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研究五代十国时期荆南政权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五代十国时期荆南政权的论文

荆南又称南平、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都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高季兴原名高季昌,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因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的名讳,改为季兴。他幼年为汴州商人李七郎家奴,后李七郎被朱全忠收为义子,是为朱友让,而高季兴又被朱友让收为义子。季兴初为亲兵,后为牙将,因破凤翔有功,迁为颍州防御使。及公元九○七年朱全忠称帝,以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这时,所谓荆南只存荆州一州,其它如归、峡、夔、忠、万、澧等州,都已为其它割据势力所夺。由是高季兴遂招集流散兵民,网罗士人,加上唐末进士梁震等人的辅佐,积蓄力量,准备割据。公元九一四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及后唐灭梁,高季兴又向后唐称臣,九二四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须向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又贪其赐与,亦所向称臣,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公元九二九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故南平又称“北楚”。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九六三年亡国。由高季兴担任节度使至荆南亡国,前后历五十七年。

表面服从北方的中央政府(梁唐晋汉周),受封为王,实际上为独立王国,力量小才到处称臣

五代十国简介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此即为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由于军阀割据混战,这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痛苦和灾难。许多中原人士为避祸乱移徙南方,由此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南北的交流。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各方面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五代十国"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较短,但史学、词、绘画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重要地位。五代的政治中心主要为汴梁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 这一段历史,有几点显著特征:其一是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后唐、后晋、后汉的开国之君都是沙陀人,形成华夷混合政权。其二是北方的契丹人借军阀混战之机不断强大,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集团,也为后来辽、宋、金对峙的形成埋下"伏笔"。其三是军阀混战、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毫无纲纪造反年代。概述二概述二五代的嬗递 五代十国时期,大小统治者的激烈混战使社会经济、文化受到极大影响。。在五个朝代中维持时间最长的后梁也只有十七年。 后梁: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而叛变投唐的黄巢起义军将领朱全忠(朱温)于903年朱全忠再起反心,挟持唐昭宗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翦除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904年,朱全忠杀昭宗,另立李柷为太子即位,是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白马驿之祸"。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由此中国历史由此也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公元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朱友圭杀父朱温自立自称??帝。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梁末帝。 后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继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为晋王)之位,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后攻破幽州,尽并卢龙及河北之地,923年称帝,建后唐,称庄宗,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洛阳。926年后唐魏州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但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李从厚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唐军,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后晋: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高祖。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贵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卞,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后汉:沙陀部人刘知远曾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称高祖。 948年高租第二子刘承佑嗣位,称隐帝。950年李守贞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后周: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柴荣以太祖养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训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出御,在陈桥策动兵变,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概述三概述三十国割据概况 相对于五代来说,十国统治则相对稳定。在这十国之中,除刘崇的北汉外,其它诸国皆在中国的南方,它们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比五代为长,而最长的吴越,竟达八十五年之久。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十国与五代属于并列分治或从属的状况。十国概况为:前蜀于891年高祖王建建,925年灭亡;后蜀925年孟知祥建,965年灭亡;吴892年杨行密建,都杨州 ,937年禅位于徐知诰而灭亡;南唐徐知诰937年建,定都于金陵,于975年被宋太祖灭;吴越893年钱镠建,于978年被宋灭;闽是王潮于893年建,945年被灭;楚896年马殷建,951年灭亡;南汉905年刘隐建,971年灭亡;南平(即荆南)907年高季兴建,于963年灭亡;北汉951年刘旻建,辖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于979年被宋灭; 五代十国的结束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动了北伐战争,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使得后周的国力增强。他北攻契丹,南下南唐,占据南唐江淮十四州,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他麾下的几位部下拥立下,黄袍加身,胁迫周恭帝禅位,夺取了皇位称帝,是为宋太祖。史称"陈桥兵变"。宋太祖当了皇帝后, 首先将内部巩固,镇压不服管束的后周将领,之后, 再来便是开始平定南方各国,进行全国统一。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伐,赵匡胤消灭了后周藩镇势力的反抗,攻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宋太宗即位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平定北汉。于是自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基本上结束。中国遂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纷扰局面。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因战乱破坏严重。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成就.第一,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无论是唐朝的安史之乱,或者是五代的军阀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事的次数和规模,远不及北方,也未受到契丹统治者的侵扰,受破坏较小。像西蜀、吴越、南汉、南唐等都能保持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内没有战事,这是当时北方所没有的。这种和平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不仅传播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更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第三,许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强实力,采取了一些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例如文献资料中提到的闽王王审知。除此以外,南方经济是在唐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唐末农民战争横扫了南方各地主豪强的势力,也推动了这里生产的发展。其中,农业方面,一是南方各国都重视兴修水利,吴越在南方各国中更居首位。水利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必备条件,从水利灌溉的发达即可看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茶、桑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不仅表明农业的发展,而且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手工业方面,南方的丝织、制茶、造纸、印刷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南唐制茶业最为发达,成都、金陵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商业方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发展。当时杭州、扬州已发展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都市。楚国商业活跃,各小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

因为当时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弱小了,周边全是比较强大的政权。各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之间有相互制衡,所以才能勉强生存下去。

