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发布时间:

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诸位对上面4位才俊有印象么? 他们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京城IT四少”,从左至右依次是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 他们都是“80后”,在2006年被媒体推崇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从而名闻全国,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事业偶像。 转眼十多年过来,戴志康、李想、高燃目前依然是行业标杆人物,唯独茅侃侃己经在几年前自杀辞世。 “IT狂人”茅侃侃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下面就看看他的人生故事。 在业界,茅侃侃有“混世魔娃”的称号。 1983年5月,茅侃侃出生于北京,家境普通,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公司普通职员。 茅侃侃是家中独生子,自然很受父母宠爱,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难免有任性一面。 茅侃侃和同龄学童最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玩电脑,这是因为父亲是工程师而家里有电脑的缘故。 而且,茅侃侃痴迷电脑,父母也是持赞许、支持态度。 通常,茅侃侃都是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晚饭后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往往到12点才罢手。 如此的痴迷与拚劲,茅侃侃自然是电脑高手。 他不仅网络 游戏 打得好,而且到12岁的时候,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玩法,还能自己动手开发一些小程序,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上定期发表文章,这是当时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1995年9月30日,我国社交平台的领跑者“瀛海威时空”投入运营,还在读初一的茅侃侃就申请成了它的首批论坛版主,也是最年轻的BBS版主。 在瀛海威时空,茅侃侃犹如鱼儿得水,他热衷于他的程序论坛,总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 在周末,他还组织联谊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探讨行业发展。 在校内(北京育英中学),茅侃侃也是电脑“大咖”,那时候,以他为主力的校代表队常常参加北京市的各种计算机比赛,难遇对手。 毫无疑问,学生的主体任务是文化学习,茅侃侃在副业(电脑)上花费时间太多,势必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 读到高一,茅侃侃的“麻烦”不期而至: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还是不及格,于是,按照相关政策,他的高考资格没有了。 这样的事在北京育英中学是史上第一次,众人愕然,他的家人同样难以接受。 茅侃侃反而心中窃喜,因为他早就想不读书,专注电脑了。 父亲通过关系安排儿子回老家(四川成都)重改学籍,重修外地课程,以图“曲线”重获高考资格。 无奈茅侃侃的去意己决,在老家学校没停留多久就返回北京,作为辍学生,正式步入IT江湖。 茅侃侃“自绝”读大学的机会,他的母亲内心难免难过与失望,但是,母亲还是给了儿子安慰与鼓励:“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择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 茅侃侃曾经说,母亲当年的这些话后来一直在自己耳边回响,激励着他一步步地往前走。 辍学后的茅侃侃更加专注电脑! 2000年下半年,17岁的茅侃侃连续考取了微软和思科的计算机认证,这两张证书在当时含金量非常高,极少部分人才能拥有。 尤其是微软公司的认证考试,号称“全亚洲最难”。 难度极高的认证资格和中学地理会考,谁难谁易,对茅侃侃来说,关键还是在心态上。 有了牛逼认证的茅侃侃顺利在一家网站找到工作,和一大群高材生朝夕相处,月薪3600元,在那时的IT行业,这个价位属于中档水平。 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也就是在他的同学正在课堂专心学习的时候,茅侃侃先后换了六份工作,工作不稳定。 他在网站、 游戏 公司、研发机构、电视台等地方工作过,其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落脚点是北京市科委软件中心。 2003年,“计算机高手”茅侃侃被招聘进入北京市科委软件中心。 他参与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京数字 娱乐 产业基地项目立项工作。 那个时候,正是数字 娱乐 、动漫、 游戏 概念火爆的年月。 以创意立世,极具IT天赋的茅侃侃敏锐地想到了“真人实景数字 游戏 ”概念。 所谓“真人实景数字 游戏 ”,就是把网络 游戏 搬到线下,模仿其后台数据运行,但用实景、由玩家实际扮演。 天时,地利,人和! 茅侃侃的创业构想得到林琪(中国时代远望 科技 公司副总裁)赞赏,因为这很符合他们公司的发展方向。 2004年下半年,中国时代美兆数字 科技 公司(MaJoy,取名“MaJoy”,意即“魔幻(Magic)+乐趣(Joy)”)在北京注册成立,中国时代远望 科技 公司(国企)占股75%,绝对控股,林琪出任董事长,茅侃侃以技术及智力出资,占股25%,出任首席构架师和首席运营官。 此时,茅侃侃21岁,是当时我国最年轻的CEO。 未来可期! MaJoy概念超前、新颖、独特,很受年轻人欢迎,项目大获成功,从试运营到5年后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带来15亿元的营收。 2006年,投资过亿的Majoy欢乐城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投入运行,引起业界轰动。 茅侃侃的人生达至高峰! MaJoy是茅侃侃一手打造的公司,公司的成功也意味着他的功成业就。 在财富方面,人们估算,占股25%的茅侃侃身家己经过亿元,他再次诠释了“点子是黄金”的财富神话。 在荣誉方面,由于登上央视的 财经 栏目《对话》和《经济半小时》,以及《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报道,茅侃侃成为80后创业的领军人物,以及网络上炙手可热的偶像,一时风光无限。 花无百日红! IT行业历来红火,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惨烈。 起初,茅侃侃的Majoy一技独秀,但是不久就有大量同质化的真人CS 游戏 进入,市场份额迅速摊薄,Majoy的业绩遭受重挫。 另一方面,也正如后来茅侃侃所说的:“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我不是一个会管理的人。”他被塑造成80后创业代表后,年少得志,难免会变自大、孤行、狂妄,而这些所为都是会得罪同事乃至顾客的,也就是要影响公司的经营。 还有,虽然Myjoy是茅侃侃创办,但是它是国企控股的企业,性格天马行空的茅侃侃越来越不适合当中的氛围,和董事会闹翻,与其他高管分歧,尤其是到了2009年,和他关系密切的Majoy董事长林琪己届60,即将退休。 基于种种不利原因,2009年底,26岁的茅侃侃辞去Majoy的所有职务,退出自己创办的企业。 