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墙亲子图书馆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墙亲子图书馆论文范文资料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于国家图书馆论文范文资料

撰写图书馆论文就是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其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论文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眼睛,有一半文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图书馆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图书馆论文题目(一) 1. 如何做好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时期的图书馆工作 2. 校园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新的模式到复合图书馆的转变 3. 区域特色图书馆和大学学科特色图书馆建设 4. 构建我国图书馆格局 5. 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演变 6. 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探析 7. 浅析高校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服务实践 8.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分析 9. 以近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谈为什么研究图书馆 10. 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11. 图书馆开展亲子图书馆开展亲子 12. 国外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对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启示 13. 图书馆发展与建设 文化 强市的探索研究 14. 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文化强市的探索研究 15. 公共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16. 谷歌数字图书馆对我国图书馆数资源版权获取的启示 17. 数字图书馆 教育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18. 关于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发展创新 19. 从图书馆职能演变看图书馆的继承与创新 20.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21. 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用户认知与使用现状调查 22. 浅析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3. 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比较与思考 2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图书馆论文题目(二) 1. 图书馆工作创新中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运用初探 2. 结合茂名市图书馆谈公共图书馆在地方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及定位 3. 图书馆利用优势资源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 4. 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与创新分析 5. 借鉴发达国家少儿图书馆的发展 经验 、建设我国少儿图书馆 6. 中国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对比分析 7. 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思考 8. 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9. 浅议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差异 10.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的讲座服务现状调查 11. 图书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 1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公共图书馆虚拟网部署的新思考 13. 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的图书馆服务 14. 创新图书馆机制 推进图书馆发展 15.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 16. 数字图书馆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的转型 17. 图书馆与图书馆业务外包图书馆与图书馆业务外包 18.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19. 手机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 20. 地方社院图书馆在图书馆联盟中的角色和定位 21. 大学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论文题目(三) 1.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 2.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3. 图书馆本质和职业以及图书馆创新服务刍议 4. 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编目标准的发展 5. 智慧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更精彩 6. 浅议在和谐图书馆背景下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队伍的建设 7.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8.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究 9. 创新图书馆服务 焕发图书馆丰采 10. 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11. 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办馆开辟建设新模式 12. 图书馆档案管理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研究 13. 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馆利用习惯研究 14. 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构想 15. 图书馆精神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1. 图书馆管理论文 2. 图书馆专业论文优秀范文 3. 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范本 4. 图书馆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格式规范论文 5. 关于图书馆论文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关于亲亲论文范文资料

