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从前只在电视电影上见到过,在脚底也踩着过,头一回是在广州真切的坐了。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这次地铁之行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滘口站自助买票,投入了二十元,选择所到站以后,显示金额为五元。跟着哗啦啦掉下来十五个硬币。
我连忙伸手进掉币孔,将其全数抓在了手中。可是我左等右等,没有车票出来呀!掉币孔是与出票口是同一处,我又伸手去摸了一下,还是空空。
后面排队的人催促我快点了。我情急之下,又投了五枚硬币。
我希望是车票从某个口子吐出来。可仍是没有动静。
还是后面的人提醒:票就在出票口啊!我再一摸,是一个黑乎乎的圆片。原来是这个! 我印象中好像见过,于是掏出余下的十个硬币,果然,那个乌黑胶圆片与银亮的钱币安静的躺在一块。
都来不及感谢人家,我就脸上暗暗发烧,大步奔向入站口。 我的直觉中,地铁票是像银行卡般大小的,带有IC芯片。
因为我见过香港地铁的八达通。但着实没有想到,一次性的地铁票是这么黑瘦的一个家伙,长得像极了游戏机币,一点也不起眼,与黄色的地铁形成极大的反差。
我当时就想,为何地铁票不与地铁设计成情侣装呢?黄色比较漂亮,又显眼,不小心掉了都好捡到。第一次乘地铁就双倍的为地铁做出了贡献,让我心情沉甸甸的。
还好踏进地铁车厢,那明快简洁吹着凉风的环境让人舒服了许多。地铁上一个椅子可以坐四五个人,有心的人坐得紧凑,以便让椅子坐下更多的人。
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大咧咧的一下子占了两人的位儿。[写到这里,想必大家不会怪我坐上去就紧贴着身边的MM了。
] 地铁之快,让我大吃一惊。每个站基本上是一分钟时间。
公交跑完要四五十分钟的,地铁只要十来分。看来我在公交上习惯睡觉的习惯到这里就不能用。
我为了捞回我双倍的付出,就把地铁里里外外观察了个够。地铁快到站时,广告牌事先迎接了我们,地铁打开车门与关闭门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这样让每次上车下车都井然有序,充满效率。地铁里三种语言播放站词。
让人同时学会了多两种语言,车启动与停止显然是有严格的操作。应该是电子控制。
人类借助科技,实现了在地底穿行的遁地之术,保障了时间,实现了效率,实在是很了不起。 在二十一世纪前进的中国,怪不得那么多城市想修,在修地铁。
地铁确实是一种相当好的交通工具。 想了这么多,我在出站时又遇到麻烦。
我的双倍付出的待遇确实不同,我搞混了我的两个五元票哪个才是进站刷过的,于是随便拿了一个对付出站机,哪知亮了红灯,关卡也卡住让我走不出来。再换另一个好像也不行。
服务员客气的让我去卡口服务处咨询。那时我就想,还好没有睡懒觉过站。
不然就惨了,逃票会被罚以八倍的罚款。 最终顺利的过卡,我将多余的地铁票狠狠带了回来,作为第一次的纪念。
在电子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技术含量高的生活设施越来越多了。面对众多的事物,我想只有先不耻下问,仔细了解,才能做到一路畅通,万事如意。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9周年,写下此篇以庆贺。祝福祖国如同一班地铁,平稳,快捷,高效的前进在全世界。
飞机、火车我已经坐过很多次了,早就听说大城市有地铁,一直想坐地铁的我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电话声响起,我拿起电话,只见那边传来了姑姑的声音:“今天衣服什么的都收拾好,明天就可以出发去深圳了了。”啊,原来是要去深圳啊!
第三天早晨,妈妈带我来一个超市买东西,我们本来是要打的去的,在等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地铁站牌,上面正好有我们要去的地方,于是我提议:“不如我们坐地铁吧,我还从来没做过呢!”
于是我们坐着自动扶梯到站台,来到了售票机前。上面写着一票四元,我往投币口投了十元钱,“砰、砰”两声它马上吐出了两元硬币,接着又吐出了两个圆形塑胶的车币。真是听话啊!
