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希沃平板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希沃平板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为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等相关要求,以提高智慧教育背景下师范生的互动课堂教学技术与互动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为目的,福建师大教育学院联合希沃共同研发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互动课堂教学技术实训”课程模块。

OMO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设计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教学模式。前期,希沃教育研究院课程团队充分调研,了解到以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虽有涉及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及其教学应用的内容,但受限于硬件环境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线上慕课了解交互白板的基本功能,无法动手实操交互白板。学校的微格教室虽然提供了教学交互一体机,但鲜有学生在微格教学实训中应用到交互白板功能。

为此,希沃团队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杨宁和马子驎老师领衔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团队合作构建《互动课堂教学技术实训》专题课程模块。课程建构以OMO学习模式为过程线索,以福建师大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围绕多媒体互动教学理论,精心筛选希沃学苑线上平台的教学信息化学习资源,重组为“互动课堂技术训练营”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线上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的平台。

同时,希沃与福建师大课程团队合作共建学生线下实操学习活动与技术考核流程,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创建学科互动教学技术题库,满足学生的日常线下实训与线下技能考核。

(部分互动教学技术实操题目)

OMO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

依据希沃与福建师大课程团队构建的课程方案,福建师大马子驎老师选择了生物化学复合班作为试验班,率先实施新课程模块的教学。试验班在4月疫情期间开展了为 期3周的线上学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线上慕课的理论学习和线上希沃学苑训练营的技术学习后, 同学们 对于线上课件资源获取、希沃白板、希沃易课堂等教学信息应用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

此后,学生自主完成线上技术技能测试,并无缝衔接到线下实训与考核阶段。6月1日,福建师大教育学院和希沃培训讲师团队共同组织了线下实训课, 实训课的内容包含希沃互动课堂教学技能实操回顾、学生上机操作演练,以及现场实训技能考核及其同学互评三个部分。

在课程开始阶段,希沃讲师团带领同学们详细回顾了线上学习阶段的知识与技能重点,包括互动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教学方式,以及希沃交互智能平板的使用方式、希沃白板、希沃易课堂、班级优化大师的具体操作流程等,并明确了本次学习的小组考核打分规则,现场同学都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认真记录笔记。

实操环节中,同学们根据前期所学的内容在交互平板上进行实操演练,讲师团分组进入各小组,全程陪同学生进行学习,随时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

试验班同学们对于希沃白板多样的课件功能,以及易课堂富有趣味的课堂互动能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此外,班级优化大师的点评、分组、抽选等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功能也获得了同学们的重点关注。

最后,每5位同学为一组的实训考核小组进入现场实操考核环节,小组内同学们轮流上台,完成随机抽题、实操考核和同学互评。

当然,学会使用交互智能平板和软件操作只是互动课堂教学技术的一个基础,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表现出“恰当地运用互动课堂教学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 为此,同学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一份结合实际学科教学内容,运用交互白板互动技术或易课堂、班级优化大师等互动教学技能的说课视频作品,一个完整的“互动课堂教学技术实训”课程模块OMO学习过程到此完成。

通过本 次课程学习,同学们受益颇丰,实验班中大部分同学表明这样的课程非常实用,与中小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连接紧密,希望能够再多些这样的学习机会。有同学在课后反馈到: “ 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领会到很多实用的数字化授课技能,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授课, 多样 高效的数字化课堂的授课和学习方式 使 我大开眼界”。

师范生不仅是学生,也是国家未来的教师,随着信息化在各大教学场景中普及程度的提高,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能力,因此提升师范生的职前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他们在未来走上岗位后的发展以及我国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后续希沃将继续携手福建师范大学,助力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是的,您可以使用希沃白板打开智慧课堂平板教学。希沃白板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可以实现智慧课堂平板教学的灵活使用。

小学英语论文希沃

《新时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研究》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是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广大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目标明确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而有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指向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听课中,有位教师在教学单词 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school bag, 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用身体的运动写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显得很兴奋,而有的学生纯粹是在那里乱扭,甚至连字母都不拼读,只是觉得好玩,好笑。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起到真正强化单词拼写的作用。像这样不能指向正确的教学目标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便于操作,合理分配时间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 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 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 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并能说 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用大量的时间和语言创设情境。如,有位教师在教授“ 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了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活动。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 draw一些服装 picture带到课堂上开展活动。但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纸和彩笔在课堂上制作 shirt,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 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图片,结果 35分钟的一节课,学生用了近 30分钟的时间制作 “clothes pictures”,最后教师仅在临下课前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 clothes pictures”开展 clothes shop,进行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师用了过多的时间进行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又如,有的教师在教“ in, under, 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精心地把教室布置成家庭房间的场景,有床、桌子、箱子等物品,一名学生蒙着眼睛猜另一名学生藏的地点。由于学生对活动的场景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同学位置的教学活动中,并且由于活动场景的有限,每次只能有两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活动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应简单易懂

简单明了的指令语能够使教师讲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相对增加。教师在组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英语指示语应当简单和明了。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TPR”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如,教 big, small, short, long, tall等单词时,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 “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等,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汉语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实施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技巧有很多。此外,小组活动、两人活动、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合理有效的评价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

浅谈小学英语高效课堂论文

摘 要: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智力,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良好情境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小学开设英语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小学英语教师想使自己平常的英语教学更加有效,首先就得抓住并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而要了解特点,又得先明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初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时就要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把学习变成一个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形成一个民主、开放、互动、活跃的学习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并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有效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习目标和学情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先学后教,先合作后探究,后教师点拨为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遵循"以学论教"的原则。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和整体素养的提升,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设英语教与学的良好情境

正如小孩学说话需要一定的环境一样,语言的学习也是与环境分不开的。在一个全中国汉语式的环境中,让学生学地道的英语,确实不容易。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座位模式。我们的课堂座位大多是传统的“横排竖行”分布,师生面对面,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课改提出之后,“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也越来越强,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课上,教师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座位模式,将座位布置成圆形或半圆型,这样学生之间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一方面开口练习的机会增多了,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

其次,英语课上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场景,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英语教学场所和英语教学用具。

在课堂之外,也需要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比如开设英语广播、用英语整队集合、全校上下规定用英语打招呼和讲礼貌用语、粘贴英语图片和校训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英语竞赛和英语夏令营。让学生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学英语,感受英语。

再次,英语课要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课堂需要,借助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这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一点点兴趣到有较大的兴趣,要做的工作大部分是在他们学习的起始阶段,最佳时间也是在起始阶段。但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不等于他们就能持久不变。所以,接下来便是要让他们把兴趣保持下来。

(1)要言出必行,有始有终。取信于学生,对一些有效的方法要求坚持做到底。我在学期初向学生做了这样一个规定:学生作业按完成质量的高低在本子封面上打"×"、"☆",期末按"×"、"☆"个数计分,一个"×"、扣一分,一个"☆"加两分,期末算到平时成绩里去。学生对这一规定热情很高,他们对分数的重视使他们把每次作业都尽量做得工工整整。制定了规定,但要坚持下去却不容易。平时作业一交就是上百本,改得头昏眼花,有时就忘了给他们打上"×"或"☆"。学生可不饶,他们每次都把打的星从头至尾数一遍,发现少了,非让老师加上去不可。这样一来,每次改作业我再也不敢马虎了,坚持下来,期末按规定加扣分记入成绩报告单。大多数学生尝到了甜头,第二学期更是努力要求自己认真完成作业了。如果我当初半途而废,自然就收不到现在的效果。同理,办黑板报、开展英语角等活动,一旦开始做了就要坚持做下去。

(2)要敏锐观察,不断给予刺激。教师平时要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一旦发现学生失去兴趣就要耐心分析,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给予新的刺激。学生各异,他们失去兴趣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因为成绩总跟不上同学,失去了信心;有的因为老师几次发言没叫到他,以为老师对他不够重视;有的则是对老师有了小小的误会,情绪受了影响等等。他们失去兴趣或兴趣淡化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有的表现明显,上课坐不直,两手闲不住,嘴巴说闲话,作业质量大大下降。而有的却不易察觉,他们上课照样很好,乍一看,挺专心,可实际上眼神游离,有气无力,似听非听,有的朗读时有口无声,有的一旦被叫到便是一问三不知。对此,教师对待他们的方法自然也不同:有的懂道理,一点便通;有的爱表扬,一表扬又信心十足;有的则要用激将法。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不衰。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多样,但传统的粉笔、黑板仍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运用五彩粉笔射出的简单线条,构成生动、有趣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能增添乐趣。

(4)合理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还可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求得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英语教师应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把英语知识直观化,传递更多的信息给学生,训练学生英语方面的各项技能,使课堂容量最大化,让学生在广阔的视觉空间遨游,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刺激,保持英语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热爱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中主动思考,提高自身英语素养,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松. 小学英语让人欢喜让人忧[N]. 中国教育

[3]刘华蓉. 小学开英语,行[N]. 中国教育报,2002-06-04001.

