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玉米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玉米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分析玉米的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1 播种与合理密植

1.1 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

由于玉米适宜种植区气候不同,生产条件各异,应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优良杂交种,因地制宜,搭配种植。选择品种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生产条件和自然资源,将品种的优良特性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

1.2 确定适宜播种期 确定玉米的适

宜播种期主要依据是: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等。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气候资源,又要考虑前后茬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茬作物创造优良的条件。

1.3 合理密植 玉米的合理密度受气候,品种特性等的影响,一般地力条件较高,灌溉条件好,施肥较多的密度就要小些,植株矮小的叶片上冲的紧凑型品种密度应大些。密度高使植株之间对水分和土壤养分的需求量就加大了,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就很容易形成空秆;种植过稀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日光,以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产量。

2 科学施肥与灌溉

2.1 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施肥原则是施好基肥,带上种肥,拔节肥追施尿素,大喇叭口期再催一把。玉米施肥方法主要有:深施、集中施、适时施、分次施。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用量可占施肥总量的50.0%~70.0%,有机肥料和磷肥全部作基肥翻入土中,耕翻深度20~25 cm为宜,氮肥有时也可作为基肥。

种肥对玉米幼苗及以后的生长都有良好的影响,一般种肥可用纯氮1.0~2.0 kg/667 m2,纯磷1.0~1.5 kg/667 m2;还可掺入过筛的腐熟油渣、羊粪10.0~15.0 kg/667 m2;也可用氮磷复合肥5.0 kg/667m2。种肥要求施在种子旁侧5~8 cm,比其深5~6 cm的土壤中。

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如果只进行1次追肥,可在浇灌头水前施尿素15.0 kg/667 m2,然后开沟浇水;有时追肥可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拔节期,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 ,施10.0 kg/667 m2尿素,可彩人工穴施,施于距苗10 cm、深8~10 cm的土中。施肥的时候不要把肥料撒于玉米叶片上,是避免灼伤玉米叶片;施肥要与灌水配合,就会更好发挥肥效;在采用2次追肥的情况下,第2次肥用量就要稍大点。

2.2 科学灌溉 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稳产,除了发展和完善水利设施外,还必须推行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措施。节水灌溉的方法主要有:1)沟灌和隔沟灌。玉米种植的行距比较宽时,采用沟灌方法比较方便。还可采用隔沟灌,就是只在玉米宽行开沟灌水,既省水又省工。2)管道输水灌溉。一般就是地下用硬塑管,地上用软塑管,一端接在水泵口上,另一端延伸到玉米田远处,一边灌溉一边退。3)喷灌和滴灌。喷灌和滴灌具有省水,省工,省地,保土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3 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技术

3.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严重的地方就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防止氮肥过多,抽雄前后保证水分供应量;在田间早期发现病瘤时及时刈除并深埋,等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再进行深翻 ,达到减少初侵染源的目的。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0.4%的20.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争取在生长期就彻底防治虫害。

3.2 杂草的防治技术 1)土壤处理。用阿特拉津、甲草胺、乙草胺等,在播后覆膜前喷在土壤的表面。2)苗期处理 在杂草2~3叶时,在杂草叶片上喷阿特拉津、2,4-D丁醋、玉农思,但是要尽量避免与玉米叶的接触3)部分多年生杂草。可选用灭生性除草剂,施用时一定要定向喷施。

4 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

1)更换新品种。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

2)增加投入。化肥投入量距667 m2产500 kg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也可能会丧失。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 20万hm2,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就有助于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在品种含水量高时,就应该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的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

5)适期收获。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适期收获是提高玉米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成熟的标志是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一些新品种玉米成熟时茎叶可能还是鲜绿的,但是只要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就可收获。收获后,自然风干,以便贮藏。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如果我们写一篇生物 毕业 论文要怎样来拟定题目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 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 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

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17、不同 教学方法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

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

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

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

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

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

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

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制药产业化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2、现代生物技术管理的企业策略与集群发展研究

3、现代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企业的相关策略研究

4、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

5、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研究

6、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知识协同研究

7、亮菌口服液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8、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制药企业之融资策略研究

9、B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10、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效果比较研究

11、基于财务视角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12、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杠杆效应的实证研究

13、九阳生物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4、以生物制药为例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效应的实证分析

15、我国海洋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

16、生物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研究

17、中国制药产业价值链特征研究

18、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9、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

20、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21、WS生物制药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研究

22、科兴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

2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24、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选择与绩效研究

25、AMP生物制药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2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物制药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27、DBZY公司财务能力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

28、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29、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权评估方法研究

30、专利制度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31、生物制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探究

32、CDZZ药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33、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

34、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35、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生物制药企业估值研究

36、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

37、艺普生物制药教育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8、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成长性分析

39、基于EVA的安科生物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40、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上海莱士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玉米栽培生理研究进展论文范文

