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家是心的港湾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家是心的港湾主题论文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这对于一生都未走出家乡的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当你远离家乡的时候,只身站在他乡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家呢?只是故乡的一个分子罢了。故乡,是一个生存的环境;家,却是一个遮风挡雨的窝,一个远航归来的港湾。 那是三十年前,当我们穿上了草绿色的军装,佩戴着大红花坐上那南下的专列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唱着歌,欢笑着,一派无忧无虑的劲头。列车穿行隧道,传来一阵叫喊声。这对于在大平原上长大的我们来说,甚是新奇,因为谁都没有见到过大山。 一个清晨,列车在一个陌生的车站停了下来。从这,我们又坐上敞篷的军车,来到了一个军营。这里的一切都是绿色的,就连墙壁都涂着绿油漆。这,就是军队的特色。许多官兵,正在欢迎我们。这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将融入这个大家庭。新老战友互相拥抱着,说笑着,好不热闹。当平静下来的时候,才想起,那早已远离温暖,有着父爱母爱的家。 家早已远离,但是家里的一切却都在脑海里萦绕着,仿佛父母劳碌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父母虽已花甲,但为了这个家仍然不停地操持着,劳碌着,虽说,是为了这个家,但更为了我们弟兄几个。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不知多少汗水,如今却落得了一身的病痛。父亲为了养家糊口,长期在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落下了疾病,不得不提前办理了病退手续。本来可以在家养老了,可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分到了几亩地,却还要起早贪黑地侍弄这几亩地。几个哥哥参加了工作后都不在家里,而我如今也在这千里之外当兵,远离了家。父母心里清楚,我如今分担的,不只是小家的责任,而是保卫大家的责任——而这个责任,比起那个小家来要重得多。想起这些,眼睛有些湿润。我尽力不让眼泪滴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嘛。好在,一帮天南地北的年轻朋友们到了一起,尽情说笑,很快就把想家的概念忘却了。 然而,想家,是每个新兵必然经历的事实。对于初次远离家乡的我来说,也是必然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偷偷躲在被窝里独自落泪。想起了父母在责任田里劳作的身影,村边的那条小河,家里的'那只小花狗…… 起风了,窗外,风吹得树叶哗哗响,吹来了童年的深秋。那年,风刮得很大,村外树林里落了不少的树叶。由于生活条件差,缺乏粮食,柴草也不多。人们会随时把掉落的枯枝败叶捡回家烧火做饭,取暖。有时,邻里之间竟为了一个枯树枝闹起了风波,矛盾不断……人们生活实在太艰苦、太艰难了。 那时,由于没有表,也不知道几点了,好像是家里那只大公鸡刚叫了第一声,我便穿衣下了土炕。屋外面还真有点冷。我背起平时割草用的竹筐,拿起一把笤帚,直奔村外的树林。我想多扫些树叶子拿回家当柴禾,母亲曾说树叶子烧火,很好。那天我扫了很多树叶,天渐渐亮了,我望着一堆堆树叶有些发愁,我带来的筐太小了,这么多树叶根本就装不下,早知道会这样拿条袋子来多好。回家去拿又怕辛辛苦苦扫起的树叶子会被他人拿走,就在不远处也有人在扫落叶呢。就在我为难时,母亲来了。我见到母亲:“妈,我扫的树叶,”母亲爱怜地望着我说:“傻孩子,你怎么老早的起来扫树叶来了,让我一顿好找。”一定是母亲早上起来不见了我才一路找来的。我想说,我也想赖在被窝里暖暖地睡美觉,可我总想为家庭分担些什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母亲好像看出我在想什么,说:“家里的事,还用你来瞎操心?你还小,有些事,你还不懂。” 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母亲一双温暖的手在抚摸着我的脸,为我掖好被角。我睁开眼睛,啊?原来是班长!“怎么,想家了?”我倾听着窗外的风声。风吹落树叶的声音很响。 童年,我多次走进了那故乡村外的树林。炎热的夏天,我常在树下搜寻着树上的枝枝叉叉,看有没有蝉蜕,也就俗话说的知了壳。知了壳是中药材,药店里都收购的,采到一定数量是可以换钱的。除了买纸笔之外,剩余多还可以买小玩具呢。每找到一个都会很高兴。私底下计算着所有的数量达到多少了,大概能换多少钱了。等把小树林里的树几乎都搜寻了一遍后,确定今天再也找不到了,就会来到小河边,下到水里痛痛快快洗个澡再玩上一阵。有时,还会摸上几条小鱼来。把小鱼拿回家,母亲会用勺子把小鱼煎熟了,然后,加在一块玉米面薄饼里。我会美美地吃起来,那个惬意劲甭提了。提到玉米面薄饼,不得不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本地的特产,只有吃过的人,才会体会得到那种感觉。每个远离家乡的人,都不会忘记的。 在经过艰苦的训练和部队的思想教育后,我们们每个新兵才真正理解到当兵的真正意义:只有把我们这个大家保卫好了,才会有自己那个温暖的小家。即使牺牲生命,也要去保卫这个家。只有这个大家在,我们的小家才会充满温暖和安宁!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我在这精神昂扬歌声中度过了五个春秋。我将要离开这个大家了,将要回到那个朝思暮想的有着一生都在劳碌着的父母的小家。我感谢所在部队,磨炼出我坚韧的性格。在部队这个大家里,感受到了小家里无法感受到的情感。我告别了部队,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像远航的航船,即将返航一般,心花怒放。 我踏进了那个充满温馨而熟悉的小院,看到几只雏燕正在院落里练习飞翔,我滴下了几滴激动的泪水:“妈!我回来了,回家了……”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家,是港湾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很幸福!有的幸福元素太多了,就不懂得珍惜了!

