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写的东西,你可以学习学习哈~我们所说的“群众舞蹈”,是指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般来说,这类舞蹈作品大多以群舞的体裁出现;而舞蹈的形象,又直接观照着群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劳动生活。与职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的动作技术难度不高而动态特色比较鲜明,它的构图层次比较单薄而动机展开复沓有序,它的叙述拒绝抽象理念而采纳生动细节……事实上,群众舞蹈创作的某些共同特征已暗示出其基本法则的存在,我们在此摭论二三。 一、从生活中提炼一个“走起来”的动态 看比较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首先扑入眼帘而又过后经久难忘的,就是作品从其反映的生活中所提炼出的典型动态。比如《担鲜藕》中“担筐迈步”加“上步掖腿”的动态,比如《簸谷》中“边簸边行”加“回身轻扬”的动态,比如《踩咸菜》中“浅跳微蹲”加“扭摆踩挤”的动态……还有《上梁》、《老锅靓汤》等也都有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状态。提炼一个特征鲜明、韵味浓郁的生活动态作为作品的“主题动机”,是群众舞蹈创作的起始之点。这一生活动态除造型的美化、节奏的韵化、形象的特化、情思的物化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要“走起来”;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让舞者在走动中加以表现的生活动态,这是群众舞蹈以队列移动和队形变换见长的构图特征所决定的。 二、以“三步加”为基本的动态展开原则 我们注意到,以典型生活动态见长的群众舞蹈作品,其动态展开的方式比较单纯,这使得其作品的构成形态也比较单纯。在我看来,构成形态的单纯比较符合群众舞蹈创作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正是这种单纯的构成状态或日展开方式,使得作为作品“主题动机”的生活动态更加鲜明起来。通过对群众舞蹈作品中动态展开方式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一动态展开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主题动机”在双腿行进中重复三次,然后加上一个略加变化的动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步加”。仍以上述作品为例,比如《担鲜藕》就是在3次“担筐迈步”后加1次“上步掖腿”;又比如《簸谷》就是在3次“边簸边行”后加1次“回身轻扬”……实际上,这种“三步加”的动态展开方式普遍存在于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发挥的民俗舞蹈活动中,维吾尔族“刀朗”的三步一抬、藏族“弦子”的三步一撩、土家族“摆手”的三步一甩身等都是如此。也就是说,作为群众舞蹈作品动态展开基本原则的“三步加”,其实,也是群众生活中游艺民俗在其创作活动中的自然流露和传承。当然,除了“三步加”之外,群众舞蹈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动态还有“裂变式”和“模进式”。“裂变式”主要表现为“主题动机”的节奏变化,并且主要是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的几何级数的变化;也即在同等的时值中,有完成一个“主题动机”到完成若干个“主题动机”,单个“主题动作”的速率成倍增长。“模进式”其实是“主题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再现,条件的变化促成了“主题动机”的发展。因此,“模进式”的展开主要体现为“主题动机”的空间变化(方位或区位)、体量变化(增量或减量)以及“织体”变化。 三、寓“主题叙述”于“线性流动”之中群众舞蹈作品构成形态的单纯性,一方面在于其动态展开方式的单纯性,另一方面还在于其主题叙述方式的单纯性。按照通常的说法,群众舞蹈作品主要是“情绪舞”而并非“情节舞”。与“情节舞”依情节的起承转合来推进不同,“情绪舞”所表现的“情绪”饱和度的变化,决定着作品“主题叙述”的样态;而“主题叙述”样态的体现,正是舞队的“线性流动”。或者可以说,作品的“主题叙述”是寓于“线性流动”之中的。认识到“线性流动”是群众舞蹈的主要构图方式,就要认真思考“线性流动”所可能产生的视觉效应:比如横线的宽阔、竖线的深远、波状线的流动;又比如弧线的柔和、折线的刚健、长线条的舒展和细碎线段的活泼;还比如“龙摆舞”给人以川流不息之感,而“满天星”则让人感到花树缤纷……也就是说,“线性流动”作为群众舞蹈的“主题叙述”方式,对其“线性”的运用,要考虑其视觉效应与作品情绪变化的一致性。这是“线性流动”的内在逻辑。 四、要精心设计生动细节和灵动意向指出群众舞蹈作品在动态展开方式和主题叙述方式上的单纯性,并非说这类作品只能凸显经过“三步加”原则展开的某种典型生活动态。我们知道,即使是在主题叙述比较单纯的“情绪舞”中,典型的生活动态也必须置身于典型的生活场景和显现于典型的生活细节之中,群众舞蹈的优秀工作,除成功地提炼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典型动态外,往往还由于对生活细节和灵动意向的精心设计。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担鲜藕》与《山野小曲》。《担鲜藕》以细节的生动见长,突出表现为舞者肩担的两只藕筐中,拟人化的莲藕渴水而焦灼的情态,在舞者以水滋润莲藕的同时,其在炎夏之生活场景中赶路送“鲜”的主题叙述得到了充分呈现。与之有别,《山野小曲》以意向的灵动见长,它突出表现为山野“村姑”与山野“清溪”在意象呈现中的“两重性”,也可以说是“双重意象”通过“比兴”手法实现了意象的转换从而也实现了意蕴的再生;当舞者柔曼的臂膀模拟“清溪”的流淌之时,比溪流更清纯的“村姑”也呼之欲出了。一般说来,生动的细节是描龙绘凤的点“睛”之笔,灵动的意向则是呼风唤雨的“神”来之笔。在对二者加以精心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出现“哑剧性”的细节和“风马牛”的意象,它们会干扰群众舞蹈作品的艺术呈现。 五、“舞群织体”与“等重平衡”在实践中的应用 “织体”是舞蹈创作从作曲技法中借用的概念,原指“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关系”。我校(深圳大学)兼职教授于平先生来院授课时讲到,作为编舞技法一个重要概念的“织体”,应当是指“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舞群”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舞蹈设计中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以“线性流动”来体现“主题叙述”的群众舞蹈创作,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点与线、线段与线段、短线与长线乃至线与形的时空关系,这里就有个“舞群与舞群之间的关系”,也即我们所说的作为编舞技法的“织体”问题。