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果实采后保鲜时间以保持营养和食用价值的保存技术措施。由于新鲜果品具有生产的季节性(不均衡性)与市场需求的周年性(均衡性)相矛盾,通过产地贮藏或转运到非生产地区贮藏,避免市场商品过剩或短缺,以稳定供需要求。
发展简史
随着人类对果实的利用,产生了对果实贮藏与加工的要求。中国西安市半坡遗址中出土有栗、榛等果实,证明在公元前4115年,人类已经注意收贮这些果实。秦汉之际,干果的贮藏已有相当规模,《史记》记载皇家仓廪中有大量枣、栗贮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年),具体介绍了多种果品的贮藏方法,如葡萄、梨的窖藏,栗的沙藏等;北宋苏轼的《格物粗谈》首次记载了樱桃和橙的原始自控气调贮藏:《群芳谱》(1621年)开始介绍冰窖贮藏苹果。中国古老的贮藏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些山区农村仍用改进的类似方法贮藏水果。
现代贮藏技术的发展,只有约160年的历史。1834年世界上第一部可液化气体的压缩式冷冻机问世,在欧洲出现机械冷藏库;20世纪40年代才正式提出气调贮藏这一名称,并逐步推广应用于生产。长期贮藏的水果有苹果、梨和柑橘等,贮藏方法以低温贮藏和气调贮藏为主。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已广泛采用气调贮藏法。此外,有些国家在水果贮藏中开始采用低压贮藏、辐射贮藏、充气包装、化学药物贮藏等比较先进的方法。中国自1956年开始试行荔枝的气调贮藏,到80年代已建立了一批中小型果品气调库,主要应用于苹果贮藏。从8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产地节能贮藏技术的研究,已建立起一套以气调理论与简易设施相结合的苹果产地贮藏系列技术。
贮藏原理
果实采收后仍是活的有机体,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但其主要方向是分解果实内部贮藏营养,形成简单分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维持其生命活动,是一个不可逆的由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见果实成熟与衰老)。贮藏果品的损失,来自果实本身生理活动的消耗以及真菌和细菌的侵染。果实的耐贮性又取决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采收成熟度(见果实采后生理)。贮藏新鲜水果的关键是采取各种措施如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和使用化学药剂等,有效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衰老速度,使其维持缓慢而正常的生命活动,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新鲜状态。
贮藏方法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目的、条件和方法分类:
按果品贮藏性能分类
有鲜果贮藏、干果贮藏和留树贮藏。鲜果贮藏必须保持果实成熟时的水分含量,呈现采收当时的新鲜状态,如苹果、梨、柑橘、香蕉、葡萄等。干果贮藏是将采收后的果实经过通风干燥脱水,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长期贮藏,如核桃。留树贮藏适用于柑橘类,如甜橙类果实是在基本成熟时,向树体喷布一定浓度的赤霉素、2,4-滴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使果实继续留在树上保鲜60~80天,品质明显提高;留树贮藏的果实,采后不宜再作长期贮藏;冬季气温低的地方不宜采用留树贮藏。
按贮藏地点分类
可分为产地贮藏和销地贮藏两类。大宗水果的贮藏,最合理的措施是在生产地就近建库贮藏,多采用气调库贮藏。产地贮藏可以做到根据气调贮藏所要求的果实质量适时采收入库,并根据预定贮期长短的要求,采收与其相应的适宜成熟度和质量的果实,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产地贮藏还可以避开收获季节集中外运,减轻运输部门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销地贮藏,是城市销售部门根据销售的产品种类繁多、供应周期长的特点,在销售的城市建立冷藏库(见机械冷藏),作为周转各类果品的短期性贮藏。
按贮藏设备和方法分类
分为机械冷藏、气调贮藏、冷凉库贮藏、通风库贮藏、窖藏、土窑洞贮藏、沟藏、冻藏、减压贮藏、辐射贮藏等。①机械冷藏。利用机械制冷维持适宜低温的贮藏方法。包括普通冷藏库、预制装配式冷藏库、简易冷藏库等(见机械冷藏)②气调贮藏。通过调节和控制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达到延长果品贮藏期的方法。包括快速降氧气调、自发气调、塑料大帐气调、塑料薄膜袋小包装气调、硅窗气调等(见气调贮藏)。③冷凉库贮藏。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为产地设计的一种简易贮藏设施。利用自然低温与人工制冷相结合的节能贮藏技术(见冷凉库贮藏)。④通风库贮藏。包括自然通风库和强制通风库,是完全利用自然冷源降低库温的果品贮藏方法(见通风库贮藏)。⑤土窑洞贮藏。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贮藏方法(见土窑洞贮藏)。⑥沟藏。包括普通沟藏和改良式地沟贮藏,是简易的临时贮藏措施(见沟藏)。⑦窖藏。包括棚窖、吊金窖等多种简易地下建筑,是利用气温缓慢改变土温和窖温来延长鲜果贮存期的方法(见窖藏)。⑧冻藏。用略低于果品冰点的低温使果品在贮藏期间呈轻微冻结状态,而不损伤果实生机的一种贮藏方法(见苹果冻藏)。⑨减压贮藏。通过降压装置使贮藏室空气压力降低到1/10大气压甚至更低的贮藏方法。对压力的大小和气压回升周期,根据果品的特性和贮温而灵活掌握(见减压贮藏)。⑩辐射贮藏。利用钴60产生的伽马(γ)射线,电子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和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对贮藏物进行中剂量照射,从而达到保鲜目的的贮藏方法(见辐射贮藏)。
贮藏辅助技术
化学药利
采用化学药品对采后果实进行处理,以防止果实生理病害和防腐保鲜(见果品化学处理)。
塑料薄膜和硅橡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塑料薄膜包装发展很快,已为果品贮藏提供多种型号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和复合薄膜。主要采用的有塑料薄膜包装、带孔塑料薄膜包装、绿色包装、无菌包装、加吸附剂或添加剂包装、充气包装、加脱氧剂包装等。中国将塑料薄膜用于水果小包装或塑料帐贮藏,作为自发气调的主要设备,效果良好。硅橡胶薄膜有一定的透氧、透二氧化碳的性质,被安装在塑料小包装袋或塑料帐上,如能按果品的呼吸强度合理使用,可以较理想地自动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自发气调贮藏效果。
果品涂料
在果实表面打蜡、涂膜,以美化外观,适当地抑制呼吸作用和水分蒸发,从而起到保鲜作用。此外,淀粉膜、蔗糖膜、卵磷脂膜等涂料虽有各种试验,但尚未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
乙烯脱除剂
效果较好而易于在生产上应用的是高锰酸钾。将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吸附于载体(如蛭石等),放在装有香蕉、苹果等果品的塑料薄膜袋中,可以延缓成熟,显著改善贮藏质量。
脱氧剂
利用亚铁盐类制成的脱氧剂,脱除环境中的氧气,防止氧化。柿子在密封环境下利用亚铁盐类脱氧可以脱涩,既简便又有效,是柿子脱涩的新方法。
应用负离子和臭氧发生器
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贮藏中微生物引起的腐烂;负离子除有臭氧的作用外,还有保持果实新鲜度的作用。中国研制的KFB-1型空气放电保鲜机,具有发生臭氧、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功能,并可配合使用,在常温下对温州蜜柑的防腐保鲜有良好效果,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