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了解 茶文化 它的功效,运用。结合生活中的种种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众多文化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
茶文化元素应用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 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元素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且广泛运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
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形式,还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特殊的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
本文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出发,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希望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同时,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茶文化元素;现代平面设计;应用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色彩各异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也是彰显本民族特性的重要标志。
中国传统茶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元素,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其形式发生了纷繁复杂的变化,但基本内涵和基本精神仍旧保持不变。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茶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注重对空间和布局的把握,十分符合传统茶文化的要求和特征。
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环境和中国人审美观念的影响,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平面设计领域,且产生了重大影响。
1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种类丰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人文内涵。
文化元素的演变和发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环境和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承载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人文风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印记。
而提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元素,其更多地展示了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内容,彰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
应用于当代平面设计中,我们更多地去考虑其在现代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理念及审美水平上的体现和使用。
目前,根据有关专家及学者的界定,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主要包括紫砂壶、竹子、青砖、古木、根雕等。
紫砂壶以其优美的雕刻艺术而闻名,同时将诗词、书画、文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紫砂壶上的题词不仅深刻再现了古代某一时期的人文历史风貌,也包含了社会伦理及社会阶级关系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性,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情怀。
而竹子则是现代平面设计中常用的意象之一,竹子不仅具有婀娜多姿的外形,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因此深受人们和设计师的喜爱,竹子包含高雅、潇洒等含义,常用来表现居住者高雅的情怀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竹子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将其内在意境引申到设计理念中实现的,从而营造高洁、致远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精神,恰好与人们所追求的居住环境相吻合,满足了人们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和期望。
此外,青砖、古木及根雕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也蕴含着十分浓厚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青砖象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简洁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平面设计中“线条简约”这一理念相吻合,古木则多具有怀旧气息,古木这一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平面设计作品的复古性,满足了某一特定群体对于平面设计的要求,增加了平面设计的历史气息和人文价值。
根雕作为一种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其具有鲜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仅大大增强了平面设计的细腻和人文性,还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可欣赏性和审美价值。
2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从材质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规划设计环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应用,而对于环境的规划和营造,材质是首先需要考虑的方面[1]。
树根与藤椅、石茶磨桩及紫砂壶则是构造设计环境经常使用的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建筑作品中常用的材质是体现建筑和设计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具有天然、朴素、自然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平面设计的原本面貌和精神实质,为平面设计作品增加了较高的人文性特征。
在平面设计中,关于中式设计风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式风格的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设计材质,如红木、檀木等;第二,中式风格建筑讲究以精美的纹路和细腻的色泽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予观赏者以舒适、自然的审美享受,如木窗、中式家具;第三,中式建筑追求和谐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理念,强调凸显中正合一的布局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设计手法的多样化,现代平面设计多使用智能化技术和电子技术创造虚拟的场景和氛围,大大降低了现代设计的人文气息和适用性,而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足,给现代平面设计增加了人文性和生命气息,这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人文关怀精神。
而欧式设计则多使用大理石、花岗石等进行材质安排,不仅注重带给人完美的艺术享受,还追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精神,欧式平面设计讲究空间的开阔,而空间的开阔则主要通过特殊的材质来体现。
从摆设布局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现代平面设计摆设布局应该从大局出发,体现设计的整体意识和设计的和谐精神,强调在设计师统一的指挥和规划下,实现设计布局与摆设的协调,注重对平面设计布局的优化[2]。
首先,现代平面设计布局要注重休闲文化元素的融入。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加入简约大方的装饰画和其他具有特色的茶文化装饰物,不仅仅体现了平面设计强大的装饰功能,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还凸显现代平面设计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
其次,现代平面设计要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划分来展开,同时结合一定地区实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设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平面设计在对大致的设计思路进行规划后,要注意突出现代平面设计的重点,即在景观设置和植物配置方面体现平面设计特色,注重对文化元素的使用和整合。
现代平面设计讲究对文化元素的合理利用,即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设计思维,使得茶文化元素的使用达到和谐统一的局面。
强调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如在平面设计中使用竹子这一意象,在对竹子的分布进行确定后,还要使用其他装饰物和竹子进行搭配,优化摆设的整体布局,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对紫砂壶、屏风、竹子、帷幔等的结合使用,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审美价值,也推动了现代平面设计朝着人文性和时代性方面发展。
从空间层次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茶文化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要求空间层次应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构想,展现历史和自然的人文风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3]。
现代平面设计的空间结构主要是针对特定区域而言的,区域文化特色决定了空间结构的深度和广度,而传统茶文化则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师的构思和处理,抽象为一系列的设计理念,将文化元素应用到平面设计的具体环节之中,使得有限的环境空间,体现无限的艺术魅力和茶文化氛围。
此外,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空间层次中的应用要求平面设计注重设计景观与空间的协调,空间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布置一定的景观,也是提升平面设计审美价值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大致包括空间环境设计、装修设计和装饰陈设设计等三个互为独立又相互制约的部分,而对这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规划过程则是对设计资源的整合和处理过程,要求三个部分的空间结构不对其他部分造成不良影响,三个部分的空间分配要做到科学、合理,从而彰显了传统茶文化元素中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
例如,可以使用屏风进行分隔,以此营造特定的意境,设置虚拟的空间场景,使得使用者在有限的空间层次中感受到无限的空间感。