关于五胡十六国的研究论文

前言(附目录)魏晋南北朝是士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士族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社会习俗等诸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要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就必须对士族兴衰演变的原因与过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但对这一时期的士族进行全面研究,显然又非一个人的能力所及,许多面面俱到的论著细读之下往往是面面俱缺的,故此本书只着重于研究前人所忽略的问题,而对一些研究较充分或已有定见的问题则不再重复无效劳动。我从读研究生时即开始对士族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题目为《北朝士族的典型——崔卢研究》,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即源于其中。不过当时主要着眼于从那两个家族的兴衰来探讨北方土族的一些特点,而本书的视野更加扩展,同时也延长了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士族,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对此问题,前人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发表成果颇为丰富,似乎已到题无余义的地步。但细加剖析,则总觉得有些缺憾,关键的一点在于以往的研究多从东汉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加以探讨,对于经济方面的研究仅只限于指出大土地所有制是士族的经济基础,而对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由来及其与生产技术发展间的关系等问题,则几乎无人涉及。看到一个为前人所忽略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中,耕作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不仅将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因此,我试图从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影响方面来解释士族的成因,《试析耕作技术的发展与两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士族形成原因的再探讨》就是对此所作的一次尝试,其初稿成于80年代初期,但写完后自己并不很满意,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做得好一点,遂遵循熊德基先生“文章写成后不要急于拿出来,先放一放”的教导,先放在一边。但没想到后来忙于其他事务,竟一直放了近二十年。其间,曾将关于区田法的理论、实践及与相关农业耕作技术的比较方面内容加以展开后发表,其余部分则深埋箱底,有段时间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前些时找到后己颇有生疏之感,这次未动结构,仅就个别字句稍作改动,虽仍不很满意,但又觉得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引玉之砖或许也还有用,遂将之作为第一部分。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政权灭亡,并最终形成长达二百多年分裂割据局面的重大事件,对于士族的发展演变也有着深刻影响。我在研究士族在八王之乱中的作用与所受影响时,注意到一些隐藏在事件主角阴影之下的小人物,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事件的发展过程与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八王之乱中的寒门人士》对这些活跃一时的小人物进行了剖析,指出由于士族凭借政治特权垄断了清要官职,使得寒门人士的人仕途径日趋狭窄,且上升空间也明显缩小,任职条件相对较松的诸王官属,成为寒门人士无奈之中的选择。这些取得一定权力,但又倍感压抑的寒门人士对于压抑他们的士族高门极为不满与怨恨,并逐渐将怨恨目标集中于代表士族高门利益的西晋政权。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寒门人士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与西晋政权利益不一致的做法,这对动乱的爆发与政局的持续动荡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尽管这一动乱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宗室诸王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但在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渴盼上升的寒门人士与垄断政治特权的士族高门之间的较量。我曾想对八王之乱的爆发原因作较系统的研究,在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看到祝总斌先生的文章[1],觉得许多问题祝先生已经论述清楚,不必再重复,遂将这一方面的工作停下来。但读后有些问题反而更加不解,如被称为白痴的晋惠帝为什么会被并不昏庸的晋武帝立为太子,单纯从血缘关系或继承制度方面很难解释清楚,这个事关国家兴衰的问题绝对应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晋惠帝白痴辩一兼析其能继位的原因》就试图从精神病学的角度来分析晋惠帝的智力水平,从而对武帝立其为太子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虽然这并非直接论述士族,但因其与士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故作为附录放在书后。西晋政权的统治崩溃后,随着南北割据局面的形成,士族也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由于以前对南方士族的研究较为充分,故本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北方士族的发展演变情况。在对北方士族的研究中,我吸收借鉴了美国斯但福大学医学教授海弗利克(Loonard Hayflik)对人类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2]。在八王之乱中崛起的胡族政权给士族以相当沉重的打击,五胡十六国时期对北方士族相当于一个近似冷藏的恶劣环境,使其不得不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应用海弗利克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当南方士族已步人衰败期,而北方士族还能保有相当活力的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虽然借助这一成果来理清自己的研究思路,但在具体文章论述中皆未提及,故于此特别提一下[3],以明来龙去脉。其实这一成果对于研究内人诸族亦颇有稗益。五胡十六国时期,留居北方的士族与胡族政权有一个由对抗向合作转化的过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士族——兼析其与寒门人士的关系》在对这一转化过程及其内在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注意到寒门人士与士族之间的关系。寒门人士与胡族政权利益的一致性要远高于士族,因而其在胡族政权中的地位与权力也往往较士族为显要,以至形成在相当多的时候士族却要靠寒门人士提携,甚至在评定士族等级时,主持者亦出自寒门的反常现象。不过由于缺乏宗族的支持与经济基础,寒门人士因政治权力而取得的士族身份多是暂时性的,随胡族政权的更迭而丧失,能保持下去的仅是极少数。而拥有雄厚基础的土族,在与胡族政权合作的同时,还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尽管他们未能在胡族政权中执掌权要,但也因之在政权更迭中免于遭受过重的打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魏是北方士族的发展阶段,中后期更形成胡汉士族联合统治的模式。但以往的研究中,多偏重于汉人士族,对胡人士族极少问津,《北朝胡人士族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则是为弥补这一缺陷而做的尝试,对于胡人士族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进行研究,指出胡人士族的形成是拓跋鲜卑封建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反过来割断了氏族血缘间的最后联系,对此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对于胡人士族形成所需要的内因与外因,其与汉人士族间的关系等逐一进行了分析。士族保持家门地位的关键是仕宦与婚姻,涉及这两方面的论著汗牛充栋,但真正通过大量统计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的成果却不多见,在仕宦方面毛汉光、汪征鲁等先生己作出相当有成效的工作[4],婚姻方面则明显更薄弱一些,尤其是缺乏动态比较研究。《从崔卢二氏婚姻的缔结看北朝汉人士族地位的变化》以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这三个士族高门为典型,通过对其婚姻情况的统计分析,尤其是北魏与东魏北齐时期姻戚的变化,反映出北朝汉人士族高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升降以及与胡族政权统治者问的关系变化。士族的特权主要表现在政治与经济方面,对于南方士族来说,这些特权贯穿始终是毫无异议的,但北方士族是否也如此呢?除了少数学者曾对此予以论证外,这一问题被大部分研究者想当然地忽略过去。不过,已经进行的论证是否还存在疑义,除去五胡政权更迭的真空时期,在北方士族处于明显上升阶段的北魏时期,其是否享有庇荫宗族与部曲的特权,假如没有的话,其经济特权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为什么会在经济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问题似乎都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北魏士族经济特权的表现形式》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认为从现存史籍记载分析,士族在北魏时期并不享有庇荫宗族与部曲的特权。在北魏前期,士族是利用宗主督护制的形式将赋役负担转嫁到其所控制的依附人口头上;太和中期实行的均田制、立三长、改订租调额等经济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北魏政权与以士族为首的宗主在争夺劳动力问题上相互妥协的结果,出任三长的乡居士族合法取得免役权利,奴婢的低额租赋,保证了其主人能继续占有其大部分的剩余劳动,而非法庇荫依附人口则构成了士族经济收入的另一部分。同时,出仕的士族以各种方式分享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北魏统治稳固,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前提下,北方士族遂在包括经济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北魏末期的战乱打破了胡汉士族联合执政的局面[5],是对北方士族的又一重大打击。这次战乱对于北方士族有哪些影响,在士族内部因之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正是《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一文所研究的问题。在选取士族高门的典型代表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战乱对士族高门打击的广泛性与集中性,即不仅涵盖各主要房支,而且集中于出仕的主要成员,与其政治地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与此同时,一些高门乡居的旁支却凭借宗族势力或依靠个人才干,与新统治者合作,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填补了上族高门主要房支受打击后所遗留的空缺。士族旁支的上升,一方面延缓了北方士族的衰败过程,另一方面却又加速削弱了其与宗族乡里基础的联系,从而使其步南方士族的覆辙,走向最终的衰落。北魏末期的战乱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北方再次分裂为东。西魏,以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山东士族(即除关陇地区士族以外的北方士族)的大部分留在东魏、北齐辖区之内,但也有少部分随北魏孝武帝入关,或循其他途径陆续进入西魏、北周政权。这些参与西魏北周政权的山东士族虽然人数不多,但其在西魏、北周乃至隋及唐初政局中都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山东士族在隋唐的地位有着颇为显著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士族内部各房支地位的升降。不过,山东士族中的入关房支在以往的研究中被明显忽视了,以至从未将其作为一个群体来考虑。《山东士族入关房支与关陇集团的合流及其复归》考察了这一群体与关陇集团关系的演变过程,指出这一群体在西魏北周时期曾成为关陇集团的成员,但在北方统一后,其一度兼有山东士族与关陇集团的双重身份,并开始了从关陇集团中分化出来,向山东士族复归的过程。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其逐渐被视为山东士族在政治上的代表而受到关陇集团的打击与压抑。在这一时期,郡望、房支是士族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内外姻亲则更关系到家族地位的高下与升降,在当时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因此,弄清士族的世系与其内外姻亲关系是士族研究的基础,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使许多著名家族的世系亦不很清晰,甚至有些相隔不很遥远的子孙后代在记述自己的祖先时竟会张冠李戴[6]。罗振玉、王伊同、陈直等前辈学者已经为梳理若干家族的世系做过很多工作[7],近年来所盛行的士族个案研究也多对此问题进行考证。本书中的三个世系表亦是为进一步研究所做的基础工作,除传世史籍外,将碑传资料及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中有关记载都尽量收入,力求完整,前述有关士族婚姻情况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做出的。汉代的区田法在大部分农业史或经济史著作中都被视为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实际情况却与之恰恰相反,出现与事实有如此差距的论断,就不能不到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背景与农业生产指导方针中去寻求答案。我之所以会考虑这一问题,正是因为曾在那种指导方针下从事农业生产。直到我构思这一问题的八十年代初期,那种方针仍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应该说,最初撰写动机中有相当程度的促进改变那种方针的政治激情。在我一稿进行修改的同时,改革大潮迅猛发展,许多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政策、方针都陆续得到纠正,农业生产方针亦在其中。因此在最后定稿时,决定将其写成一篇科学、客观的学术论文,而非带有主观色彩的时文。《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兼论其在中国农业史上应有的地位》虽可单独成篇,但其又是对本书第一部分的补充说明,故将其作为附录收入。除个别错字外,本次对内容完全未做修改。不过该文原名《从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看其在农业史上的地位》,在发表时或许是因题目太长,被编辑删改为《区田法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与其内容有一定的差距,这次加上一个副标题,以求名实相符。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士族,尤其是北方士族的兴衰过程,并力求从较深的层面来探讨其内在原因,就是本书所欲达到的目标。但限于本人的学识、功力,书中肯定会有很多谬误之处,与目标尚有相当差距,敬希各方学者不吝赐教。

