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游戏色彩与风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游戏色彩与风格研究论文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新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为上好江苏版美术教材第六册《色彩游戏——对比与协调》一课,我便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色彩对比与协调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也是能体现的。 在游戏中感知色彩: 上课开始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三间色,接着让学生辨识: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 计“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对比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与协调在视觉、心理感知上的区别,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于生活中寻找色彩: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课题的展现要体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提问:色彩规律中的对比与协调在生活中有吗?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领学生先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学习、生活用品等),由学生自己说一说找到的色彩对比与协调。记得采纳啊

《试论幼儿游戏教育教学》

摘要: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切合他们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妙趣横生的游戏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教学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把幼儿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能最大程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阶段的游戏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总结的几点看法,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

一.正确认识幼儿游戏教学。

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更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并且能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良好情感及发展其社会性。幼儿园教学由于受幼儿身心发展的制约,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特点。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观,要认知到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任何禁止幼儿从事游戏活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都是不尊重孩子的体现,都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师要多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游戏,要尊重、理解和爱戴孩子,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做到在教学中游戏,游戏中教学。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的知识为内容,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活动、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进行,使之能有效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二.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身在游戏活动中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地位,放手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游戏、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例如,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的教学活动时,提前在教室的图书区准备了许多关于冬天赞美雪花的图书和图片。为了给幼儿奠定升学的基础,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提高阅读能力,我要求幼儿带自己喜爱的图书来到幼儿园,在图书自选区里举行“我来读”的游戏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通过这样让孩子自主的去选择的方式,孩子们都积极的去挑选了自己最爱的图书和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有效的阅读了自己所选的内容,在让孩子有效的参加活动的同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未来有效发展起重要作用。

三.利用游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幼儿也是如此,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兴趣将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动力。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任何事物,都是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和实施教育影响的契机。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为了孩子能更好地学习,教师应如实的根据课程的需要、孩子的爱好、心理规律等各方面特点,合理设计各种孩子喜欢的游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效的开展游戏,使孩子主动愉快地去游戏,通过游戏去激发孩子想象的兴趣,激活孩子想象的思维,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语言活动中讲“记得牢”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口吻:“小白兔跳跳到我们家做客,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一看它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利用语言增加神秘感,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整个过程中,又用“变魔术”、“击鼓传花分礼物”等游戏手段,使幼儿在饱满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中有玩,玩中有学的目的。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习兴趣极为浓厚,在教学的很多个环节中,孩子的思维都异常的活跃,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利用游戏,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除了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外,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不少新的好奇、新的发现。就拿幼儿最爱玩的吹肥皂泡来说吧,一些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会纳闷:为什么一吹就会出泡泡呢?为什么吹出的泡泡是圆的呢?为什么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色彩呢?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解一些相关的科学道理,开发学生的智力,当孩子在发现相同的现象时,就会渐渐的明白很多事物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去解释。幼儿的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在幼儿的生活中,往往不会缺乏创造美,如他们在折叠糖纸、粘贴树叶、制作玩具、搭积木等过程中都能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智慧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给予孩子保护,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以及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点滴滴,合理的运用游戏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能力,让孩子在快乐中逐渐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培养能力。

总结:搞好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是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社会的需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游戏教学法,努力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角色游戏研究论文目的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意义:可以促进幼儿自我表现力的发展。目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小班指幼儿园里年龄较小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生活体验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教师对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重要前提。

观察的目的就在于关注幼儿角色游戏的动态和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和发水平,捕捉和把握教育的时机,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 对于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教师的观察要点也不一样。

1小班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是幼儿是否具有角色意识、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是否单一等,旨在引导幼儿逐步明确角色,能独立开展游戏活动。

2中班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是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是否能与同伴合作、是否能遵守游戏规,旨在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和情节,提高游戏的合作性与团结性。

3大班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是幼儿是否能合理计划游戏并组织实施,是否能创造性地解题,旨在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活泼的灵动性。

游戏角色设计研究论文

你好啊,你的休闲游戏人物设定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八)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四、注意三点: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3、创新。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

一、绪论 游戏软体简介 游戏软体的发展 游戏软体的种类与市场规模 游戏软体的类型 三维(3D)游戏的流行 游戏开发的分工与流程 游戏开发主要人员的分工 游戏开发流程 开发游戏时所遭遇的问题 游戏企划人员与程式设计师的沟通 以描述语言来开发游戏 测试及修改 研究动机、目标及方法 研究动机 研究目标 研究步骤 章节说明 12二、角色扮演游戏的分析 角色扮演游戏的简介 分析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组成 故事背景 剧情大纲 场景 道具与装备 玩家与人物的对话 过场的剧情动画 角色扮演类游戏的程式设计 开发游戏所运用的技术 设定剧情的方法 18三、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游戏编辑系统所要编辑的项目 分析编辑工具的编辑项目 角色扮演游戏的组成架构 描述语言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描述3D场景的能力 描述过场动画的能力 描述玩家与演员互动的事件 逻辑条件的判断 对话盒的功能 28四、描述语言与视觉化编辑的方法 描述语言的基本介绍 描述语言的特性 描述语言使用的资料型态 描述语言使用的运算子 描述语言的语法介绍 描述语言的结构 场景的基本定义 演员的定义 事件的定义 描述语言的指令集 动画的定义 动画档的描述 视觉化的编辑方法 视觉化语言的介绍 图示与视觉化语言的关系 在编辑游戏所使用的视觉化方法 48五、游戏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实作 游戏编辑系统的架构 系统模组 游戏编辑系统的类别图 游戏播放器的设计与实作 游戏播放器的类别图 游戏播放器的讯息处理 场景编辑器的设计与实作 场景编辑器的功能与程式架构 场景编辑器的操作 事件编辑器的设计与实作 事件编辑器组成元件与功能 编辑流程 61六、结论与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未来发展方向 70