从氛围、意境上探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这一时期,“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不能具体点吗?比如说云计算的定义,服务模式,优势劣势,关键技术还是案例啊? 1.云计算的概念1.1 NIST云计算定义草案美国标准局(NIST)专家于2009年4月24日给出了一个云计算定义草案,概括了云计算的五大特点、三大服务模式、四大部署模式。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模式提高了可用性。云计算模式由五个主要特点、三个服务模式、四个部署模式构成。 主要特点(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可以单方面按需部署处理能力,如服务器时间和网络存储,而不需要与每个服务供应商进行人工交互。 (2)通过网络访问。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 并可以通过标准方式访问,以通过众多瘦客户端或富客户端推广使用(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 (3)与地点无关的资源池。供应商的计算资源被集中,以便以多用户租用模式服务所有客户,同时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可根据客户需求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这些资源包括存储、处理器、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器。 (4)快速伸缩性。可以迅速、弹性地提供能力,能快速扩展,也可以快速释放实现快速缩小。对客户来说,可以租用的资源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并且可在任何时间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5)按使用付费。能力的收费是基于计量的一次一付,或基于广告的收费模式,以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比如计量存储,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消耗,按月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收费。在一个组织内的云可以在部门之间计算费用,但不一定使用真实货币。注:云计算软件服务着重于无国界、低耦合、模块化和语义互操作性,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的优势。 服务模式(1)云计算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能力是服务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客户端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比如浏览器。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的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的例外就是一些有限的客户可定制的应用软件配置设置。 (2)云计算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把客户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创建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但消费者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应用的托管环境配置。 (3)云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依此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四、部署模式(1)私有云。云基础设施被某单一组织拥有或租用,该基础设施只为该组织运行。(2)社区云。基础设施被一些组织共享,并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服务(例如,任务,安全要求,政策和准则等等)。 (3)公共云。基础设施是被一个销售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所拥有,该组织将云计算服务销售给一般大众或广泛的工业群体。 (4)混合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内部云,社区云或公共云)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用标准的或专有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可以用来处理突发负载)。云计算领域现状的特点是:(1)当前市场上主要的云计算厂商都是一些IT巨头,都处在攻城略地阶段。(2)标准尚未形成。在标准问题上基本各说各的。目前,市场上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千差万别,用户在选择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首先介绍下云计算,的发展历史,他的前身,现在的应用,然后在介绍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在应用之中的不足,然后,着重阐述云计算的优势,我这里有一份关于这方面的对比及心得,发给你,希望能帮到你。 云计算简史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 (Turing Award) 得主麦卡锡 (John McCarthy,1927-) 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 年,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 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 IT 界的时髦术语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核心想法。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 但却颇有历史渊源。 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 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 就会画一团 “云” 来搪塞。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 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 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 “云深不知处” 的部分, 是云计算中 “计算” 的实现场所。 而云计算中的这个 “计算” 也是泛指, 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 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 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 (Oracle) 前执行官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1964-) 创立的 Salesforce 公司。 1999 年, 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 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 该公司却死活不干, 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 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 叫做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简称 SaaS)。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 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 (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 “云计算” 这个术语, 也不必有陌生感, 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 除了 “软件即服务” 外, 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 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简称 PaaS), 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 (Google) 的应用程序引擎 (Google App Engine), 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 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 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 叫做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 IaaS), 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简称 EC2), 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 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 爱干啥就干啥, 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1.2云计算的概念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一)超大规模性。“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二)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2](三)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四)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五)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六)价格合适。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其它一些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拿网格计算来说, 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例子是 SETI@Home,那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冗余计算能力搜索地外文明的计算项目,目前约有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万台计算机参与。它在 2009 年底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三分之一。有些读者可能还知道另外一个例子:ZetaGrid,那是一个研究黎曼 ζ 函数零点分布的计算项目, 曾有过一万多台计算机参与 (但现在已经终止了,原因可参阅拙作 超越 ZetaGrid)。从这两个著名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计算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性质单一,但运算量巨大 (甚至永无尽头,比如 ZetaGrid)。而云计算的特点恰好相反,是计算性质五花八门,但运算量不大[注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云计算能够面向大众成为服务的根本原因。云计算能够流行,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你要开一家网络公司。按传统方法,你得有一大笔启动资金, 因为你要购买计算机和软件,你要租用机房,你还要雇专人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 当你的公司运作起来时,业务总难免会时好时坏,为了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正常运转, 你的人力和硬件都要有一定的超前配置, 这也要花钱。 更要命的是,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都会频繁推出新版本, 你若不想被技术前沿抛弃, 就得花钱费力不断更新 (当然, 也别怪人家, 你的公司运作起来后没准也得这么赚别人的钱)。如果用云计算, 情况就不一样了: 计算机和软件都可以用云计算, 业务好的时候多用一点, 业务坏的时候少用一点, 费用就跟结算煤气费一样按实际用量来算, 无需任何超前配置[注四]。 一台虚拟服务器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能到位, 不象实体机器, 从下定单, 到进货, 再到调试, 忙得四脚朝天不说, 起码得好几天的时间。虚拟服务器一旦不需要了, 鼠标一点就可以让它从你眼前 (以及账单里)消失。至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服务器的维护管理等,那都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事,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开公司总是有风险的, 如果你试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行不通,在关门大吉的时候,假如你用的是云计算,那你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过的资源。假如你走的是传统路子,买了硬件、软件,雇了专人,那很多投资可就打水漂了。浅谈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大规模消息通信: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资源和软件功能都是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的,不同服务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消息通信进行协助。由于同步消息通信的低效率,我们只考虑异步通信。如Java Message Service是J2EE平台上的一个消息通信标准,J2EE应用程序可以通过JMS来创建,发送,接收,阅读消息。异步消息通信已经成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组件解耦合及业务集成的重要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的目标是利用多台服务器的存储资源来满足单台服务器所不能满足的存储需求。