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 ,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最为普及、影响最为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令人启发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专家的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专家、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最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自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论文

官网信息: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考书目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英语专业高级阅读、翻译、写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学语文教材。 推荐:1,101政治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时事政治。教育部每年会有一本政治的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为了保持一定销售量和利润,该大纲和教材每年都会改动,你可以到大学旁边的书店去买,今年的大纲和教材七月份已经出版了,各地都有销售翻译硕士英语 211硕士翻译英语是一个命题格式,就是按MTI教指委研究生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格式,由你所报学校编的自命题,其实就是基础英语,卷子也较简单,基本不需要固定的参考书。把大学英语专业的‘基英’学好就行啦。英语翻译基础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汉英翻译教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CATTI笔译二级实务;5.)China Daily Reader's Digest经济学人,纽约时代都是不错的英译汉练习用报刊。汉译英的话,可以多看看中国政府报告或者中国政府白皮书,这两样都有可以参照的权威翻译。4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I. 百科知识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II. 应用文写作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字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文质契合,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III. 命题作文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这个考试科目,要自己平时注意比较好。可以多上上百度百科。

连淑能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出版专著数部,其中《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列为高教社重点学术专著,并选送参加国际书展,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并收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中国翻译大辞典》中;《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新编英汉翻译教程》(1-4册)用英文写成,美国专家为之作序,主动向出版社推荐,并荣获入编厦门大学南强丛书。出版译作(合著)2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获厦门市科协系统优秀论文奖。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合作承担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863-306)已获阶段成果。荣获厦门大学嘉熙奖,厦门市优秀教师等称号。连淑能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五年制)。现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刊《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和编委、福建省外文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1965年毕业后留校至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由国家派往南美圭亚那任中国大使馆和专家组翻译,并在圭亚那师范大学任教;由厦门大学派往美国威拉姆特大学讲学并进修和研究,作为中方交换访问学者;荣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并应邀作为荣誉教授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和交流。主讲本科生高年级翻译课、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高级翻译课、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英汉语言文化与翻译、博士研究生英汉文化语言学等研究方向,深受学生欢迎,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嘉熙奖、九州奖等。已发表几十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许多论著,荣获部、省、市多项嘉奖。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另有多篇论文荣获省、市、有关学会和其他嘉奖。用英文编写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1-4册,约80万词)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另一部专著《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也即将出版。为了表彰连淑能教授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于1999年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河北工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考研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个人认为择校和定专业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具体情况,最好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英语笔译这个专业的对口工作就是去外企或者其他部门从事英汉、汉英翻译工作。如果可以在一个具体的行业里面(如医学翻译、法律翻译、招投标翻译等)做的非常出色,那么工资就会非常可观。如今疫情大流行,对翻译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也不是很大,现在主要是线上的翻译,所以选择翻译还是一个较好的考研方向。

1.选专业

本人,本科郑州的一所很普通的二本。我高考的时候数学不是很好,所以大学的专业直接选的是不学数学的专业。本科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考翻硕属于跨考。由于是非英语专业,所以不能考专四专八,所以专注于刷六级的分数,最后成绩546分。一战考的是上海海事大学,但是最后复试没过。跨考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如果你之前对自己所要考的专业没有任何交集或者准备,无法努力克服在跨考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那最好还是不要跨考。

只要想考英语笔译的同学都知道英语笔译是专硕,与这个专业比较相关的学硕叫翻译学。大多学校的英语笔译是两年制的,但是河北工业大学的这个专业是年制的。相对于学硕来说,专硕更偏向于实践,比如河北工业大学的毕业要求是毕业时要有15万字的翻译量,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完成15万字的翻译,且要出示翻译证明,最后的毕业论文也和你所做的翻译内容相关。

2.择校

(1)地理位置:

最好选择发达城市,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笔译这个专业主要是与外国人、外企、经济发展有关,但是北上广深是历年的重灾区,所以最好找离这四个地方较近的地区。

(2)学校:

到底是要报一个普通院校的双一流专业,还是报一个211或者985的普通专业,这个要看自己的选择。如果考研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就以学校为准。现在大多数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一般限定都是211或者895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进一步深造,可以适当考虑一下专业是否是双一流专业。

(3)参考学长学姐:

在择校的时候多多询问自己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因为大家的水平可能差不多,选择和学长学姐一样的学校上岸的几率回答一些。而且还可以直接向上岸的学长学姐吸取经验。

选河北工业大学的原因:河北工业大学的英语笔译专业是在天津,并不在河北。天津离北京比较近,而且天津正在承接北京一部分非首都功能,所以天津之后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机会会越来越多。且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211,去年大概有190个考生报考,但是今年报考的学生大概有300多人。相比于其他211学校,报考这个学校的考生较少。从2020年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后,河北工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在扩招,20级录取43人,21级录取33人。

初试: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初试分为四个部分,思想政治理论、

翻译硕士英语、

英语翻译基础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其中政治是统考科目,其它三门由北语自命题,比较有北语特色,题目新颖,且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正式备考之前,我搜集了许多资料,比如北语热衷考查的方向和历年真题,这些微博上都有学姐整理。接下来说说这四门如何准备。

(1)思想政治理论

众所周知,今年肖大大又双叒叕发挥押题才能,基本背了肖四的同学上了考场都能笑出声吧?关于辅导书,我主要用了冲刺背诵手册,然后自己刷了《肖1000》《肖8》《肖4》,重要性依次递增,肖1000刷了第一遍后,第二遍只看了错题,肖8重点背了选择知识点,肖4选择+大题全背。最后做了很多老师的模拟卷,但感觉只有肖老的最贴真题。

都说北京地区压分,但是仍然有同学能考出80+的高分。个人认为,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大题大家背的都差不多,答的都差不多。选择题最好能保证在40分以上。因为政治是统考,所有人考的试题一样,建议大家多找找别的专业、政治高分同学的经验文章。

(2)翻译硕士英语

这一门大家的成绩总体相差不大,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分数甚至不到60,据说北语的基英算比较难的,所以大家要提前准备。

