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利用植物抗病性防治病虫害的历史非常久远,在传统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地方品种群体中就已积累和保存了多种类型的抗病基因,对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繁衍起了重要作用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和抗病性的遗传性质被确认以后,现代抗病育种工作才逐渐发展起来了在发现病原物致病性专化现象以后,得以使用单个生理小种来鉴定抗病性,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过敏性坏死反应类型的抗病性,选育出对多种重大病害的高效抗病品种,品种防治成为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或主导措施
基因对基因规律的发现,又促进人们研究合理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的策略,深入研究抗病性的机制利用染色体工程和诱变育种技术,建拓了新抗源,扩大了抗病育种的范围新兴的基因工程,也把解决植物抗病性的问题列为主要目标之一
抗病育种的历史证明,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有效地控制了大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例如,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秆锈病条锈病秆黑粉病和腥黑穗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棉花枯萎病,马铃薯晚疫病等都是以使用抗病品种为主,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而得到全面控制的对稻瘟病稻白叶枯病,小麦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以及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害,也是通过品种防治而有效地遏制了病害流行
许多难以通过农业措施或化学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一些土传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也能用抗病品种进行防治例如,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甘蓝萎蔫病,苜蓿黄萎病和细菌性枯萎病,瓜类枯萎病,玉米干腐病,马铃薯与烟草的病毒病害,榆树疫病,栗树疫病,松疱锈病,橡树萎蔫病等都是利用抗病品种成功防治的著名病例
抗病育种是和常规育种结合进行的,一般不需要额外的设施和投资,有利于品种综合性状的逐步改良,
表15-1 我国棉花抗病品种综合性状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