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犹太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犹太史论文题目

首先请问你论文是想写二战时期中德关系的哪方面呢 因为一个论文的题目必须突出论文的中心思想与主题 首先我先说说我对二战时期中德关系的看法 从整体的德国来说:在凡尔赛条约严格限制下的德国,在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下,德国陆军被限制在十万人,为了保持国力,德国国防军之父塞克特等人在隐蔽军事组织,派军人到海外任职同时(如古德里安到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任职,罗姆到美洲国家任顾问),塞克特更主张同苏联和中国建立军事合作关系,逐步在德国形成了亲华势力,1933年塞克特到中国任职,这是在希特勒上台的背景下发生的,希特勒的纳粹是强烈反苏,且与日本军国主义联合排华,都与塞克特亲苏亲华的政策相左。同时塞克特仇视波兰,而希特勒为了麻痹西方,一面大喊反苏,一面同波兰假意友好,在1934年1月同波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分化苏波关系。由于德国在中国的利益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因为长江流域是英法美的势力范围,德日关系的发展受这种因素影响很大,在1932年日本建立伪满州国的时候,对东北大豆等原料有很大依赖的德国就开始向日本倾斜,1933年亲日的纳粹上台就反映了这个趋势。同时德国内部的亲华势力依然有巨大影响,同中国依然保持了密切关系,但是已经逐步受到削弱。1935年法肯豪森接替担任总顾问,他参加过八国联军侵华,担任过驻日武官,尽管也因一战日本攻击德国而反日,支持中国抗战,但是显然受德国内政策影响,采取了骑墙态度,比如在帮助中国制定防御政策时,冯•法肯豪森建议蒋介石与日本人打一场消耗战,他通过计算认为日本无望取得一场长期战争,他建议蒋介石应该守住黄河一线,但不应在战争的初期和中期向北出击,同时应该放弃一些北方省份,包括山东,但撤退应该是缓慢的,日本将会为他们的每一步付出代价。德国保护北方自身利益免受战火是首要目的,在中德贸易中,他对德国发来不能使用的武器,对武器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冯•法肯豪森对宋美龄表示,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前者有可能是德方发错了货,至于价格偏高,则是因为中方在验货时出了问题,也是站在德国立场上。德国在对华关系上显然日益受国内亲日势力影响,对中国日益疏远。事变后,德国顾问没有对华北抗战给予支持,列强及德国都不愿意调停中日战争,只有苏联支持中国,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防止中苏联合,德国被迫参与调停中日战争,在淞沪抗战失利,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战争野心膨胀,在德国陶德曼调停中提出中国无法接受的亡国条件,遭到拒绝。德国的调停失败后,1938年初,其国内的亲日的法西斯势力大增,控制了国防和外交,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失败了,所以亲日的里宾特洛甫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德日关系中的几大障碍——承认满洲国问题、在华军事顾问问题和军火出口问题。1938年2月21日,德国承认满洲国为独立的国家。同年3月3日,德国决定在中日战争结束前不再接收中国军事学员,并遣散现有的中国在德军事学员。4月22日,令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返回德国。可以说随着在东北、山东以及华北有德国利益的中国领土落入日本手中,以及江南富庶地区被攻占,德国法西斯政权认为同中国政治、经济上的往来都是没有价值了,而完全和日本侵略者勾结起来,中德两国关系逐步由合作转为敌对。其次因为领袖希特勒的原因:希特勒童年在维也纳的生活的非常贫穷,受到过一家旅居奥地利的中国家庭的无私帮助,姓张。无偿的一次提供给他500奥地利帝国先令作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还常常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留宿.当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绘画天分时,这个善良的中国家庭还主动帮他联系了闻名的维也纳大学,希望能资助他进入大学学习."他们的帮助是无私的,.后来希特勒掌权后合并了奥地利,但那时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都再也没有找到过这家善良的恩人们。希特勒喜欢孙子兵法和资治通鉴并经常放在床头。在轴心国结盟的初期,当时在美茵茨的军事基地里,他曾私下对自己的秘书长阿姆施太朗说过 "和这种国家结盟简直是耻辱,他们只会在海边打鱼!"在他和一些重要将领的信笺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二分天下设想:以巴卡思坦(当时的波兰东部和苏联的交接处)为界限,西方(欧洲,中东,北非,大西洋西岸)为德意志第三帝国领土,东方(亚洲,小亚西亚,印度,太平洋西岸)为中华民国领土.因此,尽管迫于意大利的压力与日本结盟,但纳粹德国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都相当暧昧不明.甚至在得知南京沦陷后,德国还曾秘密支援了国军一些包括I号坦克,在内的德制武器.最后的一个原因是种族吧,因为亚洲有纯正的雅利安人,对中国人是否有雅利安血统一直存疑。比如说,蒋公次子纬国,便是德军军官。德国对中国,远好於英美。另外,希特勒承担了1936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全部费用,并称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有色人种,理应享受更多权利。” 中国在二战的时候得到德国的很多支持,使用的都是德式先进装备。而苏联当时只会用“赤化”的名义尽量分裂中国! 在战斗期间德国和中国是友好关系!屡次的派遣专家和中国考虑战略。 而当时德国对收容犹太人的国家都给予打击,但是中国收容这种人是最多的,德国竟然没有提出条件.所以说二战时期中德关系是有很复杂多变的 如果以二战时期中德关系的变化入手 可以用《二战时期中德关系的利益交替》为题 突出“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观点

