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氟脂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氟脂漆研究论文

说到外墙氟碳漆技术交底,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如何实施外墙氟碳漆技术交底?该技术交底主要规定什么内容?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外墙氟碳漆技术交底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小编通过建筑行业百科网站——建筑网建筑知识专栏进行查询,整理外墙氟碳漆技术交底相关具体内容,基本情况如下:首先我们先了解外墙氟碳漆技术交底中包含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有:(1)氟碳漆施工的基材处理(2)氟碳漆施工程序(3)氟碳漆的施工工艺等相关内容,其中氟碳漆施工相关内容如下:氟碳漆施工程序氟碳漆的施工程序一般为:基材处理达标→批抗裂防水腻子第一遍→批抗裂防水腻子第二遍→批抛光腻子一遍→贴玻纤防裂网一层→可打磨双组分腻子一遍→ PU 底漆一遍→中涂漆一遍→氟碳面漆两遍。氟碳漆的施工工艺 基材处理一般建筑物都是水泥结构。水泥有 CaO ,强碱性会发生碳化氯化作用,从而破坏墙体。一般水泥结构养护成熟期为 26 d 。 26 d 后结构力强,碱性低,含水率下降。水泥 pH 值高绝对不可用酸中和,这是对水泥人为的破坏,同时会加剧盐碱分的泛出。第二是要做好防水处理。渗水是目前建筑涂料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关于基材处理,必须测定以下几个数据,并记录: pH < 10 ,含水量< 8% 。 批抗裂耐碱防水腻子目前氟碳漆所用的单组分干粉腻子,或双组分干粉腻子,不具备抗裂、耐碱、防水功能,这样的腻子施工后为氟碳漆埋下了祸根。因此,本文研究成功一种抗裂、耐碱、防水腻子。此腻子好施工,填充性好,省料,具有抗裂、防水之功能。我们曾这样测试其静态防水功能:批好腻子的样板干燥 3 d ,滴 3 g 水于其表面,用玻璃杯罩住, 30 d 后还剩 g 水在其表面。腻子一般强调其耐水性能,对于氟碳漆施工用腻子必须更防水,因为一些公司的氟碳漆起泡的根源就在于此。氟碳漆腻子必须有轻微的弹性,单组分干粉腻子是刚性结构,用后日久必然要开裂。双组分腻子刮涂太厚,又养护不到位,也会开裂、泛碱。目前所见到的氟碳漆工程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就是这样造成的,抗裂氟碳漆腻子一般施工两遍,每遍需间隔 4~8 h ,每遍用量 1 kg 。 上抛光腻子一遍此遍的目的是提高腻子的光洁度,同时提高批灰层颜色的一致性。 贴玻纤防裂网一层玻纤网有防虫蛀、透气、不燃、防水、可清洗、耐酸碱性能,同时防开裂、抗撞击,使用寿命长达 25 a 以上。贴一层玻纤防裂网,从而可以保护墙面。贴玻纤网一般采用压埋法比较科学合理,贴好后要求每处必须跟墙体紧密贴在一起,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平面,松紧适度,干燥 8 h 以上。 批可打磨双组分腻子一遍 氟碳漆最后一道腻子必须平整、光洁、无毛细孔。因此批一层双组分腻子有利于打磨,同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有一定抗裂功能,此双组分腻子添加剂部分一般不要过多,否则不利于打磨,过少则附首力差、易开裂,一般加 10% 。双组分腻子搅拌均匀批上墙上 8 h 后可以打磨,打磨好后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再每间隔 8 h 淋一次水,以后每隔 4 h 淋一次水共 3 次,干燥 48 h ,此层腻子用量一般不超过 kg /m 2 。 喷 PU 底漆一遍一般氟碳漆施工采用 PU 做底漆,性能可以达到要求,而且成本较低, PU 喷到双组分腻子上既不开裂又不发软,干燥快,附着力强,强度高,过 8 h 轻微打磨一下,去掉灰尘,一般 6~ 8 m 2 /kg 遍,干燥 24 h 以上。 喷中涂漆一遍按要求喷中涂漆一遍,打磨就绪,养护3天方可喷氟碳漆面漆。 喷氟碳漆面漆两遍按配比配好氟碳漆搅拌均匀、过滤、活化 30 min 就可喷,一般 2 遍的用量是 4~ 5 m 2 /kg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适用于卷材、铝合金幕墙、塑钢、钢板、化工设备、桥梁、临港设施、码头、钢结构、外墙建筑、塑料等。

防腐性能好。涂层具有十分优异的耐久、耐碱、耐粉、耐水、耐温抗污等。

涂层抗紫外线老化,使用寿命长。

施工方便。常温普通施工、1次成膜厚,干燥速度快,无需烘烤。

防腐性能好。涂层具有十分优异的耐久性、耐碱性、耐粉性、耐水性、耐温性、抗污性等。

耐候性极强。涂层抗紫外线老化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非特殊情况下防腐年限可长达20年以上。

施工方便。常温下施工,固化,干燥速度快,不需要烘烤,采用通用施工方法即可。施工道数少,一次成膜厚。

我有详细 资料 怎么联系 人生试题一共有四道题目:学业、事业、婚姻、家庭。平均分高才能及格,切莫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任一题目上。

氟碳涂料是指以氟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在各种涂料之中,具有特别优越的各项性能: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磨擦性。

氟碳面漆具有超长的耐候性,优异的保光、保色性、耐酸、耐油、耐盐雾、超强的抗污染性、高强度高光泽、且附着力极强、涂膜致密、耐磨性好,且具有很好的装饰性;防腐、装饰、机械性能均非常好的高档面漆,用于户外环境下的长效涂层。氟碳面漆含有F-C化学键,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对紫外线抵抗能力强,室外涂装可保护20年以上。氟碳面漆防护效果显著,主要用于腐蚀环境比较恶劣或者装饰要求较高的领域,如桥梁钢结构、混凝土外墙涂装、建筑场馆、护栏装饰、港口设施、海洋设备防腐等。

氟碳漆的优点:

1、优良的防腐蚀性能:得益于极好的化学惰性、漆膜耐酸、碱、汽油、盐等多种化学物质和化学溶剂,为基材提供保护屏障;该漆膜坚韧--表面硬度高、耐冲击、抗屈曲、耐磨性好,显示出极佳的物理机械性能,现广泛应用于桥梁、海洋、沿海地区等重防腐领域。

2、免维护、自清洁性:氟碳涂层有极低的表面能、表面灰尘可通过雨水自洁,极好的疏水性,且斥油、极小的摩擦系数,不会粘尘结垢,防污性好,漆膜持久如新。

3、强附着性:在铜、不锈钢等金属、聚脂、聚氨脂、氯乙烯等塑料、水泥、复合材料等表面都具有其优良的附着力,基本显示出宜附于任何材料的特性。高装饰性--在60度光泽计中,能达到80%以上的高光泽。

4、超长耐候性:氟碳涂层中含有大量的F--C键,决定了其超强的稳定性,不粉化、不褪色,使用寿命长达20年,具有比任何其他类涂料更为优异的使用性能。优异的施工性-双组分包装、贮存期长、施工方便。氟碳漆与传统油漆涂料比较,具有更加出色的耐光,耐侯性;与传统的外墙贴铝塑板相比,操作更简易,翻新容易;另外造价比铝塑板低很多,又可达到相同的效果;质量轻,不会给墙体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存在铝塑板坠落的危险。

5、极高的装饰性:衡峰氟碳漆漆膜颜色多样,可调制实色漆、金属质感面漆、仿清水混凝土、仿铁锈、仿真石漆等,室外使用保光保色,涂层长久不变色,为设计师和业主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形色各异的装饰效果。

主要用途

氟碳防腐面漆适用于城市大气、化工大气、海洋大气、强紫外线照射地区、风沙环境下装饰、保护面涂层。氟碳防腐面漆主要用于钢结构桥梁面漆,混凝土桥梁防腐面漆,金属幕墙漆、建筑钢结构(机场、体育场、图书馆)、港口码头、沿海海洋设施等防护。港口码头涂装海洋设施防腐钢材防护涂装

氟化物研究进展论文

刘晓端曾太文李奇房珂玮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郭艳梅王峙王洪权吴涛刘晓芬

(北京市房山区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2400)

摘要本文根据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研究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燃煤型氟中毒背景成因

燃煤型氟中毒是一种典型的地球化学疾病,这种疾病的流行与病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气候变化、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在高氟环境中生活的人大量吸收氟与氟化物,从而破坏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肝、肾损伤,智商降低,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以至于失去劳动能力。这种疾病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江西、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有较大范围出现,影响到约5000万人口的身心健康,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阻断氟元素对机体的侵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前实现脱贫致富计划,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对策,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堂上村、莲花庵村(山区)和路村(平原)三个重点村庄进行了燃煤型氟中毒的环境地球化学、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按照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全面准确地把握氟源、携氟介质、氟中毒疾病程度三者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本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1研究工作方法

环境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在研究工作区内分别采集土壤、水、煤、拌煤土、炉灰、灰尘、粮食、室内空气粉尘和空气样品。除空气粉尘和空气以外的其他样品,经粉碎过200目筛后,测定总F、水溶性F、SiO2、Al2O3、Na2O、K2O、CaO、MgO、Fe、S、As、Sb、Bi、Hg、Se、V、Mn、Cu、Pb、Zn、Cd、Cr、Co、Ni、W、Mo、Ag、B、Be、Li、Ba和Ce。

空气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化学室用GC-MS测定其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

粉尘样品由长春科技大学测定其中的氟含量。

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检测

以现状调查、不同地区病情对比和适当兼顾回顾性定群的调查方法,采集病区氟中毒病人和正常人的静脉血、晨尿、头发、指甲等生物材料,测定F,并同时登记相应的病况及体态特征,儿童最早氟斑牙出现的年龄以及病区的内外环境特征因素等。