茅侃侃离开后,Myjoy也随之走向没落,或许,如果茅侃侃坚持,它会撑多几年。 茅侃侃的这次创业,在财富上他取得成功,毕竟他不是大亏离场,在志向上他失败了,毕竟他的创业未能延续下去。 离开Myjoy的茅侃侃只有26岁,却己经是IT行业响当当的人物,因而不少行业大佬都向他张开欢迎的双臂,包括大名鼎鼎的腾讯公司。 茅侃侃不想打工,尤其是不想离开北京。 于是,他成了中澳凯尔 健康 服务咨询的合伙创始人兼COO。 这次经历,值得一说的地方不多,总之是一句话:不成功。 不过,由于业务关系,难得静下心来的茅侃侃抽空写了两本一度成为畅销书的作品:《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像恋爱一样去工作:一个80后新贵的“成财”之道》。 茅侃侃的文笔与思路挺不错的,比如在《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读者分享了创业路上的各种心得。书中将各种创业策略与人生道理融入年轻人最熟悉的事物中,思路飞扬跳脱,语言幽默给力,给读者以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与关于创业和成长的生动启示。 退出中澳凯尔 健康 ,茅侃侃和郭洁清推出了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的APP“哪儿堵”,同样没能取得成功,当然也没有大败。 到了2014年,茅侃侃年逾30,不再是青葱年华,他涉足电竞行业,加入GTV( 游戏 竞技频道),出任副总裁,负责视频等业务。 作为高级打工仔的茅侃侃取得不俗的业绩,把GTV的净利润翻了4倍,成为当时市场上最赚钱的电竞公司。 与此同时,电竞行业的发展潜力让茅侃侃兴奋不己,再次创业之心呼之欲出。 2015年9月30日,北京万好万家电子竞技传媒有限公司(万家电竞)注册成立。 这是32岁的茅侃侃联手上市公司“万家文化”的实际控制人孔德永创办的,万家文化出资460万,占46%股份,孔德永任法人代表,茅侃侃出资340万元,占34%股份,出任CEO,另三位股东分别出资50万元(这150万元也由茅侃侃代出)。 大股东“万家文化”只是履行出资义务(340万元),万家电竞的全部业务由茅侃侃及其经营团队操办。 从万家电竞成立到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换主,两年多时间,身为法人代表兼董事长的孔德永只来过万家电竞两次,而且每次不到半个小时,虽然这个可以理解为彼此间的信任,但是这样的合作关系也注定了茅侃侃的前路势必难行。 再次创业的茅侃侃激情高涨、信心满满! 万家电竞成立伊始,茅侃侃就定下了公司发展战略: 游戏 发行、网络综艺传媒两块业务 11月18日,也就是万家电竞成立不到2个月,它就和优酷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共同打造电子竞技和 游戏 文化IP,并围绕打造的IP开展经纪业务、电子商务等业务。 同时,万家电竞还向优酷出售了一款 游戏 《余烬战争》的版权,获得了约700万元的收入(这成为万家电竞史上最大的一笔收入)。 初战告捷,振奋人心! 但是,接下来挫折不断出现! 随后万家电竞和腾讯视频合作出品综艺栏目《213 星座 编辑室》,但只播出五期就结束了,另一档节目《铁屋 游戏 》也只到了出样片的阶段,最终没有上线播出。 万家电竞在2016年初发行的《心跳战姬》《九州无双》两款 游戏 新产品也在开启内测后不足1年就相继停运。 随着SNH48、1931等国内女团的融资风口出现,众多资金争相效仿。 在母公司“万家文化”的旨意下,2015年底,万家电竞也开始打造号称是中国首个 星座 女子偶像团体的Astro12。 女团项目是烧钱的,单是团队(女团成员12个人和3个工作人员)在日本的三个月集训、生活,以及音乐和MV的制作等费用,就超过700万元人民币。 公司运营成本大,不到一年,账面上的1000万很快就用完,另一边,成立以来,万家电竞一直处于亏损之中。 大股东“万家文化”的资金支持极其有限,资本市场就是如此的现实、自私、趋利。 为了创业理想(谁也不想半途而废),也为了美好明天(但愿风雨过后是彩虹),茅侃侃咬咬牙,艰难前行,不惜自筹资金投入。 自2015年11月起,茅侃侃通过抵押房产等方式凑出2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撑公司运营。 于是,茅侃侃越陷越深,也越来越难自拔。 公司能否融到资金因而变得至关重要。 融资,也是万家电竞成立伊始的发展战略,然而,折腾了一年也没有融到什么资金。 2016年底,影视明星赵薇旗下的龙薇传媒宣布收购万家文化,而且,赵薇团队也表现出对电竞行业的巨大热情,这些无疑给茅侃侃送去非常大的期盼。 谁知道3个月后,眼看收购就要成功,高达50倍杠杆的这次收购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方案被否决。 这对茅侃侃是当头一棒! 虽然如此,希望还没有破灭,赵薇团队离开没多久,祥源集团又如约而至。 在2017年8月,双方达成交易,万家文化卖身于祥源集团,更名为“祥源文化”。 然而,祥源集团不愿接手万家电竞和背后的负债。 已经苟延残喘的万家电竞,再次遭受了致命打击。 当时,茅侃侃正商谈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投资方要作为大股东的祥源文化要先在此次融资中投资2000万元,投资方再投资3000万元。 这一方案被祥源文化断然拒绝。 10月8日,祥源文化新团队告知茅侃侃,称万家电竞不符合祥源文化发展战略,且持续亏损,不利于上市公司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计划在十月中旬左右完成万家电竞从上市公司剥离。 这就是资本市场的残酷! 这意味着,万家电竞彻底没救了,内心失望至极的茅侃侃在10月9日就决定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虽然作为大股东的祥源文化己决定抛弃万家电竞,但是在破产清算上却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希望万家电竞破产清算前,先让祥源文化从公司退出。 大股东的这个举动致使万家电竞没能及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创业失败都会对创始人带来沉重打击,尤其是这次,对茅侃侃的打击更大! 首先是精神上的挫折,满腔的激情与期望转眼就没有了,而且,此时他己34岁,不能和20来岁时相比了; 其次是财富上的损失,以前的创业都只是伤及皮毛,这次伤及筋骨了,他负上了过千万元的债务。 公司拖延破产清算,对茅侃侃而言,犹如往伤口上撤盐,因为此时的万家电竞己是哀鸿遍野,如此“惨状”无疑不时震撼他的内心世界。 这状况越早结束越好,但是事与愿违。 进入11月,万家电竞因为无法支付相关房租、电费等费用,办公场所被物业进行断电,万家电竞进入“暂停经营”的状态。 另一方面,万家电竞60多位员工己经欠薪2个多月,他们提起了仲裁(朝阳区劳动局)。据估算,在不包含离职补偿的情况下,万家电竞欠薪220万元,如果算上离职补偿就不止这个数。 对员工的欠薪,茅侃侃是很在意的,他曾多次表示:“拉到投资后要首先还欠员工的钱”,无奈有心无力。 2018年1月24日凌晨,没有任何先兆,35岁的茅侃侃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这天,原本也是法院开庭审理万家电竞欠薪案的日子(随后延后开庭)。 23日晚,茅侃侃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茅侃侃一走百了! 他还没成家,父亲2006年离世了。 他留给母亲的遗产是一套房子,更多的是债务,而且债务远超于遗产。 茅侃侃的20多位生前好友(包括“京城IT四少”中的高燃、李想、戴志康)集资583万元为茅母办了一家公司(北京因侃而聚 科技 有限公司),来保障老人今后的生活。然而,募集资金中的457万元被法院作为债务强制执行,从而又引起法律纠纷。 茅母后来在搬家时才发现茅侃侃自杀前留下的遗书。 茅侃侃在遗书中记录了创业的艰难与过程,创业热情无人支持的心情。 遗书显示,他的自杀与万家电竞资金链断裂有关。 唉,只有深深的叹息!