2007年我市玉米播种面积为60.5万亩,据农技部门考察平均单产达到502.6公斤,比去年亩增产19.6公斤,增产幅度4.1%,总产30.4万吨,比去年增加0.8万吨,增产幅度2.7%。产量三因素全市平均:亩穗数3606.6穗,穗粒数546.5粒,千粒重300克。同时,今年莱州市仍然是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单位之一,在前两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经过我们的努力,顺利通过了示范工程所要求的玉米各项指标,项目圆满完成。今年莱州市又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四处高产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示范竞赛活动县市之一,并于9月份在我市召开全国高产玉米栽培管理现场观摩会,农业部领导对我市的玉米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我们农技站又承担登海种业超试玉米高产新品种取的较高的产量。通过项目实施和高产竞赛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我市玉米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 为切实搞好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和农业部玉米高产竞赛活动的落实,莱州市政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市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和副局长任副组长,负责落实任务,做好物资、机械服务,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督导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技术指导小组由市农技站站长任组长,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技术培训,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建立田间技术档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抓好高产攻关田以及搞好玉米测产验收等工作。 4月初开始,农业局分管农业的局长带领全市40个农业技术指导员,巡回全市10个科技入户项目示范镇,举办“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培训班”,对每个镇的100个示范户的代表进行了玉米生产技术知识的统一培训,培训会后,我们结合着工程的实施,利用到农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时机,随时把一些部、省配发的宣传挂图、《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施肥技术丛书》、《农民日报专刊》等宣传材料及时分发到各个示范农户,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认识程度,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玉米的水平,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营造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迎接好全国玉米高产竞赛观摩现场会,我们在本市内从城港路至三山岛路段,组织四大种子公司,分别建立部、省、地、市(县)四级玉米高产竞赛田。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的种植栽培,展示种植密度对单产提高的影响,展示我市高产玉米的栽培水平和新品种、新技术,为全国高产玉米栽培管理现场观摩会提供一流的观摩现场。我市市委、市政府对抓好这次玉米高产栽培竞赛活动非常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规划,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局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玉米高产栽培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次玉米高产栽培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下设规划建设组、品种征集组、专家评审组、宣传组等4个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品种征集、技术指导、验收评审、宣传报道等。目前,该市已完成了玉米高产竞赛田的规划设计、土地租赁,筛选确定了参赛企业,征集筛选确定了参赛的玉米新品种。各参赛企业从6月份开始,进行高产玉米竞赛田的玉米播种、栽培和管理技术的示范展示。10月上旬,玉米成熟后,我市组成专门的专家验收评选组进行验收评选,并排出名次,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二、狠抓了玉米种植关键措施 1、确定主导品种:大穗型品种推广金海5号、登海3707、鲁单981、农大108等,耐密紧凑型品种推广郑单958。 2、提高播种质量 套种最佳时间在5月25日—6月5日;夏直播于6月20日前播种结束,大力提倡夏直播。一般可视降水情况适当将小麦的灌浆水延迟到收获前的10—15天进行,以保证适宜墒情。墒情不足时播种玉米后应及时浇水。播种量一般在2.5—3公斤/亩,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 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4200—4700株,大穗型品种留苗3200株—3700株/亩。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缺苗断垄处提倡四旁留双株。 3、合理施肥 夏玉米以追肥为主,施肥原则:稳施氮肥、增施钾肥、补施锌肥。根据产量指标和地力基础确定施肥量,一般高产田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纯氮3公斤,磷(五氧化二磷)1公斤,钾(氧化钾)2公斤计算需肥量。针对当前玉米施肥现状,要特别注意稳氮、增钾、补锌。 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将氮肥总量的30%左右加全部磷、钾、锌肥;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总氮量的50%左右;花粒肥追施总氮量的20%。 4、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科技入户工程和农业部高产竞赛活动在我市的实施,今年的玉米生产重点把玉米种植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到村入户到企业,让示范户首先应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而带动周边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应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要求,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气候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今年玉米整个生育期(从6月份到10月上旬)降雨551.7mm,除玉米播种期(6月上旬仅降雨3.9毫米)比较干旱外,其他各个生育时期降雨量比较充沛,特别是7、8月份降雨量分别为143mm、234.5 mm,满足了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对水分的需求,特别是山区丘陵和一些浇不上水的旱薄地,增产的潜力很大,这是今年全市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但在玉米成熟后期我市遭到十多天的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对玉米的后期灌浆和正常收获非常不利,致使我市玉米千粒重比常年减少10克左右,而且一些收获比较早的玉米由于得不到及时晾晒,出现了霉烂、发芽现象。 三、玉米高产攻关情况 2007年10月15日,莱州市科技局邀请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玉米专业委员会、全国玉米栽培学组有关专家对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夏玉米高产攻关田进行测产验收。验收结果:登海超试1号新品种亩产达到1170.76公斤、超试2号亩产达到1168.85公斤。大面积种植全田8亩平均产量为1014.87公斤。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的郑单958玉米高产田,面积20亩,经我们初测,亩株数5448,穗粒数489.3粒,千粒重按常年340克计算,0.85折预计理论产量906.3公斤。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的金海5号玉米高产田,面积20亩,亩株数5788,穗粒数480.3粒,千粒重按常年350克计算,0.85折预计理论产量972.9公斤。 2007年10月16日,由莱州市科技局邀请、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组成测产验收委员会,对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的玉米新品种金海607夏玉米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结果如下:品种为金海607,实测总面积为3亩,参照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关于玉米高产、超高产田间测产验收方 法与标准》(2005年8月),采取5点取样,每点70平方米,实收全部果穗,分别测定各样点穗数、鲜穗重、出籽率,用TEKK888型谷物水分测定仪测量籽粒含水量,按标准水分14%折算产量。结果如下:处理平均亩穗数4703个,平均亩鲜穗重1652.63公斤,平均出籽率84.17%,测定籽粒含水量27.57%,折合亩产量1171.53公斤。均完成了超高产亩产900公斤的产量指标。 莱州市农技站承担了登海种业玉米高产攻关田,安排在驿道镇东赵村,面积3亩,品种为登海601,我们从种到收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每一个关键环节,于10月5日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组织玉米专家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单产806.9公斤,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951株,穗粒数599.2粒,千粒重按320克计算。 前言: 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既可作为山区人民的粮食,又可作为畜牧业饲料,还是酿酒的主要材料。我县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高效益,最为有效方法是引进新品种,在现有国内审定的玉米新品种中,选择适合我县的高产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探索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新品种,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益。 1.示范品种及材料 1.1品种:海禾2号、登海3329、达玉2号、汇元1号、博丰109、长城218、利农2号、郑黑糯1号、GF—4、3339 、Vn—1、三北2132、农大364、海禾13号、GK319、晋农谷丰、CK198、金海702、 GK198、金海604等20个玉米新品种。 1. 2试验地点:奉节县新民镇北庄村10—12社,海拔500米左右。 1.3示范面积:60.2亩。 1.4土壤类型:沙壤土,前茬作物主要是洋芋。 2.示范方法 2.1种植方式:采取集中连片种植,根据品种特性制定种植技术,栽培、施肥等管理不作特殊处理,与大田生产一致。 2.2栽培管理:采取营养坨地膜保温育苗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营养坨地膜保温育苗在4叶期移栽。 2.3观察记载:按照播种栽培及生育进程记载,收获时分品种考种记载,进行统计分析。 3.技术措施 3.1确定适宜播种时间。以气温稳定通过12℃时播种育苗。播种期集中在3月下旬。 3.2营养坨地膜保温育苗,中苗栽培。营养坨配料按“1533”比例配制,即1000公斤菜园肥土,500公斤腐熟农家肥,30公斤磷肥,3公斤锌肥。 3.3合理密植。20个新品种单株生产水平均较高,适宜稀植,一般密度在2600株/亩,实行单株栽培。 3.4配方施肥。亩施35%复合肥40kg,另再移栽时施好定植肥,移栽返青后轻施苗肥,6—7叶时亩施人粪尿水500kg加尿素10kg做拔节肥,大喇叭口期亩施人粪尿水1500kg加尿素15—20kg做穗肥。 3.5综合防治。重点抓好玉米螟和纹枯病防治。 4.管理措施 4.1专人负责。在示范村设专职管理负责人一名,主要做好土地落实、技术指导、田间记载、测产验收、组织村干部参观评价; 4.2集中连片,统一规划。按面积要求,集中成片,发挥示范效果。 4.3组织各村干部参观评价,确定是否推广; 4.4做好记载,写出总结,从播种开始做好生育进程、田间长势长相,测产验收等记载,写出有数据、有分析、有评价的综合总结报告。 5.示范结果与分析(见下表) 5.1生育进程记载: 附: 生育进程记载表 由上表可见: 农大364的生育期最长,有136天,金海702的生育期最短,只有118天(郑黑糯1号是黑色糯玉米品种这里不做比较)。 5.2考种及测产记载: 附: 考种及测产记载表 由上表可见: 引进的20个品种中登海3329的产量最高,亩产达691kg,与亩产最低的金海604相比,要高出175kg。登海3329这个品种穗粒数和千粒重都较高,其综合现状也较好,所以产量高。其它几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也都明显优于金海604,而株高、穗位高对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看出:生育期的长短、穗行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凡是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千粒重这几项综合指标较高,且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都较高,反之则低。从生育进程表可以看出:生育期过短则产量较低,这说明该地区不适宜种早熟品种,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 6.小结 生产示范表明,登海3329、海禾2号、达玉2号、博丰109、汇元1号等品种都是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高产品种,这些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都高于600kg以上,建议大面积推广。长城218、三北2132、农大364、海禾13号、晋农谷丰等500kg以上的品种,可以示范推广。 仅供参考。

