物体内是许多化学反应必不可少的催化剂,而许多微量元素却是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例如锌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或结构有关。 3�参与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如锌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功能,铬可促进胰岛的作用等。 铁。铁在人体中含量约为4—5克。铁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促进造血。在血红蛋白中的含量约为72%。铁元素在菠菜、瘦肉、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较高。 铜。正常成人体内含铜100—200毫克。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造血过程;增强抗病能力;参与色素的形成。铜在动物肝脏、肾、鱼、虾、蛤蜊中含量较高;果汁、红糖中也有一定含量。 锌。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加速生长发育;增强创伤组织再生能力;增强抵抗力;促进性机能。锌在鱼类、肉类、动物肝肾中含量较高。 氟。是骨骼和牙齿的正常成分。可预防龋齿,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含氟量较多的食物有粮食(小麦、黑麦粉)、水果、茶叶、肉、青菜、西红柿、土豆、鲤鱼、牛肉等。 硒。成年人每天约需毫克。硒具有抗氧化,保护红细胞的功用,并发现有预防癌症的作用。硒在小麦、玉米、大白菜、南瓜、大蒜和海产品中含量较丰富。 碘。通过甲状腺素发挥生理作用,如促进蛋白质合成;活化100多种酶;调节能量转换;加速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碘海带、紫菜、海鱼、海盐等中含量丰富。 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罗建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背腿痛,轻者可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痛苦和困难,重者丧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美国每年因腰腿痛而支付的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的补偿费用达500亿美元。显然该病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髓核摘除术”,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手段。不可否认,在60年代、70年代,不失为一种被外科手术家们引以为豪的治疗办法。几十年过去了,可手术家们还视此(髓核摘除术)为传家之宝,认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造成的机械性压迫所致,为此手术时力求除恶务尽方显效果。然而临床疗效却不尽人意,手术疗效不佳,后遗症多,复发率高,更有甚者一次手术不成功,再来第二次最后造成患者终身痛苦。资料表明,经手术摘除髓核后,约有30%的患者症状没有丝毫减轻,个别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倘若腰腿痛是因突出的髓核机械性压迫所致,手术摘除髓核后症状随即消失,可事实并非如此,更甚的是,许多并非是由突出的间盘压迫所致的腰腿痛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其结果非但未减轻症状反而加重。诸如此类大量事实,不得不引发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摘除髓核能解除腰腿痛的理论质疑。据美国骨科杂志一篇对2000例患者分别作了1年、3年和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33%;3年为;5年则高达。突出的间盘已切除,症状却又复现,这足以说明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中的腰背腿痛,说明引发腰腿痛症状另有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机械性压迫就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是否能解决腰背腿痛等症状?就临床治疗中相关的问题和治疗机理中尚存争议的观点,阐述本人的观点与同道作一探讨。1、突出的椎间盘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是导致腰背腿痛的主要原因吗?笔者将1990年至2001年采用针刀治疗的500例经CT和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加以分析,认为突出的间盘压迫和刺激并非是导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针刀能进入椎管将突出的间盘切除或剥离掉,而是松解椎管外的软组织,再结合手法恢复腰椎的力平衡。《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人体有阴阳和气,阴阳平衡则可协助生命之气循行十四经络。若气行之处出现阻塞和渗溢,则表明存在阴阳失衡,因此产生疾病和疼痛。中医通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纠正阴阳失衡,以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用针刀来松解椎管外软组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便可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说明导致腰腿痛主要不是突出的间盘机械性的压迫所致。、影像学显示:在25~50岁正常男性体力劳动者进行L4~5,L5~S1间隙CT扫描结果,发现有45%的人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部分显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而临床却没有任何腰腿痛症状。反之有的腰突症患者CT扫描显示,突出的间盘无硬膜囊和神经根压迫,却腰腿痛症状十分明显,这说明导致腰腿痛除突出的间盘压迫外,另有原因。2、腰腿痛是机械性压迫所致还是无菌性炎症或化学物质所致?传统观点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是髓核突出物单纯的机械性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所致。可临床事实并非如此。Crarfin(1991)对神经根性疼痛提出的机械性压迫问题认为,机械性压迫不是致痛的唯一因素,他报道4例有根性痛的患者,未发现与神经根有关的结构有任何改变,根性痛却渐渐缓解。宣蛰人(1976)经椎管探索手术证实髓核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机能障碍,而无硬膜外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者,视不同的压迫程度而出现下肢的麻木或麻痹,临床上并无腰腿痛现象。只有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病变,临床上才会出现腰腿痛。也就是说,炎症反应是产生剧烈疼痛直接的重要因素。然而,腰椎椎管内神经鞘膜与硬膜外炎性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其又与间盘髓核突出有何因果关系?椎间盘具有双重神经支配,其外侧部和前纵韧带接受交感神经灰交通支支配,后外侧支及后纵韧带接受灰交通支与窦神经双重支配,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分布于外侧与后侧,该区也是椎间盘易损伤部位。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微损不易引起炎症和愈合,还有间盘的无血运的特性也限制了炎症和愈合反应,原不良愈合导致组织强度下降,反复损伤,最终导致持续性的炎症。Seal(1990)发现,手术切除的间盘组织中的磷脂酸A(PLA)含量增高,说明其参与炎症过程。该学者又将从间盘组织中提取的PLA注入大鼠的后掌,诱发出明显的炎性反应。也表明间盘组织中增高的PLA参与炎症反应。吴闻文等(1996)对20例腰突症患者手术获取的髓核组织进行PLA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髓核组织中PLA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间盘髓核中PLA活性水平,患者腰腿痛程度与髓核中PLA活性明显相关。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运的封闭结构,间盘突出后纤维环破裂,髓核基质里的酶蛋白β神经根鞘膜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导致椎管内结缔组织炎性反应及局部组织破坏,使内源性疼痛介质释放(如缓激肽、血清素、组织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E1E2和三烯B4等)。这样在椎管内神经根机械性压迫损害功能障碍之前,产生了较强烈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中非神经源性疼痛介质与神经源性疼痛物质均在腰腿痛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机械性致压因素可以导致神经介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缺失。神经根无神经外膜,为结缔组织所紧密包裹,外围有鞘膜覆盖。实验证明,神经根营养供应,⑴来自内部血供系统;⑵来自脑脊液。神经根的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向神经内运转少于脊神经节和周围神经,易发生水肿,尤其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压迫导致椎管内静脉瘀血,动静脉短路开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经根水肿更加明显,(52mmHg)压迫2分钟,足以引起水肿,继而阻断毛细血管的回流,最终出现神经根营养不良及机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麻林或麻痹。据有关报道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腰部深层肌(棘肌)中磷脂酸A含量增高。PLA是一种炎性化学致痛物质,除了椎管内炎症反应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性痛的形成外,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很可能是引发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此种炎症可导致腰腿痛和肌痉挛两个继发性发病因素。综合上述观点认为:⑴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⑵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刺激是疼痛的原因。⑶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⑷腰椎是人体腰部活动的中心轴,是腰部力的支撑点,起着杠杆的作用,以此保持腰部的动态平衡。髓核摘除术,破坏腰椎的正常结构,小关节被破坏,造成腰椎的力平衡失调,因此手术后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是不难想象的。⑸手术治疗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易接受。为此临床上治疗腰突症不仅要消除椎管内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的炎性刺激,还要消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这是解除疼痛的重要环节,必须配合手法纠正椎体力平衡,用针刀调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问题,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5年第一期刊发罗建明寰枢椎错位错位综合症,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推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氧、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对本症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既往多将上述症候归类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有人认为,寰枢关节不对称,可以有解剖变异,因此,大多数颈椎的X光片都忽略了张口位,未能观察寰枢关节。