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粉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果聚糖,近年来,菊粉的开发利用受到国际食品界的高度重视,并成功应用在焙烤食品、糖果、乳制品、饮料以及调味料等食品领域。菊粉不仅可以作为脂肪替代品应用于低能量食品生产,而且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是一种优秀的功能性食品基料。目前,虽然很多观察性实验结果表明,菊粉具有突出的降血脂效果,但其降血脂机制尚未有统一定论,我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对菊粉降血脂的可能机理进行介绍。1. 抑制脂肪生成 菊粉可以抑制参与脂质合成的相关酶类在肝脏中的表达,减少脂肪酸的合成。例如菊粉果聚糖可改变参与肝脏甘油三酯合成的酶的基因表达从而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 菊粉还可通过增加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增加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这是因为,短链脂肪酸如丙酸盐可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的活性,该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其活性降低,可以限制血清胆固醇的生成。 2. 促进脂肪代谢和分解 尽管菊粉不能促进肝脏对脂肪的水解,却可以通过肝外组织对脂肪的分解从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例如,菊粉可以通过增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增加肠壁酶(如鸟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改变肠道多胺类的产生,可增加甘油-3-磷酸脂酰基转移酶和磷酸水解酶的活性,促进脂肪酸酯化及代谢。再如,菊粉可增加肌肉组织中脂蛋白酶活性,而这种酶恰好可以分解甘油三酯,该酶活性升高,自然会加速血液中甘油三脂的分解。 3. 减少脂肪吸收 人体胆固醇最主要的排出方式是胆汁酸,随着胆汁酸排出的增加,有助于降低血清及肝脏中胆固醇的含量。菊粉可增加胆汁酸的排出,这是因为:菊粉可经肠内细菌发酵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使胆汁酸变得不可溶解,并随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重吸收。 4. 控制饮食摄入 菊粉可促进细胞质基因胃肠肽的产生,这种肽主要作用于肠道局部,可抑制胃排空,使饱腹感持续时间增加,从而抑制食欲,起到摄食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