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一个月很难吃上一顿猪肉,从没有好好过过生日;电视也没得看;可我现在每年过生时家人都陪着我过生日,还有生日蛋糕吃,而且是我最喜欢的水果蛋糕,爸爸还还会做上丰富的晚餐,让我大饱口福。

我妈妈是以爱我、疼我的妈妈,妈妈也很幸苦,又要做家务活,又要照顾我,多么幸苦呀!而我的爸爸呐?他虽然很少回家,一个月才回来那么一次,但他心里一直都很关心我,爱我,天天我也想爸爸,多么希望爸爸能多抽空来陪陪我呀!我的这个大家庭,很温馨,这个家虽然很小,但在我心目中,他一直很漂亮。因为这的“小家庭”里有我们这一家四口,所以这家变得充实,美丽。

我仰望天空,感受着飘来的丝丝风,在心里默默地为大家祝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健健康康,更希望我家新年的幸福,喜悦能伴随着我们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温馨的家。——题记

那天中午,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同学们都吃着自己带的盒饭,只有我一个人饿着肚子,这都怪我那马虎的性子,竟忘记了带盒饭,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吃盒饭。

突然,教室门打开了,走进来的那个人竟是我的爸爸。当我看见他手里的盒饭时,瞬间明白了,爸爸是来给我送盒饭的。他浑身湿淋淋的,可他怀里的那盒饭却是热气腾腾。顿时,我感到心里暖暖的。那就是爸爸的爱。

接下来是妈妈的爱,她并不象爸爸那样细腻,可我却总能从她严厉话语中听到爱的呼唤。

那天,我放学回到家,正在找我的语文书。可是,东找找,西翻翻,硬是没有语文书的影子。糟了!我心里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没有带。正在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看见我正在不停地翻着书包,立马明白了,朝我走过来,对我说道:“是不是什么东西没有带?”我点了点头。“都说了多少遍了,叫你不要忘带,你偏忘带。”虽然妈妈是在责骂,可是我却从她的责骂中看到了爱的影子。

这就是我的家,一个爱的港湾。

奋斗的日子总是在飞逝,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如今的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归心似箭!

归家的旅途很苦很累,却挡不住我炽热的归心。从大巴转到飞机再到火车,几经辗转,几经波折,离家越来越近了,快回去了……

终于推开那扇熟悉的大门,父母慈祥的面容、温暖的怀抱融化了我内心的艰辛和委屈。看着青丝渐白、面容微皱的父母,不觉一触酸意涌上心头。想想岁月带给他们的沧桑,我的这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值得。随后,母亲的拿手好菜,父亲斟的一碗小酒让我忘却了旅途的劳累,一家人其乐融融。声声的问候,小小的家,浓浓的爱,暖暖的心。 每每想来,家就是一张浓密的网,流失的是岁月,收获的是亲情;家是一把慈爱的花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家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折射着爱的霞彩。

人生总是充满了苦难挫折,或许会很难很累,但请你知道这世界上永远有一盏灯为我们常亮,照亮我们孤独奋斗的路,让我们可以全力奔跑,纵然跌倒,也能匍匐前进,心中的动力之火永不会灭。因为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的家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港湾,为什么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呢?听我慢慢道来——

这个星期三,数学考试的分数出来了。天啊!我只考了85分,这回可躲不过老妈的“竹笋炒肉丝”喽!这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时间怎么这么快呀!转眼间都到了下午,我的心跳个不停,可高该来的还是该来,怎么躲避都是不行的。不一会功夫,妈妈回到家后,我慢吞吞地告诉妈妈我分数。本来以为会来一场暴风雨,没想到,妈妈居然对我说:“这次考不好不要紧,下次一定要细心一点,争取考出好成绩!”我听了连连点头。

还有一次,那是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竟有40度!爸爸妈妈听了,将我又背又抱,火速赶往医院。到了医院,医生帮我打点滴,打过后我就迷迷糊糊地睡了。当我醒来,发现一家人仍守护着我,看着他们劳累的身子,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那一夜的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家总能在我最无助,孤独的时候陪伴我,给我温暖,让我变得快乐起来。

啊!家是我温暖的港湾。

你们牵着我的双手,我们就一起走过十二个春秋。——题记

忆起儿时,父亲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对我的爱。

有一次,我过生日,别人都祝我生日快乐,而他连说都没说一句,就像不知道我过生日一样。晚上放学回到家,我刚打开门,就看见桌上摆了菜,中间还放了一块大蛋糕。再到房间一看,桌上放满了礼物,打开其中的一个一看,是父亲送给我的一个洋娃娃,我开心极了!顿时便明白了——原来父亲还是记得我生日的呀!