面对“舞群织体”我们关注的是“复调舞群织体”,其关系主要有矛盾关系、消长关系、模进关系和共鸣关系等,这在于平先生的专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一书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与“舞群织体”相关,“等重平衡”也是在群众舞蹈创作实践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既往谈舞台构图的平衡,多延续“对称平衡”与“自然平衡”的说法。“自然平衡”作为“非对称”的平衡,在理论表述和实践操作中难免语焉不详和词不达意。于平先生为此提出了“等重”的概念。所谓“等重平衡”是将舞台中线(特别是两个对角线的交点)假设为天平的支点,通过影响接受者视知觉、平衡觉、运动觉的种种舞台要素的调节来实现“平衡”。由于这种调节是对接受者感官“轻重”感知觉的调节并实现“等重”,所以称为“等重平衡”。正如于平先生所指出的,舞者的空间方位、区位及其运动幅度、方式对于接受者而言都有“轻重”之分:如空间方位的面向观众重于背向观众,空间区位的前区重于后区,远离“支点”重于近靠“支点”;又如运动幅度大重于运动幅度小,舞姿旋律性运动重于节律复性运动,舞者的位移运动重于定点运动;此外,舞台照明的亮度、舞台事件的聚焦、舞台布景的设置都会对“等重”要素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如能自觉地思考“舞群织体”的关系和应用“等重平衡”的理念,我们的群众舞蹈创作就会有更大的进展。 回答者:jellygu - 助理 二级 1-14 11:04--------------------------------------------------------------------------------群众舞蹈,顾名思议,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 我们知道,群众舞蹈和其他群众文化一样起源于劳动和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的祖先,为表达捕鱼、狩猎和采集收获物的欢乐心情,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以自我娱乐。倘若群众舞蹈没有了“自娱性”,也就不能成为群众舞蹈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 大凡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之帮,群众舞蹈呈兴旺发达之势,这是历史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民以食为天”,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注意力就逐步转移到文化需求方面。因此,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改革的浪潮,给群众舞蹈的原有传统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四、五十年代的“秧歌腰鼓”等一类民间舞蹈了,观念发生了由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步进开放,由外界转入自身的深刻变化。重要的在于参与,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韵律,从中获得自我审美价值和生活情趣。因此,人们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常常会自觉地步入自我娱乐的天地,在舞场中、在家庭里翩翩起舞,并从舞蹈活动中得到愉悦、知识、友谊、爱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通人和局面的出现,自娱性群众舞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群众中自发地普及、并相应地得到提高。 ⑴自娱性的群众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写下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舞,到今天的集体舞、儿童舞、交谊舞、迪斯科以及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国际标准交谊舞等,无不反映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就拿集体舞和交谊舞来说,在解放初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们所钟爱。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前几年,由于开放,迪斯科、霹雳舞传入我国,顿时,从大都市到小县城、从舞厅到家庭、从街头到巷尾、从老人到玩童,都在合着强劲的节拍,忘情地学着,跳着迪斯科,他们把它视作既能得到自我娱乐,又可锻炼身体的极好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舞蹈的内涵。 ⑵民间舞蹈作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大多载歌载舞,它具有歌舞结合、善用道具的特点”。(见《文化小百科、民间舞蹈条目》)例如:江苏的浒浦花鼓、渔篮花鼓、涟湘,山东的海洋秧歌、胶州秧歌,以及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鼓灯等等就是自娱性极强的群众舞蹈。它来自生活,具有直接反映生活,表现劳动者的理想、情感和爱情。热情奔放,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情感流露方式等舞蹈的个性特征。象这种古老的民间舞蹈真正是人民的艺术。人民创造、人民欣赏、人民保存、人民发展,它永远生根在人民中间,充分反映出民间舞蹈的特征和它的群众性。 ⑶校园舞蹈在沉寂了十几年以后,于八十年代中期在高等院校复苏了,集体舞和交谊舞相继在学校的校园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普及开来。有些大学相继成立了舞蹈团、文工队等,创作和排练学生们自己喜爱的舞蹈。在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到团委或学生会举办的舞会里放松一下自己。青年学生在自娱性的舞蹈过程中,得到多种精神需要,如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在悠扬的舞曲中舒展舞姿,满足审美的需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突出自我。使自己光彩照人,增强吸引力,得到社会的认同,使感情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一种需要,人人都爱美,渴望美的享受,自娱舞的场合,就是人们最好的去处了。 二、当前开展群众舞蹈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群众舞蹈活动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综述如下: 1.衡量群众舞蹈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出作品、出人才”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表演性舞蹈是以自娱为主要目的,它与专业舞蹈在性质上是大相径庭的。