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食品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餐饮业、酿酒业、乳品业以及食品机械制造、包装业等相关配套行业。食品工业作为我国产业中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食品工业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甚广的话,揭示了食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因为此,食品工业成为经济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起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今年11月 1 日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食品工业被分为 4 个大类、22 个中类、56 小类。 4 个大类名称分别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食品工业成为工业发展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十一五”期末的2010 年底,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41867 家,从业人员654万人,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 万亿元;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的。 “十一五”期间,经过食品工业全行业的努力,《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已经全面或超额完成。这五年中,食品工业企业布局趋向合理,加快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物流节点集中,集约化程度提高,规模企业数目有较大增长;食品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上升,品种档次更加丰富,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大大增强;食品工业整体科技水平有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德国之外少数几个可以制造食品冷加工、高效能太阳能干燥、大型连续成套高技术设备的国家之一;食品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食品工业“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范围。平均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食品工业对外贸易总额比“十五”期间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 亿美元,其中出口 亿美元,进口 亿美元

清真食品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清真食品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为认真贯彻《XX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对XX区清真食品的管理,尊重食用清真食品民族的饮食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经济利益,区民宗委汇同有关单位和部门,对全区的'清真食品管理工作进行了联合检查。现将检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虽然在实际工作中点多、面广、线长,但通过三天的联合检查,总体检查结果较好,没有发现重大的清真食品违法案件和食品安全隐患。检查组每个检查人员都能做到依法检查,依法执行。每个营业网点的负责人都能对联合检查工作给予积极主动的配合。

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联合检查,也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客观上因为餐饮点经营法人、服务员等人员流动量太大,造成了人员与餐饮点关系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清真餐饮点与非清真餐饮点分不清楚等问题。

二是一些新开张的清真食品餐饮网点、加工网点、特别是个别的连锁店没有及时依法申请和办理“清真”标志牌。

三是一些已办理“清真”标志牌的餐饮网点、加工网点对“清真”标志牌的悬挂和摆放不规范。有的放在加工操作间、有的挂在后堂、有的甚至没有悬挂而放在其它角落中,都没有按照《XX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第11条的规定将“清真”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

四是个别清真餐饮点的卫生较差。

五是人大政协监督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清真餐饮点招牌上的语言文字使用有错误,与实际内容不相符。

三、整改做法:

一是对每个已办理了“清真”标志牌的的餐饮点负责人提出了要求,只要是法人更换的餐饮点,必须及时通知区民宗委将变更情况备案。做到明确实际经营人或者法人,不能出现实际经营人与执照中法人不相符的问题。只有依法申请和办理了“清真”标志牌之后才能在招牌上标著“清真”字样。

二是对新开张的餐饮点和连锁店进行了登记,并明确指出:只要是办理了营业执照的餐饮点都必须依法办理“清真”标志牌,不能出现两个餐饮点使用一个“清真”标志牌的现象。

三是对每个已办理“清真”标志牌的餐饮点明确了标志牌的悬挂位置和要求,必须依照《XX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第11条的规定悬挂在显著位置。

四是在联合检查中发现营业执照已超过使用期限、卫生不合格等有问题的餐饮点,由卫生监督所和行政执法局等相关单位指出整改要求和时限。

五是由人大和政协监督人员指出了在清真餐饮点招牌上有错误的汉语或维语等具体语言文字。要求餐饮点负责人按照正确的文字进行标著或书写。

不断发展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中091-4 苗芦娜 200901501430摘要: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她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是人类文化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也紧跟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势,不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悠长的历史中,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涌现出了美味佳肴“八珍”、名扬九州的四大菜系、香飘四海的满汉全席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饮食……关键词:饮食文化 吃 历史 发展 说起中国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通的社会现象 。说它特殊,是因食物、加工方式的不同,或地区、民族的差异,产生不同的饮食风味、文化风格;说它普通,是饮食不分人种、地位、国家和民族,它还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菜肴分南、北风味 ,八大菜系;各个民族因风情各异,各有爱好禁忌。往往我们一提起饮食文化,大家首先就想到了“吃”。虽然“吃”文化只是饮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代表我们的饮食文化。从 古往今来的熟语、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吃”文化,也可以说是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这里的“食”就是“吃”。 仔细琢磨一下,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似乎都与“吃”有关,而且这里的“吃”似乎已经脱离吃饭的本意,引申为另一种寓意。例如说:许多人把“谋生”说成“糊口”,把“工作”称为“饭碗”。此外,“吃”有时候被用来表扬。一个专业或一个人受欢迎被说成“很吃香”;一个埋头苦干被说成“能吃苦”;一人混得好被说成整天“吃香的喝辣的”;能见机行事叫“好汉不吃眼前亏”;能吸取教训叫“吃一堑长一智”;能理解上级意图叫“吃透精神”;有份国企或公务员身份被羡慕“吃皇粮”“端铁饭碗”。相应的,“吃”还有时候被用来批评。懒惰不思进取叫“好吃懒做”;监守自盗叫“吃里扒外”;贪污受贿叫“吃回扣”;怀疑嫉妒叫“吃醋”;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喜欢听恭维话叫“吃软不吃硬”;被特殊照顾进行单独辅导叫“吃小灶”;不与别人分享叫“吃独食”;谎报数据取费用叫“吃空饷”;胆大妄为叫“吃豹子胆”;坏人与坏人暗地争斗叫“黑吃黑”;官员索贿叫“吃拿卡要”;不思进取叫“吃老本”等等。“吃”还有多种用途,不能“吃”也吃。受别人欺负叫“吃亏”;感到意外叫“吃惊”;资金紧张叫“吃紧”;沟通失败被顶了回去叫“吃别”;下棋叫“吃子”;力不从心叫“吃劲”;全部包揽叫“通吃”。吃还被用来励志或警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马不吃回头草;吃一堑长一智;好汉不吃眼前亏……中国恐怕是“吃文化”最悠久的国家了。这众多的熟语、俗语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的反映出了“吃”文化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吃”这个主题。“吃”文化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当然与它跟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当然,“吃”文化并还不能等于饮食文化,而只能是从属于饮食文化。接下来,就让我们谈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轨迹,品味一下这饱含历史风味的美味佳肴。首先是石磨的普及和肉类的加工。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在进食时,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由肉类所切割成不同形状所决定的。 然后是八珍的出现。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 四大菜系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在北方,古齐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在南方,楚人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占有今天的“鱼米之乡”。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联蹁上市,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又融汇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秦末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利用广州地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成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 至此,后称“四大菜系”的鲁菜、苏菜、粤菜、川菜雏形已经初成。 此后,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汉朝皇帝拥有了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今天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这一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 接下来,随着茶叶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辽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礼中,都以摆上茶食为正规。而所谓茶食,只不过是先进一种像汉民族常食用的“寒具”,即炸麻花之类的大软脂、小软脂的食物,次进一盘蜜糕。只有待整个宴会结束,对待来参加婚礼的上客,才端上“建茗”。茶叶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饮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月饼,已经成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与此同时,各族穆斯林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了元朝的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并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的清真饮食文化。 到了明代,宫廷饮食奢靡无度。宫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鸡枞,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笋、糟笋等,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中都的山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当的莺嘴笋、黄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枣、木兰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种菜蔬和干鲜果品,土特产等,应有尽有。清朝的宫廷菜因吸收全国各地许多风味菜,和蒙、回、满等族的风味膳食而享誉海内外,有天下第一味之美誉。其中,宫廷菜中一种——北京烤鸭,风味独特,名扬四海。 官府菜是北京菜的特味之一。过去北京官府多,府中多讲求美食,并各有千秋,至今流传的潘鱼、宫保肉丁、李鸿章杂烩、组庵鱼翅、左公鸡、宋嫂鱼羹、北京白肉等,都出自官府。北京谭家菜颇有代表性,出自清末翰林谭宗浚家,后由其家厨传入餐馆,称为“谭家菜”。近年出现红楼菜,也是官府菜。京菜融合八方风味,因此烹调手法极其丰富,诸如烤涮爆炒,炸烙煎火靠,扒熘烧燎,蒸煮汆烩,煨焖煸熬,塌焖腌熏,卤拌炝泡,以及烘焙拔丝等等。 满汉全席是满汉两族风味肴馔兼用的盛大筵席。是清代皇室贵族,官府才能举办的宴席,一般民间少见。规模盛大高贵,程式复杂,满汉食珍,南北风味兼用,菜肴达三百多种,有中国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誉。北京御膳饭店曾将满汉全席分为六种:蒙古亲潘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满汉全席聚天下之精华,用材不分东西南北,飞禽走兽,山珍海味,尽是口中之物,清代的满汉全席,有所谓山、海、禽、草“四八珍”。“山八珍”指驼峰、熊掌、猩唇、猴脑、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禽八珍”指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草八珍”指猴头、银耳、竹荪、驴窝蕈、羊肚蕈、花菇、黄花菜、云香信。满汉全席可谓是中国极权主义引导下的饮食文化在几千年的演练中结成的硕果,达到了人类在口福方面所能享用的高峰。

清真,(阿拉伯语:,英语:Halaal,halāl,hal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北京的清真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论文,欢迎阅读。

一、何为“清真饮食”

“清真饮食”,指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符合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并按这种教义和风俗习惯进行生产、加工、经营的食品。其实,“清真饮食”这一叫法并非阿拉伯语的音译,也非伊斯兰教传入伊始就有,而是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教义长期融合的结果,是中国特有的。阿拉伯语中则把伊斯兰教食品称为“哈俩(HALALI)”,该词借鉴于犹太教的Kosher[1]一词,意为“合法的”,意指符合伊斯兰教教法的食品。