分布式存储要求存储资源能够被抽象表示和统一管理,并且能够保证数据读写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Frangipani是一个可伸缩性很好的高兴能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两层的服务体系架构:底层是一个分布式存储服务,该服务能够自动管理可伸缩,高可用的虚拟磁盘;上层运行着Frangipani分布式文件系统。◆JetFile是一个基于P2P的主播技术,支持在Internet这样的异构环境中分享文件的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是一个高性能并且可靠地分布式文件系统,它通过把数据和对数据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分开来获取极佳的I/O性能。◆Google File System(GFS)是Google公司设计的可伸缩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能够很好的支持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必须满足数据操作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单性的要求。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方向,BigTable是Google公司设计的用来存储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Dynamo是Amazon公司设计的一种基于键值对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Amazon公司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S3)是一个支持大规模存储多媒体这样的二进制文件的云计算存储服务;Amazon公司的SimpleDB是建立在S3和Amazon EC2之上的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服务。许可证管理与计费:目前比较成熟的云环境计费模型是Amazon公司提供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Simple Storage Service(S3)的按量计费模型,用户按占用的虚拟机单元,IP地址,带宽和存储空间付费。云计算的现状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纽约一家名为Animoto的创业企业已证明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此案例引自和讯网维维编译《纽约时报》2008年5月25日报道)。Animoto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和音乐,自动生成基于网络的视频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好友分享。该网站目前向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2008年年初,网站每天用户数约为5000人。4月中旬,由于Facebook用户开始使用Animoto服务,该网站在三天内的用户数大幅上升至75万人。Animoto联合创始人Stevie Clifton表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上升,该公司需要将服务器能力提高100倍,但是该网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建立规模如此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该网站与云计算服务公司RightScale合作,设计能够在亚马逊的网云中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一举措,该网站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而费用只有每服务器每小时10美分。这样的方式也加强创业企业的灵活性。当需求下降时,Animoto只需减少所使用的服务器数量就可以降低服务器支出。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 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这个链接你看是不是提纲式的浅谈云计算 摘要云计算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点。它的出现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将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此文阐述了云计算的简史、概念、特点、现状、保护、应用和发展前景,并对云计算的发展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保护, 云计算应用.1云计算简史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图灵奖 (Turing Award) 得主麦卡锡 (John McCarthy,1927-) 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961 年,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百年纪念活动中做了一个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 他提出了象使用其它资源一样使用计算资源的想法,这就是时下 IT 界的时髦术语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核心想法。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虽然是后人所用的词汇, 但却颇有历史渊源。 早年的电信技术人员在画电话网络的示意图时, 一涉及到不必交待细节的部分, 就会画一团 “云” 来搪塞。 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人员将这一偷懒的传统发扬光大, 就成为了云计算中的这个 “云” 字, 它泛指互联网上的某些 “云深不知处” 的部分, 是云计算中 “计算” 的实现场所。 而云计算中的这个 “计算” 也是泛指, 它几乎涵盖了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源。麦卡锡的这种想法在提出之初曾经风靡过一阵, 但真正的实现却是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上世纪末。 这其中一家具有先驱意义的公司是甲骨文 (Oracle) 前执行官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1964-) 创立的 Salesforce 公司。 1999 年, 这家公司开始将一种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 很多用户在使用这项服务后提出了购买软件的意向, 该公司却死活不干, 坚持只作为服务提供, 这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模式, 叫做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简称 SaaS)。 这种模式的另一个例子, 是我们熟悉的网络电子邮箱 (因此读者哪怕是第一次听到 “云计算” 这个术语, 也不必有陌生感, 因为您多半已是它的老客户了)。 除了 “软件即服务” 外, 云计算还有其它几种典型模式, 比如向用户提供开发平台的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简称 PaaS), 其典型例子是谷歌公司 (Google) 的应用程序引擎 (Google App Engine), 它能让用户创建自己的网络程序。 还有一种模式更彻底, 干脆向用户提供虚拟硬件, 叫做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 IaaS), 其典型例子是亚马逊公司 (Amazon) 的弹性计算云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简称 EC2), 它向用户提供虚拟主机, 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 爱干啥就干啥, 跟使用自家机器一样。1.2云计算的概念狭义云计算是指计算机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计算机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其他的服务。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的特点和优势(一)超大规模性。“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二)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用户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2](三)高可靠性。“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四)通用性。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五)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六)价格合适。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具有经济性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与其它一些依赖互联网的技术——比如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不可混为一谈。拿网格计算来说, 科学爱好者比较熟悉的例子是 SETI@Home,那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冗余计算能力搜索地外文明的计算项目,目前约有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百多万台计算机参与。它在 2009 年底的运算能力相当于当时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三分之一。有些读者可能还知道另外一个例子:ZetaGrid,那是一个研究黎曼 ζ 函数零点分布的计算项目, 曾有过一万多台计算机参与 (但现在已经终止了,原因可参阅拙作 超越 ZetaGrid)。从这两个著名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格计算的特点,那就是计算性质单一,但运算量巨大 (甚至永无尽头,比如 ZetaGrid)。而云计算的特点恰好相反,是计算性质五花八门,但运算量不大[注三],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也是云计算能够面向大众成为服务的根本原因。云计算能够流行,它到底有什么优点呢?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想你要开一家网络公司。按传统方法,你得有一大笔启动资金, 因为你要购买计算机和软件,你要租用机房,你还要雇专人来管理和维护计算机。 当你的公司运作起来时,业务总难免会时好时坏,为了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正常运转, 你的人力和硬件都要有一定的超前配置, 这也要花钱。 更要命的是,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厂商都会频繁推出新版本, 你若不想被技术前沿抛弃, 就得花钱费力不断更新 (当然, 也别怪人家, 你的公司运作起来后没准也得这么赚别人的钱)。如果用云计算, 情况就不一样了: 计算机和软件都可以用云计算, 业务好的时候多用一点, 业务坏的时候少用一点, 费用就跟结算煤气费一样按实际用量来算, 无需任何超前配置[注四]。 一台虚拟服务器只需鼠标轻点几下就能到位, 不象实体机器, 从下定单, 到进货, 再到调试, 忙得四脚朝天不说, 起码得好几天的时间。虚拟服务器一旦不需要了, 鼠标一点就可以让它从你眼前 (以及账单里)消失。至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服务器的维护管理等,那都是云计算服务商的事,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开公司总是有风险的, 如果你试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行不通,在关门大吉的时候,假如你用的是云计算,那你只需支付实际使用过的资源。假如你走的是传统路子,买了硬件、软件,雇了专人,那很多投资可就打水漂了。浅谈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大规模消息通信: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资源和软件功能都是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的,不同服务之间经常需要通过消息通信进行协助。由于同步消息通信的低效率,我们只考虑异步通信。如Java Message Service是J2EE平台上的一个消息通信标准,J2EE应用程序可以通过JMS来创建,发送,接收,阅读消息。异步消息通信已经成为面向服务架构中组件解耦合及业务集成的重要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的目标是利用多台服务器的存储资源来满足单台服务器所不能满足的存储需求。分布式存储要求存储资源能够被抽象表示和统一管理,并且能够保证数据读写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Frangipani是一个可伸缩性很好的高兴能分布式文件系统,采用两层的服务体系架构:底层是一个分布式存储服务,该服务能够自动管理可伸缩,高可用的虚拟磁盘;上层运行着Frangipani分布式文件系统。◆JetFile是一个基于P2P的主播技术,支持在Internet这样的异构环境中分享文件的分布式文件系统。