一九八六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以来,《元宵夜》、《担鲜藕》、《安塞腰鼓》、《欢腾的鼓乡》等一批优秀作品的出现,开创了群众舞蹈创作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如《绣》、《碧水红菱》、《情系沙家浜》、《耕绿》、《织》等等。但这些好作品仅出自牛小艾一人之手。因此,培养一些年轻的创作骨干是当务之急。深入基层抓创作,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创作讲习班、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舞蹈会演、调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促进和繁荣群众舞蹈创作。 2.作为专业的群众舞蹈干部,除了搞好现有的辅导任务和组织任务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地吸取新鲜营养,多学习、多实践。各种风格、各种种类的舞蹈力求多掌握,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各级领导要为他们的业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专职舞蹈干部的配备与否,是衡量对群众舞蹈重视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专职干部,便不能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工作,我市的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挫折,请有关领导给予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4.广大农村是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广阔天地。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对舞蹈艺术缺乏多方面的知识,甚至是舞音。现在,改革开放了,物质生活提高了,青年们想跳就跳,但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跳得好、跳得美。苦于得不到老师的辅导和指导。目前,农村都建立了文化中心、文化站,但我们这些文化站干部本身不一定会跳,更不用说对其他人的辅导了。所以我认为要使群众舞蹈活动均衡地发展,首先要对广大的文化站干部进行舞蹈艺术的培训工作,对他们先进行群众舞蹈的普及工作,把他们作为种子,撒到农村去开花结果。但目前的困难是很多的,诸如师资、经费、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不利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来加以改变。 三、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趋势。 舞蹈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包含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走向表现更深刻的内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审美价值也越来越高。正如有的评论家说:“它将是现在和未来社会中极有前途的艺术门类。”群众舞蹈又以群众为主体,更具有广泛性。它的基本群众是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又把中老年人扩大了进来,少年儿童也不例外。群众舞蹈这个艺术门类同时容纳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这样的吸引力是其他门类可望不可及的。因为他们似乎寻找到一种艺术形式来寄托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感。他们不仅是舞蹈艺术的观赏者,而且是群众舞蹈的积极参与者、表演者和创造者,事实已经证明,群众舞蹈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既然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事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必须重视普及舞蹈文化的教育,向群众讲授舞蹈基础知识,启发群众自觉的舞蹈意识,提高艺术修养、舞蹈素质及审美能力等等。为了群众舞蹈的明天,更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舞蹈文化教育。目前我市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起色,每年都有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但还不够重视,建议教育部门从现在起,在有条件的学校着手配备师资、增加设施,象重视体育那样,尽快在中小学增设舞蹈课,让学生接受形体训练来提高舞蹈基础。学习舞蹈艺术作为美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增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体育舞蹈论文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它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现在,体育舞蹈受到越来越多大民的青睐 ,它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的体制方面都显示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舞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本文就是对体育舞蹈的一些探讨。一. 体育舞蹈的起源于发展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社会活动的舞蹈,它的原名为“舞厅舞”或称“舞会舞”,也有人称之为“社交舞蹈”,现在的名称是“国际体育舞蹈”或“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的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其它的各种艺术一样,不断地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早在11、12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规范和精炼、提高,进入了宫廷,形成了“宫廷舞”,成为王公贵族们消遣、娱乐的工具。直至法国大革命,宫廷解体后才使这种贵族独特享用的“宫廷舞”进入了民间社会,变成了社会中人人可跳的交谊舞。这个时候流行的社交舞,由于受“宫廷舞”的影响,舞姿庄重、典雅,舞步严谨、规范,颇具绅士风度,当时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从此,在欧洲各国流行。历经了7、8年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的舞蹈,因流派的增多,所以舞步也渐渐失去了一致性。