而对于母亲,记忆最深处的就是那唠叨声。

每一次我犯错,你总会听到她那不厌其烦的唠叨。“王颖啊,你怎么老是犯错,还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你看看××一直都那么乖,你就不能学学人家……”oh my god,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还得忍气吞声,谁让她是我的母亲大人呢。不过,母亲对我的唠叨也是对我的爱,即使是唠叨我也要欣然接受。

愿幸福常相伴,愿时光永不老,我会永远爱你们。

何谓“家”?家是一个幸福的地方,那儿充满的是亲情的味道。家就是无论外头多冷,都能让你感到无比温暖的.地方。家就是累了有人让你靠,哭了有人听你说,甜了有人与你分享的地方。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平凡的生活之中,我却能感到满满的爱,母亲会亲切的呼唤我的乳名,父亲会轻拍我的头,弟弟会撒娇的叫姐姐。

在我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与父母的争执,与弟弟之间的矛盾显露出来了,吵架,已难以避免,可无论吵得有多凶,最后我们都能和解,我会向他们道歉,相互体谅,因为我始终记得:“这世上永远不会伤害你的人,只有家人,这世上始终为你的人,只有家人”,后来我也学会了宽容和忍耐,父母都老了,再也经不起儿女给他们的伤害,弟弟也慢慢长大了,再也不会为了一点小事和我争得大眼瞪小眼,因为家人,我从一个暴躁冲动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宽容忍让的人。

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母亲常常对我说的那句话:“只有将心比心你才能理解对方的苦,现在我好像懂了!”

转眼间,我十六岁了,现在的我时常回忆起这么多年来父母对我的严苛与宽容,现在的我不会害怕任何风雨,因为有家,家人,家,是温暖的摇篮,是心灵的港湾,愿人人都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走到庭院里的那棵树下,想着想着,不禁泪流满面。

想起当年,我才十六岁,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进了宫做婢女。要走时,母亲抱着我痛哭,父亲坐着叹息,而六岁的弟弟拉着我说:“姐姐,你要早点回来哟!我们会照顾好自己的。”

我来到庭院,站在一株很美的树的下面,那棵树下有茂密的树叶,树叶衬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很是美丽。显得格外的春意盎然。随手折下一串最美丽的花朵,想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而自己在后宫,亲人们在宫外。我不能出去,他们也不能进来,各自都不知道对方怎么样了。

这一串花儿对别人来说可能很普通,而对我来说,它很重要。因为它包含了我对亲人的思念和怀念。

每次脑海中浮起以前在家的温馨场面,泪水都能打湿一个大枕头。在家,小锅里煮着白豆腐,我们已等不及,拿着筷子你一块,我一块;在家,我们弟俩可能会发生争执,过不了几分钟,我们便会和好如初;在家,每次被父母责骂,至今想起,还是很令人怀念的。

在家的每个画面对我来说都是温馨美好的,所有都令人怀念。

家乡,是让每个人怀念的。如果能回家一次,那该多好。

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有的家是很温暖的,有的家充满欢乐,而我的家是我温暖的港湾。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受到伤害,爸爸妈妈总会给我安慰,给我关爱,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有一次,我上学的时候发现自己生病了。一回到家,就马上跟妈妈说,妈妈一听,十分着急,立马开着车,飞速向医院开去。来到医院,我们排队、取号、看医生、拿药、打针,一整套流程下来,回到家,妈妈已经很累了,却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端水、吃药、物理降温……妈妈一夜都没合眼。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又带我到医院打针,连工作也顾不上了。接下来,妈妈每天给我做好吃的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过了几天,我的病好了,妈妈却变得憔悴了,我心里觉得又心疼又温暖。

平时,爸爸妈妈一有空就陪我学习,教我怎么做题,不会的题目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解,还会给我讲很多的人生道理,让我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

每天生活在这个干净整洁又温馨的家里,我感到无比幸福!

我爱我的家,它是我心目中“温馨的港湾”。

我的妈妈是一位贤良的妇女,长得十分漂亮,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别看她只是一位妇女,她对我的爱永远是一言难尽的。记得有一次,我电子琴下课,看见妈妈在外面等我,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在回家的车上,我感觉很累了,躺在妈妈怀里就睡着了。由于十分疲倦,到站了我都还在梦中游玩。妈妈怕吵醒我,背着我下了车,走在艰难的泥泞路上。我醒了,伸了伸懒腰,探头看了看早已满头大汗的妈妈,用纸巾擦了擦她头上的汗,妈妈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啊,母爱如丝,在我的心中盎然回荡……

说起爸爸的爱,真是一言难尽呀!虽然爸爸平时爱睡懒觉,爱发一些小脾气,但他对我的爱也是无微不至的。爸爸是老师,他经常教育我写作文。有多少次,我在家里写作文,爸爸总会在旁边辅导我,交我怎样把作文写好,就是标点符号点得对不对,他也从来不放过。

啊!父爱如石,在我心中坚不可摧……

这就是我温馨的港湾,一个和谐的家,一个充满阳光的家。

家,是人一生的住所,那些去远方上学的大学生还有那些打工的工人,有谁会说:家,不是他们一辈子的依靠呢?没有人!

我家旁边有一户人家,家里住的是年过三十的老夫老妻。家里的资金不算太穷不算太富,能供起他们的女儿上学便是。他们的女儿是一名高中生了,学习是中等,考上了远离家乡的湖南学校,因距离远每每也就会来两三次,且是放长假的时候。这可苦了那一对夫妻,或许,不只是他们。

这不,是放寒假的时候了,他们的女儿也赶了回来吃年夜饭。那对夫妻见女儿回来了,高兴得都语无伦次了。是呀,好不容易见到了女儿,岂能不高兴?岂能不语无伦次?明明是一家人,却搞得像分隔海峡两岸似的,唉。

一家人围在桌前,快快乐乐的吃着饭。他们的女儿,也极其高兴,时不时的把自己在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父母。我想,其意义应该是不要让他们担心吧。但是,真正发生在学校里的事,又有谁会明白呢?

