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上海话的读书音和说话音(1957),语文知识第12期写文章也要有群众观点(1958),语文知识第6期“轻声”是不是一种声调(1959),语文知识第2期注意学习某些汉字的几种读法(1959),语文知识第3期略谈汉民族共同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59),语文知识第6期怎样正确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1961),文汇报12月22日上海方音的内部差异(1962),《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网上书城检索>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1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第2期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略说“五四”以来的汉语方言研究(1982)合作,中华文史论丛语言文字专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苏州方言地图集〉评介(1983),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上海话单音动词举例(1983),合作,语文论丛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三)(1983),方言第3期重读望道先生〈在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83),〈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1983),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方言研究有什么用(1983),同上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合作,方言第1期语言美和推广普通话(1984),语文学习第2期论入声(1984),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人类的语言〉读后(1984),教学与研究第1期〈广州话方言词典〉评介(1984),辞书研究第1期谈谈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语音(1984),大学语文第1期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合作,方言第4期吴歌采集和研究中的语言问题(1984),合作,民间文艺集刊,上海文艺出版社不规则音变的潜语音条件(1985),合作,语言研究第1期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合作,方言第1期上海方言的熟语(1985),合作,方言第2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二)(1985),合作,方言第3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三)(1985),合作,方言第4期普通话语音的系统性(1985),中文自学指导第4期略谈方言学与民间文学(1985),世间文艺,上海文艺出版社现代吴语及其近年来的研究(1986),日本中国语学第233期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1986),淮北煤师院学报第2期上海市区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话语音(1986),合作,语文论丛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地区方音的内部差异(1987)合作,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论研究汉语方言的意义1987,语言研究论丛第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上海人祖孙三代语音情况的抽样调查(1988)合作,吴语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方志所见上海方言初探(1988),合作,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1988),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语方言地图(1988)同上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问题1988,名家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怎样自学现代汉语语音(1988),现代汉语自学指导,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方言研究40年(1989),语文建设第4期张世禄先生对文字改革的贡献(1989),合作,语文现代化第9辑,知识出版社一部很有特点的优秀著作──〈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读后(1989),云南语言研究第2辑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1991),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若干问题(1992),合作,辞书研究第5期论语言研究中理论和实际关系的光辉篇章──学习陈望道先生〈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的点滴体会(1992),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学林出版社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4),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论上海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1994),载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日本序(1994),学说上海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释二等(1994),合作,音韵学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 吴语研究六十年(1995),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古阳声韵类在现代吴语中的演变(1997),声韵论丛第6辑,台湾学术书局上海地区方言的入声及其演变(1998),李新魁教授记念文集,中华书局现代吴语入声变化述略(1988),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1988),方言第1期序(2000),实用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200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上海话的读书音和说话音(1957),语文知识第12期写文章也要有群众观点(1958),语文知识第6期“轻声”是不是一种声调(1959),语文知识第2期注意学习某些汉字的几种读法(1959),语文知识第3期略谈汉民族共同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59),语文知识第6期怎样正确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1961),文汇报12月22日上海方音的内部差异(1962),《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网上书城检索>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1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第2期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略说“五四”以来的汉语方言研究(1982)合作,中华文史论丛语言文字专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苏州方言地图集〉评介(1983),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上海话单音动词举例(1983),合作,语文论丛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三)(1983),方言第3期重读望道先生〈在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83),〈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1983),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方言研究有什么用(1983),同上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合作,方言第1期语言美和推广普通话(1984),语文学习第2期论入声(1984),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人类的语言〉读后(1984),教学与研究第1期〈广州话方言词典〉评介(1984),辞书研究第1期谈谈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语音(1984),大学语文第1期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合作,方言第4期吴歌采集和研究中的语言问题(1984),合作,民间文艺集刊,上海文艺出版社不规则音变的潜语音条件(1985),合作,语言研究第1期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合作,方言第1期上海方言的熟语(1985),合作,方言第2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二)(1985),合作,方言第3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三)(1985),合作,方言第4期普通话语音的系统性(1985),中文自学指导第4期略谈方言学与民间文学(1985),世间文艺,上海文艺出版社现代吴语及其近年来的研究(1986),日本中国语学第233期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1986),淮北煤师院学报第2期上海市区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话语音(1986),合作,语文论丛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地区方音的内部差异(1987)合作,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论研究汉语方言的意义1987,语言研究论丛第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上海人祖孙三代语音情况的抽样调查(1988)合作,吴语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方志所见上海方言初探(1988),合作,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1988),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语方言地图(1988)同上