教育应通过美与艺术的方式,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即“寓教于乐”,这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以引导、探究的方式,实现幼儿个性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形成、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体现,而游戏无疑为一种有效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进一步探寻游戏与教育的契合点,让幼儿轻松、愉悦地接受所学知识,本期以“游戏”为引,意图找到游戏与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实现幼儿教育的多元化、现代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游戏作为教学的基本活动,确定游戏在幼儿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自从新课改后,教育局对幼儿园课程也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强调全面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注重游戏的协调融合,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实现游戏与教育的高度结合。为幼儿智力发育与思维开发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同时,也为每位幼儿提供自我展现的机会,促使幼儿的个性与能力和谐发展,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因此,在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与进步,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基础。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机制与策略探索还远远不够。对此,在新一轮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如何全面贯彻幼儿“新纲要”精神,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是目前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它关系着幼儿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着幼儿园课程的存亡,关系着幼儿的健康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代学者已经开始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有关现象,并将每个课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为有机整体。而体育却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认识追求,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改革中,要明确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的重要性,要注重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思想是充分体现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幼儿教育中往往比较重视学习而轻游戏,游戏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而没有完全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处于一种边缘地带。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游戏化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期唤起幼儿教师对游戏的重视,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加强游戏化在教学活动中的设计 一次成功的游戏活动设计是幼儿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它是否带有教育性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特点与功能的游戏针对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给予的教学意义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游戏过程时,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游戏的方式与种类,还应重点考虑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结合是否合理恰当、生动有趣。只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才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与操作乐趣,然而教学目的是隐藏在游戏中的,教师应使幼儿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发现、体验、收获和运用相关课程知识,促使幼儿在游戏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整个活动过程的把握与调控,如在进行数学教学“玩玩分分——感知8以内组成与分解”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喜欢吃的这一特点设计“运西瓜”游戏,通过西瓜的运送,幼儿直观地看到原本一块的8个西瓜被分成了两份,向幼儿直观地阐述组成与分解里的“分”与“合”,便于幼儿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让幼儿观看西瓜从一定高的斜坡上自由滚落的有趣情景,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加深幼儿对8个西瓜组合与分解的感受与体会,并在游戏后做详细记录,从中发现与总结8个西瓜的不同分法。一次好的活动设计通常需要多个游戏相组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游戏之间动静的合理搭配,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游戏交替等问题,以此充分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营造活跃的游戏活动氛围。 二、创设游戏环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以幼儿为对象,多以图像的手法呈现教学内容。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却发现幼儿难以理解与掌握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创设的内涵与意义,不熟悉教师所使用的惯用语法。因此,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很难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教育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为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便于幼儿理解的游戏教学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环境创设的作用。 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游戏环境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师幼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创设多个游戏环境,给幼儿自由选择与参加游戏的权利,如: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创设有趣的游戏化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这样对幼儿讲:鸡妈妈有个5个孩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这时提问幼儿还剩几只小鸡?第二天,狡猾的老鹰趁着鸡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又抓了另一只小鸡,提同样的问题,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理解与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还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对构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有促进作用。