在人类外族入侵的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多灾多难了,回顾历史,在大大小小不下数千起的外族侵略的战争中,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给中华民族以最大创伤的,当属后晋时代的五个游牧民族对中原大地的侵略战争。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历经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早已对富饶辽阔的中原垂涎三尺,虎视眈眈的北方和西域五个游牧民族趁中原天下大乱之际迅速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民,视汉民如走狗。铁骑弯刀所到之处,狼烟滚滚,尸横遍野,白骨千里。         这就是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原陆沉”或叫做“永嘉之乱”。       “五胡”分别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白匈奴人和鲜卑族,羯氐族等几个游牧部落在中原地区横行无忌,破坏力惊人,洛阳长安等大城经过战火的洗礼后,除了名称未变外,实际上已经成了十室九空的一片废墟。白匈奴之后,继之而起的分别有羯族、鲜卑、氐族、羌族,他们在北方各领风骚几十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在这漫长的战乱中,每一个民族的兴盛与衰弱,都离不开血腥暴力的屠杀,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亡。         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这十六国的暴君昏君层出不穷,蝗旱水涝频繁,所以天灾人祸之下,北方汉人几十年中几乎损失殆尽!史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殆尽……”         在这些入侵的胡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其后裔多是白俄罗斯,匈牙利人。其时这些游牧民族尚未开化,没有自己的文字,并保留着原始的吃人嗜血的恶行。这几个部落中以羯、白种匈奴、鲜卑最为凶恶——大量地吃人,尤其是年轻少女。         据史书记载,这些游牧民族行军打仗从不携带粮食,而是把掳掠来的汉族女人晚上供士兵们奸淫,白天则宰杀吃掉。         我这些被充作军粮的女人有一个变态的称呼叫做“双脚羊”,意思是双脚走路的,像绵羊一样的性奴隶和牲畜。         在一场汉人与胡人的战斗中,一次救获的,被羯赵,鲜卑和白匈奴当作军粮的少女就有五万之多。后来汉人战争失利,五万可怜的少女又被重新掠回,一个冬天就被宰杀烹食,吃得精光,少女的骨骸堆积的像一座小山。         公元304年,鲜卑部落抢掠中原,回师之时掳掠了几万名汉族少女。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的时候,只剩下八千多少女,一时吃不完,就把这些少女全部推入河中淹死,使“易水为之断流”……         人吃人的事件在我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发兵围困宋国国都达半年之久,城里的老百姓粮食早就吃完了,饿死不少人,为了活命,人们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杀死以充饥,被称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还有就是黄巣起义的时候也发生过人吃人的悲惨事件,但这些都是在特定的时候不得已而为之的,并不像胡人那样把吃人当做在正常不过的事,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里有个问题,作为中原大陆的汉民们,面对凶残的杀戮,他们选择了什么?当时他们有二种选择:一是拿起武器反抗,二是引颈受戮。令人悲哀的是,在面对旷日持久异族的侵略战争中,当时的汉人几乎没有选择第一种,至少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胡人进入中原以前,汉人的人口是胡人的十几倍。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反抗?除了和当时缺乏政府的统一领导之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流传了数百年的儒家思想对汉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忍辱偷生”,“好死不如赖活”,“忍得一时安,换得半生闲”……这些的由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的,逆来顺受的生活哲学所造成的当时的汉人普遍缺乏应有的血性与刚烈,而这造成的后果则让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             ——直到后来出现了冉闵!一个力挽大厦于即倒的伟大的民族英雄,使得汉人们由一盘散沙迅速地凝聚,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击异族侵略与屠杀的民族复仇战争!         冉闵的父亲叫冉瞻,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起义军。乞活起义军是西晋末年至东晋年活跃于黄河两岸的,由流民组织起来的武装,对抗胡人,为生存而战。         冉瞻在和羯赵(五胡十六国中实力最强,最为凶残的一个部落)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受伤去世。年方十一二岁的冉闵因聪明伶俐受到羯赵国主石勒的赏识,被认作干孙,改姓叫做石闵。这时的冉闵明白自己力量太过弱小,为了以后的复仇大计,他只能把杀父的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他暗自咬紧牙关,耐心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深为石勒的赏识,年纪轻轻便成了为数不多手握重权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去世,其余皇子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冉闵觉得复仇时机已到,于是在公元359年正月,冉闵宣布恢复汉姓“冉”,杀死羯赵刚刚继任的皇帝石鉴,同时杀掉了石虎的38个孙子,一举灭掉了羯赵国。其后冉闵登基,国号魏,史称“冉魏”。         为了彻底铲除胡人在中原的势力,冉闵向全国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       “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杖者斩。汉人杀一胡人且将首级送至凤阳门者,文官晋级三等,武官悉拜东门。”       号令一出,景从者如云,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四处追杀胡人。三天的时间即斩杀胡人二十多万。文献记载:“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无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仅仅这样还不够,冉闵又严令六胡(五胡之外的另一个分支)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赶尽杀绝!        骄横久已成习的胡人自不甘就这样退出中原,待缓过神来,由六个部落组成了联队开始对冉闵为首的政权轮番进行反扑。         冉闵则沉着迎战:首战便以汉人骑兵三千夜袭匈奴兵营,杀敌首领数人,并追击百里,歼敌三万;再战以铁骑五千击溃匈奴骑兵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上乞活军四万大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刚刚组织的一两千汉人骑兵将远道奔袭而来的胡军打得溃不成军……         冉闵部队的骁勇和胡人的外强中干大大激发了全国各地的汉民的斗志,人们纷纷拿起了武器,对各地的计约数百万的胡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血腥报复。史书记载“无月不战,相互为攻”。这场声势浩大的决战换来的是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光复。           迫于冉闵和各路中原汉人部队的不畏一死,英勇善战,白匈奴,羯,羌,氐,鲜卑等众多胡人部落数百万人迅速地退出了中原各地,重新回到了甘肃以西或蒙古草原这些原来生活的地方,白匈奴和羯族甚至不远万里回到了中亚地区。现如今东欧的匈牙利人和生活在白俄罗斯高加索草原到黑海地区的白种羯族就是那个时代白匈奴人和羯族人的后裔。         由于路途遥远,各个胡人部落之间又相互厮杀,抢夺粮食等物资乃至人肉相食,十个胡人当中能平安回到老家的不过两三个。         在这场血腥的民族报复战争中,冉闵的部队斩杀各部胡人约三十余万,加上“杀胡令”刚颁布之际杀的二十多万和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杀的胡人,以白匈奴人和羯氐族人为主的胡人基本上被杀净了。         羯族的国主石虎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当年十一二岁,自己认的干孙冉闵会在某一天将自己整个家族(除了两个孙子是自己动手杀掉的)杀得干干净净,毁灭了整个羯族。         虽然五个游牧部落的四个基本上消亡殆尽,而最后一个统治整个蒙古的鲜卑族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极盛的阶段。         公元352年,鲜卑族以二十万的兵力在常山包围了仅有一万余兵力的,由冉闵率领的部队,在这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斗中,冉闵杀掉了三百多鲜卑族士兵,他的部队每一个士兵和将领都拼杀到了最后一刻,终因敌众我寡,冉闵不幸被俘。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         “你只是个奴才,凭什么敢称天子?”       冉闵冷笑回答:       “尔等夷狄禽兽都能称帝,何况我中土英雄乎?我中土英雄哪个不想喝干尔等之血?”       慕容俊大怒,斩杀冉闵于遏径山下。       据史书记载,冉闵被杀后,“山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虫大起。五月到十二月,滴雨未降。慕容俊又惊又怕,不得已祭天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死后,他的臣子们悲怆万分,纷纷选择自尽来追随自己的领袖而绝不投靠鲜卑异族来苟延残喘。而冉魏国的几十万民众不得已奔逃南方和东晋,一路被鲜卑族士兵追杀几欲殆尽。                         ……         “五胡乱华”使得中原汉人数量急剧减少,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到了冉闵灭羯赵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足四百万。这场仿佛来自地狱的种族屠杀使中原广大地区的人口在八年之消失90%。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为了躲避战争,大量的汉民纷纷南迁至长江以南地区。不经意间形成了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史称“衣冠南渡”。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段充满了血腥和暴戾的历史在历代的教科书上几乎找不到更为详尽的记述,就连一些权威的历史资料中也被含糊而笼统地称为“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而对其形成的原因似乎讳谟至深,这段伤痛似乎是一个很丑陋的疮疤,历代的史学家们都不愿提起!在这种情形下,冉闵,这个力挽大厦于即倒的伟大的民族英雄被厚重的历史尘埃所淹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若用心翻阅历史典籍就不难发现,里面描述的多是“和光同尘”,“外来文化和中原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繁荣而茂盛”之类的主色调。只是有人反复地提起冉闵杀胡,却不提其杀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甚至有人一味地说冉闵屠杀胡人是“有意破坏民族团结,是罪大恶极的“屠夫”,妨碍了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         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当时不是尚存民族血性的冉闵站出来振臂一呼,颁布“杀胡令”,那会是个什么境况呢?数以百万计的胡人完全有可能渡过长江,在南方继续屠杀和奴役汉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所取代,整个中华民族的灭亡指日可待!那些谩骂冉闵的人恐怕连张嘴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吧!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不缺乏诸如帝王将相之类的人物,但帝王将相的历史作用无非是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替代了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而冉闵的伟大之处却在于挽救了一个濒临灭亡的民族!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揭开被尘封已久的历史疮疤固然疼痛,但唯有痛彻骨髓方能使人警醒!在我们为眼前的盛世繁华欢呼的同时,不妨回过头来看那段血淋淋镌刻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伤痛吧!不为怀念,只为唤起流淌在我们身体中的那份血性!         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像冉闵一样的血性,一个容易忘却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缺乏血性的民族是难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的!只有当冉闵这样令四海蛮夷胆寒的民族英雄被广泛尊崇的时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才能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

