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书籍就有了让人类进步的阶梯,向往进步,向往书籍。有人为了看书,把自己关在图书馆,泡上一天,饭不吃,觉不睡,这是一个人为了看书,把自己锁在书籍中的极致。有人为了看书,可以一天里无时无刻把书放在手中,甚至睡着了,手里都是拿着书的,这是一个人爱书爱到极点。有人为了看书,可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让自己一天都处于书中的剧情,这是一个人看书看到痴狂。书籍仿佛是我们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就像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它还可以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把它放在心上,认真听,认真看,认真读,认真想。使自己看书时,把自己融入到书中,体作文会主人公的感受,经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聆听主人公的心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书籍是你迷茫时的指示牌,在你找不到方向时,为你指一条明路;书籍是你休息的方式,在你累了时,拿出一本书籍解决你的劳累;书籍是你在无处发泄自己怨念时的听众,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怨念传于书籍,书籍将是你最忠实的的听众。书籍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怎么也说不完的,是怎么也感受不完的是怎么也聆听不完的。书中充满了雅,充满了文学的气息。俯仰大地兮月白烟仓,偏偏轻举兮遨游帝乡,难绘虚妄,难解惆怅。这时,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亿昔练华娓娓,人在涯角,吾不识月华霏霏,唯有书籍懂晦朔之间,人何皎皎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可以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写写国内的和国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过程。 一、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关于书籍书籍的论文可以这样来写首先提出一个论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后依据这个论点去找论据家加以论述。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 措施 ,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 教育 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问题 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方法 ,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 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 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 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主权,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论\文\网 LunWenNet\Com]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2、营造图书馆人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 网络技术 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 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 期。
[2] 杨学泉:《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论坛》,2001 年第6 期。
[3] 王永生:《创新方略论》,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摘要]在信息资源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管理创新措施,使图书馆更好发挥其教育和服务的职能,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更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要为高校师生提供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积极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极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载体的出现,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现代图书馆的技术环境,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与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深刻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管理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缺乏复合型人才。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深层次图书馆管理人才还欠缺,馆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开拓型服务理念。随着高科技及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由单一的信息处理者向适应迅速发展的情报技术环境管理者转移。目前图书馆员还是一个介于传统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因此不能实现高效管理,缺乏开拓服务理念。三是管理机制落后。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为宽松型。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竞争和压力。陈旧的管理机制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是文献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存在购书经费不足,新书补充不及时的状况。同时各高校之间不能实现资源同享,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可见,无论从高校发展形式,还是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创新
不断加强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所需。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员的 文化 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图书馆员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作为现代图书馆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来鲜明,越来越个性,图书馆应根据个性化的要求,摈弃传统的服务观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贯穿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中,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极大限度的为读者提供一切方便,读者第一,让读者满意的观念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传递的方式和手段已有很大的转变。除在传统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服务,馆际互借等服务之外,还应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询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服务,还可以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3.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明确图书馆的 规章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部门按职能划分,借,阅,参的分类趋向合理。由于传统的人事编制体制,导致了图书馆员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不平衡。这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可见创新体制,大胆改革,实现竟聘制度,公开公正进行考核和选拔,实行激励和奖惩制度,也可以大胆引进或“租赁”人才,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
4.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利用网上信息资源。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高度共享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知识信息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来说,充分利用网上的免费资源,订购一些电子图书,期刊,不失为节省经费的有效途径。二是创建虚拟图书馆。虚拟馆藏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已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图书馆能否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实力和特色的重要标志。虚拟馆藏是由图书馆员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目的收集,整理,编辑,再发布到本馆图书馆网站成为本馆馆藏。它是搜索引擎,专业指南系统以及指引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明显的针对性。三是以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数字图书馆。发挥“特色”优势是能有效利用馆藏资源,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观念更新的体现。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读者的特点,加强学科特色文献的 收藏 ,使其更适应本学校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任重道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紧跟历史的潮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力.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2):54-55.
[2]张美薇.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J].大庆社会科学,2008,(8):107.
[3]林晓丹.试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1.
[4]王末.浅谈图书馆管理创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
2.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3. 图书馆管理论文毕业范文
4. 关于图书馆管理论文精选范文
5.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和服务--图书馆管理论文
相关范文: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有关问题探讨【内容提要】在阐述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有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若干建议。【摘 要 题】专题探讨【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illustration of&n1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元数据方案就是数字图书馆中所使用的信息描述方法。数字图书馆的运作,无论是存取过程还是检索过程,都是以元数据方案为基础实现的。换言之,元数据方案为数字图书馆分布式信息资源的发现和检索奠定了基础。因此,元数据方案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特征、运行模式和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为了实现这一总体性能,达到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应遵循下列原则。 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标准问题最重要的是元数据的制作,而与元数据的制作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元数据方案的设计。然而,目前在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就DC系列元数据而言,在同一元素的著录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北京大学拓片元数据要求在权限(Rights)元素中著录馆藏地址、允许使用的用户范围,而在《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规定著录有关权限管理的声明,包括知识产权等。其次,对于同类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有的图书馆已经采用DC元数据,有的则仍然采用MARC元数据。这种著录内容和同类信息资源所用元数据的不一致都会给数据交换的带来困难。最后,各个元数据所采用的编码语言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采用HTML,有的采用SGML或XML。由于各个编码语言的标签设置、内容、可扩展性的不同,则会影响元数据的通用性。元数据方案的标准化原则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元素著录内容的标准化、同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著录所采用元数据的一致性、元数据方案所采用编码语言的统一性这几个方面。 