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以下内容全是自己一字一字打上去的 《环球》不错,看的不多。更多的设计世界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军事都涵盖。评论文章很少。后面的专栏可以看做评论文章。有些写得不错。 《南方人物周刊》,南方报业集团下的杂志。非常不错,虽然冠以“人物”二字,但很多文章会涉及到评论。有自己的价值立场。虽然评论文章很少很少,但自我感觉很不错。 《凤凰周刊》太贵了。呜呜呜。我迄今就买过一本。这是一本香港 凤凰卫视集团的杂志,特批在大陆发行。杂志呈现的内容、视角与一般的杂志有区别。经常打擦边球。有时候读起来很过瘾。 《新周刊》主编封新城,我也订阅了他们的微博。此杂志不关注时事政治话题。也几乎没有大块的评论文章。这个杂志立足于社会流行大趋势的潮头。时代弄潮儿,很多社会话题都是它炒起来的。我很喜欢他们特定的语言方式。山鸡哥、陈旧等文笔非常犀利。同样的话,经过他们的描述,就变得非常耐读,读得过瘾。 《南方周末》每周四出版,有多半年,我一期不落全买了。评论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犀利的风格。 文章都是大块头的。分为经济、文化、时局、绿色、评论等版面。评论版每期四个版,第一版有郭光东、史哲、笑蜀、鄢烈山等人的评论文章还有群众来信的评论。第二版是知识分子的评论,有的事固定的 长期合作的,比如长平、梁文道、刘瑜等;有的是临时约稿的。第三版是大参考(个人认为非常值得一读),第四版是选取的外媒评论和中国部分媒体的评论文章。 《看天下》我很少看,但是我感觉不错。涉及到时事政治层面的东西不太多。评论有自己的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内容很充实,每期的cover report做得很好。有自己杂志的理念,有水准。后面的专栏有些评论文章,有的很不错。 《世界知识》很少关注,不过看过。涉及到中国的东西比较少。评论文章较少 具体说喜欢哪个,其实都喜欢。另外再推荐几个杂志《南风窗》《新世纪周刊》《新民周刊》《财经》《瞭望》 这些都是我关注的。就说那么多。希望你能满意。
从前对易立竞并没有多少了解,或许是因为对于娱乐界的东西总有种不屑的缘故。曾经甚至不解,为什么一个记者能够凭着做娱乐新闻在南方系获得如此的地位和赞誉。直到上周曾sir发通知说他把易立竞请来给我们上一节课。我按着曾sir开的推荐阅读篇目去读易立竞的文章,在听过她的讲座后继续读她的书,从昨天读到今天,虽然手边还放着一摞没看完的课本,但易立竞的书却让我不忍放下。易立竞人如其文,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我想象中的女记者就应当是这样的吧,干练、亲切、随和,思路清晰而反应灵敏。无论是她的气质还是她的文字都被很自然地约束在一个作为记者的尺度里,既不华丽也不张扬,或许用“约束”这个词有点过,因为这一切都显得再自然不过。言语客观、平和、审慎,但却无处不渗透着温度;态度从容,坚持自己的节奏和气场,尽管生活处在毫无规律的奔波之中;像局外人一样与事件保持着距离,但却可以很敏锐地抓住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是旁观者,却能近在咫尺。她的每一篇访谈录都很长,多数都在二三十页纸的篇幅。为什么一个大腕儿会有这么多时间接受一个人的专访?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因为这个采访者是易立竞。这绝对不夸张。读这些访谈录我甚至会惊叹一个记者竟能和被访者像故友一样地谈话,后来才听易立竞说到她每次采访前下的“笨功夫”。“没有什么方法,也就是用‘度娘’(百度)啊,每次我都会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所以才会有采访中那些深度的追问。被访者谈起一件事,她会立即联系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追问他的态度和想法。 当然仅有全面的了解绝对不够。易立竞虽然给人的感觉并不强势,但她能以一种温存的方式驾驭现场,这种倾听和交谈的能力非同寻常。听她讲课时就可以完完全全被她吸引,被她带入她的故事的情境中。三课时145分钟,我甚至觉得自己一刻也没有走神地在听她讲,中间一个来旁听的记者试图打断提问,结果竟然引起公愤,大家纷纷在下面喊着“让易老师把故事讲下去”,这种情形在清华大学的课堂里不说独一无二也绝对不多见。其实她只是一直在说故事,她没有煽情、没有评论,只是那般平静、沉稳、从容地娓娓道来,但我敢说换一个人讲同样的故事不一定能这样引人入胜。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被了解,渴望被倾听。那些大腕儿明星其实也是普通人,何况他们处在绯闻的中心,更希望能澄清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的喜悦、辛酸或委屈能被人理解。易立竞的专访常常是预约两小时,结果一聊就是六七个小时,我想原因正在于她的采访能刺激被访者的表达欲。或者换一个新闻的专业术语,她极好地抓住了争议线,并且对其把握地极其到位。 她始终坚守着自己作为采访中控场者的角色,为被访者营造一个平和舒适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尽量无所顾忌的表达。