公元6世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最早出现了“清真”一词――“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这以后,直至清朝,“清真”一词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用以表示“纯真雅洁、朴素自然”之意。例如,唐代李白《五古?避地司空原言怀》中有“所愿得此道,纵然保清真”的佳句,用以表达自己素朴淡泊的尚“清”理想;宋代陆游《园中赏梅》中有“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的吟诵,用以赞美梅花纯洁质朴的品格;清代薛雪的《一瓢诗话》中有“文贵清真,诗贵平淡”之句,以表明文章贵在真实自然……自元代起,中国的伊斯兰教学者及宗教职业者渐渐使用“清”“真”“净”等字来形容礼拜寺。明洪武元年(1368),“清真”被作为一个词,用以表示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事物。明末清初的伊斯兰教汉学家王岱舆更是在其《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中用“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对“清真”一词进行了纯伊斯兰式的阐释。随后,诸多伊斯兰教学者纷纷在“清真”一词的原有词义基础上,对其进行伊斯兰化的阐释,使其成为中国穆斯林的一个专用术语。中国的清真饮食,在具备阿拉伯-伊斯兰饮食文化标准应有因素的同时,也在烹饪技术等方面参照并吸收华夏饮食文化的经验,从而形成了兼有两种文化体系特色的独特饮食品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严格的禁忌性、历史的悠久性、鲜明的地域性、品种的多样性和食用的广泛性等方面。

二、北京清真饮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通常意义上的“北京菜”实际上由山东菜、清真菜和宫廷官府菜三部分构成。清真菜作为北京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其历史非常悠久:唐永徽二年(651),第一个阿拉伯使者会见唐高宗,打开双方互通有无的大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首次出现“回回”一词,泛指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元朝时,“回回”大量涌入北京,后人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饮食市场上开始出现清真食品。当时的清真食品,主要是临街设摊,或走街串巷,提篮小卖;明朝时,北京清真饮食的专业厨行正式形成;清朝后期,开始出现清真菜馆;民国时期,清真菜已经成为非常完善的餐饮风味,是京式菜系重要的一支;1956年底,清真小吃店进行调整改组,实行公私合营,最终合并为校场口小吃店、大栅栏小吃店、南来顺小吃店等17个规模较大的清真小吃店。笔者曾在《北京档案珍藏展图录》一书中看到过一组由西城区档案馆收藏的《建国初期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商业街调整规划图纸》档案,档案形成于1957年,反映的正是当时对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两条商业街上包括清真小吃店在内的所有店铺进行调整的情况。正是经过如此经年累月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今日集质地脆嫩、口味醇厚、汁浓不腻、原汁原味等诸优点于一体的北京清真菜系。

由于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辽金以来就云集了天下各方各族人士。因而,多种饮食文化在北京都有所体现,而清真饮食又极善于博采众长,吸收其他风味菜肴的烹调技法。因此,为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北京的`清真菜在传统清真菜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汇了九州各地不同风味菜肴之精华:从蕴含着西域风情的油炸馓子,到透露着游牧民族率真性格的涮羊肉,再到浸透着江南细腻温情的八宝莲子粥……可谓包罗万象;从讲究气势排场的全羊宴,到百吃不腻的锅贴羊杂,再到实惠经济的焦圈、豆汁……可谓应有尽有,可以说,它照顾到了从朱门绣户到白屋寒门各阶层的问顾者,做到了丰俭由人、应付裕如。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约万人,主要分布在教子胡同、马甸、大兴、密云等。作为中国的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每年有许多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北京举办,这些活动都有力地促进了北京餐饮业的发展。而且,作为中国吸纳游客最多的旅游城市之一,北京的餐饮业也因旅游业而受惠。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北京作为我国的国际交往中心,设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使馆,跨国公司总部、分支机构或驻京办事处等。其中,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就多达四十多个。国际交流和商务往来的不断升温,刺激着北京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非常可观的消费空间。仅《北京餐馆指南》《中国清真美食地图》《中华老字号》等书中收录的清真餐馆就多达500多家。其中,一些老字号的清真餐饮企业深受顾客的喜爱,如:被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的鸿宾楼饭庄,是北京唯一一家天津风味的清真饭庄,清咸丰三年(1853)创办于天津,1955年迁到北京李铁拐斜街,1963年迁到西长安街。郭沫若在一次用餐后,对鸿宾楼赞不绝口,题藏头诗一首:“鸿雁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台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诗的每句首字联起来即“鸿宾楼好”。鸿宾楼的菜肴多达数百种,其中颇具代表性的“鸡茸鱼翅”“红烧牛尾”“扒驼掌”等一直广受食客喜爱。

在过去,北京餐饮业被称为“勤行”。“勤行”除了包括上述各种高、中、低档的实体餐饮店外,还包括一种专门承办民间宴席的“厨行”。当时,北京城内并不缺乏好的清真餐饮店,可在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条规矩:清真饭馆只应散客,不接宴席,婚丧嫁娶的流水席要由当时北京城内的二三十家厨行世家承办,这些厨行世家主要分布在牛街、德胜门、王府井等地。厨行都没有实体店面,而是在办事人的家里露天搭建简易帐篷,应办事人之需摆出几桌到几十桌不等的席面。当时厨行界有一行规,叫“不串片儿”即牛街的厨子不往北,德胜门的厨子不往南,各处的厨子不轻易跨区做买卖。一般而言,每个厨行的常备菜点有150道左右,这些菜点全靠厨行世代口耳相传,强记硬背。   由于清真菜在用料做法上有很多禁忌要求,因此,这种流动家宴对主厨的考验很大,从订料、备料到砌灶烹饪,主厨事必躬亲。一般而言,清真宴上的菜品上桌顺序依次是:压桌、扣菜、汤菜、炒菜。通常“从落座到起座,一起清真宴就只有20多分钟,这一拨人吃完,紧接着就要换下一拨人。一起宴席一般要上二三十道菜,主厨要连续做出蒸、炖、炸、扣、炒等菜品,几乎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要同时开10桌以上的宴席,对菜量的要求还很大。所以,需要厨师准备充分且精神集中,否则是无法应对的。”[2]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里平房大院儿越来越少,各类大型的清真餐饮店纷纷办起了酒席,北京的“厨行”日渐式微,如今只留下了“厨子舍”一家。为了保留这门手艺,厨子舍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第五代传人舍增泰收了女儿和侄子为徒,想要培养“厨子舍”第六代传人。但是,毕竟如今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外界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厨行也许不会再恢复昔日的盛景,也许最终将归为一份珍贵的平民记忆,但是这不影响它曾经的辉煌,也不影响人们对其背后蕴含的行业精神及平民文化的认同。而这种精神与文化内质是可以透过人们的情感共鸣,渗透到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被代代相传的。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作为行业的厨行衰落了,但是作为北京清真饮食文化和城市文化一部分的厨行文化却仍然朝气蓬勃,焕发着生命力。

三、意蕴丰富的“清真餐饮”

曾有很多学者主张,饮食文化可以作为一个界定“我族”与“他族”的外显标志。但笔者认为,饮食文化实际上会随着场景和赋意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固定作为一个民族或者族群区别于他族的外显标志。很多人习惯用清真饮食作为区别“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外显标志,但实际上不同身份、角色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或许会有着相同的饮食选择。穆斯林、民族信仰者、普通居民均会出于对角色、身份、利益等因素的考虑,而将食用清真饮食作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从而使得“惯用清真饮食”这一行为不具有划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意义。因此,食物及其附带的饮食行为只能被视为是主体表达观念意识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媒介,而非将“我族”与“他族”进行区别的特定标志。

“清真餐饮”看似是一份被经营的生意,但其中浸润着的却是满满的人情,而用这份“人情”创造与书写出来的,则是城市历史与城市文化。北京清真饮食是北京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延续和发展的一部分,它通过所用食材和制作技艺的传承得以保留,并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精神通过人为的力量得以传递,从而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此,当一些“老字号”因城市发展规划等原因被迫搬迁时,很多人宁愿费一些周折、花一番工夫,也要重新找到它们。因为,这些“老字号”不仅仅满足了食客们的食欲,也能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对城市的味觉记忆,使他们安心地融入城市生活。正因为如此,当昔日风靡一时的厨行在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时,会有那么多“老北京”感到不舍与难过。或许,约翰?S?艾伦说得没错:“无需生活在食物匮乏状态下的人是幸运的,对他们而言,简简单单的食物就是潜在的美好回忆的来源。应当谨记,各种力量,个体的、集体的都参与塑造我们与食物相关的记忆。或许这样能帮助我们把糟糕的事抛在一边,而创造更多关于美食和美好时光的记忆。”[3]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白仲俭.北京老字号传奇[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2]杨永和口述,马景海整理.北京清真菜谱[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3]约翰?S?艾伦.陶凌寅译.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粮食产业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论文800字如下: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抓生产。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切实发挥好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深入推进农业发展。

完善阵地建设,找准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与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和融合点,汇聚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农民合作社,加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深化产销合作,健全订单农业,提升农民收入,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党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多点提升。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提高农民生产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鼓励农民走职业道路,建立起职业农民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从人才振兴的角度有效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赋能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华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如今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智慧农业、农业机械设备等关键领域虽取得很多成就,但关键核心技术还需继续突破。智慧农业需加强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改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实现种植生产全程数字化。

农业机械智能化方面,需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一批农机智能化产品。同时要不断提升种源质量,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生产力持续提高,助力农业现代化大步前进。

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稳产保供至关重要,但在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的背后,产业产品结构亟需优化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更契合消费市场,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其一要挖潜扩面积,提升紧缺产品的产量,如大豆及油料产量仍然不足;其二是改善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持续提升农业附加值。另一方面也需农民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粮食生产向绿色高效转变。

目前,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还需继续抓好抓实。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写作思路:可以从粮食储备问题、应对难题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等等。

正文:

“民以食为天”,粮价飙升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

从公众利益讲,粮价上涨将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油价高企的大背景下,粮价飙升还会增加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发展委员会13日在其春季会议结束前发表公报说,粮价大幅攀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世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粮价飙升有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贫困的状态,也可能使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减贫成果出现转折。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本月9日在印度访问时说,一些非洲国家和海地因食品短缺和价格上涨出现骚乱,“我们已真的面临一个紧急状态”。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粮价上扬已经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引发广泛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都提出了应对粮价上涨的计划,这些计划可以分为短期措施和长期战略两大类。从短期看,世行等国际机构都提出,应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以减轻粮食短缺对贫困人口的威胁。

世行呼吁国际社会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增加5亿美元援助,以满足低收入国家人群的紧急需要。此外,世行还计划在2009财政年度将其对非洲的农业援助贷款从4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粮农组织指出,在一些低收入国家,50%到60%的居民收入被用于支付食品开支,粮价飙升对这些国家的危害尤其严重。粮农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加大援助力度,帮助这些国家应对目前的局面。

此外,一些国家还提出暂缓生物燃料产业发展和减少粮食浪费等措施,以确保食品粮供应。

根据世界银行本月9日发表的研究报告,在过去3年里,全球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食品价格总体上涨83%。报告预计,2008年和2009年,粮价将继续居高不下。报告还预测,在2015年以前,大部分粮食价格都将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之上。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拉美地区负责人若泽·格拉奇亚诺本月10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导致产量下降、世界粮食市场供需出现变化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活动增加等。

一些分析人士还指出,国际市场油价高企和生物燃料产业兴起也是造成粮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不仅推高了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而且导致运输等农业综合成本上升。正在兴起的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和土地资源的消耗正在加大。

有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高粮价时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各要素之间存在普遍联系。国际粮价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导致贫困国家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日益严重,这正式普遍联系的体现。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弄清楚事物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参考,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关键部分,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把握好事物的因果关系。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使用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又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许多国家针对粮价走高问题采取应急措施,正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种矛盾的侧面都存在不一样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在矛盾的特殊性的指导下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把握好矛盾的主要发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要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利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我国粮食市场,配合使用国家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税收经济调节的杠杆作用,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国内生产力,弥补国内市场资源不足。

