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一:
这几天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了,一是为了应付我那考试,另外也是在有一次听一个朋友说:马克思主义的很多原理还是真理来的,只是要结合实际。记得大一的时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只是很记得那个女老师长比较漂亮,有气质,脾气很好。其他的那些都基本上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毕业了,但又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能算是太巧了...
昨天看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利益,所维护的也是阶级利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工作的情形,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真的很有觉悟啊,把这些都看透了。hehe~~
因为有阶级,所以会有利益,因为有利益,所以会有矛盾,因为有矛盾,所以会有各自的隔阂。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也许睿智的人才能够洞悉经济规律,在经济上有所创新吧。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二:
(本学期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即将结束,犹记开课之初杨老师在讲导言部分时推荐了许多专业书籍和经典文章。受自身浅薄学力所限和对专业大部头天然恐惧感的影响,我在图书馆借到了其中几本只是翻了翻绪论导言就无心继续读下去,最终也没能读完这些书籍中的任何一本。也许是只鳞片爪让人更易接受,反倒是杨老师推荐的几位名家的博客还勾起了我的兴趣,断断续续倒也读了几篇。在此先觍颜承认错误。
我阅览与经济相关的博客的有四个:吴晓波、叶檀、吴思和张五常。其中张教授的博客因其术语和理论较多以及一些领导人士教诲我们“读不得”而读的相对较少。总而言之,这四位对中国的现实和发展前景主要是持审慎悲观的态度。张教授暂不谈,吴晓波主要通过古今对比指出中国经济沿革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缺陷以及其导致的偶然和必然的结果;叶檀(在《南方人物周刊》上经常看到她的专栏)主要通过对最新经济金融实例得出她的结论,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以及极其严重的通胀现实表达了她深切的忧虑;吴思与其说谈的经济学,不如说是社会学或是历史探究,多是以社会历史事实论证他的观点(可惜我还没有读过他最有名的作品《血酬定律》)。然则悲观未必不如乐观,审慎总好过浮夸。自有人去华言太平盛世,理性分析的声音反而尤其可贵。在此主要谈谈对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两书的读后感。絮叨完毕,下面引出正文。)
不记得这两部书上哪一段大致有这么一段话:宏大的关于人类命运的世界战争被平淡的商业叙事所取代,青少年无法忍受这种平庸的生活。然而中国百多年来的商业叙事却因其与国运紧密相连,绝对不能说是平淡的,相反这些历史上充满了汗、泪和血。
《跌荡一百年》讲述的是从1870年到1978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又即将转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向近代化的历程,《激荡三十年》则描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两部书合起来基本上就是中国近现代企业乃至工商业的通俗简史。
在这两部书中,吴晓波主要通过分析民间、政府和外国资本三方来建立中国企业分析模型。这个三极模型在晚清时期表现为商办企业、官办(洋务)企业和以买办和洋行为代表的入侵外国资本的争衡,在民国时期特别是蒋政府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博弈,跨过建国前三十多年政治因素导致的单一经济形式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吴晓波看来,国家力量在中国这个从古至今从未变过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始终是打破坚冰的政策决定者和确认者,然而在之后却常常沦为利用政策和垄断优势攫取暴利但无比低效且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的利蠹;外国资本自晚清以来以其独有的资本和技术管理优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产业上游和利润制高点,又因其可帮助制衡官方戒惧的民间力量常常拥有政策特权;而民间资本在各个历史变革期都觉醒最早,人数最多,混沌草莽阶段也有获利,但因其在政策上和资本上的先天弱势地位常常成为国资和外资口中之食,成为“充满悲情”的牺牲品。