比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大豆可以增加土壤的氮含量,即土壤肥力。可以为玉米提供更多的营养,自然提高产量了。

一、是选种不慎。目前,由于种子繁殖体系不完善,不合格的玉米种子仍占很大比例。一些农民贪便宜,低价从小商贩或者非正规种子管理部门购买所谓的良种,导致严重减产。玉米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产量。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种植密度过高是目前夏玉米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有的农户种植“农大108”,每667平方米(1亩)留苗5000多株,比该品种适宜密度多1/3左右。由于密度大,单株生长发育差,空秆率高,雌穗秃尖严重,导致不同程度倒伏减产。

因为合理间作能充分利用空间,达到通风透光。

夏玉米栽培知网论文

玉米是在我国服用兼饲料作物之一,可以服用,也可以作动物饲料,在中国淮黄海北方地区地区,和临江江南江北地区均有栽种,玉米分成春玉米、夏玉米、类型分:成熟、中熟、迟熟,生育期在85天~125天上下,全国各地可根据个人的茬口,采用适合自己地区的类型,玉米分成紧凑和懈怠型二种,紧凑亩栽4200株,懈怠型1亩3800株上下,有效栽种上肥,才干获得高产。

玉米底肥应根据地的肥效而决定,肥地少施,贫脊土地资源应多施。据:《作物栽培》杂志毕业论文引荐,玉米底肥应施51%,淡肥成分17%复合肥料80到~100斤上下,才干获得高产。玉米在全部生育过程中,都要求化肥源源不时地提供,但在各生育期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则是显著不一样的。只需根据玉米在不一样的经期需肥的规律性上肥,才干获得玉米的高产。

玉米除开施底肥外,五叶一心20公分上下,1亩追肥速效性基肥尿素溶液50~60斤上下,打穴施入离根处5cm处,施后盖板土,防止高温挥发雨天而外流肥力。中、迟熟玉米生育期较长,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大,底肥要一次性施用。在土壤有机质中等水平的农田上,1亩要求使用三元素复合肥料40~5OKg作底肥。

玉米中后期也要求喷施叶肥。叶面肥在粮食作物上喷施,能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玉米到了抽雄时,采用磷酸二氢钾,参与绿色植物交易调养剂"芸苔素"混和喷施,每七到十天一次,连喷2到3次,可以防止玉米"秃尖病",让玉米穗粒大多,获得高产。