2结果和讨论

区域地质背景

房山区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反射弧的南东侧与新华夏系交接部位,除缺失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及上白垩统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煤质以无烟煤为主,主要分布在百花山向斜和北岭向斜中。百花山向斜煤产地在大安山、金鸡台、史家营、莲花庵、秋林铺、碾子沟、堂上、宝儿水、东泥洼直至东村一带。北岭煤产地北起磁家务,南到周口店,西至南窖附近,东至房山花岗岩体的范围内。

煤中含有氟和砷等有害元素。郑宝山(1988)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12个样品,测定的氟含量为274μg/g。王云钊等(1990)对京西地区煤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层含氟为,侏罗纪煤层氟含量为。我们于1996年分别从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底板至顶板系统采集了38个样品,以厚度加权法,求得房山地区煤层中氟砷含量(表1)。

由上可见,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含氟、砷都较高。

此外,煤中S偏低,而Cu、Pb、Zn、Ni、Co等金属元素含量并不低。还含有Sb、Bi、Hg、Cd等有害元素。

表1房山区F、As元素含量统计表

注:世界均值F含量为80μg·g-1,As含量为5μg·g-1。

图1北京市房山区氟异常分布图

1990年曾太文等在“北京市山区地球化学图说明”中求得房山区土壤氟平均值为μg/g,以800μg/g为异常下限圈出京山90H5-75号氟异常分布在张坊、南尚乐及长操一带,面积约120km2,峰值2315μg/g;以1mg/L为下限圈出水氟异常约4km2,分布在良乡地区(图1)。

地氟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影响到全区2/3的人口,约计40万人群,遍布山区和平原(图2)。堂上村、莲花庵村地处百花山南麓,处于背风的沟谷中,年平均气温约9℃,日平均气温在-5~24℃之间,无霜期仅150天左右,植被繁茂,气候寒冷。人均年烧煤~2t,最多可达5t,地炉敞烧,煤烟及粉尘排于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和粮食及蔬菜等,加之过山风在背风坡的堆积作用和稳定山谷风所形成的逆温层使当地氟污染气体聚集,浓度增高,两村氟中毒较为严重。路村经济条件略好,烧房山产的高氟、高砷煤,用量较少,仅在冬季取暖,炉灶与居室绝然分开的占多数。全区发现氟中毒症状有差异,以山区为重。主要表现为氟斑牙、牙缺损、头晕、头痛、疲倦、失眠、记忆减退、肢体麻木、肌肉及关节疼痛、骨骼变形等症状,严重的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1)氟斑牙发病率

氟斑牙在三个村庄较为普遍,根据《中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试行标准(1981年)》,分为白垩、着色、缺损三型,每型又分三度,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氟斑牙发病率统计

图2北京市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图

氟斑牙伴有牙龈萎缩以及黑斑等。发病年龄为3~72岁,15岁以前以白垩型和着色型为主,15岁以后缺损型多见。缺损率山区高于平原,其发病部位多见于近中切齿、侧切齿,磨齿较少见。

(2)氟骨症发病率

本区氟骨症症状主要表现在关节疼痛、功能性障碍和肢体变形等。三个村比较,堂上村较重,各村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见表3和表4。

表3氟骨症发病率

表4氟骨症类型统计

(3)尿氟水平

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收集患者晨尿,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见表5。

表5尿氟含量(mg/L)

1982年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区正常人群中调查485人,获得正常人群尿氟值为(±)mg/L。可见,在燃煤污染严重的房山区三个村庄中,尿氟分别是正常值的、、倍。在置信水平下,与北京市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4)血氟水平

采取静脉血,以中子活化法检测血氟含量,结果见表6。

表6血氟含量

病区血氟值较北京市正常值高出两倍以上,且在置信水平下,有显著性差异。

总之,病区地氟病患者的尿氟、血氟都较正常值高,但年龄组之间及性别无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还表明,尿氟和血氟具有显著相关性。

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中氟水平统计

1991年曾太文等人对房山区西部蒲洼、十渡、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土壤、玉米中的氟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7。

将上述地区土壤中氟含量与玉米中氟含量作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r=,大于,具有显著相关性。由此推论,张坊土壤为μg/g,玉米含氟量仅μg/g,而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土壤氟含量分别是606μg/g、491μg/g和570μg/g,所引致玉米氟含量最高也不过μg/g,不可能导致氟中毒。可是三个村庄环境介质中氟水平统计结果(表8)中,玉米含氟~μg/g,显然,除土壤因素外,与玉米收获后的空气氟污染有直接关系。

表7房山区西部土壤、粮食中氟含量(μglg)

表8环境介质中氟含量水平统计(μg/g)

1982年胡永增等对堂上村的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习惯将玉米、辣椒等挂在房梁上,使用敞开式炉灶烘烤,粮食氟含量变化如表9。显然随着烘烤时间的加长,粮食中的氟含量成百倍地增长,极大值可达460~8000μg/g,即使洗涤也保留下12~99倍的氟含量。在食物的烘干过程中,煤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氟及其化合物沉积在上面,食用后造成氟中毒。这就清楚地表明,食用污染的粮食是摄入氟的途径,而粮食中的氟则直接来源于室内的空气。

表9粮食烘烤后氟含量变化统计表(μg/g)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民已不在屋内用煤烘烤粮食,但几年前由于食用高氟食物而造成的体内氟含量过高的影响依然存在。

煤燃烧产物的主要物质组分

(1)粉尘

房山地区燃煤方式是地炉敞烧,属低温燃烧,时刻有碳氢化合物裂解、热合形成煤烟,其他种类繁多的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也随之排入空气。煤烟在空气中呈气溶胶态,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液体,这些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大。病区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度粉尘年平均浓度见表10。

表10室内空气中粉尘年平均浓度

表11室内粉尘中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三个村庄室内粉尘平均浓度均明显超过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分别是国标的、、倍。小于5μm的粉尘浓度占总粉尘浓度的~~10μm的粉尘浓度仅占总粉尘浓度的~。现将室内粉尘有害元素含量换算成空气中体积浓度,结果见表11。

按照表中列出的参考标准,空气粉尘中有害元素超标的有氟、砷两元素,分别超标倍和2~倍。

(2)空气

①室内空气中F、S02、H2S、As

室内有害气体组分浓度是按采样时室内现场温度、压力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其结果见表12。

表12室内气态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四种有害气体都严重超标,构成以氟为主的多种有害物质并存的生活环境。据测定,含氟化合物以氟化氢为主。

②有机氟化合物

空气抽样检测结果发现,煤的低温燃烧在室内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达数十种,这些有机化合物排入空气后,在水、金属元素和温度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加成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同分异构、水解、降解作用逐步形成氟代烷烃类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二氟二氯甲烷(F12)、一氟三氯甲烷(F11)、三氟乙烷(F113)等氟代烷烃类化合物;还有氟代烯烃类有机化合物,如二氟二氯乙烯等。现将几个主要问题讨论如下。

煤的低温燃烧煤燃烧过程是一种类似干馏和分解的过程,形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焦油、氨水,气态的氢、甲烷、-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烯烃等。温度在低于160℃时馏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单环的有机化合物:当温度达到160~230℃时馏出的主要是酚类和少量的萘,即多环芳烃等;230~270℃时则馏出萘,即稠环芳烃;在温度升至270~360℃时所馏出的则是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本次所测定的化合物除以上述及的外,尚有五节杂环类的二氢呋喃、吡咯及六节单环的吡咯。因此,煤在燃烧过程中,不但释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硅氧化合物,而且有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卤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温度、压力和各种组分浓度变化的条件下,化学性质在逐渐改变,既有氟氯代烷烃类的化合物,也有卤化氢等化合物出现。

表13主要含氟有机化合物年平均含量统计表(mg/m3)

经测定,无论是堂上村、莲花庵村还是平原区的路村,室内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均繁多,现将主要的几种含氟有机化合物列于表13中。

除表中所列10种化合物以外,尚有二甲胺(C2H7N)、甲氧基丙胺(C4H11NO)、环丙基甲醇(C4H8O)、丙烷(C3H8)、溴化氢(HBr)、氯丙烯(C3H5CI)、氯甲基丙烷(C4H9Cl)、异氰基丁烷(C5H9N)、戊二猜(C5H6N2)、二甲基吡喃酮(C7H12O2)、羟基乙基肼(C2H8N2O)、二氢呋喃(C4H60)、甲基戊炔(C6H10)、二甲基环丙烷(C5H10)、氯丙烯(C3H5Cl)、氯代丁烯醇(C4H5Cl0)、吡咯(C4H5N)、丁烯醛(C4H60)、溴甲醚(C2H5BrO)、二氟二氯乙烯(C2Cl2F2)、三氯乙烯(C2HCl3)、甲基咪唑(C4H6N2)、甲苯(C7H8)、氯甲基戊烷(C>6H13Cl)、二氯三氟乙烷(C2HCl2F3)、四氯乙烯(C2Cl4)、乙苯(C8H10)、十一烷(C11H24)、十二烷(C12H26)、萘(C10H8)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另外,煤中的K、Na、Ca、Mg、Si和重金属元素等在燃烧中释放,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充满化学变化危机的环境。

氟氯代烷烃的形成及毒性上述几种氟氯代烷烃是煤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出的烷烃和氟化氢气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煤燃烧释放出甲烷,在其他卤素的作用下,烷烃的氢原子为卤素所取代而形成四氯化碳。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

CH2Cl+Cl2→CHCl3+HCl(三氯甲烷)

CHCl3+Cl2→CCl4+HCl(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在金属元素催化作用下,与无水氟化氢反应得到氟里昂: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或: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由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HF和CCl4,使得上述反应反复进行,室内F12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还产生CCl3F、CClF2、CClF3等氟氯代烷烃化合物。