教育与游戏研究论文

由于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因此幼儿园利用游戏来进行 教育 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园游戏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游戏教育论文篇一:《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摘 要: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所以游戏教育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与幼儿园阶段的教学内容完美融合,幼儿园中的游戏不是一个人的游戏,是集体的游戏,比如说“老鹰捉小鸡”就需要多人进行游戏,从而引导孩子进行学习,并培养和完善他们的人格。本文通过对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为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更好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游戏 幼儿园 基本教育活动 1 幼儿的特点决定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活泼好动 针对幼儿的活泼好动,父母也许只有打和骂,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可能致使问题向越来越坏的方面发展。因为活泼好动是幼儿与天俱来的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家长所能左右的了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①这就决定了在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中游戏是不可少的,游戏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和小朋友的友谊发展、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规范幼儿的行为,而且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活泼好动的天性,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乐于挑战 喜欢挑战并不是大人们所特有的,乐于挑战也是幼儿的天性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对某些事物还不了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可以通过一些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就像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所说的“好奇心对于幼儿之发展,具有莫大作用,幼儿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产生出好奇,一好奇就想要与新东西接近。”②幼儿对于游戏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说拼图,尤其是刚接触到拼图的幼儿,对拼图很感兴趣,越是拼不完整他越是想继续挑战,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他也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耐心,直至把游戏攻克,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乐于挑战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更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帮助。 富有竞争 竞争并不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培育中形成的社会现象。幼儿也富有竞争,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竞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吸取他人的优点来取长补短。比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过程中这个小朋友扮演老鹰的时候捉了3只小鸡,另一个小朋友就想捉得比他多,一旦失败,他就会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看看对手的技巧,针对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每个小朋友都想成为第一。在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就可以通过游戏这个载体来实现,既可以让幼儿快乐地成长,又可以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决定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对幼儿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留守 儿童 ,家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中,这就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阴影,造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也有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学校里,老师会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娱乐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到彻底放松,而且会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地做游戏。让幼儿的心里充满阳光,远离那些黑暗的世界,可以快快乐乐成长,因此有意义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有助于开发幼儿自身潜能 游戏有利于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游戏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游戏中,一方面需要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启发式的指导。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指导,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游戏的继续进行。比如在捉迷藏的过程中,一个小朋友找不到伙伴了,心情有些沮丧,教师就可以引导他:“这里没有会不会在别的地方呢,说不定藏在那个地方呢?”幼儿听到老师的意思是可能很快就会找到小伙伴,顿时就会充满了信心,又开始寻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永不放弃的精神,再加上教师启发式的指导最终促使幼儿获得成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有助于平衡幼儿情绪 游戏可以平衡幼儿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同时在游戏中也融合了幼儿的各种情感。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发挥,没有约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③比如过家家的时候,有的幼儿扮演妈妈,有的幼儿扮演爸爸,有的幼儿扮演孩子,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可以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爸爸妈妈的不容易。在医生与病人的游戏中,医生要给病人打针,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诊疫苗时都会害怕、紧张,可是在游戏中就不一样,他们可以摆脱紧张的情绪,轻轻松松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可以快快乐乐地玩着打针的游戏,也可能通过这次游戏,以后再打针的时候就不会紧张害怕了。幼儿做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情感发展的过程,在游戏中充分展现幼儿的喜怒哀乐,因此游戏有助于平衡幼儿的情绪。 有助于幼儿学习常识 日常生活中,幼儿吃饭的时候都不老实,但是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帮助他们改掉这个毛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说过家家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扮演爸爸妈妈免不了要让“孩子”吃饭,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就得想尽办法让孩子吃饭,让他们给“孩子”讲解不吃饭的坏处,按时吃饭的益处,让小朋友们明白当他们不好好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可以让他们从游戏中体验真谛,可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的小朋友扮演爷爷奶奶,那么小朋友见到的时候就要主动让座或扶爷爷奶奶过马路,让他们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继续发扬下去。由此可见,游戏有助于帮助幼儿学习基本常识。 3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决定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具体教学内容 幼儿园是从幼儿转向小学的过渡时期,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为了开发儿童的大脑,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为幼儿上好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就包括教幼儿一些拼音,十以内的加减算术,简单的绘画,容易学的舞蹈以及适合幼儿的儿歌,课间时可以让幼儿一起做游戏。以上的这些就构成了幼儿园的具体教学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游戏是基本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由于游戏的多样性,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具有很大帮助,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会想尽办法去解决,不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在学习中也会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使幼儿在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意识。④ 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特点 (1)直观性。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成长阶段,还处于形象思维具体思维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某些事物的认识理解水平较低。例如,一些抽象的逻辑算术题,在幼儿看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一些数学模型来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或者通过做游戏的 方法 ,在算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主的角色,顾客去商店买东西可以结账的时候要进行算账,让幼儿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2)模仿性。由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因此遇到什么新鲜事物都会想办法去尝试。幼儿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就像一只小鸟在 唱歌 ,歌声婉转动听;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就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在联系算术的时候就像数学家在认真思考一样,由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创新性。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形象、具体思维向逻辑、 抽象思维 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性。这也决定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游戏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帮助幼儿学习常识。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游戏中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充分开发幼儿的思维。 4 落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确认教育目标创设有益游戏环境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对幼儿有利,这就决定教师要在众多的游戏中选出一些有益的游戏。幼儿的年龄偏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就要选择一些适宜幼儿现阶段年龄特征的游戏。如老鹰抓小鸡、跳方块、下 五子棋 等一些有意义的游戏,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到游戏中去,和幼儿一起玩耍,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 使游戏成为基本教育方法 我们知道了游戏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一,但不是全部,我们要使游戏成为基本的教育方法。随着通过游戏让幼儿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为学习等各个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学习其他知识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游戏之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游戏不仅仅是游戏,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开展有意义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一些平时难以接触的知识,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开发智力,更能促进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幼儿今后步入社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释 ① 邓冬生.落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1. ② 陈燕.论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活动[J].成功(教育),2012. ③ 王玲.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活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 ④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