元数据方案的准确性原则所谓准确性原则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中元素的定义、使用的术语等不能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导致不同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元数据方案能够准确地描述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元数据方案不仅要规定元素的设置、著录规则、标记语言的使用,而且要规定著录所依据的标准、传输交换语言等。当前困扰各个搜索引擎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其查准率。搜索引擎的低查准率究其原因是其对信息资源特征的揭示不够准确、深入。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类型多样,既有文字信息,也有音频、视频信息,只有准确地揭示它们的特征,提供高质量的元数据,才能保证较高的查准率。 元数据方案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原则元数据方案的通用性与专用性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通用性是指元数据方案可用于数字图书馆多种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所谓专用性是指元数据方案只适用于数字图书馆某一特定类型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制作。具有通用性的元数据适用于组织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通用性元数据有两种:一种通用性元数据的结构非常庞大、复杂,但是具有很好的描述深度,因为所有的情况都已经定义了,比如MARC元数据。另一种通用性元数据,其结构非常简单,好学易用,仅仅只有几个非常普遍的属性,但对特定类型的信息资源的描述能力不够。而具有很好专用性的元数据,其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信息资源描述能力很强,但无法覆盖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类型多样,过分强调专用性会导致多种元数据各自为政。因此,在设计元数据方案时,设计人员需要在通用性和专用性之间加以协调、平衡,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元素设置的可扩展性原则所谓元素设置的可扩展性原则是指在元数据方案设计时,为元素、元素的限定词以及属性值的扩充留有一定的余地。数字图书馆要处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非常广泛,而且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应用背景更为复杂。如果元数据方案只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描述,一些针对特定应用背景的内容并不纳入,那么,应允许使用者在不破坏已规定的标准内容(如元素的语义定义)的条件下,扩充一些元素或属性值。此外,元数据是一个发展活跃的领域,新的元数据元素会不断出现,老的元数据元素会不断修改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生存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新的信息源也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元数据方案允许将新的元数据元素容纳于其中,或者要求修改更新已经注册的元数据方案。 元数据方案的互操作性原则所谓元数据方案的互操作性,是指在由不同的组织制定与管理且技术规范不尽相同的元数据环境下,要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检索界面,确保系统对用户的一致性服务。在具体应用上,互操作性表现为易转换性,即在所携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可方便地转换为其它系统常用的元数据。2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非MARC元数据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质量问题在此,根据我国当前引进、研制元数据的状况,将现存的元数据分为两类,即MARC元数据和非MARC元数据。MARC元数据包括USMARC、UNIMARC、CNMARC等。非MARC元数据包括DC系列元数据和非DC系列元数据。DC系列元数据是指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对DC元数据加以引进并改造而生成的针对特殊类型信息资源的元数据,也就是说这些新出现的元数据是在DC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改进。例如,DC元数据、北京大学拓片元数据、《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通用格式》以及清华大学的建筑元数据。非DC系列元数据包括TEI头标、EAD、GILS等。目前将非DC系列元数据用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的呼声很高。美国图书馆协会(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ALA)编目:著录与检索委员会(Committee on Cataloging: Description and Access,简称CC:DA)在《元数据与编目规则研究报告》(CC:DA Task Force on metadata and Cataloging Rules:Final Report)中以TEI头标、EAD等元数据为例,就非DC系列元数据作为编目源的情况做出评估,得出三点重要结论。第一,非MARC元数据在专门针对其用途而设计的系统中效率最高,但在图书馆目录系统中的效率就不是最高的。第二,不符合AACR的普通元数据进入图书馆目录的时候,总是需要图书馆编目人员对其进行严格审查。第三,绝大多数非MARC元数据方案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区别相似的信息资源或者内容基本相同而不同版本信息资源。[1]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地利用各种编目规则和其它一些质量保证手段,非MARC元数据才能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众所周知,非MARC元数据大多数是一些资源描述机构针对自己的需要而开发的。在这些元数据方案中,元数据的制作可以由专业的编目人员完成,也可以由根本没有任何经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自己完成。非专业人员制作的元数据具有费用低、元数据的专指性较好的优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属性和特征的揭示程度差别很大,进而影响元数据的总体质量。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元数据仍然由专业人员提供。例如,TEI头标是一种复杂的元数据,绝大多数TEI文本都是由人文科学领域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创建,而TEI头标通常是由图书馆员创建或维护。如果让非专业人员参与元数据的制作,那么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就应解决元数据制作质量的检测与管理问题。 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的关系目前,有些数字图书馆纷纷采用DC元数据作为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格式。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筑数字图书馆项目以DC元数据作为基本框架,结合建筑资料的实际情况对DC元数据进行改造,扩充为THDL——清华大学建筑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格式。北京大学依据DC元数据开发了拓片元数据格式。上海图书馆也使用了DC元数据。自从DC元数据产生以来,图书馆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图书馆是继续使用MARC元数据,还是舍弃MARC元数据,改用DC元数据?具体到我国,在任何一个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关系的处理。DC元数据最初的定位是处于全文索引和复杂格式的元数据之间,提供简单明了的元数据格式。DC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DC元数据结构简单,而MARC元数据复杂。DC元数据经过数次研讨会后,对其进行扩展,使用修饰限定词使得DC元数据不可避免地复杂起来。其扩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应用领域比较复杂,DC元数据没有足够的元素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各种重要特征;二是人们希望DC元数据应用于多个领域。实际上,无论如何扩展,DC元数据不可能解决所有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描述问题。笔者建议:由国家标准化权威机构——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来制定适应于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元数据方案。这样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就某一类数字化信息资源采用何种元数据著录达成共识。目前,在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并存的情况下,信息资源的存储与检索必然涉及MARC元数据与DC系列元数据两者之间的转换,是将全部MARC元数据转换为DC元数据,还是将DC元数据转换为MARC元数据?笔者认为,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转换的目的是实现一条记录可以以MARC元数据和DC元数据两种格式来显示以及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但是,如果用户没有这种需求或者两者之间不转换并不影响数据交换,则没有必要进行转换。也就是说,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需要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相互转换。MARC元数据与DC元数据之间的转换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MARC元数据的描述能力大大丰富于DC元数据,如何尽量解决两者之间转换所产生的歧义与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丢失等难题。 元数据的编码语言问题元数据的编码语言是指针对元数据元素和结构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具体语法和语义规则。目前,各种元数据使用的编码语言是不同的,包括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 Markup Language,简称SG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三种形式。有些元数据明确规定使用何种标记语言,如TEI头标、EAD和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数字地理空间元数据内容标准》使用SGML。也有些元数据没有规定使用何种编码语言,如DC元数据,有使用HTML,也有使用XML的。从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要出发,元数据的作用是传递计算机系统可以理解的描述信息和存储数据。计算机首先要理解元数据的各个元素或字段序列化的方式,即按怎样的顺序和结构来组织各个元素及其内容。所使用的编码语言不同,元数据编码规则以及记录格式也存在差异。这样则不利于数据的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从长远利益来看,有必要对元数据的编码语言进行统一。3 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的若干建议 推进元数据标准化进程,提高元数据的互操作能力目前,国内出现了许多种元数据,例如,拓片元数据、建筑元数据、古籍元数据、中文数字化全文文献元数据等,由于每种元数据都是由不同图书馆研制而成的,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因此,就会出现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有利于DC系列元数据与MARC元数据形成优势互补,也可以使某些适合用DC系列元数据描述的特定类型信息资源被充分地揭示和利用。同时,这种局面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目前,我国DC系列元数据至少有4种以上,那么对DC系列元数据是否一体化;那些特定类型信息资源以前的机读记录该如何处理等。笔者主张DC系列元数据一体化,反对各自为政。DC系列元数据都是在DC元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与信息资源特点进行了修正,所以这些元数据的核心或实质仍然是DC元数据。这一点可以作为DC系列元数据一体化的基础,但是,这种一体化工作完成就需要各个研制单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需要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出现加以强制执行,从而结束元数据结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于那些原由MARC元数据著录的信息资源来说,MARC记录已为受编信息资源提供了著录内容详尽,查全率高的机读格式,在受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舍弃原有的元数据,而采用其它元数据方案。 选择适用的编码语言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设计中,编码语言的选择也是关键步骤之一。目前,在DC系列元数据中通常使用HTML、SGML或XML。有比较才有鉴别和选择,我们不妨对这三种编码语言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XML是SGML语言的一个子集,同HTML一起成为SGML家族的主要成员。SGML是一种元语言,可以用来定义其它更专门的标记语言。HTML是由SGML定义出来的,专门使用在WWW上的标记语言。SGML是很好的资料存储格式,适用于任何复杂的文件,但不便于网络传输,SGML非常复杂,不易学习掌握。XML与HTML不同,XML是SGML的一个简化版本,实际上,XML也是一种元语言。与HTML不同的是,XML并没有语义上的元素定义,也没有预先定义好的一套标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定义自己的标记。XML是可扩展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能力,同时它很有可能在今后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标记语言。但是,目前,XML在网络上的应用不如HTML广泛。