我国著名整脊专家韦以宗首先在他主编的《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将此病收录①;并在《现代中医骨科学》一书中,明确了本病的诊断依据和诊断分型②。现简介如下:诊断依据:患者有后枕不适、头晕头痛或偏头痛、方位性眩晕等头面症状,X线片张口位齿状突偏歪或前倾;侧位C1、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枢(即两风池穴不对称)局部有压痛者。分型:1) 侧偏型:X线张口位之齿状突偏移,寰枢旋转;侧位片C2、3后成角,颈曲改变不大,颈部活动正常。2) 前倾型:X线片张口位之齿状突前倾,寰枢后倾,出现双边征;侧位颈曲加大,C2、3呈阶梯状改变,颈部活动屈伸受限,旋转尚可。3) 混合型:指前倾与侧偏同时存在。各家疗法:潘东华等③报道根据寰枢椎的分型辩证治疗寰枢椎错缝,根据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改变,把寰枢椎错缝分为侧偏型和前倾型,治疗方法:首先用理筋手法,寰枢椎错缝不宜作布兜牵引,先行膏摩(药熨)、骨空针调压以理筋松筋,3~5天后行整骨。整骨方法:宜辩证施治,侧偏型:术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颌(轻提),右拇、食指二指分别置于寰枢两侧(相当于风池穴),行欲合先离手法旋转复位,前倾型:术式同上,但拇指按压第二颈椎棘突,反复2~3次。治疗结果本组67例,均临床治愈,病程最短5天,最长一个月,平均2周,效果显著。作者强调用韦氏桡动脉实验诊断寰枢椎错缝,准确率达100%。葛冰等④报道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方法:将52例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牵引下郑复手法(27例)与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25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提示牵引下整复手法的疗效优于颈椎旋转定位扳法(P<).骆大富等⑤报道运用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方法:患者仰卧位,颈部垫一薄枕,先在颈部施行按、揉、点手法,重点在风池、天柱、哑门、嫛明、肩井等穴位上,使颈部肌肉充分放松,然后去枕,医者一手拇指固定在患者偏歪的横突部,一手拖住下颌,呈纵轴方向边拔伸牵引边旋转,使患者肩部与床沿基本平齐,头颈水平线略低于床的水平面30度,然后逐渐加大旋转角度,先健侧旋至极度,略加力顿挫一下,接着患侧旋至极度,也略用力顿挫一下,若觉手下有移动感或咯噔声响,且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头颈旋转自如,即表示复位成功。1~2日1次,用5~8次。结果:本组120例,痊愈88例,显效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姚新苗等⑥运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方法:手法整复:患者取低座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先以按、揉、推、滚法使颈部周围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点按两侧风池穴。寰椎向右侧错位者,术者以左前臂环抱患者下颌部,右手托其针部,沿颈椎生理弯曲弧的方向提拉牵引1~3分钟,以不加重原有症状为度,然后右手拇指指腹用力按于患者枢椎棘突,双手交叉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按枢椎棘突之拇指常可感到有一错位之落空感。接着术者改用右手环抱患者下颌,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住患者寰椎右侧横突,以同样方法向右旋转,术毕,颈部周围行理筋手法,缓解软组织痉挛、粘连。然后X线摄片检查复位情况,不理想者隔日1次。并用基本方,药物组成:生芪30g,当归12g,葛根20g,川芎30g,玄胡10g,天麻15g,钩藤12g,地龙30g,泽泻20g,甘草6g。随症加减:病之初,有明显外伤史加红花、五灵脂;反复发作,病久深入,耗及气血肝肾亏虚者加党参、鸡血藤、杜仲、萸肉。结果:本组87例,痊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何宗宝⑦运用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方法:于枕部行一指禅推法,揉按风池、风府、天、点拨压痛点以病侧为主。斜扳手法:医生立于患者身后,以左手拇指按顶偏右的棘突,右手握持下颌,使患者头颈部保持略前倾位,两手相对缓缓用力向右上方旋转,此时多感觉拇指下关节移动,并可闻及响声。术后尚未纠正可重复1次头部行五指拿法,请叩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配合针灸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结果:观察150例中痊愈120例,有效30例。廖善军⑧采用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另设西药对照组181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许舜沛等⑨报道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对19例患者进行了针刺风池(双)、风府、哑门、天柱(双)、后溪(双)等结合枕颌牵旋侧扳复位法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有效6例,占;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可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整复错移,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强调病愈后应保持坐、卧姿的正确位置,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杨友刚等【12】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枢关节错位进行了综述,认为寰枢椎不稳和脱位临床较常见,易导致上颈髓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枕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压表现(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觉过敏、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如眩晕、视觉模糊、猝倒)。开口位X线片可明确齿状突的外形、齿状突与寰枢侧快间距是否对称,颈椎侧位片主要测量寰齿间距(ADI),正常成人为3mm,如大于此值,可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寰枢椎不稳和脱位手术方法有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钢丝固定术,椎扳夹内固定术,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单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术。杨氏同时也指出各种手术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达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要求。即单纯的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而内固定虽然能稳定寰枢关节,但又丧失了寰枢关节的运动功能,导致术后病人头颈活动特别是旋转活动明显受限,从而继发上下关节退变和不稳。而且寰枢椎解剂结构特殊、毗邻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法治疗注意问题:寰枢椎错位手法需十分谨慎。特别施行旋转法或斜扳法,需特别注意,否则易引起寰椎或齿状突骨折、脱位,并发延髓损伤,轻者高位截瘫,重者可致死亡。已有报道运用斜扳法导致寰椎脱位致高位截瘫及死亡,齿状突骨折5例报告【10 11】。因此,在世界骨联制订的“中国整脊法治疗规范”中,明确对寰枢椎错位慎用旋转法,对颈椎病禁用斜扳法【12】,这是本症的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本症应用手法时,需注意治疗的规范。参考文献:1) 韦以宗,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762) 韦以宗,现代中医骨科医学,背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06-8093) 潘东华,韦春德等,寰枢椎错缝诊断分型和辩证施治。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2(3)77-784) 葛冰,金益,王耀,潘崇海。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11)30-315) 骆大富,伍先光。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120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引导,2000,16(6)396) 姚新苗,高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临床分析。中国骨伤,2002,15(5)3097) 何宗宝。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150例初探。针刺研究,1998,23(3)2088) 廖善军。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1)655-6569) 许舜沛,柴铁劬。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19例临床观察。心中医,2001,33(5)42-4310) 淡宇武,强力斜扳致高位截瘫一例报导,按摩与导引,1992,1(43)11) 吴道贵等,推拿按摩致齿状突骨折4例,中国骨伤,1994年增刊12)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26(3):230-232。13) 中国接骨法整脊法治疗诊疗规范标准,中国中医药报,2004,8,9 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21年,专长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科研方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检测和溶血机制,科研成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试纸的研制和应用,已在10多省推广使用20多万例,获9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贰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贰等奖,98年获首届广西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荣誉称号。主要论文:《血红蛋白H病复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临床和试验诊断探讨 中华血液学 1991;12(11):57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对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影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13(10):547》;《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再改进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19(10):548》;《试纸法测定孕产妇和新生儿的G-6-PD活性 中国小儿血液 1996;(2):75》;《G-6-PD试纸的特点和应用 中国小儿血液 1998;(3):134》。