氟氯代烷烃类化合物具有沸点低、常温下易挥发等特点,易从呼吸道进入机体。经实验14C—F11或14C—F12被动物吸入后,一分钟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肺泡对氟氯代烷烃的吸收率取决于他们的化学活动性质,并与他们在肺泡的分压和脂溶性呈正比。试验还表明,在给家兔吸入384mg/m3的F22一小时后,约有80%被吸收,各肺泡内血液中F22分压迅速达到平衡状态。在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三个村检出~,年平均;~,年平均。而前苏联1974年颁布的标准,F11、F12均为小于10mg/m3。显然本区F11、F12是较高的。氟氯代烷烃能随血液分布至全身组织,并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入机体的氟氯烷烃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并能通过脑脊液到达脑实质。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氟氯代烷烃类随着氯原子数量增加而毒性增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溴化氢存在,其浓度达到70mg/m3。由于氟溴代烷稳定性较差,因此不能排除氟溴代烷烃的存在。高浓度的氟溴烷烃可以引起呼吸道刺激、震颤、痉挛,在致死浓度动物产生急性肺水肿而死亡。

至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高氟煤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氟及其化合物不仅污染了室内空气,也使粮食中的氟含量增加,大量的氟由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总摄氟量估算及危害程度的评价

不论是从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导致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改变和生理机能的变异程度,与环境要素氟水平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所指环境要素系与人体有关的空气、粉尘、水、粮食、蔬菜、水果等。

(1)摄氟量计算

按照ICRP肺模型,空气进入肺泡沉积份额按计算;室内粉尘中包括100~<5μm的总体沉积份额按计算。

粮食摄入量计算为原粮×出粉率×元素保存率×元素浓度值。

食品结构模型按1982年膳食模型计算,三个村庄的特点略有改变(表14)。

表14膳食结构模型(kg/d)

计算中的主要参数见表8。

根据表8和表14参数分别计算从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氟量,见表15。

堂上村摄氟总量最高达到,路村最少也有,分别是标准摄入量的~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氟量占总氟量的比例,见表16。

表15摄入氟量统计(mg/d)

表16总摄氟量的构成比(%)

各村构成比例虽然不同,但经两种途径的摄氟量都超过人体所需氟水平。前已述及,煤烟污染的室内空气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至百倍,而室内的粮食及蔬菜被污染现象也相当严重,使玉米、辣椒等含氟量升至几十毫克至几百毫克每千克。通过室内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氟量严重超标,因此,房山地区的燃煤型氟中毒的病因是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和由呼吸道摄人氟量过多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由燃煤污染造成的。由此可见,改变燃煤方式或改用低氟煤是控制氟中毒疾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2)摄氟量与疾病相关性

为探求燃煤型氟中毒与各项生化指标及总摄氟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关指标与总摄氟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7。

表17总摄氟量与生化指标相关矩阵(γ<)

①显著性相关。

氟斑牙、牙缺损、氟骨症与总摄氟量呈明显正相关,氟骨症与牙缺损程度呈直线相关。血氟与尿氟密切相关,但与疾病发生率相关不明显,提示血氟、尿氟两者仅能作为判断疾病发生的指标,难以准确量化疾病的程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人体内血氟与骨氟处于动态平衡中,尿氟与血氟密切相关则有可能通过增加尿的排氟量而降低血氟,逐步地将骨氟转移到血液中经尿排出体外使之降到正常水平,从而解除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以总摄氟量为自变量,牙缺损、氟骨症发生率可以用下列回归方程表示:

牙缺损率(%)=(r=)

氟骨症患病率(%)=(r=)

由以上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总摄氟量如降到6mg/d以下,在置信水平下,牙缺损和氟骨症患病率可降至零,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人体每日摄入4~6mg/d的结论是一致的。

病区划分及危害程度评估

由于生活燃煤引起人体摄氟量过度而导致中毒,从发现本病到现在已20余年,但病区的划分及危害程度的评估,目前仍无正式标准。吴德良等(1990)在研究燃煤型氟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的相关性时提出“5~15岁儿童缺损氟斑牙与总摄氟量、尿氟呈直线相关,较氟斑牙更为可靠,更能客观反映氟危害的严重程度。”孙玉富等(1993)认为“燃煤型氟中毒人均日摄氟量超过时氟斑牙总病率即达90%以上,因此,不能作为不同病区程度的划分指标,而仅能作为病区与非病区的划分标准。”江远福(1994年)提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轻、中重、特重病区的划分标准是以8~15岁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依次是5~、20~、40~、60~。还有其他的研究者也做了不同的划分方案。

本区调查结果表明,尽管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达98%,而牙缺损率为零,因此,以这个年龄段作为划分病区标准是不现实的。但当不同村庄总摄氟量有差异时,总体人群发病率也明显不同,特别是牙缺损和氟骨症发病率较明显。

至于氟骨症患病率,白学信(1990)认为:“在轻、中病区大量调查氟骨症是不合算的,实际调查时拍片也有困难”。流行病学调查中常使用尿氟含量,但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无相关关系,且受气候、饮水等因素影响。室内空气氟含量只能说明室内污染程度,但不是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指标。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是总摄氟量,总摄氟量的多少则明显反映在发病程度上,即:总摄氟量与其生物效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作为病区相互比较的基础。

根据以上作者的意见,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单的结论:

(1)综合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质、地球化学、气象条件、生活方式、氟源分布等构成燃煤型氟中毒症流行的前提条件;

(2)血氟、尿氟及氟斑牙患病率只能作为划分病区与非病区的客观指标;

(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则是病区发病程度的指标;

(4)氟骨症是使用困难较多但较有决定意义的划分发病程度的客观指标;

(5)人均每日总的摄氟量则是反映燃煤型氟中毒的客观指标,能全面反映出人群总体摄氟水平,也能作为不同病区之间对比的客观基础。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拟将区域地球化学条件、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总摄氟量等为指标,将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范围划分为疑似病区、轻病区、中病区、重病区、特重病区等五种不同程度的病区,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疑似病区:具有明显的高氟和氟积累的地球化学背景,有利于氟污染的气象条件,落后的燃煤方式等。

轻病区:每年四个月以下燃烧高氟煤,氟斑牙患病率在1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患病率在50%以上,缺损率在10%以下,氟骨症患病率在5%以下,且多为I,每日人均总摄氟量在10mg/以下。

中病区:每年6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氟斑牙患病率为50%~70%,氟斑牙缺损率为10%~25%,氟骨症患病率为5%~12%,多为Ⅱ,人均每日摄氟量为10~15mg。

重病区:每年有6~8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粮食蔬菜在室内储藏,氟斑牙患病率在70%以上,氟斑牙缺损率为25%~60%,氟骨症患病率为13%~35%,多为Ⅲ,人均日摄氟量为15~30mg。

特重病区:长年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极差,粮食蔬菜室内存放,氟斑牙患病率在9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缺损率在60%以上,氟骨症患病率在35%以上,为Ⅲ。

以上划分是初步设想,尚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验证和补充。

3主要结论

(1)由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点以及区域性变质作用,使煤层中的有机、无机化合物聚集、分散、相互反应,形成一个十分庞杂的资源库,这是地氟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物源。地球化学环境是发生地氟病的根本原因,而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体摄入氟的途径和氟存在的形态及溶解度。

(2)煤中的化学物质经低温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氟化合物及其他有毒物质,使室内空间形成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这些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同时也污染了粮食和蔬菜,并被人体所吸收,造成氟中毒。这是当前房山区地氟病发病的首要病因。

(3)不科学的燃煤方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增加人体摄氟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燃煤方式,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关键措施。

(4)煤在燃烧过程中经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其中包括CFCl3(F11)、CF2Cl(F12)和C2Cl3F3(F113),这是这次调查的重大发现。由于F11、F12较为稳定,极可能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使得臭氧耗竭、人群皮肤癌患者急剧增加,这个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而这些氟氯代烷烃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研究了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与人均每日总摄氟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用总摄氟量预报氟中毒发病率的回归方程。以地球化学条件、地氟病发病率和总摄氟量为综合指标,提出了将病区划分为疑似病区和轻、中、重、特重病区。对不同程度的病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措施。

参考文献

耿精忠等.环境与建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曹守仁.煤烟污染与健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矿产总结,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郑宝山.中国煤炭含氟量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郭英廷等.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层中的有害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贵州工学院学报,1993

孙景信.煤中微量元素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分布特征.中国科学(A),1998,12

国家环保局.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苏企洵.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霍亚贞.北京自然地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

戴国均.地方性氟中毒.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5

王云钊.氟骨症X射线诊断学图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戴瑞庭.北京门头沟燃煤污染型氟关节病.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吴德良.燃煤污染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的相关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90,第24卷,第1期

孙玉富.摄氟量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第12卷,第6期

江远福.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研究进展.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第9卷,第2期

白学信.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划分标准问题.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0.第5卷.第4期

谢妮.砷对氟中毒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0,第13卷,第1期

周振荣.中医药对氟骨症的治疗研究.见: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6,第15卷.第五届全国地氟病地砷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胡乔木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I).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文唾液凝集素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2期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供需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Nod/Rip2信号通路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牙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龋病相关细菌的细菌素,《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6期Wnt信号通路与牙胚发育,《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2期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比较研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5期弯曲根管不同预备方法对其根管充填密封性的影响,《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6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率及其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析,《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5期口腔医学救护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学科优势,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 第4期五星红旗不相信眼泪,《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3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孵育站,《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 第2期设立口腔医学8年制学历教育势在必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 第6期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2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 《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 第2期1950——2005年我国龋病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我国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期 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 第12期两种脱矿体系制备人工龋损的病理学比较,《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S”形树脂根管的效果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三种灭菌法对高速裂钻腐蚀和切削率的影响,《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中药五倍子、蜂房提取物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 第11期人体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增龄性变化,谢思静 郭斌 周学东 阙克华 徐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征医学分析,《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 第5期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赵今 李继遥 朱昞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4期根管弯曲度对人下颌恒切牙数字牙片根管长度测量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5期局部使用聚维酮碘氟化泡沫对龋易感儿童口腔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5期厚朴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3期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 第1期五倍子对牙根面脱矿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 第6期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作为盖髓材料的体外抗菌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 第2期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我国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进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1期中药五倍子化学成分对早期龋显微硬度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0期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变形链球菌在日托儿童口腔中水平传播的初探,《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白细胞介素-1B-511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进展的关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数字X线技术诊断6|6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体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形态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6期人上前牙根管治疗难度评估的实验研究,《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5期根管治疗难度分析的要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9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的影像学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 第8期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与根管治疗难度的相关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可变锥度镍钛锉在树脂弯曲根管中成形效果的观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不同培养条件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生长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恒前牙髓室解剖影像学的初步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种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疗中止痛效果的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弯曲的解剖学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我国龋病研究的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尿素水解对内氏放线菌增殖及耐酸力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粘液放线菌生物膜结构中细菌和胞外多糖关系的初步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2期网络在牙体牙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6年 第1期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溶液体外再矿化作用的化学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1期不同程度牙周炎自然发展进程与IL-1R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