由于HTML文档本身的结构性不强,扩展能力差,描述内容的能力也较弱,因此不太可能成为今后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主要编码语言。笔者建议,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编码语言采用XML。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应面向专业编目人员信息资源编目实际上是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判断和组织的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分类、描述、归并及格式化等过程;分析过程则包括区分、验证、评估、比较、解释及综合过程。[2]总之,信息资源编目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增值的过程。目前,困扰信息资源编目的主要问题是费用。一是时间的花费,二是金钱的花费。费用问题使得许多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者希望所研制的元数据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制作。毫无疑问,非专业人员制作元数据的费用低,然而这种低费用是以牺牲元数据的质量为代价的。笔者认为,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而言,元数据的总体质量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元数据,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像搜索引擎一样,查准率很低。所以,建议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应面向专业编目人员。只有专业编目人员利用编目规则及书目控制等手段,才能够提供具有较高质量的元数据。 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其它技术运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库技术、全文检索技术、开放式网络词表/分类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中,我们需要与这些技术进行衔接并加以应用。以联合在线资源目录(Cooperative Online Resource Catalog,简称CORC)为例加以说明。CORC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为本地或网络电子资源创建书目元数据的系统,是一种为电子资源编目的数据库和工具包。CORC利用了网上杜威分类法数据库,实现了编目过程中DDC号码和主题标目自动分配。同时,CORC数据库的软件平台采用Mantis,这是一种适用于任何元数据定义与界面的网络资源编目系统工具箱。Mantis用XML存储记录,使得记录的输出非常容易,且有MARC、DC HTML和DC RDF、XML多种格式可供选择。CORC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因此,我国在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它技术的运用。【参考文献】[1]CC:DA Task Force on metadata and Cataloging Rules:Final Report,August 21,1998[EB/OL].[2001—03—05]. .[2]真溱.矛盾重重的元数据世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6):56—59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信息检索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比如,我国某研究所用了约十年时间研制成功“以镁代银”新工艺,满怀信心地去申请专利,可是美国某公司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获得了这项工艺的专利,而该专利的说明书就收藏在当地的科技信息所[7]。科学研究最忌讳重复,因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在研究工作中,任何一个课题从选题、试验直到出成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二)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研究人员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研究人员的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三)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传统教育培养的知识型人才已满足不了改革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需求,新形势要求培养的是能力型和创造型人才,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自学能力和独立的研究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库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的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如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篇1 浅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 【摘 要】文章阐述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因素,并且对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环境;分析;安全 经过目前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又是其核心和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的安全性。所以,为了保证网络信息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是网络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网络数据库的模型构建 网络数据库的基础是后台数据库,其访问控制功能是由前台程序所提供。查询、存储等操作的信息集合是由浏览器完成的,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其特点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能够实现访问控制和最小冗余度,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图1是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模型图如下 该模型是在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具体是由三层结构组成,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浏览器等。整个系统和用户连接的接口,是通用的浏览器软件。作为第一层的客户端,浏览器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信息的输入,将代码转化为网页,提供交互功能,同时处理所提出的各种请求。而第二层的WEB服务器是作为后台,通过对相应的进程进行启动,来响应各种请求,同时生成代码处理各种结果,若数据的存取也在客户端请求的范围内,则数据库服务器必须配合WEB服务器,才能对这一请求共同进行完成。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库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不同的SQL服务器发出的请求起到协调的功能。 二、分析网络数据库安全性 1、分析数据安全性 网络数据库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安全性能会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很多重要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例如一些账务数据、金融数据、还有一些工程数据、技术数据、涉及到规划和战略发展的决策性数据等等,属于机密信息,严禁非法访问,对外必须严格保密的数据等。而针对企业和公司,内部资源的筹划、对外交易的进行、日常业务的运作等等,必须依赖网络数据库进行,所以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2、分析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数据库是否安全,直接决定了服务器主机和局域网的安全性能,数据库系统配置的“可从端口寻址的”,表示只要具备数据的使用权限及适合的查询工具,都可直接连接数据库及服务器端口,而针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检测,可巧妙避开。而多数数据库还具有公开的密码和默认号,而这种默认账号的权限非常高,既可访问数据库的各级资源,同时还可按照指令对操作系统进行操作,甚至还能开启后门,对监听程序进行存放,进而获得相关口令,对整个局域网进行控制,产生较严重的危害性。 3、分析影响数据库的安全因素 数据库服务器是网络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里面有大量敏感的和重要的信息存在,所以数据库的安全性对保存的数据的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网络数据库不仅有着较大的处理量,较集中的数据信息,同时数据有着非常频繁的更新,用户访问量也非常巨大。所以,对网络数据安全带来威胁的影响因素有: (1)用户没有执行正确的访问操作,造成数据库发生错误; (2)人为对数据库进行破坏,造成数据库不能恢复正常; (3)非法访问机密信息,而表面又不留任何痕迹; (4)通过网络,用户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时,会受到各种搭线窃听技术的攻击; (5)用户采取非法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窃取; (6)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对数据库进行修改,造成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面对以上种种威胁,只进行网络保护还根本不够,由于和其他系统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数据库中所含有的各种数据敏感级别和重要程度不同,同时还具有共享功能,为拥有各种特权的用户提供服务,所以它对安全性的要求更广,也更为严格,不仅仅需要对联机网络、外部设备等实行物理保护,为防止敏感数据被盗用,同时对非法访问进行预防,还必须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对网络数据库实行安全防范的措施 目前所采取的各种防范策略中,往往还不全面和具体,无法真正实现数据库的安全保障。所以在网络环境下,针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应从日常的维护和开发,系统的设计等整体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建立各种安全机制,形成整体的安全策略。 1、研发信息管理人员应转变设计观念 首先研发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只对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进行重视的错误看法,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彻底评估所要开发的系统和软件,从后台数据库系统及前台开发工具,以及软件和硬件的实施环境等方面,查找信息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硬件环境及开发工具的不合适,造成数据库的泄密,进而使整个系统出现不稳定现象。 2、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应综合考虑数据库安全性 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必须对数据库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具体涵盖以下两点内容: 1)外围层的安全 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系统安全,而来自病毒的侵犯是最主要的威胁,所以为了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出保证,必须规避外层中病毒的扩散和隐藏及入侵,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将防、杀、管结合在一起,对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虚拟专用网进行构筑,采用技术,使网络路由的传输安全性和接入安全性得到保障,利用防火墙技术,实现网段间隔离及网间隔离,既避免系统遭受非法入侵,同时也使网络边界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网路数据库外围安全重点是在WEB服务器及操作系统上,既要进行物理保护,同时还应进行应用服务器的保护,通过加密等方式,预防在传输过程中,数据被篡改或监听。因为该层对数据库自身的加密并为涉及,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文件的加密,也无法使用密钥管理。同时由于主要是以WEB浏览器服务输出进行该层的运行程序,所以在ASP等具体应用软件上,更要实现其安全性能。 2)核心层安全 在整个网路数据库系统中,应用软件和数据库是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若滥用、非法复制、窃取、篡改、丢失软件和数据,将会对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严重的会危害到社会安全。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控制用户访问权限,从数据库的加密、恢复和备份、数据分级控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防范,使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得到保障。数据分级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可对数据库实行信息流控制。采用加密控制,通过加密数据库文件,提供几种不同速度和安全强度的加解密算法,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设置。 四、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各种建立在Internet及计算机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支撑和完成各种事物的运作。