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广州话词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广州话词汇研究论文

上海话的读书音和说话音(1957),语文知识第12期写文章也要有群众观点(1958),语文知识第6期“轻声”是不是一种声调(1959),语文知识第2期注意学习某些汉字的几种读法(1959),语文知识第3期略谈汉民族共同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59),语文知识第6期怎样正确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1961),文汇报12月22日上海方音的内部差异(1962),《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网上书城检索>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1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第2期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略说“五四”以来的汉语方言研究(1982)合作,中华文史论丛语言文字专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苏州方言地图集〉评介(1983),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上海话单音动词举例(1983),合作,语文论丛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三)(1983),方言第3期重读望道先生〈在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83),〈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1983),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方言研究有什么用(1983),同上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合作,方言第1期语言美和推广普通话(1984),语文学习第2期论入声(1984),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人类的语言〉读后(1984),教学与研究第1期〈广州话方言词典〉评介(1984),辞书研究第1期谈谈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语音(1984),大学语文第1期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合作,方言第4期吴歌采集和研究中的语言问题(1984),合作,民间文艺集刊,上海文艺出版社不规则音变的潜语音条件(1985),合作,语言研究第1期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合作,方言第1期上海方言的熟语(1985),合作,方言第2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二)(1985),合作,方言第3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三)(1985),合作,方言第4期普通话语音的系统性(1985),中文自学指导第4期略谈方言学与民间文学(1985),世间文艺,上海文艺出版社现代吴语及其近年来的研究(1986),日本中国语学第233期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1986),淮北煤师院学报第2期上海市区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话语音(1986),合作,语文论丛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地区方音的内部差异(1987)合作,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论研究汉语方言的意义1987,语言研究论丛第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上海人祖孙三代语音情况的抽样调查(1988)合作,吴语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方志所见上海方言初探(1988),合作,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1988),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语方言地图(1988)同上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问题1988,名家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怎样自学现代汉语语音(1988),现代汉语自学指导,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方言研究40年(1989),语文建设第4期张世禄先生对文字改革的贡献(1989),合作,语文现代化第9辑,知识出版社一部很有特点的优秀著作──〈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读后(1989),云南语言研究第2辑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1991),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若干问题(1992),合作,辞书研究第5期论语言研究中理论和实际关系的光辉篇章──学习陈望道先生〈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的点滴体会(1992),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学林出版社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4),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论上海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1994),载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日本序(1994),学说上海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释二等(1994),合作,音韵学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 吴语研究六十年(1995),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古阳声韵类在现代吴语中的演变(1997),声韵论丛第6辑,台湾学术书局上海地区方言的入声及其演变(1998),李新魁教授记念文集,中华书局现代吴语入声变化述略(1988),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1988),方言第1期序(2000),实用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200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厦门话的变调和轻声(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2,2厦门话的文白异读(加工整理)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1963,2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 (第二作者,与潘茂鼎等合作) 中国语文 1963,2长汀话两音节三音节的连读变调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 1965,2对同音代替压缩汉字的意见 