议论文是作文中比较难掌握的一个题材,很多学生都想知道议论文怎么才能得高分。 1优秀议论文范文精选 亲亲与明理 何谓亲亲,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明理,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谓孝梯,仁之本也、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觉得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人提醒他,结果又会不一样吧。由此可知:感情的亲疏对人的判断,影响不可谓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构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当时打动了皇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何以至此?不正是因为一个情字吗?文为心声,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传后世啊,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艺术大师倘若没有激情没有足以让观众共鸣的激情,而大师则沦为工匠、艺术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无时无刻不为感情而呼吸。这正为受感情所困扰埋下了伏笔。 当感情与真理并行不悸的时候,感情则成为激励人去奋斗的催化剂;可当感情与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如何呢?林觉民在《与妻书》里说:即是爱汝之心,使吾敢勇于就死也。在这里情感升华了,困扰消失了。爱汝之心与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合而化为一股浩然之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可以说: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在面临情感与真理的冲突时最惊心动魄的答卷啊! 然而古儒的经典里,却不是这样看的。即使是孔子也会在《春秋》里违心曲笔。至于孔子以下,自不待言。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伦理也成了束缚人的工具了。鲁迅怒斥封建礼教吃人,真可谓入木三分。在那样的伦理下,哪还有真理可言? 柏拉图背叛先师,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布鲁塔斯在刺人凯撒最后一剑时说:不是我爱凯撒少,而是我爱罗马多。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冲突时,他们是多可敬的言传身教! 点评:论证翔实语言典雅。一读这题目,你就会感到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作文。读罢全文你会加深这一印象的。开篇两个设问句始先破题,接着通过多方面卸翔实论证,明确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叫突时,应当选择真理。行文多方面选取论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将访文中的事例有选择地作为论据,足见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行文语言儒雅,显得大气不俗. 2高中优秀议论文及点评 调准感情集距拥有清晰世界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艺术家去参观一个人体艺术展,哪知道到了展馆却见馆前竖着一块月球表面的地质图。他怀疑自己迸错了展馆,一问方知那块地质图原来是人体放大一千倍的作品,名日:《人体的真谛》 也许,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如此,距离太近或太远都难以把事物认识全面。再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对真相的认知则更难了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任人唯亲?君不见多少笔客学霸结帮成派,互相吹捧?感情犹如---层雾,遮住了事物的真相;感情犹如一层烟,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把感情的焦距调准,才不至于把人体看成地图。 六祖慧能当初上山学道,五祖弘忍只称其为南蛮,而当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的绝世偶子展现在弘忍眼前时,弘忍立即调准自己感情的焦距,把衣钵传给了关系较疏远的慧能,而不是自己一向欣赏的人室大弟子神秀。于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世人的眼睛在六祖禅宗的拂拭下分外清醒。 康乾盛世,作为两朝重臣的张廷玉,当其弟弟张廷露在科举选拔申作弊而被问斩之时,他立即调整了感情的焦距,眼中看到的是的利益而非个人的感情,挥泪亲身监斩嫡亲胞弟。于是,雍正王朝整顿吏治的榜样高高矗立。 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谩,包青天怒铡包勉,不都是这样吗?世间事物的真相,都在感情的准确焦距上得以完美展现。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左右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我们必须以公正、纯洁、无私的心,准确把握感情,调准感情焦距。 请抹清自己的眼睛,把握自己的感情吧!只有如此,我们在对世界的摸索中才能拥有一个被准确认识的世界! 点评:角度集中论证充分。本文堪称一篇典范的驳论文,文章首先以一位艺术家参观人体艺展为例,肯定了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作者接着便开始着重述行只有调准感情的焦距,才能拥有清晰世界这一论点,以弘将衣钵传给关系疏远的慧能,张廷玉挥泪斩胞弟,诸葛亮挥泪斩马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另外,该文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都写得不落俗套,读完这篇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关注社会、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以及良好的识积累。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亲亲我的妈妈》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亲亲我的妈妈》的书。

本书的主人公是弟弟,原名赵安迪,是一个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和舒一眉,一个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文中讲了弟弟的爸爸因车祸而死,他的妈妈把他接回南京,舒一眉是电台主持人,常常晚上上班。也不管弟弟的学习,但弟弟一点也不落后,后来,卫师傅的到来,让这个家庭重新有了快乐。

我以后要多多读这样的书,从中懂得人生中的快乐。体会到家庭的喜悦和幸福,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在快乐中去寻找爱的真谛,寻找自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亲亲我的妈妈》作者笔下的一个被老师换做“赵迪安”、被爸爸叫做“安宝儿”、被妈妈称作“弟弟”的十岁男孩,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从照片里走出来的妈妈”……

在与妈妈的相处中,安迪认识了许多有好有坏的人,表姐可儿、姨夫宝林、“血爪”张小晨、坏人李轻松……一张梧桐树叶改变不了什么(见第九章),但一片充满爱的树叶却改变妈妈悲伤的心情治好妈妈忧郁症……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更是崇高的……想想你身边那些没有妈妈的人,生下来就没有人疼、没有人爱,天天在那破一个洞,这破一个洞的破房子里,身上的衣服一个洞接一个洞。冬天,刺骨的凉风一吹,冷的直哆嗦……比起这样你们已经好了很多。“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不要去跟妈妈顶嘴,抱怨这、抱怨那,你们已经很幸福了。

这是一本非常感人的小说,主要讲安迪这个小男孩,是被老师唤作“赵安迪”、被爸爸叫成“安宝儿”又被妈妈称作“弟弟”的十岁男孩。安宝儿在他爸爸车祸死后,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发生的故事。

妈妈舒一眉,因为是电台节目主持人,每天晚上都很晚回家,根本没有时间和他一起聊天、一起玩。但他们时间长了,他们从相认,再到相互关爱,这所以的一切都体现了母子亲情的可贵。

