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和表达,是个体面对环境的永恒主题,这对于风景和山水同样适用。如果说古代很多隐士专注于“体认”而籍籍无名,那么中国山水的闻名,更多是来自于文人学者和书画家的“表达”。在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旅游和流动的时代,中国山水和名胜的长期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其实是诗歌和书画。从社会学和传播学上来说,这也似乎是必然的:在一个广阔而稳定的农业国家,在一个以士人阶层为主流的时代,一个“旅游品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人和他们的作品。 以今天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例,每年的旅游者达数百万,很有可能是古代数千年到此参观者的总和;但是古人的一句经典,就可以让名山大川写入史册,百代流传。因此位居中国东南一隅的雁荡山,千年来以“天下奇秀”令人神往,列为中国名山。 山水胜景,既可著华彩诗文,也可入丹青画卷。很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以真山水为稿本进行创作。李思训写海外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黄子久写海虞山……六朝山水画家宗炳“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卧以游之,“抚琴动操,令山水皆响”,谓之“澄怀观道”。这个概念对中国的山水和山水画都很重要,山水(画)的美就在于其以“形”蕴“道”,而智者仁者以主体之“神”与山水(画)中的“道”融通合一,就能“乐”,获得审美快感。因此中国的山水审美和山水画直接贯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天人观。 传说雁荡山开山始祖高僧诺讵那在大龙湫观瀑,闻“潭下水同,何必仰视”而坐化;历代诗人和画家用情最多的也是这大龙湫,无疑是继承了“形与神通”的传统。善画大龙湫、评价雁荡山“怪诞高华,令人不能想象”的著名画家潘天寿,有这样的写生观:“对物写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宇。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 画家对山水的欣赏和表达还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山水画大师,也是中国山水画论的代表人物宋代郭熙,结了一套观赏山水的理论和方法,如“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意思是远看把握山体的宏观形态,近看要仔细观察山石的本质特征。“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特色的透视原则。他还提出不同季节人与山水环境的感应关系,提出“四如”说: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对山水风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作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革为毛发,水为血脉,云烟为神彩,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雁山自古与书画结缘,宋赵宗汉所作山水画《雁山叙别图》为世所重。明唐寅尝游雁荡,作有雁荡山水画一帧;董其昌曾于北斗洞撰书“闲寻书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联语。渐至近代,书画大家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吴昌硕、康有为、梁启超、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沙孟海、李可染、陆俨少等名家俱在雁荡留下屐痕,或探奇寻幽,或采风问俗,逸兴遄飞,亦书亦画,蔚成大观。 具有典型和完整的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的雁荡山,景观上“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吸取历代山水画法的基础上,近代大家笔下的雁荡山神韵独具:黄宾虹先生所作浑厚华滋,意境幽深。近看有浑厚之气,远看层次井然,具有“实中求虚”之妙。张大干作品雄浑瑰丽,清新俊逸,整体的气势浑成与严谨的细节刻画浑然一体。李可染的作品构图饱满,山势迎面而来,笔调沉涩,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 张大千画雁荡匹练垂天际,梦掏银河水,迤迤沾衣翠 在绘画方面,张大干对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蔬果样样精通,工笔、写意、青绿、淡彩、水墨手手擅长。他不仅是拟古的神手,仿古可以乱真,1960年以后更变法求新,开创泼墨泼彩山水。就是这样一位属于世界的艺术大师,与雁荡山有着一段历久弥深的情缘。 张大千(1899―1983)是在1937年春来雁荡山的。和他一起游雁荡的有:谢稚柳、于非暗、黄君璧、方介堪等。在雁荡三四天,他们饱览“二灵一龙”奇峰飞瀑,远迈阴阳洞、西石梁诸胜。众人合作一幅《雁荡大龙湫》图,大家都没带印章,方介堪是治印高手,于是特治印“东西南北之人”,钤在画上。张大千是四川人,而书画家谢稚柳是江苏人,工笔花鸟画家于非暗是山东人,国画家黄君璧是广东人,治印高手方介堪是浙江温州人,所以说是“东西南北之人”。他们当年在铁城嶂前的合影,一直被香港著名报人沈苇窗保存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沈氏特将它翻拍放大,分别寄赠照片中健在的诸公。张大干故居画室墙壁上张挂的仅有几张照片里,就有这张放大照片。 张大干回上海后,于同年9月作《雁荡西石梁瀑布图》,记述了此事。该图用北派青绿风格,画雁荡西石梁瀑布自顶端直泻石潭,喧嚣出谷,近处石坡上一老翁倚石而坐,仰看飞流。气势宏大,赋色情妍。画面右边题有一首词及跋语,从中可了解张对雁荡的印象及这次游览的一些轶事:石栋飞虹,砉然匹练垂天际。跳珠委�,迤迤沾衣翠。荡涤烟云,人在蕊官里。空凝睇,明朝吟思,梦掏银河水。雁荡山奇水秀,微苦无嘉树掩映其间。此写西石梁瀑布,因于岩上添写一松,思与黄山并峙宇宙也。 从《张大干画集》可见大干先生另有《雁荡三折瀑》,又有《雁荡大龙湫》,只是所作年代不详。但他对雁荡山的感受可从《雁荡大龙湫》图上题记中看出,题记有:“雁宕大龙湫飞珠立玉,如雾谷冰绡,下垂天半,风过处,雪花飞溅,又如柳絮之扑人衣袂也。” 晚年的张大干用泼墨泼彩法画山水。这是他晚年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亦是他经过前半生的苦修历炼,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变革。画作以青色和绿色为基调,于单纯处见纷繁,细微处见变化,形象明丽,融具象于抽象的意蕴之中,作品雄浑瑰丽,清新俊逸。张大千继承传统笔墨技法而又不为之所束缚,在作品中表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从事艺术活动长达70多年,“七分人力三分天”,一路探索过来,画作特重色彩,大笔挥洒,整体的气势浑成与严谨的细节刻画浑然一体,既富传统意味,又具现代风格。 黄宾虹色墨相融,丽质于表,实中求虚,平中运奇 黄宾虹,是我国近代卓越的山水画大师。先生祖籍安徽歙县,于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1955年卒于杭州西湖。黄宾虹曾经于1916年、1931年、1954年三次到雁荡山,作画赋诗。晚年多次重画雁荡,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作品。 1931年夏,66岁的黄宾虹从上海船经舟山、坎门,入乐清,游雁 荡,一路赋诗。诗有《白鹤寺》、《四十九盘岭》、《雪花天》、《灵岩》、《梯云谷》、《坐一帆峰下观大龙湫瀑布》、《碧霄洞》、《西石梁》、《梅雨瀑》、《雁荡三折瀑》等。画巨幅《大龙湫图》,又以画纪游,在所宿灵岩寺作画,在乐清蒋叔南所居仰天窝作画,经温州回沪对江写生作画。共画图稿百幅,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纪游画册》收雁荡画40图。1943年、1951年、1953年多次重画雁荡山。晚年墨宝,尤可珍贵。 有一次,他去雁荡山夜游,在灵峰最有名的山峰合掌峰之间的一个天然巨大岩洞,里面有一座观音寺院,是看夜景的好地方。于是他每晚都乘宵深入静时外出独眺夜山和写生。据一位当时和黄宾虹在一起的人讲述:天很晚了,他带了纸、墨、砚出去。我不放心,叫一个小和尚尾随着。后来小和尚回来告诉我,黄先生坐在紫竹林前边的大岩石上,开始呆看。过了约半个小时,他便取出纸、砚,不用笔,只用手在纸上摸着画。黄先生回来的时候,头上冒汗,鼻子上都是墨。我本以为老先生跌了一跤,后来才知道是作画时手摸鼻子染上的。我去看他的画,不像画,也不像符,只见墨黑的一团团。当他回到卧室时,边看边点头,自得其乐。 黄宾虹先生所作山水,建立在他对生活、景色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师法造化,作品浑厚华滋,意境幽深。使人近看有浑厚之气,远看层次井然。先生特别注重笔墨,对笔墨的研究和运用,达到了远超前人的境界。 先生所画雁荡山色,从画集中可见有《雁山途中》、《雁宕瀑布》、《雁宕龙湫》、《三折瀑》、《山水》、《灵岩图》、《龙湫雨霁》、《雁荡纪游》等,尽写雁荡山川神貌,其中晚年之作,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尤见章法奇特与风格的别致。色墨相融,丽质于表。满纸是墨,然而我们并不感到窒息,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的,是“于实中运虚,虚中运实,平中运奇,奇中运平”。黄宾虹笔下的雁荡确实具有“实中求虚”之妙。 潘天寿 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 潘天寿云:“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传统花卉画以折枝为题材,而潘天寿则始将山花野卉摄入作品。《雁荡山花》是他有名的代表作,笔墨刚健,色泽清新,边角处理极妙,疏密虚实变化亦唯大手笔方能为之。 潘天寿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与雁荡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三次赴雁荡山。今天我们十分熟悉的《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小龙湫一截图》、《雁荡写生图》、《记写雁荡山花图》、《雁荡花石图》、《小龙湫下一角》等潘天寿的名作,都与雁荡山密切相关,进一步奠定了潘天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大师地位。潘天寿再造了雁荡山,雁荡山也成就了潘天寿的艺术。潘天寿通过雁荡山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格局,也将他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潘天寿的真正艺术面目由此开始充分展露出来。 潘天寿开始进入雁荡山的时候,正是国内的旅行写生热方兴未艾之际。1955年赴雁荡写生时,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潘天寿在经过一番摸索和思考之后,已经从不知所措的人物画和流行的写生观念中走出,并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方位。和当时流行的西方式的写生不同,潘天寿到雁荡山后不是坐下来对景描摹,而主要是饱游沃看、体察感受。而这种感受更多的不是通过写生稿而是通过诗来体现的。即使是写生,潘天寿也自有其方法:“他不拿毛笔对景写生,最多用铅笔记一点具体的形状。他更注意的是雁荡山局部的花草、石头,用极其概括的笔墨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他有自己的写生观:“对物写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与情,画中之灵魂也,得之则活。”又说,“中国画很重默写”,“不是自然主义地看到什么就表现什么”。 雁荡山之行终于使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山水与花鸟的结合。他说:“……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资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象得之。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画之布置,有异于古人旧样,亦合个人偏好耳。”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是潘天寿的一个重大创造,这种创造特别表现在使山水和花鸟的形式与形象更加突出,也因而发现了观察和进入自然的独特的视角。 同时,在这种表现中他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以往的大构架的图式风格和平面构成的构图风格,使他的个人面貌终于成熟起来,将他一生所追求的“一味霸悍”和“不雕”这对矛盾完美地统一起来。也正是为了追求这样的境界,潘天寿六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巨幅指墨画,其建筑般的构图、朴素原始的气息和生机盎然的形象,及其达到空前高度的笔墨,都与他对雁荡山的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时的潘天寿,无论学养还是功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可染画雁荡浑厚深邃静穆灵动 现代著名画家李可染(1907―1989)长年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于1954年、1956年两次来温州雁荡山写生创作。 1956年画雁荡山,是李可染第二次外出写生之作,这一次的写生,历时八个月,是他最艰苦、作画最多的一次,也是技巧日渐丰富、风格开始成熟的重要时期。李可染山水画构图饱满、墨色深沉的特征开始显现。作品仍以墨线的表现为主,但作品表面的色墨皴擦层次明显丰富,并将从黄宾虹处学得的积墨法,用于写生。将西洋近代绘画注重感性真实和对象个性的特色融入中国画的笔墨形式之中,开始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1954年至1965年,这10年被称为“开拓期”,是李可染艺术变革的重要转折期。他的山水写生与创作正向着一个高峰迈进。他的《雁荡山村图》、《雁荡山下村舍》、《雁荡山百岗尖》、《雁荡山》等,都是在这期间所画,从中可见一斑。李可染的山水写生,缘于古人“师造化”,又不苟同于古人;对景写生借鉴西方画法,又不全同于西法。从“写生”到“创作”,从“写实”到“写意”,从“写境”到“造境”,开始突破传统,力求体现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于1963年的《雁荡山》,是他独创“黑山水”的探索,是李家画风开拓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李可染曾经说:“‘师造化’就是要把对象、把生活看做是你最好的老师,古人画画的笔法、墨法等等无一不来源于客观世界,要把客观世界看成是第一老师。写生即是对客观世界反复的再认识,就要把写生作为最好的学习过程。不要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对象了,最好是以为自己像是从别的星球上来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觉。不用成见看事物,对任何对象都要再认识。”正是这种态度,使得他能面对现实,深入生活,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开拓新路。李可染晚年山水画向写意化、诗化、神韵化转 变,表现了新时代的新意境,与上世纪50年代多次长途写生所打下的扎实基础是分不开的。他说:“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是他既重师承又重创新,不断努力长期探索的结果。 他的山水画,扎根于祖国大地,多取材于包括雁荡山在内的名山大川,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体现了时代精神,也不断拓展着中国画审美的新观念。 陆俨少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入画 陆俨少(1909-1993),一位真正从传统绘画演变出来的而具有创意的山水画家。早年作品缜密娟秀,灵气外露;后期作品趋浑厚老辣,创造了“墨块”“留白”等技法,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 在《陆俨少自叙》中,他讲述了对雁荡山的见解: 我于一九六三年第一次游雁荡,此(1982年)是第二次,相隔二十年……走过晌岭头,一直到铁城嶂,展现眼前的峰峦,坚实高大,岩岩不可犯,迭相雄峙,气象万千,虽是第二次相见,还是有很大的魅力,紧紧抓住人,使我再次感到祖国的伟大,山川的可爱。一个山水画家,就是要把她描绘下来,但是首先自己要有激情,然后才能够感动别人,美化人们的心灵。我每到名山大川中去,看到高高的峰峦,长流不断的瀑布,苍松古柏的夭矫盘、挺然而立,这些美景,使我激动不已,仿佛心都要跳出来,与之相拥抱。今又到雁荡,就是有这个感受,我爱雁荡,更爱祖国,我要挥动我的画笔,仔细地将其描绘下来,献给祖国人民,以及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民。我在雁荡赋诗四首以留念:合掌高峰仰面看,流云驭气接天寒;石开洞壑岩悬瀑,信是东南第一山。灵峰游后更灵岩,尚见当年夹道杉。我与龙湫旧相识,临流青竹不曾芟。 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入画,它的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一以山之气质与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与人雷同,可以多所创意。因之此二十年来,我多写雁荡风貌,大小几至数十百幅,而黄山则十不及一。画山当得其精神面貌,所谓典型是也。得其典型,虽不能指名为何峰何水,而典型具在,不可移易,使人一望而知为雁荡,这是最难。我反对到东到西,不管何山何水,只是一种笔法,即使形体相象,可以指名何处,而典型不具,也属枉然。世上千山万水各具异态,不相雷同,所以我们每到一处,应有一种与之相适合的笔法,要创出一个新的面目,否则空往徒劳,入宝山而无所得,实为可惜。 评论认为,陆俨少向来把传统文人画“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但这种天然去雕饰,绝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笔墨游戏。他的画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 责任编辑彭亮