早上等车的人真多,现在是八点,是上班高峰期,大多数人都是赶着去上班的。虽然人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秩序排在等候线外。只听见一声”呜“列车开来了,我随着人流上了车。
地铁车厢干净,明亮整洁。一排排座椅整齐地排列在两旁。头上有两排拉手,车头还有一台液晶电视。我吹着冷气,凉爽极了。地铁真快,几分钟就到一站;我们只花了几十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妈妈说如果坐的士去,就算不堵车,也得半小时以上才能到站。
地铁真是一个不错的交通工具,它快速、准时,不怕塞车,票价也很便宜,还不受天气的影响……总之它的好处非常多。真希望早日坐上家乡的地铁啊!
房龙曾经在《人类的家园》中写道:“至于铁路,中国人接受它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困难。”
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历史很快让这个牵引着西方走进工业时代的钢铁动物成为了中国人心头最重的东西之一。我曾问过身边朋友对火车的印象,在他们看来,火车是一种相对原始的交通工具,它没有飞机日行万里的神通,没有汽车灵活的身躯,没有邮轮航行的浪漫,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没有任何一种交通工具能代替火车,火车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聚散离别,承载着对家这个温馨之地的希望,承载着春运中最汹涌的人潮. 普通人只是在站台与车厢之间完成着空间的转移,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心跳和轮轨的撞击声同步,为明亮的风笛而兴奋。
他们会关注最前沿的技术,他们会在运转中寻找乐趣,探访沿途的线路和车站,寻觅自己喜欢的机车车辆。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文,他们用特殊的敏感视角和热情解读着铁路,这个群人被叫做火车迷,又自称“铁丝”,即铁路的粉丝。
想必很多男孩都做过火车梦,曾梦想过像詹天佑先生一样在崇山峻岭中开隧架桥,或者梦想过做一名平凡的火车司机多拉快跑,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愈发沉淀,曾有过一段铁路技校的学习生涯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火车的内涵:火车是时代的先锋,是力量的象征,是年轻人精神的最好体现; 没有人能阻挡铁路建设者天下这条最长平行线的延伸,逢山开隧道,遇水架飞桥,象征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铁路具有铁一样的纪律,令行禁止、忍辱负重、风雨无阻、脚踏实地; 我欣赏铁路各部门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的管理制度;地铁族…… 火车迷的脚步始终和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同行,10年来迎来了5次提速,中国火车默默地甩掉了慢的帽子,然而人类对高速的追求没有终结。
中国人向来对整数报以热切的期望,从140km/h、160km/h到即将到来的200km/h,第六次提速无疑将不负众望,是中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早在去年,我乘坐T64次列车回家,路过天津枢纽时看到远处一道亮线,我潜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机车大灯,短暂的迟疑后一列白色的流线型动车组从头上的跨线桥轻轻滑过,我向同伴大声喊着“快看那是什么车!”近乎失态的举动让刚经历过一夜颠簸,正在洗漱的众多旅客突然清醒了,用不解的眼神打量着我,我却不以为然,仍沉浸的亢奋的情绪中,偶遇让一路旅途疲劳全消。
查阅资料后得知,这正是国产化的川崎重工E2-1000番台,在中国的名字叫CRH2,CRH的含义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铁路高速。它和CRH1、3、5一起,将把中国铁路跨越到高速时代。
试验阶段的动车对于车迷来说是痛苦的,车迷们只能盼望着偶然相遇来一睹他的风姿,只能私下和好友交流着对动车组的期盼。. 动车组逐渐成为了车迷之间热门的话题,也逐渐明朗起来,终于有了试运营的消息。
首先在胶济线试运营的计划取消让车迷们郁闷不已,而后来动车组在北京——石家庄试运营的计划取消,更是让我感受了什么叫大失所望。 2007年1月28日,海子铁路网、地铁族等网站的网友齐聚上海站,共同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与此同时全国的车迷都在向他们祝贺。
