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解放军报历任社长和总编辑

发布时间:

解放军报历任社长和总编辑

邵华泽,男,1933年生于浙江省淳安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在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理论教员训练队学习,后任第二军医大学理论教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后继续在第二军医大学任教。1964年后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解放军报》社编辑、时事政策宣传处副处长、理论处副处长,1981年任《解放军报》社副社长,1985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89年6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1992年11月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1993年起任《人民日报》社社长。1993年3月当选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1995年12月当选为中国报业协会名誉会长。1998年8月起任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晋升为中将。撰有《浅谈一分为二》等论文,著有论文集《生活与哲学》、《新闻评论概要》、《历史转变中的思索》、《新闻评论写作漫谈》等。本人被收入《当代书画家篆刻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书。

军报副总编辑的(人员)编制一般为六人,下面是近几年来军报领导层的人员变化情况。1998年孙忠同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于顺昌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顾惠生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费洪智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书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张宗银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庄汉隆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1999年孙忠同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张宗银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刘书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庄汉隆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孙晓青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阚世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00年-2001年孙忠同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张宗银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庄汉隆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孙晓青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阚世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董祥起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王作进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02年范印华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阚世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董祥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王作进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格文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03年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王梦云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孙晓青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阚世英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董祥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王作进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格文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04年张世刚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王梦云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田仁德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孙晓青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江永红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董祥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王作进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格文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肖江峰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2005年王梦云少将 《解放军》报社社长孙晓青少将 《解放军》报总编辑肖江峰少将 《解放军》报副社长江永红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董祥起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王作进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格文少将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赵险峰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饶洪桥大校 《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待确认)

李讷1940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以“肖力”姓名,供职于《解放军报》社。1967年1月13日组织“革命造反突击队”,贴出“解放军报向何处去”的大字报揭批胡痴(其时任新华社代社长、全军文革小组成员)、宋琼以及杨子才等领导,左右了报社的运动方向。1月17日,林彪签署的《给解放军报社革命同志的一封信》(毛泽东批示“同意,这样答复好”),肯定这一行动“在报社内部点起了革命火焰”。先后担任军报版面组(一说“中央文革记者站”《快报》)组长、解放军报总编领导小组组长(相当于总编辑)。

解放日报历任总编辑

陆定一是好人

陆定一1906至1996江苏吴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党的政治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

几百个日日夜夜 --- 协调指导 几千家媒体、几万名 中外记者!宋超同志历任解放日报高级记者,总编辑。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宣传系统优秀党员等称号。20年的新闻风云中,采写了一大批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在新闻战线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宋超同志是一位敢吃“螃蟹”、敢领时代风气之先的记者。80年代末,针对当时一些干部片面理解廉政的现象,宋超同志敏锐觉察到,改革不仅需要廉政,更需要勤政,二者不可对立。在大量调查研究之后,他写出了《一手抓廉政,一手抓勤政》,刊登于解放日报一版头条,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 4次在大会上公开表扬了这篇报道。

四川日报历任社长和总编辑

你好,你是想问达州日报社历任社长是谁么?达州日报社历任社长是刘方棠。刘方棠,男,汉族,1953年12月生,四川宣汉人,197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四川财贸管理学院贸易经济系商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2001年08月到2010年2月担任达州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其间:评为高级经济师)。

《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在1938年10月25日因武汉沦陷,报社迁重庆出版。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玎。历任总编辑有华岗(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其中,重庆分馆改为四川省委机关报。

在战时首都,还敢报纸宣传反动言论???找死啊!

大革命时期,青年时代为人正直,思想进步。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与同学郭汉三,领导全校学生几百人罢课,发动了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率领学生队伍徒步到太原向省政府请愿,要求抵制日货,开展反帝斗争。返校后校长段保芳不满罢课请愿,被开除出校。192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反革命大屠杀的血雨腥风,立场坚定。一面读书,一面在师大党组织办的平民学校教书,同时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大学毕业后回山西,在成成中学、太原师范等校任教,并先后担任成成中学的训育主任、教务主任,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4夏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与本村留日学生徐筱峰及进步人士徐士卓、徐根旺、徐廷武等成立了大建安教育促进会,取代了原校董会,大胆进行教育改革。1935年3月在中共山西工委领导下,为保存革命力量,将流亡太原及成成中学的共产党员赵益三及进步青年张庸五、张玉泉、郭志谦、魏玉田等介绍到大建安小学任教,不久建立了大建安小学党支部,开展中共党的地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工作,领导组建太原成城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1938年春任临汾国民党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大学政治处主任。1939年夏由于叛徒告密,被阎锡山解职,到二战区行政人员训练班任教,坚持做地下工作。同年12月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遂率领一批“民大”革命师生奔赴延安。1940年3月由党中央派往晋绥边区工作,在抗战学校任教。10月调晋绥边区行署,先后历任教育处长、民政教育处长。为晋绥边区教育事业、政权建设和支援前线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保德、河曲等县五寨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中共二分区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1948年冬随军北进内蒙,参加了第二次绥远战役,在前委和绥蒙区党委领导下为接管绥远、包头,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并深入新区从事经济调查研究工作,后赴平、津等地学习接管城市工作的经验。1949年夏任中共临汾党校教育长,主持党校工作,为解放大西南培养了大批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解放成都时,奉命首先进入市区,接管电台,报社等部门。1950年初任成都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主任,以后相继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书记,兼任《川西日报》、《四川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职。为党的宣传、文教事业呕心呖血,是四川宣传文教事业的艰苦创业者和耕耘者。“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关押长达5年之久。1972年重新工作后,任四川省革委会办事组组长、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等职务,1977年12月任四川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主席;1979年12月后,历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中共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2月18日。杜心源同志因病在成都逝世,终年78岁。