我始终认为,对于英专学生来说,单词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英专生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我备考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背四百个单词(当然大部分是复习)。

最后,我在临考那几个月熟悉了一下北语的阅读题型(有选项完型+无选项完型+选择+问答+Summary),差不多每两天练一套。

(3)英语翻译基础

首先是词条。

我一直认为我提前背记不住,所以在最后两个月之前,只圈看了黄皮书里的重点词汇。然后倒数第二个月,找了全年的热词,我自己圈了重复率高的和北语热门考点(网络流行词,政治、经济、科技、环保方向的新词等)。最后一个月还用到了最后的礼物。因为没有提前背,所以最后背诵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开始。拿到考卷的时候,三十个词条,不会的不超过五个。总之大部分比较常规。

然后是翻译,题材比较有特色,有点像文学或者社评类,我在许多教材里挑选了有这一特点的材料练手。

理论书我用到了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武峰十二天、

英汉翻译教程、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我感觉翻译练习是我备考期间最喜欢的内容。然后练完之后一定要复习,我每次练完一篇都会总结,然后在考前最后的冲刺阶段,把前面翻过的再看一看,看看自己总结的tips。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书籍教材,都有参考译文甚至逐字逐句解析,我觉得很好用。

(4)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每年的百科题型几乎都在变,但考察内容永远紧跟语言界时事,尤其是大作文,我考试前几个月自己押了很多题目,比如疫情、新时代语言服务之类的,虽然没有押到原题但是准备的素材都可以用到。这里特别推荐两个公众号,翻译教学与研究跟译·世界,北语翻硕考研必备。

今年的题型有名词解释题,很多来自小黄书,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经济政治新词。然后是简答题,是今年的新题型,问到了搜商、双一流、应急语言服务等。小作文是写调查报告。最后是一千字大作文。

我准备百科词条跟翻译词条一样,都是最后两个月才开始背的,在最后一个月提高了背诵强度。主要是我很喜欢押题,所以挑挑捡捡,最后只押了一百个词条,比大部分同学背诵压力要小,但是考试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没准备到的,比如中国古代文化我真的一点没背,全靠基础编。然后小作文是临考两周开始看的,看各大机构总结的模板,大家一定要下手练习,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写了。大作文准备则是每天都看各种公众号,积累和翻译、语言、文化有关系的素材,每个月练一两篇大作文。但是对自己功底不够自信的同学一定要多练多写,尽量找人帮忙改进,尤其是跨考的同学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因为大作文分值占比很大。

刚开始打开百科试卷的时候,我真的是慌了,因为看到很多不熟悉的词语,但还是硬着头皮编了下来,这是我心里最没底的一门,但是分数还不错。所以拿到北语的试题,即便感觉自己没准备好也没关系,人难我难,一定要尽力全部答上!编也不能空着!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四、时间安排:心中有数,稳步前进

一战的时候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基础积累工作,所以二战没有特别紧张,上半年一直在忙毕业的事情,六月中旬以后才开始在家学习。九月开始找了研友一起出去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个人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互相督促的研友非常非常重要。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列计划的人,所以大阶段计划、每月计划、每周计划、每日时间表都一直在列,还有每日学习目标打卡也一直在做。有仪式感、有规划地进行学习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具体规划如下:

6—8月:每日四百个单词,翻译理论书复习+课后题练习,政治马原部分复习(使用肖1000)、英语语法复习、刘毅11000、百科浏览大作文范文并写作。

9—10月:每日四百个单词,基英每两天做完一套题,翻译练习英译汉汉译英各两篇,政治思修、史纲部分复习,刘毅22000,小黄书圈热词重点,百科写作每月两篇。

11月:每日四百个单词,基英每两天一套题,二笔临时冲刺(每天做二笔真题和实务教材课后题),政治毛中特部分复习并跟背冲刺手册,百科写作素材积累并进行押题写作,热词开始浏览圈重点背诵。

12月:每日两百个单词,基英一周2—3套题,翻译每天英译汉汉译英各一篇,政治复习肖1000,背诵肖四肖八,做各个老师的模拟题,疯狂背诵百科和翻译词条(一天背几十页,隔天复习+背新的),临考翻看大作文小作文素材。

每个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就一直习惯于,平时稳扎稳打,重点考点考前狂背的方式,但是建议不适合这种模式的同学提前开始百科和翻译词条的背诵。

五、复试: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初试成绩和名次出来之后,就知道自己肯定能进复试,但是家中出了一些事情,准备的比较晚。北语的初复试比例是6:4,今年仍然是线上复试,没有笔试,只有听力+视译+专业问题问答,总长只有十几分钟。因为没有好好准备的缘故,所以发挥的并不理想,成绩排名比初试降了很多,但还好是录取啦。大家初试之后,不管成绩高低,一定要每天练听力和口语,非常重要!

六、总结:绕开弯路,寻找捷径

首先,有一个能陪你坚持到最后的研友特别重要,想二战的同志们建议和研友去租房/自习室学习,一战的朋友们则一定要珍惜在学校的机会,不要浪费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时间。

其次,考研期间难免疲惫,可以偶尔放松一下(最后一个月除外,因为时间非常紧迫),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影响不大,但一定一定不要一整天都在玩,很容易收不回心思,最少也要背单词+练翻译,因为这两项一日不可断。我除了最后一个月,每天都会给自己留刷微博知乎公众号的时间,不仅可以获取有用的资讯,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放松。

最后,祝福每一个正在考研路上奔跑的人,请一定相信,天道酬勤,你的努力永远不会辜负你!