幼儿教育与游戏理论实践研究论文

一、游戏理论概况

游戏理论大致分为传统游戏理论和近现代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主要包括剩余精力理论、松弛理论、生活预备理论、生长理论、成熟理论;近现代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学习理论、原苏联游戏理论。这些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的游戏理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国的幼儿游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游戏的意义与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我国对于幼儿游戏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新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已经发展为“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游戏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实践现状

1.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认为游戏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系列认可游戏的积极作用的主张。但是在实践中,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学本位主义教学观,长期以来占据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幼儿仅仅是被动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信息的客体。教学方法是幼儿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

长此以往,幼儿园就演变为应试教育的“预演”。游戏的设计与内容不仅是完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游戏的实施与情节往往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与安排发展,这样的僵硬化、机械化的游戏设计难以发挥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违背了将游戏理论引应用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初衷。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使幼儿提前接受小学所学知识的效果,但是以扼杀和牺牲儿童的天性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必须改变这种不足。

2.幼儿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

面对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发生深刻的变化。首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再把幼儿视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客体,而是肯定和越来越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地位,并认识到幼儿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游戏是幼儿参与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形成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教师应当提供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其次,重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种观点认为,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幼儿之间,主张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的游戏方法,促进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四、结语总之,游戏在激发幼儿天性,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当认识到游戏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游戏理论,并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促进幼儿在快乐、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对教育游戏的启示论文

一、引言

作为一项古老的活动,游戏在原始社会就存在。对于动物而言,它可以作为训练捕食、竞争等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对于人类而言,它除了保留了作为动物活动的特征之外,还被人们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从而形成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的游戏活动。

游戏的教育功能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例如,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蕴含着寓教于乐的游戏思想;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则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育人功能。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游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

在希腊语中,游戏(Paidiá)和教育(Paideia)具有相同的词根——“儿童”(Pais),说明两者的关系一直被关注。在哲学领域,人们侧重于分析游戏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生活的本体价值。然而在教育学领域,“对游戏进行本体论理解的思想却不多见,许多人仍然站在工具理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将游戏仅仅视为实施教学任务、达成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高洁,2010)

“教育游戏首先是一种游戏,其次才是一种教育游戏。”(张文兰等,2007)教育游戏研究不仅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而且需要参考游戏理论。然而,近年来教育游戏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开展研究,采用丰富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却较少关注教育游戏自身的游戏特性。北京大学尚俊杰等学者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教育游戏面临表层(时间、技术和观念)、深层(教学成效)和本质(游戏特性)三层困难,其中游戏特性是教育游戏发展应用的本质困难。(尚俊杰等,2008)因此,教育游戏研究应关注游戏理论,并从中寻找启示,借助游戏的特点,构建更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分析教育游戏:为什么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胡伊青加和伽达默尔等先哲大师从各自角度阐释了游戏的特征,探讨了游戏的本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游戏理论可以为分析教育游戏的本质问题提供启示,为如何应用游戏促进教育提供参考。其中,伽达默尔根据其解释学思想,在反思康德、席勒等游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游戏理论,对分析教育游戏具有重要价值。

1.游戏与教育如何融合: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

“教育游戏秉承‘寓教于乐’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使用游戏的手段更好地进行教育。”(李彤彤等,2010)无论是将教育融入游戏中,还是将游戏融入教育中,教育游戏既不是纯粹的娱乐游戏,也不是教育与游戏的简单相加。“从本质上讲,教育游戏吸取了教育的外在不独立性和游戏的内在自由性,因而同时具有教育和游戏两种活动的特征。”(张文兰等,2007)如何将游戏形式与教育目的有机结合,则成为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例如,马颖峰等在探索游戏与教育结合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是游戏与教育结合的最佳平衡点。(马颖峰等,2005)

从理论认识看,一方面,许多人将游戏理解为消遣,认为游戏是对学习时间的荒废,因而排斥学生游戏。“这种观点从消极意义上对待游戏,只看到游戏形式上的娱乐和戏耍,而未体认到藏匿于游戏形式背后的意义与价值。”(高洁,2010)而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将游戏的活泼形式引入教育活动中而缺乏对游戏内在精神的关注,就会使教育中的游戏沦为知识灌输的工具。”(高洁,2010)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人们更倾向于从工具角度分析游戏对教育的一时功用。

从实践应用看,虽然有不少教育游戏已经被开发并应用,但事实上却没有被普及到课堂教学中。早在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就关注到游戏制作公司开发的教育游戏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同,打不开市场;而某些教育者和教育专家却不敢使用教育“游戏”一词,而改用教育“动漫”。究其原因,很多游戏公司开发的教育游戏,要么是娱乐特征明显但教育特性不足的游戏产品,要么是具有教育特性但缺乏游戏性的学习软件,很少有教育和游戏结合得非常好的优秀的教育游戏。(尚俊杰等,2008)

