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优秀青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优秀青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别名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作用与用途】青霉素钠(钾)为β内酰胺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对本品高度敏感;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也很敏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病、钩体病、回归热、梅毒、白喉及中耳炎等。 本品对酸不稳定,口服无效。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60万U肌注后15~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 【用量与用法】一般成人为80万U~160万U/日,肌注或静注;儿童为每日3万U~5万U/kg,分2~3次给药。 静滴浓度一般为1万U/ml。不宜超过2万U/ml。如用量较大,则应测定血钾、血钠浓度,根据情况选用钾盐或钠盐。 青霉素钾盐不能静脉推注,可以静滴。 青霉素钠盐必要时可作静脉推注(青霉素钠每1 000万U含钠400mg)。 【副作用】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注意事项】1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血浓度约1倍,t1/2�亦相应延长。 2 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因青霉素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四环素类及磺胺类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故两者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31 四片青霉素烧焦一个十八岁少女 家庭护士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丘吉尔与青霉素的发明者 健康必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分析青霉素V钾粉末药品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药物影响皮试结果致青霉素过敏反应死亡2例报告 山东医药 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微波对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对青霉素连续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重做皮试的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痰热清联合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40例 陕西中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青霉素对老化洋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青霉素G不合理应用分析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青霉素过敏性皮试——一道难解的医学难题 首都医药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青霉素脱敏治疗二期复发性梅毒1例的护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基于多向核主元分析的青霉素生产过程在线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氨苄青霉素过敏致严重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口服青霉素V钾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青霉素诱发18例癫痫样发作回顾性分析 中国药房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展青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1 51 桐油青霉素制剂在外科的应用 兽医导刊 2007/04 5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素G钾 分析试验室 2007/04 53 注射用青霉素钠稳定性考察 黑龙江医药 2007/02 54 应用青霉素瓶胶塞环状缝合治疗猪直肠脱 养殖技术顾问 2007/04 55 青霉素V亚砜酸的制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6 羟氨苄青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57 过敏性休克岂是青霉素的“专利”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04 58 青霉素过敏继发癔症盲1例 临床荟萃 2007/07 59 介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临床护理杂志 2007/02 60 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研究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01

青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31 四片青霉素烧焦一个十八岁少女 家庭护士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丘吉尔与青霉素的发明者 健康必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分析青霉素V钾粉末药品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药物影响皮试结果致青霉素过敏反应死亡2例报告 山东医药 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微波对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对青霉素连续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重做皮试的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痰热清联合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40例 陕西中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青霉素对老化洋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青霉素G不合理应用分析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青霉素过敏性皮试——一道难解的医学难题 首都医药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青霉素脱敏治疗二期复发性梅毒1例的护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基于多向核主元分析的青霉素生产过程在线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氨苄青霉素过敏致严重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口服青霉素V钾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青霉素诱发18例癫痫样发作回顾性分析 