2022年河北工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课题型及参考书目

百科:

选择题(15分)、名词解释与简答题(35分)、

应用文写作(40分)、命题作文(60分)

参考书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王首程《应用文写作(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英语翻译基础:

词语翻译(英汉、汉英互译 30分) 篇章翻译(英汉、汉英互译各60分)

参考书目: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Joan Pinkham《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CATTI考试相关教材

China Daily, Economist等报刊杂志

翻译硕士英语

题型:词汇选择20分、词汇替换10分、语法改错10分、阅读理解30分、完形填空10分、作文20分

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1)(2)》第三版,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第五版)John Langa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四.复试经验:

难度:

1:的比例,只要你初试成绩够高,复试正常发挥基本上就稳了,不会为难考生,保护第一志愿,不会出现故意刷人招调剂的行为。

复试内容:(全程英文)

1. 英语自我介绍

2. 两句英译汉、两句汉译英,老师念,给学生30秒左右的时间思考然后给说出自己的译文。句子较长,但翻译起来不是很难。

3. 老师提问有关翻译的问题,如你知道哪些翻译理论?你认为机器翻译能否代替人工翻译等,最后还会根据考生的自我介绍提问一个问题,或者老师即兴提问。

4. 老师们都很和蔼,不会故意为难大家,所以复试的时候一定不要紧张,有条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即可。穿着要规范,考生可以穿衬衫,黑裤子即可。女生可化淡妆,不要佩戴过多的饰品。

我不和你来虚的,你去百度贴吧找到南大的,然后在里面求救,一般都有人给回的,还有在他们的论坛里面求救,以前我就是这样做的,但是说明一点,我们的专业可能不是一样的!祝你好运!

翻译研究连淑能论文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 ,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最为普及、影响最为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令人启发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专家的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专家、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最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自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