◆Ceph是一个高性能并且可靠地分布式文件系统,它通过把数据和对数据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分开来获取极佳的I/O性能。◆Google File System(GFS)是Google公司设计的可伸缩的分布式文件系统。GFS能够很好的支持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的存储和操作都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必须满足数据操作对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简单性的要求。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方向,BigTable是Google公司设计的用来存储海量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Dynamo是Amazon公司设计的一种基于键值对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它能提供非常高的可用性;Amazon公司的Simple Storage Service(S3)是一个支持大规模存储多媒体这样的二进制文件的云计算存储服务;Amazon公司的SimpleDB是建立在S3和Amazon EC2之上的用来存储结构化数据的云计算服务。许可证管理与计费:目前比较成熟的云环境计费模型是Amazon公司提供的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Simple Storage Service(S3)的按量计费模型,用户按占用的虚拟机单元,IP地址,带宽和存储空间付费。云计算的现状云计算是个热度很高的新名词。由于它是多种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其成熟度较高,又有大公司推动,发展极为迅速。Amazon、Google、IBM、微软和Yahoo等大公司是云计算的先行者。云计算领域的众多成功公司还包括Salesforce、Facebook、Youtube、Myspace等。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收费的服务项目包括存储服务器、带宽、CPU资源以及月租费。月租费与电话月租费类似,存储服务器、带宽按容量收费,CPU根据时长(小时)运算量收费。Amazon把云计算做成一个大生意没有花太长的时间:不到两年时间,Amazon上的注册开发人员达44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级用户。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是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采用Google Docs之类的应用,用户数据会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某个位置,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系统十分便利地访问这些数据。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 App 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Google值得称颂的是它不保守。它早已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形式公开其云计算三大法宝:GFS、MapReduce和BigTable,并在美国、中国等高校开设如何进行云计算编程的课程。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IBM正在与17个欧洲组织合作开展云计算项目。欧盟提供了亿欧元做为部分资金。该计划名为RESERVOIR,以“无障碍的资源和服务虚拟化”为口号。2008年8月, IBM宣布将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其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和日本东京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改造。IBM计划在2009年在10个国家投资3亿美元建13个云计算中心。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微软拥有全世界数以亿计的Windows用户桌面和浏览器,现在它将它们连接到“蓝天”上。Azure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云计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几乎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存储和计算能力。纽约一家名为Animoto的创业企业已证明云计算的强大能力(此案例引自和讯网维维编译《纽约时报》2008年5月25日报道)。Animoto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和音乐,自动生成基于网络的视频演讲稿,并且能够与好友分享。该网站目前向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服务。2008年年初,网站每天用户数约为5000人。4月中旬,由于Facebook用户开始使用Animoto服务,该网站在三天内的用户数大幅上升至75万人。Animoto联合创始人Stevie Clifton表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上升,该公司需要将服务器能力提高100倍,但是该网站既没有资金,也没有能力建立规模如此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该网站与云计算服务公司RightScale合作,设计能够在亚马逊的网云中使用的应用程序。通过这一举措,该网站大大提高了计算能力,而费用只有每服务器每小时10美分。这样的方式也加强创业企业的灵活性。当需求下降时,Animoto只需减少所使用的服务器数量就可以降低服务器支出。在我国,云计算发展也非常迅猛。2008年5月10日,IBM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营。2008年6月24日,IBM在北京IBM中国创新中心成立了第二家中国的云计算中心——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28日,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签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在东莞松山湖投资2亿元建立云计算平台;2008年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与江苏省南京市政府正式签订了2009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2009年初在南京建立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首期投资额将达上亿元人民币;世纪互联推出了CloudEx产品线,包括完整的互联网主机服务"CloudEx Computing Service", 基于在线存储虚拟化的"CloudEx Storage Service",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互联网云端备份的数据保全服务等等系列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中国移动研究院做云计算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中心试验。中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认为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移动化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企业创造的“云安全”概念,在国际云计算领域独树一帜。云安全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云安全的策略构想是:使用者越多,每个使用者就越安全,因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足以覆盖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只要某个网站被挂马或某个新木马病毒出现,就会立刻被截获。云安全的发展像一阵风,瑞星、趋势、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卫士、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瑞星基于云安全策略开发的2009新品,每天拦截数百万次木马攻击,其中1月8日更是达到了765万余次。势科技云安全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大数据中心,几万部在线服务器。据悉,云安全可以支持平均每天55亿条点击查询,每天收集分析亿个样本,资料库第一次命中率就可以达到99%。借助云安全,趋势科技现在每天阻断的病毒感染最高达1000万次。值得一提的是,云安全的核心思想,与刘鹏早在2003年就提出的反垃圾邮件网格非常接近[1][2]。刘鹏当时认为,垃圾邮件泛滥而无法用技术手段很好地自动过滤,是因为所依赖的人工智能方法不是成熟技术。垃圾邮件的最大的特征是:它会将相同的内容发送给数以百万计的接收者。为此,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统计和学习平台,以大规模用户的协同计算来过滤垃圾邮件:首先,用户安装客户端,为收到的每一封邮件计算出一个唯一的“指纹”,通过比对“指纹”可以统计相似邮件的副本数,当副本数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判定邮件是垃圾邮件;其次,由于互联网上多台计算机比一台计算机掌握的信息更多,因而可以采用分布式贝叶斯学习算法,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端机器上实现协同学习过程,收集、分析并共享最新的信息。反垃圾邮件网格体现了真正的网格思想,每个加入系统的用户既是服务的对象,也是完成分布式统计功能的一个信息节点,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过滤垃圾邮件的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用大规模统计方法来过滤垃圾邮件的做法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更成熟,不容易出现误判假阳性的情况,实用性很强。反垃圾邮件网格就是利用分布互联网里的千百万台主机的协同工作,来构建一道拦截垃圾邮件的“天网”。反垃圾邮件网格思想提出后,被IEEE Cluster 2003国际会议选为杰出网格项目在香港作了现场演示,在2004年网格计算国际研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中国最大邮件服务提供商网易公司创办人丁磊等的重视。既然垃圾邮件可以如此处理,病毒、木马等亦然,这与云安全的思想就相去不远了。2008年11月25日,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为主任委员,聘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总裁叶天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刘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六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聘任国内外3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5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将于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办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一、云计算概念二、云计算历史三、云计算现状四,云计算发展前景五、云计算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写论文多参考:华为的云计算,wingdows云计算,goole云计算。明天看看再补充些,多参考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总之,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但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人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日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①。尚未见饮茶。......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齐王萧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浆,常饭鲜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见萧一饮一斗,号为漏卮,后与高祖会食羊肉酪粥,高祖怪问之,对日,羊是陆畜之宗,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号茗饮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献谓萧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荼莒之餐(即鱼)亦有酪奴。” 萧正德归降时,元义欲为设茗,先问卿于水厄多少,正德不晓其意,答日:下官生于水乡,立身以来,未遭阳侯之难,坐客大笑。 由前之说,北朝后魏京师士子,见齐王萧饮茶,引为怪异,号为漏卮;由后之说,尤养特欲为萧正德备茶,则一为少见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证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鲜卑族用物,此时饮茶,恐限于某地,行于某阶级,实非普及民众,故只能谓为饮茶之开始时期。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注①:原字是酉旁加也,既左酉右也。 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彩纷呈,对同一事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中国茶文化历史“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茶与中国文化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个人认为是李云龙的更精彩。如果没记错的话,丁伟的论文在当时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也是稍有反动的(当时中国和老大哥的关系还在蜜月)。论的是中国在当时,未来的国防防御;兵力部署方向。当然可能是剧情需要,或者没有字数要求。我觉得论述这种大课题,短短千余字使丁伟的论文颇显空洞。我觉得李云龙的论文,是从个人的经历实际出发,饱含常年积累的经验体会。经过学院教员(原国民党军官,名字忘记了)的润色,写出了我们解放军的最宝贵的东西。亮剑精神是意志力,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致使解放军在武器装备低,补给物资少,指挥员受教程度低等不利条件下,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取得胜利简历新中国;并在抗美援朝,中印战争,中越战争中立于不败。亮剑精神是根本,也是我们未来在处于不利状况下抵御外侵时的不二法宝。李云龙的论文个人觉得更有价值。写的沉长了,勿见怪。呵呵。