她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他们对话,她其实不是在满足读者的好奇,而是在为自己追问。仿佛在采访前她勾勒了一幅被访者的图像,而采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修补、完善这幅画的细节,补充它的血肉。最终她要完成的不是一个镁光灯下光鲜亮丽的表演者,而是一个卸去道具和台妆的丰富而立体的灵魂。她了解他们,同时愿意理解、懂得他们。她聆听他们的倾诉,她让他们忘记外界的喧嚣,向她敞开心扉,她满怀真诚接受他们的吐露,她帮助他们剖析内心,帮助他们还原自己的真实。易立竞说,在采访时,她和她的被访者都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这是一次采访。 李亚鹏曾经一脚踹向一个将摄像机对准自己唇腭裂的女儿的记者,可是面对易立竞,他坦白了自己在女儿出世前后的难过、痛苦和挣扎,诉说了自己对女儿和妻子的爱和承担。 在易立竞的访谈录中,八卦的成分极少,那些真真假假是是非非对她来说无关紧要,她关注的是人物的内心,是杂乱、阴暗、充斥着潜规则的名利场中的人性。 即使是娱乐新闻也可以有触动人心的力量和重量,易立竞每一次采访前前后后的充分准备、辛苦跟随、细致挖掘、静心整理让我明白了这份力量和重量的来源。若不是听她亲口讲述,我永远也想象不出她为这些文字付出了多少心血。 对于她想采访的人,她会锲而不舍地去追,对于她想问的每一个问题,她都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只为等待一个满意的答案。 作为半个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明白记者这个职业尽管有说不尽的劳累和危险,但在主流话语中却受到很多非议甚至轻视。或许这个职业在有些人看来不那么光荣,但一个记者对自己每一次采访的负责态度,每一次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努力却让我感动,一个记者历经挫折坎坷去收获一段故事的体验却让我向往。或许这个行业中有很多不堪入目的东西,但其中也有让我们肃然起敬的职业精神。 易立竞说,有一次写完一篇文章,“有一种‘醉字‘的感觉,有点像醉酒,但比醉酒难受得多。可是,如果隔上一段时间不写字,会很想念文字。”其实这种“醉字”的感觉我也体会过,想来文字工作者都会有过类似的感受,但我明白,那份无论如何不变的对文字的想念,才是之于我们最重要的,这是我们为之痛并快乐着的最根本原因。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与万人谈是一样的。从他人的人生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精神的养料。 那么,易立竞其人、其书给予我的启示和鼓励,就是这样一份丰厚的精神养料吧。 南方人物周刊 杨潇/文有一阵子我特别不愿意做采访提纲,看到空白的Word文档就头疼,受够了对提问小心翼翼的琢磨:是否够机智,够有趣,甚至够深刻,不能太平稳让人失去回答兴致,也最好别太尖锐而让对方拂袖而去——我去请教易立竞,从2005年起,她的采访在媒体圈就开始有了名气,那年她奉命去采访崔永元,由头是一件小破事儿:你为什么批评超女啊?她和崔不吃饭不喝水聊了七个小时,于是有了一期堪称经典的封面文章《病人崔永元》。据说,只要给了她面对面坐下来的机会,她就有办法让你不断拉长预想的采访时间:从一小时到两小时、三小时,对于明星来说,三个小时是多么宝贵啊,可是有一次,她和一位当红的女演员就奔五个小时去了,聊到后来两人脱了鞋子、一人靠在沙发一头舒展筋骨还不尽兴,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从未见过的热炕头,什么样的采访才能这么带劲呢?——那次她刚专访完刘德华,“你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我问。她想了一下,回答说:“昨晚睡得好吗?” 这显然不是一个标准答案,甚至不构成一个答案,可是只需旁观一次易立竞的采访就会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夸大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却忽略了采访气场的营造。那天干冷,咖啡厅暖气不足,她一进来就占据朝门的座位,把对着墙壁的椅子留给受访者,“封住她的视线!避免她分心。”她“狠狠”地说。然而采访一开始,她就焕发出了神采,你能感到她的热情和好奇扑面而来,周围的空气也开始湿润起来。 我们并不常有机会遇到滔滔不绝的受访者,那么采访者的激发就格外重要。你首先要表现出你的关切,对方才愿意开始接纳你,在该说的话之外,乐意多说一点,说细一点;然后你要能够表现出你的理解,用易立竞自己的话说,“你能不能够走到那一步”,这决定了对方的进一步反应。多数时候,这不是知识的交换,而是见识的互相吸引。她有一颗易感的心灵,又经历过诸多生活上的磨难,对人性感悟极深,便能体会到比她阅历更深的人所经受的苦痛与拯救。 人性往往和文化、国情这些大词一样解释力过于强大,似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有时候我会想要提醒易立竞这一点,但好在人性毕竟没有像后两者一样被滥用以致有了污迹——也许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未好好打量、真正理解过人性,在这里,易立竞以她天生的敏感、她在心理学上的积累、她对宗教与不可知世界的体察,走得比我们都要远。 