有机阳离子以及卤素阴离子空位缺陷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效率以及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同时消除这两种缺陷是当下的难题。基于此,北京大学工学院周欢萍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一种新的消除机制,即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氟化物,利用氟极高的电负性,实现氟化物同时与有机阳离子形成强氢键以及与铅离子形成强离子键的双重效果。研究从而有效消除了有机阳离子以及卤素阴离子的空位缺陷,大大提升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研究于2019年5月13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能源》( Nature Energy )上发表,题为“Cation and anion immobilization through chemical bonding enhancement with fluorides for stable hal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doi:)。 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备受研究人员关注,而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也是世界上众多课题组青睐的材料。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获得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关注,而其光电转换效率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提升至%,是单节电池中当下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然而,这类电池稳定性不佳是严重阻碍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相比于传统无机光伏材料,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晶格较软,且是一种离子晶体,易在外界环境的干扰下发生离子迁移,形成大量的空位缺陷,从而诱导晶格塌缩以及组分分解,从而使其不再具备优异的光电转换能力。 在众多的空位缺陷中,卤素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空位由于其较低的缺陷形成能而普遍存在于钙钛矿表面以及晶界,该两种空位缺陷不仅会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且会诱导钙钛矿晶体的进一步退化,形成更多的体相缺陷。针对这两种缺陷之前报道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钝化单一缺陷,即有机阳离子或卤化物空位,无法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如何同时消除这两种缺陷,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更高效率和高稳定性是钙钛矿材料目前最为棘手的问题。针对上述重要问题,周欢萍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消除机制,即通过在钙钛矿活性层中引入氟化钠,利用氟极高的电负性,实现氟化物同时与有机阳离子形成强氢键以及与铅离子形成强离子键的双重效果。基于此离子键和氢键的化学键调制,可以固定钙钛矿组分中的有机阳离子和卤素阴离子,从而消除了相应的空位缺陷,电池效率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明显提升。氟化钠引入的电池器件最高效率达到了%(认证值为%),且没有明显的迟滞现象。同时,引入氟化钠的器件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一个太阳的连续光照射或85°C加热1000小时后,器件仍可分别保持原有效率的95%和90%,在最大功率点处连续工作1000小时后可以保持原有效率的90%。该方法解决了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限制其稳定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有机阳离子和卤素阴离子空位,并可推广至其他的钙钛矿光电器件;且化学键调制的方法对于其他面临类似问题的无机半导体器件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周欢萍课题组的2017级博士生李能旭,周欢萍特聘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埃因霍温理工大学Shuxia Tao课题组和北京理工大学陈棋课题组、北京理工大学洪家旺课题组、香港大学杨世和课题组、中南大学谢海鹏老师、特温特大学Geert Brocks教授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科技 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先进电池材料理论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联合资助。 周欢萍课题组近期致力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相继在 Science (DOI: ), Nature Energy (DOI: ),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DOI: 和 DOI: ), Advanced Materials (DOI: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 上发表。

氟硅酸钾研究现状论文

300~800℃。氟硅酸钾,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2SiF6,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冷水,不溶于液氨及醇,可溶于盐酸,主要用于木材防腐、农药、陶瓷瓷釉制造、铝和镁的冶炼及氟氯酸钾、钾玻璃等光学玻璃的制造以及合成云母和电焊条的原料。

氟硅酸钾:有吸湿性。微酸性。微溶于水。不溶于醇。可溶于盐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在热水中水解成氟化钾、氟化氢及硅酸。灼烧时分解成氟化钾和四氟化硅。氟硅酸锌主要用途用作混凝土快速硬化剂,洗涤后处理剂,防蛀剂及木材防腐剂,熟石膏的增强剂,聚酯纤维的催化剂,也用于配置锌的电解浴等。多尔镁提示您误服或吸入粉尘会中毒。粉尘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与酸反应,散发出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气体。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本品不燃,有毒。误服或吸入粉尘会中毒。粉尘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与酸反应,散发出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氟化氢和四氟化硅气体。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包装及贮运时用内衬两层聚乙烯塑料袋的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40kg。包装上应有明显的“有毒品”标志。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贮。贮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切勿与食用物品共贮混运。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属有毒品。危规编号:GB 类61514。UN ;IMDG CODE 6250类,类。与酸反应,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氟化物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现状1国外的研究现状 历史上旨在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当时英国伦敦的烟雾法为代表。现代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源于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危害都有了全面地认识。同时,控制空气污染的方法或措施也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与室外空气污染控制相关的产业。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以原始人类将火种引入洞穴,引起洞穴烟尘污染为标志。采用科学的办法对待室内空气问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9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卫生协会(AIHA),这标志着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关注。对非生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图书馆、候车(机、船)厅等室内空气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和北美,正是在那个时期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概念。当时,促使人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空调开始普及,为了节省能源,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提高,门窗开启时间越来越短。同时各种化学制品也开始涌入室内,导致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提高,于是长期在室内滞留的人群常常感到不适。正是那时逐渐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和“军团病”等新问题和概念。人们逐渐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与哮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并注意室内环境质量不一定比室外好,甚至比室外更糟。 围绕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研究最初主要着眼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965年,荷兰学者Biersteker等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大规模的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他们以鹿特丹60个住户为对象,测定了室内、外SO2和烟尘的关系,获得了空气污染事件期间的室内环境相对安全性、抽烟对于室内气溶胶生成、室内SO2衰减与建筑物新旧程度的关系等重要信息。这一研究表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揭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随后,关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宽。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各种条件下,不同污染物的室内与室外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建立了一系列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引起的呼吸性健康疾病。同一时期,国外大规模出现装修热。北欧、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甲醛制品,如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原料制成胶粘剂、墙缝填充剂和多种人造板材等。其中,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在那个时期曾被大量用于构建房屋,特别是移动住房。于是,大量甲醛释放到室内,很多居住者出现了急性刺激和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炎或是过敏性紫癜。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于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和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围绕着甲醛污染问题,相继开展了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毒理实验、工艺改革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EPA的总暴露量评价方法学研究(TEAM)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室内和室外暴露对人体总暴露贡献的模型。这个研究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染源对人体总暴露的贡献远远高于室外工业污染源。 随着对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室内环境作为卫生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批专门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咨询和评估的机构开始形成。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专门设立了室内环境质量(IEQ)委员会。“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ISIAQ)”、“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和“室内空气质量协会(IAQA)”也于1992年、1993年和1995年相继创立。就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这样的军事合作组织也在她的科学与环境事务局所属的高级研究中心开展“室内空气质量(IAQ)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在缔约国开展室内环境方面的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立室内空气质量(IAQ)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VOCs、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向公众通报检测结果。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于1998年在其环境署内设立了室内环境主管部门,并于1999年公布了楼宇的IAQ指南。在室内环境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室内环境立法也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欧美各发达国家,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室内环境法规。 2 国内研究的现状 我国最初大规模出现室内空气污染是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各地大规模建造单元式居民楼,装空调的人数也为数不少。在居住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同时,室内空气品质却不断恶化。 较之国外,我国研究室内空气品质起步较晚,我国从事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始于70年代,当时主要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钮式如研究员的研究室,出发点是研究室内通风,并针对二氧化碳等室内空气污染物。到1980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何兴舟研究员所领导的环境流行病研究室开始了云南宣威地区农村室内燃料燃烧与癌症并发率关系的研究,这是我国较早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同年,武汉市卫生防疫站的杨旭医师在城区开展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工作。1984年,在全国防疫站系统开展了大量的室内空气污染调查工作。最为突出的是1988-1990年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秦钰慧研究员所领导的中国五城市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研究历时两年,空气污染物包括IP,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人群包括小学生、中学生、社会居民;健康指标包括:肺功能、碳氧血红蛋白等,文章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特别是在芬兰赫尔辛基大会(IndoorAir’93)时作过报告,是那次千人大会上的重要发言。至此,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还是集中在燃料上。 到了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居室室内空气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良装修,即在装修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害物质如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一些装饰材料。而传统的室内污染物,如SO2、CO、CO2、NOx等由于抽油烟机的广泛采用和燃料结构的变化,对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1993年杨旭副主任医师首先开始了建筑物装饰材料的污染研究。1995年秦钰慧研究员组织“室内化学品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室内空气质量和装饰建材研究是其重要的方面。以此着手制定我国室内空气标准。此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数次举办过关于室内空气质量研讨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0年8-9月召开“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法规及污染控制技术培训班”,200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过程学会联合会举办了“全国室内环境质量研讨会”。 目前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最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订全面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由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只是近十几年才出现,人们强烈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并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才刚刚是近几年的事。国家还没有制定全面的法律、法规。我国参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管理的政府机构包括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建材局和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虽然没有具体参与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工作,但确切地说早在1994年就参与了相关工作。我国标准的制定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持,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需要毒理学试验结果作依据,并且要进行卫生学的分析和评价,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检测机构就能够完成的。二是污染源控制,这是我国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消除污染根本方法是消灭污染源,如对能产生甲醛的脲醛泡沫塑料和产生石棉粉尘的石棉等建筑材料停止使用等措施无疑是有效的,但这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保证。一方面,用通过立法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控制这些建筑材料的污染物含量,使得有害物质含量低的产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对室内究竟有哪些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物以及这些污染物的释放特征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在装修过程中对有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污染源的研究以人工环境气候箱(testing chamber)的模拟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考察一些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空气更新速率等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模拟释放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及评价系统。扩散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将污染物在材料内部的扩散过程及在表层的解析过程结合起来。国内利用人工环境气候箱对板材中的甲醛,油漆、涂料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特征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这里有很多材料,欢迎来537寻找!