这顿饭,终究是在和和美美的氛围中吃完了。

饭后,女儿和父母在一张大床睡着。睡梦中,他们的女儿露出了笑容,这笑,像是轻松的笑,又似乎是释怀的笑,但最多应该是甜蜜的。

她,又有了父母的依靠和怀抱!又回到了这个温暖的家。

家像一个保温瓶,虽比不上画的美丽,比不上琴声的优雅,但这就是家,实实在在,在家这块小小的空间里,随时能感受到爱的温度。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甜蜜的小集体,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各司所职,而我却是最终的受益者。放学回家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是外婆为我准备的,用的零花钱是妈妈辛勤工作换来的,还有各式的零食,优良的学习环境……他们对我的爱是如此无微不至,从小我肠胃不好,家里对我的饮食管得很严,可我还是忍不住在外面买一些小零食,因为这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到医院“报告”了,这不这回我又犯老毛病了,又“英勇就义”了,由于医生交代少吃油腥,外婆硬是让我喝了几天白米粥,为国家节省粮食也不至于呀?我爱吃的糖果也蒸发了,为此我整天嘟着个嘴。可我刚好,好吃的又“从天而降”,白米粥一去不复返了。我不禁为我整天阴着脸而感到后悔了。家是为我遮风避雨的大树,家是我心灵的港湾,家是由爱构成的一方净土,在我心里,家是温暖的。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题记

天公不作美,“哗哗”地下着大雨,我的心情也随之而然的不高兴。因为这次的数学我考差了,回去又得享受“竹笋炒肉丝”了,我多么希望时间老人走得慢一点呀。

回到家,我看见爸爸和妈妈正在忙碌地烧着晚饭。爸爸见我回来了,便说:“还愣着干嘛呀,赶紧洗个手来吃饭呀?”“嗯。”我迎合着,然后慢慢吞吞地走到餐桌前面。看见爸爸妈妈那幸福的神情,我尽责备起自己来:唉,数学考了94分,你怎么还有脸回家。

我屏住呼吸,不愿破坏这气氛,可该来的总要来。爸爸突然问了一句:“对了,你的数学试卷呢?考了几分?”我不情愿地掏出那张讨厌的试卷,爸爸看了看,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爸爸说:“先吃饭,吃好了以后我来教你做题。”我惊讶的看着爸爸,平时看到这分数时,爸爸总是暴跳如雷,今天这是怎么了?

正希望时间老人停留在那一刻。

有一首歌唱道:“家是温暖的港湾,有爱的地方再由他才有它。”家里处处充满着爱,我们因为有家才幸福,才感到快乐,同样,学校也是个大家庭。

在我们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氛,有关爱,有友情。一次,在体育课上,我和同学们在一起追逐玩耍,正当玩得起劲的时候,一个同学突然从单杠上摔下来,掉进一水坑里,弄得满脸是泥,我们一边报告老师,一边赶紧扶起他。这时老师也慌忙赶到,看到这情景,也没有责怪那位同学,而是帮他洗了洗头,然后嘱咐他,下次做运动要小心,安全第一,别再弄个倒栽葱了。

同学们的关心,老师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只要我们人人伸援手,处处献爱心,相信我们社会大家庭更加温暖。

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自由幸福的港湾。家是一把伞,遮风挡雨;家是一座灯塔,指引前方;家是一方灵药,苦中有乐;家是一叶扁舟,驶向永恒。

家,见证了你的一生。酸、甜、苦、辣、咸无不被它包罗进去,无论何时,家总是给你依靠最多的地方。

亲情,是家的另一个称呼。有家的地方必有亲情,有亲情的地方必有家。家是那万丈高楼下最坚实的地基,而亲情就是那高楼背后的汗水。

小时候,父母耐心地、一步步地教会你人之常情,从咿呀学语到那深不可测的大道理,父母都是你身后的支持。每一次成功的后面,都有他们那洒满汗水的笑脸。

长大后,开始学着和父母对着干。我们听惯了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为了个性反抗他们,却不知道父母的迷茫与泪水,躲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再大一些,我们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露出了人生最初的迷茫。而家,就像一盏灯,指引着我们走出这片迷茫,远离喧嚣与困惑,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终于,我们有了生命的延续,而家的故事,也在冥冥中翻开了它的第二章。

家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成人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老了,有老伴的地方就是家。

家,是亲情的港湾。生活,因亲情而精彩。

家是驿站,家是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理想,最温暖的地方,有家,就有我们的幸福,有家,就有我们牵挂和牵挂我们的人。

家,无论大小,有爱,是一个家,无爱,也是一个家,家的含义很深奥,家的含义也很简单,一个家庭,有儿有女,夫妻和睦,那是一个无比幸福的家,它处处充满着温馨,处处充满着笑容,处处充满着体贴的话语,这样的家,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爱恋中的男女,对家的意识很淡薄,刚成家,还在幸福的过着二人世界的小夫妻,对家的意识,也是才刚刚开始,只有走入围城,成为多口人家的男男女女,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家的含义。

爱家,是我们的责任,有了家,就有了牵挂,每天,忙碌的身影,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个由两性组成的一个归宿,不论男女,每天的工作,再苦再累,在看到家人的幸福,看到家人的笑脸,听到家人的体贴话语,不再有那么多的抱怨,只感觉自己的付出值得。