改善生活方式,树立全体公民节约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题目有: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国之基石”“国之大者”。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从“国之大者”的政治角度深刻领会“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粮食安全论文篇二攥紧中国种子保障粮食安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4月10日下午, 国家领导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攥紧中国种子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渠道发力攥紧中国种子。粮食安全论文篇三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指出,”地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在解决好”谁来种地”"种在哪里” "怎么种地” 三个问题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论文篇四万里遍春耕保粮食安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粮食安全论文篇五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民以食为天,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_以来,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如“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的”粮言粮语”,各方面政策多管齐下,进一步了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在_即将召开之际, 我们更要下大力气,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安全论文篇六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_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 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 端得更牢。粮食安全论文篇七增减双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 “节”减损.”之流”粮食安全论文篇九强化“三个维度”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在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 -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粮食安全论文篇十牢守粮食安全底线端牢“中国饭碗”仓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既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水产品商品化发展研究论文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萧峰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1、 中草药的发展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饲料系数降低了.,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与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大黄、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地锦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公斤,加食盐~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苦楝。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3. 6.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乌桕。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千克和食盐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关于我国历史时期的水产加工与保鲜这一领域,以往学者涉及相对较少,除渔业通史著作中的相关篇节有所论及外[1],专题论述者多涉及冰鲜鲥贡等,专文论及明清时期水产加工与保鲜者较为少见。事实上,由于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渔业生产的兴盛,而鱼鲜之类极易腐败变质,故水产品的加工业颇为发达,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加工数量巨大。本文即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古代贮冰技术虽应用很早,但在渔业生产上很难得到普及。入秋鱼类肥美、正当捕捞旺季之时,渔获数量甚巨,未进入贸易市场、没有被及时消费的鲜鱼如不经加工处理极易腐坏。我国人民很早就把握了简单的鱼类加工技术,如将鱼用盐腌制、或将鲜鱼晒制成干鱼贮藏,“鲍鱼之肆”即为咸鱼加工工场。发展至明代,由于官方对渔业的重视,渔业生产大为发展,水产加工产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质量越来越好,水产加工工艺趋于多样化、精致化,饮馔加工工艺更为丰富多彩,这从官府征收的鱼课名目中可见一斑,除鱼课钞银之征外,还有干鱼、鱼油、鱼腺胶、各色鱼鲊、鱼鲊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征。时至清代后期,渔获物的冷藏保鲜渐行,尤其是冰厂渐多以后,原多只用于进贡皇家的冷藏法逐渐推广。清代末期,又从海外引进水产品装罐加工技术。另外,人们对非食用类的副产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一传统加工1.腌制、糟制腌糟鱼主要有鱼鲊,鱼鲊制作的历史十分悠久。制作鱼鲊及鱼酱等法早见于《齐民要术》,至宋代技艺益高。据载有玉版鲊(即鳇鱼鲊)、鲟鱼鲊、荷包鲊、银鱼鲊、蟹鲊等十余种。南人以鱼为鲊技艺极高,有“经十年而不坏者”。鱼鲊封藏时间越长,质量愈佳而愈为人珍爱。不同的加工方法制品不同,如饭鲊、裹鲊、荷叶鲊等。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记载,上乘鲊品,选用何种原料,都有讲究,封藏方法和现在腌制咸菜极为相似。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均盛行鱼鲊制作,如湖广一带、安徽安庆地区及太湖流域均有生产。据史料记载,明代湖广一带还有专门从事鱼鲊加工的专业匠户——鲊户。湖广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各种鱼类加工特产如鲟鱼鲊、鳇鱼鲊、鲤鱼鲊、酱子鲊几小桶,估价银多少,加上桶柜物件、箍桶水竹、委官盘缠、鲊户盘缠银等共331两,递年详委首领官一员于先一年四月以里如法造办,侯次年带领“鲊户二名”进京朝贡[2]。可见湖广水乡此种鲊户不在少数,随同进京当差献技者当乃其中手艺最为娴熟之人。湖广地区自成化年间始进贡鱼鲊,其后鲊贡之征终明一代未稍宽,渔民负担愈来愈沉重,此在第二章及第八章均有述及,后者尤有详述,此不赘言。明清时期,鱼鲊制作工艺较前更趋精致。如太湖地区荷包鲊的制作,据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转录《蔡宽夫时话》云:“吴中作鲊,多就溪池中莲叶包为之,后数日取食,比瓶中者气味特妙”。前志又载,“乡间取大鱼切作片,用米屑、荷叶三数重包之,谓之荷包”。但此法并不是直接在荷塘边制作。偶然也有用精肉作鲊者,直接在荷塘边用池中荷叶包裹,“数刻可供馐”;但因“荷叶性恶腻,多作能害荷”。史料记载中多见以红麴之类制作鱼鲊者多,如武昌地区之鱼鲊,其制法“以鱼为之,或拌以萝葡、或拌以红麴”[3]。又如安庆地区之鱼鲊“以红曲酿之,可生食”[4]。长江中下游地区制作鱼鲊,所用原料多采用鲟鳇鱼。这主要是因为鲟鳇鱼之骨松脆、肉质细嫩,最适于制鲊,故多被选用。清康熙吴县人沈朝初有《忆江南》一词云:“苏州好,密蜡拖油鲟骨鲊。”又如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卷5《物产》记载,“鳣鱼似龙,长丈余,大者千余斤。江东呼为鳇鱼,亦曰王鱼……可为鲊,骨松脆,皮亦肥美”;该地区之“货类”即出产之商品类中就有鱼鲊,“怀宁用鲟鳇、桐城用青鱼”。腌糟制鱼除上述制作工艺较复杂的鱼鲊外,还有较简单的直接用盐藏法防腐之腌鱼。盐藏法又可分为二种,一种为盐水渍法,即将鱼类浸渍于食盐水中,藉以防腐;另一种为盐渍法,即用食盐遍擦于鱼体,然后重重积叠于木桶等装盛器具中,盛器底面也撒布食盐。后一种方法保存时间较为长久。应用这二种方法所贮藏之鱼,鱼体中保持着相当之咸味。可以说,以盐藏法保存鱼货为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因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惟其保存时间不如鱼鲊长久,但鱼鲊保存必须密封,否则易变味。2.干制将鱼制作成鱼干以长期收藏是一种十分常见、应用普遍的传统加工方法,其制作历史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即有这种鱼类加工方法,干制之鱼称鱐,或称腊鱼、鱼腊。长江中下游地区各乡村至今仍多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干制法按干燥热源可分为晾制和薰制二种,“干制法者,或用日晒或用火焙,务使鱼体中之水分完全蒸散”;按是否先用盐渍又可分为素干和盐干二种,“其用淡水洗净后而干燥者曰素干品,鱼体用水煮熟,然后干燥者曰煮干品,经盐水一度之侵渍,再用淡水洗净而干燥者曰盐干品”[5]。将鱼体抹盐及干燥其所含之水分都是防止细菌的侵入而使鱼体腐败难食。晾制法:一般来说,在气温较高、阳光充足的夏秋季节多采用晾制法制作干鱼。因此,捕捞盛期在夏秋季节的各种鱼类也就多采用此法加工。晾制鱼干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均多用之,如湖广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等地都有鱼干制作,只是规模大小不同、产量多少不一而已。明代湖广常德府“多干鱼。盐鱼日干,货于四方,颇以为珍。各县俱出,而沅江尤多”[6],由此可知,其加工工艺乃先用盐涂抹,然后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又如明代岳州府华容县加工干鱼,“商人烘曝,贸易遍江淮间”[7],可见加工工艺既用烟熏,又用日晒。由此二例可知湖广岳州、常德二府干鱼加工产品数量之多。不单此二府,湖广其它府州肯定同样如此,如在湖北有大量中小型浅水湖,鱼利丰富的府州,其干鱼制作规模当较湖南岳州、常德等府州更甚。如武昌县“有白鱼,即阳鱎,肉白可为饼”[8],即剔除鱼刺以后压制晾干成鱼饼者。在安庆宿松地区,“银鱼一种为吾邑特产,捕取后向日光晒晾干洁,用布袋装置。……此外若虾米一种亦所出甚多,虾米者取鲜虾蒸煮旋即晒干去甲存肉即谓之虾米”,其地制作银鱼干及虾米都是利用日光晾晒;“贩干鱼之商人先将鲜鱼收买”,然后“以盐水腌透,就日光晒干”[9],营干鱼贩运之商人亦采用晾制法制作鱼干贩卖。太湖流域亦用日光晾晒银鱼干、鲚鱼干、螳螂子等。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鮆鱼,出太湖,一名刀鱼,俗呼为刀鲚,又名湖鲚,别于江产也,出常熟海道者尤大,四五月取其子曝干名螳螂子;小者曰黄尾鮆,鱐之可致远;银鱼,出太湖,色白,无鳞,鱐之可致远”。所谓“鱐之”,即压制晒干。鱼卵又称鱼子,所谓螳螂子即取鲚鱼之子晒成干。又如《太湖备考》卷6《物产》记载:“鮆鱼,一名刀鱼,俗呼为刀鲚,又名湖鲚,别于江产也;一种小者名梅鲚,渔人鱐之以鬻”;“银鱼,鱐之可以致远”。两种所记大体类似,也就是说整个太湖流域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形。日本人山本田芳1885年撰写的《清国水产辨鲜》中记载:“鲚鱼在江苏长江年产五百万斤,干鲚鱼年产约十五万斤运销各地”。沿海的川沙地区“制造鱼干,亦第用盐晒”,“堪供食品之需”[10]。晾制干鱼除上述先用食盐涂抹,然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盐干品外,也有不用盐抹而直接晒干者。据张耒《明道杂志》记载,早在宋时期,在汉阳武昌一带即有一种“淡鱼”,其法将数累千百之鱼剖开,不加盐,暴晒江岸之上,干后以物压作鱐载往江西出售。饶州、广信等地“尤重之”,“虽臭腐可恶而更以为佳”,“若饮食祭享,无淡鱼则非盛礼”。一船“淡鱼,其值数百千”。此虽为宋时情形,估计明清时期这种产品仍得流传。又如在安庆的宿松地区,“若鲚鱼、靠鱼亦系晾干贩卖,但无须用盐腌浸;鲚鱼、靠鱼之出以夏月为多,故朝出水而夕即晾干,每年贩运外出者亦称大宗”[11]。其制作鲚鱼干、靠鱼干即充分利用夏日的强烈日光照射而迅速蒸干鱼体水分,省却先用盐腌浸的一道工序,也使鱼干制品的品种更为丰富多样。薰制法: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多雨水、空气湿润的春季,所捕捉的鱼类已无条件采用晾制法。在此情形下,人们便采用薰制法加工鱼干,即利用烟薰或火焙的方法将鱼体所含水分蒸干。如前述明代岳州府华容县加工干鱼,“商人烘曝”,其加工工艺便既用烟熏,又用日晒。薰制品与晾制品之风味完全不同,各地的薰制品又各有地方特色。不过,相比较而言,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利用人工烟薰或火焙的薰制法之规模要远远小于利用随处可采、随时都有的天然日光晾晒的晾制法,前者之产量也就远低于后者。然而,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惟其产量较少,则更见其珍贵。3.副产品加工与利用除水产品食用加工外,人们也进行一些副产品的加工和利用,如提炼鱼油,加工鳔胶,用介壳类水产之甲壳肥田等。提炼鱼油以为燃灯之用古以有之,如前引明人之诗云,“八尺长竿一具罾,前船相唤后船应。得鱼换米兼沽酒,更取鱼油作夜灯”[12]。又如“黄鲴鱼及鲹鱼肠腹多脂,并可取肠以熬油为燃灯之用,称为鱼油”[13]。此即为渔民充分利用渔获物,就地取材加工副产品以供日用之需之例。人们在历史时期也很早利用鱼鳔加工鳔胶或鱼线胶。加工鳔胶之例如:鱼腹中鳔“可作胶,谓之大胶。