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三农问题金融本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三农问题金融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论文篇2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 文化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变革 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要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活跃的金融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代表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 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 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 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 教育力度 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 [2]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青年科学,2009. [3]王振宇.浅析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2011. 猜你喜欢: 1. 农村信用社发展论文 2.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用社方面论文 3.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4. 有关信用社内部审计论文 5. 信用社个人总结范文

开题报告可以搬忙做的

1. 对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 2. 对开方式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的思考 3. 对证券市场风险防范问题的思考 4. 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5. 关于产业资本与金融业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6. 关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7. 关于合作金融问题研究 8. 关于中国信托业发展战略研究 9.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10.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 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支持 12. 重工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13.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14. 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金融支持 15.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16. 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研究 17. 我国利用外资的相关问题思考 18.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 19. 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 20.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21.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浅析 22. 关于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思考 23. 银行会计中如何加强管理会计的内容研究 24. 商业银行业务分析的若干问题思考 25.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6.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27.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8. 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理性思考 29.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30.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研究 3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 33.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34.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35.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36.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7.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选择 38. 当前我国银行流动性的现状及对策 39. 对当前我国银行高储蓄率的分析与思考 40. 试论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41. 试论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 42. 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 4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44.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大学教育将学生分散的理论知识凝练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的最后一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 要]金融市场化的深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基于此,主要对金融市场化的内涵进行概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情况,讨论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影响 经过对金融市场化的探索,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通常是市场经济。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着市场化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市场化起著较为重要的作用。经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市场化的要求,从理论上讲,经济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的前提。 1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概述 我国金融市场化的内涵 金融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物,也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我国带入市场经济,使金融执行渠道逐渐得到拓展。不仅提高了我国资金配置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满足了金融活动在各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围绕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也开始逐渐改革。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所以,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是由计划金融向着市场金融转变的过程。我国金融市场化内涵丰富,不同角度的金融市场化有着不同的内涵,金融执行方式不同,其市场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执行方式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信用活动的计划运转局面进行改善,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相关的执行制度;第二方面是利用发展直接金融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第三方面是恢复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根据金融体质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五个方面:根据市场金融发展的情况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塑;通过商业化的改造将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逐步完善;对金融直接调控局面进行改善,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对外汇管理体系的改善进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范围。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程序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主要以放松管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对于准入管理的放松,既有对金融业内部的放松,也有对外部的放松。对内放松主要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在银行、证券以及保险行业增资扩股改革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此外,还支援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业在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民间资本的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能力。 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鼓励金融创新,使用各种方式绕开行政管制,不断响应市场的各种需求。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还对利率和汇率进行改革,建设市场基准化利率体系,扩大市场化产品的应用,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在推进利率改革的过程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对利率传导渠道进行疏通,建立利率定价机制。在汇率改革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浮动汇率进行管理,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支援金融机构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境内外活动。 2 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著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将更多的资源使用到生产领域中,从而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我国经济就会越发达,尤其是民营经济会迅速发展。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动力和源泉。也是实现就业机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式。在民营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其信贷融资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利。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在银行利率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得国有商业股份制的产权更加明晰,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也开始转变,对于一些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开始支援,解决了民营部门资金匮乏问题,促进了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 利率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际利率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著促进作用。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力不够强烈,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一些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只是占据很少的份额。说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率机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整,降低了国有银行的利率使用比重,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也提高了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使用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提高了货币化程度,使我国金融深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中介效率,使工业发展过程中实际收入和产出的比例逐步扩大。直接对经济发展起著促进作用,也扩大了经济发展范围。 3 结 语 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范围,解决了对外贸易问题。此外,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建立了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定价机制。汇率的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逐渐增强,有效的调节了市场供求。这一系列的体制变动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经济市场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雷潇雨.金融市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1999-2007年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28***:57-58. [2]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序及其对巨集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和农民收入的实证[D].重庆:重庆大学,2010. 篇2 浅谈国际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然而在国际金融的范围中不断的出现一些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国际金融理论分为萌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失衡以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金融理论;货币;外部均衡;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社会中也引来了一些非常多的关注,国际金融因此成为经济的前沿。可实现外部均衡的政策和市场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解释“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各种条件下的动力。”外部平衡的意义,被定义为“构成其国际义务的威胁,不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债务路径。综合现有的研究,是基于开放的巨集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外部平衡的内部制衡措施的约束下,从国际金融货币和金融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外部平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反映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逐步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问题在不同的历史的条件下,国际金融理论主要分为花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国际金融理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每个国家主要的经济就跟贸易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的外部平衡体现在通过外部平衡的贸易平衡黄金标准“的价格,现金流机制的存在。自15世纪到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的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有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国民财富的货币。重商主义的原则举行的代表托马斯Mengsuo建是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输入,货币产生贸易,增加贸易货币,货币在不断的运动中不断增长。 二、国际金融时期形成的理论 在这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贯彻落实。大多数国家都尽可能的外部均衡目标美国的外部平衡目标其实得到的美元储备控制美元的输出,以确保黄金和美元稳定。此功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的时间,以促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研究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国际收支”一书,第一次直接,更完整的系统,内部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理论探讨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学的历史中也提到,诺贝尔和平奖也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部平衡的视角扩大到整个国际收支款项,包括资本流动,包括贸易平衡,但他的分析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没有一致的详细分析资本流动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也没有明确表示这是在他的政策措施,和他的主要目标是在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下。事实上,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内部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是更深刻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在现代条件下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后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赞臣初步分析的问题,因此,国际金融该理论更丰富,更完整的系统。 2.在实现目标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机制与以前相比,重点研究实施机制,政策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分析这一时期的重点已明确提出,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有关 *** 的积极干预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反映各种政策工具的组合,在固定汇率制度,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三,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的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国家的经济问题更复杂的,深刻的,吸引了国际金融理论为主要研究物件,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同时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内容丰富,系统的完整性,逻辑性,特色鲜明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早在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相当多的人,可以自发地调节平衡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引起的冲突和政策上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重点分析这一时期的汇率,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的主流。结果发现,仅仅依靠汇率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是不可能的,在国际资本流动,外部的平衡,更严重的冲突,大大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的历史条件下,同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研究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阶段。 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国际金融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已广泛应用于政策实践。 1.跨期均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叉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国际金融问题上,更融入微观基础。 2.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少见到它的传播范围,影响和冲击强度。在这方面,在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学家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已经开始做一些解释,简单的训练强度***2009***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解析。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我国这样一个上升,其发展的世界金融形势将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杨长江.论国际金融学科体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67—76. [2] 姜波克.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J].金融研究。2002,***9***:7一17. [3] 奥伯斯菲尔德,罗戈夫.高阶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巨集观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MacmlillanPress,1992. [5] 多恩布什,费希尔.巨集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