《时代周刊》发表题为“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的专访,对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行了深度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成为本期《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人物,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文章称,1992年,当时这位百度CEO还是位发音不清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申请计算机研究生课程。面试教授问他:“你在中国有电脑吗?”,一句话让这个年轻人惊呆了。“我非常尴尬”,49岁的李彦宏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咧嘴一笑,“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证明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机产业”。

八年后,他做到了。2000年,李彦宏创立了百度,这个搜索引擎今天仅次于谷歌,在中国占有8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百度”的名字来源于13世纪的中国诗歌(众里寻他千百度),如今已经发展为600亿美元的巨头,只有马化腾的腾讯和马云的里巴巴能与之竞争。

今天,百度地图为每个中国司机提供导航服务,百度搜索启蒙每一个学生。没有人再问李彦宏,中国是否有电脑了。

目前,百度正在全力投入AI人工智能。在此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表达过对AI的担忧,他认为无法控制的AI对人类将构成“根本”的威胁,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担心,AI会成为“人类的终结”。

但李彦宏并不同意上述说法,他表示:“人类总是有能力把世界变成一个安全的地方。”

人们对AI的担忧还不止是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目前该技术已经为人类提供自动化的收益,无人驾驶技术或许会很快被用于长途运输,这也意味着可能有1600万中国卡车司机失去工作。

李彦宏表示,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当技术改变世界时,就会失去很多工作机会,比如蒸汽机的出现。你不能改变这一点,你可以做的是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更多新工作。”