全生育期的施肥量,东西南北全国各地、、土层、气侯不同样,栽种玉米类型也不一样,农户在栽种玉米时可灵巧应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除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文明外,耕地广阔,气候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农耕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其中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之一,是典型的主食之一。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的原因,粮食进出口已经达到基本稳定,但对玉米产量的需求仍在逐年增加。受气候条件和病虫害侵害的影响,我国每年玉米收获产量不太稳定。因此,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的讨论和研究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夏季播种种植期间,农业行业内的种植研究专家们备受关注。

只有加强夏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预防研究,才能保证玉米的高产量、高质量、稳定的年产量,保障我国庞大人口基数的基本粮食需求。本文对夏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和防治病虫害侵害的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玉米产量的高产丰收。

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比较广,对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有比较广泛的适宜种植要求。广西从当地气候条件来看,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玉米,但大面积的玉米种植以春夏为主。在保障广西粮食供应需求稳定的条件下,玉米的种植生产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鼓励人们利用玉米种植帮助扶贫的政策优势,使玉米种植成为广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玉米种子的几代筛选优化,玉米产量得以实现。本文简要分析了广西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防治病虫害侵害的方法,为加强夏玉米高产丰收奠定了基本技术要素。

玉米种子在几代体质栽培过程中,可通过杂交或其他生命科学手段分为一级特有种和二级特有种。挑选种子是增加产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优良种子具有干旱、病虫害、抗风灾害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因此,在选择种子的选择中,努力选择生长势头好、适应性强的服从。仅这些本身就具有优良基因的种子在后续播种时发芽率高,育苗期间生命力强,对一般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收获期产量比较高,使夏玉米产量有一定的提高。

现在都有机械化的设备了,基本上就是要选好种,防好病虫。再有就是播种的深浅,灌溉的时间这类的需要了解。这事儿随便请个种过地的就能指导你。我家前些年还有地,现在没有了,我只是帮着父母打过下手。现在收获都有机器了,20年前可得人工收的。

全国各地,土地的肥沃程度都不一样,光照水源温度,气候也不一样,再加上人们的种植技术也不一样,最终导致全国各地的玉米产量都是没有统一的,有的人种的玉米每一亩的产量1300 斤, 有的人1500 斤,有的地方1800斤,像新疆,云南,吉林省,许多人都是种植亩产量在2000斤以上,特殊的时候种出了亩产量2500斤都有。

山地玉米栽培知网论文

玉米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主要是针对春季干旱,耕层板结,土壤风蚀、水蚀,地力下降等问题,通过改变耕作方式、简化作业环节,增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玉米宽窄行 种植 模式,希望对您有用。

1 平均行距改宽窄行距

玉米宽窄行种植与传统种植有什么不同呢?在北方传统种植 方法 是行距一致,一般为60-65厘米。

新的种植方法是宽窄行倒茬轮作,就是在总面积内行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均匀行距改为宽窄行。如原来两个均匀行的行间距离为120-130厘米,现改成窄行行间距离为40厘米,宽行行间距离为80-90厘米。这样种植,宽行视为休耕带,窄行视为种植带。第二年,宽行变为40厘米行距的种植带,窄行变为80-90厘米的休耕带。以后年年交替耕作。实现倒茬休耕,减少了工作面积,种养结合,恢复地力。

2 垄作改平作

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种植玉米常规的方法是垄作,就是在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趟起大垄。

新的耕作方法是改垄作为平作,播种时一律采用平播作业。取消了成垄过程,作物整个生命期都在平地上生长。减少了作业环节。

3 三铲三趟改一次深松,利于蓄水

常规的种植方法是玉米播种后,在中耕期要进行三铲三趟进行中耕除草。新的种植方法是在播种后。采用机械喷洒除草剂的方法进行除草。用"V"型深松机进行深松。

对休耕带进行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打破了犁底层,加深了耕层,这样隔年交替进行,两年轮一次,加快了土壤的熟化进程。

由于深松,作物生长期遇到阶段性干旱时,大量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试验表明根系数量增加32.5%。抗旱抗倒伏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耕层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测试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含水量可提高1.8-3.2个百分点。

4 高留茬自然腐烂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种植是在作物收获时低留茬,常规的留茬高度为5-8厘米,一般不超过12厘米。采用宽窄行倒茬平作技术,留茬高度为30-40厘米,增加了秸秆还田数量。由于有根茬的休耕带当年不耕种,根茬靠自然腐烂还田,而耕作带无根茬,克服了传统种植时根茬影响播种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弊端。

实行高留茬平作,由于根茬阻挡,使地表风速降低。土地未耕,也没有凸起的垄台,有效地避免了风蚀。

5 土地翻耕改轮流旋耕,实现倒茬休耕

常用的耕作方法是采用土地全面耕翻,并进行两次的耙地耢地。新的耕作方法是采用旋耕作业,作业面积改为50%,具体的说,就是每年秋季对土地的休耕带进行旋耕,而对另一半的种植带实行免耕。

采用倒茬休耕,减少了每年耕地作业面积。实现了保护性耕作。

6 减少作业环节,节约生产成本

宽窄行的耕种模式解决了某些生产环节不能由机械来完成的缺点,为机械作业创造了方便条件。如大型 拖拉机 一般最小轮距为1.4米,这种种植模式正适合这一轮距的要求,避免了均匀垄种植时大型拖拉机不能进地的弊端。在减少作业环节上,整地过程由灭茬、旋耕、起垄、镇压四项作业,改为只对休耕带进行旋耕、镇压作业,减少了两个作业环节。

田间管理由传统的三铲三趟一追肥为一次深松追肥,减少了两次中耕作业。

在减少作业面积上,由于是隔年交替进行深松和旋耕作业,当年减少作业面积50%。因此大大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简化了作业程序,减少了作业环节和作业面积,降低作业成本30%以上。