然而她又是给人安全感的。这些湿润的空气有着良好的内循环。在另一个场合,我和她讨论,一个受访者气急败坏之下说的话是否可以刊出。有人认为此刻正反应了人的真实想法,她却觉得这不公平,“你要等他理智下来。”如果认真读过她的文章,你会留意到提出质疑前她的铺垫——她对人抱有根本性的善意,相信人人都有权利给自己画一幅肖像——这往往给她的采访带来额外的回报:她的问题并没有失掉尖锐(甚至更尖锐),但效果却更好。 易立竞有一次说,采访做到最高境界,是让采访者和受访者都重新认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她的每次采访,是在提问别人,也是在求索自己。没错,生活之湍总得自己淌过,但不妨先看看她为我们展示的对岸的风景。 原《南方周末》记者 、作家 夏榆/文一刘晓庆是易立竞想访问的众多人物中的一个。除了偶尔出现在影视剧里,刘晓庆极少进入公共视野,很多人淡忘了这个曾经备受瞩目的争议人物。找到她,启开她的记忆,也是重温一个逝去的时代。预约刘晓庆一年多,在西安跟访四天,易立竞历经周折完成的人物专访刊登在2011年11月的一期《南方人物周刊》上,《刘晓庆:我的人生波澜壮阔》为读者启开一道记忆之门。那些泛着黄色的老照片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叙事以及热情直接的对话构成的话语现场让人们再度看到刘晓庆,看到她充满时代印迹的个人史,也重睹一个逝去的时代的繁华与沉寂。在经历多年的新闻实践之后,易立竞跨界式的人物访问被广泛关注。她于2004年加盟创刊的《南方人物周刊》,履职八年,每年平均采访18个人,它们先后集结在《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现在则集结在《打开》和《打量》里。这些人物带有他们个人的印记,也带有他们所在的不同时代的烙印。这些人物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无法忽视他们作为公众人物的公共性存在。二1999年11月,烟台海难。这是出现在这个世纪之初的海难。不久之后,易立竞去烟台,寻访海难中的幸存者,她的寻访之旅后来出现在她的新闻报道里。这篇报道发表在当年她供职的一份文化类周报上,这是我个人记忆最早的关于海难的报道。易立竞对灾难的叙事和拍摄的图片重现了那个悲怆而恐惧的时刻。其时是她作为新闻记者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刻,作为前同事,作为多年的朋友,我成为她职业生涯和职业表现的见证者。在那家报纸,她是活跃的,时政、经济、文化、娱乐,诸种领域多有涉猎。易立竞生长在位于中俄边陲的小县城,她更多的体验是山河之美,那里森林茂密,湖泊清澈。90年代初,她来到京城,过着和以往相异的生活。这是双重的生活,现实的生活和新闻世界的生活。她穿行在京城的街道,除了捕捉每天发生的即时新闻,还孤身去过河南艾滋村采访,在那个连空气都充满可疑病菌的村庄里,她和那些身染恶疾的人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哀苦,倾听他们在哀苦中的期冀和幻想,她带回了那些夹杂着方言、难以辨识的访问录音,把它们书写成文。易立竞游走在她所看到的新闻现场,倾听、观察、记录和表达。十二年过去,作为新闻人,她经历多样的历练,职业生涯日益成熟。三2005年,发表于《南方人物周刊》的《病人崔永元》是易立竞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次访问。在后来,这个长篇报道被传媒界当成人物报道的范本。一开始做《实话实说》时,崔永元特别有信心,想着自己七八十岁满头银发了还坐在这个演播厅里。1999年左右,电视环境开始变化,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出现,《实话实说》开始走下坡路。“一开始,我认为能抑制这种下滑的趋势,让它继续往上走,后来发现抑制不了,就彻底绝望了。”不想看着自己参与创办的节目这样下去,2002年,崔永元离开了《实话实说》。那时,他的抑郁症已经非常严重,离开《实话实说》后,他住进了医院,病情严重到需要二十四小时陪护,甚至想过自杀。易立竞细致地讲述着她对受访者的观察,同时展开他们之间的对话。被抑郁症折磨的电视主持人崔永元,在长达七小时的专访中词锋凌厉,锋芒毕现。话题所及多涉当时的敏感问题。 “我不能容忍在《实话实说》里说假话”,“我一直想做一个拍案而起的人”,等等。在谈及电视节目的庸俗化时,崔永元开足火力。 这样的访谈呈现了话语的开阔,也呈现出受访者阅历、见识以及思想的复杂性。《病人崔永元》获得2005年《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如同致敬理由所说:这是一组近乎没有缺憾的文化人物报道,如此深刻地进入一个人的内心,如此尖锐地展现一个人的思想,在国内新闻报道中并不多见。记者与崔永元长谈近七个小时,真实地把握了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并近于精确地加以还原。值得注意的是,报道既有“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等极具传播效应的精彩噱头,又有关于知识分子良心与责任的深入讨论。看此文时的感觉是:“一气读完”,又“掩卷回味”。 