《李柏文书》当时流传下来的诗及赋不多,可能因为艺术价值不高,所以流传不广。至于章奏符檄,《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认为有可观之作,文风上接近西晋末年的风格。民歌方面,著名的大抵保存于《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其中有出于氐族的《企喻歌》、出于羌族的《琅琊王歌辞》、出于鲜卑族的《慕容垂歌辞》。《晋书》的载记还保存一些当时的谚语,如流传于前秦的“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等。该时期的作品以前凉和前秦的文人居多。前凉张骏著有乐府诗《薤露》、《东门行》两首,收录于《乐府诗集》。前凉大臣谢艾的奏疏曾被《文心雕龙》提到,他的文集可在《隋书‧经籍志》看到。西凉李皓所著的《述志赋》载于《晋书》本传,这篇赋表现出他建功立业的志趣和对西凉局势的忧虑,内容颇有文采。前秦赵整著有两首五言四句诗,用比兴的手法讽谏苻坚。他还有一首琴歌《阿得脂》是杂言体,有些字句难解,大约杂用氐语。苻坚的侄子苻朗为散文家,作有《苻子》,其中有不少片断颇具文学意味。女诗人苏蕙的《织锦回文诗》虽然有文字游戏的意味,但仍表现出遣词用语的功力,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另外,后秦宗敞为王尚申辩的奏章,被吕超认为可与曹魏的陈琳、徐干,以及西晋的潘岳、陆机相比。后秦胡义周为赫连勃勃作《统万城铭》,获《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赞扬为典雅庄重。 书法方面,著名的作品有前凉的《李柏文书》、前秦的《譬喻经》、西凉的《十诵比丘戒本经》和《妙法莲华经》等。其中《李柏文书》与东晋王羲之的《姨母帖》皆保存行、楷书变迁过程,对书写考究与风格变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他作品则介于书、楷之间。至于碑刻方面,著名作品有前秦的《广武将军碑》及《郑太尉祠碑》、北凉的《沮渠安周造像碑》等。其字体大多在隶、楷之间,风格墣茂古拙。《沮渠安固造像碑》为沮渠安固在高昌所立,原石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广武将军碑》则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刻。笔划浑朴,结构拙厚,天趣浑成。书法家于右任曾作《广武将军歌》以推崇之。由于前秦碑文稀少,所以此碑与《邓太尉祠碑》皆备受珍惜。