到20世纪20年代初,为使社交舞有统一、规范的舞步,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的交谊舞专家,在当时政府的支持下,对当时交谊舞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将各种舞蹈的舞姿、舞步、跳法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共同审定了7种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舞蹈。它们是:布鲁斯、慢华尔兹、慢狐步舞、快华尔兹、快步舞、伦巴、探戈舞,并合为《国际标准舞》,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公布于世,从此,在国际上便形成了比较统一的交谊舞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现代交谊舞与拉美当地豪放、洒脱的黑人文化相碰撞,从而产生拉丁舞。经过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教材的不断修改与更新,呈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规范的两大类舞蹈,即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二. 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交谊舞于30年代率先进入上海,后又在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广泛流行。解放后,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文化大革命中交谊舞消声匿迹,于1979年2月2日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会后复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生活节奏的变化,我国的体育舞蹈活动逐渐开展。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英国、丹麦、瑞士、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来我国大陆进行表演和讲学,从而在我国掀起了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潮。1989年8月,国家体委成立了体育舞蹈俱乐部。1991年5月3日“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宣告成立。随后,从1991年~1996年,分别在北京、深圳、武汉、郑州、广州、北京连续举办了6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1994年“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和“国际标准舞学院”相继成立。1995年中国2次派团赴英国和德国参加比赛。1995年和1996年先后2次在上海和北京举办“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教师级考核,共有近70人通过,成为该会会员。随后,中国又多次派团参加世界著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1995年4月国际奥委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为体育舞蹈开辟了广阔天地。同一时期,1990年元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班,这预示着体育舞蹈将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1992年“北京市高校体育舞蹈协会”宣告成立。1994年和1995年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高校比赛,尽管舞者技术水平不高,但它预示着体育舞蹈如同刚出土的幼苗,在高等学府的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已先后将体育舞蹈引入课堂,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舞蹈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中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了。三. 体育舞蹈对不同阶段人的影响 (一.)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舞蹈的强度可以自由掌握,适合于大众及中老年朋友,并有一定的医疗作用,对各种慢性病,平足病和神经衰弱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体育疗法。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老年人处于体质由盛转衰的时期,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发生着退化性变化,人体开始逐步分解消耗自身的体质,骨质疏松,肌肉重量减轻,肺活量降低等老年症状开始显现,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通过适度的运动及合理的营养调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和加强的,体育舞蹈正是减缓老年人体质衰弱,增强体质,进而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运动方式之一.老年人的体特征有别于年轻人,在体育舞蹈的编排与音乐选择方面要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创编适宜的体育舞蹈,这样就可以使舞蹈者在优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并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美妙动听的音乐使人精神振奋,可以调动全身的神经参与进来,使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体育舞蹈对中年妇女的影响 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从中年进入老年都要经历人生一个转折点,即更年期。处于更年期的妇女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更年期综合症,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这不仅关系到妇女自身的幸福,也涉及到家庭,涉及到社会,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和妇女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分布开的。