刘晓端曾太文李奇房珂玮

(中国地质科学院生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郭艳梅王峙王洪权吴涛刘晓芬

(北京市房山区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2400)

摘要本文根据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研究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燃煤型氟中毒背景成因

燃煤型氟中毒是一种典型的地球化学疾病,这种疾病的流行与病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气候变化、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在高氟环境中生活的人大量吸收氟与氟化物,从而破坏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影响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肝、肾损伤,智商降低,引起氟斑牙、氟骨症等,以至于失去劳动能力。这种疾病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江西、浙江等14个省、市、自治区有较大范围出现,影响到约5000万人口的身心健康,严重地阻滞了这些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阻断氟元素对机体的侵害,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提前实现脱贫致富计划,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对策,选择北京市房山区堂上村、莲花庵村(山区)和路村(平原)三个重点村庄进行了燃煤型氟中毒的环境地球化学、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按照氟元素迁移演化的时空特点,从煤-水-空气-农作物-人体完整的循环体系入手,全面准确地把握氟源、携氟介质、氟中毒疾病程度三者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基本查明病区内含氟煤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和变质作用对煤层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煤中主要微量元素成分,高氟煤是本区致病的主要物源;系统地测定了环境介质中氟化合物,估算出氟在环境中的总体暴露量和人体摄入氟量,认为不科学的燃煤方式使居室空气中氟含量严重超标是导致燃煤型氟中毒的主要因素。燃煤过程中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的无机化合物充满室内,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氟化氢和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包括CCl3F(F11)、CClF2(F12)和C2Cl3F3(F113),构成侵害人体的有害物质,特别是燃煤中形成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是除工业生产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外的一个重要发现,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工业污染。初步掌握了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特点及其转移过程和致病因素,厘定了地球化学模型和简单的回归方程。

1研究工作方法

环境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和测定

在研究工作区内分别采集土壤、水、煤、拌煤土、炉灰、灰尘、粮食、室内空气粉尘和空气样品。除空气粉尘和空气以外的其他样品,经粉碎过200目筛后,测定总F、水溶性F、SiO2、Al2O3、Na2O、K2O、CaO、MgO、Fe、S、As、Sb、Bi、Hg、Se、V、Mn、Cu、Pb、Zn、Cd、Cr、Co、Ni、W、Mo、Ag、B、Be、Li、Ba和Ce。

空气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化学室用GC-MS测定其中的无机和有机成分。

粉尘样品由长春科技大学测定其中的氟含量。

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检测

以现状调查、不同地区病情对比和适当兼顾回顾性定群的调查方法,采集病区氟中毒病人和正常人的静脉血、晨尿、头发、指甲等生物材料,测定F,并同时登记相应的病况及体态特征,儿童最早氟斑牙出现的年龄以及病区的内外环境特征因素等。

2结果和讨论

区域地质背景

房山区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形构造东翼反射弧的南东侧与新华夏系交接部位,除缺失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及上白垩统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其中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煤质以无烟煤为主,主要分布在百花山向斜和北岭向斜中。百花山向斜煤产地在大安山、金鸡台、史家营、莲花庵、秋林铺、碾子沟、堂上、宝儿水、东泥洼直至东村一带。北岭煤产地北起磁家务,南到周口店,西至南窖附近,东至房山花岗岩体的范围内。

煤中含有氟和砷等有害元素。郑宝山(1988)分析了北京市房山区卫生防疫站提供的12个样品,测定的氟含量为274μg/g。王云钊等(1990)对京西地区煤层分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层含氟为,侏罗纪煤层氟含量为。我们于1996年分别从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底板至顶板系统采集了38个样品,以厚度加权法,求得房山地区煤层中氟砷含量(表1)。

由上可见,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煤层含氟、砷都较高。

此外,煤中S偏低,而Cu、Pb、Zn、Ni、Co等金属元素含量并不低。还含有Sb、Bi、Hg、Cd等有害元素。

表1房山区F、As元素含量统计表

注:世界均值F含量为80μg·g-1,As含量为5μg·g-1。

图1北京市房山区氟异常分布图

1990年曾太文等在“北京市山区地球化学图说明”中求得房山区土壤氟平均值为μg/g,以800μg/g为异常下限圈出京山90H5-75号氟异常分布在张坊、南尚乐及长操一带,面积约120km2,峰值2315μg/g;以1mg/L为下限圈出水氟异常约4km2,分布在良乡地区(图1)。

地氟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影响到全区2/3的人口,约计40万人群,遍布山区和平原(图2)。堂上村、莲花庵村地处百花山南麓,处于背风的沟谷中,年平均气温约9℃,日平均气温在-5~24℃之间,无霜期仅150天左右,植被繁茂,气候寒冷。人均年烧煤~2t,最多可达5t,地炉敞烧,煤烟及粉尘排于室内,污染室内空气和粮食及蔬菜等,加之过山风在背风坡的堆积作用和稳定山谷风所形成的逆温层使当地氟污染气体聚集,浓度增高,两村氟中毒较为严重。路村经济条件略好,烧房山产的高氟、高砷煤,用量较少,仅在冬季取暖,炉灶与居室绝然分开的占多数。全区发现氟中毒症状有差异,以山区为重。主要表现为氟斑牙、牙缺损、头晕、头痛、疲倦、失眠、记忆减退、肢体麻木、肌肉及关节疼痛、骨骼变形等症状,严重的失去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1)氟斑牙发病率

氟斑牙在三个村庄较为普遍,根据《中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试行标准(1981年)》,分为白垩、着色、缺损三型,每型又分三度,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氟斑牙发病率统计

图2北京市房山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图

氟斑牙伴有牙龈萎缩以及黑斑等。发病年龄为3~72岁,15岁以前以白垩型和着色型为主,15岁以后缺损型多见。缺损率山区高于平原,其发病部位多见于近中切齿、侧切齿,磨齿较少见。

(2)氟骨症发病率

本区氟骨症症状主要表现在关节疼痛、功能性障碍和肢体变形等。三个村比较,堂上村较重,各村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见表3和表4。

表3氟骨症发病率

表4氟骨症类型统计

(3)尿氟水平

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收集患者晨尿,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氟含量,见表5。

表5尿氟含量(mg/L)

1982年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区正常人群中调查485人,获得正常人群尿氟值为(±)mg/L。可见,在燃煤污染严重的房山区三个村庄中,尿氟分别是正常值的、、倍。在置信水平下,与北京市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4)血氟水平

采取静脉血,以中子活化法检测血氟含量,结果见表6。

表6血氟含量

病区血氟值较北京市正常值高出两倍以上,且在置信水平下,有显著性差异。

总之,病区地氟病患者的尿氟、血氟都较正常值高,但年龄组之间及性别无明显的差异。统计结果还表明,尿氟和血氟具有显著相关性。

环境地球化学物质中氟水平统计

1991年曾太文等人对房山区西部蒲洼、十渡、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土壤、玉米中的氟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7。

将上述地区土壤中氟含量与玉米中氟含量作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r=,大于,具有显著相关性。由此推论,张坊土壤为μg/g,玉米含氟量仅μg/g,而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土壤氟含量分别是606μg/g、491μg/g和570μg/g,所引致玉米氟含量最高也不过μg/g,不可能导致氟中毒。可是三个村庄环境介质中氟水平统计结果(表8)中,玉米含氟~μg/g,显然,除土壤因素外,与玉米收获后的空气氟污染有直接关系。

表7房山区西部土壤、粮食中氟含量(μglg)

表8环境介质中氟含量水平统计(μg/g)

1982年胡永增等对堂上村的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习惯将玉米、辣椒等挂在房梁上,使用敞开式炉灶烘烤,粮食氟含量变化如表9。显然随着烘烤时间的加长,粮食中的氟含量成百倍地增长,极大值可达460~8000μg/g,即使洗涤也保留下12~99倍的氟含量。在食物的烘干过程中,煤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氟及其化合物沉积在上面,食用后造成氟中毒。这就清楚地表明,食用污染的粮食是摄入氟的途径,而粮食中的氟则直接来源于室内的空气。

表9粮食烘烤后氟含量变化统计表(μg/g)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民已不在屋内用煤烘烤粮食,但几年前由于食用高氟食物而造成的体内氟含量过高的影响依然存在。

煤燃烧产物的主要物质组分

(1)粉尘

房山地区燃煤方式是地炉敞烧,属低温燃烧,时刻有碳氢化合物裂解、热合形成煤烟,其他种类繁多的金属及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也随之排入空气。煤烟在空气中呈气溶胶态,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液体,这些粉尘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随着深度的增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大。病区室内空气中不同粒度粉尘年平均浓度见表10。

表10室内空气中粉尘年平均浓度

表11室内粉尘中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三个村庄室内粉尘平均浓度均明显超过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分别是国标的、、倍。小于5μm的粉尘浓度占总粉尘浓度的~~10μm的粉尘浓度仅占总粉尘浓度的~。现将室内粉尘有害元素含量换算成空气中体积浓度,结果见表11。

按照表中列出的参考标准,空气粉尘中有害元素超标的有氟、砷两元素,分别超标倍和2~倍。

(2)空气

①室内空气中F、S02、H2S、As

室内有害气体组分浓度是按采样时室内现场温度、压力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浓度,其结果见表12。

表12室内气态有害物质平均浓度统计(mg/m3)

四种有害气体都严重超标,构成以氟为主的多种有害物质并存的生活环境。据测定,含氟化合物以氟化氢为主。

②有机氟化合物

空气抽样检测结果发现,煤的低温燃烧在室内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达数十种,这些有机化合物排入空气后,在水、金属元素和温度的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的加成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同分异构、水解、降解作用逐步形成氟代烷烃类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二氟二氯甲烷(F12)、一氟三氯甲烷(F11)、三氟乙烷(F113)等氟代烷烃类化合物;还有氟代烯烃类有机化合物,如二氟二氯乙烯等。现将几个主要问题讨论如下。