《二战前中德军备贸易与合作》,祝好!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仅供参考。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1】

1. 论海明威的虚无思想

2. “硬汉子”与“阿Q”两种生存方式的比较

3. 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意识

4. 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 高尔基《母亲》中的尼洛夫娜形象分析

6. 论高尔基的戏剧创作

7. 论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8. 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

9. 茨威格小说人物精神世界探幽

10. 论茨威格中短篇小说的表现形式

11. 索尔·贝娄与犹太小说

12. 论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方式

13. 当代美国犹态文学的文化解读

14. 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15.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6.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17. 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2】

1. 论艾略特的戏剧创作

2. 浅论艾略特诗歌的创作手法

3. 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4. 尤金·奥尼尔戏剧艺术初探

5. 浅谈《尤利西斯》的人物性格和写作特点

6. 福克纳与意识流

7. 论福克纳算篇小说的乡土情结

8. 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

9. 论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方法

10. 黑色幽默与美国小说中的'幽默传统

11. 论纳博科夫《洛丽塔》

12. 试论贝克特戏剧创作中的时空结构

13. 荒诞派戏剧的特质和艺术美

14. 萨特《禁闭》简论

15.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与自由

16. 海勒《第22条军规》主题与艺术特色

17. 论反英雄

18.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

19. 中西小说观念比较

20. 中西小说庭院模式与旅程模式比较

21. 中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英国文学论文选题题目【3】

1.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根源探究

2. 黑暗王国的新女性---安娜与娜拉之比较

3.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4. 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艺术

5. 托尔斯泰与司汤达比较研究

6. 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7. 契诃夫与鲁迅小说比较研究

8. 略论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的模式

9. 劳伦斯小说艺术的现代倾向

10. 试析劳伦斯主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11. 毛姆《人性的枷锁》主题谈

12. 毛姆短篇小说浅探

13. 论约翰·克里斯朵夫形象

14. 德莱塞《美国的悲剧》与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15. 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16. 从《愤怒的葡萄》看斯坦倍克与基督教文化

17.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独特的叙事视角

18. 王熙凤与郝斯佳比较研究

19. 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20.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1.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

论犹太人问题论文题目

在开题报告中,您可以首先概述马克思有关犹太人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目标。这里,您可以介绍马克思如何看待犹太人问题,以及他形成这种看法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接下来,您可以讨论学术界对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观点的评价,以及学术界在犹太人问题研究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请汇总结论,指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将如何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审视马克思与犹太人问题的关系。

