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学生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听课习惯,那么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长久与注意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篇课文学生比较感兴趣或对课文内容好奇,那么他的注意力就持续的相对长一些,如果学生对这篇课文不感兴趣,那么他就极易开小差。可见,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种高效催化剂。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有成就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有极高的成就感,并对学生的成功,及时的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竞答的方式,获得胜利的小组,可以免除当天的语文作业。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注意力。二、精心设计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学生比较喜欢故事性比较强、内容神奇(如童话、神话、科普性说明文)的课文,凡是讲到以上这类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比较集中,如果讲到议论性文体的文章时,学生们就兴趣缺缺,注意力容易涣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文体特征,寻找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紧张的思索和争先恐后的参与中自觉集中注意力。如在教《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一文时,除了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课文翻译理解环节外,还针对文章内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引申出历代先贤对这种现象的描绘及先贤们对此身体力行的故事,同时还设计了以“这种理想能否实现”为题目的辩论会。学生们在不但感受到先贤们崇高的理想及超前的意识,而且还进行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先贤们身体力行的实现着“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行为,给我们极大的震动,也引起我们现代人的深思。在辩论会上,正反方激烈辩驳,言辞灼灼,神采飞扬,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信心,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还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三、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激情洋溢的语调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作为教师,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好心绪,认真备课,积极上课,要把每一堂课当成一次演讲。上大学时,我就特别佩服我的古代汉语老师,无论他课下遇到多么不顺心的事,只要一站上三尺讲台,他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百倍,激情四溢,让我们的心情一下豁然开朗,思绪也跟着老师思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教师富有节奏的语调,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王几何》,作者就写的是一位令他终生难忘的几何老师,王老师幽默风趣的口头语言及肢体语言,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学生不但记住了这位老师,同时也记住了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妨也转变一下语言风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师一定要灵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