一、学院及专业介绍翻译学学科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原联合国译训部)、英语学院和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195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是该专业国家首批博士点(1981),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85),全国高校首批重点学科点(2002、2007)。本学科与时俱进,在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积极开展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学位点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包括博士生指导教师7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多数专职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出版过翻译理论或实践研究成果,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内瓦欧洲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从事过口笔译翻译工作,出版过学术译著或为国内外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提供会议翻译服务,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长期以来,该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始终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翻译学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本学科注重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学科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强调专业学习与语言训练、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独立研究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人才。毕业生在外交、对外传播、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贸和翻译教育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本学科重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等国的多所著名大学和学术机构有着长期合作,建立了学生联合培养、双学位、师生互换、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本专业两个方向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1)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向: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国内外重要翻译学流派;文化翻译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翻译认知研究;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国内外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2)口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口译认知过程与口译结果研究;口译能力研究;口译教学研究;社会学视角的口译研究;口译与技术研究;国内外口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等。二、招生情况1.考研初试科目:① 101政治② 二外(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③ 611英语基础测试④ 814英汉互译(笔译)2021年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拟招生人数:14人2.参考书目:1. Baker, Mona: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Routledge, 20182. 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Revised Version). John Benjamins, . Munday, Jeremy :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Routledge . Pöchhacker, 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Routledge, . Joan Pinkham 、姜桂华:《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6.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年。或同一作者的《非文学翻译》(外研社,2009),《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外文社,2012),《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中译公司,2014),《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讲评》(外研社,2013)。7. 任文:《英汉口译教程》,外研社,2011; 《交替传译》,外研社,2012;姚斌、朱玉犇等:《会议口译》,外研社,.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新祥旭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3.近三年复试分数线:2021年 总分:402 单科(满分=100):53 单科(满分>100):802020年 总分:374 单科(满分=100):52 单科(满分>100):782019年 总分:355 单科(满分=100):51 单科(满分>100):774.近几年录取情况:2021年录取3人,初试最低402分,最高417分2020年录取3人,初试最低375分,最高389分2019年录取5人三、考研初试备考指导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我大概是在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前期主要看了网上名师的视频,梳理了一下整体的脉络,尤其是马原部分,自己理解并不容易,同时搭配1000题进行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点,把握重点。政治的辅导资料我前后翻了三遍,1000题刷了两遍,这主要针对的是选择部分。到后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大量模拟,做题手感会有很大的提高。考前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务必掌握,肖四的大题是考场上得分的关键,一定要背诵熟练。最后阶段集中政治的复习是性价比很高的,不能因为专业课没复习好就轻易放弃了对于政治的复习。关于二外法语我的二外是法语。因为我之前是修了法语的双专业的,所以我的法语相对而言问题没那么大,在复习过程中新祥旭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复习最重要是首先我们要先看完简明法语教程的上下册,另外一块是搭配着大学法语考研必备这本黄皮书,这本书最好做完。法语中的动词变位、名词阴阳性是最伤脑筋的,前期不做笔记和及时复习的话,学的越多,就会记得越混乱,后期做题就会如一团乱麻。这里提供两种方法:1.(适合词汇量不足的前期备考阶段)循序渐进:建议每复习完一课,把其中涵盖的知识点记牢固了,相似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向后延伸,这样后续学习到类似知识点时相当于再次复习了一遍。2.(适合有了一定词汇量储备的阶段)集中攻克:把书中所包含的所有知识点分模块给列出来,便于清晰对比,每次搞混了用法就去翻看并不停地思考。【如果此期间仍然感觉单词和语法容易记混淆,建议使用A4纸记单词,采用康奈尔笔记法等进行对比记忆;买来紫色皮的《 新公共法语·语法自习自测 》做初期的基础练习。】打好基础之后,就要多刷题来验证复习成果了。首推橙皮的《大学法语考研必备》,几乎每个学校的题型都覆盖到了。第一遍做时可能错误率比较高,不要灰心,多练习后续就会提升很快,也便于期间不断巩固语法点,最好做三遍以上。这样后期再做华师真题的时候,就会有头绪些。华师真题,做多少遍都不为过!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建议多做些法语四级和专四的真题,可以从中找到真题的影子。此外,全国高校外国语学院二外真题一定要多刷些,内含北航、川大、北外、广外、人大等各高校的真题,买纸质书和电子版均可,对于想拿高分的学生来说,多刷题并不断总结,很有效。要避免的坑:1.第一遍复习草率,课文和语法均泛泛而学,单词掌握不牢固,是致命伤。2.刷题时求数量而不质量,不翻书不思考,很容易一错再错。3.利用好真题,不会的一定要搞明白,利用参考书等工具以及询问学长学姐或老师等,不能搁置起来,积累错误。关于两门专业课备考主要讲讲专业一的阅读,能做好阅读基英这门就成功了一大半,不仅仅是因为它占的分数多,还因为攻克它能带来诸多收益。前期所用阅读资料主要是《经济学人》和公众号上的双语阅读,加上每天用app每天记GRE和专八词汇。阅读的方法是跟精读差不多,浏览大意后画出不熟悉或用得好的词汇、表达,再细读一次,列出重要观点的提纲,并挑选几句觉得难的进行翻译。后期则是按照阅读题型每天刷两篇阅读,每天单选+gap filling/判断正误各一篇。单选用的华研专八阅读,gap filling用的考研英语新题型,判断正误用的雅思阅读。刷题的目的是找到做题的感觉以及提高阅读速度,特别是要注意gap filling的逻辑。专业二的练习英汉题材要广,理解基本不会有大问题,写的时候要快和准,不用太精细。考试时要严格控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汉英。练习汉英,个人觉得中国文化和政经类翻译是一个偏向,可以多关注一些,其它题材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文言文翻译也不能落下,一定要掌握基本套路。四、21年复试方案(一)复试形式及时间地点因受疫情影响,我校复试将采取“网络远程面试”的方式进行。复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科研潜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复试主要包括资格审核和面试(含外语口试)两大部分,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复试为百分制。未参加上述任一环节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所参加复试各环节成绩无效。1.资格审查时间:2021年3月26日起网络远程面试时间:2021年4月6日-11日各学院的资格审查及网络远程面试安排详见学院官网后续发布的通知。2. 各学院认为必要时,可对考生进行再次复试。(二)差额复试比例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原则上采取差额复试,上线人数充足的情况下差额复试比为150%。(三)成绩折算及录取原则录取时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经复试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1.总成绩初试满分为500分的专业:总成绩=初试总分/5×50%+复试成绩×50%初试满分为300分的专业:总成绩=初试总分/3×50%+复试成绩×50%2.录取原则(1)所有复试考生的总成绩或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确定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不再进行录取成绩的加权计算。(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的名额单列计算,不与专项计划外的考生排序。(3)如果某专业拟录取名额最后一名的总成绩出现并列情况,则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考生。如果初试成绩也出现并列的情况,则并列的几名考生均不录取。(四)复试面试时长20~25分钟/人。考生须按报考学院官网发布的面试具体时间安排参加面试。五、关于复试备考经验初试只是第一大关,紧接着来的就是复试,北外算是少数的复试占比50%的学校,所以复试一定不能松懈,反而更要重视,这完全是一次大洗牌。北外每年进复试的名额都按照1:折算的,所以给足了考生们机会,每一年都会有人从末尾的名次逆袭成前面的,也有一些人名次下降甚至无缘北外,建议初试成绩没下来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英语口语,准备专业课,提前想象你是考官你会就哪部分提问,然后这样针对性练习,提前模拟,因为复试考察的就是你的说,要把你了解的知识点讲给别人听,模拟也很重要,可以和小伙伴经常一起组队提问练习,总之,翻译学的面试绝对逃不开理论,这块比视译更重要。老师们的问题虽然不艰深,但根据你的回答可以看到你对理论的掌握和熟悉程度,并侧面地了解你对翻译的见解和态度。你的语速、语音、语调,体现的气质、气场也会是一些影响因素。我建议面试前找一位partner像我们一样练习,能找到同考翻译学的最好,每天互相提问理论问题,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一定要有底气,大家都是初学理论,没有谁能读了几本书就做到侃侃而谈,你只要把你熟悉和准备的内容坚定的阐述出来就好。六、考研真题回忆二外法语243:一、语法选择题,1分×35二、完形填空选择题,1分×15(法航A380客机事件)三、阅读两篇,2分×10四、句子中翻法,3分×51、美国经济……2、……上学期学习很用功……最终,他数学考得很好3、...4、(将来时)5、...五、段落法翻中(4连段),15分基础英语611:一、proofreading,3分×10二、阅读(3类题型),60分1、阅读2篇(各5题选择题),3分×102、阅读1篇(T or F,5题),3分×53、阅读1篇(段落句子填空6选5),3分×5三、翻译,60(30分×2)1、英翻中2、中翻英(难度类似三笔)基英生词:usher、不可逆转的翻译学812:一、英翻中(6连段),50(难度类似三笔)二、中翻英(2小题,各1段), 50(25×2)1、关于李景端(翻译家,“办《译林》”)的“三次方”(三大职业经历)。文风和 张培基散文选很像,有中文地道表达(如:爱管闲事,打官司)2、关于出版界常用语可从一本书的封二页即显示版次等信息的那一面的名词英译入手,“北京书博会”,出版活动常用词三、作文(2小题),50(25×2)1、英语作文,大于300词(The topic mentioned the book Translation Studies. Exemply in you own viewpoint why loyalty/faithfulness is important in translation.)(三本指定参考书主要内容必熟悉)2、中文作文,大于400字(近期翻译市场出现传记类畅销书(如《乔布斯传》)为了快出版中文译本占商机,从原版书到发行译本只用一个月,翻译质量不佳,读者有怨言。结合中国翻译现状,谈二者……(翻译快vs翻译质量))(中国翻译市场现状必了解)翻译学生词:Brawn、出版、发行、版权、出版界、外商代销、实行“走出去”战略、盛大的

正好这学期我多了许多翻译课程 可以给你提供点参考 你把邮箱给我吧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论文

[论文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论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俗影响问候的不同表达形式。

一、中英问候语差异对比

(一)分类及内容差异

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不同语言中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行为准则之一,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如上午10 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挪揄之意了。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关心式问候在不同语言中表达形式大不相同。我们常以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为例,这是极为普通而又随便的问候语,问与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纯打招呼而已。对外国人来说不是这样的,在英语中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能这样发问的。