家是港湾,家是驿站,朋友们,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各自的江山,付出自己心中那颗永恒的心,赢造出一个温馨浪漫,处处充满爱意的小屋。

家,不仅仅局限于一套房子,一些家具。真正的家,是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是充满欢乐的殿堂,是风浪中心灵的港湾。这是一种基于物质基础上而超越物质的一种精神依托。每当吃罢晚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读书看报说新闻,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偶尔的一天,为了取一件东西,妈妈打开那只总是静静地立在墙角的旧木柜。在我的记忆中,它很少被打开过。我好奇地紧挨在妈妈身边。啊,原来柜中都是爸爸妈妈年轻飞扬时的照片,还有书本、结业证书、荣誉证书等……这时,我看到有一叠厚厚的信纸,用纸袋包装着,使我看不清什么内容,它无声无息地挤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我拿起它,满脸狐疑地问道:“这是什么?”妈妈看了一眼回答:“你爸爸的。”我又去问爸爸,他抬起头,想了老半天,才回答:“想不起来了,可能是草稿,拆开来看看吧!”我拆开了它,里面存放的是爸爸发表过的作品的剪贴和一叠叠的手稿,全是爸爸的笔迹。我惊讶极了,爸爸不光会写通讯报道,还会写小说?我又满脸疑问地把头转向爸爸,爸爸让我读读,我读起了那篇小说,而爸爸则沉浸在过去的往事之中。过了许多,他依然不发话,似乎在回答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20岁那年写的”。“天哪!”我居然不知道。此时,我看见爸爸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天真,从未有过的灿烂,又仿佛回到了热血奔放的年轻时代。“爸爸,你文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发表?”我终于提出了刚才一闪而过的念头。我看见了爸爸的目光似乎一亮,又犹豫了一下,说:“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我追求的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并不是一定要成名成家。”从那天以后,爸爸一有空就改作品,望着改好的作品,爸爸像小孩子天真般地笑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因为这是我的作品”。“但是这作文已经有点过时了,你难道不难过吗?”我又试探道。我原以为爸爸会沉默了,想不到他马上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困为我曾经年轻,才拥有了这篇小说,虽然时代变了。但我曾经拥有,现在还是‘拥有’,我满足了。”的确,对于爸爸而言,曾经的拥有使他一辈子都有了回忆,就不会有失落。这就够了。这时,我忽然想到,我现在是否应该写下些什么,保存到像爸爸那样的年龄再来重温一回。那时,它也将会是我“曾经的拥有”,我的家里,原来还有这么一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稿纸,见证着一家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在爸爸的影响和指导下,我对写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写作水平有了提高。晚饭后的话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写作话题,家中又增添了不少的文学气氛。我拥有一个家,要问尘世间最珍贵的感情是什么?那就是亲情。融洽的亲情构造了一个快乐的三人世界,使全家在晚饭后的聚会中得到了心灵的愉悦,我爱这个家,爱这个快乐的三人世界。

