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行道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人行道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先说汽车,这东西要做就肯定是做概念设计,所以很容易做出吸引眼球的效果,可以天马行空毫无顾忌,怎么科幻怎么来。把你见过的,听过的,想象的科技都加上去也没问题。再表现一下对环保、节能之类的主流趋势的关注就基本ok。论文也可以写得跟科幻小说似的,阐述一些对未来汽车工业的展望,及其未来交通工具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什么的,当然也免不了说一点汽车的发展史。问题在于模型,普通的手板厂做汽车模型不一定nb,恐怕你想要的效果出不来,费半天劲全白瞎,真nb的价钱就不好说了。家具,两方面,一个是品味,一个是创意,看你想怎么做了。现在国际上顶级家具品牌都是玩品味的,往奢侈品方向上走,说句实在话,咱哥们做那东西还不够道行。往创意方面靠就得费点脑子了,关键在于你的东西必须要有好的新的使用方式,还不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还有个问题,家具不象汽车那么科幻,这是很实际的东西,老师们也就会更关注可实现性,所以你就得摸清它的加工工艺,能告诉你们老师你的东西可以如何生产出来。论文可以偏重生活方式,从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要显得你不仅是设计了一个家具,而是设计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楼上的兄弟说得不错,家具做出来效果很强大,而且你找手板厂或者家具厂应该都能做。不过万一你做的是个大家伙,那价钱估计也不低,你不一定非做1:1的吧?产品的话种类太多,也不知道你们能做哪种。不过这也是做产品的优势:什么东西都能叫做产品。产品设计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设计得有强硬的背景,就是说,这创意不是你拍脑子想出来的,它得有存在的理由。这跟汽车和家具又不一样,它是人们在消费在使用的东西,他的改进必须是有效的服务于人的。那你就得清楚现在这种产品的消费和使用状态,有什么缺陷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功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答辩的老师,你的设计是有意义有来历是经过详细调研分析的。当然你得真的去调研分析。论文基本就可以以调研做基础,讲讲这个产品的发展,讲讲人们的使用,讲讲人们未来对该产品的需求和你的设计在未来的拓展之类。小产品模型好做,也容易出效果,也不会很贵。还有就是做模型的时候别以为交给手板厂就完事了,你得盯着,这帮家伙有时候挺不靠谱的,到时候还跟你耍赖。说好什么效果就得做出什么效果,说做不出来就得让他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为什么出不来,不能含糊。你也得多少知道点做手板的工艺和价格,别让人蒙了。三个方向我的想法都放这了,要我说,没个容易的。到底怎么选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还是那句话,别想着偷懒,老师也不是傻子,下没下功夫能看出来。

无障碍设计的思考参考资料:目前我国的无障碍设计和实施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天桥的无障碍设计,忽略了肢体残疾,知觉残疾,老年人,幼儿等这一类弱势群体.这为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和幼儿在公共空间的行动带来了不便甚至困难。

你好,我选的毕业设计也是盲人,想做的网上都找得到,现在毫无头绪呀,不知道是做家具家居类,还是方便出行的电子设备,不知道你最后设计的是什么,如果可以给我点意见和建议,万分感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的现状:

金阳新区是近年来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方旅游环 境、投资环境,满足豪华消费需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建五星级酒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与市场前景。

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五星级酒店, 在当地投资的外商以及全球各地度假的人,这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还有一些高端消费实力的国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与其消费层次相符的住处,倘若当地没有 足够数量的豪华住所势必留不住这类消费群体。

另外,豪华酒店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一套营销模式。酒店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对酒店进 行自我推销,在推销酒店自身的同时也推销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豪华酒店的出现,提升当地城市的`美誉度,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

豪华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接待水准的首要条件,也是检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豪华酒店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面 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拥有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水平的高低。豪华旅游度假酒店宾馆的出现能够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五星级酒店的规划设计任务,合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形势,使现有学习的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在设计实践中充分体会与贯彻功能 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适宜的设计原则;酒店设计可以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 力的练习,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 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 过程。

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

让我们 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运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创作能力。认真完成各项图纸要求,通过总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表 达,进一步巩固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表现技法。

希望在整个过程中能发挥以往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创新的能力,做好符合实施条件的毕业设计。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说明

该用地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地处百花山脉与黔灵山脉之间,环绕观山水库,拥有山环水抱的优越自然环 境;距中心区仅12公里,通过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川黔、滇黔公路与云南、重庆、四川相联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投资建设的理想境地。

2.各类重要建设项目概述

金阳新区是未来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 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 间。

3.区位优势

金阳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60平方公里集中的丘陵用地,是贵阳市周围难得的开发新区的理想境地。

二、规划设计要求:

1.总体规划要求:在总体布局上,要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合理组织内外交通流线,推敲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结合城市景观及用地周边环境作好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造型设计。

2.无障碍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要求。

3.建筑功能设计要求:功能及流线要清晰,不能混淆及交叉。

4.设备设计要求:要统筹考虑供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等内容。

5.其他设计要求:满足规划、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

三、设计成果要求:

(一)文字部分(说明不少于3000字):

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用地趣味、交通、周边及内部情况介绍;

3.项目基本要求及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及路线;

5.设计构思及理念;

6.总体布局及流线组织;

7.各功能区划分及各层平面布置;

8.造型及立面处理;

9.设备专业安排;

(二)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5000~1::10000)

2.用地及周边现状分析图

3.总平面图(1:1000)

4.各层平面图(标准层可合并,1:200~1:500)

5.立面图(4个1:200~1:500)

6.剖面图(2个1:200~1:500)

7.效果图(不少于二张)

8.相关分析图及辅助图(至少三张)

研究方法、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掌握大量资料为下一部进行设计做好基础,从功能及形象入手布置平面,同时对结构有初步定位,逐步完善建筑单体的同时兼顾整个场地的规划,最终完善方案各项目标,最终绘制正式图。

研究进度:

周数主要内容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现状调查

分析整理、调研报告

草图分析

设计草图、设计深化

定稿

文本、展板,PPT演讲稿

组内预答辩

填写毕业表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土军,鲁凯麟编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 刘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亓育岱,宁荍,张福岭.《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杜承.《新东方主义设计的尝试岱海宾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 《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海南博鳌水城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暨亚洲论坛会议中心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郝树人.《酒店规划设计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7]( 英)沃森.《酒店设计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师高民.《酒店空间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 温泉,田子葳,谭建华.《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德)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 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 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学报.2008