一九〇九年(一岁)六月六日(阴历五月九日)生于江苏省(今为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继承祖业开设米店,母亲朱璇。小名“姬”字,“俨妙”,号“宛若”。一九一四年(六岁)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未识字即喜画画。一九一五年(七岁)取学名为同祖,入嘉定县第四国民小学读书。一九二〇年(十二岁)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未半年入翔公小学读书。与表妹朱燕因订婚。一九二一年(十三岁)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遂如饥如渴地临学。一九二二年(十四岁)高小毕业,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由高晓山老师教习中国画。同时研习古典文学。一九二四年(十六岁)学《论语》、《汉书·艺文志》,考试得奖品《畏庐文集》、《畏庐文集续集》。一九二六年(十八岁)中学毕业,进入无锡美专,专习中国画,未半年即缀学,与苏州王同愈订忘年交。一九二七年(十九岁)由王同愈介绍,拜上海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临戴醇士手卷。一九二八年(二十岁)临王东庄册页,冯师大加赞赏,谓可乱真。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与朱燕因结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师处请益。一九三〇年(二十二岁)在家自修。读书、写字、画画三者齐进。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常与燕因同至岳母家住。一九三二年(二十四岁)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义愤填膺,吟诗泄愤,但毕竟书生无补。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风寒,咳嗽不止,种下气喘病根。一九三三年(二十六岁)父亲卒。一九三四年(二十六岁)经友人金守言介绍,得母亲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此时苏州费新我也来买地,隔涧为邻。游天目山、黄山。经徐州、曲阜、济南以至北平,住一个月。历览长城、故宫等。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而归。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饱览故宫藏品。始作《梅花图》。发枝取陈老莲,圈花取石涛,自创面目。书法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后学杨凝式。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上柏山中新居落成。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树、竹万竿,有学陶渊明之志,《七七事变》为避兵祸,率全家于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一九三八年(三十岁)至重庆。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厂秘书室,后至营缮科,最后去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作画至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去成都举行画展。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认识了彭袭明、王星北、朱光潜、马一浮。得朱光潜好评。一九四○年(三十二岁)为兵工厂撰书迁建落成碑记。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书法变异,成为似隶非隶,不同于金冬心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极称之。然冯超然先生斥为天书不好认为。后厌之。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画《瑞雪启春图》为母亲七十寿。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画《洛神图》、《蜀中留痕册》赠程景溪。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抗战胜利,东归无日。一九四六年(三十八岁)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历时一月余。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险水皆出于此。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秋天,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一九四八年(四十岁)在南翔东市创办圭白农场。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梁飞瀑。嘉定解放。一九五〇年(四十二岁)画《杜陵诗意画卷》后附五律六首,得冯老师赞赏。母卒。一九五一年(四十二岁)迁往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画《牛虻》连环画。参加新国画研究会。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上海举办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在华东美协会晤黄宾虹。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一九五五年(四十七岁)率宋文治去拜吴湖帆为师。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安徽省文化局来上海物色国画家去合肥工作,遂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画《杜陵诗意册》二十开赠姚耕云。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从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画《江路乘筏图卷》。当选为上海市南市区人民代表。一九五八年(五十岁)去闽西写生,画革命历史画。反右开始,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九五九年(五十一岁)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于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画《杜陵入蜀诗册八开》赠谢稚柳。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国庆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画《清萝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一九六二年(五十四岁)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邀请,赴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画《人物图》两帧,开始画《杜甫诗意画册》一百幅。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肺有病。老友任书博送进口药抵白粉服后即愈,画《感惠册》报之。一九六四年(五十六岁)参加画院组织的皖南写生。见山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高教部规定,取消兼课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宫等辅导国画山水。画《峡江险水图卷》、《创新册》。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未受冲击,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一九六七年(五十九岁)因出身问题,开始被批斗。一九六八年(六十岁)至文化大革命后期,均被批斗,受画院造反派斥打。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写生,回来后创留白法。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画《秋日云开图》。一九七七年(六十九岁)去井冈山写生认识电影演员赵丹,画《井冈山五哨口图》。一九七八年(七十岁)画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错划右派。画成《名山图》十六幅。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撤消地主分子的决定。为周恩来故居画四尺整纸《梅花》,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东京、大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雁荡山》、《梅花》大幅。为上海虹桥机场画大幅《大好河山》图。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导师。一九八〇年(七十二岁)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在上海画院举办展览,并携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山水画刍议》出版。一九八一年(七十三岁)五月去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陆俨少画集》、《中国名山胜景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并任院委。一九八二年(七十四岁)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画丈六《三峡》、丈二《南北雁荡》大画。一九八三年(七十五岁)为中南海会议厅画《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来画。画《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一九八四年(七十六岁)将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参加在西德举行之五人画展。画《峡坼云霾图》、《谷虚云气图》、《杜陵诗意图》。一九八五年(七十七岁)选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碑树立楼前。《山水画课徒稿》出版。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一九八七年(七十九岁)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画《云山赴集图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为其画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俨少画集》。一九八八年(八十岁)画水墨抽象册页八十幅以贺八十岁寿诞。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学生沈明权等回故乡嘉定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并开个展。一九八九年(八十一岁)离杭州去深圳定居,临行借西泠书画院举办告别展。任西泠印社顾问。在怀柔县进行创作,补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诗意图》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医院。有“南陆北李”之称的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卒。一九九〇年(八十二岁)去南海游西樵山,题游龙入怀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一九九一年(八十三岁)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盛况空前。故乡嘉定筹建陆俨少艺术展。一九九二年(八十四岁)回上海,住延安饭店,病住院。一九九三年(八十五岁)病住院。重阳节卒,时年八十五岁。 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先生历任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同时还是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