中国药房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展青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1 51 桐油青霉素制剂在外科的应用 兽医导刊 2007/04 5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素G钾 分析试验室 2007/04 53 注射用青霉素钠稳定性考察 黑龙江医药 2007/02 54 应用青霉素瓶胶塞环状缝合治疗猪直肠脱 养殖技术顾问 2007/04 55 青霉素V亚砜酸的制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6 羟氨苄青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57 过敏性休克岂是青霉素的“专利”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04 58 青霉素过敏继发癔症盲1例 临床荟萃 2007/07 59 介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临床护理杂志 2007/02 60 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研究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01

被发现是一个科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青霉菌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所以提取出了青霉素。

参考文献: 原因:一、产后喂料过多、饲料浓度太大,造成母猪厌食;二、母猪产后吞吃了胎衣,造成消化不良,不愿吃食:三、产后精粗饲料过多、青饲料太少,造成母猪大便结燥,而食欲减退;四、母猪产后疲劳过度,而引起食欲减少;五、产后由于产道损伤,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不吃食。预防:在产前给以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饲料,精料、粗料、青料合理搭配,麦皮产前产后添加比例(15%-25%)不宜饲喂得过肥或过瘦。在产前用醛和酸类消毒水对产床消毒,防止细菌污染阴道。母猪产出的胎衣要及时拿出,不让母猪吞食。治疗:产后消炎用鱼腥草10ML+氨苄青霉素5G+安乃近10ML肌肉注射.产道消炎用甲硝唑400ML+氨苄青霉素10G清洗产道,4-5次一疗程,此法安全高效.胃功能不强的用醋300ML+精炼油200ML喂服. 参考文献:

别名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作用与用途】青霉素钠(钾)为β内酰胺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对本品高度敏感;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也很敏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病、钩体病、回归热、梅毒、白喉及中耳炎等。 本品对酸不稳定,口服无效。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60万U肌注后15~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 【用量与用法】一般成人为80万U~160万U/日,肌注或静注;儿童为每日3万U~5万U/kg,分2~3次给药。 静滴浓度一般为1万U/ml。不宜超过2万U/ml。如用量较大,则应测定血钾、血钠浓度,根据情况选用钾盐或钠盐。 青霉素钾盐不能静脉推注,可以静滴。 青霉素钠盐必要时可作静脉推注(青霉素钠每1 000万U含钠400mg)。 【副作用】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注意事项】1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血浓度约1倍,t1/2�亦相应延长。 2 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因青霉素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四环素类及磺胺类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故两者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青霉素论文的参考文献

31 四片青霉素烧焦一个十八岁少女 家庭护士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丘吉尔与青霉素的发明者 健康必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短波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分析青霉素V钾粉末药品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药物影响皮试结果致青霉素过敏反应死亡2例报告 山东医药 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微波对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对青霉素连续用药过程中更换批号重做皮试的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探讨 护理研究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8 痰热清联合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40例 陕西中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联合青霉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青霉素对老化洋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1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2 青霉素G不合理应用分析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3 青霉素过敏性皮试——一道难解的医学难题 首都医药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4 青霉素脱敏治疗二期复发性梅毒1例的护理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5 基于多向核主元分析的青霉素生产过程在线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6 氨苄青霉素过敏致严重剥脱性皮炎1例报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7 口服青霉素V钾片致过敏性休克1例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8 青霉素诱发18例癫痫样发作回顾性分析 中国药房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9 展青霉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7/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0 苄星青霉素治疗67例早期梅毒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7/01 51 桐油青霉素制剂在外科的应用 兽医导刊 2007/04 5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青霉素G钾 分析试验室 2007/04 53 注射用青霉素钠稳定性考察 黑龙江医药 2007/02 54 应用青霉素瓶胶塞环状缝合治疗猪直肠脱 养殖技术顾问 2007/04 55 青霉素V亚砜酸的制备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56 羟氨苄青霉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3 57 过敏性休克岂是青霉素的“专利”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7/04 58 青霉素过敏继发癔症盲1例 临床荟萃 2007/07 59 介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临床护理杂志 2007/02 60 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研究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01