我也勉强算是好好学习的文科学生,历史还算是我的爱好和长项,但是细碎的历史事件始终只是零散的存储在我的大脑里,残章断简般存在完全没有形成体系。吴晓波的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一些内在的逻辑和轨迹。新旧力量之争,民资国资之争,中央地方之争,中资外资之争,形式改头换面,但是规律似乎从未改变过,简直像数学公式可以套用。抛开历史规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段历史显然就是资本主义势力全球扩张输出剩余资本攫取利益导致不发达地区经济变革的真实写照,还有国有企业的时而扩张时而收缩,民间资本的大部分行业崛起,这些无不印证了课本上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和三次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的论断。中国百年踯躅和现代崛起毕竟不是脱离了理论基础的历史特例,更不是“书写了新的历史奇迹”,其内在规律性是始终没有发上改变的。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历史规律镜鉴作用依然,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也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前行。
由此看来,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不失为好的了解近现代中国企业史和经济史的辅助读物。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三:
好书是不怕反复读的,怕就怕我们缺乏反复读的决心。一些名作,虽然被各种各样的文章反复推荐,却总是缺乏阅读的时间与机缘。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赋税原理》就是这么一本书。从在经济学史的地位来看,它显然比不上《国富论》、《原理》与《通论》的重要性,而且这本书与其他名著相比又太过单薄,很难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一直以来也就是对李嘉图的这本书翻翻而已。直到形势所迫,非逼得我要得认真阅读其中某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经典文献何以叫作经典。李嘉图是个有商海实战经验的人,他的文章处处都表现出一股从某某商业重大战役凯旋后的霸气。虽然历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仍是十分罕见。或许他从来没有接受正式的大学教育,使得他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他所用寥寥几语描述的问题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却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而如果我们对他同时期的重要学者的主张不甚了解,也会错过思考李嘉图的机会,自然也无法读出100%的李嘉图了。
话又说回来,可能正式因为李嘉图说什么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他的思想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生联系。李嘉图这种只逻辑推理不实证的习惯已经被称为“恶习”,而他在很多问题上只说表面一半的风格也着实让人大伤脑筋。那些伟大的思想往往就在几段之内就予以带过了,如伟大的“比较优势”,就用了不到一页的纸张,而对“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的讨论却包含了他的国际金融与资本循环思想。并且我们还得时常站在李嘉图局限上理解他的结论,(如那个悲观或不人道的“李嘉图定(铁)律”)我们不是李嘉图,却还得揣摩李嘉图当时是怎么想的,怪不得斯拉法会用一生去研究他呢!
《赋税原理》属于经济学史第二批阅读书目,这是毋庸置疑的。想要完整了解马克思和马歇尔,都需要对李嘉图的思想有所掌握。之前因为我的兴趣在1870年以后,对传统政治经济学有所忽略。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这个缺少的一环应该补上了。经济思想史是条漫长的道路,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研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知其然”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到的。
最后,说一下读书的好处。一段文字,把它大声朗读出来与埋头默读相比,效果是明显不同的。而许多人聚在一起再对讨论一下,哪怕不是那么在点,也是比较大有裨益的。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还有很多,完全是可以把朗读方法复制到对它们的研读之上的。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四:
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课给我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让我得以开始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