3.交谈式问候。有时候人们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类问候形式在汉语中非常普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出去啊?”,“上班去?”“散步啊?”,诸如此类的问候话非常的多,一天中我们不知道会说多少次、听到多少次这样的话。同样的问题在英语中则不宜发问,这跟语言发展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人情味浓,较关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状况,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他们的习俗是避开这类话题。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内容上的差异说明这两种语言的人在礼貌语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人们习惯上认为,英语民族的人比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而且,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这类听起来有干涉意味的话是不合适的,因此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问候语内容具有中性特点,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你在忙什么?”这类询问用作问候语,英语民族的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汉语中已经成为常规礼貌用语。

(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别。例如,在问候过程中谈论天气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天气真好! ”和“天气真糟!”这类感叹句来表达对好天气的喜悦和对坏天气的诅咒,而说英语的人则比较喜欢用“Fine day,isn’tit?”这类附加问句。说汉语的人在问候的时候经常使用重复来增强亲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见再见”,而说英语的人则喜欢在问候语中使用缓冲词语来减轻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的差异也可见于人称代词的使用。首先,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为礼貌,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即“you”。不过,在英语问候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广泛。试比较第二人称代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最近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第一人称代词在汉语问候语用得比较少。例如:久仰久仰。上述比较表明,礼貌语言策略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所变化的。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就有可能引起误言、误解和猜疑。 "

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顾曰国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为: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礼貌准则揭示出英汉礼貌语用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中国“谦虚”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以“个人本位” 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西方社会,言语主要用来作为显现平等关系的表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交际时已经建立起一种认知的“ 平等关系”,或准备建立这种关系。

交际环境的依赖性。“ 文雅准则”作为一种礼貌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然而,就文雅准则来说,汉语问候语多是内隐的、含蓄的,而英语问候语则多是直接的、外显的。在西方的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下,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这也意味着在弱交际环境中,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来交际。而在东方的强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量更多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人们对环境提示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理解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选择

由于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和不同语言理解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英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障碍。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而集体价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东方社会里,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集体价值或社会关系被重视和强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中英问候语中英语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近年来中国的问候语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英汉问候语有互相接近的倾向,但差异仍然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影响,并随文化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去探索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差异所在、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求同存异,在交际中采取相应的适当策略,以保跨文化交际渠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Brown,P.& S.Levinson.1978.“Universals in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A].Esther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4] 李海琳.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J].湖南:邵阳学院学报,2008.

[5]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6] 王福祯,徐达山.英语惯用法大词典[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 张群.从中、英、俄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英文文献格式”的资料,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I.文内引用

(一) 直接引用

1. 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

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 抑郁症 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 报告 „„。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 论文 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 决定 。)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II. 参考文献

所有的参考文献使用“悬挂缩进”格式。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的字母或拼音顺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排列顺序为先列英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如有中文参考文献的话)。英文文献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而中文文献则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1.著作类文献的基本格式

(1)独立作者的文献的格式

[序号]+空格+姓名(英文:作者姓+逗号+空格+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点+空格+(出版年代)+点+专著名称(英文斜体)+[参考文献标识]+点+空格+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点。英文书名的每个单词(冠词和介词除外,除非在句首)的首字母都要大写,标点一律用西文标点。

中文文献的格式为:[序号]+空格+作者姓名+空格+(出版年代)+句号+专著名称(须加书名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句号。

[1]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Booth, C.(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2)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

[3] 周兆祥 (1996a)。《翻译人与人生》[M]。香港: 商务印书馆。

[4] 周兆祥 (1996b)。《翻译初阶》[M]。香港: 商务印书馆。

[5] Newmark, P.(1988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6] Newmark, P.(1988b).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3)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

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英文的后两位作者姓名之间用&连接;使用中文时,两名作者之间使用“和”连接。

[7]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1990)。《语言与 文化 》[M]。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8] Fabb, N.,& .(2003).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只需标出第一位作者,英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et al.来代替;中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等”来代替。

[9] 李学平等(1982)。《当代 英语 语法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Quirk,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5)一书多册的文献

在书名之后标出第几册或第几卷。

[11] 张道真 (1983)。《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M]。上海: 上海译文出

版社。

[12] Blotner, J.(1974). Faulkner: A Biography () [M]. New York:

Random.

(6)翻译著作

在书名后标出译者,英文在译者名后加Trans;中文则在译者名后加“译”。

[13] 斯威夫特(1991)。《格列佛游记》(马祥文译)[M]。台北: 台湾麦克出版社。

[14] 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 Trans.) [M].

San Diego: Harcourt.

(7)作者是机构

作者就写机构名称。

[15]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

[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Z]. Chicago: ALA.

(8)工具书格式

工具书格式相同。

[17] 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 (2000)。《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

词典》[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没有作者就不用写作者。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在参考文献页,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列Anonymous这个字,中文用拼音顺序排列“匿名”或“无名氏”。

[1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1989).Oxford: Herndon Press.

[19] Anonymous. (2002). Teaching research, researching teaching [M].New

York: Alpine Press.

(10)更新版的书籍

[20] Bollinger, . (1975). Aspects of Language (2nd e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1) 论文集全书

英文如果只有一个编者,用Ed.;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者,则用Eds.; 中文在作者后面加“(编)”或“(主编)”。

[21]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Abrams, M. H. (Ed.).(1986).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C]. New York: . Norton & Co.

[23] Bublitz, W., Lenk, U. & Ventola, E. (Eds.).(1988). 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2、文章类

(1)学术期刊文章

英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字(若有的话)的大写字母.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 杂志名称(使用斜体), 卷号, 所引页的页码.

注意:英文期刊每期均是起于第一页,在卷号后面用括号带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即无日期)。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姓氏之后是逗号“,”,名字字母之后是英文句号圆点“.”,年份带括号及圆点“.”,论文标题之后是圆点“.”,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及期号之后是逗号“,”,

页码之后是圆点“.”。

中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论文标题[参考文献标识]。《杂志名称》,卷号,所引页页码。

注意:中文期刊如果没有卷号的,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无日期”。

同样要注意标点符号,姓名之后接年份带括号,之后是句号“。”,论文标题及其[参考文献标识]之后是句号“。”,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或期号之后是逗号“,”,页码之后是句号“。”。

[1] 蒋骁华(2003)。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

《外国语》41(1), 63-67。

[2] Hewitt, A.(1984).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 [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8(3), 205-218.