方法名称: 青霉素钠原料药-青霉素钠-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钠原料药中青霉素钠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青霉素钠原料药。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水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25nm处检测青霉素钠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试剂: 1. 乙腈2. 磷酸3. 磷酸二氢钾溶液仪器设备: 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青霉素钠峰计算应不低于1600。 紫外吸收检测器2. 色谱条件 流动相: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 乙腈=70 检测波长: 柱温:室温 流速:1mL/min试样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青霉素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的溶液,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的溶液,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25nm处测定,其结果乘以,即为供试品中C16H17N2NaO4S的含量。每1mg的C16H17N2NaO4S相当于1670青霉素单位。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

别名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作用与用途】青霉素钠(钾)为β内酰胺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对本品高度敏感;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及梅毒螺旋体也很敏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病、钩体病、回归热、梅毒、白喉及中耳炎等。 本品对酸不稳定,口服无效。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60万U肌注后15~30分钟血浓度达高峰。 【用量与用法】一般成人为80万U~160万U/日,肌注或静注;儿童为每日3万U~5万U/kg,分2~3次给药。 静滴浓度一般为1万U/ml。不宜超过2万U/ml。如用量较大,则应测定血钾、血钠浓度,根据情况选用钾盐或钠盐。 青霉素钾盐不能静脉推注,可以静滴。 青霉素钠盐必要时可作静脉推注(青霉素钠每1 000万U含钠400mg)。 【副作用】1 青霉素类的毒性很低,但较易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约为5%�10%。多见的为皮疹、哮喘、药物热、严重的可致过敏性休克而引起死亡。 2 大剂量应用青霉素抗感染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反射亢进、知觉障碍、抽搐、昏睡等,停药或减少剂量可恢复。 3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ml,同时给氧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4 肌注钾盐时局部疼痛较明显,用苯甲醇溶液作为稀释剂溶解,则可消除疼痛。 【注意事项】1 青霉素与丙磺舒合用可提高血浓度约1倍,t1/2�亦相应延长。 2 青霉素不能与四环素类、磺胺类合并用药。因青霉素属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四环素类及磺胺类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故两者合用药效明显降低。

阿奇霉素论文参考文献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你是什么方向的

浅析药品说明书用途及存在问题 内容摘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而药品说明书是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药品说明书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依据药品说明书的信息进行药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在药品说明书的撰写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药品说明书;地位及用途;存在问题;意见建议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而药品说明书是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用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对指导科学、合理用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药品特性,以便正确使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药品说明书必须标明药品的成份、性状、适应症、药理、药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基本信息。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经典药物学和各种药学出版物均不能及时提供新药的相关信息,药品说明书便成为医生处方和患者有效用药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科学信息源。虽然国家对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标准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本文就药品说明书的作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一、药品说明书的地位及作用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印制并提供的记载药品相关技术信息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文字资料。药品说明书应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技术信息,用以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药品的技术性资料。药品说明书有以下特点。我国药品说明书记载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功能主治、适应症、药代动力学.以利治疗时选用药物;二是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处理),以保证有效、安全的使用药品;三是药品的主要活性成份、组成、含量等以利于监督药品质量;四是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五是说明书中还应注明生产企业、批准文号、规格、有效期、储存条件及说明书印刷修订的年月。