自发的网络直播随即展开,车迷们与动车组和工作人员合影,并请列车长签字留念,火车迷与普通旅客和铁路职工共话和谐。火车迷中有不少是摄影高手,从前方不断传来的精彩图文解说让全国各地的车迷们先睹为快。
来自台湾的火车迷,地铁族超级版主“眼镜男”也和大陆车迷一起体验了CRH。真正体现了“天下车迷是一家”、“友谊第一,火车第二”等火车迷的宗旨。
地铁族的超级版主“远去的列车”在帖子中写道: “清晨,去南站的路上。在莘庄等地铁。
无意间看见一辆CRH2鸣笛快速通过。在阳光和雾气下显得模糊。
只看见一条蓝色带子在眼前划过,但我知道今天即将清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那么触手可得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心生激动。去南站的路上,路在晨曦的照耀下慢慢延伸,伸向远方。
一种状态,在另一种状态前的静默。 我将随CRH2出发,享受一种状态,这状态叫作:在路上。
车外的景物随车的加速渐渐模糊。让我想到了迪克牛仔的《三万英尺》:“爬升速度将我推向椅背,模糊的城市慢慢地飞出我的视线……” 在路上……我们在车厢里往复来回,接受记者的采访,和车迷们交流,在车内摄影、看车。
一切都是那么疯狂,就连窗外景色都来不及欣赏。CRH2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稍短,那就让我们继续路程。
那天,上演一场车迷的盛会。那天的路上是那么的疯狂,大家都是那么疯狂……”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书中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 *** ,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
“在路上”是火车迷的典型状态,“疯狂”是火车迷的典型心情。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疯狂地感受六提,感受速度带给我们的 *** 。
飞机、火车我已经坐过很多次了,早就听说大城市有地铁,一直想坐地铁的我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丁零零……”一阵清脆的电话声响起,我拿起电话,只见那边传来了姑姑的声音:“今天衣服什么的都收拾好,明天就可以出发去深圳了了。”啊,原来是要去深圳啊!
第三天早晨,妈妈带我来一个超市买东西,我们本来是要打的去的,在等车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地铁站牌,上面正好有我们要去的地方,于是我提议:“不如我们坐地铁吧,我还从来没做过呢!”
于是我们坐着自动扶梯到站台,来到了售票机前。上面写着一票四元,我往投币口投了十元钱,“砰、砰”两声它马上吐出了两元硬币,接着又吐出了两个圆形塑胶的车币。真是听话啊!
早上等车的人真多,现在是八点,是上班高峰期,大多数人都是赶着去上班的。虽然人多,但是大家都很有秩序排在等候线外。只听见一声”呜“列车开来了,我随着人流上了车。
地铁车厢干净,明亮整洁。一排排座椅整齐地排列在两旁。头上有两排拉手,车头还有一台液晶电视。我吹着冷气,凉爽极了。地铁真快,几分钟就到一站;我们只花了几十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妈妈说如果坐的士去,就算不堵车,也得半小时以上才能到站。
地铁真是一个不错的交通工具,它快速、准时,不怕塞车,票价也很便宜,还不受天气的影响……总之它的好处非常多。真希望早日坐上家乡的地铁啊!
坐地铁
前一段时间,我十分讨厌坐地铁,但最近,我不再讨厌它了,反而觉得坐地铁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
以前,我认为地铁是“黑牢”,窗外是漆黑一片的隧道,但现在,我发现坐地铁并不会很无聊——地铁里有电视看.就算不看电视,也可以默默地背书,我有很多古文都是在地铁里背的.有时在地铁里还能遇见同学,和他们聊聊天也是很有意思的.要是真的没事干,研究一下地铁也挺有趣,每次都会发现新东西.
妈妈对我说,坐地铁对有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确实,有的人坐公交车,一趟没赶上可能要等一二十分钟.我们上放学的时候正是上下班高峰期,经常塞车,而地铁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它时间稳定,速度又比车快,多好!
因此,我不应该抱怨地铁,坐地铁是一种很好的交通方式,我有这个条件,就应该利用它.
