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但不是很大 【美国麦克拉奇报业集团10月10日报道】中国坐拥巨额资产,对全球资产充满热望。这样说来,为何中国不稍稍花费一点金钱,来协助缓解全球金融体系崩溃这一燃眉之急呢? 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一系列理由,解释中国为何置身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外,专注于保护本国经济以及发动国内消费者来保持其经济增长势头。摩根士丹利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王庆说:“在这一类型的全球危机中,中国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只是个小角色。” 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万亿美元,这是一个空前的数额,而且因为本国的勤俭和居民热衷于储蓄,这一数字仍处于上升趋势。 这笔巨资引发了来自世界其他角落要求中国协助挽救全球金融体系的呼声——这一呼声在中国遭到了抵制。 经济学家们说,很容易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已经搁死——其中包括用于投资美国政府公债的约1万亿美元。 此前,中国政府称,中国对于挽救全球金融危机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快速的增长”。 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举世瞩目的,但是现在这一速度已经显著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为,多家华尔街公司预计2009年这一数字将为8%左右,将出现显著下滑。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建议,随着中国逐渐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现在其应当利用其存款,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以“大减价”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外国银行或是大公司。或者,至少购买更多的美国政府公债,来显示其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 上海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赵琛(音)说:“世界金融市场十分复杂,中国的参与者较之别国的经验相对匮乏。他们非常谨慎。” 然而,中国已经用惨痛代价学会:参与就需要承担损失。去年,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购买了摩根士丹利公司50亿美元的股权,现在这项投资已经缩水—半,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对百仕通集团的投资上。 《银行家》杂志主编王松奇说:“在次贷危机结束之前,我们尚不能评估出美国的资产,还得等一段时间。”他补充说:“现在市场尚未触底。”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如果别的国家没有在这个时刻涉足购买经营不善的公司,那么中国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里昂证券的中国策略师安迪·罗思曼说,中国试图购买一家大型银行或是其他敏感资产的任何尝试,都会在国会山引起强烈反应,正如2005年时一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竞标收购优尼科公司时的情形一样。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公司退出竞标,优尼科公司被雪佛龙公司收购。 罗思曼说,中国目前正处在努力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的正确轨道上:在这个社会保障相对匮乏的国家里,大多数家庭都在为未来的教育、健康费用和退休金努力存钱。他本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家庭的储蓄金额已经占到他们可支配收入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