煤的低温燃烧煤燃烧过程是一种类似干馏和分解的过程,形成固态的焦炭,液态的焦油、氨水,气态的氢、甲烷、-氧化碳、二氧化碳、氮、烯烃等。温度在低于160℃时馏出苯、甲苯、二甲苯等单环的有机化合物:当温度达到160~230℃时馏出的主要是酚类和少量的萘,即多环芳烃等;230~270℃时则馏出萘,即稠环芳烃;在温度升至270~360℃时所馏出的则是杂环芳香族化合物。本次所测定的化合物除以上述及的外,尚有五节杂环类的二氢呋喃、吡咯及六节单环的吡咯。因此,煤在燃烧过程中,不但释放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硅氧化合物,而且有金属元素、有机化合物、卤族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温度、压力和各种组分浓度变化的条件下,化学性质在逐渐改变,既有氟氯代烷烃类的化合物,也有卤化氢等化合物出现。

表13主要含氟有机化合物年平均含量统计表(mg/m3)

经测定,无论是堂上村、莲花庵村还是平原区的路村,室内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均繁多,现将主要的几种含氟有机化合物列于表13中。

除表中所列10种化合物以外,尚有二甲胺(C2H7N)、甲氧基丙胺(C4H11NO)、环丙基甲醇(C4H8O)、丙烷(C3H8)、溴化氢(HBr)、氯丙烯(C3H5CI)、氯甲基丙烷(C4H9Cl)、异氰基丁烷(C5H9N)、戊二猜(C5H6N2)、二甲基吡喃酮(C7H12O2)、羟基乙基肼(C2H8N2O)、二氢呋喃(C4H60)、甲基戊炔(C6H10)、二甲基环丙烷(C5H10)、氯丙烯(C3H5Cl)、氯代丁烯醇(C4H5Cl0)、吡咯(C4H5N)、丁烯醛(C4H60)、溴甲醚(C2H5BrO)、二氟二氯乙烯(C2Cl2F2)、三氯乙烯(C2HCl3)、甲基咪唑(C4H6N2)、甲苯(C7H8)、氯甲基戊烷(C>6H13Cl)、二氯三氟乙烷(C2HCl2F3)、四氯乙烯(C2Cl4)、乙苯(C8H10)、十一烷(C11H24)、十二烷(C12H26)、萘(C10H8)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另外,煤中的K、Na、Ca、Mg、Si和重金属元素等在燃烧中释放,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充满化学变化危机的环境。

氟氯代烷烃的形成及毒性上述几种氟氯代烷烃是煤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出的烷烃和氟化氢气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煤燃烧释放出甲烷,在其他卤素的作用下,烷烃的氢原子为卤素所取代而形成四氯化碳。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二氯甲烷)

CH2Cl+Cl2→CHCl3+HCl(三氯甲烷)

CHCl3+Cl2→CCl4+HCl(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在金属元素催化作用下,与无水氟化氢反应得到氟里昂: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或: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地球化学环境:农业·健康

由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HF和CCl4,使得上述反应反复进行,室内F12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还产生CCl3F、CClF2、CClF3等氟氯代烷烃化合物。

氟氯代烷烃类化合物具有沸点低、常温下易挥发等特点,易从呼吸道进入机体。经实验14C—F11或14C—F12被动物吸入后,一分钟即可在血液中检出。肺泡对氟氯代烷烃的吸收率取决于他们的化学活动性质,并与他们在肺泡的分压和脂溶性呈正比。试验还表明,在给家兔吸入384mg/m3的F22一小时后,约有80%被吸收,各肺泡内血液中F22分压迅速达到平衡状态。在堂上村、莲花庵村、路村三个村检出~,年平均;~,年平均。而前苏联1974年颁布的标准,F11、F12均为小于10mg/m3。显然本区F11、F12是较高的。氟氯代烷烃能随血液分布至全身组织,并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进入机体的氟氯烷烃主要分布在肺组织,并能通过脑脊液到达脑实质。根据研究获得的成果,氟氯代烷烃类随着氯原子数量增加而毒性增大。另外,研究中还发现溴化氢存在,其浓度达到70mg/m3。由于氟溴代烷稳定性较差,因此不能排除氟溴代烷烃的存在。高浓度的氟溴烷烃可以引起呼吸道刺激、震颤、痉挛,在致死浓度动物产生急性肺水肿而死亡。

至此,我们清楚地看到,高氟煤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氟及其化合物不仅污染了室内空气,也使粮食中的氟含量增加,大量的氟由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总摄氟量估算及危害程度的评价

不论是从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导致体内各种生化指标的改变和生理机能的变异程度,与环境要素氟水平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所指环境要素系与人体有关的空气、粉尘、水、粮食、蔬菜、水果等。

(1)摄氟量计算

按照ICRP肺模型,空气进入肺泡沉积份额按计算;室内粉尘中包括100~<5μm的总体沉积份额按计算。

粮食摄入量计算为原粮×出粉率×元素保存率×元素浓度值。

食品结构模型按1982年膳食模型计算,三个村庄的特点略有改变(表14)。

表14膳食结构模型(kg/d)

计算中的主要参数见表8。

根据表8和表14参数分别计算从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氟量,见表15。

堂上村摄氟总量最高达到,路村最少也有,分别是标准摄入量的~倍。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氟量占总氟量的比例,见表16。

表15摄入氟量统计(mg/d)

表16总摄氟量的构成比(%)

各村构成比例虽然不同,但经两种途径的摄氟量都超过人体所需氟水平。前已述及,煤烟污染的室内空气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至百倍,而室内的粮食及蔬菜被污染现象也相当严重,使玉米、辣椒等含氟量升至几十毫克至几百毫克每千克。通过室内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氟量严重超标,因此,房山地区的燃煤型氟中毒的病因是食用被氟污染的粮食和由呼吸道摄人氟量过多共同作用的结果,都是由燃煤污染造成的。由此可见,改变燃煤方式或改用低氟煤是控制氟中毒疾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2)摄氟量与疾病相关性

为探求燃煤型氟中毒与各项生化指标及总摄氟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关指标与总摄氟量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7。

表17总摄氟量与生化指标相关矩阵(γ<)

①显著性相关。

氟斑牙、牙缺损、氟骨症与总摄氟量呈明显正相关,氟骨症与牙缺损程度呈直线相关。血氟与尿氟密切相关,但与疾病发生率相关不明显,提示血氟、尿氟两者仅能作为判断疾病发生的指标,难以准确量化疾病的程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人体内血氟与骨氟处于动态平衡中,尿氟与血氟密切相关则有可能通过增加尿的排氟量而降低血氟,逐步地将骨氟转移到血液中经尿排出体外使之降到正常水平,从而解除氟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以总摄氟量为自变量,牙缺损、氟骨症发生率可以用下列回归方程表示:

牙缺损率(%)=(r=)

氟骨症患病率(%)=(r=)

由以上回归方程可以看出,总摄氟量如降到6mg/d以下,在置信水平下,牙缺损和氟骨症患病率可降至零,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人体每日摄入4~6mg/d的结论是一致的。

病区划分及危害程度评估

由于生活燃煤引起人体摄氟量过度而导致中毒,从发现本病到现在已20余年,但病区的划分及危害程度的评估,目前仍无正式标准。吴德良等(1990)在研究燃煤型氟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的相关性时提出“5~15岁儿童缺损氟斑牙与总摄氟量、尿氟呈直线相关,较氟斑牙更为可靠,更能客观反映氟危害的严重程度。”孙玉富等(1993)认为“燃煤型氟中毒人均日摄氟量超过时氟斑牙总病率即达90%以上,因此,不能作为不同病区程度的划分指标,而仅能作为病区与非病区的划分标准。”江远福(1994年)提出燃煤型氟中毒病区轻、中重、特重病区的划分标准是以8~15岁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依次是5~、20~、40~、60~。还有其他的研究者也做了不同的划分方案。

本区调查结果表明,尽管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达98%,而牙缺损率为零,因此,以这个年龄段作为划分病区标准是不现实的。但当不同村庄总摄氟量有差异时,总体人群发病率也明显不同,特别是牙缺损和氟骨症发病率较明显。

至于氟骨症患病率,白学信(1990)认为:“在轻、中病区大量调查氟骨症是不合算的,实际调查时拍片也有困难”。流行病学调查中常使用尿氟含量,但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无相关关系,且受气候、饮水等因素影响。室内空气氟含量只能说明室内污染程度,但不是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指标。决定氟中毒程度的是总摄氟量,总摄氟量的多少则明显反映在发病程度上,即:总摄氟量与其生物效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作为病区相互比较的基础。

根据以上作者的意见,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单的结论:

(1)综合的环境因素包括地质、地球化学、气象条件、生活方式、氟源分布等构成燃煤型氟中毒症流行的前提条件;

(2)血氟、尿氟及氟斑牙患病率只能作为划分病区与非病区的客观指标;

(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率则是病区发病程度的指标;

(4)氟骨症是使用困难较多但较有决定意义的划分发病程度的客观指标;

(5)人均每日总的摄氟量则是反映燃煤型氟中毒的客观指标,能全面反映出人群总体摄氟水平,也能作为不同病区之间对比的客观基础。

根据以上几点,我们拟将区域地球化学条件、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总摄氟量等为指标,将燃煤型氟中毒流行范围划分为疑似病区、轻病区、中病区、重病区、特重病区等五种不同程度的病区,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疑似病区:具有明显的高氟和氟积累的地球化学背景,有利于氟污染的气象条件,落后的燃煤方式等。

轻病区:每年四个月以下燃烧高氟煤,氟斑牙患病率在1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患病率在50%以上,缺损率在10%以下,氟骨症患病率在5%以下,且多为I,每日人均总摄氟量在10mg/以下。

中病区:每年6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氟斑牙患病率为50%~70%,氟斑牙缺损率为10%~25%,氟骨症患病率为5%~12%,多为Ⅱ,人均每日摄氟量为10~15mg。