李云龙攻克平安后,山本留给他的一样东西,最终要了他的命。
李云龙一生中最不愿意提起的瞬间,就是赵家沟被山本一木的特战队彻底打垮。这一战,山本一木80多人,围攻李云龙一个团部一个警卫排70多人,李云龙损失过半,连政委赵刚都差点搭进去。
相比孔捷新一团被彻底打垮,李云龙这一战还是可圈可点的。暗哨的设置,让山本一木的偷袭计划落空,李云龙在被围攻的情况下准确判断,组织起有效反攻,并且争取时间发动突围,避免了全军覆没。可是,李云龙新婚妻子秀芹被抓走,这让整个独立团同仇敌忾,有了攻打平安县城报仇的士气。
于是,李云龙带着独立团下辖的上万人军队,开始了对平安县的主动攻击。最终,六门山炮齐发(电视剧里面是两门意大利炮),山本一木和秀芹在平安中学高楼上被炸上了天。
山本一木这一仗,给李云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楚云飞深刻的印象。这两人,用着山本一木的战术,在金门炮战期间做了再次做了较量。
金门战役,李云龙三野十一纵二师下属的c团和兄弟师的两个团,总共9000多名战士,在金门岛上奋战三天,最终全部壮烈牺牲。c团参谋长董大海与李云龙通电话,就提出一个要求,请求上级不要撤销c团番号,一定要重建c团,为战士们报仇。
三野将士们久经战阵,最后却打出一场全军覆没的战役,从李云龙这样的师长到兵团司令甚至野司首长,无不把金门战役当成奇耻大辱,日夜训练,为了下一次登陆金门作准备。
金门战役后不久,李云龙师就把野外生存和特种兵作战作为了主要的研究课题。李云龙师的四个主力团奉命开进山高林密的闽南天湖山,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开始了秘密的丛林战模拟训练。两个苏军的特种兵上校成了他们的教练,其中一个自称老狼,是一个高加索人,另一个则自称是老狐。老狼开出丛林生存的食谱,都是毒蛇、蝙蝠、蚂蚁、蝴蝶、蝎子、蜘蛛、蚯蚓,这让李云龙大开眼见。
老狼当着战士们的面,活斯了一只蝙蝠,连皮带骨吞了下去。李云龙为了训练正常进行,为了打造一支山本一木那样的特战队,也带头吃了一只蝙蝠。最后,在李云龙的带领下,老狼的训练下,三个月时间,华野二师从一个普通的步兵师,训练成了真正的丛林师。
李云龙并不满足,准备在二师建立一支真正的特种兵部队。军事学院的学习结束时,李云龙交出了他的毕业论文《论冷战时期的特种作战》。这篇论文,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就连刘伯承院长,都亲自听了他的论文答辩,表示赞许。这一切,都拜山本一木所赐。
有了理论,自然也少不了人才。李云龙挑到的人,是段鹏。
段鹏和李云龙一样,经常犯错误,经常被降级。淮海战役抢战利品,把友军打了,被降为了排长,上海战役有遇上村里地主家少爷,官报私仇把他打成生活不能自理。后来坐火车,暴脾气上来,连丁伟都打了一顿。在军事学院,丁伟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云龙,李云龙哈哈大笑。
李云龙回到部队,发现段鹏虽然其貌不扬,在战绩上十分优秀。段鹏说,他会徒手格斗,精通各种轻武器,还懂得针灸和草药,在李云龙师的丛林训练时,教官给的还是全优。走南闯北多年,除了北方方言,他学会了南方的江浙一带方言、两湖两广方言、闽南客家话、潮州方言。
看到段鹏这么牛,李云龙说,要是有一天,我让你去蒋军占的那几个岛上转转,你敢吗?
段鹏说,别说那几个岛,就是去台湾,去龙潭虎穴也没啥不敢的。
于是,段鹏在李云龙支持下,成立了了一支特种兵部队。在李云龙的整个军数万人中精挑细选,只选出了30多人,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找,终于选出了100多人。终于,这支部队成立了,因为人数刚好108,就取名为“梁山分队”。对外,段鹏确实一个军队后勤部门的生产基地主任,建制规格为团级,段鹏的军衔为正团级中校。
梁山分队,和山本特战队的规模差不多。山本是大佐,联队长级别,段鹏是中校,团长级别。军衔了军职上相差无几。不同的是,梁山分队是108人,而山本特战队则是80多人。梁山分队还和李云龙的警卫连做了一次对抗演习,警卫连被打掉一半,李云龙都当了俘虏。
整理了一下,关于松萝茶由来传说及历史记载如下:由来传说:明太祖洪武年间,松萝山的让福寺香火极盛,有大小僧众四十余人。让福寺同其他各地名寺不一样,它的门前不是端坐两只石狮子,而是露天摆了两只大水缸。这两只缸,还不知是哪年哪月摆的。由于年代久远,缸里绿萍长得逗人,水的颜色也绿如翡翠。苏杭一带官员、财主、商人经常朝山进香,看到这两只缸里的绿萍,都喷喷称赞不已。有一年,一个外地香客在庙前看到这两只水缸,不停地打量,足足端详了一两个时辰。尔后,径直走进庙堂,对老和尚鞠了个躬,说:“方丈,鄙人看到贵寺有对宝贝,愿以重金购买。万望方丈割爱方便。”老和尚一听,觉得很奇怪:自己庙里哪有这么值钱的宝贝?便问:“檀越所说,不知指啥?”香客说:“就是庙门前那对水缸。”“啊!”老和尚如梦初醒,连连说,“是的,是的,年代久远,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难得可贵。阿弥陀佛,难得可贵。”当下,两人便议定价为三百两黄金。三日后,由香客带人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人偷去,就吩咐全庙大小僧人一齐动手,将满缸绿水倒尽,洗刷干净,搬藏到庙内。三天后,香客来了。一看到被洗刷干净的两只缸,连连摇头叹惜:“可惜啊,可惜啊!宝气已净,没用啦!”老和尚不想自己反而帮了个倒忙,十分后悔,只得合掌念着:“阿弥陀佛。”老和尚正在懊悔之中,已经走出庙门的香客又回转身来,对老和尚说:“老方丈,你不要急,宝气还在你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棵,便能长出一种神奇的茶叶。它呀,‘三盏能解干杯醉’啊!”老和尚听了喜形于色,连连作揖说:“谢檀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后来,老和尚便在那里种上茶棵,果然,长成一片与众不同的茶园来。老和尚便把它作为让福寺的香茶,起名为“松萝茶”’一代一代往下传。两百年后,至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到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凡是到寺里来的人,方丈都赐赠一包松萝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二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者研碎吞服,二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伤寒痢疾的流行。松萝茶成了灵丹妙药,一时声名大噪,蜚声天下。古书记载: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记述。明代谢肇浙云:“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清代冒襄《岕茶汇抄》云:“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中亦云:“茶以松萝为胜,亦缘松萝山秀异之故。山在休宁之北,高百六十仞,峰峦攒簇,山半石壁且百仞,茶柯皆生土石交错之间,故清而不瘠,清则气香,不瘠则味腴。而制法复精,故胜若地处产也。”又云:“徽茶首推休宁之松萝,谓出诸茶之上,夫松萝妙矣。”清代吴嘉纪在《松萝茶歌》中有“松萝山中嫩叶荫,卷绿焙鲜处处同”之句,赞誉松萝茶品质。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在《秋灯丛话》一书中,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北人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歧黄者见之,问其仆曰:‘每餐如是,有十余年矣。’医者曰:‘疾将作,凡医不能治也。’候其归,尾之北上,将为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数瓯。’医者爽然曰:‘此毒惟松萝可解。’然后而返。”《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吴兴钱宋和《惠小纶》云:“病后大便不通,用松萝茶三钱,米白糖半盅,先煎滚,入水碗半,用茶叶煎至一碗服之,即通,神效。”《梁氏集验》云:“治顽疮不收口,或触秽不收口,上好松萝茶一撮,先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疮上一夜,次日揭下,再用好人参细末拦油胭脂涂在疮上,二三日即愈。”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述:“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倏翔涌。人因称松萝茶,实非松萝所出也。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隆庆间,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妙,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休宁县志》载:“邑之镇山曰松萝,远麓为琅源,多种茶,僧得吴人郭第制法,遂名松萝,名噪一时。茶因踊贵,僧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士客索名松萝,司牧无以应,徒使市肆伪售”。沉船事件:清乾隆十年(1745年),哥德堡号装载着700吨茶叶、瓷器中国货品,历时8个月远航,商船在即将到达离哥德堡港时,船头触礁随即沉没,370吨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浸没海底。 1984年,“哥德堡号”船被打捞上岸,从船中清理出被泥淖封埋了240年的一批瓷器和370吨乾隆时期的茶叶;令人吃惊的是,茶叶色味尚存,泡饮居然还有淡淡的香味。经专家考证,这些茶叶为清乾隆时期中国出口的松萝茶。另外你也可以去买包【王光熙】松萝茶来感受下,对写论文也应该有帮助的吧!
2008年4月16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从各地赶来的群众冒着霏霏细雨,前来参加由休宁县举办的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暨“百年松萝回娘家,休宁绿茶进京沪”的茶交会活动。
这是该县举办的第六届有机茶交易会,但和以往五届茶交会不同的是,这一届茶交会不仅得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还请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状元阁进行为期三天的展览,正是这个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让本届茶交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开幕式
那么这个“镇馆之宝”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茶样,就产自于二百余年前的休宁县,它当时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松萝茶”。
说起这松萝茶,可能现在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毕竟作为中国的国饮,名茶不要太多,比如,福建岩茶、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安溪铁等,那为什么是松萝茶随哥德堡号在大西洋海底沉睡二百余年后重现天日,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为什么它被请到休宁县博物馆后,能够牵动几乎全县的心,都想一睹它最初的模样?
这是因为,松萝茶是徽州绿茶的始祖,不仅为古徽州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输出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见证了明清两朝的文化发展以及中经贸往来的历史。
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哥德堡号货品展
松萝茶诞生之前,徽州(歙县、黟县、绩溪、婺源、休宁、祁门)一府六县也产茶,但没有一种可以走出徽州大山,响耀全国的名茶。
这对崛起于明弘治年间的徽商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是从外地贩运茶叶增加了成本投入,二是不利于徽州本土茶叶的产地化发展。
为何这么说?
因为徽州没有名茶,所产的茶叶或在本土内部消化,或用作赋税缴纳,即使有徽商携带徽茶或北上出居庸关将茶叶贩运到,或西入到川蜀和进行茶马交易,但这种长途贩运贸易的商业,不仅路上的不确定风险很高,而且贸易的周期还长,根本形成不了有力的竞争力,而没有了资本投入,想要在本土实现茶叶产业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正是这样的现状,明朝弘治以后,很多徽州人都开始着手研制属于徽州人自己的级名茶,然后依托两京徽州籍的推广,以及徽商搭建的遍布全国的销售 络,实现徽茶质的飞跃。