光明日报 1977,12,2谈谈中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78年第3期福州话语音演变概说(第一作者,与梁玉璋、陈天泉合作) 中国语文 1979,2地名词的特点和规范 中国语文 1980,3福州话声母类化音变的再探讨(主要作者) 中国语文 1981,3闽台地名纵横谈 地名知识 1982,4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的调查 文字改革 1982,2论汉语方言词汇差异 语文研究 1982,2宁德碗窑闽南话二百年间的变化(第一作者,与陈章太、游文良合作) 中国语文 1982,5论闽方言的一致性(第一作者,与陈章太合作) 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 1983,4闽西北方言来母字读S-的研究 中国语文 1983,4闽方言和苗壮傣藏诸语言的动词特式重叠 民族语文 1984,1自闽方言证四等韵无-i-说 音韵学研究(第一辑) 中华书局 1984,3关于多音字精简问题 文字改革 1984,2《八音定诀》的初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984,4地名中的古音 语文研究 1985年第一期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的分析 语言研究 1985,2澳腰莆田方言岛记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85,2论闽方言内部的主要差异(主要作者,与陈章太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二期)1985,10地名的分类 地名知识 1985,3闽南方言的“有”和“无” 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 1986年第二期略论语言人类学的一些课题 人类学研究(试刊号,厦门大学) 1986,2在方言复杂地区加速推广普通话 语文建设 1986,6地名中的同形异名和同名异形 地名知识 1986年第8期地名的语词特征 《地名学论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11海南岛的迈话(主要作者,与黄谷甘合作) 中国语文 1987,4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 语言研究 1988,1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1988,2论普通话的普及和规范 语文建设 1988,2“赣方言”,“汉语方言词典”,“《闽音研究》”三篇 《中国大百科全书 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3闽方言和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语海新探》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8,9论地名的符号特征 地名知识 1989,1闽南方言的“相”和“厮” 方言 1989,4闽台地名通名考 《地名学研究文集》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声调对声母的影响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1建瓯话的声调 中国语文 1990,2“操”的读音谈到语音的避讳 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0,3推广普通话与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1990,7通名丛议 地名知识 1990,2地名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社会化——在华东地区地名工作研讨会上发言 《地名知识》1991年第2期闽方言的韵书 地方文献史料研究丛刊(2)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1991,3两种少见的声调演变模式 语文研究 1992,2福建方言的文化类型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2,2语言的社会类型学研究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2,3闽南方言和印尼语的相互借词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闽粤方言的“阳入对转”派生词(与张双庆合作)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2,5福建境内的两种双方言现象(第一作者,与万波合作)《汉语双方言》 汉学出版社 1992,8沙县志?方言志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4关于各类地名图书的分工和协调 《地名图录典志编纂论文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992,11口语和口语的训练 语言文字应用 1993,1客家方言本字考 《客家学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2闽台方言与闽台文化 《同源同根,源远流长》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3,10南安县志?方言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3,10跳出汉字的魔方——40年汉语方言研究的重大突破 《中国语文研究40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10晋江市志?方言志 上海三联书店 1994,3方言区语文课的普通话口语训练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4,8浦城县志?方言志 中华书局 1994,9建阳县志?方言志 群众出版社 1994,9武夷山市志?方言志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4,9从客家方言的比较看客家的历史 《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1994潮州方言语音的演变(与李竹青合作)《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9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暨南学报 1994,4《漳州方言研研究》序 纵横出版社(香港) 1994,10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 语文研究 1995,2山登绝顶我为峰——《语坛争鸣录》序 1995,5提倡方言地区语言生活的调查研究 关系 语文建设通讯 (香港) 1995,9从词汇看闽南话和客家话的关系 《第一届台湾语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文鹤出版公司(台北) 1995,4客赣方言的入声韵和入声调(主要作者,与张双庆合作),一种改良的调类的标调法 (两篇)《吴语和闽语的比较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5论闽方言的文白异读 《第三届闽方言国际会论文集》 《中国语文研究》(香港)1995《普通话基本功训练教程》序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 ,9《南雄珠玑方言志》序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5,10姑嫂塔与回头山——地名的文化蕴涵漫议 语丛(澳门) 28 1995,12评《台语与国语字音对应规律的研究》 《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 第一期(香港)1996,1说“八” 中国语文 1996,3泉州方言的体 《动词的体》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1996,4言传与意会 《语言与传意》 海峰出版社(香港) 