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到17世纪末,法国戏剧的发展处在古典主义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法兰西人为人类的戏剧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恩格斯曾经指出:“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然而,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艺术特别是戏剧的发展,较之其他欧洲国家,却处在落后的状态。
当欧洲其他国家相继绽放出文艺复兴的艺术之花时,法国却因为发生了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末近百年的战争,而使艺术的发展步履维艰。它先是对外发动了对意大利的侵略战争(1494~1559),继而又爆发了宗教内战(1562~1594),社会的动荡不安,几乎使君主专制政体陷于危机。亨利四世登基后,巩固了王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使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17世纪,法国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哲学家:伽桑狄和笛卡尔。伽桑狄肯定感觉是知识的惟一来源,国家只是一种分工,而这种分工应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笛卡尔是法国理性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真理的标准存在于理性之内,他反对宗教权威,主张人们应当用理性代替盲目信仰。他们的哲学思想在法国乃至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成为古典主义的思想基础。
在17世纪,法国的文学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戏剧则走向了繁荣阶段。古典主义艺术主张反映真实生活,强调理性,排斥情感,认为理性是最高真实和美的裁判。为此,它反对戏剧上的个人倾向和自由倾向,制定了一整套需严格遵守的戏剧戒条,如不能把悲、喜剧混同一处,戏剧语言应当是诗体语言等,而“三一律”则被看成必须遵守的法则。但是,这些戒条无法限制生性浪漫的法兰西人的性格,很快,它就被富有创造激情的剧作家打破。1638年高乃依的剧本《熙德》在巴黎上演,围绕这个剧引起了一场关于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则的争论,首相黎塞留授意法兰西学院撰文批评《熙德》,他们指责高乃依的悲剧违背了戏剧“以理性为根据”的娱乐作用,没有始终把满足荣誉的要求放在首位,违背了“三一律”等等。
古典主义戏剧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戏剧奉为典范。其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都采自古代传说或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但是,他们关心的并非是古代历史,而是借助古人的事,反映自己的社会思想。在这个历史时期,王权被当成是与封建教会抗礼的势力,因此,无论是高乃依,还是莫里哀,在戏剧中都表示了对王权的维护和尊重。在一些戏剧中,国王成为“公正”“英明”的化身。
在17世纪,为法国的悲剧发展作出了贡献的是高乃依和拉辛,尽管在当时,这两个人彼此不相容,但历史还是给他们平分了在戏剧史上的光荣。为法国戏剧带来崇高声誉的是莫里哀,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喜剧成就,堪与莫里哀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