重病区:每年有6~8个月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差,粮食蔬菜在室内储藏,氟斑牙患病率在70%以上,氟斑牙缺损率为25%~60%,氟骨症患病率为13%~35%,多为Ⅲ,人均日摄氟量为15~30mg。

特重病区:长年燃烧高氟煤,通风条件极差,粮食蔬菜室内存放,氟斑牙患病率在90%以上,成年人氟斑牙缺损率在60%以上,氟骨症患病率在35%以上,为Ⅲ。

以上划分是初步设想,尚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验证和补充。

3主要结论

(1)由于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点以及区域性变质作用,使煤层中的有机、无机化合物聚集、分散、相互反应,形成一个十分庞杂的资源库,这是地氟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物源。地球化学环境是发生地氟病的根本原因,而导致地方性氟中毒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体摄入氟的途径和氟存在的形态及溶解度。

(2)煤中的化学物质经低温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氟化合物及其他有毒物质,使室内空间形成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这些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同时也污染了粮食和蔬菜,并被人体所吸收,造成氟中毒。这是当前房山区地氟病发病的首要病因。

(3)不科学的燃煤方式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也是增加人体摄氟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燃煤方式,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是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关键措施。

(4)煤在燃烧过程中经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氟氯代烷烃化合物,其中包括CFCl3(F11)、CF2Cl(F12)和C2Cl3F3(F113),这是这次调查的重大发现。由于F11、F12较为稳定,极可能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使得臭氧耗竭、人群皮肤癌患者急剧增加,这个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而这些氟氯代烷烃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5)研究了氟斑牙发病率、氟斑牙缺损率、氟骨症发病率与人均每日总摄氟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用总摄氟量预报氟中毒发病率的回归方程。以地球化学条件、地氟病发病率和总摄氟量为综合指标,提出了将病区划分为疑似病区和轻、中、重、特重病区。对不同程度的病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燃煤型氟中毒的措施。

参考文献

耿精忠等.环境与建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吴鹏鸣等.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曹守仁.煤烟污染与健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北京市地矿局.北京市区域矿产总结,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郑宝山.中国煤炭含氟量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郭英廷等.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层中的有害微量元素及其分布.贵州工学院学报,1993

孙景信.煤中微量元素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分布特征.中国科学(A),1998,12

国家环保局.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苏企洵.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霍亚贞.北京自然地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

戴国均.地方性氟中毒.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65

王云钊.氟骨症X射线诊断学图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戴瑞庭.北京门头沟燃煤污染型氟关节病.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第3卷,第2期

吴德良.燃煤污染病区总摄氟量与氟斑牙患病的相关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90,第24卷,第1期

孙玉富.摄氟量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第12卷,第6期

江远福.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研究进展.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第9卷,第2期

白学信.燃煤型地氟病病区划分标准问题.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0.第5卷.第4期