美术馆作为社会 文化 生产的空间,为整个社会的文明及艺术文化发展带来巨大贡献。下面是有2017美术馆人员年度 工作 总结 ,欢迎参阅。 2017美术馆人员年度工作总结 范文 1 0xx年底,馆长吴文雄以团体正式会员资格出席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为标志,常熟美术馆正式跨入了“国家美术馆的第一方阵”。20xx年初,以申报“全国重点美术馆”为标志,常熟美术馆以《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帮助指导下,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引导下,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20xx年度工作总结简要汇报如下: 一、策展高质量的展览,完成二期扩建工程投用。 美术馆二期扩建工程于2010年1月28日竣工投用。在此之前,我们以更加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姿态,扎实作好工作,为二期新展厅做好人才准备、业务准备和管理准备。二期扩建工程投用仪式上集中开幕展示的重点展览有6个: 一是中国美术馆藏品首次到县级市美术馆。由中国美术馆提供的“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捐赠美术作品展”数量多、质量高、展品大、效果好,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为庆祝常熟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中国美术馆高兴地与常熟美术馆合作举办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美术作品展,展览精选作品44件,有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泰因等大的看点。 二是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作品光临常熟。该展由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提供的,展出的41幅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和写生作品。 三是庞薰琹中国传统图案展研究参观展示。展览在馆藏庞薰琹500件作品中经过二年多时间的精心挑选、系统研究和整理而成。展出以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为题材而创作的代表作品85幅。同时,在数以万计的图案资料中搜集整理了中国商周时期至唐代年间的传统工艺美术图案,包括商周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战国青铜纹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纹样;魏晋南北朝忍冬纹、陶马纹样;隋唐陶马纹样、织锦纹样等内容。辅以展示的精品原作、古风图案、放大实物、电视短片、花样翻新,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赞赏。 四是展示北京人画北京的创作成果。“北京风韵——北京画院藏精品展”,展览经过六年的累积历练,精心策划,勤奋追索,结出了累累硕果。不仅给社会及艺术界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甚至文化创造的自觉,而且这个系列展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中更是产生了特别值得珍视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常熟的观众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到“北京人画北京”是如何传承和创新的。 五是借展常熟博物馆藏精品原作。此次展出的常熟博物馆藏原作展览有“翁同和书法作品展”和“陆抑非作品展”。翁同龢书法作品是在常熟博物馆所藏真迹中挑选的45件精品,形式多样,有立轴、屏条、扇面、 对联 等,比较充分地展示了叔平公的书学造诣和笔墨风采。“陆抑非作品展”是常熟博物馆提供的陆抑非本人生前捐赠及其家属捐赠的作品。翁同龢和陆抑非都是常熟人,对常熟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展示,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组织高水平的活动,保证投用仪式圆满成功。 20xx年1月28日上午十点,“常熟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投用暨展览开幕仪式”在常熟美术馆隆重举行!仪式由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庞欢主持。 出席仪式的外省嘉宾: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先生,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董小明先生和夫人王小明女士,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李杰民,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美术馆馆长游光霖,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李胜,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关山月先生女儿关怡女士,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颖人先生;江苏省的领导嘉宾: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高云,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版画家陈新建,江苏省 国画 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常熟美术馆艺术顾问萧平,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常熟美术馆艺术顾问卢星堂,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沙家浜画院院长叶维,苏州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画师刘懋善,苏州市人大会副主任杨升华;常熟市领导:**常熟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国,常熟市人大会副主任陶理女士,常熟市政协副主席殷丽萍女士,**常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芳红女士。出席仪式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河南、黑龙江、台湾、浙江和台北、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常州、昆山等地的美术馆领导、常熟美术界同仁以及江浙沪等地新闻界的朋友。在常熟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投用暨展览开幕仪式上,**常熟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建国致辞,钱林祥先生代表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讲话,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李杰民先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高云先生也分别 致辞讲话 。深圳美术馆馆长宋玉明来电致贺。 我们在整个活动中分工合作,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组织紧凑的活动内容,从邀请领导和嘉宾、布置展览和宣传、交通食宿和参观、活动的新闻通稿等各个方面都落到实处,效果好,活动的新闻报道在全国多家媒体刊登,特别是《美术报》发了大型专访,在全国影响很大。 能够在完成展厅设计装修后时间极其短暂的情况下,依靠编制极少的员工,完成消防安全、治安安全,环境美容,展览策划,展览布置等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自力更生、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观众的好评。 2017美术馆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2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怀下,郭味蕖美术馆在20xx年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力求展览高质量、活动高水准,在展览、交流、 教育 、研究和场馆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郭味蕖美术馆在20xx年,以促进潍坊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为己任,本着“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准”的要求举办各类展览26个,接待观众数万人次,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艺术修养,为建设和谐潍坊做出贡献。其中百年菁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书画名家馆馆藏精品展、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十六届年会、“潍水沐泽”当代中国花鸟画8人展、潍坊市政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摄影展、潍坊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大型书画展、“今日潍州”潍城区“国土资源杯”庆祝建党__周年大型书画摄影展、齐鲁名家书画作品展、“民防杯”大学书画作品展、画家吴东魁捐赠希望小学暨吴东魁画展、李冰奇画展等都是在社会上影响深远的大型公益性艺术活动,代表了我们这个城市的艺术品位。这些与政府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媒体的大力宣传、潍坊市民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分不开的,省、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各部门领导多次到美术馆参观指导,极大地推进了美术馆工作的的持续发展,使得美术馆的活动愈办愈精彩。 弘扬精品文化 发挥公益效用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凝聚力,呼唤时代文化,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年前由我馆开始申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第十六届年会20xx年十月下旬在我馆顺利召开,同时百年菁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书画名家馆馆藏精品展隆重开幕,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李苦禅、李可染、林散之、沙孟海、王个簃、王雪涛、吴茀之、郭味蕖、陆维钊、陆俨少、何海霞、沈耀初、赖少其、宋文治、程十发二十三位书画巨匠不同时期的五十件精品力作一同展出,在潍坊引起轰动。名家馆年会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文化的指示精神,开成了“注重文献搜集,增强文化自信”的专题会,与会代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深厚的 传统文化 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心,此次活动对潍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馆三年前开始申请此次展览和年会,我们邀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家名家馆的馆长、名家后裔和专家学者八十余人出席本次活动,与会代表在我馆的精心安排下,吃、住、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验,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著名的青州博物馆、潍坊国际风筝博物馆、十笏园博物馆、白浪河湿地等景点,领略了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确保展览期间大师艺术品的安全,我们做了大量周密的安全保卫工作,聘请了专门的安保公司人员,对作品进行24小时看护,并召集潍坊学院艺术系40余学生作为展览的义工,对他们进行培训,并负责展览期间的现场讲解和护卫工作,使得本次展览和年会得以圆满举办。同时我们还投入巨资和精力出版了《百年菁华——中国书画名家馆第16届年会暨馆藏精品集萃》大型画册,将23位大师的代表作、人生不同时期照片等重要文献资料全面汇集,并重点专题研究了郭味蕖与近现代文化艺术界的交往。画册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精编出版,得到了各界书画 爱好 者的宝爱。当然这些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接待好今年的中国书画名家馆年会,我们把郭味蕖故居进行了重新修缮,将其并入郭味蕖美术馆进行统一管理。23位艺术大师的书画真迹汇集潍坊,是潍坊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我们献给潍坊人民的一次文化盛宴,也是整个美术界的一次盛会,此次活动《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雅昌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要媒体都予以大篇幅报道。本届年会和画展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研究的好机会,从而对提高潍坊人民 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潍坊与各大城市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发展,进一步在群众中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都大有裨益。 2017美术馆人员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 常熟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在文化局领导下,2005年度工作正按照年度签订的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目前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推进各项展览工作,共接待61500多人次。 1、“常盛杯”庞薰琹作品小学巡展先后到实验小学、实验小学分校、石梅小学、任阳中心小学、义庄中心小学、元和小学、报慈小学、常福中心小学、莫城中心小学、沙家浜中心小学、塔前中心小学、颜港中心小学、花溪小学等13所小学进行展览,共为近2万名师生提供服务。 2、利用阵地优势,举办两次大型科普活动,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共接待观众4万人次。 1).五一长假期间,我馆承办了由文化局、教育局、环保局、科协联合主办“高科技巨型仿真动态动物科普展”暨“保护环境、爱我常熟”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共收到学生征文稿件446篇,评出获奖作品140多篇。还聘请了义庄中心小学严晰、实验小学高卓越等20名同学为庞薰琹美术馆荣誉小馆员,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并发喜报通知所在学校。 2).至31日,我馆承办了由文化局、教育局、科协联合主办的“打开科技之门”科普展暨常熟市少年 儿童 科学幻想绘画大奖赛。本次展览开始尝试了由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的 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绘画赛学生来稿已达550多件,近期将组织专业人士进行评选,并将举办获奖作品展览。 二、对庞薰琹美术馆漏雨及室内进行全面装修。 7月至9月,历时2个月,彻底改变了庞馆陈旧的面貌。 三、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年无任何事故发生。 安全方面,严格库房和展厅管理的各项 规章制度 ,重视预防工作,制订了以展厅、库房为重点的《展厅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 》、《展厅清场交接班制度》、《展厅、库房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安全制度。加强庞馆库房日常管理,做好“五防”“两记录”。安全、卫生、环保、老龄、扶贫帮困等工作正常进行。 四、对馆藏庞薰琹速写作品共132幅进行了数据化处理,全面录入数据库。 庞先生相关资料的整理建档工作也不断完善,逐年推进。利用现有人员,承揽常熟美术馆触摸屏展示系统设计、制作及部分CI系统设计工作。 五、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庞老家属联络2006年庞薰琹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各项工作。 基本确定以北京清华美院和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两地系列展览的活动方案,时间为明年10月左右,并做好明年活动预算,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 各项经费收支手续完备,单位重大支出,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七、完成综合创收158016元。 缴纳文化事业发展统筹金万元。 结合美术馆全年重点工作目标,各项工作落实和完成情况良好,但在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上不缺少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不能形成新的成熟的产品。 20xx年度继续推进“常盛杯”庞薰琹作品小学巡展,巡展学校不少于12所。做好2006年庞薰琹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具体落实北京、南京两站展览及相关工作。正常美术馆的各项职能,推进 收藏 保管、美术培训等工作的开展。 看过2017美术馆人员年度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 美术馆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2. 2017文化站工作总结 3. 2017思想工作总结 4. 文化体制改革年终工作总结