浅谈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学问群体,祖国的接班人,他们营养素质的上下,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将来。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气、构成健康的体魄,是顺应将来社会开展的必要前提。因而,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无视的问题。本文将讨论当代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院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通过对500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半数大学生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其原因分析如下:

不重视均衡营养。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了解,存在滥吃现象,不重视本人膳食平衡问题,不讲究科学性及营养性,饮食随意性较大,有某些问题带有普遍性。

1、碳水化合物明显摄入不足。尤其是女生摄入热量普遍偏低,只有标准热量的69%左右。

2、三餐热量分布不当。很多学生因晚上熬夜,睡眠时间不足,早晨根本来不及吃早餐,还有的学生养成上午10:00大课间休息匆匆进餐的不良习惯。

3、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蛋白质摄入量为标准供给量的70%,女生为75%。

4、维生素摄入不足。因我校地处偏远,校内商贩很少,蔬菜和水果购买要去较远的市场,一部分大学生为此宁愿不吃。

不良饮食习惯。调查显示大学生偏食、挑食者占42%,其中女生占64%,以偏零食、素食为主,男生占36%,以偏荤食、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吃早餐者或早餐以零食替代者占32%,这是引起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此期学习负担较重,活动量大,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其他成年人。长期饮食中以零食、素食代替主食,食物单调,这是引起女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饮食中长期偏荤食、偏碳水化合物食品,使体内脂肪、能量过多,再加上缺乏锻炼,久而久之会引起肥胖,这是引起男生肥胖的主要原因。另有一些女生为了减肥盲目节食,午餐不吃饱,晚餐几乎不吃或以水果代替、酸奶代替,引起营养不良。

二、均衡膳食对大学生的作用

均衡膳食对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学习精神以及疾病的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有着亲密的关系。

均衡的膳食构造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营养是大学生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体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合理的膳食是大学生生长发育的质根底。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脑力膂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质代谢。而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必需不时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营养丰厚食物,才干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充分人体的精神。

均衡的膳食构造能进步大学生学习效率。合理营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的有相当重大的作用,因此,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合理的膳食构造能够进步大脑的活动力,进步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饮食营养

提高认识普及营养学知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的营养学知识,让大学生了解成人膳食宝塔的构成,明白自身每日所需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的量,食物要求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吃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少吃糖、盐。帮助学生建立膳食平衡的观念,了解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关系,彻底纠正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需要,也是文明的表现。

调整大学生膳食结构。注意食品烹调艺术,进行食品合理调配合理烹调是保证膳食质量和营养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各种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完全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因此大学生必须广泛食用多种食物,科学分配每餐的营养和食品数量,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适当的营养原则,满足大学生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食堂的工作人员亦应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市场情况等,选择营养丰富,价格合理的食物,根据食物的属性增加令人愉快的色、香、味等感官效果,同时也使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提高所含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利用率。尽量设法保存食物中原有的营养素,避免破坏损失。

总之,大学生目前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关于对大学生身心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关注大学生饮食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紧要工作。

摘要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饮食营养概况、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大学生对平衡饮食营养方面的意识。

关键字

饮食营养;健康;概况;措施

前言

“营养”一词源自于拉丁语,其原意为“授乳”。营养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满足机体生存、学习和工作能量需要的物质基础。在营养学界,通常是将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素则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和紧张的学习等,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营养素的来源和食物分类了解较少,不懂得如何搭配营养,存在着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一、衡量自我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了。健康的标准: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及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一)我校大学生饮食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杜玉侠指出,我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谷类食物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低,城市学龄儿童和少年的脂肪提供比高。营养素摄人不足。钙、铁、锌和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普遍存在。三是体力活动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

1缺乏营养知识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饮食营养,随着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营养卫生的宣传教育,人们对于平衡饮食营养卫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首先饮食中应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一切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类、水),其次摄入的食物要有利于消化、吸收、利用,要新鲜无污染,制作加工合理能增进食欲,并多样化(色、香、味、美俱全),同时一日三餐的热量要合理分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各餐热量以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合适。我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营养不良率较高,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表现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女生的营养知识优于男生。

2饮食习惯不科学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日常饮食由学生们自己掌握。很多同学的生活习惯极不科学,主要表现在:

1、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固定吃三餐的习惯,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学校食堂用餐。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三餐分配不合理,各餐热量摄入量的分布不均匀。

2、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喜吃冷饮,嗜糖现象明显,高校男女大学生糖摄入量普遍大大超过标准供给量,这使得他们体重增加,有减肥的想法,其中女生居多。

3、相当一部分同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沉迷网吧的习惯,经常在外面熬夜,使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常常逃课,即使上课也精神委靡,不能专心听讲。大学生还经常以喝饮料代替牛奶和水果,经常暴饮暴食等等。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样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饮食习惯的不科学、不规律。

4、尤为严重的是,很多同学认为自己年轻,对于身体暂时出现的不适症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