时代人物杂志第十期

他们时代人物影响力也很大,全球都有发行,不过有分亚洲版与欧洲版

时代人物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旬刊,是学术性期刊。主要栏目设有:每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探讨、业务研究、星光灿烂、改革前沿、刊中报、学术讲座。《时代人物》杂志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为标杆,以“与中国梦想者并肩,与全球思想家同行”为办刊理念,奉行“关注少数,为了多数”的办刊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人物类期刊。

在2005年时代人物杂志资料可知《“林妹妹”陈晓旭的商海生涯》时代人物周报时间在2005年,之后再没有接受过采访,所以这份杂志很受欢迎。《时代人物》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大型人物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61-1455/C,大16开本,全彩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

对万历十五年研究的论文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不景气?

人文 社会 科学 的不景气,似乎已经成了令人头痛的 问题 。当然,也有人认为人文社科形势一派大好,理由是“主旋律”得到了高度弘扬。对此,我们不加辩解。也有人抱怨,人文社科的学者太差劲,郭沫若在1949年以后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然而,为什么板子偏要打到学者身上呢?无庸讳言,学者有自身的问题,然而,体制和管理难道就没有责任?再进一步,即使是学者真的差劲,那么,你的制度为什么不选择优秀的学者却偏偏要喜欢那些南郭先生呢?与 自然 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社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的要求、 方法 、 内容 、措施都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当局对人文社科的管理不注意这些特点,而是用管理工程技术的套路来对付人文社科,恰恰是造成这种不景气的根源之一。本文不涉及学术以外的因素,也不讨论 政治 对学术的 影响 ,只是就人文社科的体制和管理中的几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计划和学术的关系

中国 的人文社会科学计划,包括具体的项目计划到整体的长远规划,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计划往往距学术较远,而距政治或现实需要较近。官方所关切的,学术界不一定关切;学术界关切的,官方却不一定重视;而以官方为主体制定的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计划或规划,虽然是学术界要“项目”的对象,却往往不是学术界感“兴趣”的对象(看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每年的“课题指南”,这种毛病一目了然)。学术界对计划有一种“非学术”的或“官方”的感觉,由此而导致了一种现象:许多计划和规划中的重大内容,学术界不觉其重大;而学术界普遍认为重大的 研究 课题,又与计划和规划无缘。

计划之所以距学术较远,在于计划的制定依据主要是官方的政策。在计划的制定中,虽然也有专家参与,但是,参与的专家往往是有选择的。坐“冷板凳”的专家一般都进入不了制定计划的圈子,即使他们有制定计划的建议权,其建议也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肯定和支持。而学术上的创新,多数是“冷板凳”专家的事情。另外,参与制定计划的专家,一般都是“权威”级人物,而学术权威(即使是胸襟十分开阔的权威),由于长期的学科浸淫,会不自觉地畛域自封,对计划制定造成相应影响。各种学术计划和规划的偏差,往往与此有关。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管理的本质在于规范。创新往往具有“标新立异”的特色,如果已经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普遍承认,那么,它的学术意义就已经在消隐,而社会意义在凸显。计划和规划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对于创新往往不予支持,这是造成计划与学术脱节的一个内在因素。

计划的制定如何能够与学术进展合拍,值得探讨。在学术研究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十分多见。即使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开发领域,这种现象亦非例外。美国自发形成的硅谷红红火火,而日本政府规划的筑波 科技 城则冷冷清清,就是明显的例证。中国各级各类社科规划的制定,应该汲取这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项目和成果的关系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评价,存在着项目与成果的内在矛盾。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各项评价指标都比较重视项目,而这种重视,也存在一定问题。正如一个学者所言:对项目的评价,就像一个对刚刚怀孕的妇女评判她是否能生出一个天才一样难。

项目往往是“官方”的,主旋律的,因而,项目的成果,在官方的支持下,部头大,印制好,加上足够的宣传,往往规模宏大,先声夺人。但问题在于,项目成果的本身,有许多只能根据“官方口径”,政策含量偏大,学术含量不足,外表的辉煌下面是思想的贫乏,学术界也对这种项目成果并不十分看重。

真正在学术上有影响,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学术成果,却往往进不了所谓的项目,从研究到出成果都十分艰难。当然也有例外,部分“功成名就”的学者,可以进入项目,也可以结合项目的完成,出一些高质量、有品位的成果。但是,那些开拓性极强、极富新意的课题,本身在学术界也有较大争议,要进入官方的项目则更为困难,只有已经获得了突破,取得了“圈内”的承认,才有可能立项。而一旦取得“圈内”的承认,其学术思想的最辉煌部分也已经成为“过去式”,以后的项目,则属于“锦上添花”性质而非“雪中送炭”。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中的一大弊端,是过份重视项目。在导向上鼓励争项目,争经费,然而成果评价跟不上,致使不少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然后出一些平庸之作完成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则又为主持人争取新的项目奠定了基础,以后争取项目更为有利,形成项目成果学术质量锐降的恶性循环。

三、大和小的关系

受 自然 科学 重大发现推动整个科学体系 发展 的 影响 ,人文 社会 科学 研究 也强调重大课题的研究。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什么才算重大?这个 问题 也值得探讨。

如果按照我们现行的思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只不过是给一个妓女作传,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题目,根本算不上“重大课题”;甚至如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能否进入我们的所谓“重大课题”也有问题;考古学界推崇的夏鼐先生,用来否定“ 中国 文化西来说”的最有力的证据,只不过是不起眼的几块陶片,而这些陶片在出土时,丝毫也没有“重大发现”的迹象。类似于这种小课题做出了大文章的现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比比皆是。

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研究 方法 往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小题目做出大文章。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所取的年代,是一个毫不起眼、也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的年代;所取的史料,无非是一些宫廷和官场的琐事,鸡零狗碎。但是,作者却从这种“小”里面发掘出了“大”,写出了明代社会的深刻变化。这对我们来说,不无启示。鲁迅的《一件小事》,写出了散文名篇,没有任何“重大意义”的阿q,写出了中国 现代 小说史上最典型的人物。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篇》,几乎都是零零散散的小事,却写出了学术阐释的新境界。就连马克思具有划 时代 意义的 经济 学研究,也是从最简单、最一般的商品交换入手的。因此,对于“大”和“小”的关系,我们亦应重新审视。

笔者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课题的大小只是相对而言,更重要的在于学术识见和功力。功力不够,识见不广,缺乏学术上的深邃和敏锐,“大课题”也做不出好文章,相反,“小课题”却能出大成果。从管理的角度言,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大小观”予以调整,不再过份强调“题目”的重大,而是注重“成果”的重大,使管理行为真正起到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

四、集体攻关和个人研究的关系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和个人研究的关系也值得注意。大体上,管理部门往往比较强调集体攻关,主张集中力量进行重大项目的研究,而个人研究一般得不到必要的重视。问题在于,是不是集体攻关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佳方式?