其实硕士论文的写作时间并不固定,不同专业、不同要求的时间都不一样。一篇高质量的硕士论文,毕业生要花费3-6个月的时间写作,对于部分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可能2个月就能搞定。硕士毕业论文一般三万字起步。把毕业论文程序理清,一定要去研究生院问好什么时间交稿查重。其次,根据你的开题报告重新梳理框架,确定每一级小标题的材料有多少。再次,一定要及时跟导师沟通你的进度,根据老师建议及时修正。最后,开题报告很重要。如果你的开题报告写得好都可以直接减去一万字左右了。剩下的就按部就班往里面填充就行了。
本科毕业论文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就可以写完,硕士毕业论文比本科毕业论文要求高一些,根据专业不一样要求的字数也不一样,一般大概需要2w--5w字,时间相对也用的久一些,博士毕业论文需要准备一年左右。论文级别分很多种,主要看自己是什么类型的论文。有专、本、硕、博论文,写作的难度自然也是逐渐递增的。一般提前2-3个月准备,对于一般大学毕业论文是没什么问题的硕博论文可能需要准备的时间久一点。写一篇论文的话,大约只需要两个星期,但是在这期间呢一定要注意。提前把素材都收集好,然后这两个星期呢,主要是把这些素材编排到一起。一篇论文的话,个人感觉从自己选定题目和准备一些论证的材料的话,开始,到自己一篇完整的写出来,可能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吧,另外可能还要查找一些文献。一篇论文大概要写多久呢?这个要看你个人的文笔能力了,如果自己的材料丰富的话,写一篇论文,应该一两天就可以一周成稿,论文查重前比较焦虑,不过查重。一趟一趟找老师改论文差不多三四天。
我的建议是有足够的时间写,给自己留1-3个月,主要是预留时间准备。如果你有经验,10天半月就可以写完,但还要应对熬夜后反应慢、记忆力减退、心跳加速……我整理了一些完成论文的方法迅速地:
1、不要过度纠结选题方向。写硕士论文的之前已完成了开题报告,选题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已得到全体导师的认可。
2、高效阅读文献,确定论文框架,阅读行业内相关性最高、含金量最高、行业最前沿的文献。
3.着眼大局的论文写作理念。快速写完论文,一定要着眼大局。不要等到你读完所有的文件,所有的问题都清楚了,所有的细节都完美了才开始写作。
4、善用互联网资源。你可以合理使用CSDN、GitHub、知乎、博客、微博、b站等平台上的相关内容,因为很多英文论文有太多专业术语难以理解,所以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们的理解和降低论文写作的效率。这时候请看一下这些技术平台的相关帖子。你会发现程序员在他们的技术博客上都在讲人情味,用图片和文字指导你……这是一条捷径。
5、整理全文,完善细节,确保整篇论文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容连贯,逻辑清晰;还要确保没有错别字、遗漏、正确的标点符号以及没有引用的文本或数据错误;最后根据规范调整格式。论文的不可观察性会降低论文的整体价值。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可以分为哪三重境界?写好论文的25条黄金法则
引导语:“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学智慧经典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人生智慧的关注和思考。中国人生智慧极富特色,究其根底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对此,儒、道、佛三家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阐释,为中国传统人生智慧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图景。“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
中国传统人生智慧融儒、道、释为一体,互补相融。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道家讲忘世,强调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佛家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儒、道、释三家在人生智慧问题上虽然有所差异,但各有特色,又互相融合,凝炼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人关系的定位取舍,人与自我的精神境界的深邃追索。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视角投向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认为发掘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瑰宝,寻求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冲突和危机是十分有益的。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发展,也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 营养 ,特别是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中国人生智慧关注的第一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古以来,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也称为天人之学,与义理之学、会通之学并称为三大学问。天人关系是研究知天的问题,也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以及由此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发展生产力。若从历史的跨度进行比较:人类的历史约有300万年,人类的文明史约有6000年,科学技术的历史约有2500年,近代科学的历史约400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还不到100年,然而有学者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所发生的变化相当于上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时代的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的3000年内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联合国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迫切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对策。戴利(H·Daly)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稳态经济”理论,他们把传统的不考虑生态影响的经济模式称为“增长经济”,而把根据生态和社会相结合观念而形成的经济称为“稳态经济”,主张在必要时应该不惜放弃短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以维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无限期保持下去的较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Boulding)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英国经济学家史密斯(G·Simith)及一些自然科学家提出了“生态蓝图”理论,他们指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带来的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无穷的灾难,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提倡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观点各有差异,但主张天人和谐是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摘要:“国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阶段诵读优秀国学经典,学习前人在修身养性,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智慧和 经验 ,可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幼儿的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国学 经典 传承 文化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 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 武术 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 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强、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学的趋势是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它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研究世界文学并对抑制 文化 霸权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比较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 范文 一:浅谈“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的文明相通性
异质性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华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作为东西方不通文化代表的老庄学说“天人合一”同希腊神话中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天合一”同样具有相通的跨文明异质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坚持传统老庄学说中的同时还能不断接受西方文明中的合理成分。然而,虽然这两种精神具有异质性而同时他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一、“天人合一”中的“天”与“人天合一”中的“天”
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天”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远古时代的神话 传说 “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千字文》开宗名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时的“天”是一个浑沌不清的大园筒,先民们把“天”看成一种绝对的力量来崇拜;到了周朝,对“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周文王作《易经》卦一:“乾。元享,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天”是一个相当于河图、洛书的天园地方的宇宙,相当于“太极”阴阳两极相抱旋转的球,是一个造生万物的主体“一”。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天”写作'天'就是一人头顶“一”,“一”就是“天”,“天,颠也。至高无上”;老子庄子则把它与“人”联系起来,多指是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老庄的“天”多指与人类共存的自然,按造字会意拆字讲“天”字可有二种理解:(1)“一大”就是“天”最大;(2)“一人一”就是“天人合一”之意。“人”,按文字学看它由一撇一捺组成。按《易经》的观点这一撇一捺就是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的相互支撑与相互抵抗,它是阴阳相斗相和的产物。按现在观点讲人是自然界中有智慧有意志的高级主体。在老子、庄子思想中“人”是相对于“天”的一个概念,还有很多新的意义,《庄子·逍遥游》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就有“人”意义的延伸。
按现代的理解则是,老庄中的“天”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人应该顺应而存在,自然万物皆是一样,要按自然规定的天命运转。
然而,与老庄不同的是,在希腊神话中,“天”并不是最至高无上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人”与“天”有着同等的地位。希腊神话精神强调“人天合一”,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人即是神,而神即是代表天,神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主宰着一切生灵的地位与命运。希腊神话体现了一种尚武的精神,崇尚力量,它更加侧重以自我为中心,鼓吹冒险、占有、自我满足的思想,所赞扬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人天合一的本位主义。原始幻想中最有力者是希腊的天神,是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能者。希腊崇拜力量和知识的精神最初表现为崇拜最有力的天神,希腊神话是以利作为推动历史的杠杆的。天并不代表一切,也并不是天主宰人,人与天地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忍有时还能控制天。
二、关于“人”的地位