1996,6永存的怀念和鞭策 《曾世英纪念论文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6,7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第一作者) 《第四届国际闽语研讨会论文集》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6,8《海南村话》序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11在新的适应中改善—97后香港语文生活展望《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 1996,12语文教学与方言调查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7,12论音义相生 暨南学报 1997,3略论东南亚华人语言的研究 学术研究 1997,9月号广州话常用词里的几种字音变读《第五届国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大出版社前言,泉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 (两篇) 《动词谓语句》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0《华夷通语》研究 方言 1998,2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嘉应大学学报 1998,2也谈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 语文建设 1998,5《福州方言俗语歌谣》序 《福州方言俗语歌谣》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3闽西客家方音的异同 《客家方言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8琉球方言中的闽方言借词 ——中琉文化交流的见证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为语文规范化奋斗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文建设。推广普通话。语文教学——在香港语文学会的演讲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语音演变规律和语音教学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口语教学三题 《方言学应用研究文集》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论汉语方音异读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第1期前言,闽南方言的代词 (两篇) 《代词》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3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 暨南学报 1999,6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第一作者,与辛世彪合作) 中国语文 1999,3香港沙头角新村的福佬话记略(第一作者,与张双庆合作)〈第五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4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 语言研究 1999,1论汉语方音的区域特征 中国语言学报 总第9期 (1999,7)《梅州市梅县区方言语法论稿》 序 语文研究 1999,1《闽南方言与古语同源词典》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4方言学必须加强应用研究 《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 华文教学出版社 1999,12马来西亚华人的语言生活及其历史背景 〈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南洋客家人的语言和文化 (同上,2000,1)印尼苏门达腊北部客家话记略 (同上,2000,1)浅谈教师语言的再教育 (与关湘合作) 《教师在职进修与终身教育国际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2月福州话声母类化的制约条件 厦门大学学报 2000第1期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 语文研究 2000年2—3(连载)谈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兼评《汉语方言大词典》 辞书研究 2000,4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任务 《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2《乐昌土话研究》序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9我与汉语方言 中国文学报(日本京都大学) 2000。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关于广州话中水组词的研究论文

粤语(白话)中的"水"有表示"钱"的意思,"抽水"原指打牌时胜者抽些钱出来请客,现在泛指从中谋取利益和占便宜。 《广州方言词典》「抽水」的条目:抽头,打牌时,胜者抽些钱出来请客。又指赌徒聚赌时抽钱给赌头。在广州话中,「抽水」的定义更似有扩大之势。 「抽水」一词已不止应用於赌博上,更可应用於各行各业,例如你可以说: 我做得那么辛苦,但老板依然毫不体恤,要扣减我的薪酬,我还做岂不是等人来『抽水』?「抽水」一词更可指占异性或同性便宜,如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不道德地非礼异性/同性等,例如某某歌星在台下和歌迷握手时,不慎被一名热情的歌迷「抽水」。而「抽水」一词中间是容许夹杂名词的,即是说「抽水」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词语,例如:你辞了这份工吧!我实在受不了老板常常抽你的水 。

度水:不一定表是借钱,有时买东西要付钱等也会用度水。用法很广的。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广东人好多水:走人叫散水,聊天叫吹水,减少叫缩水,中意叫心水,赚人钱叫掠水,自豪叫威水,把风叫睇水,有钱叫沓水,借钱叫踱水,筹款叫扑水,钱叫昆水,佣金叫抽水,海归叫浸咸水,聪明叫好醒水,不认识叫乜水,结束叫尾水,付款叫磅水,装模作样叫整色整水,糊里糊涂叫一头雾水,还钱叫回水,财路亨通叫猪笼入水,您是哪个:“:“你系乜水?”?”银根紧叫紧水,转账叫过水,受牵连叫落水,洗手不干叫上水,饮茶走单叫走水,熟悉情况叫熟水,刻薄叫揸水,低能叫水皮,做事蒙查查叫“唔知边头出水”…………过河湿脚叫趁机掠水水”者,钱、财富也!但,也有别的涵义财源广进叫“猪笼入水唔够数,叫“缩水”,有点悬,叫“璺水白话活报剧——两公婆的“水战”:老婆闹老公:“你咁鬼穷,叫阿水跟你啦!”老公答:“等到我大把水嗰阵,就威水畀你睇下!”老婆反击:“等你发达,睇来都系冻过水咖啦!不如大家早啲散水啦“水战”高潮老公发飙:“丢那妈,你信唔信我一脚撑你落水!”//老公“番来饮汤水”佯作不知,叫“放水”,暗通消息,叫“通水”夸夸其谈者被成为'口水佬'//你又叫水你,睇风水第一次参与干坏事叫'下水沾女性的便宜、性骚扰,叫什么“水”?//造反作乱,叫“反水1百元,叫“一旧水”;1千元,叫“一撇水”;1万元,叫“一盆水挣外块叫:“捞外水”你又叫水你,睇风水叛变叫反水“食水”指从中克扣,现在群众就经常骂官员在工程中“食水”。//水皮!明摆在眼前的的赚钱机会失去了,叫“见财化水开始涉足某事,叫“试水”。差劲,叫“好水好处,叫“油水两耳旁边发脚,行话叫“的水”脚背崴了,跌打医生称之为“鲤鱼反水”。“水汪”常用于说他人低能,经不起推敲。例如某甲做的工作马虎,某乙 就会说他:“乜你搞到咁水汪咖?”或指某件事物忽悠人、不实在,就说:“呢单嘢好水汪咖!”小意思,叫“湿湿水”!//

常州方言词汇研究论文

知道了,886。下了