管 理学 家西蒙,把科学研究中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中,一般都能排除价值因素,只关注事实因素,恪守价值中立原则。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极难排除价值因素。即使如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马克斯·韦伯,在他的 历史 学、宗教学以及官僚组织 理论 研究中,也渗透着自己的价值偏好。笔者认为,在能够排除价值因素的科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而在不能排除价值因素的科学研究中,个人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众所周知,要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对事实的认定上比较容易,而要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对价值的认定上则极为困难。人文社会科学的集体项目之所以难以组织,学术观点上之所以难以统一,除了学术以外的原因外,往往产生在价值判断的不同上。一个集中了优秀人才的写作班子,可以写出很漂亮的公文,但却肯定不能写出很漂亮的小说或散文,其原因就在这里。在价值因素远远超过事实因素的人文学科,提倡集体攻关,充其量只能出一些公式化、概念化味道极浓,顶多只是教材一类的成果,而在以事实因素为主的部分社会科学(如采用数理方法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集体攻关则可以形成较为重大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门类、不同课题予以区别对待。

笔者以为,在文史类学科不宜片面强调集体攻关(除非是编写教材),而应当以个人研究为主。只有那种确实是因为学术见解、研究思路极为靠近,完全是出于学术原因走到一起的课题,才可适当组织集体研究。即使是在集体研究中,各人的思想脉络也应明确清晰。一般情况下,“拉郎配”式的集体项目,对研究成果的质量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在接近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部分社科类学科,则可适当提倡集体攻关,但由于其依然有一定的价值因素其作用,仍不能完全排除个人研究方式。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课题类型,恰当鼓励个人研究,是人文社科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思路。

五、 研究 和宣传的关系

人文 社会 科学 的研究成果如何评价,评价依据什么,这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 ,主要盛行两种做法:一是看杂志或出版社等级,二是看书评、索引、摘引和转载。除此之外,报刊的宣传介绍以及获奖情况,也对评价有着重要 影响 。如果稍微探究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评价,主要适用于宣传,而不适用于研究。

杂志和出版社的等级,确实和论文著作的质量有关联,一般来说,高层次的杂志(如所谓权威杂志、核心杂志)发表的文章,多数质量较高,高水平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出版的著作,多为上乘之作。但是,普通杂志和一般出版社所出的东西,也不乏学术上的创见。特别是因为高层次出版机构的规范性要求,一些非常活跃的创见,往往受到限制。例如,前些年的《读书》在学术圈内的影响,可能不比《 中国 社会科学》差,但在杂志排名中,《读书》却上不了“档次”。科研管理中按杂志和出版社等级的排名,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与学术见解无关,对于推进学术思想的 发展 没有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好的书评,确实是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依据。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的书评宣传因素过多,真正属于学术性的书评十分少见。摘引和转载,确实也能起到学术促进作用,但不可一概而论,如《新华文摘》的转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无可否认,《新华文摘》的转载,其指导思想是把 政治 放在第一位的,学术只能屈居第二。我们不必要、也毋需要改变《新华文摘》的办刊方针,它本来就不是为学术评价而是为现实政治办的刊物。因此,参照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a&hci( 艺术 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建立一个我国人文社科的学术性检索系统,有可能给我国人文社科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基础。

至于报刊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媒体炒作性质,学术评价不仅不能作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防止其对学术评价的误导。北京老山汉墓的报道,就是这种媒体炒作的明显一例。而社科成果的获奖则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比较规范的奖励,具有较重要的学术评价性质,有些评奖则五花八门,其目的往往不是学术性的。

从总体上看,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依据,目前的明显偏差是宣传性居多,学术性偏少。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涉及到多种因素,较为复杂。但是,如果不解决一些基本的认识 问题 ,就有可能导致管理的偏差乃至失误,甚至会使人文社科研究出现部头越大、水分越多,外表越精美、质量越低下,炒作越厉害、 内容 越贫乏的现象,产生出更多的"学术垃圾"。

当然,人文社科研究的管理,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上述弊端也不现实。不过,有关方面应当对上述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以调整管理思路,尽可能地消除过大的偏差。譬如,在计划的制定和项目的设计上,可以用宏观方向的确定取代具体课题的确定,在成果的评价上,少一点政治因素而多一点学术因素。西蒙在管 理学 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过最优型决策和满意型决策的区分,认为最优型决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际上无法达到,而现实中的决策都是满意型的,即能够满足最低需求以上、可以接受或可以容忍的。人文社科研究管理,也应该尽可能达到西蒙所说的"满意"标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模板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弱时不卑,强时自谦,八面来风,岿然不动-议论文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写道:“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强与弱,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于个人来说,与生俱来的强与弱,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但未必会决定一个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古时有“金溪民方仲永”,生五年,便可“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聪颖,却因其父滥用其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而观另一人,他喜欢历史,年轻时想拜在一位老师门下,老师拒绝了,说:’你太笨。”笨人于是下笨功夫,十年时间,他每天在业余时间做一件事:读明史。到最后,他成为一代明史专家,写出《万历十五年》,他叫黄仁宇。由强变弱,由弱变强,生命见证过多少真实,是强是弱,在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强与弱的'对立统一,人是这样,国家与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国作为世界强国,自恃强大,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多国实行贸易制裁,干涉别国内政……有着强国的名号,却不担强国的责任,不踏实发展,反而妄图拉全球经济共沉沦,最终不仅是臭名昭著,也是债台高筑。反观中国,近代中国内有社会封建腐朽,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可谓积贫积弱,贫弱却不软弱,却不甘于贫弱。民族存亡之际,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奋不顾身,救亡图存。听过”黄洋界上炮声隆”,踏过”大渡桥横铁索寒”终是山花烂漫,风展红旗如画,旧貌变新颜。 如今的中国已是强者,嫦娥四号,蛟龙,天问一号的成功,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由强变弱,中国却没有强而自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带一路的建设,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建筑……中国依然勇担责任,艰苦奋斗,八面来风,岿然不动:中国人民依然不忘初心,筚路蓝缕,回应时代的呼唤。 民族复兴当前,或人或国,不因弱小而自卑,不因强大而自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久有凌云志,不畏风云突变,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到那时,天高云淡,谈笑凯歌还。 弱时不卑,强时自谦。吾辈青年,当以此自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十四五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论文

新时期企业工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究论文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企业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是企业党支部联系员工和群众的重要纽带,在思想建设方面具有其他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从工会的地位、目标、创新方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新时期;工会;思想政治工作

[DOI]

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任何一个组织在搞好一线生产的同时,都要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它是我们增强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发扬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重要途径。工会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主体,该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呢?