3饮食结构不合理

中国营养学会吸取西方和日本饮食构成的经验教训,在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模式的基础,制定了我国近期成人合理饮食构成指标,并向全国人民推荐。这一饮食构成指标是:成人每人每月摄入粮谷类14 kg、薯类3 kg、豆类1 kg、肉类1·5 kg、鱼类500 g、植物油250g、蛋类500 g、奶2 kg、蔬菜12 kg、水果3kg。这样平均每天摄入总能量10 MJ,可以达到饮食营养基本平衡。而目前高校男生饮食以谷类及其制品为主,其次是蔬菜、瓜茄类,其余依次为畜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等。女生饮食以蔬菜瓜茄类、谷类及制品为主,其次是畜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等。男、女生蔬菜、水果、鱼类、乳类、蛋类摄入均未达到要求,可见饮食构成不够合理,学生食堂应增加这些食品的供应,以满足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要求。

二、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

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和饮食纤维等,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大学生而言,保证科学的营养和平衡的饮食具有下列作用。

(一)能够补充体力,增强记忆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于青春发育期,代谢旺盛、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同时学习任务繁重,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学习效力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力的强弱,劳动效力、运动能力的大小等等,都与营养卫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科学研究显示,适当改善营养状况,使饮食结构尽量平衡,对于长时记忆力的充分发挥可能产生有益的影响。

(二)强身健体,防病祛病

饮食平衡相当于一种食补,一方面补虚,即补充身体气血的虚损;另一方面能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食补是以补养为主,治疗为辅,它将饮食营养与药物治疗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可享美食之乐,又可达强身健体、防病祛病之疗效。最重要的是,食补胜于药补,古今皆然。通过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对心脏病、糖尿病及癌症的减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使皮肤衰老减慢,并且免受与年龄有关疾病的困扰。

(三)缓解情绪,调整心情

大学生往往遇事不冷静,冲动易激怒,同时对一些枯燥乏味的课程易产生厌烦心理,这无论对于学习还是身体都无益处。在人体所摄入的食物中,有一些营养物质能改善人的心情,使其轻松而愉快。如菠菜,其富含的镁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鸡蛋,富含胆碱有助于提高记忆力,集中精神;瓜子则有助于心情平静等。让大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其缓解情绪,调整心情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措施

(一)要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

建议我校多开设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公共选修课,使他们懂得营养卫生,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食堂应当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加强管理,不断提高饮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的饮食健康。应在体育课教学中适时加入饮食和健康的知识,纳入体育考试中,并占一定比例。通过这些举措,目的是使学生重视饮食习惯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强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知识,使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使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结合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可见关注和改善大学生营养健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乃至是社会的经济、科学、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要】 本文就大学生往常的营养与健康做一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论文发表

人类社会曾经进入高速开展的经济时期,二十一世纪的竞争,不但是学问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学问群体,祖国的接班人,他们营养素质的上下,将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将来。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气、构成健康的体魄,是顺应将来社会开展的必要前提。因而,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无视的问题。本文将讨论当代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校大学生营养情况

近期,笔者对本人所在的学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气,例如:早上上完早操,时间慌张,不去吃早饭、有的同窗为了减肥,节食,有的同窗挑食、偏食,以至有的同窗平常不吃饭,等到周末大吃一顿。种种要素招致大多数大学生营养不良。进一步招致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营养缺乏性疾病,例如:维生素A缺乏症、蛋白质缺乏、缺铁性贫血、缺钙等等。据笔者调查,每天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蛋白质摄入量仅为规范供应量的70%左右。同时,他们饮食营养价值不高,好多同窗为了省钱,专吃面食,特别有的男同窗,一天三顿都是面食,招致肉、蛋、奶、蔬菜摄入较少,营养搭配不合理。依据对大学生血红蛋白的测定,男生贫血所占比率为24%,女生为41%,这项数据充沛地阐明了大学生中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严重缺乏,影响了铁的吸收和应用。

二、合理的膳食构造对大学生的作用

合理的膳食构造对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学习精神以及疾病的治疗、预防方面有着亲密的关系。

1.合理的膳食构造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合理的膳食是大学生生长发育的物质根底。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脑力膂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而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必需不时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营养丰厚的食物,才干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充分人体的精神。加强机体的运动才能,增加学习的效率。

2.合理的膳食构造能进步大学生学习效率。脑组织是人体最活泼的器官,虽然他的重量只要人体总体重的2%左右,但大脑耗费的能量却占全身总耗能量的20%。因而,合理的膳食构造能够进步大脑的活动力,进步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糖对大脑的影响。糖能够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多项任务,在智力方面,糖简直是大脑独一的燃料,它为大脑持续、稳定地提供能源,能够进步人们的留意力、反响才能、记忆力以及了解才能,在心情冲动时恰当吃点糖能够起到改善心情的作用。

4.大脑对蛋白质的需求。食入不同含量的蛋白质食物对大脑活动有显著影响。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止作用,而且蛋白质中的合氨酸还能消弭脑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氨的毒性,有维护大脑的作用。所以,在饮食中应保证优质的蛋白质,如蛋类、乳品、肉类、鱼虾、豆制品等,有助于坚持正常的思想活动。

5.热量。人体能产生热能的营养素为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正常人体重60公斤时,在空腹、苏醒安静状态下,在适合的空气中(18℃~25℃),24小时维持根本生命活动所需热量约为。青年学生规范摄入热能,每日男生应为,女生应为。食物中营养素的产热量:蛋白质每克产,脂肪每克产热,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糖和脂肪,其次是蛋白质。由于大学生以脑力劳动为主,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体魄还在发,故食欲旺盛,热量需求量大,为保证大学生有旺盛的精神进行学习和参与各项活动,应保证摄入足够热量。

6.维生素、无机盐。下表为大学生每日无机盐、维生素供应规范。

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所必需的物质,也是调理物质代谢、构成某些辅酶的主要成分。这些营养物质日常的食物中含量都比拟丰厚,如蔬菜,牛奶,肉类,豆制品等,所以需求坚持平衡的饮食。普通状况下,一天需求的营养,应该均摊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摄取的热量应该占全天总热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补充上午耗费的热量,又要为下午的工作、学习提供能量,能够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热量,早餐应该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那么,一日三餐应怎样布置呢?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历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留意数量,而且还要考究质量。午餐应恰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晚餐要吃得少,以油腻、容易消化为准绳,至少要在就寝前两个小时进餐。

三、大学生健康饮食准绳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乳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与膂力活动要均衡,坚持适合体重;

(6)吃油腻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蜕变的食物。

四、讨论

养成不良饮食习气的要素:目前一些大学华诞常生活中存在着如下9大不良饮食习气,给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应当惹起我们大学生的高度注重。健康科学通知我们,无规则地进食很容易惹起胃病,其中以胃溃疡最为普遍,这就是许多大学生肠胃功用不好、胃病发病率高的重要缘由。依据医学证明,科学饮食必需遵照以下准绳:第一,禁吃曾经蜕变的花生、黄豆、玉米、核桃以及各种干果等食物,它们含有大量有毒的黄曲霉素,这类霉素能够在肾脏、胃、直肠、乳腺和卵巢中惹起肿瘤;第二,禁吃一切过时或蜕变食品;第三,少吃腌腊制品食物;第四,少吃油炸、含糖过多和可能使身体瘦削的食物;第五,少吃茴香、花椒等辛辣调味品,这些调味品的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第六,晚上加餐半小时后再睡觉。节制晚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健康措施。