[13] 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建筑学报.2008

[14]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老人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一、广告与文化:1.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2. 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商业广告的关系3. 现代传播手段的进步与广告形式的演变4. 艺术表现与广告文化的面貌5. 广告的韵味与品味6. 文化的对冲与调和——中外文化在广告中的冲突与交流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探析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标准梅兰竹菊在国画中的作用于意义谈“风骨”在国画作品中的体现谈谈写意花鸟之“留白”论中国当代国画的民族化发展道路国画的古典画法和现代画法的比较论文题目不要太大,越大范围的越不好写,答辩的时候老师的问题让自己焦头烂额。小的好下手写。还是自己写最好了,能从中真的学到很多东西的,最后去学校的内网有个网站,有所以和这方面有关的论文做借鉴。最全的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空巢老人”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心。农村养老服务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养老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有农村养老的模式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探寻出一条适合现阶段农村养老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乡村振兴农村养老措施及建议 一、调查背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亿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呈现出上升趋势,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急速发展、城乡社会结构也取得了巨大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剩下大批“空巢老人”留守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的养老压力不断提升,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短板。因此,构建一个老有所养的养老体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尤为重要。 农村新型养老体系的建设, 要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乡村各方面资源,打造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公共服务为依托、以子女养老为主体、以互助式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努力让农村老年人在身心满足的情况下下安享晚年。 二、当前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概览 (一)日常生活照料情况 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中,32%的老人表示自己单独居住或和配偶住、48%的老人和子女住、15%在养老院居住、跟孙子或孙女住、有 %的老人和亲戚/朋友居住。 (二)经济来源 他们表示健在的子女中儿子有2-3个,不同住的子女中很少有同村居住的,多部分是在同一个县里,平均1个月见一次,也有小部分子女在外地工作并定居,很少见面,基本半年或一年才能见一次。而经常来往的亲戚或朋友只有2-3位。对于和子女或孙子、孙女一同居住的老年人,他们表示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时间较长,基本每天都在照顾。 调查结果显示,56%的农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社会养老金,20%表示主要由子女供养,10%有自己的退休金或自己通过劳动获得报酬,依靠年轻时的存的积蓄,凭借政府救助。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60岁之前,没有从事过任何工作, 主要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也有部分从事个体或私营经济活动,如开小商店、到附近集市上摆摊等。 受访中的所有老年人表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但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原因主要是太贵了,没有经济基础。除和自己居住的子女去世的老人有社保等从政府获得的补贴外,其他老人表示没有任何补贴。 (三)日常生活主要内容 在问及父母日常生活主要内容时,多数老人选择操持家务和干农务,占比为。此外,选择锻炼身体和照顾家人的老人也比较多,分别为和。可见,操持家务及农务、锻炼身体和照顾家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当问及他们参加过什么活动时,他们表示没有参加过多少活动,只有维护村卫生情况、帮助邻里、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比较单一的活动。他们希望村里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健康讲座、老少共融亲情等类似的类似的活动,以此让自己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丝光彩。 (四)智能手机及智能服务使用情况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被老年人使用。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占, 不过,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表示,他们主要还是以比较简单的打电话、视频聊天和看快手等为主,占比分别达到、和;网上购物的老年人占到五分之一;而对于操作比较复杂的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网上学习、网上订餐、网上打车及买票等智能服务功能,老年人 几乎不会使用。有80%的老人表示需要智能手机培训。 (五)精神状态 因为缺少陪伴、感到孤独等原因,大部分老人表示会因一些小事而烦恼,他们经常感到情绪低落,做起事来比较费劲,对未来希望度不高,只希望自己跟老伴能健康度过晚年生活。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他们对以后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身体出现毛病、害怕意外发生等。几乎所有老人都表示自己睡眠不好,经常到半夜睡不着觉。有极少数老人表示他们现在过得很愉快,基本都比较孤独。 (六)满意度 虽然时长感到孤独,但他们也能理解自己的儿女工作忙,因此他们表示总体来看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对自己的健康也较为满意,能积极锻炼身体,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对自己和子女的关系也表示较为满意,他们表示能融洽相处,子女也比较孝顺。 (七)健康状况与功能 认为自己健康状况不太良好,视力比较薄弱,看东西模糊、看不清书本、手机等一些设备上的字,甚至有部分老人患有白内障、黄斑裂变等眼部疾病。大部分老人听力较弱,受访中发现正常音量大小他们听不太清楚,需要用更大音量、更慢的语速和他们进行交谈。大部分老人走路基本没困难,但也有一少部分老人因为患有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走路有点困难。 三、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 (一)四大困难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难题 。 一是养老金少,经济负担重。调查中,有的老人表示目前面临的最大生活困难是养老金少,经济负担重,一个月的养老金根本满足不了日常消费。 二是无人陪伴,日常照料难。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子女一方面没有更多闲暇时间照顾老人,另一方面又常常忽视老人的心理慰藉,的老人表示父母感到孤独,无人陪伴,表示自己目前无人照料。 三是身体不好,活动不便。调查中,有的老年人表示目前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身体不好、活动不便。可见,加快社区及家庭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很有必要。 四是智能服务功能使用有困难。调查中,有的受访市民表示父母不会独立使用智能手机的智能服务功能。随着智慧养老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生活服务由“线下”转为“线上”,不会使用智能化服务,或者仅会使用简单的操作,已经成为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二)社区周边养老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但和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多短板。调查中,的老人认为村子里养老存在“服务项目少”的问题,认为存在“场地小、设施少、环境差”的问题。 四、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一)对养老设施的需求 调查中,当向老人问及居住地周边希望增加哪些养老设施时,卫生室、医疗康复室、健身活动场所和公共老年食堂几类设施提及率最多。其中卫生室和康复室两类设施需求最高,为,第二是健身活动场所和老年食堂,分别为和。除此之外,理发店等需求也比较高,在两成以上。 (二)对服务项目的需求 调查中,当问到最希望村子周边提供哪些养老服务项目时,的老人表示需要医疗康复护理类的服务,表示需要老年餐饮服务,对文体活动、精神关爱的需求占比分别为和。同时,对家政服务等有需求的人群也占到30%以上。 五、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着力点 ( 一)着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调查数据来看,农村老年人的总体经济状况较差,其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家庭供养获取仅有的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和补贴性收入较少。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其经济收入水平。 1. 增加老年人自己的经济收入 第一,鼓励农村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坚持雇佣或非雇佣式农业劳动,获取相应的收入。让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劳动,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并且让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第二,提高土地收益。可以通过耕种土地获得经济收入;也可向他人转让土地,收取相应的经济补偿,多角度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2. 增强家庭赡养能力 不难发现,家庭养老是最优化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资源是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养老资源。因此,政府首先应该促进农村家庭整体发展,提高家庭养老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家庭养老。支持鼓励父母和子女同住或就近同村居住;以家庭为单位给与更多的经济补贴;提供住房建造改造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性培训等。 3. 增强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支持力度 第一,适当提高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充分发挥养老保险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作用。第二,投入对贫困和失能农村老年人的救助。增加对困难家庭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的补贴经费,同时将其全都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获得更多公益性补贴资助,进一步保障困难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整体经济。扩大农村老年人就业机会,切实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劳动收入。 ( 二)着力健全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 从前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身体健康问题,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其健康状况越不容乐观,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较多,有关医疗健康的服务是农村老年人最迫切需要的。因此,需要努力使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将常见的疾病纳入医疗报销范围,降低老年人的看病成本。第二,增强就医方便性。形成“上门医疗”服务,把农村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本次调查中受访市民最为关注的政策及措施,占比高达,这反映了市民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和较高的期盼。 一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及设施。完善社区老年人信息库,根据社区老年人需求,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项目。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增加和完善医疗护理、老年助餐、文体活动、精神关爱等需求较高的养老服务项目,以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护理站、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 二是加快社区适老化改造。加快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增设适合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增强老人生活便利性,例如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针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安装居室通道扶手等。 (四)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养老人才队伍素质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调查中,有接近三成受老年人及村干部认为本地社区养老存在服务不专业的问题。 一是充实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在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的养老服务岗位,力求建立专业的、稳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 二是强化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定期举办老龄政策和养老护理知识培训班,加强养老护理人员技能培训。 三是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待遇,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重点领域,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促进养老人才队伍稳定。 (五)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 帮助老年人尽快融入智能化时代,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一要建立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培训机制。除家庭成员承担相应的义务外,老年大学要增设智能应用培训课程,社区要定期开设智能设备使用培训班,采取一对一答疑方式,消除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障碍。 二是改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结合老年群体特点,设计出操作更加简便的智慧养老平台,让老年人实实在在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 六、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操持家务、锻炼身体等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主要内容;经济压力大、无人陪伴等是老年人生活中面临主要难题,老年人对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等有较大需求。要尽可能满足老人年各方面需求、改变传统单一的养老模式、充分利用乡村各方面资源,打造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子女养老为主体的新型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身体与精神双方面得到满足,使农村养老问题进一步改善,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网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网页 -《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评论员观察)-中工评论-中工网》- [3]——老龄科学研究 李芳-《谋求新时代美好生活: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对策——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 [4]——网页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 道客巴巴》- [5]——网页 -《养老护理员职业生涯规划》- [6]——网页 -《民政局对养老院政策论文范文 天津市民政局养老院论文有关参考资料-毕业论文网》- [7]——网页 -《坚持尊老优良传统 认真对待老年人权益_公益新闻_公益频道》- [8]——网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你可以尝试一些新颖一点的题材,可以是意大利画家马佐里尼的死亡和罪恶的题材,可以走传统的古典风格的油画的路线,也可以讲26岁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马扎乔运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透视画法和利用明暗表现立体的方法赋予绘画生动感