在网络环境下,开发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安全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安全提供保障,以实现一种预期的效益,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莉.春梅.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漏洞及解决方法[J].福建电脑,2007(12). [2]钱菁.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12).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范文篇2 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策略 摘 要: 主要对现今网络环境中数据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详尽论述,并由此全面地分析提高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安全对策 随着网络在21世纪社会当中的普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地 参与进来,并且将企业的核心逐渐的转向互联网,在地理区域内分散的部门和公司以及厂商对于数据库的应用需求明显呈现出过旺的趋势,在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当中逐渐的从单机有力的扩展到了整个网络环境,针对数据的收集和储存以及处理与后期的传播方式都从集中性迈向了全面分布式模式。企业在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时候,尤为重视的是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 1 网络数据库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的基础是计算机的后台数据库,在加上前台程序所以提供的访问控制,对于数据的储存和查询以及信息之间的集合操作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浏览器进行逐步完成。当前信息处理网络环境当中,有效的将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多用户的共享是数据库存在的最大特点,然而与此同时对于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一致性都有着有效的保障,有力的实现了最小程度的访问控制。 网络数据库所采用的两个典型的模式是B/S模式和C/S模式。C/S所采用的模式主要分为三层结构:① 首先是客户机;② 应用服务器;③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由客户机将数据传输到应用服务器,然后再次传输到数据库的服务器当中。B/S所采用的模式其主要也是分为三层结构:① 首先是浏览器;② Web服务器;③ 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表现形式如上所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网络数据库模式在结构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共同点,它们全部都涉及到了网络和系统软件以及应用软件。 2 各层安全机制详述 网络系统安全机制 如果数据库受到了外部恶意的信息的攻击侵入,首先是从网络系统开始进行攻击入侵,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数据库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就是网络系统的正常安全。我们仅站在技术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大致的分成其防入侵检测以及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等。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首先,计算机系统当中都安装有防火墙,防火墙的广泛运用俨然成为了现今一种最基本的防范措施。防火墙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可信任的网络以及不可信任的网络之间的访问渠道进行有效的监控,针对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建立一道有效的防护措施屏障,将外部网络当中的非法访问进行有效的拦截并且将内部信息进行有效的阻止防止信息外流。防火墙对于外部的入侵具有强有力的防范控制,但是对于网络内部产生的非法操作却无法进行阻拦和加以有效控制。 其次,关于入侵检测,是近几年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有力的防范技术,它主要采用了统计技术和规则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在一起的防范技术,入侵检测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对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出是否有被入侵或者滥用的情况。 最后,针对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对于以往独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点和诸多方面的缺陷,协作式入侵检测技术都有着极好的弥补,其系统当中IDS是基于一种统一的规范,入侵检测组件之间的信息都有效的自动进行交换。而且通过信息的自动交换可以对入侵信息进行有效的检查,并且还能够有效的在不同的网络环境当中进行运用。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目前,市场上计算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Windows NT以及Unix操作系统,其所具有的安全级别一般的处于C1、C2级。主要的安全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主要是在本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上进行配置,主要保障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码策略和账户锁定策略以及审核策略和IP安全策略等一系列的安全选项,其具体运用可以体现在用户的账户以及口令和访问权限等诸多方面。 ② 安全管理策略。主要是网络管理员对系统安全管理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因为,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各不相同,所以需要采取的安全管理策略也都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方法,但是主要核心依旧是有力的保障服务器的安全以及对各类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③ 数据安全策略。这点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体现:数据的加密技术和对数据进行备份以及数据储存当中的安全性等。由此可以采用的技术有很多,其中主要有:认证、IPSec ,SSL ,TLS,等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 数据库系统在操作系统当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入侵数据库的人员可以对操作系统当中的漏洞及其数据库当中的文件进行直接盗取,还可以利用OS工具进行违法操作和对数据库文件内容进行篡改。所存在的这种隐患数据库用户一般很难以察觉,针对这种漏洞进行分析被认为是BZ级别的安全技术措施。数据库的层次安全技术,主要针对当前两个层次已经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解决,保障数据库安全性。那么对于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就必须要求有一套较为强有力的安全机制。 客户端应用程序安全机制 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方面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具有强有力和实现比较快捷方便是其主要的特点,而且还能够根据需求的变化很容易做出相对应的更改。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用户的合法登陆以及身份的验证,而且还能够对数据进行直接的设置。想要应用系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首先就必须在应用程序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控制。另外,针对客户应用程序的编写也具有着较大的灵活性,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技巧性,可以有效全面的实现管理的灵活和安全。 3 使用DBMS安全机制防范网络攻击 有很多大型的DBMS对于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的提供相对来讲都是非常完善的,而且针对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系统的认证和授权 认证是验证系统中请求服务的人或应用程序身份的过程;授权是将一个通过身份认证的身份映射已经授予数据库用户的许可的过程,该过程限制用户在数据库内部允许发生的行为。对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权限设置时,应该为DPeb程序单独设立一个受限的登录,指定其只能访问特定的数据库,并为该特定数据库添加一个用户,使之与该受限的登录相连,并严格设定该用户的数据库权限。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通过数据备份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管理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数据进行恢复,保持原先所处理的状态,对于数据的一个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着强有力的保障。通常对于数据库的备份一般都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备份形式:其一静态备份;其二动态备份;其三逻辑备份等。然而对于数据库的恢复,可以采取磁盘镜像和数据库备份文件以及数据库在线日志等诸多方式进行有效的恢复。 全面有效的加强审查 通过有效的审查,用户可以将数据库当中所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能够得以有效的自动记录,然后将所记录的信息全部保存在审查的日志当中,对于审查进行全面加强利用可以有效的跟踪信息,将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都进行充分的重现。因此,就可以有效的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员以及存取信息的时间和内容等线索,这样就方便有效的追查有关责任,与此同时关于系统安全方面的弱点和漏洞审查也可以有效的进行发现。 4 总结 现代社会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网络信息技术也有着空前的发展。然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高速发展,其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更是当今不断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网络入侵系统手段的不断提高,其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一步提升。只有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进而全面有效的处理出现的一系列的新问题。总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是新时期一个永久性的重要问题,只有全面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防范手段以及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够更好的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行有效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世忠,浅谈网络数据库安全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5). [2]戴雪蕾,基于SQL SERVER的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04). [3]梁建民,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探讨[J].光盘技术,2008(09). 猜你喜欢: 1. 网络数据库安全论文 2. 关于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3. 数字图书馆论文参考范文 4.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5. 技术类论文范文