三农与金融毕业论文

1.广东房地产市场研究 2我国汽车金融的现状与对策3.试析我国的网上证券交易 4.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探讨5.对中国股市的宏观调控状况的研究 6.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7.农村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 8.认沽权证及其对我国推出金融衍生品的指导9.我国证券市场的IPO热发行 10.玩具市场分析及奥迪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1.米德冲突下人民币均衡汇率分析 1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Is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13.广东农业风险的实证研究 14广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以及广东的区位优势因素15.广东省农业保险情况分析和研究 16.浅谈独生子女时代的理财规划17.浅谈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必要性 18.浅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19.谈论商业系统成长企业市场(宝石) 20.如何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的对策21.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方针分析23.我国现状信用卡发展方向研究 24.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25.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6.中国个人投资理财的初步研究27.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 28.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分析29.“返券促销”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30.外资的引进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31.中国证券投资的基金投资行为 32.论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3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34.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及对策35.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初探 36.探讨祢合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的对策37.浅析怎样提高中国IPO发行效率 38.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税收模式39.中美两国股市相关性研究 40.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探析4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研究 42.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分析43.中国资信评级业发展现状 44.关于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45.探索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 46.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47.信用卡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48.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影响49.解读UCP600及应对之策 50.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51.我国开发环境责任保险的初步探究 52.对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探讨53.论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创新 54.风险导向下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研究55.我国化妆品品牌营销管理 56.中国汇率制度改革:选择有管理的浮动57.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58.关于在农村居民中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59.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性分析 60.我国个人理财与外汇相关的理财研究61.不同学历水平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