[4]崔红娟,彭祺.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学科教学探索,2009(11):35-36.

[5]张雪峰.针对儿童心理改进教学方法[J].教学百家,37.

[6]张玉海.谈英语多媒体课件教学原则及其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0(3)

《浅谈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 要:自2001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城市、县、镇小学开设英语课,在这十五的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及国民素质教育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基础教育的开端,对学生实行英语教学的必然性毋庸置疑,总体来看获得较高成效,但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具体操作起来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为研究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 理论性研究

外语是吸取人类文明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外语学科作为我国学校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目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学好英语对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英语。2001年秋季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城市、县、镇小学开设英语课,将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初中转为小学,可以看出英语的重要性和我国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将英语教育开设在基础教育的开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好处。针对人在进行语言学习的研究,Lenneberg 指出,学习语言最好的时间段是在儿童时期,儿童从两岁起至青春期(10-12岁)之前,可以轻松的接受并且学习语言,因为受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而人进去青春期之后,大多数人的大脑发生了侧化,人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开始失去作用,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困难[2]。虽然在过去十多年的小学英语教育中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

首先,小学英语教育工作日益完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重视小学英语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投资,逐步改善教学的硬件和软件,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3]。我国各小学都认识到在基础教育开端进行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教育课程,在英语教育方面加大了重视程度,不段的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以保证小学英语教育的稳定进行。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也将英语和其它课程如语文、数学等一样要求孩子,家长对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辅助帮助也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很多师范院校开设了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具备这种专业能力的青年教师毕业后进入小学教学,可以说给整个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加强了教学的可塑性,同时社会各个层次开展的在职英语教师培训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理念落后、专业教师紧缺等问题。一般农村教师的教学思想都比较落后,有的教师甚至是为了教课而教课,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与规律。很多甚至发音不标准,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能精准发音,英语教学就是失败的,正确的读音和敢于说出英语的习惯正是要让学生在入门阶段修炼成功的,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的学习[4]。

其次,小学英语教育的研究。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可行性探讨、实践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5]。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及通过小学英语的学习能否很好的和初中英语学习衔接起来;实践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英语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教案及教学思想理念;理性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从中总结出构成小学英语教育各个要素及相关规律,以此来更好的科学指导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

二、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效果的措施

首先,加强小学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小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时间不如语文和数学等学科时间长,所以小学英语教育工作很多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要正确合理的分配英语和其它学科的课时,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应建立科学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鉴于我国多数学生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和儿童认知与记忆规律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给学生安排课程时,不要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语言的时间有限,接触英语的机会又少,这对学生语言的连续性学习和语言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于。

其次,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要从师范类高校引入专业的教师,专业英语知识底蕴是进行正确、有效授课的前提,同时青年教师会将最新的和最科学的教学理念带进学校与其他教师分享,对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综合素质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方式,测评主要是针对教师授课效果,教师之间可以采取相互听课制,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点评,以便于教师能够有效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来改正自己在教学中的缺欠,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综合能力。针对一些偏远农村的小学,相关部门应提高教师的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定期将英语教师外送学习,使他们掌握并且吸纳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着眼于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深化发展提高,注意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专业知识培训与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学什么”、“如何学”和“怎么用”。

小学英语教育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社会和学校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它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现在已进入稳定的、长足发展阶段,同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良好发展的背后仍存在很多问题,这就给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该更善于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这样我国教学英语教育才能达到更高的一个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春久,高桂芳.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05).

[2] 李欣欣.中国小学英语教育研究综述及反思[J].社科纵横,2011(06).

[3] 黄春丽.浅析小学英语教育现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0).

[4] 赵利红.浅谈如何应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J].学周刊,2011(10).

[5] 赵 丽, 宋德云.小学英语教育研究述评[J].现在教育科学,2011(12).

沃伦斯基论文参考文献

在本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中,图67“北京古代城区的变迁”是关于北京古城城址变迁及其与水源的关系,教学参考用书中解释甚少,能否给予相关的提示。有一点需要明确,在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中对于水源的考虑,首先要保证宫廷园林的用水,其次要保证漕粮运输的水道便利。正是这两点,使得水源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变迁的关键因素。

2、叛逆的精神 安娜的优秀还在于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首先,安娜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妇女,而当时上流社会对于妇女的约束是很荒谬的。比如说:允许你有偷-情的风流韵事,却不能容忍 公开的承认爱情。 而安娜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生活”,这与她所处的上流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当安娜站出来争取真正的爱情时,却被看作大逆不道。因此,安娜成了贵族阶级的叛逆者。然而,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坦诚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沃伦斯基时,她坦诚的向卡列宁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并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是执着的,而且是大胆的,毫无隐瞒的。对于上流社会的舆-论,安娜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她所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所以她不顾一切。公然和沃伦斯基同居,出入公共场所。 安娜叛逆精神的一个特征,就是对于“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求,并由此扩大到了对于贵族社会做人的标准的否定。在安娜的心目中,妇女不应该是被玩弄的社会对象,不应是男性生活中的摆设,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尊严,有理想,有感情,她们要求与男子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这种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俄-国贵族社会中是有着进步意义。 安娜的叛逆性格还体现在她对爱情的理解有着深刻的内容。她生活在上流社会的污泥浊水中而感到窒息,她渴求着一种力量的支持,帮助她挣脱这层层缠绕的蛛网;在她看来,爱情是灵魂的碰撞,是一条通向光明世界的大道。这种爱的追求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它不单属于安娜自己,也属于那一个阶层所有不满于封建势力的妇女。这同单纯的爱情至上或渴望情欲的满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 追求真正的爱情 作为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安娜一经接受沃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的生活处境了。她渴望自由而大胆地 爱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她选择了勇敢地跟丈夫和旧生活决裂,毅然把与沃伦斯基的关系公开,这不啻向上流社会挑战,从而不见容于上流社会。因为她追求的是“真正的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意味着自由的心灵、真挚的爱情。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这种爱,为此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安娜蔑视世俗成见和贵族道德的结果,就是被贵族社会冷酷地抛弃。回国后,安娜遭到了整个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敌视。数不清的攻击诽谤,侮辱漫骂,像脏水一样泼在安娜身上。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斗争中,安娜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心情越来越痛苦,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只有同沃伦斯基的爱情了,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然而,安娜并未能从伏伦斯基那里得到真正的幸福。沃伦斯基是彼得堡的一个纨绔子弟,在恋爱初期,他对安娜曾有过狂热的爱;而后,在安娜纯真爱情的感召下,他也做出了一些牺牲。可是,他却没能彻底了解安娜深邃的灵魂,她的精神上的迫切要求。这种精神世界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不能持久。沃伦斯基不能摆脱功名野心的驱使,不能像安娜那样同贵族阶级的道德传统决裂。当占有安娜的胜利感和幸福的狂热渐渐消失后,他开始为自己在上流社会失去了地位而苦恼,对安娜的态度也日渐冷淡。 爱情破灭,生命终结。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幻灭。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的上流社会,沃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她对沃伦斯基估计过高,期望过大。她以为他能带她逃离“虚伪与欺”的社会,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错了。与沃伦斯基结合的有限快乐给她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激情后的冷淡厌倦是她不幸命运的最后一击。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剧的绝境,她控诉这一切:“一切都是虚伪,一切都是欺,一切都是邪-恶”这就是她濒临毁灭前夕得出的结论。安娜心中美好的情感和希冀全都幻灭了,她真正看透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最后以一死摆脱了肮脏的一切。 结 语 《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一部值得人反复回味的经典著作。而安娜卡列尼娜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是托尔斯泰最伟大的艺术创造之一,也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最高的成就之一,她的形象会由于新的视角的不断出现而产生新的观点,经久不衰的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长江文艺出版社