撰写图书馆论文就是运用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其最重要的是图书馆的论文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眼睛,有一半文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图书馆论文题目,希望能够帮到你!图书馆论文题目(一) 1. 如何做好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型时期的图书馆工作 2. 校园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新的模式到复合图书馆的转变 3. 区域特色图书馆和大学学科特色图书馆建设 4. 构建我国图书馆格局 5. 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演变 6. 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探析 7. 浅析高校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服务实践 8.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分析 9. 以近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谈为什么研究图书馆 10. 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11. 图书馆开展亲子图书馆开展亲子 12. 国外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对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启示 13. 图书馆发展与建设 文化 强市的探索研究 14. 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文化强市的探索研究 15. 公共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16. 谷歌数字图书馆对我国图书馆数资源版权获取的启示 17. 数字图书馆 教育 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18. 关于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发展创新 19. 从图书馆职能演变看图书馆的继承与创新 20.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21. 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用户认知与使用现状调查 22. 浅析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3. 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的比较与思考 24.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图书馆论文题目(二) 1. 图书馆工作创新中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运用初探 2. 结合茂名市图书馆谈公共图书馆在地方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及定位 3. 图书馆利用优势资源助推社区图书馆发展 4. 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与创新分析 5. 借鉴发达国家少儿图书馆的发展 经验 、建设我国少儿图书馆 6. 中国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对比分析 7. 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思考 8. 浅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9. 浅议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差异 10.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的讲座服务现状调查 11. 图书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 1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公共图书馆虚拟网部署的新思考 13. 基于“图书馆—环境—用户”三螺旋理论的图书馆服务 14. 创新图书馆机制 推进图书馆发展 15.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企业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 16. 数字图书馆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的转型 17. 图书馆与图书馆业务外包图书馆与图书馆业务外包 18.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19. 手机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影响 20. 地方社院图书馆在图书馆联盟中的角色和定位 21. 大学图书馆管理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论文题目(三) 1. 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 2.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3. 图书馆本质和职业以及图书馆创新服务刍议 4. 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编目标准的发展 5. 智慧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更精彩 6. 浅议在和谐图书馆背景下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队伍的建设 7. 中国图书馆年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得多项表彰 8.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探究 9. 创新图书馆服务 焕发图书馆丰采 10. 图书馆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11. 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办馆开辟建设新模式 12. 图书馆档案管理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研究 13. 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馆利用习惯研究 14. 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构想 15. 图书馆精神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1. 图书馆管理论文 2. 图书馆专业论文优秀范文 3. 图书馆方面的论文范本 4. 图书馆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格式规范论文 5. 关于图书馆论文
社区图书馆对于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地方经济、科技、 文化 发展,促进地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摘要:从宏观视角,通过对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图书馆(室)服务职能和管理现状的分析,诠释了社区图书馆(室)的功能,提出管理模式,以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管理;方策研究 1 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 社区图书馆(室)是文化事业、公共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文化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文明社会风尚、拓展社会服务的切入点。目前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对象不明确,开放程度不够;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服务阅读的项目、手段单一,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多层次的阅读需求;仍明显具有图书馆(室)传统的内向服务特征和封闭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建设观,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功能。 2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区图书馆(室)应该成为社区的信息中心 身处信息社会,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畅通 渠道 ,需要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中心。它不仅具备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功能,通过借阅使社区居民获取信息,还应当满足社区居民不同文化和信息的需求。如: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劳动就业咨询、国家政策咨询等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文化 教育 场所 社区文化教育是一种内容广泛的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 家庭教育 ;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既有青少年的教育,也有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离退休人员的休闲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室)要通过各种渠道,满足读者借阅图书、查找信息的需求。只有完成这些教育功能,社区图书馆(室)才能成为社区教育的培训基地与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应成为社区居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社区图书馆(室)还应强化文化休闲的服务功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休闲功能日益重要,这也是提高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社区图书馆(室)的服务管理应当充分体现这种功能。 3 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为了转变服务角色,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必须变革与创新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知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海外 经验 和模式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1)美国模式 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办得最好的,有上万家,惠及全美所有人口,其藏书量也非常惊人。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 儿童 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图书借阅证。 (2)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这个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3)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4) 香港模式的社区图书馆 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大型图书馆数量极少, 而社区图书馆却星罗棋布,通常出家门没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 十分便利。相比内地,香港的社区图书馆可谓发展得很有特色,值得借鉴。 (一) 香港地区行政的参与 香港公共图书馆有40多年的历史,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领导。香港政府为了鼓励市民多参与地区事务, 更有效地协调政府在各地区层面提供的服务及设施,便在各地区成立了区议会的组织,致力改善各区环境市容,促进社区的各种文娱康乐活动。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施政 报告 内一项重点便是加强地区工作,将特区的施政贯彻到基层,以提升在地区层面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处理好民生问题,加强小区建设和推动地区公益活动。配合有关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便将区议会的功能扩大,并且将一部分原来由政府管理的地区性设施开放,让各个区议会参与管理除了社区会堂、 休憩场地和体育场所、 游泳 池以外,还有的便是各地区的图书馆了。 (二) 香港社区图书馆的伙伴计划 多年来,香港公共图书馆通过团体借阅服务及流动图书车为各社区的市民提供服务,但受时间、地域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仍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没能享用图书馆的服务。 因此在2005年底, 香港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作, 推出了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由社区向香港公共图书馆先申领一张团体借书证,得到批准后,图书馆向社区提供专业的意见及指导,例如如何为特别的读者群诸如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妇及长者等选择适合的图书,如何设计阅读区,如何建立书籍流通制度,如何向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等等。在一切硬件就绪后,香港公共图书馆便会向社区图书馆外借一批图书馆资料,数量由该馆的规模或个别需求而定,而香港公共图书馆亦会协助定期更换这批外借资料。香港公共图书馆一般只会要求开办机构能够公开地将外借的图书馆资料免费供市民或其服务社群使用,至于社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规则及开放时间等,则通常由开办机构在参考图书馆馆长的专业意见后自行订立,而社区图书馆亦可因既有的资源, 自行增添图书馆的设施和图书数量。 计划推出后,各区区议员普遍十分支持,根据地区的需求,成立不同主题的特色社区图书馆,建立阅览室, 增购报章杂志,举办读书会,推行阅读卡计划等,广泛地落实社区图书馆伙伴计划,务求能够使良好的阅读气氛渗透到每个社区角落,照顾到不同社群的需要。 (三) 社区图书馆的便利服务 社区图书馆建立后, 由于有完善的网络系统,社区居民在家中就可以进入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检索。通过检索,读者可清楚地看到一本书的作者、出版社、页数,以及该书是否已被借出,或在哪间图书馆的书架上放着等信息。还书的程序更方便,把书送到遍布全港的任何一间社区图书馆的还书柜台即可。如果社区图书馆未上班,把书塞入还书柜里也行。 香港的社区图书馆除了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外,根据具体情况,有的还兼营便利店。这类设在社区图书馆的便利店,一般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据当地社区主要读者情况,安排图书配置。例如在老年人居多的社区,藏书就以中医药及保健食疗为主,还经营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果有老人想借别的图书馆的书,还可通过社区图书馆统一借还,十分便利。 (四) 义工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风景线 香港的义工组织运作得很成熟,不少市民都愿意做义工。而在社区图书馆,不少社区居民就充当着管理员的角色, 成为一道风景线。他们自发地帮助整理资料、 排列书籍、管理阅览室,规划推展各项宣传活动等。义工作为具有双重身份的群体,既是图书馆的读者,又是图书馆的员工,因此既能站在读者的立场直接地向图书馆表达他们的诉求,同时又能体会到图书馆工作的不易。 