正因为如此,崔永元的困惑,恰恰折射我们这个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不正常,报道的意义也因此得以升华。历练多年的职业生涯之后,易立竞确立文化及娱乐人物报道作为她的方向。演艺圈是她浸润最多的领域。这是怎样的领域?在一次访问中,演员海清回答她的提问“你觉得演艺圈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时有如下描述:“一群被放大镜照着的蚂蚁,原本非常渺小,只是被放大镜放大了。”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置身于名利场,被聚光灯照耀,以表演行世,也以表演哗众和取宠,这是人们对演艺圈普遍的印象。某种程度上,易立竞改写了演艺圈的话语形态,她使众多的蚂蚁成为人,使那些具有表演天赋的蚂蚁变成了拥有丰富人性的生命。她通过极具个性的访问,呈现了那些被形容为蚂蚁者的人生状态。打开易立竞的作品,任何一章都能看到鲜活的人物——他们卸去妆饰,除掉面具,以真性情言说。每一个人的话题的延展和深入都是对一个人现实、内心和人生情态的接近和探测。李雪健深入人心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比如宋大成、焦裕禄等,但他其实是演反面人物起家的——林彪,这是他演艺生涯中的第一个主角。话剧《九·一三事件》是为配合当时“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公审而排的,最早希望找一个更成熟的男演员演林彪。“四人帮”刚垮台,文化复兴,演员都很忙,团里就让李雪健帮忙走位,演B角,导演这边也忙着找合适的人选。“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走。特努力,到了着魔的状态。”李雪健回忆。导演带着他到毛家湾、人民大会堂去采访,体验生活。“不够瘦,饿。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穿着戏服在院子里学林彪走路,听他的声音,贴了一屋子他的照片,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和他生活在一起。”这么折腾了小半年,导演一看,不用再找别人,就他了。故事就是这样讲述的,在易立竞持久的坚持之下约到访问,跟随着她对受访者温和而坚定的提问,那些或灿烂或寂寥或顺畅或曲折的人生叙事在逐渐敞开。她的访问如果以类型化来概述的话,我以为就是它的浩大、纵深和曲折。这种访问突破了出现在中国媒体之上的人物报道的简单和平面化。在这样的采访和写作出现以前,我们可以说中国的演艺人难有广阔的人生叙事,或者说我们看不到他们有人生的波澜。能看到的就是他们类型化的表演,一种以脚本做支撑的演出,被企宣和包装术粉饰过的生活。我们看到过很多演艺人员在脱离了演出情境和脚本之后,作为个人的苍白而单薄。在易立竞的访问中,这样的情况被改变了。可以举出的样本是《刘晓庆:我的人生波澜壮阔》、《李雪健:因为没死,就想活得更有意思》,以及此前已被关注的《李亚鹏: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等等。2008年《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李亚鹏: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致敬理由为:该报道在耐心的访问中,促使一个“希望可以在绅士和流氓之间游走”的明星人物把最真实的想法端出来,呈现中闪烁着真实的人性力量,足以唤起常人的感动。该报道远离娱乐报道中的诸般病态表现,给予明星人物以正常国民待遇,保持了文化报道健康的职业尊严。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媒体时代,充斥过度庸俗化的娱乐新闻消费品,对明星人物的报道,即使鄙薄也透溢着艳羡,即使吹捧也流露着轻薄。能够坚持用常态常情制作娱乐报道的媒体就格外值得尊敬。熟悉新闻职业的人洞悉访问的困难,对媒体职业人来说这是最深重的焦虑。约访的困难、对话的困难、书写的困难,这些困难随着受访者的声誉和地位的提升愈益困难。就是说访问所谓名流和明星比访问普通人难上加难。然而,这些困难在易立竞那里总能一一破解,但是在破解之前是不计成本的心力投入。在我看来这是一份恐怖的工作纪录:在以往的访问中,李亚鹏预约两年,采访四天;刘晓庆预约一年多,采访四天;陈凯歌预约八个月,采访四个小时;徐克预约半年,采访四个小时。李雪健采访八个小时,崔永元采访七个小时,朱军采访六个小时。姚晨的采访时间则持续五个月——从一起去梅拉难民营开始,采访了不下八次,第一次六个小时,此后每次都在两小时以上。除了约访的困难还有对话的困难。在给定的有限时间里,要把一个话题做起来,做下去,要有相互的交集和呼应,要有纵深和扩展,所有这些令媒体人焦虑的问题,在易立竞那里都会有办法应对。我以为这是很要紧的职业能力之一。《赵本山:上春晚我不快乐》是刊登于《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文章。在这篇文章刊登出来以前,似乎还很少看到过关于赵本山的深度报道。其时的赵本山极少接受媒体专访,这个被称为小品王的演艺明星对媒体保持着有距离的戒心。作为自1980年代定时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演出者,赵本山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对他的访问和解析也是对春晚文化的解析,对大众文化的解析。