苏州台就有方言节目,很受欢迎,常州台最好也有,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广州话的语法研究论文

一、专著《句法·语义·篇章——汉语语法综合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第二语言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对汉语教学入门》(第一作者)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二、教材《粤语区人学习普通话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中级汉语阅读教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泰国人学汉语》(编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006《阶梯汉语系列教材》(总编)已出版5种,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2006三、论文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对外汉语阅读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对外汉语教学习得研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四、论文1. 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 《中国语文》1995,2期2. 谈汉语的时间词语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3期3. 谓词前介词结构的同现次序 《语法研究与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54.“够+形容词”的句式 《汉语学习》1995,6期5. 广州话的进行体标记《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二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6. 析不A不B《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期7. 病句分析课的教学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 特指问句的否定式应答 《汉语学习》1996,6期9. 够+动词/小句 《语文月刊》1996,9期10. 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交际 《中山大学学报》1996,6期11. 美国的双语交际和双语教学 《双语双方言(四)》汉学出版社,199612. 应用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6,3期13.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 《辞书研究》1997,1期14. 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方言》1997,1期15. 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中山大学学报》1997,3期16. 动宾组合带时量词语的句式《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期17. 表示处所的在字句《中国语言学报》(八)》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18. 华文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东西方文教的桥梁》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19. 广东话普通话中的疑问人称代词《双语双方言(五)》汉学出版社,19972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速读训练《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21. 两种双重否定句的语用分析《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822. “多/少的”补语句及其相关问题《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23. 精读教材的现状分析和新型教材的编写(第一作者)《汉语学习》1999,1期24. 对外汉语教字中多项分流、交际领先的原则《汉字与汉字教学综合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 对外汉语中的文化问题 《中山大学学报》1999,4期(下)26. 频度副词的划类和使用规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9,3期 ;《第六届世界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7. 介词结构和动词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 《语法研究与探索(九)》,商务印书馆,199928.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散论《武汉大学学报》1999,增刊,12页29. 介词结构和动词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中国语文丛书.语法研究与探(九)》266页,商务印书馆,200030. 论香港的普通话教育和师资培训《启思教学通讯》(香港)2000,3期31. 汉语第二语言的副词教学《语言研究增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32. 大语文的构想与实施(独立完成)《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33. 新型汉语写作教材的编写原则(第一作者)《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34. 体词性“有的”“有些”的多角度研究 (第一作者)《语言研究》2001年3期35. “一再”和“再三”的辨析《汉语学习》(第一作者)2002,1

哈哈,完全没有必要,深圳广州说普通话都可以的。很多人来了多年还不会说不会听呢。如果想学,又没有广东话的环境,可以买磁带和书啊,很多地方都卖的。

要学好广州话,不仅要有语言环境,自己要多说多听,还要了解广州话和普通话在发音上和语法上的一些区别。在发音上,普通话有卷舌音,广州话没有,而广州话有闭口音,而普通话没有,例如,“今”、“心”、“三”、“览”等字的发音就是带闭口音节的。另外,广州话保留了古汉语中的入声字,还沿用了古汉语的古四声,所以,广州话有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阳入和中入共九个声调。入声调发音的特点是短促,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哪些字是发入声音节的,如“一”、“压”、“得”等字,发音时,千万不可拉长,不然,会很难听的。在语法上,要知道一些广州话里特有的词,例如,“紧”字,它表示正在进行的状态,如“食紧饭”,意思是“正在吃饭”;“左”字,表示已经完成的状态,如“食左了”,意思是“吃完了”,“甘”相当于指事代词“这样”等等。下面付上入声字表。入 声 字 表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发~生,“~”符号,表示省略。 (一)普通话今读阴平字 b 八捌钵拔剥逼鳖憋擘~开 p 泼劈撇瞥扑仆拍霹泊湖~ m 摸抹~桌子 f 发~生 d 答~理搭褡滴跌督掇剟裰咄 t 塌踏~实剔踢帖贴怗秃托脱突 n 捏 l 拉勒~住 c 擦撮轻~ s 撒~手缩塞堵~ zh 只汁织扎~营桌卓倬捉琢拙摘粥 ch 吃插出戳拆~开 sh 虱湿失杀刷说叔淑菽 j 激迹击墼积绩绩缉屐夹~攻揭结~实接噘撅撧锔掬鞠 q 七柒漆戚沏掐切曲~线屈缺曲 x 吸翕歙悉蟋窻析息熄惜昔夕汐锡晰浙晰膝瞎歇楔蝎戌薛削 g 搁~下疙胳割鸽刮聒郭 k 磕搕磕哭窟 h 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 一壹揖押鸭噎掖屋挖曰约压 (二)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 拔跋钹魁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鹁博薄厚~礴搏膊驳别蹩醭 P 璞仆仆~人濮 m 膜没~有 f 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佛绋茀伏茯袱服~从菔韨绂福幅蝠辐 d 答问~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涤籴的~确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毒夺铎踱度忖~ z 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贼足卒族镞昨 s 俗 zh 直值植殖稙执侄职扎挣~剳铡闸宅折辙摺哲辄谪蛰詟竹竺烛躅逐轴妯酌浊镯琢啄濯擢茁斫斲 ch 察 sh 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弄~孰熟秫赎勺 j 及级汲岌笈亟极殛吉急即脊~梁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辑楫戢棘夹~衣荚郏颊洁絜结~局拮诘劼颉劫桀杰杰羯碣竭竭偈节栉捷婕睫截局跼菊橘决抉诀玦倔~强掘崛桷厥蕨蹶一~不振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钁 x 席媳习袭檄侠狭峡狎辖黠协勰胁颉撷穴学 g 格阁路革隔膈国帼虢骨~头 k 咳壳 h 合盒曷运转阖劾核阂貉涸翮斛觳滑猾活 o 额 (三)普通话今读上声字 b 笔卜百佰柏北 p 癖撇匹朴~素蹼 m 抹~药 f 发理~法 d 笃 t 塔獭铁贴柬~庹 s 撒~种靸索 zh 嘱瞩眨窄 ch 尺 sh 蜀属 r 辱 j 戟给脊屋~甲岬胛蹶 q 乞曲歌~ x 雪血宿 g 骨~骼鹘谷毂嫴鹄汩葛姓~ k 渴 o 恶~心乙 (四)普通话今读去声字 b 必毖辟薜~荔壁璧毕跸哔筚弼碧滗别~扭不薄~荷 p 迫粕珀魄僻辟瀑曝 m 末抹~石灰沫茉秣莫寞漠默墨麦没~落脉殁陌泌秘蜜密谧觅幂汩灭蔑篾木沐霂幕目苜牧睦穆 f 复复腹覆蝮服吃~药缚 d 度踱的目~ t 踏~步搨榻遢蹋挞特惕倜拓萚 n 纳衲讷呐匿昵溺逆涅陧聂蹑颞镊臬孽蘖啮诺搦虐疟 l 辣瘌蜡腊鑞肋仂勒~令乐快~力立粒笠栗栗溧历枥沥疬雳栎砾郦列冽烈裂猎躐鬣劣鹿漉麓辘菉绿录禄碌录逯戮陆六洛雒络落酪烙骆珞律率略掠 z 仄作柞酢凿 c 侧测恻厕策册猝促蹴簇蹙踧 s 飒萨瑟塞啬穑涩色肃鹔速觫簌宿粟谡夙 zh 窒桎铚蛭郅秩紩陟炙质锧浙祝 ch 斥赤彻撤澈畜~生搐触怵黜绌矗绰辍龊 sh 式拭栻室释适饰煞歃霎设慑摄涉述术沐束妁朔蒴槊烁铄硕蟀 r 日热肉褥入若箬弱 j 鲫稷剧倔~脾气寂 q 迄汔泣恰洽怯契惬箧切~记窃妾却确搉榷壳悫阙阕鹊雀 x 隙吓~人绁泄燮亵屑恤恤畜~牧蓄勗旭续穴血 g 各 k 克克客恪嗑榼酷喾阔括扩廓 h 赫郝喝~采鹤褐笏或惑获蠖镬霍藿壑 o 恶善~萼愕鄂鳄噩厄扼轭遏亦奕易邑浥轶役疫亿忆臆绎译驿益镒翼翊熠佾逸屹抑腋液揠叶页业邺谒烨兀杌勿物沃袜握幄玉钰域蜮浴欲欲峪毓育郁昱煜狱月刖悦阅钺樾乐音~药耀跃粤岳岳鬰钥---------- 摘自贺魏《诗词格律浅说下面是一篇关于广州话的句法特点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刘丹青,原载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2001年2期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刘丹青0. 引言粤方言是汉语中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差较大、内部则较为一致的方言。外部差异较大,是因为粤方言由南岭之隔造成较长时间的相对独立发展。内部较为一致,则是因为其中的广州话获得了地方标准语的强势方言地位。广州话扩散至香港,又使相隔数百里的两大都会共一地点方言,形成汉语非官话区中独一无二的奇观,进一步扩大了粤语的影响。“省港”地区出去的华人华侨及港产文化娱乐产品还把粤语带到世界各地,产生国际影响。本文所谈的粤语,就是指这种穗港及深圳、澳门等处共同使用的通行粤语。粤语研究因为其强势地位而较为繁荣,粤语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语法特点也比较多,因此有关粤语语法的研究成果也就较为丰硕,如高华年(1980)、李新魁(1994)、李新魁等(1995) 等粤语研究专著都有章节作较系统的语法描写,还出现了数种粤语语法专著,如张洪年(1972)、Matthews & Yip (1995),此外还有大量粤语语法论文。现有的粤语语法论著,大多侧重于描写,尤其注意粤语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本文也想集中关注粤语区别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语法特点,但想换一个角度,即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比较粤语和普通话,通过提供更广阔的汉语类型背景来更深入地揭示粤语语法的类型特征,以便深化对粤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所谓语言类型学,就是以人类语言的共性及类型差异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它以大范围的跨语言对比为基本视角,不局限于单一语种的研究或少数几种语言方言的对比。本文借助类型学研究的现有成果来观照粤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是句法特点,因为粤语的类型特点更多地表现在句法而不是形态上。本文将分三步。第一,概述粤语的几项主要句法特点。第二,暂时离开粤语本身,讨论一下汉语整体的类型背景,为聚焦于粤语的类型特点准备好“幕布”背景。第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讨论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1. 粤语句法的主要特征本节拟参考前述论著对粤语语法的描写,加上笔者对粤语的一些观察,简要概述一下粤语句法区别于普通话的几个主要特点。 量词作用突出,指示词和数词作用受限。粤语的量词(classifiers)可以离开指示词或数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指示词和数词则不能脱离量词而使用。可见量词是句法上更为重要的词类。普通话则相反,量词总须与指示词或数词同现,不能单用,而指示词和数词有时可以离开量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以往的描写较强调粤语量词的功能“扩张”,而不太注意粤语指示词、数词的功能“萎缩”。比较:(1) 粤 个人客走咗喇。~ 普 *(这/那)位客人走了。(2) 粤 呢*(个)地方几方便。~ 普 这地方挺方便。(3) 粤 嗰*(支)笔坏咗喇。~ 普 那笔坏了。(4) 粤 我支笔 ~ 普 我的这支/那支之笔 (我的笔 ~*我支笔)(5) 粤 我啲人客 ~ 普 我的那些客人(我的客人们~*我些客人)(6) 粤 *我呢笔坏咗喇。 ~ 京 我这笔坏了。(7) 粤 啲手表好靓,买只喇。~ 普 这些手表很好,买*(一)块吧。(8) 粤 等阵先。~ 普 先等*(一)阵。(9) 粤 我买咗只戒指/买咗两只戒指/买咗三只戒指。~ 京 我买了一戒指/买了俩戒指/买了仨戒指(10) 王太买啲呢*(个),买啲嗰*(个)。~ 普 王太太买点儿这,买点儿那。例(1)粤语单用量词“个”、“杯”限定名词,而普通话必须加上指示词。反之,例(2)(3)普通话单用指示词“这/那”限定名词,而粤语必须在指示词和名词之间加进量词“个”、“支”。例(4)量词出现在领属定语和中心名词之间,实际上兼具结构助词的作用,当然仍有定指作用,但不分远近。完整的翻译应是“我的这支笔”或“我的那支笔”,普通话不常说得如此罗唆,而“我支笔”是粤语的常用表述法,所以更简洁的翻译就是“我的笔”。例(5)与(4)相类,区别只在于量词换成了复数的。例(6)显示,在普通话中,有时可用指示词兼起结构助词的作用,而粤语指示词如“呢”没有这样的功能。这一微妙的差别常为粤普语法对比的论著所忽视。当然这也与普通话指示词能直接限定名词有关,但能限定名词不一定兼有定语标记作用。正规的英语可以说this pen ‘这钢笔’,但不能说I this pen 或my this pen ‘我这钢笔’。所以我们还把它看作普通话指示词的一项附带功能。