4模式借鉴与思考 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的办馆模式,社区图书馆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发展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建设是不完善的,对社区图书馆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建设又是一项涉及人财物的系统工程, 没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单靠哪个方面和哪个部门的努力,都难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就是建立起来了,也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舆论导向、 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赢得政府的支持,使社区图书馆作为一项惠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事业,列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进行规划,切实增加投入。 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区居民 社区图书馆的建立,是为了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因此社区图书馆可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宣传窗口、社区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信息思想观念。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 讲座、 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加,不断增强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此培养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使人们感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图书馆,逐渐对图书馆产生一种依赖感,进而引起社会对社区图书馆的重视。 走资源共享之路,整合信息资源 对于社区图书馆来说,经费有限,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是一个难题。因此,社区图书馆不能以常规 方法 来解决,要把自己融入社区之中,让社区内的成员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将社区 图书馆建设成为社区资源整合的平台。 社区图书馆可争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有实力的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上进行协调和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还可吸引社区内的机构和社会团体、个人共同建设社区图书馆,充分调动社区内单位、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社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走商业运作与公益性相结合的道路 社区图书馆可寻求和社区及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作。如物业管理公司,为他们搭建一个物业与居民的交流桥梁,可以更好地协调物业和业主的关系。由物业出面联系企业,可用企业的名字命名社区图书馆,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另一方面也提高社区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企业兴办热情。多方位地争取各种捐赠,如借用公共图书馆淘汰下来的书架,利用其 收藏 的闲置书刊资料,鼓励社区商户、居民捐资、捐书等。还可借鉴香港社区图书馆,经营一些有特色、居民需要的商品,与馆藏优势相结合,以公益性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共同建设。还可开办社区读者俱乐部,与电台、电视台或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提供场地,让他们更能走近社区居民。 创造条件,借助各种人才资源 作为在财政支持、自身经济实力等方面都相对弱小的社区图书馆要吸引人才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社区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借助各种可以利用的人才资源来开展服务。如对社区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能正确掌握分类编目、科学排架、电脑检索等。找人才,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来,成为社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顾问和指导, 义务承担部分工作,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以与义工组织联系,招募义工参与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在寒暑期,还可以招募大中学生担当临时的图书管理员,使他们增加 社会实践 。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既亲民又复杂, 如果照搬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模式,在目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道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把它当作是一项需要长期经营的事业来做, 突破传统,循序渐进,有计划、有针对、 有选择地开展建设,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总分馆或是托管型的办馆模式,都应做必要的可行性调查,采纳适宜的建馆模式。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信息需求、文化层次、环境条件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有针对性地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开办有特色主题的社区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保健图书馆、 玩具图书馆等,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利用率。 关于社区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谈民国时期的社区图书馆 摘 要:冯玉祥主豫期间对文化教育事业极为重视。在他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把公共图书馆扩充扩展,在各社区新建了很多平民图书馆,以启民智。其实,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冯玉祥主豫时期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使开封公共图书馆事业空前繁荣。对民众的知识水平和精神面貌,乃至对当时社会都影响至深,特别是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冯玉祥;图书馆;社区;和谐社会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其功能主要是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馆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是社区居民阅读休闲、增长知识的场所。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国有公立社区图书馆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和开放。中国的社区图书馆也是数量剧增,图书馆由“藏书”的职能改变为“社会教育性质”的职能,它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学界就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发展模式、资源共建共享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较有见地的观点。但是,对于中国社区图书馆的发端与雏形,却很少有人论及。其实,早在冯玉祥执政河南时期,在他的提倡和支持下,开封的社区图书馆已经发展得相当繁荣。 一、冯玉祥主豫时期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提倡知识普及 冯玉祥自谓平民将军。他出生于下层社会,深谙无文化知识之苦,在他主政时期,他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高民众文化素养。 冯玉祥曾两次主豫,他对当时河南的文化教育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第一次主豫是1922年5月至10月。当时他制定了治豫的十项大纲。其中有一条是:“推行义务教育,以开民智”。他抄没军阀赵倜全部家产,多用作平民教育和开办平民工厂。第二次主豫是1927年夏到1929年春。他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名义兼河南省主席后,推出了“建设新河南”的方针,励精图治,推行“革旧制”、“除迷信”、“提倡科学”、“重视教育”等一系列 措施 ,用以提高民众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冯玉祥非常支持河南教育经费独立。在他的倡议下,1922年8月省财政厅决定划出全省的契税收入作为教育教育专款。10月又设立河南省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使教育经费独立,专款存储,各县知事负责催征。1927年冯玉祥又将河南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扩大为河南教育款产管理处,分评议、监察、管理三部。10月,省教育厅设社会教育推广部。同年,冯玉祥又下令调整了教育款产管理处,裁撤各县契纸发行所,使各县契税局职权得到统一,教育基金得以保证和平均分配。1928年10月冯玉祥的指示划定教育经费金额的10%-20%专用作办社会教育。这使社会教育在经济上得到保证。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教育款项专款专用,而且使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每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增加到八九百万元,从而促进了河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普及文化教育的主要举措 在军阀混战时期,当局很难顾及社会教育。民众的教育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图书馆是对于平民教育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开封是当时河南的省会城市,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仅河南图书馆一处,且规模较小。冯玉祥他认为,当时的公共图书馆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于是就以“开封居民繁多,非有大规模之图书馆,不足以符市民读书之用”为由,专门令省财政厅拨洋5万元,作为河南图书馆的扩充经费。在他的主张下,又新建了开封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金声图书馆、开封市民图书馆等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管理,按月拨给经费,一定规模。尤其是冯玉祥主持设立的平民图书馆,掀起了各区民众的读书热潮,各街、区也先后设立平民图书馆,以供民众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阔眼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关于平民社区图书馆实践,具体情况如下: 1927年12月,冯玉祥下令把开封中山市场西厢房改建为平民图书馆。馆内放置书柜十余个,阅报桌二张、报架四个、办公桌二张、阅书桌椅数十套,有书籍数百种、报纸数份,关于公民应看的书籍及设施无不齐备。与此同时,在开封各区、街边也先后设立多处平民图书馆。比如在教育厅街、财政厅街、东区白衣阁、北教径胡同等处,设有五个平民图书馆;在学院门、山货店街、南区袁公祠处,设有三个平民图书馆;在南关区王母庙观音堂等处,设有南关区两个平民图书馆;在省政府街、小衙门街、大厅门、后营门、西区烈士祠、中山中街设有八个平民图书馆;在贡院街、无量庵、东棚板街、建设厅街、刷绒街、老府门、法院街、北区三元宫、北仓等处,设十个平民图书馆。这些数目繁多的图书馆,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是由于有政府拨发的专门经费,购置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及相关设施,也是规模相当,生命力极强的。 冯玉祥主豫时,把平民图书馆(室)建立在开封的各街、区。这些具有社区图书馆形式的“平民图书馆”与现代的社区图书馆在规模上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的建立初衷与教育功能却惊人地相似。可以说“平民图书馆”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这平民图书馆的创办,标志着当时在开封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 三、民国时期创办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在开封的历史上,冯玉祥可以说是图书馆事业之父,在他主豫期间开封的图书馆事业在二三十年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冯玉祥为河南的图书馆事业创造了一个传奇。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不但把开封原有公共图书馆进行进一步扩充,而且在各社区新建了一大批平民图书馆,使社区图书馆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当时建立众多平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普及知识的远见思想 冯玉祥主张把平民图书馆建立在开封的各个街区,初步形成了基层社区图书馆网络。他的图书馆进社区实践,比当代主政者提出“图书馆进社区”理论早了半个世纪之多。可见,冯玉祥将军是多么有远见。社会中的教育观念是那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的教育观念是一个人本身的价值反映。冯玉祥的教育观念体现了他崇尚民主,崇尚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对图书馆事业的一贯热爱与支持,这与他个人的学识、眼界与修养是分不开的。冯玉祥眼界开阔,提倡科学,重视文化教育,关注平民教育。