关于经济学,课本上的概念公式等非常多,记忆和理解起来也就相应得非常困难。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前段时间的那次讨论课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通过自已认真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并在上课时听同学们的发言,了解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对于我正确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您提过这样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在课下想了很多,课上也想来发言了,而且当时课堂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非常激烈。在综合了同学们的观点和自已课下的查阅资料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下面想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以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理解。
首先讨论一下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对于解释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劳动价值理论讨论的是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的问题。马克思曾经多次明确地指出,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对于“劳动”的定义却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认识这个“劳动”。根据查阅的资料,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本成了除劳动力之外的两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明显,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要素由以体力劳动占绝大部分变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共存,而且体力劳动的地位还是迅速提高。我们对当代社会劳动形式这一新特点,在分析、研究劳动创造价值时必须给予充分的考虑。
再回到老师提出的问题:知识能否创造价值和资本能否创造价值。我的答案是能。因为,首先,知识和资本本身就是从劳动中获取的,没有了劳动,知识和资本就无从谈起,所以从本质上说,知识和资本本身实际上就是劳动,只不是可以看作是经过转化的劳动,从这点上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第二,知识和资本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这就到了刚刚在上面的讨论了,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说,知识和资本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我查阅的资料中,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单纯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时就使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但以体力劳动为例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坚决不能这样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到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最终会被脑力劳动所取代,但由于他处的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深刻地讨论这一现象。不过,体力劳动会被脑力劳动取代并不代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不再适用,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至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机器劳动归根到底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说,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劳动价值理论不仅没有失效,反而还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会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的新特点。
