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选题,是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的基础。
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既要考虑它的创新性,又要考虑它的实际意义。两方面都具备,那是最好的。或者也可以选择当下的热点问题。
在做毕业论文的设计的时候,如果涉及到实验设计,不管是干预性研究,还是观察性研究,一定要好好考虑它的可行性。
此外,实验的抽样方法,样本量都要好好计算。反复琢磨。如果从这里都算错的话,那实验结果必定是不准确的。并没有说服性的。
做实验的时候,既要方便可行,也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在的资源众多,我们在做毕业论文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多查看文献,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论题,多看看别人在此方面的研究,必定能有所帮助。
看的资料多了,自然能够查漏补缺。不管是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还是在论文观点的阐述方面。都能够更全面一些。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hushao007 - 助理 二级 3-23 14:33--------------------------------------------------------------------------------既然是古装的,就应按照古人的书写规矩,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回答者:hbwyzdck - 助理 二级 3-23 15:44--------------------------------------------------------------------------------现代人们对古装书籍的需求! 回答者:长门携蝴蝶 - 经理 四级 3-23 16:12--------------------------------------------------------------------------------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咪咪兔儿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3 17:32--------------------------------------------------------------------------------SD 回答者:凡凡是我 - 试用期 一级 3-23 19:00--------------------------------------------------------------------------------古典书籍装帧与历史发展 回答者:liuguoxin1 - 助理 三级 3-23 19:28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可以从版式设计谈起,多谈一些书籍装帧学方面的东西,适当的在这个方面展开即可。另外给楼主几篇论文,希望能给你起到帮助,PDF识别问题,所以排版不好,如果要原文的话,请到我邮箱索取,(点我可见)。另附一些目录,不过自信三篇文献已够。《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浅谈书籍装帧艺术中的美感》《浅谈书籍装帧中版式设计独到的创意美》1 名家介绍 小朋友 2006/02 2 程十发作品市场为何这样红 夏风 艺术市场 2006/02 3 张守义书籍装帧艺术 张守义 民主 2006/01 4 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邓玉琼 科技与出版 2006/01 5 书籍装帧的五种意识 陈培亮 科技与出版 2006/01 6 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形神”关系 郭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7 书籍装帧应努力展示出版社品牌形象 莫克 编辑之友 2006/01 8 论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性 鲁榕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9 书籍装帧过程中的色彩处理 赵莹 今日印刷 2006/01 10 巨燕油画的现代畅想 卢金德 艺术界 2005/06 11 浅议书籍装帧学和书籍整体美 毛德宝 新美术 2005/04 12 对书籍设计教学建设的认识 毛德宝 美苑 2005/06 13 关于书籍装帧教学问题的思考 王俭 教育与职业 2005/35 14 关于书籍装帧中的版式设计 佟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05/12 15 开启心灵的窗扉——装帧艺术拾贝 李枫 新闻前哨 2005/12 16 书籍设计之理论篇 玲珑可塑的宇宙 沈珉 包装世界 2005/05 17 漫谈书影与书花 李跃珍 图书馆学研究 2005/09 18 浅谈书籍装帧中版式设计独到的创意美 丁颖 台声.新视角 2005/04 19 郑虹:让阅读更美丽 周瑾 对外大传播 2005/02 20 英藏黑水城文献和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的版本学价值 ========================《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丁峰一、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 关键在于先要有总体统一的美学构思, 这就需要设计者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比较单纯朴实,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作者厚实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的气息。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统一的美学构思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在确立了对古典文学装帧设计的总体美学构思之后, 就需要设计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自始至终地把握这个构思、贯彻这一构思、体现这一构思, 充分调动各个设计要素, 灵活地运用各种设计方法来展开设计。二、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的理解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希望你能喜欢
封面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第二页上写中文摘要及关下面的正文高中的论文写成这样就可以了~我们以前高中就这样,文章老师不怎么看的,三千字老师没那个功夫的,看看字数差不多就好,主要是想让你们寒假不要玩掉了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沐浴。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不少学生在作完毕业设计后,感到自己的实践动手、动笔能力得到锻炼,增强了即将跨入社会去竞争,去创造的自信心。这里仅将我们教研室老师近年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中的体会整理出来,希望能对学生毕业论文有所帮助。 1.选择一个相关的题目,应该是你感兴趣并且和你所学的专业相关的, 2.进行文献检索,查找有关这个主题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 3.在广泛的吸收别人的成果的同时,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一步。 4.参考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先写出大纲,再增加内容形成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
242 浏览 3 回答
100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4 回答
322 浏览 4 回答
190 浏览 6 回答
275 浏览 2 回答
179 浏览 2 回答
341 浏览 7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187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2 回答
322 浏览 2 回答
263 浏览 4 回答
195 浏览 5 回答
159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