老子庄子认为,在天、地、人的相互关系上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自然,杜绝人们自以为是,和“不知常,妄作凶”的行为。反对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人,更反对那些将政治强人与圣贤将主张、教条强加于社会与自然的主张。这是老庄“无为而治”、“ 大道自然”的“天人合一”。人应该要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都同时要遵循天的规则。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低也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高一等,每个人都是顺应天命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地位一样的不同个体,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也许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老庄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将“天”放在首位的,天就是一切,人必须要顺应天命。而在希腊神话所体现出来的“人天合一”精神则是将“人”凸现出来的,“人“与”天“同等重要,甚至超越了”天“而存在,它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的。
希腊神话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利益和个人的价值,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认为为了获得功名利禄,为了个人尊严,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甚至走极端的做法。古希腊神话,因为它的肯定人欲,所以就非常注意个体的独立,个体的利益,所以就非常多的宣扬个
体性。希腊神话就向一出正在上演的社会剧,活灵活现,有立体的真实感,如对宙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等行为描写的欣赏笔调;如赫拉克勒斯完成了12件大事,最后被宙斯接纳成了永在的天神,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业绩。正因如此,赫拉克勒斯在西方文化中成了个人奋斗的典型。而在《奥德修记》中,更加侧重对冒险、征服和占有的赞美,充满了来自金钱、美女、奇珍异宝的诱惑,这类 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大有文化原型的意义,如阿伽门农率众从遥远的希腊千里迢迢奔赴特洛伊,除了复仇和征服,更重要的目标则是珠宝财富和俘虏,以及能带来更大财富的东方贸易市场。借助神的形象,表达“人定胜天”的思想。
总之,在希腊神话中,回荡着一个由奋斗指向占有的主旋律,那就是对自我中心的推崇,对冒险占有的肯定,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这可能也是西方社会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理念的最早根源。
这也许就是老庄学说和希腊神话各自所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差异最大的一点。
三、文化相通性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东西方文明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而她们同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是比较文学中常说的跨文明的异质性。
首先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认同上。老庄学说虽然是把“天命”看得高于一切,但他同时也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利益。比如他们的“无为而治”。老庄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希腊神话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更是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只是两者维护人的利益的程度不同而已。
其次在于对天的权利的肯定上。老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变化,人不能试图去强行改变自然,而是应该在自然所赋予的权利下生活,天道自然才是一切。希腊神话中,将天的权利赋予到了神的神上,而神具有着不可亵渎的权利,其实他也只是天的权利的一种变异而已。
四、小结
无论是老庄学说中的“天人合一”还是希腊神话体现的“人天合一”的人本主义都具有着不可否认的长处与有点。我们应该在遵循天道自然的同时,充分保护个人的合理利益。在坚持老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辩证地学习希腊神话中对人的价值的肯定精神。“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有着相通的跨文明的异质性,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将东西方文化实现互补,辩证吸收精髓,这样才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二:比较文学之课程 心得体会
这学期,《比较文学》这门选修课讲的主题是“性而上的寻求:《围城》与《简·爱》对读”。对于《围城》,我的了解并不多,这本书我没有通篇读过,只是读过有关于它的书介和书评,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 留学 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至于《简爱》,很幸运的是高中在旧书店徘徊时无意中看到了并买了回去,因此,《简爱》我读过,也看过一些有关于它的书评,《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每次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
这是两本不同国度的作者写的书,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挣扎与奋斗,徘徊与盲目,《围城》里主要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写的,写他的历程。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
而《简爱》主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的心路历程,简对于女性精神追求的历程,控诉男性的压迫,塑造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大胆坦率地描写妇女的感情生活。在19世纪的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天使般的纯洁、美丽、甜蜜、是被动的、玩偶式的、无自我的尤物。然而,就在这天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怪物:具有破坏性的、冲动的、疯狂的女性,她使男性感到恐惧,正如《简·爱》中疯女人时时威胁罗切斯特一样。男性出于对女性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才创造出天使与恶妇的形象,后者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貌,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统治的竞争性力量。从伯莎烧掉桑菲尔德即可看出这一力量的威力。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伯莎,成了简爱的另一重自我,女性的反叛者。盖茨海德是她旅行的起点,家的丧失,寄人篱下;劳渥德学校是她受 教育 和精神成长的地方。在此,简的“狠狠地回击”与海伦·彭斯的“以德抱怨”,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的。”简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归向上帝的历程。桑菲尔德是简的乐园,在这儿也失去了快乐,后来又回到了乐园, 简的出走到荒原,再到沼屋,再到回归,最后与罗切斯特走向他们永远的家。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范文 ,希望你们喜欢。
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阵地
1、先秦 哲学 研究
首先,通过出土 文献 的研究,对先秦思想史上的许多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探讨。
“性与天道”的 问题 。此问题属儒家的“形而上”思想,传世的先秦儒家文献虽有之,但为孔子所“罕言”,一般认为至宋明 理学 才把这一问题突出出来。但郭店楚简中的《五行》、《性自命出》等篇,集中论述的就是“性与天道”。因此,学界对此问题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性与情”的关系。郭店楚简中的“性与天道”思想重视“情”,《上博简(一)》将《性自命出》改名为《性情论》。对“情”以及对“乐”之作用的重视,反映了先秦儒家思想与 社会 生活和人的情感的密切关系,这与宋明理学的重“性”贬“情”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因此,“理性与情感”遂成为先秦儒学以及宋明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儒学与经学的关系。儒家的“六经”体系以前一般认为至汉代才形成,但郭店楚简中的《六德》和《语丛一》已将《诗》、《书》、《礼》、《乐》、《易》、《春秋》并列。郭店简文中频繁地引《诗》、《书》,有的是引所谓“《古文尚书》”的 内容 ,几篇文献与《礼记》(包括《大学》与《中庸》)有密切关系,《上博简(一)》中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这些都使学界更为重视对先秦儒学与经学关系的重新认识。
儒学与治道的问题。郭店简《唐虞之道》篇集中论述“禅而不传”的思想,认为君位的继承若不是“禅让”而是“传子”,则不能“化民”。《上博简(二)》中的《子羔》和《容成氏》也是主张“禅而不传”,大意是说“至于禹而德衰”,这与孟子所说禅让与传子“其义一也”以及荀子否认“禅让”说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于儒学的民本主义与君主制“家天下”的关系问题,学界已有新的认识。另外,郭店儒家文献强调君主自身要率先做到“忠信”,君对臣应该“忠敬”,父子关系高于君臣关系,这对于重新认识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和君臣关系 理论 也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
其次,近年来一些出土文献的发现有可能改写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在郭店楚简中,道家文献有竹简本《老子》和《太一生水》,前者的字数只占传世本《老子》的2/5,后者为前所未见。儒家文献有《缁衣》、《五行》,以及前所未见的《性自命出》、《唐虞之道》、《穷达以时》、《六德》、《忠信之道》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出四册,第一册有前所未见的《孔子诗论》和见于郭店楚简的《缁衣》、《性自命出》等,第二册有内容见于《礼记·孔子闲居》的《民之父母》和前所未见的《从政》、《子羔》、《容成氏》等,第三册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古本《周易》和前所未见的《中弓》、《恒先》、《彭祖》等,第四册有前所未见的《采风曲目》、《逸诗》、《昭王毁室》、《相邦之道》、《曹沫之陈》等。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及其与传世本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的认识不一,而不同的认识便涉及先秦哲学的学术谱系。
如竹简本《老子》与帛书本、传世本《老子》的关系问题,学界形成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就把一直有争论的“孔老先后”问题 发展 到一个新的阶段。关于儒、道关系问题的新探讨,也必然涉及如何判定竹简本《老子》的性质。这些问题 目前 还不可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但近期已有多篇关于如何认识竹简本《老子》的学术综述,这反映了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可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能有所进展。《上博简(二)》中的《民之父母》有“无声之乐,
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的表述,其内容见于《礼记》的《孔子闲居》,以前认为这是儒家受到道家“无”之本体论 影响 的结果,但《民之父母》的出现,使学者们重新考虑儒家自身的“形而上”思想。郭店楚简的几篇儒家文献,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年代在“孔孟之间”,但也有不同观点。因这些文献与孔门七十二子、子思、孟子、《礼记》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先秦儒家的学术谱系也是学界需要解决而正在深入探讨的问题。
2、秦汉思想史研究
秦汉 时代 的思想、制度、 文化 转型奠定了此后两千年 中国 历史 的格局,因此探讨秦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颇具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 现代 新儒家的“三期发展说”略过了秦汉,遂使秦汉思想的研究处于相对比较沉寂的状态。不过,即使在新儒家内部对于秦汉思想的历史地位也有不同看法,如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便给予了两汉思想以极高的历史评价。此外,钱穆先生的西汉今古文经学的研究,特别是《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基本上澄清了清代以来关于汉代经学的误解。近年来,在 台湾 关于历代经学文献的研究逐渐盛行,林庆彰曾主持编集了经学的研究资料,同时 组织了多次经学讨论会。另外,近年来关于汉代思想整体的研究,台湾的龚鹏程曾撰有《汉代思潮》一书。
在大陆,关于汉代经学的研究近年来也被一些学者所重视。如陈苏镇曾就汉代春秋学与汉代 政治 的关系,撰有《汉代春秋学与政治》一书,着重于探讨汉代经学特别是春秋学与汉代政治格局的关系。在汉代经学系统的研究上,王葆玹成果突出,他曾出版了《西汉经学源流》一书,对西汉经学的系统和文献源流进行细密的考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又扩展为《今古文经学新论》一书,成为近年来经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汉代思想的显著特色是对先秦时期诸家思想的整理和综合,经学便是儒家采纳道、法、墨、阴阳等家思想,而融贯成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同样,在汉代同时还发生着从其他思想立场出发的综合融会 工作,《淮南子》一书便是这种工作的代表,即所谓杂家。对于杂家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先秦思想的集成,而从中爬梳追溯先秦思想的材料及其在秦汉时期的变化,而另一方面则可以为我们理解汉代对先秦思想的 总结 和综合的整体面貌及其气度,提供经学之外的另一条路径。陈静的《淮南子》研究是汉代杂家研究的最新进展,她的新著《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一书填补了汉代杂家特别是《淮南子》研究的空白。
3、魏晋思想研究
魏晋玄学研究自汤用彤先生开辟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与佛学之传入和中国化之关系,其与宋明道学之兴起的内在思想史逻辑,都曾是前辈学者反复致思之所在。90年代以来,魏晋玄学研究曾经出现了一次不小的研究高峰。王葆玹在90年代出版了《玄学通论》一书,将此前他对正始玄学的研究扩充到整个玄学系统的研究。最近他又 计划在以前的玄学研究基础上继续扩展,完成《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玄学》一书。2004年底,余敦康先生出版了总结其多年玄学研究成果的精心之作《魏晋玄学史》,该书兼重玄学的思想系统和历史发展,是近年来玄学研究的代表作。
4、宋元明清思想研究