唐张彦远云吴中鳔胶采章之用,盖古画家取此”[14]。可见,至迟在唐代,人们已知将鱼鳔加工成鳔胶制作“采章”,即类似现代的印章,画家即有用这种鳔胶采章者。前文涉及渔业经济各章中曾论及各地区征收鱼课中大都有鱼线胶之征,可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鱼鳔加工成鱼线胶极为普遍,政府将其定为一种额征课税,且大多征收本色。万历《大明会典》中明确记载官方征收鱼线胶乃为造船之用,即做为一种粘合剂。前文述及虾米之制作乃将生虾蒸煮晒干后去甲而成,对其所剥下之虾甲,人们也予以回收利用,“凡干虾所去之甲并可买作粪田之用,虾甲亦名虾糠”[15]。虾蟹等水产之壳甲中富含磷元素,因此,可将其甲壳碾碎后用于田地中施肥,是一种很好的磷肥。即使是腌鱼后所剩之盐水,人们也能做到废物利用,如“腌鱼之水谓之滴卤,可助烹调,并可以供制豆货食品之用”[16]。更何况在明清二代,食盐均极为珍贵,官方对食盐征税极重,人们就更舍不得轻易丢弃尚可进一步利用的滴卤之水了。[1]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2]万历《湖广总志》卷21《贡赋志一》。[3]光绪《武昌县志》卷3《物产》。[4]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卷5《物产》。[5]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6]嘉靖《常德府志》卷8《食货志·物产》。[7]隆庆《岳州府志》卷11《食货考》。[8]光绪《武昌县志》卷3《物产》。[9]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0]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11]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2](明)唐之淳《唐愚士集》卷1《淮上渔者》。四库1236-528(前为册序,后为页序,下同。)[13]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4]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15]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16]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二冷藏与装罐1.冷藏冷藏即冰藏,冰藏法最为简单,即将鲜鱼埋藏于天然冰或人造冰中,用以保存鱼类短时间之鲜度。用冰藏法使鱼类保鲜的技术应用很早,但由于贮冰技术较复杂,在较长时期内其规模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冰鲜鱼大都限于奴隶主、贵族享用,或为进贡皇家的贡品,而较少应用于大规模的渔业生产。明清时期已出现较大规模的专业冰厂。明王鏊所修《正德姑苏志》中有“三伏市上卖凉冰”之语,可见苏州在明朝已有专业冰厂。清沈德潜所修《元和县志》记载:“冰窨在葑门外,设窨二十四座……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窨,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尤悼所作《冰窨歌》云,“葑溪门外二十四,年年特为海鲜置”,其诗进一步说明该专业冰厂主要是为海洋渔业保鲜兴办的。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记载:松江府“每夏初,贾人驾巨舟,群百呼噪网取”黄鱼,都是“先于苏州冰厂市冰以待”。清时,沿海一带食用冰鲜黄鱼已成一种习尚和爱好。清康熙吴县人沈朝初《忆江南》一词中就描写了食冰鲜的盛况:“苏州好,夏日食冰鲜,石首带黄荷叶裹,鲥鱼似雪柳条穿,到处接鲜船。”小船插上三角形红旗,鸣锣集市,曰贩冰鲜,吴俗最尚此鱼,每尝新时,不惜重价,故有典帐买黄鱼的谚语。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吴地有谚云“楝子花开石首来,笥中被絮舞三台”,言典卖冬具以买鱼也。[1]明清规模巨大的鲥贡,也是用冰长途护运的。为此,在南京燕子矶建有皇家专备冰窖和鱼厂。陆路运输,按15公里一站,由3000余匹驿骑接力飞奔传递,自长江边至北京1250余公里,限22个(44小时)时辰送达。保鲜的办法是逐尾用铅匣盛装,中间填以冰,泼上浓油密封,再以箬叶遮护。水路,则由快船日夜兼程沿运河北上,船上载冰护航,沿途并设有冰库,源源不断补充冰块,保证贡品到达京城还很新鲜。明清时期虽已出现较大规模的专业冰厂,但在清代后期以前,其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仍不普遍。专业冰厂仍未大规模普遍兴建,冰鲜鱼因成本较高、数量少而价格昂贵,上述吴地典卖冬具以买黄鱼即为一证。又如同治《苏州府志》卷20《物产》记载:“石首鱼,俗名大黄鱼。今惟出海中,味绝珍,夏初则至,吴人以楝花时为候。此时已渐热,鱼多肉败气臭,吴人既习惯视之,故有忍臭啖石首之讥。二十年来沿海人家始藏冰,悉收冰养鱼遂不败”。可见,在清道光以前,沿海藏冰养鱼者尚少;至咸丰、同治年间,渔获物冰藏保鲜法始渐盛。自此之后,冰厂之设渐多,地域亦逐渐推广普及。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的一段记载清楚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该志云:“所获海鲜,近年均用冰制,以便运往远埠……。冰厂,夏获鱼鲜,须用冰制。向因购自上海,殊形不便。自清宣统元年,周兰村等集股,在八团北一甲白龙港南,租地建造冰厂一座。年来销路日广,在横沙各渔船,多向购用,获利颇丰。民国四年,复有人集资设厂,以谋扩张营业。十一年九月,邑人家曾等,又在八团南三甲海滩,股设冰厂,呈准县知事严森出示保护。”从这一段史料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其一,清代后期,沿海地区夏季的海洋渔业生产之渔获物已大都采用冰镇保鲜;其二,在清宣统元年以前,沿海的川沙及其它地区用冰以藏鱼大都尚须向沪镇上海采购;其三,自清宣统元年以后,沿海各地陆续集资建造冰厂,无须再购自上海,且其营业规模呈扩大趋势,冰厂之治理亦日益严密。以上即为水产品冰镇保鲜的大致发展过程,总之,时至清代后期,冰藏保鲜才在渔业生产上得到大规模应用。2.装罐水产品罐装加工法之应用较以上各种加工方式都要晚,可以说是一种“泊来品”,即为海外引进之加工工艺。晚至清代后期,水产品之装罐加工仍尚少,如沿海的川沙地区“制造鱼干,亦第用盐晒,并无装罐,堪供食品之需”[2]。但其究竟随着国门之开而逐渐走进国人的生活,据民国《宝山县再续志》卷6《实业志·渔业》记载,“罐诘贮藏之法甚多,适用于国人嗜好之鱼类罐诘约有三种”;其一为水渍制,即将生鱼处理适当后装入罐中,注入清水密封、加热而制;其二为调味制,其法将渔获物加以酱油、白糖、香料等,先行煮熟后装罐,加热杀菌而成;其三为薰炙制,其法将鱼类先行适当之调理,再经油炙及薰烟工作,然后封罐制成。用第一种方法制作的鱼罐头可用作庖厨中烹调的原料,用后面两种方法制成的成品可供家庭行旅随时取食,毋须再行调味。[1]参考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第67页。[2]民国《川沙县志》卷5《实业志·渔业及林业》。三饮馔加工水产品的饮馔加工历史几乎同人类史一样悠久,从有渔猎生产以来,其饮食即包括水产品饮馔加工。水产品饮馔加工的一般方法,早已为人们普遍把握。如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薄荷去鱼腥,煮鱼羹临熟入川椒多能去鱼腥,用枳实或凤仙花子煮鱼则骨软等。又如河豚味极美,但有剧毒,宋代时吴人已把握了一整套河豚的加工方法,对其何部分及何时所捕最毒了如指掌。孔平仲《续世说》、张耒《明道杂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对此多有记载,如吃河豚的当天不能进服汤药,因河豚与中药乌头、附子相忌。如已中毒,解毒之法有催吐和药解。催吐系“亟饮秽物”,药解以龙脑水或至宝丹或橄榄,亦可炒槐花与干燕支(胭脂)等捣成粉末,用水调灌。饮馔加工可分风味鱼品和名特优产品。相对而言,太湖地区的水产饮馔加工工艺较其它地区更为精致,“吴地产鱼,吴人善治食品,其来久矣”[1]。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转引(隋)《大业杂记》云,吴人作鲈鱼干鲙法,“五六月海中取此鱼,缕切晒干,盛以瓷瓶,密封泥。欲食开取,以新布裹大盆盛井底,浸久出布,洒却水,则敷然散著盘上”;又有以鲤鱼为原料所作者,其法亦“出太湖,纯以鲤醙为之;一瓶用鱼四五百头,味过鲟鳇”。又如作水晶鲙之法,“以赤尾鲤净洗去涎,用新水慢火熬浓,去鳞滓,待冷即缕切之,沃以五辛”[2]。可见,各种鱼鲙的制作从原料的挑选、火候的把握到佐料的调放都有一系列较复杂的加工工序。饮馔加工在都市中尤为讲究,如北宋汴京(即今开封)有因“南人不服北食”而开的南食店。一部分“南人”通晓南馔制作,如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记载,梅圣俞家中的老婢能制作以鲫鱼为主要原料的南馔生鱼片便是一例。又据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等书记载,当时的名特优产品有用活鲟鱼唇割下制作的“鱼魂”;以河豚腹内腴白制作的“西施乳”;以及钱塘门外宋五嫂以菰为羹、以鲤鲫为鲙的“金羹玉鲙”等。以上所述均为明清以前即有的饮馔加工方法,毫无疑问,其加工工艺必代经流传并更趋精致。上引民国时期太湖地区的方志对其饮馔加工方式仍有具体记载即为明证。明人文集中亦有鱼类饮馔加工的具体记载,“吴人制鲈鱼鲊、鰿子腊,风味甚美,所称金虀玉鲙也。鲈鱼肉甚白,杂以香葇花叶,紫绿相间,以回回豆子、一息泥、香杏腻坌之,实珍品也。鰿子鱼腊亦然。回回豆子细如榛子肉,味甚美。一息泥如地椒,回回香料也。香杏腻一名八丹杏仁,元人《饮膳正要》多用此料。鰿子鱼今京师名鮆鰶鱼”[3]。可见其时鰿子腊这一名馔已从太湖地区传至京师,且另有别名。诗文歌赋中更多有提及者,如其一云:“日高湖冰解作块,水落旧痕出洲背。渔翁招摇沉网罟,上客游观缓裘带。跃青跳白举数尾,鲂鲤不言羊豕脍。取物还存爱物仁,半释况乃兼细碎。玉花行看登翠盘,素鬐早已扬清濑”;其二云:“平湖如席洲若块,渔子击水惊鱼背。一网数鳞如拾芥,骈头贯□相萦带。饔人挥刀飞雪花,座客停餐谈玉脍”[4]。清代的专门书籍如《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江浙一带烹调加工的菜肴,其中有石发、酱石花、石花糕、鱼翅、刀鱼、鲥鱼等多种水产珍品。除上述各种名特优产品外,亦有鱼杂之类风味产品,“凡腌干鱼者必先将鲜鱼剖开,去其腹内之肠肚各件谓之鱼杂,滨湖产鱼之地多取鱼杂调煮佐膳,称美味焉”[5]。明清时期,虾蟹等类水产的食用加工种类也甚多。蟹类有酱蟹、糟蟹、醉蟹等,加工的秘诀有所谓“雌不犯雄,雄不犯雌”、“酒不犯酱,酱不犯酒”、“蟹必全活,螯足无伤”等。虾类加工有醉虾、虾松、虾米粉等。综上所述,由于明代官方对渔业的重视,渔业生产大为发展。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产加工业颇为发达,水产加工工艺趋于多样化、精致化。水产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加工数量巨大,加工质量优良,饮馔加工工艺更是丰富多彩、精湛多样。这从官府征收的鱼课名目中可见一斑,除鱼课钞银之征外,还有干鱼、鱼油、鱼腺胶、各色鱼鲊、鱼鲊椒料和香料等本色之征。传统加工方法有腌制、糟制鱼鲊,曝晒、晾制、薰制鱼干等。时至清代后期,渔获物的冷藏保鲜渐行,尤其是冰厂渐多以后,以前难以普及,多用于皇家进贡等的冷藏保鲜技术逐渐推广,清代后期尤为突出。清代末期,又从海外引进水产品装罐加工技术,罐装加工数量也迅速上升。此外,人们对各类副产品也予以加工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如提炼鱼油,加工鳔胶,用介壳类水产之甲壳肥田等。[1]民国《吴县志》卷51《物产二》。[2]乾隆《长洲县志》卷17《物产》。[3](明)杨慎《升庵集》卷69《金虀玉脍》。四库1270-682。[4](明)孙承恩《文简集》卷21《腊月同霍渭厓诸公乌龙潭观打鱼用坡翁韵二首》。四库1271-264。[5]民国《宿松县志》卷18《实业志·渔业》。第二节水产商贸关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水产商贸这一领域,以往学者涉及相对较少,除渔业通史著作中的相关篇节有所论及外[1],专文论述者就笔者管见所及有张剑光先生的《唐代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其商品化问题》[2]、日本中村治兵卫先生的《唐朝的渔业政策和鱼类的流通》[3],专文论及明清时期水产贸易者则少见。事实上,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的水产贸易较为兴盛,无论是鲜鱼贸易还是加工产品的运销都颇为发达。本节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鲜鱼商贸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河湖水域产鱼地的鲜鱼货贸颇为发达,在明代前期渔业极为兴盛时期尤为如此。从其销售形式及交易规模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鲜鱼贸易可以分为零星售卖与商人转贩两种不同类型,以下分类叙述。1.零星交易在春夏非集中捕捞时期,均为各渔户单独生产所得,渔获产量不大,渔获物较少。因此,零星售卖是该时期鲜鱼货贸的较主要形式,由商人转贩者少。秋冬集中生产时期,除商人批量转贩外,零星交易的形式也仍然存在。从贸易额来看,零星交易额远低于商人大宗转贩的批量经营。但零星的鲜鱼贸易几乎全年都有,江滨水浒交通便利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鱼市、水市。专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大多一年四季,不论早晚朝夕都在进行生产。渔民四时放舟于五湖风浪之中,以船为家、以水为田,有诗为证:“大儿已长当门户,小儿十岁能摇橹。妇人终日坐篷窗,补却鱼网缝衣裳。衣食宁论厚与薄,人生无如生处乐”[4]。相关诗文可谓不胜枚举。从地域而言,明清时期的鲜鱼商贸以湖广地区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湖区及太湖流域最为繁盛。李东阳《怀麓堂集》卷3《捕鱼图歌》诗云:“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出身长沙的李东阳对故乡楚地的渔业生产自是十分熟悉的,其所描述的江浦鱼市盛况当为写实之言。又有何景明《大复集》卷11《津市打鱼歌》诗云:“大船峨峨系江岸,鲇鲂鱍鱍收百万。小船取速不取多,往来抛网如掷梭。野人无船住水浒,织竹为梁数如罟。夜来水长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其所反映的亦是渔业生产和销售之盛况。其它地区的鲜鱼贸易规模也颇为可观,如太湖流域的大型六桅罛船在“船尾系三板小船,入市鬻鱼乘以往返”[5]。渔民是零星贸易的直接参预者――卖主,或者随捕随卖,或者早晚趁市出售。