1要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准确定位工会的主体职能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其工作内容和目标是和党政建设高度一致的,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发挥促进和保障的作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正确认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主体作用,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改变错误认识,勇于担当

在企业长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工会干部中也许有的人会认为,企业政工人员的职责才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工会的工作就是组织一些活动,发一些福利。其实不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提炼和宣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其核心作用不容小觑的。所以,各级工会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发光发热,勇于担当。

工会要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工会要准确定位,做好配角,搞好宣传,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对工作要积极负责,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消除职工思想顾虑,引导和教育广大职工,把个人人生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展示个人能力,群策群力,推动组织发展。

当好维权使者,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企业工会要积极组织工人对《宪法》《民法通则》《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同时要对企业《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保护职工、保护妇女权利和维护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法纪意识,成为一个好员工,自觉维护法律。同时,实事求是面对在企业中的各种矛盾,基于公平的原则,公正、公开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关注和解决职工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好职工群众的坚强后盾。

2企业工会要高瞻远瞩,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企业工会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会与职工群众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工会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最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培训干部和工人“政治素质高、思想品质优、工作纪律严”的战斗集体,同时,工会组织应积极深入一线工人中,了解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冲突,解决实际困难,听取职工的心声和呼声,真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目前,我们公司的很多一线员工存在一些矛盾的心理状态,他们认为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唯一的出路,所以,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要深入实际,我们通过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去了解一线职工的思想动态,每一名基层群众都关注着公司的成长,能够认识到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生存息息相关,企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人的收入,现在的员工非常真实,也很朴实简单,就是想要一个富有的生活。大家反对空谈,注重实效,所以,掌握了这些思想动态,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加大工作力度,把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4要注重工作实效

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整体工作

企业工会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实际效果,真正起到教育、帮助的作用,就应该融入实际的具体工作中,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工作过程中。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分开,将不会有长足的进步。

必须适合职工群众需要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群众路线,无论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内容,其形式和方式必须适合基层干部群众。坚持广泛宣传党支部对于集团政策的贯彻和解读,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引导,大力推广先进模范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员工建立和巩固主人翁精神,振奋工人的士气,增强信心。

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员工感觉迷茫的、不明白的问题,都是一些政策的问题,这需要工会干部首先自己理解透彻。工会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理论,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能很好地掌握、利用相关政策向工人做解释,做宣传,应注意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走出去,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改变工作方法和手段,努力取得实效。

5进一步落实幸福感提升计划,做好精准关爱

围绕员工生活,倡导幸福感建设的目标及愿景,开展关爱员工一揽子工程,深化“五小工程”和“职工之家”建设。

(1)关注员工诉求,准确把握队伍思想状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做到“五必谈、六必访”,知员工情、答员工疑、解员工难、聚员工心。

(2)关心员工生活,精准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每年坚持做好除夕走访基层慰问活动。

(3)做好员工心理关爱和辅导。在企业内部进一步打造EAP心理咨询中心,全面推进企业员工的心理咨询工作,详细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并将员工心理情况干预及谈心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内容,实现“整合心理资源共赢美好未来”的企业愿景。

6以多种活动为载体,发挥工会的阵地优势

在企业,各种职工活动室、图书馆、阅览室、职工之家、职工活动阵地延伸到各个项目。这些活动场地不只是休闲,也是一个工人教育、学习的地方,更是工会用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阵地。工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职工培训,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开展“开创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人才”活动,激励员工终身学习,这是工会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7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并作为职工考核和评职的一项内容

一是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纳入企业的目标管理,包括企业员工在入职、晋升、奖励和惩罚等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思想觉悟不高、政治意识差的员工,将会影响未来的职业生涯;二是深入做好先进典型的培养,在典型选树中,以业绩为导向,以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为标准,打造一批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基层先进。在典型宣传中,深入挖掘其感人事迹,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集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详而有实,要有特定的创新载体作为操作平台。

第一,要搞好一个新的直观的教育平台。包括使用党务板报、宣传栏、墙体广告和其他形式,宣传思想政治导向,促进党政建设,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第二,要打造好企业文化的创新平台。企业文化建设平台提供了新的载体,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也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是叠加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利用好内部刊物,宣传企业动态,弘扬企业文化。

第三,要完善网络媒体形式的载体。网络以其效率高、方便、广泛的优势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工作应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工作和渗透的覆盖面。

8结论

简而言之,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工会组织不仅应该全面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而且应该远见未来,敢于创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成为政治优势,最终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干建勇.物资企业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101-103.

[2]符明.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路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学理论,2010(34):349-350.

[3]张汝霞.思想政治工作在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市场,2016(47).

[4]罗柏华.新时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微[J].中国市场,2016(47).

[5]范建新.论当前报社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6(47).

[6]于敬岩.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21).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是目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政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是联系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把握住了打开干部群众心灵之锁的钥匙,就等于启动了思想创造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就掌握了一切工作的主动权。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能不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各级领导能否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能否以身作则。基层领导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首先要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层一般都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工作辛苦;二是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三是大部分基层员工专业知识、思想状况等参差不齐。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要转变认识,抓住中心,与时俱进,创造新路子,研究、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 基层 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是联系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把握住了打开干部群众心灵之锁的钥匙,就等于启动了思想创造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就掌握了一切工作的主动权。当前,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摆在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各阶层、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面临者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人员的思想状况,领导艺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起到带动和表率作用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能不能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各级领导能否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能否以身作则。基层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同样也是执行者,由于其地位特殊、责任重、作用大,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作风、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态度及理解都对群众有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思想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和改进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的带动和表率作用。

应当肯定,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带领群众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自己谋私利,却要别人克己奉公;自己争名利、闹地位,却要别人大公无私,服从分配;自己腐化堕落,却要别人廉洁自律。员工对这种人极为反感,让这些人去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做不好,还将极大地损害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是得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失去说服力。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教育和影响群众,身教重于言教,自身形象不佳,必然影响思想教育的说服力。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模范作用起好了,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让人心服口服,就会带动群众做好一切工作。

基层领导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首先要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要将基层实际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基层领导要清醒的看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真理的力量,又来自于人格的魅力,要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统一起来。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不到的,自己坚决不做;赏罚分明,公平公正,一视同仁,模范带头,廉洁自律。

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信于员工,才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和职业道德。要想有好的表率作用,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注重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无论置身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都能做到身正行端;其次要不要把职务和权利看作自己的责任,把党的事业摆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认真履行职责,带头遵守制度、政策和法规;再次要把廉洁从政作为力量源泉,把以身作则作为密切干部群众关系的关键,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形象,自觉在思想道德、工作作风等方面为干部员工作出表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好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带头和表率作用。