7 减少生长带碾压,方便田间管理

在播种、镇压、喷药、深松作业时,拖拉机行走装置走在宽行位置即休耕带位置,作物的生长带则不会被碾压,这样就减少了伤苗,保护了作物的生长。

常规种植由于垄的存在,农民在田里行走进行如间苗、施肥,作物生长后期防病、防虫等劳动很不方便。而新式种植模式使地表平坦,宽行可以作为人行道,方便了田间管理。

8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大家都知道,庄稼都是边行长的好,这是因为它通风透光好,采用80厘米或90厘米的宽行,与传统的均匀垄种植相比,增加了通风透光空间,人为地创造了边行优势。采用倒茬平作技术,实施的当年可使粮食增产4%-5%,连续实施三年以上最少可使粮食增产10%。同时粮食品质会有相应提高,一般可提高半个等级。

一、精细播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一旦播种质量不高,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参差不齐,苗子大小不一,就很难实现玉米高产。播种质量的好坏,在高产栽培中尤为重要,要改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为“五分种,五分管”,抓好播种这一环节,做到一播全苗,对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获得玉米高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米播种需要注意整地、选种、合理密植、施用除草剂等几个方面,下面我们就详细地介绍一下。

1.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基肥,创建超高产土壤

高肥力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基础,创建超高产土壤,主要 措施 是施用有机肥料和土壤的深层耕作。有机肥每亩施用200~500公斤,或优质腐熟圈肥3000~4000公斤,化肥的施用原则是磷钾肥全部做基肥,尽可能少用氮素化肥做基肥,一般以总施用量的1/3左右为宜。深层土壤耕作结合深施底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透性,提高深层土壤肥力。

2.良种选择,种子精选,药剂拌种,确保苗齐、苗全

(1)良种选择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生产实践证明,良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可以占到30%~50%,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良种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用一代杂交种。杂种一代在生长势、抗逆性、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其亲本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二代与杂种一代相比,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等方面均有所下降。用杂种二代作种子,要比一代减产30%以上,所以不要将杂种二代当做种子在翌年继续种植,不用质量差、纯度低的一代种。

其次,选用紧凑型品种。当前的玉米良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紧凑型,二是平展型。实践已经证明,紧凑型良种的增产潜力高于平展型。玉米高产田以采用紧凑型良种为宜,这也是今后玉米良种向更高产迈进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麦田套种的夏玉米要选用中晚熟品种,麦收后夏直播玉米要选用中早熟品种。

(2)种子处理

首先,要精选种子,挑除掉破碎、发霉变质籽粒和秕粒,选用大小一致的籽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率应在95%以上,以确保全苗。

其次,播种前,需要浸种8小时,晾干后用40%甲基异柳磷和2%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防治粗缩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虫。

3.合理密植,备足种子,适期播种

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就是根据品种和栽培条件的改变确定适宜密度,使群体与个体的矛盾趋向统一,较好地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生产上要注意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的品种。

"有钱买种,没钱买苗"。为了达到一次播种一次全苗,播种前必须准备充足的种子。播种量的多少与籽粒大小、发芽率、种植密度、整地质量、土壤垧情、播种方式、栽培目的等因素有关。点播时的播种量按下式计算:

夏直播玉米的播期越早越好,晚播会造成严重减产。黄淮海地区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夏玉米。要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抢种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麦收后先用圆盘耙浅耕灭茬然后播种;二是麦收后不灭茬直接播种,待出苗后再于行间中耕灭茬。直播要注意做到:墒情好,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为确保苗齐、苗全,播后根据土壤墒情浇蒙头水。

4.施用学除草剂,杜绝杂草

杂草耗肥、耗水、争光,也是玉米苗期某些病害、虫害的中间寄主,对玉米苗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严重时会形成弱苗。方便、省力、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化学除草,也就是在播种后出苗前地表喷洒除草剂,化学除草要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剂有:

(1)15%甲基黄草酮SP(/SC):该药对马唐、马齿苋防效不如对照药剂玉农乐,施药时加入助剂可以提高其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虽然施用后个别玉米田叶片有白化现象,但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用药剂量为50~65克/亩,在玉米苗后早期、杂草2~4期施药。对阔叶杂草防效在90%以上,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在80%左右。

(2)乙草胺:乙草胺(50%乳油)是我国生产量最大的一种除草剂。每亩用量150-200毫升。乙草胺主要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双子叶杂草防效差。

(3)都尔:72%乳油,又名异丙甲草胺、屠莠胺、杜耳。每亩用量为100-150毫升。

(4)丁草胺:50%、60%乳油,又名灭草特、去草胺、马竭特。每亩用量60%丁草胺125-150毫升,50%丁草胺150-185毫升。

(5)乙莠水:乙莠水是阿特拉津与乙草胺的混配剂。每亩用量200-300毫升。

生产实践证明,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兑水 30-5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除草效果可达98%以上。土壤墒情好时,药效更明显。

播种后没有及时喷洒除草剂的,也可以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可用72%的2,4-滴丁酯每亩50-70克;或用80%的2,4-滴钠盐每亩75-100克喷雾,及时除草。

二、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用肥水管理等促控措施来满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养分的需求;同时防治病虫害,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稳产、高效、低耗的目的。按照玉米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田间管理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是营养生长阶段,即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植株的生长中心是根系。到拔节时,展开叶片数达到6片,此时叶片数和节间数已经确定。植株体内氮素代谢旺盛。幼苗喜温,较耐干旱,怕涝,田间更怕苗荒与草荒。土壤宜疏松。田间管理要立足于"早管促早发",防止出现"老小苗"。