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的现状:

金阳新区是近年来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方旅游环 境、投资环境,满足豪华消费需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建五星级酒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与市场前景。

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五星级酒店, 在当地投资的外商以及全球各地度假的人,这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还有一些高端消费实力的国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与其消费层次相符的住处,倘若当地没有 足够数量的豪华住所势必留不住这类消费群体。

另外,豪华酒店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一套营销模式。酒店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对酒店进 行自我推销,在推销酒店自身的同时也推销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豪华酒店的出现,提升当地城市的`美誉度,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

豪华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接待水准的首要条件,也是检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豪华酒店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面 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拥有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水平的高低。豪华旅游度假酒店宾馆的出现能够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五星级酒店的规划设计任务,合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形势,使现有学习的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在设计实践中充分体会与贯彻功能 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适宜的设计原则;酒店设计可以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 力的练习,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 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 过程。

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

让我们 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运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创作能力。认真完成各项图纸要求,通过总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表 达,进一步巩固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表现技法。

希望在整个过程中能发挥以往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创新的能力,做好符合实施条件的毕业设计。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说明

该用地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地处百花山脉与黔灵山脉之间,环绕观山水库,拥有山环水抱的优越自然环 境;距中心区仅12公里,通过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川黔、滇黔公路与云南、重庆、四川相联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投资建设的理想境地。

2.各类重要建设项目概述

金阳新区是未来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 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 间。

3.区位优势

金阳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60平方公里集中的丘陵用地,是贵阳市周围难得的开发新区的理想境地。

二、规划设计要求:

1.总体规划要求:在总体布局上,要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合理组织内外交通流线,推敲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结合城市景观及用地周边环境作好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造型设计。

2.无障碍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要求。

3.建筑功能设计要求:功能及流线要清晰,不能混淆及交叉。

4.设备设计要求:要统筹考虑供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等内容。

5.其他设计要求:满足规划、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

三、设计成果要求:

(一)文字部分(说明不少于3000字):

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用地趣味、交通、周边及内部情况介绍;

3.项目基本要求及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及路线;

5.设计构思及理念;

6.总体布局及流线组织;

7.各功能区划分及各层平面布置;

8.造型及立面处理;

9.设备专业安排;

(二)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5000~1::10000)

2.用地及周边现状分析图

3.总平面图(1:1000)

4.各层平面图(标准层可合并,1:200~1:500)

5.立面图(4个1:200~1:500)

6.剖面图(2个1:200~1:500)

7.效果图(不少于二张)

8.相关分析图及辅助图(至少三张)

研究方法、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掌握大量资料为下一部进行设计做好基础,从功能及形象入手布置平面,同时对结构有初步定位,逐步完善建筑单体的同时兼顾整个场地的规划,最终完善方案各项目标,最终绘制正式图。

研究进度:

周数主要内容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现状调查

分析整理、调研报告

草图分析

设计草图、设计深化

定稿

文本、展板,PPT演讲稿

组内预答辩

填写毕业表格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土军,鲁凯麟编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 刘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亓育岱,宁荍,张福岭.《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杜承.《新东方主义设计的尝试岱海宾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 《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海南博鳌水城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暨亚洲论坛会议中心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郝树人.《酒店规划设计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7]( 英)沃森.《酒店设计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师高民.《酒店空间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 温泉,田子葳,谭建华.《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 (德)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 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 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学报.2008

[13] 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建筑学报.2008

[14]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ABSTRACT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design also should the even more human nature, regardless of from the function, the modelling, or all should consider perfectly in the design idea, is more reasonable. The puny community although occupies in the society the proportion is smaller, but it absolutely is not an independence outside society's community, but takes social this big family's. They in bodily or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 as a result of all sorts of reasons, have either this or that flaw, therefore, is designing, should consider for they better service. The non- barrier design concept was introduced in 1974, by the United Nations. The non- barrier design emphasis the modern society which highly develops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elated human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public spat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each kind of building facility, the equipment plan design, all must fully consider has the varying degree physiology disabled flaw and the normal energy decline (for example disabled person, senior citizen) the use demand, the equipment can reply, meet these needs the service function and the equipment, builds to fill likes with showing loving care for, practically safeguarding the human security, conveniently, the comfortable modern liv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Development; The Puny Community; Reasonabl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was also designed to be more humane in terms of function and form in their design concepts should be considered more perfect, more reasonable. Although the 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but is definitely not an independent in society groups, but to the community as a family. They are physically or psychologicall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existence of this or that or the deficiencies, therefore, the design, Consideration should also be given to better services. The barrier-free design concepts name began to surface in 1974, the United Nations organization is the design of new proposals. Accessibility design emphasized in a highly 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society, All of the human shel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ublic space for all types of building facilities, equipment, planning, adequate consideration must be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defects physical disability and normal activities of recession (such as the disabled, the elderly) to the demand, with responses to meet those needs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devices, create a community full of love and care, so as to ensure human security, convenience and comfort of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内容摘要】 无障碍景观环境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措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无障碍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细部构造和绿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无障碍/景观设计 1→无障碍坡道设计 2→无障碍台阶设计 3→无障碍绿化设计 一、我国无障碍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乘轮椅的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坡道。但总的来看,设计规范没有得到较好执行,很多设施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和管理,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在中小城市中,绝大部分天桥、地下通道、公共厕所等地方都没有无障碍设施。而一些公共场所的盲道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被占被堵以及遭破坏等现象十分严重,有些地方的盲道不仅不能起到向导作用,甚至会将盲人引向“歧途”。另外,公共设施、建筑以及盲道本身的设计不合理,也增添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无障碍设施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的尴尬局面,说明我们的设计、建设和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不够扎实,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的集体缺失。要在这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不仅仅是硬件方面的差距,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助残意识和公共道德水平。这需要政府、媒体和教育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更有赖于国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这表明老龄化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创建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景观环境,是景观设计工作者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2.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景观环境有特殊的要求。首先,他们在生理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等现象;其次,他们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乡情的要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别人尊重,要求独立自主。这些决定了他们对景观环境有许多不同于健康人的要求。 3.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标准来自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应该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细部构造处理。 三、无障碍景观设计 1. 无障碍景观空间的设计原则 无障碍性指景观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危险物。老年人、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原因,健康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成为障碍。因此,景观设计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积极创造增进性景观空间,以提高他们在景观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易识别性指景观环境的标志和提示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易遭危险是因为他们身心机能不健全或易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衰竭,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地避开。因此,空间标志的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为此设计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合理安排空间序列、形象的塑造特征、鲜明的标志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来提高景观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易达性指景观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希望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景观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求景观场所及其设施应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 可交往性指景观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方便老年人及残疾人的聚会、聊天、娱乐、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 2. 无障碍景观的细部构造设计 无障碍景观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作细致入微的考虑。 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150 厘米X150厘米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如有牌匾,其字迹要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园路:路面要防滑,并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厘米以下。路宽应在135厘米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度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注有盲文点字说明。 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高于1/12。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厘米-35厘米,级高应在10厘米-16厘米,幅宽至少在90厘米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 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便于使用,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3. 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比年轻人和健全人强烈得多。无障碍景观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通过形成“生态墙”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在地形的处理上,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伏。在植物选择上,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要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花絮、无毒、无刺激性的优良品种作为骨干树种。再次,在植物的配置上,要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景观建筑小品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让老年人、残疾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心理上都充分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及季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和残疾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社会的重视。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最大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连新、蒋宁山主编:《无障碍设计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2]江海涛主编:《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3]凤元利:“论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4]周文麟主编:《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技出版社,北京,2001。|[5]丁成章:《无障碍住区与住所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6]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中国园林》,。