农村信用社论文篇2 浅谈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 文化建设对农村信用社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变革 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信社要真正成为金融市场中活跃的金融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步伐,就必须加强代表其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 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 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 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 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 教育力度 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康凤立.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 [2]邹国本.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青年科学,2009. [3]王振宇.浅析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2011. 猜你喜欢: 1. 农村信用社发展论文 2. 金融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信用社方面论文 3. 金融本科信用社方面毕业论文 4. 有关信用社内部审计论文 5. 信用社个人总结范文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万公顷农作物、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大学教育将学生分散的理论知识凝练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的最后一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 要]金融市场化的深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基于此,主要对金融市场化的内涵进行概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市场化的改革情况,讨论金融市场化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影响 经过对金融市场化的探索,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通常是市场经济。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着市场化经济模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金融市场化起著较为重要的作用。经济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金融市场化的要求,从理论上讲,经济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的前提。 1 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概述 我国金融市场化的内涵 金融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物,也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我国带入市场经济,使金融执行渠道逐渐得到拓展。不仅提高了我国资金配置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金融机构,满足了金融活动在各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围绕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也开始逐渐改革。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所以,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是由计划金融向着市场金融转变的过程。我国金融市场化内涵丰富,不同角度的金融市场化有着不同的内涵,金融执行方式不同,其市场化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执行方式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信用活动的计划运转局面进行改善,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相关的执行制度;第二方面是利用发展直接金融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第三方面是恢复利率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利率的市场化。根据金融体质可以得到金融市场化的内容有五个方面:根据市场金融发展的情况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塑;通过商业化的改造将国有银行变成真正的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体系进行逐步完善;对金融直接调控局面进行改善,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对外汇管理体系的改善进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范围。 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程序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主要以放松管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对于准入管理的放松,既有对金融业内部的放松,也有对外部的放松。对内放松主要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在银行、证券以及保险行业增资扩股改革中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此外,还支援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业在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了民间资本的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三农的能力。 金融业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也鼓励金融创新,使用各种方式绕开行政管制,不断响应市场的各种需求。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还对利率和汇率进行改革,建设市场基准化利率体系,扩大市场化产品的应用,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在推进利率改革的过程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对利率传导渠道进行疏通,建立利率定价机制。在汇率改革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浮动汇率进行管理,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支援金融机构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境内外活动。 2 金融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对民营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使金融体系更加完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著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合理引导社会资源,将更多的资源使用到生产领域中,从而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我国经济就会越发达,尤其是民营经济会迅速发展。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动力和源泉。也是实现就业机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式。在民营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其信贷融资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也不利。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在银行利率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使得国有商业股份制的产权更加明晰,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也开始转变,对于一些效益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开始支援,解决了民营部门资金匮乏问题,促进了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 利率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实际利率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著促进作用。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导致银行之间的竞争力不够强烈,银行贷款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一些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只是占据很少的份额。说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利率机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整,降低了国有银行的利率使用比重,不仅提高了银行业内部的竞争力,也提高了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使用效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化改革中提高了货币化程度,使我国金融深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了金融中介效率,使工业发展过程中实际收入和产出的比例逐步扩大。直接对经济发展起著促进作用,也扩大了经济发展范围。 3 结 语 金融市场化改革扩大了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范围,解决了对外贸易问题。此外,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建立了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定价机制。汇率的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逐渐增强,有效的调节了市场供求。这一系列的体制变动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金融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经济市场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雷潇雨.金融市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1999-2007年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28***:57-58. [2]中国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序及其对巨集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和农民收入的实证[D].重庆:重庆大学,2010. 篇2 浅谈国际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摘 要: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然而在国际金融的范围中不断的出现一些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国际金融理论分为萌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不断增长的全球贸易失衡以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金融理论;货币;外部均衡;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社会中也引来了一些非常多的关注,国际金融因此成为经济的前沿。可实现外部均衡的政策和市场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解释“国际金融”“国际金融研究各种条件下的动力。”外部平衡的意义,被定义为“构成其国际义务的威胁,不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债务路径。综合现有的研究,是基于开放的巨集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外部平衡的内部制衡措施的约束下,从国际金融货币和金融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外部平衡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反映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逐步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问题在不同的历史的条件下,国际金融理论主要分为花芽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国际金融理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每个国家主要的经济就跟贸易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时期的外部平衡体现在通过外部平衡的贸易平衡黄金标准“的价格,现金流机制的存在。自15世纪到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的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有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国民财富的货币。重商主义的原则举行的代表托马斯Mengsuo建是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输入,货币产生贸易,增加贸易货币,货币在不断的运动中不断增长。 二、国际金融时期形成的理论 在这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贯彻落实。大多数国家都尽可能的外部均衡目标美国的外部平衡目标其实得到的美元储备控制美元的输出,以确保黄金和美元稳定。此功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目标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的时间,以促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1.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研究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国际收支”一书,第一次直接,更完整的系统,内部和外部均衡关系的理论探讨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的目标,在国际金融学的历史中也提到,诺贝尔和平奖也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部平衡的视角扩大到整个国际收支款项,包括资本流动,包括贸易平衡,但他的分析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没有一致的详细分析资本流动的影响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关系,也没有明确表示这是在他的政策措施,和他的主要目标是在固定汇率制度的情况下。事实上,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内部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是更深刻的,这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在现代条件下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后代,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赞臣初步分析的问题,因此,国际金融该理论更丰富,更完整的系统。 2.在实现目标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机制与以前相比,重点研究实施机制,政策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分析这一时期的重点已明确提出,这一时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有关 *** 的积极干预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反映各种政策工具的组合,在固定汇率制度,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平衡。 三,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的崩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资本流动,快速发展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取代固定汇率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国家的经济问题更复杂的,深刻的,吸引了国际金融理论为主要研究物件,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同时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内容丰富,系统的完整性,逻辑性,特色鲜明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后期。早在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相当多的人,可以自发地调节平衡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引起的冲突和政策上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重点分析这一时期的汇率,汇率的资产市场分析的主流。结果发现,仅仅依靠汇率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平衡是不可能的,在国际资本流动,外部的平衡,更严重的冲突,大大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的历史条件下,同时实现内部和外部平衡研究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阶段。 四、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国际金融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已广泛应用于政策实践。 1.跨期均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叉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国际金融问题上,更融入微观基础。 2.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少见到它的传播范围,影响和冲击强度。在这方面,在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学家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已经开始做一些解释,简单的训练强度***2009***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解析。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我国这样一个上升,其发展的世界金融形势将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杨长江.论国际金融学科体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67—76. [2] 姜波克.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J].金融研究。2002,***9***:7一17. [3] 奥伯斯菲尔德,罗戈夫.高阶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巨集观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MacmlillanPress,1992. [5] 多恩布什,费希尔.巨集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