家,心灵的港湾,身心永远的净土。每每在外遇到挫折,身后那股力量便越发觉得强大。原来以为,没有理由的爱是苍白单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直到那一瞬间,才懵懵懂懂的理解了“爱”的含义,恍恍惚惚的明白了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一直相信母爱是最伟大,最不求回报的爱。对这一点,我至今仍深信不疑。可随着渐渐的长大、成熟,就越发对母亲那充满慈爱的叮咛不置一词。每当学校组织出去玩时,我便会一面应付着母亲的嘱咐,一面整理着东西。回想起来,从前的点点滴滴像电影般在脑海里显现。从记忆海洋的美丽涟漪里看去,却突然猛地一惊:儿时对母亲的敬仰现在为何烟消云散、不知去向?儿时心目中母亲那高大慈祥的形象为何变成了现在的啰嗦?儿时的亲切为何变成了现在的严肃?每每与母亲提出独自上下学的要求时,母亲总是笑而不答。苦苦哀求之下,母亲终于勉强同意,在提醒我注意安全的时候毫不掩饰地把担心写在脸上。 相对于母爱来说,父亲给予我的爱则更加深沉。 如果母爱是一杯甜蜜的糖水,那么父爱就是一杯香醇的咖啡;如果母爱是奔流不息的小溪,那么父爱就是博大宽广的大海。母爱是细腻甜蜜的,父爱是深沉博大的。母亲时而像一个活泼亲切的相知好姐妹,又时而像一位严厉苛刻的英国女教师。父亲在我心目中不是一位严父,而更像一个朋友、一位英雄。回望昨日在异乡那门前,唏嘘的感慨一年年,但日落日出永没变迁。这刻在望著父亲笑容时,竟不知不觉的无言,让日落暮色渗满泪眼。如果母爱是仲夏里群星璀璨的夜空,那么父爱便是隆冬中没有星辰的苍穹。每当我望着父亲的眼睛时,便会有一种错觉。让我觉得那双眼睛后面是一口大的井,储满了回忆和长期坚定的思考。而它的外表上却闪烁着现代的光芒,像阳光在树海外层的叶片上,或在深湖涟漪间闪烁。 那还是二年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与母亲提出自己上下学的要求,可母亲却总是一连慈爱地看着我而并不回答。渐渐地,理直气壮变成了软磨硬泡。当母亲终于答应时,内心便如脱了缰绳的野马一般,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我呼吸到了更多自由清新的空气,小小的心灵便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如同春风拂面。 放学了。走出校门,环望四周。并没有发现父母那熟悉的身影,内心便如脱兔般兴奋。平静的外表竭力掩饰着兴奋的内心。沿着无比熟悉的道路一步步走过。不知怎的,往日里漫长的道路此时却觉得无比短暂。掏出钥匙的一刹那,耳畔却突然星期那熟悉的声音,欣慰却又带几分调侃:“不错啊,能自己回家了……” 就这样,每天都靠着双脚奔波于家和学校之间。走过了百花齐放的暮春,走过了艳阳高照的仲夏,走过了红叶似火的深秋,走过了银装素裹的隆冬。年年月月,踏过了不明世事的三年级,踏过了天真烂漫的四年级,踏过了颇有压力的五年级。 记得六年级是学校组织春游,凌晨三点在学校集合。为了不惊醒熟睡中的父母,我悄悄叫醒了同房间的同学,蹑手蹑脚地走出了家门。回眸一瞥,整栋楼都笼罩在凌晨的暮色之中,而那无比熟悉的位置却亮着灯,两个人影伫立在窗前。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前路的黑暗此时此刻也变得光明。真幸福,这么多年来可以一直行走在他们的目光中。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总是罗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仍记起温馨的一对手,始终给我照顾未变样,理想今天终于等到,分享光辉盼做到。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永远未退让,决心冲开心中挣扎,亲恩终可报答。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论文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两区九市”,分别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重要节点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据新华社18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到2035年,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2月21日上午,粤港澳三地政府将在香港举行宣讲会。 明确港澳广深为四大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香港的规划为: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对澳门的规划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对广州的规划为: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对深圳的规划为: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此外,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到2022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亮点 基础设施 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 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创新通关模式,更好发挥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作用。研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要陆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验通道,进一步便利港澳与内地居民往来。研究制定港澳与内地车辆通行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进交通物流发展。进一步完善澳门单牌机动车便利进出横琴的政策措施,研究扩大澳门单牌机动车在内地行驶范围;研究制定香港单牌机动车进入内地行驶的政策措施;完善粤港、粤澳两地牌机动车管理政策措施,允许两地牌机动车通过多个口岸出入境。 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发展 三地高校探索学分互认 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 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研究探索三地幼儿园缔结“姊妹园”。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顺利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城市管理 探索澳门社保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 推进社会保障合作。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探索澳门社会保险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长者社会保障措施的可携性。研究建立粤港澳跨境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开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合作。研究为符合条件的珠三角九市人员赴港澳开展商务、科研、专业服务等提供更加便利的签注安排。 就业创业 研究港澳中国公民报考内地公务员 《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方面则提出,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完善有利于港澳居民特别是内地学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在珠三角九市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扩宽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空间。 具体而言,将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并逐步推出更多试点项目及开放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延伸 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半年 港澳特首进中央决策组织 在昨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发声。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正式亮相是在2018年8月15日,当时该领导小组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2018年3月27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出席在香港举行的广东省2018年迎春宴会提及,她2017年在北京述职时就提出,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一个统筹领导小组,在中央层面上对湾区的发展做高层设计。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前,两位港澳特首频访内地。从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林郑月娥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先后实地考察、访问深圳、中山、珠海、惠州、广州等城市;2018年6月至7月期间,崔世安率领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团,就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事宜,先后分三次赴珠三角城市交流。2018年6月底,韩正在北京分别会见林郑月娥和崔世安,时间相隔仅仅一天,且主题均为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听取意见和建议。 声音 粤港澳共建 国际一流湾区 昨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表谈话。该负责人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将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推动规划蓝图中的各项美好愿景落到实处,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进粤港澳三地民生福祉,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8日表示,欢迎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并感谢中央在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中重视香港特区政府的意见。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第二,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言人办公室18日发布新闻稿表示,澳门将发挥所长,与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调发展,为澳门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大环境,注重强调惠及普罗市民,强调建设优质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的获得感。近期将在澳门陆续举办关于大湾区议题的宣讲会、座谈会,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

港澳与内地融合共享发展机遇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之的起点,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区域,蕴含很大的发展机遇。一、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2017 年末总人口约 7000 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为:到 2022 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 2035 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所以从现在至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无论从房地产业、商业、制造业、创新产业及至金融、教育、文化各领域,发展机遇无处不在,前景广阔。四、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的三大要点:一是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二是轴带支撑。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三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从空间布局上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和抓住机遇,正是共享发展机遇的汇合。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致力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这些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正是人才、科技和国际化创新的融合发展,必然带来从经济、社会和生活上的重大升级进步。六、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一个重点是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此外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和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等方面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七、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 , )、3D 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此外在金融、证券、保险业等方面都有重大规划。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优化珠三角地区“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及创业补贴扶持政策,必将加强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共享。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共享时代发展福利,属于每一个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把握机遇的人,人才成为未来的最大希望。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论文

特区我妈这个学成功,它的根本原因还是有站在论文,并且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进行更好的争取吧,现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此外,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 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

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

深圳经济特区心得体会

“看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我的感触很深。深圳再出发,创造新的“中国高度”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这是一个新征程再出发的闪亮起点。放眼全球与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发展始终会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那么深圳特区怎么会取得了这个成功啊?个人觉得主要就是说国家对它的开放政策好

大学生看待粤港澳大湾区想法如下:

大学生认为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因为大湾区的很多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所以他们商业体系越完善越能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这样子可以给很多的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岗位,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份生活方面的保障。

现在的大学生看待大湾区往往更加看重这些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这样子可以给社会提供很多的内在价值和潜在的发展动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优势:

1、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港口城市群,拥有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珠海等5个亿吨大港。

2、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公路建设非常完善,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交通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一些人群的出行需求。

3、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冲撞是比较丰富的,很多外国的经商人群都喜欢在这些地区经商,并且创造就业机会。

中国港湾建设期刊

1.中国港湾建设

通部优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中国港湾建设杂志主要刊登港口、航道、水运、桥梁及港口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理论,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报道国内外有关港湾建设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

2.港工技术

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地港口工程设计及建设的科技信息,为港口工程基本建设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创造条件,为提高港口工程设计质量、技术水平和工程效益服务,促进水运建设行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

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录。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主要反映在船舶运输系统、船舶设计、船舶自动化、船舶电站、交通工程、环保工程、港口工程、电子信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仪器设备、航运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4.水运工程

面的方针、政策;重点报道港口、航道、航电枢纽、道路、桥涵、修造船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勘察、规划、设计、科研、施工、监理、水运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及技术改造成果和主要经验教训。

5.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铁路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深圳市地铁三号线投资有限公司、...

已经查过了,不在核心目录当中。可以找找其他同类的是不是有核心的。图示是查询之后的结果:可以查看核心刊这一栏,没有任何显示信息。

不是的 只能说曾经是被中文核心收录的 现在不是了 如果是核心期刊上面或有红色的标注的

台湾统一主题的论文

两岸关系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关系的简称,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两岸的关系1500字论文篇1 《浅析两岸关系新发展》 摘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 文化 、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个中国;和平;新发展 一.两岸关系历史概述 宝岛台湾,自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到现在380多年,一直过着风雨飘摇的日子。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解放战争之后,国民党残余溃逃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家乡不能回,亲人不能相见,两岸人民再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屡抛橄榄枝,两岸关系在艰难地前行着。两岸关系可以用“民间热,官方冷”来形容,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1988年,范光陵率台湾第一个经济文化访问团到大陆访问,开创了40年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先河。1987年11月2日台湾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海两岸人民打破以往隔绝状态、开始展开正式的交往,两岸关系迈入民间交流的阶段。然而,1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胡锦涛同志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 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 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时事报岸告人大民学交生流版法律化。此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两岸领导人共同努力,推进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化两岸关系、促进两岸最终走向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需要。 二.两岸关系进展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 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三. 两岸关系的未来 (一)近期台湾的“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遭滑铁卢。尤于蓝营大败,再加上时间紧迫,在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当中,两岸可作的事可能将极为有限。 先来观察时间的安排。在选后新的当选人将在12月25日就职,这刚好已近年底。六周之后,又是过农历年,因而也难有何作为。农历年过后就是三月份了,日前民进党已宣布,届时将会推出2016的候选人,而国民党若要初选,那也就必须开始准备。因而,上半年已过,而在下半年就已经进入选举期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选举必须在一月份进行,因为新任“立委”必须在3月1日就职,而“立委”选举又是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同举行。易言之,自地方选举后至2016“大选”,总共也只不过13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这些时间都已经被切割,在两岸方面,确实难以有所作为。 虽然如此,卡在“立法院”的服贸等法案要通过的可能性却会增加。因为这完全掌握在民进党手中,而民进党已势在必得,故也不会为了2016的“大选”而过于开罪于企业家。尤其,若民进党解除封锁,让这些协议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同时亦可获得部份的功劳,有助于2016的“大选”。 (二)201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 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和支持。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希望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在既有共同政治基础上继续努力,相向而行,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前行。 四.启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全体中华民族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1-14.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12-17讯. [3]华夏经纬网:汤绍成,夜话宝岛,2014-12-17. [4]郑必坚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N],新华社,2011-03-16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2 《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形势与政策应当说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青年人比较关注新闻时势发展趋向,关心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因为有些政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 毕业 分配或是其他牵涉个人利益的问题。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和生理成熟的快速成长时期,对于新事物好奇心较强,接收能力也较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形势与政策课有许多真实的教学实践却是在听会议、看电视中进行的,许多学生也认为只要经常看新闻报道,注意关心国家大事,就可以掌握此课程。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待某一事件经常仅从个人观点作一些肤浅的讲解,缺少对引发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理论性 总结 ,讲形势不是看表象,谈政策没有真正从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从纵向的社会形势、从横向的国内外形势等多种因素来看待。 许多学生存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模糊认识,认为与自己无关的根本不用听;与发展前途有关的,也是只看表象,没有了解事物的本源。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有许多大学生关心的就是自己的专业与就业,或是发展前途,或是就业待遇是不是自己的期望。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前景不妙或薪酬不高时,有许多学生仅把拿毕业证当成就业的“门票”,不从深层次上研究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更没有对自己做长期的就业计划,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细心解读形势与政策。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多数同学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恶补,并且学习内容有局限性。以下是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首先,授课教师大多身兼多职,人员关系复杂,且大多较分散,难按计划规定进行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这些教师有的是本校的在职行政人员,在这些任课教师中,有许多人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认识就出现了偏差,也不具备充足时间很好地备课,走过场的不在少数。其次,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资格难认定。由于目前没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性的规定,仅有大纲性的教学指定目标,因此,对于教师任职资格考核、教学内容评估、教学质量监管等都存在种种不利的因素。教师往往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很少对自己讲解的内容作出评估,更没有进行自我总结。学生也把这些课当成消闲课,自认为对于当前形势很了解的也不在少数,遇上教师谈到某些问题抱怨多。学生与教师的种种现状,也决定了课程很难达到某种深层次的效果,难于对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和管理。 再次,没有紧跟形势和政策的相关教学大纲和具体教材。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学习会议精神的课程,也不是仅仅读读政策而已。我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全国 教育 教学领导小组也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没有相对完整、稳定的统一学习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 报告 》作为参考教材,没有完整系统的大纲明确指定学习内容。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 方法 第一,从高校管理层面上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并从管理理念上重视该课程,提高思想认识,要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纲深入细化在具体管理 措施 上。