药品说明书具有较强的法律地位《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帖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还明确规定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以假药论处,药品广告和宣传一律以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一经批准,药品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更改说明书的内容。《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范》对药品说明书印制的格式与内容均有强制性的、统一的规定。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与药物及其包装一起组成一个不可或缺整体,他们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药品说明书对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药品管理法》规定医疗机构因违反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执业医师法》中明确提出执业医师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合格药品,否则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处罚。《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否则按《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处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言外之意,临床不遵照药品说明书所规定内容使用药物出现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或药品质量问题就不能算作不良反应,理应作为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药物的临床应用不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品说明书在临床医疗行为中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明确适应症,限定使用人群。药品明确规定了某种药物所对应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范围,并对用药人群进行了明确界定。明确用法和用量,确保安全、有效用药范围。明确给药途径,保障用药有效性药品的不同给药途径,是基于药品有效而言的,同种药品不同给药途径其吸收不可能完全一致,其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不同。确定用量,保证用药安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药剂量一般是介于18-60岁的正常人群,低于此剂量可能达不到治疗作用,高于此剂量不但不能提高药物效应,反而因受者敏感性不同产生不良反应。突出禁忌证,列出不良反应,注重用药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既包括可知的也包括不可预知性的。以药品说明书无疑起到预先告知,防患于未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示注意事项,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提高治疗水平随着现代药物治疗水平提高,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综合用于临床现象日见平常,单从医务人员水平无力囊括药物相互作用的鉴别能力,药品说明书提供的药物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对于药学技术人员的审核处方和护理人员配药起到相当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二、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006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强调了对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规范化管理,对药品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书写提出了要求,并增添了新的项目,如核准日期、修改日期、警示语等。但有些修改后的药品说明书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项目内容不准确、不详细。药品名称违规药品的通用名称必须用中文显著标示,如同时有商品名称,则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的比例不得小于1:2,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之间应有一定空隙,不得连用。而有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名称明显违规,如药品的通用名称隐隐约约,商品名称字体过大,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连用等等。药品说明书中药品名称项目没有统一标准,药品名称缺项现象严重。有的说明书中只有正式名,有的只有商品名、正式名,无英文名。由于复方制剂没有统一格式,许多复方制剂不标明成分和标示含量,容易造成临床用药重复及产生配伍禁忌,同时给判断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带来很大难度。用药方法与剂量的表述易引起误导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对保障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但很多说明书对用法用量的表述却容易造成服用错误或误导使用。如某药厂生产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的说明书上,其“用法用量”一栏标注:“口服,成人:1次,1日3次。小儿:按体重1日20-40mg/kg,分3次给予。”按这样的说明,一个体重为30kg的孩子,他1天就该服用-药物,而成人每天的服用量仅为。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也是如此。其说明书上标注:“成人1次(2粒),每6-8小时1次,小儿1日剂量按体重40-80mg/kg,每8小时1次。”如此算来,一个体重30kg的孩子,1天最多可服用药物,而成人1天只能服-。药品说明书中使用注意事项过于简单少提或变相不提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避重就轻或简略带过。许多药厂为使其产品易销,常在说明书夸大宣传药效,而将不良反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简之又简。尤其是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常常被省略,如有些厂家的复方益肝灵、妇科用药归芍调经丸、安神颗粒等都无注意事项或不良反应说明。药物的作用具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由于新药临床使用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对其不良反应谱的认识非常局限,必须通过药物上市后进行监察,完成对一个新药的全而评价2。有些药物上市后,陆续发现了许多不良反应,部分专业书刊予以提出,但在说明书上仍未补充完善。另外,说明书中也应对药物的辅料、附加剂等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说明。