所以说,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必须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原理,并用它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平台。很幸运能通过这门课接触到真正的经济学,也希望老师能再组织一次类似上次的讨论课,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亲情、法律、金钱的交织负累---我与前妻宋雅红绕不开的那些是非纠葛我是杜双华,近期因我前妻宋雅红女士及其利益关联者在媒体上的炒作,我很被动的成为一起离奇的“豪门被离婚”事件中的男主角并广受评议。不管是维护、诟病还是贬损、声讨,都是大家对我和这一事件的一种真诚态度,尽管这种聚焦于公众目光下的感觉很疲惫、无奈和辛苦,但我仍要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对于这起“被离婚”事件,一直以来我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保持着沉默。因为我认为,作为一个法制社会的公民,应该相信和尊重法律,一切是非曲直应悉由法院依法判理。而且,作为一个男人,把家庭隐私大白于天下,在媒体上与前妻斗嘴争强、让他人评头论足是大失尊严和有碍观瞻的。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孩子成长的保护心理,我一方面不想把他们带到这场闹剧当中,另一方面也竭力想在孩子心目中为宋雅红保留她作为母亲的尊严和形象,毕竟她是孩子的生身母亲,我不想让孩子知道这起事件中那些复杂的阴暗面。我盼望我的孩子们能够阳光的成长,不要在青春期的记忆中留下对母亲的阴影。但是,我的沉默反而换来了宋等人变本加利的中伤。我是一个成年人,怎么攻击都可承受。但令我始料不及的是,通过宋等人的媒体造势,这场风波已经波及到了我年过八十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孩子,宋公然将他们的照片资料公布于众。导致老人不堪承受周围的街谈巷议,孩子则每天都要面对来自老师、同学、朋友的询问关心,听他们对这件事说三道四,对自己的父母评点指责。这些都严重干扰了我亲人的精神和生活。宋雅红的这种作法已让我的顾忌失去意义,我的初衷已完全破灭。特别令我受触动的是,通过宋等人在媒体上的片面不实之词,事实真相已被完全掩盖扭曲,社会公论一边倒的认为是我勾联做假、是我绝情弃义、是我对不住宋雅红。前几日就连我的次子都非常愤愤的冲我讲:“爸你别跟她斗了,她要什么你就给她不行吗?你现在是很宽容,可还应该再宽容一点。”言下之意也是其错在我。这给我了强烈震动,我可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也可以不在意公众的质疑,但我不能不珍惜我和孩子的感情。因为作为我现在的这一个破裂婚姻家庭来说,夫妻感情已经荡然无存,孩子对我的孺慕依赖已经是我感情生活最重要的支撑,我无法容忍孩子对我产生误解、失去信任。所以,当此之时,不管是从维护亲情角度还是对舆论负责的角度,我都不能再继续沉默,我应该站出来说明我与宋雅红之间所发生的真相。这既是对法律事实一个说明,也是对我的家庭亲人一份交待。无论是在法律还是道义层面,我都会为我下面将要说的话承担一个公民、父亲和公众人物所应承担的责任。13年失败婚姻:事业家庭中的感情伤癍结婚与第一桶金我与宋雅红的这些是非恩怨从头梳理,得从1984年在首钢说起。那时我在首钢劳动服务公司跑业务,她高中毕业后在小车队开汽车。1988年1月我们登记结婚。这里面需要向公众说明的一点,就是准备结婚的时候,我还没有到法定年龄,因为结婚去作了更改,我实际出生时间是1966年11月26日,改后身份证登记为1965年11月26日。至于我为什么改年龄急于结婚,个中情由宋雅红是心知肚明的。她现在在媒体上口口质问离婚判决书中我的出生日期有误,纯系明知故闹。1988年8月,我们生下了长子杜秋龙。1990年,我下海从北京到三河做起了钢材加工业务,起步规模很小,就只有我和现在日钢的一位常务副总两个人,当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从手工到机械,从上门推销到订单销售,一步一步开展业务,三年间经过重重磨难积累过千万。这是我掘到的第一桶金。二次创业产生的分歧赚到了第一笔资金以后,我与宋雅红的分歧也随之产生。所以我现在看,跟宋雅红走到这一步,一切都是钱闹的,自打有钱我们就开始别扭,从小闹到大闹到现在全国看笑话。有了一点小钱后,宋雅红非常兴奋和满足,她的意见是有了这么多钱,在北京好好享福就可以,不要再折腾了,万一有风险赔了怎么办?但是我的事业心比较强烈,我觉得还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到了1993年,我不顾宋的反对,到老家河北衡水市京华焊管总厂担任副厂长,算是启动了二次创业。焊管厂建在衡水市的近郊,当时比较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工人都住在集体宿舍、一起吃大锅饭。特别是交通也非常不便,从北京去衡水仅单程就需要十多个小时,所以我也劝说宋雅红带着孩子到衡水市和我一同生活。但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宋雅红去衡水看过以后,表示那里条件太差根本没法安家。我做了几次工作都没能说服她。最后她提出来:“你在衡水创你的业,我在北京看孩子。”无奈之下我也就答应了。其实那个时候焊管厂正是攻坚过坎的时候,我是打心底里盼着她能与我在一起和孩子共同生活,也算是对我工作之余的一种安慰。可最终她也没有给我这份呼应和支持。由于她和孩子在北京,那个期间我只能北京衡水两地跑,一边顾着家庭,一边顾着事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两人渐起摩擦,开始有明显隔阂。1993年到1995年期间,管厂的效益一直不好,我把手中的积蓄除留出家用以外全部都借给厂里,并且还办理了大笔贷款。这更引起了宋的反对,多次说我去衡水的决定是错误的,要求我从衡水焊管厂撤出来,回北京安生过日子。当时厂里正是上升爬坡阶段,我经营压力非常大,而作为妻子她又不理解,我做丈夫的也是年轻气盛不够体谅,总认为她处处扯后腿。