管理层的重视会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具体推进,比如规范制订该课程的管理制度、评估标准、教师资格认定等。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高校制订可行性的方案后,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形势与政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国家没有相应配套教材的情况下,灵活结合时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要点、 热点 问题,构建从“话题”→国家相关政策或法律、法规→现行“话题”优点与缺陷→改良建议等一系列规范模式。避免泛泛而谈的无边际讲课方式,反对没有任何标题的授课形式。话题与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与学生自身紧密相关。既能够上活课堂,也能让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对社会问题有个深入的看法,对国家政策也有个初步完整的认识,也能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兴趣,鼓励学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了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前途应有的历史使命。 第四,构筑良好的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理念。在全校统一认识,正确对待,并且坚持不懈地实行长期有效的教学理念机制。众所周知,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势变化决非偶然。同一时期重大历史进程常常决定一个社会的进步或倒退,作为社会未来生力军的大学生来说,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用把必修课当成可有可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的思想意识去学习,这显然是一种肤浅的学习观念。结合实际,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有必要将相关重要政策内容引入课程中去。实现时势与政策的紧密结合学习。要真正学而致用,学而会用,学而切行。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清醒认识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要担负的历史重任,这也是构筑良好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根基。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3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整合的几点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教学中陷入了困境。我院《高职院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本课程的实效性,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1 整合的原因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与 其它 课程相比,具有政策性、时效性、理论性、现实性的特点,内容信息量大,与现实联系紧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包括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又包括党和政府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考虑如何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如有的研究者谈到要提高教师素质,最好由专任教师任教,同时要求教师知识结构要多元化,要有经济学,法学,外交学校,历史学等专业背景。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时政讨论,定时组织学生收看新闻,以板报、短信、微博等形式发布每日要闻。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才会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必须建立固定的 社会实践 基地。这些研究者要么讨论《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学,要么讨论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是分开的。理论教学基本由教师主导,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形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安排的课时少,二者有渗透,但教学的空间和模式不同决定了这种渗透并不多。这种教学功能的定位与分工确实比较合理,且易于操作,但无论是在功能定位还是教学设计上,并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与融通。因此学生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还是不高,教学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2 如何进行整合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 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是由各个学校参照中宣部提供的指导意见,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这门课程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会存在混乱的现象,但同时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当前热点,所在地区的发展,甚至任教学校的学生专业情况等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将选择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让学生选择,得票数高的专题确定为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每年抽取一部分学生代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来,每个专题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关注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代表讨论之后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势必能引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了思考,甚至争论,这也是一种实践。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首先,教学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后,在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这些专题可以由教师来讲,个别专题可以由学生来讲,配合一定的奖励措施,学生一定积极参与。学生在准备专题的过程中会查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能力,对本国、本省、本市的情况会进一步的了解。 其次,必须争取在每一堂课上设计一到二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好是当前热点问题。如讲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涉及金融方面改革时,可以让学生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余额宝”。 再次,围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组织各种座谈会、演讲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也可与团委、学生会合作开办相应的社团,有些专题交给社团来负责,轮到某一专题时,邀请社团成员来为学生作报告。 最后,我们将每年高校都会举办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形势与政策”课结合起来,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举行座谈会,谈谈自身的体会,感想,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以上这些教学形式,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做学生讲”,这些学生的见闻必然对其他同学的心灵产生影响,因为是自己的同学,他们的话更加可信,比听教师讲效果更好。 将社会实践基地与网络作为教学空间 以往的《形势与政策》教学环节中,受师资力量、学校条件,经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的教学空间都选用在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中进行,一次性受众 面相 对较大,仅凭教师或专家或学生的讲解,即使运用多媒体设备予以教学辅助,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引起大多数学生对教学的共鸣,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从而降低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空间的开放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将该课程的教学空间扩大到教室以外的环境中去。如讲民生问题这一专题时,我们就与团委和各系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与常州社区居委会联系,甚至带领部分学生到社区作调研,回来撰写调查报告,讲这一专题时,请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调查报告,看看常州市在民生问题上才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都喜欢在网上与人交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利用社科部创办的网页,我们专门开辟出“形势与政策”师生互动专栏。教师在这里接受学生的访问,解答学生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困惑。 猜你感兴趣: 1.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范文 2. 2017关于两岸关系的形势政策论文3000字 3. 2017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1000字 4. 台湾问题与中国前途 1500字政治论文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台独”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国际背景,而台湾当局拒绝和谈、限制交往、在国际上推行“双重承认”和“两个中国”的政策,又实际上为“台独”活动提供了条件。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 某些国际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和岛内的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制造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坚信,广大台湾同胞是要求国家统一的;台湾朝野政治力量的大多数也是主张国家统一的。在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下,上述障碍和阻力一定可以排除,两岸关系一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 .来源: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1)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如何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日前,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国共两党关系史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和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台港澳局,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围绕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者们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与会专家指出,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