教育游戏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教育作为游戏的目的,需要在教育性和游戏性之间保持平衡。“既要保留游戏‘投入性’的特点,实现‘乐学’,又要使游戏承载着学习策略,使游戏任务伴随知识探究的过程。”(张琪等,2009)面对实践应用的现状和问题,教育游戏需要“用游戏的感性迎合学习主体的心理特征,用教育的理性不断地把学习主体引向理性”,(张琪等,2009)从而摆脱游戏价值高而教育价值低的现象,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2.传统游戏理论的反思: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

人们对于游戏的认识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深入。柏拉图是第一个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人。不过他仅仅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来看,认为游戏是培养动物或人幼子生存和生活能力的活动。其后,亚里士多德把游戏视为紧张劳作后的休息与消遣,认为游戏是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行为活动。

哲学家康德最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游戏问题,将“游戏”解释为“活动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认为游戏是为了展示人的主体性自由。后来美学家席勒把对游戏的认识提高到人的本质的深度,提出“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的观点;认为游戏冲动可以消除人们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压力,促进人们从主客对立分裂的状态重新回归和谐统一。游戏研究的先驱胡伊青加则把游戏作为“生活的一个最根本的范畴”,得出“人是游戏者”的结论,强调人的游戏本质。

整体看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席勒和胡伊青加等的游戏理论都是建立在主体论的基础之上,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这些传统游戏理论认为:游戏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自由,人在游戏过程中实现了主体的自由;人在游戏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游戏活动的主导地位;人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展示自身的创造力。

传统游戏理论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具有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问题。如果局限于这种认识,游戏的本体价值便会被淹没在功利追逐中,本真的游戏就会在教育中名存实亡。教育游戏研究必须走出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透过实体的游戏行为分析抽象的游戏特征,进而从本体论层面把握教育游戏的本质,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3.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超越:侧重游戏与游戏者的统一

伽达默尔作为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哲学家,也以谈论游戏著称。作为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他在阐述解释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游戏观,在反思批判康德、席勒等游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游戏理论。

伽达默尔把游戏者的行为与游戏本身区别开来,认为:游戏独立于从事游戏的人的意识,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而不是游戏者;游戏不是由游戏意识决定的,具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必须有观者始终存在,游戏才能形成意义。伽达默尔的游戏理论实现了由主体论向存在论的转变。此时,游戏不再是游戏活动中的态度或主观的情绪,而是作为自我表现的存在方式;游戏不再是游戏者认识的对象,而是在存在的去蔽中表现自身;游戏者和观者共同参与游戏,主客体均已消融在游戏里。

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游戏主客体分离的问题,实现了从个体立场到共同体场的转换。准确地说,伽达默尔所探讨的游戏是一种主体间的理解活动。此时,作为理解活动的“游戏”更是一种思想交流活动,游戏者与观者实质上是参与游戏者的意识,而不包括作为意识承载者(游戏者)的肉身。可以说,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冲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深刻把握了游戏者与游戏的关系,是对游戏者和游戏内在联系的更准确认识。

相对于传统游戏理论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可以引导人们反思过分强调游戏者的问题,对深陷主客二分的教育游戏起到纠偏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游戏在游戏者与游戏之间保持张力,更好实现教育游戏的育人目的。

三、伽达默尔游戏理论阐释教育游戏:是什么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游戏形式,整合了教育的内容和游戏的特点,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教育游戏无论从内容、技术、应用和评估方面来说,对教育界都是巨大的挑战。故步自封、一味进行理想化的研发很难使教育游戏取得质的突破。”(张琪等,2009)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冲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从本体论层面分析了游戏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在哲学层面分析教育游戏的特征,探讨如何发挥教育游戏的价值。

1.教育游戏的真实主体:游戏自身

为了解释教育游戏的概念,有必要辨析“游戏”一词的词性。在中文中,“游戏”的词性有动词和名词两种。动词的“游戏”是指一种行为、动作,即游乐嬉戏。名词的“游戏”则指作为活动的游戏行为以及作为实体的游戏工具。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般认为游戏的主体是从事游戏活动的人,预设了从事游戏的主体存在。

然而,人们常说的“玩游戏”或“做游戏”实质上是同义复指结构。这说明游戏是内在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外在目的的活动;不是外涉的,而是自足的。往返重复运动对于游戏的本质规定来说非常重要。伽达默尔用光线游戏、波动游戏等说明游戏是一种不断往返重复的运动,而且在每次的重复中不断地更新自己。其中,重要的是游戏往返运动本身,而不是必须有一个主体存在。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在游戏活动中,个体意识形成交流关系,并且互相参与、融合,从而形成彼此交融的意识融合体。此时,融入意识整体的个体意识不再独立存在,不能具备主体的资格;而个体意识间的融合活动(即游戏本身)才是完整的存在,才是真正的游戏主体。

伽达默尔对游戏主体的判断并不违背人们的经验,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符合了教育游戏的实际。因为在本真的教育游戏活动中,游戏者总是全身心地沉浸于游戏中,根本没有把游戏作为自己的对象。“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它意味着游戏的意义指向自身,而不是指向主观美学中游戏者的主观性。”(秦佳,2008)于是,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学习者“甚至连身体都摆脱了世俗的负担,而和着天堂之舞的节拍轻松摇动”。(托马斯·古德尔等,2000)