1843年,马克思在给德国政论家、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卢格的一封信中写道:“这里(科隆)的犹太人首领刚来看过我,让我在犹太人向议会请愿的事上帮助他们。我会为他们做这件事的,虽然犹太人的信仰令我厌恶。”这是马克思同犹太人社团接触的唯一一次书面记录。马克思没有认同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却非常关注犹太人问题。1844年,马克思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他在文章中说,犹太人的世俗道德观就是自私自利,他们的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他们的世俗上帝就是金钱。犹太人的真正上帝是汇票。“钱就是犹太人的上帝,在它面前不可能有别的神”。这些充满反犹主义意味的激烈言词,表达了马克思对犹太人剥削者毫无妥协的敌视,也是他对犹太人现实命运的冷静分析。马克思指出,“犹太人的社会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对犹太人的看法。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篇论文中的两大角色以及他们各自的观点:角色A:鲍威尔角色B:马克思鲍威尔的观点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宗教群体的狭隘性无法带来政治解放。(如果犹太人想从基督教的压迫中中解放出发,他就要求基督教国家放弃自己宗教偏见,犹太人会放弃自己的宗教偏见吗?就是说他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放弃宗教偏见呢?)(经过好心人指正~这里的犹太人从基督教解放出来指的是在基督教国家生活的犹太人从基督教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不是信仰基督教)政治解放就是国家不信奉任何宗教,而信奉作为国家本身的存在。政治上的宗教被移除并不等于宗教的灭亡,而是宗教从公共生活的领域转到私人生活的领域。(任何宗教特权....,那么这应该看成是纯粹的私事而听其自便)马克思的观点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政治解放固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不等于人的解放。(政治解放允许国家先成为自由国家,尽管其中可能大部分的人都不自由)政治解放并不要求犹太人放弃信仰。犹太人的解放就是社会从犹太精神中获得解放。以上我十分简要的介绍了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接下来我想谈谈对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的评价。客观的批判性文章:鲍威尔的论述始终围绕着宗教这一具有神学色彩的存在。(因为基督教和犹太教教义的对立,所以犹太人仍然信仰犹太教便无法达到政治解放)但马克思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样的论述始终是在神学范围内绕圈,只有从世俗的角度上看,只有回归人本身才能够认识犹太人的解放。(我觉得马克思对这种神学的本位思维批判的神来之笔就是他提出当时的北美地区的案例,它们实现了政治解放呀,但是作为个体的犹太人并不是通过放弃犹太教信仰来实现所谓的政治解放的)除了对鲍威尔的分析思维进行批判之外,马克思还批判了鲍威尔的“人权观”。在鲍威尔看来,不放弃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是没法获得“人权”的,但是北美地区所谓的“人权”中,信仰自由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呀!(按我个人的观点,鲍威尔的设想与实际上存在的出入,恰恰就是因为神学本位的思想,研究宗教而不去探索宗教的土壤—世俗社会,是没办法认识事物现象的)严谨观察者的手笔:通过对犹太人生活的世俗社会的观察,马克思发现犹太人的解放的关键不在于宗教本身,而是在于基督国家中的犹太精神,只要将这种功利的思想从社会中剥去,犹太人自然会放弃他们的本质(这里我理解的是犹太教赋予犹太人的精神),投身人的解放的事业中去。这同时也说明,宗教的局限性不是世俗局限的原因,而是世俗局限的现象。我一直认为马克思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而《论犹太人问题》虽然篇幅比较简短,但是其中包含批判性的思维和严谨的观察却异常出彩,在最后,我真切的推荐大家去细看一下这篇文章马克思有关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思考。(哈哈哈,因为这部分我没有在上面提及,而且在我看来这部分和马克思在文章中说的“人权”和“公民权”二元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犹太人学术综述的论文

《以色列史》主要内容;一块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圣地,一个流而不散屡创奇迹的民族,一段跌宕起伏饱经沧桑的历史,一方古老而又年轻的神秘国度…… 让我们走进这片传奇的土地——以色列史,感受独树一帜的沙漠经济,体会色彩斑斓的多元社会,回味犹太民族的古典辉煌,领略以色列国家的现代神话。

作者简介 · · · · · ·

张倩红:博士、教授。

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从辽宁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史学博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1月,进入南京大学和以色列Bar-Ilan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犹太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 教授、山东大学哲学系 *** 教授、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