如今,李彦宏的使命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叱咤上海滩的青帮大佬杜月笙,曾有这样一个体会:人这辈子,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和情面。 人前明星,人后资本,把“三碗面”都吃透的黄晓明,注定会比杨颖更“幸运”。 放眼当下的 娱乐 圈,有人能将这“三碗面”做到八十分,已经实属不易。而黄晓明的星路之所以能比杨颖强,恰恰是在这“三碗面”上下足了功夫。 有此保驾护航,何愁前路有忧。 黄晓明可以说是 娱乐 圈中一个颇为“神奇”的存在。 陈坤和邓超,是黄晓明在 娱乐 圈中直接对标的两位“老对手”,他们都胜在稳定发挥,而且有能拿得出手的国民佳作,相较之下,黄晓明则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论演技,出道20年,他的演技忽高忽低,无处可论。好不容易攒下几个风评不错的角色后,他总能再接几个油腻的霸道总裁“犒赏”自己,将先前积累的好评打回原形。 论颜值,出道之初也是意气风发的玉面英俊小生,自从沦入霸道总裁的泥沼,在中年油腻的浸染下,颜值也是起伏不定。 事实上,黄晓明演技和颜值的低谷,很大程度上都源于这些年来他对“霸道总裁”的执念。被反噬、被差评,“霸总”人设一度让黄晓明沦为 娱乐 圈中的笑柄。 殊不知在现实里,“幸运”的黄晓明,是一位实打实的“霸道总裁”。 论赚钱能力,能跟他比的男星屈指可数。在2020年德塔文公布的“艺人商业价值榜”里,黄晓明凭借《鬓边不是海棠红》翻盘,位居艺人榜第五位。 不过这样的商业价值,还仅仅是基于演员的身份。其实,早在许多演员还在老老实实演戏,勤勤恳恳充当资本“工具人”时,黄晓明就已经未雨绸缪,上位成了风投人。 披荆斩棘的路上,黄晓明拿着原始股开工作室,成立投资基金。论投资眼光和魄力,黄晓明斩获的成绩在 娱乐 圈有目共睹。 与年少成名不同,黄晓明进入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时间不算早。 早年凭借《大汉天子》声名鹊起的黄晓明,后来凭借电影《风声》中的大反派又惊艳了观众。2007年,黄晓明加入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华谊兄弟,成为其旗下艺人。 演技、奖项、资本、人脉,方方面面都拿到“高配”的黄晓明,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彼时的他,是同期男明星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黄晓明跻身一线明星行列的时候,大量热钱还没有一窝蜂涌入 娱乐 圈,明星片酬还没有达到动辄大几千万的疯狂程度。 说到这,就不得不佩服黄晓明的眼光和魄力。就是在这个当口,华谊上市,抱紧大树的黄晓明,实现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黄晓明不惜举债,以三元每股的价格买了华谊公司180万的原始股。而后又通过不断加码,将当初的180万股增持到了360万股。 这样大胆举动,放在当时的明星身上来说,不可谓是一件冒险行为。一是没有先例,二是一下子拿出几百万,而股票前景还尤为可知,这背后所要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到了2009年,随着华谊股票上市,黄晓明手中的股票账面价值超过三亿,成了华谊兄弟最大的明星股东之一。 由此,黄晓明从明星迈进了资本的大门。 投资华谊的成功,让黄晓明看到了投资圈的光明,也发现自己不能单单限于演员身份。 2010年,黄晓明与华谊解约,自立门户当上了老板。 此时的黄晓明也并未停止在投资领域的试探,只不过碍于实力有限,投资大多集中在他所熟知和擅长的电影领域,比如参与投资了他自己主演的《匹夫》和《中国合伙人》。 《中国合伙人》的大火,让内娱明星投资人、黄晓明的前辈任泉看到了他在投资上的潜力。任泉拉着多年好友李冰冰和黄晓明,一起成立了后来在明星投资圈颇具影响力的StarVC。 正如电影折射进现实,StarVC的设立意味着现实版“中国合伙人”正式成立。 当年三人共同登上了《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如今回看封面“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的title,也成了黄晓明最真实的写照。 在StarVC之后,任泉不仅将黄晓明带进了投资的圈子,让他在演员身份之外,又解锁了一个“商人”身份,还帮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人脉圈子。 当年黄晓明和杨颖的世纪婚礼,就可见一斑。 明星结婚,集齐半个 娱乐 圈的其他明星到场,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可回看教主的婚礼现场,各界大佬不在少数。 向华强一家三口到场祝贺。 王思聪不仅是座上宾,而且是伴郎之一。黄晓明的人情之深、人脉之广,无不得益于他的跨界。 自2005年开始,黄晓明在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的位置,就像坐火箭般飞升。可以说,黄晓明一步步地从被资本捆绑的演员,变身成为资本本身。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投资圈也好,资本市场也罢,这些圈子,考验的不仅仅是资金实力,还是人情世故。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黄晓明喜提“端水大师”称号。其实,他的端水水平,早就练得炉火纯青了,给姐姐们端水,小菜一碟罢了。 2015年,华谊兄弟开始走下坡路。但此时的黄晓明,早已靠着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人脉网,混得风生水起。 基于敏锐的商业嗅觉,察觉到风向的黄晓明,转身就投资了擅长制作主旋律电影的博纳影业,成为与张涵予并列的博纳第二大股东之一。 “左手博纳,右手华谊”,双手互搏的黄晓明成功迈入了主旋律电影的“战场”。 《八佰》《烈火英雄》的成功出演,也将黄晓明从多年来因油腻霸总导致的事业低谷中,拉了起来。 驰骋资本市场的黄晓明,跟张晓婷共同创立了名嘉资本,还牵头组建了“泰洋川禾”。 随着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大,他个人实际控股公司一度达到72家,涉及教育、影视、零售、 体育 、金融等多个板块。 对比之下, 娱乐 圈反倒更像是他的“副业”。演员身份于他而言,不过是一种光环,他真正的事业早就不在荧幕上了。 所以即便有一天黄晓明真的不再踏足演员行业,凭借多年来布局的资本版本,黄晓明的“星路”至少后顾无忧。 反观靠着黄晓明走红的杨颖,和黄晓明在一起后,杨颖也夫唱妇随,转身当起了老板。一心想要进军资本,可惜她没有夫君黄晓明的能耐,没能把“三碗面”吃透。 开连锁西餐厅BabyCafe,2018年就因经营不善,四家连锁店统统倒闭;成立AB Capital基金,进军高端茶饮市场,投资轻断食果蔬汁品牌HeyJuice,奈何就算有明星效应加持,也没能救回这个“拉胯”的品牌。 随后杨颖又投资了美图手机,挺着七个月大的孕肚,亲自上阵站台赚吆喝。 巧合的是在这之前,杨颖正是以怀孕为由,缺席了《孤芳不自赏》的实景拍摄,开启了“抠图演技”的先河。如今美图手机早已销声匿迹,而杨颖也因为“抠图”事件,名声一落千丈。 爱情国度里,黄晓明再卑微、杨颖再傲娇,但回到现实,观众还是更买黄晓明的账。不论是咖位、人脉和资源,杨颖和黄晓明始终都不在一个段位上。 黄晓明在遭遇低谷后,还能再攀高峰,而杨颖则要“边缘”得多。作为演员,演技上的硬伤是一方面,资本遇上寒冬,又是另外一回事。 《红楼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从资本角度来看,黄晓明已经把场面、体面玩的手到擒来。回归到演员身份,虽说黄晓明的业务能力起伏不定,但是他的情面功夫,做的却是数一数二。这些全都是他“幸运”的底色。 关于当年黄晓明和邓超,到底谁才是华谊一哥的讨论,直到今天都为人津津乐道。 黄晓明和邓超,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会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斗争”。同样演帝王戏成名,同属华谊旗下,相似的英俊小生定位,事业几乎同时起步。 从2005年开始,黄晓明和邓超二人进入事业发展黄金期,先后签约华谊被力捧。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也暗戳戳地拉开了“华谊一哥”争夺战的序幕。 说到黄晓明和邓超的华谊一哥之争,就不得不提到华谊兄弟的掌舵人王中军和王中磊。虽为兄弟,但在华谊无形中也形成了两个派系。 时常以幕后大佬出现的王中军,更为中意稳当的黄晓明,走到哪儿都愿意带上他。 而作为华谊兄弟的发言人,走在幕前的王中磊则更喜欢性格外向有活力的邓超。 因为背后大Boss的不同,无形当中也注定了黄晓明和邓超之间不会“风平浪静”。势均力敌的较量,比起强弱分明的对抗,要精彩得多。 2006年,冯小刚开始筹拍电影《集结号》,这期间的邓超还只是一个电影圈的萌新,但是倚仗着华谊和王中磊的从中斡旋,邓超顺利拿到了电影男二的位置。 此事一出,邓超得罪冯小刚的事实,算是板上钉钉。 反观此时的黄晓明,却凭借电影《夜宴》和电视剧《新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 后来华谊斥巨资拍摄了电影《风声》。作为该片监制的冯小刚,果断启用黄晓明。 也正是凭借在此片中的反派一角,黄晓明一度摆脱了“烂演技”骂名,还获得了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提名。 自此,优质资源几乎呈现出向黄晓明一边倒的态势。到了《中国合伙人》的时候,邓超和佟大为一起给黄晓明作配。 金鸡颁奖现场,二度封帝的黄晓明说道:“感谢曾经懦弱的我,害怕过的我,不自信的我,幼稚的我,不聪明的我,但是现在我学会享受这一切了,导演们,请用我吧,做演员这个职业,我希望我是百年老店。” 有此感言,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黄晓明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心态的变化。但是如果出于人情世故,黄晓明以这种“卑微”的低姿态出现,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态度的确博好感,毕竟明星最忌讳的就是有架子、耍大牌。 对比之下,杨颖的那些“我值八千万”“我如果顺利,早就把各大奖项拿遍”的言论,显然让人难以信服。而在她落魄之时,这些更成了笑料。 没有金刚钻,何必强撑着去揽那瓷器活。而今杨颖面对的局面,何尝不是 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堆砌起来的 。 大家常说:人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黄晓明恰巧找到了平衡点,把体面、场面、情面做到均衡、留好后路,这是黄晓明的“幸运”。 暂不说,黄晓明以后的演员路子能不能走得顺畅,至少和自己的老婆相比,他注定会更“幸运”。