可见,教育游戏就是由个体相互融合、共同参与构成的存在。当学习者从事游戏活动时,原有的个体主体性已不再存在,存在的是由个体组成的游戏整体。学习者的个体行为不能被称为游戏,而只是游戏的组成部分。此时,学习者在游戏中并不是怀着特有的目的,而是忘我的投入,甚至将思想与行为彻底融入游戏中。

2.教育游戏的存在方式:自我表现

在伽达默尔看来,“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而自我表现乃是自然的普遍的存在状态。游戏的活动绝没有一个使它中止的目的,而只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更新自身。”(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根据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游戏的循环往复性实际上是指理解活动的循环特性。

游戏能被反复表现,并在表现中被理解。“在游戏表现中,所出现的就是那种属拯救和复归的东西,被揭示和展现的就是不断所遮掩和摆脱的东西。”(.伽达默尔,1987)此时,游戏的自我表现不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游戏者与游戏相互表现的过程。游戏通过游戏者来实现自身的表现,同时游戏者也通过游戏来表现自身。尤其是在多媒体环境下,“游戏中的信息已失去了与游戏者无关的‘他性’,而具有了让游戏者体验、进行会话交流的‘你性’乃至‘我性’。”(赵慧臣,2008)

对于教育游戏而言,它的自我表现是建立在游戏者过去和当下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教育游戏自我表现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意图的实现,而在于实现意图的过程。因此,游戏者的每一次游戏都是通过自我表现来揭示游戏被遮蔽的内涵的。从此意义上说,教育游戏中的重复不是单纯的多次展现,而是不断的自我更新。

教育游戏是在重复中不断更新的,说明其自身具有创生的特质,能够容纳无限的可能,可以为游戏者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对游戏中的种种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游戏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展开想象,大胆进行各种尝试,从而可以尽情享受创造所带来的乐趣。”(高洁,2010)

3.教育游戏的意义产生:观者在场

游戏的魅力在于让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得到自我表现。游戏的表现是为了被观看,因此必须有观者存在。此时,游戏的观者浮现而出,而且构成游戏不可缺失的部分。正如伽达默尔根据解释学思想所认为的:游戏的.自我表现需要观者,游戏者只有作为观者才能理解游戏的意义。此时的理解并非是对游戏原意的复现,而是游戏者的精神世界与游戏世界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你我共生的新精神世界的过程。

具体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自我表现并不是无目的的表现,而是指向观者的表现。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如果没有观者的品味,自我表现就变得毫无意义。通过观看,游戏与游戏者之间形成互动、融合,使得游戏活动表现出创造性或再创造性。

首先,观者是游戏者。一方面,只有当游戏者加入游戏、承认游戏规则时,他才能成为观者。另一方面,游戏者以自身的游戏活动为观看对象,从而成为观者。最能真实感受游戏的,正是那种观赏游戏的人。“观赏者和游戏者共同参与游戏,游戏本身乃是由游戏者和观赏者所组成的统一整体。”(管宁,2006)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玩家之间可以通过协作完成游戏活动,并通过观看活动过程获得游戏意义。

其次,观看不是超然的旁观,而是思想的认同。“认同就是参与。认同于某个事物的人,他就完全地知道该事物本来是怎样的。观看活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参与方式。”(.伽达默尔,1987)在游戏活动中,观者既沉醉、忘却,又反思、创造。在为观者而表现时,游戏的认同才得以实现。

最后,通过观看形成游戏的意义。“最真实感受游戏的,并且游戏对之正确表现自己所意味的,乃是那种并不参与游戏而只是观赏游戏的人。”(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尽管游戏的主体是自身,但观者参与了游戏意义的形成。因此,“游戏意义并不是在游戏者将之表现后,就得以确定。游戏意义的形成也有观者参与,只有到了观者这里,游戏意义才最终形成。”(秦佳,2008)

四、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建构教育游戏:如何是

“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它的教育特性和游戏特性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尚俊杰等,2008)长期以来,教育游戏始终未能摆脱“教游难融”的困境。尽管人们通常认为游戏可以用来帮助学习,但却很少有可供广泛推广的教育游戏产生。伽达默尔游戏理论倡导游戏主客体的和谐统一,不仅在理论层面对深陷主客二分的教育游戏起到纠偏作用,而且在实践层面引导教育游戏的构建,进一步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1.娱乐与严肃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

游戏由表现者与观者构成交往共同体,并且参与的各方互相同化,从而形成新的整体性存在。在伽达默尔看来,真正的游戏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被游戏内在的秩序所规范,而不能仅仅保持玩耍时的主观意识。“使得第一游戏完全成为游戏的,不是从游戏中生发出来的与严肃的关联,而是玩游戏时的严肃。谁不严肃地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

“游戏虽然是娱乐性的活动,但却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孙媛,2012)游戏的严肃性表现为游戏的“意志”通过“忘我”的游戏者来充分展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者并非完全感觉轻松,也存在某种程度的紧张、困难和压力。“只是这种困难和压力不是外在强迫的,而是游戏者出于内在需要而主动接受的,因而能够在其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愉悦。”(高洁,2010)