房龙曾经在《人类的家园》中写道:“至于铁路,中国人接受它比任何一个民族都困难。”
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历史很快让这个牵引着西方走进工业时代的钢铁动物成为了中国人心头最重的东西之一。我曾问过身边朋友对火车的印象,在他们看来,火车是一种相对原始的交通工具,它没有飞机日行万里的神通,没有汽车灵活的身躯,没有邮轮航行的浪漫,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承认没有任何一种交通工具能代替火车,火车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聚散离别,承载着对家这个温馨之地的希望,承载着春运中最汹涌的人潮. 普通人只是在站台与车厢之间完成着空间的转移,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心跳和轮轨的撞击声同步,为明亮的风笛而兴奋。
他们会关注最前沿的技术,他们会在运转中寻找乐趣,探访沿途的线路和车站,寻觅自己喜欢的机车车辆。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文,他们用特殊的敏感视角和热情解读着铁路,这个群人被叫做火车迷,又自称“铁丝”,即铁路的粉丝。
想必很多男孩都做过火车梦,曾梦想过像詹天佑先生一样在崇山峻岭中开隧架桥,或者梦想过做一名平凡的火车司机多拉快跑,我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愈发沉淀,曾有过一段铁路技校的学习生涯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火车的内涵:火车是时代的先锋,是力量的象征,是年轻人精神的最好体现; 没有人能阻挡铁路建设者天下这条最长平行线的延伸,逢山开隧道,遇水架飞桥,象征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铁路具有铁一样的纪律,令行禁止、忍辱负重、风雨无阻、脚踏实地; 我欣赏铁路各部门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的管理制度;地铁族…… 火车迷的脚步始终和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同行,10年来迎来了5次提速,中国火车默默地甩掉了慢的帽子,然而人类对高速的追求没有终结。
中国人向来对整数报以热切的期望,从140km/h、160km/h到即将到来的200km/h,第六次提速无疑将不负众望,是中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早在去年,我乘坐T64次列车回家,路过天津枢纽时看到远处一道亮线,我潜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机车大灯,短暂的迟疑后一列白色的流线型动车组从头上的跨线桥轻轻滑过,我向同伴大声喊着“快看那是什么车!”近乎失态的举动让刚经历过一夜颠簸,正在洗漱的众多旅客突然清醒了,用不解的眼神打量着我,我却不以为然,仍沉浸的亢奋的情绪中,偶遇让一路旅途疲劳全消。
查阅资料后得知,这正是国产化的川崎重工E2-1000番台,在中国的名字叫CRH2,CRH的含义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铁路高速。它和CRH1、3、5一起,将把中国铁路跨越到高速时代。
试验阶段的动车对于车迷来说是痛苦的,车迷们只能盼望着偶然相遇来一睹他的风姿,只能私下和好友交流着对动车组的期盼。. 动车组逐渐成为了车迷之间热门的话题,也逐渐明朗起来,终于有了试运营的消息。
首先在胶济线试运营的计划取消让车迷们郁闷不已,而后来动车组在北京——石家庄试运营的计划取消,更是让我感受了什么叫大失所望。 2007年1月28日,海子铁路网、地铁族等网站的网友齐聚上海站,共同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与此同时全国的车迷都在向他们祝贺。
自发的网络直播随即展开,车迷们与动车组和工作人员合影,并请列车长签字留念,火车迷与普通旅客和铁路职工共话和谐。火车迷中有不少是摄影高手,从前方不断传来的精彩图文解说让全国各地的车迷们先睹为快。
来自台湾的火车迷,地铁族超级版主“眼镜男”也和大陆车迷一起体验了CRH。真正体现了“天下车迷是一家”、“友谊第一,火车第二”等火车迷的宗旨。
地铁族的超级版主“远去的列车”在帖子中写道: “清晨,去南站的路上。在莘庄等地铁。
无意间看见一辆CRH2鸣笛快速通过。在阳光和雾气下显得模糊。
只看见一条蓝色带子在眼前划过,但我知道今天即将清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那么触手可得的展现在我面前。
我心生激动。去南站的路上,路在晨曦的照耀下慢慢延伸,伸向远方。
一种状态,在另一种状态前的静默。 我将随CRH2出发,享受一种状态,这状态叫作:在路上。