饮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

摘要:体验经济发展迅速,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所衍生的新型旅游消费形式,对旅游产业大省的四川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而要加快四川旅游优化创新的步伐,努力开发出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体验式旅游产品。 关键词:体验经济;四川旅游业;旅游优化 一、体验经济与旅游 体验经济思想根源于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1970 年所著的《未来的冲击》,他提出体验经济将是农业经济、制造经济、服务经济等浪潮过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商家要想赢得新一轮的竞争,需要依靠提供体验服务。随后,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书中称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基础,借助于商品这一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最终实现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体验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某些条件促使一个人在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能够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关于体验经济的类型,派恩和吉尔摩按照消费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的关联性,可将体验经济分为四种类型:娱乐的、教育的、逃避现实的和审美的。而伯恩德H施密特则从消费者认知心理过程这一角度,将体验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称为战略体验模块。 旅游产业与体验经济密切相关,一方面旅游是体验经济理论与实践应用和发展的大舞台,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也为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旅游是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异地寻求精神满足以及体验的过程。对旅游者而言其最关注的是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否得到最大的精神满足,旅游地或旅游产品能否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以及能否获得值得回味的体验。因此,能否给旅游者更多的体验是衡量旅游地以及旅游产品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旅游产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二、体验旅游产品的构成要素 体验旅游产品要素一般包括主题、活动和形象,这三大要素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外部表达的主要载体,能够最为直接地引导旅游者产生体验的要素组合。(一)主题。主题是体验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主题的旅游产品如同一盘散沙,不仅旅游活动项目随意拼凑,既无法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以及心灵启发或者震撼,也不能集中发挥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主题要是高度提炼每一个体验旅游产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并能通过通俗的题材展现旅游产品的灵魂。与一般旅游产品主题不同,体验旅游产品主题不仅要建立在对旅游资源基础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之上,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展的活动与推出的形象能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最广阔的体验空间。(二)活动。活动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血肉,它直接提供旅游者体验的载体,是旅游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要素。体验旅游产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以及趣味性,游客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娱乐、教育、启迪等多种体验,从而满足精神需求。(三)形象。形象是体验旅游产品的外衣,是旅游者最早接触旅游产品的途径,因而它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体验旅游产品的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体现在旅游产品的方方面面,如旅游目的地的标志、口号、图形、色彩、道具、设施、服务等。从深层次看,体验旅游产品形象是对旅游产品主题的具体阐释,塑造旅游主题和活动的整体氛围。因此,在设计和推广形象时,需要外观上色彩协调一致、道具精细逼真、造型夺人耳目等。 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近几年四川省加快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加快了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的步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制约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并没有根本改变,与旅游业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一)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服务意识不强 四川省全省景点共有300多处,但是内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跟不上,内部企业结构明显失衡使得行业内部合作性以及联动效应得不到良好体现。另外一方面,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导游人员途中甩团、因费用不到位而导致的扣团、甚至出现导游人员携款潜逃的现象。导游人员劳动报酬问题及其自身的低素质化是四川省降低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擅自增减旅游项目问题突出的主要根源。另外也存在旅行社服务不到位、相互之间推诿的现象,浪费游客时间,甚至导致游客无法旅游。 (二)旅游营销力度不够,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从总体上看四川省旅游产业的营销,基本是产用单纯的营销模式,缺乏宣传平台,尽管四川拥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的世界景区景点,但是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声誉与其他众多国家级景区景点相比仍然有差距。这主要是由于针对于四川主要景区景点所做的推广与促销没有很好地突出四川本身的特色,缺乏差异性、煽动性,市场开拓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旅游地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四川省旅游配套设施有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设施简单,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使得游客期望与实际体验的感受差距悬殊,并且景区景点卫生条件跟不上,景点沿途缺乏卫生标准的厕所,另外,旅游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不良,公共信息标志落后。 四川省有众多景区景点,但是缺乏统一规划,各个景点景区没有形成各自核心旅游特色,没有形成互补关系,反而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形成恶性竞争关系,这难以发挥旅游资源最大效益。 (四)“”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川省在2008年经历了一场浩劫,给四川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危机,不仅部分的旅游景点遭到破坏,更使得游客对四川旅游安全出现了信心危机,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四川省旅游优化与转型迫在眉睫。 四、四川省发展体验式旅游的思路 (一)统一旅游目的地地对外的宣传形象 统一标识以及统一宣传口号可以提高宣传效果,有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因此,四川省在旅游营销时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营造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并且丰富促销手段,建立统一有效的宣传促销体制,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另外可利用现代媒介推广与四川自然和人文精神相辉映的旅游标识以及简单又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以吸引游客。在宣传资金上可设立旅游宣传促销基金,为宣传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深挖四川旅游的特色主题 (二)旅游特色主题是游客体验的基础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加深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使他们对旅游产品有一个连贯和清晰认识。旅游特色主题内容丰富,大可到景观布景、文化气氛,小可到服务细节和纪念品,这样就可以用一条主题线把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贯穿起来,使他们产生难忘的经历。因此,四川省需要深挖自身旅游特色主题,把原本静态的旅游路线通过各种主题赋予其生命,使得游客身临其境。如杭州市通过模仿《清明河上图》,把宋代时期的社会情境再现,使得游客回到一千多年前,体验当时人们的生活。 (三)推出四川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对体验旅游的延伸,旅游者在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旅游经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逝,这种难忘的记忆会慢慢变淡,但是旅游纪念品却能使得这种记忆加以强化,主要在于纪念品是旅游者经过一番努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而得来的,这样可以起到延伸记忆的效果。在设计旅游目的地的纪念品时要结合主题,同时加入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旅游者看到纪念品直觉的反映就是该地区的旅游印象,因此,四川省应尽量设计与推广有四川文化特色的主题旅游纪念品,事实上,四川省有众多少数民族集居,如羌族、彝族、藏族等,文化特色明显,是其他地区无法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创新形式让游客接受并留下深刻印象。凤凰古城对推出自身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方式方法简单但却容易让游客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的蜡染工艺允许旅游者亲身参与纪念品制作,这样的纪念品对于旅游者来说当然是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四)突出四川旅游的差异化特性 主题和纪念品这两种方式能够留给旅游者一个难忘的经历,但是过度的模仿使主题公园、纪念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意味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或买到相同的东西,造成了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四川省在设计体验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加入与其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等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四川拥有楚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精神内涵,把它加入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会给旅游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体验与其自身拥有文化的不同之处,这也有利于提升旅游产生的品牌价值,赋予旅游产品生命,即使其他地方要进模仿复制,也难以相比拟,难以夺走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五)重视到川旅游者的感官刺激 体验旅游的本质是“让人难忘”甚至是“流连忘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通过对旅游者进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刺激,从而使其拥有一个美好的感觉,进而“回味无穷”。因此,四川省在优化现有旅游产业以及设计体验旅游产品时,可以从景观设计、环境氛围、风味小吃等方面着手,充分挖掘独特元素,多方位调动旅游者的感官感受,尽量设计和推广一些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娱乐文化活动,满足游客感官上的需求。 (六)积极开展四川体验式旅游的营销 品牌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核心和灵魂,是作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导形成自身稳定文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而体验经济时代发展必然要求突出品牌营销的优势。因此,在营销体验旅游产品时,应结合体验旅游产品的特点,并从旅游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这五个方面体会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塑造能征服旅游消费者内心品位的品牌形象,以增加吸引力。特别在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且同质化的趋势下,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情形下,单纯利益驱动是不足以打动旅游消费者,只有通过设计出满足其高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游客的共鸣,进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2000年南岳区提出“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大胆的品牌创新,重新定位南岳衡山“中华寿岳,天下独寿”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扩大影响,以影响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得这一营销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由于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现今旅游需求的个性化趋势愈演愈烈,为达到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效果,可采用与旅游消费者进行“点对点”互动对话,持续地了解游客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体验式旅游产品,从而与游客建立逐一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 总之,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四川旅游的优化创新需要深挖自身特色,设计统一的宣传形象,借助于各种主题来体现自身旅游特设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旅游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参考文献: [1]余美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旅游产品要素设计.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41-45. [2]刘静.