苗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根壮苗,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苗足、苗齐、苗壮和早发。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

(1)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的时间要因地、因苗、因具体条件来确定。夏直播玉米生长快、易保苗,可适期早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握3片可见叶时间苗,5片可见叶时定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补充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2)及时中耕、除草

定苗前后中耕易浅,一般5cm左右,以防"芽涝";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苗期一般中耕2次,达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的目的。

(3)及时追肥、浇水

苗期追肥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除使用速效氮、磷、钾肥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机肥。

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施量因地、因苗确定。高产田一般不高于总追氮量的20%~30%,中产田占50%~60%,低产田占60%以上。玉米苗期追肥除速效氮肥外,应重视速效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苗期追肥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深度应根据追肥时的株高确定,防止沟土埋苗。化肥施用深度应大于5cm,有机肥施用深度10cm左右。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5~20cm处开沟,将有机肥、化肥等一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

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

(4)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

防治方法为:播种时使用毒土或种衣剂拌种。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500~2000倍防治粘虫。

玉米苗期还容易遭受病毒侵染,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和四周的灰飞虱、蚜虫等,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

2.玉米穗期管理

玉米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为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长叶、拔节、雄雌穗分化与形成。大喇叭口期(12片展开叶,上部的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已形成4-7层地下节根(次生根),并向纵深扩展。大喇叭口之后,地上节根(气生根)陆续出现,茎秆节间迅速伸长,雄穗和雌穗迅速分化。夏玉米的穗期一般经历35天左右。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要的养分、水分也比较多。此期决定了穗花数的多少,是影响果穗大小,粒数多少的关键阶段。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秆壮、叶大、穗大、粒多,特别是要重视大喇叭口期的肥水管理。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拔除弱株,中耕促根

夏玉米一般种植密度偏大,由于种子、地力、肥水、病虫为害及营养条件的不均衡,不可避免的产生小株、弱株。套种玉米由于生长环境较差,产生小株和弱株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小株、弱株既占据一定空间,影响通风透光,消耗肥水,又不能形成相应的产量。因此,应及早拔除,以提高群体质量。

穗期一般中耕1~2次。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深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小喇叭口期以后,中耕宜浅,以保根蓄墒。生产实践证明,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的涝洼地,培土增产效果明显;干旱或无灌溉条件的丘陵、山地及干旱年份均不宜培土,以免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加重旱情。

(2)重施穗肥

夏玉米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生长速度极快,需肥量很大。夏玉米穗期(大喇叭期前后)是追肥最重要的时期。穗期追肥既能满足穗分化发育对养分的要求,又促叶壮秆,利于穗大粒多。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套种玉米还是夏直播玉米,只要适时适量追施攻穗肥,都能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穗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时间一般以大喇叭口期为好,具体运用要因苗势、地力确定。

高产田穗肥占氮肥总追施量的50%~60%,一般每亩追标准氮肥40公斤。氮素化肥作追肥应深施盖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氮肥施用过浅和过深均不好,以深施10cm左右的产量最高。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cm,条施或穴施,缺墒时应施后随时灌溉,提高肥效。

(3)及时浇水和排灌

夏玉米穗期气温较高,植株生长旺盛,蒸腾、蒸发量大,需水多,尤其该阶段的后半期需水量更大。此时干旱主要影响性器官的发育和开花授粉,使空秆率和秃顶度增加。因此,抽雄前后一旦出现旱情,要及时灌溉。根据高产玉米水分管理 经验 ,玉米穗期阶段要灌好两次水。第一次在大喇叭口前后,正是追攻穗肥适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溉,以利于发挥肥效,促进气生根生长,增强光合效率。灌水日期及灌水量要依据当时土壤水分状况确定。当0~40cm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都要及时灌溉。灌水量一般每公顷600~900m?,干旱时应适当增加。第二次在抽雄前后,一般灌水量要大,但也要看天看地,掌握适度。玉米地面灌水通常采用沟灌或隔沟灌溉,即不影响土壤结构,又节约用水。

玉米穗期虽需水量较多,但土壤水分过多,湿度过大时,也会影响根系活力,从而导致大幅度减产。因此,多雨年份,积水地块,特别是低洼地,遇涝应及时排除。

(4)防病虫、防倒伏

夏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及玉米螟等。药剂防治玉米茎腐病可用10%双效灵200倍液,在拔节期及抽雄前后各喷1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玉米螟一般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发生,可在9~11片展开叶期间,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2.5%的辛硫磷颗粒剂撤于心叶丛中防治,每株用量1~2g。

3.花粒期管理

玉米抽雄到完熟阶段为花粒期。夏玉米花粒期一般45天左右。此期是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阶段,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玉米抽雄期以后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经定型,除了气生根略有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进入以籽粒生长发育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开花授粉阶段既是需肥的高峰期,又是需水的临界期,对光照条件也很敏感,缺肥、缺水或低温阴雨都能造成严重减产。

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植株早衰,维持较大的绿叶面积,提高光合能力,争取粒多、粒重。主要田间管理栽培措施有:

(1)补施攻粒肥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夏玉米中后期施肥浇水和其他管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实现高产突破的新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高产实践证明,玉米生长后期叶面积大,光和效率高,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高产的基本保证。而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花粒期有充足的无机营养。因此,应酌情追施攻粒肥。

攻粒肥一般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约占总追肥量的10%~20%,注意肥水结合。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需肥量较大,对灌浆期表现缺肥的地块,还可采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补给。

(2)及时浇水与排涝

实现夏玉米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增加后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加强花粒期水分管理,是保根、保叶、促粒重的主要措施。花粒期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根系活力、叶片功能和决定粒数、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蜡熟期为70%左右。特别是受粉后25天以内不能缺水,否则严重影响穗粒数和粒重。