总之,大学生目前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饮食关于对大学生身心发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关注大学生饮食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紧要工作。

粗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成本分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以矿物、冶金、材料、化学化工、机电、信息、地质、采矿、土木等专业学科为主的科技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情况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化学文摘》《金属文摘》《铝工业文摘》《科学文摘》《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文摘杂志》等国外知名检索刊物列为来源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冶金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质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有色金属文摘》等国内文摘刊物收录。被列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数数据库。获奖情况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等、全国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等,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刊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办:中南大学周期:月刊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7207CN:43-1426/N邮发代号:42-1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工业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SA 科学文摘(英)(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1 投稿要求: 来稿内容新颖,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文字精炼,无保密内容。投稿时需交原稿2份,并提交采用Word软件生成的电子文档。来稿在4个月内未收到处理结果,可自行改投它刊。 论文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作者简介、通讯作者、文摘、关键词、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与中文相应的英文部分(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文摘、关键词)。 在论文首页地脚处标注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及及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通讯作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职称、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论文若有基金项目资助,请在论文首页脚处标注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 论文篇幅(含正文、图、表、参考文献和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0字。 文稿版式:参照样文执行。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名、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中文摘要达300~350个字,内容包括方法、结果、结论,要具体、详细,不能空泛而谈;英文摘要有与中文摘要对等的信息量(不少于150个实词,符号和缩略语应加以说明)。还应包括论文题名、作者姓名、单位、城市名及关键词的英文。 关键词应有3~8个。词与词之间用“;”分隔。英文关键词:其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符号和缩略语应予说明。 中图分类号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找。 英文文题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作者姓名:顺序排列与中文相同;姓名之间以“,”分隔。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分姓、名两部分;姓在前,名在后,均不缩写;两者之间,以空格分开;姓的全部字母大写,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作者单位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加国名。 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应格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与单位》,正确使用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正确使用字符的正体和斜体;量的符号(如: x,y,z)、一般函数等用斜体。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用黑斜体。 SI词和量单位应该用正体,量数值与量单位之间空1/4汉字的间隔。数字一律用正体表示。 前言不写编号和标题。前言内容应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具体的归纳和总结,不笼统、空泛。前言中不出现图、表。 图、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按顺序连续编码。例:图1、表2、文献[3]、式⑷、定理5等。 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插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分图要有分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分图题。图题要有自明性,不空泛。 直角坐标的函数图只画坐标,不画其他边框;坐标刻度方向朝图内。坐标刻度应等间距,分度值宜为整数。 照片或灰度图:应主题鲜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正,注明方向。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当在图上以标尺表示,而不应使用“倍数”或“分数”。 表格(指量表)应采用三线表。“三线”指表头顶线、表头底线、数据表底线。 表格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表。表格要有表格序号和简明扼要的表题。表题要有自明性,不空泛。 参考文献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新的、重要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数量不应少于15条。采用顺序编码制。为便于国际检索,要求将非英文的参考文献译成英文(即中文文献还需附对应的英文文献)。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其中:国外作者姓用全称,名字部分用缩写,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中南大学 邮编:410083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2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连续出版物:[标引序号] 作者.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1]刘文辉,张新明,李惠杰,等.固溶处理对7A55铝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⑴: 专 著:[标引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 邱冠周,姜 涛,蔡汝卓,等.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译 著:[标引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3]康塔尼克.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M].闪四清,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标引序号] 作者.论文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4] MA Ting-xi,LU aided analysis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unted tillage implement[C]//ZHANG Wei,GUO Pei-yu,ZHANG engineering and rural Academic Publishers,1992: 学位论文:[标引序号] 作者.论文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5]张邦胜.新型硫化剂制备硫代钼酸根的试验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系, 专 利:[标引序号] 作者.专利名:国别,专利号[P].发告日期或公开日期.[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881056073[P]. 技术标准:[标引序号] 技术标准号,技术标准名称[S].[7] GB 6432—86,饲料粗蛋白的测定方法[S]. 技术报告:[标引序号] 作者.报告名[R].所在城市:单位,年.[8]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貌岸然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报纸文章:[标引序号]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9]王 静.管理教育更应重视本科生[N].科学时报,2002-06-13(B1).

饲料蛋白含量对幼参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论文

仿刺参又称刺参,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种类( 张群乐等,1998; 王熙涛等,2014)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关于刺参幼参饲料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王维新等,2012) .朱伟等( 2005) 、Sun 等( 2004) 、王吉桥等( 2007) 、王庆吉等( 2014)和周玮等( 2010) 对幼参营养需求方面进行研究。呼吸和排泄是动物能量代谢基本生理活动,很多学者对温度、盐度、光谱和体质量等方面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吕航等,2013; 袁秀堂等,2006; 隋佳佳等,2010; 薛素燕等,2009) .对于不同蛋白水平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研究较少,试验通过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对幼参进行投喂,研究蛋白水平对幼参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期望为刺参配合饲料的优化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以鱼粉为蛋白源,玉米面粉、鼠尾藻、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为原料,分别配制蛋白水平为6% 、13% 、20% 、27% 和 34% 5 种等能饲料,饲料配方见表 1.鱼粉和鼠尾藻分别来自于市售秘鲁鱼粉和鼠尾藻原粉。复合维生素含有维生素 A、D、E、K3、B1、B2、B12、C、生物素、肌醇、叶酸、泛酸钙、胆碱和烟酸。复合矿物质含有硒、铁、钴、碘、锌和铜。将饲料原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混匀,制成粒径为 2 ~3 mm 颗粒状,在 65 ℃烘干至恒质量,4 ℃条件下贮存。

饲养试验

幼参由大连市金州区陆源海产科技园提供,驯化结束后试验开始前禁食 48 h,将 90 只平均体质量为 3. 79 g 的刺参平均放在 15 个塑料水槽中,每水槽放入 6 只,每 3 个水槽为 1 个处理,共 5 个处理,分别投喂不同蛋白水平饲料。试验期 40 d.

养殖容器为 45 cm × 35 cm × 35 cm 塑料水槽,内置石块作为刺参附着基。试验海水为经沉淀和沙滤的天然海水。试验过程中,连续冲气,每天下午换水 1/2,并清除残饵粪便,每天下午 16: 30 按刺参体质量5%投喂1 次。水温( 14 ±0. 5) ℃,溶氧大于 8. 0 mg/L,pH 8. 0 ~8. 2,盐度 31 ~33.