这样天长日久,互相的怨气与日俱增,夫妻感情渐趋淡薄。猜忌、争吵与冷对1996年的一天,宋雅红突然跑到厂里,称听说我与厂里的一位女副厂长过从甚密,在厂内大闹一场,这令我颜面扫地。宋到厂闹过之后,我们的感情就急转直下,但这个时候她已再次怀孕,我们的婚姻就这样不冷不热的维系着,这期间,她搬出我父母的家,住到了她自己购置的一处房子里,我也极少回去,事实上已经分居了。随后又发生的一件事直接将我们的感情降到了冰点。当时,因为厂里经营非常困难,我下血本高薪从大厂县聘请了我以前的经理协助我管理企业,为了突出他的待遇,我又花130万买了一辆奔驰(车号冀T33333),我坐普桑,奔驰配给这位经理。宋知道这件事后,借故到厂里办事,临走时让奔驰司机送她回家,结果途中她借口让司机下车买水,乘机将车开走,长时间没有露面,自此之后,我也再没有见过那台车。为了把她和车找回来,我当时甚至都报了案。次子出生与“抢子风波”1996年7月,我和宋雅红的次子出生了,在其怀孕期间,我早已经给取好了名字,如是男孩就叫“杜泽龙”,以与长子“杜秋龙”相对应。但是,宋把孩子生下以后没多久就藏匿起来,后来更以“杜则刚”的名字办理了户籍登记。这个时候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宋雅红手里,这是我的亲生骨肉,我当然时时想念。长子虽然一直跟着她,但我很担心她教养孩子的方式。有一次我母亲看到长子脸颊受伤,大腿内侧有掐青伤痕,孩子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的。那时我与长子已很少有机会见面,知道这些事以后也让我非常牵挂。次子生下刚半年多又让她给藏起来,在我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通过跟长子的偶尔见面讨好他,就像秋龙自己在电视上也说:“充当了一个小间谍的角色”,确实是从他那里知道小儿子下落的。原来,宋把次子放在安定门蒋宅口一个妇女家里,说是保姆,实际上是寄养,孩子打送过去以后,四个月里再没有接回过家里,宋只是偶尔去看望。知道了次子下落我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就安排北京办事处的人观察过那家人对孩子的照顾情况,但是实情让我非常心疼。孩子住的那间屋又闷又热,连个风扇都没有,喝的是凉水,尿布也不及时换洗,孩子身上都起了痱子。听说这些我就坐不住了,直接赶到蒋宅口把孩子带了回来。现在宋在媒体上口口声讨我“抢”了她的孩子,剥夺了一个母亲的权利,这是“抢”吗?我不是孩子的父亲吗?她凭什么把孩子藏起来不让我去看他们?她把两个孩子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孩子的探视权来要挟我,难道不是在剥夺我做父亲的权利吗?我把次子带走以后,宋雅红就出现了。我说生活要回到正轨,长子我带到衡水上学,衡水的教育质量也不错。次子由她在北京跟我父母一起看护。但她不同意。谈不下去了我提出来离婚,可宋仍然不表态,两人又是不欢而散。现在她在媒体上把这事完全颠倒着说,称当年她没有离婚是我威胁她说“只要你敢提离婚,我就让你一辈子见不着次子”。这种说话让人难以置信,相信稍有法律常识的人略加判断便知真伪,我凭什么敢说出这种话?又凭什么能把她给吓住呢?难道她不知道离了婚以后更有对监护、探视权益的法律保护吗?从那以后,但凡我只要打电话给她,一提离婚她就挂断,再之后我电话就打不通了,她也再没有露过面。后来在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带着大龙又搬了家,因为这期间我也不止一次到她原住地找过,但她踪迹全无。就这样,从97年8月以后我就与她失去了联系。她那之后的生活状况,直到2008年以后我才听说并得到确认,她那时把长子放在了寄宿学校,自己与一位有妇之夫张某洲若即若离生活在一起。但在当时,我确实没有了她的下落。这么大的北京,茫茫人海寻人殊为不易,何况她是故意躲起来呢?六年默契平静:真实离异后的善意谎言起诉离婚与判决生效到了2001年2月,我与宋雅红已分居接近四年,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我又找不到她,于是便在衡水市中院起诉离婚。之所以选择在衡水中院起诉,因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下落不明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当时我的经常居住地就在衡水,且我起诉的财产标的额超过50万元,根据当时级别管辖规定,我在衡水中院起诉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现在宋雅红指责我在衡水中院起诉与法不合,对此,我没有必要辩解。我的起诉书送交法院后,法院据此立案受理。案件审理期间,我得到的正式反馈是:因我无法提供宋的下落,法院到其原住地调查确认其不在该处居住已有一年以上,依法做了调查笔录,并依法公告送达了起诉书和开庭传票。现在宋质疑调查笔录的真假、公告送达流程的合法性,这一点,我不是办案人员没有资格去做解释,但我希望并相信法院能够查清当年办案过程中的事实,虽然已时过境迁,但相关人员依然健在,完全可以还原真相,给公众一个正面答复。况且,我有2001年2月1日法院开具的收取诉讼费的单据,在当年的《人民法院报》也可查到公告送达的记载。这是当时发生的客观事实,是任何人都伪造不了、也抹煞不掉的。2001年7月28日,我与宋雅红的离婚判决正式生效,我们13年的婚姻关系宣告解除。对法律文书中瑕疵的说明宋雅红现在在媒体上称,当年的离婚判决错误百出,以此大做文章,声称这是造假判决、无效判决。我承认文书中确有瑕疵,这一点我不想避讳。因我没有聘请律师,在起诉书的起草过程中,宋雅红的名字还有两个儿子的出生日期以及杜泽龙的名字出现了错误,而法院在找不到对方的情况下,便根据我递交的起诉书下达了相关文书以致造成笔误。