国家文物局阶段的重要工作纪要(1977-1985)1. 国家级保护单位北大红楼抗震加固设计纪要及后记(另详);2. 1978年4月给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的信。有感于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序》手稿中对研究传统所受到的打击、从而产生的对谬误观念的屈从和自我批判,所以尽自己亲知亲历的认识全面说明研究传统对现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文物古建在“古为今用”方向的广阔途径(此信被罗哲文扣押了五年,可能王冶秋生前并未见到)——附梁先生手稿原件;3. 根据文革我国面临的现实条件及文物古建本身的价值,阐述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皆有实例为据,绝非概念游戏和抽象的诡辩和空谈,更不是意气之争——附已发表文章;4. 文革后文物古建损坏严重急需清查,因而组织北京市规划局、园林局、文管会(北京市文物局前身)、国旅北京分社(北京市旅游局前身)、建工部建研院、中国建筑学会等六个单位对北京地区的重要古建园林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由北京市规划局打印20份传阅——附原件;5. 古北口明长城被拆毁三千米,城砖用于修营房和猪圈,还在《人民日报》上宣传拆用长城砖是“废物利用”,因而北京文管会文物处长赵学勤找我去现场调查后,因此前长城并未定为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单位),所以“无法可依”,因而紧急向李先念同志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经先念同志批示后,全面保护历代长城才有据可依;6. 恢复与重建圆明园的调查报告,并以侨委副主任林修德的名义向中央提出建议。新华社记者周建英在《内部通讯》(高级内参)上写了报道,新华社长曾涛也与我见面,因而圆明园这一弃置已久的废墟得到中央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在圆明园介绍情况的会议上认识时任全国文联秘书长的金紫光同志,不久他即调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因而当时还不是任何一级保护单位的圆明园在国家文物局受到关注。在众多“神仙会”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的结果,其可谓“木匠多了盖塌房”,圆明园被毫无根据地定位为“遗址园”(此前我查阅了若干日本遗址园的实例,后来又考察了欧洲庞贝、厄科兰诺、奥斯提亚、迈亚尼、德尔菲、(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科诺索斯和菲斯塔斯(欧洲最古老的5000年前遗址)等著名遗址以及与圆明园相当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别墅和狄华丽园等,反观圆明园根本不够格也不宜于成为遗址园,因而本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结合当时中央大力开展旅游事业的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五千余亩废墟被“遗址园”的头衔和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虚名作茧自缚,不能有所作为,根本实现不了“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设想,反而成为收支不能相抵、填不满的无底洞,但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却在浙江普陀山得到实现(另详);7. 清东陵是一个成功的“以文物养文物”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保护与管理的实例。在调研阶段还在裕妃陵发现容妃(即香妃)墓,经过考定新疆喀叶传说中的香妃墓,实为香妃家族墓。香妃本人葬于东陵,骷髅上维吾尔族发辫也可证明是香妃本人的骸骨。兼谈明十三陵、清西陵的保护管理问题;8. 浙江普陀山是佛教的大名山之一,为观音菩萨道场。文革时万余尊佛像一扫而光。岛上原有三大寺、六大庵、72茅蓬。除三大寺尚完整外,其余皆残破不堪。如按照常规修复,难以想象。更严重的是文革破四旧的遗毒远未“拨乱反正”、文物与“四旧”混淆不清。所以首先应明确区别历史文化与封建迷信的不同本质,历史地说明三大宗教传入我国后并非全为迷信,也带来了文化、艺术和哲理,特别是佛教传入后与传统的儒家、道家融为一体,丰富了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当然有不少糟粕,所以区别其精华与糟粕,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完全必要的,不能混为一谈。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需完整地保存其原貌、原状才能进行具体分析。古建筑、庙宇等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物质地保存了其精神内涵的原貌,使后人得以进行分析研究,这就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时陪同我一起考察的有一个舟山地区组成的包括普陀山当地的徐书记在内的“五人小组”一路边看、边谈、边议,最后除一位(大约是木材公司经理)坚持反对恢复外,其余四人皆同意恢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现实利益问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以普陀山在佛教世界的声誉开展旅游事业是非常有益的。在此前提下,我提出按照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因陋就简、修旧利废,边修复、边开放、边受益的原则“滚动发展”。投入少、收益快、尽早起步、尽快脱贫(1978-1988年间我多次去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的江浙当时却饥民遍地)。按此实施的结果,第二年再去时即有收益,第三年去时已大见实效,但也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文物及环境的苗头,以后我未再去,但我认为很值得从全过程“解剖一个麻雀”认真总结一下,和圆明园也是个鲜明对比。这是又一个以其本身固有的价值,实现“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成功例证,但要避免片面性,防止走向反面,我认为所谓“可持续发展”只有进入良性循环才能达到。——附《建筑学报》关于普陀山规划一文;9. 保存德胜门箭楼始末:当时二环规划要拆除德胜门箭楼,为了保证二环路国庆通车,拆除德胜门箭楼的施工队已进场,北京市的赵学勤紧急来找我。我到现场后根据崇文门交通问题的经验教训,不能单纯的“力保”德胜门箭楼不拆,而不顾解决现实交通的问题,所以我首先到市政设计院看了德胜门立交方案,并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将立交桥一分为二在箭楼两侧绕过。这样就可以既保存了箭楼又不影响二环通车。所以我认为规划工作的实质是以艺术的手段统一矛盾,而不是片面地按照一方面的意见(长官或专家)强行贯彻片面的主观意图,如果矛盾得不到统一,不仅不是完善的方案,而且会产生后遗症,甚至恶性循环;10. 古观象台塌毁后,因正好斜对外交公寓,所以外国通讯社率先报导。刚上任的局长齐光要我马上去现场勘察原因。我首先组织人将台上的天文仪器抢救下来置于安全地带(有照片),实地观察是由于修地铁环线时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只有一个国家文物局与地铁签署的由地铁负责加固基础的协议而没有提出加固方案,罗哲文经办),所以在元、明城台接缝处产生滑坡……据此提出大、中、小三个修复方案(后由鸣谦负责实施其中的‘大’方案),并统筹考虑修复后的完整性,向当时负责科技工作的副总理方毅提出收回被某单位占用的紫微宫,最后由方毅报小平同志批示收回;11. 与金紫光副局长赴江西考察文物古迹及革命文物,拨款修缮宁都暴动遗址。因陶渊明墓的迁建及新建陶渊明祠以及重建滕王阁、浔阳楼等问题,江西省提出纪念以陶渊明为首的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是为最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滕王阁原址已没入赣江,论证是否恢复、为何恢复等问题,我提出文物古迹的价值并不限于其本身是否为原物或原构,实质问题是其反映的内涵的价值。如北大红楼其价值并不在于其本身设计或建造的优劣,而在于其作为纪念“五四运动”的物质载体。其后我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建筑作为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即举江南三大名楼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为三篇历史文献的载体,所以屡毁屡建,新建者仍应作为文物,有纪念意义的现代建筑也将作为文物;12. 1980年芜湖会议上(建筑学会、历史理论学会),我和同济大学的罗小未先生议论并提出文物建筑不应只限于传统木石结构体系,也应包括西风东渐后的西式建筑体系。最早可溯源于乾隆在圆明园中建设的西洋楼,及其后流行于北京的“圆明园式”建筑以及洋务运动后产生的新建筑类型,如诸多的“制造局”和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仿古建筑,如北京图书馆、燕京大学、协和医院等,也包括租界区的纯西方建筑。其后我去负责编写《北京城建史迹》扩大提纲时,将这类建筑纳入北京近现代建筑一章中,所以哄传的所谓梁先生主张原封不动地保存明清北京城作为大个博物馆是完全讹误的。因为北京城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所谓“明清北京城”如何断代?实际上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始、兴、盛、衰的过程,应妥善保留和保护的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和杰作,而不是单纯的以建筑的年代和形式、风格等界定其是否为文物。芜湖会议上还首先提出民居及民间建筑亦应选定有代表性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会议赴安徽歙县考察并提出“老屋角”等若干民居报批为保护单位,兼及山西及景德镇等处的民居;13. 与伊-沈(伊顿和沈坚白(原长城饭店总裁))合作广东佛山“中国古代文化游乐中心”的选址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并共同参观考察清东陵、圆明园、河南中州旅游区等。兼谈6个W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及当时我国立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14. 河南开封“宋城整建委员会”咨询顾问及河南“中州旅游区”规划招商引资;洛阳龙门石窟漫水桥的鉴定;开封宋城整建规划:由于宋开封城的遗址、遗迹已深埋于地下6-9米处,地上的宋街只是仿照《清明上河图》而建的一条仿古街,所以在营造地上建筑时如何与地下遗址结合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应邀作了一个宋城整建规划方案,其中:1) 关于“包府坑”的疏浚及污水排放问题,引起普遍的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染问题的研究,后来证实开封的污水排放一直影响到安徽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水体,所以污水处理及再生问题是必需解决的,反映到北京(原市委公交城建部长佟铮同志),导致北京高碑店(建国后第一个)污水处理厂上马。兼谈污水再生及城市垃圾、各种尾气处理变废为宝等几个问题(附1985年给万里同志信中的有关段落和1998年给朱镕基信中有关污水处理及再生的图解部分,以及1964年北京和平北路规划中关于污水排放和市政摊销等问题的记述);2) 关于开封犹太人的问题:罗马帝国灭犹太国后,被打散的十个部落流亡到世界各地,其中一支于我国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宋真宗时有一支犹太人流入开封,宋真宗接纳了他们并赐给他们七个汉姓,号称“七姓八家”(另详),要他们遵守祖制在开封定居,名为“一赐乐业”(以色列)教,这一支犹太人是流亡的犹太人中唯一被汉化了的,其余流散到各地的犹太人越受压迫,越团结、越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形成独立的犹太人社区,而开封犹太人由于不受压迫还要他们“遵守祖制”,反而逐渐融入华夏文明。