张倩红教授一直致力于犹太学及中东问题研究,先后主持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文明史上的犹太人》、独立承担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犹太教的现代化》、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犹太文化的现代化》、以及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

张倩红教授在犹太学及中东问题研究方向勤于笔耕,先后独立出版学术著作5部,即《犹太人·犹太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以色列经济振兴之路》(河南大学出版社)、《犹太文化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犹太人》(三秦出版社)、《埃及史》(台湾三民书局),并与其他学者合译了《奥斯威辛之路:一位大屠杀辛存者的生活纪录》(华夏文化出版社)。

张倩红教授先后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西亚非洲》、《二十一世纪》、《思与言》、《中阿文经》、《Points East》、《Journal of Jewish Studie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苏联政治史:苏联知识分子、苏联政治文化与苏联民族问题系列:以赛亚·伯林视野下的苏联知识分子与苏联文化》,载《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历史断想:十月革命与苏联知识分子》,载《俄罗斯学刊》2012年第3期。《“世界革命”与“国家利益”:“勃列日涅夫主义”的理论来源与真实诉求》,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政治动员背景下苏联国内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1年第4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新阶级和特权阶层:吉拉斯对苏联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列宁·布哈林·斯大林: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和苏维埃文化的理解与阐释》载《俄罗斯学刊》2011年第1期(创刊号)《苏维埃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时代特征》载《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苏联红色教授学院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1期。《冷战背景下苏联对外政治中的“敌人形象:”》载《史学月刊》2010年第7期。《20世纪20年代苏联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地位》载《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政治文化背景下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20-30年代的“访苏现象”及其对苏联的认识》载《理论学刊》2010年第10期。合著排名一。《索尔仁尼琴:俄罗斯作家的历史际遇与知识分子式的历史思考》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从知识精英到政治精英:卢那察尔斯基的政治轨迹与思想历程》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从政治整肃到行政规训:新经济政策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载《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的思想塑造和政权培育》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新经济政策时期高尔基思想肖像》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孤旅与命运:20 世纪 20 至 30年代欧洲的俄国侨民》载《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 年第 1 期《国家利益视野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对美关系》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 2 期《勃列日涅夫斯时期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 年第 1 期 。《简论苏联犹太人问题》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 年第 2 期。《对苏维埃联邦的成立和苏联宪法的历史分析》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 年第 1 期 。《论苏联宪法的缺陷和联邦制解体的原因》载《现代代动力:中国、俄罗斯、东欧改革比较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版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载《东欧中亚研究》 2000 年第 5 期。《秘密报告的由来》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3期《列宁遗嘱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4期《苏联联邦制变形的历史原因》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9 年第 4 期。《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特殊地位与 “俄罗斯中心论” 》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前苏联双重主权冲突和民族分离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6 年第 1 期 。《民族主义在前苏联的表现及其特点》载《世界民族》 1996 年第 2 期 。《民族文化与族际文化 ── 冲突抑或协调》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 4 期 。《俄国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载《北方论丛》2009年第1期《俄国贵族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觉醒》载《理论学刊》2008 年第 6 期《冯维津命题与近代俄国知识分子觉醒》载《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4 期《米留可夫自由主义思想浅谈》载《西伯利亚研究》2008年第6期。合著排名二。《20 世纪20 年代俄国侨民的政治思潮——以米留可夫的“新策略”为个案研究》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Искание “ вех либерализма ” : Раздумье П. Б. Струве о русских революцией //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 .Серия “ история ” ,2007. № .2.《寻找路标:斯徒卢威关于俄国革命的思考》载《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报》(历史卷)2007 年第 2 期。《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的源流》载《史学月刊》2007 年第 1 期。《斯徒卢威:俄国自由主义的代言人》载《学习时报》2007年12月31日《“东方”与“西方”的选择和间离》载《学习时报》2007年11月6日《别林斯基和巴枯宁的思想迷途》载《学习时报》2007年10月22日《吉霍米洛夫的政治转向》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30日《果戈理的保守与反动》载《学习时报》2007年7月5日《涅恰耶夫与俄国近代政治恐怖主义》载《学习时报》2007年6月13日《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载《学习时报》2007年5月21《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载《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1 期《俄国自由主义思想史论纲》载《北方论丛》2006 年第 6 期。《西方文化之于俄罗斯:动力抑或阻碍》载《俄罗斯文艺》2005 年第 1 期 。《再寻路标:侨民时期的斯图卢威的保守自由主义思想》载《北方论丛》2005 年第 2 期 。《俄罗斯外交取向的文化传统思考》载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尊从与背离:斯图卢威的激进自由主义思想》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激情与反思:斯图卢威与三次俄国革命》载《二十一世纪》(香港) 2004 年 10 月号 。《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异同》载《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道路》,外文出版社 2004 年 。《现代化之准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5日《现代化之浴血:十二月党人的理论与实践》载《学习时报》2004年1月19日《现代化之启蒙:俄国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化道路探寻》载《学习时报》2004年2月16日。