综合各地高产玉米水分管理的经验,玉米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子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花粒期灌水要做到因墒而异,灵活运用,砂壤土、轻壤土应增加灌水次数;粘土、壤土可适时适量灌水;群体大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

子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3)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高产田群体较大,雄穗对冠层内的光照有较大影响。在雄穗刚抽出而尚未开花散粉时可拔除全田雄穗的二分之一(隔行或隔株),地边、地头不要去雄,以利边际玉米雌穗授粉。在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除。人工去雄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14.8%。除去雄穗可节省植株养分,增加粒重;改善群体内的光照条件,亦减轻叶片表面花粉粒堆积霉烂,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此外还有减轻玉米螟为害的作用。

高产地块群体较大,叶片重叠,个别植株花丝授粉困难,在授粉后期要逐株进行检查,对未授粉的新鲜花丝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增加穗粒数。

人工辅助授粉,可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辅助授粉对抽丝偏晚的植株以及群体偏大、弱株较多的地块效果更为明显。

(4)拔除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在辅助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将其拔除,以达到提高群体产量的目的。

(5)适期收获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而生育期不足减产的首要因素是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应予以纠正。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有些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子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即乳线下移到1/2至3/4时已经收获,比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10d,一般减产8%左右。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子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子粒乳线消失。玉米成熟时是否形成黑色层,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很大。玉米果穗下部子粒乳线消失,子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子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

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饱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子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早衰。同时要坚决杜绝成熟前削尖、打叶现象。玉米植株在未干枯前还有大量养料,还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未完全成熟的子粒中去,这种情况下带秆收获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足墒播种。一般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以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适宜春玉米播种的土壤重量含水量黑土为20℅~24℅,冲积土18℅~21℅,沙壤土15℅~18℅,土壤含水量偏高时,要适度散墒后播种;含水量不足时,采用坐水造墒播种。

2、播量。根据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要求播种量稳定,要求排种量稳定,下种均匀。单粒播种要求每穴一粒种子,株距均匀,单粒率≧90℅,空穴率小于5℅。一般条播亩用重量为3~4千克,点播为2~3千克,精播为1~1.5千克。单粒播种、每穴1粒的需种量计算如下式,若每穴2~3粒,则需要扩大2~3倍。玉米需种量(千克)=计划种植面积(亩)×计划种植密度(株/亩)×种子千粒重(克)/(种子出苗率×10的6次方)

3、播深。根据土壤水分、质地和种子大小等情况确定。以镇压后计算,一般黑土区播种深度3~5厘米,白浆土及盐碱土区3~4厘米,风沙土去5~6厘米,最深不超过10厘米。机械作业标准是播深误差不大于1厘米。

4、镇压。播后压实可增加上层土壤紧实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出苗。适度压实在干旱地区及多风地区是保证全苗的有效措施。镇压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在种子周围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手握成团,掷地可散,表层土壤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

5、种肥。一般亩用复合肥或磷酸二铵4~7千克(春玉米播种时遇低温可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肥料应掩埋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可播种施肥同时进行,肥料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确保不烧根、不烧苗。尿素、碳酸氢铵等不宜作种肥施用,以免烧种烧苗。秋施肥量足的可不用种肥。

6、其他要求。种子损伤率要小,播行直,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厘米,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重播、不漏播。联合播种时能完成施肥、喷药、是洒除草剂等作业。

犁地耙田、平整土地、起垄播种,是玉米传统的耕种方式。但是,如今在横县校椅镇青桐村,村民种玉米已经摆脱了这样的艰辛——在一种被村民称为“懒人种地”的栽培技术的帮助下,他们只需用带铁锥的木棍在地里戳个洞,然后把玉米苗放进去即可。 这个技术叫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省工省力轻松种田 眼下的青桐村,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公路上,一辆辆满载甜玉米的大卡车川流不息;田间地头,有人在砍运甜玉米秆,有人在移栽玉米苗。 村民覃启超,手拿一根木棍在田里忙碌。从远处看,他像是在玩耍。走近一看,原来他是在种甜玉米。只见他握着一根一端装着铁锥子、直径约5厘米粗的木棍,往地里一插便会出现一个圆锥形的洞,片刻功夫,田里插出了一排排洞。然后,覃启超把育秧盘里的玉米苗移栽至洞里。 “我这叫做懒人种田法,不用犁地耙田,不用锄头挖坑,只要戳个洞就能种玉米。”覃启超笑着介绍说,现在青桐村人种甜玉米都学会了“偷懒”,不犁田不改行不整地,省工省力至少能管5年时间。 青桐村是横县甜玉米种植最早的村。当初,该村农民外出打工学种甜玉米,后来把种植技术引进村里,并带动全县种甜玉米。目前,横县甜玉米种植每年达22万亩(复种),成为广西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校椅镇因每年种甜玉米8万亩(复种),被誉为“甜玉米之乡”。 青桐村农民书写了横县甜玉米种植传奇,还创造出了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近年来,该村农民尝试把过去种2造的甜玉米改种成3造,获得了成功。耕种频繁了,难免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有人干脆不犁不耕了,直接在地里移栽玉米苗,产量居然比“精耕细作”还要高。 “过去,我们种甜玉米总习惯于松土犁田,结果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导致亩产量不高。现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种一亩地原来需要4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村民李海滨兴奋地告诉记者。 保湿保肥节本增效 青桐村农民创造的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兴趣。专家实地考察认为,该技术在前造玉米收获后,不用耕整土地,就直接进行再次播种,具有保湿保肥节本增效等特点。 青桐村农业技术人员张彦扬告诉记者,甜玉米免耕栽培只要根据农时合理安排,一年能种植4造——青桐村已经有农民做到这一点。采用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甜玉米每造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000公斤,而且种出的甜玉米质量优、外观好,其中反季节甜玉米收购价格还能高不少。 甜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让农民减少了成本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因此,在青桐村一户农民种70亩至100亩甜玉米是件很平常的事。近年来,该村许多农民外出租地种甜玉米,其中单造种甜玉米最多的达400多亩。 “以我家种的80亩甜玉米来看,使用免耕栽培技术每造亩产量能增加150公斤至250公斤。”青桐村委党支部书记覃思玉深有体会地介绍说,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实现保护性耕作、节能增收的新技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好办法。 免耕技术避免了“越穷越耕,越耕越穷”的恶性循环。覃思玉介绍说,以往反复翻耕,土壤结构松散,一下雨地表肥料极易被冲走,造成土地土质越来越贫瘠。他还算了一笔账:传统耕种至少要比免耕栽培多施肥一次,需要多投入肥料费120元/亩。另外,传统种植还需要多花人工费150元/亩。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Zea mays L,起源于南美洲,7000 年前美洲印第安人已开始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世界各地。大约 16世纪中期, 玉米传入中国,此后在中国各地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有了玉蜀黍、苞米、棒子、玉茭、苞谷、珍珠米等俗称。