教育游戏的本质功能只有通过学习者的需要及其满足状况才能体现。当学习者沉浸于某种游戏时,原有的个体主体性已不再存在,存在的只是由这些个体组成的作为整体的游戏。学习者在游戏中并不是怀着特有的目的去游戏,而是忘我的投入,表现出特有的喜悦,甚至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有当学习者全神贯注于游戏时,游戏活动才会实现它所具有的目的。

建构教育游戏时,需要将娱乐与严肃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在设计开发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体现教育游戏的娱乐特征,而不能设计成游戏性不足的教学软件或CAI课件;另一方面,“要注重游戏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不能像设计普通娱乐游戏那样随意,更不能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而设计一些趣味低级、缺乏正确价值导向、甚至是虚假错误的内容。”(张文兰等,2007)

2.规则与自由保持张力:优化学习者游戏过程

游戏者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可能的意图的过程。正如伽达默尔所认为的:在游戏中没有先验的意图或中心,只有无数的可能性。尽管游戏者有选择的自由,但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我们只能与严肃的可能性进行游戏。我们是在享受一种做出决定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同时又是要承担风险的,而且是不可收回地被限制的。”(.伽达默尔,1987)

无论游戏者玩耍哪种游戏,都必须遵守该游戏规则的限制和约束。“凡在涉及游戏规则的地方,不可能有怀疑主义的余地,因为包含在这些规则中的原则是一种不可动摇的真理。”(胡伊青加,1998)游戏者破坏了规则就等于破坏了游戏本身。“游戏是规则至上的人际互动活动,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秩序的意义交流。规则的至上性决定了参与游戏的游戏者在规则面前的平等性,进而决定了互动的充分和活动整体内部的和谐。”(肖尧中,2005)

具体到教育游戏而言,游戏规则是对游戏者行为约束的规定。学习者有选择各种可能性的自由,以及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自由,但是这些自由也受到游戏规则的制约。“任何一个游戏,即使是自由度非常高的诸如《模拟人生》这类游戏,依然有完善而细致的规则,每一个玩家要想在游戏中顺利前进,就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孙媛,2012)可见,教育游戏需要按照独特的规则,引导学习者自由参与游戏活动。此时,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教育游戏的魅力,吸引学习者不断沉醉到教育游戏中去。

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可能进行下去。学习者制约不是无限制的,他有选择这一种而不选择另一种游戏的自由。通过选择,游戏者将相对封闭的游戏世界与其他世界区分开来。教育游戏应该在规则与自由之间保持适当张力,充分体现游戏进程的开放性、多样性,这样“更容易使师生双方作为真实的个体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进行积极对话,敞开自我、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吸引,从而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一场‘游戏’”。(张琪等,2009)

3.观看与参与相互渗透:促使学习者获得意义

游戏作为由游戏者和观者构成的结构,在表现中被理解。对于游戏的意义,伽达默尔认为:“只是为观赏者而不是为游戏者,只是在观赏中而不是在游戏者中,游戏才起游戏的作用。”(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游戏者只有作为观者而参与游戏,才能获得完满的意义。“在观赏者那里,游戏好像被提升到了它的理想性。”(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2004)由此可见,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游戏并非作者所创作的制品,而是经观者的再创造所形成的主体间的精神融合物。

教育游戏蕴涵丰富内容,期待着被理解。它的理解过程是游戏者的思想观点与教育游戏相融合的活动。观察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贯穿于教育游戏的整个过程。学习者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游戏,包括对游戏材料(如道具)的观察和对游戏环境(如场景)的观察等方面。在观看参与中,学习者外于自身、忘却自我;既沉醉、忘却,又反思、创造。例如在游戏的参与中,学习者会先观察游戏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然后思索能用它们做什么,以及怎么样来做。

教育游戏的观看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教育游戏必须让学习者通过观看游戏来理解教育内容,[转自第一教育游戏设计应该在尊重游戏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学习者有意义的观看性活动。一方面,在教育游戏的观看中,学习者需要积极思考怎样确定主题、如何把过去经验与当前情境相结合、角色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另一方面,在学习者的观看活动中,教师不能采用灌输的僵化方式,让学习者的观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提示、表情暗示等,调动学习者观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

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应以尊重游戏者观看的能动性为基本原则,以引导游戏者获得游戏的意义为最终目的。“教育游戏应该一改单调的图文呈现和变相的幼稚说教,而应该使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主动投入其中。”(张琪等,2009)唯有如此,学习者出于观看兴趣与游戏结下不解之缘,在游戏活动中有所创造,不断追求内在潜能的展示,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世界。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研究论文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怎么写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编写的话可以根据他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 优秀的游戏规则来进行编写就可以的

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哥哥我可以给你完整的都是以前自己用过的来取

摘要: 幼儿园可以把绳子作为开展 游戏 教学的基本的 游戏 活动材料,要在 游戏 教学中把绳子变化性强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因此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绳类活动,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多样化的 游戏 学习的需要,进而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类 游戏 教学活动中。