刘永好企业家杂志封面

永好,男,生于1951年,四川成都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于1982年“下海”,与几位兄长一道从事农业产业化的开拓,历经艰辛,企业不断发展,终于奠定了一个立足四川、面向全国、面向海外求发展的产业基础。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等职。

集团创始人马云

现任集团CEO张勇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执行董事、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

扩展资料: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2000年10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他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2004年12月,荣获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奖。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2002年3月10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参考资料:这次传承,马云准备了10年--浙江频道--人民网

就在这个百度的搜索框中,输入“刘永好”,然后搜索

刘永好,生于1951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祖籍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乡。毕业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四川首富。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199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间,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永好的创业史,刘永好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刘永好开始出席一些论坛活动,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边参会的人悄然发生了些变化。到现在,变化越来越大了,“原来跟我们一起开会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他说:“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闭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刘永好,从1982年开始创业,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传奇让位于中国首富的光环。在2010年的胡润川渝富豪榜上,刘永好以250亿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

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

到1986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只。养殖场也是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1000万只。

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1987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800万元。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价格战一触即发,两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价,希望立马反击,再降。你来我往的过招之后,正大败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变。盟主地位离希望越来越近。

分 家后开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刘永好和刘永行负责去各地建立分厂。他们将集团股份一分为四,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这几年里,刘永好作为杰出企业家的代表,开始活跃在一个论坛活动中。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一张人际网络就此埋下伏笔。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当年10月,他又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协会议上发出提案,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投资的银行。

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刘永好为集团建立分公司的业务也没有落下来。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刘永行在全国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来临。兄弟四人从集团分离出来,分别去组建各自的公司。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刘永行创立东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0亿身家名列第七。刘永美创立华西希望公司。刘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刘永好的议案得到批准,民生银行成立。1999年,刘永好以亿的资金陆续收购民生银行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而在1982年创业初期,他们想从银行贷款1000元却被拒绝。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后,新希望集团下的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陆A股市场。

跟随刘永好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是一个动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经常就是盒饭,一群人一起吃,他总是第一个吃完,并且不留一个饭粒。王石说他不能总是一副赚钱机器的模样,而应该慢下来培养一些特长爱好。

根据新希望集团网站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总资产299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

刘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团已经延伸至4个领域: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房产与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与投资。农牧与食品领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类通过ST宝硕登陆资本市场;金融类则有民生银行作为后盾。

2010年,刘永好重组新希望股份的计划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蓝图迅速激荡了市场。沉寂已久的股价在三个月内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组的进程在持续推进。六十岁的刘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满了油的发动机,他说他的时间一分为三:“1/3用来处理新希望集团内部关键性问题;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及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的建议;另外的1/3即用来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问题。”