除此之外,药品说明书还可对不良反应的处理、药物超剂量的症状、急救措施或解毒等做出说明。不同产家用药注意事项各执一词药品说明书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剂型的说明书上的表述却不一致。如阿奇霉素剂型有注射用粉剂、片剂和颗粒剂,注射用粉剂(浙江普洛康裕制药)在儿童用药注明儿童或 1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安全性尚不清楚;片剂(德州德药制药)在用药注意事项中注明儿童或l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安全性尚不清楚;而颗粒剂(南京先声东元制药)在儿童用药注明治疗<6个月小儿中耳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及П<2岁小儿咽炎或扁桃体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尚未确定。那么阿奇霉素儿童用药是否安全?或者注射用粉针和片剂的辅料对儿童是否有影响? 另一方面,不同厂家的药品贮藏温度不同。药品的贮藏温度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同一种药品的不同厂家说明书的药品贮藏温度却不一致,如酚妥拉明注射液,诺华制药生产要求的贮藏温度是 2-8℃,有的生产厂家要求的贮藏条件是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为什么同一品药品的贮藏温度会相差这么大呢?非处方药说明书写得不够通俗易懂非处方药说明书主要是给普通患者自我药疗时看的,普通患者不是专业人员,而说明书是沟通患者和药品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很多药品说明书中,都有禁用、忌用、慎用等项目。“禁用”意味着绝对禁止使用;“忌用”表示最好不用。但权衡利弊后,还是可以使用,不过须密切观察用药过程;“慎用”指应小心谨慎使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这些概念对于医生、药师来说,当然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要弄清楚差别就有一定的难度。还有相当一部分非处方药说明书中强调:“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而普通患者并不清楚什么是过敏,过敏反应都有哪些症状,发生的后果如何等。一些药品说明书还有“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的字样。药品贮存对温度、湿度、光线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超出规定.对药品内在品质影响很大,药品在外观、气味、含量等方面会发生改变。如VC片遇光或高温会氧化变色;干酵母片、胰酶制剂受潮后或贮藏不当可产生恶臭或霉味,胶囊剂则出现色斑、粘连、发霉等。患者对这些比较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仅仅以一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禁止服用”盖之,让患者着实难以判定。此外。药品的贮藏方式有密闭、密封、遮光、凉处、阴凉处、暗处、冷处保存等多种,普通的密闭、密封、遮光,指可以把药品放置于常温(0℃-30℃)下;凉处、阴凉处则要求温度不超过20℃;冷处则要求温度在2℃-lO℃之间。因为“说明书”对此没有明示,绝大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所以买回药品后,常常随意放置,比如把本该放置在冰箱冷藏的药品放在常温下。从而导致药品变质,降低疗效或失效。如何设计出让普通患者通俗易懂的非处方药品说明书是生产厂家着重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药品标签内容与说明书脱节由于标签相对较小,有些内容不能详尽标明,于是有些厂家在标签的作用、用途项下标明:“详见说明书”的字样,但说明书却散装在药品包装之外,如果药房工作人员疏忽,患者拿不到说明书,就无法正常服药。药品说明书中文字的大小,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均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的药物也有较大差异,如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字体很小,不便于阅读;另外,药品说明书中有的图案颜色标识不合规范,如甲乙类、OTC、外用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这些标识在说明书上并未完全按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设计。综上所述,目前在药品说明书上存在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三、对我国药品说明书的意见和建议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是提供药品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药品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用药参考的重要依据。因此,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对保证药品质量和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相当多的药品生产厂家的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都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各方共同行动,齐心协力,确保用药安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说明书的完善与否与药品生产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二章第十二条及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情况,需要对药品说明书进行修改的,应当及时提出申请。药品说明书获准修改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将修改的内容立即通知相关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及其他部门,并按要求及时使用修改后的说明书和标签。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监管部门是药品说明书的审批部门,是规范药品说明书的一道屏障,建议建立药品说明书数据库,使药品的说明书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审批同一品种不同生产厂家说明书时内容才具有一致性,另外根据临床使用的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说明书的内容。另外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管力度,针对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更改药品说明书。药品使用部门:药品使用部门是接触药品说明书最频繁的部门,对于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应向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监管部门反映。另外因为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临床用药的参考仍应以药品说明书为准。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所以规范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监管部门、药品使用单位共同的责任,各个环节都应认真履行职责,使药品说明书真正起到指导用药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应与公开出版的工具书保持一致权威性的工具书是临床医生施治的参考资料之一,也是诊治疾病的法律依据。