三本金融毕业论文

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四川师范大学要求8000字,四川大学要求8000字,基本上本科论文都是6000到20000字左右。

一,选题,——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就这几步骤,但如何写,什么写需要时间,需要查资料!

明确题目,查找资料文献,确定思路,亲,如果不会,我这也带做的

根本就不严,我也是三本出来的,了解下你的论文脉络,大概问的也就是这些脉络了,别一问三不知都会过的,现在的大学确实是不卡学生了。。。

农村金融问题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但是题目却是开始论文撰写中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几个启示 2. 提高利率能否抑制通胀 3. 货币错配与经济金融稳定:亚太经验比较分析 4.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思考 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 6. 商业银行内生性操作风险的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 7. 对货币国际化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 8. 我国民间金融的历史回溯 9. 河南省商业银行适度规模问题探析 10. 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机制分析及外汇管理对策 11.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12. 农村信用社支付服务问题探讨 13. REITs资金配置优化 14. 利率互换交易及其定价分析 15. 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二 1. 基金规模对基金投资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研究 2. 对我国证券行业的管理效率研究 3. 代理保险监管新政与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4. 我国各省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5.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6. 基于pair_Copula_CVaR模型的保险投资组合优化 7. 机动车强制保险赔偿的法律争议与对策建议 8. 自行洗钱行为的刑法规制 9. 后金融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10. 我国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1978-2009 11. 证券公司公司治理评价的实证分析 12. 附加预期泰勒规则在通胀预期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 13.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研究 14. 基于岭回归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投资风格分析 15. 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7. 天津市滨海新区FDI外溢效应的经验研究 三 1. 股权结构和资讯非对称: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2. 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浅探 3. 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 4. 农户兼业对小额信贷还贷因素影响差异及次序性研究 5.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基金利益输送问题 6.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应用现状及启示 7.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作机制研究 8. 人民币境外衍生市场与境内即期市场间的资讯流动关系研究 9. 金融租赁与中小企业融资:基于金融功能理论分析 10. 资源约束、定价权缺失与对策选择 11. 信用卡转换成本研究综述 12. 地方 *** 融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和中国适应性选择:文献述评 13.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14. 区域人民币风险管理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15. 运用债务重组手段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例项研究 16. 基于知识整合的金融集团业务协同创新逻辑与机制 17.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18. 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 19. 商业银行被诉案件的预防与化解机制研究 20. 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 2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22. 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再认识 23. 经济波动、区域差异与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杨帅(2016)按照共享经济主体方面之间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与此同时,杨帅还提出了包含消费及生产领域的可以实现对参与主体进行划分的框架。该框架是一个比较具体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企业-个人类型。这种类型指的是企业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或相关联的企业进行其闲置资源利用渠道的拓宽。其中,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首钢创客空间。第二,个人-企业类型,这种类型也被称为临时工代表性经济形式。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拥有时间、资源、技能的个人借助网络平台中的相关众包平台,满足企业临时性的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其内部问题而且个人也能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三,个人-个人类型,在这种模式中交易的主体为个人。个人能够借助第三方网络平台来实现个人需求与共计之间的协调,该网络平台作为媒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双方提供信息。比如:滴滴出行。通过该平台,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满足,且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增加。最后一种是企业-企业类型,通过对互联网的合理应用,企业中的闲置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生产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阿里巴巴淘工厂。阿里巴巴淘工厂将线下供给能力与线上市场需求之间进行了结合,以此来带动其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最优配置,进而提升其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吴晓隽和杨天波(2015)的观点中,共享经济是能够在IT软硬件生产、无线网络、信息终端以及新型消费及生产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共享经济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中,还包括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郑志来(2016)在对共享经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供给侧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随后,郑志来表示,共享经济能够有效的改善经济失衡的状况并能够成为供给侧机构性变革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补充部分。共享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且共享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二、共享经济相关理论(一)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学者是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在其代表作《社区结构和协同消费:常规活动的方法 》中有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这一概念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当下,我国对于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相关的科学技术,对海量的、分散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并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为使用权限,是一种合作经济。共享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交易成本的压缩,进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共享经济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两点:首先,共享平台的性质是中间媒介,能够带动双方交易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双方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并且其监督成本较低。