测定方法

体质量测定: 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将刺参饥饿 48 h,阴干 15 min 称质量,用 MP - 120 型电子天平称初体质量和末体质量; 然后在 65 ℃ 条件下烘干至恒质量,用天平称量干质量。

耗氧率和排氨率测定: 饲养期结束后,将刺参饥饿 2 d,采用静水式呼吸瓶,每隔 6 h 采集水样 1次,对不同水槽中的刺参进行连续 24 h 耗氧率和排氨率测定。溶氧采用 Winkler 法测定,氨氮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 隋佳佳等,2010) .

数据计算和分析

其中,OCR 为耗氧率/[μg/( g· h) ],AER 为排氨率/[μg/( g· h) ]; D0和 Q0为试验结束时对照瓶中溶氧的浓度和氨氮的质量浓度/( μg/L) ; Dt和Qt为试验结束时代谢瓶中溶氧的浓度和氨氮的质量浓度/( μg/L) ; V 为呼吸瓶体积/L; WW 为刺参湿质量/g; t 为试验时间/h.

试验 数 据 以 平 均 值 ± 标 准 差 表 示,使 用SPSS12. 0 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 Dun-can 氏法多重比较,以 P < 0. 05 表示差异显着。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特定生长率的影响见表 2.饲料蛋白水平为 20% 的饲料组幼参末质量( 0. 53 ± 0. 03) g 与其他水平饲料组存在显着差异( P<0. 05) ; 饲料蛋白水平为 20% 的饲料组幼参特定生长率( 1. 27 ±0. 084) g 最高,显着高于饲料蛋白水平 6%、27%和 34%饲料组( P <0. 05)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从图 1 可见: 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耗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19. 48% 时下降趋势趋于平缓,此时幼参的耗氧率为21. 54 μg / ( g·h) .饲料蛋白水平为 6% 饲料组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 20%、27%和 34%饲料组( P<0. 05) .

幼参的排氨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 19. 48% 时,幼参的 排 氨 率 为 0. 37 μg/( g · h) .蛋 白 水 平 在5. 81% ~ 33. 18% ,各饲料处理组间幼参的排氨率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P > 0. 05) ,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 20%、27% 和 34% 饲料组间差异两两均不显着( P >0. 05)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氧氮比( O∶N) 的影响

从图 2 可见: 在试验蛋白水平范围内,幼参的氧氮比为 37. 62 ~ 69. 91,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氧氮比呈逐渐下降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19. 48% 时下降趋势逐渐平缓,此时幼参的氧氮比为 50. 01.饲料蛋白水平为 6% 饲料组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其他饲料蛋白水平( 20%、27% 及 34%)饲料组( P<0. p="">0. 05) .

3 讨论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生长的影响

饵料不同,刺参生长情况不同,饵料的种类和质量是影响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中,饲料粗蛋白含量为 20%的饲料组投喂幼参,幼参的末体质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蛋白水平饲料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最大,与其他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 P<0. 05) .说明以鱼粉为蛋白源,对于湿质量为3. 79 g 的幼参,其饲料最适粗蛋白含量为 19. 48% .

刺参在自然条件下以沉积物中的微生物( 底栖硅藻、蓝藻、原生动物、细菌或有孔虫等) 和动物及植物的有机碎屑等为食( 张宝琳等,1995) ,适应于较低蛋白质含量食物。朱伟等( 2005) 研究表明稚参饲料中最适粗蛋白含量为 18. 21% ~24. 18%.刺参饲料蛋白质的营养需求量低于一般鱼类( 30% ~ 60%) ( 张文兵等,2000) 和虾蟹类( 28% ~ 60%) ( 邵庆均等,2000) .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耗氧率和排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产动物代谢水平的'高低及变化规律,是衡量水产动物能量消耗的一个指标。试验中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耗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且低蛋白水平下( 5. 81%) 幼参的耗氧率显着高于高蛋白水平( 19. 48% ~33. 18%) ( P < 0. 05) .说明低蛋白水平下幼参体内的生理活动较强,在低于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含量时,刺参可能通过加强自身体内的生理活动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氨是动物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它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蛋白质作为能量代谢底物的情况。试验表明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 33. 18%,各蛋白水平间幼参的排氨率差异不显着( P > 0. 05) ,说明饲料蛋白含量并不影响幼参的标准蛋白代谢。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幼参 O∶N 的影响

O∶N 比指消耗的 O 原子与排出的 N 原子间的比值,反映了海水中无脊椎动物能量代谢中的蛋白质的利用情况,可用来评估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特性。一般 O∶N 比大于 10 时,生物体以脂肪和糖类代谢为主,O∶N 比小于 10 时,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包杰等,2013) .O∶N 比值越小,说明呼吸时能量代谢底物中蛋白质所占比例越大,O∶N 比值越大,呼吸时消耗能量的底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少,较多的部分由脂肪或糖类组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 33. 18%,幼参的 O∶ N 在37. 6 ~ 69. 91,说明在此蛋白水平范围内,幼参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次之,更多的蛋白质用于刺参自身物质的合成。试验中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幼参的 O∶N 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当蛋白水平达到 19. 48% 时下降趋势逐渐平缓。说明幼参在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之前,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很少; 当达到最适需求的日粮蛋白质水平时,幼参蛋白质代谢相对增加,但仍以脂肪和糖类代谢为主。袁秀堂等( 2006)研究表明不同规格刺参 O∶N 比在 15 左右,脂肪和糖类主要提供刺参代谢所需要的能量,试验结果与其基本一致。

4 结论

以鱼粉为蛋白源,在饲料蛋白水平 5. 81% ~33. 18% ,蛋白含量为 19. 48% 饲料 SGR 最大,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为 19. 48%; 幼参的氧氮比( O∶N) 在 37. 6 ~ 69. 91,在此蛋白水平范围内,刺参的代谢物质以脂肪和糖类为主,蛋白质次之,更多的蛋白质用于刺参自身物质的合成。

参考文献

[1]张群乐,刘永宏。 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2]王熙涛,徐永平,尤建蒿,等。 刺参饲料的使用与研究新进展[J]. 饲料工业,2014,35(21) :65 -69.

[3]王维新,白燕。 刺参营养饲料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J]. 科学养鱼,2012(8):71 -72.

[4]朱伟,麦康森,张百刚,等。 刺参稚参对蛋白质和脂肪需求量的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2005,29(3):54 - 58.