例(7)(8)中,名量词“只”、动量词“阵”分别在动词后单独充当宾语或动量补语,而普通话一定要加进数词“一”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作宾语或补语。普通话只有在量词后还有名词时才能省略“一”,如“买块手表吧”,但这时就不是由“块”做宾语了。反之,例(9)显示,普通话作宾语的名词遇到“一、二、三”三个数字时可以不用量词,单由数词修饰限制名词。其中“俩、仨”尚可以理解为“两、三”和“个”的合音,“一”则是单纯的数词。这种说法主要见于北京话口语,所以标作“京”。粤语此时绝对不能省略量词,也不可能让句法上这么重要的词类紧缩进数词内部。“俩、仨”一类“贬低”量词地位的合音词,不要说南方方言没有,就是南方的官话如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就不不存在。例(10)显示普通指示词有时可以单独做宾语,而粤语指示词即使在同样条件下也必须带上量词才能做宾语。 双宾语语序。粤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语语序为“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普通话则反之。如:(11) 粤 畀本书我。~ 普 给我一本书。(12) 粤 哥哥送咗一支笔佢。~ 普哥哥送了他一支笔。 比较结构。粤语基本的差比句形式是“NP1+A+过+NP2”(主体+形容词+标记+基准)。普通话用“NP1+比+NP2+A”式,不但所用的标记“比”不同于“过”,更重要的是语序安排不同,如:(13) 你肥过我。~ 普 你比我胖。(14) 阿林高过你好多。~ 普 阿林比你高好多。某些副词状语后置。主要是“先”、“添”、“多”、“少”。 为什么它们是状语而非补语,下文将有说明。按该标准,普通话没有真正的后置副词状语,所以这几个词的用法属于粤语的句法特点而不仅是词汇性特点。后置副词在粤语中数量不多,但都是高频词语,其句法功能不尽相同,句法个性很强。“先”可以紧接着动词后,也可以用在宾语或数量补语后,但都是在整个VP之后,不能在动词和宾语或补语之间。如:(15) 你走先 | 人客食先,主人再食 | 等阵先先等一下| 你帮下我先 你先帮我一下| 交钱先,至攞表先交钱,再拿表 | *人客食先饭,主人再食 | *你帮我先下你先帮我一下“添”作为副词表示“再”义时,动词后必须带数量词语作宾语或动量时量补语,“添”则必然跟在数量词语后。须用在整个VP后,这一点与“先”相同,但“添”不能像“先”一样直接跟在动词后,如:,(16) 你食碗添 | 写一张添就够了 | 我重还要坐一阵添 | *你食添“多、少”作为后置状语与“先、添”句法差异更明显,它们必然插在动词和带数量词语的宾语补语之间,只能紧接在动词后,不能用在整个VP后。如:(17) 买多啲青菜多买些青菜| 你要识多多认识几个朋友 | 用少啲钱得唔得少用些钱行不行 | 又要我行多次?又要我多走一趟?“先”和“添”还有意义更虚的用法,由“先”或“再”的意义引申出主观语气。其中“添”的虚化用法在句法功能上已不完全受上述限制,不一定用在数量词语后。如:(18) 咁都唔得,到底你想做乜先 这样都不行,你到底想做什么呢| 你识唔识做先 你到底懂不懂怎么做| 要我做都得,有冇着数先要我干也行,(得瞧)有没有好处(19) 添:你重可以游水添你还可以游泳呢 (未与数量词语同现)| 佢好似好中意我,重送埋花添,系未?他好像很喜欢我,还给我送花呢,是不是?另外一些有特色、难直译的动词后置成分,如“晒、埋、返也作“翻、番”,因变读阴平”,更像是粘合式补语(动结式或动趋式)而不是后置状语。虽然有时可用普通话状语来翻译,如“啲学生走晒”可译成“学生们都走了”,但也可以用动结式译成“学生们走光了”。这些补语的虚化用法更是接近助词。结果补语和助词都是普通话具有的成分,它们的特色只是词汇性的(实义者)或范畴性的(虚义者),跟句法类型无关。下面只略举数例:(20) 晒:佢口地食晒啲生果他们把水果都吃完了| 佢口地去过晒欧洲他们跑遍了欧洲| 间房干净晒喇这房间够干净的了| 我口地而家够晒穷喇我们现在够穷的啦| 唔该晒谢谢啦| 多谢晒十分感谢(21) 埋:连阿荣都来埋连阿荣都参加进来了|我攞埋份报纸去睇我拿好一份报纸上去看| 如果冇埋呢个机会就惨喇如果丢掉了这个机会就惨啦 |啲细路仔做埋晒啲犯法嘅嘢这些孩子做下了犯法的事(22) 返:我要搬返过去搬回去 | 佢被带返廉署助查他被带到廉政公署协助调查 | 佢教返书重新教书之后就成个瘦晒整个地瘦掉了 | 今日暖返啲喇重新暖和些啦 |你即刻申请返一张喇你马上申请一张吧 “形+名”或“形+量”结构充当形容词谓语。这类用法中的“形+量”式,有的论著在讲量词功能时会有所提及,而“形+名”式则在粤语语法论著中较少论及,有时作为词汇现象收入粤语词典(如麦耘、谭步云1997)。其实这两式基本上是同一类结构,量词的源头也都是名词,更重要的是两类词的表达功能也相同,且多半难以精确翻译为普通话。后面将谈到,其类型学意义不在于它们的内部结构,而在于它们独特的句法功能和表达作用。例如:(23) a. 好嘢!(字面上是“好东西、好事”。常用作赞叹语)| 今日好彩运气好! |阿王时时都咁顺景境遇都这么顺利| 佢做嘢好快手手脚快| 今日啲餸好好味今天的这些菜味道很好b. 呢间房好大间这间房子很大| 哇,咁细只这么小| 佢妹妹好细粒嘅他妹妹个子很小的| 我哥哥好大只嘅个子可大了 | 呢件事好稳阵这件事很稳妥的上述带线黑体字词语从结构上看应是名词性的,但在句法上却是形容词的,似乎难以按句法结构再去作内部分析,因此把它们看作复合词也无不可。不过,它们在粤语中不仅常用,而且有相当的能产性。一种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相背离的格式(所谓“离心结构”)较为能产,这本身就是很值得注意的。2. 汉语句法的类型背景 与汉语有关的句法类型学理论类型学、语序共性与汉语的语序类型当代语言类型学相信人类语言表面的千差万别背后有着深刻的共性,这种贡献不但体现为有限的共同特点,如都有辅音元音、名词动词等,更体现为在不同语言现象之间的大量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用蕴涵性共性来表达(例如下面表1中的共性)。正是这种相关性,使得众多语言可以从一些角度被归为有限的类型,同类语言间不必有语源关系。当代类型学以语序为重点。在本文关注的粤语句法特点中,都跟语序有关。在人类语言中,现代汉语似乎少有地违背了多条语序共性或倾向。试比较Greenberg (1963)的开创性研究在30种语言基础上所得到的部分语法共性和通行看法下汉语特点(按通行看法):表1. 与汉语有关的若干Greenberg语序共性Greenberg 共性 对汉语的通行看法2. 在具有前置词的语言中,领属定语几乎总是后置于中心名词。在具有后置词的语言中,领属定语几乎总是前置于中心名词。 具有前置词的语言,领属定语前置于中心名词。4. 以绝对大于偶然性的频率,以SOV(主宾动)为正常语序的语言是后置词语言。 SVO语序,前置词。9. 当疑问句助词或词缀相对于整个句子有专用的位置时,以远超出偶然的频率显示,位于句首时,该语言是前置词语言,位于句末时,该语言是后置词语言。 疑问句助词“吗”等位于句末,属前置词语言。22. 当差比句的唯一语序或语序之一是“基准-比较标记-形容词”时,该语言为后置词语言;如果唯一语序是“形容词-比较标记-基准”时,大于偶然性的绝对优势可能是该语言为前置词语言。 差比句语序是“比较标记-基准-形容词”(比他高),前置词语言。24. 如果关系从句前置于名词是该结构的唯一 表达法或可选表达法之一,或者这种语言是后置词语言,或者形容词定语前置于名词,或者两者都是。 关系从句前置于名词是唯一语序(他买的书,买书的人),属前置词语言,形容词定语前置。由表1可见,汉语在多个方面不符合语序共性。而且,汉语对共性的有些偏离在人类语言中是相当罕见的。Dryer (1992, 1999)先后用625种和940种语言验证语序和谐性,结果发现,VO语言采用关系从句前置于中心名词的只有汉语一个语组(普通话及其方言),VO语言差比句采用基准前置于形容词的语序的也只有汉语语组。汉语成为这两点上的仅有例外。 为什么存在语序共性?这里试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几种比较具体的解释。第一、和谐原则,类似的结构应该有类似的语序(参阅Greenberg1963),要么核心都在前,要么核心都在后。日语、韩国语、阿尔泰系语言、绝大多数藏缅语等都是典型的核心在后语言。英语、俄语、马来语、壮侗语言都是较典型的核心在前语言。当然,几种主要语序都和谐的语言占世界语言约48%,不到一半(见Hwakins1983),但将近一半也是个大数目,因为如果没有和谐关系,几种不同结构的语序可以通过排列组合构成数十种类型,而事实是竟有近半数语言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之一,可见语序和谐性有相当的力量。