对于约访而言,耐心是最大的武器。访问赵本山的困难在于他很少接受访问。因为做过赵本山的小品搭档范伟的访问,经过范伟的介绍,易立竞获得了跟访赵本山的机会。见到赵本山的时候他正在拍摄《马大帅III》,时令是在冬季,她跟随剧组辗转铁岭、开源、锦州,前后有半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除了第一天见面打过招呼外,中间的时间并没有交谈,他在观察,看你是否值得信任”。易立竞回顾这段采访经历时说。采访赵本山时,易立竞已经完成了《病人崔永元》的报道,在要离开剧组时,她把杂志拿给了赵本山。他坐在监视器前,把14页、两万字的文章逐页看完后说,“就是较劲,要都这样还咋活呀。我得好好劝劝他,想办法让他高兴高兴,抑郁啥呀”。同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出现了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合作的小品《小崔说事》,宋丹丹出场时对崔永元说的第一句话是:“小崔,六年不见,听说你抑郁了?”四我以为易立竞的访问也是在构建她个人化的新闻职业伦理。即:探寻世间之真相,发掘时代之印迹;展现人生之壮阔,呈示人性之丰富。记者通常被看作是刁钻的,刻薄的。记者争勇斗狠,这是新闻圈的常态。就职业状态而言,易立竞是少有的温良者。她的访问很少挑衅,也很少刻薄。她倾听和追问。她的话题形态如同宽阔的河流。艺人与传媒的关系,徐帆感受深切。她在接受易立竞的访问时有如下对话。“你面对采访很谨慎,媒体伤害过你吗?”“伤害过。香港也有狗仔,他有度。但是在大陆,这种东西有的时候没度。大陆媒体有的时候语言挺恶毒的,还随意剪接别人的语言,设计台词,想当然的东西多。”觉得不被尊重,演艺明星跟媒体的冲突成为寻常事。对不起的是公众。由此两个职业领域的声誉被败坏。演艺界和传媒圈。在媒体界,易立竞是个异数。她的不同在于耐心和仁厚。多年在演艺界的浸润,多年演艺明星的访问,使她掌握了太多的秘密。那些因为话语场的磁力而敞开内心的受访者将自己最隐秘的人生体验和盘托出。但是只要约定哪些内容不宜公开,她就会守口如瓶。诚性和遵守信托,是她的个人准则。易立竞把她的个人工作风格贯彻有年,她的采访现场更像一个舞台,从各样的人生境界走出来的人,出现在这样的访谈现场,在她的提问、追究中打开了自己人生经验的秘密宝藏。在这样的访谈中,访问与被访,都将赢得尊严。
文章来源 往事叉烧
1998年,羽泉签约滚石后,推出第一张唱片《最美》,销量突破百万张。有人说:“羽泉是滚石唱片本世纪最后的伟大发现!”2018年,在羽泉20周年巡回演唱会之前,羽凡因吸毒被捕入狱。海泉则几乎放下音乐,投身商界。他们走上不同的道路,其实早有端倪。2019年,海泉发布了个人单曲《光年》。他说:“我们生命中大多数谋过面的人,未曾道别,已是永别,谁也不知道彼此有生之年能否再见。儿时的玩伴,旧时的同窗,大多渐行渐远,各行各路,直到一天成为路人。”
羽泉
陈羽凡原名陈涛,小时候住在北京的部队大院。
对门的哥哥有一把吉他,经常弹唱齐秦、李宗盛和罗大佑的歌。陈羽凡喜欢听,每天往对门跑,求哥哥教他怎么弹琴。他缠着父母给自己买一把吉他。父母拗不过他,买了一把50块的吉他。
初中毕业,羽凡考上北京经济管理学校,念财会专业。父母希望他毕业后成为一个会计,但他只想搞音乐。
读书期间羽凡确诊肝病,住进医院。好了之后复发,又住院,反复了好几次。同学害怕被传染,都疏远他。
他打电话到女友家里,对方父亲接了电话,让他好好养身体,和女儿保持距离。听到“养身体”三个字,他说:“一张病例,扼杀了我爱的资格。”
之后,他一头扎进音乐里,成天看乐理书,练习自弹自唱。有一天写歌到半夜两点,母亲起夜,见他的门缝透出光,推开房门说:“你不想活了?这样有什么意义?”
另一次,他连续十个小时不吃不喝,洗手间也不上,闷在房间里搞音乐。母亲生气了,说:“要是你能做出来,所有人都能成。”羽凡说 :“你不要劝我了,我就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
因病退学后,羽凡到北京近郊的酒楼堂会走穴,列出自己能唱的歌单,由客人点歌。一首歌10块钱,他可以分到5块,另外5块归老板。
1996年,羽凡出了单曲《原谅我这一回》。那时《音乐生活报》有一版是全国300多家电台的联合排行榜,羽凡的歌最高排到12名。
他买下报纸,把自己歌曲的报道剪下来,粘在本子上。他心里确信,音乐这条路能走通。
相比陈羽凡,胡海泉家里条件要好一些。
受到军旅诗人父亲的熏陶,胡海泉从小写得一手好文章。父亲带他拜访诗人臧克家,偶遇了女排名将郎平,臧克家和郎平在海泉的文学习作本上题词,鼓励他好好学习。
看儿子文章写得好,父亲觉得还不够,想让他再学钢琴,买了一架2600元的幸福牌钢琴,找著名作曲家秦咏诚的儿子教海泉。
不像羽凡天生喜欢音乐,海泉一开始很抗拒学琴。
海泉家住在二楼,每次练琴,听到楼下小孩踢皮球的声音都心痒得不行。有次他偷懒没练琴,被父亲打了一顿。他说:“我就是在监工的皮鞭下卖苦力!”
后来为了准备考试,海泉不再去音乐班上课。没有练琴的压力,他反而找到了练琴的趣味,边弹边唱迈克尔杰克逊的歌。
有一天,中国音像制品中心的人来他们家,跟父亲谈合作,偶然听到海泉创作的歌曲,邀请他去北京当音乐编辑。海泉出发前,父亲给他写了一张北京联络图,上面都是可以帮他发展的人脉。
从沈阳老家到北京,海泉才知道北漂的苦。工作日在音像制品中心上班;周末早晨五点出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旁听;晚上骑着自行车,到各个酒吧问:“你们还需要歌手吗?”