这本书告诉了我亲情是珍贵的、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身边的每个人,和兄弟姐妹。

读了《亲亲我的妈妈有感》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它是著名的黄倍佳写的,写了男孩赵安迪十年前是爸爸和姑妈的安宝儿;十年后他成了弟弟,十年前他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十年后他没有了爸爸。它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和妈妈的生活中,它发现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他白天睡觉,晚上上班。她明明是别人羡慕的电台主持人,却不让弟弟听自己的节目。她经常悄悄的落泪,他爱弟弟,却不知如何表达。

弟弟努力吸引着妈妈的关注,一点儿,一点儿打开妈妈的心。

这是一个渴望爱,获得爱的故事。

安迪是一个男孩,一个被老师叫做赵安迪,被爸爸唤作安宝儿,被妈妈称作弟弟的十岁男孩。他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看到了妈妈舒一眉---那个漂亮、 美丽、 冷漠,像是刚从照片上走下来的人。在这一瞬间,莫不可测的命运把弟弟阴险的的山崖,但在山崖的另一头,迎接他的是散发着甜橙香气,不知怎样疼爱孩子的舒一眉

这一部关于单亲孩子成长的小说,用充满爱意的句句话语,包裹了我一颗温暖的心。用充满灵性的篇篇文章,进入了我的内心深处。我看到了弟弟和妈妈在认识和相处中的种种陌生、 冷淡。可是我发现,就因为这种陌生、 冷淡,给了其他人物:姨妈舒宁静、表姐可儿、姨夫宝林、眼镜店老板卫东平、英语教师李轻松、同学张晓晨及外婆等人在小说里存在的空间。

就是这部关于单亲孩子成长的小说---亲亲我的妈妈让我难忘!

在快乐的时光里,我阅读了《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亲情小说,让我的感受颇深。

赵安迪是一个被老师唤作赵安迪,唤作安宝儿,妈妈唤作弟弟的十岁男孩,在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爸爸被一次意外车祸夺取了生命,命运把他推向了第一次在葬礼上见到,浑身散发着香橙味道的陌生女人,她的妈妈——舒一眉。

虽然在刚开始,舒一眉对弟弟的态度十分冷漠,可是渐渐地,每一次的训斥都变成了关怀,拉近了母子俩之间心的距离……

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可他们对我们的关怀更是常人给不了的。他们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几句话的鼓励;在你高兴的时候,陪你一起享受快乐;在你迷失方向时,为你指示前进的道路;在下雨时

为你撑起一把伞;在黑暗中为你点上一盏灯……

父母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多么幸福的里,就像鱼儿离不开大海,鸟儿离不开大树,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这些美好时光,时间一去不复返时再来后悔!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是由一名女作家黄蓓佳写的长篇儿童小说。

书的主要内容是讲的一个十岁男孩赵安迪和他的妈妈的发生的故事,赵安迪十岁之前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把他接走了,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新的城市,开始了新生活。渐渐地,赵安迪发现了妈妈的许多秘密,妈妈是一个电台主持人,

妈妈总是晚上上班,她除了叫舒一眉,还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心萍,而且她不让赵安迪听她的节目,她的心情时好时坏,常常对着窗外流泪……赵安迪一点点地揭开了妈妈的秘密,也慢慢地走进了妈妈的心里。

这本书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主人公赵安迪和妈妈之间的慢慢建立起来的爱,也体会到了他的伤感与不快乐,也看到了他与妈妈共同的成长。

我要向赵安迪学习的地方很多,要坚强,要关爱别人,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但是我不能像温室里的小花,每个人都要经历人生的四季,要学会成长。

《亲亲我的妈妈》里面讲了一个被爸爸叫做“安宝儿”被妈妈称作“弟弟”的小男孩赵安迪,他还有一个绰号“搬家鼠”赵安迪从小跟爸爸一起生活,刚出生妈妈就离开了他们。后来由于爸爸出了车祸,不幸离开了他。在爸爸的葬礼上赵安迪第一次见到那个像似从照片上走下来的女人——妈妈。陌生的妈妈把弟弟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南京。妈妈舒一眉是一位主持“星夜星语”栏目的电台主持人,身上总有股淡淡的香橙味,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母子俩刚开始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很不适应,他们从刚开始的格格不入、戒备紧张、彼此疏远,慢慢地靠近、理解、融入、相爱。