人格障碍毕业论文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 浅谈人格心理学对于设计团队合作的影响 摘要: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同时在设计行业,团队合作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意以及不同理念相碰撞所产生出的火花往往是让整个设计升华的过程,然而设计行业的团队又有别于其他团队,因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对比常人更加突出突出的人格特征,那么所产生的差异化也会更加明显,但如果一旦能够达到完美合作并且让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相对独立,团队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关键词:人格 ;心理学; 团队; 合作 人格心理学与团队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而在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种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符合这个集群所在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的具有双重人格,因此本文将借由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来将人格进行大致分类,对于人格的分类不是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某种或多重人格当中无法自拔,相对来说每一种人格都包含着缺陷,所以不断的去根据不同人格的缺陷完善自己是团队合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所归纳的九种人格:完美型完美主义者,全爱型给予者,成就型实干者,艺术型浪漫者,智慧型观察者,忠诚型怀疑论者,活跃型享乐者,领袖型能力者,和平型调停者。不论哪一种人格都有其图特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事特点,在所追求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都有着自己特别的一份准则,所以,如何将不同的合作对象进行相对正确的人格分类并将他们各自的行为特别加以总结归纳,明智的向他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合理的分工,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往往有以下四种人的存在,领导者,组织者,技术者,狂想者,那么,这四种人在设计团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起作用也不尽相同。 首先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领导者的地位至关重要,一个领导者除了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之外,同事需要兼顾大局,看清眼前局面,能够清晰地做出最有利于团队长远利益的正确决策,那么在九型人格当中,适合于做领导者的莫过于领袖型,能力者,其处事特点是:追求权力,有正义感。喜欢做大事;是绝对的行动派,一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具攻击性、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而本文说过任何一种人格都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与这类人合作时,保护其强烈的自尊心以及沟通特点都是合作者需要注意的,而其本身需要注意的则是对于自身虚荣心的膨胀加以控制以及避免冲动以伤害到他人。 团队的第二个部分,组织者的人选则应该是多样的,具有以下几种人格的人都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这也就意味着,组织者的工作对外的涉及面是相对较广阔的,这个团队位置需要对整个团队的思维进行一个大的整合,将所有零散的创作灵感以及想法都通过完整的策划运用到现实当中去,而适合这种团队位置的人分别是他们分别是:智慧型,观察者,和平型,调停者,这两种人都饱含的丰富的人格特征,其中,观察者的特征为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而调停者则属于须花长时间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在跟这两种性格的合作对象相处时需要注意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他们始终对团队保持如一的热情至关重要,长时间的冷淡会使他们趋于平淡,安于现状。 设计团队的第三个部分,技术者,技术者需要将整个团队零散的各种灵感与理念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实现,是整个团队的技术支柱,被重视的成就感几乎是他全部的动力,那么是个这个团队位置的则是成就型,实干者,他有着强烈好胜心,喜欢认威,常与别人比较,以成就衡量自己的价值高低,着重形象,工作狂,惧怕表达内心感受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当与这类人合作时除了同样需要兼顾到他强烈的自尊心之外,还要注意其野心的膨胀等不安定因素,过分的赞扬以及支撑团队技术工作的重要工作特质会让其展现出更突出于常人的自我肯定与自我价值,而其自身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分要强,需要与领导者的性格达成共识,同时组织者需要从中调停以及整个所有不理因素并排开。 设计团队最后一个部分,狂想者,狂想者需要的是异于常人的感性思维,以及敏锐的感受力与观察力,需要能够将源源不断迸发出的灵感整合并完整的表达出来,能够为整个设计团队源源不断的提供自己最大胆的设想以及最具创新意识的理念,那么毋庸置疑适合于这个部分的则是艺术型,浪漫者,易受情绪影响、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而富有意义的事物,对美感的敏锐可见于独特的衣着,及对布置环境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极具创造力。当与这类人合作时需要时刻细心注意其言行,其敏锐的感受力也许会造成团队之间的误会,同事其自身需要加强正确的心态,易悲观消沉的心里特质有时候会将整个团队的气氛带入谷底。 在设计团队中当中,这四种人的存在必不可少,而在当今这个社会,团队合作是发挥团队最大作用的根本所在,将人格心理学与设计团队合作黄金法则相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一个团队真正应有的实力。而当所有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并将力量最大化。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人格心理学范畴的性 【摘要】 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性与人格是互相影响的。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对性与人格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同性恋及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影响个体性态度的人格变量、男女两性对待性态度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应探求性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性; 人格; 同性恋; 性变态; 性态度 几千年来,有关性的描述频频出现在文学、绘画等作品中,但真正系统地研究性却只是近一百年的事,人们对性的研究已涉及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目前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性心理异常与人格的关系,另一个是对性态度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两个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试图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1性心理异常与人格 同性恋 一些学者认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有生理上的差异,也有人认为二者在生理上并无差异,只是对性伴侣的选择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研究发现,就约会次数而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并无不同,只在性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加放纵;在关系卷入和对伴侣的性行为两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同性恋的排他性较异性恋低[1]。总之,研究未发现同性恋者具有某种共同的人格特质。 性变态 性变态者通常由非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去寻求性满足,有关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较多,一般认为,性心理异常者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如有人对男性性变态与男性强迫症进行MMPI对照分析,发现二者在人格上有共同的特征:退缩、敏感、拘谨,表明性变态是一种强迫行为,性变态者更加柔弱、缺乏自信[2]。 目前有关性侵犯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暗示:性侵犯者更可能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精神异常的结果。例如:性侵犯者在神经质上的得分较高,而在外倾性、尽责性上的得分较低;强奸犯有较高的自尊和强烈的男性优越感,对自我的优越感也很强[3]。因性侵犯而入狱的罪犯比因其它罪行入狱的罪犯表现出更多的强迫性和回避性[4]。 性功能障碍 与性有关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人格(心理)问题互为因果。研究已经证实:有勃起、射精困难的男性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惩罚、对抗性、愧疚感、对拒绝的敏感性,更高的外控水平,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害怕承诺、担心失去对关系的控制、有较高的性愧疚感[5]。 在当代,提到性就不能不提艾滋病。艾滋病与人格并无直接的联系,但一些人格特征如感觉寻求,却可能增大性行为的危险性,高的外控水平也可能与此相关。较高的神经质、较低的尽责性、较低的宜人性得分与高风险行为有关,同时高风险组在自我效能、自我约束、成就动机上得分较低[6]。 2对性态度的研究 性态度量表可同时对性态度的几个维度进行测试:性的放纵度――个体认为可以和许多人保持性关系而无需承诺;性实践――性行为同时有控制生育的义务,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的理想――性是爱的表达方式;性的工具性倾向――性不过是追求身体愉悦的工具。 人格变量对性态度的影响 如前所述,心理学家最感兴趣的是人格与性的关系。五大人格因素与性态度、三种性行为之间彼此相关。男性在性兴奋与性好奇两项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性满足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另外,神经质与外倾性两种特质对个体性态度的预测力最高,其次是尽责性和经验开放型,个体的性行为则与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三种特质有关[7]。目前常被心理学家关注的人格变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尊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与其外表吸引力、成败经验、以及在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有关,因此个体对性的态度受到所属群体性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性态度开放,则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对性放纵、性实践和性理想的认同均较高,当一个社会团体的性态度较保守,或一半开放、一半保守时,成员的自尊水平与其性放纵的程度并无相关。也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无论是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自尊与性态度均无显著相关,但自尊水平与对性的工具性态度有微弱的负相关,低自尊者更倾向于把性当作是满足身体需要的工具。 女性自尊水平会影响避孕行为[8],高自尊的女性在避孕行为中感觉到的风险性较低,即她们认为自己意外怀孕的可能性较低。当性行为中怀孕的风险性增大时,高自尊的女性却常常会低估了这种可能性。 内倾和外倾内、外倾是人们描述人格的常用维度。外倾的人在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上得分较高,内倾的人则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假设外倾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更早、频率更高、有更多的性伴侣。研究支持了以上假设,而且外倾者比内倾者更早获得有关性的知识,对性的态度感到更加愉快,更喜欢寻求新鲜感,对性活动的兴趣范围更广(同性恋除外)。 自我监控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高度自我监控的人会随时根据社会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而监控水平较低者则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情绪和看法行事。高自我监控者更加愿意与除伴侣之外的其他异性约会,他们更愿意与并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性关系,有更多的性伴侣,参予了更多不同的性活动[9]。