其次,在共享平中,原本不能够加入到大交易环节中的物品也能够进行交易。这就使交易的范围得到了扩大,且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提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基于 O2O 的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活动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不过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基于O2O的共享经济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重视并且不断的发展起来。这种新型经济形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的交易区域、空间被打破,市场规模得到了扩张。在这种形势下,每个人都是需求者和供给者。在新型经济形态中,物品的使用权、所有权之间处于分离的状态,且相关的交易内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此同时,人们在获取物品的过程中其目的也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物品的实际使用权利上,这就使得物品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加低廉的价格就能够租用到你需要使用的物品,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消费者使用物品的需求还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支出。而且,限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二)共享经济的特点1、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属于西方经济学领域,其被定义为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而其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其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和内涵,因为共享经济对于价值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只有在有需求的人手里,物品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这一价值增值过程就成为了将闲置的物品转移到对其存在需求的人手里的过程。卖家通过售卖闲置的物品,在清理自己的生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到相当于物品原价格中的一定资金的回报,而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入手想要商品的买家也可以经由购买这些出售的闲置商品来满足自身的强烈渴望。2、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于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共享经济特点中的一种,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甚至保护环境。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一部分人在追求最新科技的同时对于其拥有的尚且完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不断的淘汰,这正是由于城市生活集约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在社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个人对于产品拥有的越来越少的可使用空间所导致的。而那些所淘汰下来的产品又会对个人的生活空间产生占据,由此甚至还需要个人来负担养护和维修的开销,同时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违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共享经济无处不在,例如在交通领域,其传统的公交飞机地铁火车就能够极大的的便利许多乘客的交通出行,它就属于一种共享经济。而新开发出来的滴滴打车也对众多用户的出行起到了很大的便利。将使用交通产品的时间段错开以实现对于车辆的使用率的显著提升,这在降低物品闲置时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实现对于在自身生活成本上的降低,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3、网络易访性随着互联网那个大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经由网络来实现自身的生活方式上的便捷化,这点也体现在了共享经济中的闲置物品交易上,买家和卖家双方都能够在网上实现顺畅的交流,这也使得卖家更容易对用户的需求实现掌握,互联网所提供的强大的图文功能可以让买家更好的了解卖家的产品,也更便于卖家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展示以吸引客客户。O2O网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网络销售方式,正适合闲置物品的买卖,其提供的功能可以降低卖家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而对于卖家来说也是省去了去线下进行了解的精力,使其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因而共享商业模式的实现离不开网络的易访性,正是其为买家与卖家之间提供了便利且成熟的用以双方交流的平台来实现了对于共享商业的促进作用。4、社群共享社群共享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找的具有相同消费需求的群体,为了节省一定的消费费用而采用团购或拼团的方式进行消费。例如拼多多和美团就是针对具有相同购物需求的的消费者群体而建立的;58同城、安客居是将有共同的居住需求的人们聚在一起;51job以及智联招聘则是构建了一个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天猫、淘宝以及聚美优品则是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主要对自己的强项进行经营。通过众多的APP我们可以看出,社群共享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5、所有权需求下降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拥有了该商品的所有权才能心安理得地使用。不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对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在进行商品购买时更突出获得商品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商品只有对自己有用才具有价值。在这种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应运而生。一辆共享单车可以在一天内满足十几个人的出行需求,一份学术资料可以供几百位学者学习借鉴,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需求,是在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下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共享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多人的消费需求,并且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三、我国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现有法律法规无法适应共享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法律条文大部分是在上世纪制定的,所以在我国当下实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新出现的共享经济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共享经济依托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在多个领域均有涉及,所以没有一个行业的法律能够直接套用到共享经济的发展之中,对于共享经济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电商平台的税收问题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都有待解决。一些陈旧的法律条文并不能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从旧时代的法律角度来看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中有许多创新企业都涉嫌违规或在濒临违规的边界,部分法律并不能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监管,反而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共享经济的准入门槛较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并且在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中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国要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管部门保障行业稳定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企业的发展,使共享经济能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明白道理可以袄