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即派人寻找他们的族长,要帮助他们恢复并学习希伯来文,反被拒绝。198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沃伦斯基(犹太人)等多次到开封寻找这支犹太人的后裔,结果已“无影无踪”。1983年我陪同沈坚白(同为宋城整建委员会顾问)到开封时,沈受托寻找这批犹太人的后裔,结果通过开封有关部门找到六个人,他们已完全汉化,根本不懂希伯来文,也不再遵守犹太人习俗(如男子成年要行“割礼”等),只是有些卷发和鹰钩鼻等(皆有照片),开封市长方略写了一封委托信给沈坚白,托他到加拿大多伦多找回或复制一套开封犹太人的重要文物(七部羊皮经中有一部被带到开封),写《开封犹太人》的加拿大神甫怀特(Bishop White)把这些文物包括‘一赐乐业’教碑及匾带回到加拿大多伦多(或渥太华)博物馆。后因中国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支持阿拉伯,所以省外办压下了(方略原信仍在我处)。实际上开封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被同化的事例,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华夏文明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对内部各民族团结共处,而且对化解当今伊斯兰与以色列的矛盾有重大的启示借鉴作用。(我国56个民族中没有犹太族,但我去开封犹太人族长家中看到1953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少数民族代表的大照片中有开封犹太人的代表(即该族长);3) 沈坚白谈引入和利用外资及对我国当时的优惠政策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另详)’4) 关于洛阳龙门漫水桥的鉴定:当时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有利于保护龙门石窟,修了一个小平桥(漫水桥)。水经过龙门石窟前引入对岸北上,以便封闭龙门石窟前的通道。本是一个有利之举,但被某个在龙门蹲点的文保所干部告到国家文物局,说小平桥破坏了龙门石窟的环境,又转到国务院由副秘书长艾知生下令河南省停工,并组织了12位专家到龙门现场开了五天会,批判了五天,最后决议废除小平桥。我与金紫光副局长去河南时,一位副省长岳肖霞对我说:“我们好心办了错事,希望你们去看看,帮助解决一下龙门石窟的保护问题,因为龙门北面的关林(关羽墓地之一)经常有集市,南面的百姓赶集都经过龙门石窟,东面的唯一通道对保护龙门很不利,如果不建桥将人流引开,还有什么可行的有效方案(12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如在龙门石窟后面开凿隧道等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施工过程中如开山放炮更易破坏石窟,故不可行)我到现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门北端的铁路大桥,震动很大,相比之下龙门南端的小平桥安静的卧在河床中是个只能走行人和人力车的漫水桥(水大时漫过桥面)我问陪同我们的河南负责文物的文化厅副厅长张家泰,如果说环境景观受影响,首先应迁移铁路大桥,如果说震动对石窟的影响,更应迁移铁路桥。(据说后来铁路桥已迁建)为什么对铁路桥视而不见,却要停建对保护龙门石窟有益无损的小平桥?由于是国务院下令停工,所以直到后来胡耀邦总书记和乔石到河南视察时由省委书记刘杰陪同视察龙门,对小平桥进行现场鉴定也认为对龙门石窟没有什么影响才下令复工。但经过“神仙会”评定的停工、撤点、再复工已平白无故的损失了30万元(1983年时30万元不是小数,有河南省的记录资料);15.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察并参观“包产到户”样板。兼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几点体会。(明中都遗址与《北京城建史》有关)16. 扬州会议:第一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会。发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战略问题》。主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要发展。会上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要不要现代化问题与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有一段“对话”。他首先向我发难,我反诘他使他无话可说。后来他画了三根竹子并题款送我,又说他见过我祖父,就算“和解”了。但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既不能“抢残守阙”又不能“面目全非”,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不同的城市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至今仍在争论,我认为仍然是“以艺术的手段统一‘古’与‘今’的矛盾”,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定模式;17. 南京大会:纪念中国建筑学会30周年。由戴念慈作报告,我与第二任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工部杨春茂部长及兰州副市长任震英谈论了建筑学会的任务与方法等问题。我在学会中无任何“头衔”,因为我是参加成立大会的创始会员,所以应邀参加这次大会。会议期间同时进行改组,所以我对学会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简述如下:根据1953年成立建筑学会的主旨,学会应成为“行政”的助手,凡是不宜由行政规定或决定的问题都应在学会展开充分讨论。例如,在建国初期关于建筑艺术风格和民族形式问题都不应由行政机关作任何硬性规定,包括重大工程的艺术、技术问题都首先由学会组织讨论,但是历次运动都首先从学会开刀,因为议论多,容易抓辫子、打棍子,这是应该注意纠正的。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认识如何能发展或深化,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如果都是“一边倒”、“一刀切”,我们的行政决策如何能避免片面性。时至今日关于严肃的学术性问题都不再学会正经的讨论,而是由媒体组织形形色色非本专业的“名流”哄炒,如何能正确导向?18. 在南京时学会的同志介绍会见南京林学院教授陈植,并应邀参加《中国造园史》的编写工作。这个课题是由建设部园林局出资组织的。另一为《中国园林史》因观点不同由汪菊渊主持。陈植因我祖父曾校刊明代造园古籍《园冶》所以约我参加。但《园冶》是研究江南士大夫“文人园”的,陈老先生因为我当时在国家文物局,所以分给我石窟寺和帝王陵园及名人墓园。由于没有首先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两个课题(造园史、园林史)以及亦由建设部出资的中国建筑史皆未完成。——附《关于史学研究中史料与史观的辩证关系》、《基础资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兼谈国家文物局的资料问题(另详);19. 赴乌鲁木齐参加先土建筑学会会议(《民居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言稿),同时考察西北五省石窟寺、古城址、清真寺、藏传佛教寺院、陵、墓、古长城等文物古迹。大西北之行同时考察西北环境变迁及古泽枯竭等问题。根据有关碑记及文献记载,西北环境恶化、水源枯竭,不过600-1000年之间的过程,结合以后去大西南和内蒙(穿越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几个沙漠)的考察,环境的恶化主要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在大西南主要为最近半个世纪内造成的)引起河流季节化和湖泊干枯,又引起气候变化和雨量减少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所以治理环境、植树造林是重要手段,但“为植树而植树”常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使环境产生良性逆转,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其规律性不难认识,关键在于有效举措,从古文献中(如《言守边备塞疏》汉·晁错)得到的启示,扼要地说:必须采取综合性举措(另详)——附1985年给万里同志信中有关“环境问题”部分;1998年给朱镕基信中有关“以新观念经营林业”的部分。总之:一方面环境恶化十分迅速,以大西南为例,不过半个世纪雅砻江已成为季节河,但另方面也可看出使环境产生良性逆转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但必需有个正确的开始和长远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重之台始于累土”!20. 北京市委公交城建部城建史书编委会编委,编写《北京城建史迹》扩大提纲,组织十个编审小组;论文《燕都蓟城考》(附原文),《北京城建史迹》对北京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及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都是基础性研究,世界著名城市都有翔实的历史演变的典籍,图文并茂作为赠送贵宾的主要礼品,而北京对其起源和演变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都缺乏系统的实物证明和史料的记载。《史迹》一书的扩大提纲本想达到这一目的,但在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和“古”与“今”的辩证关系上,观念难以统一,所以停顿下来至今仍未能继续,这是十分遗憾的,像奥运会这样的盛举,介绍北京历史的典籍本应成为首要的礼品和宣传品以代替寓意不清的宣传口号!21. 日本建筑史纲(已有纲目,缺乏考察实物)。日本建筑文化源于我国却保存着比我国最早木建筑还早的古建筑(相当于隋唐),“礼失而求诸野”,所以若按梁先生所主张的根据实物来剖析建筑史,则必不可少的要研究日本古建筑。22. 浙江河姆渡遗址、宁波、绍兴、杭州、雁荡山、天台山、临海、新昌、桐庐及安徽黄山、九华山等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旅游网规划。恢复“文革”时被毁的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坟、岳庙的几点说明;23. 古建维修中的问题:1) 不能仅仅以“整旧如旧”概括一切,要分门别类判定“律”与“例”;2) 古建防火问题,不能仅靠高压水龙,大多数有内部装修和雕塑壁画的文物不能使用高压水龙;3) 梁先生对赵州大石桥“整旧如新”的批判要具体分析。如原来的构件是否可移至博物馆的问题,欧洲的诸多石质古建中的精致雕塑构件已移置于博物馆,用硅橡胶复制的构件代替原件置于建筑上;4)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加固方法和材质的耐久性等方向要认真投入;5)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保护举措(包括防火)。24. 古建基础资料调查整理问题1) 基础资料调查整理、使用应有全盘考虑;2) 应采用新的科技手段代替人力测绘。我参加过一次建筑学会活动(美国女建筑师代表团)其中纽约负责文物古建的女建筑师C. Tayler介绍纽约一地、一次普查就是20万例。如果用原始观念和方法测绘、整理、筛选,如此巨大工作量难以想象,但应用新的仪器和电脑处理则很快完成;3) 基础资料调研和历史理论研究工作密不可分——附梁先生关于《中国建筑史》编写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讲述;4) 文物工作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工作,因为对其应用于当代的需要,范畴是十分广阔的,所以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行为规范”,最后才能有合格的人选标准、假冒伪劣分子只能败坏事业和国家的声誉!!!——附关于所谓罗哲文到重庆美军司令部画军用地图的几个明显的谎言(另详);5) 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建设亦首先需要翔实的文物资料。