《现代化之窘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日《现代化之选择: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15日《维特改革与俄国工业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3月29日《尼古拉二世的改革与反改革》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12日《西方文化与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4月29日《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载《学习时报》2004年5月17日,4000字《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改革》载《中国财经报》2004年5月25日《彼得大帝移风易俗》载《学习时报》2003年7月12日《以 “路标” 为界—— 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波澜》载《历史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白银时代的喧哗:俄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倾” 》载《俄罗斯文艺》 2003 年第 3 期 。《恋女与情郎的永恒对话 —— 俄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特点》载《俄罗斯文艺》 2002 年第 3 期。《叶卡特琳娜二世开明君主新论》载《史学论衡:百年校庆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 —— 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 年第 6 期 。《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 年第 2 期。《亚历山大二世》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治国方略》载《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4期《彼得大帝的遗瞩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彼得大帝性格之谜》载《俄罗斯文艺》2000年第2期《从拉吉舍夫到巴枯宁: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神秘沙皇的神秘之死》载《中国教育报》1995年1月8日。《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年第 6 期。《日俄战争对俄国海军的影响》载《求是学刊》1994 年第 5 期 。《俄国历史上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基础》载《世界历史》 1994 年第 5 期 。《西方文化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载《北方论丛》1993 年第 2 期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改革与革命》载《求是学刊》1993 年第 1 期。《略论俄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载《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2 年第 6 期。《资产阶级在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历史地位》载《世界历史》1992 年第 1 期 。《关于巴枯宁和巴枯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载《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第 1 期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形成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载《求是学刊》1991 年第 6 期。《俄罗斯军事学派奠基人──苏沃罗夫》载《军事史林》1990 年第 1 期 。《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与现代化的对抗》载《北方论丛》1990 年第 2 期 。《俄国垄断工业的发展及其与沙皇政府的关系》载《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 年第 2 期 。《论维特改革的影响及实质》载《求是学刊》1990 年第 4 期。《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载《求是学刊》1989 年第 4 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以志纪念)。《彼得大帝和俄国海军》载《海洋》1984年第9期 (识学以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稚文,它给我以鼓励并立志学术,以志纪念)。《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来自俄罗斯资料的解释》载《东方外交与台湾》(魏楚雄、陈奉林主编),“东方外交史丛书二”,澳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近世俄国文献对朝鲜的记载与初识》载《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4期。《中苏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台湾因素”》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形象的转变》载《学习与探索》2009 年第 1 期《近代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的认识》载《学习与探索》2008 年第 1 期《东正教与中俄早期文化交流》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第 2 期。《华裔学志》的创办及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载《北方论丛》2004 年第4期 。 合著排名一。《李鸿章与维特经济现代化思想的比较研究》载《北方论丛》2001年第4期。《俄国远东政策与乌赫托姆斯基》载《学习与探索1993 年第1期 。《李鸿章特别基金的由来》载《北方文物》1989 年第4期 。《国内学界近三十年国内俄国史研究回顾》载《理论学刊》2009 年第 1 期《当代俄罗斯十月革命史学的若干趋势》载《史学史研究》2008 年第 3 期《十月革命史研究四题》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4期《文明史观在当代俄罗斯:复兴还是重建》载《河南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从文化史到文化学:文明史观的复兴抑或重建?——对俄罗斯学术现象的评析》载《学习与探索》2007 年第2期。《历史学视角:中国俄罗斯学的战略性思考》载《俄罗斯文艺》2007年第2 期 。《比较视野下的文明冲突范式研究——文明冲突论与文明内部冲突论》载《井岗山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文化与传统之殇:俄国现代化历史和道路的哲学思考》,载《江汉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比较史学视野下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 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5 年版。合著排名一。《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欧亚主义问题研究综述》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5年第6期 。合著排名一。《民族主义的三次浪潮》载《学习时报》2005年4月25日。《多样和多元:审视20世纪宗教发展》载《学习时报》2005年3月21日《俄罗斯人文社科现状及发展趋势》载《东欧中亚研究》2001 年第 3 期 。《苏联和俄罗斯学者对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 3 期 。《关于十月革命史研究几个问题》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7 年第5 期。《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的民族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 年第1期 。合著排名一。《近年我国史学界关于俄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综述》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6期 。《中国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5年第4期。《西方学者对前苏联民族主义的研究评述》载《俄罗斯研究》(安徽大学)1994 年第6期。《论19世纪国际工运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合著排名二。《当代俄罗斯思想家亚·季诺维耶夫及其政治思想》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07 年第 2 期 。《新旧俄罗斯的相遇与歧路:欧亚主义视野下俄罗斯复兴之历史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6 年第 2 期。《季诺维也夫的“社会学小说”和他的社会学式解剖》载《学习时报》 2006年7月25日 。《季诺维也夫 :苏维埃体制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最后的守望人》载《二十一世纪》(香港)2006 年 8 月号(网络版)。《俄共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与“俄罗斯思想”》载《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 年第 4 期 。合著排名一。《俄美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载《和平与发展》1996 年第 2 期 。《走向 21 世纪的俄美关系:冲突抑或协调》载《当代世界》1996 年第 3 期。《车臣事变对俄罗斯联邦的完整与叶利钦政治命运的影响》载《东欧中亚研究》 1995年第3期 。《苏联解体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载《东欧中亚研究》1994年第6 期。《俄乌黑海舰队归属的争执及矛盾发展趋向》载《东欧中亚研究》1993 年第3期。