农业科技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毕业论文怎么

引导语: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就是选题。一个恰当的选题可以为整个论文撰写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金融毕业论文怎么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

1、论文是一门课程。

金融学专业一共十几门课程,其中毕业论文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对金融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

2、含义:

金融论文是阐述金融问题,提示经济金融规律,公布金融研究成果的论说文章。

3、金融论文是人们从事金融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是学术交易的工具。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金融论文手基本结构:包括论题、论点、依据等。具体说,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研究他成果、学习理论、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文章等步骤。

二、选题

一选题的一般原则

1、学术价值和社会急需原则。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论文的生命。

学术价值是指金融论文对经济金融现象的新发现、新创造、新成果、新经验,学术价值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

社会急需是指要解决当前金融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量力而行原则。

即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⑴主观条件:

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⑵客观第一文库网条件:学生自己占有的资料和指导老师的条件。

(期刊、报刊、网络资料等 )(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1、个人偏好法

即从个人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论文是可发分为总结实践经验的文章和研究金融理、政策的文章。

2、尖刀法

是指选题的口子要小。即在有充分发挥余地的前提下选题。也就是选题尽可能地小,如同尖刀插得深一些。

3、眼观六路法

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尤其是金融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多方向开拓思路,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观点来选题。

⑴延伸法(在原有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写更为深刻的问题)

⑵补差法:原有论文未研究到、不透的东西,补上去。

⑶杂交法:如会计学、统计学等用于金融分析中。

⑷比较法(常言道:没比较,无发展,无鉴别)。

⑸换角度法。即同一总是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

三、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和前提。

1、金融期刊。

对已有结论和材料分类排队,弄清主次真伪。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使其服务于论点(分论点、叙述、旁证)。

3、在对资料消化基础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取真,去粗取精。

对已在的结论可作如下处理:

⑴进行补充或赋予新意:

⑵提出质疑、摆事实、讲道理、指出不足。

⑶指出没有讲到、没有充分讲出来的进行完善和开发。

四、提炼观点

观点是进行深入理性的分析,科学的综合和反复思考的产物。

观点既可在实践中形成,也可能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提炼观点的基本思路是: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条理清晰的论文结构。

五 精心撰写

一提纲:提纲是文章的纲要,它是拟定论文的第一步。标题要鲜明、准确、醒目,因为它是文眼。

二正文(本科一般8000-12000字)

1、易为读者理解。文章要使读者明白,自己先应明白。思路清晰才可能语言准确。用词通俗易懂,不用生癖、晦涩的词。

2、引用要得当、注释要清楚。

3、表与图的运用。

三修改与成文

文章是改出来的,没有精雕细刻,就没有好文章。

一要审查文章的内容,因为内容决定形式。

二要对形式进行审查

1、热处理。

2、冷处理

3、冷热处理两结合

六、 选题范围(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七、 具体要求

一统一用原稿纸书写或打印。

二字数根据导师要求而定。

三论文的构成包括提纲、正文、内容提要和参考资料四大部分。

四格式要正确。

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占格;

3、两个数字算一个字占一格;

4、百分号算一个字单独占格;

⑴参考书的要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信年月日

⑵杂志的要注明杂志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⑶报刊的要注明报纸名称、文章名及作者、主办单位及年月日