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7):163-164. [3]刘青.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优化创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0(4):164. [4]叶玉洁.体验经济时代的观念更新的几个问题.综合管理,2010(2):168-170. [5]黄鑫.体验经济时代下关于体验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10(3):136.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给你个提纲吧。 营运手册 1. 各个岗位的任职要求 2. 各个岗位的职责 3. 不同规模店面的人员配置 制度汇总 1. 员工手册 2. 员工培训制度 3. 奖惩单 4. 前厅检查表 5. 后厨检查表 6. 安全检查表 7. 卫生巡视表 8. 安全制度 9. 各类突发事件预案 10. 前厅环境及卫生管理制度 11. 后厨环境及卫生管理制度 12. 采购制度 13. 财务制度 14. 原材料领用制度 15. 设备设施检查、维护、清洁制度 16. 危险设备操作规程 17. 液化气、天然气安全操作规定 18. 投诉处理及追踪制度 19. 顾客满意度调查制度 20. 原材料验收制度 21. 库房管理制度 22. 虫害防治制度 (1) 餐饮管理专业(专科)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略) 2、邓小平理论概论(略) 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略) 4、大学语文(专)(略) 5、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略) 6、管理学原理(略) 7、餐饮管理与实务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从剖析餐饮经营、运转特点入手,进行不同规模、风格餐饮机构设置和经营计划的制订;在科学、系统进行菜单设计的基础上,导入餐饮全面经营运转管理所涉及的客情、服务、酒水、餐务等各个组成部门及各主要运作环节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再通过餐饮促销和餐饮成本控制的阐述和实例分析,使考生建立完整的餐饮运转经营、服务管理系统。 本课程针对餐饮行业特点,注重典型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更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 自学教材:餐饮管理与实务 马开良主编 8、餐饮业法规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课,也是中国职业餐饮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法律制度基本概念、国家关于发展餐饮业的现行政策、涉及餐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关于餐饮行业的各项标准、国际餐饮行业有关标准的介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讲解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加深学员对专业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学习使学员能自觉守法、用法,并运用法律知识经营、管理餐饮企业。 自学教材:餐饮业法规 待编 9、消费心理学(略) 10、餐饮市场营销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的本质、原理、基本方法、企业营销观念、顾客满意理论;餐饮企业经理人员对餐饮企业营销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餐饮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的方法和对战略执行全过程管理的方法;餐饮企业目标市场营销方式的原理和方法;餐饮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基本观念和市场竞争的原理及竞争战略选择;餐饮营销组合策略的决策原理及营销组合中包括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决策的方法。 自学教材:餐饮市场营销 陈云川主编 11、现代厨房管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不同规模、不同风格餐饮经营需要,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厨房机构设置、厨房布局设计和设备配备。系统围绕厨房生产的过程和环节,逐一研究原料、加工、烹调、冷菜、点心,以及相应的厨房人力资源、卫生和安全管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厨房具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从事不同规模、不同性质餐饮经营管理具有更加全面、扎实的基础。 自学教材:现代厨房管理 马开良主编 12、食品卫生与安全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与卫生质量的概念、标准与评价方法,影响食品安全性的病原生物、化学毒物的防范与控制、废弃物排放处理,膳食结构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餐饮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食品卫生法规和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绿色食品、绿色餐饮及其国际标准。通过学习,使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掌握食品标准与质量控制、废弃物排放处理、餐厅中餐具与食品的卫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绿色餐饮业的创建与评定等。 课程内容贯彻理论性、实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自学教材:食品卫生与安全 汪志君主编 13、烹饪工艺学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选修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烹调工艺基础理论知识;刀工知识和刀法的运用;配菜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勺工技术;调味知识及方法,部分常用味型的调制方法与配比;火候的掌握运用;原料的致嫩工艺、上浆与挂糊工艺知识与方法;原料的初步熟处理方法与应用;烹饪制汤知识与方法;热菜烹调方法;冷菜烹调方法;菜肴装盘要求与方法;宴席菜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面点工艺知识等。 实践课程通过菜肴的制作,加强对理论内容理解和运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式烹调师的要求。 自学教材:烹饪工艺学 待编 14、烹饪原料学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选修课。 本课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营养卫生学、商品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的理论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各类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同一类原料的烹制方法及某些特殊原料的烹制特点等, 如:烹饪原料的形态结构、分类体系、营养成分、品质鉴别、贮藏保鲜和烹饪运用规律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识别、选购原料和根据原料特点进行实际操作的基本能力。 自学教材:烹饪原料学 待编 15、餐饮服务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选修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形体基本训练;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中、西餐服务基本技能;中外饮食习俗(主要民族、主要地区、主要客源国等);酒水知识;餐饮服务质量管理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有关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基本服务理论及基本服务原则,能够尽快适应餐饮实际工作的需要并保持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 自学教材:餐饮服务 待编 16、酒水知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专科)选修课。 本课以有无酒精为分类依据,对无酒精饮料和有酒精饮料的品性、制作以及服务方法进行系统介绍。主要内容包括:酒水基础知识:了解各种酒水的主要品种、特性、饮用法及质量鉴别等;常见饮料的制作方法:介绍牛奶、咖啡、可可、茶、果汁、鸡尾酒等常见饮料制作及饮品的装饰方法;酒水的服务方法:阐述酒吧常见设备用具以及各种酒水的服务操作技巧;酒单的设计等。 自学教材:酒水知识 待编 (二)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1、毛泽东思想概论(略) 2、政治经济学(略) 3、英语(二)(略)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略) 5、餐饮经济学导论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基础课。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服务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餐饮经济学以餐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及其运用规律为研究对象。课程主要讲述餐饮业的功能及特征、餐饮业劳动力的性质、餐饮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分析、餐饮业的业态、餐饮业与现代零售业的关系、餐饮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宏观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餐饮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常见规律。 自学教材:餐饮经济学导论 待编 6、中国饮食文化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饮食文化概说,饮食文化发展历程,饮食消费文化,菜点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与礼仪及民俗,饮食文化与语言文学,饮食文化与政治及饮食哲学,饮食文化与科学养生,饮食文化与现代餐饮业发展,未来饮食文化的特点与地位等。 该课程在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的同时,侧重传授中国饮食文化对现阶段中国餐饮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向自学者介绍在餐饮管理过程中运用饮食文化基本理论树立餐饮企业形象、打造餐饮文化品牌的各种方法。 自学教材:中国饮食文化 待编 7、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人才发现与培养的方法、激励机制的建立等,使企业管理者掌握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自学教材: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李勇平主编 8、餐饮企业信息管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餐饮企业内部、外部信息的获取和研究,餐饮企业信息的利用与经营策略的制定,信息扩散和餐饮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立等。该课程通过对大型餐饮企业成功案例的介绍,体现信息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信息管理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管理。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建立餐饮企业的信息系统,掌握常见的信息采集方法,以及合理有效的分析利用。 自学教材:餐饮企业信息管理 杨? 欣?主编 9、餐饮企业财务管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餐饮企业筹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长期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营业收入税金和利润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并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餐饮企业从筹措资金到利润分配全部财务活动的管理。 自学教材:餐饮企业财务管理 杨荫稚?主编 10、餐饮企业战略管理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也是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课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餐饮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及战略管理层次;餐饮企业内部和外部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餐饮企业战略的分类和战略选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餐饮业基本竞争战略的原理及主要内容;战略评价的内容、标准、工具、方法,以及战略选择方法;餐饮企业战略实施活动的内容和组织过程;市场营销、财务、研究开发、餐饮营运等职能性战略的制定和协调的基本内容、方法;餐饮企业战略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业绩测定的标准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学教材:餐饮企业战略管理 邢? 颖主编 11、餐饮美学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 课程以美学为基础,介绍饮食活动中美学规律的理论性、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餐饮美学运用法则、餐饮空间和色彩设计、餐饮环境的美化和布置、饮食器具的选择和利用、食品造型艺术规律、筵席设计与展台策划、餐饮风格与审美。 通过学习,增长自学者的餐饮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开拓饮食活动中的美和美的创造 自学教材:餐饮美学 待编 12、食品营养学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基 本实验技能;各种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各种营养素在烹饪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合理配膳的原则;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概况。通过学习,使学生和餐饮经理人员在餐饮管理实践中,具备判别和控制企业依照营养学的原理和知识提供符合人体合理营养的各种美味可口的餐饮产品的能力。 自学教材:食品营养学 待编 13、国外饮食文化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选修课。 课程通过介绍世界各主要民族的饮食文化特点与生成背景、中外饮食文化与观念习俗的差别,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的饮食文化修养和餐饮管理质量。 课程主要内容:国外饮食文化概况,亚洲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欧美饮食文化发展历程,非洲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澳洲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国外食文化,国外茶文化,国外酒文化,各主要民族饮食习俗与礼仪,各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与科学艺术成果,国外饮食文化与国外餐饮业发展,未来国外饮食文化发展趋势等。 自学教材:国外饮食文化 待编 14、宴会设计 该课程是餐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选修课。 课程以宴会的组织安排、布局设计、成本预算、菜单设计和餐桌服务为基本框架,阐述宴会设计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自学者既能从总体上把握宴会设计的框架,又能掌握宴会设计的操作要领。主要内容包括:宴会基础理论、宴会厅布局设计、宴会成本控制、宴会作业流程、宴会菜单设计、宴会餐桌服务、宴会组织促销等。回答