明朝徽州府下辖六县,歙县、黟县、祁门、婺源、休宁、绩溪
松萝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研制了出来,而研制出松萝茶的人,是一位名叫大方的。
大明隆庆初年,居住在休宁县海阳镇松萝山的大方,用产于休宁县万安镇琅源山上的鲜茶,通过炒青技术改良了制茶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茶,其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用烧开的山泉冲泡后香气弥漫,茶汤透明,入口后唇齿甘甜,因为制茶地为松萝山,大方将此茶取名“松萝茶”。
邑之镇山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榔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茶因踊贵,僧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士客索茗松萝,司牧无以应,徒使市恣赝售,非东坡所谓河阳豕哉?—《李乔岱纂修·(万历)休宁县志·卷三(物产·茶)》
松萝茶投放市场以后,一时间名声大作,不仅带动了周边茶叶的价格飞涨,还促进了徽州地区制茶方式的改良,带动了徽州茶叶的发展。
炒青制茶
当这种全新的炒茶方式在徽州地区蔓延开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名为“松萝”的仿制炒茶,由此,徽茶逐渐形成了以松萝山为核心,以徽州六县为生产,以“松萝”为地域品牌的茶叶新贵,成为和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齐名的茶界第三大名茶,改写了大明朝的茶叶市场格局,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于颉颃。—-《茶疏》
松萝茶的问世,改变的不仅是徽州茶商的经营策略,还有徽州本土的农业发展。
徽州茶商以松萝茶为基础,以资本投入徽州本土的茶园来打造产茶,用茶号加茶庄的经营占据主要市场,以茶行的方式拓展外部市场,这样既能降低长途贩运的风险,又能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由此,茶叶也就成为徽商称霸商界的行业之一(另外三大行业:盐、木、典当,茶叶在徽商经营的所有行业中位居第二位)。
歙(代指徽州)之,业盐而外唯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橙阳散志》
徽州古道,徽商长途贩运的生命线
那么,徽州茶商借助松萝茶,其商业规模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的城,徽州茶商控制了茶叶市场定价权,成为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一股资本力量;而在城,徽州茶商们还不断推出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以满足人们饮茶的需求。
隆庆中,歙人(徽州人,因徽州府在歙县,所以用歙借指徽州)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歙事闲谭·卷一一》
万历癸丑年(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新都人(即徽州,徽州古称新都)开一茶坊于钞库街,此从来未有之事,今开者数处。—-《续金陵琐事·茶坊》
茶叶贸易的繁荣,了茶文化的诞生
当然,人们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
在经营松萝茶的过程中,徽州茶商发现,这种炒青茶如果保存不当,一旦受潮,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为了保证茶叶的贮,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最后选择了用罐来贮茶叶,根据储罐的材料不同,有陶罐、瓷罐、漆盒、锡罐,其中,徽州传统的锡罐密封性更好,不仅能长时间保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还能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徽州茶商们脑洞大开,将锡罐成各种各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器皿,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史料记载,清代顺治年间,这样通过精包装起来的松萝茶,其每斤的市场价格竟高达锭银一两①;而到了乾隆年间,徽州茶商在城的茶市资本,相比于明朝时期更加雄厚。
乾隆中则茶行七家,银行业之列名捐册 者十七人。茶商字号共一百六十六家,小茶店数千。其时商业之盛,约略可考。—-《歙事闲谭·卷一一》
可以说,在市场上,徽商动足了脑筋,使得松萝茶的市场价值倍增。
当然,松萝茶在完成国内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在徽州茶商的操作下走向,赚取外汇,香满欧罗巴。
松萝茶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兰东公司的商船载着茶叶停靠在阿姆斯特丹港口,开启了中的茶叶贸易,早已誉满大明南北的松萝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走出了国门。
此后,一直到1757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茶叶已经成为中国出口欧洲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个是丝绸、瓷器),在这长达百余年的中贸易活动中,松萝茶始终是茶类出口的大头,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而瑞典哥德堡号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参与了和中国的航海贸易,它建成于1738年,装备了30门大炮,排水量为833吨,隶属瑞典东公司,在该公司的三十八艘远洋商船中排名第二。
哥德堡号下水后的次年1月,即1739年1月就驶向了中国,到达广州后收购了大量的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后返航,于1740年6月回到了瑞典,通过商品的转,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它的之一次东远洋贸易。
哥德堡号的第二次远洋贸易,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间,这一次也不例外,满载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商品并成功返航的哥德堡号,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实事求是地说,两次超体量的远洋贸易,哥德堡号不仅让它的主人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让它的股东们成为了富豪,这其中,仅松萝茶一项就已经能够让它的拥有者们挤进18世纪瑞典富豪的排行榜上。
哥德堡号模型
实际上,18世纪上半叶,经过百年时间的东经贸,饮茶也已经成为欧洲的潮流,而受到欧洲的影响,英属北美殖民地也开始盛行饮茶之风,此时的茶叶早已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中国货,而松萝茶也成为在欧洲及英属北美殖民地知名度更高的中国茶。
而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茶叶出口的下,为了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徽州六县以松萝茶为母茶,又研制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如,熙春、眉茶、贡熙、珠兰等(如今对外屯绿,内部区分品级),风靡全球。
也就是说,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徽州茶商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海外贸易后,已经意识到了茶叶分层的商业价值,如果所有的徽茶都托名为松萝,其实不利于徽茶的发展,所以必须有创新,有多个品牌占据市场。
这种前瞻性的经商理念,在当时是能看出来的。
18世纪时期,由中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市场占有率,能和松萝茶及其衍生绿茶相抗衡的,就只有福建产区的武夷茶,但在实际的消费者的反馈上看,无论是价格还是品牌影响度,松萝茶其实远高于武夷茶。
而属于松萝茶衍生出的熙春茶,在伦敦市场上的价格更是不低珠,所以它也被誉为“绿色珍珠”,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
清代茶叶出口
正是因为松萝茶的市场地位,经过前两次远洋航行尝到甜头的哥德堡号在休整了大半年后,于1743年3月再次出发,第三次驶向广州,在1744年7月抵达黄埔港,1745年1月11日启航返回欧洲,这一次,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比前两次的装载率多出了很多。
据统计,这次哥德堡号装有约370吨茶叶、100吨瓷器,以及丝绸、藤器、香料等总共约700 吨的货物,如果此次能够顺利抵达哥德堡,并全部售出的话,估计收益高达至亿瑞典银币 。
只是这次哥德堡号没有了前两次的那么幸运,1745年9月12日,当船即将驶入哥德堡港时,不幸触礁,带着一船的财富沉没大西洋海底,让那些迎接水手归来的人们目瞪口呆。
船沉了,难道也要让高达上亿的财富也一起沉没海底吗?显然不行,虽然经过抢救性打捞,挽回了哥德堡号第三次远洋航行的成本支出,还略有盈余,但相对来说,这个损失是巨大的,也直接造成了瑞典对华贸易额的下降。
但这并没有关系,在,哥德堡号只是18世纪东远洋商贸的一个缩影,没有了哥德堡号,还有其他的欧洲远洋往返于亚欧航线,中国茶的香气在欧洲的空气中弥漫,它的醇芳已经让欧洲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小小的茶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香涩的口感征服了世界,成为当时全球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松萝茶已经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广州十三行的茶叶贸易
汪郎说:
哥德堡号沉没后,除了当时的抢救性打捞以外,因为缺乏有效的挖掘工具,它只能在黑暗的大西洋海底无声地等待着。
到了1984年,哥德堡号的残骸被潜水员发现后,对它的打捞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近十年的沉船考古打捞中,当年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陆续被带到了地面,让人惊奇的是,在海底沉睡了二百余年的松萝茶,因为包装良好,居然没有被氧化,部分还能正常饮用,而且丝毫不影响口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古松萝茶被打捞上来后,自然引发了世界的轰动,尤其是休宁县更为惊叹,因为此时的松萝茶已经恢复了其本来面目,不再是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统称,只是徽州绿茶中诞生最早的一个品类,炒青茶的始祖。
这一切源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一年,清王朝下令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徽商虽然也扎根广州,但闽籍商人依靠地缘优势和对广州十三行的控制,开始逐年提高闽茶的出口,徽茶出口的比例。
清代乾隆年间的广东海关关票
到了清嘉庆、道光父子的时期,朝廷再三下令严禁徽茶贩运海外,只准在国内销售,这是对松萝茶的出口又是一次打击,使得松萝茶之名逐渐在徽茶中淡化。
战争后,清王朝被迫打开了国门,徽茶才再次迎来了一次机会。
只是,这一次的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环境已经不能和17、18世纪相比,而松萝茶的影响力也恢复不到18世纪的情景了,徽茶也不用再借松萝之名了,但徽茶的工艺和理念始终脱离不开松萝茶,即使是现代闻名于世的黄山毛峰,其实也是在松萝茶的工艺上进行的改良,可见松萝茶对徽茶的影响之深。
尽管如此,但徽州茶商不再拘泥茶的样式,他们根据海外不同的口味和喜好,向不同的推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并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即:屯绿②,使得徽茶再次引领世界饮品的潮流。
再次回到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松萝茶茶样,为啥能激起休宁激动的心情?因为自嘉庆、道光对松萝茶出口进行限制,加上战争的影响,松萝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给人们的就只有典籍中的记录。
哥德堡号沉船茶样
松萝茶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人们相信它真的存在过,却无法品尝到它的芬香,时间其实是更好的良药,时间久了,也许真的就变成假的了。
幸而,哥德堡号沉船茶样的出现,让休宁的茶农欣喜不已,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茶叶,是休宁们对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重大贡献,既如此,就要恢复松萝茶,不能让它继续沉寂下去。
一个古老的茶叶品种,再一次以香涩的口感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在21世纪初期,荣获了无数大奖。
随着2008年哥德堡号沉船的松萝茶茶样在休宁进行三天的展出后,松萝茶名气再一次响彻宇内,打开了无数人尘封的记忆。
2012年1月18日,古老的松萝茶了质检的认可,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上的一员,拿到了已亏欠它百年,原本就属于它的荣耀!
