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自古以皮入药而著称。早在2000年前,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皮的药效,称“杜仲味辛平”,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本草纲目》和我国另一部著名药书《本草备要》对杜仲药理、药效都作了详细阐述: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能使筋骨相著。治腰膝酸痛,胎动不安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杜仲除了传统的医疗保健作用外,对增强记忆功能、镇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都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独特的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对维护人体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对杜仲叶的医疗保健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杜仲叶和杜仲皮具有同等或相似的药用效果。而杜仲叶在抗疲劳、抗衰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方面具有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