如何提高自己写作论文的水平,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准题目; 二是要在这个题目下搭出几个比较新颖的论据作为框架; 三是要积累一些平时教学中一些鲜活的例子; 四是要提高文字的流畅性、可读性。 这其中,选准题目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名不正则言不顺,题目决定方向,方向影响质量。 选题时要注意四新: 一要时间新,指问题应具有时代感,能反映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如“沐浴“一米阳光”,静待“万丈光芒”——“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随感”。公民教育是去年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我校也受教研室委托参与其中,这是一个新问题,而出现这样的一篇论文,起到填补空白的效果。同样的还有“学校转型期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二是内容新,指所研究的问题是以前没有提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是在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中提出新的矛盾点、新的因素,反映新时期的新经验和新理论;如“小课题研究——师生成长的异度空间”和“课堂教学公平问题探究”等。 三是方法新,指研究的角度、思路要有新意,但也不能盲目赶热点、追时髦,要注意从新的角度、运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如“走进童心——对低年级儿童“人来疯”现象的分析”、“从鲁迅对周海婴的教育看其儿童教育观”等。 四是理论应用上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综合化和精细化的特点,某一学科领域里的问题可以运用或借鉴到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如“让“菜单”理念走进学生生活”,“菜单”多用于计算机教学,强调了一种“交互性”,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猜想其可能强调了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还有“语文教学机智的伦理学省察”也体现了学科的交叉。二、如何搭出论文的框架所谓论文的框架,就是指论文中支撑论文的几个提纲或是论据,也就是你从哪几个方面来达成目标的。 论文的提纲同样要注意几点: 一是新, 创新是第一要素,比如《改善课堂提问行为的策略》,关于课堂提问其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大家备课、议课、评课的主要方面,相关的论文也很多。这篇论文架构了这样几个提纲: 课堂提问应提“以人为中心”的问题; 课堂提问应增加“等待时间”; 课堂提问应力求技巧性。 从新的角度去诠释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二是全, 论文的提纲应力求周全,比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法很多,如果你仅从一、两个方面去论述,就显得说服力不够。 三是奇, 提纲的表述不妨奇一些。如有位教师在谈当前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时,采用了这样几个提纲: 1、“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探究而探究 2、“大事化小小化了”——探究教学的形式化 3、“野渡无人舟自横”——探究教学的随意化 虽然所阐述的内容比较普通,但提纲却起到了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犹太人是种族。