他每个月工资500元,连房租都不够用。他和一个烧锅炉的河北民工合住在紧挨锅炉房的屋子里。空空的硬床板,连块草甸子也没有,还经常闻到一氧化碳的气味:“我有时好怕中了毒,醒不过来了。”
北漂两年后,父亲来看他,发现他根本没找那些人帮忙,问他为什么?胡海泉说: “我什么都没有做出来,找他们干什么呀?”
海泉决定不靠父亲,独自闯荡。他离开了中国音像制品中心,到一家叫作“幻影全音”的公司做音乐编辑兼制作人。
那时体操王子李小双转型做唱片,邀请年轻的词曲作者给他写歌。海泉负责选歌,联络到一个叫作陈羽凡的新人,羽凡给李小双写了《缘尽情未了》和《让我伴你走一生》。不过李小双没有转型成功,后来改去创办 体育 用品公司。
那时很多单人歌手出道,真正出名的很少。羽凡想要突破,找一个搭档与自己组合。他试了很多人,不是形象不合适,就是作品不合适。
有一天,他在电话簿里翻到海泉的号码,心想海泉是音乐制作人,应该认识不少歌手,便打电话约他见面。羽凡到海泉的住所,一进门,看到编曲MIDI设备,MC50罗兰的程序机,很是羡慕。
海泉在做《爱浪漫的》小样,说:“你等我几分钟,手头这个活儿做完了,咱们再聊。”羽凡瞅了一眼本子,上面写的词曲作者都是胡海泉,再一听《爱浪漫的》,他入迷了。
他先前只知道胡海泉是音乐编辑,不知道胡海泉也会做音乐。再一琢磨,两个人身高很搭,音乐感也很搭,还找什么别人啊?
羽凡说:“我俩搞一个组合吧,你有没有兴趣?”海泉很爽快,说:“好啊,可以试试。”那一夜他们聊了很久,关于音乐的看法,组合的规划,还计划了奋斗的储备基金。
事后,陈羽凡回忆这一天,他说: “我感觉好像跟一个女孩求婚,问她愿不愿意嫁给我,得到答复之后,有一种今生今世都有着落的感觉。”
成名
他们从各自的名字中取了一个字,给组合起名叫“羽泉”。
想要未来发展得好,必须签约一个靠谱的公司,他们瞅准了滚石。滚石听了他们的歌,觉得还行,但没有当即签下来,让他们再磨合磨合。
再次到滚石公司时,他们受到了认可。羽凡生日那天,两人签了约,在五月花酒吧切蛋糕庆祝。
签约初期他们还很穷,羽凡弹着那把50元的吉他,音都不准。
海泉从公司里借来一把价值6千元的吉他,准备带回住处编曲,没想到落在出租车上。他发现后没命地追,又在路口等了3小时,也不见司机回来还。晚上他一宿没睡。
之后做第一张专辑《最美》,为了拍专辑封面,他们到青岛石老人海滩选景。由于经费不够,他们和工作人员挤一个七人间。拍照时,羽凡看着海边别墅,对海泉说:“咱们好好努力,以后你买这栋,我买那栋。”
《最美》一出世,销量过百万张,他们被视为继动力火车之后最默契的双人男子团体。
歌比人红,羽泉在南方城市演出,打出租车去吃饭,司机在车里放《最美》专辑,却不认得他们,还跟他们聊天:“现在最火的组合,就是羽泉!”
接下来两年,他们推出《冷酷到底》和《热爱》,连续三张专辑过百万销量。
他们被邀请上春晚深圳直播分会场。演出结束后,两人到小梅沙海滩,看见很多年轻人放烟花庆祝新年,他们也放了一个窜天猴。
但当地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他们被带进派出所,做了笔录。一同进派出所的年轻人认出了羽泉,纷纷嚷着和他们合影。
在警察局门口,他们拍了一个大合照。那天四千块春晚演出费,三千块交了罚款。
真正意识到自己很火,是在天津塘沽一家唱片行做签唱会时,现场来了好几千人,秩序无法控制,门口十几厘米厚的大玻璃都被挤碎了。歌迷堵在前门,音像店没有后门,他们走不了。
经纪人让人从隔壁的服装店挖一个地洞,连通到唱片行。他们从地洞钻过去,撒腿就跑。羽凡跑得很快,回过头,问海泉怎么跑得这么慢?海泉说: “我要跑得优雅一点,歌迷会看到!”