希波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一.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一方面,战争手段的运用之普遍和经常,使它几乎成了人类一种常规活动。阿里斯托芬曾通过剧作《和平》发出感慨:“一直在将你期待,一直在将你找寻;非同寻常的期待,非同寻常的找寻。”这正是频繁的战争造成和平稀缺的一个佐证。另一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创造和平局面的努力和在战争的间隙中创造生活的努力。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是创造与毁灭的悲剧性交替。如果说过去这种悲剧性交替中,人类还可以在战争的间隙中重建生活,如今当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生化武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诱发战争的因素又愈益增加,核战呈一触即发之势,“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似乎过于形而上的问题已经逼近眼前,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毁灭性的核战阴云笼罩下,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存在于制止战争和争取持久稳定的和平的努力之中。二.和平与反战的思想探索战争使人类历尽苦难而期盼着和平。但持久稳定的和平有赖于许多条件。对战争这一横贯全部人类史、称得上人类常规的活动进行反省并对诱发战争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为和平创造条件的努力。在人类思想史上,和平与战争是一对永恒主题,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尤其人们熟知的那些杰出思想家深具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作为思想家,他们不是简单地赞颂和平谴责战争,而是致力于对战争根源的挖掘和对战争性质的剖析,致力于探索摆脱战争的可能性和持久和平得以实现的条件,阐释的思想对于我们理性地认识战争和争取和平有着重要启示。1.战争根源探究思想家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性等多方面对战争根源作了探寻,揭示了贫穷与战争之间存在着联系,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冲突往往成为引发战争的因素,战争与人的攻击性和冒险精神,特别存在于某些人身上强烈的征服欲和野心有着关联。但我认为对战争根源所作的最重要探寻,是揭示了专制政体与战争的内在关系。这一思想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指出专制僭主通过挑起战争使人民需要一个领袖。稍后,亚里士多德把专制政体判定为要靠战争来维系稳定的政体。十八世纪,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揭露了专制统治者和教权主义者为着权欲、为着征服、为着所谓主义把人民推入战祸的真相,并指出对外的战争和征服与对内的独裁专权相互支持这一事实。当代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则不约而同指出近现代一个事实:专制国家不仅屡屡到处挑起战争,而且彼此之间也经常爆发战争,哪怕意识形态相近甚或相同也难免兵戎相见,这与战争从未发生在民主国家之间呈耐人寻味的反差。这一反差对战争是专制政体的内在本性提供了颇为独特且有力的证据。专制政体之成为战争根源,乃因作为这种政体特色而存在的专断权力在根本上处于无制约无制裁状态以及这种政体本质上的不正义和扩张、征服倾向。事实上,权力占有者对内的不义统治本身就酝酿着内战。对外,由于专制政体的权力来源、是否进行战争的抉择方式和取得战争经费的方式与共和政体判然有别,两种政体下民意的分量和人们生命的分量更是迥然不同,这使得战争决定如康德所指出的,在共和制下是最艰难的决定,但对专制者来说,却可以成为“全世界最不假思索的事情”。①所以,一旦实力具备或者以为实力具备,战争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对发动征服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与带给人民的不一样。胜利带给他们的是财富、土地、荣耀和统治权的扩大,为取胜所必须付的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支付;如果战败,战争发动者不必为后果负责,其惨烈后果将全部转嫁给人民,尽管人民从来没有机会对是否进行战争表达意见;如果面临灭顶之灾,“绑架”整个国家作“人质”,甚至拉全体人民作陪葬——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少见。专制体制下权力与责任之间荒唐的不对称决定了使战争永久化是形形色色的专制统治者的共性。但专制制度成为战争根源还不仅在于上述原因,还在于这种制度具有把某些作为战争发生可能性的因素刺激、挑逗起来引向战争的倾向。其实,无论人性中固有的攻击好斗性、冒险性,还是某些人的野心和征服欲,或者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差异,都并不必然使人走向战争,它们都只是一些潜在的可能。但专制制度注定要把这些潜在可能变成现实的战争因素。因为这种制度既给了统治者凭借权力强制性驱赶人民上战场卖命从而使他们的野心和征服欲得以兑现的条件,又使他们可以利用欺、煽动和暴力思想的灌输使人性中原本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释放的攻击性冒险性采取暴力的破坏性发泄方式。至于在不同种族、文化、信仰之间制造隔膜、挑起仇恨,加深误解和冲突,把差异变成战争的理由,更是专制国家惯用手法。关于专制制度与战争的关系,专制制度导致战争是问题的一方面,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战争对民主国家的自由构成最大威胁。威胁不仅来自外部专制国的战争倾向,还因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民主国家作为人民自由之制度性保障的权力平衡。这就是托克维尔指出的那种危险: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使参战的民主国家把对一切人的指挥权和对一切事物的管理权强制性地集中到行政当局。而一场持久的战争则势必把权力向行政当局集中的危险趋势固定下来。战争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多侧面关系,提示了避免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最重要思路。2.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要避免战争、争取和平,需对战争本身抱理性态度。为和平而谋划的思想家们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们中不少人赞成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战争并为之辩护。最重要辩护是对战争作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区分。把战争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与对战争的谴责一样源远流长,而且不光众多思想家作这样的区分,一般民众也自发地倾向这种区分。尽管在“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的问题上分歧重重,但人类还是逐渐取得一些基本共识,如:侵略战争、征服战争,出自压迫、掠夺目的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基于自卫,为保卫和平和家园、为了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杰出的思想者就战争问题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所作的是非辨析推动了基本共识的形成。从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开始达百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对希腊人来说,不仅是反抗侵略,而且是一场为着捍卫自己的城邦制而与强大的专制帝国进行的殊死斗争。斗争的胜利使希腊的独立城邦幸存下来,并创造了对全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基于这双重的正义性,希腊哲学家、诗人们,包括深刻揭露了战争残酷性的三大悲剧诗人无不引以自豪并为之辩护。即使反战立场最鲜明,以一系列喜剧鞭挞讽刺愚弄人民、鼓吹城邦之间内战的政客的诗人阿里斯托芬也对希波战争中抗击波斯入侵者的勇士大加赞扬。世界各大宗教创立者都反对战争,但也认肯了自卫的权利,尤其基督教一些著名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他们都对这类权利作过有力论证。阿奎那不仅从战争理由、目的等方面梳理了使一场战争具有正义性的条件,还通过指出暴君在臣民中制造倾轧和纷争是犯了严重的叛乱罪,为推翻暴政的行动作了辩护。