蛋白质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第一节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一、概述二、蛋白质设计原理三、蛋白质设计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四、天然蛋白质的剪裁第二节 全新蛋白质设计一、引言二、蛋白质结构的从头设计三、蛋白质的功能设计第三节 计算蛋白质设计一、能量表达二、能量优化三、序列优化四、序列-结构专一性五、底物专一性设计六、金属结合位点的设计参考文献

浅谈蛋白质折叠的有关问题 [关键字]生物 大分子 分子伴侣 蛋白质的折叠 识别 结合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是了解分子水平的先象的基础。没有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就没有分子生物学。正如没有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没有遗传传达传递的中心法则,也就没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学。结构分子以由第一分子进入对复和物乃至多亚基,多分子复和体结构研究。同时,过去难以研究的分子水平上的生命运动情况也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而逐渐由难点变为热点。蛋白质晶体学研究已从生物大分子静态(时间统计)的结构分析开始进入动态(时间分辨)的结构分析及动力学分析。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的25个专题讨论会中有一半以上涉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而“结构与功能”又强调“动力学(Dynamics)”,即动态的结构或结构的运动与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关系,以及对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贡献。 蛋白质折叠问题被列为“21世纪的生物物理学”的重要课题,它是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尚未解决的一个重大生物学问题。从一级序列预测蛋白质分子的三级结构并进一步预测其功能,是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研究蛋白质折叠,尤其是折叠早期过程,即新生肽段的折叠过程是全面的最终阐明中心法则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一领域中,近年来的新发现对新生肽段能够自发进行折叠的传统概念做了根本的修正。这其中,X射线晶体衍射和各种波谱技术以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上,Nobel奖获得者Ernst在报告中强调指出,NMR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能极为详细的研究蛋白质分子的动力学,即动态的结构或结构的运动与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关系。目前的NMR技术已经能够在秒到皮秒的时间域上观察蛋白质结构的运动过程,其中包括主链和侧链的运动,以及在各种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蛋白质的折叠和去折叠过程。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分析也不仅仅只是解出某个具体的结构,而是更加关注结构的涨落和运动。例如,运输小分子的酶和蛋白质通常存在着两种构象,结合配体的和未结合配体的。一种构象内的结构涨落是构象转变所必需的前奏,因此需要把光谱学,波谱学和X射线结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结构涨落的平衡,构象改变和改变过程中形成的多种中间态,又如,为了了解蛋白质是如何折叠的,就必须知道折叠时几个基本过程的时间尺度和机制,包括二级结构(螺旋和折叠)的形成,卷曲,长程相互作用以及未折叠肽段的全面崩溃。多种技术用于研究次过程,如快速核磁共振,快速光谱技术(荧光,远紫外和近紫外圆二色)。 一、新生肽段折叠研究中的新观点 长期以来关于蛋白质折叠,形成了自组装(self-assembly)的主导学说,因此,在研究新生肽段的折叠时,就很自然的把在体外蛋白质折叠研究中得到的规律推广到体内,用变性蛋白的复性作为新生肽段折叠的模型,并认为细胞中新合成的多肽链,不需要别的分子的帮助,不需要额外能量的补充,就应该能够自发的折叠而形成它的功能状态。 1988年,邹承鲁明确指出,新生肽段的折叠在合成早期业已开始,而不是合成完后才开始进行,随着肽段的延伸同时折叠,又不断进行构象的调整,先形成的结构会作用于后合成的肽段的折叠,而后合成的结构又会影响前面已形成的结构的调整。因此,在肽段延伸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往往不一定是最终功能蛋白中的结构。这样,三维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同时进行着的,协调的动态过程。九十年代一类具有新的生物功能的蛋白,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的发现,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说的帮助蛋白质折叠的辅助蛋白(Accessoryprotein)的提出,说明细胞内新生肽段的折叠一般意义上说是需要帮助的,而不是自发进行的。 二、蛋白质分子的折叠和分子伴侣的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构,除了共价的肽键和二硫键,还靠大量极其复杂的弱次级键共同作用。因此新生肽段在一边合成一边折叠过程中有可能暂时形成在最终成熟蛋白中不存在不该有的结构,他们常常是一些疏水表面,它们之间很可能发生本不应该有的错误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非功能的分子,甚至造成分子的聚集和沉淀。按照自组装学说,每一步折叠都是正确的,充分的,必要的。实际上折叠过程是一个正确途径和错误途径相互竞争的过程,为了提高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效率的,应该有帮助正确途径的竞争机制,分子伴侣就是这样通过进化应运而生的。它们的功能是识别新生肽段折叠过程中暂时暴露的错误结构的,与之结合,生成复和物,从而防止这些表面之间过早的相互作用,阻止不正确的非功能的折叠途径,抑制不可逆聚合物产生,这样必然促进折叠向正确方向进行。(从哲学的观点说,似乎很容易驳斥自组装学说,它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试想,如果蛋白质的每一步折叠均是正确的,充分的,必要的,岂不是在无任何矛盾的前提下,完成了复杂的最稳定构象的形成,即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从无活性的肽链变成有活性的功能蛋白,这显然是违背哲学基本原理的。换一个角度想,生物进化的过程本来就充满着不定向的变异,这些变异中有适应环境的,也有不适应环境的,“物竞天择”,自然的选择淘汰了那些不适应的,保留了那些适应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不也与此类似吗?我想,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只是肽链折叠并形成功能蛋白的特定三维结构的内因,实际上,多肽链在形成活性蛋白的每一步,都有潜在的可能形成“不正确”的折叠,如果没有象分子伴侣或其它帮助蛋白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多肽链也永远不能折叠成为活性蛋百。) 三,分子伴侣的作用机制 分子伴侣的作用机制实际上就是它如何与靶蛋白识别,结合,又解离的机制。有的分子伴侣具高度专一性,如一些分子内分子伴侣,还有细菌Pseudomonascepacia的酯酶,有它自己的“私有分子伴侣”。它是由基因limA编码的,与酯酶的基因LipA只隔3个碱基,可能是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分裂造成的。而一般的分子伴侣识别特异性不高,它是怎样识别需要它帮助的对象的呢?现在只能说分子伴侣识别非天然构象,而不去理会天然的构象。由于在天然分子中,疏水残基多半位于分子的内部而形成疏水核,去折叠后就可能暴露出来,或者在新生肽段的折叠过程中,会暂时形成在天然构象中本应该存在于分子内部的疏水表面,因此认为分子伴侣最有可能是与疏水表面相结合,如硫氰酸酶(Rhodanese)分子α-helix的疏水侧面。但是只有β-sheet结构的蛋白质才可为分子伴侣识别。 最近关于识别机制有较大的进展。Bip是内质网管腔内的分子伴侣,用一种affinitypanning的方法检查Bip与有随机序列的十二肽结合的特异性,结果发现,Hy-(W/X)-Hy-X-Hy-X-Hymotif与Bipj结合最强,Hy最多的是Trp、Leu、Phe,即较大的疏水残基。