他们母子之间的故事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体会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读《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让我觉得很感动,主人公“舒一眉”和“赵安迪”——“弟弟”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感人。就让人觉得好像在放电影一样精彩。

一位抛夫弃子的母亲和一个乖巧懂事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从冷漠到亲情。疼爱,让人颇有感触。一次逝去父亲的,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冷淡与沉默。一次,帮表姐买卫生巾让他无地自容,一次演戏让他变成了一个可以做主的男子汉……

这是一部深切表达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小说。叙说男孩“赵安迪”与母亲“舒一眉”从相识。相处中陌生微妙和忐忑。故事起落有致,扣人心弦,文笔潇洒俊逸,激荡心灵。

前几天,妈妈帮我买了一本黄蓓佳写的《亲亲我的.妈妈》。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叫赵安迪,被别人叫做弟弟。他的爸爸因为一场车祸而离开了人间,被一个叫妈妈的陌生人带走了。接下来的几年,弟弟跟着妈妈去了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喜欢咬指甲的男孩—张小晨、眼镜店老板卫东平。弟弟终于搞清楚妈妈和爸爸的关系,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我妈妈为什么要离开我和爸爸?”

“妈妈为什么不要我们?”弟弟把爸爸的生日记住了,可妈妈舒一眉却忘记了,后来妈妈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两人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

这本书是有关单亲家庭孩子成长的小说。原来单亲家庭的小孩是很脆弱的。笑嘻嘻的单亲小孩,面具下面,或许隐藏着一颗破碎、伤感的心。弟弟虽然不喜欢妈妈的做法,但弟弟心里还是很关心、很喜欢妈妈的。因为妈妈始终还是自己最最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看了爸爸妈妈给我新买的书《亲亲我的妈妈》让我感受到了小主人公的孤独。

这本书大体讲了:安迪是一个男孩,是一个被老师叫做赵安迪、被爸爸唤成安宝儿、被妈妈称做弟弟的12岁男孩。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那个从照片上走下来的妈妈——舒一梅,和妈妈来到了南京。周围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再加上和妈妈舒一梅之间的那一层隔膜,他像一个过路人。命运把他推进了一个悬崖……

读了这本书,我很同情这个患有轻微孤独症的男孩弟弟,他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有爸爸妈妈,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加上妈妈也是一个患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两人之间没说过几句话,才形成了这个让我惋惜的隔膜,就是他让弟弟和妈妈领悟不到爱。

我是一个更平常孩子一样,有爸爸,也有妈妈的孩子,我要学会珍惜!

暑假中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叫赵安迪,从小跟爸爸一起生活,在他十岁的时候爸爸出车祸死了,于是他就跟着年轻漂亮的妈妈生活。他的妈妈是一个轻微抑郁症患者。

我喜欢书中的外婆,她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她很疼爱赵安迪。

赵安迪是一个既勇敢又懂事的孩子,当有人欺负她的好朋友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当妈妈发病的时候,他会提醒妈妈平静情绪;当去世的爸爸生日的时候,他叫外婆、大姨妈做爸爸喜欢吃的菜,和妈妈一起祭拜爸爸;当有人骚扰他妈妈的时候,他就像男人一样保护妈妈。

我要向赵安迪学习,好好爱妈妈,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关于图书资料论文范文资料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 措施 ,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 教育 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 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技术 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 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 期。

[2] 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 年第6 期。

[3] 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摘要]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措施,使图书馆更好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 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 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发布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 收藏 ,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3]林晓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1.

[4]王末.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

2.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 图书馆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4.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5.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和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论文资料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 措施 ,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 教育 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 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技术 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 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 期。

[2] 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 年第6 期。

[3] 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摘要]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措施,使图书馆更好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 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 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发布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 收藏 ,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3]林晓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1.

[4]王末.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

2.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 图书馆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4.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5.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和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