为什么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加放纵、自由的性态度和范围更广的性倾向呢?研究发现,高自我监控者更多地将自己描述为“具有诱惑力的”、“善于调情的”,更多地将自己的约会伴侣描述为“善良的”、“真诚的”、“礼貌的”、“温暖的”,也许是这种对自我和异性积极的知觉方式,使得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异性建立性关系[10]。 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显示“真我”的内心活动,自我表露是人际互动的重要影响因素。Miller等人曾用自我报告法测试个体对恋人的自我表露水平,以及激发他人进行自我表露的能力,发现性放纵、对性的工具性倾向与自我表露无关,但性实践和性理想与自我表露呈正相关[11]。 男子气和女子气男子气与女子气与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同有关,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社会普遍承认的、分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如男性威猛、果断,女性温柔、细腻。研究表明男子气的特征与性放纵呈正相关,相反,女子气的特征与之呈负相关;男子气与性的工具性倾向无相关,女子气则与之成呈负相关。 另外,一些人研究了人格特质对已婚夫妇性关系的影响,发现影响性满意度的是伴侣之间的关系,不是人格特质[12]。在评价伴侣关系的四个维度:亲密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性关系中,亲密性对伴侣间关系的满意度贡献最大,性关系所起的作用最小[13] 。由此看来,人格变量对性的影响更多地发生在未婚者身上,他们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婚姻关系;对已婚夫妇而言,长期的亲密关系已使人格特质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本身。 性态度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性别的不同也使得男性和女性在性的态度上有不同的表达,对性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性的态度上,男性和女性既有共性,也存在性别差异。 婚前性行为在对婚前性行为和手淫的态度上,男女两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大多表示赞同,女性则相反。在第一次性交的年龄上男性和女性是相似的,但在“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因为感情因素而发生性行为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而男性由于好奇的原因发生性关系的数量是女性的两倍。对随意的性关系赞同与否,男性的回答更多是肯定的;对特殊性行为的态度,男性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女性则更多地是由于爱或被需要。而对于情感因素是否是发生性关系的必要条件,女性更多作肯定回答[14]。另外,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比女性早,性伴侣比女性多。 性吸引力的来源男性和女性都同意外表的吸引力是引发性愿望的最重要的原因。有趣的是,男性常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使男性更有魅力,女性多认为温柔、无助、脆弱会使女性更具吸引力。而事实上,女性并不是如此看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同样,男性也并没有对女性的温柔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对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在性的态度上,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都比男性更加严厉、苛刻。例如在中国古代,男性可以三房四妾,而女性即便是丈夫死后也终身不得改嫁。那么,男性和女性自身对性的评价标准是否有差异呢?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两性都对有感情的性关系评价更高,表明在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上并无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性背后的关系背景更加重要[15]。 总而言之,就性态度而言,男性和女性确有差异。在性态度量表的102个项目中,有73个项目是有性别差异的,其中包括测试放纵度的全部29个项目,几乎每一项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加放纵,同时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男性的性态度有更多的工具性倾向。不过,在性行为的实践和对性理想的认同上男性和女性的得分是相似的。在性的自由度和工具性倾向上,也并不是说男性就持十分赞同的态度,只是他们不赞同的程度比女性小而已。与差异相比,两性之间的共性仍然是主要的。 3性与爱的整合 尽管性和爱并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时候,爱是性关系的动机,而性是表达爱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格背景。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使得人类的性与动物区分开来。为了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性与爱的关系,研究者还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其中包括六个分量表:浪漫式、游戏式、伴侣式、现实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将这六个分量表和性态度的四个分量表混在一起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三个因素:游戏式的爱情态度与性放纵和性的工具性倾向彼此呈正相关,属因素Ⅰ,而奉献式的爱情态度与此呈负相关;浪漫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态度,性的实践、性理想都注重伴侣间的情感与承诺,同属因素Ⅱ。现实式的、伴侣式的爱情态度最看重的是关系的长期稳固性,属因素Ⅲ,并与占有式的爱情态度呈微弱的正相关,与性放纵呈微弱的负相关。 4小结 从性与人格的研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性对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Freud就曾经以性心理的发展来解释人格,但Freud显然夸大了性的作用,并因其泛性论而广受批评,于是在他之后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再也没有了性的位置。性与人格关系的研究提醒我们:在性与人格的关系上,我们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呢?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性心理异常者同时也是人格异常者,而人格障碍在性行为上常有极端表现。临床上对心理障碍的研究也表明,人格障碍与童年期性心理发展受阻有关,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性心理的发展对人格发展可能有极其重要的、但被我们长期忽视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有关性与人格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对性心理异常者的研究,对性态度的研究尚属空白,这说明虽然我们已经不再“谈性色变”,但性似乎还没能登上心理学研究的“大雅之堂”。另外我们也看到,对性与人格的研究成果尚未能纳入到已有的人格理论体系之中,笔者认为,这正表明我们对于性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知之甚少。我们想要知道的决不仅仅是性变态者有哪些人格共性,而是性心理在人格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此,我们对性与人格的研究重点在于把性心理的发展放在人格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性之于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R. G. Sexual jealousy in the relationships of homosexual and heterosexual men: 1980 and 1992.[J].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5, 2: 313-325. 2.魏立莹.男性性变态与强迫症的MMPI对照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6,9(1):10. , R. F., Smart, L.,& Boden, J. M.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6,103:5-33. , S., Hope, T., O Donnell, I., Jacoby, R. Psychiatric, demographic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sex offenders[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2, 132: 219-226. , R. C.,& Leiblum, S. R. Current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sexual desire disorders[J].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87, 23: 141-162. , K. K., Herbst, J. H., Masters, H. L. Personality pathways to unsafe sex: Personality, condom use and HIV risk behavior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2, 36: 117-133. . P. C. L.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sex: Preliminary finding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0, 28: 1133-1141. , G. E., Gerrard, M., & Gibbons, F. X. Self-estee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risk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of vulnerability to unplanned pregnancy in college women[J].Health Psychology, 1997, 16: 137-1146. , M., Simpson, J. A.,& Gangestad, S. Personality and sexual rel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 181-190. , R. J., Abbey, A.,& DeBono, K. G.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ex game”: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self-monitoring on perceptions of sexuality and likability in initial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20: 1333-1334. , L. C., Berg, J. H.,& Archer, R. L. Openers: Individuals who elicit intimate self-disclos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 50: 428-438. , J., Pfrang, H., & Rausche, A. Personality traits versus the quality of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as the determinant of marital sexuality[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983, 12: 31-42. , M.,& Fehr B. Dimension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2, 19: 253-270 , J. L., Velk, K. D., & Hyde, J. S. Differences of males and females in motives for engaging in sexual intercourse[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985, 14: 131-139. , L., Hendrick, S. S., & Hendrick, C. Gender and sexual standards in dating relationship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5, 2: 359-369.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2. 大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3.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 4.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