一般来说,2-4个疏水残基就足够进行结合。还有一种较普遍的说法是分子伴侣识别所谓熔球体结构(moltenglobule)。另一方面,分子伴侣本身与肽结合部位的结构分析最近也有些进展。譬如,PapD的晶体结构表明,多肽结合在它的β-sheet区。GroEL中,约40kD的153-531结构域是核苷酸的结合区。 分子伴侣作用的第二步是与靶蛋白形成复合物。非常盛行的一种模型认为分子伴侣常常以多聚`体形式而形成中心空洞的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已经观察到由二圈层圆面包圈形组成的十四体GroEL分子和一个一层圆面包圈的七体GroES分子协同作用形成中空的非对称笼状结构(cagemodel),推测靶蛋白可以在与周围环境隔离的中间空腔内不受干扰的进一步折叠。但是不久前一个日本实验室发现GroEL的一个亚基,甚至其N端去除78个氨基酸残基的50kD片段,已经不能再组装成十四体结构,都有确定的分子伴侣功能。由此,我想:也许环状分子伴侣并非每个部位都是有效的结合部位,也就是说,该二层圆面包圈组成的十四体GroEL分子只有一个或若干个部位能够与疏水残基或所谓的熔球体结构结合,而其余部位起识别作用,就像一个探测器一样,整个十四体GroEL分子以圈层或笼状结构”包裹”在多肽链的主链上,以旋进方式再多肽链的链体上运动,一旦环状多聚体的某一识别部位发现疏水结构或所谓的熔球体结构等新生肽链折叠过程中暂时暴露的错误结构,经信号转导,多聚体的结合部位便与之结合,生成复合物,抑制不正确的折叠。以上完全是我个人的猜想,是基于上述两个试验现象的矛盾而试图作一番解释。至于为什么假设以旋进方式在多肽链上运动,我并没有相应的根据,只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作了一番狂妄的假想,另外,我觉得也许可以用X射线衍射来探测一下分子伴侣GroEL和GroES组成的笼状结构,看看它的a×b×c是否足以容纳多肽链的某一段,或者它的内部和外部的疏水性质和其他一些物化性质如何,也许可以找到支持或驳斥上述假设的证据。 以上谈的都是蛋白质的分子伴侣。不久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DNAchaperones”,DNA分子伴侣,这种分子伴侣是与DNA相结合并帮助DNA折叠的。在这种复合物中,DNA分子包围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既是高度有序的,又是在一定程度上结构已有所改变的。DNA与蛋白的这种相互作用对DNA的转录,复制以及重组都十分重要;或如在核小体中,对DNA的包装是必须的。DNA在溶液中的结构有相当的刚性,必须克服一个能障才能转变成它的蛋白复合物中的结构,分子伴侣的作用就是帮助DNA分子进行折叠和扭曲,从而把DNA稳定在一个适合于和蛋白结构的特定构型中。这种结合是协同的,可逆的在形成复合物之后便解离下来。因此,不论是DNA分子伴侣还是蛋白分子伴侣,都与DNA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基因调控有关,看来,分子伴侣确实与最终阐明中心法则当前主要问题有密切关系。 四、分子伴侣和酶的区别 与分子伴侣不同,以确定为帮助蛋白质折叠的酶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PDI);另一个是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cis-transisomerase,PPI)。以PDI为例,众所周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与新生肽段的折叠密切相关,对维系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也有重要作用。PDI定位在内质网管腔内,含量丰富,催化蛋白质分子内巯基与二硫键之间的交换反应。同时,它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突出的多功能蛋白,除了二硫键的异构酶的基本功能外,它还是脯氨酸-4-羟化酶的α亚基;又是微粒体内甘油三酯转移蛋白复合物的小亚基,还是一种糖基化位点结合蛋白(gkycisylationsitebindingprotein)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有与多肽结合的能力,可以结合具有不同序列,长度和电荷分布的肽,特异性较低,主要是与肽的主链相作用,但对巯基尚有一些偏爱。按照分子伴侣的定义,一般认为PDI和分子伴侣是两类不同的帮助蛋白,但是我国上海生物物理研究所最近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也具有分子伴侣的功能。 蛋白质分子中天然二硫键的形成要求这些在肽链上往往处于不相邻位置的巯基,首先通过肽链一定程度的折叠,才能相互接近到可以正确形成二硫键的位置。肽链的自身折叠是一个慢过程,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催化蛋白质天然二硫键的形成却是一个快过程。另一方面,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具有低特异性的与各种不同肽链相结合的能力,在内质网中以极高的浓度存在,又是是一个钙结合蛋白,是一个能被磷酸化的蛋白,这些都已经符合了分子伴侣的条件。因此他们推测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很可能首先通过它与伸展的,或部分折叠的肽段的结合,阻止错误的折叠途径,促进正确的中间物生成,帮助肽链折叠是相应的巯基配对,从而是正确的二硫键得以形成;然后催化巯基的氧化或二硫键的异构而形成天然二硫键。他们认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酶活性与它的分子伴侣功能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密切相关,协调统一的。分子伴侣与帮助新生肽链折叠的酶之间,大概不应该,也不能够划一条绝对的分界线。我想:酶的最主要特性就是催化生化反应,分子伴侣的主要作用是与新生肽段的错误构象结合,从而阻止肽链不正确的非功能的折叠途径,促使其向正确的折叠方向反应,这难道不可以理解成间接的催化肽链的折叠吗?从表观上看,抑制不正确的折叠途径等于加快了正确反应的速度。所以,我本人也很赞成他们的观点。最近的试验已经为这一假说提供了很好的证据。PDI明显抑制变性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复性股过程中的严重聚合,有效的提高它的复性效率,与典型的分子伴侣GroE系统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复性的效应极其相似。 五、分子伴侣的结构 目前唯一解出晶体结构的分子伴侣是的PapD,帮助鞭毛蛋白折叠的分子伴侣。还有HSP70的N端结构域,即ATP结合域也以有晶体结构。用电子显微镜已经清楚的看到了GroEL的十四聚体和GroEL的七聚体的四级结构,象两个圆形中空的面包圈叠在一起,用NMR以及各种溶液构象变化是研究分子伴侣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 六、分子伴侣研究的实际应用 分子伴侣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大大加深我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一定会增加我们与自然斗争的能力和自身生存的能力。由于分子伴侣在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都具有重要作用,它的突变和损伤也必定会引起疾病,因此可以期望运用分子伴侣的知识来治疗所谓的”分子伴侣病”。另一方面,利用对分子伴侣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提高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的成功率,也必将对大幅度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 [参考书目] 1.李宝健主编,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93-104页 2.郝柏林刘寄星主编,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29-58页 3.中国生物物理代表团,从第十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看生物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生物物理学报,1999年第十五卷第四期:826-827页

我觉得综述跟你描述的意思是一样的,如果写蛋白质工程应用的综述,首先把蛋白质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背景描述下,然后介绍蛋白质工程 最后列举一些文献报道的应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