(2)引用论文集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章时,参考书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称(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英文文献使用“In ”,之后接编者名的字母及姓氏,这一顺序与单独引用时不同;论文集名称(英文斜体) [参考文献标识], 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中文文献则须提供:作者 (出版年代)。文章名称[参考文献标识]、中文文献在论文标题之后使用“载于”, 之后接编者之姓名, 《论文集名称》(须加书名号) [参考文献标识]。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3] 方梦之(1990)。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载于杨自俭, 李瑞华(编),《英

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79-85页)。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4] Searle, R. Metaphor [A].(1979).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报纸文章

报纸文章需提供出版日期,没有署名的文章,如社论,不用写作者。

[5] 吴天 (2000,10月23日)。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羊城日报》, 第

4版。

[6] 王树人(2002,4月3日)。文化会通的 历史 之镜: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

学交流史[N]。《中华读书报》,第5页。

[7] Darst, J. (1998, May 25).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N]. Boston Globe, .

[8]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N].(1988,May 18).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

(4)学术会 议论文

引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时,论文标题使用斜体字。论文标题之后表明该学术会议的名称及论文发表的形式,英文论文使用“Presented at”或“Poster at”字样,中文论文使用“宣讲论文”或“张贴论文”字样。再之后是会议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城市),以及月份时间。

[9] Lei L. & Wang L.(2000). The differenc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tween LD

and non-LD students [R]. Post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Kuala Lumpur, June.

[10] Jochens, J.(1992).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 October.

(5)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或手稿

引用学位论文时要注明是出版或是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的机构。

[11] Cheng, X. (2003).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2] 雷雳(1999)。《亲子沟通与 儿童 行为问题的关系》。未发表手稿,首都师范

大学。

3、非印刷材料

(l)电影、电视、广播等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等的基本格式是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年份(或播出日期)、片名(或节目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1] 张艺谋(导演)(1998)。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北京。

[2] Taylor,C., Cleveland, R., & Andries, L.(Producers). (2002). Six feet

under [Television Series]. New York: HBO.

[3]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1985).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时,尽可能参照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同时提供所引文献所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文献使用“Retrieved …, from …”,后面接网址;中文文献使用“获取资料于…来自互联网:”或者“来自因特网:”,冒号后面接网址。另外,论文(或资料)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4] Dewey, R. (1996). APA publication manual crib sheet [OL]. Retrieved January 8, [5] Anderson, D. (2002, May 1).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Moos [OL]. Retrieved

August 6, 2002, from

[6] Office of the . Trade Representative. (1999).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OL]. Retrieved October 25, 2000, from

[7] Wissink, . (2000). Technique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teens and adults

[J/OL]. Adolescent Medicine, 2. Retrieved August 16, 2002, from

[8] 万锦坤 (1996)。《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 百科 全书出版社。

[9] 王明亮 (1998,8月16日)。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4.其他文献

(1)专利

引用专利需提供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 姜锡洲(1989,7月26日)。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3。

(2) 国际 、国家标准

国际、国家标准,需提供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2] 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3)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需提供文件出台时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Z] (1991)。香港: 三联书店有限

公司。

[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82).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Z].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一般要求:“Bibliography”一词三号字,加粗,左起。每条文献悬垂缩进,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分别按首字母顺序排列。英文的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无明显作者的英文参考文献(如某些词典、辞书、百科全书)则按书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中文的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无明显作者的中文参考文献按书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标点符号都用英语输入。不作“著”、“编著”、“主编”等区分。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报告[R],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其他未说明的文献[Z].1. 著作类。基本格式:作者的姓名. 书名[M](或[C]或[Z]),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份.a. 独立作者Fairbanks, Carol. Prairie Women: Images in American and Canadian Fict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 Peter. A Textbooks of Translation[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b.周兆祥. 翻译与人生[M], 香港: 商务印书馆, 1996a.周兆祥. 翻译初阶[M], 香港: 商务印书馆, . 同一本书有两、三位作者。英文著作,第一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其他作者以正常顺序书写,最后一位作者前用“&”符号连接。中文著作,作者姓名都按正常顺序书写。Halliday, .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o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d.同一本书有四位或更多作者Edens, Walter. Et al. Teaching Shakespeare[C].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e.机构作者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Z]. And ed. Chicago: ALA, 1983.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Z].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无作者署名的书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Z]. New York: Crown, 1984.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一书多册Blotner, Johnson. Faulkner: A Biography (V. II)[M]. New York: Random, 1974。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Z].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翻译著作Calvino, Ian. The Uses of Literature[M]. P. Creagh, Trans. San Diego: Harcourt, 1986.赵元任. 中国话的文法[M]. 丁邦新译.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文章类基本格式: 作者姓名, 篇名[J](或[A]或[N]). 刊名, 出版年, (期号), 文章的起止页码。c. 来自编著论文。格式:作者姓,作者名。论文题目[A]. 编著者姓名. 编著论文集[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论文页码范围。i.期刊文章吕叔湘, 饶长溶. 试论非谓形容词[J]. 中国语文,1981,(2):81-85j.论文集的文章Searle, John R. Metaphor[A].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72-123. 方梦之. 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 杨自俭, 李瑞华.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0, 79-85. k.报纸署名文章吴天, 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 牛城日报, 10月23日, 2000: B53. 非印刷材料l.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基本格式:导演(或制作者)姓名. 片名(或节目名), 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年份(或播出日期).Bertolucci, Bernardo (Director). The Last Emperor (Film).. With J. Lone & P. O’ Toole. Columbia, ,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1985.张艺谋(导演).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 北京: 1998.