在他的支持下所创办的平民图书馆,对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提高民众素养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跃群众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增强社区活力,满足社区居民崇尚文明、健康娱乐、增长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为当代社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其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图书馆作为民众一生继续教育的手段,是平民教育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冯玉祥提倡图书馆进社区,主张“凡认识文字者,均可来馆自由阅览”,此举深受百姓欢迎。他的图书馆进社区的方针举措,是中国图书馆学方面的可贵财富。他的普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理念,是科学而前卫的。由于冯玉祥主豫时期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使开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这对当代社区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 冯玉祥主豫时期通过图书馆这样一个社会大学,培养、引导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进而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与当代和谐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思想不谋而合。和谐社会要求人与社会之间高度协调,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学习型社会做保障。在当时来说,社区图书馆是冯玉祥重视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社区图书馆可以发挥引导民众积极学习、努力向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的作用。社区图书馆是社区居民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精神家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冯玉祥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先驱之一,他的社区图书馆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必将对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历史素材 多数西方人是虔诚的__徒,他们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圣经》里说,每一个基督徒,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多病,都应日日坚持修行和学习。无论谁都应该受教育,学校教育只是教育制度的一种,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不断的事业,人人都有学到老和做到老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们国家和社会也在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投资力度加强。对个人来说,每个人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都深知获得知识的重要性。终身学习接受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而在冯玉祥主豫时期,学习型社会的风貌已初见端倪。由于冯玉祥的积极呼吁,图书馆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几年之后,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逐渐培养起来,阅读习惯逐渐形成。随着设施的日趋完备,图书馆在文化教育功能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是为设立而存在,而是变成民众本身的一种自主需求了。大量阅读图书对于民众的民主意识、创新观念、求是精神等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开封图书馆的长足发展是在冯玉祥主政河南之后才得以实现的。他为省会开封及河南各县市的平民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开封众多的平民图书馆逐一建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逐渐满足了那些无法得到图书,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的需求。随后,信阳、漯河、南阳等城市纷纷步其后尘,建立平民图书馆。因此,平民图书馆已成为研究冯玉祥本人及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冯玉祥不可能明确提出当今意义上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思想,但是,冯玉祥对于河南社区图书馆的形成和影响永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冯玉祥.冯玉祥 日记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2]李暖.冯玉祥主豫时期开封公共图书馆发展[J].黑龙江史志,2009(6). [3]屈春山,张鸿声.老开封[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图书馆志[Z].1988. [5]李元俊.冯玉祥在开封[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6]高兴亚.冯玉祥将军[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7]陶善耕.河南图书馆事业冯玉祥时代[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8]崔红莲,张嘉路.冯玉祥督豫期间的开封图书馆事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7(3). [9]冯南星,王卫东.河南公共图书馆事业50年[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2).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与创新
【摘 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目前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从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等方面来阐述服务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既有的教育目标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它改变了原来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接受性学习和机械式重复训练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积极培养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主动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要求,授课教师更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知识面。对此,作为提供知识和信息主渠道之一的校园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提升服务内涵,更好地配合新课标的实施。
1.新课程标准对图书馆工作提出新要求
要求学生喜欢阅读,能在阅读中感受乐趣。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具备创新精神、 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从此可见,中小学图书馆服务不能再局限于被动地提供图书资料,必须要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搜索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不足
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设备落后,新进图书有限,图书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许多地方连基本设备都无法保证。藏书数量不足,图书陈旧现象严重。购买大量质量较差的低价折扣图书,许多无人问津的图书充斥馆中。捐赠图书未经过专门人员筛选,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缺乏专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基本无法开展专业服务。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的配备极度缺乏,许多是由副课老师或退休老师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图书管理培训,造成管理混乱和服务范围受限。
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使中小学图书馆资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同一地区的学校纷纷购买同样种类、价值昂贵的书籍、珍本、光盘数据库等,造成重复投资。
服务内容单一。许多中小学图书馆仅仅作为一个书籍借阅场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缺乏用户教育、阅读指导、参考咨询、信息空间共享、学科化服务等高水平服务。
3.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应当加强创新,为新课改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学科化服务。
学科化服务是一种基于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科研过程,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和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所研究的学科、课题、内容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相对应资源,从而达到“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的目标。
创新服务方式。
学科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服务。如:面向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汇总学科领域的前沿发展最新资讯,提供学科或课题的资料研究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要制定图书数据库使用指南并开展培训,根据其兴趣爱好主动提供阅读信息等。
创新合作机制。
学科化服务要求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团队工作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直接接触,便于迅速解决读者疑问。
创新技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还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协助。通过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平台,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吸引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共同建设和服务模式探讨。
用户教育。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配备高素质的用户教育师资。用户教育人员既需要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具备中小学教育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较高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要加强现有用户教育人员的在职培训,并着力培养课任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共同参加到用户教育工作中来。
其次,创新入馆教育方式。当前中小学用户教育主要是在开学时针对初高一新生进行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基本采用灌输式教育,课时短,内容复杂,讲解粗放。要创新用户教育方式,如辅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网上教程,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展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等,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学习如何使用馆藏资源,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
第三,用户教育常态化。用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新生入馆教育,而且应当是长期的、连续性的,不仅仅针对一年级新生,还应逐步将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生。
参考咨询服务。
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中直接指导读者寻找资料,及利用图书馆资源以解答读者生活或研究上各种问题之服务。更多是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咨询,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为主。新课程标准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以及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服务方式,紧密结合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阶段,主动为其提供图书阅读信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确保开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务设施和协作学习环境。其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的规划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个典型的信息共享空间,在空间上大致包括读者服务台、开放学习区、个人学习区、讨论互动区和休闲区。主要优点在于,它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电子信息资源与报刊图书资源的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需要的投入较大,但已经完成基本建设的图书馆可以通过重新规划服务区域,添置设备,增加学科化服务、用户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等功能,使之成为学校教学和研究的中心,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