犹太人国家在公元79年被罗马帝国摧毁后,一部分犹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人混居,犹太教的教义又认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来自同一祖先。中文中的“犹太人”,起源于希伯来语中的“יְהוּדִי”,英语中的“Jew”一词起源于中古英语的“Gyw, Iewe”。

其他语言中,犹太人分别表示为:“juif”(法语)、“jøde”(丹麦语)、“judío”(西班牙语),有些语言中也以“希伯来”的音译来指称犹太人,如“Ebreo”(意大利语)和“Еврей”(俄语)。

犹太文化——宗教信仰

犹太教(Judaism)是犹太人的特有宗教。综述:犹太教,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中东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犹太教的成年礼在十二岁(女)与十三岁(男)。

由于包含着对犹太人生活的多方面规范,因此犹太教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宗教信仰,同时已经潜移默化为犹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很难在犹太教、犹太文化和犹太人身份之间做出清晰的界定。

正如古代希腊社会的多样性一样,犹太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中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特质。例如在启蒙时代(参见犹太启蒙运动)前后的欧洲社会,在安达卢斯(伊斯兰教统治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北非和中东,在印度和中国,乃至现代美国和以色列,许多文化现象已与宗教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分离。

论文题目太空太大

论文的论题选定,一定要根据论文主题的范围,采用有的放矢的抓住某一个点进行论文选定,这样才可以让论述的时候,范围不会过分的广泛,而达到精准,清晰,主题突出的论证效果,这样才会更好一些。

就是你的论文题目太大你驾驭不了,让你重新立题目

按照论文内容将题目改具体点

选定论文题目还是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特别是自己擅长和了解的某一方向的内容展开,这样自己的论文写作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论文题目太细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选的题目越大越好吗?不是的,他们写完之后的经验就是你选的那个论文的切题点,越小越细越是好写,因为虽然你选的题目比较大,你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你写不出来东西。

题目大有题目大的好处,比如说你学的是经济学或者会计财务之类的,你写个题目。论银行存款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个题目很大太大了,你可写的东西很多了,比如说股票市场受什么因素变动,银行的这个利率又受到什么政策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似乎觉得大,框架很好写,但是写到最后你发现你写的都是人家已经知道的东西,你自己的主观观点非常少,你写不出来什么创新的东西,这不是老师要的。

老师是想通过你的论文来看到一些,你对这个专业某些领域或者说某个点的一个自己的看法,你前面写的那么多基础知识的介绍,都是为了引出你自己的观点。你写一个很小的点,那这个观点你自己就可以很新颖,但是你要写那些大家都常见的什么股票啊,期货啊,金融啊,这些东西,观点几乎都是固定的,那前人都已经发展几十年乃至几百年了,你为什么认为你学了三年乃至4年,你就比人家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优秀呢?这个大的题目你写不了的。

选一个题目小一点的,范围小一点的,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观点,而且这个领域是没有那么多大家去研究的,那你就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你要写管理学思想的发展自己的管理学思想,那对不起,你还没有到那个高度,你所认为的管理学思想,前任都已经写过了,只不过是你认同或者不认同罢了,这不是老师要的,你认同不认同对老师来说不重要,老师是想看你有什么自己的观点。

不是。选题越大,离自己的生活就越远,不好写。还是要写贴近生活的选题,切身体验过才能写的更好,答辩也更好通过。

论文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30字,一个论文的评分标题尤为重要,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并且要引人注意有概括性。标题也可以分为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单明了,副标题更加细节。

那得看你自己擅长的领域是什么呗~然后围绕你想写的领域来命名,没灵感的话~就去看下体育类的期刊~如(体育科学进展),这里面的论题可以看看,找下自己灵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