⑷网络资料要注明网址、名称、作者名称。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3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 一、前言 我国的金融稳定不但与经济的稳定相关,更与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密不可分。影子银行在近几年突然崛起,这对我国的金融稳定性有着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发挥影子银行优势的同时又能很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我国影子银行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影子银行双面性的对策或方案,促使我国的影子银行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我国影子银行的构成大致由银行外表业务和民间借贷这两大方面构成,具体而言又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银信合作为主的理财产品 我国银行的理财产品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保本型,到期时银行承诺会还本付息,理财产品的规模被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另一种是不保本型:需要投资者自负亏盈。一直以来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是否隶属于影子银行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就目前而言,银监会认为银行自主开发管理的理财产品并不属于影子银行体系,可是在理财产品中占很大比重的银信合作却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 (二)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由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个人等委托人提供合法资金,商业银行作为受委托人代理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金额、用途、利率、期限等代为发放并且监督使用和协助收回的贷款。本质上委托贷款即是企业间的资金拆借,是企业对企业的对点贷款,而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并不对这部分业务担负信贷风险,只是收取服务费行使贷款的职能。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和矿产都是委托贷款资金的主要流向范围,而其盈利能力和调控政策等原因导致了此领域内的委托贷款的风险性增加。虽然如此,我国的委托贷款的资金规模依旧表现为迅速增长的形势。 (三)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一般是指公民间、公民与法人间和公民与其他组织间的借贷,只要借贷双方认同即可有效。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民间借贷局限于自然人间或是自然人与企业间,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借贷是被禁止的。在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其包括民间集资、典当行、P2P网络贷款、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形式,通常他们都是直接向社会发放信贷资金,发挥商业银行的放贷职能。民间借贷由于其特殊的融资性质相对自由,而我国对民间融资这块也一直缺乏规范的引导。同时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文件,长期处于社会融资的灰色地带,不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三、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积极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对金融管制的一种突破,其发展历程也很好地体现了管理与创新的博弈过程。我国影子银行的出现与金融体系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存在和发展对金融体系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民间资本持续进入金融体系中来,为当前金融制度下的有序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与此同时,随着区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出现,完善了我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平台,促使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得到整体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得到的利润之所以会大幅度减少主要是由于影子银行在传统业务上与商业银行有较为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为了维护其稳定性,只好通过金融创新来不停地扩展新的业务,并踊跃地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此来获得未来的稳定发展。因此,影子银行本身具有的强大竞争力是银行体系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同时影子银行的创新能力和遇到风险时的于应变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拓展新业务的可能。 (二)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消极影响 尽管我国影子银行对完善金融体系有重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因此会导致其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其一,影子银行削弱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为了应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通常以影子银行系统来实行信用投放,基本上都违背了信贷政策的目的。它不仅避开了政府对信贷流向和投放量的掌控,也导致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的削弱。其二,影子银行会放大投机行为的作用。由于监管不到位,投机行为才会发生。因此导致投机者有漏洞可钻。影子银行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投机主义者的需求,他们在监管之外或监管不全面的情况下,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受测程度低,投机者恰好能够通过此疏漏和监管的空白来实行他们非法的暴利行为。 四、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措施 (一)规范监管体系、建立有效制度 虽然我国的影子银行已经存在了好些年,但其监管措施还不十分健全。因此,我们要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汲取 经验 ,以此来构建一个规范化的监管框架和风险评估系统。影子银行的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其信息不公开造成的,因此,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是要规划出一套规范化并且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央行作为重要的金融监管的主体要按期将影子银行的有关数据汇总并发布出来,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此来提高影子银行的信息透明度。主动地探究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强合作,推进市场化 影子银行作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通常是离不开国际资本等因素。因此,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的监管自认而然也离不开国际合作。要想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我国就得与多国以及国际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协定,将各国不同的监管准则和惯例逐步的同一,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国际监管体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受到严格管制导致的。我国实行利率管制政策,使民间利率和市场利率背道而驰,导致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利率市场化可以更好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银行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这对改变目前的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影子银行的利率优势也会逐渐消失,这对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主要浅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原因进行了说明,全方介绍了影子银行,并联系我国自身的状况,阐述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其构成。然后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如何影响了我国金融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专业的论文篇4 浅谈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一、引言 我国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并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融合。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连成一个整体。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出发,我们应该警醒的是要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控制其走向就必须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出发。同时,我国也要逐渐走向国际金融市场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来把握和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为我国提供的机遇和风险出,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在未来如何把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提供参考信息。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首先,从广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中的金融业务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操作和处理的场所。这种操作和处理既包括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也包括非群众之间。从狭义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的经济交流主体之间进行不同时期的借贷行为的场所。我们自一般情况下提到的国际金融市场指的是广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之所以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关键在于当前的几乎一切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通过国家金融的形式来体现。国际金融市场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按照资金融通周期的长短的不同分为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的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国际货币市场指的是资金融通周期短于一年的。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资金融通的周期的长短。 国际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便是通过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使得资本增加和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一方面可以使得世界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从而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的发展和互相交流。 三、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一)价格风险和制度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产生的影响都十分敏感。首先不可避免的一定就是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会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由于这种敏感带来的影响会影响到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家金融的发展大大受挫。同时,由于价格上的影响带来的信用危机会逐渐延伸到金融监管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价额风险和制度风险会同时存在。 (二)汇率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虽然已经取消了对美元的挂钩。但是,美国当前还是作为最大的经济体而存在。所以,当今的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依然占据了最主导的地位。