新希望蓝图

今天的新希望集团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旗下拥有400多家企业。猪肉、禽类以及乳业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主推农牧业发展,刘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

全产业链,产融结合,这俨然就是刘永好固若金汤的商业帝国。

他记得第一次面临危机,一张10万个鸡仔的订单就犹如一场灭顶之灾。

1984年,一个农户向刘家四兄弟下了张订单,需要10万只小鸡。这简直就是突如其来的馅饼,他们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巨额”生意。

四个人兴奋地借了一笔钱,购买10万个种蛋,准备孵出小鸡后一次性卖出去。

打击来得太突然。交出2万只小鸡后,农户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艰难的抉择之后,他们决定捡起这个烂摊子。

兄弟四人连夜编好竹筐,第二天就蹬着自行车把小鸡运到农贸市场去卖。以前,刘永好站在讲台上,手执教鞭。现在他挑着竹筐,费尽口舌只为得到一小块地方可以当一个小贩。

8万只小鸡就这样全都卖了出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十年过去,刘永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出资,并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对此时乃至以后的刘永好来说,寻常招式已再难伤他分毫。

民生银行设立,刘永好连续三届担任副董事长。

2006年在董事会选举中,刘永好意外落马,无缘董事会。而泛海控股集团的卢志强一举取代刘永好的位置,成为副董事长。

高处不胜寒。对功成名就后的刘永好来说,他面对的人是鲁冠球、王石、卢志强、张宏伟,亦对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刘永好斥资37亿认购亿股,持有增发后股本超过10%。两年后,他顺利重返董事会,再次担任副董事长。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银行的记录不过只是浮光掠影。刘永好的收购行为跨越整个中国,直到他终于完成产业链整合,向着心中的终极目标不断接近。

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四兄弟,卖了自行车、家当才凑了1000元开始创业。到今年,年纪最小的刘永好也已经60岁。而他们四人的身家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千亿。

再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刘永好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做企业,就好像综艺节目中的孤岛生存游戏。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独木舟上行走,没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关键时候跑不动,被老虎、狮子吃了。总之,竞争就是这样的,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是明确的,所以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倒下去也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坚持不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设计