茶树菇栽培研究进展论文

给你介绍一下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茶树菇在高淳、金坛等地有一定的栽培面积,但近年来受资源、技术、市场等影响,茶树菇栽培面积持续减少。从技术层面看,影响茶树菇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菌株退化。茶树菇育种工作相对滞后,菌株来源单一,并且出现明显的退化现象。二是配方不合理。茶树菇生产上培养料配方随意性大,特别是氮素营养的配比把握不到位,严重影响茶树菇产量。三是制袋成品率低。茶树菇秋季制袋正处于高温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只达到70%~80%,差的甚至低于50%。四是病虫危害。茶树菇生长期长,易受螨类、菇蝇、菇蚊等害虫危害。生产上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选用优良菌株 目前我国各地主栽的茶树菇优良菌株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其菌株菌柄粗,丛子实体数少,颜色较深,菌盖呈棕褐色,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高,但鲜菇口感稍差;二是江西广昌,其菌株菌柄细,丛子实体数多,颜色略浅,菌盖呈红棕色,产量略低,但肉质嫩,鲜菇口感好。建议菇农从正规单位直接引进母种扩繁。 使用科学配方 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值7~7.5。 提高制袋成品率 一是培养料质量。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木屑要经后熟并过筛。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宜,以紧握指缝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二是菌袋制作。棉籽壳、木屑要提前24小时预湿并加入石灰堆积发酵,然后加入麦麸,拌料装袋至上灶的时间不要超过5小时。三是消毒灭菌。将料袋装进常压灶,一般每灶2500~3000袋,不宜过多。灭菌时做到“攻头、控中、保尾”,使升温至100℃的时间尽量缩短,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6~18小时,做到彻底灭菌。四是菌种培养。茶树菇对光、温敏感,菌种培养要在相对恒温、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温度控制在22~26℃,培养室每隔10天检查一次,清除污染的菌种。五是菌袋接种。灭菌后料温冷却至30℃以下,装进接种箱接种。尽量减少菌袋破损。 科学安排制袋季节 茶树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子实体分化适温为22~26℃,低于20℃子实体生长慢、转潮慢、菌柄短、产量低;高于28℃子实体生长快、易开伞,影响品质。高淳县5月中下旬和9月中下旬最适宜茶树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往前推55~60天就是合理的制袋期,一般安排在3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制袋。 抓好害虫综合防治 多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出菇期尽量不用化学防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处理废菌袋,并对菇房内外消毒,用洁净的自来水补水。采用防虫网、黑光灯、水浸法(在菇原基出现前或采收后向菌筒灌水,水面高于料面1~2毫米,浸2天后倒掉)相结合的方法治虫。更多茶树菇栽培技术,百度搜索:金农哥农业网

茶树菇栽培技术:选用优良菌株:我国各地主栽的茶树菇优良菌株来源主要有两处,一是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其菌株菌柄粗,丛子实体数少,颜色较深,菌盖呈棕褐色,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产量高,但鲜菇口感稍差;二是江西广昌,其菌株菌柄细,丛子实体数多,颜色略浅,菌盖呈红棕色,产量略低,但肉质嫩,鲜菇口感好。建议菇农从正规单位直接引进母种扩繁。科学配方:茶树菇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污染率高、出菇迟;含氮量过低,产量低。建议采用以下两个配方:木屑36%、棉籽壳36%、麸皮20%、玉米粉5%、茶籽饼1%、轻质碳酸钙1%、糖1%,pH值7~7.5;或者棉籽壳87%、麦麸10%、石灰2%、糖1%,含水量56%~60%,pH值7~7.5。灭菌:装袋完毕,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菌袋表面,便可进锅灭菌。高压灭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压力下灭菌3小时,常压灭菌需温度在100 ℃后再保温100 ℃,维持10-12小时。接种:首先应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否则易烧死菌种,造成不萌发菌丝的现象。温度低于30 ℃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将各种接种器械经75%酒精消毒后(一般各种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种箱内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钟,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培养: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培养室内放入菇筒的前三天应做好消毒灭虫的前期工作,否则容易感染杂菌及病虫害;菌袋立着放比较好,20天以后应堆起,横着放,底对底,一般应放5-6层为宜),室内应保持23 ℃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应在黑暗下培养,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早晚通风,勤打扫,特别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杂菌,造成严重损失,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有个视频介绍你看看,是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农广天地,介绍茶树菇的栽培技术的视频,很全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