所以关心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体育舞蹈锻炼能预防和减少更年期妇女的肥胖,优化体型,提高心肺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参与者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如:华尔兹(30小节\min)消耗能量(\min)布鲁斯(26-28小节\min)消耗能量(\min),伦巴和布鲁斯是体育舞蹈节奏最慢,消耗能量最少的舞种,但仍比每小时骑的自行车(\min)的能量高出,其他节奏更快的舞种,消耗的能量就更多了。通过有规则的体育舞蹈锻炼,课增加女性荷尔蒙“雌激素”的分泌,使他们的负情绪也得到了发泄,又消耗了大量能量,所有更年期妇女通过有规律的体育舞蹈锻炼,可以减少肥胖,优化体型。体育舞蹈是一种中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人体在有氧供能条件下完成的中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有氧练习,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换氧供能、增加肺的容量和通气量,提高肺的功能。体育舞蹈能缓解和排除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困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更年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容易引起情绪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症状,如:失眠、心烦、容易激动等,另外,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各种心血管疾病。妇女更年期生理和心理师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排除和缓解妇女更年期的各种症状,先要使其身心平衡。科学证明,运动负荷适度的体育舞蹈锻炼能使人体释放体重多肽物质-咖啡呐,它能使人产生欣快和镇静,从而促进心理平衡。在跳舞过程中,需要上下肢及躯干的协调配合,全身肌肉的协调用力,所以肌肉感觉也特别敏感,引发舒服的生理感觉,有了生理感觉,再加上积极愉快,稳定的情绪,以及良好的情绪体验,更年期妇女的身心困扰得到了缓解和减少,心理健康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所以说体育舞蹈锻炼对更年期妇女有直接的健康效应。总的来说,体育舞蹈能增强更年期妇女的体质,减轻、缓解更年期妇女身心困扰,提高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水平。(三.)体育舞蹈对青少年的影响 07年国家教育部组织创编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其中男女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经过推广,这些舞蹈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学生锻炼的兴趣普遍比较高,在娱乐中健身,其自觉性也强,运动量和强度就有了一定得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从而保证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血药,更利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体育舞蹈受绝大多数女性的欢迎,特别受女学生的青睐。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同时,体育舞蹈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参与体育舞蹈要求学生依着整齐,风度大方,养成文明礼貌的风尚、习惯, 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舞蹈把健身和健心融为一体,因此,倍受欢迎。 体育舞蹈不同于滑冰运动,体操等技巧运动项目,它的无惊险性,使青少年容易接受,它的舞种多,风格各异,难易有别。对青少年来讲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青少年可根据自己对舞蹈风格、音乐节奏、艺术表现等爱好特点,来加以选择,重点练习。体育舞蹈是男女合作的群体运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养成心胸宽阔和与人为善的性格,而且还有利于养成他们热爱集体,精诚合作的精神,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四. 体育舞蹈能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要 在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们对精神文明与文化体育生活得渴求,在紧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不再满足于观赏他人的表演,而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形成现代人独特的心理特点。现代人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还要追求形体美、艺术美、心情快乐及精神体育舞蹈能丰富健身活动的内容 体育舞蹈丰富的内容,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选择提供选择的内容。同时又大大改变健身的传统模式。由于体育舞蹈种类多,风格迥异,练习者不失时机灵活多样地选择体育舞蹈作为健身内容充实到自我锻炼中去,不仅可以激发自身的锻炼热情,又可改变自身的精神面貌,活跃群体锻炼的气氛,达到健康体魄和愉悦身心的目的。通过练习体育舞蹈既可以消除疲劳,松弛紧张的情绪,又从中健美了形体,还可以提高各自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通过在十堰市张湾区发放居民健身调查表(见附件),得到的结果,50份调查报告,回收率100%有效率98%,其中有75%的人了解体育舞蹈,有30%的人现在在进行体育舞蹈锻炼,有70%的人想要学习体育舞蹈, 居民的健身方式比较多样,但是体育舞蹈还是很受广大居民的欢迎和喜爱的。只有人们喜爱它才会愿意去学习它,它才能得到推广。结论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上从事体育舞蹈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不甘寂寞地从家庭的小天地走向了社会大舞台,领略和享受体育舞蹈艺术的美,赞叹生活的美好。体育舞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有很强的竞技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由于它不受年龄、职业、场地、时间、体质的限制,因此,社会的个体抱着不同的目的参与到体育舞蹈中来,或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为健身娱乐、医疗治病;或为社会交往获取信息等。当前,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运动缺乏、营养过剩,文明病一跃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剩余能量得到释放,生理机能得到增强,它能有效地消除疲劳。体育舞蹈做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舞蹈者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生活既丰富又充实,使人们得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闲暇之余的有益活动,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体育舞蹈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医疗功能、交往功能。体育舞蹈对提高社会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开拓知识领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它,社会需要它。体育舞蹈可以再社区健身活动中得到推广。