在十七世纪思想家洛克眼里,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这种看法表明了对战争的反感,但他同时坚决反对为了和平让无辜者乖乖地任人施暴。在他看来,这种由强暴和掠夺构成的和平无异于要民众充当驯顺的羔羊,不加抵抗地听任豺狼咬断自己的喉咙。人道主义者雨果主张以博爱促进和平,向往不再有持剑的士兵、不再有国界,整个宇宙为一家的和平前景。但他坚定表示,决不要低头屈膝的和平、专制下的和平、王朝下的和平。1869年的洛桑和平大会上,雨果提出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解放,并认为为此“也许还需要最后一次战争”。二十世纪初,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就日益逼近的战争对社会党人提出了双重任务:当战火还只是遥远的威胁时,应该用斗争来防止战争,但危急时刻就应该发动捍卫民族独立的战争。至于投入正义战争的必要性,爱因斯坦以反纳粹的战争为例作了透彻的表达。?�担�拔曳炊栽谌魏吻榭鱿率褂梦淞Α保�俺�桥龅揭韵�鹕���康牡牡腥恕保�八�尢跫�匾恍南�鹞液臀业拿褡濉��饩褪俏椅�裁慈衔�诙愿赌纱獾鹿�那榭鱿率褂梦淞κ潜匾�暮秃侠淼摹!雹?/P>虽然对正义战争的辩护内容、角度各异,但在重要之处存在共性,这就是:基于现实主义的理性态度,注意到某些情势下战争与和平的悖论,看到非正义基础上的和平是不可靠的和虚假的。战争与和平的悖论主要存在于这样一种情况:当和平的吁求全然无效,正义的警告根本没用,这种情况下,拿起武器可能就成了和平的唯一机会。对此,就连反战立场近乎极端,视非正义的和平强于一场正义战争的西塞罗也不反对,他就表示过,享有不受侵扰的和平生活是“可以参战的唯一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使战争的性质转化为“为了和平的战争”、“结束战争的战争”,这个设想作为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无疑是看到了极端情况下和平局面也是需要以战斗来争取的,否则,为了避免参战而听任航行在公海的商船被一意孤行且无视国际准则的敌人击沉、平民无端丧身,既是对本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负责,也助长了对方的战争气焰。而和平建立于什么样的基础上,直接关系到和平以及与和平相联系的那些价值的命运。当和平局面是以屈从于非正义为代价换来的,尤其当非正义是系统的,那么,无论就国与国之间还是一国之内而言,这种所谓和平都属于洛克、雨果坚决加以拒绝的“暴政下的和平”,它意味着隐型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民的生命以及生命的尊严之无保障,不亚于公开和显性的战争状态。然而,和平之所以珍贵,不就在于它是人们生活和尊严的前提吗?当面对这种情况,和平的机会或者说生存的机会就存在于重建正义的斗争之中。3.对战争思想的清算无论何时何处,战争的根源都不在民众。但战争在历史上已经成为惯例,与这不幸的惯例相应的那些道德和价值观长期支配着人们的是非评价。尤其专制主义长期盛行之处,对强力的崇拜把暴力道德化和神圣化,把为了宗教、文化、主义之争——这一切其实往往是统治欲征服欲的伪装——而牺牲人的生命说成天经地义;这些地方通过系统的谎言制造伪现实,通过系统的灌输既弱化人的智力,使人们轻易地相信弥天大谎,又把好战心理普遍植入人们内心,当统治者以个人野心冒充民族命运、把主义之争夸张为战争的必要性时,战争狂热也会像传染病一样在精神被毒害的民众中发作和蔓延。然而为战争殉难的始终是民众,他们应该成为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主要力量。古今众多杰出思想者都注意到这一点,在探索建立持久和平的可能性中,清算战争思想便是题中应有之义。蔑视人的生命、煽动仇恨、制造分裂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思想家们的质疑和批判中首当其冲。这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往往具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不宽容性,这种不宽容可以把分歧和差异变成仇恨和战争;而对人的生命的蔑视,最赤裸裸也最野蛮的表现是要求所有人为某个特殊人物献身。这方面的清算主要是通过批判专制主义来进行的,可以说,古往今来抨击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批判无不涉此内容。这个角度的批判也最具实效。这从人道主义逐渐取得超意识形态、超文化和国界的公理地位,尊重生命日益成为无条件的道德律令和无论何种主义都不得逾越的正义底线以及与这一进程同步的专制主义日益衰落可以看到。尽管那种要所有人为一个人献身的野蛮原则至今在某些地方明里暗里仍在提倡和鼓励,但却已经从天经地义沦为很不合适宜。在清算战争思想上,对英雄观的反省尤为引人注目。既往的英雄观把征服战争这种蹂躏世界的癫狂行为当成英雄行为来崇拜。这种传统英雄观不可避免要成为各个时代的人道主义思想家的反思目标,尤其自文艺复兴始,以伊拉斯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文主义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我认为,在反省传统英雄观上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冲击力的当数伏尔泰。他对不义战争的起因及其恶果作了相当系统和深刻的揭露。特别指出征服战争不仅造成无数看得见的灾难,而且这种罪行在败坏和毁灭人性方面,灾难更无可估量。其大量作品把战争这种人类愚行和罪恶特别刺眼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催逼人们对战争和自身精神状况进行反省。基于对不义战争起因及其惨烈后果的认识,他具有一种独特的英雄观。历史上一向被视为英雄的,在他心目中多是罪犯。欧洲历史上,尤其自中世纪以来的王朝战争中,职业军人成了勇敢美德的化身而受到崇拜。伏尔泰却无情掀掉他们头上的神圣光环,称“这些编号列队的杀人犯在欧洲纵横,为的是干不了更正当的职业”。至于政治家和征服者这类哪个世纪也不短少的人,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特别是那些凭“强者有理”而逞威风的王朝统治者,“这批英雄”不过“是在家禽群中大发威风的狐狸和黄鼠狼”。他一反史家把眼睛盯在国王、征服者等显赫人物身上的作法,以无限的热情去关注开启人类智慧的人、那些在各国交战中不分国际、超越宗教分歧建立广泛交往以促进沟通和理解的人。无论这些人地位、境遇如何,在伏尔泰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对这些在史学家视野之外的人,他作了如下评价:“进步的取得应该归功于散居欧洲某几个地方为数不多的智者和天才。他们几乎都长期默默无闻,时遭迫害。世界受战争蹂躏时,他们光照人世并给人间以安慰。”③伏尔泰的英雄观在撕开人们顶礼膜拜的那些“英雄”面具、破除野蛮原则加诸于人身上的魔咒的同时,又以对增进知识、超越狭隘立场造福于人类的人们的高度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英雄标准。它有助于人们把误置的英雄崇拜热情转向真正崇高的人和事,转向和平与建设。伏尔泰之后,有更多的思想家致力于以健康有益的英雄观去抵制至今尚支配着许多人、使人倾向于轻视生命、倾向于好勇斗狠等破坏性热情的英雄观。杜威提出的“废除战争的唯一途径是使和平成为英雄的壮举”,便是一例。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多思想家在对战争思想的反省中把理性的触角伸向了爱国主义,对这一观念进行重新认识和具体分析。例如,德国启蒙运动领袖莱辛把“明?分�腊��饕逶谑裁吹胤讲辉俪晌�赖隆笔游�赖鲁墒斓谋曛荆挥胝庖坏赖赂锩�嗪粲Φ氖呛斩�绿岢隽硕园��饕濉凹右蕴崃叮��ピ闫伞钡木�袢挝瘛?9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则在批判德国专制政治时区分了两种爱国主义:使人狭隘和充满仇恨的德国式爱国主义与使人心胸开阔和温暖的法国式爱国主义……。至于民族主义这一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而出现,从19世纪以来不断引发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战争的意识形态,更是被置于理性精神的审视之下,成为战争思想反省的延伸和发展。还须一提的是,很早就有人注意到某些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使人对是否进行一场战争抱轻率态度。修昔底德发现,伯罗奔尼撒战争受到雅典青年热烈欢迎,他们渴望在战场上赢得荣耀。这种与杀戮连在一起的荣誉心与战争的历史一样古老,又随着战争本身一起延续至今,尽管它也没有逃脱思想者的理性审视。欧里披底斯在悲剧《请愿的妇女》中则揭示了侥幸心理使并非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赞成战争:“人民投票拥护战争,没有谁会想到自己会遇上死神;死尚遥远,他只想到其他人会面临那不幸命运;但如果他自己投票时也面对死神,希腊人就不会被战争的疯狂吞没”。其实,当代那些鼓噪或者加入好战喧嚣的人们很应该以欧里披底斯的揭示为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内心深处。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如何抉择,不仅关系到当下的每个人,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安全和福祉。在这个问题上,人颇为自相矛盾。