摘 要: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这一建设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经历校园网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之后,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所有师生用户的良师益友,必将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后,随即向全球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对它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深化之中。2000年4月,由21个部委单位参加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从而拉开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序幕。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理论界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普遍性的观念认为:数字图书馆并非一个实体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新型模式。它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将有价值的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资源数字化,在实施知识信息增值加工后,存储于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中,并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通过广域高速网络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信息资源数字化,即应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2)信息传递网络化,即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
(3)信息利用共享化,即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受时空限制;
(4)信息提供的智能化,即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和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
其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检索方便、快捷以及查阅的无限量性和准确性是以印刷为载体和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图书馆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截至2002年底,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完毕以后,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据一项对全国6000多所学校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代化是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各地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和图书资源中心的建设。”该规程的实施必将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国内中小学领域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进程。
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认为,从2003开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热点,并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小学未来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服务机构,有着自身的服务群体和知识层次特点。那么,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至少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整合学校电教组和图书馆的关系,建设好学校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网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一般中小学校有关多媒体及校园网的建设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都是分立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彼此间很少有协作和协调。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这两个部门发展趋势应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中心。尤其是在建设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初级阶段,更需要这两个部门加强合作。
1.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对电子图书、多媒体视频等非纸质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工作
随着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网络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现,中小学图书馆应加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收藏不上网的数字化资源,向师生提供电子化的阅览服务,尤其在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视频等多媒体电子阅览的提供,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研究课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再仅仅是单调语言文字的说教。以前的操作是电教组和图书馆都对电子出版物有独立的采购权,现在应趋于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2.在校园网上建立中小学自身的图书馆网页
据了解,现在南京多数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中小学的图书馆操作系统都只是校园网内的另一局域网,如何使现有的图书馆资源,如借阅信息、馆藏情况、推荐书目等内容,在任何能上互联网地方的本单位用户都能随意检索查询清楚,需要图书馆与电教组之间的相互配合,建设好校园网上的图书馆网页。毕竟现在中小学图书馆还缺乏应用计算机的专业人才。
3.将馆藏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数字化
每个中小学图书馆都会有一定特色的馆藏,如何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或实现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主要的途径就是将它们数字化后放在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现在南京一般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都配备了扫描仪等设备,加上电教组相关的电子设备,再装载有关的汉字图形等识别软件,是可以有条件、分阶段的开展有关馆内部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的。
二、整合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观念,建设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库
数字图书馆运用的现代电脑网络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仍然是传统图书馆所应具备的“藏以所用”的目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服务模式,为了能够在一个图书馆网页下检索到所有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在建立了中小学图书馆自身网页的同时,其页面下应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项的链接,它所指向的就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而不是将其再建立成一个独立的网页。
一般情况,这种平台系统可以通过学校购买或者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来完成。目前,就了解情况而言,北京的方正公司的 Apabi数字图书系统、北京泰德时代集团的中文在线及南京共创公司任我游系列中的数字图书馆,都是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学校开发出来的平台软件。其所倡导的持续服务体系和产品持续更新升级、平台使用培训等服务及界面的简单易操作性,可以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在购买或合作开发平台软件时的一个参考。
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库的建设,这应该是目前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内容,在购买和使用数字资源库时,我们应该注意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1.内容要新
内容应有针对性,适合师生对基础教育各方面的需求。在基础教育正值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实战性实施阶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都需要最新的教育教学图书作为参考,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传播迅速,理应在时效性方面更快一步,满足师生的学习、研究、阅读等需求。
2.质量要高
一般来源于网络的数字化资源,其格式基本上是文字和图形两种,考虑到以后资源共享、跨库查询及适应全文检索的需要,数字化资源库应采用OEB国际技术标准的矢量图书,作为从事与著作权有关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还应强化数字版权方面的法律意识,在选购时注意其是否申明资源库内所包含的数字图书有合法的数字版权。
3.持续更新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不是一次性的服务购买,其必须及时实现最新图书的定期更新补充,更新是资源建设的延续工程,是资源的“服务”和再建设。只有保证了资源的持续更新,才能确保资源的及时性,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教学中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才能使数字图书馆始终成为学校师生的阅读乐园。有些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开发公司一开始就采取了与国内许多家出版单位签约合作开发ebook等措施,保证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提供的常增常新。
三、整合各中小学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这应该是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把所有中小学的图书馆联结成一体,成为一个完全共享资源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行分布式管理,在整个网络上,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通信协议,把所有中小学的数字资源形成一个“大而全”的整体系统,为基础教育提供全面良好的资源服务。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有赖于目前各自独立存在和运行的每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2000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其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在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十多年来,“校校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伴随着新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实施,已经为中小学图书馆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轮廓。有国家馆、高校馆、公共馆探索建设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整体规划协调,有我们广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辛勤和智慧,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必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董焱.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杂志,2000(2).
[2]李业龙.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6).
[3]焦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演变.8版.中国教育报,2003(7).
[4]陈能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