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修辞手法。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与设问区分很容易:从形式上看,反问有问无答,反问的“问”中已经包含了答案;设问则是自问自答。
设问的特点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通过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扩展资料:
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比喻法比喻可使新闻主体更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8月26 日,在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翔以13秒18的成绩列小组第二,顺利晋级决赛。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进入奥运会男子短距离竞赛项目的决赛。
《青岛晚报》次日在头版左上角刊登了大幅图片并配以醒目的标题:刘翔跨进“伟大决战”。这一标题利用暗喻手法,将刘翔这一突破比作“伟大决战”,突出其在中国田径史上的历史意义。
排比法标排列的形式美也能体现出版面创意。在版面策划中通过一系列稿件的组合,形成排比、对偶、对称等多重修辞并用的形式,往往能使标题与版面珠联璧合,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如,《青岛日报》8月 28日4版,同时刊登文章:“刘翔神了”、“女排赢了”、“晶晶笑了”、“慧娜拼了”四篇文章,形成排比。
并分别配以“夺金牌、破纪录”、“有望在 20年后重新捧起奥运冠军奖杯”、“不苟言笑的她赛后自称其实我很激动”、 “‘神鹿’复活 震惊雅典”的肩题或副题及相关图片,将当日比赛过程中我国运动员夺金情况传达给了读者,而且在版面组合上形成一定的气势,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