这里,我也借这个机会向媒体就这些笔误作一解释说明。关于次子杜泽龙的姓名登记变更问题。次子跟我生活后,在生活中我们亲朋好友都习惯的喊他“二龙”,在学校和各种书面表达上则一致称为“杜泽龙”,我在起诉离婚时,也是按照这个名字书写的。后来直到2007年才把最初宋雅红单方在公安局登记的“杜则刚”正式更改过来。户籍登记名字与实际使用名字不符这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宋雅红等对此揪住不放,认为次子07年才改名为“杜泽龙”,而01年的判决书就已使用这一名字,以此推定判决书是07年以后做出的,这种判断显然是武断的。关于判决书中我的出生日期问题。我向法院提供的是我实际的出生时间,这个前文我已说过,现实中实际出生日期与户籍登记的日期不一致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我无须过多引证赘述。关于宋雅红名字错误问题。起诉书中宋雅红的名字写的是“宏”,这也是笔误之一,这是因为起诉书是由我口述、他人代笔的,成文后我未能检查甄别出来,所以出现了这个错误。还有长子与次子出生月日颠倒问题,也是因两个儿子所有的身份证件都被宋雅红带走,我记忆偏差无法查证所致。宋雅红因为原判文书存在的上述瑕疵,推定我与她的离婚案是假案、判决是无效判决,这种论调是很苍白的。即使有瑕疵也不应定论为假案、无效判决,何况这些瑕疵已由法院作了裁定补正。在这些问题的出现上,我确实应承担起诉书提供资料失误的责任,但这并不能影响案件的真实性。这些问题反而恰恰说明了这个案子的历史客观存在。如像宋雅红所称我与法院合伙“做假”,我何不做的天衣无缝?岂能出现这些低等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呢?约定的善意谎言离婚之后,我与现在的女友在交往中产生了感情,生活到了一起,并生育了一个女儿。我与宋雅红在分隔四年多之后,2002年4月,宋突然不期而至,闯到我姐姐家里吵闹,我也闻讯赶来。依旧是争执、吵闹,然后理智的坐在一起谈判。双方都认为,离婚已经是事实,这份感情已经彻底破灭无法挽回,宋雅红也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就此事作无谓纠缠,关键是如何处理孩子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在未成年以前不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离婚的事实,而且次子不知道宋是她的生母,这么小的年纪不能接受这样的重大变故,等年满十八岁再向他们说明真相。这是我们的一个共同约定。但是作为条件,宋雅红提出,她同意次子由我抚养,但长子必须跟她一起生活,并且她和孩子所有的家庭、学习开支都由我来承担,用她的话说,要给你儿子好的教育和生活,这个钱必须你来资助。我很痛快的答应了她。从那以后,她和儿子的所有开支都是由我来承担、资助,包括购房、置家俱等,她定期拿票据和白条到我父亲那里报销,我从来没有卡过一次。宋雅红在电视上信誓旦旦的说这么多年没有从我这里拿过一分钱,这完全是歪曲事实。这么多年来,我对宋的资助超过一千万元,历年来给她从银行大宗转帐的记录以及放在我父亲那里的一些原始报销单据现在仍然可以查找到。宋现在还宣称她苦寻儿子十多年,期间倍受思念煎熬,这种说法是不真实的。次子跟我以后,先是在衡水和我一起生活。这期间宋下落不明躲着我,更谈不上去找我和儿子,我那时天天在衡水焊管厂,她可以搬家,但我却不能迁厂,她不是不知道,可她从来没有露过面。到了2001年,因我实在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照顾次子,便将他送到了北京我姐姐家里,后来我又到山东创办日钢,更是没有时间,孩子便一直跟着我姐。我姐姐和我父母同住一个楼洞,住址宋雅红一清二楚,孩子2002年就读于北大附小,2008年升学到北大附中,初中现已毕业,这是完全公开的。“苦寻找不到”何曾有过?是宋雅红从未主动要求见孩子,我哪里有任何藏匿拒阻?宋雅红此说,无非是打“悲情牌”,博取公众的同情。因为与宋雅红有了不向孩子说明真相的约定,我又做了我女儿母亲的工作,为了两个儿子健康成长,我与她暂不结婚,等孩子成年后或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了,再与她登记领证公开举办婚礼。说到这里,我也特别感谢我的女友,她的胸怀让我非常感动,作为一个女人,没名没份的跟了我这么多年,还为我生下了一个女儿并抚育她成长,从我离婚至今从未在前妻与儿子的问题上让我为难,这是难能可贵的,我真的觉得这许久以来我欠她很多。在这种善意谎言的约定下,我与宋各自相安无事的过了六年,而两个儿子对我们已离婚的事实毫不知情。三载情法交织:利益驱动下的“斗法”纠缠我成了“富豪”2008年,我所拥有的日照钢铁公司因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过亿而首次受到媒体关注,我也第一次作为一个“富豪”进入媒体评论视野。宋雅红因而注意到了我企业的资产规模,这或许让她非常意外,生出了更多的想法和欲望。她开始向我表达她不平衡的情绪,多次强调我对她的经济帮助与我的实力不对称,并要求我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给予她更多资助,从承担家庭开支到开展业务合作。宋雅红跟我提出,希望我让她的朋友张某洲到日钢以赊购的方式做钢材销售,我了解了一下这位张先生的背景,获知其从未有过钢材贸易的从业经验,更谈不上运作钢材销售的经济实力,故此我拒绝了这一要求。还有一次,宋雅红又提出向日钢推销她所代理的某产品,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其有所帮助,但公司承办部门调查后了解到其产品与日钢用途方向不匹配、不合适,业务最终没有执行。