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问题1988,名家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怎样自学现代汉语语音(1988),现代汉语自学指导,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方言研究40年(1989),语文建设第4期张世禄先生对文字改革的贡献(1989),合作,语文现代化第9辑,知识出版社一部很有特点的优秀著作──〈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读后(1989),云南语言研究第2辑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1991),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若干问题(1992),合作,辞书研究第5期论语言研究中理论和实际关系的光辉篇章──学习陈望道先生〈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的点滴体会(1992),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学林出版社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4),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论上海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1994),载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日本序(1994),学说上海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释二等(1994),合作,音韵学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 吴语研究六十年(1995),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古阳声韵类在现代吴语中的演变(1997),声韵论丛第6辑,台湾学术书局上海地区方言的入声及其演变(1998),李新魁教授记念文集,中华书局现代吴语入声变化述略(1988),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1988),方言第1期序(2000),实用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200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2,2厦门话的文白异读(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3,2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 (第二作者,与潘茂鼎等合作) 中国语文 1963,2长汀话两音节三音节的连读变调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 1965,2对同音代替压缩汉字的意见 光明日报 1977,12,2谈谈中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3期福州话语音演变概说(第一作者,与梁玉璋、陈天泉合作) 中国语文 1979,2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 中国语文 1980,3福州话声母类化音变的再探讨(主要作者) 中国语文 1981,3闽台地名纵横谈 地名知识 1982,4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的调查 文字改革 1982,2论汉语方言词汇差异 语文研究 1982,2宁德碗窑闽南话二百年间的变化(第一作者,与陈章太、游文良合作) 中国语文 1982,5论闽方言的一致性(第一作者,与陈章太合作) 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 1983,4闽西北方言来母字读S-的研究 中国语文 1983,4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 民族语文 1984,1自闽方言证四等韵无-i-说 音韵学研究(第一辑) 中华书局 1984,3关于多音字精简问题 文字改革 1984,2《八音定诀》的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84,4地名中的古音 语文研究 1985年第一期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的分析 语言研究 1985,2澳腰莆田方言岛记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5,2论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主要作者,与陈章太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二期)1985,10地名的分类 地名知识 1985,3闽南方言的“有”和“无”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1986年第二期略论语言人类学的一些课题 人类学研究(试刊号,厦门大学) 1986,2在方言复杂地区加速推广普通话 语文建设 1986,6地名中的同形异名和同名异形 地名知识 1986年第8期地名的语词特征 《地名学论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1海南岛的迈话(主要作者,与黄谷甘合作) 中国语文 1987,4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 语言研究 1988,1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88,2论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 语文建设 1988,2“赣方言”,“汉语方言词典”,“《闽音研究》”三篇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3闽方言和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语海新探》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9论地名的符号特征 地名知识 1989,1闽南方言的“相”和“厮” 方言 1989,4闽台地名通名考 《地名学研究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声调对声母的影响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1建瓯话的声调 中国语文 1990,2“操”的读音谈到语音的避讳 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0,3推广普通话与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1990,7通名丛议 地名知识 1990,2地名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在华东地区地名工作研讨会上发言 《地名知识》1991年第2期闽方言的韵书 地方文献史料研究丛刊(2)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1991,3两种少见的声调演变模式 语文研究 1992,2福建方言的文化类型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2语言的社会类型学研究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2,3闽南方言和印尼语的相互借词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闽粤方言的“阳入对转”派生词(与张双庆合作)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福建境内的两种双方言现象(第一作者,与万波合作)《汉语双方言》 汉学出版社 1992,8沙县志?方言志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4关于各类地名图书的分工和协调 《地名图录典志编纂论文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992,11口语和口语的训练 语言文字应用 1993,1客家方言本字考 《客家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2闽台方言与闽台文化 《同源同根,源远流长》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3,10南安县志?方言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10跳出汉字的魔方——40年汉语方言研究的重大突破 《中国语文研究40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10晋江市志?方言志 上海三联书店 1994,3方言区语文课的普通话口语训练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8浦城县志?方言志 中华书局 1994,9建阳县志?方言志 群众出版社 1994,9武夷山市志?方言志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9从客家方言的比较看客家的历史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1994潮州方言语音的演变(与李竹青合作)《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9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暨南学报 1994,4《漳州方言研研究》序 纵横出版社(香港) 1994,10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 语文研究 1995,2山登绝顶我为峰——《语坛争鸣录》序 1995,5提倡方言地区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 关系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5,9从词汇看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关系 《第一届台湾语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文鹤出版公司(台北) 1995,4客赣方言的入声韵和入声调(主要作者,与张双庆合作),一种改良的调类的标调法 (两篇)《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5论闽方言的文白异读 《第三届闽方言国际会论文集》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5《普通话基本功训练教程》序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 ,9《南雄珠玑方言志》序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10姑嫂塔与回头山——地名的文化蕴涵漫议 语丛(澳门) 28 1995,12评《台语与国语字音对应规律的研究》 《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 第一期(香港)1996,1说“八” 中国语文 1996,3泉州方言的体 《动词的体》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1996,4言传与意会 《语言与传意》 海峰出版社(香港) 1996,6永存的怀念和鞭策 