一般论文都是200页A4纸左右,可不是在这里帮您写的,代写也得500元到2000元。这里只能告诉你论文思路。

论文一般由: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我来自安阳,对安阳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较为了解,下面我就爱谈一下自己对安阳旅游业的一些认识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安阳旅游业发展相当迅猛,继殷墟甲骨文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之后,又有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现在争议热点曹操墓。我们安阳的旅游业可以说已成为安阳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但是与省内旅游业发达城市相比,安阳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不成熟,旅游业仍处在初期萌芽的后一个阶段。我查了一些资料:2008年,安阳旅游收入仅占全市GDP的,不仅比焦作低个百分点,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同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门票收入超过9000万元,而安阳殷墟还不到1000万元。明显的差距引起了关注安阳旅游的业内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观评价安阳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促进安阳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先说一下安阳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吧 1.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 (1)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名胜与青山秀水交相辉映 三千年历史,留下名胜无数。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像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市建设在内的殷商文化,周易发祥地的羑里城等。这块神奇的土地还哺育过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贤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绎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飞就出生在安阳市的汤阴县。 与名胜古迹相辉映的还有青山秀水。集“雄、险、奇、秀”为一体的太行大峡谷重峦叠嶂,平湖碧绿;被称为人间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原始质朴、风光奇特。 (2)地理位置优越 安阳历史上就是较为著名的商贸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东望黄河近齐鲁,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经新乡达郑州,北隔漳河临河北,距省会郑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内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辐射性强。京广铁路、汤鹤铁路、汤台地方铁路、即将开工的京港澳客运高速铁路和长日铁路连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国道、219国道、302国道纵横交错,通向四面八方。 (3)市场空间大,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发展规律看,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世界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消费需求迅速膨胀,旅游业将出现爆发性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预示着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藏着弯道超越和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4)政策环境好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旅游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2006年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大跨越”的历史任务,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撑。 2.安阳旅游业发展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 (1)尚未形成龙头品牌和拳头产品 品牌打造重点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品牌和龙头产品。现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点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进入性、可逗留性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安阳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产业链条有待拉长。目前安阳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还不够,其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还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安阳旅游景区大部分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上,文化娱乐项目类同,缺乏娱乐性、参与性。旅游观光多以爬山、看庙、聊风情为主,休闲娱乐仅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和棋牌、钓鱼之类的活动,无法满足游客休闲娱乐、文化风情体验、学习考察等多种需求,吸引不了回头客。另外,作为旅游资源大市的安阳,旅游购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者的主要购物对象是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和农村手工艺品,文化内涵不高,种类单一。 (3)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有待加强,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整体看,围绕旅游的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够丰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红旗渠等少数景区外,安阳所辖各县景区的宣传推介工作较为薄弱,在新闻媒体上做广告的还不多。 另外,许多新的方法、手段还没有尝试,难以完全覆盖各种游客群体。与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4)旅游服务条件及环境条件不尽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设施不健全。通往一些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道路较差,景区之间缺乏专业旅游线路,停车位不能满足旅游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在一些景区,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对苍蝇、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设施不健全。中高档次的涉外宾馆、饭店和能够为散客提供医疗保健、金融保险、加油检修等综合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较为缺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接待的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限制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 (5)周边地市的“先发优势”给安阳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安阳周边地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占据了“先发优势”。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出了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游名牌。这一方面给安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和区域联盟、共荣共赢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安阳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安阳人我深知安阳在旅游业方面还有很多任务等待我们这代人去完成。 1.我认为安阳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创意策划和科学规划 我们可以邀请全国各地旅游业精英来安阳进行创意策划比赛,一是集思广益开发出新型旅游产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传促销的作用。在综合各路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安阳旅游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科学制定规划,对旅游项目的投资方向和方式、产品开发、建设布局等进行整体规划。加强对各重点景区、星级饭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规划管理,科学安排景点、线路,注重周边环境和文化品位。 2.安阳的标志性的地物较少几乎没有,或者说不够显著特别,我们要塑造旅游形象 关机其实还是在于宣传,以便进一步用好独特的旅游资源——殷墟、周易、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强力推介。借助我们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阳旅游形象的旅游符号和城市名片。3.开发自己的旅游产品不能局限于门票。 可以重点建设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旅游购物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借鉴香港迪士尼、深圳欢乐谷等国内外旅游景点的成功经验,在旅游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创意实现产品创新,让游客得到超值体验和享受,从而延长逗留时间,超越“门票经济”。 4.强力宣传与推介,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1)利用多种媒介资源进行高频率、立体宣传,树立安阳旅游形象 一是策划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电影、电视剧,提高安阳知名度。二是制作安阳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重要客源地及周边县市新闻媒体上投放,提高全国人民对安阳旅游的认知度。三是编印与安阳名胜有关的照片集、连环画册、书籍等,向更多的游客展示安阳独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等新型渠道开展经常性的广告宣传,使安阳成为游客和旅行社关注的热点。 (2)定期策划、开展专题活动,宣讲和推介安阳旅游产品 一是召开专题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河报》等重要新闻单位全程报道,使安阳旅游品牌逐渐在全国叫响。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举办专题旅游推介、促销活动,如在郑州、北京、香港等地举办“殷商文化旅游节”、“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感悟红旗渠精神、走进安阳旅游”等主题活动,宣传推介安阳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走进安阳。 (3)加强与各地旅行社、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拓宽市场 一是加强与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安阳旅游。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建立办事处、联络点和联营等多种形式,为安阳输送游客。 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荣共赢的格局中。例如,联合新乡、鹤壁、济源、焦作、邯郸等城市,实施南太行旅游协调开发和统一营销,积极打造南太行联盟。 5.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投资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通过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创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道路、通讯、水电以及食宿设施升级改造的力度。 6.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是引进、培养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人员。对于具备高度创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进“外脑”,为主;对于日常经营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二是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要对导游、宾馆接待、餐饮服务等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服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教育和文化传统教育,提高旅游开发者、经营管理者及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实现旅游生态、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少不了与资金投入挂钩,这就关系到经济问题,徐哟其它产业包括重工业加工业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传,吸引外资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国越来越有影响力,这期间我们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对我们安阳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每一个安阳人的积极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决策,这样安阳的旅游业才能够得到大力发展。作为安阳人,为安阳的今天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为安阳的将来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毕业后有打算在安阳发展的想法,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阳的明天会更好,终会有一天,我走在安阳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游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国人在点头称赞。那是怎样一种美美妙的情景。

未来食品研究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正文字数太多,一般要求在3000-4000字。尽量不要大篇幅拷贝他人成果。砍掉一些不需要的段落。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提供论文要求及范本供参考,进步修改。论文正文字数太多,一般要求在3000-4000字。尽量不要大篇幅拷贝他人成果。砍掉一些不需要的段落。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提供论文要求及范本供参考,进步修改。摘要:世界的经济发展虽有停滞甚至倒退,但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永不止步的。回顾我们上下五千年,所有的发展离不开饮食文化。从商周开始,钟鸣鼎食;满清的满汉全席,每一样经典菜式,都是从生活中不断的研究而来。西方文化的冲击,更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形成了今天的饮食文化。未来食品餐饮将朝着“速、朴、养、清、奇、乐”六个方面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堪入目的悲惨食品事故。今后的发展更是充满挑战。关键词:饮食文化;速朴养清奇乐;食品事故;今后发展食品是人一生都要接触到的,是不能轻视的重要问题。国家和相关单位,营业机构,都要首先以安全为本的基础上,追求更好,得到实惠,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发展现状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停滞虽然时有交叉,但发展是主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特别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逐渐解决,人们不仅平均收入水准提升,而且思想得以开放,尤其是对饮食的认识发生了大的转变,到餐馆就餐的人越来越多。“下馆子”已不再是昔日被视为“奢侈”的同义词,而成为一种正常的饮食方式。“讲究吃”、“美食家”等词语由原来略带贬义变为中性,继而成为褒义。甚至饮食的社会交往功能也被大大强化,人们之间业务性交往越来越多,请客吃饭成为找人帮忙办事、洽谈业务、交谈信息的重要方式。饭馆变成集餐饮、信息、交谈、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厅”。这种饮食观念的变化,是80年代以来中国人观念的空前巨变之一。尽管这种巨变往往被某些观察者和评论者不

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呢是逐渐的向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或者是他们的餐桌去发展的,所以呢这个餐桌文化呢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很多人在这个文化享受过程当中呢也会得到自己的口福之余的。

可以从以下方面写:一、绿色食品生产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二、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及认证体系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将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动力四、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食品是刚需,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看,这个行业面临着几乎全球第一大的市场。要讨论整个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显然是个太大的话题,本文只就产品、运输、营销、监管四个方面做简单的预测和讨论: 一、产品将突破传统定义,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1、营养代餐食品以其便捷、营养的特性会成为特定人群的新宠,尤其是早餐、下午茶或者户外游玩的时候。 2、药食同源的理念极大可能被践行,打破保健品与食品之间的界限。兼具美味、便捷、调理功效的食品是新的方向。目前有专门的适合糖尿病人的食品,未来还会有专门适合高血压的、心脏病的食品等等。 3、休闲食品、饮料会更多元、更有创意、更好玩;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还可能有部分社交功能,比如曾经红极一时的“喜茶”。未来,因食物质感风味而产生的声音、感觉和满足度都将变得更加重要。美国的2017年限量版的Firework Oreo,就是在其标志性饼干的奶油中加入了跳跳糖。 4、对食品和饮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的需求导致全球食品和饮料更多地使用天然的,合乎伦理的和环保的产品。 二、仓储和运输企业会贴身肉搏,垄断是趋势 1、未来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新鲜有更高的要求,冷链运输在提升技术、缩减成本的基础上会成为新的趋势。 2、拥有覆盖面广、网络布局占据市场高地的仓储和物流企业会成垄断之势。 三、营销和渠道推广将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 1、整个食品行业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在新品研发上投入不足。 先来讲个故事:某天我去逛超市,发现中国几家大型食品企业的产品线惊人的一致:酸奶方面,伊利有“安慕希”,蒙牛有“纯甄”,光明有“莫斯利安”,君乐宝有“开啡尔”。这四种产品无论从产品外观、口感、市场定位、价格及规格都极为相似。从食品专业的角度讲,所有的酸奶都是湿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制成的,能构成差异性的,也无非就是在上面两种菌的基础之上加点某某益生菌,或者改良杀菌方法,但这都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并没有所谓的“创新”。所以,真正构成差异性的是“营销”。 营销战的经典案例,是几年前“王老吉”与“加多宝”旷日持久的恶战。 2、互联网和物流网络打破了区域垄断和信息不对称,品牌商在传统分级分销的传统渠道处获得的利益被削弱,未来的销售渠道会趋于“扁平化”。 3、线下快消品批发市场、高密集的大卖场、个体小店会受到电商及品牌连锁店的冲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线上与线下会打成一片,多数大电商都会掺和线下,线下零售商,都会以某种形式介入线上。这时大家还是要回归到零售商,京东,沃尔玛,天猫,没啥本质区别。 4、世界将联系得更紧密,越来越多的“洋品牌”会涌入,如何守住自己的阵地并走向世界,涉及到对各个市场精准的把握。 四、监管从点及面,越来越严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产品溯源会更加普及、更加细致,从生鲜到加工食品的整个流程会被记录下来。 2、不排除对食品企业采用“信用评级制度”,届时,食品安全将成为关于企业命运的头号大事。 3、从机构到个人消费者的网状评价体系会形成,光靠吹嘘概念的产品难以生存。 也许某一天,食品已不再仅仅是食品、它还是玩具、礼物、娱乐品等等!研究是食品行业发展趋势,本质上是在研究下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是怎样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