车外的景物随车的加速渐渐模糊。让我想到了迪克牛仔的《三万英尺》:“爬升速度将我推向椅背,模糊的城市慢慢地飞出我的视线……” 在路上……我们在车厢里往复来回,接受记者的采访,和车迷们交流,在车内摄影、看车。
一切都是那么疯狂,就连窗外景色都来不及欣赏。CRH2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稍短,那就让我们继续路程。
那天,上演一场车迷的盛会。那天的路上是那么的疯狂,大家都是那么疯狂……”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书中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 *** ,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
“在路上”是火车迷的典型状态,“疯狂”是火车迷的典型心情。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疯狂地感受六提,感受速度带给我们的 *** 。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地铁站,站口摆满了自动售票机,每台售票机旁都有一个志愿者,爸爸问了一下志愿者,到广州东站要坐几号线,志愿者说 二号线,线路图和票价就在售票机上显示了出来,三张票一共十八元,爸爸买好了票,我们就向地铁站前有一些电脑检票机,挡住了我们,我把票放在机器上刷了一下,铁架就自动开了,爸爸妈妈也用相同的方法过了。
我们一起来到了站台,等了一分钟,地铁来了,我们一块坐上了地铁,地铁的速度真快啊,到下一站只要五分钟,这次我真是见识到了高科技的速度。
9月27日,**地铁正式通车。
地铁已经成为**的一张名片,更是**文明的窗口。为了让**的窗口更加明亮,**市文明办联合本报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让文明乘坐地铁从我做起,做文明乘坐地铁的践行者,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文明之光扩散,并照耀这座美好的城市。
1.排队购票,提前换零;提前取卡,抵制隔包刷卡; 2.请勿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品进站及乘车;勿携带易污损、有严重异味、无包装易碎、尖锐物品进站及乘车; 3.上扶梯右侧站立,左侧疾行,礼貌谦让; 4.车站内严禁使用滑板、溜冰鞋及自行车等器材。 5.排队上车,先下后上,抵制插队、推挤; 6.候车请勿触摸安全门; 7.有序候车,不在站台层内打闹嬉戏,确保安全; 8.候车乘车时不吃有 *** 性气味食物; 9.候车乘车时端正坐姿,不翘腿、躺睡座椅,不赤脚、赤膊、脱鞋; 10.不抽烟、吐痰、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乱吐口香糖; 11.轻言细语,不喧哗吵闹,收听观看电子产品时使用耳塞,接听手机时尽量压低音量; 12.尊老爱幼,提倡给需要的人士让座; 13.自觉维护车厢内秩序,上车尽量往车厢中部靠拢; 14.客流高峰期,减小看报翻页动作幅度,不影响相邻乘客; 15.不倚靠车门、扶杆,不在吊环拉手上悬挂随身物品; 16.不冲闸冲门,灯闪铃响停步于黄线以外; 17.共同抵制车内乞讨、售卖以及妨碍他人的商业行为; 18.雨雪天自带方便袋,不在座椅上放置雨具; 19.爱护公物,不损坏站台及列车内物品,不撕扯列车内的张贴物; 20.如遇困难,请向服务中心寻求工作人员帮助。
我和妈妈乘地铁要到广州去。一挤进地铁里,自己就像是来到一片树木茂盛的“树林”人们走的密密麻麻。我们好不容易擦找到一个位置妈妈就让我坐了下来。
到了芳村站了,车门一打开,一位老人走了进来,老人行动十分不方便,走路一拐一拐的,白头发中几乎找不到一条黑发,双眼有红根,似呼大病一场。此时地铁里仍然是那么挤,人还是那么多。
老人双手十分抖,我心想:“老人的手那么抖,地铁又不稳,如果没位置老人就要站着要是手扶不稳就会跌倒。我的眼睛突然看到了一个人牌子,上面写着:请为老人、小孩、残疾人士让座,虽然我是一个小孩但牌子是写着老人应当让这位老人啊!我马上站了起来。妈妈一见便问到:”有椅为什么不坐?“我微笑着说:“我想站着。”
今天,妈妈带我去坐地铁到外婆家,我们从东角头站出发 听妈妈说:“深圳的北站很漂亮、很大。”我说:“我也要去。”妈妈说:“好:”我坐在地铁里想地铁很不错很美观。40多分钟过去了,平时坐大巴也要1个多小时,地铁真快、真方便,我们下车了妈妈叫我跟着她走。我们走了好长一段路之后上了地铁。
这个地铁4号线和刚才我们坐的地铁2号线与众不同的是它的椅子是一的座位一个座位的,每个长椅都有一个供起来的东西隔开,每个一节车厢都有一个站的地方,2号线的是长长的椅子而且隔两个车厢才有一个站的地方。4号线的电视每个一节车厢都有4个,2号线的电视每个一节车厢都有2个,听说4号线是香港管理的唯一一条线。
快到“名乐”站的时候,突然,我的眼前一亮,我叫妈妈:“妈妈、妈妈你看,是白色的!”妈妈说:“因为……所以…… 。
我非常喜欢这里的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