《曾世英纪念论文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7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第一作者) 《第四届国际闽语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8《海南村话》序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11在新的适应中改善—97后香港语文生活展望《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 1996,12语文教学与方言调查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12论音义相生 暨南学报 1997,3略论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 学术研究 1997,9月号广州话常用词里的几种字音变读《第五届国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大出版社前言,泉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 (两篇) 《动词谓语句》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0《华夷通语》研究 方言 1998,2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嘉应大学学报 1998,2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 语文建设 1998,5《福州方言俗语歌谣》序 《福州方言俗语歌谣》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3闽西客家方音的异同 《客家方言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8琉球方言中的闽方言借词 ——中琉文化交流的见证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为语文规范化奋斗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文建设。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学——在香港语文学会的演讲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音演变规律和语音教学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口语教学三题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论汉语方音异读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第1期前言,闽南方言的代词 (两篇) 《代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3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暨南学报 1999,6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第一作者,与辛世彪合作) 中国语文 1999,3香港沙头角新村的福佬话记略(第一作者,与张双庆合作)〈第五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4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 语言研究 1999,1论汉语方音的区域特征 中国语言学报 总第9期 (1999,7)《梅州市梅县区方言语法论稿》 序 语文研究 1999,1《闽南方言与古语同源词典》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4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 《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 华文教学出版社 1999,12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生活及其历史背景 〈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南洋客家人的语言和文化 (同上,2000,1)印尼苏门达腊北部客家话记略 (同上,2000,1)浅谈教师语言的再教育 (与关湘合作) 《教师在职进修与终身教育国际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2月福州话声母类化的制约条件 厦门大学学报 2000第1期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 语文研究 2000年2—3(连载)谈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兼评《汉语方言大词典》 辞书研究 2000,4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 《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2《乐昌土话研究》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9我与汉语方言 中国文学报(日本京都大学) 2000。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英语词汇学论文解决时间:2009-1-322:55我们学期末的论文,是有关词汇学的,就像什么近反义词区分啊,或者一个词在不同领域的不同应英语词汇学论文: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
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但是往往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在词汇的学习中遇到很多障碍,难以激发兴趣,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手段
要掌握一门语言,词汇是最基本的要素。人们的活动、交流等也是通过由词汇构成的语句来实现的,因此,掌握不了一定数量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学好语言的。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教学中有阵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笔者谈几点自己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方法就是用一些实物、图片等展开的教学手段
如在学习“chair”这个单词时,我一边指着前排一位学生坐的椅子,我先是自问自答,等学生都熟悉了以后,我再提问。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chair”这个单词的性质,单数复数,而且还在相互提问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总之,直观法教学既形象生动,又情趣浓厚,不但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构词法英语中很多词汇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构词上有很对规律可言因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构词上的规律让学生学习词汇,也可以举出一些相关的词汇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学习得快,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时,可利用构词法引申出beauty—beautiful—beautifully—beautify,这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学习了词汇构成的知识。
三、在“游戏”中学词汇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做游戏可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部位名称后,可做Pollysays游戏。先四人小组做这个游戏,再让各小组中做得最好的学生到全班同学面前表演,看谁是最棒的。每次可以从下列句子中补充两个新单词。教师可边说边做动作,先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教师发指令,先全班,再个别学生做动作。经过几次反复练习后,再让学生小组做这个游戏。句子学得越多,这个游戏就越精彩。这样的游戏对学生来说,趣味很足。学生积极性很高,几天下来,他们就能够将那些补充的新单词都牢固地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以前学过的新的词汇补充到里边,过一段时间后再重复此游戏,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恰当地设置情境,可以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亲切自然。
五、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要创设合理的竞争机制,运用正确的竞争手段,采用灵活的竞争方式。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师生竞争、生生竞争(男女竞争和小组竞争)个人竞争或自我竞争,可把听、说、读、写的内容都融于其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学生乐于参与,这样就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学生评价中也引进竞争机制,建立一套检查学生记忆单词的制度。新课标要求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激情,积极参与竞争,取得高的评价,从而达到目的。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词汇教学,注意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要让学生善于思考,教师首先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析、扩展词汇的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多啦,最简单的就是英汉词汇对比啊,同一个词或同一类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意思是有区别的,比如数词,颜色词,动物词,等等;也可以写词汇教学,比如中小学如何教授词汇的方法;比较难的是词汇构成,那个比较抽象。
wine in, truth out.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最好是自己写是比较,要是没有时间再去找别人去写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是要找正规的。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其他回答: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
如果你的论文不发表,我建议你去CNKI下载吧。如果要发表,还是老老实实的自己写,否则搞成学术造假你就毁了。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其他回答: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