一方面,人是所有动物中为后代谋划最多最远的,许多人甚至不惜为此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对子孙将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轻率之极。正如许多人在极端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为眼前利益而断子孙路一样,许多人也不顾战争将给当代和后代带来怎样的灾难而向往战争,某些地方则集体加入好战喧嚣,发作战争痉挛。对形形色色战争思想的清算表明:为了创造一个没有杀戮的和平的生存环境,在建构一个正义的社会的同时,人也需要在对自身精神状况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克制自己的破坏性欲望和冲动——这是所有致力于和平的思想家们留下的精神遗训。4.世界主义和世界政府理想为了和平与正义而建立一个超越地域、文化、宗教界限的世界政府,这在西方是一个古老的梦。它基于各个地区或国家之间战事频仍的现实,依托于世界主义思想。而在对和平之路的探索中,世界主义和世界政府,无论从精神维度还是可操作性看,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个颇有意思的事实是,探索和平之路的人们都是世界主义者,甘地可能是其中屈指可数的例外,我想这是因为他和他的民族正面临着争取国家独立的迫切任务。世界主义基于公理和人类的立场,把人性看得高于民族性,把人类共同利益看得高于任何特定民族或国家的利益。所以,世界主义者把对人类的忠诚置于一切责任之上,认为自己首先是人类的一员,然后才是特定民族特定国家的一员;这种立场和胸怀必然伴随着精神上的宽容,尊重差异和多样性,致力于从差异中发现共性,从多样性中看到统一性。世界主义早在古希腊就有萌芽和生长,尽管城邦之间具有强烈的排外性,但存在于整个希腊世界的几大圣地和共同节庆挑战了狭隘的地方观念,传输了一种“类世界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特别为视野广阔、思想突破了城邦界限的哲学家和诗人们所青睐。经过罗马这一颇具世界帝国之风的时代、又经具普世性的基督教会以及创建于中世纪时期的大学的催化,世界主义在思想界成为一种很具影响的精神倾向。但它真正成为遏止战争的重要精神资源应该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之时和之后。在这一过程,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充满血腥。世界主义者们相信,一个世界性的国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和普世和平的保障。他们为着和平以各自的方式对世界施加了影响。例如,16世纪,北文艺复兴代表伊拉斯谟撰文揭露党派精神的狭隘,呼吁理性、宽容、公正解决争端和人类和睦相处;而他的欧洲统一梦作为一笔宝贵精神遗产深刻影响了日后的欧洲知识界。18世纪,莱辛已经明确提出超越民族偏见和不屈从于宗教偏见,通过剧本《智者纳旦》表达了世界一体、人类一家以及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同出一源的思想,倡导宗教宽容和人类和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陷入民族主义迷狂的欧洲不仅变成各国混战的战场,而且交战国之间的仇恨成了一种气氛、一种习惯。要在这种情况下表现超越国界的公正立场无异于把各方仇恨引向自身,罗曼.罗兰却超乎混战之上,以《超越混战》等一系列文章向仇恨公开宣战,并把“祖国还是公正?”“良心,即永恒真理还是祖国?”的尖锐问题推到人们面前。在欧洲,世界主义者有一个很长的精神谱系,仅从这里提到的便可看到,他们的正义呼声给了饱受战祸之苦的世界以慰藉;他们同失去理智的世界对话的努力给迷茫中的人们提示了回归理性的道路。而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拥有自行其是的主权往往成为在国与国之间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对于和平之路的探寻者来说,寻求一种可以遏制战争、实现公正和平的超国家机构,乃是顺理成章的。最早明确表达世界政府理想的是尚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交的诗人但丁的著作《论世界帝国》。对这一理想作出热烈反应的伊拉斯谟的《呼吁和平》、法国圣皮埃尔的《永久和平方案》和卢梭的《圣皮埃尔〈永久和平方案〉摘要》等,都是有关世界政府设想的重要文献。但作了最系统探讨和论证的是康德。在《永久和平论》和其他一系列相关著作中,他提出,通过建立全球政府和平解决争端,历史将克服战争这种国际关系形式而趋向永久和平。他相信,通过建立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进而通过建立各个国家的联合体而实现世界大同,这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自然而又必然的过程。他借关于永久和平的三大正式条款对此作了集中表述:第一,每个国家的公民体制都应是共和制;第二,国际权利以自由国家的联盟制度为基础;第三,世界公民权利将限于以普遍的友好为条件。康德的设想及其所依托的理念受到黑格尔的奚落④,更被许多“现实主义者”讥为乌托邦,但其生命力和可操作性一步步被后来的历史发展所证明。谈及世界主义和世界政府,国家主权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世界主义精神意味着一种高于爱国主义的更高更广的忠诚;世界政府机构要有效或者说要有存在意义,则意味各个国家必须让渡出部分主权。一个各国拥有绝对主权的世界,只能是战争之剑高悬的祸患无穷的世界。大概正因为如此,探寻和平之路的思想家对国家主权往往持保留态度,当主权在一些地方成为抵拒公理的掩体从而阻碍建立正义与和平的努力,对主权观的检讨也就势所必然。无论如何,宽容、尊重公理、世界主义等,为人们以理性的和平方式来消除社会灾难,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精神构架。三. 创造和平局面的实践(上)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或者说是人们在战祸和战争阴影笼罩下争取和平的历史。在争取和平上,除了思想上的持续探索,还有实践上持续不断的努力,这些努力曾经或者正在起着遏制战争的作用,其中一些努力对于争取持久和平意义重大。1. 和平主义运动和平主义是一种反对用暴力解决冲突,以消灭战争和争取实现各民族间持久和平为目标的努力和主张,它是思潮也是社会运动。作为思潮的和平主义可以追溯到古代,作为一种运动,在欧洲也有上千年历史了。最早具规模的和平运动出现于暴力盛行的10、11世纪。这就是约10世纪末始于法国、11世纪初传遍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上帝和平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在战争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减少战事并在战争状态下遏制和缓和野蛮行为;其方式是通过多次宗教会议发出上帝和平令和上帝休战令。上帝和平令要求基督徒集体发誓支持和平,主要精神是严禁私斗和在战时保护非战斗人员,禁止在任何情况下侵犯僧侣、朝圣者、商人、妇孺、农民及其财产。通过上帝休战令则逐渐禁止在某些日子(如每周的某几天、某些宗教节日和大斋节期间)进行一切战争。就第一次和平运动把战事限制在一定时间和保护非战斗人员这两大内容看,如果向上追溯,其实是对希腊城邦时期一些从宗教节日中产生的惯例的回归,诸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希腊全境必须休战,前往运动会的旅客不论来自何处、途经哪个城邦,都不得受干扰和侵犯。这在西方是一个可上溯很早又一直向后传递和延伸的传统。在这传统的链条上,以其教徒拒绝参加战争而闻名的贵格会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一环。贵格会兴起于17世纪中叶的英格兰和北美殖民地。其教义的精神特征是和平主义,认为暴力导致分裂,而所有具高度道德价值的行为都是一种深刻而潜在的人类统一的表现,因而反对任何战争。贵格会教徒因其信仰拒绝参加战争,却并不能避免战争发生。正因为如此,教徒们有一种特别的义务感去致力于治愈战争创伤,自兴起到现在的三百多年间,教徒们在西方每次战争中都尽可能为交战双方提供援助,并致力于通过教育渠道消除既作为战争原因也是战争后果的仇恨和误解。⑤无论历史和现实中,和平主义都有绝对的和有条件的之分。绝对的和平主义无条件地反对武力和战争。然而这种主义虽宽容却不明智。和平主义所依托的价值理念是尊重生命,这使得无条件反对一切战争的绝对和平主义无论在实践上和逻辑上都面临不可克服的困难。当面对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敌人时,反对进行战争无异于听任无辜者的生命被消灭。二战时期,当侵华日军在我们国土上烧杀抢掠,当纳粹军队的铁蹄践踏着法国土地、纳粹的空军在伦敦上空日夜轰炸,拒绝拿起武器无异于把祖国拱手送给侵略者,无异于听任生命和文明一起毁灭。何况,在这类情况下,当战争已经发生而拒绝上战场,实际上正如一些论者所指出的,是把应该共同分担的危险推给了别人,这就产生了道义上的问题。罗尔斯曾批评道:在任何条件下都拒绝参与所有的战争是一种天真的必然具有偏狭色彩的观点。⑥我认为,天真在于不了解特定情况下战争与和平的悖论;由此也导致否认任何正义战争可能性的偏狭。正因为如此,在具和平主义思想的杰出人物中几乎没有谁绝对反对武力。即使和平运动无可争议的代表和精神象征甘地和马丁路德金,他们也支持某些情况下使用武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反对趁英国之危提出自治要求,而支持印军开赴欧洲战场“参加保卫帝国”,号召在英国的印度人在战争中作些工作,号召愿意参加的人登记为志愿队;第二次世界大