通常情况下,权威性的工具书中阐述的观点都已是定论,而且由于工具书出版的周期较长,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所以,若药品说明书的内容领先于工具书,能被人们接受,反之则不然。如雄性激素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但现今生产的雄性激素说明书却没有提到这一用途,着实令人费解。类似情况致使经常有患者因在说明书中找不到与自己相对应的病症,而误认为此药不对症,是医生用错了药而拒绝使用该药物,易引起纠纷。应当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列出已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各种适应症,并与权威工具书保持一致。国家应建立权威机构定期修改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为了真正体现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药品说明书,国家应建立权威性机构制定每一种药品的说明书内容,而且根据用药经验的积累、认识的不断提高,定期修改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真正起到指导临床科学、安全用药的作用。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应统一说明书的内容我国幅员辽阔,国内制药企业发展飞速,常常是同一种药品在国内拥有数十家生产企业,而这些生产企业对该药品说明书的内容互不统一,这不仅降低了药品说明书的科学性、准确性、有益性,而且也为临床工作者正确、合理使用药品增添难度。因此,我们认为,通用名相同的药品的说明书其核心内容应该一致,不同的生产企业因为生产工艺的差异而需要特别说明的个性问题,不能混同于核心内容部分,可以另行述说。药品包装上的“贮藏”项应放在显眼的位置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对贮藏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严格按照要求贮藏,就很难保证药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比如生物制品一般要求2—8oC贮藏,大部分注射剂、栓剂、气雾剂、软膏剂、眼膏剂、滴眼剂要求2O℃以下贮藏,抗生素制剂要求.. 2O℃以下贮藏等等。但目前大多数生产厂家的药品包装上的“贮藏”项都很不显眼,很容易被忽视。笔者认为应把“贮藏”项放在药品通用名的下面,并把字体增大、加粗,以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注意。“贮藏”项的文字说明应更具体、更准确不少药品包装和药品说明书中“贮藏”项的文字说明很模糊,如“冷处”、“阴凉处”、“凉暗处”、“干燥处”、“室温”、“常温”等。为了让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准确理解这些说明,笔者认为应更具体、更准确地加以补充,如“冷处(2-10qC)”、“阴凉处(20℃以下)”、“常温(O 30℃)”等。“用法用量”项应详细且通俗易懂不少药品说明书中只注明了成人的用量,儿童用量只注上“小儿酌减”或“儿童用量请咨询医师”等字样,这样的说明显然不具体,不易准确掌握。还有的药品说明书虽然注明了儿童用量,但大多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如“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3-0mg(3 4万单位),分3-4次服用”等,这样的用量说明医生计算起来都十分费力,更何况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患者呢?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关于用法用量的描述,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尤其是非处方药。笔者认为,应既保留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方法,又增加根据年龄段直接给出用量的方法,如0-6个月婴儿每次几包,每日几次;6-12个月婴儿每次几包,每日几次,这种表示方法既直观、易懂,又容易准确掌握。“不良反应”项应更详细、全面有些药品说明书没有将药品的不良反应详细、全面地列出,只避重就轻地轻描淡写,致使患者使用某种药品出现了不良反应时不知所措,造成不需停药的停药,或应停药而未停的现象,轻者影响药物疗效,重者危及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因此,“不良反应”项应尽可能详细、全面,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总之,科学、规范地制定药品说明书,是提供科学的药学信息、合理地使用药品的重要内容,确保公众安全用药、减少药用资源的浪费的保证,建议药监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使药品说明书更好地服务于医务工作,也为广大患者正确使用,安全使用,放心使用药物起到一种基本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本文仅论述了药品说明书存在若干问题,药品说明书还存在其它方面问题有待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陈新谦.新编药物学 [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2-562[2]林琪望.常用几种抗生素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海峡药学.2006.18(2):182.[3]陈吉生.药源性过敏性休克522例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55.[4]贾公孚,谢惠民主编.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9.[5]吴盾盾.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J].海峡药学.2006,18(1):176.[6]吴红卫,等.关注药品说明书书更改,保障用药安全[J].中国药房,2006,17(12):948,949.[7]欧军林.李行.药品说明书说明了什么[J].中国处方药,2 004,4(25): 38[8]马越,李景云,金少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有关人用抗生素类药品说明书的新规定[J].中国药事.

毕业论文关于青霉素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抗生素,且应用非常广泛。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青霉素。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1940年冬,钱恩提炼出了一点点青霉素,这虽然是一个重大突破,但离临床应用还差得很远。1941年,青霉素提纯的接力棒传到了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瓦尔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国军方的协助下,弗洛里在飞行员外出执行任务时从各国机场带回来的泥土中分离出菌种,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因这项伟大发明,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2002年,Birol等人提出了基于过程机理的模型,该过程综合考虑了发酵中微生物的各种生理变化,发现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青霉素过程进行研究,Birol对Bajpai和Reuss提出的非结构式模型进行了扩展,对模型进一步简化,方便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