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本病是新生羔羊混合或单独感染了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后1周以内的羔羊,经消化道及脐带创伤感染。
(2)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集中产羔。羔羊病初精神不好,低头拱背,不吃奶。之后很快发生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初为黄色糊状,后呈水样并带有气泡、黏液或血液,有恶臭,呈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羔羊逐渐衰弱、脱水、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和认真护理,常在1~2天内死亡。尸体剖检,可见胃肠充血、出血、肿胀,乃至黏膜出现溃疡。胃肠充满乳样内容物,有时内容物呈血样颜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3)预防
①加强母羊怀孕后期饲养,使之不仅能够产出发育充分、身体健壮的羔羊,同时,也能分泌更多的乳汁。
②对分娩母羊的乳房及后裆、腹部的被毛要清洗干净,认真消毒,并一定要于羔羊第一次吃奶前挤除其母亲乳头中的积奶。搞好羔羊脐带消毒。
③搞好产房用具卫生和消毒工作。
④加强新生羔羊的护理和检查,尤其要做好母仔栏内地面的防潮和产房的保暖工作。对于新生羔羊,每隔2~3小时检查一次,观察其精神及排粪、吃奶情况。
⑤按要求给繁殖母羊注射“羊四防”疫苗。
(4)治疗
①磺胺脒克、次硝酸铋克、鞣酸蛋白克、小苏打克,用适量水混合拌成半湿,一次口服,每天3次,至痊愈。
②口服土霉素~1克,每天2次。
③口服痢特灵,每次克,一天口服2次,连用3~5天。
④对腹泻脱水羔羊,每天补液1~2次。如能自饮,可口服补液。亦可用医用导尿管接上吸有补液的玻璃注射器,将游离端放进羔羊口中,随吞咽慢慢把补液一口一口地送进入羔羊口内。口服的补液可由温开水加入适当食盐,滴进2~3滴氯化钾注射液,并加适量的白糖粗略配成。当然,同时若能再静脉注射复方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更好。必要时,也可再加入碳酸氢钠,以防酸中毒。
(5)护理
冬季要加强对病羔的保暖,如将病羔放于火炕上,或放进保暖性好的木箱内(内垫草、放热水袋加温)等。但要防止过热而加重脱水。热天要防晒,以免加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