汉语跟两种类型的亲戚邻居都有共同点,结果成为很不符合语序和谐的例子之一:名词短语是清一色的核心在后,跟藏语、蒙古语、日语等一致,而动宾结构是核心在前,跟壮语等一致,状动结构则两种类型都有。第二,联系项(relators)居中原则(见Dik1997),这关系到一批语序共性。介词、连词、比较标记等等都属于联系项,其理想位置是介于所联系的两个单位之间。联系项原则也是语言像似性的一种体现。例如(27)中黑体的英语联系项:(24) a. sit in the chair, ‘坐在椅子上’ talk to you ‘跟你谈’, taller than you ‘比你高’b. Uncle Tom’s Cabin, ‘汤姆叔叔的小屋’ the books of the library, ‘图书馆的书籍’ the man who talked to you ‘跟你谈话的人’古代汉语是比较符合联系项原则的,注意(28)诸例中划线的联系项的位置:(25) a. 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左传》b.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c. 夜以继日 《孟子》~ 继日以夜d. 野于饮食 《墨子》~ 饮食于野e.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也有一些不符合联系项原则的现象。比如,《孟子》中表达用羊换牛,既可说“易之以羊”,联系项“以”居中,也可说“以羊易之”,联系项不居中。再如(25c)的意思也能说“以夜继日”,这时联系项也不居中。还有的不居中的联系项无法回到居中位置,如《论语》“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无法说成“如浮云於我”。到了现代,普通话不符合联系项原则的现象较多,粤语则接近古汉语的符合联系项原则的现象比普通话多,比较:(26) 普 到上海去 | 在野地吃喝 | 从蓝草提炼 | 用晚上继续白天 | 你比我胖 | 用羊换掉牛 | 给他送花 (以上不符合)| 住在宿舍 | 送花给他 (以上符合) (26) 粤语:去到上海 | 畀一条颈链过佢 | 你肥过我不过普通话也有一些应付联系项不居中这一局面的策略,详。第三,避免歧义原则。如果同一内容有两种表达方法,那么语序和谐的表达可以避免歧义,而语序不和谐的表达可能造成歧义。比较:(27) a. [VP关心 [NP自己的孩子] ≠ b. [NP [VP关心自己] 的孩子](28) a. [PP对 [NP报纸的批评 ] ] b. [NP [PP 对报纸] 的批评 ](29) a. [PP [NP 瓶子的盖子] 上 ] b. [NP [PP 瓶子上 ] 的盖子 ](30) a. [PP 在 [NP贫困县的小学] b. [NP [PP在贫困县] 的小学 ](31) a. [PP [NP贫困县的小学]里] b. [NP [PP 贫困县里] 的小学 ](32) a. [PP 像 [NP猴子的面孔] ] b. [NP [NP 像猴子]的面孔 ](33) a. [PP [NP 猴子的面孔] 似的] b. [NP [PP 猴子似的] 面孔]以上标注中VP、NP、PP分别代表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包括前置词短语和后置词短语,其中“上、里、似的”等都看作后置词)。(27, 28)都是歧义结构。由于一方面使用VO语序或前置词(核心在前),一方面领属定语和关系从句前置于核心名词(核心居后),语序不和谐造成歧义。(29)由于使用后置词“上”,与定语在前的语序和谐,所以两个意思形式不同,不会造成歧义。以下各句则显示,同样的意义,采用(29)模式的就不会有歧义,如(31, 33),而采用(28)的模式就会造成歧义,如(30, 32)。详细的分析见刘丹青(1999)。第四,来源的一致。在VO语言中,动源的介词当然是前置词,例如汉语中的“在、像”等。在OV语言中,动源的介词则是后置词,如德语由OV语序造成的后置词(德语也有VO语序,所以也有前置词)。介词的另一类来源是领属结构的核心名词。如“山上”原来是以“山”为核心的领属结构,所以可以说“山之上”。现在“上”之类方位词已虚化为介词,相当于英语的on, in等,所以不能说“山的上”。汉语是所有格前置于名词的语言,名源的介词当然是后置词。在所有格在后的语言中,则来自名词的介词必然是前置词,如泰语中的一些前置词。大部分VO语言是所有格在后的,所以不管来自动词名词,介词都是前置词。大部分OV语言是所有格在前的,所以动源名源的介词都是后置词(有关介词来源的类型学,参阅Mallinson & Blake 1981)。汉语既是VO动宾型的,有动源前置词,又是所有格在前的,也有名源后置词,形成了前后介词并存的现象。 作为粤语背景的汉语句法类型 汉语历来是不典型的SVO语言。汉语自有文献以来大体上一直是SVO型的,但也从来不是典型的SVO的。可能是因为原始汉藏语是SOV型的,所以古代汉语还保留了一些有规律的SOV句式,如:(34) a.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b.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c.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中古以后汉语通过连动式的次要动词的虚化逐渐形成“把/将”字句,如(35a)。“把”字句不是真正的SOV句,因为后面还可以出现宾语,如(35b, c)。但有了“把”字句后,汉语的受事成分的确经常位于动词前,甚至难以回到动词后,如(35d),所以中古以后的汉语也不是典型的SVO。(35) a. 醉把茱萸子细看。杜甫诗 (义1:拿着茱萸子细看;/ 义2:子细看茱萸)b. 他把橘子剥了皮。c. 小张把酒喝了一大半。 d. 小张把信撕成了碎片。~ *小张撕信成了碎片。 汉语历来不是纯前置词语言。例(25c, d)的“夜以继日、野于饮食”等句显示,古代汉语介词短语前置于动词时,前置词可以用作后置词以保持居中位置。其实,汉语从古到今还有其他成分具有后置词的作用,它们在介词短语前置于动词时可以保持居中位置有虚词作为联系项存在。一种常见的手法是介词短语和后面的动词之间加进连接成分,起着介词的中介作用。常用的连接词有“以、而”,其中“而”一直沿用到现代,如“为现代化而奋斗”。现代汉语更常用的是“来”。下面分别是用“以、而、来”的例子:(36) a.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左传·宣公2》 b. 故春搜、夏苗、秋猕、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左传·隐公5》c.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国志·诸葛亮传》(37) a. 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左传·僖公28》b. 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左传?哀公17》c.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战国策·燕策一》d. 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史记·日者列传》e. 秦女于西榻而坐,……命道度于东榻而坐,《搜神记》(稗海本)3则(38) a. 怎么可以用这条来处罚我?(语料库)b. 他们的自我价值是通过所获得的成就来定义的。 (语料库)c. 而是淡化外部情节,按照人物的心理、情绪、幻想来结构全剧。(语料库)此外,从中古开始,方位词等一些关系性名词开始虚化为后置词,上古汉语不必用方位词的地方中古汉语往往需要用。比较(41)和(42):(39) a.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论语·子罕》b. 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c. 将往,又数

深圳是讲普通话的人多.你安了.但我有看到你的补充,原来是因为老板啊.学广东话要记发音就好了.不要刻意的学地道的粤语(因为那样的话你你还要学很多粤语词,会大大增加学习记忆量),你用普通话的语法粤语发音说出来别人也听得懂的.粤语毕竟也是汉语的一种.我介绍你的软件吧.<粤音>这个软件对你学发音有大帮助.还有,比如吧,”英” 和 ”应” 在普通话里发音是相同的.在粤语中也一样的.有大多数的字有这样的规律.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懂得发音吧.你懂一个字就可以懂不少个字的音了. ”好”字粤语发音 和 ”猴”普通话音一模一样的呢.这字你经常会有用到的.