学术论文2015Shi, Y., Chung, J. M., Cheng, J. T., Tracy, J. L., Robins, R. W., Chen, X.,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5). Cross-cultural evidence for the two-facet structure of prid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55, 61-74. (IF2015 =? SSCI 1 区)De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5). Mate-choice copying in single and coupled women: The influence of mate acceptance and mate rejection decisions of other wome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13(1), 89-105. (Published online: 26 January 2015)(IF2015 =? SSCI?区)Zheng, L., & Zheng, Y. (2015). Young gay men’s sexism predict their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preference inChina.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6, 183-186. (IF2015 =? SSCI 2 区)Zheng, L., & Zheng, Y. (in press). Correlated preferences for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and partner traits in gay and bisexual men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IF2015 =? SSCI 1区)Zheng, M., Zha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avoidance and the defens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al faces: Brain potentials examining the role of preemptive and postemptive strategies.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IF2015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mong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 (IF2015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in 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 ratio (2D:4D)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men from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IF2015 =? SSCI 1区)婚恋关系中的相似性匹配及争议。通讯作者(张秋丽、孙青青、郑涌)。《心理科学》,2015,38?2014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的注意偏向:行为和ERP证据。通讯作者(李静华、郑涌)。《心理科学》,2014,37(1):40-47。时间分配的执行功能:双重效价联合任务的证据。通讯作者(曹国光、陈娟、郑涌)。《心理科学》,2014,37(2):258-264。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韧性现状及相互关系。通讯作者(韩黎、廖传景、郑涌)。《中国公共卫生》,2014,30(3):275-278。日周期类型与心理健康。通讯作者(宋晶晶、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446-1455。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Online sexual activity in mainlandChina: Relationship to sexual sensation seeking and sociosexua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6C, 323-329. (SSCI, IF2014 =? SSCI?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Birth order and sibling sex ratio in relation to sexual orientation inChina.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2(6), 995-1002. (IF2014 =? SSCI 4区)Xu,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4). The digit ratio (2D:4D) inChina: A meta-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27, 304-309. (IF2015 =? SSCI 1区)2013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Butch-femme identity and empathizing-systemizing cognitive traits in Chinese lesbians and bisexual wome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4(8), 951-956.(IF2013 = , SSCI 2区) Yang, X., Li, T.,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Understanding cooperation in single-trial Prisoner’s Dilemma: Interactions among three contributor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1(5), 721-730. (SSCI, IF2013 =, SSCI 4区)Zheng, L., Hart, T.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Attraction to male facial masculinity in gay men inChina: Relationship to intercourse preference positions and sociosexual behavior.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2(7), 1223-1232.(IF2013 = , SSCI 1区)Cao, G., & Zheng, Y. (2013). The Executive function of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time personality: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Psychology Research, 3(9), , Z., Zhao, Z.,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3).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social conformity in an ultimatum game.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896. (IF2013 = , SCI 3区)代际团结潜在类别与关系质量对自陈健康及幸福感的影响(英文文章)。通讯作者(杨晶晶、Ariela LOWENSTEIN、Todd JACKSON、郑涌)。《心理学报》,2013,45(7):811-824。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心理因素调查。通讯作者(胡楠、郑涌)。《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48-52。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及其脑机制。第二作者(李想、郑涌、孟宪鑫、李鹏、李红)。《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70-1779。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通讯作者(孙青青、郑丽军、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0):1794-1802。2012Zheng, L., Hart, T.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ourse preference position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gay men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1(3), 683-689. (IF2012 = , SSCI 1区)Gui,Y., Berry,J. W.,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Migrantworker acculturation inChina.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 36(4), 598-610. (Available online 27 December 2011)(IF2012 = , SSCI 2区)Han, L., Zhang, Y.,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Responses over tim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survivors to the 2008 Wenchuan,Chinaearthquak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0(7), 1147-1152. (IF2012 =, SSCI 4区)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Efficac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China: A meta-analysi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39(11), 886-893. (IF2012 = , SCI 2区)Yang, X., Oner-Ozkan, B.,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2). What promotes cooperation in the single-trial prisoner’s dilemm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rceived control, reciprocity, and riskiness.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12), Cape Town,South Afri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7(S), 374-374. (IF2012 = , SSCI 3区)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通讯作者(舒首立、卢会醒、张露、杨银芳、丁超、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45-51。大学生朋友间性话题沟通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通讯作者(徐华春、李长松、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8-20。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通讯作者(韩黎、张妍、郑涌)。(2012).《心理学探新》,2012,32(3),195-198。阈下说服的存在证据与争议。通讯作者(陈真真、蔡頠、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2,20(4):575-583。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分析。通讯作者(李静华、申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0-552。婚姻关系中的性别角色与家务分工。通讯作者(高丽君、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43-546。2011Zheng, L., Lippa, R. A.,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 Sex and sexual orientation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inChin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0(3), 533-541. (IF2011 = , SSCI 1区)Zheng,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 The relationship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o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mong a Chinese sampl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4), 445-450.(IF2011 = , SSCI 4区)Zheng, Y. (通讯作者), & Zheng, L. (2011). Sexual self-labels an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among Chinese lesbian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39(7), 955-962. (SSCI, IF2011 = , SSCI 4区)Wang, J., Liu, L., & Zheng, Y. (通讯作者) (2011).Effects of implicit power motive on the processing of anger faces: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5(5), 441-447. (Available online: 16 June 2011)(IF2011 = , SSCI 1区)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调查与评估。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罗鸣春、苏丹、陈本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3):1-5。时间人格的结构与功能。通讯作者(陈娟、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96-904。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通讯作者(程苏、刘璐、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905-915。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及争议。通讯作者(赵永乐、何莹、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88-1797。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通讯作者(陈真真、汤永隆、张喜淋、徐展、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1,(6):726-728。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通讯作者(何莹、赵永乐、郑涌)。《贵州民族研究》,2011,32(6):21-26。医务人员人格因素、组织因素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通讯作者(高慧、李昌俊、郑涌)。《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9):573-576。2010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通讯作者(牛春娟,郑涌)。《心理科学》,2010,33(1):198-200。攀枝花市彝族中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袁晓艳,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45-149。儿童收养研究中的心理学问题。通讯作者(马艺丹、薛威峰、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64-471。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趋势。通讯作者(孙丽璐、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96-504。影响躯体化症状的人格因素及其实践意义。通讯作者(李昌俊、郑涌、刘新丰、杨兵)。《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2):125-128。大学生内隐、外显成就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讯作者(王建峰、王凌飞、李欢、郑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00-702。代际关系: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通讯作者(杨晶晶、郑涌)。