这两件事本是出于纯商业的考虑,但宋却因此对我愤愤不平,再三拿长子向我施压,双方本早趋平和的关系又开始变得非常敏感起来。2008年10月,当年的胡润百富榜发布,我很意外的被评在了内陆第二富豪的位置,这一下在我的亲人、朋友和关联者圈子里更引发了强烈冲击。现在宋雅红在媒体上总是拿着2008年媒体发布的榜单来佐证我的资产状况,这一点我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当年除了这个榜单之外,有一篇《南方人物周刊》首发的《胡润百富榜第二神秘富豪杜双华调查》通讯文章在媒体广为转载刊发,里面明确的提到了“杜双华与前妻生有两子,离婚后各负责抚养一名。现在的妻子,为他生育了一个女儿”。(此文章现在仍然可在网上查到)难道说她只看到了财富排名没有看到同时刊发的文章内容吗?从常理上讲这是不可能的。如像宋雅红现在所云,此前对离婚毫不知情,那么在当时媒体广泛公开报道称我与前妻已离婚的消息后,宋为什么没有明确质疑反对?答案不言自明。这一年的7月,宋雅红不知出于何种心态,改变了当年的约定,以身体不好为由强烈要求向二子杜泽龙说明部分真相。我也很体谅其作为母亲的心情,就向次子说明了宋雅红是其生母的事实。但是长子当年学业正处于关键阶段,状态非常不好,我们两人都不想刺激他的精神,同时也不想让次子一下子接受太多的反差,所以依然向他们隐瞒了已经离婚的真相,只是说父母感情不好没有住在一起。这也是我与宋两人事先的约定。儿子成了摸底套词的工具现在事情演化到今天这一步,过往许多发生的在当时不为我所注意、理解的事实、细节,如今我似乎可以找到了动因和答案。或许从那个时候起,宋及其利益关联者就已经开始酝酿导演这出“再离婚”闹剧了。宋雅红见索要钱财、股权的目的没有达到,又提出让我来安排长子去境外留学,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但我当时绝没有想到,这其实宋为实施其“再离婚”闹剧精心安排的一个环节。在儿子出国前的那一阶段,我父子俩交流了很多,孩子的学业计划、身体健康、我的资产状况,公司的实力规模,经营团队和股权等等。我是完全没有任何提防心理,我也不可能提防自己的儿子,但我没有想到,儿子却是受领了其母的指令来摸我的实底、为其下一步策划积累“证据”资料的。否则的话,你宋雅红如何解释:为什么父子正常的对话,还要处心积虑的让儿子暗中录音?为什么直接问我与你是否离婚?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你明知我必会答“没有离”,因为这是我和你多年以来的约定,你现在拿这段录音来证实我到2009年时自己都还不认为已经离婚,手段何其不堪?!儿子出国后不到两个月,宋雅红提出要出境看望他,我派人帮她办理了出境手续、购买了机票并送她出国。但没成想,宋回国后第二天,长子也从学校不辞而别,回到其母身边。他突然中断学业与宋是否有关我不得而知,我也没有机会再向长子询问宋到底跟他说了什么,在那之后,我只见过儿子一次面,饭桌上气氛冰冷尴尬,我作为父亲的心被深深的刺痛。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长子,除了在电视上,看见他穿着我送给他的黄色T恤。陷入“再离婚”在这期间,宋雅红以购买别墅为名,向我索要了400万元现金,但对我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后来了解到的信息,宋拿到这笔钱直接就找到了国内著名的金某律师事务所,请其为她代理“再离婚”案件。该律师事务所在了解内情之后,明确告知这种官司没法接,建议宋还是与我协商了断。宋没有听从,继而又找到了近年来以善借媒体造势炒作案件而出名的陈某,陈接手此案后,也曾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告知我方协商解决,说直白了就是再谈一个价码,对此我也正告其我与宋雅红早已离婚,已没有义务再就该案进行任何财产上的补偿。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宋雅红的代理律师明知宋的要求于法不通,便转而借助媒体开始炒作。4月6日第一篇报道开始投放,之后从地方卫视到中央频道,从纸媒网文到故事传奇,花样是来回翻新,口径则千篇一律,用大量不实之词堆砌虚假事实,恶意攻击我的品格与行为,严重伤害了我在儿子、亲友、职工、客户中的形象,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折磨,甚至将这股邪风波及到我的父母和孩子,给他们造成了深深困扰,这也使我放下了顾虑和尊严,把我的家事原原本本的公诸于众。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里面谁对谁错,谁真谁假,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原告的代理律师们想帮着我们断好这个家务事,也不该对大家只讲对你方有利的说辞,更不该拿着虚拟、捏造的事实在媒体大肆渲染挑拨另一方的父子关系、伤害我们家庭亲情。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宋雅红欺瞒了你还是你蒙蔽了公众?对宋雅红等人的几点意见对于宋雅红,我现在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你是我的前妻,是我儿子的母亲,这一辈子前半生我们纠缠吵闹了20多年,当年迎娶你的时候绝没想到会有今天面对大众媒体打嘴仗这一幕。不管我的事业做的多大,我也承认在家庭的经营上我和你全是失败者,对于这种失败我们都是有责任的,昔日谁的错更多一些,我们也不必较真,作为一个男人,也许我该承担更多一些责任。前情皆成往事,姻缘早已解体,这些不提也罢,只说离婚之后。