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乐舞发展一方面受制于元代。社会特有的民族歧视的历史现实,同时又因社会统一各民族的交流而得到一定的促进,以元杂剧为代表的戏曲在这一时期的长足发展,更对舞蹈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入主中原后,蒙古族统治者既重视本民族文化习俗,同时又注意吸收汉民族文化精髓。元代宫廷乐舞呈现蒙汉交融的风采。
元代宫廷舞蹈发展的线索大致是:宫廷“乐队”(即队舞)承袭宋代队舞的基础并融进了蒙古族的礼俗及音乐舞蹈成分,创新虽少,但规模布局都比较完整。唐宋大曲之传承在元代仍有遗绪,《白沙细乐》《海青拿天鹅》也有歌舞大曲的一些特征。另外,散见于一些资料中的舞蹈,如《八展舞》《昂鸾缩鹤舞》,只见名目,无详细描述。乐舞机构较具规模,乐舞艺人地位卑微。宫廷佛事活动中的《十六天魔舞》,可以称作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舞蹈。
元代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及造型艺术,既发扬了自己的传统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点,使之在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在蒙古族的音乐发展历史中...
103 浏览 4 回答
108 浏览 4 回答
357 浏览 1 回答
205 浏览 6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
116 浏览 3 回答
156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8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4 回答
96 浏览 6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273 浏览 3 回答
312 浏览 1 回答
333 浏览 4 回答
215 浏览 8 回答
355 浏览 4 回答
325 浏览 4 回答
194 浏览 3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
255 浏览 2 回答
242 浏览 3 回答
109 浏览 2 回答
305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