《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75-2878。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中的中介作用。通讯作者(陈啸、石艳、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773-775。大学生述情障碍与疏离感的相关分析。通讯作者(李欢、高丽君、吴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80-1081。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自我决定与抑郁的关系。通讯作者(王建峰、郑涌)。《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284-1287。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争议。通讯作者(陈莹、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12-1619。大学生性知识获取途径及与性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讯作者(张夔、郑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3):2482,2502。2009自我倾注与情绪障碍关系述评。通讯作者(程蕾、郑涌、吴小勇、赵婷婷、周钦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2-16。积极情绪研究述评:健全人格的视角。通讯作者(杨集梅、郑涌、徐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49-152。当代青年人际价值观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黄娟、郑涌、李欣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18-22。当代青年爱情价值观的调查分析。通讯作者(廖莎莎、李欣华、郑涌、辛增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13-17。高校专职心理教师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4):20-23。创伤后成长:5·12 地震创伤的新视角。通讯作者(张倩、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623-630。5·12地震前后灾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比较。第三作者(张妍、向燕辉、郑涌、吕建国、尹茜、陈寒)。《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05-510。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通讯作者(张倩、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66-773。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通讯作者(郑丽军、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192-195。特质焦虑者错误反馈下的情绪-认知偏向: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通讯作者(刘丽、郑涌、杨集梅、余凤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224-227。中国同性恋性别角色异性化倾向调查。通讯作者(郑丽军、郑涌)。《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499-450。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的结构与类型研究。通讯作者(卢秀琼、郑涌)。《心理科学》,2009,32(3):682-684。残疾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第三作者(贵永霞、陈莹、郑涌)。中国特殊教育,2009,(8):3-7。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通讯作者(周婧、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1002-1009。心理治疗的消极后果。通讯作者(秦旻、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316-1326。论文:大学生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第二作者(刘新丰、郑涌、李昌俊)。《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33-534。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心理科学》,2009,32(4):983-985。躯体化症状如何产生?――躯体化的认知理论述评。通讯作者(李昌俊、郑涌、刘新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8):507-509。吸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通讯作者(吴小勇、郑丽军、廖翌凯、郑涌)。《现代预防医学》,2009,36(8):1490-1493。2008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培育途径探讨。第二作者(徐坤英、郑涌)。《教育探索》,2008,(1):119-120。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第三作者(黄希庭、窦刚、郑涌)。《心理科学》,2008,31(3):675-680。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第二作者(徐华春、郑涌、黄希庭)。《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35-39。中国青年职业价值观初探。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徐华春、彭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40-44。大学生睡眠质量与A型行为模式的相关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7-10。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通讯作者(李欣华、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740-744。Zheng, L., Goldberg, L. R., Zheng, Y. (通讯作者), Zhao, Y., Tang, Y., & Liu, L. (2008).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ation of the IPIP Big-Five factor markers inChina: Consistencies in factor structure between internet-obtained heterosexual and homosexual sampl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7), 649-654. (IF2008 = , SSCI 2区)2007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毕重增、陈幼贞)。《心理科学》,2007,30(1),2-5。叙事语篇中时间表征的评定差异研究。第二作者(杨炳钧、郑涌)。《心理科学》,2007,30(2),369-372。归因方式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第二作者(侯佳捷、郑涌)。《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72-76/78。嫉妒的性别差异研究及其争议。第二作者(向虹、郑涌、张海微)。《社会心理研究》,2007,(3),68-73。自杀的神经生物因素研究进展。通讯作者(王艾娟、郑涌)。《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3),263-266。自杀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进展。第二作者(王艾娟、郑涌)。《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4):75-80。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通讯作者(丁薇、廖婷婷、郑涌、邓硕宁)。《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26-627。价值观的新课题:文化变迁中的西南民族价值传承研究。独立作者。《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64-67。“双重束缚”解析。通讯作者(张海微、郑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97-3403。中学生职业抱负特点的调查研究。通讯作者(陈幼平、郑涌)。《心理科学》,2007,30(5),1214-1217。不同训练方法对小学生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讯作者(廖全明、郑涌)。《心理科学》,2007,30(6):1351-1355。2006美国人格障碍共病问题研究介评。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陈本友)。《心理科学进展》,2006,14(1),93-98。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通讯作者(徐华春、郑涌)。《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49-254。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评述。通讯作者(丁薇、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45-148。文化与心理治疗。通讯作者(许学华、郑涌、张夔、邓硕宁)。《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155-157。惊恐障碍的综合治疗特点。通讯作者(李垚、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47-150。强奸者的认知特征。通讯作者(周海涛、郑涌)。《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48-152。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通讯作者(蒙茜、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2):811-813。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42(3):90-94。拖延研究述评。第二作者(蒙茜、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2(4),9-12。文化的传说:西南民间艺术与儿童社会化的对话。第二作者(周小燕、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2(4),55-58。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通讯作者(骆一、郑涌)。《心理科学》,2006,29(3),661-664。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述评。通讯作者(王晓彦、郑涌)。《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700-702。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通讯作者(赵崇莲、郑涌、李宏翰、张建梅)。《心理科学》,2006,29(6),1431-1433。2005质疑星座决定人格特征的实证研究。通讯作者(苏丹、郑涌)。《心理科学》,2005,28(1),220-221,206。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藜)。《心理科学》,2005,28(5),1259-1262。不确定人格探析。第二作者(张倩、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1(5),23-26。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干预。通讯作者(杨容、邵智、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行为主义在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中的应用探析。第三作者(杨容、阮昆良、郑涌)。《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5,26(11),951-952。论文:DSM体系中人格障碍诊断发展的探讨。通讯作者(辛增友、郑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2),832-834。2004SARS时期强制性戒网疗效及原因探析。第三作者(杨容、邵智、郑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1期。惧畸障碍。第二作者(赵永乐、郑涌)。《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2),140-142。亲密关系暴力:男性与女性谁更具攻击性。第二作者(刘娇、郑涌)。《社会》,2004,(4),40-43。媒体暴力及其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第三作者(赵永乐、何莹、郑涌)。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4),44-46。游戏方式差异对电脑游戏者攻击性影响研究。第二作者(赵永乐、郑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0(5),36-39。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第二作者(杨容、郑涌、阮昆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0(5),40-43。心理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研究。第四作者(邵智、杨容、罗康玲、郑涌)。《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548-549。Research on 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 tendenc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ental health. 独立作者. 28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2004).2003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第二作者(张倩、郑涌)。《心理学探新》,2003,23(3):6-10。有关情绪自我报告及其可得模型的述评。第二作者(骆一、郑涌、刘敏)。《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27-31。2002班风及其与班主任、班级学生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第一作者(郑涌、程云、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3期。中学“差生”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相关研究。第一作者(郑涌、张惠蓉、黄希庭)。《心理科学》2002年4期。2001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第二作者(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学动态》,2001,9(2):151-156。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马建青、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6期。2000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心理学报》,2000,32(1),30-35。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I.心理功能机制的实验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心理学报》,2000,32(1),36-39。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第三作者(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心理科学》2000年1期。1999高中生学科兴趣的变化历程及原因的初步研究。第二作者(夏凌翔、郑涌)。《四川心理科学》1999年2期。1998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心理科学》1998年3期。自我概念的结构:II.大学生自我概念理论维度的因素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5期。1997自我概念的结构:大学生“我是谁”反应的内容分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1期。大学生时间体验维度的因素探析。第一作者(郑涌、黄希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期。大学生的个我/集体取向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第一作者(郑涌、江志宇、秦光兰)。《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3期。1996审美倾向初探。第一作者(郑涌、李宏翰、黄希庭)。《心理科学》1996年4期。1995时间记忆理论与实验范型。第二作者(黄希庭、郑涌)。《心理科学》1995年4期。1991关于英文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独立作者。《心理科学》1991年3期。