扪心自问,这些年来我为了孩子一再容忍配合,而你却为了钱财步步紧逼,现在又为谋夺更大财产闹到今天这个地步,这难道仅仅是你好强斗胜的性格使然吗?正如一些知情人所说:这里面更多的是利益的驱动、他人的挑唆在推波助澜,也许你和你背后的利益关联人已经让财富迷失了理性,而你更是失去了判断或已经不能收手。你是两个儿子的母亲,谁也剥夺不了你做母亲的权利,就像任谁也剥夺不了我做父亲的权利一样。我们都应该期盼并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未来。你也一直讲,你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你真的是对孩子负责吗?为了方便你自己的生活,次子出生后你扔到所谓保姆家,长子也从小到大放在寄宿学校;长子长大成人了你又操纵他给我录音,致使父子生隙;现在又一手导演着他在媒体上一次次出镜亮相,每每看到他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在母亲的带引下当众落泪神情黯然,我这个做父亲的回回为之痛心疾首,你都给孩子灌输过什么思想?孩子现在让你们摆布成何种状态了?这些会给孩子的人生造成什么影响你想过吗?!你屡屡在媒体上捏造怀孕期间有人上门吵闹使你差点流产的谎言,让孩子的心灵中埋下仇视和排斥的种子,使他们反感父亲和异母妹妹,这是一个母亲应做的教育方式吗?孩子小时你把他们视作负累,孩子大了你又期他们,把他们当成了谋夺钱财的工具。现在长子已对父祖决绝弃情,自己在外租房,也不愿和你再住在一起,自外于家庭。次子则深陷舆论困扰,无法安心学业,这就是你为孩子好的体现吗?你说你要股权不是为了自己,是给两个儿子要的,因为我有五个子女怕以后儿子吃亏。暂且不说这些财富的承继是多么遥远的事,单讲眼下事实,我可以在此向公众正式声明,我总共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一点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可以为我证明,你会不知道吗?你们炮制“五个子女”的谣言,其用意无非就是欺孩子取得信任支持、愚弄公众博取理解同情,否则你便没有办法来向他们解释现在打官司索要股权的动机、意义何在-----因为孩子会问你,公众也会质疑:股权早晚都是他们的,为什么非要现在大动干戈呢?你们通过编造这样一种借口,来为自己的行为编织合理外衣,掩盖谋财企图,实在是用心良苦。如果你真的可以举证出我确有五个子女,那这起官司也不必再打,你们任何不当的要求我都可以应允。劝你还是早点醒悟吧,不要沉溺其中浑不自知,更不要任由他人操纵,这样继续下去,只会让你的亲人受伤、知情者痛心、觊觎谋财者窃喜,这些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你“再离婚”的图谋真的得逞了,对于你的利益关联者而言,他们能拿到他们想要的,他们取得了胜利,可对于你和孩子来说,究竟是得到还是失去?究竟是胜利还是失败? 还有宋雅红的代理律师陈某等人,你们在媒体上把自己标榜为主持正义、保护弱势的护法英雄,是否果真如此?你们把我与宋雅红的离婚称为“被离婚”,并说全国这种“被离婚”的案件不计其数,那么我想问一下你们每年代理过几起老百姓的离婚案?如果我不是杜双华、我没有这笔财富,这案子你会接吗?听说你们的内部人士对外炫耀,你们与宋雅红签的是风险代理合同,四六比例分成,即官司打赢你可以自宋雅红那里拿走从我处切割财产的40%。或许正是这巨大的利益刺激才让你们如此偏执狂热。最后一小段,字数限制没法发了
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邹金灿①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②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③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④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⑤《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⑥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⑦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⑧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⑨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⑩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11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12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132015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
299 浏览 3 回答
139 浏览 1 回答
234 浏览 9 回答
284 浏览 4 回答
284 浏览 8 回答
103 浏览 3 回答
221 浏览 4 回答
243 浏览 6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6 回答
120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357 浏览 6 回答
223 浏览 3 回答
251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