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的价值如果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就会对国际金融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美元的动荡,国际金融的信用等问题也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动荡。由此导致的后果会使得世界各国调整自身的宏观经济决策的难度也不断加大。根据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发展局势可以知道,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的危机。同时,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美国会依靠自身巨大的经济实力来操作美元的汇率来获取私利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四、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发展机遇。任何失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其两面性,发展机遇也就是潜藏在风险之中。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国家金融市场中的各项交易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在实现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统一之前,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只受到其中几个主要的世界经济体的主宰。但是,在当今的全球性的金融市场的环境下,世界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局势就可以代表着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发展要求。由于各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局势的讨论中就可以使得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在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不断地减少。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参与到世界金融的发展中来并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实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 (二)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世界各国的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以前,资金融通只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流通由此导致的资金融通的效率和效果的不够理想。资金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融通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最有配置还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和金融合作。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建立为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融通建立了一个可信的基础和机构使得资金融通渠道和行为都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从而降低融通风险。所以,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一便是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资金融通。 (三)实现国际商品贸易 众所周知,当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局势都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某个国家的商品交易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国家内进行。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从传统的国内的商品交易在国内的市场进行转向国内的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进行可以大大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率并同时可以使其他国家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服务。同时,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实现了相对自由的商品交易之后会把各国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其他国家。因此,各个国家可以更方便地借鉴来自其他国家的不同技术和经验。由国家金融市场导致的商品交易的全球化也可以大大提高世界各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并同时促进各个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从国际金融市场出发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和主要作用。然后再分别讨论了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与机遇。本文认为风险体现在价格、制度和汇率中,而机遇则表现在对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促进资金融通和实现国际商品贸易中。在国际金融市场实务中,我们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并同时积极解决风险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2. 金融学方面参考论文优秀范文 3. 金融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金融学术论文3000字 5. 金融系论文例文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仅2005年,全省就有万公顷农作物、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由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出资,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同时,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允许农业保险公司综合性经营,鼓励其在从事政策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农村地区商业性保险业务,起到“以险养险”的功效,增强农业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提高其开发农村保险产品特别是农作物保险产品的能力,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以2004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安盟“专业化机构,综合性经营”的“大农险”模式,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根据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风险特点、农民保险需求,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种养业险、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2005年,该公司就实现保费5506万元,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为1114万元,常规性保险业务保费4392万元,开办保险险种55个,使其在完善农村风险保障体系,开发培育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以商业化运营方式开办各类涉农保险业务的农业保险公司,进而实现较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模式三:相互制保险,自己保自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成立的法人组织,也是国际上比较成熟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保险组织形式。与股份制公司相比,相互制保险公司在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会员利益的最大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相互制保险公司具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是相互保险形式适用于道德风险较高的保险;二是相互保险成本较低,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寻求保险保障提供了机会;三是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具有双重性,因此公司可以灵活调整保险费率,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利差损、费差损等问题。目前,相互制保险成为国外保险市场的主流形式之一,公司数量和市场份额比重都占到全球2/5左右。在我国,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并于2005年1月11日正式开业,填补了我国尚无相互制保险公司的空白。由于相互农险公司较少需要政府资金上的支持,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利用这种形式发展农业保险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渔业、全国总工会下属的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有望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模式四:银行办保险,尝试双赢路。鉴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农业保险休戚相关的因素,结合“十一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建议认真研究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开展设立农业保险公司的试点。在省(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中设立农业保险公司,一是符合其作为全省(市、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角色,有利于发挥人才优势和交叉销售优势,符合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有效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实力;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它往往由小而大,由此及彼,一旦发生风险,作为信贷支持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影响最大,而农业保险公司的设立,可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面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有效提高信贷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以省(市、区)为单位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推进农业保险的地方性行政法规立法试点工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农业保险的经营目的、性质与定位、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的厘定、保险条款的制订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等做出规定,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并借助税收杠杆的财政积累支持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落到实处。模式五:政府设基金,防巨灾风险。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在农业保险立法中对保险费的分担作了明确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补贴保费的30%,加拿大法律规定政府补贴50%。同时,通过提供再保险或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形式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支持。如美国和日本,政府为农业保险,包括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高额补贴;在德国和法国,农业保险运作方式虽然市场化,但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仍有政府基金作坚强后盾。在我国,由于没有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巨灾损失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承担,大量风险集中于经营主体自身,使得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承保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抓紧建立中央和省(市、区)两级政府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供给主体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从农业保险供给主体的年度经营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以及赈灾捐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等。同时,对农业保险业务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建议减免所得税,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用作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