历届解放日报社总编辑

大学毕业后,只身乘船赴美留学,1929年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铁路运输和公路建筑。1930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先后做过测量员、绘图员、货运员等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波士顿参加了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工作,任机关报《先锋报》的编辑。1932年在纽约加入了共产国际美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书记,纽约《救国时报》编辑,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1939年底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将自己的名字余宰扬改成了余光生。曾任张闻天的秘书兼管延安华侨事务。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任该报副总编辑、国际版主编。1942年3月至1943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6年5月任解放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总编辑。1945年11月任中国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46年2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代理社长。5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2月调东北工作。1946年底,国民党在东北不断对解放区发动进攻。为了保证东北战场的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加强东北铁路运输的领导,考虑到余光生在美国学的是铁路运输专业,余光生于1947年2月被党中央派往东北,任东北铁路局第二局长,协助吕正操局长工作。由此开始,余光生一直奋斗在我国的铁路运输战线上。1947年2月至1948年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第二局长。1948年8月至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第二副部长。同年9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副部长。1949年3月起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5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委员。8月至9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驻东北特派员,中长铁路理事会主席。1950年12月至1953年2月任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政治委员。1953年5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4年9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195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兼运输总局局长,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至1956年6月)。1978年6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春桥(1917年-2005年4月21日),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政治家,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常委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他是四人帮成员、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划者。男,汉族,1917年2月生,山东巨野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至1934年在山东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3年春,在济南参与创建右翼文学组织“华蒂社”。1935年5月到上海,从事文化写作,担任上海杂志公司校对员。1936年3月15日,张春桥化名“狄克”,在上海《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发表文章,攻击鲁迅。1937年9月返回济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月抗战期间到延安,此后从事革命的宣传文化工作。1940年赴晋察冀解放区,曾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石门日报》社社长、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兼《石家庄日报》社长。1949年7月至9月任新闻日报管委会委员。1949年随军进入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至1953年1月)。1950年6月至1954年4月任新华通讯社华东总分社社长。1951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上海《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1月至8月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955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56年5月至1957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文艺工作部部长。1958年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宣传“左倾”思想。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1965年3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华东局宣传部部长。1966年5月至1969年9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67年初伙同姚文元、王洪文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1967年5月8日至1976年10月兼任上海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1967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67年10月起)。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1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1975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75年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8月起)。1975年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76年10月),第九届、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任职至1976年10月),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职至1976年10月),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为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5年2月起为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任职至1976年10月)。1976年10月6日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并被撤销在上海市的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公开审判,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作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鉴于张春桥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无抗拒改造恶劣情节,依法将对其原判处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1997年12月减为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医。因患癌症,于2005年4月21日病逝。

[张春桥](1917—)山东巨野人。1931年至1934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3年春参与发起成立华蒂社,成为国民党复兴社的外围组织。1935年5月到上海,从事文化写作。其间曾同国民党中统特务有过联系。1937年9月返回济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到达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隐瞒个人加入反动组织的历史。此后从事革命的宣传文化工作。曾在晋察冀解放区先后担任《晋察冀日报》和《石门日报》主编。1949年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1958年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宣传“左”倾思想。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时起,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67年初伙同姚文元、王洪文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此后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1975年1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被选为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他伙同江青等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疯狂地进行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的活动,煽动打倒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挑动武斗,残酷迫害老干部,制造一系列冤假错案,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1976年10月,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1977年7月经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被永远开除党籍,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张春桥](1917—)山东巨野人。1931年至1934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1933年春参与发起成立华蒂社,成为国民党复兴社的外围组织。1935年5月到上海,从事文化写作。其间曾同国民党中统特务有过联系。1937年9月返回济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到达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隐瞒个人加入反动组织的历史。此后从事革命的宣传文化工作。曾在晋察冀解放区先后担任《晋察冀日报》和《石门日报》主编。1949年随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1958年发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文,宣传“左”倾思想。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宣传文化工作。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时起,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1967年初伙同姚文元、王洪文制造上海“一月风暴”,在全国刮起夺权风。此后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等职。1975年1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被选为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他伙同江青等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疯狂地进行夺取党和国家领导权的活动,煽动打倒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挑动武斗,残酷迫害老干部,制造一系列冤假错案,是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1976年10月,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1977年7月经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被永远开除党籍,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