毕业论文精神障碍

自己写吧……这种东西很重要,不然日后检查涉及抄袭很麻烦

不过可能得免费注册一个号吧 :studa./ 论文网 :lw61./ 论文参考网

1.内容要权威,要有根据,你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权威的论文,方法在这里:先打:baidu./search/skill.#06, 然后点找专业报告。 2.可以拿自己做一些可行的实验,以及去体会。 3.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事物,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能够观察到什么样的事物。所以要多学习这方面的理论,你可以采取我在第一步里说的去做

你好,现在3000的刷机很简单了,相应版本有新的自制系统出现,可以随时升级, 网上下载破解程序就行。刷机就是 通过psp的漏洞 写入破解程序,破解之后, 就可以运行自制的软件和盗版游戏了。升级可以是升官方系统,也可以是升自制 系统,都不难的。要是找js的话刷机20元吧!

大侠您好:

你到这个地址看下,有没有和你要的数据近似的脸型或者你喜欢的。:jx3pve./

如能帮到您,还请采纳。

多读多背多写,这是万能法则,也是最管用的,熟练之后你会积累一定语感,做题就得心应手多了。

哈哈,百度贴吧很有趣哦~很多很火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兴起的 贴吧主要几个功能,发帖,转帖,加入贴吧(或者俱乐部),玩游戏拿吧豆。当然啦,贴吧里的资源都是共享的哦~更重要的是,你要遵守吧规。 怎么玩的话你先去贴吧教程看看吧 上贴吧可以交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好,我这里现在已经恢复正常了, 今天很多人遇到了跟你一样的问题。 我也看到很多人提问跟你一样的问题, 请你换谷歌浏览器登陆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正常, 如果还不行、你也不必担心。 原因可能是你那里的网络有问题, 我这里也出现过一段时间问题,不过过一段时间就能自动恢复。 还有就是可能是百度系统的问题,百度的贴吧系统最近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是百度的bug,百度会尽快处理的。请耐心等待。 你可以到贴吧意见反馈吧去反馈你的问题 :

oo

首先回答为什么论文难于通过吧。毕竟是考验你专业知识的,是你学了三四年后的成果展示,在某一方面的深入了解。如果你大学一直旷课,挂科,不肯好好学,那么不过是很正常的。再来就是查重率。很多学校都有论文查重机制,超过百分之几的重复率就要回炉重造。毕竟有些观点在网上被说过很多次,引用的话也要有限制,更希望能看到毕业生自己的想法。

因此会比较困难。毕竟关于独创性和思想性,是很多大学生不具备的技能。而最为明显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字数比较多,很多人整合好几篇论文都达不到要求。还有格式上的要求,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样比较专业的形式,而且还有统一化的要求。所以修改的次数比较多。这样就可以回答如何防止“论文抑郁症”了。

1.好好学习本专业的内容,不逃课,不挂科。在准备论文期间,多呆在图书馆寻找专业有关资料,找到选题有关的国际文献自学。也可以联系导师询问这方面的书籍和材料,深入了解。2.针对查重问题,首先引用的资料要规范,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再者,尽量避免熟悉到烂大街的观点和论文选题。3.格式问题每个学校标准不同,可以询问学长学姐,联系导师,拿到历年的模板,并且改正。

(一)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造成不适心理

由高中进入大学,教育模式也由过去的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教育变成以老师为辅的自主学习模式,部分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学生活,他们感到迷惑不解,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难以适从,因而诱发产生了不适应心理,在学习方面容易出现困惑、茫然和偏激。

(二)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心理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欲望,但不少学生表现出人际沟通不良,性格上不合群,相容性差,使自己易在同学中处于不被理解,被排斥,被受冷落的境地,久而久之,往往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一遇到问题影响情绪时,便无以寄托,无所支持,无处抒发,于是只能压抑。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在恐惧失败的心理下,不敢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三) 就业压力造成心理焦虑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常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不少人提起就业就感到束手无策,既急于毕业,又害怕毕业,处于紧张、焦虑、怯懦状态,形成心理压力,产生择业恐惧感,甚至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

(四)情感问题所造成的心理苦闷

由青春期情感问题所引发的失恋、单相思、手淫等均可引发心理障碍。许多大学生自己还未成熟,对爱情也没有正确的理解,有的只是为了感情的需要而去谈恋爱,从未考虑过将来应该怎么办。只图一时快乐,缺少理智思考,极易导致恋爱的失败,从而导致失恋者悲伤、绝望、烦躁等消极情绪。进而导致心理苦闷,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变态或轻生心理。再者,由于传统认识与性心理、性生理知识的不足,以致很多学生在手淫后又往往产生较强烈的恐惧与不安、自责与自罪,使心理处于持久的疲劳与冲突之中而不能自拔。

针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以及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解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则及对策应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人手,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一)开设心理学讲座及课程并设置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开设心理学课程,使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与心理保健的途径,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自觉地控制情绪,懂得人际交往的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这无疑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也符合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要求。还可开设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各种讲座,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现实的能力。

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室,它能及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学习困难、有行为问题的学生辅导,使其掌握应付压力的策略,为其扫清正常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以便于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心理咨询是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娱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

学生交际困难主要是因为自卑、自大,缺乏交际方法,所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真诚待人、给予爱和接受爱等人际交往的原则,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根除由于缺乏交际能力而衍生出的心理障碍。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对待青春期性冲动

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异性,正确对待自身变化,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对异性产生好感的行为。同时,应给予恋爱的学生一定的恩知道和帮助,尤其要使他们学会理性地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

(四)做好择业与就业指导,解决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后顾之忧

在新的就业形式下,学校应做好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这种指导一是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上的转变与适应;二是应为学生实行就业与择业的双向选择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应根据市场的需要灵活调剂课程,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去面对市场的挑选。

大学教育是心理保健的关键时期,应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使大学生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及其种类和形式,以及有关恋爱心理、性心理等方面内容,以利于他们对此类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特别是应该重点介绍如何对待挫折,怎样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大学生在心理卫生知识的指导下,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导师修改应尊重,如果毕业生的论文论点不鲜明,论据没有代表性,前后存在逻辑错误,导师修改属正常的,作为学生要认真阅读修改部分,如有疑问或不妥之处,你可以找导师讨论,争取写出一篇优质的论文。 下面三个方面供你写出优质论文参考: 1.确定论文主题许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也有许多不同。为了最接近自己的学科性质,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的课题与自己的学科专业相接近,并且不得与自己的专业有太大的偏差。..即使在选择主题时也只是依靠自己的专业特点,从真正的意义上增加专业研究的理论知识。2.主题文献阅读毕业生在确定了论文的主题后,必须通读适合自己主题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地浏览大量的文学作品,而是通过一些与自己主题具体相符的基本观点来阅读。以确保你的论点符合主题。同时,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拆分来进行主题阅读,并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便于总结。你也可以阅读每天的报纸,看看你所摘录的文献是否与文章的主题一致。3.列出论文框架当毕业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献和论文的主题之后,他们开始写论文,但论文的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即列出论文的框架。论文有灵魂,写起来容易。这些是毕业生如何撰写论文的技巧。他们希望帮助那些困惑的学生。如果您对相关方法有疑问,也可以与小编沟通,通过沟通解决最终问题。这样你的毕业论文就可以顺利进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