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后的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
a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以将长的糖链切割成短链,即形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糊精。β-淀粉酶作用的结果是切下两个葡萄糖单位,即麦芽糖,a-1,6糖苷酶作用结果就是切下侧链,形成直链糖。葡萄糖酶的作用结果,就是顺序切下葡萄糖,最终可以将淀粉完全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是葡萄糖通过糖井键连接而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淀粉有两类:一类是由a-1, 4糖苷键将葡萄糖连接而成的直链淀粉;另一类是在直链淀粉基础上,又产生由a-1, 6-糖苷键连接起来产生了分枝的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不分枝,通常卷曲成螺旋状,一般含有50个~250个葡萄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 000-50 000。枝链淀粉分子内约含250个~500个葡萄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1 000 0000。
扩展资料
淀粉酶分类:
amylase,Amy,AMS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元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根据酶水解产物异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
1、α-淀粉酶广泛分布
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萮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几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为必需因子并作为稳定因子和激活因子,也有部分淀粉酶为非Ca2+依赖型。
2、β-淀粉酶广泛分布
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主要见于高等植物中(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但也有报告在细菌、牛乳、霉菌中存在。
对于象直链淀粉那样没有分支的底物能完全分解得到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作用于支链淀粉或葡聚糖的时候,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因此生成分子量比较大的极限糊精。
3、γ-淀粉酶
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γ-淀粉酶(γ-amylase)是外切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端依次切割α(1→4)链糖苷键和α(1→6)链糖苷键。
逐个切下葡萄糖残基,与β-淀粉酶类似,水解产生的游离半缩醛羟基发生转位作用,释放β-葡萄糖。无论作用于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4、异淀粉酶
淀粉-1,6-葡萄糖苷酶,动物、植物、微生物都产生异淀粉酶。来源不同,名称也不同,如:脱支酶、Q酶、R酶、普鲁蓝酶、茁霉多糖酶等。
水解支链淀粉或糖原的α-1,6-糖苷键,生成长短不一的直链淀粉(糊精)。主要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菌种有酵母、细菌、放线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淀粉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