关于上海话词汇研究的论文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上海话的读书音和说话音(1957),语文知识第12期写文章也要有群众观点(1958),语文知识第6期“轻声”是不是一种声调(1959),语文知识第2期注意学习某些汉字的几种读法(1959),语文知识第3期略谈汉民族共同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959),语文知识第6期怎样正确地继承我国语言学遗产(1961),文汇报12月22日上海方音的内部差异(1962),《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网上书城检索>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1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让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更好地为推广普通话服务(1963),光明日报11月13日语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964年)文汇报6月11日我国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和批判继承问题(1964),浙江学刊第4期评〈汉语方言词汇〉(1965),中国语文第1期略说方言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1965),文字改革2月号略说方言和普通话构词的异同(1965),中国语文第5期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1965),合作,学术月刊9月号编写上海市“汉语拼音广播讲座”课本的体会(1977),光明日报6月17日文字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1977),文汇报12月21日书法家应该写好简化字(1978),合作,光明日报1月6日进一步促进汉语规范化(1978),中国语文第2期方言与推广普通话(1978),教学与研究第4期坚持文字改革的正确方向──学习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1978),语文学习丛刊(3),上海教育出版社什么是普通话(1979),合作,光明日报1月3日普通话形成的历史(1979),合作,光明日报2月14日汉语方言概况(1979),合作,光明日报3月14日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及其方针(1979),合作,光明日报4月11日上海方言词汇略说(198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9月反切说略(1980),语文学习第9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1)方言第2期语言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1981),合作,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981),合作,同上上海话的主要特点(1982),日本中国语第8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1982),方言第2期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1982),语文研究第2期上海方音的共时差异(1982)合作,中国语文第4期略说“五四”以来的汉语方言研究(1982)合作,中华文史论丛语言文字专辑(上),上海古籍出版社〈苏州方言地图集〉评介(1983),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上海话单音动词举例(1983),合作,语文论丛第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变调(三)(1983),方言第3期重读望道先生〈在纪念“修辞学发凡”出版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83),〈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什么是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1983),语言学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方言研究有什么用(1983),同上苏南和上海吴语的内部差异(1984)合作,方言第1期语言美和推广普通话(1984),语文学习第2期论入声(1984),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人类的语言〉读后(1984),教学与研究第1期〈广州话方言词典〉评介(1984),辞书研究第1期谈谈怎样学习现代汉语语音(1984),大学语文第1期北片吴语内部的异同(1984),合作,方言第4期吴歌采集和研究中的语言问题(1984),合作,民间文艺集刊,上海文艺出版社不规则音变的潜语音条件(1985),合作,语言研究第1期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布(1985),合作,方言第1期上海方言的熟语(1985),合作,方言第2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二)(1985),合作,方言第3期上海方言的熟语(三)(1985),合作,方言第4期普通话语音的系统性(1985),中文自学指导第4期略谈方言学与民间文学(1985),世间文艺,上海文艺出版社现代吴语及其近年来的研究(1986),日本中国语学第233期现代汉语语音课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新问题(1986),淮北煤师院学报第2期上海市区少年所使用的上海话语音(1986),合作,语文论丛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与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地区方音的内部差异(1987)合作,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论研究汉语方言的意义1987,语言研究论丛第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上海人祖孙三代语音情况的抽样调查(1988)合作,吴语论丛第1辑,上海教育出版社方志所见上海方言初探(1988),合作,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1988),合作,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语方言地图(1988)同上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问题1988,名家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怎样自学现代汉语语音(1988),现代汉语自学指导,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方言研究40年(1989),语文建设第4期张世禄先生对文字改革的贡献(1989),合作,语文现代化第9辑,知识出版社一部很有特点的优秀著作──〈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读后(1989),云南语言研究第2辑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1991),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若干问题(1992),合作,辞书研究第5期论语言研究中理论和实际关系的光辉篇章──学习陈望道先生〈关于语言研究的建议〉的点滴体会(1992),陈望道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学林出版社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4),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论上海地区方言的声调系统(1994),载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 Linguistics,日本序(1994),学说上海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释二等(1994),合作,音韵学研究(第3辑),中华书局 吴语研究六十年(1995),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古阳声韵类在现代吴语中的演变(1997),声韵论丛第6辑,台湾学术书局上海地区方言的入声及其演变(1998),李新魁教授记念文集,中华书局现代吴语入声变化述略(1988),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1988),方言第1期序(2000),实用上海话,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2000),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