解放日报总编辑

大学毕业后,只身乘船赴美留学,1929年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铁路运输和公路建筑。1930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先后做过测量员、绘图员、货运员等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波士顿参加了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工作,任机关报《先锋报》的编辑。1932年在纽约加入了共产国际美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美洲华侨反帝大同盟执行委员、书记,纽约《救国时报》编辑,美国共产党中国局书记。1939年底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他将自己的名字余宰扬改成了余光生。曾任张闻天的秘书兼管延安华侨事务。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任该报副总编辑、国际版主编。1942年3月至1943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6年5月任解放日报社编委会委员、总编辑。1945年11月任中国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常务委员。1946年2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代理社长。5月至11月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总编辑。12月调东北工作。1946年底,国民党在东北不断对解放区发动进攻。为了保证东北战场的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加强东北铁路运输的领导,考虑到余光生在美国学的是铁路运输专业,余光生于1947年2月被党中央派往东北,任东北铁路局第二局长,协助吕正操局长工作。由此开始,余光生一直奋斗在我国的铁路运输战线上。1947年2月至1948年任东北铁路管理总局第二局长。1948年8月至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第二副部长。同年9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副部长。1949年3月起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5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委员。8月至9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驻东北特派员,中长铁路理事会主席。1950年12月至1953年2月任东北军区铁道运输司令部政治委员。1953年5月至1954年11月任中共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54年9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195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副部长兼运输总局局长,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至1956年6月)。1978年6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尹明华同志现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原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级编辑,中国记协副主席,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担任上海电台副台长,东方电台副台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兼新闻出版处处长。2014年1月7日,复旦大学在公共传播培训中心举行仪式,正式任命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同志为新闻学院院长。 2003年5月,调到解放日报担任党委书记、总编辑。多次获各类新闻奖项,其新闻作品先后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上海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上海广播电视政府新闻奖一等奖等。1991年,上海新闻界曾召开其个人新闻作品研讨会。先后获首届中国韬奋新闻奖提名荣誉、首届上海韬奋新闻奖、上海十佳青年编辑等。著作有:《千日之旅——总编辑思考》、《媒介态度》、《漩涡里的太阳》、《空谷回音》、《特殊热线》、《思想的碎片》、《全新的体验》、《美国新观察》等。2005年度,获中国报协颁发的“技术飞鹰奖”。在2006年度,他获得“塑造中国媒体品牌10大杰出人物”、“10大创新传媒人物”、“中国报业10大年度人物”。

陆定一,江苏人,1927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品: 《金色的鱼钩》,《老山界》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共青团南洋大学支部书记及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同年秋调团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编辑《中国青年》。1927年5月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他写的文章《金色的鱼钩》被选进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英雄”第二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编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3课。《老山界》编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的危急关头,陆定一根据任弼时同志主持召开的团中央紧急会议精神,参与起草了团中央《致党中央政治意见书》,请求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武装,开展对国民党右派的坚决斗争。随后,陆定一以共青团代表身份参加了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这期间,他以犀利的文笔撰写了大量文章,鞭挞黑暗势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坚韧不拔 陆定一地进行斗争。1928年初,陆定一根据团中央的指示,到广东帮助广东团省委工作,协助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1928年秋,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陆定一被选为团中央委员,仍担任宣传部部长,主编《中国青年》。他撰写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在理论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1928年底,根据党的决定,陆定一赴苏联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少共国际执委、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 文革:批斗陆定一此期间,陆定一与瞿秋白、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同王明等人的错误进行了斗争。1930年陆定一回国后,继续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后,陆定一被错误地撤销了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职务。1934年10月,陆定一随中央第二纵队干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当年28岁,在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数学书有介绍。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东征、西征,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1940年底,陆定一奉命回延安。延安整风运动期间,1942年4月,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同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强调新闻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945年,陆定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了陆定一的文章《报纸应革除专制主义者不许人民说话和造谣欺人民的歪风》。文章指出:"戈培尔的原则, 陆定一就是把所有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完全统制起来,一致造谣,使人民目中所见,耳中所闻,全是法西斯的谣言,毫无例外。到了戈培尔手里,报纸发生了与其原意相反的变化,谣言代替了真实的消息,人民看了这种报纸,不但不会聪明起来,而且反会越来越糊涂。看德国,不是有成千成万人替希特勒去当炮灰么。"文章指出报纸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大众的报纸,告诉人民以真实的消息,启发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聪明起来。另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前者,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民族,是有好处的,没有它,所谓文明,是不能设想的。后者,则与此相反,它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 1947年1月,他发表了《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一文,透彻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当时世界政治中的主要矛盾、关于美国反苏战争口号的实际意义是侵略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关于世界规模的统一战线等战略思想,在全国和世界上引起广泛注意。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北时,陆定一兼任中央直属队政委,随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志转战陕北,做出了出色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定一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 陆定一故居候补委员。1957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毛泽东同志赴莫斯科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958年倡导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农村职业中学。1959年,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1960年,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员,随刘少奇、邓小平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1962年,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他兼任文化部部长。 陆定一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陆定一遭受林彪、“四人帮”的严重迫害,被关押近13年之久。 1979年6月,陆定一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副主席。同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80年3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1983年6月,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陆老前辈,是我们河南信阳息县小茴店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