2004年《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3期。2004年《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4期。《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外国语》2004年3期。《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中国语文》2004年6期。《规范工作和词典编撰》,《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2期。《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语言科学》2004年6期。《再谈“有界”与“无界”》,《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说“不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2003年《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从“分析”和“综合”看<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马氏文通与汉语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2年《如何处置“处置式”——试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中国语文》第5期。《行、知、言 》,《论证》第1期。2001年《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2000年《句式与配价 》,《中国语文》第4期,291—297。《说“偷”和“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19—24。《“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9—33。《语法中的“标记颠倒”现象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10辑,1—18。1999年《英汉方所概念的表达 》,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8—63。《转指和转喻 》,《当代语言学》第1期,3—15。《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17—230。《“在”字句和“给”字句 》,《中国语文》第2期,94—102。《语法研究中的分析和综合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7。1998年《二十世纪的话语语言学 》,载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43—774。《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 》,《当代语言学》第3期,41—46。《语用法的语法化 》,《福建外语》第2期,1—8。1997年《语用,认知,言外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0—12。《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74—76。《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10。(Shen,J.&Y.Gu),Conversation and sentence-hood. Text 17-4:477—490。《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第4期,242—250。1996年《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5。又载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45—354。《英汉对比语法三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8—13。1995年《“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367—380。《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7辑,237—244。1994年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国外语言学》第1期,12—20。 《“语法化”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7—24。《“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中国语文》第4期,262—265。1993年《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8。A metalinguistic adverb hao 好 in Mandarin Chinese, In J.C.P. Liang and R.P.E.Sybesma eds.From classical fu to“three inches high”:Studies on Chinese in honor of Erik Zurcher,Leuven/Apeldoon,Garant.141—152.Slips of the tongue and the syllable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In Yau Shun-chiu ed.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s, Editions Langages Croises,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I’ Asie Orientale,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139—162.“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321—331。1992年《口误类例》,《中国语文》第4期,306—316。1991年《Hawkins<什么是语言共性>一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65—68。《<类型和共性>评介》,《国外语言学》第3期,25—28。1990年《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6—35。1989年《神经语言学概说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3—28。《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第5期,326—333。《“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中国语文》第1期,1—8。1988年《心理语言学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9。《Simon Dik“功能语法”三部著作综合介绍》,《国外语言学》第1期,24—27。《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62—65。1987年《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第1期,17—24,第2期,62—65。.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Vol. XVI, , 195—年《汉语“也”、“还”、“倒”的英译 》,《中国翻译》第2期。《1965年以来国外汉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语文天地》第3期,32—33,25。《“差不多”和“差点儿”》,《中国语文》第6期,442—456。1985年《雷·贾肯道夫的<语义学和认知>》,《国外语言学》第4期,19—22。《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现代外语》第1期,26—35。《英汉空间概念的表达形式 》,《外国语文教学》第4期,33—40。《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96—104,又载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56—463。1984年《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1期,114—126。(赵世开、沈家煊)《英汉介词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8。1983年《介绍<心理和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国外语言学》第3期,40—45。1982年《国外汉语研究论文索引(英语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硕士论文。部分载《语文论集》1—3辑。 2000年《现代语言学辞典》(D.Crystal: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商务印书馆。1993年(周流溪,林书武,沈家煊)《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N.Chomsky: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B.Comrie: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itc Typology),华夏出版社。1988年(沈家煊,周晓康,朱晓农,蔡文兰)《语言导论》(V.Fromkin & R.Rodman: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N.Chomsky: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英汉对比研究的论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英文文献格式”的资料,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I.文内引用

(一) 直接引用

1. 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

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 抑郁症 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 报告 „„。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 论文 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 决定 。)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II. 参考文献

所有的参考文献使用“悬挂缩进”格式。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的字母或拼音顺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排列顺序为先列英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如有中文参考文献的话)。英文文献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而中文文献则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1.著作类文献的基本格式

(1)独立作者的文献的格式

[序号]+空格+姓名(英文:作者姓+逗号+空格+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点+空格+(出版年代)+点+专著名称(英文斜体)+[参考文献标识]+点+空格+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点。英文书名的每个单词(冠词和介词除外,除非在句首)的首字母都要大写,标点一律用西文标点。

中文文献的格式为:[序号]+空格+作者姓名+空格+(出版年代)+句号+专著名称(须加书名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句号。

[1]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Booth, C.(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2)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

[3] 周兆祥 (1996a)。《翻译人与人生》[M]。香港: 商务印书馆。

[4] 周兆祥 (1996b)。《翻译初阶》[M]。香港: 商务印书馆。

[5] Newmark, P.(1988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6] Newmark, P.(1988b).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3)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

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英文的后两位作者姓名之间用&连接;使用中文时,两名作者之间使用“和”连接。

[7]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1990)。《语言与 文化 》[M]。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8] Fabb, N.,& .(2003).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只需标出第一位作者,英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et al.来代替;中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等”来代替。

[9] 李学平等(1982)。《当代 英语 语法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Quirk,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5)一书多册的文献

在书名之后标出第几册或第几卷。

[11] 张道真 (1983)。《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M]。上海: 上海译文出

版社。

[12] Blotner, J.(1974). Faulkner: A Biography () [M]. New York:

Random.

(6)翻译著作

在书名后标出译者,英文在译者名后加Trans;中文则在译者名后加“译”。

[13] 斯威夫特(1991)。《格列佛游记》(马祥文译)[M]。台北: 台湾麦克出版社。

[14] 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 Trans.) [M].

San Diego: Harcourt.

(7)作者是机构

作者就写机构名称。

[15]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

[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Z]. Chicago: ALA.

(8)工具书格式

工具书格式相同。

[17] 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 (2000)。《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

词典》[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没有作者就不用写作者。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在参考文献页,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列Anonymous这个字,中文用拼音顺序排列“匿名”或“无名氏”。

[1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1989).Oxford: Herndon Press.

[19] Anonymous. (2002). Teaching research, researching teaching [M].New

York: Alpine Press.