二、认清和把握基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基层一般都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工作辛苦;二是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容易产生工作责任心问题和麻痹思想、厌烦情绪;三是大部分基层员工专业知识、思想状况等参差不齐,还有待于提高。针对这些特点,要求各级领导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分析产生的根源,思考解决的办法。

一是结合基层实际,围绕生产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如结合党和国家的政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的进行教育疏导,对新的法规进行有组织的学习培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增强廉洁意识;

二是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广大员工的情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搞好各种屏蔽竞赛,增强激励机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三是做好基层福利工作。社会要发展,物质是基础,没有物质上的保障,人们的思想就会乱,就会影响正常工作。同时应当看到还有生活困难者,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是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树立好先进。常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一个好的榜样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偶像,无形中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好的老师;

五是要讲究工作艺术,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做责任心、平常心、愧疚心干部,多听、多看、多走、多想,不怕、不烦、不燥、不偏,和各种人交朋友,多谈心,常深入基层,和员工交心换心,使员工们感到领导就是他们的贴心人,有话就想给领导说,有困难就想找领导解决。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最终目的是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完成任务铺平道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求领导坚持民主的原则和疏导的方法,离开位子,放下架子,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不能感情用事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针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就要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它的切入点,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工作重点。

总之,基层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快进度,提高质量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广大员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把大家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各项工作上了。

三、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争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要转变认识,抓住中心,与时俱进,创造新路子,研究、解决新问题。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看到,自己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和践行者。首先要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不是一句空话。要用新的眼光和思想观念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基层工作的大局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身不是目的,二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这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目的。

>>>下页带来更多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政研论文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培养和造就有 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途径和 方法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民的思想观念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给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影响并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1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问题的症结分析

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变化”

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 教育 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

工作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农民日益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素质越来越高,思想越来越活跃,观念不断更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复杂多样。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设立村民议事会,实行村民自治,重大事情必须“一事一议”,农民与干部的冲突少了,但对干部的依赖性也低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主要靠权威推动的方法不再适用,单纯的报纸、文件、会议等抽象的内容已经显得单调呆板。农村对全方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农民关注的 热点 难点问题,回答和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疑问。

主阵地的影响力发生了变化。随着农民接受信息 渠道 的增多,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机扩大传播影响。农村的宣传主体、宣传阵地、宣传手段、宣传机制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①基层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认为“虚”,认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子,做虚功;二是认为“忙”,没有时间去抓,形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认为“难”,没办法去抓,认为群众现在最重视的是物质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驱动难以说服他们。②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会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开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原因是搞经济工作政绩比较明显,而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回报小;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观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工作往往收效甚微。③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有抬头趋势。在一些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封建意识、宗教迷信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流的意识,冲淡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模糊了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方向。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社会转型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社会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正处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很多现象缺乏有效的规范与约束,一些农村的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问题突现,这不但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很难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正常开展。

基层政权软化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政治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权力的收缩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真空,甚至出现软政权和软政府,政权的软化使一些地方的工作近乎瘫痪,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集体经济不够雄厚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经济原因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大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财力十分紧张,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见效慢、回报小的“无形工程”,也就懒得投入了,也有一些乡村资金缺口较大,历史债务沉重,各种公益事业都排不上队,拿不出钱来搞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依托和财力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不足,队伍不强,活动无领导,娱乐无场地,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客观上也为西方思潮、封建迷信、伪科学等非主流、不健康的思想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制度建设不配套是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的制度原因。由于经济转型期的制度建设不配套,一些环节透明度不高,极容易被那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人钻空子,引发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如村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公开,民主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等,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 解决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 其它 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牢牢树立“生命线”意识,采取有效 措施 ,扭转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软弱被动的局面。

强化主流意识,确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正确航向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如果我们不能用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就会有人用错误的东西误导群众;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争取群众,就会有人和我们争夺群众。要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没有可乘之机,以保证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不偏离正确的航向。

创优工作平台,筑牢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阵地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既包括有形的活动阵地,如组织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等,也包括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无形的载体。当前,应大力搞好农村多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和管理,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文娱活动创造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室,完善报刊栏、制度栏、 科普知识 宣传栏,重组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并充分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广播电视、农经网站、信息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拓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渠道,切实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宣教效果。

提高综合素质,打造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有生力量 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既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的领导,更要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所以,对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也得紧紧抓住这两股力量,壮大这两股力量。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思想教育于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丰富多彩的演出中、雪中送炭的关爱中、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不断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化解现实难题,增强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实际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是农民,只有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中去,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好事、做实事,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跟你走。只要能把发展生产、化解难题等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就一定能够形成“以软促硬,以硬支软”的生动局面,真正彰显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实际意义。

在社会民众中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不断加快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农村正经历着从思想观念到经营模式各个方面的大变革。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须依靠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多种途径去探索解决。这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需要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党的理论和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确定的工作目标上来。笔者从事乡镇基层级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多年,依笔者摸索 总结 的 经验 来看,在当前要使政治思想工作更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以下“五个注重”。

1 注重服务性,明确思想政治工作重点

镇党委始终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积极营造“创业、兴业”氛围,积极主动帮助农民培育主导产业,找准发展目标,增添发展后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农村经济工作之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把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工作决策上来,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洞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 注重针对性,大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实际,大力宣传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各项政策措施、惠民政策交给农民,做到政策人人把握,精神人人吃透,措施人人理解,行动人人参与,确保了农村的各项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加强现代科技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农民送科技书刊、送科技资料、抓科技培训等服务活动,大力普及科技知识,以科学知识开启农民心智,帮助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深入了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的专题教育活动,培养崇尚科学的思想,达到了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目的。三是加强“穷则思变”观念教育。以培养提高农民思维观念入手,解决“怨人穷”、“红眼病”等不良思想,教育农民树立“你发展、我追赶”的进取意识。四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做学法、懂法、守法、知法的公民,严格依法办事,依法享受民主权利,提高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3 注重实效性,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一是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层面,利用镇党校、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图书阅览室、文化中心学习室等阵地,进行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培训;二是立足创新载体,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活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农闲时机,开展理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实用技术、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思想大解放讨论活动,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抓住热点难点,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指导和帮助各村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农民群众思想得以熏陶,精神得以充实。 4 注重规范性,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名村委成员具体抓,确保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进行;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全年综合目标考核,突出量化考核指标,组织人员定期检查、督导。三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机制。利用镇党校、村文化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农民学习室、文化中心户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阵地。四是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机制。镇党委决定,根据各村支部开展活动情况,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经费运行机制,每年从镇财政拿出部分经费,由财政建立专账,确保村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5 注重保障性,建立健全好镇村两级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工作作风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培养干部,充分依托党校轮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经济、法律、计划生育、农村实用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农业知识的培训,从而促进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另一方面重视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进行不断调整、充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支队伍中来,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一、二、三卷.

[2]《浙江共产党员》和《时代先锋》等杂志

有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相关 文章 :

1.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2.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论文

3. 村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心得

4.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

5.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6. 有关农村社会实践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