宋元明清时期,据日本学者的历史分期,称之为中国的近世,或中国的前近代。唐宋文化转型后的中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基础,因此,其在思想史和社会政治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往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研究,习惯上宋、明连续,这主要是出于将宋明理学作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系统来对待,清代思想史则被视为对宋明理学的反动。
近年来,由于对宋明思想史的研究已经大致打破了仅以宋明理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式,因此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北宋思想史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意味着宋学而非仅宋明理学成为了研究宋代思想史的出发点。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理学或道学的重要性降低,而是更关注于道学兴起的历史动因及其政治文化功能。近年,余敦康著《内圣外王的贯通》、卢国龙著《宋儒微言》等,都是对宋学中几种不同话语与北宋政治的关系加以研究,基本上将宋学作为不同政治论纲的思想来看待。李存山关于范仲淹与宋代儒学复兴的研究,也是着眼于对宋学兴起的动因及对宋学整体和道学之精神实质的理解。在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在大陆出版以后,李存山 发表《宋学与〈宋论〉》一文,除了对余英时把道学与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相 联系的主要观点给予肯定之外,还对王夫之和余英时有关宋学的某些论说进行了商榷。
二是明清思想史的连续性得到了重视,钱穆和余英时的清代思想史研究着眼于清代思想与道学的内在关联,把清代的考证学取向作为道学逻辑中对“道问学”的强调来看待,以有别于明代王学的“尊德性”。鉴于宋元明清时期思想史的重要性,大陆已有学者将这一时期的思想史称之为近世思想史,如陈来即把其专论此一时期思想史的论著命名为《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
在宋元明清思想史研究的复杂变换之中,坚持道学研究的传统仍然是主流。陈来最近出版了研究王船山道学思想的大著《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重新将王船山放置在宋明道学思想的谱系中来加以定位,是王船山研究的重要新成果。彭国翔的《良知学的展开》勾画了晚明心学的整体图景,是近年来晚明心学研究的重要著作。马晓英的颜钧和泰州学派研究,也填补了晚明思想史研究的空白。
5、道家和道教研究
90年代以来的道家、道教研究,具有道家与道教合流的趋势,出现了“道学”的提法。这方面的代表有胡孚琛、吴光、宫哲兵等学者。同时在道家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西方学者对道家的生态哲学关注很多,试图从道家思想中发展出一种一般的生态哲学;二是在道家、道教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新道学”,将其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普世性的思想系统,胡孚琛在《道学通论》等著述中对此有多种论述。关于运用“道学”或“新道学”来描述在现代社会中展开道家思想的努力是否恰当,学界仍有争论。董光璧、陈鼓应、冯达文等都主张运用“新道家”的提法。
在道教研究方面,养生学日渐受到重视。在美国的波士顿成立了养生学中心,德国慕尼黑正在筹办养生学的国际研讨会。与此相联系,内丹学研究也渐成为国际道教研究的 热点 ,内丹学中的身心哲学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身体哲学”的提法,“可思维的身体”观取消了身心之间的二元对立,而将身体视作是物质与精神的中间层次。在这些方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胡孚琛的研究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近年来,道家道教研究的一个基础工程是编修了《中华道藏》。该项目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科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和华夏出版社共同发起,随后又得到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复,得到了国家古籍整理小组的鼓励,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03年,煌煌49册的《中华道藏》终于完成。
6、佛教思想史 研究
中国 的佛学研究从民国时期 现代 学术建立以来即从属于中国 哲学 史或思想史研究,当然在佛教内部也一仍旧贯,始终延续了其教义教理的研究。值得 反思 的是,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兴起的支那内学院的佛学研究(吕澄先生特称之为“院学”),却不是以上两种研究框架所能容纳涵盖的,而这种研究却由于1952年支那内学院的解体而不复存在。无论是支那内学院的所谓“院学”,还是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佛学研究,以及佛教内部的教理教义研究,严格说来都与近代欧洲兴起而 影响 至日本的佛教学不同。在检讨近期以来的佛学研究时,我们发现随着佛教研究的逐步恢复和 发展 ,学界关于佛教研究 方法 及旨趣的思考也在逐步展开。其中的一个主要潮流是集中思考如何在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与欧美日本佛教学研究接轨的佛教学研究。当然,在此潮流当中也发生了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即为确定中国自己的佛教研究的特色,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研究方法。与这种反思意识配合,中国佛学研究界的一些青年学者开始关注日本佛教学界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批判佛教”思潮,借用日本佛教学内部对于自身研究局限的思考来重新为我们自身的佛学研究定位。
汤用彤先生的佛教史研究一直是典范之作,在这一典范的影响下,佛教学界形成以史学意识为主的佛教史学研究。这一史学意识在建国后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方法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佛教研究,并形成了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佛教史》一书。90年代以后,参与该书撰写的专家都纷纷转入更为精深的 历史 研究,开展出众多佛教宗派研究的新局面。其中,禅宗史研究是重中之重,杜继文和杨曾文分别撰写了两部禅宗史。此外,洪修平和魏道儒的禅宗史和华严宗史研究也颇具代表性。最近,龚隽和徐文明的禅宗史研究是这方面的新成果。近年来,唯识宗和天台宗研究逐渐兴盛,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专著。在唯识学研究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徐绍强、程恭让、张志强、魏德东、周贵华等学者。天台学方面则以张风雷、李四龙为代表。值得关注的是,方广锠的藏外 文献 和佛教经录研究,是佛教教史和教理研究的基础,且为编撰新的佛藏准备了前提。方立天近年出版的几部佛教研究专著,系统阐述了中国佛教哲学,是中国哲学史范式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近年来,对近代佛教的研究也成为 热点,在这方面有筚路蓝缕之功的是楼宇烈,他的近代佛教人物研究将学界的注意力引向了近现代佛教,太虚、欧阳竟无以及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佛教思想都成为近代佛教研究的重心。在这方面,麻天祥、李向平的近代佛教思潮研究,程恭让的欧阳竟无研究也具有代表性。
在诸多研究当中,还出现了一种强调佛教与中国思想史脉络之间有机关联的研究倾向,这一倾向力图将佛教研究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使佛教研究成为透视中国思想史的一个视角。张志强 目前 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二十世纪佛学思潮与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便是这一方向上的努力,并且已完成和 发表了《哲学、史学与量论》一文。
7、近现代思想史研究
在近十多年的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成果颇为显著。方克立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开创了使现代新儒家研究成为显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郑家栋出版了《现代新儒学概论》等多种专著,其他如黄克剑的《挣扎中的儒学:论海峡彼岸的新儒学思想》、方克立的《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陈来的《人文主义的视界》、颜炳罡的《当代新儒学引论》等都很有研究深度,力图对新儒家思想作出反省和超越。在方克立、李锦全主编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中,人物研究系列的郭齐勇著《熊十力思想研究》、曹耀明著《梁漱溟思想研究》、张祥浩著《唐君毅思想研究》、宋志明著《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吕希晨和陈莹著《张君劢思想研究》等,以及 专题研究系列的陈少明著《儒学的现代转折》、韩强著《现代新儒学心性思想研究》、武东生著《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研究》、李毅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新儒学》、赵德志著《现代新儒家与西方哲学》、施忠连著《现代新儒学在美国》、卢升法著《佛学与现代新儒家》等,都是研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成果。2005年在武汉大学召开了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一百多位中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儒学、当代
新儒学与当代世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此次会议标志着当代新儒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对以新儒家为代表的 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之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研究也是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重心所在。如徐素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西、马”互动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张利民在自由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研究方面开始较早,积累深厚,在国内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李存山对于儒家思想的近现代转型,特别是对于张岱年在三四十年代的新唯物论思想,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5年在吉林大学召开第五届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会议主题之一是“中西马”对话与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张岱年、冯契的哲学思想在马哲论坛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的思想在京沪两地也曾举行专题会议进行研讨。
8、中国哲学学科发展趋势
中国哲学(史)学科是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作为哲学 理论 研究一个分支的学科。因此,它除了遵循其自身的即所谓“内在理路”的发展 规律 之外,它还要面对 时代 的现实 问题 而进行反思,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我国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 经济 实力的日益提升,“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科学 发展观”、“以邻为善”和“和谐世界”等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面对全球化给人类造成的一些全球问题,如何使中国哲学研究更多地 联系现实问题,弘扬中国哲学和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应对时代现实问题的挑战,使中国不仅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更成为一个文化大国,即“德力俱足”、“硬实力”与“软实力”俱足的国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同进步与天人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此为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近年来,关于文明对话中儒家传统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以及由此展开的关于儒家的“和谐”“民本”思想、儒家与宗教、儒家与生态、儒家与全球伦理等问题的讨论,以及2005年学术界举办的“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朱子学与和谐社会”、“朱熹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自然 ·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等学术研讨会,都昭示了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民族复兴、文明对话和人类共同进步的现实价值。(2005年郭沂发表的《儒学当代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张利民发表的《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美德内涵》、李存山发表的《“人本”与“民本”》《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 环境保护》,都注重阐发了儒学的现实意义。)
时代问题的解答对中国哲学(史)学科可能有的要求,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严格说来,中国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轴心时期”发生在中国的“哲学突破”的一种类型,其后果是产生了与西方和印度不同的中国文明类型。这种“哲学突破”而形成的文明类型主导了以后中国历史演化的方向和性格。因此,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实际上便是对中国文明类型的因素、原理和观念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我们不仅要知道中国文明的独特价值,更要知道这种独特价值是如何塑造着中国的历史、安顿着中国人的生命、 组织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因此,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精神、结构和原理及其历史形成的研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及其历史逻辑,以应对今天中国的文化处境,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研究需要不断地回溯到轴心时代。因此,先秦、秦汉的哲学研究一直是显学,其重要性由于近年出土文献的发现和整理而更加突出,在今后仍然会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