(10)更新版的书籍

[20] Bollinger, . (1975). Aspects of Language (2nd e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1) 论文集全书

英文如果只有一个编者,用Ed.;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者,则用Eds.; 中文在作者后面加“(编)”或“(主编)”。

[21]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Abrams, M. H. (Ed.).(1986).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C]. New York: . Norton & Co.

[23] Bublitz, W., Lenk, U. & Ventola, E. (Eds.).(1988). 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2、文章类

(1)学术期刊文章

英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字(若有的话)的大写字母.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 杂志名称(使用斜体), 卷号, 所引页的页码.

注意:英文期刊每期均是起于第一页,在卷号后面用括号带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即无日期)。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姓氏之后是逗号“,”,名字字母之后是英文句号圆点“.”,年份带括号及圆点“.”,论文标题之后是圆点“.”,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及期号之后是逗号“,”,

页码之后是圆点“.”。

中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论文标题[参考文献标识]。《杂志名称》,卷号,所引页页码。

注意:中文期刊如果没有卷号的,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无日期”。

同样要注意标点符号,姓名之后接年份带括号,之后是句号“。”,论文标题及其[参考文献标识]之后是句号“。”,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或期号之后是逗号“,”,页码之后是句号“。”。

[1] 蒋骁华(2003)。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

《外国语》41(1), 63-67。

[2] Hewitt, A.(1984).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 [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8(3), 205-218.

(2)引用论文集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章时,参考书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称(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英文文献使用“In ”,之后接编者名的字母及姓氏,这一顺序与单独引用时不同;论文集名称(英文斜体) [参考文献标识], 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中文文献则须提供:作者 (出版年代)。文章名称[参考文献标识]、中文文献在论文标题之后使用“载于”, 之后接编者之姓名, 《论文集名称》(须加书名号) [参考文献标识]。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3] 方梦之(1990)。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载于杨自俭, 李瑞华(编),《英

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79-85页)。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4] Searle, R. Metaphor [A].(1979).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报纸文章

报纸文章需提供出版日期,没有署名的文章,如社论,不用写作者。

[5] 吴天 (2000,10月23日)。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羊城日报》, 第

4版。

[6] 王树人(2002,4月3日)。文化会通的 历史 之镜: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

学交流史[N]。《中华读书报》,第5页。

[7] Darst, J. (1998, May 25).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N]. Boston Globe, .

[8]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N].(1988,May 18).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

(4)学术会 议论文

引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时,论文标题使用斜体字。论文标题之后表明该学术会议的名称及论文发表的形式,英文论文使用“Presented at”或“Poster at”字样,中文论文使用“宣讲论文”或“张贴论文”字样。再之后是会议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城市),以及月份时间。

[9] Lei L. & Wang L.(2000). The differenc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tween LD

and non-LD students [R]. Post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Kuala Lumpur, June.

[10] Jochens, J.(1992).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 October.

(5)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或手稿

引用学位论文时要注明是出版或是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的机构。

[11] Cheng, X. (2003).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2] 雷雳(1999)。《亲子沟通与 儿童 行为问题的关系》。未发表手稿,首都师范

大学。

3、非印刷材料

(l)电影、电视、广播等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等的基本格式是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年份(或播出日期)、片名(或节目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1] 张艺谋(导演)(1998)。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北京。

[2] Taylor,C., Cleveland, R., & Andries, L.(Producers). (2002). Six feet

under [Television Series]. New York: HBO.

[3]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1985).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时,尽可能参照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同时提供所引文献所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文献使用“Retrieved …, from …”,后面接网址;中文文献使用“获取资料于…来自互联网:”或者“来自因特网:”,冒号后面接网址。另外,论文(或资料)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4] Dewey, R. (1996). APA publication manual crib sheet [OL]. Retrieved January 8, [5] Anderson, D. (2002, May 1).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Moos [OL]. Retrieved

August 6, 2002, from

[6] Office of the . Trade Representative. (1999).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OL]. Retrieved October 25, 2000, from

[7] Wissink, . (2000). Technique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teens and adults

[J/OL]. Adolescent Medicine, 2. Retrieved August 16, 2002, from

[8] 万锦坤 (1996)。《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 百科 全书出版社。

[9] 王明亮 (1998,8月16日)。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4.其他文献

(1)专利

引用专利需提供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 姜锡洲(1989,7月26日)。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3。

(2) 国际 、国家标准

国际、国家标准,需提供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2] 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3)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需提供文件出台时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Z] (1991)。香港: 三联书店有限

公司。

[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82).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Z].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13英汉对比研究分析觉得适合联系我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维 洛奇 小说的艺术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 现代英国小说史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 文艺学美学法论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 荒诞派戏剧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 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 王宁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 刘象愚,陈永国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 韦勒克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 新小说派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 斯皮勒 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 王长荣译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 霍顿 美国文学思想背景 房炜等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 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 孟湄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 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 西方文学 心灵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 小说艺术管窥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1.柯东霞(2005).交流与互动一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旋律.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

2.曹逸韵(2012).浅析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输入假说与互动假说.《琼州学院学报》(4).

3.付凤文(2000).分阶段听力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

4.方子纯(2006).语篇宏观结构分析与听力教学.《外语电化教学》(8).

5.卢仁顺(2002).“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外语与外语教学》(4).

6.陈丽清(2010).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民主与互动性教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

7.梁岁林(2004).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课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

8.董明(2004).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5).

9.金海玉(2012).浅析语言输入、互动、输出假说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海外英语》(18).

10.方申萍(2000).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国外外语教学》(4).

11.沈昌洪.刘喜文.季忠民(2010).《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宫力(2010).《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3.顾伟勤(2010).论“互动假说”的发展与局限.《外语学刊》(5).

14.何培芬(2003).解码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2).

15.李慧敏(2006).从图式理论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8).

16.刘玉红(2010).英语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模式管窥.《教学与管理》(9).

17.李燕.贾放(2001).“互动假说”与语言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及效用研究.《语言文字应用》(S1).

18.吕玉明(2000).改进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S2).

19.穆育凤(200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外语电化教学》⑵.

20.邱采真(2002).试论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