谈谈国际标准舞的体育性谈谈国际标准舞的体育性国标舞与传统交谊舞其中一项区别就是它的体育性,将国标舞称之为体育舞蹈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国标舞是一项非常好的体育运动。并具其独特之处。所谓的独特,就是国标舞舞蹈过程中那种“运气”方法,这种“运气”犹如在做“内力气功”。所以,舞者在学习国标舞的过程中要掌握这种“运气”方法。本人曾做过一个测试,跳一支3分多钟华尔兹舞,竟然比上一次白云山出的汗还多(外地的朋友要知道,广州人上白云山成了一种体育锻练的时尚),而且比之出汗出得更爽。本人经过十多年跳国标舞经历,(本人开始接触国标舞就得到名师教导,相对有较规范的训练)九十年代初、中期曾参加过市、省、全国赛,后期完全退出比赛,只作锻练身体及娱乐这用)亲身感受到它给本人带来的好处,得得失失,最大的收益就是它给了我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形。概括地说,它转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后半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坚定不移地选择它作为体育运动、锻练身体的形式。并立志坚持下去!问题是,如果要真正享受国标舞给你带来的快乐和达到锻练好身体的目的,就必须严谨地按照国标舞的规范要求,特别是开始学国标舞时,最好让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开了个好头,是事关重要的。这一点,本人有深刻的体会,并劝初学者必须高度重视,(如果一开始就走错路,回头再纠正也就相对较困难了)避免走弯路。从而真正学到国标舞的运动力学、运气方法、美学、音乐知识,以达到娱乐自己、送美于人、提高自身气质、锻练身体的目的。有人不禁要问,既然说国标舞是一项这样好的体育运动,为何也不是那么多人去选择它、推广起来也这么困难呢?就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就是国标舞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的,这种局限性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原因:其一,它需要相对(当然不是绝对)固定的舞伴,这是它的最大局限性。我有几位朋友,就是由于这个问题(特别是女仕)而放弃了他(她)心爱的国标舞,而转跳现时兴起的“大众形体舞”及“民族舞”。难怪现时这两种舞生意这样的火热。其二,真正要学好,费用高。内行人都知道,要找高水平的教师指导,费用相当高,要负担这些费用,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于他们来说,学舞也不是必须。特别对于未领略到国标舞好处的人们,还是对其有偏见的!何况要他们付这样大的费用?其三,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跳国标舞,场地要求相对较高,当然,最好有柚木地板和起码有200平方米以上的场地、而且这个场地共舞的人不会太多这样的条件。如果按现时广州舞厅人满之患的情况,那么,会有更多的人去选择国标舞才怪呢!其四,初学时,练舞辛苦而不能坚持。本人接触过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觉得跳国标舞很好看,很感人,也感觉你跳得很轻松、以为很容易就能学到,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但真正要他们学起来的时候,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怕辛苦,难学,就成了他们止步于国标舞的原因了。还有一些就是本身不能适应国标舞舞蹈要求的问题了。以上几点,就是国标舞不能广泛推广的局限因素。但尽管种种不利原因,国标舞生命力依然是相当强的,它不仅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练身体方式,而且是一项集音乐美、体形美、服装美、舞蹈美于一身、同时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形式,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深得大众朋友喜爱而为之追求。我说:国标舞,尽管你有诸多要求和限制,但你却给我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和健康的身体,特别在这病不起的年代,我健康的身体需要你!今世都选定你!国标舞,I LOVE YOU!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摘要:“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 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已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多方面论述,旨在为宣传推广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 运动学价值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2 生理学价值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3 心理学价值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4 美学价值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至此不难作结论,体育舞蹈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
可以参考的资料。
160 浏览 7 回答
298 浏览 4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306 浏览 4 回答
99 浏览 5 回答
233 浏览 5 回答
315 浏览 3 回答
276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230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5 回答
274 浏览 5 回答
198 浏览 4 回答
288 浏览 6 回答
219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