过气
2003年,他们出了新专辑《没你不行》,没有延续之前百万销量的神话,传唱度也不行。
不仅是他们,其他歌手的唱片也卖不好,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唱片产业,人们改在上网听歌了。
一些口水歌从网上火到线下,理发店和超市都在放《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羽凡说:“我心里有些不平衡,我们那么努力做唱片,做那么有品质的音乐,但现在市场上需求的东西,不是我们想表达的东西,它们是一种快餐。”
海泉问羽凡:“除了做歌手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羽凡一点也不担心,说:“只要我能写歌,哪怕流落街头,我也可以活下去。”
海泉有不安全感,开始跨行业学习,那时互联网兴起,他就学互联网的知识,还拉着羽凡一起投资,结果亏了100万。
海泉很愧疚,但羽凡说: “这100万也是我俩一起干来的,以后再一起干呗。”
羽凡无心从商,去拍了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之所以接下片约,不仅因为他是大院子弟,很贴合这个角色,还因为自己可以在里面做配乐和弹唱。
羽凡在剧组认识了白百何。那时白百何还叫白雪,是中戏学生。白百何扮演乔乔,羽凡扮演许逊,两个角色是一对儿。
那时羽凡刚和前女友分手,他了钱,伤了感情,发誓不会和 娱乐 圈的女孩交往。白百何知道他喜欢某家牛肉面,经常给他送午饭,让他觉得很温暖,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杀青时,他们习惯了每天相处的日子,一下子分不开,两人抱着哭了几个小时。之后白百何回中戏,没课时,穿过大半个北京城找羽凡。
羽凡拍戏回来,赶上胡海泉过生日。羽凡觉得自己“背叛”组合半年,应该送海泉一个不一样的生日礼物。
那天海泉录制歌曲到很晚,以为要在录音室度过生日。晚饭时,羽凡不知道去了哪儿,有同事劝海泉休息一下,去五月花酒吧坐一会。
海泉一进酒吧,听到声声炮响,彩带掉落在身上,周围涌出同事和歌迷,一张巨幅海报上写着“生日快乐”。羽凡出现在舞台上,身边是个特大号蛋糕,他给海泉写了一首诗。
我愿是风
是无色 是无味 是透明
这样的选择 是为了隐藏我的伤感
而我的快乐 是你的脚步
无论你去向何方
或翻山 或越岭 或飞跃海洋
我愿跟随你的身后
做你的背影
经历前一张专辑销量滑铁卢,羽泉与滚石解约,签约了华谊音乐,推出新专辑。
两人关于专辑《朋友难当》封面、专辑名字的选择有不同意见。海泉坚持用《朋友难当》主打歌,羽凡觉得《翅膀》更有代表性。
闹到最后,由公司高层投票,最后还是选了《朋友难当》,羽凡不太高兴。
那年,羽凡和别人合出一首单曲《和不爱我的人说再见》。有传言羽泉要解散,他们辟谣:“我们还像十年前那样。”
不高兴的时候,羽凡喜欢和白百何在一起。
羽凡发给白百何的信息,她都不舍得删,上传到网络上保存起来。一起看电影、 旅游 的票据,她也不舍得扔,存在小铁盒里。羽凡确信白百何不是图他的钱,跟她约好了登记的日子,把999朵玫瑰花送到她家里。
白百何想把它们晒成干花,永远保存起来,但方法不对,后来花瓣都发霉长毛了。
婚后,两个人的名气发生了逆转。
白雪改艺名为白百何,出演《失恋33天》,她说:“我和小仙特别像,尤其是吵架时嘴不饶人,但说完就后悔。”
电影成了年度票房黑马,白百何的知名度超越羽凡,但她说:“在我们家,陈老师是可以载入音乐史册的,我再怎么火,也只是火一阵。”
《失恋33天》大火那年,羽泉推出第八张专辑,举行全国巡演。羽凡怕演唱会不够好,经常熬到深夜做准备。
那段时间他感到很累,特别想回到小时候,到海军大院的房子里,在童年那张小床上睡一觉。
他想起自己很久没有回去看望爹妈了,每次匆匆见面,都觉得他们苍老了许多。他说:“拍《冷酷到底》MV那天,我买了一只狗,取名大帅,送给我爹妈。它替我做儿子做了十几年。”
更让他难受的是,白百何也不顾家了。以前为了陪儿子,寒暑假白百何都不接戏,但现在红了,戏约多了起来。
先在《分手合约》中扮演癌症患者,后在《被偷走那五年》中扮演高位截瘫,《滚蛋吧!肿瘤君》漫画家的作者指定白百何出演同名改编电影。她还出演了《私人定制》、《捉妖记》和《火锅英雄》,尽管口碑不高,也坐稳了票房女王的位置。
另一边,羽凡和海泉参加节目《我是歌手》,拿了冠军。两人人气涨回来一些,但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说这是过气歌手大杂烩,也有人说他们贩卖个人 情感 拉票。
羽凡有点走下坡路,白百何走上坡路,两人经常吵架。羽凡说:“她嫌弃我丑。”白百何说:“有时候感觉我们不合适,我们都太敏感了。”
面对音乐事业滑坡,海泉和羽凡选了不同的路。
他和朋友开了EQ音乐公司,当董事长,培养新艺人做专辑。他有个理论,不赚钱时要假装已经赚钱,因为这样才有机会赚钱,赚钱时不能说自己赚钱,这样才有机会赚更多钱。他花大量时间做商业,有一段时间几乎不碰编曲,离音乐越来越远。
相比海泉,羽凡商业头脑不太好,他投资了五月花酒吧,因为经营不善倒闭。
他还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音乐上。调一个音色,海泉觉得十五分钟就可以了,羽凡要死磕三个小时,直到满意为止。海泉说: “羽凡达到了一种痴的状态,我不行。”
张韶涵在《吐槽大会》中调侃:“羽泉能坚持多久,要看羽凡能坚持多久。”
入狱
2017年,白百何被狗仔拍到,在泰国密会男模特张爱朋,两人举止亲密。
羽凡看到新闻后,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照片,比了闭嘴的手势。配上文字:“蛋疼的,都快回家过节吧!”