其次,中国文化从先秦诸子到汉初的“独尊儒术”,此后形成儒道互补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基本结构。这种基本结构不仅贯穿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对于汉代的儒道互补,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儒、释、道三教哲学的研究,以前是、今后也将是中国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方面。对于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根源的研究,以及对于儒、释、道三教与____、伊斯兰教的比较,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在意蕴,而且有助于探讨今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元互补”“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
第三,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儒门淡薄”之后,北宋时期儒学呈现复兴之势,道学或 理学 兴起,历史学家谓之“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现代新儒家称此为“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宋元明清哲学作为中国前近代的“近世”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提供了中国近代哲学所由以出发的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而实现近现代转型的思想观念的前提。对于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宋明理学与佛道二教的关系,宋明理学的“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道统与政统的关系,宋明理学的理本论、气本论和心本论等派系的关系,宋元明哲学与清代考据之学(或宋学与汉学)的关系,宋明理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宋明理学与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将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第四,在经历了“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之后,对于中国哲学理论的宏观研究有可能继续。关于中国哲学的世界普遍性和民族特殊性,中、西、印哲学的比较,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哲学的“实质系统”与“形式系统”,以及这一系统内部的本体论与宇宙论、天人关系、人性论与价值观、“尊德性”与“道问学”、 政治 哲学、历史哲学和生态哲学等等,都可能在今后有更深入的研讨。
第五,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在近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文化和哲学都处于近现代的转型之中。中华民族在经历了近一百多年的挫折、屈辱和奋斗之后,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在本世纪之初呈现民族复兴之势。于此形势下,反思中国 传统文化 与现代性的关系,回顾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检讨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在“中、西、马”哲学的对话与良性互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探讨弘扬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进一步中国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这些都将使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呈现新的局面,其学术地位和现实意义也更加重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天津师范大学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汉办将天津列为国际汉语推广重点发展城市的要求,是为了满足天津地区作为全国国际学生总规模第三大城市的需求,更是适应天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天津国际教育交流水平的需要。根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需要近百万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国际汉语推广的瓶颈。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家列入 “十一五”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目前,天津市国际学生总数在全国名列第三,在未来几年中还将以年递增20%的速度发展,国际汉语教师的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国家汉办将天津列为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重要城市,任务既重大又艰巨。天津市只有南开大学设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每年培养的几十名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天津大中小学及各类教育机构对合格教师的需求。因此,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已成当务之急。天津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现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并已获批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等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在2007年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天津师范大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可靠,作为天津唯一的师范院校,与天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担负着天津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双重重任。学校有较悠久的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目前在校国际学生2000余人,名列天津市第一,在全国各类综合高校中排在第24位。天津市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和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作为天津市教委重要的师资培训基地坐落在学校内。这两个中心对于连接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相关实践基地有特殊的优势,为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才成长环境。因此,天津师范大学有能力、有条件办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点,也愿意倾全校之力为国家汉语推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优势如下: (一)有强有力的学科支撑,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下设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英语语言文学、外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校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国内高校享有盛誉,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心理与行为研究院,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担任院长,该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学校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全部专业。学校自2004年起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首届毕业生50人已于2008年7月顺利毕业,全部取得学士学位,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余人。在人才培养中,我们还可以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充分共享教育学科资源,着力加强教师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教学能力和师德养成等多方面得到提高。以强有力的心理学学科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心理素质培养,使他们具备较好适应国外工作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力、心理承受力和危机化解能力,以较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挑战和重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建立将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师资培养搭建基础性人才平台,使学生们在众多强势学科中汲取养分,成为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所长,面向国际需要,能承担汉语国际推广重任的综合性人才。 (二)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专业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核心课程和重要必修课程全部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他们都有10年以上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经验,其中90%以上有国外工作经历。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本学科质量,学校还将进一步整合师资力量,由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等专业高水平教师承担相关课程。我们将为该专业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学实践导师,精心挑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论文指导教师,以确保项目培养质量。天津师范大学于2004年确定了国际教育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工作标准,集44年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历程,形成了“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特色,我们将在本专业学位建设中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发挥授课教师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优势,使教师们用在外工作的实际感受作支撑,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们深刻领会职业化、专业化内涵,体会多元文化的特点,确保教学质量。 (三)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浓厚的多元化氛围,可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已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门配备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格教室、教学案例分析室和模拟课堂。为该专业学生开放留学生汉语学习课堂,提供针对性课程,尽最大可能为在学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条件。我们有够足数量的图书资料和大容量的电子检索资料,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科研需求。我们已经建立了12个中小学国际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实践需求。我校有44年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历史,有40余个国家的2000余名外国留学生,有着良好的多元化文化氛围。近几年来,学校形成了成熟的汉语推广理念,发掘出一大批海外可接受的中华文化精华,有许多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实例。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指导本专业学生在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中准确把握方向,了解工作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不同国家数量庞大的国际学生群体,辅之以有效的跨文化课程教学,良好的多元文化氛围为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十分有利。(四)突出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从1964年开始在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中一直坚持“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原则。长期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整套针对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学成果突出,深受国际学生欢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量大,层次多,学制完备的国际学生教学体系和每年度多达几十个的留学生教学班级,为本专业学生能经常性地观摩一线教学、了解国际学生学习特点、摸索对外汉语教学规律、实地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实践、了解外国教学前沿动态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结合我校外事工作,我们计划在目前20余个国家60余所海外友好校中建立若干个海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毕业前有机会赴海外短期实习,亲身感受国外汉语教学现状。