按年代顺序,文明的历程 。如果嫌多,可以选部分,我把我所知道的全都写下来一,希腊1公元前3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创立了最早的文明。此后经历苏美尔城邦,阿卡德帝国,乌尔第三王朝等文明。而欧洲地区最早的文明渊源于爱琴文明,其最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进入文明期。它是在北非的埃及文明和东方两河流域的文明下催生的。克里特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贸易往来兴盛,文化也深受其影响。2古希腊的迈锡尼时代有希腊联军入侵特洛伊,虽然是希腊对小亚细亚的胜利,但从文化上,迈锡尼也有传承特洛伊之风3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传入希腊,希腊人加以改造,形成希腊字母,以后罗马人又加以改造,形成拉丁字母,成为西欧各字母的祖先,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也是源于希腊4荷马时代从亚洲传来的铁器促进了原始社会的解体,有助于奴隶制城邦的形成4古风时代,希腊人大量殖民地中海沿岸,同时带来了东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5古典时代,波斯入侵希腊,即史上有名的希波战争,希腊人胜利,奠定了东西方分隔的基础。希腊名人如索伦,希罗多德曾在两河流域,小亚等地游历而学到不少东方的知识6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东侵将希腊文化制度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东方的文明,比如波斯的王宫礼仪等二,罗马1共和时代,罗马人早期深受伊达拉里亚人的影响,据考证,伊达拉里亚人的很多风俗源于东方,则罗马间接受亚洲影响。罗马人不断扩张领土,和迦太基发生战争,也和亚洲各国发生冲突,如帕提亚,本都,阿拉伯,不自觉的收到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2帝国时代,罗马在166年遣使入汉,和中国发生联系。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吸取部分教义而形成的。犹太人原是迦南地的人,他们奉耶和华,他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对基督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被钉死在十字军上也是受东方一些神话的影响另外,丝绸之路是联系东方各国的要道3帝国末期,亚洲的匈奴人来到欧洲,引起人各游牧部落的迁徙,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匈奴王阿提拉曾包围过罗马。究其原因,也是汉武帝的北征匈奴,使匈奴渐渐向西迁居才引起的三,中世纪1阿拉伯人在七八世纪扩张,领土一直打到比利牛斯山以北,在732年被宫相查理马特在法兰克的普瓦蒂埃所阻挡。从此以此为界。在山北是基督教文明,山南是伊斯兰文明。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形成了几个巨大的学术中心,欧洲人来到这里学习阿拉伯语,试图了解伊斯兰文化2阿拉伯人保留了古希腊的大量文化,避免了欧洲在罗马帝国衰落期,由于蛮族入侵而使得古典文化的消失。阿拉伯人起了对欧洲文明承前启后的作用,但它本身也是文化的创造者。3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的文化遗产,大量西欧人来这里学习希腊语和希腊文化4在中世纪中期,意大利威尼斯人和米兰人与东方人贸易往来频繁,把亚洲的产品和文化一同传入西欧5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对中国的游历正加了西欧对东方的好奇和渴望四,近代1,奥斯曼土耳其的建立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西欧人不能从陆上到达中国和印度,就开辟新航路,导致了地理大发现。美洲被发现。奥斯曼土耳其本身也吸引了西欧人的兴趣2中国的哲学思想传到欧洲,引起欧洲人的兴趣,莱布尼茨,伏尔泰盛赞中国的文明3印度的梵学和佛教流入欧洲,也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4英法荷等国在亚洲入侵,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俄国在亚洲北部西伯利亚扩张领土,延伸至太平洋沿岸总结1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促进了爱琴文明的形成2希伯来人为其提供了基督教的源泉3腓尼基人带来了字母4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典文化5匈奴人促使罗马帝国灭亡6拜占庭人也保留了古代文化7马扎尔人改变了西欧的社会形态8印度,中国的文化西传,促进文化的交流

这句话的主题应该从亚洲对欧洲的思想文化宗教入手,不要跑偏。我劝你还是利用这次机会好好锻炼下。网上关于此的材料太多了,你应该练习下信息检索,搜集,筛选,梳理,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后需要些论文的情况太多了,不仅仅是学生时代。忠言逆耳,谢谢!

先留个脚印,等等有空再找找

教育公平参考文献论文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张石伟. 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2] 牛银平. 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 当代学前教育. 2010(03)

[3] 陈思帆. 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4]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6]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7] 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8] 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9] 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 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1] 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2] 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3] 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4] 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04)

[15] 曾晓东. 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5(01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6]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

[17]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

[18]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

[19]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0]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 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张婉莹.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1] 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12]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1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