刚好手头有一本,26*厘米

正好12个页面,你就按12生肖分,再配上合适的地理知识就OK了,我也不是太懂,希望可以帮到你

国家地理是美国的一个杂志另外有一个 中国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 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学会成立于1888年,以“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为宗旨。学会资助了对世界最远的角落的探索,同时还发行了数百种获奖的出版物,包括它的旗舰出版物-《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组织和教育机构之一,它拥有一千万会员。 美国国家地理在一个世纪中的探索与发现,覆盖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各项主题,比如:陆地生物、水下生物、世界文化和科学-从太空到考古到人文。图片抓住了自然界珍贵的瞬间和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这些极富魅力的图片展现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摄影师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像力。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8年在亚洲成功开播后,业绩卓著,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其24小时收视户已突破3900万,成为亚洲有线电视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频道之一。 在中国内地,国家地理频道与国内40多家地方电视台合作推出了《神奇的地球》和《狂野周末》两档节目,这些节目均为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节目中的精华制作,他们以其卓越的品牌质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染并吸引数以万计的内地观众。 集合国家地理电视的精华之作,国家地理频道将国家地理深造广博的资源,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真正的英雄带给全世界。其黄色长框标识己成为探险发现的代名词,深入千家万户。迄今为止,该频道的节目已用25种语言、在14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创办的九个月后即开始发行。现在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其封面上的亮黄色边框以及月桂纹图样已经成为象征,同时这些标识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注册商标。杂志每年发行12次(一月一次),但偶尔有特版发布则不在此限。杂志的内容为高质量的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图片之质量标准也为人们所称道。这也使得这本杂志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新闻记者们梦想发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纪初期,国家地理杂志即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杂志的另一特色是经常提供高质量地图。国家地理学会的地图档案曾经为美国联邦政府所采用以弥补美国军方地图资源的不足。2001年国家地理发布了一套8张CD的合集,内容包括从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杂志地图。杂志订阅者对这本杂志的收藏爱好也是其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其他种类的旧杂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订阅者也可以选择全年合集购买。1915年一月号国家地理杂志封面1960年开始, 杂志开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来的几年,杂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树叶饰纹。1985年有一张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难民——一位用刺骨的绿眼看着镜头的年轻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后来变得非常著名。在美军击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国家地理杂志第二次发起人力寻找她。2002年,普什图族妇女Sharbat Gula被认出就是当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号的国家地理杂志上。1995年,国家地理杂志开始发行日文版,这也是第一个本地化版的国家地理。现在,国家地理的本地语言版本已经在全球大大扩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希腊文、法文、德文、波兰文、印度尼西亚文、韩文、葡萄牙文、繁体中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兰文、瑞典文与克罗地亚文。中文环境中第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译版,是在台湾发行,使用繁体中文编辑,创刊号是2001年1月号。2005年4月,印尼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开始被雅加达发行。现在在中国内地也可以买到《国家地理》杂志,但只有繁体和英文版,现在还没有简体中文版。而中国内地的《华夏地理》杂志则会从每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中选择文章发表。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什么是“国家地理”?“国家地理”是一种刊物类型,适合高素质成年读者的阅读需求。许多国家都创办了这类杂志,如《地球》(GEO、德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美国)、《地球》(The Earth、美国)、《地理》(Geographical、英国)、《加拿大地理》(Canadian Geographic)、《澳大利亚地理》(Australian Geographic)、《科学与生活》(Science et Vie、法国)、《世界》(World、美国)、《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美国)、……。这些杂志都是以传导自然关怀和人文情感为己任,精美绝伦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吸引了社会的主流阶层。《中国国家地理》是中国最具成长性的杂志。1949年4月,南京解放。为了适应时代转变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国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南京大学地理系教师,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的领导下,经与中学地理教师多次座谈,一致认为需要一份知识性和自我教育的学习刊物。这个刊物首先要刊载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弥补当时缺乏完善地理教科书的不足;其次为各级干部和大中学生、广大群众提供必需的地理新闻和必须具备的地理知识;第三,作为广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学习的园地。但在当时,百业待兴。要创办一个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几位热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吴传钧、高泳源、施雅风、李旭旦、胡豁成、杨纫章、王熙柽等,经过多次热烈的商讨,决定编辑出版定名为《地理知识》的普及刊物。推选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编。在出版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出版印刷费没有着落。在当时工资很低的情况下,大家自愿捐款,并物色价格低廉的小印刷厂印刷,同时以科协地理组的名义向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申请了登记证。经过紧张的筹备,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识》创刊号终于在1950年1月问世了。这份“创刊号”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讯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风写的发刊词。创刊号仅印刷了600册,形式简陋,但出版后,立即受到地理学界和中学地理教师的欢迎和好评。随着刊物影响的不断扩大,文章质量和编辑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上海亚光舆地学社社长金擎宇的青睐,主动表示愿意出资承印。于是从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亚光舆地学社出版销售,印数扩至2000份以上。郭沫若院长为《地理知识》题写刊名,后改名为《地理》,1966年又恢复原刊名亚光舆地学社接印不久,由于印刷质量得到提高,备受读者欢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视。1951年初编辑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函,盛赞这个刊物办得好,并索要已经出版的各期。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同志还约见施雅风面谈,对《地理知识》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编辑部每月召开1-2次编委会,商量组稿、审稿事宜。参与办刊的几位积极分子,积极写稿,充实稿源,以保证稿件的质量,外来投稿数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开明书店及其后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识》编辑部挂靠在地理研究所内。郭沫若院长亲自为《地理知识》题写了刊名。从1954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郭老题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识》主要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国民经济建设。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大量刊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五年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介绍东欧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号召下,《地理知识》的编辑方针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于1960年8—12月停刊整顿。1961年1月,《地理知识》以新的面貌出现,并改名为《地理》。整顿后的《地理》成为一份中级刊物。经过5年的实践,认为未能认真贯彻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编辑方针,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专,既不像中级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读物。有一段时期,还采取由各地理机构轮编的形式,各机构之间又缺乏紧密的沟通,致使刊物质量下降,读者为此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他们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对冗长繁琐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为此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66年第2期起又恢复《地理知识》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识》和其他刊物一样,遭到停刊的厄运。文革中最早复刊的刊物之一,发行量曾高达40万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识》,顶着“文化大革命”后期的风浪,率先复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张庆祥、郑平、李志华组成编辑部,高泳源任主任负责进行筹备,首先兵分两路,到京广、京沪沿线各?⑹形���俊⒏鞔笞ㄔ盒5乩硐岛偷乩硌芯克��樯芨纯�囊庖搴妥谥迹�髑笠饧��橹�寮�T诘笔比嗣强是笾�丁⒖释��暗那榭鱿拢�兜乩碇�丁返母纯��玫搅说乩砉ぷ髡摺⒌乩砝鲜�陀泄夭棵诺娜惹橹С帧L乇鹗求每设甯痹撼せ裣ぁ兜乩碇�丁犯纯�南�ⅲ��中牢浚�春�婊�鲜Ψ堆г旱乩硐翟�谚�淌冢�龈嬷С帧暗乩斫逃�钡睦改俊?《地理知识》的复刊,是紧密结合了当时的形势,正如复刊号上编者话所阐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学普及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向广大工农兵群众、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普及地理知识,宣传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务。并规定刊物的内容为: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丰富经验;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情况,帮助人们对国际事物的了解和关心;介绍大自然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一般规律;交流地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等,同时还把批判地理学领域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列为内容之一。 复刊后的《地理知识》,分三大栏目运作:国内地理、外国地理和基础知识。每期32页,为月刊,订价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当时由于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纸张短缺,稿源不足,在复刊的第二年即改为双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后又恢复为月刊,订价为元,这一订价一直稳定了6年。广大读者认为《地理知识》是一本物美价廉的刊物。当时发行的刊物较少,《地理知识》在被列为限制发行刊物的情况下(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邮局列为限制发行),发行量还迅速增加到近40万册,被称为一花独秀。是为《地理知识》的火红年代。期刊如林,竞争激烈;《地理知识》艰难开拓 进入80年代,随着各种老刊物的复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现,装帧简单、坚守老传统的《地理知识》逐渐被淹没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发行量下降到20多万份,到1988年时仅剩下10几万份了。为了走出困境,编辑部全体同仁努力开拓思路,寻求改革,1989年实现了四封彩色印刷。为了摆脱旧的体制,在主办单位未给任何经济支持下,于1993年第一个从科学出版社脱离出来,成立了《地理知识》杂志社,开始自己设计,自己排版,自己联系印刷厂。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础上又增加4个彩色插页,页面由32页增加到48页。然而,刊物质量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仍没跳出传统的老框框,加上新潮杂志的不断涌现,本刊发行量继续下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大家开拓了眼界,《地理知识》的编辑们并没有被发行不景气吓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准了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在编辑会上,不时谈论起美国《国家地理》的编辑风格和内容,探讨如何能将《地理知识》办成一本高水平的杂志。此时一些读者也通过电话、信件传达了这样一种希望:中国能有一本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杂志就好了!编辑的愿望、读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个目标:要办一本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国家地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7年5月地理所调曾到南极、北极进行科考研究,登过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员来杂志社任社长,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全面改版工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事记1949年9月以《地理知识》为名在南京创刊, 1950年1月正式发行,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发行量曾高达400,000册998年1月,改为全彩色进口铜版纸精印,版面扩至84页;1999年1月,扩版至100页;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6月,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其他大陆以外地区发行;2001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基金会”成立;2002年1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发行日文版;2002年1月,扩版至132页;2002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影视版推出;2002年3月,“世界华人地理学会”成立;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少年版》问世;2002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2002年7月,“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图书”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英文版》发行;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改版完成;2003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网开通;2004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馆”奠基。