行之有效的办学管理模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指导原则,能使本专业学生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高,真正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有成功的汉语推广经验,能够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多年来,我校的国际学生培养工作始终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已累计培养50余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数万人。继2007年之后,预计2008年留学生人数将继续保持天津市第一名。学校国际学生培养层次齐全,专业设置完备,教学管理体制科学,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积累了大量的汉语国际推广。我校是国家10所汉语国际教师中国志愿者培训院校之一,2所新加坡教育部聘任汉语教师指定院校之一,泰国教育部本土化汉语教师协议培养院校。自2005年起,先后建立了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和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这两所孔子学院所开设的中文教育专业分别进入了所在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办学模式。2007年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还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目前,我校已派出228名汉语志愿者教师分布在5大洲的20个国家任教,有20余名公派教师在世界各地教授汉语。孔子学院的建设、海外志愿者及公派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学校不断跟踪海外课堂,掌握海外教师在外工作难点和需求重点提供了第一手信息,这些信息对指导国际汉语硕士专业学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我校还受国家汉办委托,自2006年起承办泰国教育部和曼谷教育局的泰国本土化教师培训项目,为泰国大中小学培养汉语教师近600余人。我校根据这些教师的实际需要编写了专项教材,设计了全套教学课件,得到泰国教育部高度认可和受训教师的普遍欢迎。该项目的成功开展,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我们还承担了韩国教育部汉语培训项目,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汉语教师培训项目,韩国早期汉语教育教师实习训练项目,中巴两国政府高层次人才交流培训项目,滨海新区空客A320外籍员工及家属汉语培训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这些项目都可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教学实践的支撑,使学员们在进行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具备更好的管理、组织能力,完成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我们相信,在国家汉办的领导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在学校的相关学科的强有力支撑下,依靠过硬的师资队伍,优良的办学条件、有效的管理体制、鲜明的教学特色、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和众多的汉语国际推广项目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能够在专业建设上做好工作、办出特点,使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成为综合性、前沿性、实用型学科。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和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积累宝贵经验,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专门化和职业化。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实施方案 (一)成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管理领导工作组和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管理领导工作组由天津师范大学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研究生院院长、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国际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学院院长、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管理领导工作组负责整合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协调组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和落实。管理领导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招生宣传、学籍管理、日常培养、档案管理等项日常事务工作。成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各学科教授担任委员,负责教学计划、教学任务、课程设置及安排、教学督导、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学术仲裁等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现有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利用国外友好校的合作项目、孔子学院和师资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将在岗教师分批次派出,以提高现岗教师的适应国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大量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扩大现有专业的培养方向,全面提升汉语国际推广基础学科的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使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和创新意识。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经常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大面积提高在岗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案例室建设,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特色案例分析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的重要手段。我校特别注重国际教学案例与中国本土案例相结合的综合案例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一方面,我校将引进了国外著名大学的案例库,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案例教学的参考;另一方面,我校还将建立自己的案例研究中心,开发反映汉语国际推广中实际发生事件的案例库,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研究服务。并将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与引进的案例库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并最终成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②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③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④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 ⑤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2、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1)招生对象 ①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 ②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力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各类人员; ③海外具有同等资质的汉语教师或专业人员。 (2)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方式,实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办法,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3、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年。 4、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总学分36学分。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32学分,教学实习4学分5、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行中期考核制。第三学期根据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考核,未按计划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不得进入论文撰写阶段。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选题。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7、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答辩成绩算一部分,还要加上指导老师给的论文成绩,几部分有不同权重,加起来超过60分就算及格了,没有其他违纪,没有挂科的话就应该能过了。
我们专业的只要没有通知二辩,学分和英语达到要求的话就可以毕业了
不会的,60分及格就行。
研究生毕业论文我是写就三个月才完成,有的一两个月就完成了。看个人速度吧。
硕士论文比学术论文更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而且硕士论文的字数也比学术论文多,所以在写作时间上有较长。那么硕士论文最快几天写完?一、硕士论文最快几天写完?如果是文科硕士论文,应该在十天左右可以的完成,花2~3天查阅相关资料,再花2~3天写作,最后花几天时间进行修改;如果理科的硕士论文,比较难,因为结果、讨论部分,可能要参考很多文献,才能阐述清楚,需要15-20天左右。当然也得看个人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知识储备量是否丰富。论文一次性通过的几率很低,一篇论文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想要快速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多与指导老师沟通,熟悉指导老师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他会为你的论文指引正确的方向。不然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找专业的写作机构帮忙完成,不过这个前提是,你要提前选择好写作机构才行。调研报告二、硕士论文写作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确定论文选题论文的选题对论文影响很大,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毕业生需要先做好论文写作,一般来说,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2、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的课题;3、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二)做好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三)定好选题依据提出你关于论文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这个应该与专业相关。如果是自己找文献就能写好的,应该比较快。有些需要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就会耗时久一点。还要看每天能花多长时间写。我是学设计和规划的,研究生的论文写了1个半学期。
20多年来,第一次深深的无力感,竟然是因为一篇论文。 深深反思一下,我不爱这个专业,不愿花更多时间,拖延症作祟,导致如今惨不忍睹的局面。前期准备不充分,后期资料不足,能写出来好文章吗?不能。疫情期间,花了整整2个月时间,写了12万字,没错,没什么用,一堆废纸而已。还剩20天,在得知30%的盲审抽中我以后,又得知基本要重写,只有一个感觉,冷气不停往心脏里面灌,温度什么的,已经不存在了。我知道,我还不够努力,但是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这个能力,焦虑,无力,无奈,悲伤,嘲讽...所有的消极情绪全部向我涌来,这是我为了这篇论文哭的第二次。其实,我对自己写的东西很有认知,说服不了自己的东西又怎能说服别人呢,老师只是不想太打击我,我的论文是什么样子,我清楚的很。看了很多别人写的论文,没错,都比我写得好,那些思路清晰的博士论文,是我追求的目标,当然我也知道,我目前还达不到那个水平。我现在很明白,我的完美主义就是对我自己和对世界的一个认知,只有真正说服了自己,付出该付出的的努力,才能自信地赢来意想不到的东西。 话说又说回来,我真的是因为不爱这个专业吗?换一个专业我会爱吗?为了逃避,我去学雅思,学吉他,看电影电视,学软件,总之做一切和专业无关而显得在提升能力或转移注意力的事情。反之,若是我的专业是英语,我会不会有如今做闲事的专注力?会不会也去找另外的一些提升技能的方式?我考虑过很久,我想答案是也许会。那么也许,我并不是不爱这个专业,而是不想要深入努力罢了,这样的话,换作任何专业也一样,这是我自己的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坏毛病越多,懒,社交恐惧症,拖延症晚期,逃避更努力,也许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症状。我也不知道是何时这些东西加诸于我身,反正现在就是存在了,而且造就了如今的我,我知道它们都很不好,要改要改,但是它们总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冒出来,等到影响了事情的发展进程以后我才会幡然醒悟,偶原来又犯病了。这篇论文如今的形势想必就是这些病症综合作用的结果吧,怨谁,是老师没有提前指导你吗?是父母没有给你帮助吗?不,谁都不必为此负责,除了自己。 想一想,这20多年来,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独生女能经得起风浪吗?很难,从小被保护的太好,从不愿意跳出舒适圈去迎接挑战。但是很难,并不代表不能,被保护,并不代表瓦解了你求生的意志和关键时刻爆发的战斗力,既然遇到了风浪,生存or毁灭,当然我要选择活着,这篇论文也许就是我的尝试,也许是我跳出舒适圈的第一步,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告诉我,你这算什么,以后进入社会,还有很多风浪呢。没错,那就让我从现在开始成长好了,从一篇论文开始,改掉那些坏毛病,张开羽翼迎接挑战,希望以后即使有再大的风浪,我也不再惧怕,20天,我可以! 不余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