注:
①《阅世编》:徽茶之托名松萝者,于诸茶中犹称佳品。顺治初,每斤价(银)一两。
②因为徽州所产的绿茶大都在当时的休宁县屯溪古镇(前,屯溪隶属休宁)集散、输出,所以“屯溪绿茶”成为徽茶新的地域品牌,简称“屯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 ,喜欢我就请 我吧!】
休宁松萝山古茶树,图取郑建新等编著《松萝茶》
以上就是与万历癸丑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松萝茶的分享。看完熙宁癸丑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徽州茶商,指经营茶业的徽州商人。茶业为徽商经营的四大行业之一。徽州植茶始于南朝,唐代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徽州商人四出经营茶叶,史料可查,始于明代。而徽州的茶叶买卖是很早的。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曰:“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明原属祁门之浮梁,远在1100多年前就已成为茶叶的集散地。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阎门溪记》一文中记载:“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给食、供赋,悉恃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可见当时祁门茶市相当兴隆。当时祁门县山上遍植茶叶,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靠业茶为生,每年二三月新茶上市,茶商云集。宋代《贡茶录》所说的:“早春英华,来泉胜金”,诸名茶皆出自徽州。明清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时期,徽州茶叶的销售大增,于是茶叶贸易遂成徽商经营的“巨业”,徽人中也出现了不少“世守其业”的专业茶商。清乾隆年间,徽商在北京设有茶行七家,茶商字号166家,小茶店达数千家,在津、沪开茶庄也不下百家,在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中,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浙江乌青镇的茶叶店几乎全是徽商开设的。清朝在江西发放茶引,征收茶课的事务大部分都交由徽商办理。徽商经营茶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等多种类型,茶号犹如现在的茶叶精制厂,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进行精制后运销,茶行类似牙行,代茶号进行买卖,从中收取佣金,茶庄为茶叶零售商店,以经营内销茶为主,后期亦少量出售外销茶。茶栈一般设在外销口岸,如上海、广州等地,主要是向茶号贷放茶银,介绍茶号出卖茶叶,从中收取手续费。徽州茶商以婺源人和绩溪人为多,尤以绩溪人在上海创立的“汪裕泰”“程裕新”茶号最为著名。茶号系季节性经营,然徽州茶商并不闲暇。他们多半兼营其它行业,或开钱庄、布店、南货店,或为木材、粮油行商.在上海茶界的郑镒源,洪纯之两巨子,就分别兼营钱庄和绸、瓷业。一些中小茶商,在茶季来临,资金重点投入茶叶,茶叶脱手,又在沪、杭采购各类商品回徽州贩卖,所以徽州茶商大都家大业大,根基甚牢。 徽商的内销茶经营,谓之“茶庄”,明代即有茶叶运销京津,迩后遍及东北、鲁、豫、江、浙、沪等地。清代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时期,乾隆年间,徽商在北京设有茶行7家、茶庄千家以上,在津、沪开茶庄也不下百家。茶叶经营日盛,由大城市延伸到小城镇,江、浙等一些小镇也有了徽籍人开的茶店。其时王茂荫的祖父王槐康就在通县开设森盛茶庄。当时,内销茶花色品种甚多,有松萝、六方、毛峰、烘青、炒青等数类数十种,后又有各种花茶,所以有“茶叶卖到老,名字记不清”之说。茶商在外开茶庄、茶行很快发迹者,各地均有,明清歙人吴景华、吴永祥、吴炽甫在京经营茶叶,均成为赫赫巨富。徽商的外销茶经营,谓之“洋庄”,始于清嘉道前后。当时英国控制印度,大量鸦片输入我国,换取丝茶。徽商开始是“漂广东”,由于海禁,当时买卖双方只能在船上做交易,价格茶商可以自主,因之利润较高,谓之“发洋财”。五口通商以后,交易地点慢慢转移到上海。婺、休、歙三县茶商以新安江运输方便,集中在屯溪设号精制,得名“屯绿”,销往俄国和欧美国家。在“屯绿”外销兴盛的1920年,屯溪茶号达109家之多,故有“未见屯溪面,十里闻茶香,踏进茶号门,神怡忘故乡”和“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之诗句。1875年,自闽罢官回乡的余干臣,在祁门按“闽红”的制作方法,改“绿”为“红”,从此,祁门功夫红茶开始问世,销往国外。“祁红”茶号也发展到近百家。1915年,“祁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金奖。 历来茶商均是各自经营,清末吴俊德、洪其相发动建立六邑茶务总会,才有了茶商组织。30年后改为茶叶公会,但都是办理日常事务,并不研究生产经营。且徽州茶商素无外贸机构的设置,这就给外商造就机会,操纵市场,尽量压低外销茶价,有些茶栈也从旁以回收贷款等方式施加压力,迫使外销茶商就范。抗日战争开始,渠道不畅,外销阻滞,“祁红”与“屯绿’出口日渐减少,1944年,由最高收购26万担,下降到不到8万担,当时,多少茶商为之衰叹!
2008年4月16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市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从各地赶来的群众冒着霏霏细雨,前来参加由休宁县举办的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暨“百年松萝回娘家,休宁绿茶进京沪”的茶交会活动。
这是该县举办的第六届有机茶交易会,但和以往五届茶交会不同的是,这一届茶交会不仅得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还请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状元阁进行为期三天的展览,正是这个镇馆之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让本届茶交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2008中国黄山休宁有机茶交易会开幕式
那么这个“镇馆之宝”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茶样,就产自于二百余年前的休宁县,它当时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松萝茶”。
说起这松萝茶,可能现在很多朋友并没有听说过。毕竟作为中国的国饮,名茶不要太多,比如,福建岩茶、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安溪铁等,那为什么是松萝茶随哥德堡号在大西洋海底沉睡二百余年后重现天日,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为什么它被请到休宁县博物馆后,能够牵动几乎全县的心,都想一睹它最初的模样?
这是因为,松萝茶是徽州绿茶的始祖,不仅为古徽州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输出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见证了明清两朝的文化发展以及中经贸往来的历史。
位于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内的哥德堡号货品展
松萝茶诞生之前,徽州(歙县、黟县、绩溪、婺源、休宁、祁门)一府六县也产茶,但没有一种可以走出徽州大山,响耀全国的名茶。
这对崛起于明弘治年间的徽商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一是从外地贩运茶叶增加了成本投入,二是不利于徽州本土茶叶的产地化发展。
为何这么说?
因为徽州没有名茶,所产的茶叶或在本土内部消化,或用作赋税缴纳,即使有徽商携带徽茶或北上出居庸关将茶叶贩运到,或西入到川蜀和进行茶马交易,但这种长途贩运贸易的商业,不仅路上的不确定风险很高,而且贸易的周期还长,根本形成不了有力的竞争力,而没有了资本投入,想要在本土实现茶叶产业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正是这样的现状,明朝弘治以后,很多徽州人都开始着手研制属于徽州人自己的级名茶,然后依托两京徽州籍的推广,以及徽商搭建的遍布全国的销售 络,实现徽茶质的飞跃。
明朝徽州府下辖六县,歙县、黟县、祁门、婺源、休宁、绩溪
松萝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研制了出来,而研制出松萝茶的人,是一位名叫大方的。
大明隆庆初年,居住在休宁县海阳镇松萝山的大方,用产于休宁县万安镇琅源山上的鲜茶,通过炒青技术改良了制茶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茶,其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用烧开的山泉冲泡后香气弥漫,茶汤透明,入口后唇齿甘甜,因为制茶地为松萝山,大方将此茶取名“松萝茶”。
邑之镇山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榔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茶因踊贵,僧贾利还俗,人去名存。士客索茗松萝,司牧无以应,徒使市恣赝售,非东坡所谓河阳豕哉?—《李乔岱纂修·(万历)休宁县志·卷三(物产·茶)》
松萝茶投放市场以后,一时间名声大作,不仅带动了周边茶叶的价格飞涨,还促进了徽州地区制茶方式的改良,带动了徽州茶叶的发展。
炒青制茶
当这种全新的炒茶方式在徽州地区蔓延开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名为“松萝”的仿制炒茶,由此,徽茶逐渐形成了以松萝山为核心,以徽州六县为生产,以“松萝”为地域品牌的茶叶新贵,成为和苏州碧螺春、西湖龙井齐名的茶界第三大名茶,改写了大明朝的茶叶市场格局,并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若歙之松罗,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于颉颃。—-《茶疏》
松萝茶的问世,改变的不仅是徽州茶商的经营策略,还有徽州本土的农业发展。
徽州茶商以松萝茶为基础,以资本投入徽州本土的茶园来打造产茶,用茶号加茶庄的经营占据主要市场,以茶行的方式拓展外部市场,这样既能降低长途贩运的风险,又能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由此,茶叶也就成为徽商称霸商界的行业之一(另外三大行业:盐、木、典当,茶叶在徽商经营的所有行业中位居第二位)。
歙(代指徽州)之,业盐而外唯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橙阳散志》