绳类活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更加富有创造性发展和优化教学行为的平台,从而促使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绳类运动具有成本低质量高的优势,能让幼儿在各类绳类活动中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能让幼儿在各类绳类活动中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同时还能有效的刺激幼儿园师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幼儿园;绳类活动; 游戏 化

游戏 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深入地挖掘和充分地发挥 游戏 教学的优势,以此来达到刺激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只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新和改进幼儿 游戏 活动的材料、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才能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实效的目的。

绳类 游戏 能很好地满足幼儿 游戏 教学的需求,幼儿在进行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可以自主选择活动的地点。

自己决定绳类 游戏 活动的内容,这样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兴趣,也能促使幼儿小组活动的延伸,最终达到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求的目的。

一、幼儿园要组织多样化的绳类 游戏 活动

幼儿园组织多样化的绳类活动 游戏 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幼儿智能开发、进一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幼儿心理品质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年龄、身心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断的创新绳类 游戏 活动以此来满足幼儿不同的 游戏 需求和兴趣爱好[1]。

因此,幼儿园要组织多样化的 游戏 活动,不仅要从幼儿对 游戏 不同需求出发,还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 游戏 教学中得到快乐,才能促进幼儿身心的 健康 、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幼儿园中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可以利用绳类设计需要动手的 游戏 活动,可以给幼儿一些毛线,让他们自己动手用绳子做出自己想象的形状和事物。

通过这类的绳类活动 游戏 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有些幼儿园中班的幼儿还能使用绳子进行拔河比赛和跳绳 游戏 ,这样不仅能很好地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需要充分的满足幼儿对 游戏 的不同需求,只有充分的满足了幼儿的 游戏 需求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在 游戏 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绳类 游戏 活动的时候,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合理设计和组织 游戏 教学,合理的组织多样化的绳类活动,让幼儿能在积极参与 游戏 教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2]。

二、幼儿园要创设绳类 游戏 情境

幼儿园可以利用 游戏 教学情境来对幼儿参与绳类活动 游戏 的兴趣进行刺激和激发,可以让幼儿对动画或童话中的角色展开创造性地模仿,这个时候幼儿会对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并会对角色所使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创造性的仿制。

这样不仅能促使角色扮演 游戏 顺利并成功地进行,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幼儿快速 健康 成长的教学目的。

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绳类活动 游戏 的时候可以使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的方式,这样能有效的提高 游戏 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3]。

幼儿园教师在创设绳类活动 游戏 情境的时候要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绳类材料的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情节导入来对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进行调动和激发。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不断的、深入地 探索 各种绳类材料的不同玩法,并利用情境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幼儿的 情感 ,另一方面能对幼儿的智力、想象力进行不断的开发[4]。

例如:幼儿园中班的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踩小蛇》的活动,幼儿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对幼儿进行引导:“有没有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去那边捉小蛇呢?”通过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利用绳子设计各种难关。

幼儿园教师可以使用长麻绳摆出曲线或直线让幼儿把它假想成小水沟,让幼儿跳跃过去,这样能锻炼幼儿跳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绳子搭建高低不同的山洞,让幼儿钻过去,这样能锻炼幼儿钻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抖动绳子,让幼儿踩绳子,这样能锻炼幼儿踩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绳类活动 游戏 ,一方面能对幼儿的动作技能进行不断的锻炼,同时还培养和提高了幼儿头脑与手脚的协调能力。

踩绳子是这个绳类活动 游戏 的后续部分,同时也是这个绳类 游戏 情境创设的高潮部分,在踩绳子环节,幼儿达到了最大的兴奋点和最大的运动量。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幼儿教师会发现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把 游戏 情境的设置与 游戏 材料结合起来进行 游戏 教学,不仅能让幼儿在愉快的 游戏 教学氛围中不断的锻炼身体机能,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

结束语:

幼儿园的幼儿具有生性好动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载体是各类 游戏 。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绳类 游戏 创设各种富有特色的 游戏 教学情境

绳类 游戏 具有“一绳多用”“一物多玩”的特色,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多样化 游戏 教学需求,能让幼儿乐于参与 游戏 教学活动,能让幼儿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不断的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不断的刺激幼儿智力和思维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 游戏 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出绳类材料的优势,不断的利用绳类材料创新 游戏 活动,不断的创设绳类活动 游戏 的教学情境,从而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得到快乐。

进而达到刺激幼儿参与 游戏 教学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目的,让幼儿能都在绳类活动 游戏 中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想象能力等,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成菊. 浅谈幼儿园 游戏 化活动课的设计[J]. 文理导航, 2020, (11):96-96.

[2]吴海辉. 幼儿园绳类 游戏 的开展 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 (11):66-67.

[3]欧茜. 幼儿园跳绳活动 游戏 化教学初探[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2):1-1.

[4]严琳. 《指南》引领下大班幼儿跳绳活动新思考[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9):38-3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