沉默了两天,他说自己和白百何在2015年协议离婚,为了不影响孩子才没有公开,并说自己将无限时退出 娱乐 圈。
但网友发现他们没有离婚证,也没有离婚协议。
羽凡在朋友圈放狠话,骂狗仔卓伟:“你丫阴险狡诈陷害他人,天理不容!我知道你丫所策划的一切,我保证要还!正式说一声,毁我者莫猖狂,毁我家者必让你亡!你不知道怎么做男人,我就好好教教你!”
卓伟表示:“他不应该骂我,应该骂张爱朋。”
尽管羽凡肝不好,那段时间还是经常喝酒。白百何事件曝光一个月后,羽凡深夜醉酒,看到一辆车跟着他,误以为是狗仔,怒砸那辆车。
他大喊:“家丑不外扬,你让我还说什么呀?换成你,一普通老百姓,换成你媳妇儿,我什么都没做,绿帽子戴成这样。我为人处世这么多年,没丫白百何,我没有脏身儿。真想让事过去,就帮我往下抚,往下了。我怕啦,我有儿子,我有儿子!”
2018年,羽泉准备举行20周年巡回演唱会,一则新闻曝出来:“某小区抓获2名涉毒违法人员陈某(男,43岁,歌手)和何某某(女,25岁,无业),现场起获冰毒克、大麻克。”
羽凡被抓后,海泉发微博:“为什么你要做这样错到极致的事情?为什么你不把痛苦予你最亲近的人分担?为什么要瞒我那么久?为什么你沉沦的时候不想想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你忘了这20年来这么多伙伴曾给予我们信赖和希望?为什么?为什么!”
网友调侃海泉”十万个为什么“发言,说翻译过来就是“我没吸毒,我不知情。”
羽凡入狱后,很多此前与羽泉有合约的商家,纷纷提出终止合作。海泉担起各种赔偿,有人拍到他去各处商演唱歌,一个人唱着《奔跑》,身边没有了羽凡。
奔跑 羽泉 - 拾伍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2019年,海泉参加节目《我是唱作人》,说自己来到这个舞台的初衷,不过是想唱几首新歌。
胡 胡海泉 - 胡(Banker)
管他一饼二万还是三六九条
自摸最重要
浓烈的酒该尝就尝
娇艳的花能赏则赏
没人能救头顶的太阳
转眼沦为斜阳
后来
羽凡出狱后,人们很少看到羽泉同框出现。
一次他们参加好友的婚礼,海泉和杨坤、李亚鹏等人在台上唱歌助兴,活跃气氛。羽凡没有登台同唱,一人戴着鸭舌帽,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2019年,羽凡44岁庆生照上,没有出现海泉的身影。这是海泉第一次缺席他的生日会。
羽凡成了劣迹艺人,复出之路异常艰辛。为了赚钱,他不得不接小型商演,主持婚庆节目,歌迷很少能看到他的新消息。
2020年初,海泉发布一条微博,送别音乐制作人万家铭:“兄弟,一路走好,我会在心里念你的。”
别人误以为他说的兄弟是羽凡,一时间,羽凡去世的悼念遍布全网:“ 世间再无羽泉。”
回忆2005年,羽泉推出第五张专辑《三十》。他们同岁,专辑名寓意着三十而立。
这张专辑被业界认为是他们出道以来最精良的一张唱片,却遭遇销量滑铁卢。
羽凡说:“我们做音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有洋房有好车,还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觉得快乐。”
海泉说:“做那些口水化的,很简单的歌,我怕伤害到自己,也怕伤害到喜欢羽泉的人。”
他们相约,以后还要一起做《四十》、《五十》、《六十》......结果,他们只做了《三十》。
尾声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羽凡扮演的许逊出狱。
他茫然地朝四周望去,看到白百何扮演的乔乔来接自己,两人紧紧相拥。
许逊骑着自行车,载着乔乔,说:“谢谢你这些年的等待。”
他又问:“伙伴们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给我写信,真不仗义。”
乔乔说:“人各有志,你总不能让别人陪着你,什么都不干吧。”
许逊说:“我现在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失足青年了。他们以后得躲着我了。”
现实中,羽凡出狱那天,门外没有白百何,也没有胡海泉。
部分参考资料:
[1]、《最美》,陈羽凡、胡海泉
[2]、《问泉》,胡海泉
[3]、《父亲心中的胡海泉》,胡世宗
[4]、《羽泉采访》鲁豫有约2005、2008、2011、2018
[5]、《羽泉:我们身价没涨》,新京报
[6]、《创业者 | 胡海泉 一个理想主义音乐人的跨界实验》,南方人物周刊
[7]、《陈羽凡夫妇访谈》,鲁豫有约
139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1 回答
245 浏览 9 回答
138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8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185 浏览 4 回答
232 浏览 3 回答
313 浏览 6 回答
237 浏览 3 回答
277 浏览 3 回答
80 浏览 5 回答
210 浏览 6 回答
234 浏览 3 回答
333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