徽州古道,徽商长途贩运的生命线
那么,徽州茶商借助松萝茶,其商业规模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的城,徽州茶商控制了茶叶市场定价权,成为当时影响力很大的一股资本力量;而在城,徽州茶商们还不断推出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以满足人们饮茶的需求。
隆庆中,歙人(徽州人,因徽州府在歙县,所以用歙借指徽州)聚都下者已以千、万计—-《歙事闲谭·卷一一》
万历癸丑年(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新都人(即徽州,徽州古称新都)开一茶坊于钞库街,此从来未有之事,今开者数处。—-《续金陵琐事·茶坊》
茶叶贸易的繁荣,了茶文化的诞生
当然,人们的认知是不断进步的。
在经营松萝茶的过程中,徽州茶商发现,这种炒青茶如果保存不当,一旦受潮,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为了保证茶叶的贮,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最后选择了用罐来贮茶叶,根据储罐的材料不同,有陶罐、瓷罐、漆盒、锡罐,其中,徽州传统的锡罐密封性更好,不仅能长时间保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还能增加茶叶的附加价值,徽州茶商们脑洞大开,将锡罐成各种各样的具有艺术气息的器皿,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史料记载,清代顺治年间,这样通过精包装起来的松萝茶,其每斤的市场价格竟高达锭银一两①;而到了乾隆年间,徽州茶商在城的茶市资本,相比于明朝时期更加雄厚。
乾隆中则茶行七家,银行业之列名捐册 者十七人。茶商字号共一百六十六家,小茶店数千。其时商业之盛,约略可考。—-《歙事闲谭·卷一一》
可以说,在市场上,徽商动足了脑筋,使得松萝茶的市场价值倍增。
当然,松萝茶在完成国内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在徽州茶商的操作下走向,赚取外汇,香满欧罗巴。
松萝茶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兰东公司的商船载着茶叶停靠在阿姆斯特丹港口,开启了中的茶叶贸易,早已誉满大明南北的松萝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走出了国门。
此后,一直到1757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茶叶已经成为中国出口欧洲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个是丝绸、瓷器),在这长达百余年的中贸易活动中,松萝茶始终是茶类出口的大头,占据着重要的比例。
而瑞典哥德堡号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参与了和中国的航海贸易,它建成于1738年,装备了30门大炮,排水量为833吨,隶属瑞典东公司,在该公司的三十八艘远洋商船中排名第二。
哥德堡号下水后的次年1月,即1739年1月就驶向了中国,到达广州后收购了大量的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后返航,于1740年6月回到了瑞典,通过商品的转,赚取了大量的财富,完成了它的之一次东远洋贸易。
哥德堡号的第二次远洋贸易,是在1741年2月至1742年7月间,这一次也不例外,满载松萝茶、丝绸、瓷器等商品并成功返航的哥德堡号,依旧赚得盆满钵满。
实事求是地说,两次超体量的远洋贸易,哥德堡号不仅让它的主人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让它的股东们成为了富豪,这其中,仅松萝茶一项就已经能够让它的拥有者们挤进18世纪瑞典富豪的排行榜上。
哥德堡号模型
实际上,18世纪上半叶,经过百年时间的东经贸,饮茶也已经成为欧洲的潮流,而受到欧洲的影响,英属北美殖民地也开始盛行饮茶之风,此时的茶叶早已成为欧洲最畅销的中国货,而松萝茶也成为在欧洲及英属北美殖民地知名度更高的中国茶。
而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茶叶出口的下,为了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徽州六县以松萝茶为母茶,又研制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如,熙春、眉茶、贡熙、珠兰等(如今对外屯绿,内部区分品级),风靡全球。
也就是说,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徽州茶商们在经过长时间的海外贸易后,已经意识到了茶叶分层的商业价值,如果所有的徽茶都托名为松萝,其实不利于徽茶的发展,所以必须有创新,有多个品牌占据市场。
这种前瞻性的经商理念,在当时是能看出来的。
18世纪时期,由中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市场占有率,能和松萝茶及其衍生绿茶相抗衡的,就只有福建产区的武夷茶,但在实际的消费者的反馈上看,无论是价格还是品牌影响度,松萝茶其实远高于武夷茶。
而属于松萝茶衍生出的熙春茶,在伦敦市场上的价格更是不低珠,所以它也被誉为“绿色珍珠”,无论品相还是口感,都深受欧洲消费者欢迎。
清代茶叶出口
正是因为松萝茶的市场地位,经过前两次远洋航行尝到甜头的哥德堡号在休整了大半年后,于1743年3月再次出发,第三次驶向广州,在1744年7月抵达黄埔港,1745年1月11日启航返回欧洲,这一次,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比前两次的装载率多出了很多。
据统计,这次哥德堡号装有约370吨茶叶、100吨瓷器,以及丝绸、藤器、香料等总共约700 吨的货物,如果此次能够顺利抵达哥德堡,并全部售出的话,估计收益高达至亿瑞典银币 。
只是这次哥德堡号没有了前两次的那么幸运,1745年9月12日,当船即将驶入哥德堡港时,不幸触礁,带着一船的财富沉没大西洋海底,让那些迎接水手归来的人们目瞪口呆。
船沉了,难道也要让高达上亿的财富也一起沉没海底吗?显然不行,虽然经过抢救性打捞,挽回了哥德堡号第三次远洋航行的成本支出,还略有盈余,但相对来说,这个损失是巨大的,也直接造成了瑞典对华贸易额的下降。
但这并没有关系,在,哥德堡号只是18世纪东远洋商贸的一个缩影,没有了哥德堡号,还有其他的欧洲远洋往返于亚欧航线,中国茶的香气在欧洲的空气中弥漫,它的醇芳已经让欧洲人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小小的茶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香涩的口感征服了世界,成为当时全球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松萝茶已经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广州十三行的茶叶贸易
汪郎说:
哥德堡号沉没后,除了当时的抢救性打捞以外,因为缺乏有效的挖掘工具,它只能在黑暗的大西洋海底无声地等待着。
到了1984年,哥德堡号的残骸被潜水员发现后,对它的打捞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近十年的沉船考古打捞中,当年哥德堡号装载的货物陆续被带到了地面,让人惊奇的是,在海底沉睡了二百余年的松萝茶,因为包装良好,居然没有被氧化,部分还能正常饮用,而且丝毫不影响口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古松萝茶被打捞上来后,自然引发了世界的轰动,尤其是休宁县更为惊叹,因为此时的松萝茶已经恢复了其本来面目,不再是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统称,只是徽州绿茶中诞生最早的一个品类,炒青茶的始祖。
这一切源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这一年,清王朝下令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徽商虽然也扎根广州,但闽籍商人依靠地缘优势和对广州十三行的控制,开始逐年提高闽茶的出口,徽茶出口的比例。
清代乾隆年间的广东海关关票
到了清嘉庆、道光父子的时期,朝廷再三下令严禁徽茶贩运海外,只准在国内销售,这是对松萝茶的出口又是一次打击,使得松萝茶之名逐渐在徽茶中淡化。
战争后,清王朝被迫打开了国门,徽茶才再次迎来了一次机会。
只是,这一次的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环境已经不能和17、18世纪相比,而松萝茶的影响力也恢复不到18世纪的情景了,徽茶也不用再借松萝之名了,但徽茶的工艺和理念始终脱离不开松萝茶,即使是现代闻名于世的黄山毛峰,其实也是在松萝茶的工艺上进行的改良,可见松萝茶对徽茶的影响之深。
尽管如此,但徽州茶商不再拘泥茶的样式,他们根据海外不同的口味和喜好,向不同的推出了不同品类的绿茶,并重新打造了一个新的徽州绿茶的地域品牌,即:屯绿②,使得徽茶再次引领世界饮品的潮流。
再次回到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松萝茶茶样,为啥能激起休宁激动的心情?因为自嘉庆、道光对松萝茶出口进行限制,加上战争的影响,松萝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留给人们的就只有典籍中的记录。
哥德堡号沉船茶样
松萝茶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人们相信它真的存在过,却无法品尝到它的芬香,时间其实是更好的良药,时间久了,也许真的就变成假的了。
幸而,哥德堡号沉船茶样的出现,让休宁的茶农欣喜不已,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茶叶,是休宁们对中国茶叶发展史的重大贡献,既如此,就要恢复松萝茶,不能让它继续沉寂下去。
一个古老的茶叶品种,再一次以香涩的口感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在21世纪初期,荣获了无数大奖。
随着2008年哥德堡号沉船的松萝茶茶样在休宁进行三天的展出后,松萝茶名气再一次响彻宇内,打开了无数人尘封的记忆。
2012年1月18日,古老的松萝茶了质检的认可,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上的一员,拿到了已亏欠它百年,原本就属于它的荣耀!
注:
①《阅世编》:徽茶之托名松萝者,于诸茶中犹称佳品。顺治初,每斤价(银)一两。
②因为徽州所产的绿茶大都在当时的休宁县屯溪古镇(前,屯溪隶属休宁)集散、输出,所以“屯溪绿茶”成为徽茶新的地域品牌,简称“屯绿”。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 ,喜欢我就请 我吧!】
休宁松萝山古茶树,图取郑建新等编著《松萝茶》
以上就是与明万历癸丑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松萝茶的分享。看完万历壬辰是公元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