谢妮.砷对氟中毒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0,第13卷,第1期

周振荣.中医药对氟骨症的治疗研究.见: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6,第15卷.第五届全国地氟病地砷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胡乔木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I).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氧气占%,氩气占%,二氧化碳占%,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3.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由上例可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4.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减少污染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内密如树林的矮烟囱,是煤烟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即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煤烟的一项重要措施。(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自煤向燃气的转换,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烟尘的污染。(5)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大气污染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做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和环境”。由地表至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的大气层,一般可认为是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燥、清洁的空气的组成是基本不变的,水蒸气的含量因时因地变化,各种杂质(如粉尘、烟、有害气体等)则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其种类还是含量,变动都很大,甚至导致大气污染。导致大气污染的自然因素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自然现象。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机能,各种自然现象一般多能自动协调生态系统的动平衡关系。人类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而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过程;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其中燃料燃烧(包括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全部污染物的70%;工业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20%;机动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10%。这些空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液体粒子在空气介质中的悬浮体,如粉尘、烟、飞灰、液滴、轻雾、黑烟、雾等。气态污染物大体有五个方面,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这些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和皮肤接触三条途径侵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为最多,最危险。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污染物的突然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四天内就死了四千多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甚至会引起肺癌。除此之外,空气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农作物、器物(建筑物、器具等)、气候等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铅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二氧化硫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氧化氮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一氧化碳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臭氧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硫化氢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氰化物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氟化物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氯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氟西汀抗癌研究报告论文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我们组根据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防癌有积极的作用。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我们研究了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的防癌方式。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其综合起来讨论,从而研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的积极作用。每年我们都听到患癌症的人数不断上升,“大傻“死于鼻咽癌不过从他平生来看,他后期生活已经属于比较健康所以癌症才得以康复,不过由于突然复发,大傻才离世。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能防癌?为了了解这个,我们首先要明白癌症的发生原因。癌症是一种常见病,除了毛发和指甲外,可发生在人体各部位,中年是癌瘤发病的高峰时期。中年人死亡原因中,癌症占1/5。死于癌症的病人平均年龄为55-59岁,比正常减寿12-18岁。癌症是由身体细胞自动增殖的异性新生物,他源于一个单细胞,种新生物由一群不随生理需要而自由发展的癌细胞所组成癌细胞并无正常细胞的功能。由于它的快速而无规律的生长,不但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而且破坏了正常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肿瘤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肿瘤细胞,并由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浸润和它外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进一步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而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要经过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这些变化是一个人的基因因素和三种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包括: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一种食品污染物)和砷(一种饮水污染物);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某些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感染。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特定癌症危险因素的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在有效性上具有走下坡路的倾向。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按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相关研究表示,在癌症的前期和中期才有治愈癌症的可能,同时治疗癌症的风险高过程需要费用高,患者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痛苦。这对患者日后的人生路程留下阴影。所以,医生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防癌。我们找到以下十三种防癌方法。一、戒烟防癌:烟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 开窗防癌:面及许多建筑材料会释放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开窗可使室内空气中这类致癌物降到最小密度。二、乐观防癌:神紧张、情绪压抑、悲观忧愁,会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细胞乘虚而入。与此相反,乐观、开朗能对癌细胞显示出极大的抑制效应。 改变饮食习惯防癌: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变化的饮食习惯可以引起癌变多发,故食物应多种多样。三、体检防癌:多肿瘤是由一些慢性病逐渐演变而来的,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做到早期干预。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可以去除癌前病变,特别是对于某些早期肿瘤,能够彻底治愈。四、擦背防癌:的皮肤下存在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当用毛巾摩擦皮肤后,受到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因此,经常擦背能增强免疫力,收到防癌效果。五、唾液防癌:液中的过氧化物具有抑制致癌物质的特殊功效。建议“一口饭咀嚼30次”,以充分发挥唾液的作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六、饮茶防癌:叶可阻断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同时,也有抑制亚硝胺致癌的作用。七、睡眠防癌: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产生的不正常细胞,细胞分裂多在人睡眠时进行。合理睡眠,有利于机体控制细胞不发生异变。八、食蒜防癌:常食用大蒜,既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又可激发人体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九、带鱼防癌: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带鱼体表的那层银白色的油脂中,含有一种抗癌成分——硫化鸟嘌呤,能有效治疗急性白血病及其他癌症。十、常吃蔬菜防癌:菜中的叶绿素、钠盐是有效的抗诱变剂,具有抗癌作用。十一、橄榄油防癌:物实验显示,单独食用橄榄油可防止乳腺癌。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橄榄油较少含有容易氧化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反却含有包括维生素B在内的抗氧化剂和其他物质,所以起防癌作用。十二、吃点肥肉防癌:吃点肥肉可以使血中胆固醇含量不致过低,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十三、胡萝卜素防癌:食中摄入丰富的β-胡萝卜素的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若平时每天摄入β-胡萝卜素达6毫克,能起到保护身体、预防癌症的作用。这看上去与我们常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类似之处,我们要了解一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一、饮食营养有规律且健康:多吃蔬果、杂粮,低脂、低盐就以饮食而言,我国人民多以谷类与蔬菜为主,这倒是“绿色食品”。不过就总体而言,蛋白质略显不足,所以在上海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中,就有变谷类为蛋、奶、肉的措施。一般而言,可以多吃点禽、蛋、牛奶之类。然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居民的脂肪饮食已嫌过多。高脂肪饮食导致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的根源,而动脉硬化则可引起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高脂饮食还使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增加,脂肪肝、胆结石亦与之有关。高盐亦是我国人民饮食中存在的问题。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盐分摄入过多,可使高血压发病率增高。高盐损害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炎、胃溃疡发病率也增高。高盐饮食使致癌物质易于入侵,胃癌亦因此高发。所以应该提倡低脂、低盐的饮食。长期不吃早餐,易患慢性胃病,营养失衡的结果则是身体抵抗力下降,常感精力不足。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如是外出吃晚餐,那就吃一半,剩下的则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多食用鱼类,最好选择较小的鱼类,譬如野生或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常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天大约摄入25克含纤维素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饭前辅之以坚果、水果如柑橘之类含有黄酮,有防癌作用,这样能汲取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的补充以确保精力充沛。二、有病及时就医: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的人在有病时自己买药解决,有1/3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表面的“小毛病”,“小毛病”被一拖再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些疾病被药物表面缓解作用掩盖而积累成大病,悔之晚矣。正确的作法是,有病勿拖,及时诊治,对症下药,把疾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包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如有的单位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参加,认为本来没病,何必查出毛病来。事实上疾病是客观存在的,许多疾病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好。能有机会做体格检查自然应该积极参加。又如有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就置之不理。时间一久,各种并发症出现,或是脑卒中(中风)、偏瘫,或是神经炎、足坏疽,懊悔已来不及了。还有人听说有的病需要终身治疗,就认为反正治不好,就不去管它。甚至有高血压病人已经发展到头痛,也只拿冷水冲冲,希望缓解。其实高血压病也好,糖尿病也好,只要认真治疗,血压完全是可以降到正常水平,血糖也可以维持正常,他们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打个比方,近视眼的人戴了眼镜,什么都能看到,完全和正常人一样。我们总不能因为听说一辈子要戴眼镜,就不戴眼镜,让自己什么也看不到吧。所以每年一定要做定期全面体检,不论是否统一组织检查,个人也要每年至少主动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四、一定要吃好早餐:不吃早餐或者胡乱塞几口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不吃早餐会严重伤胃,使人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而且人还容易“显老”。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人员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岁。而德国的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早餐一定要食用热食。五、不论多忙抽时间与家人进行交流:人生有限,工作无限,欲望无限,亲情更珍贵,常与家人交流,精神上会感到舒缓和愉悦。也可订阅一本有关爱心的杂志,当情绪低落感到悲伤时,翻开来看一看,会觉的周边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压力也减轻了许多。六、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我们几乎常年窝在空调房中成了“温室人”。结果是肌体调节和抗病能力双降。避免长期呆在空调的环境中,最好在空调开机1—3小时后关机。空调温度最好定在25—27℃,室内外温差超过7℃,会加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负担,引起神经调节紊乱。除非极端天气,慎开空调,自然通风和阳光会大大改善身体和精神状况,幸福和快乐就在阳光灿烂的地方!七、不宜久坐要定期活动身体:很多人在平时除非上厕所,决不轻易站起来。久坐,不利于血液循环,引发新陈代谢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坐姿长久固定,也是颈椎、腰椎发病的重要因素。定期站起活动身体是白领身康体健的必修课。八、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如果白天都常常要打个盹、看书或看电影时会睡着或打瞌睡则表明缺乏高质量的睡眠,提高效率,养成定时上床睡眠的习惯。午睡最好从下午 1点开始,这时人体感觉已下降,较易入睡。晚上以10点至11点上床为佳,因为人的深度睡眠时间是在24点至次日凌晨3点,而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进入深睡状态。可选择沉思、瑜伽等呼吸运动帮助入睡,身体健康的前提。九、不连续面对电脑过久:过度使用和依赖电脑,除了辐射外,还易患眼病、腰颈椎病、痔疮、RSI(Repetitive Strain Injury)重复重力伤害症,精神性疾病在白领群体中也十分普遍。一定养成坐电脑前1-2小时后定期起来活动的习惯,伸臂踢腿,呼吸新鲜空气加快血液循环。十、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适量且持之以恒缺少运动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大弊病。上楼有电梯,出门有汽车,洗衣不用手,微波炉一烤可以饭来张口,不但缺少运动,连一般的劳动也被简化了。人的体能被节约,日久便退化,于是肌肉无力、骨质疏松、脂肪堆积,肥胖、腰椎病、颈椎病随之而生。所以,运动应该被提倡。每天都坚持户外快步走一小时,标准是争取逐步达到能在28分钟之内走完3公里,相当于正常步幅状态下134步/分钟,热量消耗最大,最有利于瘦身。最好在饭后45-60分钟开始散步,如饭后两小时后再散步,效果会更好。也可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客厅扭动身体,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自己的心跳、呼吸在优雅的韵律中得到完美统一,这种“跳舞”每周至少需要两次,长期坚持后的效果会好得另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十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现代的健康概念是指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过去比较忽视心理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比如人际关系,从大道理来说,我为人人是基础,不能只要求人人为我。具体地说,对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看人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待人宽,责己严。大家都能这样做的话,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和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他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现代人对自身的健康应该有科学文明的观念。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十二、戒烟限酒:吸烟是一种不良的嗜好。吸烟的人与不吸烟者相比,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10倍,喉癌的危险性高8倍,食管癌的危险性高6倍,膀胱癌的危险性高4倍。吸烟者冠状动脉易于痉挛,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烟雾破坏支气管黏膜上皮,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几难幸免。慢性支气管炎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亦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杀手。酒精损肝,偶尔为之尚可,嗜酒可致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还是促癌物质。肝炎后继续饮酒者肝癌发病率增高。所以,烟应戒绝,酒不可多饮。经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日常的防癌方法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健康生活方式。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癌有什么作用?首先是健康饮食对防癌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有不少食物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光顾肯德基麦当劳。但是根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苏宜香教授提供的公式,推荐人体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应该占到60克至70克,一日三餐的比例大约分别为20克至23克左右。如果这样计算,那么麦辣鸡腿汉堡中的脂肪超过了推荐值的40%。“如果再加上圆筒冰淇淋或者苹果派,显然脂肪摄入会更多。”在麦辣鸡翅儿童开心乐园套餐中,组合脂肪含量最高的一款达40克,超出30克的也不下七八种。假如一餐选择麦辣鸡腿汉堡、薯条(中)、饮料,其热量将达到1000千卡,而这只是一餐。如果摄入的热量多,运动少,就会储存脂肪。而炸薯条是淀粉在高温、高油下制作,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叫丙烯酰胺,该物质已做动物实验证明有确切致癌性。可见这不是健康的饮食。健康的饮食包括蔬果、杂粮,低脂、低盐他们里面含有异硫氰酸盐、黄酮类化合物、番茄红素、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异黄酮,他们对防癌有什么作用?异硫氰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在十字花科植物(比如说椰菜、花椰菜和芽甘蓝)中找到。它可以帮助我们抵抗香烟的致癌物质,抑制肿瘤生长,及抑制一些促进生长的类固醇激素。黄酮类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苹果、柚子、洋葱、红酒和茶。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苹果的人比那些不常吃水果的人癌症的发生率要低68%。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常常摄入洋葱、苹果和柚子的人比很少碰这些食物的人,肺癌的发生率要减少一半。另外,黄豆、草莓、椰菜、胡萝卜、柑橘、茄子、胡椒、南瓜和西红柿等食物中也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黑巧克力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业可以预防肺癌(但对其他肿瘤无效)。番茄红素。番茄红素是番茄所富含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也可以预防肺癌。而且在烹饪番茄的过程中这种有益的物质的作用会增强。隐黄质, 又称玉米黄质。隐黄质是一种橙黄色的色素,一些研究报道进食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可以减少发生肺癌的几率。富含隐黄质的食物包括南瓜、玉米、木瓜、橘子、甜椒、橙子和水蜜桃。但对这种物质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异黄酮。异黄酮存在于黄豆和亚麻种子之中,它的某些生物学作用类似于雌激素。有证据表明黄豆中的5, 7, 45-三羟(基)异黄酮有预防肺癌的作用。有病及时就医以及主动定期进行体检对防癌的作用:定期地进行癌症检查(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和皮肤癌等),并询问医生身体检测的年龄和时间间隔要求。这样能发现早期癌症可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并降低死亡几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防癌的作用:癌症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有的专家甚至认为,性格决定罹患癌症几率的高低,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预防癌症,还对癌症治疗有帮助,那些悲哀、绝望等负性情绪,则可能损害人的免疫系统,诱发癌症。每日主动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对防癌作用:里所说的运动并不是比赛中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持续的,有效的有氧运动。这项运动包含有慢跑、快走、游泳、骑脚踏车等较稳定的运动科学的温和运动是每周3次,每次至少半小时,或每周四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因为运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如颞动脉振幅减少,而桡动脉振幅增大,意守部位血液量增加,非意守部位则减少(说明意念可以调动自身血流量的再分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加强毛细血管通畅性增加毛细血管袢数量,且改善流态;同时改变血液成分及血细胞的功能,对造血机能有激活作用,如练功后可以使嗜酸粒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吞噬指数也都趋向增加。抗癌健身法可以通过意守作用,有意识地调整血液在体内的分布,使癌症瘤灶区(意守这一部位)单位时间的血流量加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癌因素的活力增加,从而达到抗癌治癌的目的。由此看来,癌症并不可怕,要注意日常的生活方式做一个健康的人。

癌症研究阶段性成果披露,咖哩, 辣椒,姜等发热的食物让身体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睡觉 。一场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位目前在美国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癌症是否能治愈?) 为题,分享了他对癌细胞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转移-metastasis。 原生癌并不会让病人死亡,而一旦癌细胞转移,在其它组织器官内兴风作浪就让病人逐渐(或快速)的走向死亡。但为什么有些癌细胞已转移的病人却未继续恶化? 日本医学家曾解剖研究几十位无病痛而自然死亡的 90-103岁老人,发现他们每一位体内都有不少癌细胞。 但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没有造成身体的病痛?戴博士和几位癌症研究学者发现,癌细胞在活跃一段时间后会进入 “休眠期”休眠一段时间后又再度活跃兴风作浪。“休眠期”越长病人能存活的时间就越长,甚至不发生令人害怕的 “转移”。 现在医学界积极的在研究拖延癌细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药物和饮食《有效地预防细胞癌化》那篇论文提到几种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细胞内讯息传导 ( signal transduction) 的路径让癌细胞进入“休眠期”请大家多吃含有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1.咖哩(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2.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姜(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4.绿茶(抗癌成份是儿茶素); 5.大豆(抗癌成份是异黄酮; 6.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红素); 7.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芦醇); 8.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高丽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吲哚); 10.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某药剂师加注如下:这篇文章传给大家是做功德,浅显易懂。因为最近医学发表的长寿药物包含以下四种:姜黄素、白藜芦醇、Silymarin、黄耆(四种成份)前面两样出现在上文中,上文所提到的:咖哩和姜的抗癌主成分都是“姜黄素”。卫生管理部门公布大肠癌的主因来自十大恐怖美食,癌症是吃出来的:1.汉堡薯条+可乐; 2.排骨饭+珍奶; 3.锅贴+豆浆; 4.焗烤意大利面+酥皮浓汤; 5.韩式炸鸡+啤酒; 6.炒饭+贡丸汤; 7.拉面+冰淇淋; 8.卤肉饭+鱼丸汤; 9.红烧牛肉面+酸菜; 10.炸肉圆+关东煮。中研院努力了8年才完成的排毒最强的食物:1.地瓜; 2.绿豆; 3.燕麦; 4. 薏仁; 5.小米; 6.糙米; 7.红豆; 8.胡萝卜; 9.山药; 10.牛蒡; 11.芦笋; 12.洋葱; 13. 莲藕; 14.白萝卜; 15.山茼蒿 (裂叶茼蒿) ; 16.地瓜叶; 17.萝卜叶; 18.川七; 19.优格光; 20.醋。请转发您的亲朋好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