《中国国家地理》封面尺寸:长26cm 宽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选择

他们印刷用的是铜版纸

一、创建时间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1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2、国家地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于1888年10月,它由美国的一家非盈利科学教育组织“美国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创办。

二、内容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

2、国家地理:涉及到环境,森林砍伐,化学污染,全球变暖和濒危物种,一系列的主题远远超过了地理探索的好奇心。杂志发表的一些文章还重点涉及到历史和新产品,新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比如说一种金属,基因技术,食物和农产品或者是新的考古发现。

三、发行状况不同

1、中国国家地理:各种版本累计销售300万册。发行量及读者分析由世界权威BPA认证机构诚证国际传媒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官方唯一认可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监测。

2、国家地理:杂志总体品牌多种版本的审计数据(包含印刷发行量和电子发行量)为3090万,总体包括主要版本如印刷版发行量、电子版本、应用程序、社交媒体、网站和NewsLetter,以及国际、全球和旅行者版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地理

封面铜版纸,正文是胶版纸。

封面是:彩色铜版纸印刷正文是:胶版纸

2020中国企业家杂志

华熙集团的董事长叫赵燕,她经常会参加一些文化、体育圈的活动,

易车讯 日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出席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二十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并在直播中发表演讲。李斌表示,预计全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和去年相比将出现至少10%以上的跌幅。

李斌表示,2020年突然开始的疫情对全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从汽车行业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销售国,疫情对车行业的影响从2月开始显现,李斌说:“2020年1月至5月,中国市场汽车销售总量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比去年同期少卖了216万台。”216万台差不多是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的10%。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从5月开始逐步恢复,并出现了增长。即便目前的市场形势能够保持,预计全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和去年相比将出现至少10%以上的跌幅。

李斌还表示,不仅仅是在中国,3月份开始欧洲、北美等地区也受到了疫情影响,欧洲和北美汽车产业的损失大约在1000亿美金左右,后续影响还是难以预料。

当谈到疫情将对汽车行业带来的变化时,李斌认为汽车行业将会产生以下三点变化:

第一,出于减少线下接触的需求,用户更倾向于在家充电,而不是去加油站。因此,智能电动汽车在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下,普及速度会加速。

第二,疫情会推送企业行业销售、服务模式的进一步“云端”化。例如,2月份开始由于线下销售不可以进行,蔚来汽车在线上做了多场区域化的直播,直播卖货的兴起在平台上也有所显现。

第三,毫无疑问,疫情会加速传统汽车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车企也将更加重视数字化。

12月7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0(第十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举行。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在闭幕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新技术应用、新发展格局的催化下,新贸易时代已开启。 阎志说,尽管疫情之后的世界有太多不确定,但唯一确定的是数字技术会被更广泛的应用。在数字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以数字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驱动的新型贸易、服务方式,开启了新贸易时代的来临。 他说,他所理解的数字贸易,是由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5G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量应用于贸易流程中交易、交付、结算、信息、仓储、物流等全环节,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必然带来、也客观上要求贸易的组织和形式要发生深刻的革命。传统贸易必须升级成为数字贸易,才能够适应疫后新的发展形势。 阎志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是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他提到刚刚在武汉举办的全球数字贸易大会,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等专家在线上致辞时提出,新的贸易形式、贸易组织一定要拥抱数字技术。他判断,新贸易领域将涌现大量细分领域或综合型的领军平台,一定会出现非常多的百亿乃至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企业。新贸易也肯定不是一家企业或者某个大平台一家能够做得了的,这样的领域非常值得各位企业家重视。同时,新的贸易不仅是贸易组织形式内部的变革,也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当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先声,其信息的真实、精准、高效,将有力地支撑数字制造。 演讲中,阎志还分享了卓尔旗下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不断转型升级的案例,说明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不断拥抱变化、积极变革的重要性。通过十年的努力,汉口北立足武汉,建设了面向全国的新型批发市场。为迎接互联网大潮,卓尔积极转型打造了智能交易生态圈,建设了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垂直电商交易平台,并成为了B2B电商的头部企业,同时加上支付、金融、外贸等服务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营业额近千亿、交易额上万亿的交易平台。汉口北得益于卓尔的互联网转型,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卓尔继续拥抱数字经济,2018年相继成立了新加坡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和卓尔智联研究院,上个月卓尔全球数字贸易平台“卓尔购”上线,以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全面改造贸易组织形式。 阎志认为,尽管新贸易必然带来贸易组织形式的调整,但由于贸易活动的特殊性,线下实物的运输、交割交付必不可少,任何数字贸易仍离不开实体交易、交付,因此实体市场、物流设施仍然有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作为实体市场和物流市场的投资者、建设者和运营者,阎志请广大实体市场、实体商业的坚守者坚定信心,相信实体贸易、物流设施仍将取得更大发展。汉口北实体市场正在启动新一轮转型升级,建设展览馆、国际会议中心、数据中心、酒店群、金融港、国际学校等配套项目,并响亮打出武汉国际贸易城的新名号,其面积将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再扩大一倍,成为世界最大的实体商贸基地,打造一个包含物流、仓储、交付、国际商务等功能,容纳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的新型实体贸易生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